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有效地整理和概括信息的方式,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學知識??偨Y中要突出重點,同時也要注意平衡各方面的內(nèi)容。請您仔細閱讀以下范文,從中提取有用的寫作經(jīng)驗和技巧。
春風課文原文篇一
不暖秋欄。
識清夕寒天星少,
教孤枕遠夢衣單。
低和窗下傳來,
時曲續(xù)斷、
燈火瑩然。
曾見否晴宵傍晚,
多少紫姹紅嫣,
精美韻弦。
轉青天、
北斗茫,
靜無言。
知愛何處?
相思遙遠。
天涯路,
風塵緊,
淚痕干。
唯慰靜夜霜,
熨心腸、
照情鑒、
燃詩篇。
記:
年年今時此刻,
佳節(jié)良宵溫馨甜。
有笑語更兼,
道是上元明月起,
卻從今夜最圓。
《春風》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春風課文原文篇二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M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漁父駕著一葉扁舟,劃著一支長槳,迎著春風,出沒在波濤之中。他時而舉起一根絲線,放下一只輕鉤;時而舉起酒壺,看著沙洲上的春花,在萬頃水面上心滿意足地品著美酒,何等瀟灑自在。
棹:搖船的工具。短的叫楫,長的叫棹。
綸:比較粗的絲。
綸:釣魚用的粗絲線。
繭縷:絲線,這里指漁弦。繭,繭絲。
渚:水中間的小塊陸地。
盈:《五代名畫補遺》作“盈”。此外各本作“滿”。
甌:裝酒的器具,即盅,一種平底深碗。
頃:土地面積單位。一百畝為一頃。
此詞與另一首《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題的是同一幅畫《春江釣叟圖》,詞的內(nèi)容、意趣亦大體相同,都是表現(xiàn)作者的避禍之心和遁世之思。
首句點明釣叟是在水波中,小船上。“棹”字名詞作動詞用,與“春風”構成語句,很是生動,仿佛木槳劃動的不僅是水,更有春風,將靜止的畫面寫活了。而且這種寫法又將春風與綠波融為一體,與結句的“萬頃波中”作前后的照應,語言精巧,有“一石三鳥”的筆力。首句寫景,景中有情,接下來仍是直接的抒情?!熬茲M甌”,見出興致之高?!袄O縷”“輕鉤”寫簡樸,而“鉤”之所以“輕”,是因為無魚上鉤。釣魚而不求魚,是作者志不在得魚的緣故。這就將畫中人物寫得神情飽滿,志逞意得,由此引出結句中的“得自由”之高聲唱頌,進一步強化釣叟的快樂。
春風泛舟、繭縷輕釣,此詞仍是寫畫意,但作者寓意轉淡,轉以畫境的空闊遼遠和優(yōu)悠自在為主,是一種襯托、渲染的用法,與《漁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有意”“無言”稍不同?!盎M渚”“酒盈甌”實寫美景,虛寫心情,“自由”二字一出,作者意趣暢然而出。這首詞短而不麗,工而不奢,四個“一”字連用而不避重復,是詞人有意為之,不但不顯重復,反而有一氣呵成、悠然不斷之感。取“一”與“萬頃”相映照,細巨對應,工整而精妙。
此詞題畫抒懷,借景寓意,雖然情趣不高,但悠然散淡之意境卻清麗不俗,也可視為題畫詩詞中的精品。
這首詞是觀衛(wèi)賢之畫而作,屬于題畫詞,原畫名《春江釣叟圖》,詞寫來情調(diào)悠揚輕松,應該是詞人亡國前所作。
春風課文原文篇三
《春風》的主題思想:1、歌頌人民;2、歌頌人民反對“四人幫”的行為。文章通過南國的春風與北國的春風的對比,歌頌了當時的人民大眾反對“四人幫”的摧枯拉朽式的滾滾浪潮。作者站在一個全新的維度上發(fā)現(xiàn)北國春風的獨特之處,抒寫北國春風的美好,詮釋北國春風的精神,將文人的個性與北國春風的品質(zhì)融為一體、交相輝映?!氨眹纳矫?,喜歡力大無窮的好漢。到喜歡得不行時,連捎帶來的粗暴也只覺著解氣?!痹凇洞猴L》一文表面充滿寒意的春風中,滾動著一顆作家激動滾燙的心。
”林斤瀾《春風》一文的語言,可以用“澀”字來形容,澀而不滯,澀而順暢,如溫州家鄉(xiāng)的“老酒汗”,釅而有味,《春風》一文的語言,說白了,是以普通話作底,把溫州方言、北京方言和塞外方言合理地融合起來,耐人咀嚼,醲冽芳香。如文章開篇引用北京方言“春脖子短”還運用了關外方言:冰塊、冰硯、冰溜、冰碴。最典型的一句是寫到京郊大山里的春風:“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梁,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飛沙走石,撲在窗戶上,撒拉撒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shù)的針扎?!边\用擬人法,把春風寫得生動形象?!皢鑶璐堤枴蹦耸菧刂菰挕皢鑶桧憽被桑昂搴搴魢[”乃是溫州話“哄哄響”化成。至于“撒拉撒拉”,乃是大西北方言。從這句話中,便可以看出林斤瀾先生斟字酌句的技巧老到,融多種方言為一爐,把要述的事和要說的話表達得生動形象。林斤瀾在文章中寫道:“轟的一聲,是哪里的冰河開裂吧。噶的一聲,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頭房子的木頭架子,格格拉、格拉拉響起來,仿佛冬眠驚醒,伸懶腰,動彈胳膊腿,渾身關節(jié)個兒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動?!敝劣凇稗Z”字,乃是普通話中的平常象聲詞。至于“噶”字,便是溫州話中一個典型的象聲詞:比如哪個孩子不聽話,當長輩的用一個指節(jié)(俗稱腦丁)噶到他的頭上;拐杖噶地一聲掉到地上也用這個噶字。格拉拉這個象聲詞,普通話里沒有,溫州話里也沒有,但有格拉響、拉拉響這兩個象聲詞。林斤瀾先生所說的格拉拉響恐怕比格拉響、拉拉響的響聲大一些。
1、運用適合貼切的詞語
