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語文微課教案(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8 04:05:07
最新語文微課教案(通用19篇)
時間:2023-10-28 04:05:07     小編:紫衣夢

教案應該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教師應該靈活運用教學技巧和策略,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和困惑。以下教案以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活動形式為特點,為大家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語文微課教案篇一

1.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學會通過文字來表達感情。

2.學會正確選擇材料寫作文。

3.先想后寫,學會通過具體事例來表現(xiàn)內心情感。

教學重點

怎樣把事例寫具體,通過事例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教學難點

選擇合適的材料。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談我們的生活。

1.小組同學相互說一說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事情。

2.比一比,誰的生活最美好。

3.議論一下:美好的生活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今天,我們就來寫寫我們的美好生活。

(板書:讓生活更美好)

二、說說心動的活動。

出示:

微笑、誠信、夢想、創(chuàng)意

運動、集郵、旅行、種花

1.各小組的同學閱讀課件上的詞語,然后就自己喜歡的一項活動談一談。

2.指名班內匯報。

夢想:讓人奮進,為實現(xiàn)夢想不斷努力。好好學習,超越自我,追求永不停步。

創(chuàng)意:美好的創(chuàng)意讓生活變得充實、美好,充滿詩意。

旅行: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領略迷人的風光,陶冶情操,開闊視野。

……

3.教師小結,評價。

三、寫寫選好的話題。

1.圍繞上面課件上出示的話題寫一篇習作。

2.溫馨提示:

出示:

是什么讓你的生活更美好?

它是怎樣影響你的生活的?可以通過寫哪件事來體現(xiàn)這樣的影響。

把這件事給你帶來的快樂與美好寫詳細一些。

3.讀讀優(yōu)秀的例文

(1)習作前,學生讀一讀這篇優(yōu)秀的例文《誠信,讓生活更美好》(課前已經發(fā)到學生手中)

出示:

誠信,讓生活更美好

誠信就像一顆蜜糖,給你甜蜜;誠信就像一汪清泉,給你清涼;誠信就像一艘輪船,帶你啟程遠航……在我心中,誠信是那么珍貴。

還記得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媽媽給了我10元錢,讓我去買文具。于是,我興高采烈地來到文具店里,只見文具店里的文具多得讓人看了眼花繚亂。當天文具店里的生意十分火爆。我看中了一支8元的鋼筆,我剛給了錢,當老板要找我錢時,一個顧客又把老板喊了過去。不知是老板匆匆忙忙,還是把錢看錯了,老板給了我10元。我心里想:別看是10元,對于大人來說可能不算什么,但對于我們小學生老說,是一筆不小的財富,10元還可以買許多文具,但是我就變成一個不誠實的孩子了,可是不拿的話,到嘴的鴨子又飛走了。

于是,我顫抖著手接過了錢,拿到錢我馬上塞進口袋里,便飛快地向門口沖去了。但沒等我跑出門口,老板就把我叫住了。我一驚,心里就想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難道是老板發(fā)現(xiàn)多找我錢了。我一轉身,老板笑著說:“小朋友,你忘拿鋼筆了?!蔽疫@才想起來我走得太快忘記拿鋼筆了。于是,我接過鋼筆,我覺得這鋼筆變得非常重,時間又像在和我作對,感覺過得非常慢,我才走了幾分鐘,就像走了幾個小時。我終于接受不了良心的指責,于是,我又回到了文具店里,我向老板承認了錯誤,但沒想到,老板非但沒有怪我,反而夸我是一個誠實的孩子。這時我心中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了,我再也不用受良心的譴責了。

誠信是可貴的,擁有誠信的人是幸福的。讓我們都擁有誠信,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2)讀完后,小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收獲。

(3)開始習作

四、分享伙伴的作品。

1.寫完后,和附近的同學交換看一看。

2.互相批閱,提出自己的建議。

3.聽同學建議,修改自己的作文。

語文微課教案篇二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書寫10個生字,含一個多音字。

2、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問號的作用。

教學重點:

生字的書寫:貌丑兇范

教學難點:

生字的記憶和書寫。

教學過程:

一、講故事,激趣導入

1、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是——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生齊讀課題)

讀完課題,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課題就是一個完整的句子。

你能給它加上一個合適的標點嗎?

現(xiàn)在我們再來讀讀,讀出疑問句的語氣。

貓頭鷹為什么不能當勞動模范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課文,一定要把字音讀準。

(1)自己讀。

(2)畫出生字。

(3)標出自然段?;氐秸n文。

2、我請同學們來讀,誰愿意讀?你自己選一個自然段讀。

提要求:請同學們認真聽,聽一聽他們誰的字音讀得準,想一想這個故事主要說的.誰?

課件:恥笑中的“笑”在課文中指什么?下面那個意思更準確?

(1)露出愉快的表情,發(fā)出歡喜的聲音。

(2)怕人家看不起。

(3)大笑。

4、剛才我們讀課文時,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誰還記得是什么問題?(課文主要寫了誰?)

