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分享和交流有助于教師之間的互相借鑒和提高,促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編寫教案前,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確立學生的學習任務和期望。以下是一些教案的教學評估和效果反饋,對于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很好的反思和改進的機會。
陋室銘教案板書篇一
1、掌握文言實詞,翻譯背誦全文
2、學習比興、對偶等修辭手法
3、感受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教學重點:掌握文言實詞,翻譯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感受作者不慕榮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1、你心中理想的居所是怎樣的?
2、劉禹錫被貶謫時,受到排擠欺壓,居住于一間陋室,他的心態(tài)可能是怎樣的呢?
1、教師范讀、學生朗讀
2、圈劃出不理解的字詞,查字典落實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骸昂温校俊?/p>
1、陋室“陋”還是”不陋”?評判的依據(jù)是什么?
物質(zhì)——陋
精神——不陋
作者的態(tài)度——不陋
作者評價的依據(jù)——主人品格的高下
2、朗讀課文,作者是分幾個層次表現(xiàn)陋室因為主人品格而不陋的?
為課文劃分層次
1、作者是怎樣開篇的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為了說山道水嗎?
重點在于“仙”“龍”
(2)“仙”“龍”有暗指什么?體現(xiàn)作者怎樣的心理?
暗指作者自己,對自己品德高于庸俗常人的自信
精神志向不因為現(xiàn)實而受局限
(3)用怎樣的情緒朗讀這一句?
(4)通過類比引入主題
2、作者是怎樣承接主題展開表現(xiàn)的。
(1)展開想象,說說這是怎樣的環(huán)境?
(2)“上”“入”兩字是什么用法,這樣用給人怎樣的感受?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兩句可能暗示什么?
交往風雅:(1)“鴻儒”指什么?“白丁”指什么?
(2)“談笑有鴻儒”與“苔痕上階綠”是否矛盾?
(3)想象作者寫這兩句話的時候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情趣高雅:(1)什么叫“素琴”?什么叫“金經(jīng)”?
(2)“素琴”“金經(jīng)”意在說明什么?
(3)“可以調(diào)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是否矛盾?
(4)“無案牘之勞形”表現(xiàn)作者追求怎樣的生活狀態(tài)?
3、作者宕開一筆的突轉(zhuǎn)效果
(2)寫諸葛亮、揚雄的兩句話刪去對作者的思想的表達有沒有影響?
(1)引用孔子的話的作用僅僅是再次強調(diào)陋室不陋嗎?
(2)“孔子云”只是一個巧合嗎?
本文雖然短小,但結(jié)構(gòu)層次鮮明,體現(xiàn)了中國寫文章強調(diào)“起承轉(zhuǎn)合”的特點。
用清晰的思路表現(xiàn)了作者安貧樂道、追求高尚人格的精神。
這是一篇韻文,要反復朗讀,感受體會音韻之美
朗讀指導:找出對偶句,中國人喜愛的對稱美
句式整散結(jié)合,和諧靈動
圈劃押韻的字詞,感受音韻美
情趣高雅、自得其樂的語調(diào)
《陋室銘》教學反思
劉禹錫的《陋室銘》流傳了千百年,聊聊八十一字,作者用凝練工整的語言表達出了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如何讓八年級孩子透過文字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把握作品的情感呢?我在進行了深入的文本分析之后,將朗讀作為了這節(jié)課教學的一個抓手,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內(nèi)容,掌握重點的文言實詞,并在此基礎上了解作者安貧樂道的品質(zhì)。
朗讀是我這節(jié)課的一個重要抓手,朗讀和課文理解是互為補充的,朗讀是為了更好地理解課文,課文理解之后,朗讀才能更有感情。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每一次讓學生朗讀都必須問一個“為什么”?這次朗讀是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要對學生提哪些要求?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學生的朗讀能力才會提高,自然也就滲入了對課文的理解。
導入之后,我設計了各種形式的朗讀來幫助學生完成對課文的感知。首先是散讀,對學生的要求是大聲,意在活躍課堂氣氛,營造一個學習文言文的氛圍。但我還是忽略了一點,應該讓學生上黑板寫一寫“馨”、“鴻”等字,對于中學生來說,寫字的基礎還是很重要的。疏通字詞之后我又讓一個聲音洪亮的學生帶領全班齊讀了課文,并進一步提出“整齊、準確、流利”的要求。三次朗讀,三次要求,完成了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在重點讀析部分,我設計了一個統(tǒng)領全文的大問題“陋室為什么會被稱為陋室?你認為它陋還是不陋?”讓學生就此展開討論,并在文中圈畫相關詞句。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小組討論,這也是基于“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在理解了文章的基礎上,我又要求學生讀課文,并且提高了要求,要“生動,有感情”。學生的朗讀較整體感知時有了提高。重點讀析部分用時二十分鐘左右,通過一個大問題的設計基本能夠幫助學生梳理全文,思路也比較清晰,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落實了“德馨”、“上”、“鴻儒”、“白丁”、“勞”等詞的意思。在這過程中也同樣存在著不少問題,重點字詞的落實還只是浮在表面,沒有反復推敲;在分析課文時雖然有朗讀,但對一些重點句的朗讀還缺乏細致的指導以及示范朗讀。
在拓展遷移部分,我讓學生談讀了此文得到的啟示是什么?并寫成敘議結(jié)合的,目的是想讓他們將課文中學到的內(nèi)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文以載道,對整節(jié)課的學習內(nèi)容也是一個內(nèi)化。
以有感情的背誦課文作為整節(jié)課的結(jié)尾,達到鞏固的目的。
從整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大的環(huán)節(jié)沒有問題,思路比較清晰,課堂氣氛也調(diào)動得不錯,媒體的適時使用對課堂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輔助作用。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了,整節(jié)課也是圍繞著教學重點展開的。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重點字詞的敲打落實上。
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學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重點的文言實詞的'敲打和落實,文言文要上的有味道,更要實實在在;其次是要加強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以及文言文學習方法的指導,比如工具書的使用,課文注釋的關注等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再次要關注課堂上生成的資源,讓學生的發(fā)言為我所用。
陋室銘教案板書篇二
1、掌握作者。
2、掌握本課實詞重點語句。
3、能順暢的翻譯課文。
4、能用原文回答問題。
5、背誦課文。
同目標2、3、4。
一、以《酬樂天揚州席上出逢見贈》導入,學生介紹作者。
本文選自《全唐文》。作者劉禹錫(772—842),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曾中進士,官接監(jiān)察御史。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政治革新失敗后,被貶官降職多次。他與柳宗元交情深厚。有《劉賓客集》。這篇《陋室銘》是他貶為和州刺史時在任上寫的。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檢查預習
1. 讀準字音
2. 朗讀課文,可采取多種方法朗讀,如老師范讀、聽課文錄音、學生個別讀、集體朗讀等。
3.
