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加深理解,反思自己的觀點,并分享給他人。如果你想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讀后感,首先應該認真閱讀完整本書,確保對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請欣賞以下讀后感范文,它們包含了不同層面的思考和感悟,希望對您的寫作有所啟發(fā)。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一
在大氣不敢出地看了一半之時就想好一些溢美之詞后,準備上記錄一下,卻發(fā)現(xiàn)導演是大衛(wèi)?林奇,好。雖然知道無論批評或是贊美皆是出言不遜,依然決定為自己寫一篇影評。
林奇導演的《穆赫蘭道》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而本部《象人》同樣是有千鉤萬爪把我的心抓住。影片開始不久的象人面部特寫只為突出一個慘字,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這個象人被接到一個相對文明的環(huán)境當中生活,周圍與其接觸的人被打上了三個標簽“好人”(主治醫(yī)生夫婦,加文太太)、“壞人”(煤爐工)、以及主治醫(yī)生努力讓象人融入的當時英國社會的`一些體面文明的或許本性善良的人們(院長、護士、公主等)。為了戲劇性,這些人的安排是要入俗套的——壞人沒有好結果,人心總是向善的,象人毫無疑問在最后會被所有人接受,起碼在表面上。我肯原諒林奇。雖然要我說,那些壞人一旦不出現(xiàn),此片一定偉大。
劇情雖可被預測,影片藝術性的構成的另一方面——演員的表演,非常到位,要鼓掌的。象人初來咋到醫(yī)院時,每個人都處于驚奇狀態(tài),理直氣壯地允許自己在表面上抵觸這位丑陋至極甚至不堪被稱為人類的新朋友的到來。醫(yī)生努力得近乎毫無道理,做起了一個善良人類的榜樣,對象人照顧得百般周到。于是虛榮心開始控制每一個人,一出出好戲上演。護士們牟足了勁正視那張丑臉,太過想掩飾負面情緒反而導致眼神僵硬得挪不開了,哈。而我最要叫好的是英國舞臺劇院頭牌加文太太的探訪。作為一個演出為業(yè)的漂亮女人,除了眼神同樣不自然外,她把這場探視處理得落落大方,甚至有親吻象人之大勇,這也為結尾埋下伏筆。
而象人的感受——當然啦,這樣無恥的問題是有人會問,因為這是他們所作所為所求的——自然是感激涕零,恨無以回報。至此,善良人民銀行正式開業(yè),承接各類道德感,正義感服務。行長是主治醫(yī)生(他經(jīng)營了這一切),而出納正是象人自己:您給我關注,我就回饋給您無限的良好感覺。是不是一切都很美好呢,要不要干脆來個大結局呢。有些人要失望了,這是林奇的電影。除了象人以外,有兩個人并未獲得幸福感。主治醫(yī)生思考,痛苦,流淚。思考就很好,無關善惡,無關現(xiàn)實。他能認清現(xiàn)實,可惜未能看到事情的本質,所以痛苦,現(xiàn)實誰也無法改變。還有一個人,就是總管象人起居的護士長(哎呀忘了名字)。說她未獲得幸福感有些不公平,她至始至終是幸福的,只是來源與其他人不同。象人剛到時她和主治醫(yī)生有一段對話非常重要,大致意思是你什么也不能為他做到,他不屬于這里。話是智慧的,只可惜護士長是為了維護自尊一時吵架說出來的。這也體現(xiàn)了她最終關心的只有自己,而對于和象人的關系也只有護士和病人的關系。護士長是我整部片子里最欽佩且羨慕的人。欽佩她看得清楚,羨慕她絲毫不為此感到痛苦。生活于此類人是簡單的。
為什么主治醫(yī)生什么也不能為象人做?因為出發(fā)點就是錯的。造成他即使化成灰也難以改變痛楚的豈止是先天殘疾?長得像個動物是個傷口,那個鹽罐誰看到了?有良心的人,看到了,是環(huán)境。是最大壞人標簽的馬戲團長給他住的爛屋鐵欄,是英國社會每個人的眼神,是這個世界(世界從未改變,影片結尾提到)。以為靠人類善良的本能能夠改變什么嗎,凌駕于這個世界的是命運。我一直認為,善無善報才是善,惡無惡報才叫惡。主治醫(yī)生憑本能發(fā)出的一點善全為自己帶來的極高的收益,善報簡直終生受用,這能稱得上善嗎?命運調皮作了惡,捏造出象人這樣違反倫常的怪獸,這是大惡。象人被擄后在侏儒和高個人的幫助下最終逃離了馬戲團長,可以稱為善良戰(zhàn)勝了邪惡嗎?侏儒大哥在送象人上船時說了一句本片最具智慧的話,我當時就截圖了:“祝你好運吧——運氣,誰比你更需要運氣?”
——誰也打不敗命運,除了命運自己。林奇此刻尼采再生。
作為尾聲,象人再次回到文明社會被帶看了音樂劇,我心里一緊。之前甚至一個和陌生人的會面都令他不知所措,悲傷卻自己誤認為是幸福,真苦啊。不出所料,大名鼎鼎的加文太太熱情高漲,表示本人這次演出要獻給殘疾人——吾友——象人,請象人先生起立與大家打招呼!這個貪得無厭的資本家(全場樂意為她出資)狠狠對善良人民銀行出納敲了一筆,光輝的形象到達無與倫比的高度。善良人民銀行有投資皆有匯報,全場鼓掌脫帽,沸騰一片。ladys and gentlemen都像音樂劇中的天使一般飄飄然升入了道德仙境。到了這里,全劇算完。
文明世界萬歲!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二
《象與騎象人》把人的“心”比做一頭放任的大象,把“智”比做騎象人。大象和騎象人的協(xié)調,感性和理性的互動,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對萬事萬物的認知與感受,影響我們去體驗和判斷,要使大象與騎象人協(xié)調必須對大象進行良好的訓練,并日積月累,不斷重復,方可湊效。訓練大象騎象人必須參與其中,這樣騎象人才能駕象前行,終達幸福彼岸。
讀《象與騎象人》一書和以前讀的書不同,我讀起來有些吃力,盡管我一字一句的讀,總覺得讀時清楚讀后又講不出來。我仔細地讀了兩遍還有讀不懂的地方。但是讀后還是感想挺多的。這里我寫三個方面:
一、本章第一部分,講了人的心理是如何運作的,我懂得了人的心理是若干部分組成,它們會相互沖突。身體的每個部分都有它自己的情緒和主張;左右大腦各司其職,左腦專司語言處理及分析,右腦比較善處理立體圖形;人的理性其實非常依賴復雜的情感,因為只有充滿情感的大腦運作順暢時,理性才得以運轉;控制化系統(tǒng)的功能就像一名顧問,它就像騎在大象上的騎象人,可以幫助大象做出更好的選擇;騎象人和大象只有配合良好才能創(chuàng)造杰出的人類,但是兩者的合作關系總是狀況百出。所以導致出了影響幸福的三個障礙,即:無能的意志力,心理干擾,冠冕堂皇的理由。
懂得了人對于自己經(jīng)歷的一切事情都會有喜歡和不喜歡的反應,即使在下意識的情況下也是一樣的。
懂得了人都有負面情緒的偏好,對壞事的反應要比對好事的反應更快更強烈更持久。
懂得了人的個人特質基因有一定貢獻,腦波的不對稱的現(xiàn)象跟人積極及消極情緒有關聯(lián)。
讀后感受到自己過去對一些人所做的一些事不理解,和自己的想法差的太大,還有一些人動不動就發(fā)脾氣有時想不通會生氣、憤怒、情緒不好,我也會對自己的親人發(fā)脾氣?,F(xiàn)在明白不要再想不通不要再生氣憤怒。因為人各有異,人人都有壞脾氣。也感受到也不必對自己的一些壞情緒以及改掉自己的壞脾氣這么難而內疚了。因為,自我是分裂的而非一體的,都有消極情緒和不同情感。想改掉并非易事。我要用“冥想”的方法去改掉原有的需要放棄的不好的情緒。只要自己認識自己的不足。慢慢改一定能改掉的。