(1)學生答課件出示鳳凰、烏鴉、麻雀、貓頭鷹圖

(2)這里還有幾個詞語,讀一讀。

課件:推薦勞動模范調查

(3)能不能用上這七個詞語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貓頭鷹能當勞動模范嗎

5、你們有自己的看法嗎?(學生自由暢談)

6、老師給大家?guī)追N選擇,請你們舉手選出你們的看法。

(1)當然能當

(2)就它能當

(3)調查后決定

(4)不能當

(老師了解學生選擇的情況,然后做決定)

看來同學們都有不同的選擇,那咱們學完生字之后再說。

三、學習生字。

貓頭鷹的相貌又兇又丑。我們來學習貌、兇、丑三個生字。

自己說一說。

兇注意寫的時候,里面的兩筆位置靠上些,這個字才好看。

丑字要特別注意這個字的筆順。

作業(yè):

抄寫生字。讀課文。

語文微課教案篇三

1.通過了解重陽節(jié)的風俗習慣,激發(fā)學生尊老敬老的情感,體會家庭歡樂、生活甜美的幸福。

2.了解并積累有關重陽節(jié)的詩詞。

積累有關重陽節(jié)的詩詞。

通過了解重陽節(jié)的風俗習慣,激發(fā)學生尊老敬老的情感,體會家庭歡樂、生活甜美的幸福。

2.老師這有一首詩,是唐代詩人王維因身在異鄉(xiāng)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寫的一首詩,你們看看這首詩指的是哪個節(jié)日?(白板出示古詩:九月九日以山東兄弟)詩里哪一句能讓我們看出是重陽節(jié)?(出示:日歷)

3.重陽節(jié)是我們中國很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今天我們共同來了解重陽節(jié)。(板書:重陽節(jié))

活動一:學習重陽節(jié)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同學們,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古人對重陽節(jié)遠比現(xiàn)代人更重視,也更感傷,重陽節(jié)古人留下了很多詩詞,下面我們就來讀讀有關重陽節(jié)的經典古詩。

2.出示詩歌,生有感情的朗讀。

3.認識作者王維:王維(701—761),唐代著名詩人,畫家,這首詩是王維十七歲時因獨自一人在長安讀書,求取功名,恰逢重陽節(jié),因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濟縣),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他多才多藝,擅長繪畫、書法,精通音樂,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他與另一位唐代詩人孟浩然并稱“王孟”。(王維介紹)

4.理解詩意: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陽節(jié)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戴著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遺憾的是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5.從詩中你了解了哪些重陽節(jié)習俗?6.除此之外你還知道重陽節(jié)哪些習俗?

活動二:尊老敬老過重陽

1.剛才我們了解了不少關于重陽節(jié)的知識,大家都知道了,重陽節(jié)是老年人的節(jié)日,在你們家庭生活中有哪些老年人?(生答:爺爺、奶奶、姥姥、姥爺)

2.你和你的爸爸、媽媽平時是怎樣關愛爺爺、奶奶、姥姥、姥爺?shù)??(自由說:經常打電話、周末去看望他們、節(jié)日送禮物、節(jié)日吃大餐、我給他們捶捶背、捶捶腿、和他們多聊天、一起外出旅游等等)

是呀,老人們不圖兒女為家做多大貢獻,他們就希望我們能?;丶铱纯?,享受那份天倫之樂。

回家繼續(xù)搜集關于重陽節(jié)的古詩,寫到a4紙上,并配上插圖。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了解了重陽節(jié)的很多知識,增長了見識,還積累了很多有關重陽節(jié)的古詩詞,老師希望你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每一名同學都能爭做一名尊老敬老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上到這,下課!

重陽節(jié)——農歷九月初九

登高節(jié)菊花節(jié)老年節(jié)尊老敬老

微課評價:結合語文學科知識學習關于重陽節(jié)的古詩,不僅讓學生認識了重陽節(jié)的習俗,還為語文學科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了鋪墊。但是與重陽節(jié)有關的古詩并不多,大多比較適合高年級學習,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認識難度稍大。

語文微課教案篇四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十一個生字,會寫四個字。認識“辶、忄”兩個偏旁。

2.知道“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分小組讀等不同的朗讀形式,能夠流利地朗讀、背誦古詩。

2.利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記本課生字。

3.找、讀、了解反義詞的意思,能夠記住古詩中的反義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插圖和學習課文,感受詩中所描繪的生機勃勃的景象,從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十一個生字,會寫四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的意思。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想象法、自主識字法等教學方法。通過想象畫面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有滋有味地循圖讀文,激發(fā)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自由地學文識字。

1.通過朗讀、看圖完成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

2.自主識字,交流識記方法,重點字教師給予適時的點撥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充分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此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

四、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1.教師請學生猜字謎:空山之中一畝田。(謎底是“畫”字)

2.教師再請學生猜謎語: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謎底還是“畫”)

3.導語:剛才我們猜的謎語,就是一位古代詩人以畫作為謎底寫的一首詩。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這首詩。

【設計意圖】以謎語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自學字詞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學生借助拼音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課文中圈出本課的會認字。

(2)請學生對照課文中的拼音,給會認字表中的會認字標好拼音。

(3)課件出示會認字,指名領讀,開火車讀。

(4)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課文。

2.指導認字,交流方法。

(1)課件出示:“遠、近、還”,請學生說一說這三個字的共同點,認識“辶”。

(2)課件出示:“驚”,認識“忄”。

(3)請學生任意挑選會認字,試著組詞語。

3.記憶字形,了解字義。

(1)課件出示:“人、火、文、六”的筆順,請學生按照筆順記憶字形。

(2)全班學生跟教師書空“人、火、文、六”四個字。

(3)學生分別用“人、火、文、六”組詞語。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認字、學詞,引導學生主動識字。

(三)看圖讀文

1.看課文插圖讀古詩,想一想,每一行詩句主要說畫了什么?