作者筆下的春風,是雄性的春風。它有力而不嬌媚,干脆而不拖沓。如動詞的使用,第5段的“撲過、漫過、插、灌”等就寫出了春風從塞外草原、沙漠滾滾而來的情形,表現(xiàn)了春風雄健、宏大、粗獷、勇猛的氣勢。再如擬聲詞的使用,第6段的“轟、嘎、格拉拉”等詞具有力度美,有生命的復蘇,有勞動者的快感,還有北國春風不可遏制的氣勢。
2、運用得體的句式
如運用了短句,情感強烈,有力地表達了北國的寒冷,為下文埋下了伏筆。又如運用了整句,更能突出北國春風的低沉與渾厚,也把北國春風發(fā)出的巨大、響亮的聲音特點表現(xiàn)了出來。
3、運用合理的修辭
本文運用修辭,與眾不同,很少單獨使用,而是幾種修辭合體運用,這樣就把多種修辭的綜合作用發(fā)揮了出來。如“要不,請想想,柳絲飄拂般的撫摸,細雨滋潤般的體貼,又怎么過草原,走沙漠,撲山梁?又怎么踢打得開千里冰封和遍地賴著不走的霜雪?”就綜合運用了擬人、反問、比喻等修辭,把北國山民喜歡春風的感情表達得充分透徹。
春風課文原文篇四
北京人說:“春脖子短。”南方來的人覺著這個“脖子”有名無實,冬天剛過去,夏天就來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見是:“哪里會有什么春天,只見起風、起風,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睜不開,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實,意見里說的景象,不冬不夏,還得承認是春天。不過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確。褒貶起來著重于春風,也有道理。
北京的春風真就是刮土嗎?后來我有了別樣的體會,那是下鄉(xiāng)的好處。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東的山邊上,曾數(shù)度“春脖子”。背陰的巖下,積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沒有開化的意。是潭、是溪、是井臺還是泉邊,凡帶水的地方,都堅持著冰塊硯、冰溜、冰碴……一夜之間,春風來了。忽然,從塞外的蒼蒼草原、莽莽沙漠,滾滾而來。從關外撲過山頭,漫過山粱,插山溝,灌山口,嗚嗚吹號,哄哄呼嘯,飛沙走石,撲在窗戶上,撒拉撤拉,撲在人臉上,如無數(shù)的針扎。
轟的一聲,是哪里的河冰開裂吧。嘎的一聲,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間,我住的石頭房子的木頭架子,格拉拉、格拉拉響起來,晃起來。仿佛冬眠驚醒,伸懶腰,動彈胳臂腿,渾身關節(jié)挨個兒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動。
麥苗在霜冰里返青了,山桃在積雪里鼓苞了。清早,著大轂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荊條背簍,背帶冰碴的羊糞,繞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風呼哧呼哧地幫助呼哧呼哧的人們,把糞肥拋撒勻凈。好不痛快人也。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還寒,最難將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陽光,牛尾蒙蒙的陰雨,整天好比穿著濕布衫,墻角落里發(fā)霉,長蘑菇,有死耗子味兒。
能不懷念北國的春風!
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寫7個生字,會認5個生字。
2、熟讀課文,體會春天美好景象。
3、體會形聲字的特點,學習看半邊識字的方法。
德育目標:
在朗讀中激發(fā)對春天的熱愛之情,體會春天欣欣向榮的景色。
教學重點:
1、體會形聲字的特點。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掌握生字的構字特點,并能根據(jù)特點區(qū)分形聲字
教學方法:對比閱讀教學法、討論法、朗讀指導法
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在討論和朗讀中,邊圈點勾畫邊體會春風的特點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你是怎么發(fā)現(xiàn)春天已經(jīng)悄悄地來臨了呢?春風是春天的使者,春天的信號,在春風的吹拂下,我們的周圍發(fā)生了很多變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單元的《春風》一課,來感受一下春天的氣息。
二、初讀兒歌,認識生字:
1、請同學們打開書反倒課本第16頁,大聲的朗讀兒歌,別忘了不認識的字要向字典請教。
2、同桌兩個互相讀一讀,檢查自己的生字認讀情況。
3、聽錄音檢查自己的朗讀,并糾正錯誤的字音。
4、齊讀兒歌。
三、理解感悟,指導讀書:
(一)學習兒歌第一小節(jié)
1、從剛才的朗讀中,你感受到春風的吹拂下我們周圍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呢?
2、把你感受到的句子讀一讀
3、指名讀,評價朗讀
4、教師范讀。聽了老師的朗讀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贊美春天)
5、帶著欣賞、贊美的語氣齊讀第一小節(jié)。
6、春風輕輕一吹,我們周圍還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二)學習第二小節(jié)
1、指名讀第二小節(jié)。說一說,你知道了什么?
