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教學設計一等獎(匯總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20 16:51:02
誡子書教學設計一等獎(匯總9篇)
時間:2023-10-20 16:51:02     小編:溫柔雨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誡子書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一

1.理清文章思路,挖掘文章內(nèi)涵。

2.了解與文章相關的儒家思想,接受古典作品熏陶,探討學習本文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檢查背誦,導入新課

(師指名學生背誦課文)

師: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理解了文章的意思,諸葛亮這篇《誡子書》是為了告誡兒子而寫,他要告誡兒子什么呢?又是怎么告誡兒子的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吧。

二、細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再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本文是作者寫給兒子的信,作者的主要觀點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回答。預設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2)作者開篇提出“修身養(yǎng)德”,他認為怎樣才能做到“修身養(yǎng)德”呢?用自己的話簡要說說。

預設

要“靜”與“儉”?!办o”就是淡泊、寧靜,是一種屏除雜念和干擾而寧靜專一的精神狀態(tài)。只有內(nèi)心寧靜,方能自省、自察?!办o以修身”強調(diào)內(nèi)心寧靜對個人品德修養(yǎng)的重要作用?!皟€”就是節(jié)儉、儉樸?!皟€以養(yǎng)德”強調(diào)物質(zhì)生活的低要求對個人品德修煉的關鍵性作用。

(3)作者又明確了“靜”與“明志”“成才”的關系,“靜”與“明志”“成才”分別有怎樣的關系?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說說。

預設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中強調(diào)了“明志”“致遠”是“淡泊”“寧靜”的目的,即作者認為明確志向和達到目標是目的,其途徑是“淡泊”“寧靜”,并用雙重否定句的句式強調(diào)“淡泊”和“寧靜”的重要性。

“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中闡述了“靜”“學”“志”“才”之間的關系,即人的才學是通過學習來增長的,而學習時要靜,要想學有所成必須先立志。作者強調(diào)了這四者的關系,其核心是學習,途徑是靜,前提是立志,目的是成才。

預設

從反面闡述“靜”。這句話強調(diào)了“淫慢”“險躁”所造成的危害,強調(diào)了“靜”的價值。

預設

惜時。時光飛逝,如果不珍惜時間就一事無成,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到年老時后悔就來不及了。

(6)從全文來看,作者告誡兒子要成才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預設

成才要具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立志,“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第二個條件是學習,“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第三個條件是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主張以儉養(yǎng)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這三者是互相聯(lián)系、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礎,志向的培養(yǎng)又必須砥礪品德。

2.回顧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學生根據(jù)上面的內(nèi)容分析,小組討論本文的思路。

(2)小組代表分享小組討論的成果,師點評并明確。

預設

文章開篇以“君子之行”這個高標準來要求兒子,告誡兒子要“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接下來“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闡述了“靜”的價值,指出只有寧靜專一才能明確志向,實現(xiàn)目標。接著先正后反,論述“靜”“學”“才”“志”之間的關系,核心是實現(xiàn)志向的途徑——學。具體來說,就是有“志”才可成學,而為學須“靜”;學習才能增長才干,而成才必須學習。第四句,從反面說明不靜,即“淫慢”“險躁”的害處,還是彰顯“靜”的價值。最后一句從反面論述,強調(diào)要勤學刻苦,不能荒廢學業(yè),暗含惜時之意。

(3)根據(jù)理清的文章思路,生齊讀課文,讀出情感、語氣。

【設計意圖】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分析課文,揣摩寫作意圖,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品讀課文,體會深層內(nèi)涵

快速默讀課文,結(jié)合相關的材料,小組討論并思考下面的問題。

1.品讀材料談發(fā)現(xiàn)

諸葛亮告誡兒子要成為一個君子必須修身養(yǎng)德,他為什么強調(diào)君子要修身養(yǎng)德?中國儒家的先賢大德又是怎樣修身養(yǎng)德的?結(jié)合下面材料,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課件出示:

(1)中國傳統(tǒng)文人歷來注重“修身”。儒家經(jīng)典《大學》中就強調(diào):“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薄罢\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成為儒家推崇的人生規(guī)劃,即從一個人內(nèi)在的修養(yǎng)出發(fā),到外在事業(yè)的成功,而其中修身是中心。

