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制定才合適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統(tǒng)編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一
了解朗讀中的幾種基本語調(diào),能準確、清楚、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通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濃濃的祖孫情和作者向往自由的情感。
[設(shè)計說明]: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法,要善于運用朗讀促說話、朗讀促寫作、朗讀促理解及朗讀促感悟。
重點難點:
1.引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是本課重點。
2.作者把“我”對祖父的深情與祖父對“我”的愛融入大花園的生活再現(xiàn)中,“我”對事物的熱愛、自由自在的成長與祖父的愛密不可分,這是學生學習的難點。
[設(shè)計說明]:學生在讀到大花園的美景時,往往把那里的美麗、生機勃勃和祖父隔離開來。因此在學生了解“我”對大花園喜愛的基礎(chǔ)上,能進一步感受這樣美好的環(huán)境是疼愛“我”的祖父為“我”營造的,是因為祖父的愛才有了這片自由的天地,是本課的難點。
課時設(shè)計: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家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凝聚著溫情的字眼,有家真好。在人生的旅途中,或許我們會偶爾彷徨、偶爾感傷,但家人永遠是我們溫暖的源泉。特別是兒時的我們,那個陪我嬉戲玩樂,為我們遮風防雨的至親是誰呢?可能同學們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也或者是祖母、祖父?!蹲娓负臀摇穼懥艘桓痹鯓拥耐晟町嬀砟?讓我們一起來探索。
[設(shè)計說明]:直接導入,通過質(zhì)疑增加學生對這篇課文的興趣。
二、整體感知
1.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散讀課文,要求:標上小節(jié)號.圈出讀不出或讀不準的生詞,讓學生合作探究解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落實知識卡片關(guān)于語調(diào)的知識,讀音上的共性問題板書重點落實,加強印象。
3.預設(shè)問題通讀全完:你在讀的時候有什么樣的感受?(生:快樂、自由等)。
4. 有感情地自由朗讀你覺得能夠體現(xiàn)“我”快樂、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
5.全班交流:請學生個體朗讀,教師要追問“為什么選擇這一句(段)?”或“這一句中什么詞語最讓你感受到她的快樂自由?”等問題,引導學生關(guān)注作者的語言表述。
[設(shè)計說明]:這篇文章不僅寫出了童年的歡樂和情趣,寫出了濃濃的親情,更寫出了我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而這些作者想表達的情感,都隱喻在美景和鮮活的童年趣事背后,需要反復朗讀、細細品讀感知。小組交流讀后感,在體現(xiàn)合作學習的同時,也擴大了學生的認知。
四、布置作業(yè)
1.繼續(x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圈畫出文中的比喻句,找出本體、喻體。
第二課時
一、回顧及解答作業(yè)
1.小結(jié)上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主要為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2.以第3-7段為例,讓學生了解多角度描寫的方法;并以第7段中“太陽一出來,大榆樹的葉子就發(fā)光了,它們閃爍得和沙灘上的蚌殼一樣了?!币痪錇槔阏J為這樣比喻恰當嗎?作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大榆樹的葉子就發(fā)光時美麗的樣子(進一步明確比喻這一修辭手法的特點)。
[設(shè)計說明]: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景美”及修辭手法的作用。
二、選點讀析
1.作者筆下如此美麗的大花園,無疑是“我”的樂土,小結(jié)上一節(jié)課學生對大花園的理解,我們可以用“生機勃勃、自由自在、美麗……”等詞來概括。這樣美好的環(huán)境從何而來?請大家再讀課文,從中尋找答案。