2、除了兒歌中說的活動,春天里我們還會做些什么呢?
4、指名讀,評價朗讀。
5、你喜歡這首兒歌嗎?試著背一背。
老師也很喜歡這一首兒歌,不僅讀了很多遍,而且還有一個小小的發(fā)現(xiàn).
四、學習形聲字的造字特點
1、出示生字,請同學們仔細的觀察,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指導認識“肖”字。
3、剛才我們已經(jīng)認讀了課文里的生字,誰能給這些帶有肖字的生字標上拼音?
4、同學們,你發(fā)現(xiàn)它們的讀音有什么特點呢?(帶有ao或iao.)
5、這些字都帶有肖字,讀音又這么相似,我們怎么區(qū)分它們呢?(總結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特點。)
6、你還知道哪些帶有肖的字?寫一寫與同桌交流分享。
五、總結:
我們中國的漢字有幾千年的歷史,里面包涵著許許多多的學問,只要用心發(fā)現(xiàn)你會有很多的收獲。
六、作業(yè):
搜集你學過的形聲字寫一寫,并給它們組詞。
板書設計:春風
冰雪
柳梢柳笛
桃花――美麗小燕子――快樂
小草風箏
山野
春風課文原文篇五
春風試手先梅蕊,頩姿冷艷明沙水。不受眾芳知,端須月與期。
清香閑自遠,先向釵頭見。雪后燕瑤池,人間第一枝。
春風最先試著讓梅花吐出嫩嫩的花蕊?;ㄆ恐械拿坊ㄗ松利?,冷韻幽香,伴隨著它的是明沙凈水。它不卑不亢,從容自如,不能被其他花兒理解,應當與月亮約定日期來作伴。
它的香氣清幽淡雅,傳得很遠,總是先在女子們的釵頭上出現(xiàn)。大雪過后。梅花被王母宴請到瑤池,這是人世間報春的第一枝花。
試手:嘗試身手。
頩姿:美麗的姿色。頩,面目光澤艷美。
明沙水:明凈的沙水。
端須:只該。
期:約定之時。
釵頭:婦女的頭飾,多為金玉器。
燕:通“宴”,宴會。這里指舉辦宴會。
瑤池:神話傳說中西王母居住的仙境,有玉樓十二層。
詞的起句奇絕。春風吹綻百花,這是很普通的比喻修辭,把春風之吹拂說成春風之手的撫摸,這也是很常見的擬人修辭,但是此詞作者把這兩者融合,再加入了他獨有的體會之后,一句“春風試手先梅蕊”就顯得異常新穎了?!霸囀帧倍址路鹗钦f春風吹綻百花的這門“技藝”需要先操練一下,而操練的結果則是使梅花先于百花開出了花蕊。冬去春來,春風自然要啟開冰封的萬物,但它卻獨鐘情于梅花,暗含著對梅花的贊頌?!邦Z姿冷艷明沙水”一句以外在寫內(nèi)質(zhì)?!皾}姿”是寫梅花美麗的姿容,“冷艷”寫花色,這都是暗指它清高幽獨的氣質(zhì)?!懊魃乘笔撬L的環(huán)境,這冰清玉潔、一塵不染的環(huán)境,正是為了凸顯梅花的高潔。
三、四句以梅花與百花對比。陸游《卜算子·詠梅》曾寫梅花“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主動地不與百花爭艷卻遭來百花的妒忌,把梅花寫得極為美麗又清高孤絕。而此詞的作者卻說“不受眾芳知”,梅花孤高的氣勢削減了,仿佛還有了一絲落魄的哀傷。然而這只是鋪墊,是作者刻意地壓抑感情,接著”端須”一句就開始高揚——梅花之清高孤絕唯有月亮能與之相配。這感情和氣勢已絲毫不讓陸游之詞。這種先抑后揚的寫法,使全詞結構顯得很精致。
下闋開始寫梅花與人的互動?!扒逑汩e自遠”句寫梅花的幽香,已暗含著聞到花香的人。正因為花香清雅而幽遠,因此女子紛紛把梅花裝飾在頭發(fā)上,一個“先”字再次強調(diào)了它與“眾芳”的區(qū)別。“雪后燕瑤池”一句想象瑰麗,瑤池已自高遠華美,更加“雪后”修飾,一種幽冷清空的氣氛更加強烈。而梅花因其高潔的品格和氣質(zhì),被邀請到這樣的地方赴宴,又榮列人間眾芳之首,這是何等的榮耀。這一想象的目的還是從另一個角度贊美梅花與眾不同的氣質(zhì)和“仙姿”。
整首詞始終圍繞梅花來寫。無論是比喻、擬人還是想象,目的都是為了贊譽梅花的各種品格。趙令疇因與蘇軾交好而入黨籍,一生仕途坎坷,此詞雖表面上只是寫梅花的品格.但未嘗不是以梅花自喻,寄托作者深沉的感情。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植梅的繁盛時期,詠梅的作品也很多。趙令疇的這首《菩薩蠻》同樣是借梅花以寓性情,寄托深遠,非徒然詠梅。詞人性情中的那份孤傲與傲雪的梅花極為相近,于是便借梅花表達自己的心境。
春風課文原文篇六
蕩漾無端入畫堂,簾櫳微動晝初長。暖催花底鶯聲滑,輕拂檐前燕翅忙。
酒醒香塵凝座榻,夢回芳草滿池塘。飄揚不解留春住,又逐秋千度粉墻。
(1)春天的風。戰(zhàn)國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賦》:“寤春風兮發(fā)鮮榮,絜齋俟兮惠音聲。”唐元稹《鶯鶯傳》:“春風多厲,強飯為嘉?!睆?zhí)煲怼洞猴L》:“春風是平等待人的。無論大小,一律要吹到春風的?!?/p>