四、學生分小組進入網(wǎng)絡完成學習任務。
1、請學生逐句翻譯課文。掌握重點詞語。
有仙則名:著名。 有龍則靈:靈異。
斯是陋室: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苔痕上階綠:長到。 草色入簾青:映入。
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 往來無白丁: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無絲竹之亂耳:指琴瑟、管弦等樂器,這里借代奏樂的聲音。
無案牘之勞形:案牘:官府的公文。勞形:使身體勞累。
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裝句,有什么簡陋的呢?
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3、提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边@兩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義是什么?
“陋室”二字扣題?!暗萝啊倍纸y(tǒng)領全篇,是全文的核心。用“惟”字加強語氣。這兩句包含兩層意思,一層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卻了室陋,另一層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為陋室增光添采。
4、提問:“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是寫什么?
寫陋室幽雅恬靜的自然環(huán)境。
5、提問:“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寫什么?
寫陋室來往客人之高雅。可知堂中人也是一樣的高雅。
6、提問:“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幾句寫什么?
寫室中事??梢娭魅烁哐琶撍椎那橹拢蛔缘玫纳袂?。
7、提問:“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兩句寫什么?
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定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8、提問:“孔子云:何陋之有?”是寫什么?
語見《論語·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認為,九夷雖然簡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簡陋了。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迸c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四、完成課堂反饋
陋室銘教案板書篇三
1、能準確識記重點文言實詞,翻譯課文;
2、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深入了解文章內(nèi)容,
3、能明確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4、發(fā)表自己的`感悟,確立自己的人生志趣追求。
張揚師生個性,強調(diào)朗讀品位、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打造美讀、美教的課堂模式。
1、當時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當判官,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還撰寫了一幅對聯(lián)貼于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边@個舉動可氣壞了知縣,于是他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調(diào)到城北,并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劉禹錫觸景生情,又寫了一幅對聯(lián):“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敝h見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調(diào)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光,搬了三次家,劉禹錫想,這官也實在太不像話了,想作弄我,我偏不買你的賬,你要我愁,我偏樂,于是,憤然提筆,寫下了這篇《陋室銘》,并請大書法家柳公權(quán)書碑勒石,立于門前,以示“紀念”。
陋室,是劉禹錫的室名,就是簡陋的房子。一正房,兩廂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書“陋室銘”三個字,現(xiàn)在安徽和縣仍保存著。
2.銘,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來歌功頌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來發(fā)展為一種獨立的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讀韻文最好從朗讀入手。視頻范讀全文。請大家在難讀難寫的字標注一下,注意聽準字音。
陋室銘教案板書篇四
1、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gòu)思。
一課時
一、導入
2、簡介作者、解題,揭示目標:銘文體的初步認識,作者介紹,找尋壓韻。
二、初讀課文,要求大聲朗讀,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停頓。
1、學生自由讀。
2、指名讀(注意正音、句讀)。
3、教師范讀。
4、齊讀。
三、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粗譯課文。
1、自由讀課文或默看注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遇到疑難,互相討論。
時間:5分鐘。(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zhì)疑,教師引導學生解決。
3、指名粗譯課文(分組譯文,最后一句教師承包)
4、齊讀課文,形成完整印象。師:陋室陋嗎?生:不陋。
5、師:那么,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jié)合文章的語言加以分析。
(1)讓學生找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大聲朗讀,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陋室銘 劉禹錫
山水比興引陋室—馨
對偶擬人描環(huán)境——青
襯托對仗夸朋友——雅實對比話生活——靜
類比暗含立志向——高
引經(jīng)據(jù)典表態(tài)度——樂
(2)小結(jié)寫法:托物言志(板書:托物言志)投影:“托物言志”是指通過描寫客觀事物,寄托、傳達作者的某種感情、抱負和志趣。
(3)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
五、集體背誦。學生互相背誦師生競賽學生齊背
六、總結(jié)(略)
七、贈言和練習
陋室銘教案板書篇五
《陋室銘》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鮮明、構(gòu)思巧妙、韻味深長而膾炙人口。作者自述其意,通過對居室情景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出一種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了文言文的學習方法,初步掌握了文言文閱讀與學習的一般步驟,經(jīng)過以往的閱讀訓練,學生可以感受到這篇文章的獨特之處,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chuàng)作等學習活動中來。
1.了解“銘”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
2.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nèi)容及主旨,品味“片言明百意”的語言。
3.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潔的品質(zhì)安貧樂道的情趣和豪邁的氣概。
1.朗讀并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
2.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
1課時
(一)導入《陋室銘》緣由的故事引入
(二)解題并介紹作者陋室什么意思?什么是銘?(指名讀注解后補充)銘文的特點是: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內(nèi)容含蓄,一般押韻,屬于韻文類。是作者為自己的居室作的室銘。用以自勉。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指名交流查閱資料。
(三)指名學生總結(jié)學習古文從哪幾方面入手?
(1)掃清文字障礙(讀準字音)
(2)學會斷句(不讀破句)
(3)疏通文意(從字詞句入手)
(4)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
(5)學習文章的創(chuàng)作手法。
(四)檢查預習1.你預習時掃清了哪些文字障礙?大家互相交流一下。學生交流:室、吾、馨、儒、牘2.指名學生劃分朗讀節(jié)奏按音節(jié)劃分,四字句節(jié)奏一般是:(2/2)誰能舉個例子?四字句有沒有不是(2/2)節(jié)奏的?(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是(1/2/1)五字句按音節(jié)劃分節(jié)奏大多是(2/1/2)舉例。也有(2/2/1的),舉例。注意:對偶句上下節(jié)奏要一致,韻腳要讀出延長音。舉例。3.現(xiàn)在請同學們通覽全文,找出文中所押之韻腳,用三角號標出。指名學生一一說出韻腳。
(五)指導學生熟讀課文
1.全班齊讀,注意讀的通順,不讀破句,字音正確,這是誦讀文言文的第一個層次。
2.聽朗讀錄音,提醒大家注意聽朗讀語氣、重音、停頓和速度。
3.二步輪讀(男上句、女下句)題目、作者及結(jié)句齊讀。讀文時要注意語氣、重音、停頓、速度,這是誦讀文言文的第二個層次。
(六)疏通文意
1.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我們讀了幾遍課文,是否讀懂了大意?現(xiàn)在四個人一組,借助課下注解疏通文意,一人口譯,其他三人訂正,有疑問提出來大家共同解決。
2.先逐句落實重點詞,在指名學生逐句口譯。
(七)與學生交流下列問題
1.熟悉了文章內(nèi)容之后,誰能談一談你對陋室的印象如何?(板書:陋室不陋)
2.陋室為什么不簡陋呢?文中哪一句話回答了這個問題?使陋室生輝的光點正是“惟吾德馨”(板書),作者看重的是德行的美好,而不是生活條件,所以身居陋室卻不感到簡陋。
3.(陋室如何不陋,如何高雅呢?作者從正面做了具體描繪,最先寫了陋室什么?(板書:環(huán)境)哪一句寫環(huán)境?從這一句我們感受到陋室的環(huán)境怎樣?交流:別致幽雅,令人賞心悅目,以景色之雅見“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
4.陋室主人交往的都是些什么人?劉禹錫擅長詩文,與白居易唱和甚多,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也是摯交好友,可見交往的都是博學多才之人。
5.作者要表明的是“陋室不陋,惟吾德馨”,為何要寫交往之人呢?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從交往可見陋室主人的學識身份,以交往之雅見“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
6.室主人除了和情投意合的朋友交往之外,還有哪些生活情趣呢?(板書:情趣)
7.從調(diào)弦撫琴,展卷讀經(jīng)可見室主人怎樣的情趣?高雅脫俗
8.作者崇尚的是什么樣的生活?(無……無……)認為案牘勞形,可見作者對官場生活持什么態(tài)度?(極端厭倦)
11.諸葛亮和楊雄有哪些成就?諸葛亮:三國時蜀國的丞相,他輔佐劉備,功勛卓著,是著名政治家。楊雄是西漢文學家,才華橫溢,文學成就斐然。
12.作者自比諸葛亮,楊雄,目的何在?表明自己具有古代明賢的志向的志趣和抱負,文章境界至此突然上升,在更高境界上頌揚了“惟吾德馨”。
13.題目就講“陋室”,篇末為何又說“何陋之有”?引孔子話,原話是:“君之居之,有何陋之?”隱含以君子居之,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開頭的“惟吾德馨”一句遙相呼應,把個“陋室”徹底翻了過來,達到完美的思想境界。這是全文的畫龍點睛之筆。至此全文渾然一體,戛然而止。
(八)總結(jié)藝術(shù)特色提問:大家喜歡這篇文章嗎?哪些寫法值得學習?
