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絕句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一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中的5個生字及新詞。
3、會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生要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展現(xiàn)詩句所描繪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絕句》所描寫的景色。
教學過程: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1、朗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2、自讀詩歌,要求學生找出詩歌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3、理解上述詞語的意思,逐句詩句的內(nèi)容。
黃鸝也叫黃鶯,一種益鳥。身體呈黃色,嘴淡紅,在春天經(jīng)常啼唱,聲音很好聽。
翠柳翠,就是新綠。翠柳就是指處春時節(jié)剛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鷺一種水鳥,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蝦。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鳴鳴叫。
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nèi)容,教師糾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這樣相稱。千秋就是千年。
萬里船萬里指遙遠。萬里船指從很遠的地方來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點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導學生體會畫面的意境。
句意:從窗口可以看見西嶺長年不化的積雪,門外停泊著從遙遠的東吳來的船只。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nèi)容,教師糾正。
4、理解詩句的意思時同時用簡筆畫的形式加以表現(xiàn),使學生有更直觀的了解和體會。
5、川聯(lián)詩句內(nèi)容,要求學生獨立說出譯文。
6、結合圖畫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
近景——兩個黃鸝鳴翠柳。
遠景——一行白鷺上青天。數(shù)量。
遠景——窗含西嶺千秋雪,色彩。
近景——門泊東吳萬里船。
7、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知道朗讀,背誦。
8、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人
(2)解詩題
(3)明詩意
(4)悟詩情
9、“知詩人”——唐朝詩人杜甫。
10、“解詩題”——絕句: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補充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境。
11、學生自由為作者加詩題。
進一步體會“絕句”為題的好處,體會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激情。
12、“悟詩情”——在體會背景和詩題的情況下,自然領悟到詩人是情感: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讀全詩。
絕句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二
1.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內(nèi)容,了解祖國山河的壯 美,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認識9個生字,認識“舟”字旁。
理解詩的意境,認識生字。
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
一.我們以前曾學過杜甫的詩,你們給大家背一首嗎?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他的詩。板書課題。
二.品讀感悟
1.師范讀古詩,聽字音,聽語調(diào)和停頓。
2.自由讀,注意要讀準字音。
3.指名讀詩,聽聽誰讀得好。
4.再讀。
5.指名讀,分行讀,齊讀。
6.看圖上的景物,結合詩句,想想古詩的意境。
7.說說每一行詩的意思,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說出自己的理解,不足之處教師點撥指導。
8.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體會意境美。
9.認讀生字,介紹“舟”字旁,指讀生字,開火車讀,擴詞。
三.總結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風光秀麗,希望有一天同學們能走出去,領略一下詩人筆下的大好河山壯美。
絕句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三
《絕句》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開篇之作。本單元的主題都是通過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絕句》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畫面明麗,語言形象,情感歡悅,意蘊暢達,表達了詩人愉快的心情和對和平的向往。
新課程強調(diào)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念書”而是要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本節(jié)課充分體現(xiàn)以生為本,以讀為本,讓學生學習了本詩的色彩美,結構美,意境美。
二、教學目標
1、認讀5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理解重點詞語,理解“含”的妙用,了解詩的對子對照格式。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啟發(fā)學生依據(jù)詩句展開想象,通過想象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心情。
3、通過誦讀古詩,感受春天的美好,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從中感受春之美,大自然之美。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誦全詩,使學生在朗讀與想象中領悟詩的意境。
四、教學過程:
葉老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我們的語文課一定要教學生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己學習的能力。古詩的學習方法很多,本節(jié)課我教給學生最基本的學習方法,那就是: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
本課的教學,我力求把詩歌的美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當中。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整個教學程序我設計了5個環(huán)節(jié)。
激情導入——讓學生期待美
初讀古詩——讓學生根據(jù)本課認讀的生字讀準古詩正音。
再讀古詩——讓學生領悟本詩的結構美
品讀古詩——讓學生感受本詩的意境美
指導書寫——寫好“口在不同的位置,胖瘦高矮的變化”、寫好左中右結構的“柳”。
(一)激情導入——讓學生期待美
新課伊始,我精心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詩仙”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詩人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再現(xiàn)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觀,今天我們又要讓李白的好友——“詩圣”杜甫帶領我們到四川草堂去領略那里的美景,你們愿意去嗎?不過我們先來認識一下這位大詩人及他的大作[課件出示杜甫簡介,絕句簡介](這樣設計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初讀古詩——讓學生根據(jù)本課認讀的生字讀準古詩正音。
讀一首好詩,要注意始終個別重點難字的讀音,因此在講授認讀生字中,采用我校識字方法,帶拼音讀字——帶拼音讀詞——去拼音讀詞——去拼音讀字(開火車)——闖關小游戲。在這五個字中,其中“鷺”是學生難識字,先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最后總結“鷺”是形聲字,我們可以通過它的聲旁形旁加深對它的認識。并試圖讓學生找一找除了“鷺”,本科還有哪個字也是形聲字呢?激發(fā)學生在此識字的興趣。
(三)再讀古詩——讓學生領悟本詩的結構美
在熟讀了古詩的基礎上,我會問學生:如何能讀好一首古詩?我們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通過想象畫面、讀好詩的停頓和語氣。
我讓學生再讀古詩,逐句展開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兩個/黃鸝/鳴翠柳,“你看到了什么?”學生會踴躍說“兩只黃鸝、翠柳”在學生說完想象之后再出示圖片,并試圖讓學生猜測,“這是什么季節(jié)呢?”“春天”“春天很美,讓我們用歡快的心情再讀一遍”。
本詩中有很多數(shù)量詞。這首詩巧妙地將數(shù)字運用于形象思維領域,使詩在結構上渾然一體,散發(fā)獨特的藝術魅力,該詩被奉為千百年來的蒙學讀物,數(shù)量詞不可不講。除了第一句的“兩個”在第二行還有“一行”,我注重讓學生展開想象,一行白鷺是幾只呢?他們是按什么順序排列的?同學學生用手比劃,體現(xiàn)出白鷺排列有序、漸行漸遠。
頭兩句講完,問孩子“你喜歡對對子嗎”通過教師引導“兩個對一行”讓孩子自己說出其他的對子“黃鸝對白鷺、鳴對上、翠柳對青天”,學生便會感嘆說原來詩不僅美,而且上下倆句還很工整,體會詩的對照形式。
本詩中有很多表示顏色的詞:白、青、翠、黃。詩人展開語言的調(diào)色板,選用繽紛的色彩,將眼前的景物描繪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畫面,使它產(chǎn)生了誘人的魅力。本詩除了看到的景象,作者還讓我們聽到了,哪個詞體現(xiàn)的?學生會快速說第一句的“鳴”字,教師可以播放黃麗得叫聲,讓學生感受黃鸝歡快美麗、嘰嘰咋咋、一唱一和的叫聲。最后讓學生頭腦想象著畫面,齊讀這兩句描寫春天美麗景象的句子。
第三句重點講授“含”字的用意,窗含/西嶺/千秋雪,通過激發(fā)學生回答出“雪是從窗戶外看到的?”要突破這個難點。教師采取反問學生“作者為什么不用窗前、而是選擇窗含”,這時有些孩子就會說出“這千秋雪好像一副畫印在了窗戶上,所以含用的好”,這樣學生通過體會“含”字,能夠真切的感受詩的美!