(2)喻恩澤。三國魏曹植《上責躬應詔詩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暢春風,澤如時雨?!鼻邋X謙益《河南衛(wèi)輝府輝縣知縣陳必謙前母錢氏贈孺人制》:“因親以及親,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風。”
(3)喻融和的氣氛。陶行知《實施民主教育的提綱》:“視察員到時,不是帶來恐怖,而是帶來春風?!?/p>
(4)比喻教益;教誨。參見“春風化雨”。
(5)形容喜悅的表情?!对偕墶返谄叨兀骸耙粋€兒頃刻春風生粉頰,一個兒頓時喜色上眉峰?!标惖强啤讹L雷》第一部第二一章:“只見她神態(tài)自如,滿面春風?!?/p>
(6)比喻美貌。參見“春風面”。
(7)比喻男女間的歡愛。參見“春風一度”。
(8)指茶。宋黃庭堅《謝送碾賜壑源揀牙》詩:“春風飽識大官羊,不慣腐儒湯餅腸?!彼侮懹巍队喟钣⒒菪∩叫卵孔餍≡娨灾x》之三:“誰遣春風入牙頰,詩成忽帶小山香。”
蕩漾
(1)水波微動。唐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痹覀菟埂额}王仲山所藏〈瀟湘八景圖〉·洞庭秋月》詩:“灝氣自澄穆,碧波還蕩漾?!鼻逋蹴w《淞濱瑣話·李延庚》:“寺四周皆水,碧漪蕩漾。”
(2)引申指物體在水中起伏波動。宋鄒登龍《采蓮曲》:“蘭橈蕩漾誰家女,云妥髻鬟黛眉嫵?!卑⒂ⅰ尔}鄉(xiāng)雜信》十一:“我們便雇了四只小舟,并行于西湖之中,蕩漾于微波之上。”
(3)思想、情緒等起伏波動。三國魏阮籍《詠懷》之三七:“人情有感慨,蕩漾焉能排?”唐劉慎虛《江南曲》:“美人何蕩漾,湖上風月長?!薄端疂G傳》第四五回:“這賊禿淫心蕩漾?!敝芏鴱汀渡虾5脑绯俊返谒牟慷骸耙还上沧巫蔚奈兜涝谛睦锸幯!?/p>
(4)飄揚;飄拂。宋梅堯臣《傷白雞》:“猶看零落毛,蕩漾隨風吹。”《水滸傳》第一回:“羅衣蕩漾紅塵內(nèi),駿馬驅(qū)馳紫陌中。”清昭梿《嘯亭續(xù)錄·端午龍舟》:“蘭橈鼓動,旌旗蕩漾,頗有江鄉(xiāng)競渡之意?!卑徒稹洞禾炖锏那锾臁罚骸疤崆俚陌г沟恼{(diào)子在空中蕩漾?!?/p>
(5)引申為吹拂。蕭紅《生死場》六:“小風開始蕩漾田禾,夏天又來到人間,葉子上樹了?!?/p>
(6)浮動;浮現(xiàn)。唐鄭谷《送許棠先輩之官涇縣》詩:“蕪湖春蕩漾,梅雨晝溟濛?!鼻逵噘e碩《莫愁湖》詩序:“山色湖光,蕩漾幾席?!崩仙帷端氖劳谩范骸靶Φ穆曇魯嗔?,笑的意思還在臉上蕩漾著?!?/p>
酒醒
謂醉后醒過來。宋蘇軾《謁金門·秋愁》詞:“酒醒夢回愁幾許,夜闌還獨語。”元薩都剌《戲王功甫》詩:“王郎酒醒倚修竹,雪后重檐擁毳衣。”《水滸傳》第十一回:“看天色曉來,林沖酒醒,打一看時,果然好個大莊院?!鼻鍙堝a祚《田家》詩:“酒醒春鳩鳴,踏月起浸谷?!?/p>
春風課文原文篇七
春風吹雨繞殘枝,落花無可飛。小池寒綠欲生漪,雨晴還日西。
簾半卷,燕雙歸。諱愁無奈眉。翻身整頓著殘棋,沉吟應劫遲。
“春風”二句起調(diào)低沉,一開始就給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春風吹雨已自凄涼,而花枝已凋殘矣,風雨仍依舊吹打不舍,景象更為慘淡?!奥浠o可飛”,寫殘紅滿地,沾泥不起,比雨繞殘枝,又進一層,表面上寫景,實際上滲透著悲傷情緒。兩句為全篇奠定了哀婉的基調(diào)。
三、四句寫雨霽天晴,接理色調(diào)應該轉為明朗,情緒應該轉為歡快。可是不然,詞的感情旋律仍舊脫離不了低調(diào)。蓋風雨雖停,而紅日卻已西沉。因此凄涼的氛圍非但沒有解除,反而又被被抹上了一層暮色。
詞的下闋,由寫景轉入抒情,仍從景物引起?!昂煱刖?,燕雙歸”,開簾待燕,亦閨中常事,而引起下句如許之愁,無他,“雙燕”的“雙”字作怪耳。其中燕歸又與前面的花落相互映襯?;湟岩鸺t顏易老的悲哀;燕歸來,則又勾起不見所歡的惆悵。燕雙人獨。怎能不令人觸景生愁,于是迸出“諱愁無奈眉”一個警句。所謂“諱愁”,并不是說明她想控制自己的感情,掩抑內(nèi)心的愁緒,而是言“愁”的一種巧妙的寫法?!爸M愁無奈眉”,就是對雙眉奈何不得,雙眉緊鎖,竟也不能自主地露出愁容,語似無理,卻比直接說“愁上眉尖”。藝術性高多了。
結尾二句,緊承“諱愁”句來。因為愁詞無法排遣,所以她轉過身來,整頓局上殘棋,又從而著之,借以移情,可是著棋以后,又因心事重重,落子遲緩,難以應敵。這個結尾通過詞中人物自身的動作,生動而又準確地反映了紛亂的愁緒。
春風課文原文篇八
十里春風,二分明月,蕊仙飛下瓊樓??幢弭?,擁碎玉成毬。想長日、云階佇立,太真肌骨,飛燕風流。斂群芳、清麗精神,都付揚州。
雨窗數(shù)朵,夢驚回、天際香浮。似閬苑花神,憐人冷落,騎鶴來游。為問竹西風景,長空淡、煙水悠悠。又黃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作品產(chǎn)生的感發(fā)力量與作者的初衷不符,這是文學中的常見現(xiàn)象。這首詞就是如此,以小序中“賦而感之”可以看出,作者本意是詠花,孰料寫著卻生成許多感慨,這感慨使詞的思想性加深了。
