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電影或者活動之后都喜歡寫一些觀后感,這樣能夠讓我們對這些電影和活動有著更加深刻的內容感悟。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觀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觀后感范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匯編篇一
對我而言,聽到這部電影的名字,沒有什么吸引力!從地球上看到的夜空中的星星很多,沒有什么獨一無二的,即使有也太遙遠??墒?,看了那部電影之后我淚流滿面。有點心痛,有點感傷,有點感動,有點歡喜!
它講述了一個有閱讀障礙的九歲男孩子差點被家人和社會摒棄,到才華顯露的歷程。
我心痛家長和老師從來都不會試著去了解孩子的心內世界,而只是表面對去評價孩子的能力,從自己的角度去塑造孩子的模型而不去考慮孩子的個性發(fā)展,其實當我們看到孩子時,應該想到自己的童年,應該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我心痛教師對孩子的全盤否定,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除了課堂,孩子還有屬于自己的業(yè)余空間,或許在課堂上坐在你跟前的不一定是你所看到的真實的孩子,或許他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服從而服從。我希望作為老師的我們能夠走下講臺,走出課堂,彎下腰和孩子還多交流多溝通,了解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和在生活中存在的困難。
我感動孩子的善良。他雖然是家長和老師眼里的典型的差生,也因此經常受罰。他雖然被教師,家長所摒棄,都稱他有智障。他雖然受到身邊的人的鄙視和瞧不起,但他的內心是善良。他替伙伴們撿球扔球本事好意,只是不小心扔歪了??吹阶约旱耐朗莻€殘疾人,他作為一個健全的人,總是扶著同桌走。雖然這只是個很普通的行為,但也能看到孩子內心的美!這也是他身上最大的優(yōu)點!
我歡喜他遇上了那么好的一位老師。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像他那么幸運,會遇上關心他,改變他命運的老師。我歡喜他最后終于可以燦爛地微笑了。在最后離開學校時,他回頭又跑回了老師的擁抱。他知道自己頭頂上那片陽光的難得,他知道是誰讓他又重新找回了可以自由飛翔的勇氣。
我感動美術老師全心全意的關愛和付出!他看到自閉的伊桑,成績超級差的伊桑,從來都不會責怪或懲罰!他千里迢迢跑到伊桑的家里去了解伊桑的情況并和家長談心。他在課余時間用適合伊桑的方法去輔導伊桑的認字和閱讀。他的用心良苦終于得到了回報!老師流淚了,我也淚流如泉!
試問現(xiàn)實中有多上這樣盡心盡責的老師!
試問現(xiàn)實中又有多少個伊桑這樣有天賦的孩子被教師和家長扼殺掉他們的才華!
作為教師的我們真的應該關心和關注那些學習有障礙和困難的孩子!
作為家長的我們真的應該去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匯編篇二
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伊桑,生活在印度一個富裕的家庭,一直很幸福。
但直到他八九歲上學后,人們發(fā)現(xiàn)了他的異常,他經常一個人發(fā)愣,上課容易走神,各門學科都為零分。美術課上,他因走神被扔粉筆,只好枯燥的畫那個花瓶;數學課上,所有數字在他眼里都變成了一只只奇怪的生物,都是相反的,紅色的大叉隨處可見;英語課也不例外,不會拼,不會讀,不會寫!最后他被逼迫送往寄宿學校。
不管他如何逃避,該來的還是來了,望著父母遠去的背影,伊桑的心徹底碎了!每天,除了殘酷的體罰,迎來的就是哄堂大笑,使他覺得生活一片灰暗。
但幸運的是新來的美術代課老師尼康關注到了他,翻閱了他的作業(yè),發(fā)現(xiàn)了伊桑有“閱讀障礙”,并進行了家訪。課堂中他不斷地以巧妙的方式鼓勵他,給他機會,每天花兩小時給伊桑補課,使他重新抬起了頭,拾起自信心向前沖,從讀字母,拼單詞,再到寫句子........在一次繪畫比賽中他以驚人的繪畫天賦榮獲了第一名,使他感受到比他的父母還要強大溫暖的關心,重新認識了世界!
