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寺導(dǎo)游詞(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0-10 06:59:05
靈山寺導(dǎo)游詞(通用12篇)
時間:2023-10-10 06:59:05     小編:字海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靈山寺導(dǎo)游詞篇一

靈山寺,位于羅山縣同心村,始建于北魏,距今有1500余年歷史。唐明兩朝被封為“國廟”,現(xiàn)為國家4a級風景區(qū)。下面是關(guān)于靈山寺

導(dǎo)游詞

,僅供參考!

香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中原第一古剎---宜陽靈山寺。靈山寺又名報恩寺,報忠寺,玉泉寺、懸泉寺等。坐落于靈山主峰山腰,全寺因山而建,背依靈山,面臨洛河,不僅以山清水秀、建筑精美遐邇,還以其歷史久遠、香火鼎盛和白馬寺東西呼應(yīng),稱為姊妹寺。白馬寺作為中國佛教的“釋源祖庭”,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而作為其小妹的靈山寺,其始建年代卻是個謎。據(jù)《宜陽縣志》和現(xiàn)存碑刻所記:靈山寺擴建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而始建年代,則不應(yīng)晚于唐武周時期,距今至少1300余年的歷史。亦可能在漢魏間,為白馬寺創(chuàng)建后向周邊輻射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182019年左右。

關(guān)于“靈山”的來由,民間相傳是周靈王葬于此的緣故。也因為此山跟當時釋迦牟尼講經(jīng)說法的靈鷲山非常的相似。因而得名。靈山又名“鳳凰山”,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四靈獸(鳳凰、麒麟、龜、龍)之首。它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僅次于龍,羽毛美麗,雄的叫鳳,雌的叫凰。自古以來就是傳說中最重要的吉祥神奇之物,據(jù)說鳳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在佛經(jīng)中,被稱為“涅槃”。靈山主峰兩側(cè)與次峰之間的嶺脊自然下凹,形成優(yōu)美的弧線,狀如鳳凰展翅,翩翩欲飛。

木牌樓前

我們眼前的這條公路是安虎公路,這里距宜陽縣城7公里,洛陽市30多公里。這座牌坊是一個三門四柱七頂?shù)哪九茦?,它的等級僅次于北京故宮。大家知道,只有在皇宮才能是九頂,寺廟即使等級再高也只能是七頂。木牌樓上“靈山圣境”這四個字是由我們中國當代藝術(shù)大師歐陽中石先生所寫。

廣場東邊為佛香街,它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佛教文化一條街。總面積10050平米,共兩條街,四排房子,近400套店面,主要經(jīng)營佛事用品、旅游紀念品、特色風味小吃等項目。等會出來有時間大家可以進去逛逛。

這座山門位于景區(qū)中軸線上,大門采用清代仿古建筑,黃瓦覆蓋,在古代,黃色的琉璃瓦有在皇宮和皇家寺廟才能使用,說明此門等級之高。設(shè)有三門,中間大兩邊小,象征佛教“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何為“三解脫門”,就是告誡世人放下功名、利祿、情欲三種非分之想,進入佛門凈地,學習佛法,慈航普渡,解脫世間困厄。

觀音廣場

我們通常講“入鄉(xiāng)隨俗”,當然,寺廟也有寺廟的講究。到了這里,我們也要遵循佛教上的一些禮儀。首先,我們要做到三戒:戒口、戒心、戒行為。戒口是我們到了這里,就不要講一些粗話、臟話和一些對佛菩薩不敬的話。戒心是我們要將來此之前一些工作上、生活上的瑣事暫且擱置下來。保持一顆清凈之心,靜靜地跟佛菩薩對話。戒行為是我們來到寺廟里,三尺頭上有神靈,大家不要去吸煙,因為佛菩薩接受的是香火,而不是人間“煙火”。另外,我們也不要亂扔垃圾,隨地吐痰。進大殿的時候,男士先跨左腳,女士先跨右腳。千萬不要去踏門檻,因為門檻相當于佛祖的肩膀。此外,墨鏡要摘掉,希望我們能正視佛菩薩,而不要帶有色眼鏡去觀望。帽子、傘也要合起來。寺廟向來是清凈之地,所以我們也不要大聲喧嘩。

容:一層是化身,展現(xiàn)觀音三十三應(yīng)身,是游客體驗朝拜的場所;二層是楊柳、千手、送子、豐財四觀音;三層是大悲咒觀音八十八像,四周供奉觀音。

“千處祈求千處應(yīng),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信仰在中華民族可謂婦孺皆知,影響深遠。洛陽靈山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為莊嚴菩薩道場,弘揚大士圣德,乃廣納群言,發(fā)起建造靈山送子觀音露天立像,供諸眾瞻禮或福,得大吉祥。