2.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引導他們把美好的大花園和慈愛的祖父聯(lián)系起來,讓他們領(lǐng)悟到:這樣美好的環(huán)境都是祖父營造的啊(“祖父一天都在后園里邊”是祖父日復一日地維系著這個園子;我調(diào)皮、胡鬧,祖父都不責備我;祖父對我并非放任自流,他也會適時教我知識等等)。
3.重點欣賞感悟:
先引入作者及文章的背景的介紹,讓學生感知到“我”的童年樂趣的來之不易,更加凸顯祖父對我的愛和我對祖父的依戀。然后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29、30段,找出大花園里花草蟲碟等的共同特點。
學生找出:“是凡在太陽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要怎樣,就怎樣,都是自由的”,將感知升華到作者對自由的向往。
4.拓展延伸:品讀文章第1、2段,引導學生質(zhì)疑(為什么不說“我的祖父住在呼蘭河”?為什么重復介紹祖父的年齡?),通過全班討論學生舉手發(fā)言合作探究,老師總結(jié)釋疑。(偌大的呼蘭河,祖父是我的親人、的依戀、的溫暖;童年里,祖父和我在一起的每一天,我都記得清清楚楚。原來作者在文章一開頭,就道出了濃濃的祖孫情。)
[設(shè)計說明]:大花園里的美景時祖父創(chuàng)造的,大花園里所有食物的隨意自由是“我”賦予的,而“我”的快樂從何而來?通過質(zhì)疑讓學生思考。原來祖父給我的不止是愛,更給了我一顆享受快樂、向往自由的心。
四、作業(yè)
1.寫一篇寄情于景的小文章,例如:通過對校園多角度的描寫,表現(xiàn)你對學校生活和學習的熱愛(300字左右)。
2、現(xiàn)在的孩子童年生活也可謂豐富,學彈琴、學畫畫……與課文中的小女孩相比,你更愿意選擇擁有怎樣的童年生活?為什么?
(以上兩題選做一題。)
3.自查資料了解本文作者及文章背景,寫一篇關(guān)于蕭紅的人物介紹(200字左右)。
4、閱讀蕭紅的其他作品。
[設(shè)計說明]:這樣設(shè)計作業(yè)的目的:1、鞏固學生對文章中寫景手法的掌握;2、提升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和感知;3、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
統(tǒng)編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二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的線索和四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2.學習本文人物描寫的方法;
3.學習彼得從小就具有尊敬老人的美德;
課前準備:
借助“自讀引導”,要求學生自主學習本文。
教學步驟:
一、#六年級# 導語:
同學們,當別人贈送你有意義的禮物時,你會作永恒的紀念;當友人作別時,贈送的禮物常常是由物想起人。但也有一種特殊的禮物,往往會引起人的傷心。今天我們來學習弗·達爾寫的一篇小說,題目是《離別的禮物》,看看這其中的禮物屬于哪一種。
二、檢查學生預習的情況:
(一)生字詞:(展示投影片,要求學生注音、釋義)
1、慳吝()
2、喋喋不休()
3、尷尬()()
4、戛然而止()
(二)根據(jù)小說的三要素,要求學生回答下列問題(展示投影片中的思考題)
1、小說中寫了幾個人?(彼得、爺爺、爸爸、那個女人)
2、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課文應分為幾個部分?
(1)1-8節(jié):寫離別的前夜,彼得和爺爺在一起;
(2)9-21節(jié):寫彼得的爸爸和那個女人回來,彼得巧妙地教訓了那個女人。
3、構(gòu)成全文故事情節(jié)的線索是什么?(一條毛毯)
三、新授:
1、分析人物的形象(要求學生指出課文的具體內(nèi)容)
彼得:敬老、懂事、聰明(5、15、16、18節(jié))
人物爺爺:寬厚、慈愛(2、4、8、17節(jié))
爸爸:孝順、軟弱(12、21節(jié))
那個女人:慳吝、刻薄(12、21節(jié))
2、描寫人物的方法:(要求舉例、說明)
語言、心理、神態(tài)、肖像、動作
3、歸納全文的主題:
本文圍繞彼得的為什么要送走爺爺?shù)膯栴},通過不同人物對一條毛毯的態(tài)度,展開了善良與邪惡的沖突,提出了一個敬老的社會問題,對不敬老人的行為作了無情的譴責。
四、質(zhì)疑:
若學生在質(zhì)疑中沒有涉及下列問題,則老師補充提出:
1.第1節(jié)中寫月色很好,為什么彼得和爺爺無心欣賞月色?
2.彼得的第二次心理活動交待了什么信息?