1.托物言志所托之物是什么?所托之言是?
2.排比,對偶——駢句
3.押韻嚴格,壓什么韻(ing)
總結(jié):這篇不足白字的銘文,行而不陋地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高雅志趣和不與世事沉浮的獨立性格。它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盡管居室簡陋,物資匱乏,但只要居住者品德高尚,生活充實,那就會滿屋生香,處處可見雅趣逸志,自會越物質(zhì)的神奇的精神力量。
(九)當堂成誦大家都非常喜歡這篇瑯瑯上口的銘文,我們當堂背誦下來好不好?老師教給同學們幾種背誦方法:
(1)耳聽背誦法(一半讀文、一半試背,輪換一遍)
(2)抓文脈背誦法(看板書試背)
(3)抄讀法(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幾句,抄幾句,先讀后抄,邊讀邊抄)
(十)作業(yè):背誦并筆譯全文
陋室銘環(huán)境斯是陋室諸葛廬交往惟吾德馨子云亭情趣類比何陋托物言志(安貧樂道高潔傲岸)
陋室銘教案板書篇六
1、理解課文,熟讀成誦。
2、學習托物言志的手法。
3、感受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情操。
(課前視頻欣賞:古琴曲《陋室銘》)
剛才大家欣賞的是古琴曲《陋室銘》。伴隨著這悠揚的旋律,讓我們步入時光隧道,跟隨唐朝詩人、文學家劉禹錫的腳步,踏上拜訪陋室的旅程,共同感受經(jīng)典作品的永恒魅力。(板書題目、作者)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我們學習古文應該反復朗讀,以至成誦。古人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節(jié)課我們要通過反復誦讀來感知文章內(nèi)容,感受文章的意蘊。
(1)、聽讀:首先請大家聽現(xiàn)代朗誦名家張家生的課文朗誦。請同學們聽準字音、節(jié)奏停頓、注意語調(diào),并在書上作好標記。(播放視頻)
(屏顯:聽讀課文的要求)1、聽準字音2、把握節(jié)奏3、注意語調(diào)、語速
(2)檢查聽讀效果:明確字音 出示朗讀節(jié)奏
(3)、自由讀:聽完了示范朗誦,請大家自由地放聲朗誦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和停頓,大家在讀之前,請注意老師給大家的朗讀提示。(課件展示朗讀提示)
(指名讀字音后,自由放聲讀后,自我展示)
(4)配樂個別讀:哪個同學愿意起來朗讀一下課文?
大家評價一下xx的朗讀:讀的好不好?好在哪?
(字音正確、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停頓準確自然,重音把握準確、語速把握好——對,文言文的誦讀,語速要慢,才能讀出節(jié)奏,讀出韻味!語調(diào)呢?最后一句話是一個反問句,反問句要表達一種更肯定的語氣,是不是這點處理得不太好啊。那應該怎樣讀?再試讀一遍?嗯,這樣就好了。咱同學自己試著用這種語氣來讀讀。再齊讀一下!)
(5)生點評后男、女生合作讀讀、生齊讀。
師點評:大家不僅能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而且讀得還蠻有韻味。
2、自主學習,疏通文意
(1)過渡:剛才我們介紹過銘文是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頌功德的,那么這篇銘文是稱述功德、還是警戒自己的呢?接下來我們通過疏通文意來看一看。
(2)這里,老師要提醒大家關于文言文翻譯的方法。
(屏顯:關于文言文翻譯(一))
方法:文言文翻譯要求字字落實,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要盡量保持原文的語言風格。
步驟:首先要通讀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數(shù),切忌一上來就匆匆忙忙翻譯。在翻譯時,遇到疑難詞句,可暫時放過,等譯完上下文,再進行推敲。譯完全文后,再通讀一遍,檢查校正,以防誤譯、漏譯和曲譯。
原則: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信”是指譯文要準確無誤,就是要使譯文忠于原文,如實地、恰當?shù)剡\用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翻譯出來?!斑_”是指譯文要通順暢達,就是要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及用語習慣,字通句順,沒有語病?!把拧本褪侵缸g文要優(yōu)美自然,就是要使譯文生動、形象,完美地表達原文的寫作風格。
(屏顯:關于文言文翻譯(二))
請看大屏幕上的要求,準備時間3分鐘。
屏顯:自主學習,疏通文意
1、結(jié)合注釋和工具書,自己疏通文意,圈劃出重點和疑難字、詞、句。
2、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四人一小組共同交流探討,解決疑難。
(3)好,時間到。老師檢查一下你們自主學習的效果。(屏顯:考一考)
1、你會解釋紅色詞語嗎?
有仙則名
惟吾德馨
無案牘之勞形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2、你會翻譯下列句子嗎?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何陋之有?
(4)點生回答
(5)質(zhì)疑:在自學的過程中,還有沒有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
(6)、點一生試譯課文
過渡語:請同學們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用心研讀重點,細細品味陋室吧!
讀懂文意
潛心默讀課文,找出文章主旨句。
“陋”字藏在文中的哪些語句中?主人是不是也認為陋室很簡陋?
“馨”體現(xiàn)在哪些語句中?