自古以來,靈山以“靈山八景”和“靈山六絕(轉(zhuǎn)自: 千 池锝 本站:菩薩頂導(dǎo)游詞)”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香客。靈山被人稱頌的八大圣景,即:懸崖垂繡,仙掌石棲,慶去洞布,翠停息機,孤峰遠眺,山擬鷲嶺,洛溪眾環(huán),澗號泉鳴。 “靈山六絕”:寺門向北開,山門城樓狀,碑刻墻上掛,僧尼同院住,彩胡臉上現(xiàn),鳥柏滿山見。請大家同我一起,慢慢的揭開靈山的神秘面紗。

山門

度下,這才是雨時行的真正意義。里面供奉四面觀音,她眼觀四路,耳聽八方,時時保護著世人。墻壁的四周有16幅壁畫,是她的各種化身,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據(jù)說圍著慈悲閣順時針走三圈,代表時來運轉(zhuǎn),可以消災(zāi)去難。

鐘樓、鼓樓

山門兩邊是新建的鐘樓,鼓樓。大家都知道“晨鐘暮鼓”,認為白天敲鐘晚上擊鼓,其實不然,不論早晚,寺廟都既要敲鐘又要擊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鐘后擊鼓,晚上是先擊鼓后敲鐘。常規(guī)的是每次緊敲18下,慢敲18下,不緊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復(fù)兩遍,共108下。中間各念兩句經(jīng)文。之所以是108下,就像我們的念珠是108顆,臺階108級,是因為,佛家講,人有108種煩惱,而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于貪、嗔、癡。敲擊108下相當于是走過了佛教中所講的108個法門,從此以后,人的煩惱都拋之腦后。

靈山寺導(dǎo)游詞篇二

一直以來,古靈山以“古、靈、美”而著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朋友到此觀光游覽。提起“古”,主要是創(chuàng)建年代古老久遠,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滄桑;提起“靈”,則是由于這里因女媧世代神佑而靈,來此是求財必發(fā)、求官必升、求子必靈、求福必驗,可以說是求啥應(yīng)啥;而提到“美”,咱們的眼睛也可以逐一發(fā)現(xiàn)體會,是啊,這里群峰聳翠、山水相映,的確可稱為“人間仙境”,所以也難怪女媧也相中這塊風水寶地修行呢!而且,明嘉靖年間縣令于慧游覽到此,總結(jié)出了著名的“靈山十景”,像“危巖少進、群峰聳翠、列柿流丹、一徑蓬壺、半巖風雨、九天鳴佩、巨崖走蛟、雙劍橫秋、東海龍吟、西山虎嘯”,也無不描繪出了這里引人入勝的景致。

[圣井]靈山寺第三層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徑約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銀光閃閃,波光滟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曾口銜修竹藏于此井,躲過了官兵的搜捕,后人稱之為“圣井”或“潛龍井”。

[晴雨林]位于靈山寺大門對面300米處,因這一片樹林里終日飄灑著細微的雨珠,人們稱這雨為相思淚,這樹林為相思林、揮淚林,面積約2500平方米,多為楓樹,樹高林密,林下清爽,是人們避暑的好地方。

[九龍瀑布]在九龍溝口的斷崖處,高20米,上窄下寬,成喇叭狀,上口寬5米。山水從金頂順九龍溝一路飛奔,在此斷崖處縱身跳下,形成瀑布,濺起無數(shù)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淺水池,池底是干凈光潤的石頭。九龍瀑布的水來自人跡罕至的九龍溝,沒有絲毫的污染。夏天站在瀑布下的池中,接受她的沐浴,有無窮的愜意。又因此處路平坦,距靈山寺近,為歷來的游者必到之處。

靈山寺導(dǎo)游詞篇三

靈山風景區(qū)地處太行山東麓,距豫北淇縣城西北10公里,游覽面積10平方公里,《封神演義》第一章寫的殷紂王降香女媧宮,就在靈山。

靈山寺坐落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峰巒拱翠,龍虎二山保駕,靈山、饅頭山前后呼應(yīng),晝似蓮花怒放,夜如眾星捧月。山巖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轉(zhuǎn),步移景遷,綠樹紅花,百鳥歡歌,亭閣相映,景色優(yōu)美,可謂“靈山抱妙寺,神泉滌心?!?。