二、本書第二部分講了我們如何相處。用了兩章分別講了互惠和自以為是。讀后懂得了人跟人之間彼此互惠是一種深埋在我們心中的本能,也是群體生活的基本往來之道。人有一種無心自發(fā)的互惠本能反應。
懂得了人腦中有對互惠應用的“策略”:(一)以牙還牙,就是別人怎么對待我們,我們就怎么對待對方。而“以牙還牙”里還有報復與感恩的道德情緒。“知恩圖報”及“有仇必報”這兩種心理可以說是一體的兩面,二者缺一不可。一個知恩圖報但不會報仇的人最容易會變成被人利用的犧牲品,而一個有仇必報但卻不知道感恩的人,則很快就會遭到所有人的排擠。(二)語言造勢。在別人背后說長道短是人得以建立群居社會的關鍵因素,人類只所以會進化出語言是人要靠語言說長道短。讀后更驗證老人們說的一句話:誰人背后不說人,誰人背后不被人說。
懂得了人的“自以為是”,人性本自私或只要知道自己不會發(fā)現(xiàn),人有時就是會騙人。人一講道理就頭頭是道,但可悲的是人自己總是誤用道德,最慘的是誤用道德后還渾然不知。我們對別人的評價其實相當精確,而自我的評價卻常常扭曲失真,因為我們往往透過玫瑰色的眼鏡去觀察自己。
懂得了人都有天真自我的態(tài)度,即“天真實在論”,我們每個人看到的,感覺到的世界是最真是的世界,我們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實,每個人也都看到,所以別人應該跟我一樣的想法。人還有“強做判斷”的內心毛病,每個人都看到對方眼中的刺,而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讀后深深的知道了這都是人的本能反應,由于自我的“強做判斷”而會使自己憤怒、苦惱以及會發(fā)生沖突。要改變自己的自動化反應,用冥想的方法。讓自己靜下來,學會從哲學的角度面對自己的人生。
以前無論在單位還是在家里發(fā)生大的憤怒和苦惱時,我常常會將此記錄下來。冷靜的找出自己不對的做法,去合情合理地思考,再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看事情,這樣就化解了我的憤怒和苦惱。但我不知道其道理。讀后才懂得只要我們找出自己眼中的梁木,就不再會那么受自身偏見所困,不再會那么容易與人爭論與人沖突。只要我們懂得人都有這樣本能的反應,都有自私偏見的天性,都帶有玫瑰色的眼睛觀察自己。就不要去計較別人挑剔自己眼中的刺,對于任何人做出的任何不順心事都不要太在意。但是我也懂得了這個道理。改變很不容易。我們要冷靜,要堅持用冥想的方法讓自己學會從哲學的角度面對自己的人生。
三、學習了一、二部分后,我了解了接受了大象的力量,我就理解懂得了如何駕象的一些道理:
(一)不求事如己愿,但求凡事順其自然。
(二)我們的生命需要別人才完整。
(三)人生最重要的道理不是用“教”就學得會的。智慧不是別人給的,一定考自己去發(fā)現(xiàn)。
(四)人只要活的快樂就一定有明智、高貴、公正的人生,同理,人只要活的明智、高貴、公正就一定有快樂的人生。
總之,讀這本書收獲感受很多很多,我懂得了象和騎象人就是我們本身,我們心理健康取決于兩者的協(xié)調合作、互取所長。結論很簡單:幸福之道在中庸。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三
在大氣不敢出地看了一半之時就想好一些溢美之詞后,準備上記錄一下,卻發(fā)現(xiàn)導演是大衛(wèi)?林奇,好。雖然知道無論批評或是贊美皆是出言不遜,依然決定為自己寫一篇影評。
林奇導演的《穆赫蘭道》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而本部《象人》同樣是有千鉤萬爪把我的心抓住。影片開始不久的象人面部特寫只為突出一個慘字,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這個象人被接到一個相對文明的環(huán)境當中生活,周圍與其接觸的人被打上了三個標簽“好人”(主治醫(yī)生夫婦,加文太太)、“壞人”(煤爐工)、以及主治醫(yī)生努力讓象人融入的當時英國社會的一些體面文明的或許本性善良的人們(院長、護士、公主等)。為了戲劇性,這些人的安排是要入俗套的——壞人沒有好結果,人心總是向善的,象人毫無疑問在最后會被所有人接受,起碼在表面上。我肯原諒林奇。雖然要我說,那些壞人一旦不出現(xiàn),此片一定偉大。
劇情雖可被預測,影片藝術性的構成的另一方面——演員的表演,非常到位,要鼓掌的。象人初來咋到醫(yī)院時,每個人都處于驚奇狀態(tài),理直氣壯地允許自己在表面上抵觸這位丑陋至極甚至不堪被稱為人類的新朋友的到來。醫(yī)生努力得近乎毫無道理,做起了一個善良人類的榜樣,對象人照顧得百般周到。于是虛榮心開始控制每一個人,一出出好戲上演。護士們牟足了勁正視那張丑臉,太過想掩飾負面情緒反而導致眼神僵硬得挪不開了,哈。而我最要叫好的是英國舞臺劇院頭牌加文太太的探訪。作為一個演出為業(yè)的漂亮女人,除了眼神同樣不自然外,她把這場探視處理得落落大方,甚至有親吻象人之大勇,這也為結尾埋下伏筆。
而象人的感受——當然啦,這樣無恥的問題是有人會問,因為這是他們所作所為所求的——自然是感激涕零,恨無以回報。至此,善良人民銀行正式開業(yè),承接各類道德感,正義感服務。行長是主治醫(yī)生(他經(jīng)營了這一切),而出納正是象人自己:您給我關注,我就回饋給您無限的良好感覺。是不是一切都很美好呢,要不要干脆來個大結局呢。有些人要失望了,這是林奇的電影。除了象人以外,有兩個人并未獲得幸福感。主治醫(yī)生思考,痛苦,流淚。思考就很好,無關善惡,無關現(xiàn)實。他能認清現(xiàn)實,可惜未能看到事情的本質,所以痛苦,現(xiàn)實誰也無法改變。還有一個人,就是總管象人起居的護士長(哎呀忘了名字)。說她未獲得幸福感有些不公平,她至始至終是幸福的,只是來源與其他人不同。象人剛到時她和主治醫(yī)生有一段對話非常重要,大致意思是你什么也不能為他做到,他不屬于這里。話是智慧的,只可惜護士長是為了維護自尊一時吵架說出來的。這也體現(xiàn)了她最終關心的只有自己,而對于和象人的關系也只有護士和病人的關系。護士長是我整部片子里最欽佩且羨慕的人。欽佩她看得清楚,羨慕她絲毫不為此感到痛苦。生活于此類人是簡單的。
為什么主治醫(yī)生什么也不能為象人做?因為出發(fā)點就是錯的。造成他即使化成灰也難以改變痛楚的豈止是先天殘疾?長得像個動物是個傷口,那個鹽罐誰看到了?有良心的人,看到了,是環(huán)境。是最大壞人標簽的馬戲團長給他住的爛屋鐵欄,是英國社會每個人的眼神,是這個世界(世界從未改變,影片結尾提到)。以為靠人類善良的本能能夠改變什么嗎,凌駕于這個世界的是命運。我一直認為,善無善報才是善,惡無惡報才叫惡。主治醫(yī)生憑本能發(fā)出的一點善全為自己帶來的極高的收益,善報簡直終生受用,這能稱得上善嗎?命運調皮作了惡,捏造出象人這樣違反倫常的怪獸,這是大惡。象人被擄后在侏儒和高個人的幫助下最終逃離了馬戲團長,可以稱為善良戰(zhàn)勝了邪惡嗎?侏儒大哥在送象人上船時說了一句本片最具智慧的話,我當時就截圖了:“祝你好運吧——運氣,誰比你更需要運氣?”