3.作者寫這篇小說的用意是什么?從中可以看出作者持怎樣的態(tài)度?
五、積累感悟:
重點突出要孝敬老人,并要求學生聯(lián)系自己平時對長輩的態(tài)度,談?wù)勅绾巫鹁撮L輩?
六、課堂訓練(附課堂練習)
七、總結(jié)(檢查教學目標的達成)
八、布置作業(yè):完成書后的作業(yè)題。
統(tǒng)編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9個生字。積累好詞佳句。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中重點句的含義。想像作者在夏日中午逃避午睡的情景,感受作者對生命世界的熱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積累本課生詞,并學會運用。
2、通過充分的讀,不同形式的讀,體會文中所表達的情感,及蘊含的意境美。
3、畫出重點詞語,理解課文,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命世界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能結(jié)合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我”對自然、對世界、對生命的熱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夏日的午后你們曾經(jīng)到大自然中去嗎?去觀察過什么呢?你們有什么收獲嗎?(全班交流)
2、師:每個人的心里,都珍藏著許許多多的往事。在作者羅蘭的心里,夏天的中午會有什么特別的經(jīng)歷呢?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全文:
1.請同學們輕聲自由讀全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反饋難讀的生字詞。
3.同學們,當我們在讀這篇課文的時候,一定有一幅幅生動活潑的畫面在你眼前出現(xiàn)。請同學們再次走入課文,靜靜地讀一讀,在作者描寫的畫面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個?說說你的感受。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你印象最深的畫面是什么?請把相關(guān)的自然段讀一讀。
三.理清文章條理。
1.同學們,一幅幅畫面是那么生動、可愛,讓我們印象深刻。同學們,夏日的午后,人們往往容易困倦,可是作者呢?他對于午睡是一個什么樣的態(tài)度?請快速瀏覽課文,勾畫出相關(guān)的句子。
2.生反饋:“從小,我就逃避午睡?!?/p>
3.作者逃避午睡,相關(guān)的句子在文章中反復出現(xiàn)了幾次,請找出來。想一想,這種感受分別是作者在什么時候所產(chǎn)生的?
4.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將課文分成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1-14)“我”逃避午睡,享受那充滿生命快樂的后花園的精彩。
第二部分(15-17)成年后,“我”仍逃避午睡,牽掛窗外的自然。
第三部分(18)逃避午睡,是因為“我”對這個世界的熱愛。
過渡:羅蘭的文字如行云流水,優(yōu)美流暢;羅蘭的童年如美麗的畫卷,賞來心情舒暢。讓我們走入作者的童年,去感受作者在午后的快樂生活吧!
四.指名讀文章1—3段:
1.兒時的作者是怎樣逃避午睡,跑到園子去的?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文章的1——3自然段,勾畫出相關(guān)的詞句。
2.學生反饋:
重點句子的賞析:
“母親總是逼著我午睡,而我,卻常常在母親睡著以后,悄悄地爬起來,輕輕地邁過那一尺高的門檻,經(jīng)過開著荷花的院子,打開通往后花園的小門,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
a勾畫出這段話中表示動作的詞語。
b注意作者描寫的動作的疊詞的運用,再現(xiàn)作者逃避午睡時的動作及神態(tài)。
(悄悄爬,輕輕邁,經(jīng)過,打開,享受)
c指導朗讀。
d第三段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是下文的總起)
五、課時小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認真讀書,抓住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句子,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很好!兒時的作者雖然逃避午睡,可也樂趣無窮。當他悄悄地走到院子里,享受到怎樣的快樂?下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