2.全班交流,師總結:山、水、花、鳥。

3.請學生在古詩中找到這四個字并圈起來。

4.指導學生讀古詩,注意把“山、水、花、鳥”這四個字讀清楚。

【設計意圖】通過看圖讀文,指導學生抓住每行詩句中的重點詞,了解古詩大意。

(四)了解詩意

1.想象畫面,了解第一、二行詩句的意思。

(1)一邊看圖想象畫面,一邊讀第一、二行詩句。讀后說一說山怎么樣,水又怎么樣?

(2)學生交流“山”和“水”的樣子。

(3)導語:遠遠望去,一座座青山連綿起伏,一股清泉從山間流過。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兩行詩句。

(4)請同學們把耳朵貼近書上的插圖聽一聽,是否能聽到流水的聲音,感受畫中的水像真的一樣。

2.聯(lián)系生活,了解第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第三行詩句,聯(lián)系生活實際說一說,春天的花是什么樣的,課文里是怎么說的。感受畫上的花不論春秋冬夏,始終盛開。

(2)指名讀第四行詩句,說一說生活中的小鳥在樹枝上休息,要是有人來到它的面前,小鳥會怎樣。感受畫中的小鳥不怕人。

3.朗讀并且背誦古詩。

(1)根據(jù)提示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遠看∕山∕有色,

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

人來∕鳥∕不驚。

(2)按照“山、水、花、鳥”的順序背誦古詩。

4.找出詩中的反義詞。

(1)學生在古詩中找出三組反義詞。(遠、近;有、無;去、來)

(2)課件出示“我會說”,學生練習說反義詞。

(3)男女生分成兩組,開展“反義詞擂臺賽”,比比哪組說得多。

【設計意圖】1.通過想象畫面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把枯燥地講解古詩意思形象化、生動化。2.借助劃線法和重點詞提示法,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五)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人、火、文、六”,學生觀察這四個字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學生觀察交流。

(1)四個字中都有“撇”:“人”字中的“撇”是“斜撇”;“火”和“文”字中的“撇”是“豎撇”;“六”字中的“撇”是“短撇”。

(2)三個字中都有“點”:“火”、“文”和“六”的第一筆“點”都是“短點”;“六”的第四筆“點”是“長點”。

(3)三個字中都有“捺”:“人”、“火”和“文”字中都有“捺”。

3.教師范寫“人、火、文、六”。

4.學生描紅、練習寫“人、火、文、六”。

語文微課教案篇五

教學目標:

1.準備好演講稿,做到材料合適,觀點明確。

2.演講時要做到語氣、語調適當,姿態(tài)大方。

3.演講時要注意感情恰當,增強表現(xiàn)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寫好演講稿,讓演講有說服力。

難點:

(1)根據(jù)題目,選擇合適的材料,例舉生動的故事。

(2)注意停頓、重復或者輔以動作,增強演講的表現(xiàn)力。

教學準備:

名人演講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講的視頻。

2.學生交流體會或感悟。

3.導入口語交際——演講。

二、師生交流。

1.出示演講的題目。

科學讀書鍛煉身體健康飲食

2.請選擇一個話題進行演講,怎樣才能演講更精彩呢?請大家交流觀點。

3.學生交流,老師提煉觀點。

(1)演講的內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語言要真摯等。

(2)演講的水平高超——態(tài)度要和藹、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輔以動作等。

4.出示一段演講稿,學生評析。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人類精神的糧食。

我是在讀書中享受藝術美,享受其帶來的無窮樂趣。我可以暢游在書的海洋里,坐著輕舟在三峽中勇進,去感受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喜悅,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廣漠的草原之上,去領略王維所點燃的直沖云霄的孤煙,欣賞那動人且讓人流連忘返的“長河落日圓”,還可以欣賞“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陽”如此壯闊的岳陽樓。

5.學生交流演講稿的特色之處。

(1)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讓人感受到演講稿的深刻內涵。

(3)觀點明確,事例較多,有說服力!

三、準備演講稿。

1.分小組進行。

2.各人整理演講稿的內容與提綱。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現(xiàn)場演講。

1.每小組選取一人進行演講。

2.設立評委打分。

3.評委點評演講者的優(yōu)點與不足之處。

4.公布演講比賽的成績。

五、教師總結。

1.生活中離不開演講,演講能夠讓陳述的觀點更加明確,讓表達的意思更加鮮明。

2.演講時的注意點。

(1)語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書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夠讓聽眾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氣氛,強化感情,引起聽眾的共鳴。

(4)服飾要整潔,不要五顏六色。

語文微課教案篇六

初中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主題為《獻給母親的歌》,這一個學期適逢母親節(jié),正是開展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最好時機。

“母親”是古往今來眾多作家寫不完的一個主題,本單元也收錄了胡適先生的《我的母親》一文。我認為在活動過程中,應該帶領學生多讀一些以“母親”為主題的作品,更深刻的感悟母愛。

選擇推薦琦君《母親的金手表》這部作品,原因有三:一、本書是一部散文集,以記錄作者的童年往事為主,由此引出她對母親的描寫與懷念,這種題材比較貼近初中學生的生活,容易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二、琦君的文字通俗易懂、樸實真摯,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三、本冊書收錄了琦君的另一篇文章——《春酒》,有了這部作品的閱讀經驗,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感受會更深,收獲會更多。

