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云南崇圣寺三塔篇一
大 理
大理是滇西高原上的一座美麗的城市,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并且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大理古稱葉榆,因五代時白蠻首領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國而得名。唐宋時,大理是云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大理的名勝有蒼山、洱海、古城及蝴蝶泉,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是崇圣寺三塔,它已成為大理旅游的標志。
崇圣寺概況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東臨洱海,西靠蒼山應樂峰。
崇圣寺建成的時間為南詔國后期,為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為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到大理國時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譽。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xiàn)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龍寺。崇圣寺壯觀的廟宇建筑在清咸豐同治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觀音,大理地區(qū)觀音崇拜極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稱觀音街。《續(xù)云南通志》記載:“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內(nèi)有觀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時董善明鑄?!?/p>
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評為全國aaaa級旅游區(qū)。
崇圣寺到了,請隨我下車。
塔的基本知識
進入大門,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位于臺階之上的三塔。前方正中較大的稱千尋塔,兩側位置靠后的塔規(guī)模較小一些。
塔起源于印度,最早用于藏佛的舍利,形狀為一個半圓形墳冢。傳人中國后,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相結合,演化出豐富的形式,有樓閣式、密檐式、覆缽式、金剛寶座式等。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三塔均為密檐式。
大理地區(qū)盛行建塔,除三塔外,還有一塔、蛇骨塔等。
千尋塔
千尋塔全名為“法界通靈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詔勸豐佑時期,據(jù)說是唐代恭韜、徽義兩位工匠用了48年時間設計建造的。
千尋塔矗立在兩層高大的臺基上,塔高69.13米,共有16層,是我國少有的層數(shù)較多的偶數(shù)層塔。
塔的結構為密檐式空心磚塔,塔心中空,古時有井字形樓梯供人攀登。
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塔身每層正面中央開券龕,龕內(nèi)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兩邊龕為窗洞。兩層窗洞的方向交替錯開,以利于塔內(nèi)的采光和通風,同時交錯開窗有利于塔的堅固性。
塔檐越往上間距越小,自第三、四層起逐漸向內(nèi)收束,最后收束于塔頂。使得塔身的外形輪廓不是僵硬的直線向上,而是呈上下向內(nèi)收,中部微凸的曲線,其形制與西安小雁塔略同。
以前塔頂四角各有一只銅鑄的金翅鳥,傳說用以鎮(zhèn)壓洱海中的龍妖水怪。
照 壁
塔正中朝東一面有一照壁,照壁上有“永鎮(zhèn)山川”四個楷書大字,每個字高1.7米。為明代黔國公沐世階所書。
題這四個字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大理地區(qū)水患多,“永鎮(zhèn)山川”意在鎮(zhèn)服水患,塔頂?shù)拇簌i金翅鳥也是鎮(zhèn)龍之物;另一種說法是大理被納入明朝的版圖后,鎮(zhèn)守云南的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題下“永鎮(zhèn)山川”意在誓死鎮(zhèn)守云南山川。 。
小 塔
南北兩座小塔與千尋塔在平面布局上呈一等腰三角形,距千尋塔的距離均為70米,兩小塔相距97.5米。
它們的建筑年代晚于千尋塔,大約在大理國時期,相當于中原的五代時期(公元12世紀左右)。
兩座小塔均為十層八角形密檐磚塔,高42.19米,每層分別雕券龕、佛像、蓮花等,塔身外涂抹一層白色泥皮,塔頂有傘形銅鈴和三只銅葫蘆。 l
特 點
對于三塔,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三大特點:
①千尋塔為16層,小塔為lo層,均為偶數(shù)層塔,與中原盛行的奇數(shù)層塔截然不同;
②千尋塔的外形輪廓是上下向內(nèi)收縮,中部凸出,呈現(xiàn)出柔和的曲線美;
③據(jù)說建造三塔時采取了“堆土建塔,挖土現(xiàn)塔”的建筑方式。
三塔建成1000多年以來,經(jīng)歷了長期的風雨剝蝕和多次地震的考驗,塔基依然穩(wěn)固,塔身也未見明顯傾斜(據(jù)載,明正德己亥年,即公元1520xx年5月6日大地震,城內(nèi)房屋倒塌99%,而三塔巋然不動,僅震落千尋塔塔頂寶剎,可見三塔具有很高的建筑技術水平)
路中這塊石頭是有名的蛙鳴石,用石頭撞擊它會發(fā)出青蛙的鳴叫聲。
文物陳列館
繞過三塔,路的兩旁這兩個陳列館是崇圣寺三塔文物陳列館,里面陳列著在維修三塔的過程中發(fā)掘出土的南詔、大理國時期的各種文物680余件。其中包括了《金剛般若經(jīng)》圖卷、《大陀羅尼經(jīng)》、純金觀音像、金質(zhì)釋迦牟尼坐像等以及大量珍珠、瑪瑙、水晶、珊瑚、繪畫等珍貴文物,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是研究南詔、大理國歷史的實物資料。
正面這座樓就是南詔建極大鐘的鐘樓,右邊有一個三塔聚影池,在這里可以欣賞到“六塔”。
鐘 樓