(四)品讀古詩——讓學生感受本詩的意境美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引導學生先閉上眼睛,想象畫面,伴隨著古箏聲,根據(jù)自己的想象作畫配詩。這樣的設計意圖主要是引導學生感悟詩的意境美。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草堂周圍翠綠的柳樹上成對的黃鸝在歡唱,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yōu)美的意境。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窗雖小,因“含”著,千年積雪而讓人感受到時間的久遠;更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向往和平的抱負!。
(五)指導書寫——寫好“口在不同的位置,胖瘦高矮的變化”、寫好左中右結構的“柳”。
出示“含、吳、鳴”,寫讓學生觀察,這三個字的共同特征都有一個“口”,但隨著“口”的位置不同,寫的大小胖瘦大相徑庭。通過學生發(fā)現(xiàn)總結出“口在上下時,要寫的扁胖一些;口在左邊時,占格往上一些,寫的小一些”
“柳”是左中右結構,因此觀察好三部分高矮很重要。要注意中間的撇是豎撇,想彎彎的柳枝一樣。右邊是單耳不是雙耳。
伴隨梅花三弄古箏聲讓孩子書寫。最后展示兩位同學的作品并評價。
總結:這首詩雖短,但其境無窮。四句詩,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有山有水,色彩明麗,春意盎然。引導學生通過齊讀領悟詩中意境。
五、板書設計:
絕句
形聲字:鷺、嶺 含 吳 鳴 柳
絕句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四
《絕句》教學片段
指名讀詩句,了解詩意。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兩個黃鸝在翠綠色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的天空。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從窗口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外停泊著要到遙遠的東吳去的船只。
詩人沉浸在這般美景中,心情怎樣,會說些什么?
生匯報:詩人一定很高興...
那誰能把當時作者的心情讀出來呢?
生...
當時學生雖然舉手很踴躍,都想站起來試試,但是讀的效果并不好。看到這我又說:
同學們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詩人,當你看到:有兩只活潑可愛的小黃鸝在翠綠色的柳樹上唱著動聽的歌,一行白鷺飛上了藍藍的天空。從窗口就能看見西嶺常年不化的積雪,門外還停泊著要到遙遠的東吳去的船只。這時你會用怎樣的語氣來表達出你當時的心情呢?請你自己可以一邊看圖,一邊體會一下,試著讀一讀。
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diào)動起來,當讓學生閉眼想象時,從他們的表情,我看到有一大部分同學已經(jīng)被詩的意境所陶醉了。接下來的朗讀學生做的明顯要比上一遍好多了。
通過創(chuàng)設意境,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這樣便于指導朗讀,可以讓學生更好的體會詩的意境。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多應用這樣的方法,對提高課堂教學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絕句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五
[教學說明]
《絕句》是唐代著名“詩圣”杜甫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色彩明快,意境開闊。在教學時我遵循教學的整體性原則,教學層次清晰,從激趣引題到感知全詩到逐句講解到學生扮演詩人呤誦詩句,層層展開構成了一個由淺入深,步步深入體會詩境的良好教學結構。在教學中我還注意通過聽配樂誦讀,想象畫面,展開畫面,貼圖豐富畫面的五步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走近詩人,體會詩人作詩的情形并以此作為教學線索,貫穿整個教學情境,幫助學生領悟詩的意境,突破透景悟情的教學重點。在指導學生理解關鍵字詞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用簡筆畫讓學生直觀感受“含”字的意思,融聽、思、畫、說為一體,使學生領悟到“含”字的比喻寫法,同時對“含”字作替換比較分析,不僅幫助加深理解句子,而且能使學生在潛意識中領悟到“擬人”這種修辭形式對突出景物描述的生動性以及表現(xiàn)詩意的特定作用,從而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含”字的妙用,突破了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通過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弄清詩句的含義,在解詞理句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的大意。重點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啟發(fā)學生依據(jù)詩句展開想象,以畫配詩,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的心情。
3、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教學準備]
大幅彩貼畫、錄音帶(機)、小黑板、大黑板上板書好全詩。
[教學間時]
一課時。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透景悟情,通過圖畫再現(xiàn)詩人作詩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歡快心情;理解詩句大意,領悟“含”字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語揭題,激發(fā)興趣
1、導入:同學們,我們知道唐代有兩位著名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的美稱,是----李白,另一位則被稱為“詩圣”,他是誰啊?----杜甫。杜甫的詩在唐代詩作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杜甫寫的一首絕句。[齊讀課題]絕句是舊詩的一種體裁,每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就稱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就稱七言絕句。這一首詩就是一首幾言絕句?(七言絕句)這首七言絕句是杜甫在公元12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64年重返成都杜甫草堂時所作的《絕句四首》中的第三首。公元763年震憾唐王朝?"安史之亂“終于被平息,憂國憂民的杜甫聽到這一消息,心境由沉悶變得開朗,詩人重返舊居,看到進姓又過上太平日子,看到草堂門前浣花溪邊生機勃勃的春景,心情十分愉悅,情不自禁地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因為沒有事先擬好題目,就用絕句這種詩的體載名稱作了詩題。下面請同學們各自把詩句讀一讀,生字要讀準。