(2)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墩撜Z·述而》)

預設

(1)“修身”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為人處世的根本、基礎。只有先修身,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諸葛亮把修身放在首要位置,要修身養(yǎng)德成為君子。

(2)儒家的先賢大德也是“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的??鬃?、顏回“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一簞食,一瓢飲”,體現(xiàn)出他們的生活儉樸;“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說明顏回淡泊名利。

師小結(jié):修身養(yǎng)德是一個人立身之根本,是基礎,我們要以靜來修身養(yǎng)德,屏除心中的各種雜念,不汲汲于富貴,不被外界的物質(zhì)誘惑所干擾,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專一,這樣才能達到修身養(yǎng)德的目的。

【設計意圖】在理解文章內(nèi)涵的基礎上,挖掘“君子”背后的儒家思想,感受儒家文化。

2.結(jié)合現(xiàn)實談收獲

結(jié)合自己的現(xiàn)實情況,談談你學完本文的認識和收獲。

(生自由發(fā)言,師點評指導)

預設

示例一:關于“靜”,我們要高質(zhì)量地學習,就需要靜,不靜,我們就做不到嚴謹治學;我們要陶冶性情,也需要靜,只有在靜的時候,才能屏除雜念,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達到修身養(yǎng)性的目的。

示例二:關于“儉”,我看到學校有很多攀比現(xiàn)象,比穿的衣服是不是名牌,比吃的是不是進口的,比穿的鞋子是不是明星款的,這種現(xiàn)象反映了學生熱衷于對物質(zhì)享受的追求,容易受到外界物質(zhì)的誘惑,造成虛榮、自私等心理,不利于我們優(yōu)秀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示例三:關于“志”,我明白了立志很重要,志當存高遠,才能實現(xiàn)人生價值。我們?nèi)绻涣⒅荆趯W校就會不用心學習,成績落后,不能考上大學;進入社會后,渾渾噩噩,終將一事無成。

示例四:關于“學”,我明白了只有勤學才能增長才干。擁有自己的才能,才能在社會上發(fā)揮自己應有的價值。

示例五:“年與時馳,意與日去”,讓我想到岳飛的“莫等閑,白了少年頭”,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等到回顧一生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貢獻都沒有。

結(jié)束語:諸葛亮是儒家文化的踐行者,《誡子書》是作者人生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也傳承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儒家思想,他勸勉兒子,要“淡泊”自守,“寧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淡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yǎng)上下功夫,以慈父的口吻諄諄教導兒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字字句句都是真心話,不僅勸誡他的子孫,今人讀來也大有可學習之處。

【設計意圖】由課內(nèi)學習延伸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給學生以有益的指導和啟迪。在學習交流的過程中,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在思辨的過程中,將課文內(nèi)容鞏固、消化、吸收,加深對人生的認識。

四、布置作業(yè)

課外搜集諸葛亮生平經(jīng)歷和經(jīng)典的故事,網(wǎng)上查找,也可以讀《隆中對》和《出師表》,了解諸葛亮有哪些事跡,具有哪些精神。

誡子書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古典文學素養(yǎng)。

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注意詞語的積累和文句的精確翻譯與理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對子的殷殷期望。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積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學勵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義。

教學方法:閱讀法,學導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詩句導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边@幾句詩寫的是哪一位歷史人物?(學生回答引出諸葛亮)

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實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讓我們學習一篇諸葛亮寫給他兒子的家信――《誡子書》,去體會慈父的殷殷情懷,智者的諄諄教誨。

二、初讀課文,讀準讀順。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2、找學生朗讀課文,師點撥存在的問題。師生共同明確加點字的注音和課文朗讀停頓。

夫:澹泊::淫慢:險躁:窮廬:

夫m君子m之行,靜m以修身,儉m以養(yǎng)德,非m澹泊m無以m明志,非m寧靜m無以m致遠。夫m學m須靜也,才m須學也,非學m無以m廣才,非志m無以m成學。淫慢m則m不能m勵精,險躁m則m不能m治性。年與時m馳,意與日m去,遂成m枯落,多不m接世,悲守m窮廬,將m復何及。