一,導入

說起關于“母親”的文學作品,你會想到什么?是詩人孟郊的“慈母手中線”,抑或是胡適《我的母親》中那位“慈母兼任嚴父”的民國女子?!澳赣H”是古往今來眾多作家一個寫不完的主題,今天你是否有興趣再來認識一位母親呢?她就是臺灣著名作家琦君的母親。

二,結識母親,引出作品

琦君的母親有一雙巧手,會繡花、穿花球、編草鞋等各種手工絕活。就說“穿花球”吧,那是“采摘院子里墻腳邊的小小牽?;ā眮碜龅??;ā耙弥㈤_時摘下,要連花萼一起摘。仔細地剝起花托,就出現(xiàn)一粒綠色小珠子,珠上一條細絲就是花蕊正中間那一根。把珠子輕輕往后抽,珠子就垂下來了,這樣一朵朵抽好以后,再用一根針線,把花繞圈兒穿起來,穿成一個球形,四面八方的珠子掛下來蕩來蕩去,非常美麗” ??梢韵胂?,五六歲的小琦君拿著如此精致的“花球”,穿梭在小伙伴中,肯定引來眾多羨慕的目光。

琦君母親的這雙巧手還能做出各種精致的美食:玉蘭酥、紅豆糕、桂花鹵、桂花茶等等,光看名字就令人垂涎三尺了。我們不如透過作者的文字來“品嘗”一下當中的玉蘭酥吧——“白玉蘭的開放,都在中秋前后。那時母親每天都到院子里抬頭看看、聞聞花香。只開一朵花,當然不能采下來。直等它一瓣瓣自然謝落了,母親連忙拾起,深怕花瓣著土就爛了。因為白玉蘭花瓣是可以做餅吃的。母親把它先放在干凈的籃子里,也不能用水洗,一洗香味就走了。等水分略干后,就用手指輕輕剝碎(也不能用刀切,怕有鐵腥味)。剝碎后和入面粉雞蛋中拌勻,只加少許白糖,用大匙兜了放在淺油鍋里,文火半煎半烤,等兩面微黃,就可以吃了,既香又軟又不膩口?!边@玉蘭酥體現(xiàn)的不僅是母親的溫柔賢惠,更是一個母親對子女的愛護照料。

這樣的一位母親,你想了解得更多嗎?那么你一定要讀讀《母親的金手表》這部作品。

三,簡介作品,激發(fā)興趣

第三卷“異國的仙桃”則是作者在異鄉(xiāng)的生活隨筆,《小黑人與一毛錢》 、 《小鎮(zhèn)溫情》等故事把隨處可見的人間美善娓娓道來。

四,結語

古往今來,母親是個很平凡的詞,又是一個偉大的詞,眾多的作家寫了無數(shù)的母親,“母親”也成為寫不盡的主題。琦君一生都在書寫自己的母親,留下了許多關于母親的散文,她對母親的感情,宛如涓涓細流,讓人慢慢地于點滴清涼之中被悄悄感染,從而得到內心的安寧。她以溫柔動人的筆觸回憶童年、故鄉(xiāng)以及自己成為妻子、母親之后的海外生活,感動了無數(shù)讀者。假如你讀過冰心,請再認真地讀讀琦君吧,尋回自己童年的記憶,細味母愛的溫暖。

語文微課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學習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學習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3、培養(yǎng)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熱愛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

1、重點:

(1)說明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

(2)培養(yǎng)探求世界的好奇心和熱愛自然的感情

2、難點: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第一課時

教學任務:學習說明趙州橋和盧溝橋的文段;

說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過程:

看課文前面的彩頁,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趙州橋:

1、位置;

2、形態(tài)、

3、結構、

4、材料、

5、周圍環(huán)境、

6、給人的感覺和聯(lián)想、

7、有關趙州橋的故事。

請幾位同學說話。

讀課文說明趙州橋的文字:

提問:讀了這段文字你對這座橋有什么了解

1、建筑位置、2、建筑時間、3、使用時間、4、長度寬度、建筑特點……

提問:為什么說趙州橋是驚人的杰作?

1)歷史悠久;

2)非常雄偉;

3)制造奇特;

提問:趙州橋的四個特點各說明了什么?順序能否調換?

第一個特點說明大拱的長度以及形狀;第二個特點說明拱上加拱的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第三個特點說明大拱的拱圈的作用;第四個特點說明全橋的結構勻稱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四個特點按從主到次的順序安排,不能互換。

總結趙州橋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讀課文說明盧溝橋的文字

你掌握了哪些知識?有關盧溝橋的?橋的特點是什么?

試比較兩座橋的異同點

第二課時

教學任務:整體把握課文

教學過程:

——歷史悠久、結構堅固、形式優(yōu)美

討論第三段以及第九段的內容以及作用

第三段總領著兩座石拱橋的說明文字;總括說明了中國石拱橋的狀況。

第九段說明我國石拱橋取得光輝成就的原因。

那么1~2段說明了什么?最后一段呢?

通讀全文對你有什么啟發(fā)?你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有什么認識?

自由發(fā)言。

處理課后聯(lián)系第二題

再讀課文找出語言準確的另外的例子再加體會。

語文微課教案篇八

1、自學生字新詞。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感受。

2、摘錄自己喜歡的詞句。

3、學習北京老人關愛他人的品質。

體會北京老人關愛他人的品質和作者的感受。

1、學生初瀆課文,了解課文內容,注意字詞的讀音。

2、學生認讀字詞(課件演示)

(徘徊愜意要旨無奈沉淀幾多不為過客找不到北馱)

1、指名讀課文。

2、思考:作者回憶了北京老人的哪幾件事,他有什么感受?