——誰也打不敗命運,除了命運自己。林奇此刻尼采再生。
作為尾聲,象人再次回到文明社會被帶看了音樂劇,我心里一緊。之前甚至一個和陌生人的會面都令他不知所措,悲傷卻自己誤認為是幸福,真苦啊。不出所料,大名鼎鼎的加文太太熱情高漲,表示本人這次演出要獻給殘疾人——吾友——象人,請象人先生起立與大家打招呼!這個貪得無厭的資本家(全場樂意為她出資)狠狠對善良人民銀行出納敲了一筆,光輝的形象到達無與倫比的高度。善良人民銀行有投資皆有匯報,全場鼓掌脫帽,沸騰一片。ladysandgentlemen都像音樂劇中的天使一般飄飄然升入了道德仙境。到了這里,全劇算完。
文明世界萬歲!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四
以前有個很丑陋的人叫:約瑟夫。梅里克,人們全都笑話他,叫他象人,正因疾病他的鼻子長長的,耳朵大大的,像大象一樣,一個商店老板拿他做展覽賣錢。之后居可夫。杰洛醫(yī)生收留了他,幫忙他讀書,交友,一天天成長。
文中居可夫。杰洛醫(yī)生透過收留象人諷刺了那些笑話他的人。我們就應保護弱者,幫忙弱者,讓他們也能享有幸福的生活。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五
1.適應原則。我喜歡用精神熵來理解這個,只有適應當前的環(huán)境,這樣人在相同情況下才能減少自身能量的損失。處于惡略環(huán)境下,適應是一個好辦法,而在和平年代,適應原則卻阻礙了人們追求幸福。加上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幸福基準點,不管我們做多少努力,我們都會回到幸?;鶞庶c,幸福就越發(fā)的難得可貴,而積極心理學的目的就是為了破除這個幸福適應性。
2.快樂方程式。決定一個人快樂的幾大因素包括:遺傳,環(huán)境和自發(fā)性活動。遺傳我們無法改變,環(huán)境倒是容易改變,比如改變噪音,選擇權利,人際關系等等。很遺憾,因為我有耳鳴,這是最影響快樂的。不過當我快樂的`時候,它并不存在。所以其實快樂了,一切也就不受影響了。自發(fā)性活動就是指我們人為的心理活動,《幸福有方法》列舉了十多種辦法,如果能去努力嘗試幸福的方法,至少可以在適應原則上有所突破。
3.依戀和施愛理論。依戀理論解釋了猴子更喜歡抱著暖暖的布媽媽,而不是提供食物的金屬媽媽,也正是這兩個理論可以看到人為什么需要愛情。這讓我想通了我腦中一直思考的問題,人為什么需要愛,為什么有人沒有愛。只有孩子接受了足夠的愛,他才能夠去更多的愛他人,這兩個系統(tǒng)一個是需要愛一個是去愛別人,看起來是截然相反的,但是卻是唇齒相依的。那我們是否就可以溺愛孩子或者無邊界的愛他人?那么我覺得《少有人走的路》上定義的愛更理智:為他人成長的愛才是真正的愛,所以溺愛和無界限的愛都不能稱不為“愛”。
4.逆境時機論。我們都覺得經(jīng)歷逆境有利于人生的成長,其實這里還發(fā)現(xiàn)一個時間因素,在強度合適的情況下,如果15歲到25歲之間能給人生多一些壓力,內心獲得的成長是最大的,經(jīng)歷后便增強了一生的抗逆能力。所以我們不要寄托所有壓力或逆境都是有利的,如果抗壓能力沒有在年輕的時候打好基礎,成年后盡量避免超過心理承受能力的去折騰自己,除非先培養(yǎng)自己的抗壓能力。同時也告訴了我們,想要讓孩子心靈更強健,盡量的讓他多點生活經(jīng)歷。
5.美德。當我們沉浸在追求名利的時候,已經(jīng)早已經(jīng)忘記了美德這個詞,人類走得太快,自己的美德影子有點跟不上。好在積極心理學又把人性拉了回來,讓它成為幸福追求的基石,只有在美德之上去建立的幸福大廈,才能更加堅固,這樣人也活的更加坦蕩。不管什么時候都好好想想美德之美,帶著它上路,遇到任何問題也不怕。
6.道德。以前接觸這個詞比較少,也就沒有對其進行深思。而剛好作者喬納森對道德研究很多,所以也得以對其略有了解。我們喜歡清潔,喜歡干凈的感覺,其實這折射出我們心靈的需求。純凈不單單為了身體,更涉及到人的靈魂?,F(xiàn)在我沒辦法上升到社會及神圣的道德,能做的就是通過美德和愛把個人道德處理好。
7.快樂之道。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有兩面,而能采用中庸之道,或許一切都豁然開朗,或許這跟談判的雙贏是一個境界。把握好我們的感情(大象),理性(騎象人)及他人或社會的關系,和諧相處,必然能活出一個人的意義來。任何事情存在都是有意義的,找到所有事情的意義,有了精神寄托,任何人都可以邁開堅毅的步伐在人生的道路上前進。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六
在大氣不敢出地看了一半之時就想好一些溢美之詞后,準備上記錄一下,卻發(fā)現(xiàn)導演是大衛(wèi)?林奇,好。雖然知道無論批評或是贊美皆是出言不遜,依然決定為自己寫一篇影評。
林奇導演的《穆赫蘭道》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而本部《象人》同樣是有千鉤萬爪把我的心抓住。影片開始不久的象人面部特寫只為突出一個慘字,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這個象人被接到一個相對文明的環(huán)境當中生活,周圍與其接觸的人被打上了三個標簽“好人”(主治醫(yī)生夫婦,加文太太)、“壞人”(煤爐工)、以及主治醫(yī)生努力讓象人融入的當時英國社會的一些體面文明的或許本性善良的人們(院長、護士、公主等)。為了戲劇性,這些人的安排是要入俗套的――壞人沒有好結果,人心總是向善的,象人毫無疑問在最后會被所有人接受,起碼在表面上。我肯原諒林奇。雖然要我說,那些壞人一旦不出現(xiàn),此片一定偉大。
劇情雖可被預測,影片藝術性的構成的另一方面――演員的表演,非常到位,要鼓掌的。象人初來咋到醫(yī)院時,每個人都處于驚奇狀態(tài),理直氣壯地允許自己在表面上抵觸這位丑陋至極甚至不堪被稱為人類的新朋友的到來。醫(yī)生努力得近乎毫無道理,做起了一個善良人類的榜樣,對象人照顧得百般周到。于是虛榮心開始控制每一個人,一出出好戲上演。護士們牟足了勁正視那張丑臉,太過想掩飾負面情緒反而導致眼神僵硬得挪不開了,哈。而我最要叫好的是英國舞臺劇院頭牌加文太太的探訪。作為一個演出為業(yè)的漂亮女人,除了眼神同樣不自然外,她把這場探視處理得落落大方,甚至有親吻象人之大勇,這也為結尾埋下伏筆。