(屏顯:故事鏈接)
劉禹錫因參加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quán)貴,被貶官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通判。
和州縣令見劉禹錫是被貶下來的官員,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沒有怨言,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p>
和州知縣知道后很生氣,又把劉禹錫從城南門遷到城北門,房屋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劉禹錫仍不計較,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那位知縣見劉禹錫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再次把他調(diào)到縣城中的一間斗室中。面對這位勢利的縣令,劉禹錫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
1、讀懂作者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看出劉禹錫什么樣的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情趣?
(屏顯:背景鏈接)
劉禹錫寫此文時,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鹿賹?quán),皇帝受制。牛李黨爭,妒賢害能。在這種情況下,官僚士大夫階層大多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劉禹錫深感憂慮,卻又無力回天,便獨善其身,避而不與那些庸俗的官僚來往,潛心于文學創(chuàng)作。
生回答,師總結(jié):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2、明了寫法
過渡:作者的這種節(jié)操和情趣是如何表達出來的?
(通過對陋室的描寫,極力表現(xiàn)陋室不陋,表達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種借助某種事物來抒發(fā)感情的寫法叫托物言志)
(1)、作者寫陋室為什么先寫山水?
(2)、結(jié)尾為什么又寫到了“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學生自由暢談)教師寄語: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富裕的時代,但卻是物欲橫流的時代,所以同樣生活在一個遺忘幸福、內(nèi)心缺乏信仰的時代。物質(zhì)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而真正從內(nèi)心感受到的安定、幸福則來自于自己內(nèi)心的信仰。真正的強大是內(nèi)心的強大。在國外評價一個人是否幸福是用“有趣”來界定的?!坝腥ぁ钡暮x,即“趣味”、“情趣”、“興趣”。劉禹錫因為有屬于他自己的“素琴”、“金經(jīng)”,有屬于他的“鴻儒”,有屬于他“甘居陋室、安貧樂道”的情趣,所以他是幸福的。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修身養(yǎng)性、笑對人生,做像劉禹錫那樣才華橫溢、志向高遠的才子佳人!
1、過渡: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此時此刻,你心中一定有許多收獲?,F(xiàn)在,就請你說出來,與大家分享吧!
2、生自由談
3、過渡:老師收獲著同學們的收獲;你們有收獲,就是老師最大的收獲和幸福。
陋室不陋,精神永遠年輕!陋室不陋,經(jīng)典永遠不朽!讓我們在瑯瑯的讀書聲中結(jié)束本課的學習吧!
4、齊背《陋室銘》。
陋室銘教案板書篇七
一、導入:
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讀過這樣一本書叫《古文觀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間編纂的供學塾使用的文章讀本。此處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觀止”表明作者的態(tài)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選入了,你已經(jīng)欣賞到最好的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了。當然這有些夸張,這本書選了從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僅僅81個字的短文就占有古代散文的一席之地,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帶著這種思考來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展示課題、作者)
二、學習新課
1、指名學生回答“銘”的特點。師補充:銘,就是記載,在器物上刻字,有勉勵或警戒的意思,表示永記不忘。
2、師:那么題目的意思是什么?生回答:寫寫他的陋室
師:陋室有何可寫之處呢?我們來讀課文。
三、一讀課文,疏通文意。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后齊讀。(師提示:注意挺胸抬頭,聲音洪亮,精神飽滿。)
2、師:讀得整齊,也很流暢。你們自己覺得讀得怎么樣?
生回答:跟唱歌一樣,搖頭晃腦等
師:古人讀書師很有韻味的,自得其樂地讀,一般說語氣都比較舒緩,老師試著讀一下。(師配樂讀)
師:我們要讀出韻味來,還是要充分理解課文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我們結(jié)合注釋,同桌或前后桌討論解決。(展示詞語、句子的意思,學生有疑問自己上來查。)
四、二讀課文,把握文章內(nèi)容,作者感情。
師:我們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再讀就要帶感情讀,誰來讀?
指名學生讀,互相點評。
師:古人說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咱們讀了文章,能不能說說你的收獲。學生邊說邊討論。
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1、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安貧樂道的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餓節(jié)操。
2、結(jié)合句子賞析: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說說環(huán)境是怎樣的幽雅,那青苔是怎樣應了作者的心意,慢慢地爬上那班駁的臺階?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們聚集在一起,繞過窗簾飄入室內(nèi)?環(huán)境幽雅、恬靜-------陋室不陋。
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撫琴調(diào)弦,展卷讀經(jīng),怡然自得,安貧樂道-----陋室不陋。
3、類比: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體會說說)
3、托物言志:“托何物”“言何志”(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這種寫法的理解)
師:以前學過的課文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生:《荔枝蜜》、《白楊禮贊》,并背誦其中作者贊美白楊樹的句子。
師:積累的古詩詞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生:于謙的《石灰吟》、鄭板橋的《竹石》,一塊背誦。
4、引發(fā)學生思考:外界環(huán)境不重要,重要的是超越自我。
五、三讀,品味語言。
1、駢句: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讀來朗朗上口,充滿了音樂美。(學生找出文中的駢句,邊讀邊體會)
2、散句:最后一句,體會文章駢散結(jié)合,錯落有致,要讀出抑揚頓挫。
3、押韻,找出韻腳,要讀出延長音。
4、修辭,比興等手法,很有藝術(shù)感染力。(依據(jù)學生上課的情況,靈活處理)
5、學生可以自己提出覺得寫得好的句子,師生一塊品味。
6、讀:男女分讀駢句的上句和下句,散句一塊讀。(配樂朗讀)
7、背:
師:學到這里,我想同學們一定都喜歡上了這篇文章,也感受到了它的語言魅力,能被選入《古文觀止》確實是文有所值。咱應該把它積累下來。指名學生背。(在指導背誦上有些困惑,沒想到好的方法。)
師:很多好的句子咱可以制成卡片積累下來。
六、拓展
師: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座右銘,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
陋室銘教案板書篇八
1、知識: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技能: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jié)操的愿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
4、態(tài)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目標1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怎樣設計呢?(學生自由發(fā)言)唐朝的劉禹錫他和部分同學一樣喜歡簡陋的居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樣?(板書:《陋室銘》劉禹錫)
二、簡介作者、解題(學生結(jié)合課文提示注解回答,教師適當補充)
1、陋室:簡陋的居室,是劉禹錫的室名。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用韻。(介紹表現(xiàn)文體的字:表、說、記、序。/押韻--刨根問底:立即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韻腳和所押之韻。)
3、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文學家,頗得白居易推崇。
三、初讀課文,熟悉課文
1、學生自由讀(要求大聲朗讀,注意停頓,讀正確、流利)。
2、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注意句讀)。
3、范讀(聽課文錄音)。
4、齊讀。
四、二讀課文,疏通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參照注釋,讀懂課文。(遇到疑難,同桌討論)
2、學生質(zhì)疑,師生共同解決。(鴻、白丁、馨等)
3、指名翻譯。
五、三讀課文,理解課文
齊讀課文,出示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從文中找出體現(xiàn)“陋”的語句)
討論并歸納:“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說明居住的環(huán)境荒涼、冷落,極為簡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認為作者這樣說對嗎?理由?