據(jù)明代《淇縣志》記載,靈山寺創(chuàng)建于梁普通年間(公元520)年,由曾任昭統(tǒng)寺大統(tǒng)、綱領(lǐng)全國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創(chuàng)。唐開元年間重修,是淇縣創(chuàng)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靈山為主,故名靈山寺。

唐、宋時期是靈山寺鼎盛時期。這期間寺院所轄面積近35公頃,高僧200余人,古磬陣陣,木魚聲聲,游客云集,香火旺盛。靈山寺名聲遠揚,驚動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見寺院長老法如到長安垂詢佛事。明代山東副使裴騫專程從山東來游靈山寺,并寫有《游靈山寺記》一篇、詩三首傳世,明代主事李繼先隱退湯陰,聞靈山古剎水石甚佳,專程來游。他感慨地寫道:“今寺唯靈山吾不厭之,而有言張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為可奇也耶?!泵鞔h令于慧曾把靈山寺概括為靈山十景:一曰危巖少進,二曰群峰聳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徑蓬壺,五曰半巖風雨,六曰九天鳴佩,七曰巨崖走蛟,八雙劍橫秋,九曰東海龍吟,十曰西山虎嘯。景景如詩如畫,繪聲繪色,淋漓盡致。

靈山寺導(dǎo)游詞篇四

浙江綠谷,秀山麗水,麗水是一座美麗的旅游城市。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到浙江麗水游玩的游客有增無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麗水靈山寺

導(dǎo)游詞

,歡迎參考!

靈山寺,位于浙江省麗水城郊,甌江支流好溪下游的靈山風景區(qū),8 路公交車直達,交通便利。靈山寺建在半山處,背靠靈山,面向甌江,空氣清新,風景優(yōu)美。

靈山寺具有悠久的歷史,曾多次修繕或改名。據(jù)《明一統(tǒng)志》記載:靈山寺,為五代時建,舊名靈鷲。清道光版《麗水縣志》稱:靈鷲寺,始建之年無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F(xiàn)據(jù)相關(guān)史料考證,它始建于東晉大興三年(320,即漢光初三年),北周建德三年(574)因大火焚毀,唐朝貞觀六年(633)重建靈鷲寺,定名為靈鷲禪寺。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二年(961),僧人,剡州丹城人祝生修繕了寺宇并新建觀音堂,將靈鷲禪寺改為祝生寺。祝生,剡州丹城人,事得我國南朝的名僧僧佑,勤業(yè)兵法,精于儒學。南唐升元中得舉人,官婺州節(jié)度使,不從委壓之旨,逃隱處州靈鷲禪寺,曾遭到御林軍不斷的追捕,十分危及之時,-剃染出家,才得生安寧。后逐漸趨持平靜,就勤學三論,從中悟出佛理,頓生禪心,并樂意將傳經(jīng)送佛作為自己的事業(yè)。建隆二年(961),被眾僧賀舉為寺主,淳化三年(992)圓寂,年壽七十三。

靈山,亦名馬頭山,原名靈鷲山,位于市區(qū)東北部,距市區(qū)約十公里。山不高,海拔約191米,青山環(huán)抱,層巒疊翠,山色幽致,好溪之水環(huán)其前。清道光《麗水縣志》記載 “靈鷲山,在縣東二十里,與鵓鴣山相對,好溪環(huán)其前,層崿峙云,重陰被水,霜旦晴初,尤極幽致。中有靈鷲禪院。宋紹圣中,郡守劉涇建溪雨亭其上,山南有元祝梅所墓碑”。這里交通便利,330國道二線從靈山南北山麓夾繞,城區(qū)8路公交車可直達。

靈山南側(cè)山麓的現(xiàn)為蓮都區(qū)巖泉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堰頭村,有我市著名的始建于唐代的好溪堰,村因處于好溪堰的源頭而得名。唐宣宗大中年間(847-860年),括州刺史山東臨淄人段成式主持創(chuàng)建了好溪堰。好溪原名為惡溪,人們?yōu)榧o念造福于民的段成式,將惡溪改稱為好溪,并一直流傳至今。現(xiàn)在靈山東南隅建有一段公亭,就是為紀念唐宣宗大中年間處州刺史段成式而建。

明萬歷間,詩人曾友顏(祖籍生平不詳)用詩《靈鷲山八景》贊美了靈鷲山的優(yōu)美景色,八景分別是溪雨亭、留云塢、落泉渠、半月池、突星崗、九曲嶺、五方坪、紅鞋巖。溪雨亭,是北宋處州太守劉涇在靈鷲山所建,留有