南詔建極大鐘鐘樓,原名為勝概樓,始建于南詔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為重檐木構建筑,毀于清咸豐同治年間,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這座樓重建于1997年,高19.97米。
原來的大鐘稱為“建極大鐘”,鑄于南詔建極十二年(公元871年),徐霞客曾在《滇游日記》中這樣寫道:“鐘極大,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里。”當時大理著名的十六景中有一景就是“鐘震佛都”。寺內(nèi)的巨鐘與大殿同時毀于清咸豐至同治年間,現(xiàn)在重鑄的建極大鐘,是由北京古鐘博物館據(jù)史料設計,由南京晨光機器廠鑄造。鐘高3.86米,直徑2.138米,重16.295噸。目前為中國第四大鐘,云南第一大鐘。
鐘外壁鑄有精美的圖案:上層為六幅波羅蜜圖案,分別為妙法波羅蜜、勝葉波羅蜜、慈音波羅蜜、金剛波羅蜜、智寶波羅蜜和大輪波羅蜜;下層為六幅天王像,分別是:多聞天王、天主帝釋天王、持國天王、增長天王、大梵天天王和廣目天王。
鐘樓的后面是雨銅觀音殿。
雨銅觀音殿
雨銅觀音殿為五開問單檐歇山頂木構建筑,毀于文化大革命期間,于1999年重建。殿高29.99米,占地面積8 100平方米。
殿內(nèi)正中供奉著站立的雨銅觀音像。原像鑄于南詔中興二年,即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9年),后被毀,1999年重鑄。像高8.6米,蓮花座高1.8米,下面的須彌座高2.2米。觀音像及蓮花座均為銅鑄貼金,共耗費銅11噸。 、
相傳當年在鑄造這座觀音像的過程中,鑄到一半銅便用完了,這時天上下了一場雨,奇妙的是,落下的不是水珠而是銅珠,人們收集起這些銅珠便鑄完了觀音像,所以取名雨銅觀音。
左邊分別供奉著梵僧觀音和負石觀音;右邊分別供奉著水月觀音和阿嵯耶觀音。他們都是阿嵯耶觀音的不同化身。
二樓四周墻壁陳列著的是《南詔國史圖傳》和《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卷》的復制圖。
三樓現(xiàn)為觀音文化展。
各位朋友,三塔景區(qū)的游程就要結束了
云南崇圣寺三塔篇二
各位朋友,歡迎來到“南詔故都,魅力古城”—大理。
大理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素有“文獻名邦”之稱,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洱海地區(qū)繁衍生息,漢代設縣后同中原交往溝通,成為了中央王朝與緬甸、印度交通的中轉站。大理自古以來就是云南的交通要塞,歷史上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就在這里交匯。導游工具
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在此建都立國,大理作為南詔國、大理國的都城達五百年之久,與中原文化交流頻繁,建寺筑塔,刻石立碑,人文昌盛;大理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佛圖寺塔、蒼山神祠、感通寺、德化碑等至今保存完好。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譽海內(nèi)外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即將到達大理崇圣寺三塔,它是大理乃至云南的標志,國內(nèi)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大理重要的旅游景點。
首先,向各位介紹下崇圣寺,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約1.5公里的蒼山應樂峰下。一般認為是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所建,時為南詔后期。崇圣寺規(guī)模宏大,據(jù)文獻資料記載崇圣寺“基方7里,為屋890間,佛11400尊,用銅40550斛(hu)”,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的規(guī)模。南詔之后的大理國,佛教更為發(fā)展,有“佛國”、“妙香國”之稱,而崇圣寺有“佛都”之稱,曾有九位大理國國王遜位后出家為僧,在此修行。崇圣寺建成之后便成為了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的佛教活動的中心,到了大理國時期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崇圣寺所崇的圣為:觀音,因為當時大理地區(qū)盛行觀音崇拜。崇圣寺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視為崇圣寺的五大重器。只可惜,崇圣寺會遇明朝正德年間的大理大地震,幸運的是三塔猶存。
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崇圣寺,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恢復重建的。恢復重建后,整體布局為主次三軸線,分8臺、9進、11層次。在主中軸線上,依次建有蠻王禮佛圖、十六國王眾朝大事石雕照壁、大鵬金翅鳥、山門、天王殿、望海樓等,中軸線兩旁和次軸線上錯落有致的建有:方丈堂、客堂、羅漢堂、祖師殿等展示了歷代經(jīng)典建筑的精華。整個建筑群跌宕起伏,錯落有致,金碧輝煌,大氣磅礴。
三塔是崇圣寺前的一組建筑群,所以三塔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xiàn)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寫的“天龍寺”。三塔在《徐霞客游記》中記載:“寺在第十峰之下,唐開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二層,故今名為三塔?!?/p>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組成。大塔又叫千尋塔,千尋塔與南北兩個小塔的距離都是70米,兩小塔相距97.5米,成鼎足之勢,布局統(tǒng)一,造型和諧,渾然一體。