討論并歸納: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吳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幽雅、恬靜)
來人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p>
生活高雅(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3、作者寫陋室僅是為了告訴我們陋室的狀況嗎?
討論并歸納:通過贊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愿追逐名利,不愿高官厚祿,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強調(diào)本文寫法:托物言志)
4、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
六、課外拓展
1、看材料,思考問題。
教室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閑情。小說傳得快,雜志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可以睡覺,打呼嚕。無書聲之亂耳,無復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游樂場。心里云:“混張文憑?!?/p>
思考:(1)材料是針對學生中的哪些現(xiàn)象而言的?
(2)那么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
七、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tài)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fā)言)
1、稱頌:人品高尚。
2、批評:逃避世俗,缺少為國為名的奉獻精神。
八、小結(jié):
學習古人的作品,要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
九、布置作業(yè)
陋室銘教案板書篇九
教師姓名:miao?
屏幕顯示:《考試銘》內(nèi)容?
師:我請一位同學能否用滑稽的語調(diào)把這首《考試銘》讀一遍,誰愿意??
生:讀(帶有方言的語言;其他同學笑)?
師:讀的很幽默,但是大家知不知道它其實是根據(jù)一篇文章仿寫的呢??
生(齊):《陋室銘》?
生(齊):簡陋的房子。?
師:很好,那么誰來告訴我什么是“銘”呢??
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師:看來這位同學注意到書上的注釋了,請同學們在書上做好記號。?
(學生們在書上做記號)?
師:現(xiàn)在我來范讀課文,請同學們在文章上標注生字字音以及句子的停頓。?
(學生們邊認真聽邊做記號)?
誰愿意試一試??
生:讀(讀完后,學生鼓掌)?
師:這位同學讀的字音都很準,但是停頓的位置有一處出錯,同學們聽出來了嗎??
生:“斯是/陋室”讀成了“斯/是/陋室”?
師:對,就是這個地方。我們再來請一位同學讀,好嗎??
生:讀(讀完后,學生鼓掌)?
師:請同學們借助書下注釋翻譯課文。把不懂的詞句畫下來,準備提問。?
生:既然這篇文章是寫陋室,為什么在結(jié)尾要說“何陋之有”呢?不是自相矛盾嗎??
師:好,這個問題有沒有同學可以幫他解答??
師:好,那我們一起看看屏幕,注意這些詞的用法。(屏幕顯示)?
展示:詞類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名詞活用為動詞,聞名,出名。?
苔痕上階綠???????????上: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長上。?
無案犢之勞形?????????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
賓語前置?
師:現(xiàn)在我們?nèi)嘣賮睚R讀一遍,在齊讀之前,同學們想象一下古人是怎樣讀書的??
生:搖頭晃腦的,聲音拖的很長。?
生:齊讀。?
上有什么規(guī)律嗎??
生:有些字很押韻。?
師:能具體找出是哪些字嗎??
生:名、靈、馨、青、丁、經(jīng)、形、亭。?
師:稍微細心一點的學生應該還注意到,這些字都在第幾句的后面??
生:二、四、六句等?
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師:能不看書上的注解,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嗎??
生: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師:這八個字當中哪兩個字最關鍵??
生:德馨。?
師:那么文中是如何圍繞“德馨”來寫?(屏幕顯示題目)?
師:綜合大家的意見,我們來一起看看屏幕!?
屏幕顯示:?
山、水---陋室?
點明題旨???????????????????????????陋室不陋?
仙、龍---德馨?
陋?????????????????清幽的環(huán)境?
銘?????????????????高雅的生活?
諸葛廬????????????何?
總結(jié)全文??????????????陋室---?陋???自比言志?
子云亭????????????之?
有?
師:學到這里,哪位同學可以根據(jù)屏幕的內(nèi)容背誦《陋室銘》??
生:背(完后學生鼓掌)?
師:很不錯。不過記住在背的過程當中也要注意到句子的停頓。?
師:很好,這位同學將自己的見解與時代背景結(jié)合的很好,其他同學還有看法嗎??
(全班鼓掌)?
生:“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
生:齊背。
陋室銘教案板書篇十
背誦默寫,理解課文內(nèi)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認識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熟讀成頌。
理解課文內(nèi)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
課時安排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新課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以前,我想先請大家做一道選擇題。一間王公大廈,裝飾華美,金碧輝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須說很多違背良心的話,做許多喪盡天良的事;有一間斗室,非常簡陋,但是有青山綠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邊。如果是你,你會選擇什么?(學生答選后者)恭喜你,你的選擇居然和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選擇一樣。相信你會成為新時代的劉禹錫。
一、以多種方式熟讀課文。
1、齊讀(.課件2)
2、聽錄音范讀
3、引導斷句(.課件3)
4、請同學讀
5、再齊讀
6、跟讀錄音
二、解決生字詞,疏通大意。(.課件)
三、作者簡介,欣賞他的作品。(“陋室”的名字是誰取的?他是何許人也?).課件
四、文體簡介(.課件)
五、問題探究:
1、粗課文生,同學們對陋室總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課件11)
3、這八個字中哪兩個字最為關鍵?(德馨)
4、作者是一開篇就寫自己“德馨”的嗎?他是怎樣引出“德馨”的呢?
明確:前兩句以山水引出陋室,從而寫到“惟吾德馨”。
5、前兩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確:對偶、類比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簡介類比與興的有關知識。(.課件12)
6、作者的“德馨”表現(xiàn)在何處?(“苔痕上階綠”至“無案牘之勞形”五句).課件13
“苔痕”兩句——清幽寧靜,不染浮華。環(huán)境之雅
到這里來的人多不多?(不多。從“苔痕上階綠”可以看出)
到陋室來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鴻儒)
寫鴻儒是為了說明什么?