2、學生自讀。
3、復習生字。在這首詩里有三個生字,我們一齊來復習一下。
4、指名讀詩:同學們會讀這首詩嗎?老師請四位同學一人讀一句,開火車,誰愿意?(請兩組)
二,范讀創(chuàng)設情境
1學習第一句
(2)用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聽著這充滿感情地誦讀,我們仿佛走近了詩人,也來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圍的景色真是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出示畫)(語言引導學生看圖入情境):此時正是三月天氣,日光柔和,微風徐徐。一日清晨,詩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讀詩文,忽然聽到屋外傳來一陣陣清脆婉轉的鳥鳴聲,詩人循聲望去,看到了什么?(黃鸝)黃鸝有同學知道嗎?(貼黃鸝)
(3)介紹黃鸝。黃鸝是一種很美麗又會唱歌的小鳥,羽毛大部分是黃色的。
(4)學習“翠”、“鳴”。那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鸝鳥兒在哪兒鳴叫呢?(柳樹枝間)怎樣的柳樹呢,詩人是用哪個字來形容柳樹的?(翠)翠是什么意思?(嫩綠、翠綠的意思)可見此時正是什么時節(jié)?(早春時節(jié))那么你們想,美麗的黃鸝鳥兒會在翠綠的柳樹間怎樣地鳴叫呢?(歡快地、自由自在地)
(5)讀第一句詩。讓我們一齊用歡快的語調(diào),讀一讀第一句詩,注意七言絕句的(2、-2、-3)的節(jié)奏。
(6)說句意。第一句詩的意思同學們理解嗎,誰能說說。(兩只活潑可愛的黃鸝鳥兒在翠綠的柳枝間歡快的鳴叫著。)
2、學習第二句詩
(1)描繪情境。詩人正陶醉于黃鸝悅耳的鳴叫聲中,忽然眼前掠過一道白色的弧線,這白色的弧線是什么?(白鷺)貼白鷺。
(2)介紹白鷺:白鷺是一種水鳥,渾身羽毛潔白,腿腳細長,在天空飛翔的身姿十分優(yōu)美。
(3)講“一行”、“青天”。那是一只白鷺嗎?(不是)詩中哪能個詞告訴你的?(一行)這一行排列整齊的白鷺正飛向哪兒?(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藍的天空)這里的青是碧藍、瓦藍的意思。
(4)說句意。那么二句詩的意思同學們會說嗎?(一行排列整齊的白鷺正飛向蔚藍的天空)
(5)潔白的鷺鳥飛向蔚藍的天空這樣的畫面可真美啊,讓我們齊讀第二句詩,讀出畫面的美來。
3、體會詩境
(1)詩人作詩用語凝煉明快,僅僅兩句詩就已使我們浮想聯(lián)翩,畫面里的色彩,詩中都體現(xiàn)出來了,你找到了詩中描寫色彩的字嗎?老師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用著重號點出來。(黃、白、青、藍)
(2)詩人用黃綠相映,青白對照,用色彩鮮明的字寫出春天景物的獨特鮮艷的色彩特征。我們在讀這兩句詩時就覺得仿佛有這樣一幅早春美景圖展現(xiàn)于我們眼前。同學們能不能看著畫面,結合詩句,試著用自己美好語言描繪畫面,同學們可以按這樣的句式來說:
出示句式: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樹,黃鸝,白鷺。詩人覺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學們描繪得真美啊,讓我們把一、二兩句詩聯(lián)起來讀一讀,讀出畫面的美來。
4、學習第三句
(2)講解“千秋”、“含”。西嶺是位于成都西邊的岷山,那詩人說:“西嶺千秋雪”,可以怎樣解釋?(西嶺上覆蓋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時間長久)詩人是從哪兒看到覆蓋積雪的西嶺山的?(詩人從窗口向遠望),畫(囗),你理解“窗含西嶺千秋雪”中“含”的意思嗎?含就著銜著、鑲嵌的意思。同學們覺得這句詩中的“含”字用得好嗎?這樣我們不妨用其他的字來換換,可以用哪些字來換?(有、里、內(nèi)、前)我們選兩個字換上讀讀看,比較比較,體會體會?!按坝形鲙X千秋雪”,你們覺得怎么樣?(太一般了)“窗嵌西嶺千秋雪”,(嵌字寫出西嶺雪山像一幅畫鑲嵌于窗框之中,只是靜態(tài)的畫。)可是,我們一般說人才含著什么,這兒用了“含”字還好像把窗框?qū)懟盍?,寫出畫面的動態(tài)之美,更有了動感,詩中靜動結合,充滿生機。這個“含”字用得真妙,讓我們一齊讀第三句詩,突出“含”字。
(3)說詩句大意。(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景色像銜在窗框里一樣)
5、學習第四句詩
(1)詩人憑窗遠眺岷山雪峰,陶醉于大自然的美景之中,贊嘆不已,不知不覺,筆已經(jīng)拿在手里很長時間了,詩人想起要寫下詩句,一低頭,卻又看見門前的什么?(門前停靠在岸邊的船只)邊貼船只邊敘述:船只不在航行嗎?你從哪個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康囊馑?。東吳是指長江下游,江蘇一帶建立東吳政權,所以詩又用東吳指代長江下游,江蘇一帶的地方。
(2)你會解釋東吳萬里船的意思嗎?(從遙遠的東吳航行來的船只)那“萬里”在這里是指什么?(路途遙遠)現(xiàn)在同學們能解釋這句詩的大意嗎?(門前的岸邊停靠著千里迢迢航行而來的船只),船只能沿岷江,穿三峽,一路暢行無阻的情形只有在和平環(huán)境里才會出現(xiàn),詩人看到這種情景,心情會是怎樣的?(歡快、愉悅、舒暢)
(3)讓我們一起用愉快的語氣讀第四句詩。
6、體會詩情
(1)此時杜甫重返草堂故居,已是“安史之亂”得以平定的第二年,詩人心情愉悅,才會有閑情逸致抬頭遠眺西嶺雪景,俯首感受鳥語花香的明媚春色。所以詩三/四句就寫了詩人遠望近觀的情形,同學們能不能按這樣的句式來說說:
詩人抬頭向遠處看,只見,低頭看近處,只見,看到這番情景,詩人心中。
(2)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把三、四兩句聯(lián)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
四、表演情境
1、剛才通過想象畫面,我們理解了每句詩的大意,走近了詩人,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現(xiàn)在老師想請一位同學做大詩人杜甫,把詩人作詩的情景給大家表演表演?,F(xiàn)在黑板上的這幅畫,正無限的擴大、擴大……于是,我們這兒成了杜甫草堂,屋外的春色真是美如畫。此時,正是陽春三月,陽光柔和,微風徐徐。一日清晨,詩人正在桌案前研讀詩文,忽聽屋外傳來一陣陣清脆悅耳的鳥鳴聲,循聲望去,詩人看到草堂附近怎樣的一幅春景圖,可以先向我們介紹介紹,而后詩人揮毫潑墨,并為我們高聲呤誦所作的詩。先請大家在座位上討論討論,練習練習。
2、學生表演
3、真是一首好詩啊,如此佳作,我們怎能不呤誦呤誦。
4、齊誦全詩。
五、小結
這堂課我們一齊走近詩人,體會詩人作詩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詩的意思,還想象畫面,感受詩的意境。全詩描寫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達了詩人愉悅,歡快的心情。課后請同學們有感情地背誦全詩并抄寫一遍。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絕句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六
一、教學目標:
1會認鷺等六個字,會寫絕鳴兩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培養(yǎng)學習古詩的習慣,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小朋友們,春天來了,你們眼中的春天是怎樣的呢?能用一些四個字的詞語來描述嗎?