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屬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風格,形狀與西安小雁塔相似。千尋塔一共有16層,塔頂四角各有一只銅鑄的金鵬鳥。塔身內(nèi)壁垂直貫通上下,設有木質(zhì)樓梯,可以登上塔頂從瞭望小孔中欣賞大理古城全貌。千尋塔矗立在兩層高大的臺基上,塔前朝東的照壁上各位所見的“永鎮(zhèn)山川”這四個蒼勁有力的石刻漢字,每個字高達1.7米,原為明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所寫。1920xx年大理地震時,除了“川”外,其余三字被毀壞,現(xiàn)在各位所看到的是按沐世階所書勾勒補刻的。之所以寫這四個字,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大理地區(qū)歷史上水患多,惡龍作怪,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龍,可龍唯獨只尊敬塔,畏懼大鵬,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鵬金翅鳥存在,龍就不敢作惡,水患當然也就減少了。另一種說法是,明朝時,地處邊疆的大理地區(qū)已成為其版圖的一部分,為了充分表達對這塊版圖的堅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題字刻碑”就再合適不過了。
南北兩座小塔的高度相同,都是42.19米,各有10層,是一對八角形密檐式磚塔,八層以上為實心,八層以下則為空心,塔頂各有三只銅葫蘆,華貴莊重。外觀輪廓線像錐形,屬典型的宋代建筑風格。根據(jù)相關史料推斷,南北小塔的建造晚于千尋塔,是大理國段正嚴、段正興時期。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兩座小塔已經(jīng)偏離了垂直線,出現(xiàn)了令人擔憂的傾斜狀態(tài),但是各位不用擔心,因為它們就這樣已經(jīng)傾斜了四百多年了。 導游工具
崇圣寺三塔,從修建至今,除經(jīng)歷上千年風吹雨打和日曬之外,還經(jīng)歷過30次的強地震的考驗。其中,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絕大部分倒塌,千尋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然奇跡般的自行復合如初。1920xx年的大地震,城鄉(xiāng)房屋倒塌達99%,科千尋塔只是震落了頂上的寶剎,這對于沒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來說無疑是又一個奇跡。 崇圣寺三塔作為中國南方最古老、最雄偉的建筑之一,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云南古代歷史文化的象征。三塔渾然一體,氣勢雄偉,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千余年來,三塔幾經(jīng)滄桑,經(jīng)歷風雨的剝蝕和多次強烈的地震仍然巍然屹立,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是研究古代建筑和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評為全國四a級旅游區(qū),是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大理的標志和象征,國家級旅游風景名勝區(qū)大理的重要人文景觀。
各位朋友,我們進入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大門,參觀了“永鎮(zhèn)山川”的巍巍三塔,繼續(xù)往里走就是鐘樓。南詔建極大鐘鑄于南詔建極十二年,故名南詔建極大鐘。徐霞客曾在《游滇日記》中寫道:“鐘極大,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可八十里?!币蚨扮娬鸱鸲肌痹蔀榇罄碇氖爸?。建極大鐘毀于清咸豐同治年間。我們看見的重鑄的建極大鐘,高3.86米,直徑2.138米,重16.295噸。是目前中國第四大鐘,云南第一大鐘。此鐘的重建安裝在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之日,在恢復“鐘震佛都”勝境的時候,也有警示之意。
各位朋友,我們參觀擁有云南第一大鐘的建極鐘樓后,沿著寬闊的通道,登上數(shù)十級臺階,就邁入了雄偉的雨銅觀音殿。
雨銅觀音鑄于南詔中興二年,即公元899年。傳說當時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發(fā)誓終身募化鑄一銅觀音像,當鑄到觀音像的肩部時,所準備的銅已經(jīng)用盡,正在萬般無奈的時候,恰好此時天降銅雨,滿地銅珠,,用來鑄像,不多不少。于是取名為“雨銅觀音”。雨銅觀音像高24尺,與三塔和建極大鐘,共為崇圣寺五大重器中最重要的三大重器之一。雨銅觀音毀于十年文革,如今所看到的雨銅觀音殿是在原址上擴大重建的,殿高29.99米,占地面積8100平方米,建筑面積4384平方米,是三塔文物景區(qū)的又一個重要景點,于1999年建成,是云南省迎接世博會的精品工程?,F(xiàn)在重鑄的觀音像是根據(jù)清末遺存照片精心復制的,在雨銅觀音與左右兩邊的四位觀音【水月觀音、阿嵯(cuo)耶觀音、男身梵僧觀音、負石觀音】全都鑄造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們登上雨銅觀音殿二樓,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兩幅稀世畫卷,分別是《南詔國史圖傳》和《張勝溫畫梵像卷》。
《南詔國史圖傳》成畫于公元899年,為南詔國官員張順和王奉宗所繪,獻給南詔國最后一個王:舜化貞。原畫為紙本彩繪,長580.2厘米,寬31.5厘米。畫卷分為三個部分:巍山起因、祭鐵柱、西餌河記,是研究南詔歷史、宗教、民俗的珍貴資料。
《張勝溫畫梵像》又稱為《大理國梵像卷》。成畫于公元1180年,由大理國繪工張勝溫所繪,這幅畫卷在云南藝術史上地位極高,有“北有《清明上河圖》,南有《張勝溫畫梵像卷》”的評價,長期以來一直被美譽為“南北雙驕”。 導游工具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將結束崇圣寺三塔的游覽,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只是粗略的游覽它的一部分。如果有時間,各位再次來到大理旅游,我將竭誠為您服務。謝謝大家~
云南崇圣寺三塔篇三
各位朋友,歡迎來到“南詔故都,魅力古城”—大理。
大理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素有“文獻名邦”之稱,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洱海地區(qū)繁衍生息,漢代設縣后同中原交往溝通,成為了中央王朝與緬甸、印度交通的中轉站。大理自古以來就是云南的交通要塞,歷史上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就在這里交匯。