1.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的作者雖然逃避午睡,可也樂趣無窮。他到底獲得了哪些快樂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學習課文。
二.抓住情趣,賞析畫面。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4——11自然段,你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什么呢?從作者的文字背后你讀到了怎樣的情趣?快拿起手中的筆,勾畫一下。
2.學生反饋:(在此部分的反饋時,教師要把握住訓練的重點,詳講“野花圖”“戲蟻圖”和“菜園趣”,而對于其它的畫面則通過以讀帶想的方式略處理。)
a“野花圖“片斷精讀:
“五顏六色的野花,紅的、白的、粉的、藍的、紫的,還有一半粉一半白、一半藍一半紅的。你簡直樹不清它們有多少種顏色!這些花在微風中搖動著,帶著孩子似的嬌羞?!?/p>
①指名讀句子,說說你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情景。
(引導:如果用我們的眼睛去看……如果用我們的鼻子去聞……如果用我們的耳朵去聽……)
②你們是一群會讀書的孩子,能夠?qū)?yōu)美的文字還原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之中。
③如果能在這個過程中體會作者的情感,這讀書的能力又上了一層。請大家說說自己體會到的情感。
預設(shè):學生抓住描寫顏色的詞語和擬人的句子體會作者快樂的心情。
④如果能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用自己有滋有味的朗讀表現(xiàn)出來,讀書的能力更上了一層。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b“戲蟻圖”片斷精讀:
“我并不欣賞它們那細瘦的模樣,但我欣賞它們的動作,沉著、迅速而有規(guī)律。有時,我也擔心它們會迷路,當我看見一只螞蟻走得太遠的時候,就用一根小草把它輕輕地撥回來。我不知道這樣是否會擾亂了它的工作,耽誤了它完成任務(wù)?!?/p>
①讀這段話,思考:這段話寫了什么?(“我”觀看地上的螞蟻。)
②根據(jù)上個片斷的學習方法,想像地上一群螞蟻的忙碌和“我”與之親近的情景。
③讀出作者看螞蟻時的那種專注和逗螞蟻的樂趣。
c“菜園趣“片斷精讀:
“花園的左邊是菜園,種著剛從泥土里鉆出來的小蔥和被一個無形的嘴吹得
越來越肥胖的茄子。可愛的大南瓜,笑呵呵地躺在地上,享受著園中這一片寧靜”①你讀詩,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畫卷?
②你愛這寧靜的菜園嗎?用你的聲音表達出來
③作者呢?他愛嗎?那個詞讓你深切的感受到了這種情感?(板書:享受)
④讓我一起享受寧靜的夏午吧!全班齊讀。
3.重點朗讀,體會情感。
歌德曾說,會讀書的人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出示句子:“小時候的夏日中午,總是這樣過去,我從不厭倦那充滿生命快樂的花園?!?/p>
①聯(lián)系上文理解“充滿著生命快樂的花園”。
②用相近的詞語來替換“總是”、“從不厭倦”,說說能從中體會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③聯(lián)系前文“去享受我自己的中午”,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情感。
④讀句子,讀出童年的“我”對快樂的追求,對生命的熱愛。
三、品讀文章15——18自然段,感受作者成年后對午睡的態(tài)度。
1.成年后的作者仍不放棄對午后風光的享受。此時的作者又是看到怎樣的情景?又是怎樣的感受呢?指名讀15段。
2.你從中體會到什么?(體會到作者在大自然中的美妙感受)能讀出來嗎?
3.是啊,在這樣的午后,作者在享受著這樣美麗的景致,難怪他會說出這樣的句子:(出示句子:“花醒著,草木醒著,風醒著,我也醒著,在夏午的陽光里?!?
①讀句子,說說這個句子中你最喜歡哪個字?(醒)
②說說喜歡的理由。
③你們對這三個“醒”的描述勾勒出了一幅充滿生命快樂的畫面,那么“我也醒著”又是什么意思呢?
④“我也醒著”,這個“醒”的意思是說作者不僅“人”醒著,他的“心”也醒著。你們看,一個看似普通的“醒”字,在羅蘭的筆下竟然運用得這么神奇,把她的情感表達得如此真切,多么讓人贊嘆!來,讓我們讀讀這個充滿夏日詩意的句子。
4.有感情的自由讀最后三段,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到作者和大自然都睜大眼睛,共享這美妙時刻。他們似乎心靈相通,他們彼此欣賞。)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了吧。齊讀最后一段。指名有感情的讀最后一段。
四.全文小結(jié):
夏日午后,也許會讓你感到疲倦,可是作者卻在這午后感受到了別樣的美麗。真好。我想,只要有一顆平靜的心,你也會享受到生命的美麗!