在伊桑的世界里,是尼康老師改變了他生活的軌跡,一步步開導他,了解他的想法,并挖掘出了那一鳴驚人的畫畫天賦。其實,伊桑絲毫不需要一切物質上的東西,唯一稀缺的就是關愛與重視。世界上就是缺少像尼康老師這樣的人,懂得去理解特殊的學生,并沒有像其他的老師那樣辱罵伊桑,摧毀他的最后一絲希望,而是去安慰他引導他。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獨有的性格,各有所長。孩子們是地球上的每一顆星星,主導著未來,上帝在你這里關上一扇門,也許在另一邊又給你開了一扇窗。也許你有某一處短板,但沒有關系,可能你在另一方面有著高人一等的天賦,每一顆星星都閃爍著光彩,沒有好壞優(yōu)劣之分,所以在學校里,也不要無為地嘲笑任何同學。
在中國現(xiàn)在的教育制度中,雖然沒有像伊桑那樣殘酷的體罰,但過分重視成績的現(xiàn)狀是相同的!誠然,努力學習是正確的選擇,但是在同時也不要因此放棄自己喜歡做的事,局限自己的想象力。
生活學習在東校,相比起來,我的學習生活是多么輕松愉快,所以讓我們一起善待他人,互幫互助,相信未來的世界更加精彩。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匯編篇三
濃稠的顏料在地板上肆意漫延;支離的作業(yè)本中滿是老師的責罵與顛倒的數字;男孩憂郁的眉眼終于得到舒展時,大家才發(fā)現(xiàn)他是一粒星,只是隕在大地。
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勾勒出一個印度男孩的面容,從憂郁彷徨到微笑自信。從小被街坊鄰居欺負,口角滲出鮮血也只能低頭沉默;在他眼中數字左右顛倒,簡單的加減法于他變而為星際大戰(zhàn);唯一喜愛的繪畫長久被人忽視,顏料層層涂抹,繽紛的色彩遭到無情的唾棄。年幼的孩子被迫離開父母,來到寄宿學校。從天明、從無眠的恐懼到被定位為差生。踽踽在校園湖畔,看蝌蚪四下游動,他眼里只剩畏縮。
我想,沒有人了解他,沒有人關注他,他從做錯第一道數學題開始被迫跪下。如果只能與自己愛的人天各一方;如果向前行卻雙足無力;如果僅有的光線是來自旁人的冷眼,這世界,難道還有任何色彩嗎?
所幸一位美術老師走近他,戴著小丑的紅鼻子告訴他愛因斯坦也曾遇到數字障礙。擎起膽怯的他與他共舞,讓他起來。讓星星,重新亮起來。
男孩又一次出現(xiàn)在湖畔,這一次,他背著畫夾。
即使是星星,讓塵世的灰蒙住了光,亦無法閃爍。應像跳格子般前后躍動,避開世俗重擊,別讓瞳孔失色,別讓自己蒙塵。
看作家劉同的文字《誰的青春不迷?!?。第一眼覺得作者將費大篇幅倒盡苦水。不料打印字一排排滾入眼簾,淚水竟不自覺爬上眶來。曾被無數人取笑,甚至被斷定身前已無路可走??伤栽趫猿郑弥鄼C,握著紙筆向天涯。在灰心喪氣時仍選擇站起,猶如樂曲跌入低谷又攀上高潮。
在書桌前遲疑,仿佛他也是一粒星,在我面前輕巧地褪去鉛華。盧思浩說:“選擇站起,在你還有余力的時候?!陛p輕的墨香與飽含深情的話語讓他終于在人群中,打開了屬于自己世界的門。
有一雙大眼睛的印度男孩微笑著將畫作遞給扶他站起的恩師,抬眼環(huán)視天空流云。驚鴻一瞥,卻見老師已繪下自己大笑的側臉,背景是潑散的顏料,全體同學起立,為他鼓掌。星星開始閃光,終于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愛,地球上的星星,亮起來,就閃現(xiàn)了自己的光輝。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匯編篇四
即將回家的伊桑突然轉身奔向老師,臉上洋溢著久違的笑,露著大板牙肆無忌憚地笑著奔向老師。老師把伊桑舉起,拋向空中的那一個定格畫面——伊桑在飛……這是《地球上的星星》電影結局。
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關于兒童成長的印度電影,一個天分不同有著閱讀障礙的八歲小孩伊桑完全適應不了這個學習體制,父母不得已只好選擇送他到嚴格管教的寄宿學校,結果是更嚴重摧毀小孩的原有天賦。寄宿學校請了一位來自特殊學校的的美術代課老師尼克,他發(fā)現(xiàn)伊桑最主要的問題是不能拼寫和閱讀,他是一位學習障礙的兒童,尼克對伊夏采取了一系列的特殊輔導,從而最終幫助伊桑找回了自己,還有快樂。