而象人的感受――當然啦,這樣無恥的問題是有人會問,因為這是他們所作所為所求的――自然是感激涕零,恨無以回報。至此,善良人民銀行正式開業(yè),承接各類道德感,正義感服務。行長是主治醫(yī)生(他經(jīng)營了這一切),而出納正是象人自己:您給我關注,我就回饋給您無限的良好感覺。是不是一切都很美好呢,要不要干脆來個大結局呢。有些人要失望了,這是林奇的電影。除了象人以外,有兩個人并未獲得幸福感。主治醫(yī)生思考,痛苦,流淚。思考就很好,無關善惡,無關現(xiàn)實。他能認清現(xiàn)實,可惜未能看到事情的本質,所以痛苦,現(xiàn)實誰也無法改變。還有一個人,就是總管象人起居的護士長(哎呀忘了名字)。說她未獲得幸福感有些不公平,她至始至終是幸福的,只是來源與其他人不同。象人剛到時她和主治醫(yī)生有一段對話非常重要,大致意思是你什么也不能為他做到,他不屬于這里。話是智慧的`,只可惜護士長是為了維護自尊一時吵架說出來的。這也體現(xiàn)了她最終關心的只有自己,而對于和象人的關系也只有護士和病人的關系。護士長是我整部片子里最欽佩且羨慕的人。欽佩她看得清楚,羨慕她絲毫不為此感到痛苦。生活于此類人是簡單的。
為什么主治醫(yī)生什么也不能為象人做?因為出發(fā)點就是錯的。造成他即使化成灰也難以改變痛楚的豈止是先天殘疾?長得像個動物是個傷口,那個鹽罐誰看到了?有良心的人,看到了,是環(huán)境。是最大壞人標簽的馬戲團長給他住的爛屋鐵欄,是英國社會每個人的眼神,是這個世界(世界從未改變,影片結尾提到)。以為靠人類善良的本能能夠改變什么嗎,凌駕于這個世界的是命運。我一直認為,善無善報才是善,惡無惡報才叫惡。主治醫(yī)生憑本能發(fā)出的一點善全為自己帶來的極高的收益,善報簡直終生受用,這能稱得上善嗎?命運調皮作了惡,捏造出象人這樣違反倫常的怪獸,這是大惡。象人被擄后在侏儒和高個人的幫助下最終逃離了馬戲團長,可以稱為善良戰(zhàn)勝了邪惡嗎?侏儒大哥在送象人上船時說了一句本片最具智慧的話,我當時就截圖了:“祝你好運吧――運氣,誰比你更需要運氣?”
誰也打不敗命運,除了命運自己。林奇此刻尼采再生。
作為尾聲,象人再次回到文明社會被帶看了音樂劇,我心里一緊。之前甚至一個和陌生人的會面都令他不知所措,悲傷卻自己誤認為是幸福,真苦啊。不出所料,大名鼎鼎的加文太太熱情高漲,表示本人這次演出要獻給殘疾人――吾友――象人,請象人先生起立與大家打招呼!這個貪得無厭的資本家(全場樂意為她出資)狠狠對善良人民銀行出納敲了一筆,光輝的形象到達無與倫比的高度。善良人民銀行有投資皆有匯報,全場鼓掌脫帽,沸騰一片。ladysandgentlemen都像音樂劇中的天使一般飄飄然升入了道德仙境。到了這里,全劇算完。
文明世界萬歲!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七
看到這個名字時,我很好奇。為什么叫象人呢?它和大象有什么關系呢?帶著很多疑問我看了這本書,讓我真的很震撼。象人并不是象,象人是人。這是本文的主題,也是主人公merrick被逼進絕望的夾角時最后的呼喊,卻怎么也尋求不到解救。
文中主要講述了:一個相框中的美麗女人,一個接下來絕望的母親,一群喧囂的大象。伴隨著背景聒噪的喇叭聲,一個女人的身體被象群踩過,踐踏。這位母親,這熱帶雨林中荒誕的經(jīng)歷,故事的起源就用這樣的手筆給抽象帶過。然后是冗長的兩個小時。伴隨哮喘聲,變形的身體,丑陋的皮膚,碩大的頭部,唯一能分辨出的清澈的左眼和一只還是本來面目的左手,丑陋面貌下的美麗圣潔的心靈,夜夜禱告神經(jīng)的羔羊,被屠殺的羔羊。那就是象人。
象人是無辜的,他像個孩子一樣膽戰(zhàn)心驚,他害怕人們對他的鞭打,對他嘲笑,他害怕窗戶外突然出現(xiàn)的那些不懷好意的人的臉,他害怕哪怕只是一個突然的關門聲,他害怕的不敢說話。他隨身帶著他母親的照片,一位有著天使般面容的女人,然后他又傷心的說:如果我的母親還在,她一定不會想見我,她……會以我為恥,我,我讓她蒙羞了……哪怕那些人只是作態(tài)般的接近他,他卻受寵若驚,開心的像個孩子,他會說:那是真的嗎,真的是這樣的嗎?他不敢相信,他以為他一生會真的像一個動物般的在陰暗潮濕的低層度過,伴隨著衰弱的身體,和沉重的哮喘聲。他對窗外教堂的希望,來自于他只想做一個普通人的渴望,可是那教堂就是窗外不遠的地方,那么近,他看不見,他只能在心里畫出它的輪廓,運用自己的想象來打造他的理想,一個對于普通人而言不值一提的理想。我以為這是作者編造出來的諷刺這個世界的黑色幽默,一部《巴黎圣母院》的延續(xù)和再造,用殘酷的軀體面容來歌頌內心的圣潔。當我開始搜尋更多關于象人的資料的時候,我搜尋到了josephmerrick的故事。
《象人》就是根據(jù)josephmerrick的真實經(jīng)歷改變而成。這是讓人震驚并且讓人傷心的一個事實。一百多年前,象人曾經(jīng)真實存在過。事實上,現(xiàn)實遠比書中所表現(xiàn)的要殘酷,merrick在死后,其身體一直被倫敦皇家醫(yī)院保留,用做實驗,他罕見的病理成為困擾醫(yī)學界100多年的難題。而書中用畸形小矮人的救助和醫(yī)生最后的良心發(fā)現(xiàn)來表明美好的一面,只是依舊無法挽救象人的死亡。josephmerrick曾親手用紙板做了一座教堂,讓人很多想象。josephmerrick說:“如果不是這樣,或許我能更好的取悅你,取悅這個世界…….如果我能……如果你能用一個人的靈魂來衡量他的價值……書中最后是重回開頭的抽象和虛幻,因為在現(xiàn)實社會中我們并不能得到解答。一個聲音說,那是象人死去的母親,她說:“nothingwilldie?!?/p>
這個故事,讓人聯(lián)想很多,很多……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八
悲觀地低著頭,你將看見冰冷的土地;自信地昂著頭,你將望見悠遠的天空。這就是這篇小說給我的啟發(fā)。
本書講述了一百年前的一個生活在陰冷、潮濕貧民窟里的容貌丑陋的人故事。起初沒有人喜歡他,大家都嘲笑他,甚至還有人把他放在籠子里當動物展覽。在一個醫(yī)生的幫助下,他出名了,從此備受矚目。這都歸功于他改變了對生活的態(tài)度,從而變得慈祥、平易近人。
這個世上,總有些人認為自己長得不好看,還有很多缺點,從此失去信心以及對生活中美的感受,迎來的卻是充滿抱怨的可厭的生活。然而他們卻不知道還有那些像象人一樣,比他們丑得多,或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沒有因為自己的這些缺點或遺憾而從此墮落,反而是鼓起信心,就算年至花甲仍保留著一顆熱血少年般火熱上進的心。霍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全身殘廢,只有一根拇指能移動,然而他卻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作家夢,他用盡幾年的辛苦汗水,寫出了世界巨著,從而獲得了輝煌人生,成為了舉世聞名的超級作家。
于是他就把這個金礦賣給了一位青年。然而這位青年只是輕輕地摸去了一層薄土就發(fā)現(xiàn)了藏在下面的大金礦脈。這就如同象人一樣,為了成功而不停地奮斗著,絕不會抱怨自己的運氣不好或因為一點點的逆境而放棄,離成功僅一步之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這樣,不要因為自己長得不好看有缺點,或碰到點挫折亦或認為自己運氣不好就失去信心,放棄夢想與追求。成功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個充滿活力、積極進取、不斷努力的人是不失敗的。