“談笑”兩句——交往高雅脫俗交往之雅
朋友來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
“可以調(diào)素琴……勞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情趣之雅
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闡發(fā)道理、抒發(fā)感情的一種.寫作手法。
7、作者明明在頌自己的陋室,為什么又寫“諸葛廬”、“子云亭”?(以“廬”、“亭”比“陋室”,以“諸葛、子云”自此)
8、作者自比“諸葛”、“子云”的目的何在?(表明作者想從政治上和文學上都干出一番事業(yè)。)
9、那么,可以看出作者是個什么樣的人?(有遠大的抱負)
10、由此看來,這一句在表意上是“畫蛇添足”還是更進一層?(更進一層,是“德馨”的深化)
小結(jié)
略。
第二課時
一、檢查舊課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陋室銘》,誰能告訴我什么叫做“托物言志”。
以圖片引導回憶舊課。(板書)
二、導入新課
全文結(jié)局“何陋之有?”照應了文中哪一句?(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課件15)”
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說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三、品一品,你認為哪一句才是本文的主旨。為什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保?課件)
四、文言知識歸納。(.課件16)
五、.總結(jié)拓展
為你的家取個好聽的名字。
陋室銘教案板書篇十一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教學目標
《陋室銘》是編排在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課文,是講讀課《短文兩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愛蓮說》。本教材從這一冊開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七年級是分布在各單元中的),這個單元課文還有借虛構(gòu)的故事表現(xiàn)作者的社會理想的《桃花源記》,有介紹表現(xiàn)古人高超技藝的《核舟記》,有描述理想社會,引人深思的《大道之行也》,以及杜甫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三首詩《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養(yǎng)成自覺誦讀的習慣,熟悉一定數(shù)量的常用文言詞語和文言句式,初步培養(yǎng)文言文的語感;讓學生自主地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本課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確立
根據(jù)《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jié)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背誦并翻譯課文,掌握相關文言實詞;
2、技能目標: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并嘗試在寫作中使用;
3、情感目標:通過理解作者那種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引導學生正確確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課文的篇幅短小,語句讀起來瑯瑯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一方面又可達到在多次誦讀之后能基本了解課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誦讀及當堂背誦定為教學重點;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寫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對正在形成自己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的初二學生而言很有現(xiàn)實意義,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為教學難點。
(一)學情分析:我班學生經(jīng)過初一一年的學習,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而且經(jīng)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獨特之處,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背誦、解說、創(chuàng)作等學習活動中來。但由于本單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編排方式,且所有的課文都有背誦要求,因此不斷激發(fā)學習興趣及成就感成為必要。
(二)相應對策:教師示范背誦,形成師生競賽;通過互動板書設計,指導學生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養(yǎng)成良好的誦讀文言文的習慣;用游戲法來進行背誦競賽。
(三)學法指導: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當堂背誦短文,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yǎng)語感;
2、一對一互譯課文;
3、設計板書表現(xiàn)課文,理解文章寓意。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提問法、練習法等教學方法,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利用游戲鞏固背誦,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誦讀法:“三分詩七分讀”,從教學過程來看,教學中將朗讀教學貫徹到課堂始終,教師示范朗讀,引導學生按要求聽讀,幫助學生深入體會課文情感意蘊,到交替運用輪讀、個讀、齊讀和散讀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真正學會讀書,欣賞、領悟短文的優(yōu)美語言和意味,籍此落實教學目的。
提問法:為了在課堂教學中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對短文整體的把握能力,我設計了若干個問題在學生反復朗讀中適時拋出,有利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最后又通過互動設計板書表現(xiàn)出來。
練習法: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xiàn)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一些課堂練習,運用練習教學法及時反饋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及游戲的運用主要是起到一個激發(fā)學習興趣的作用
一、 導入
1、 教師吟詩《竹枝詞》讓學生猜猜它的作者: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頭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p>
這首詩大家熟悉嗎?它的作者是誰呢?(劉禹錫)關于他的詩我們還學過哪些?(《秋詞》)那么大家一起試背這首詩。
劉禹錫他不僅詩寫得好,而且文寫得也不賴,像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流傳千古的名篇,它就是《陋室銘》。(板課題)
2、題解
“陋室”好理解吧?那么誰來告訴我什么是“銘”?
(看課文注解)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叫“銘”,后來就成為了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二、 作者簡介
1、 對于劉禹錫,同學們除了以上的了解以外,還了解他什么呢?
2、 學生介紹。
3、 師點撥重點文學常識。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自稱為漢代中山王劉勝的后人。唐朝貞元九年進士,官至察御史。永貞元年,與柳宗元等參加王叔文集團的革新運動,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后又任連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檢禮部尚書兼太子賓客。劉禹錫不僅是一位政治改革家和哲學思想家,也是一位有著獨特成就的出色詩人。他的詩與白居易齊名,時稱“劉白”白居易稱他為“詩豪”
三、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個別朗讀—學生評讀(重在讀準)
2、 我們在讀古文時,不僅要把它讀準來,而且更重要的要將它的節(jié)奏讀出來。師展示范讀錄音,并請學生把課文朗讀的節(jié)奏標注出來。
3、 集體朗讀,讀出節(jié)奏。
四、 整體感知
1、下面請同學們拿出參考書、工具書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讀課文并合作理清每個字詞句的意思,整體理解課文。如果疑難之處小組無法解決,就請大家作好記號待我們一起解決。(教師巡視,解決疑難。)
2、學生質(zhì)疑,師引導學生解決。
名:著名、聞名天下 靈:靈性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鴻儒:知識淵博的人。 白?。浩矫?,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素琴:沒有經(jīng)過任何修飾的琴,指那種自娛自樂的彈琴。 絲竹:指宮廷中那種音樂,是歌舞生平的靡靡之音。何陋之有:有何之陋指沒有什么簡陋的。(這些作好準備)
3、讓一名學生翻譯課文。
五、理解分析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 (如何理解這句話?)在這句話中“陋室不陋”關鍵的理由是什么?