3、學生小組讀書、討論、交流。

4、全班討論、交流。

(作者回憶了兩件小事:一位北京老人耐心為“我”指路并主動把“我”送到車站,一位北京老人主動為“我”讓座。表達了作者對北京老人的感激之請。)

1、默瀆課文,回答問題。

2、提問:這三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內容?請你試著說一說。

(第一自然段:一位北京老人耐心為“我”指路,在知道“我”迷失方向后,主動把“我”送到車站。

第二自然段:寫“我”在公共汽車上連續(xù)三次讓座后,一位北京老人主動為“我”讓座。使“我”感動。

第三自然段:概括寫在北京經常能感受到北京老人的關心照顧,贊揚北京老人具有關愛他人的品質。寫自己堅持從小事做起,像北京老人那樣關愛他人。)

3、學生重點理解:“……猶如一頭霧水般不得要旨……”

“……他終于灰心的說……”

那個美麗的秋日,冷風吹的感覺也是如此的愜意。

……被記憶中關于老人的火溫暖著。

……那是被人理解的喜悅和被認可的'感動。

1、同學們學完這篇課文,你了解了北京老人了嗎?你還知道北京老人那些優(yōu)良的品質,說給大家聽一聽。

2、欣賞圖片(課件)

語文微課教案篇九

1、我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我能通過讀文,理解“我”對雪兒的感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和可愛形象。

理解課文段與段之間的聯(lián)系,背誦課文

理解“我”對雪兒的感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和可愛形象。

一、復習

指名讀詞語

二、學生預習,教師導學

說說課文主要內容。

三、學生合作,教師參與

(一)、學習第一段

自由讀一讀,想一想,我為什么一個人在家?我心里會想些什么?

(二)、學習第2、3段

1、出示投影:這是一只怎樣的鴿子?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樣對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在課文中用——畫出做的,用波浪線畫出想的句子。

(三)、學習第4——6段

1、自由讀第三部分,看看哪些動作能夠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邊讀邊圈出有關詞語。

2、(1)比較:終于有一天,雪兒展開雙翅飛起來了。

有一天,雪兒展開翅膀飛起來。

通過朗讀,比較兩句語氣上的差異。

“弧線”指什么?“劃”又指什么?在句中加上一個比喻詞。

這樣的景象美不美?作者會怎樣歡呼?你能想象當時的景象嗎?

(3)“雪兒又飛回陽臺,轉著圈兒咕咕直叫?!蹦懵牰诮惺裁磫??

“我”此時的心情又是怎樣的?有什么動作表現(xiàn)?

四、學生展示,教師激勵

(一)小組上臺讀第一自然段,說說我為什么一個人在家?我心里會想些什么?

學生評議,補充。

指導讀“冬天過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

(二)交流:這是一只怎樣的鴿子?

1、出示:

從此,我天天和雪兒一起到陽臺上去看藍天,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云……

此時,我心里會想些什么呢?師點撥。

2、朗讀第2段,讀出作者的憐愛之情。

3、出示:

“于是,我更盼望著雪兒的傷快點兒好起來。”

(三)、交流第4——6段

1、交流哪些動作能夠體現(xiàn)作者的情感。

展示朗讀。

五、學生探究,教師引領

針對交流展示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重、難點問題,引領學生進行探究。

1、區(qū)別“飛越”和“逾越”,“傳遞”和“傳送”。

用波浪線畫出并理解表示信鴿品格的詞。

2、討論:“我”的腿傷好起來后,會做些什么令父母驚喜一番呢

六、達標測評:

完成《新方案》中“鞏固練習”部分。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

1、認識12個字,會寫7個生字、詞。

2、能熟練朗讀課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終、而不應這山望著那山高。

重點:能讀、寫,并在適當?shù)恼Z言環(huán)境中運用8個生字、詞。

難點:能概括小猴子為什么一無所獲。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知識的新授階段

1、呈現(xiàn)新教學內容

(1)呈現(xiàn)課文題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師講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學生對整篇文章有一個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學

(1)呈現(xiàn)文中的生字、詞

(2)一個學生拼讀生字,老師在旁糾正錯誤;指出注意翹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師范讀,全體學生跟讀。擦掉拼音后再認讀。

(3)教寫生字

學生先書空7個生字、詞。請兩位學生板書。老師糾正錯誤之處。

提供記憶策略: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4)運用生字、詞

非常是什么意思?(參考答案:十分、很、極)

用“非?!边@個詞造句。老師提示:老師獎給我一面紅旗,我()高興。

二、鞏固與檢測

根據(jù)課后習題三,區(qū)分不同動詞的意義,并會在適當?shù)恼Z言情景下運用。

讀“掰”“抱”“扔”“摘”“扛”“捧”;

學生表演這六個動作(有錯誤之處及時糾正)

學生做習題,校對。

三、作業(yè)

抄寫生字,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與這堂課有關的原因知識

1、全體學生朗讀字詞。

2、請一位學生朗讀整篇文章。

3、提問習題四。

二、開始新授課教學

(聽了某同學的朗讀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嗎?今天我們就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大家討論一下。)

1、提問: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發(fā)現(xiàn)小猴子摘了什么?(參考答案:玉米)

提問: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參考答案:桃子)

提問:它的玉米呢?(參考答案:扔了)

提問: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參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問: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參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問:結果呢?(參考答案:沒追到,所以什么也沒有了)

問:小猴子這樣做好不好?(參:不好)

問:為什么?大家討論一下。請幾位學生回答。

綜合那么多的同學的意見,我們覺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終,不能三心二意;不應該像小猴子一樣。

2、呈現(xiàn)“小猴子下山”的掛圖,請幾位用學看著掛圖講一講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詩中的圃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并背誦。

2.借助注釋,初步理解大意。

3.培養(yǎng)學生的古詩自學能力

過程與方法:

小組討論,借助工具書自學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中初秋的景色美麗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秋天漸漸來了,說說初秋時節(jié),你都見到過哪些景色?