俗話說得好“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也?;枧c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立者也”。我想這就是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的道理。期末考試過去十幾天了,幾家歡喜幾家愁,希望愁的人要重振信心,爬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勇敢面對新一年的挑戰(zhàn);歡喜的人也不能驕傲,再接再厲,勇往直前為新的挑戰(zhàn)做準備!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九
初看《象人》的時候,一是自我慣來對黑白色的偏愛,二是沖著導演大衛(wèi)·林奇(davidlynch)的名字,這次的《象人》,大衛(wèi)·林奇1980年的處女作,讓我哭了。
象人不是象,象人不是動物,象人是人。這是影片的主題,也是主人公merrick被-逼進絕望的夾角時最終的呼喊,卻尋求不到解救。就像影片緩慢拉開的序幕:一個相框中的美麗女人,一個接下來絕望的可人兒的母親,一群喧囂的大象。伴隨著背景聒噪的喇叭聲,一個女人的身體被象群踩過,踐踏。這個女人,一位母親,這熱帶雨林中荒誕的經(jīng)歷,故事的起源就用這樣的蒙太奇給抽象帶過。然后是冗長的兩個小時。黑白畫面。伴隨讓人產生自然的生理嫌惡的哮喘聲,變形的身體,丑陋的皮膚,碩大的頭部,唯一能分辨出的清澈的左眼和一只還是本來面目的左手,丑陋面貌下的美麗圣潔的心靈,夜夜禱告神經(jīng)的羔羊,被屠殺的羔羊。那就是象人。
象人是無辜的,他像個孩子一樣膽戰(zhàn)心驚,他害怕人們對他的鞭打,對他嘲笑,他害怕窗戶外突然出現(xiàn)的那些不懷好意的人的臉,他害怕哪怕只是一個突然的關門聲,他害怕的不敢說話。他隨身帶著他母親的照片,一位有著天使般面容的女人,然后他又悲痛的說:如果我的母親還在,她必須不會想見我,她……會以我為恥,我,我讓她蒙羞了……哪怕那些人只是作態(tài)般的接近他,他卻受寵若驚,開心的像個孩子,他會說:那是真的嗎,真的是這樣的嗎?他不敢相信,他以為他一生會真的像一個動物般的在陰暗潮濕的低層度過,伴隨著衰弱的身體,和沉重的哮喘聲。他對窗外教堂的期望,來自于他只想做一個普通人的渴望,可是那教堂就是窗外不遠的地方,那么近,他看不見,他只能在心里畫出它的輪廓,運用自我的想象來打造他的夢想,一個對于普通人而言不值一提的夢想。
我以為這只是大衛(wèi)·林奇編造出來的借畸形人來嘲諷這個世界的黑色幽默,一部《巴黎圣母院》的延續(xù)和再造,用殘酷的軀體面容來歌頌內心的圣潔。當我開始搜尋更多關于象人的資料的時候,我搜尋到了josephmerrick的故事?!断笕恕肪褪歉鶕?jù)josephmerrick的真實經(jīng)歷改變而成。這是讓人震驚并且讓人悲痛的一個事實。一百多年前,象人以往真實存在過。事實上,現(xiàn)實遠比影片所表現(xiàn)的要殘酷,merrick在死后,其身體一向被倫敦皇家醫(yī)院保留,用做實驗,他罕見的病理成為困擾醫(yī)學界100多年的難題。而影片中用畸形小矮人的救助和醫(yī)生最終的良心發(fā)現(xiàn)來證明完美的一面,只是依舊無法挽救象人的死亡。josephmerrick曾親手用紙板做了一座教堂,華美易碎。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十
大部分情況下,人類自認為自己行為主要由騎象人控制,但事實上,這是騎大象不是騎馬,大象可比馬難駕馭多了。騎象人會感到無法在違背大象意志的情況下行動。
大象,包含了我們內心的感覺,本能反應、情緒和直覺等。這些心理歷程大部分都是自動發(fā)生的,無需我們有意識地去注意或者控制它,甚至要用意識控制它是很難的'。
事實上,我們生活中大部分行為都是由“大象”控制的。我們只有少數(shù)時間會開啟“專注模式”,大部分時間開啟的是默認網(wǎng)絡模式。我們的大腦會對很多情況進行“自動化處理”,而不是經(jīng)過專注、仔細的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的力量強大。為何強大,因為那是你難以抗拒的默認網(wǎng)絡模式。要打破一個舊的默認網(wǎng)絡模式,建一個新的,十分困難。
這與《認知覺醒》中提到的內容有異曲同工之妙。人類的大腦有三重,掌管本能的原始腦,主管情緒的情緒腦,以及主管認知的理智腦。表面上看理智腦是最先進的,但實際上,主管認知的理智腦形成時間最晚,最年輕,因此在原始腦和情緒腦的面前往往會陷入雖然正確,但力量不夠的困境。
粗暴地將原始腦和情緒腦理解為“大象”,理智腦理解為“騎象人”。理智腦不是直接干活的,干活的應該是原始腦和情緒腦,但常常,反過來,原始腦和情緒腦會擺布理智腦,因為它們“力氣大”。
人們常常認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現(xiàn),實際上,并非如此。如果希望通過意志力控制自己的原始腦和情緒腦,那你一定會收獲滿滿的挫敗感。
唯一的辦法是對原始腦和情緒腦深入了解,循循善誘,讓它們理解和認同理智腦的邏輯,巧妙驅動原始腦和情緒腦。就像團隊領導,雖然是發(fā)號施令者,但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和資源分配,隊員也很難配合。因此,訓練大象達到身心平衡統(tǒng)一的狀態(tài)才是最重要的。
以后行動前可以試著多想想,這一刻做主的是大象,還是騎象人,還是他們一起。多去聽聽你心里的那頭大象,它們想告訴你什么。
希望你早日達到“人象合一”的境界,和你的大象一起跑到飛起。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十一
你聽過約瑟夫·梅里克這個人嗎?他就是《象人》這本書里的主人公。他其實是一個象人。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貧窮、丑陋的人的故事。那個人就是梅里克。沒有人喜愛她,大家都嘲笑他。人們將它放在一個籠子里,當作動物一樣展覽。直到有一天一位醫(yī)生發(fā)現(xiàn)了他,覺得他很搞笑,想研究他。象人就這樣出了名,每個人都想拜訪他,甚至連女王都來看望他。
這些善良、仁慈的人給了梅里克一個重生的機會。能讓梅里克有一個和朋友交談的機會。讀書的空間和一個歡樂的圣誕節(jié)。他的人生將在這歡樂、短暫的時刻結束。