詩詞

一首。劉涇,字巨濟,號前溪,簡州安陽(屬四川)人,北宋熙寧六年(1073)進士,紹圣三年(1096)任處州太守。

靈山寺位于麗水城郊,甌江支流好溪下游的靈山風景區(qū),8 路公交車直達,交通便利。靈山寺建在半山處,背靠靈山,面向甌江,空氣清新,風景優(yōu)美。

驅(qū)車沿著麗水的麗陽街,從家出發(fā),行約十五分鐘便到了麗水的千年古剎——靈山禪寺(靈山寺)!其實,還未行至寺腳,沿路所設(shè)的賣香火小攤販便提前向我們預(yù)告:“離靈山寺這個香火鼎旺之地不遠啦!”呵呵,因而,此地并不是個難找之地,有名著呢!市區(qū)的8路公交車所顯示的終點站——“靈山寺”,更是像一塊活動的廣告牌,天天在街上打靈山這張“旅游名片”!靈山寺自然和其他的寺廟一樣,是依山而建的,這山便是那靈山。

山本該給人一種“穩(wěn)”“重”之感,一個“靈”字便令這山頓時變得“有活力”起來,要說這靈山,其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馬頭山”,至于為什么我便不知了,或許整個山型長的像匹馬吧?呵呵,喔,它原稱還叫“靈鷲山”!

整座靈山并不高,也就191米的“小海拔”,所以登山不是件費力的事,相反置身于中的青山綠水,古木蒼天,幽靜極致,倒是一個靜心、靜身、養(yǎng)心、養(yǎng)身的好去處。

靈山禪寺的背面正中央為“裝點關(guān)山”四字,當時還認了老半天,覺著看著像“吳”、又有點像“靈”。現(xiàn)一查,確定乃“關(guān)”字,而且此字句,居然始于咱的毛主席《薩蠻·大柏地》一詩——“裝點此關(guān)山,今朝更好看”,“關(guān)山”即江山的意思,這里當然指的是優(yōu)美的靈山啦!

靈山寺具有悠久的歷史,曾多次修繕或改名。據(jù)《明一統(tǒng)志》記載:靈山寺,為五代時建,舊名靈鷲。清道光版《麗水縣志》稱:靈鷲寺,始建之年無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F(xiàn)據(jù)相關(guān)史料考證,它始建于東晉大興三年(320,即漢光初三年),北周建德三年(574)因大火焚毀,唐朝貞觀六年(633)重建靈鷲寺,定名為靈鷲禪寺。宋太祖趙匡胤建隆二年(961),僧人,剡州丹城人祝生修繕了寺宇并新建觀音堂,將靈鷲禪寺改為祝生寺。祝生,剡州丹城人,事得我國南朝的名僧僧佑,勤業(yè)兵法,精于儒學。南唐升元中得舉人,官婺州節(jié)度使,不從委壓之旨,逃隱處州靈鷲禪寺,曾遭到御林軍不斷的追捕,十分危及之時,被迫剃染出家,才得生安寧。后逐漸趨持平靜,就勤學三論,從中悟出佛理,頓生禪心,并樂意將傳經(jīng)送佛作為自己的事業(yè)。建隆二年(961),被眾僧賀舉為寺主,淳化三年(992)圓寂,年壽七十三。

靈山,亦名馬頭山,原名靈鷲山,位于市區(qū)東北部,距市區(qū)約十公里。山不高,海拔約191米,青山環(huán)抱,層巒疊翠,山色幽致,好溪之水環(huán)其前。清道光《麗水縣志》記載 “靈鷲山,在縣東二十里,與鵓鴣山相對,好溪環(huán)其前,層崿峙云,重陰被水,霜旦晴初,尤極幽致。中有靈鷲禪院。宋紹圣中,郡守劉涇建溪雨亭其上,山南有元祝梅所墓碑”。這里交通便利,330國道二線從靈山南北山麓夾繞,城區(qū)8路公交車可直達。

靈山南側(cè)山麓的現(xiàn)為蓮都區(qū)巖泉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堰頭村,有我市著名的始建于唐代的好溪堰,村因處于好溪堰的源頭而得名。唐宣宗大中年間(847-860年),括州刺史山東臨淄人段成式主持創(chuàng)建了好溪堰。好溪原名為惡溪,人們?yōu)榧o念造福于民的段成式,將惡溪改稱為好溪,并一直流傳至今?,F(xiàn)在靈山東南隅建有一段公亭,就是為紀念唐宣宗大中年間處州刺史段成式而建。