五.課后練習
1.摘抄文中的優(yōu)美文字,積累幾個你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讀一讀《夏午》的原文,你對羅蘭寫這篇文章一定會有更深的感受。利用班級讀書會的時間,與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讀書感悟。
板書設(shè)計:
3 夏午
小時候逃避午睡享受充滿生命快樂的后花園
成年以后逃避午睡牽掛著窗外的自然
統(tǒng)編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四
教學目標:
1、概括每一段的段意,理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
2、了解課文所介紹的鶯的特性。
3、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概括段意,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了解鶯的特性。
教學難點:
品味本文優(yōu)美的語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聽寫課后生字詞
鶯 陰霾 棲息 千呵萬護 恬靜 輕盈 遷徙 無憂無慮
二、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在上一單元學習《古代詩歌五首》時學過一首描寫美好春光的詩——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同學們還會背誦嗎?(學生齊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描繪了一幅動人的鶯歌燕舞圖,那么,“鶯”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小動物呢?今天就讓我們隨著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布豐的生動描繪去一起認識一下鶯這種小動物吧。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出聲,不回視,記住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提問:課文共六段,試概括每一段的大意。(教給方法找中心句或關(guān)鍵詞)
第一段:鳥類的回歸帶來了初春的第一個信息。
第二段:鶯科小鳥最多,也最惹人喜歡。
第三段:鶯的外形特征。
第四段:鶯的生活習性。
第五段:鶯生性膽小。
第六段:鶯的叫聲最好聽。
2、說說鶯的特點(篩選文中的詞語概括回答)
活躍、靈巧、輕盈、好動、富有感情;生性膽小,但無憂無慮;歌聲美妙動聽。
四、細讀賞析
1、比較閱讀。
雀形目鹟(wēng)科的1亞種。本亞科鳥類體形短小或中等;嘴形尖細,有時微有缺刻;體羽大都為純色,僅少數(shù)非洲種彩色較多。共61屬345種,中國有19屬83種。是舊大陸著名的鳴禽,僅少數(shù)種類(如戴菊鶯、北極鶯)越過白令海峽,到達阿拉斯加,但冬季仍返回菲律賓和馬魯古群島越冬?!洞蟀倏迫珪? · 生物學》
這段文字與課文相比在語言上有什么不同?
本段:典型的說明文 語言嚴謹科學 知識性
課文:文藝性小品文 語言優(yōu)美生動 趣味性
既然同學們覺得本文語言優(yōu)美,接下來就讓我們品味文章優(yōu)美的語言。
2、以你喜歡的閱讀方式(速讀、精讀、選讀)找出文中你認為語言優(yōu)美的語句,并作簡要品析。
例子:早晨可以看見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暫的雨后,它常來到濕潤的樹葉上,搖晃樹枝洗淋浴。(第五段)
品析: 這句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采集”、“搖晃”、“洗淋浴”這幾個詞將鶯的行為擬人化,生動形象的寫出了鶯活躍好動、無憂無慮的特性,體現(xiàn)了文藝小品文的語言優(yōu)美的特點。
五、課堂小結(jié)
這是一篇介紹鶯的文字,也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用文學的筆調(diào)描寫了鶯的特點、習性,突出了鶯的活躍、靈巧、輕盈、好動,愛歌唱,有感情,惹人喜愛等特點。整篇運用了描寫的表達方式,運用了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將鶯寫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動傳神,形象地表現(xiàn)了鶯的特點,在使讀者獲得有關(guān)鶯的知識的同時,也獲得了美的享受。這種融知識性和文學性于一體的科學小品,確實是說明文中的上乘之作。
六、作業(yè)布置
《語文同步訓練》自主學習和體驗探究部分。
板書設(shè)計:
《鶯》布豐
活潑好動 生性膽小 善于唱歌
統(tǒng)編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會寫11個字,正確讀寫“靜謐”、“追隨”、“小巷”、“俏麗”、“烘烤”、“音韻”、“演奏”、“探索”、“勤勉”、“漫游”、“親吻”、“左沖右撞”、“意味深長”、“龐然大物”、“行色匆匆”等詞語。
2。引導學生隨作者進行一次奇異的游歷,從中感受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靈的情懷。
3。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chǔ)上,體會作者如何觀察、如何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表達獨特的感受。
教學重難點
把握文章內(nèi)容,感受作者熱愛自然、關(guān)愛小生靈的情懷是本課的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是如何觀察、如何展開豐富的想象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是本組課文的教學難點,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觀察過小蟲子嗎?誰愿意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和大家交流一下??磥泶蠹叶枷矚g小蟲子是嗎?那你們看見過草蟲的村落嗎?草蟲的村落是什么樣子的呢?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步履,走進草蟲村落,去享受大自然為我們帶來的樂趣吧!