世界上有這么多友善的人,我將成為他們中的一名。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十二
我所聯(lián)想到的自我形象就是,我是一個騎在大象背上的人。我手里握著韁繩,只要動動韁繩,我就能夠指揮大象轉彎、停止或者往前走??墒莾H有在大象沒有它自我的欲望時,我才指揮的了大象。一旦大象真的想做什么,我根本斗可是它。
總的來說,騎象人所扮演的是顧問的主角,也是一位仆人,他不是國王,也非能緊控韁繩的馬夫。騎象人是加扎尼加所稱的“詮釋模塊”,它是有意識的、控制后的思考。相反,大象則是騎象人以外的一切。大象包括我們內心的感覺、本能反應、情緒和直覺,這些都是自動化系統(tǒng)的組成要件。
兩個人意見相左時,其實是感覺在先,之后再編理由反駁對方。就算你駁倒對方,難道對方就會改變心意,理解你的論調嗎?當然不會,因為你駁倒的并非對方真正的立場,他的立場是在他有了確定之后才臨時編出來的。
有人針對道德問題爭執(zhí)不休時,你不妨仔細聽聽兩邊的說法,有時你會聽到很讓人意外的理由:其實是大象在控制韁繩,應到騎象人,是大象在決定何者對何者錯,何者美何者丑。內心的感覺、直覺及當下的確定都是自動自發(fā)地即時發(fā)生,但僅有騎象人能拼湊出語句,把自我反駁的理由告訴對方。
我們發(fā)了一大推聲明、誓言,下了無數(shù)次的決心,但老是意外地發(fā)現(xiàn)自我執(zhí)行的意志是那么軟弱。有時候,我們會以為自我在跟自我的潛意識、本我或者動物本能對抗,但其實這都是我們整個心理的一部分。我們即是騎象人,也是大象。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十三
《象與騎象人》,作者為喬納森海特,是著名心理學家,坦普爾頓積極心理學獎獲得者,偉大的思想家、積極心理學先鋒派領袖。(坦普爾頓獎旨在鼓勵科學和宗教對話,因獎金比諾貝爾高而著稱。)
最近幾個月我上班都提前半小時,喜歡繞辦公區(qū)后門走連廊到前門,跟隨上班的人流,從廣播中聽喜歡的音律,有時會觀察人流中的人,有時會反思自己,有時也會練習正念。
也就是走在連廊的某一瞬間,我明白了我為什么喜歡書的內容,那是因為我一直思考的很多問題和書介紹的內容剛好匹配起來了,而且還在書中找到了令自己一直費解的很多答案。
最近兩年自己都在思考人生的意義,越思考越知道這是一個無解的問題。特別經(jīng)歷了年初父親的過世和朋友的突然病世,自己更想明白如何去生活。自己有努力的學習西方人的高效,但是又向往東方佛學的無常;一直在追求幸福的生活,又總是疲憊的應付現(xiàn)實生活的蹂躪。
本書給我一個最重要的答案,那就是中庸,我們既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也要有活在當下的心境,既要有積極去追求幸福的行動,也要有應付現(xiàn)實困難的勇氣。最后我得到人生的意義為體驗生活,積極的去幸福生活,勇敢的去面對現(xiàn)實,經(jīng)歷的一切就是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通過生活體現(xiàn),那生活也就有了意義,這應證了《活出意義來》的一段話:忙碌而積極的生活,其目的在于使人有機會了解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價值;悠閑而退隱的生活,則是人有機會體驗美,藝術,或大自然,并引為一種成就。至于缺乏創(chuàng)意、又不悠閑的生活,也有其目的:它使人有機會提升其人格情操,并在備受外力拘限的情境下選擇其生活態(tài)度。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十四
《象與騎象人》,作者為喬納森·海特,是著名心理學家,坦普爾頓積極心理學獎獲得者,偉大的思想家、積極心理學先鋒派領袖。
這本書給我一個最重要的答案,那就是中庸,我們既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也要有活在當下的心境,既要有積極去追求幸福的行動,也要有應付現(xiàn)實困難的勇氣。最后我得到人生的意義為體驗生活,積極的去幸福生活,勇敢的去面對現(xiàn)實,經(jīng)歷的一切就是人生的意義。
內容介紹:如果單獨來看書的每一章節(jié)內容,甚至每一小節(jié)的內容,它們都沒有太多的聯(lián)系。但運用象與騎象人的比喻貫穿整本書就比較容易看到書的主線。從象與騎象人的比喻開始,了解他們的相處,如何追求快樂,心理層面和道德層面如何成長,如何找到人生的意義。
作者知識面太廣,所以內容多且雜,我第一次閱讀的時候還被卡在心理和道德成長的.章節(jié),第二遍閱讀才把全部內容勉強讀懂,而第三遍閱讀的時候才知道整本書內容是如何渾然一體的,這還不包括我不時的翻開隨便讀讀。
而內容的廣也導致不好寫本書的總結,加上書中翻譯后組織的語言是我喜歡的,任何一章節(jié)似乎已經(jīng)是濃縮后的精華,想單獨去提任何一個我喜歡的內容,都需要從文中摘抄整段出來,否者我提的任何一個內容點,最后都只是浮在水面上冰山的峰尖。
我個人認為:正確的快樂假設應該是:快樂之道在中庸。關于“綜合”這個觀念最深刻的一個見解:當人們肉體、心理及社會文化三個生存層次的生活連貫一致時,人就會找到人生的意義。
個人在做決定時,往往處于自私的動機,但是如果有一群人持續(xù)不懈地想改變這個世界,那么他們的愿景。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十五
《象與騎象人》,作者為喬納森·海特,是著名心理學家,坦普爾頓積極心理學獎獲得者,偉大的思想家、積極心理學先鋒派領袖。(坦普爾頓獎旨在鼓勵科學和宗教對話,因獎金比諾貝爾高而著稱。)
這本書給我一個最重要的答案,那就是中庸,我們既要有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也要有活在當下的心境,既要有積極去追求幸福的行動,也要有應付現(xiàn)實困難的勇氣。最后我得到人生的意義為體驗生活,積極的去幸福生活,勇敢的去面對現(xiàn)實,經(jīng)歷的一切就是人生的意義。
內容介紹:如果單獨來看書的每一章節(jié)內容,甚至每一小節(jié)的內容,它們都沒有太多的聯(lián)系。但運用象與騎象人的比喻貫穿整本書就比較容易看到書的主線。從象與騎象人的比喻開始,了解他們的相處,如何追求快樂,心理層面和道德層面如何成長,如何找到人生的意義。
作者知識面太廣,所以內容多且雜,我第一次閱讀的時候還被卡在心理和道德成長的章節(jié),第二遍閱讀才把全部內容勉強讀懂,而第三遍閱讀的時候才知道整本書內容是如何渾然一體的,這還不包括我不時的翻開隨便讀讀。
而內容的廣也導致不好寫本書的總結,加上書中翻譯后組織的語言是我喜歡的,任何一章節(jié)似乎已經(jīng)是濃縮后的精華,想單獨去提任何一個我喜歡的內容,都需要從文中摘抄整段出來,否者我提的任何一個內容點,最后都只是浮在水面上冰山的峰尖。