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在此建都立國,大理作為南詔國、大理國的都城達五百年之久,與中原文化交流頻繁,建寺筑塔,刻石立碑,人文昌盛;大理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佛圖寺塔、蒼山神祠、感通寺、德化碑等至今保存完好。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譽海內(nèi)外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即將到達大理崇圣寺三塔,它是大理乃至云南的標志,國內(nèi)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大理重要的旅游景點。
首先,向各位介紹下崇圣寺,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約1.5公里的蒼山應樂峰下。一般認為是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所建,時為南詔后期。崇圣寺規(guī)模宏大,據(jù)文獻資料記載崇圣寺“基方7里,為屋890間,佛11400尊,用銅40550斛(hu)”,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的規(guī)模。南詔之后的大理國,佛教更為發(fā)展,有“佛國”、“妙香國”之稱,而崇圣寺有“佛都”之稱,曾有九位大理國國王遜位后出家為僧,在此修行。崇圣寺建成之后便成為了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的佛教活動的中心,到了大理國時期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崇圣寺所崇的圣為:觀音,因為當時大理地區(qū)盛行觀音崇拜。崇圣寺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視為崇圣寺的五大重器。只可惜,崇圣寺會遇明朝正德年間的大理大地震,幸運的是三塔猶存。
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崇圣寺,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恢復重建的。恢復重建后,整體布局為主次三軸線,分8臺、9進、11層次。在主中軸線上,依次建有蠻王禮佛圖、十六國王眾朝大事石雕照壁、大鵬金翅鳥、山門、天王殿、望海樓等,中軸線兩旁和次軸線上錯落有致的建有:方丈堂、客堂、羅漢堂、祖師殿等展示了歷代經(jīng)典建筑的精華。整個建筑群跌宕起伏,錯落有致,金碧輝煌,大氣磅礴。
三塔是崇圣寺前的一組建筑群,所以三塔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xiàn)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寫的“天龍寺”。三塔在《徐霞客游記》中記載:“寺在第十峰之下,唐開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二層,故今名為三塔?!?/p>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組成。大塔又叫千尋塔,千尋塔與南北兩個小塔的距離都是70米,兩小塔相距97.5米,成鼎足之勢,布局統(tǒng)一,造型和諧,渾然一體。
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屬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風格,形狀與西安小雁塔相似。千尋塔一共有16層,塔頂四角各有一只銅鑄的金鵬鳥。塔身內(nèi)壁垂直貫通上下,設有木質(zhì)樓梯,可以登上塔頂從瞭望小孔中欣賞大理古城全貌。千尋塔矗立在兩層高大的臺基上,塔前朝東的照壁上各位所見的“永鎮(zhèn)山川”這四個蒼勁有力的石刻漢字,每個字高達1.7米,原為明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所寫。1920xx年大理地震時,除了“川”外,其余三字被毀壞,現(xiàn)在各位所看到的是按沐世階所書勾勒補刻的。之所以寫這四個字,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大理地區(qū)歷史上水患多,惡龍作怪,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龍,可龍唯獨只尊敬塔,畏懼大鵬,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鵬金翅鳥存在,龍就不敢作惡,水患當然也就減少了。另一種說法是,明朝時,地處邊疆的大理地區(qū)已成為其版圖的一部分,為了充分表達對這塊版圖的堅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題字刻碑”就再合適不過了。
南北兩座小塔的高度相同,都是42.19米,各有10層,是一對八角形密檐式磚塔,八層以上為實心,八層以下則為空心,塔頂各有三只銅葫蘆,華貴莊重。外觀輪廓線像錐形,屬典型的宋代建筑風格。根據(jù)相關史料推斷,南北小塔的建造晚于千尋塔,是大理國段正嚴、段正興時期?,F(xiàn)在我們看到的兩座小塔已經(jīng)偏離了垂直線,出現(xiàn)了令人擔憂的傾斜狀態(tài),但是各位不用擔心,因為它們就這樣已經(jīng)傾斜了四百多年了。
崇圣寺三塔,從修建至今,除經(jīng)歷上千年風吹雨打和日曬之外,還經(jīng)歷過30次的強地震的考驗。其中,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絕大部分倒塌,千尋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然奇跡般的自行復合如初。1920xx年的大地震,城鄉(xiāng)房屋倒塌達99%,科千尋塔只是震落了頂上的寶剎,這對于沒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來說無疑是又一個奇跡。 崇圣寺三塔作為中國南方最古老、最雄偉的建筑之一,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云南古代歷史文化的象征。三塔渾然一體,氣勢雄偉,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千余年來,三塔幾經(jīng)滄桑,經(jīng)歷風雨的剝蝕和多次強烈的地震仍然巍然屹立,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是研究古代建筑和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評為全國四a級旅游區(qū),是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大理的標志和象征,國家級旅游風景名勝區(qū)大理的重要人文景觀。