3、全班齊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準確翻譯。

1、借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自主譯讀課文。

溫馨提示:

a、聯(lián)系實虛詞的日常積累(如“以”的常見用法),遷移聯(lián)想,猜讀翻譯,合作交流,取長補短,后總結(jié)成型。

b、翻譯課文時不能直譯的便意譯,無論哪種譯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雙重否定)和原文的風格特點(如本文的簡潔精警)

2、合作探究:小組合作,解決個人翻譯過程遇到的難題。

3、師生共同解疑。教師給予點撥,對學生進行古文學習方法的指導。

四、品讀課文,領會深意。

本環(huán)節(jié)教師以一系列的問題帶動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

1、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告誡兒子立志學習、修身養(yǎng)性、淡泊名利、珍惜時間。要注意修身養(yǎng)性,生活節(jié)儉,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表達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遠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從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組討論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齊讀原句,體會作者情感,力求熟讀至誦)

明確:a、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3、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話。

4、從文中找出你喜歡的一個警句,談談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啟發(fā)。

明確: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六、課堂小結(jié):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時空,歷久彌新,愿這些經(jīng)典的語句伴隨我們大家行走一生。讓我們一起背誦全文。

七、課后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搜集有關諸葛亮的詩句或成語或典故。

八、板書設計:

誡子書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三

1。掌握生字詞,積累文言知識。熟讀全文,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思路。

2。通過品析文中詞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靜”的重要性。

3。體會作者對兒子的深切教誨,以及文章中蘊含的哲理。

重點:積累文中的重點字詞和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nèi)容。

難點:結(jié)合作者生平,體會文章主旨,思考其現(xiàn)實意義。

批注式閱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名家范讀,注意節(jié)奏停頓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出生字詞,結(jié)合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3。諸葛亮寫《誡子書》用意是什么?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2?!胺堑礋o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與前一句的關系是?

明確:闡述靜的價值和作用?!景鍟红o】

3。后文諸葛亮又從哪些方面教育兒子?

4。最后一句在議論之中加入抒情,表達了諸葛亮的什么情感?

明確:教導兒子要珍惜時間,表達了諸葛亮對兒子教誨的殷切之心。【板書:惜時】

明確:修身、治學、惜時,靜、學、才、志。靜放在首位,學、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條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所以要先修身養(yǎng)德,只有道德品質(zhì)是高尚的才可能治學成才,否則即便有很高的才學也未必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四)拓展延伸

多媒體展示關于諸葛亮的背景資料和影視片段。請同學們課下搜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小結(jié)作業(yè)

請學生思考并總結(jié)“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一句的現(xiàn)實意義以及自己有何影響和借鑒。作業(yè):搜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本文是一篇談論修身治學道理的家書,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希望。文章具有較強的論說性,所以本課著重向?qū)W生講解了“靜”的重要性,以及“學”“才”“志”三者之間的關系。最終實現(xiàn)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道理,并在學習生活中以此來要求自己。

誡子書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四

本篇文章短小精悍,辭約意豐,字字珠璣,擲地有聲,有諄諄告誡之語,更溢滿殷殷期盼之情。采用以“讀”貫穿課堂始終的方法,聽讀,朗讀,跟讀,默讀、、通過反復地讀讓學生自然成誦;然后猜讀、精讀、研讀、品讀,讓學生合作交流探究釋疑理解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聯(lián)系現(xiàn)實實際談體會,賞析品味拓展積警句;中間穿插歷史背景小故事,開闊了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興趣,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yǎng)情趣。

為了讓每位同學在課堂上都能有所學、有所悟、有所思,我是按照“生讀――生悟――生思”的模式來執(zhí)教這節(jié)課,整個課堂中都以“生”為中心,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活動和收獲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立足點。

前面幾個部分進行較為順利,學生課堂活動較為踴躍,而且基本每個同學都能完成學習目標,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導學案設置比較合理,逐層深入,從“基礎”到“延伸”都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

但這節(jié)課的授課還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有以下幾點:

1、“研讀與賞析”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但由于“導”的不到位,部分同學不能動起來,不能“賞”出亮點,“賞”出水平,導致氣氛不夠活躍,對文章中富有哲理又有警醒作用的句子領悟不夠到位。在這個環(huán)節(jié),如能適當讓學生自己“質(zhì)疑”,然后解疑,相信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會大大增強。

2、課堂上小組運用不夠成功。一遇到問題就讓學生自己討論,有時都沒有給學生自己考慮的時間就討論,這樣浪費了很多有價值的時間;另外,有些問題確實不值得小組討論,而我不合時機的運用小組討論,出現(xiàn)了課堂“懶散”的局面,如:讓學生討論課文譯文,這就屬于“畫蛇添足”,多余之舉。

誡子書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五

1、了解作者及有關文學常識,識記并積累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2、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感情,積累名言警句。

3、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養(yǎng)。

重點:識記并積累文中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難點:把握文章主旨,體會作者感情。

一、導入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士,千載誰堪伯仲間?”——陸游

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jié)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

二、預習檢查

1、檢查預習學案的完成情況。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和課文誦讀情況。

3、檢查學生收集的有關作者、作品的情況。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躬耕隴畝時“茍全姓名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但注意結(jié)交名士,研讀古籍,留心時政,常以管仲、樂毅自勵。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做軍師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lián)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為完成統(tǒng)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yè),他效忠先主,輔佐后主,外聯(lián)東吳,內(nèi)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國,終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54歲,臨終遺囑“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飾,不配器物”,留給子孫的財產(chǎn)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頃。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勵自己的子孫,“善政嘉事”,“美聲溢譽”,其子諸葛瞻、諸葛尚均義無返顧,為國捐軀,一家三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深為后人傳誦。

三、誦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試為下列句子劃分節(jié)奏,在反復誦讀中,體會文言文的韻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2)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4)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借助注釋疏通文意,互相質(zhì)疑解難,嘗試翻譯課文。

3、想一想,讀懂了什么,哪些詞語、句子不理解的?

4、對照注釋,翻譯課文。

以:用來;廣才:使……廣博

成學:成就勵精:振奮

年與時馳:年華意與日去:意志;歲月

遂成枯落:最終;枯敗,凋零。

5、理解重點句子:說說對以下兩句話的理解。

(1)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品德高尚、德才兼?zhèn)涞娜?,是依靠?nèi)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yǎng)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yǎng)品德的。

(2)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xiàn)遠大的理想。2.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干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

(4)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5)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敗葉那樣(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到那時,)守在破房子里,悲傷嘆息,又怎么來得及呢?(窮廬,亦可解為空虛的心靈。)

四、問題探究

1、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這兩句話是什么?

2、文中表達中心意思的關鍵句是哪一句?

a.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

b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都強調(diào)一個“靜”字,修身要靜,學習要靜,獲得成功也取決于靜,把失敗歸結(jié)于“躁”字,把靜、躁加以對比,增強了論述的效果。

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薛譚學謳,自足而歸,知不足而得返。就是“躁”的最好的例證。

樂羊子學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動,復返求學,終有所成。也是“躁”的最好的例證。

4、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誡兒子修身養(yǎng)性,生活節(jié)儉,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

5、文本作者抓住一個“靜”字,圍繞學習告誡兒子要成材必須具備哪幾個條件?

a.淡泊: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b.立志: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c.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五、文章結(jié)構(gòu)

本文如何提出論點,進行論證的?

提出論點——正(靜)反(躁)兩方面論證(治學、修身)——勸戒惜時,有所為

a.論點句: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

b.治學(靜):夫?qū)W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正)。

c.修身:(躁):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反)。

d.惜時: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六、名句賞析

(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邏輯學中“雙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達了他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與無限期望。

“淡泊”、“寧靜”,看起來是不想有所作為,但現(xiàn)在“不為”正是為了將來“有所為”?!暗础?、“寧靜”正是韜光養(yǎng)晦、臥薪嘗膽的階段,等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干一番“驚天地,泣鬼神”的事業(yè)——更加有所為。“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頹廢的無奈感傷,而是以“明志”與“致遠”為終極目標和遠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無聲誓言,是積極向上和進取的,是催人奮進的。“淡泊”與“寧靜”,不是消極地逃避現(xiàn)實,而是志在修身,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就是老子《道德經(jīng)》中所倡導的,“無為”的結(jié)果是“無不為”?!暗疵髦?,寧靜致遠”,雖只寥寥八字,卻被諸葛亮鐘愛一生,而且貫穿諸葛亮一生,成為他的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