花和美人向來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將瓊花比喻為楊貴妃、趙飛燕算不得出奇,倒是“冰花翦翦,擁碎玉成毬”九字抓住了瓊花瑩澤潔玉的特點,最為逼真。其次“斂群芳、清麗精神”七字,也堪稱新、警。其后幾句不免落入俗套。然而詞人在后半篇內(nèi),卻將作品的質(zhì)量整整提高了一個等級。其契機是什么呢?這就得從所詠之花的特殊性說起了。宋人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七云:“揚州后土祠瓊花,天下無二本。……仁宗慶歷中,嘗分植禁苑,明年輒枯,遂復載還祠中,敷榮如故。淳熙中,壽皇(孝宗)亦嘗移植南內(nèi),逾年,憔翠無花,仍送還之。其后,宦者陳源命園丁取孫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活,然其香色則大減矣?!睆倪@段記載可以看出,瓊花不僅有驚人的美麗,而且有高潔的品性,實屬難得。瓊花的名字,永遠與揚州齊名。因此,歷來詠瓊花者,不能不詠及揚州。
此篇也不例外,首先所選用的詞調(diào)就是《揚州慢》;其次則整個上闋的背景亦是揚州。自隋煬帝開大運河以來,揚州,成為商業(yè)繁盛之都,又是人文薈萃之地??墒?,至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紹興三十一年(1161)金兵兩次大舉南攻,揚州都首當其沖,兵燹之酷,竟使積累達數(shù)百年之久的富庶與文明遭空前浩劫。罷兵了,休戰(zhàn)了,在南宋小朝廷用屈辱換來的相對和平時期,揚州是否有條件稍稍恢復往日之經(jīng)濟、文化名城的旖旎風情呢?沒有!因為宋金雙方以淮河中流劃界的緣故,揚州已經(jīng)成了邊關,只能以軍事要塞的面貌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這是多么巨大的變化呵!作為時代的一個縮影,揚州的盛衰怎能不喚起南宋臣民們憂國傷時的沉痛之感呢?姜白石在《揚州慢》一詞中就有這樣精警深沉的句子“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盡管詞人之所以選用《揚州慢》的詞調(diào)且寫下“十里春風,二分明月”的佳句,但實際上在為揚州衰敗之嘆作鋪墊。果然,他從歷史之揚州的“盛”中反觀出了現(xiàn)實之揚州的“衰”,不禁慷慨生哀,于是掉轉詞筆,改用第一人稱,愣將半篇未寫完的“瓊花賦”續(xù)成了一首“哀揚州賦”。這下闋,便是詞序之所謂“感”了。
上闋所賦,是想象中的瓊花,揚州后土祠中的瓊花,昔日的瓊花;眼前擺放著友人折贈的數(shù)枝瓊花還沒有派用場,何不借她起興?于是乎乃有:“雨窗數(shù)朵,夢驚回、天際香浮?!币痪湟馑际侵^:碎雨敲窗,將我從午夢中驚醒,只見窗前花瓶里插著幾枝瓊花,清香四溢,飄浮在天空。這花是哪兒來的?直說友人所贈,就無詩意,且下面文章難作,故爾從虛處著筆。“似閬苑花神,憐人冷落,騎鶴來游?!毕袷黔偦ㄖ裢槲业墓陋?,特騎著仙鶴從揚州來鄙地一游。
粗粗看過,三句只是直書此時此地之環(huán)境與心境,似可一覽無余;及至沉吟久之方覺它寥寥數(shù)字卻將無數(shù)時間空間融匯起來,實在耐人尋味。試想,“黃昏”而曰“又”,“愁”而曰“新”,則昨日、前天、上月甚至去年……不知有多少個“已是黃昏獨自愁”包含其中,非“此時”與“彼時”相同畫面的多重疊印而何?此蓋就縱向而言,若作橫向觀察,讀者又可以看出,它還是多種相似圖景的雙影合成。細細體認,那另外的一幅照片是姜夔《揚州慢》詞之“漸黃昏,清角吹寒,都要空城”?不言揚州,而揚州自見。
詞人一生寫了許多詠花詞。今存《虛齋樂府》六十八首,詠花之作就有二十四首,竟超過了三分之一。但大多格調(diào)不甚高。只有這首詞,原本只為賦花,不料卻抒發(fā)出很多盛衰之惆悵,遂成精品,由此可見詠物詞之關鍵在于不滯于物。
春風課文原文篇九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3、理解“推敲”的含義,學習賈島認真嚴肅的態(tài)度和鍥而不舍的鉆研精神。
教學重點:了解“推敲”的含義,品味語言文字。
教學過程:
一、出示詩句,導入新課。
1、出示詩句,師范讀,學生自讀,齊讀。
《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曾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過渡:這是唐代詩人賈島的一首詩,通過預習你知道有關賈島的介紹嗎?