各位朋友,我們進入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大門,參觀了“永鎮(zhèn)山川”的巍巍三塔,繼續(xù)往里走就是鐘樓。南詔建極大鐘鑄于南詔建極十二年,故名南詔建極大鐘。徐霞客曾在《游滇日記》中寫道:“鐘極大,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可八十里?!币蚨扮娬鸱鸲肌痹蔀榇罄碇氖爸?。建極大鐘毀于清咸豐同治年間。我們看見的重鑄的建極大鐘,高3.86米,直徑2.138米,重16.295噸。是目前中國第四大鐘,云南第一大鐘。此鐘的重建安裝在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之日,在恢復“鐘震佛都”勝境的時候,也有警示之意。
各位朋友,我們參觀擁有云南第一大鐘的建極鐘樓后,沿著寬闊的通道,登上數(shù)十級臺階,就邁入了雄偉的雨銅觀音殿。
雨銅觀音鑄于南詔中興二年,即公元899年。傳說當時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發(fā)誓終身募化鑄一銅觀音像,當鑄到觀音像的肩部時,所準備的銅已經(jīng)用盡,正在萬般無奈的時候,恰好此時天降銅雨,滿地銅珠,,用來鑄像,不多不少。于是取名為“雨銅觀音”。雨銅觀音像高24尺,與三塔和建極大鐘,共為崇圣寺五大重器中最重要的三大重器之一。雨銅觀音毀于十年文革,如今所看到的雨銅觀音殿是在原址上擴大重建的,殿高29.99米,占地面積8100平方米,建筑面積4384平方米,是三塔文物景區(qū)的又一個重要景點,于1999年建成,是云南省迎接世博會的精品工程?,F(xiàn)在重鑄的觀音像是根據(jù)清末遺存照片精心復制的,在雨銅觀音與左右兩邊的四位觀音【水月觀音、阿嵯(cuo)耶觀音、男身梵僧觀音、負石觀音】全都鑄造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們登上雨銅觀音殿二樓,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兩幅稀世畫卷,分別是《南詔國史圖傳》和《張勝溫畫梵像卷》。
《南詔國史圖傳》成畫于公元899年,為南詔國官員張順和王奉宗所繪,獻給南詔國最后一個王:舜化貞。原畫為紙本彩繪,長580.2厘米,寬31.5厘米。畫卷分為三個部分:巍山起因、祭鐵柱、西餌河記,是研究南詔歷史、宗教、民俗的珍貴資料。
《張勝溫畫梵像》又稱為《大理國梵像卷》。成畫于公元1180年,由大理國繪工張勝溫所繪,這幅畫卷在云南藝術史上地位極高,有“北有《清明上河圖》,南有《張勝溫畫梵像卷》”的評價,長期以來一直被美譽為“南北雙驕”。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將結束崇圣寺三塔的游覽,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只是粗略的游覽它的一部分。如果有時間,各位再次來到大理旅游,我將竭誠為您服務。謝謝大家~
云南崇圣寺三塔篇四
大理是中國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是云南歷史文化的最早發(fā)祥地之一.秦王朝把大理地區(qū)正式納入統(tǒng)治的封建國家版圖,漢王朝在這里設置郡縣,唐代的南詔國和宋代的大理國在這里建國都,大理成為當時云南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大理古城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有"獻名邦","亞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的美譽,是全國首批優(yōu)秀旅游城市之一,榮獲"最佳中國魅力城市"稱號.悠久的歷史及其燦爛的文化遺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大理三塔,它以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及其獨特的美學價值,于1961年被國務院例為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眾多游客的心目中,它是大理的象征,也是云南古代歷史文化的象征.到了大理如果不游三塔,就不算游了大理.
大理三塔立在蒼山之麓,洱海之畔.湖光山色把三塔打扮的分外妖嬈,而三塔對持,金碧交輝,又把蒼山洱海點綴得更加秀美.大理三塔就象美麗而多情的白族少女,以其
獨特的卓越風姿,迎接著四面八方的游客.據(jù)載,大理三塔原是崇圣寺的一部分,如今寺院已在歷代的戰(zhàn)亂和災害中毀壞,而三塔卻歷經(jīng)千余年滄桑而保存了下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歷史的文化緣分.
三塔之中主塔又名千尋塔,建于唐代南詔國時期(公元836年),高69.13米,是16層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造型與西安小雁塔相似,為唐代典型的塔式之一----密檐式塔.說到這里,我們腦海里一定會浮現(xiàn)出我們所見過的一些形態(tài)各異的塔.大家知道塔按形式可以分為幾種嗎?還是讓我來告訴大家吧!一般來說可分為4種:樓閣式,如西按大雁塔;密檐式,如西按小雁塔;覆缽式,如北京妙應寺白塔;金剛寶座塔,如北京真覺寺金剛寶座塔.聽到這里,有人禁不住會問:西按的小雁塔,杭州的雷鋒塔和大理千尋塔都是密檐式塔,它們又有什么不同之處呢?大理千尋塔高69.13米,而西安小雁塔僅高46米,如果把小雁塔比做苗條端莊的少女,那么在千尋塔面前也會黯然失色.杭州的雷峰塔建于宋代,只有5層,而大理千尋塔建于唐代,高16層,歷史的久遠和建造技法的高超無一不顯示出大理三塔獨特的魅力.尤其是明正德九年(公元1520xx年)大地震,千尋塔"裂二尺許,形如破竹",但"旬日復合";民國十四年(1920xx年)強地震,大理城十室九塌,而千尋塔僅塔剎震落,金鵬倒毀.這不能不說是奇跡.大家仔細看一定發(fā)現(xiàn)了塔前照壁上刻有"永鎮(zhèn)山川"四字,字體蒼勁有力,耐人尋味.為什么 千尋塔底座會有"永鎮(zhèn)山川"四字呢?因為在歷史上,大理是一個多水患的地方,"永鎮(zhèn)山川"反映了當時修建三塔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鎮(zhèn)伏水患.同時,這四個字也體現(xiàn)了大理三塔的重要歷史地位.順便提一下,古往今來,塔的功能大致可以分為崇揚佛教,鎮(zhèn)災降邪,觀賞三種.而千尋塔兼具三種功能于一身,具有教高的文化藝術價值....