或許我們身邊就有這樣一群人,小腦袋里充滿了無數的奇思幻想,但是卻與這個“傳統(tǒng)社會”的潛規(guī)則有些格格不入,社會排斥他們,他們憤怒地掙扎,眼里一片無助,父母不理解,老師不關心,于是他們開始用叛逆?zhèn)窝b自己,漸漸墮入黑暗。在我們周圍,很多星星都隕落了……鉆石早已沒有了棱角,再也折射不出耀眼的光芒。
來看電影中的兩個小細節(jié):
伊夏把撈到的很小很小的魚——小得像細長的米粒,不仔細看,簡直無法判斷出來它們是魚——養(yǎng)到玻璃缸里。一般說來,喜歡特別細小的動物的孩子,內心尤其脆弱而敏感,需要大人更多的關懷。
伊夏被罰跪在教室外面。尼可老師恰好經過,非常同情他,等他打算好好安慰他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伊夏早已躲開。一個孩子開始刻意回避大人的關心,開始封閉自己的內心世界,常常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假如你是老師,請捫心自問,你是否扼殺過孩子的天才?假如你是家長,請想一想,你真的在用心愛你的孩子嗎?假如你是一名學生,請好好思考,你有沒有把自己的能力發(fā)揮到極致?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顆小小的星星,你會任由它暗淡無光嗎?
隨著劇情讓我們在歡笑淚水中重新檢視我們的教育方式,我們的教育體制是否做到尊重差異,因材施教?我們的父母是否能支持不同天賦子女走不同的學習道路,讓每一個小孩能適性發(fā)展?
這部電影讓我們真誠地去看待每個孩子的獨特性,并學會思索怎樣做一個有智慧有溫暖有方法的父母或老師。每一個孩子都是特別的,每個人都是一顆明亮的星星。只要有愛,你便能看見黑暗中一直存在的亮點,尊重、保護、發(fā)展這些亮點,我們的教育就會是一片燦爛的星空。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匯編篇五
地球上的星星,這是一部十分感人的關于兒童成長的印度電影。電影里主人公是一位八歲的小男孩,伊桑。然而伊桑并不是個普通的孩子,他天生具有閱讀障礙,缺乏流暢的思考本事,對距離、大小等缺乏確定本事,常人能做的事情,他卻做不到。
在伊桑周圍的環(huán)境中,除開他的媽媽,其他的人都對他感到不滿意,即使是他的爸爸。最終,伊桑被迫被學校開除,被寄往了寄宿學校。在寄宿學校里,伊桑變得很壓抑,他開始沉默不語,孤立自我,甚至有想自殺的念頭。就在這危險的情景下,一位代課教師的出現(xiàn),完全改變了伊桑的命運,這位代課教師便是尼庫巴。
了解到伊桑父母的心態(tài)后,尼庫巴教師上門和伊桑的父母談心,告訴他們: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本事和夢想,我們不能因為他目前的一點點障礙而嫌棄他。他甚至憤慨:“如果你喜歡比賽那干脆養(yǎng)馬呀,何必生孩子?非要逼孩子負擔你的野心,不如招童工?!?/p>
為了喚起伊桑的自信心,尼庫巴教師在課堂中和孩子們講述愛迪生等名人小時候也有讀、寫障礙,教師自我也曾是,然后,常常利用業(yè)余時間和伊桑一齊慢慢分析那些會跳舞的字母,從游戲開始,在沙盤中先寫字母,再用彩筆寫,最終用鉛筆寫,慢慢地,伊桑慢慢克服了讀寫障礙。
尼庫巴教師認為,每個孩子興趣點不一樣,伊桑在繪畫方面有天賦,他的創(chuàng)造性極強,在學校繪畫比較中,伊桑的畫勝過教師尼庫巴而成為學校年鑒的封面,伊桑簡直不敢承受這巨大的成功喜悅,他流著熱淚撲進了教師的懷抱。
伊桑各方面成績都明顯提高,令父母驚詫不已,伊桑也享受到了從未有過的高峰體驗,他的臉上綻放出歡樂幸福的笑容。
放暑假了,父母親來接伊?;丶?,伊桑依依不舍地與教師告別,臨上車前他回頭奔向教師的懷抱,尼庫巴教師將他高高地舉起,伊桑伸展著雙臂,全身舒展向上,極其激動人心,我的熱淚再一次流出。
畫面定格在這一感人的而又意味深長的畫面上,的確是尼庫巴教師將伊桑高高舉起來了,不僅僅舉起了他的讀寫本事更舉起了他的`自信舉起了他人生道路上前進的力量!