(這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只是因為我的品德高尚所以陋室就不顯得簡陋了。)
(德馨,就是品德高尚,那有怎樣的高尚品質(zhì)呢?下面若學生以歸納出了就順水推舟說:有這樣的高尚品質(zhì)陋室就不陋了,但接下面3;若學生未說出來,可以說:雖然我們一下子沒有歸納出來,沒事,課文中應該有我們可以找答案的地方吧?在哪里?(后幾句)那留著我們待會再歸納,現(xiàn)在先來看看,接下面)——(板書)
(以山和水做比興引出了德馨,如果把山和水看成是陋室的話,那么仙和龍就是德馨了)——板書(山(仙)水(龍)——比興)
4、齊讀這兩句,試背這兩句
5、既然陋室不陋是因為德馨,那么課文哪些句子具體描述了“德馨”呢?它是從哪幾方面來描述的呢?試分析一下(板:具體描述)
a、“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從青的角度寫,寫出了環(huán)境之雅。這里這種相接的句子,字數(shù)相同,意思相對,這種句式稱為駢句,修辭上又稱為對偶句。(板書:環(huán)境優(yōu)雅)
b、“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從交友的角度寫,他交的朋友多不多?(不多)從哪里看出來?(上句)交哪些朋友?只限于學識淵博之士。這里寫出了交往文雅(板書“交往之雅”)
師補充:在劉禹錫寫此文時,唐朝正一天天衰弱下去,
c、“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從情趣角度寫,寫出了情趣之雅(板書:情趣高雅)
“我”的品德高尚,劉禹錫從環(huán)境、交往、情趣三個方面具體進行了描述。其實這篇文章在寫作時有他的寫作背景的據(jù)說當時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當刺史。和州知縣見他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沒有埋怨,反而還撰寫了一幅對聯(lián)貼于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這個舉動可氣壞了知縣,于是他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調(diào)到城北,并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劉禹錫觸景生情,又寫了一幅對聯(lián):"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調(diào)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縣官實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而劉禹錫寫此文時,唐朝正一天天衰落下去。當時朝廷宦官當?shù)?,其中牛、李兩黨互相傾軋不已,妒賢害能,任人唯親。象劉禹錫的被扁就是深受其害(展示被貶時做的詩)在這種情況下,官僚士大夫階層只顧尋歡作樂,不以國事為念。劉禹錫對此憂慮不已,但卻回天乏術(shù),只得采取消極的辦法獨善其身,避而不與那些庸俗的官僚來往。“無絲竹之亂耳”寫出了他對于這些庸俗的官僚燈紅酒綠的生活的鄙視,而“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把自己的“陋室”寫得跟與世隔絕一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中交友的限制更加深了那一點味道,而“無案牘之勞形”則明顯的表現(xiàn)了與唐朝士大夫中入世的思想相背的出世的消極情緒。
好,講了這么多,下面我們讀這幾句,再看板書的關鍵詞試背這幾句吧。
(不是,它以古代圣賢例子類比自己,表現(xiàn)了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最后,又引用孔子的一個典故,這里的“何陋之有”語言發(fā)生了倒裝應該是“有何之陋”,實際上這句話的原句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君子居住在里面,房子有什么簡陋呢?作者這里就將君子類比自己了,那種高潔傲岸的情操朝露無疑。君子甘愿住在這個簡陋的房間中且不感覺簡陋,可看出他有什么樣的高尚品質(zhì)呢?(安貧樂道)這么說來,它不是畫蛇添足反而還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呢?。ò鍟褐T葛廬、子云亭、孔子何陋之有、自比言志)
試背這兩句
小結(jié):課文中作者以正面描述和側(cè)面反正“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的觀點,表達了自己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你是如何看待作者的情操和情趣的?談談你的看法。
本文作者借助陋室為文,寄托了自己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這種借助一事物表達自己的思想或情感的寫法就是托物言志的寫法。在課文中作者的思想在現(xiàn)代社會既有它積極的地方也有消極之處,希望我們能一分為二的看待這個問題,讓精華為我所用。下面請再讓我們好好的讀讀課文吧。
陋室銘
引出主題 山(仙)、水(龍) 比興 德 馨
具體描述 環(huán)境優(yōu)雅 托
交往文雅 陋室不陋 物
情趣高雅 言
總結(jié)全文 諸葛廬 類比 君子居之 志
子云亭 何陋之有
陋室銘教案板書篇十二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讓學生了解押運的字和壓韻的作用。
3:引導學生了解劉禹錫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目標1
目標1
課前預習:查工具書,試譯全文。
一、 課前三分鐘 (課外閱讀讀后感,抽簽完成) 3
二、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2
三、 介紹作者、體裁(教師抽查學生回答,教師適當補充)3
劉禹錫(772---843)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散文家。
銘,原來是刻,在這里是一種文體,或歌頌贊美,或有所警戒。
本文陋室銘,意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四、 學生借助工具書解釋常用實詞和難句。6(完成目標2)
陋:不華美、狹小 馨:香氣散布很遠
白?。悍饨ㄉ鐣餂]有功名的人 牘:古時寫字用的木簡
何陋之有:有什么狹小不好看呢?
(教師出示膠片)
五、 朗讀、翻譯、理解分析。28
1、 請一同學讀一同學翻譯全文,學生或教師適當補充。(完成目標2)
2、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出示的問題。
a、《陋室銘》中的那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
3、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補充并進行思想教育。(完成目標3)
我們要學習劉禹錫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高貴品質(zhì)。
4、 請學生自瀆領會。
5、 教師介紹什么叫押韻?押運有什么作用?
(寫韻文時在句末或聯(lián)句之末用韻母、聲調(diào)相同的字叫做押韻。韻文押韻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時便于吟頌和記憶,因為它具有聲調(diào)和節(jié)奏之美。)
6、 本文有那些押韻字?(名、靈、馨、青、丁、經(jīng)、形、亭)
六、小結(jié)。2
七、布置作業(yè)。1
a、 抄寫常用實詞和難句。
b、 背誦全文。
c、 寫一讀后體會,字數(shù)不限。
八、說課精要:安排學生先自己預習、多讀、自主試譯,讓他們更容易理解文章。
陋室銘教案板書篇十三
知識目標:
1、掌握作者劉禹錫等背景資料和文體等文學常識;
2、疏通文意、識記重點的文言字詞(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
3、當堂背誦短文
4、加強朗讀指導,提高朗讀能力
能力目標:
1、以讀促品,以品帶讀,讀品結(jié)合,理解主旨。
2、通過討論、資料助讀,理解句子的內(nèi)涵。
3、理解托物言志、比喻起興、類比自況、引用名言的作用。
德育目標:深刻理解文章主旨,學習作者安貧樂道、不慕名利的志趣情懷,培養(yǎng)學生高潔的情操。
1以讀促品,以品帶讀,讀品結(jié)合,理解主旨
2、能譯讀課文,掌握重要的實詞和虛詞
:理解托物言志、比喻起興、類比自況、引用名言的作用,體會文章精致的表達。
二解題: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是歌功頌德的文字,一般都是用韻的,后來成為一種文體。
朗讀課下注解銘的定義,圈畫詞語:警戒自己、歌功頌德
三作者簡介:1,簡單介紹生平(見投影)劉禹錫,唐代文學家,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因參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運動,失敗后被貶到外地做官20多年,《陋室銘》就是他被貶至安徽和州所寫。
2,聯(lián)系作者的作品《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知曉劉禹錫的漫長的貶謫生涯、辛苦輾轉(zhuǎn),聯(lián)系《秋詞》讓學生體會作者是一個心氣極高、進退自如的詩豪。
四初讀課文
1、讀準字音
要求:學生散讀課文,注意投影上給定的字音,能流暢地朗讀全文
全班集體朗讀
2、讀準節(jié)奏
要求:教師作出示范,學生自由讀課文,要能讀出節(jié)奏
學生個別示范讀,其余學生、教師作點評。
3、讀準虛詞“之”
投影: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何陋之有
指導朗讀:讀準虛詞,文言的味道就讀出來了,前兩個“之”,作用是取消句子獨立性,起舒緩語氣的作用,要輕讀,后一個“之”,用在反問句中,語氣強烈,要重讀。
學生練讀
五譯讀課文:讀懂全文句意
要求:譯讀課文,疏通文意是學習文言文最基礎,最有效的方法,請根據(jù)課文下的注解與老師補充的注解,大聲譯讀全文。
投影:在:在于。
名:出名,有名。
則:就是。
靈:靈異,神奇。文中作動詞,意思是成了靈異的水
亂:使。.。.。.。擾亂
勞:使。.。.。.。勞累
絲竹:琴瑟、簫笛等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
案牘:古代用來寫字的木簡。這里指官府的公文
注:文中把絲竹解釋成:琴瑟、簫管等樂器,個人覺得概念有誤,還是琴瑟、簫笛等樂器比較妥當。
當堂檢測:要求學生說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孔子云:“何陋之有?”