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描寫初秋的詩,板書課題及作者,請生談談對作者了解多少。

二、自學古詩

1.自由朗讀古詩,注意 讀準字音

2.指句朗讀,正音

3.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古詩的學習有哪些方法?

4.各小組自學古詩,老師輔導

5.小組匯報結果:古詩大意: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詩人在園子里散步,這時,太陽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說這快落下的太陽,真是又是無情,又是有情,園里樹上的蟬,正趁著太陽落下的短暫時間,拼命的高聲歌唱,園子里一片蟬叫聲。蟬的叫聲好像就在身邊,可是你卻無法找到他們,因為,當你找到它跟前的時候,它好像知道你來了,鳴叫聲立即停止了。

三、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朗讀

小組比賽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意境

四、板書:

初 秋 行 圃

(宋)楊萬里

落 日 無 情 最 有 情,

偏 催 萬 樹 暮 蟬 鳴。

聽 來 咫 尺 無 尋 處,

尋 到 旁 邊 不 作 聲。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二

1、感知斑羚飛渡的過程,體悟飛渡場面的悲壯。

2、反思人類行為,學習斑羚在飛渡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精神。

3、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愛生命,學會感恩。

情景教學法、有情朗讀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法、聯(lián)想拓展法。

培養(yǎng)學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合作探究斑羚精神。

培養(yǎng)學生關注生活,關愛生命,學會感恩的情感。

一、聯(lián)想想象, 創(chuàng)設情景

“上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近沈石溪的《斑羚飛渡》,在這個神奇的世界里,一群生性溫順的斑羚,在面臨種群滅絕的生死關頭,為我們上演了一幕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壯舉。那一群悲壯的生靈讓我們震撼,那一個個隕落的身軀,讓我們淚流滿面,那一幕生死的抉擇,將永駐你我心間?!?/p>

二、經典朗讀, 鎖定飛渡

溫馨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第9段。

1、圈畫動詞,用簡潔的語言描述斑羚飛渡的畫面。

半大斑羚 朝前(飛奔),同時,老年斑羚也快速(起跑),到懸崖邊緣,半大斑羚縱身(一躍),朝山澗對面(跳)去,老年斑羚(緊跟)在后面,頭一(鉤),也從懸崖上(躥躍出去),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半大斑羚在老斑羚背上(猛蹬)一下,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墜的身體也再 度(升 高),輕巧地(落)在對面山峰上,而老斑羚則筆直(墜落)山崖.

2、圈畫動詞,發(fā)揮想象,畫出飛渡的情景。(我參與,我展示)

3、試著利用手勢比劃飛渡的情景。(結合文字,嘗試動手,同伴交流,體驗 快樂)(我比劃,我快樂)

三、分析形象, 突破重點(老斑羚的形象)

我們現(xiàn)在根據(jù)文意,完成這樣一個比喻:(我仿寫,我接龍)

老斑羚像跳板,助同伴跨越了死亡之崖;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老斑羚像——---,---同伴----------------;

四、聯(lián)想拓展, 激活情感

本文中的斑羚已經不再是自然意義上的斑羚,而是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的化身。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斑羚”?請向同伴講述你所知道的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我講述,我聆聽)

五、回味暢想,盤點收獲

在甘萍的歌曲《一個真實的故事》中結束。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三

《玲玲的畫》微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感悟玲玲心情的變化。

2、品味爸爸的話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你喜歡畫畫嗎?這是一位叫玲玲的小姑娘畫的畫,她的畫明天就要參加評獎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品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講了誰在干什么?

2、再讀課文,找出描寫玲玲心情的語句。(1)玲玲滿意地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

(2)就在這時,水彩筆叭的一下掉到了紙上,把畫弄臟了,玲玲哇地哭了起來。

(3)小花狗懶洋洋地趴在樓梯上。玲玲滿意地笑了。

玲玲的心情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是誰幫助了她呢?

4、再讀玲玲和爸爸的對話,你感到什么?

三、總結:

很多事情,有時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糟。看,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臟,已經沒有時間再畫一張,玲玲著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啟發(fā)下,她開動腦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增添了幾分家的溫馨。第二天,玲玲的畫在校園美術大賽上獲得一等獎。生活就是這樣,只要善于思考,肯動腦筋,劣勢也可能轉化為優(yōu)勢。

四、教師寄語: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讓我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吧。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四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全文抓住“父親”這個人物的形象特征。

2、鑒賞本文清新質樸自然的語言,感悟文字中蘊涵的父子深情。

3、調動文學積累和生活感知,關注普通形象背后飽含的'深情。達到情感共鳴,收獲寫作感悟。

二、教學重點:

1、抓住“背影”這一感情的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法。

2、領會樸實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從文字中體會出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導入

復習生字生詞,并聽寫

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的第二部分,解決以下問題。

作者在課文第二部分提到幾次流淚?