學生自由發(fā)言,積累詞語。
我從你們可愛的小嘴巴里聽出了春天的美麗,春天多好呀!唐代詩人杜甫也特別喜歡春天,他還把他看到的春景寫成了一首詩呢: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自由讀詩,字字讀準,句句讀通順。
2、指名讀,正音,隨機識字。
3、多種方式鞏固識字。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2、根據(jù)學生匯報,結合課件,相機理解每一句詩意,指導朗讀。
(預設一:我好像聽到了在黃鸝叫)
你怎么知道黃鸝在叫呢?理解“鳴”,相機指導寫“鳴”。想聽聽她的歌聲嗎?黃鸝在歌唱什么呢?你喜歡這樣的黃鸝嗎?那你把這一句詩讀一讀。還有誰也想讀?齊讀。
(預設二:我好像看到了白鷺)
哦?白鷺在干嗎呢?你看,他們排著多整齊的隊伍,在蔚藍的天空中快活的飛翔,這就是:一行白鷺上青天!想不想做其中的一只小白鷺呢,那你把這句詩讀一讀!
(預設三:我還看到了雪)
真的嗎?雪在哪?你看,這千年不化的積雪給春天又增添了不一樣的美!誰來讀?這句詩中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學生可能質(zhì)疑:“窗含”是什么意思?通過動作理解。
(預設四:我看到了船)
看到船的時候,你在想什么呢?指導朗讀“門泊東吳萬里船.”
四品讀詩歌感悟詩情
你們看到了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還有雪﹑船,這多像一幅美美的畫呀!我們一起美美地讀出來吧!要是男生和女生分開來讀,那會是怎樣的情景呢?男女生賽讀.
你們讀得這么好,讓我感覺這么快樂,獎勵你們?nèi)ギ嬛杏我挥伟?
(課件)欣賞動畫.
我給你們配上美美的音樂,就當自己是大詩人杜甫,再來一次吧!
五背誦詩歌
這么美的詩,你們把他記在心理了嗎?誰把前面兩句記住了?有沒有全部都記住了的?
六拓展延伸
其實我們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畫,一首生機勃勃的詩,看看,這樣的畫面,會讓你想起哪句詩呢?(課件出示畫面,和相應的詩句,最后一幅畫,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可以去查資料﹑請教老師或者自己學著寫詩)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的生活無處不是畫,無處不是詩!
絕句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七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字,注意多音字“見”。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感受詩中描寫草原的無比壯闊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蒼茫的景象。
教學重難點:
朗讀古詩,熟讀成誦,在朗讀中感受詩所描寫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激趣,揭示課題
1.師: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課件出示:大草原圖片并配樂)
2.師: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學生回答
3.師:天藍藍,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畫卷呀!我們有說不完的話語來形容它、贊美它。北朝有人用簡單的27字概括了我們說不完的話語,讓我們來讀讀古詩《敕勒歌》吧!
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結合注釋,讀通古詩。
2.檢查生字
出示:敕勒穹廬籠罩見
3.多種形式認讀生字
4.學生自讀整首詩邊讀邊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讀,師生評議。(評議從讀正確方面進行)
三、品讀詩文,熟讀成誦
1.課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許多的蒙古包
師:你看到了什么?
由學生說出大意即可。
師:詩中哪句是描寫圖中的內(nèi)容?
指名朗誦
在圖片旁出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罩四野。
自由讀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學生質(zhì)疑
老師針對課件講述;敕勒是一種族名,敕勒川是這種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聳云霄的陰山腳下。好i大家看圖,這就是陰山,多么雄偉壯闊呀!看天空就像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誰愿意來讀讀這4句詩呢?趕快試試吧!
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師評:我聽出來了,陰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陰山下”。
示范讀第1、1句。
師評: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廬,籠罩四野。”
示范讀第3、4句。
分小組賽讀第1至4句。
2.詩人還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讀讀最后3句。
課件出示:風吹來了,草叢里露出許多的羊群。
從圖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小組交流。
指名回答:誰愿意來讀一讀?
教師評價放在學生對詩的感受上。如:老師看得出你真的喜歡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彎了腰,訃我們看到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請大家把整首詩連起來讀讀,小組互相聽一聽,看誰讀得棒,把掌聲送給他。
全班交流朗誦。
4.評比“背誦高手”,看誰能用最短的時間背下古詩。
四、小結
五、拓展
1.今天我們學習《敕勒歌》這首詩,你一定有很多的收獲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說一說。
2.大草原就是—幅美麗畫卷,趕快拿出你的紙和筆把它畫下來吧!