生活中的孩子形形色色,這樣的特殊兒童雖然在正常的學校并不多見,但也有一些孩子是在某些方面并不敏感的,導致其學習成績暫時落后,我們的教師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呢?我們得像尼庫巴教師那樣認真觀察、分析、了解孩子,然后從根本處下手,牽著孩子的手帶著他慢慢成長。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匯編篇六
所羅門島上的土著們耕種土地的時候,他們并不砍樹,他們只是圍著樹喊叫,怒罵,并且詛咒,一段時間后,樹自然就凋謝枯萎了?!兜厍蛏系男切恰?/p>
這影名乍一聽沒什么問題,可再仔細一品,哦,不是月亮上的也不是天空上的星星,是《地球上的星星》當時我模糊記得以前看過這部電影,是講一個小孩畫畫可厲害到最后贏得了畫畫比賽的故事,如果沒看過那光聽名字估計就會聯(lián)想是一部科幻片了,趁著這個機會我又重溫了這部影片
電影講述了一名學習差,愛搗蛋,不聽話,上課回答不出老師的問題,考試3×9能=3,老師、爸爸、小伙伴都稱之“白癡”的九歲男孩——伊翔的故事。但在我看來,伊翔想象力豐富,繪畫創(chuàng)造能力強,可愛善良,有同齡人都該有的頑皮,當然還有讓人過目不忘的大眼睛和大板牙,只是缺少而又需要能夠理解他,關心他,指引他,幫助他的人。伊翔的父母和哥哥也都愛他,但是沒有真正走進伊翔的心里。
不得不提他的美術老師尼康,尼康的出現(xiàn)把整部劇情推向了重點。他發(fā)現(xiàn)了伊翔的繪畫天賦和閱讀障礙問題,伊翔遇見他是幸運的,不斷關心他,了解他,用了很多方法幫助他學習讀寫。在沙堆里用手指寫字母、用彩色的橡皮泥捏成字母、在臺階上跳來跳去地練習計算,慢慢的培養(yǎng)對學習的興趣??吹竭@里我就有點羨慕伊翔了,要是我小時候有這樣理解我的老師多好。
那現(xiàn)在我也是一名老師,但對于影中尼康相比有點慚愧,不單單是技能上,還有對待學生的方法和態(tài)度,這點我要自我批評和反應。
在網上翻到這樣一段話——“當原本枯萎的花朵展現(xiàn)出內心的美麗,綻放出生命的光彩時,當信任和付出最后獲得豐收時!”想象一下這樣的情景我的嘴角是上揚的,相信觀看過這部片子的人都會有我這種感覺。
我想電影名字為《地球上的星星》意喻就是每個孩子都是一顆小星星,都會有他自己的閃光點。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總有一天,他們會走出自己的路。每個孩子都就應有他燦爛陽光的一面,世界不缺少美,只是缺了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感謝那些陪伴我們,打開我們心靈窗戶的孩子、父母以及老師們。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匯編篇七
我聽說這部電影好幾年了,這是第一次看,謝謝廖醫(yī)生的再次推薦,今天在圖書館放映了這部電影,一群圖書館會員家長和孩子從頭至尾看完了這部電影。
故事是講一個叫伊夏的學困生,在經歷了無數的冷眼、諷刺和打罵之后,人生即將毀于“起跑線”,遇見了一個充滿愛心的美術老師,這個美術老師以他的慈悲和慧眼,讓這個孩子找回了自己。
片名《地球上的星星》,讓人深思。
我們每個人,作為宇宙中的一個獨一無二的生命,來到這個世界,是多么偶然。我們體內的每個元素,應該在幾十億年前就存在了,這些元素,從深邃的歷史長河中一路走來,因為各種不可思議的奇妙的緣分,在那一天,組合成了一個“我”。這樣看來,我們每個人,本質上就是宇宙間的一顆星星。這顆星星,不是一顆恒星,也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一顆稍縱即逝的流星。
每一顆稍縱即逝的流星——“我”——啊,你需要的是什么?是在這短暫的一生中,用自己的身體和奇妙的“精神”,全然擁抱一次那神奇的、看不見也測不出的元素——愛、快樂、平和、寧靜,發(fā)出一點叫做“溫暖”的微光,還是在莫名其妙的“成功”、利益與敵意中,來不及發(fā)光就遁入永遠的黑暗?