二、整體感知
思考:“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梳理內(nèi)容,明確場景
(1)想一想:“草蟲的村落”在哪兒?你在那里看見了什么?
(2)交流反饋。
①它們的村子散布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里,很多的黑甲蟲村民,熙熙攘攘地往來。
草蟲的村落在“森林邊緣的小丘上”。這個森林是在作者的想象中通過放大構(gòu)成的。
②空間在我眼前擴大了,細密的草莖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只小蟲,一只生著堅硬黑甲的小蟲,迷失在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
作者是怎樣想象的?(通過交流,讓學生明白,作者的想象力很豐富,他把一個草叢邊上有甲蟲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個“草蟲的村落”。)
③隨著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蟲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時,教師相機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終于走出一條路?!?/p>
“蜥蜴面前圍攏了一群黑甲蟲,……到處參觀遠房親戚的住宅?!?/p>
“甲蟲音樂家們?nèi)褙炞⒌卣裰岚颍@是只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作者為我們描繪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村落”:有建筑,有形形色色的人們,他們還有各自的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樣發(fā)現(xiàn)這個“草蟲的村落”的?
①我目光追隨著爬行的小蟲,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理解“追隨”)
②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無限的靜謐中,忘了世界,也忘了自己。
“靜謐”是什么意思?從這個詞語中你讀懂了什么?
“靜謐”不但寫出了周圍環(huán)境的幽靜,還寫出了作者的心境非常平靜、人很放松。有這樣的環(huán)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界,忘了自己,才會發(fā)現(xiàn)這“草蟲的村落”,才會發(fā)現(xiàn)── “我發(fā)現(xiàn)了草叢中蟲子的快樂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品讀課文,深入探究
(1)從“歸來的游俠”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①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你看它雖然迷了路,仍傲然地前進著。它不斷地左沖右撞,終于走出一條路。
a作者為什么把黑甲蟲稱作“游俠”,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b 你從哪里看出甲蟲是勇敢的?
小結(jié):從這位勇敢的小俠客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成功者的喜悅,他是快樂的。
②云游四方,回到家鄉(xiāng),同伴們是怎么招呼游俠的?你感受到它們的快樂了嗎?
(2)從“村民的和諧生活”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抓住“駐足癡望”、“攀談地很投機”體會小甲蟲們不但同類之間相處得很好,和異類的關(guān)系也十分的融洽。他們在這個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樂融融。)
(3)從“音樂演奏會”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我的目光為一群音樂演奏者所吸引,它們差不多有十幾個吧,散聚在兩棵大樹下面──這是兩簇野灌叢,紫紅的小果實,已經(jīng)讓陽光烘烤得熟透了。
鼓勵學生發(fā)揮想象,理解甲蟲們所在的音樂廳很美,是“天然”的。
甲蟲音樂家們?nèi)褙炞⒌卣駝又岚?,?yōu)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此時,我覺得它們的音樂優(yōu)于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只有蟲子才能演奏出來的!
①聯(lián)系實際,說說你聽到過哪些大自然的音樂家演奏出來的音樂。
①作者認為甲蟲的叫聲“優(yōu)于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抓住“音韻”、“靈泉”,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③小蟲們特有的靈性和才智讓作者佩服。讀好這句話。
(4)從“村民的勞動”中,體悟作者的獨特感受。
現(xiàn)在它們歸來了,每一個都用前肢推著大過身體兩三倍的食物,行色匆匆地趕著路。是什么力量使它們這么勤勉地奔忙呢?