板書設計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罩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絕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了解古詩的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祖國山河的壯美,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中的5個生字及新詞。
3.會背誦并默寫兩首古詩。
教學重點:理解詩句,通過詩中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學生要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展現(xiàn)詩句所描繪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絕句》所描寫的景色。
教學過程: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1.朗讀全詩,要求讀準字音。師生共同糾正字音。
2.自讀詩歌,要求學生找出詩歌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黃鸝翠柳
白鷺青天
千秋雪
萬里船
3.理解上述詞語的意思,逐句詩句的內(nèi)容。
黃鸝------也叫黃鶯,一種益鳥。身體呈黃色,嘴淡紅,在春天經(jīng)常啼唱,聲音很好聽。
翠柳------翠,就是新綠。翠柳就是指處春時節(jié)剛抽出嫩芽的柳枝。
白鷺------一種水鳥,羽毛白色,腿長,能涉水捕食魚蝦。
青天------蔚藍色的天空。
鳴------鳴叫。
句意: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
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nèi)容,教師糾正。
千秋雪-------雪存年久,因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這樣相稱。千秋就是千年。
萬里船------萬里指遙遠。萬里船指從很遠的地方來的船。
含------包含。
泊------停泊。
重點理解“含”的意思,并引導學生體會畫面的意境。
句意:從窗口可以看見西嶺長年不化的積雪,
門外停泊著從遙遠的東吳來的船只。
-------指名學生口述詩句內(nèi)容,教師糾正。
4.理解詩句的意思時同時用簡筆畫的形式加以表現(xiàn),使學生有更直觀的了解和體會。
5.川聯(lián)詩句內(nèi)容,要求學生獨立說出譯文。
6.結合圖畫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意境。
近景-------兩個黃鸝鳴翠柳,
遠景-------一行白鷺上青天。數(shù)量
遠景-------窗含西嶺千秋雪,色彩
近景-------門泊東吳萬里船。
7.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知道朗讀,背誦。
8.復習學習古詩的方法:
(1)知詩人
(2)解詩題
(3)明詩意
(4)悟詩情
9.“知詩人”--------唐朝詩人杜甫。
10.“解詩題”--------絕句: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
補充介紹詩人的寫作背景。進一步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情境。
11.學生自由為作者加詩題。
進一步體會“絕句”為題的好處,體會詩人創(chuàng)作時的激情。
12.“悟詩情”-------在體會背景和詩題的情況下,自然領悟到詩人是情感:
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13.朗讀全詩。
絕句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八
(1)認識9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舟”字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認識9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認識“舟”字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一、談話激趣,揭題導入。
同學們,大家一定很熟悉詩人杜甫吧,你知道他寫的哪些詩句呢?你們知道嗎?杜甫的家鄉(xiāng)風景秀麗,你們想不想看看那里的山水風景啊?請同學們看屏幕:(揭題齊讀)引導學生解題,介紹杜甫和古詩資料。(學生思考,了解古詩的相關資料)
二、初讀古詩,感受古詩意境,認讀生字。
1、教師配樂范讀古詩,學生邊聽邊感受,注意聽準字音。
2、學生自由讀古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準字音,可借助認字表或者請教老師和同學。
3、出示詞語卡片認讀生字。
4、開火車認讀生字。
5、小組檢查認讀生字情況,做好“漢字銀行”統(tǒng)計。
6、生字回歸課文,再讀古詩。
7、自由背誦古詩。
三、指導書寫。
絕:左右結構,形聲字,絕唱、杜絕。
鳴:左右結構,形聲字,鳴叫、鳴笛。
含:上下結構,會意字,包含、含義。
令:上下結構,司令、命令。
嶺:左右結構,形聲字,山嶺、群嶺。
吳:上下結構,姓吳、吳國。
船:上下結構,學習“舟子旁”,木船、船家。
1、學生找出關鍵筆畫,然后和教師一起書空。
2、學生先描寫書上虛宮格內(nèi)的生字,然后再書寫在虛宮本上。
3、教師可把播放音樂作為對學生認真書寫的獎勵,給學生以良好的熏陶。
4、學生互評,然后展示。
5、再寫。
四、處理課后習題。
1、讀一讀,寫一寫。
2、找一找,說一說。
3、找出詩中意思相對的詞語,說一說。
4、背一背對子歌。自己說一說在自然界中還有哪些相對的事物。
五、作業(yè)。
1、背誦古詩。
2、鞏固生字。
3、編個對子歌。
絕句教學設計一等獎篇九
教學內(nèi)容:
教學第一首古詩《絕句》。
教學目標:
1、能讀懂古詩《絕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泊”的字音;能結合詩句理解“含、千秋、泊”等詞語。
3、會背誦、默寫《絕句》。
4、初步感受古詩中所描繪的景色。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說說學古詩的基本方法。
(2)揭題,板書:古詩二首
(3)教師范讀。
思考:這兩首詩寫哪個季節(jié)的景色?寫了哪些景物?
二、教學《絕句》。
1、解題:“絕句”是舊詩體裁之一,一首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有的古詩按詩的內(nèi)容列題目,這首詩就用舊詩體裁做題目。
2、介紹作者:杜甫,唐代詩人。這是他重返成都時寫的。他自幼好學,七歲就會吟詩,他的詩很有名。
3、初讀古詩。
(1)自由讀,拼讀生字音節(jié),觀察插圖,想想哪些地方你能讀懂。
(2)檢查自學效果。認讀生字和多音字“泊”。
(3)指名朗讀古詩,說說哪些地方學懂了。
4、再讀古詩,逐句理解。
(1)理解第1句。
問:“鳴”是什么意思?“翠柳”指什么?“鳴翠柳”怎么理解?
回答后,教師小結:黃鸝,鳥的名稱,又叫黃鸝,這句的意思是:兩只黃鸝在翠綠色的柳叢中一唱一和地叫著。
(2)理解第2句。
問:“一行”是什么意思?“青天”指什么?“上青天”怎樣理解?
回答后教師小結:白鷺是一種頸和腿都很長的白色水鳥。青天:藍色的天空。這句詩的意思是:一群白鷺在藍色的天空中排成一字形飛翔。
(3)理解第3句。
問:“窗含”是什么意思?“千秋雪”指什么?
回答后教師小結:窗含,從屋里往窗外看,外面的景物就像被窗口包含著。也就是窗柜里圍著的景物?!扒铩敝负枚嗄辍_@句詩的意思是:從窗口可以看見岷山終年不化的積雪。
(4)理解第4句。
問:“泊”是什么意思?“萬里船”指什么?