靈山寺導(dǎo)游詞篇五

一直以來,古靈山以“古、靈、美”而著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朋友到此觀光游覽。提起“古”,主要是創(chuàng)建年代古老久遠,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滄桑;提起“靈”,則是由于這里因女媧世代神佑而靈,來此是求財必發(fā)、求官必升、求子必靈、求福必驗,可以說是求啥應(yīng)啥;而提到“美”,咱們的眼睛也可以逐一發(fā)現(xiàn)體會,是啊,這里群峰聳翠、山水相映,的確可稱為“人間仙境”,所以也難怪女媧也相中這塊風水寶地修行呢!而且,明嘉靖年間縣令于慧游覽到此,總結(jié)出了著名的“靈山十景”,像“危巖少進、群峰聳翠、列柿流丹、一徑蓬壺、半巖風雨、九天鳴佩、巨崖走蛟、雙劍橫秋、東海龍吟、西山虎嘯”,也無不描繪出了這里引人入勝的景致。

[圣井]靈山寺第三層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徑約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銀光閃閃,波光滟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曾口銜修竹藏于此井,躲過了官兵的搜捕,后人稱之為“圣井”或“潛龍井”。

[晴雨林]位于靈山寺大門對面300米處,因這一片樹林里終日飄灑著細微的雨珠,人們稱這雨為相思淚,這樹林為相思林、揮淚林,面積約2500平方米,多為楓樹,樹高林密,林下清爽,是人們避暑的好地方。

[九龍瀑布]在九龍溝口的斷崖處,高20米,上窄下寬,成喇叭狀,上口寬5米。山水從金頂順九龍溝一路飛奔,在此斷崖處縱身跳下,形成瀑布,濺起無數(shù)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淺水池,池底是干凈光潤的石頭。九龍瀑布的水來自人跡罕至的九龍溝,沒有絲毫的污染。夏天站在瀑布下的池中,接受她的沐浴,有無窮的愜意。又因此處路平坦,距靈山寺近,為歷來的游者必到之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靈山寺導(dǎo)游詞篇六

靈山集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生態(tài)示范區(qū)、鳥類保護區(qū)于一體,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guī)砹撕幽响`山寺

導(dǎo)游詞

范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香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中原第一古剎---宜陽靈山寺。靈山寺又名報恩寺,報忠寺,玉泉寺、懸泉寺等。坐落于靈山主峰山腰,全寺因山而建,背依靈山,面臨洛河,不僅以山清水秀、建筑精美遐邇,還以其歷史久遠、香火鼎盛和白馬寺東西呼應(yīng),稱為姊妹寺。白馬寺作為中國佛教的“釋源祖庭”,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歷史,而作為其小妹的靈山寺,其始建年代卻是個謎。據(jù)《宜陽縣志》和現(xiàn)存碑刻所記:靈山寺擴建于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而始建年代,則不應(yīng)晚于唐武周時期,距今至少1300余年的歷史。亦可能在漢魏間,為白馬寺創(chuàng)建后向周邊輻射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1820xx年左右。

關(guān)于“靈山”的來由,民間相傳是周靈王葬于此的緣故。也因為此山跟當時釋迦牟尼講經(jīng)說法的靈鷲山非常的相似。因而得名。靈山又名“鳳凰山”,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四靈獸(鳳凰、麒麟、龜、龍)之首。它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僅次于龍,羽毛美麗,雄的叫鳳,雌的叫凰。自古以來就是傳說中最重要的吉祥神奇之物,據(jù)說鳳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在佛經(jīng)中,被稱為“涅槃”。靈山主峰兩側(cè)與次峰之間的嶺脊自然下凹,形成優(yōu)美的弧線,狀如鳳凰展翅,翩翩欲飛。

木牌樓前

我們眼前的這條公路是安虎公路,這里距宜陽縣城7公里,洛陽市30多公里。這座牌坊是一個三門四柱七頂?shù)哪九茦牵牡燃墐H次于北京故宮。大家知道,只有在皇宮才能是九頂,寺廟即使等級再高也只能是七頂。木牌樓上“靈山圣境”這四個字是由我們中國當代藝術(shù)大師歐陽中石先生所寫。

廣場東邊為佛香街,它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佛教文化一條街??偯娣e10050平米,共兩條街,四排房子,近400套店面,主要經(jīng)營佛事用品、旅游紀念品、特色風味小吃等項目。等會出來有時間大家可以進去逛逛。