2、生簡介,師相機出示:賈島是唐朝著名的詩人。早年曾因家境貧寒,出家做了和尚,后因韓愈欣賞他的詩才而還俗。他作詩的態(tài)度非常嚴肅認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被稱為“苦吟詩人”。指名朗讀。
3、揭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9課,板書課題,推敲(提醒“敲”字的書寫)
4、請學生做一做“推”和“敲”兩個動作,體會不同點。為了斟酌這兩個字,至今還流傳著有名的“推敲”的故事呢!
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1、讓學生放聲朗讀課文,試著用一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2、檢查預習:
(1)出示生字詞,指名讀,齊讀:皎潔妥帖推敲簇擁寬恕莽撞和尚斟酌吟哦猶豫不決
(2)指名用一句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3、理清文章敘述的順序。
(1)課文從哪一自然段到哪一自然段寫了這個故事。
(2)默讀2-7自然段,試著用列小題的形式介紹故事的發(fā)生、經(jīng)過、結果。
(3)集體交流,師相機板書
月夜訪友,未遇留詩
一字斟酌,反復推敲
誤闖儀仗,說明緣由
韓愈辨識,賈島認同
三、抓重點段落,理解“推敲”
1、自讀第七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韓愈認為選用“推”還是“敲”,理由有幾點?
2、出示課文第七自然段,指名朗讀。生交流。點撥:為何說“敲”字更能襯托出月夜的寧靜?(聯(lián)系第二自然段內(nèi)容,以有聲反襯無聲)
3、理解“推敲”,齊讀最后自然段,理解“斟酌”。
四、品味文字,學習推敲。
1、賈島寫詩字字斟酌,句句推敲。下面,我們也學習學習,來推敲以下故事里的文字。
出示:一天,賈島去長安成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
(1)學生自讀品悟,出示“鳥宿池邊樹,曾敲月下門”,引導學生結合詩句讀讀悟悟。
(2)交流?!懊庇玫暮?,賈島因為不認識李凝的家,又是夜晚,摸不清方向,找來找去,找了很久,好容易才找到,更體現(xiàn)了月夜清幽。
(3)“拜訪”用的好,寫出了賈島對李凝的敬意,可見,他們不是一般的朋友。
(4)指名朗讀。
2、出示:賈島騎著毛驢進了長安城。
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
(1)指名朗讀,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話好,好在哪?
(2)指導朗讀,讀出賈島如癡如醉的樣子,體會賈島的認真嚴肅的作詩態(tài)度。
五、作業(yè)練習
課后練習題4
[推敲]
春風課文原文篇十
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仙瀑有三個瀑布,梅雨瀑最低。走到山邊,便聽見花花花花的聲音;抬起頭,鑲在兩條濕濕的黑邊兒里的,一帶白而發(fā)亮的水便呈現(xiàn)于眼前了。
我們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對著那條瀑布;坐在亭邊,不必仰頭,便可見它的全體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這個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巖石上,上下都空空兒的;仿佛一只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個環(huán)兒擁著;人如在井底了。這是一個秋季的薄陰的天氣。微微的云在我們頂上流著;巖面與草叢都從潤濕中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響了。那瀑布從上面沖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幾綹;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巖上有許多棱角;瀑流經(jīng)過時,作急劇的'撞擊,便飛花碎玉般亂濺著了。那濺著的水花,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紛紛落著。據(jù)說,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但我覺得像楊花,格外確切些。輕風起來時,點點隨風飄散,那更是楊花了。這時偶然有幾點送入我們溫暖的懷里,便倏的鉆了進去,再也尋它不著。
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不禁驚詫于梅雨潭的綠了。
賞析
全篇重在通過梅雨潭水的綠,抒作者之情。因此文章起筆點題,使讀者對本文中心一目了然。寫瀑布、梅雨亭的美景是為下文著意刻畫梅雨潭的“綠”做好鋪墊。所以,作者只作簡潔而形象的介紹,便扣“綠”字細膩描繪并時時與文章標題照應。