(二)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1、非學無以廣才

無論人處于什么階段(少年,中年,晚年),學習與志向總是最重要的。古今中外的天才寧有種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是學而知之。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誡兒子“非學無以廣才”的話語既是很普通的諄諄告誡,也是亙古未變的哲理。他不但告誡兒子要學習,而且還要珍惜時間,發(fā)憤學習,并要注意學習方法:要“靜”、“志”,不能“淫慢”、“險躁”,并用“年與時馳,意與日去”時光的無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的人生無奈與悲嘆警醒兒子。

2、非志無以成學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保ū彼翁K軾)沒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們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隨波逐流。他們的人生注定將是碌碌無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生,最后只能“悲守窮廬”?!爸静粡娬咧遣贿_。”(戰(zhàn)國墨翟)沒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能成就自己的學業(yè)的。東晉時期的葛洪就說:“學之廣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睕]有堅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學中去的?!吧砜晌R?,而志不可奪也?!保ā抖Y記儒行》)人是靠肉體生存于世的,更是靠精神支撐生存于世的。肉體上倘若出了問題疾病是可以用湯藥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問題疾病卻是很難治愈的?!胺虬笥谛乃?,而人死亦次之?!弊畲蟮谋^于思想上的絕望。思想上的絕望比任何難以治愈的頑疾都要可怕千萬倍。“人無志,非人也?!保ㄈ龂担┤耸怯兴枷氲母叩葎游?。人若無志,則與動物何異?心中沒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無味。沒有理想的人就如同精神空虛、靈魂縹緲的一副軀殼,即使茍活于世,也不過是行尸走肉罷了。

七、背誦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為大家?guī)淼?篇《《誡子書》課堂教學設計》,您可以復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語句,也可以下載doc格式的文檔以便編輯使用。

誡子書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六

本單元課文從不同方面詮釋了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本文既有諸葛亮對兒子“修身養(yǎng)德”的勸勉訓誡,又有他對自己“淡泊寧靜”的人生總結(jié),更暗藏了他的高風亮節(jié),這些都能引發(fā)學生思考人生、規(guī)劃人生。

【學情分析】

學生已能結(jié)合注釋理解文章,但由于文章和他們生活相去甚遠且內(nèi)涵深刻,加之對諸葛亮其人其事了解不多,難免對作品思想的把握還不夠深入和深刻。

【教學目標】

1.給文中關鍵語句排序,理清文章的思路。

2.通過將書、畫組合的方式,將文中名句和諸葛亮故事組合,深入體會文章主旨。

3.以寫促讀,用回信的方式表達自己獲得的啟示。

【教學重點】給文中關鍵語句排序,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學難點】通過將書、畫組合的方式,將文中名句和諸葛亮故事組合,深入體會文章主旨。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導入教學

以《誡子書》為內(nèi)容,做一期北京衛(wèi)視《念念不忘》節(jié)目的策劃。

二、“句與文”――為節(jié)目準備書法素材

(一)據(jù)書體,排句序,理文脈

學生研究句子的書體和意思,將其合理排序,填回原文,并說明理由。

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依據(jù)不同書體,將句子兩兩組合;然后,依據(jù)句子意思、句間關系,將句子填回原文;進而理清行文思路。

(二)找聯(lián)系,定書體,悟思想

學生討論哪種書體適合書寫《誡子書》,并說明理由。

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了解楷書、隸書、草書、行書和篆書的書體特點,進而明白結(jié)合作者的品格、文章的思想等要素去選擇書體。

二、“文與人”――為節(jié)目準備書畫素材

選擇繪畫作品,依據(jù)搜集的資料,講述諸葛亮的故事,并將這幅畫和文中一個句子組成書畫作品,并說明組合的理由。

這個環(huán)節(jié),學生理解文中的名言是諸葛亮人生經(jīng)歷的總結(jié),是有深刻的內(nèi)涵和深遠的意義的;同時學生明白將書、畫組合的過程,就是將觀點和論據(jù)組合的過程。