千尋塔還在令我們嘆為觀止,分立在大塔之后的南北兩小塔又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兩小塔分立于大塔西南,西北兩面,均距主塔70米,與主塔成等腰三角形.它們是五代時期大理國建造的,兩小塔形制一樣,均為10層,高42.4米,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磚塔.三塔各據(jù)一方,形成三足鼎立之勢.從遠處看,三塔渾然一體,氣勢雄偉,具有古樸的白族民族風格.
這里我還要告訴大家三塔具有不同于內(nèi)地塔的兩個特點:一是三塔層數(shù)均為偶數(shù),而內(nèi)地塔多為奇數(shù).二是中原塔由基座向上直線收縮,下大上小,呈矩梯形;而三塔上下較小,中部較大,外部輪廓呈曲線,具有曲線美,與中原塔相比更為挺拔俊秀.
大理三塔千百年來歷經(jīng)歲月的滄桑和風雨的洗禮,仍巍然屹立.成為研究大理國歷史及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在當時,大理國的白族居民就能建造高達69米堪稱中國南方第一塔的千尋塔,無疑是一個歷史的奇跡.千余年來千尋塔是如何建成的一直是一個謎.相傳古時修建三塔,采用的是墊一層土修一層塔的方法,塔修好后,將土筑層挖去,讓塔顯現(xiàn)出來,故三塔的建造方法一直都有"堆土建塔"和"挖土現(xiàn)塔"之說.由此也不難想見,南詔時期的大理已經(jīng)呈現(xiàn)出經(jīng)濟繁榮,文化異彩紛呈,民族團結的空前盛況.1978年,在對三塔進行大規(guī)模維修時,在千尋塔內(nèi)發(fā)現(xiàn)了佛教文物600余件,其中有大量的佛像和寫本佛經(jīng),還有一尊金質(zhì)觀音像,極為珍貴.這些發(fā)現(xiàn),揭開了古代大理這個"佛國"的神秘面紗.據(jù)載,南詔時期云南境內(nèi)有小寺三千,大寺八百.當時大理崇圣寺成為佛教活動中心,而大理也被稱為"佛國","妙香國".透過三塔,我們不難想像佛教文化對大理的深刻影響.
三塔參觀完了,我們可以到"鐘震佛都"的鐘樓和雨銅觀音殿去看一看.此鐘與三塔崇圣寺的鎮(zhèn)寺之寶,筑于南詔建極十二年,惜已毀于清咸豐年間,現(xiàn)在這口巨大銅鐘是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按南詔建極大鐘舊制而新造的,高3.86米,口徑2.138米,重16噸多.鐘樓高19.97米,取香港1997年回歸祖國之意.鐘樓后面是雨銅觀音殿,里面供奉著云南最大最高的室內(nèi)觀音像---雨銅觀音.雨銅觀音像原鑄于南詔建極十三年,可惜文革時期被毀,重鑄造的雨銅觀音像依據(jù)清末遺寸照片精心復制,高8.6米,加上蓮花座和須彌座總高12.6米.蓮花座與觀音像為銅像貼金,重11噸.造型如唐吳道子所繪細腰頗足觀音像,又有大理地區(qū)男身女相的特點.