文章除首尾兩句點題外,中心部分是寫梅雨潭的瀑布和潭水。作者開頭說,“我驚詫于梅雨潭的綠”,可是接著并不寫“綠”,而是從瀑布著筆。這不僅因為“梅雨潭是一個瀑布潭“,而且因為這梅雨瀑也是一處勝景,是作者難以忘情的。在寫瀑布時,隨著作者觀察點的轉移,采用從遠到近,移步換形的寫法。先把瀑布的聲音和外觀總寫一筆,接著分層作具體描述。第一層是寫亭。那亭突踞于巖石一角,“仿佛一只蒼鷹是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一筆把亭子寫活了。但作者并沒有孤立地寫亭,而是以亭為觀察點,寫出瀑布,點出梅雨浮,謾現(xiàn)出周圍的:景色。那亭“正對著那條瀑布”,亭的底下“便是梅雨潭”,亭的三面三面環(huán)山擁抱,從亭處望天空,只見微云流過;從亭看近處,巖面陽草叢“透出幾分油油的綠意”,寫出了薄陰的秋色。第二層以瀑布的響聲為過渡轉而過渡寫飛瀑。前面說瀑布是“一帶白而發(fā)亮的水護,這是遠眺所見,現(xiàn)在從亭上抬頭近望,那就“不復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了。再俯首細觀,飛流急下,那水花撞擊在巖上,如“碎玉般亂濺”,又是另一番景象。再對水花作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它“晶瑩而多芒,遠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點出“梅雨潭”之名由此而來。再就近,又發(fā)現(xiàn)那水花如徽雨紛落,隨風飄散,輕若楊花,倏然鉆進懷中消失,寫得細膩動人。
春風課文原文篇十一
推敲推敲(網(wǎng)友來稿)
山東桓臺第一中學張士亮
新版高中語文第二冊所選的朱光潛先生的《咬文嚼字》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韓愈在月夜里聽見賈島吟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勸他把“推”字改為“敲”字。這段文字因緣古今傳為美談,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說得好聽一點,都說“推敲”。古今人也都贊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敲”字就顯得他拘禮些,也就顯得寺里有人應門。他仿佛是乘月夜訪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一些溫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字的空氣沒有“推”字那么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字似乎比“敲”字要調(diào)和些?!巴啤笨梢詿o聲,“敲”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攪擾。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贊的那么妥當。
我覺得,這段文字首先值得我們學習的倒不一定是作者的新奇的見解,而是作者那種敢于懷疑的精神:懷疑古人,懷疑傳統(tǒng),懷疑權威,敢于向已成定論的東西挑戰(zhàn)。
當然,我們也可以懷疑作者,這決不是對作者的不恭,恰恰是對作者的尊敬,因為我們已經(jīng)繼承了作者的精神,而這正是作者的用意所在。
文中作者認為“推”字比“敲”字更好些。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推”字更體現(xiàn)了一種冷寂,更符合“鳥宿池邊樹”的意境,而“敲”字則至少有一些溫暖的人情,不符和“冷寂”的意境。
其二,“推”可以無聲,“敲”字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平添了攪擾。
先看作者的第一條理由。作者認為“敲”比“推”熱鬧、溫暖,“推”比“敲”冷寂是有道理的。但“鳥宿池邊樹”就一定是冷寂嗎?“寂”可以想象,可“冷”從何來?相反,寂靜的夜晚,雙鳥聯(lián)拳,交頸而眠,倒會讓人覺得寧謐,溫馨,會讓人產(chǎn)生一種戀愛的男女、恩愛的夫妻彼此相擁的溫暖,甚至會有一種孩子躺在媽媽懷里的幸福。所以,為了照應這種和美的氛圍,我們寧可選一個溫暖的字眼,按照作者對“推敲”的理解,“敲”字無疑更適合。
再看作者的第二條理由?!巴啤笨梢詿o聲,“敲”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攪擾。是的,“推”可以無聲,但這種情況很少,特別是在寂靜的.夜里,任何聲響聽起來比平時都要加倍的,推門而不讓人聽到,何其難也。更何況,按照作者的分析,廟里的人很少,或者干脆無人,這樣的廟也決不會是香火旺盛之所,這里的廟應該是古老而殘破的,門當然也好不到哪兒去,兩扇(或一扇)破門,在推時若不發(fā)出聲響,是不可思議的。所以,那破門就應當有聲音。既然有聲響,就不存在哪個字“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的問題。另外,同樣是發(fā)出聲響,哪種聲響更符合當時的意境呢?從音響效果來講,推破門發(fā)出的聲音肯定是“吱吱啞啞”,而敲門則是“當當當當”,第一種無疑是噪音,第二種卻可以產(chǎn)生樂感,只有噪音才會驚起了宿鳥,打破岑寂,而和諧的樂音卻能使宿鳥睡的更加香甜。并且,古人早就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這里的有聲是勝過無聲的,因為它增添了夜的靜謐,更符合“鳥宿池邊樹”的“岑寂”的意境。所以,還是“敲”用得好。
作者郵箱:男孩子2765@
春風課文原文篇十二
(一)《咕咚》課文原文
木瓜熟了。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咕咚”!
兔子嚇了一跳,拔腿就跑。小猴子看見了,問他為什么跑。兔子一邊跑一邊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極了!”
小猴子一聽,就跟著跑起來。他一邊跑一邊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來了,大家快跑哇!”
這一下可熱鬧了。狐貍呀,山羊啊,小鹿哇,一個跟著一個跑起來。大伙一邊跑一邊叫:“快逃命啊,‘咕咚’來了!”