(2)作者在課文第二部分提到了幾次背影?并予以概括。

四、給學生放第六自然段的錄音,要求在課文中找到描寫“父親”外貌、動作的字詞。

(1)外貌: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

(2)動作:蹣跚地走、慢慢探身、兩手攀、兩腳縮、身子微傾

五、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第六段以理解作者的感情。

六、學完了整篇文章后,要求學生用心中最美的一個句子來形容一下自己的父親!

六、配樂《神秘園之歌》,為同學們朗誦第六段。

七、總結

(1)概括這堂課所學的所有內容

(2)父親的愛,是實實在在的,沒有華麗的詞語,沒有親昵的做作。父親的愛,是沉沉甸甸的,不會直接表達,不會展現(xiàn)關心。但是,他的愛就像影子一樣,無時無刻不存在。所以,無論遇到何種困難,我們都要記得父親是我們永遠的依靠,他永遠愛著我們。

八、布置作業(yè)

(1)朗誦課文的第二部分

(2)寫一篇關于父愛的作文,題目自擬,字數(shù)不少于800字。

九、板書設計

第一次流淚家破人亡傷心

第二次流淚浦口送別感動

第三次流淚見信思念傷感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五

1、熟練掌握學過的聲母和6個單韻母,能正確區(qū)別形近字母,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能正確拼讀帶調音節(jié),認識事物,并把音節(jié)和圖畫正確連起來。

3、能正確認讀學過的字,口頭造句,把認字和學習語言結合起來。

教學重點:

能正確理解題意,完成練習。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識字加油站

1、認識課程表

2、認讀生字:文、數(shù)、學、音、樂

3、認識自己班級的課程表。

二、用拼音

1、按聲母順序連線,看看圖畫是什么?

2、出示聲母表,學生認讀,背會這張表。

3、說說怎樣用生活中的事物擺字母。

4、出示圖畫,拼讀音節(jié)。區(qū)分形近聲母。指導區(qū)別b—d,f—t,p—q。說出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5、拼讀音節(jié),做出相應的動作。

6、拼讀音節(jié),把同類的詞涂上顏色。

第二課時

一、字詞句運用

1、認字,連線。

2、進行拓展

3、讀詞語,在圖中找一找。

二、和大人一起讀

1、老師帶領讀兒歌《剪窗花》。

2、生自由讀兒歌。

三、作業(yè)布置

1、讀書

2、完成語練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六

活動內容:《夏天的歌》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夏天的美。2.利用圖譜,學念、并熟記詩歌?;顒舆^程:

大家好,我的微課內容是中班語言活動《夏天的歌》

一、感知夏天里的聲音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對了,夏天可美了,夏天還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夏天的歌真好聽!你聽到了哪些動物在唱歌?它們又是怎樣唱的呢?讓我們再來看一看,聽一聽吧!

二、完整欣賞兒歌

夏天的歌,在哪里?“蟈、蟈、蟈”,在綠綠的草叢中。夏天的歌,在哪里?“知了、知了”,在高高的大樹上。夏天的歌,在哪里?“咕呱、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夏天的歌,在哪里?在我們樂呵呵的笑聲里。

三、理解兒歌內容

小朋友,夏天里是誰在唱歌呢?

對了,是:蟈蟈、知了、青蛙。(幼兒自主回答)它們是怎樣唱歌的?(幼兒模仿)

真棒!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跋X蟈蟈,知了、知了,咕呱、咕呱,”

它們在什么地方唱歌?真聰明!“在綠綠的草叢中,在高高的大樹上,在清清的池塘里”。

四、幼兒學念兒歌

孩子們夏天的歌除了在這些地方,還在我們樂呵呵地笑聲里呢?好了,讓我們看著圖再來說一說吧!

“蟈、蟈、蟈”,在綠綠的草叢中?!爸恕⒅恕?,在高高的大樹上?!肮具?、咕呱”,在清清的池塘里。

五、創(chuàng)編兒歌

小朋友,想一想,夏天的歌還會在哪里呢?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找吧,找到了,也把它們編進我們的兒歌里吧。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七

一、課題

比多少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新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節(jié)的內容,主要內容是認識”“”“”“=”并用其表示抽象數(shù)大小的關系。比較兩個抽象數(shù)的大小,是數(shù)概念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年級學生學習數(shù)概念的難點。因此在教學中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從比較物體多少的知識點出發(fā),采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在這個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比較兩個抽象數(shù)的大小,使之逐步掌握《比多少》的知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描述數(shù)的大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2.認識“”“”“=”,提高數(shù)學學習能力。

四、課型

新授課

五、教學重點

1.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數(shù)的大小

2.一一對應方法的應用

六、教學難點

1.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數(shù)的大小

七、教學方法

發(fā)現(xiàn)法 任務驅動法

八、學習方法

自主探究

九、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3.帶領列舉,提出問題

兔子有四個,蘋果也有四個,兔子和蘋果一樣多,寫作4=4,解釋“=”含義。在比較兔子與香蕉的個數(shù)得出“”含義,比較兔子與胡蘿卜的個數(shù),得出“”含義。