我個人認為:正確的快樂假設應該是:快樂之道在中庸。關于“綜合”這個觀念最深刻的一個見解:當人們肉體、心理及社會文化三個生存層次的生活連貫一致時,人就會找到人生的意義。
個人在做決定時,往往處于自私的動機,但是如果有一群人持續(xù)不懈地想改變這個世界,那么他們的愿景。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十六
最近在讀《象與騎象人》,有個有趣的比喻。一個個體的情感與理智并不統(tǒng)一,而是分裂的。感性,或者情感的部分被作者比喻為大象,理性的部分被喻為騎象人。
大部分情況下,人類自認為自己行為主要由騎象人控制,但事實上,這是騎大象不是騎馬,大象可比馬難駕馭多了。騎象人會感到無法在違背大象意志的情況下行動。
大象,包含了我們內心的感覺,本能反應、情緒和直覺等。這些心理歷程大部分都是自動發(fā)生的,無需我們有意識地去注意或者控制它,甚至要用意識控制它是很難的。
事實上,我們生活中大部分行為都是由“大象”控制的。我們只有少數(shù)時間會開啟“專注模式”,大部分時間開啟的是默認網(wǎng)絡模式。我們的大腦會對很多情況進行“自動化處理”,而不是經(jīng)過專注、仔細的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說,習慣的力量強大。為何強大,因為那是你難以抗拒的默認網(wǎng)絡模式。要打破一個舊的默認網(wǎng)絡模式,建一個新的,十分困難。
這與《認知覺醒》中提到的內容有異曲同工之妙。人類的大腦有三重,掌管本能的原始腦,主管情緒的情緒腦,以及主管認知的理智腦。表面上看理智腦是最先進的,但實際上,主管認知的理智腦形成時間最晚,最年輕,因此在原始腦和情緒腦的面前往往會陷入雖然正確,但力量不夠的困境。
粗暴地將原始腦和情緒腦理解為“大象”,理智腦理解為“騎象人”。理智腦不是直接干活的,干活的應該是原始腦和情緒腦,但常常,反過來,原始腦和情緒腦會擺布理智腦,因為它們“力氣大”。
人們常常認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現(xiàn),實際上,并非如此。如果希望通過意志力控制自己的原始腦和情緒腦,那你一定會收獲滿滿的挫敗感。
唯一的辦法是對原始腦和情緒腦深入了解,循循善誘,讓它們理解和認同理智腦的邏輯,巧妙驅動原始腦和情緒腦。就像團隊領導,雖然是發(fā)號施令者,但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和資源分配,隊員也很難配合。因此,訓練大象達到身心平衡統(tǒng)一的狀態(tài)才是最重要的。
以后行動前可以試著多想想,這一刻做主的是大象,還是騎象人,還是他們一起。多去聽聽你心里的那頭大象,它們想告訴你什么。
希望你早日達到“人象合一”的境界,和你的大象一起跑到飛起。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十七
悲觀地低著頭,你將看見冰冷的土地;自信地昂著頭,你將望見悠遠的天空。這就是這篇小說給我的啟發(fā)。
本書講述了一百年前的一個生活在陰冷、潮濕貧民窟里的容貌丑陋的人故事。起初沒有人喜歡他,大家都嘲笑他,甚至還有人把他放在籠子里當動物展覽。在一個醫(yī)生的幫忙下,他出名了,從此備受矚目。這都歸功于他改變了對生活的態(tài)度,從而變得慈祥、平易近人。
這個世上,總有些人認為自我長得不好看,還有很多缺點,從此失去信心以及對生活中美的感受,迎來的卻是充滿抱怨的可厭的生活。然而他們卻不明白還有那些像象人一樣,比他們丑得多,或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沒有因為自我的這些缺點或遺憾而從此墮落,反而是鼓起信心,就算年至花甲仍保留著一顆熱血少年般火熱上進的心。霍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全身殘廢,僅有一根拇指能移動,然而他卻沒有所以放下自我的作家夢,他用盡幾年的辛苦汗水,寫出了世界巨著,從而獲得了輝煌人生,成為了舉世聞名的超級作家。
總有些人覺得自我的運氣不好,從而放下了對夢的追求,生活中的愿望與夢都不見了,留下的僅有抱怨??湛盏?、苦苦的、可厭的抱怨。其實運氣并不是很重要,一些成功人士總結自我的人生經(jīng)驗說“成功路上運氣占1%,天賦占5%,而努力占94%”。從前有一位農場主,花了10萬美元買了一個金礦后,立刻開工挖了起來,一年后,他抱怨自我的運氣不好,抱怨那里的金子太少,他只賺了8萬美元,于是他就把這個金礦賣給了一位青年。然而這位青年只是輕輕地摸去了一層薄土就發(fā)現(xiàn)了藏在下頭的大金礦脈。這就如同象人一樣,為了成功而不停地奮斗著,絕不會抱怨自我的運氣不好或因為一點點的逆境而放下,離成功僅一步之遙。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這樣,不要因為自我長得不好看有缺點,或碰到點挫折亦或認為自我運氣不好就失去信心,放下夢想與追求。成功靠的不是運氣,而是個人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個充滿活力、進取進取、不斷努力的人是不失敗的。
俗話說得好“聰與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聰與敏而不學者自敗也?;枧c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與庸而力學不倦者,自立者也”。我想這就是這篇文章告訴我們的道理。期末考試過去十幾天了,幾家歡喜幾家愁,期望愁的人要重振信心,爬起來拍拍身上的灰塵勇敢應對新一年的挑戰(zhàn);歡喜的人也不能驕傲,再接再厲,勇往直前為新的挑戰(zhàn)做準備!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十八
在大氣不敢出地看了一半之時就想好一些溢美之詞后,準備上記錄一下,卻發(fā)現(xiàn)導演是大衛(wèi)?林奇,好。雖然明白無論批評或是贊美皆是出言不遜,依然決定為自我寫一篇影評。
林奇導演的《穆赫蘭道》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而本部《象人》同樣是有千鉤萬爪把我的心抓住。影片開始不久的象人面部特寫只為突出一個慘字,隨著情節(jié)發(fā)展,這個象人被接到一個相對禮貌的環(huán)境當中生活,周圍與其接觸的人被打上了三個標簽“好人”(主治醫(yī)生夫婦,加文太太)、“壞人”(煤爐工)、以及主治醫(yī)生努力讓象人融入的當時英國社會的一些體面禮貌的或許本性善良的人們(院長、護士、公主等)。為了戲劇性,這些人的安排是要入俗套的——壞人沒有好結果,人心總是向善的,象人毫無疑問在最終會被所有人理解,起碼在表面上。我肯原諒林奇。雖然要我說,那些壞人一旦不出現(xiàn),此片必須偉大。