佛家講“心誠則靈”。希望大家都能夠懷著一顆真誠的心,跟我一起進入寺廟,相信現(xiàn)在的靈山寺一定會帶給您更多的靈氣。 景區(qū)入口山門這座山門位于景區(qū)中軸線上,大門采用清代仿古建筑,黃瓦覆蓋,在古代,黃色的琉璃瓦有在皇宮和皇家寺廟才能使用,說明此門等級之高。設(shè)有三門,中間大兩邊小,象征佛教“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何為“三解脫門”,就是告誡世人放下功名、利祿、情欲三種非分之想,進入佛門凈地,學習佛法,慈航普渡,解脫世間困厄。

觀音廣場

我們通常講“入鄉(xiāng)隨俗”,當然,寺廟也有寺廟的講究。到了這里,我們也要遵循佛教上的一些禮儀。首先,我們要做到三戒:戒口、戒心、戒行為。戒口是我們到了這里,就不要講一些粗話、臟話和一些對佛菩薩不敬的話。戒心是我們要將來此之前一些工作上、生活上的瑣事暫且擱置下來。保持一顆清凈之心,靜靜地跟佛菩薩對話。戒行為是我們來到寺廟里,三尺頭上有神靈,大家不要去吸煙,因為佛菩薩接受的是香火,而不是人間“煙火”。另外,我們也不要亂扔垃圾,隨地吐痰。進大殿的時候,男士先跨左腳,女士先跨右腳。千萬不要去踏門檻,因為門檻相當于佛祖的肩膀。此外,墨鏡要摘掉,希望我們能正視佛菩薩,而不要帶有色眼鏡去觀望。帽子、傘也要合起來。寺廟向來是清凈之地,所以我們也不要大聲喧嘩。

我們眼前的送子觀音像總高度為69.9米,其中底座共三層,第一層高8米,其余兩層高4.7米,蓮花座高6.6米,法身39米,已經(jīng)成為洛陽新的標志性建筑之一。觀音兩側(cè)分別侍立善財童子和龍女,那么送子觀音是怎么出現(xiàn)的,相傳古代王舍城有佛出世,舉行慶賀會。 五百人在赴會途中遇一懷孕女子。女子隨行,不料中途流產(chǎn),而五百人皆舍她而去。女子發(fā)下毒誓,來生要投生王舍城,食盡城中小兒。后來她果然應(yīng)誓,投生王舍城后生下五百兒女,日日捕捉城中小兒喂之。釋迦牟尼聞之此事,逐趁其外出之際,藏匿她其中一名兒女。鬼子母回來后遍尋不獲,最后只好求助釋迦。釋迦勸她將心比心,果然勸化鬼子母,令其頓悟前非,成為護法諸天之一。 又名“暴惡母”、“歡喜母”。在中國民間將她當作送子娘娘供奉。在佛寺中,造像為漢族中年婦女,身邊圍繞著一群小孩,手撫或懷抱著一個小孩。展現(xiàn)了觀音的慈悲與博大情懷。三層底座分別向我們展示了不同的內(nèi)容:一層是化身,展現(xiàn)觀音三十三應(yīng)身,是游客體驗朝拜的場所;二層是楊柳、千手、送子、豐財四觀音;三層是大悲咒觀音八十八像,四周供奉觀音。

“千處祈求千處應(yīng),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觀音信仰在中華民族可謂婦孺皆知,影響深遠。洛陽靈山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為莊嚴菩薩道場,弘揚大士圣德,乃廣納群言,發(fā)起建造靈山送子觀音露天立像,供諸眾瞻禮或福,得大吉祥。

自古以來,靈山以“靈山八景”和“靈山六絕”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香客。靈山被人稱頌的八大圣景,即:懸崖垂繡,仙掌石棲,慶去洞布,翠停息機,孤峰遠眺,山擬鷲嶺,洛溪眾環(huán),澗號泉鳴。 “靈山六絕”:寺門向北開,山門城樓狀,碑刻墻上掛,僧尼同院住,彩胡臉上現(xiàn),鳥柏滿山見。請大家同我一起,慢慢的揭開靈山的神秘面紗。

山門

我們眼前的山門是單檐歇山頂,形似城樓,高約4米,方約100米,重修于康熙十年(1671年),1980年重修,下有洞門,為寺院原來的山門,全國政協(xié)原副主席、中國佛教協(xié)會原會長趙樸初先生題寫的“靈山寺”匾額嵌于正門上方。穿過東門在山門的上方可以看到“雨時行”三個字,這是居士們對靈山靈驗的真實寫照,同時又折射了虔誠信使們的美好心愿,這三個字怎么念都可以,雨時行,行時雨,都是祈求佛祖保佑、法雨廣布、給人帶來福氣、平安之意,也可以理解為愿佛祖保佑好雨知時節(jié),適時適度下,這才是雨時行的真正意義。里面供奉四面觀音,她眼觀四路,耳聽八方,時時保護著世人。墻壁的四周有16幅壁畫,是她的各種化身,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據(jù)說圍著慈悲閣順時針走三圈,代表時來運轉(zhuǎn),可以消災(zāi)去難。