云南崇圣寺三塔篇五
各位朋友,歡迎來到“南詔故都,魅力古城”—大理。
大理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素有“文獻名邦”之稱,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洱海地區(qū)繁衍生息,漢代設縣后同中原交往溝通,成為了中央王朝與緬甸、印度交通的中轉站。大理自古以來就是云南的交通要塞,歷史上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就在這里交匯。導游工具
唐宋時期,南詔、大理國在此建都立國,大理作為南詔國、大理國的都城達五百年之久,與中原文化交流頻繁,建寺筑塔,刻石立碑,人文昌盛;大理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佛圖寺塔、蒼山神祠、感通寺、德化碑等至今保存完好。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享譽海內(nèi)外的大理崇圣寺三塔。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即將到達大理崇圣寺三塔,它是大理乃至云南的標志,國內(nèi)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是大理重要的旅游景點。
首先,向各位介紹下崇圣寺,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西北約1.5公里的蒼山應樂峰下。一般認為是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所建,時為南詔后期。崇圣寺規(guī)模宏大,據(jù)文獻資料記載崇圣寺“基方7里,為屋890間,佛11400尊,用銅40550斛(hu)”,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的規(guī)模。南詔之后的大理國,佛教更為發(fā)展,有“佛國”、“妙香國”之稱,而崇圣寺有“佛都”之稱,曾有九位大理國國王遜位后出家為僧,在此修行。崇圣寺建成之后便成為了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的佛教活動的中心,到了大理國時期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崇圣寺所崇的圣為:觀音,因為當時大理地區(qū)盛行觀音崇拜。崇圣寺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視為崇圣寺的五大重器。只可惜,崇圣寺會遇明朝正德年間的大理大地震,幸運的是三塔猶存。
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崇圣寺,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恢復重建的?;謴椭亟ê?,整體布局為主次三軸線,分8臺、9進、11層次。在主中軸線上,依次建有蠻王禮佛圖、十六國王眾朝大事石雕照壁、大鵬金翅鳥、山門、天王殿、望海樓等,中軸線兩旁和次軸線上錯落有致的建有:方丈堂、客堂、羅漢堂、祖師殿等展示了歷代經(jīng)典建筑的精華。整個建筑群跌宕起伏,錯落有致,金碧輝煌,大氣磅礴。
三塔是崇圣寺前的一組建筑群,所以三塔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xiàn)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寫的“天龍寺”。三塔在《徐霞客游記》中記載:“寺在第十峰之下,唐開元中建,名崇圣。寺前三塔鼎立,而中塔最高,形方,累十二層,故今名為三塔?!?/p>
崇圣寺三塔,由一大二小組成。大塔又叫千尋塔,千尋塔與南北兩個小塔的距離都是70米,兩小塔相距97.5米,成鼎足之勢,布局統(tǒng)一,造型和諧,渾然一體。
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密檐式空心磚塔,屬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風格,形狀與西安小雁塔相似。千尋塔一共有16層,塔頂四角各有一只銅鑄的金鵬鳥。塔身內(nèi)壁垂直貫通上下,設有木質(zhì)樓梯,可以登上塔頂從瞭望小孔中欣賞大理古城全貌。千尋塔矗立在兩層高大的臺基上,塔前朝東的照壁上各位所見的“永鎮(zhèn)山川”這四個蒼勁有力的石刻漢字,每個字高達1.7米,原為明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所寫。1920xx年大理地震時,除了“川”外,其余三字被毀壞,現(xiàn)在各位所看到的是按沐世階所書勾勒補刻的。之所以寫這四個字,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大理地區(qū)歷史上水患多,惡龍作怪,因此要治水就要先治龍,可龍唯獨只尊敬塔,畏懼大鵬,因此只要塔和塔上的大鵬金翅鳥存在,龍就不敢作惡,水患當然也就減少了。另一種說法是,明朝時,地處邊疆的大理地區(qū)已成為其版圖的一部分,為了充分表達對這塊版圖的堅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題字刻碑”就再合適不過了。
南北兩座小塔的高度相同,都是42.19米,各有10層,是一對八角形密檐式磚塔,八層以上為實心,八層以下則為空心,塔頂各有三只銅葫蘆,華貴莊重。外觀輪廓線像錐形,屬典型的宋代建筑風格。根據(jù)相關史料推斷,南北小塔的建造晚于千尋塔,是大理國段正嚴、段正興時期?,F(xiàn)在我們看到的兩座小塔已經(jīng)偏離了垂直線,出現(xiàn)了令人擔憂的傾斜狀態(tài),但是各位不用擔心,因為它們就這樣已經(jīng)傾斜了四百多年了。 導游工具
崇圣寺三塔,從修建至今,除經(jīng)歷上千年風吹雨打和日曬之外,還經(jīng)歷過30次的強地震的考驗。其中,明朝正德年間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絕大部分倒塌,千尋塔也折裂如破竹,可十天后竟然奇跡般的自行復合如初。1920xx年的大地震,城鄉(xiāng)房屋倒塌達99%,科千尋塔只是震落了頂上的寶剎,這對于沒有石基而直接在土基上修建的三塔來說無疑是又一個奇跡。 崇圣寺三塔作為中國南方最古老、最雄偉的建筑之一,是大理白族文化的象征,是云南古代歷史文化的象征。三塔渾然一體,氣勢雄偉,具有古樸的民族風格。千余年來,三塔幾經(jīng)滄桑,經(jīng)歷風雨的剝蝕和多次強烈的地震仍然巍然屹立,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是研究古代建筑和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評為全國四a級旅游區(qū),是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大理的標志和象征,國家級旅游風景名勝區(qū)大理的重要人文景觀。
各位朋友,我們進入了大理崇圣寺三塔大門,參觀了“永鎮(zhèn)山川”的巍巍三塔,繼續(xù)往里走就是鐘樓。南詔建極大鐘鑄于南詔建極十二年,故名南詔建極大鐘。徐霞客曾在《游滇日記》中寫道:“鐘極大,徑可丈余,而厚及尺,其聲可八十里?!币蚨扮娬鸱鸲肌痹蔀榇罄碇氖爸?。建極大鐘毀于清咸豐同治年間。我們看見的重鑄的建極大鐘,高3.86米,直徑2.138米,重16.295噸。是目前中國第四大鐘,云南第一大鐘。此鐘的重建安裝在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之日,在恢復“鐘震佛都”勝境的時候,也有警示之意。