是什么力量使甲蟲們這么勤勉地奔忙,你讀懂了嗎?(生活的快樂,以及對家庭的責任,促使甲蟲們勤勞地工作著,在勞動的同時,它們也快樂著。)
小結(jié):通過交流,我們體會到甲蟲們在自己的天地中快樂地生活著,勞動著,也快樂地創(chuàng)造著。
五、升華情感,進行練筆
小甲蟲們不但有生命,還有靈性。這是作者用心觀察的結(jié)果。
(1)自由讀最后兩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體悟作者對田野、對大自然充滿了喜愛之情。)
(2)只要我們能像作者一樣用心去觀察,我們也會發(fā)現(xiàn)很多,說說你去觀察過什么?
(3)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把自己觀察過的小蟲寫下來,寫的時候要學習作者的寫法,融進自己的感受,等會兒我們看誰寫得最生動。
(4)交流反饋。
統(tǒng)編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六
一、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碧綠、鄭重、允許、仿佛、廚房、刺猬。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
4、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
二、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1、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并畫出不理解的詞句,初步揣摩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
2、在朗讀中理解(可以查字典或與同學討論)詞語。如“其間”(其中)、“無端”(無緣無故)、“素”(向來)、“如許”(如此)、“希奇”(稀奇)。
3、要求學生以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并根據(jù)所提示的問題快速思考,做到入眼看得快,入腦想得快。
(1)閏土為什么要到“我”家來?閏土長得什么樣?
(2)閏土對“我”說了哪些事?
(3)閏土的性格有什么特點?“我”在哪些方面不如閏土?
4、在小組里討論。
第二學時:
1、自由選擇喜歡的段落多讀幾遍。
建議學生,把“月下看瓜”(第一自然段)、“閏土外貌描寫”(第三自然段)、“我”的贊嘆和向往(倒數(shù)第二自然段)等段落多讀幾遍,讀得瑯瑯上口。
2、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讀后將出自己喜歡的理由(評析詞句)或談?wù)動∠笞钌畹?、最感興趣的場景是什么,并說出理由。
第一自然段,寫月夜少年刺猹的場景。“深藍的天空、金黃的圓月、海邊的沙地、碧綠的西瓜。”作者首先描寫出一幅優(yōu)美的月夜田園景象。在這樣的景色中,一位勇敢機智的少年形象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通過文字的描寫讓人想象景色及閏土的形象。朗讀時要注意語氣語調(diào)的變化對表達的作用。朗讀景物描寫要用舒緩的語氣,體現(xiàn)出靜謐的特點。人物描寫略帶興奮的語氣來讀,要能把人物的機敏勇敢通過語氣體現(xiàn)出來,用稍快的速度朗讀。
第四自然段,寫“我”和閏土見面的情景?!拔摇痹缇拖胍姷介c土,閏土來了,“我便飛跑地去看”。朗讀時要用急切的語氣來讀,速度稍快。接著就是對閏土的第二次外貌描寫:紫色的圓臉、戴小氈帽、頸套銀圈、見人怕羞。這可與第一自然段的描寫合起來,構(gòu)成閏土的外貌特征?!白仙膱A臉”中“紫色”是閏土在田地里風吹日曬的`結(jié)果,外貌描寫可用平緩的語氣朗讀。
“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一段寫“我”向往農(nóng)村生活。閏土“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說明閏土的知識豐富。而“我”和朋友“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說明“我們”只能在一個小天地里活動,看不見更廣闊更生動的外面世界,閏土知道的事,我和我的朋友都不知道。第1句要讀出贊嘆的語氣,由衷地贊揚閏土知識的豐富,要讀得舒展些;第2句,要強調(diào)“不知道”、“只看見”、“不”和“只”為重讀,突出自嘆不如的情感。
還有“雪地捕鳥”、“海邊撿貝殼”、“沙地看跳魚兒”、“依依惜別”等。
3、自由選擇伙伴,組成學習小組,分角色朗讀“我”和閏土的對話(從“第二日……”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在分角色朗讀中揣摩人物的內(nèi)心、情感(“我”的好奇、佩服、自嘆不如;閏土的聰明、熱情、純樸等),并讀出感情來。在小組內(nèi)交替朗讀、互相評議。