回答后教師小結:“泊”是船在岸邊??康囊馑??!皷|吳”是指古代吳國所在地,指長江中下游一帶,在我國東部。這句的意思是:門外江邊??恐h航東吳,行程萬里的船只。
5、自由讀古詩,同桌互相說說詩句的意思。
6、指名朗讀古詩,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朗讀、背誦。
四、默寫《絕句》,完成《作業(yè)本》第6題。
五、完成《作業(yè)本》第2、3、5題。
課后反思:
在古詩的教學中,按照以往的教學方法即:讓學生讀古詩——理解古詩中一些詞的意思——理解詩句的意思——讀、背整首詩。往往忽視了課文中插圖的作用。課文中的插圖我仔細觀察和古詩的意思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在教學中,我利用課文插圖讓學生自己先理解古詩的意思,然后再理解。發(fā)現(xiàn)有些不用教師講解,學生就能理解。因此在教學古詩時千萬別忘記插圖的作用。
轉載自萬市小學
絕句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
一、教材分析:
1、[注釋]
鷺:一種水鳥名,鷺鷥。
西嶺:指岷山。
千秋雪:終年不化的積雪。
泊:停泊。
2、[簡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閑居時寫的,共寫絕句四首,本詩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寫了草堂門前浣花溪邊春景。
本詩由兩聯(lián)工整的對偶句組成。前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寫的是動景。首句堂前黃鸝鳴于翠柳間,是近景;次句白鷺飛上青天,是遠景。這些景物的畫面,色彩艷麗:嫩黃的小鳥,翠綠的柳林,雪白的鷺鷥,蔚藍的青天,四種色彩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不僅有色還有聲,有那婉轉動聽的鶯歌,真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明麗的景象。
后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寫的是靜景。前兩句兩個動詞是“鳴”“上”,后兩句是“含”“泊”,一動一靜。第三句寫西嶺積雪,是遠景?!昂弊诌\用擬人手法,十分貼切生動;“千秋”點出時間的久遠,更顯出其靜。第四句寫門前的船只,是近景。“泊”,停泊著,但這停泊的是將要駛往東吳的船,靜中包含著動;“萬里”點出空間的遼闊。
這首詩,每句一景,其中動景、靜景,近景、遠景交錯映現(xiàn),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幽美平和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百讀不厭。
3、[作者簡介]
杜甫,字子美,公元7生于河南鞏縣(現(xiàn)鞏義市)。二十歲起,漫游吳越、齊趙。746年赴京應試,落第后旅居長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后,逃往風翔投奔肅宗拜為左拾遺。故世稱杜拾遺。后因得罪肅宗,被貶華州。759年棄官西行,經(jīng)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寫詩兩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765年攜家經(jīng)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滯留二年。出三峽后飄泊于荊、湘,以舟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歲。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戰(zhàn)亂的時局把他卷入顛沛流離的人群中,使他真實而深刻地接觸和認識了當時的種種社會景象。他憂國憂時,揮毫賦詩,直書情懷。留傳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詩歌,思想與藝術造詣極高,對中國文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被后世譽為“詩史”。他是我國詩壇承先啟后,繼往開來的集大成者,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被尊為“詩圣”。
二、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詩歌寫作的時代背景、杜甫簡單生平以及他的幾篇著作。
2、初步讀懂詩歌的含義,理解詩句中“鳴”、“上”、“含”、“泊”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喜悅的思想感情。
3、激發(fā)學生學習積累杜甫名詩的興趣,能背誦學到的一到二首課外杜甫的詩。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懂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難點:對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理解。
四、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課外自由學習積累杜甫的詩作若干首。
五、教學過程:
(一)、欣賞《春的旋律》,導入新課:
1、在“春之聲圓舞曲”的伴奏下,學生匯報尋找春天的收獲。
2、導:今天,我們新學習一首古詩,看看古人是怎樣用詩的語言描繪春天的美景。
(二)、進入第一章《快快樂樂地學》,學習古詩:
1、讀古詩。
(1)師輕快地范讀古詩,學生談談聽后的感受,體會詩歌歡快的意境。
(2)誰知道杜甫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請學生簡單介紹作者寫這首詩的歷史背景。(當時,安史之亂平定了,天下太平,詩人回到了自己居住的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前生機勃勃的景色,情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詩。)整體感受詩歌的意境,了解寫作背景,為以下的學習做鋪墊。
2、按古詩學習的要求,小組同學討論學習,理解詩句的意思,找出不懂的或難理解的地方質(zhì)疑釋疑。(教師可巡回指導,了解學習情況)
3、各小組提出不懂的或難理解的問題集體討論釋疑。(利用多媒體課件突破重難點:“窗含西嶺千秋雪”。)以學生自學為主,獨立學習古詩,積累古詩學習的方法。
4、讀懂這首詩的意思了嗎?咱們選一到二句來解釋一下,如何?
5、同學評析詩中寫得好的地方,師幫助歸納:“有聲有色,”有遠有近“。
6、朗讀、背誦詩歌。
導:杜甫的作品中還有一首描寫春天美麗景色的絕句——
7、學生自由朗誦絕句(遲日),思考詩句的含義。
8、學生質(zhì)疑問難,討論解疑。
9、學習小組共同解釋詩句的意思。
10、讀、背、積累古詩。(第二首古詩的學習以學生獨立學習為主。)
(三)、進入第二章《輕輕松松地聽》,欣賞詩歌:
導:同學們只花了分鐘時間就學會了兩首古詩,真是省時高效呀。老師猜想,現(xiàn)在咱們大腦里的小管家一定有些累了,就來輕松一下吧!
學生欣賞或跟唱三首杜甫的名作:《春望》、《登高》、《蜀相》。(激發(fā)學生學唱的愿望。)
(四)、進入第三章《開開心心地唱》,學生唱詩:
1、反復聽《前出塞》的古詩演唱,背誦或跟唱均可。
2、自由背誦,男女生比賽背誦。
3、鏗鏘有力地跟唱一遍。
(五)、認識詩人,了解詩作:
導:今天,我們在這兒能欣賞到這么多優(yōu)秀的古詩,真的要好好感謝一個人——杜甫。
1、學生自由說說自己了解的有關杜甫的知識。
2、自由交流自己積累的杜甫的詩作。
3、看電腦老師的介紹,請學生說說自己知道了哪些知識。(了解詩人的生平知識,認識“現(xiàn)實主義”詩人的典范)
4、出示詩歌《兵車行》,教師范背并解釋,幫助學生理解現(xiàn)實主義。
5、出示小紅旗,鼓勵學生課外積累。
六、設計意圖:
古詩具有語言凝煉含蓄,韻律和諧優(yōu)美,意境深邃高遠等特點,是陶冶學生情感,增強語言文字修養(yǎng),提高審美鑒賞能力的好教材。大量閱讀優(yōu)秀的古詩,能使學生掌握中華語言的精華,為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在進行“大量讀寫,雙軌運行“的實驗中,我改變傳統(tǒng)的古詩教學一節(jié)課學習一首古詩的習慣,盡可能地增加課堂學習密度,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注意課內(nèi)外結合,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大量的古詩,讀背積累二、三首,了解更多詩人優(yōu)秀的詩作,帶領學生遨游詩作的海洋。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此時,再鼓勵誦讀詩人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jié)課、一本書,就可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絕句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一
1、通過理解字詞句的意思,弄清詩句的含義,在解詞理句的基礎上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全詩的大意。重點理解“含”字的妙用。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啟發(fā)學生依據(jù)詩句展開想象,以畫配詩,引導學生通過想象畫面,領會詩的意境,從而體驗詩人作詩時的歡快的心情。
3、有感謝情地背誦全詩。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透景司情,通過圖畫再現(xiàn)詩人作詩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歡快心情;理解詩句大意,領悟“含”字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導語揭題,激發(fā)興趣
1、導入:同學們,我們唐代有兩位著名詩人,一位享有“詩仙”的美稱,是—李白;另一位則被稱為“詩圣”,他是—杜甫。杜甫的詩在唐代詩作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杜甫寫的一首絕句。(板書課題,齊讀)
2、指句讀“絕”。
3、指生說記字方法。師:大家都知道,絞絲旁的字多與絲線有關。所以這個字也可以這樣說:絲線染成顏色,稱為天下獨特,就是—絕。
4、擴詞:絕技、絕活、絕招。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師范讀,注意聽老師讀詩的節(jié)奏。這首詩的節(jié)奏是223。
3、自由練讀,注意節(jié)奏。
4、師生合作,接讀。
5、同桌之間像我們師生合作讀那樣讀。
6、指名一對同桌讀。
7、男女生接讀。
8、同學們讀得挺順利,但讀詩要有感情。老師準備了這首詩的配樂,教師配樂讀。
9、指名一名同學來配樂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詩句給我們勾勒了一幅怎樣畫面?