4.鞏固訓練

通過ppt呈現(xiàn)動物數(shù)量圖片,學生在數(shù)數(shù)的基礎上以及一一對應的關系基礎上得出結論。

4.小結

布置一道練習題,引導學習者對所學習知識加深鞏固。

十一、教具

ppt演示

十二、教學反思

新課程強調讓學生經歷有關活動,獲得對有關知識的體驗。用特定的符號來刻畫客觀世界中兩個量之間的大小關系是重要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之一。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學生不但要學習運算符號“+”、“_”,還要學習關系符號“”、“”和“=”。如何讓剛入校門不久的學生掌握這三種符號的含義并正確使用它們呢?在本次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一個有趣情景,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情境中體驗并理解大于、小于、等于號的含義。認識了這三種符號后,并適當點撥學生用什么好方法來記住這三個符號?怎么來區(qū)別“”、“”?從而得出“左邊大,大于號;左邊小,小于號”。有的說“:大于號開口在左邊,小于號開口在右邊”?!伴_口旁邊是大數(shù),尖尖旁邊是小數(shù)”。有的說“開口朝大數(shù),尖尖朝小數(shù)”。當然由于是微課教案,在真實的講授與設計中,與學習者線上互動性不強。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八

1、學習按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寫法。

2、復習舉例子、列數(shù)據(jù)的說明方法。

3、學習運用準確語言說明事物特征。

4、引導學生認識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

重點:

1、按時間順序說明事物的寫法。

2、運用準確語言說明事物的特征。

難點:先取典型代表的實例說明事物的寫法。

解決辦法:

1、討論、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

2、用課件展示“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結構特點。

3、學生質疑問難。

3課時

1、充當解說員。結合課件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的結構特點。

2、擬題訓練。

3、學生說話訓練。

1、理清文章寫作思路。

2、概括中國石拱橋的特點。

3、認識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才能。

學生朗讀課文(學生自愿)并思考“本文的結構內容”?

《中國石拱橋》是一篇介紹石拱橋知識的說明文。作者在簡樸的說明和淡雅的'情趣之中,介紹了中國石拱橋的特點,歷史上的輝煌成就,以及新中國建立后的發(fā)展。處處流露出對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的贊美,對祖國悠久文化和新社會制度的歌頌,十分感人。全文簡樸淡雅,理貫辭達,不失為說明文里的一篇佳作。

從全文的結構來看,這篇文章采用了有總述有分述的方法;先概括說明石拱橋的外形、結構和功用;接著,用例證說明和特征說明的方法,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分別說明它們的獨特構造和高度藝術水平;最后綜述解放后我國橋梁事業(yè),尤其是石拱橋的發(fā)展。以文章主體即介紹兩橋的部分而論,總是以橋的地理位置、修建時代和功用,一直說到橋的每一具體特點及其作用。全文條分縷析,井然有序。這種明晰的條理,是客觀事物自身各種關系的如實反映,也表明了作者對所說明對象有深刻明白的認識。

“序”而多“變”。這從本文介紹趙州橋和盧溝橋的不同層次布局中可見一斑。介紹趙州橋,著重說明它“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古代石拱橋,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現(xiàn)在的最古的石橋”。因此,突出其修建年代之古,突出其使用時間之久。并由此而引出了一大段特點說明,介紹其設計完全合乎科學原理和巧妙的施工技術。而介紹盧溝橋,除了一般說明它的修建年代、堅固等情況外,更重在介紹藝術上的價值和在中國人民斗爭史上的紀念意義。這樣在“大同”之中顯現(xiàn)“小異”,于平穩(wěn)之中又見起伏,避免了雷同、呆滯的弊病。

語文微課教案篇十九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簡介東方明珠。

2、出示課題。指名讀題,注意正音。

二、看圖,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映出東方明珠的畫面。

2、教師在配樂中敘述:小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上海黃浦江邊,一起來欣賞一下這美麗的東方明珠。

3、欣賞配樂朗讀。

三、初讀指導

1、讓學生借助拼音大聲讀課文,要求做到:

(1)讀準字音。

(2)畫出遇到的生字,多讀幾遍。

(3)把不理解的詞圈出來。

(4)標出自然段序號。

2、出示生字新詞。

3、指名三人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四、精讀訓練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點名讀,說說知道了什么。

(2)指名答。

(3)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話來介紹一下上海廣播電視塔的位置及名字?

(4)你喜歡這座塔嗎?為什么?

(5)指導用喜愛的語氣讀第一自然段。

2、嘗試背誦。

3、小結。

五、指導寫字

1、記憶字形,提醒注意。

2、照筆順在書上描紅。

3、指導在田字格中書寫。

4、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臨寫。教師巡回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二、繼續(xù)精讀訓練

1、學習第二自然段。

映示東方明珠。

(1)指導看圖,學習第一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東方明珠的樣子。指名說??凑n文是怎么說的。

(2)出示:這座塔,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像一個巨人。指名讀。說說怎樣的人才是“巨人”?點名讀,集體評價。

(3)看圖聯(lián)想,學習第二句。

出示句子:夜晚,塔上的燈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點名讀。想象美麗的夜景。直到朗讀。

2、學習第三自然段。

(1)小游客們,看到這里,你會不由自主地發(fā)出什么感嘆?

(2)出示句子:上海廣播電視塔,真是一顆美麗的東方明珠。

(3)指導讀出贊美的語氣。

3、嘗試背誦第二、三自然段。

三、鞏固

1、小導游介紹東方明珠。

2、想象一下,當那些外國游客看到這美麗的東方明珠,他們會怎么說?

四、指導寫字

1、認讀。

2、指導書寫。

3、學生在《習字冊》上練習描紅、仿影,臨寫。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12764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