4、看第二幅插圖,想象描。
“我”和閏土是怎樣話別的,再說一說。
5、摘錄。
寫閏土外貌的句子,再用一段話描寫一個人的外貌。
6、課后,可閱讀魯迅作品《故鄉(xiāng)》。
統(tǒng)編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學習課后生字,理解課文內(nèi)容,理清文章條理,回答課后問題。體會文中流露出的童真和學詩的樂趣。體會作者與祖父之間的親情。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激發(fā)對詩歌的學習和研究興趣。
3.學習作者直白而富有童趣的表達,體會作者圍繞中心選取典型材料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梳理文章條理,回答課后思考題,體會文中流露的童真和學詩的樂趣。激發(fā)對古詩的學習興趣。體會作者選取典型材料的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全文,讀準生字。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條理,體會小作者的童真與可愛,體會作者在學詩過程中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誦文章一至十段。
一.導入新課:
不管學習什么東西,都要經(jīng)歷一個過程。有時這個過程是非常有趣的。我們的作家蕭紅把自己小時候?qū)W古詩的故事寫了出來。很有趣??纯赐瑢W們你們有什么感覺呢?
二.指名讀全文:
1.聽聽生字的音發(fā)準了沒有。
2.把你覺得有趣的地方找出來。
3.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三.全班交流:
1、交流有趣的句子。讀一讀。
2、提出問題。
3.讀了這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思考:我是怎樣和祖父學詩的?你覺得作者經(jīng)歷了哪些過程?
(跟著祖父念,基本上就是亂叫。然后讀的好聽的詩就喜歡讀,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最后學詩意也是胡猜亂想,流露出童真非??蓯?
五. 細讀文章1----10段:
1.最初作者是怎樣和祖父學詩的?誰能描繪一下作者學詩的情形呢?
2.體會一下“房蓋被你抬走了”是什么意思?
3.請同學分角色有感情的將這部分讀一讀。也可以講講你的體會。
六,課時小結(jié)。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學習文章后半部分,體會作者在學習自己喜歡的詩和學習詩意時的有趣與天真,感受作者的童真與可愛。學習作者選取典型材料寫作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上節(jié)課內(nèi)容:
作者開始學習是出于好奇和好玩,我們看看她是怎樣學的呢?哦,原來是在祖父口口相傳中學習的,她的學習方法就是亂喊亂叫,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二,那么作者學習也很挑剔,有喜歡念的也有不喜歡念的,看看她喜歡念什么詩?為什么喜歡呢?
1.指名讀11—17段。
2.作者喜歡什么詩?我們也來念念。(指名讀)你們喜歡嗎?
3.下面我們體會一下作者為什么喜歡呢?
(原來是字音好聽,還有發(fā)音很好玩)你們讀到這里有什么感受?
(作者通過這個事例寫出了孩童的天真可愛,非常有趣)
4.誰有感情的把這部分讀一讀?(教師指導朗誦)
三.讀到一定的時候,就有新的要求了。祖父開始講意思。那么小作者明白了詩歌的意思嗎?
指名讀最后一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小作者完全沒有理解意思。只是想著吃的,和憑感覺判斷)這一部分更深入的表現(xiàn)出作者的天真可愛。特別是與爺爺?shù)膶υ掞@得非常真實,非常有趣。誰能讀出這種感情呢?
指名分角色朗誦。教師指導,反復朗誦。
四.學完了作者學詩的經(jīng)歷,你覺得真實嗎,有趣嗎?談?wù)勀銓W詩的體會吧?
(全班交流)
五.作者圍繞學古詩選取哪些典型事例呢?總結(jié)一下。
小結(jié):文章選取的材料都是為中心服務(wù)的,選擇的材料要生動,要準確的表達中心,這樣才能使文章內(nèi)容集中,表達意思明確。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71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