大象看見了,也跟著跑起來。野牛攔住他,問:“‘咕咚’在哪里,你看見了?”大象說:“沒看見,大伙都說‘咕咚’來了?!币芭r住大伙問,大伙都說沒看見。最后問兔子,兔子說:“是我聽見的,‘咕咚’就在那邊的湖里?!?/p>
兔子領著大家來到湖邊。正好又有一個木瓜從高高的樹上掉進湖里,“咕咚”!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二)《咕咚》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的: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會認真對待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并正確書寫“羊”部,積累“玩耍”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演一演這個故事。
3.理解課文,知道凡事得講根據(jù),眼見為實,不能道聽途說,盲目地下結論。
二、教學重、難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會認真對待1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理解課文,分角色演一演這個故事,感悟其中的道理。
三、教學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木瓜掛圖、各種動物的頭飾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朗讀指導法
五、課型:講讀課
六、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1、教師板書課題,全班齊讀課題。
2、設疑:你們知道“咕咚”是什么嗎?
二、初讀感知,認讀生字
1、教師范讀,學生輕聲跟著讀。
2、學生自由讀通課文。要求: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
3、反饋生字認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語卡片,指名認讀。
(2)開火車認讀生字。
4、全班齊讀課文。
三、讀一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一自然段講了什么?
(2)出示木瓜圖,認識木瓜。
2、讀2——4自然段
(1)學生自由讀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為什么跑?
(2)引導想象:在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樣的'東西?
(3)小結:是呀,在他們的心中這咕咚一定是委可怕,所以它們才會一邊跑,一邊喊:咕咚來啦!咕咚來啦!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4自然段。
4、教師:其實,這些動物見過咕咚嗎?
5、討論:為什么兔子、狐貍、猴子、小鹿、松鼠都嚇得大跑起來?
6、全班齊讀5——12自然段。
(1)指名反饋:獅子為什么沒跟著跑?
(2)教師:對,獅子想弄清這咕咚到底是什么?結果真相大白了,這咕咚是什么呀?
(3)教師小結:你看,兔子沒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亂跑,猴子、小鹿、松鼠自己沒看見,只是聽見別人喊也跟著跑起來,結果呢?唉,虛驚一場。
四、總結全文,啟發(fā)、教育學生
1、讀課文。
2、討論:如果你遇到了這幾只小動物,你想對它們說什么呢?
3、談收獲:你從這個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發(fā)?
4、教師小結:教育學生凡事要眼見為實,在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再下結論,不要盲目地跟從別人,道聽途說。
第二課時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演一演。
1、學生自由分角色朗讀課文。
2、以小組為單位,把故事演一演。
二、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
1、出示生字新詞卡片,指名認讀。
2、游戲:摘蘋果
三、學習會寫字
1、出示會寫的字,學生認讀并組詞。
2、小組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
3、學生說話練習:選擇文中或“詞語花籃”自己喜歡的詞語說句子。
三、指導書寫
1、教師范寫。
2、學生練習,教師個別輔導。
四、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24咕咚
聽看
嚇得邊跑邊喊木瓜掉進水里。
春風課文原文篇十三
有一艘輪船,環(huán)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這一天風平浪靜,船上的人都站在甲板上。有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鉆來鉆去,做出可笑的鬼臉,模仿人的樣子。它顯然知道大家拿著它取樂,因而更加放肆起來。
猴子跳到一個十二歲的孩子(他是船長的兒子)面前,把他的帽子摘下來,戴在自己的頭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桿。
水手們都笑起來,只有那個孩子哭笑不得,光著頭站在那里。猴子坐到桅桿的第一根橫木上,把帽子摘下來,用牙齒和爪子撕。它好像故意讓這孩子生氣,指著孩子,沖著他做種種鬼臉。孩子嚇唬它,朝著它大聲叫喊,但是它撕得更兇了。
水手們笑得聲音更大了,孩子的臉紅了。他脫了上衣,爬上桅桿去追猴子。不一會兒,他已經(jīng)順著繩子爬到第一根橫木上了。就在孩子想去抓住帽子的時候,猴子又往上爬了,爬得比孩子更靈巧、更快。“你逃不了!”孩子一邊喊一邊往上爬。猴子不時回過頭來逗孩子,孩子氣急了,不停地往上追。眼看就要爬到桅桿的頂端了,這時憑借子把身子盡量伸直,用后腳鉤住繩子,把帽子掛在最高的`橫木的一頭,然后爬到桅桿的頂端,亂扭著身子,齜著牙做著怪樣。從桅桿到掛帽子的橫木的一頭有一米多。要拿著帽子,手必須放開繩子和桅桿,此外沒有別的辦法。
孩子氣極了。他丟開桅桿,走上橫木。甲板上的人都在望著,都在笑猴子戲弄船長的兒子。但是他們看到孩子放開了繩子,兩只手搖搖擺擺地走上那最高的橫木,全都驚呆了。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轉身走回來。所有的人都不知所措。
忽然,人群里有個人嚇得大叫一聲。孩子聽見下邊的聲音才醒悟過來。他往下一望,腳底下就搖晃起來。
正在這時候,孩子的父親——船長從船艙里走了出來,手里拿著一支槍,本來是要打海鷗的。他看見兒子在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就立刻向他瞄準,同時喊:“躒到水里,趕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開槍了!”小孩在上面搖晃著,沒有聽明白爸爸的話。“跳到水里,不然我就開槍了!一!二!”在父親剛喊出“三”的時候,小孩把頭往下一低就跳了下來。
“撲通”一聲,孩子像一顆炮彈落到大海里。二十個勇敢的水手已經(jīng)由船上跳到海里。四十秒鐘以后——大家已經(jīng)覺得時間太長了,孩子的身體浮上來了。水手們把他抓住,拉到甲板上。過了幾分鐘,孩子的鼻子里、嘴里控出許多水。他又開始呼吸了。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205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