三、創(chuàng)設情境,細讀古詩
1、學習第一句詩
(1)如果把詩配上畫,按詩句的描繪,應首先畫什么?(黃鸝)
(2)出示“黃鸝”剪貼畫。詩中那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鸝鳥兒在什么地方呢?(柳樹間)(教師隨機板畫柳樹,并貼上黃鸝)怎樣的柳樹呢?詩人是用哪個字來形容柳樹的?(翠)可見此時正是早春時節(jié),那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做什么?(鳴叫)怎樣記信這個“鳴”字(謎語:鳥兒把口張,叫聲真響亮)擴詞:一鳴驚人、鳴叫、電閃雷鳴。那么你們想美麗的黃鸝鳥兒會在翠綠的柳樹間怎樣地鳴叫呢?(歡快地、自由自在地)
(3)讓我們用歡快的語調(diào)讀第一句詩,注意節(jié)奏。
2、學習第二句詩
(1)詩人正陶醉于黃鸝悅耳的鳴叫聲中,忽然眼前掠過一道白色的弧線,你們猜猜這白色的弧線是什么?(白鷺)
(2)出示“白鷺”剪貼畫,并介紹:白鷺是一種水鳥,渾身羽毛潔白,在天空飛翔的身姿十分優(yōu)美。
(3)詩中寫的是一只白鷺嗎?(不是)哪個詞告訴你的?(一行)這一行排列整齊的白鷺正飛向哪兒?(青天)青天是什么意思?(蔚藍的天空。教師把一行白鷺貼上。)
(4)潔白的鷺鳥飛向蔚藍的天空,這樣的畫面可真美啊!讓我們齊讀第二句,讀出畫面的美來。
3、體會詩境
(1)詩人作詩用語簡潔明快,畫面里的色彩,詩中都體現(xiàn)出來了,你找到了詩中的字嗎?老師請一位同學在黑板上用標出來(黃、白、青、藍)。
(2)在讀課文前。同學們能不能看著畫面,結合詩句,大家可以按這樣的句式來說:
出示句式:這早春的景色真美啊,天空,柳樹,黃鸝,白鷺。詩人覺得眼前的一切就像。
(3)同學們描繪得真美啊,讓我們把一、二句詩聯(lián)起來讀一讀,讀出畫面的美來。
4、學習第三句。
(1)真是春意融融,生機勃勃,詩人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這時他一抬頭,卻又被另一處景物所吸引,是什么?是遠處的西嶺雪山(板畫西嶺)
(2)西嶺是位于成都西邊的岷山,那里的積雪終年不化,所以詩人說“千秋雪”。出示“今”的卡片,組詞。
加一點:“今”變?yōu)椤傲睢?,組詞。
現(xiàn)在我們給“令”加偏旁,按學生的匯報板書:嶺、鈴、羚、領、玲等,口頭組詞。“令”字變成“含”(變的過程中說:大家看,令字一點被咬掉,放在口中不咽下,就是---含)
師:詩人從窗口向遠望,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景色像鑲嵌在窗框里一樣。(教師邊描述邊畫窗框)
5、學習第四句詩
(1)詩人向近處看,又看見門前的什么?(船只)問:船是停著還是行駛著?(師貼船)你是從哪個字知道的?(泊)泊就是停泊位的意思。
去哪兒的船?(東吳)我們一起來背一下百家姓前兩句: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吳是一個姓氏。東吳是三國時期孫權在江蘇一帶建立的政權,所以東吳指江蘇一帶的地方。而杜甫是在四川成都,真是千里迢迢而來。
(2)所以從東吳來的船只路途遙遠,詩中用一個詞---萬里。現(xiàn)在同學們能明白這句詩的大意了吧。
船的部首是“舟”字旁,作偏旁時,橫變提,而且右半部不出頭。
(3)讓我們一起用愉快的語氣齊讀三、四句詩。
四、背誦古詩
真是一首好詩啊,如此佳作,我們怎能不吟誦吟誦。
(1)自由背誦古詩。
(2)指名背誦。
(3)齊誦。
五、小結
這堂課我們一齊走進詩人,體會詩人作詩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詩的意思,還想象畫面感受詩的意境。相信同學們會利用這種學古詩的方法學會更多更好的古詩,有更大的收獲!