六品讀課文:解讀作者對陋室的多角度描繪,體會作者“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情懷。
1、找出文中作者描寫陋室的語句,想一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陋室的?
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
2、品讀“室中景”
“上”“入”用了擬人手法,化靜為動,請你由“上”“入”聯(lián)想開去,結(jié)合原句,展開想象,描述陋室的環(huán)境。
你能用一個詞語形容這樣的環(huán)境嗎?
板書:環(huán)境清幽
指導朗讀:“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品讀“室中人”
小結(jié):作者是一個情趣高雅的人。
板書:情趣高雅
指導朗讀:“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品讀“室中事”
(1)品讀實寫句“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對今人彈琴做調(diào)查:班上會彈琴的請舉手,知道彈琴能考級的請舉手
投影:竹里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江上琴興
(唐)常建
江上調(diào)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萬木澄幽陰。
思考:古人為何要在皎皎明月下、凄清的江風中獨自撫琴?
小結(jié):作者也是如此,彈琴能讓一顆被俗務纏繞的心完完全全地安靜下來,徹徹底底地放空。
思考:劉禹錫不信佛,為什么要閱讀佛經(jīng)?
資料助讀:
投影:我常常想,浩如瀚海的佛教經(jīng)典,其實是在講心靈的種種塵垢和種種磨洗的方法。
(2)品讀虛寫句“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思考:絲竹出現(xiàn)在什么場合,代表著什么生活?案牘出現(xiàn)在哪兒,代表著什么生活?
小結(jié):作者只求內(nèi)心的寧靜與潔凈,根本不把富貴與功名放在心上,一定是個心靈清雅的詩人。
陋室銘教案板書篇十四
1: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讓學生了解押運的字和壓韻的作用。
3:引導學生了解劉禹錫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思想。
目標1
目標1
課前預習:查工具書,試譯全文。
一、 課前三分鐘 (課外閱讀讀后感,抽簽完成) 3'
二、 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2'
三、 介紹作者、體裁(教師抽查學生回答,教師適當補充)3'
劉禹錫(772---843)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散文家。
銘,原來是刻,在這里是一種文體,或歌頌贊美,或有所警戒。
本文陋室銘,意是刻在鄙陋居室里的文章。
四、 學生借助工具書解釋常用實詞和難句。6'(完成目標2)
陋:不華美、狹小 馨:香氣散布很遠
白?。悍饨ㄉ鐣餂]有功名的人 牘:古時寫字用的木簡
何陋之有:有什么狹小不好看呢?
(教師出示膠片)
五、 朗讀、翻譯、理解分析。28'
1、 請一同學讀一同學翻譯全文,學生或教師適當補充。(完成目標2)
2、 學生思考并回答教師出示的問題。
a、《陋室銘》中的那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
3、 學生自由回答,教師補充并進行思想教育。(完成目標3)
我們要學習劉禹錫淡泊自甘,不慕名利的高貴品質(zhì)。
4、 請學生自瀆領會。
5、 教師介紹什么叫押韻?押運有什么作用?
(寫韻文時在句末或聯(lián)句之末用韻母、聲調(diào)相同的字叫做押韻。韻文押韻能使人加深印象,同時便于吟頌和記憶,因為它具有聲調(diào)和節(jié)奏之美。)
6、 本文有那些押韻字?(名、靈、馨、青、丁、經(jīng)、形、亭)
六、小結(jié)。2'
七、布置作業(yè)。1'
a、 抄寫常用實詞和難句。
b、 背誦全文。
c、 寫一讀后體會,字數(shù)不限。
八、說課精要:安排學生先自己預習、多讀、自主試譯,讓他們更容易理解文章。
陋室銘教案板書篇十五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關鍵字:名:有名,著名。靈:有靈氣(顯得靈異)
句譯:山不在于有多高,有了神仙就有名了。水不在于有多深,有了蛟龍就有了靈氣。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關鍵字:斯:這。惟:只。馨:原指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句譯:這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只要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覺得簡陋了。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關鍵字:入:可譯為“映入”。
句譯:綠色苔痕爬上臺階,青青草色映入門簾。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關鍵字:鴻儒:大儒。鴻:大。儒:讀書人?!傍櫲濉贝酥覆W而又品德高尚的人。白?。涸钙矫癜傩?,此指沒有學問的人。
句譯:在這里談笑的都是博學而品德高尚的人,與我往來的沒有沒有學問的人。
5.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關鍵字:調(diào):彈奏。素:樸素的,不加裝飾的。金經(jīng):泛指佛經(jīng)。
句譯:在這里我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jīng)。
6.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關鍵字:絲竹:泛指音樂。亂:使……亂,擾亂。案牘:官府的公文。勞:使……勞累。形:身體。
句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我的耳朵,沒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體勞累。
7.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
關鍵字:云:說。
1.作者是唐朝的劉禹錫。銘,古代的一種文體。
2.全文以“惟吾德馨”統(tǒng)領,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以山水作類比,點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
第二部分(“苔痕……勞形”)從居室環(huán)境、來往客人和日常生活三方面來寫陋室及陋室生活,具體表現(xiàn)主人的“德馨”,揭示“德馨”的內(nèi)涵:——環(huán)境清幽自然,反映主人寧靜淡泊的心境;交往之客博學而德高,反映主人高雅脫俗的情懷;日常生活悠然閑適,充分反映了陋室主人安貧樂道的思想和不與權(quán)貴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情懷。
3.中心歸納:通過對陋室的描寫和贊美,抒發(fā)自己安貧樂道,不與權(quán)貴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陋室銘教案板書篇十六
l、背誦課文,積累名句。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掌握重點詞句的解釋
3、體會作者借陋室抒發(fā)的感情,學習古人不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尚節(jié)操
l、背誦課文,積累名句。
2、理解課文內(nèi)容,掌握重點詞句的解釋。
3、體會作者借陋室抒發(fā)的感情,學習古人不幕榮利、安貧樂道的高尚節(jié)操
1、本文主旨句:全文點睛句:
2、描寫陋室環(huán)境的句子是:
3、表現(xiàn)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4、作者在文中把自己與古代賢士相比,表現(xiàn)出了他的高尚情趣的一句話是:
5、《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6、文中表現(xiàn)作者對自己擺脫了喧囂生活和繁雜公務的欣喜之情的語句是:
7、本文中心思想:本文通過對居室情景描繪,極力形容陋室,表達了作者的愿望和____的情趣。
1、文章的作者是___朝詩人_____,____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__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是用韻的。
2、解釋加橫線的字。
鴻儒()無案牘這勞形()()()惟吾德馨()調(diào)素琴()有龍則靈()斯是陋室()白?。ǎ╅喗鸾?jīng)()無絲竹之亂耳()。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945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