鐘樓、鼓樓

山門兩邊是新建的鐘樓,鼓樓。大家都知道“晨鐘暮鼓”,認為白天敲鐘晚上擊鼓,其實不然,不論早晚,寺廟都既要敲鐘又要擊鼓,所不同的是,早晨是先敲鐘后擊鼓,晚上是先擊鼓后敲鐘。常規(guī)的是每次緊敲18下,慢敲18下,不緊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復(fù)兩遍,共108下。中間各念兩句經(jīng)文。之所以是108下,就像我們的念珠是108顆,臺階108級,是因為,佛家講,人有108種煩惱,而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于貪、嗔、癡。敲擊108下相當于是走過了佛教中所講的108個法門,從此以后,人的煩惱都拋之腦后。

來到寺廟里,都要去給佛菩薩上香。那么究竟為什么呢?“人爭一口氣,佛爭一柱香。”我們大家知道,人跟人溝通最初是通過氣--語言,時間長了,是通過心--情感。而人跟佛祖溝通確實要通過香火的,只有通過縷縷清香,佛祖才會知道我們此行有什么目的,希望佛祖幫助我們辦成一些什么事情?!盁舻椒鹈鳎愕椒鹬?。所以在燒香之前,要點燈,燈相當于是佛菩薩的眼睛,當你點亮了兩個蓮花燈,就相當于點亮了佛祖的眼睛,讓他看到我們的到來。它也是智慧之燈,長壽之燈。自己的香要在自己的燈上點,取其意為香火不斷。我們在廟里請的燈香及任何護身佛,法器,布施的每一分功德,都是為自己。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靈山寺景區(qū)位于九龍溪中上部,為風景區(qū)中心景區(qū),其面積約2.8平方公里,景點豐富、密集,內(nèi)容齊全,特點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為主要內(nèi)容,主要景點5個,即元璋湖、靈山寺、九龍瀑布、白馬洞、春歸疊翠峰。

元璋湖景點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長城、霸山橋、霸橋流水、打兒窩、鯉魚跳龍門、萬人冢、靈山秀目、靈山碑林、百鳥園、靈山賓館等景觀。

[朱元璋圣像]始建于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為紀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靈山,由澀港鄉(xiāng)人民政府投資20萬元,湖北省隨州園林古建公司承建。

[靈山碑林]主要為佛碑,分為七個部分:諸佛部、菩薩部、觀音部、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羅漢部,共計80塊凹刻的碑。碑為青石,高1.66米,寬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國際有限公司捐資興建。

[靈山賓館]座落在楓樹湖畔,建筑風格新穎別致,氣勢雄偉壯觀,于1993年由羅山縣人民政府投資建成,內(nèi)設(shè)200張床位,浴池、空調(diào)、彩電配套,野味佳肴具有。靈山寺景點含有靈山寺、圣井、百日紅、倒栽古柏、千年銀杏樹等景觀。

[靈山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延興四年(公元474年),為佛教傳入中國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時曾被封為國廟。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擴建。元延祐二年(公元1320xx年)重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當時的住持僧陳大用為金碧峰禪師,令其隨駕入京,參議朝政,并為寺門題“圣壽禪寺”匾額,又賜半副鸞駕陳于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20xx年),靈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學,帶回梵石釋迦牟尼及二十四羅漢塑像。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xx年),寺院被水沖倒,后經(jīng)不斷修繕,至民國20xx年(1920xx年)恢復(fù)舊觀。此后兵連禍接,毀多修少,日漸蕭條。1995年有僧尼35人。

“文革”時,文物被毀,大部分填埋在一蓮池大壩下,僧尼有的還俗,有的被編為董寨林場職工。1978年,靈山寺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遭破壞的文物開始修復(fù),僧尼陸續(xù)回歸。1985年恢復(fù)三月初一廟會。現(xiàn)有大殿七層,分別為天王殿、祖師殿、大雄寶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觀音殿、祖師堂。大都采用單檐起五、七架,廳出單雙步穿堂,中軸建筑兩側(cè)有數(shù)十間穿短式的廂房。1997年11月,國際佛教協(xié)會贈給靈山寺大型漢白玉佛像五尊:臥佛、釋迦摩尼、觀音菩薩、文珠菩薩、普賢菩薩分別安放在天王殿、祖師殿、大雄寶殿、法堂、念佛堂。靈山寺現(xiàn)有僧尼30余人,每年來此朝拜旅游者達30萬人次。