絕句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二
同學們從小學古詩,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吧,老師想考考大家。(電腦出示詩的意境
和畫面)一首詩就是一幅畫,請你選擇其中一幅畫,配上一首詩,并能有感情地吟誦。(指
名學生看圖朗誦)
2,今天,老師再向大家推薦一首唐詩——《絕句》(電腦出示課題,學生齊讀)
二,教學詩句
(一)讀
1,請你試著把這首詩讀一讀,把字音讀正確,詩句讀流利。
2,檢查:兩個同學試讀,糾正字音。
誰能有感情地讀這首詩。(指名讀)
男女生比賽讀。
1,鳴:叫。
2,翠柳:碧綠的柳枝。
3,黃鸝:也叫黃鶯,叫的聲音很好聽。
兩個黃鸝鳴翠柳:兩個黃鸝在碧綠的柳枝上鳴叫。
4,白鷺:也叫鷺鷥,能涉水捕食魚蝦。
5,上青天:飛上藍天。
一行白鷺上青天:一行白鷺飛上藍天。
(三)質(zhì)疑
1,“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笔鞘裁匆馑?/p>
2,老師(出示圖片),引導觀察:詩人是從什么地方看到了怎樣的景色
3,理解“千秋雪”就是千年不化的白雪;“萬里船”就是東吳與成都相隔十分遙遠,從東吳行船到成都經(jīng)過了千萬里路。
4,整句詩的意思是:從窗口望去,遠處的西山頂上覆蓋著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遙遠的東吳來的客船。
三,根據(jù)詩的意境,想象作畫,鞏固理解
過渡:的確,這短短的一首絕句,給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面。要是能用彩筆把它畫下來,那多好??!請你邊讀詩邊畫畫,把詩中描繪的情景展現(xiàn)出來。
1,學生作畫。
2,指名學生談談為什么這么創(chuàng)作。(展示學生的畫,請他對照著畫面說出對詩的理解)
3,其他同學的畫課后把它完成,并做成精美的卡片收藏起來。
4,看圖背誦古詩。
(配樂)過渡:正如這位同學所畫的那樣,詩人從草堂向外遠眺,兩個黃鸝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叫。一行白鷺飛上藍天。從窗口望去,遠處的西山頂上覆蓋著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遙遠的東吳來的客船。詩人把這動,靜,遠,近的景物描繪的錯落有致,有聲有色,勾畫出一幅美好的風景圖,一首千古傳誦的絕句。
師生共同配樂背誦《絕句》。
四,了解作者及寫詩的背景
1,關于這首詩你還想知道什么呢
2,生自由發(fā)問:作者是誰為什么以“絕句”為題等等。
3,教師講解。
五,小結
希望同學們對唐詩的研究,不只僅僅局限于課堂上,更要通過課外的閱讀,豐富知識。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國是詩的國度,讓我們一起來繼承這流傳了一千多年的燦爛文化——唐詩。
絕句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三
1、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和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贊美之情。
3、激發(fā)學習古詩的興趣,積累古詩中的名句。
1、認識古詩中的生字,會寫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春天的色彩明麗和勃勃生機。
同學們,春天來了!讓我們一起唱首春天的歌吧?。ㄕn件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春天來了,你們高興嗎?恩!唐代大詩人杜甫的心情和你們一樣,也很高興。有一天,他坐在屋里,透過門窗,看見兩只黃鸝鳥在翠綠的柳樹梢上歡樂地歌唱,一行白鷺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飛翔。放眼望去,遠處的高山上,竟還有千年沒化的積雪。多美的景色呀!杜甫高興地寫下了這首《絕句》。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古詩。“絕句”是古詩的一種體裁。請同學們齊讀題目。
1、接下來,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練習讀讀這首詩。注意要把字音讀準,詩句讀流利;邊讀邊用筆劃出古詩中的生字。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古詩。
3、現(xiàn)在,誰來試著把古詩讀一讀?小朋友聽聽他把字音讀準了嗎?(教師隨機評價)
小朋友們,古詩你們都會讀了,詩中的生字寶寶你們都認識了嗎?現(xiàn)在,趕快睜大你們明亮的眼睛,因為有幾個調(diào)皮的生字寶寶從古詩里跑出來了,它們想和你們交朋友呢!第一個跑出來的是誰呢?(課件出示生字“鷺”“柳”“窗”“鳴”)
生字都認識了,古詩一定比剛才讀得更好。現(xiàn)在,誰再來讀讀古詩。
1、指名讀
2、齊讀
3、老師讀
4、齊讀
小朋友,剛才我們反復地讀這首詩,你讀懂了什么?
1、兩個黃鸝鳴翠柳
大家仔細聽,仿佛聽到了什么?再仔細看看,你好象看到了什么?翠綠的柳樹上,兩只黃鸝在歡快地歌唱、嬉戲,多開心呀!它們可是春天的小使者,為春光增添了不少色彩!
2、一行白鷺上青天
讀著這句詩,老師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這樣一幅畫面:藍藍的天空中,一行白鷺正自由自在地飛翔。這是多么美妙的春光啊!
3、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一年之際在于春。春天來了,樹兒、鳥兒都煥發(fā)了勃勃生機。人們也開始繁忙起來,你能從詩中哪一句看出人們忙起來了?這船只停在江邊,他們在等待什么呢?雖然,遠處的山上還有終年沒融化的積雪,可山下,已經(jīng)是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4、小結
同學們,杜甫詩中的春天多美呀!綠的柳、藍的天、白的雪,還有那歡樂的黃鸝,自在的白鷺,江邊停泊的船只,一切都是那樣生機勃勃!讓我們帶著歡快的心情讀讀這首詩吧!還可以配上你的動作、表情呢!
杜甫詩中的春天多美呀!他還有一首寫春天的詩呢?。ㄕn件出示《絕句》)。
他還有一首詩寫的也是春天。(課件出示《春夜喜雨》)
杜甫是多么喜歡春天呀!你們呢?課后,(課件出示“作業(yè)選選選”)大家也可以用你們的筆,象杜甫這樣,寫寫身邊的春天,畫一畫春天,還可以翻翻課外書籍,找一找還有哪些詩人寫了春天。
絕句教學設計一等獎篇十四
1、識字與寫字:認識古詩中的生字,會寫本課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春天的勃勃生機。
3、理解古詩大意。
一、 導入
同學們,古詩是中國文學藝術的瑰寶,流傳千古,家喻戶曉的古詩有很多,比如我們看到這些圖片的時候就會想到(李白的就《靜夜思》),那么李白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名叫杜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杜甫的這首《絕句》。
二、解詩題
三、認識作者
師:那大家對杜甫了解多少呢?我們一起再來補充一些杜甫的相關知識吧!(補充詩圣 詩仙 詩豪等知識)
四.精析古詩
1、讀通古詩,糾正易錯字
重點糾正“獨”“鴛”“鴦”三個字
2.讀出節(jié)奏
先由學生自己劃分節(jié)奏,教師糾正,學生自由
練習。
3.分析大意
(2)這些都是作者看到的,那作者聞到什么?氣味是誰送來的?春風是什么感覺?
(3)美麗的春天還吸引了很多小動物,是誰呢?它們在干什么?
4.總結感情
作者都對春天什么感情?(喜愛、贊美)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774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