三、“必有回響”――為節(jié)目準備音頻素材

1.以諸葛瞻的口吻,于公元263年冬,在看完鄧艾的勸降信后,就《誡子書》給過世的父親回復家書,并動情朗讀。

2.以你自己的口吻,于公元秋就《誡子書》給諸葛亮回復一封簡短書信,結(jié)合自身經(jīng)歷談啟發(fā),并動情朗讀。

學生兩個任務二選一,均不超過200字。

四、為節(jié)目起個響亮的名字并說明理由。

五、總結(jié)

孔明誕宏愿,乃與子孫傳。

修身以明志,廣才方致遠。

殷殷慈父愛,灼灼接世情。

余音震四海,訓誡撼八荒。

六、作業(yè)

1.組合書、畫和啟示,做成一個座右銘。

2.閱讀《誡外甥書》,進一步體會諸葛家訓。

七、【板書設計】略。

誡子書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七

《誡子書》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文言文。這篇文章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54歲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的一封家書,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yǎng)性要從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險躁。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jié),從另一個側(cè)面表現(xiàn)了諸葛亮這位歷史偉人的高風亮節(jié)。學習本文重在引導學生理解內(nèi)容,把握主旨,體會情感,從中獲得精神的力量: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并由此積累背誦相關警言以自勵??梢哉f《誡子書》是一篇勉學勸善的優(yōu)秀之作。引導學生學習諸葛亮的這篇家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積累,在提高學生文言水平的同時,還可以結(jié)合《誡子書》的深刻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治學、做人和修養(yǎng)方面的教育,升華他們的靈魂和良知,啟迪他們的思維。

1、知識與技能:結(jié)合注釋疏通文意,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

2、過程與方法:能運用多種文言文朗讀法來朗讀課文。

3、情感與價值觀:感受諸葛亮的人格魅力,提升自己的品格修養(yǎng)。

用多種文言文朗讀法誦讀課文并理解文章的主旨.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翻譯課文

誦讀法

討論法

多媒體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根據(jù)學生的具體精神面貌來引入課題,主要以鼓勵和表揚為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緩減學生緊張的情緒。

二、走進諸葛亮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xiāng)侯,死后追謚忠武侯。諸葛亮為匡扶蜀漢政權(quán),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

三、解題

誡:

告誡,勸勉

子:指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

書:書信,一種文體

“誡子書“即告誡兒子的一封家書。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為后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jié)。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

四、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一)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朗讀要求:

1、遇到不會讀的字詞,在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

2、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二)播放朗讀視頻,初步感知。

要求:聽準字音,注意停連、語氣、節(jié)奏及重音。

(三)仿讀課文,感受語氣。

(四)全班齊讀課文,增強語感。

五、譯讀課文

理解文意

文言翻譯五字法:

留:國號、年號、地名、人名、官名、書名。

替:用現(xiàn)代漢語詞替換古代文言詞。

調(diào):調(diào)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說法。

增:補充出句中省略的內(nèi)容。

刪:刪去沒有實在意義的詞。

(一)解釋重要字詞(搶答的形式完成)

(1)靜:摒除雜念和干擾,寧靜專一

(2)淡泊:內(nèi)心恬淡,不幕名利

(3)明志:明確志向

(4)廣:使......廣,增長(形容詞使動用法)

(5)志:立志(名詞用作動詞)

(6)險躁:

輕薄浮躁

(7)馳:迅速逝去

(8)去:消失

(9)枯落:凋落,比喻人年老志衰,沒有用處

(二)

結(jié)合注釋翻譯全文

1、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獨立翻譯課文,遇到疑難進行勾畫

1、小組合作解決個人疑難,

2、一同學翻譯全文

(三)讀出節(jié)奏(感知課文內(nèi)容)

1、障礙朗讀

2、標出節(jié)奏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六、研讀課文

把握主旨

(1)諸葛亮希望兒子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從哪些方面來告誡兒子的?