幼兒教育大師蒙臺梭利通過多年的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了存在于兒童內部(身體與精神世界)的“天人合一”現(xiàn)象,她說:“每個孩子,內部都有一套神奇的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有著不可思議的自我完善的力量。不是我們教育了孩子,是大自然教育了孩子。只要我們提供一個正確的環(huán)境,兒童就能進行自我教育?!?原話記不清了,大意如此。)
霍華德加德納說:“每個人都擁有8.5種智能,每個人又只有一兩種智能是突出的,每個人的智能組合方式也是千差萬別,每一種智能,都能很好地服務于社會……”
茫茫宇宙,大千世界,從古到今,到遙遠的未來,只有一個短暫的、獨一無二的“我”。
也許,教育,并不是要我們做多少正確的事,而是少做一些錯誤的事。我們面對兒童應該做的,也許不是如何去愛,而是如何減少傷害。
《地球上的星星》觀后感匯編篇八
近期,觀看了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我看到了一個老師的不懈追求,去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孩子身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找到問題的產生根源。與之相反的是,有時候,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也遇到那樣的學生,我們一樣能夠看到他身上存在的問題,想要試圖去讓那個孩子更好,但是在更重方法都失效的狀態(tài)下,似乎也會變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那個年幼的孩子乍一看的確是很不可愛,也很不惹人喜歡。他精瘦的身材,似乎隨時都可能倒下,黝黑的皮膚下忽閃著一雙大眼睛,似乎好像總是低著頭,但實際上總感覺他在觀察,以及他那微微凸出的牙齒。再看看他的行為,撕本子、丟書本、扔書包……似乎一切的“壞孩子”具備的行為他都有了。
如果他遇到的僅僅只是他的英語、數學老師,也許他就會變得越來越糟糕,用老師的話說:他會崩潰,他會出事情的。這也正符合了魯迅先生的話: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fā)。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他的代課老師——尼克。
他和所有老師一樣,他看到了這個孩子的“特別”,任何的題目他似乎都是錯誤的,作業(yè)本上幾乎找不到正確的地方;所有孩子都在他的音樂中歡呼的時候,他紋絲不動;所有孩子都在隨心所欲地畫畫的時候,他紋絲不動;其他人在教室里上課的時候,他在外面罰跪;如此肆無忌憚的人,居然在尼克面前顯示出了異常的恐懼。
和所有老師不同的是,他內心里充滿了傷感,他要去尋找問題所在。于是,他把他的作業(yè)單獨分析,找到共同的問題所在;于是,他不遠千里地去他家,希望從家庭生活中找尋答案;于是,他愿意不動聲色地和他談話,給他一次次表現(xiàn)的機會;于是,他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輔導他的功課……
和所有老師不同的是,他驚喜地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天賦,那墻壁上滿天的星星,讓欣喜不已;在越來越遠離的小人冊讓他看到了孩子內心的孤獨和害怕,以及對家人的思念;在那張意味著戰(zhàn)爭和和平的圖畫中,孩子豐富的想象力也讓他驚喜……在別人看來如同雜草一樣的人在他看來是個天才。
我們作為老師,其實也是一樣的,問題學生每個班級都會有,就在于我們愿不愿意多一點點的付出,哪怕只是下課的十分鐘,更在于我們愿不愿意堅持,一個壞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個過程,同樣的,糾正一個壞習慣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不斷地體驗、反復、再體驗中得到糾正。
新的一學期,收拾心情,靜下心來,慢慢地,慢慢地,做一個如尼克一樣的好老師。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412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