劇情雖可被預測,影片藝術性的構成的另一方面——演員的表演,十分到位,要鼓掌的。象人初來咋到醫(yī)院時,每個人都處于驚奇狀態(tài),理直氣壯地允許自我在表面上抵觸這位丑陋至極甚至不堪被稱為人類的新朋友的到來。醫(yī)生努力得近乎毫無道理,做起了一個善良人類的榜樣,對象人照顧得百般周到。于是虛榮心開始控制每一個人,一出出好戲上演。護士們牟足了勁正視那張丑臉,太過想掩飾負面情緒反而導致眼神僵硬得挪不開了,哈。而我最要叫好的是英國舞臺劇院頭牌加文太太的探訪。作為一個演出為業(yè)的漂亮女人,除了眼神同樣不自然外,她把這場探視處理得落落大方,甚至有親吻象人之大勇,這也為結尾埋下伏筆。
而象人的感受——當然啦,這樣無恥的問題是有人會問,因為這是他們所作所為所求的——自然是感激涕零,恨無以回報。至此,善良人民銀行正式開業(yè),承接各類道德感,正義感服務。行長是主治醫(yī)生(他經(jīng)營了這一切),而出納正是象人自我:您給我關注,我就回饋給您無限的良好感覺。是不是一切都很完美呢,要不要干脆來個大結局呢。有些人要失望了,這是林奇的電影。除了象人以外,有兩個人并未獲得幸福感。主治醫(yī)生思考,痛苦,流淚。思考就很好,無關善惡,無關現(xiàn)實。他能認清現(xiàn)實,可惜未能看到事情的本質,所以痛苦,現(xiàn)實誰也無法改變。還有一個人,就是總管象人起居的護士長(哎呀忘了名字)。說她未獲得幸福感有些不公平,她至始至終是幸福的,只是來源與其他人不一樣。象人剛到時她和主治醫(yī)生有一段對話十分重要,大致意思是你什么也不能為他做到,他不屬于那里。話是智慧的,只可惜護士長是為了維護自尊一時吵架說出來的。這也體現(xiàn)了她最終關心的僅有自我,而對于和象人的關系也僅有護士和病人的關系。護士長是我整部片子里最欽佩且羨慕的人。欽佩她看得清楚,羨慕她絲毫不為此感到痛苦。生活于此類人是簡單的。
為什么主治醫(yī)生什么也不能為象人做?因為出發(fā)點就是錯的。造成他即使化成灰也難以改變痛楚的豈止是先天殘疾?長得像個動物是個傷口,那個鹽罐誰看到了?有良心的人,看到了,是環(huán)境。是最大壞人標簽的馬戲團長給他住的爛屋鐵欄,是英國社會每個人的眼神,是這個世界(世界從未改變,影片結尾提到)。以為靠人類善良的本能能夠改變什么嗎,凌駕于這個世界的是命運。我一向認為,善無善報才是善,惡無惡報才叫惡。主治醫(yī)生憑本能發(fā)出的一點善全為自我?guī)淼臉O高的收益,善報簡直終生受用,這能稱得上善嗎?命運調皮作了惡,捏造出象人這樣違反倫常的怪獸,這是大惡。象人被擄后在侏儒和高個人的幫忙下最終逃離了馬戲團長,能夠稱為善良戰(zhàn)勝了邪惡嗎?侏儒大哥在送象人上船時說了一句本片最具智慧的話,我當時就截圖了:“祝你好運吧——運氣,誰比你更需要運氣?”
——誰也打不敗命運,除了命運自我。林奇此刻尼采再生。
作為尾聲,象人再次回到禮貌社會被帶看了音樂劇,我心里一緊。之前甚至一個和陌生人的會面都令他不知所措,悲傷卻自我誤認為是幸福,真苦啊。不出所料,大名鼎鼎的加文太太熱情高漲,表示本人這次演出要獻給殘疾人——吾友——象人,請象人先生起立與大家打招呼!這個貪得無厭的資本家(全場樂意為她出資)狠狠對善良人民銀行出納敲了一筆,光輝的形象到達無與倫比的高度。善良人民銀行有投資皆有匯報,全場鼓掌脫帽,沸騰一片。ladys and gentlemen都像音樂劇中的天使一般飄飄然升入了道德仙境。到了那里,全劇算完。
禮貌世界萬歲!
象與騎象人讀后感篇十九
1、適應原則。我喜歡用精神熵來理解這個,只有適應當前的環(huán)境,這樣人在相同情況下才能減少自身能量的損失。處于惡略環(huán)境下,適應是一個好辦法,而在和平年代,適應原則卻阻礙了人們追求幸福。加上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幸?;鶞庶c,不管我們做多少努力,我們都會回到幸福基準點,幸福就越發(fā)的難得可貴,而積極心理學的目的就是為了破除這個幸福適應性。
2、快樂方程式。決定一個人快樂的幾大因素包括:遺傳,環(huán)境和自發(fā)性活動。遺傳我們無法改變,環(huán)境倒是容易改變,比如改變噪音,選擇權利,人際關系等等。很遺憾,因為我有耳鳴,這是最影響快樂的。不過當我快樂的時候,它并不存在。所以其實快樂了,一切也就不受影響了。自發(fā)性活動就是指我們人為的心理活動,《幸福有方法》列舉了十多種辦法,如果能去努力嘗試幸福的方法,至少可以在適應原則上有所突破。
3、依戀和施愛理論。依戀理論解釋了猴子更喜歡抱著暖暖的布媽媽,而不是提供食物的金屬媽媽,也正是這兩個理論可以看到人為什么需要愛情。這讓我想通了我腦中一直思考的問題,人為什么需要愛,為什么有人沒有愛。只有孩子接受了足夠的愛,他才能夠去更多的愛他人,這兩個系統(tǒng)一個是需要愛一個是去愛別人,看起來是截然相反的,但是卻是唇齒相依的。那我們是否就可以溺愛孩子或者無邊界的愛他人?那么我覺得《少有人走的路》上定義的愛更理智:為他人成長的愛才是真正的愛,所以溺愛和無界限的愛都不能稱不為“愛”。
4、逆境時機論。我們都覺得經(jīng)歷逆境有利于人生的成長,其實這里還發(fā)現(xiàn)一個時間因素,在強度合適的情況下,如果15歲到25歲之間能給人生多一些壓力,內心獲得的成長是最大的,經(jīng)歷后便增強了一生的抗逆能力。所以我們不要寄托所有壓力或逆境都是有利的,如果抗壓能力沒有在年輕的時候打好基礎,成年后盡量避免超過心理承受能力的去折騰自己,除非先培養(yǎng)自己的抗壓能力。同時也告訴了我們,想要讓孩子心靈更強健,盡量的讓他多點生活經(jīng)歷。
5、美德。當我們沉浸在追求名利的時候,已經(jīng)早已經(jīng)忘記了美德這個詞,人類走得太快,自己的美德影子有點跟不上。好在積極心理學又把人性拉了回來,讓它成為幸福追求的基石,只有在美德之上去建立的幸福大廈,才能更加堅固,這樣人也活的更加坦蕩。不管什么時候都好好想想美德之美,帶著它上路,遇到任何問題也不怕。
6、道德。以前接觸這個詞比較少,也就沒有對其進行深思。而剛好作者喬納森對道德研究很多,所以也得以對其略有了解。我們喜歡清潔,喜歡干凈的感覺,其實這折射出我們心靈的需求。純凈不單單為了身體,更涉及到人的靈魂。現(xiàn)在我沒辦法上升到社會及神圣的道德,能做的就是通過美德和愛把個人道德處理好。
7、快樂之道。正如我前面提到的中庸之道,任何事物都有兩面,而能采用中庸之道,或許一切都豁然開朗,或許這跟談判的雙贏是一個境界。把握好我們的感情(大象),理性(騎象人)及他人或社會的關系,和諧相處,必然能活出一個人的意義來。任何事情存在都是有意義的,找到所有事情的意義,有了精神寄托,任何人都可以邁開堅毅的步伐在人生的道路上前進。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985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