誡子書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八

1、掌握生字詞,積累文言知識。熟讀全文,梳理文章結(jié)構(gòu)思路。

2、通過品析文中詞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靜”的重要性。

3、體會作者對兒子的深切教誨,以及文章中蘊含的哲理。

重點:積累文中的重點字詞和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nèi)容。

難點:結(jié)合作者生平,體會文章主旨,思考其現(xiàn)實意義。

批注式閱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名家范讀,注意節(jié)奏停頓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出生字詞,結(jié)合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3、諸葛亮寫《誡子書》用意是什么?

明確:告誡兒子要修身養(yǎng)德,培養(yǎng)自己的品性,字里行間透露著諸葛亮對兒子的殷切期望。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p>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與前一句的關系是?

明確:闡述靜的價值和作用。

3、后文諸葛亮又從哪些方面教育兒子?

明確:正反兩個方面。正面論說:學、才、志的關系。學習必須寧靜專一,而才干來源于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立志就無法學有所成。因此,志是成學的前提和動力,學是成才的基礎和必要條件,而學又要以靜為前提。反面論說:從“淫慢”“險躁”兩個反面來論述“靜”與“儉”的重要性。

4、最后一句在議論之中加入抒情,表達了諸葛亮的什么情感?

明確:教導兒子要珍惜時間,表達了諸葛亮對兒子教誨的殷切之心。

明確:修身、治學、惜時,靜、學、才、志。靜放在首位,學、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條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所以要先修身養(yǎng)德,只有道德品質(zhì)是高尚的才可能治學成才,否則即便有很高的才學也未必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四)拓展延伸

多媒體展示關于諸葛亮的背景資料和影視片段。請同學們課下搜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小結(jié)作業(yè)

請學生思考并總結(jié)“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一句的現(xiàn)實意義以及自己有何影響和借鑒。作業(yè):搜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本文是一篇談論修身治學道理的家書,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希望。文章具有較強的論說性,所以本課著重向?qū)W生講解了“靜”的重要性,以及“學”“才”“志”三者之間的關系。最終實現(xiàn)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道理,并在學習生活中以此來要求自己。

誡子書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九

一、學習目標

1.通過朗讀,讀準字音,讀出文章的節(jié)奏美和韻律美。2.借助注釋,疏通文意,并在討論交流中做到文從字順的翻譯。3.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自己勤學立志,寧靜修身的人生態(tài)度。

二、學習重點

1.小組合作,借助注釋,理解文意,嘗試翻譯課文。2.在情景朗讀中,體會家書中飽含著的深厚感情。

三、學習難點

感悟文中蘊含的修身勵志哲理在當今時代的積極意義。

四、學習過程

課前交流:培養(yǎng)學生熱愛文言文的感情。

導入:結(jié)合自己所了解的,談談你對諸葛亮的認識。

師:諸葛亮不僅是忠誠和智慧的代表,還是善于用智慧教子的父親。今天我們就來拜讀他在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的一篇《誡子書》。

一、初讀——把握節(jié)奏

讀出韻味 1.正字音,讀通讀順。

2.把握節(jié)奏,體會文章的韻律之美。3.感受句式特點,體會句式工整之美。

二、譯讀——疏通文意

讀出意味

1.自主學習,借助注釋疏通文意;小組合作,解決疑難。2.質(zhì)疑問難,全班交流,理解文章的意思。3.出示不加標點的文章,學生嘗試練習句讀。

三、悟讀——沉入文字

讀出情味

結(jié)合背景,指導學生朗讀。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諸葛亮的殷殷期望和這封家信對諸葛瞻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

四、思讀——自我修身

讀出理味

1.從文中選幾句話送給自己,說說原因。

2.結(jié)合諸葛亮的一生,理解“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蘊含的哲理。

五、感悟升華

總結(jié)提升《誡子書》對學生及我們每個人在自我修身及勤學勵志方面的積極意義。

結(jié)束語:我們對于《誡子書》的學習才剛剛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學識的增加,我們對它的認識會越來越深刻,愿同學們用一生的時間去閱讀它,踐行它!

愿同學們愛上經(jīng)典,愛上文言文!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79023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