各位朋友,我們參觀擁有云南第一大鐘的建極鐘樓后,沿著寬闊的通道,登上數(shù)十級臺階,就邁入了雄偉的雨銅觀音殿。
雨銅觀音鑄于南詔中興二年,即公元899年。傳說當時大理崇圣寺有一位高僧曾發(fā)誓終身募化鑄一銅觀音像,當鑄到觀音像的肩部時,所準備的銅已經(jīng)用盡,正在萬般無奈的時候,恰好此時天降銅雨,滿地銅珠,,用來鑄像,不多不少。于是取名為“雨銅觀音”。雨銅觀音像高24尺,與三塔和建極大鐘,共為崇圣寺五大重器中最重要的三大重器之一。雨銅觀音毀于十年文革,如今所看到的雨銅觀音殿是在原址上擴大重建的,殿高29.99米,占地面積8100平方米,建筑面積4384平方米,是三塔文物景區(qū)的又一個重要景點,于1999年建成,是云南省迎接世博會的精品工程?,F(xiàn)在重鑄的觀音像是根據(jù)清末遺存照片精心復制的,在雨銅觀音與左右兩邊的四位觀音【水月觀音、阿嵯(cuo)耶觀音、男身梵僧觀音、負石觀音】全都鑄造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我們登上雨銅觀音殿二樓,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兩幅稀世畫卷,分別是《南詔國史圖傳》和《張勝溫畫梵像卷》。
《南詔國史圖傳》成畫于公元899年,為南詔國官員張順和王奉宗所繪,獻給南詔國最后一個王:舜化貞。原畫為紙本彩繪,長580.2厘米,寬31.5厘米。畫卷分為三個部分:巍山起因、祭鐵柱、西餌河記,是研究南詔歷史、宗教、民俗的珍貴資料。
《張勝溫畫梵像》又稱為《大理國梵像卷》。成畫于公元1180年,由大理國繪工張勝溫所繪,這幅畫卷在云南藝術史上地位極高,有“北有《清明上河圖》,南有《張勝溫畫梵像卷》”的評價,長期以來一直被美譽為“南北雙驕”。 導游工具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將結束崇圣寺三塔的游覽,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只是粗略的游覽它的一部分。如果有時間,各位再次來到大理旅游,我將竭誠為您服務。謝謝大家~
云南崇圣寺三塔篇六
大理是滇西高原上的一座美麗的城市,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是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并且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
大理古稱葉榆,因五代時白蠻首領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國而得名。唐宋時,大理是云南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
大理的名勝有蒼山、洱海、古城及蝴蝶泉,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是崇圣寺三塔,它已成為大理旅游的標志。
崇圣寺概況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東臨洱海,西靠蒼山應樂峰。
崇圣寺建成的時間為南詔國后期,為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為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到大理國時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譽。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xiàn)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龍寺。崇圣寺壯觀的廟宇建筑在清咸豐同治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觀音,大理地區(qū)觀音崇拜極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稱觀音街?!独m(xù)云南通志》記載:“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內(nèi)有觀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時董善明鑄?!?/p>
1961年3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被評為全國aaaa級旅游區(qū)。
崇圣寺到了,請隨我下車。
塔的基本知識
進入大門,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位于臺階之上的三塔。前方正中較大的稱千尋塔,兩側位置靠后的塔規(guī)模較小一些。
塔起源于印度,最早用于藏佛的舍利,形狀為一個半圓形墳冢。傳人中國后,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相結合,演化出豐富的形式,有樓閣式、密檐式、覆缽式、金剛寶座式等。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三塔均為密檐式。
大理地區(qū)盛行建塔,除三塔外,還有一塔、蛇骨塔等。
千尋塔
千尋塔全名為“法界通靈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詔勸豐佑時期,據(jù)說是唐代恭韜、徽義兩位工匠用了48年時間設計建造的。
千尋塔矗立在兩層高大的臺基上,塔高69.13米,共有16層,是我國少有的層數(shù)較多的偶數(shù)層塔。
塔的結構為密檐式空心磚塔,塔心中空,古時有井字形樓梯供人攀登。
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塔身每層正面中央開券龕,龕內(nèi)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兩邊龕為窗洞。兩層窗洞的方向交替錯開,以利于塔內(nèi)的采光和通風,同時交錯開窗有利于塔的堅固性。
塔檐越往上間距越小,自第三、四層起逐漸向內(nèi)收束,最后收束于塔頂。使得塔身的外形輪廓不是僵硬的直線向上,而是呈上下向內(nèi)收,中部微凸的曲線,其形制與西安小雁塔略同。
以前塔頂四角各有一只銅鑄的金翅鳥,傳說用以鎮(zhèn)壓洱海中的龍妖水怪。
照壁
塔正中朝東一面有一照壁,照壁上有“永鎮(zhèn)山川”四個楷書大字,每個字高1.7米。為明代黔國公沐世階所書。
題這四個字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大理地區(qū)水患多,“永鎮(zhèn)山川”意在鎮(zhèn)服水患,塔頂?shù)拇簌i金翅鳥也是鎮(zhèn)龍之物;另一種說法是大理被納入明朝的版圖后,鎮(zhèn)守云南的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題下“永鎮(zhèn)山川”意在誓死鎮(zhèn)守云南山川。 來源:考試大-導游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19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