[圣井]靈山寺第三層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徑約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銀光閃閃,波光滟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曾口銜修竹藏于此井,躲過了官兵的搜捕,后人稱之為“圣井”或“潛龍井”。

[百日紅]靈山寺大雄寶殿后,慈悲殿前院的南邊有一棵古樹,叫百日紅,人們亦稱之為“癢癢樹”。如用手在樹身上輕輕抓撓,枝葉就會微微顫動。樹干直徑約30公分,高5米上下,樹皮外表呈黃褐色。樹干向上生長態(tài)勢曲彎有致,恰似游龍戲水,枝丫參差交織在一起,茂盛的綠葉互相疊連呈傘狀,“傘”面約5平方米。百日紅于陰歷五月中旬含苞,下旬開放至八月末?;ㄆ诩s為100天。它含苞時,先生長四棱形的嫩枝,長約15厘米。每一枝上長出上下對稱的十余個花苞,形成一串。每一花苞有六瓣,瓣與瓣之間長有花莖,莖上方是花。花形如木耳狀,色粉紅(枯后成紫色),花心是黃色,有數(shù)十個花絲,花落結(jié)籽有一果。據(jù)傳,百日紅是在清光緒年間,由靈山寺的和尚到外地云游帶回的,距今雖有近三百年的歷史,仍枝繁花盛。

[倒栽古柏]又名萬年倒栽柏,千頭柏,在靈山寺祖師堂門前右邊。柏高10多米,身如麻花,從蔸至梢,上下一般粗,樹圍直徑約50公分。樹無正頭,枝杈只有五股,呈傘狀。葉子和當?shù)乇獍叵嗨?。樹皮竭色,木質(zhì)非常脆。柏枝長向,有向下的也有向上的。柏枝上長有象針錢一樣細的吊線向下垂伸。吊絲的長短不一,長的有1米左右,短的約50公分。他的皮可治肚子疼痛,消炎順氣,常被信徒香客帶回家去。據(jù)說此樹是杲英和尚親手栽的,杲英云游帶回小柏樹,將樹扭成麻花狀,把樹頭朝下,樹蔸向上栽在祖師堂門前。他立誓,若栽下的柏樹能活,證明我當和尚今后可以得道。后來果真當了主持,小柏樹也一年比一年長得茂盛,直至1966年9月被毀。

[千年銀杏樹]靈山寺后院南墻根邊有一棵銀杏樹,是靈山寺的一景,據(jù)考為唐玄宗之女建寧公女在靈山寺出家時所栽,樹高五六十米,樹粗需要四人合圍,可謂古樹參天,綠蔭如蓋。此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是靈山寺的象征。物皆有靈,這棵樹隨寺盛而盛,寺衰而衰,“文革”時期呈枯萎之狀。今枝繁葉茂,碩果累累,四面威風,八方玲瓏。九龍瀑布景點的特點是晴雨林奇,九龍瀑布美,大慧塔壯觀,九龍溝密。

[釋大慧塔院]座落在靈山寺右側(cè)約100米處的山坡上。墓塔共有七層,高20米,飛閣亮頂,檐牙高著,色彩斑瀾,是為紀念江大慧和尚而興建。江大慧,羅山縣子路鄉(xiāng)江長堰人,幼名“碗”,法名大慧。1920xx年到靈山寺出家,其行為瘋瘋癲癲,不守規(guī)約,人們都稱他為“姜瘋子”,常在豫南、湖北黃安(今紅安)麻城一帶云游,1920xx年,當上了紅安華家河南沖寺的住持。土地革命時期,紅安地區(qū)成為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農(nóng)民搞土地革命的活動中心,南沖寺常有紅軍和地方工作人員出沒。

1940年5月8日,偽區(qū)長帶領(lǐng)國民黨廣西部隊127師,將南沖寺團團圍住,把寺里的28個僧尼全部逮捕,逐一審問。最事留下了以姜大慧為首的七位僧尼(姜大慧、黃有林、劉大貴、范青云、龔守之、金開禮、曾大姑)。姜大慧等七位僧尼,被解押至紅安縣(原黃安縣)七里坪,遭嚴刑拷打逼供,一無所得。后國民黨反動軍隊以所謂通共隱藏新四軍的莫須有罪名將他們集體槍殺在七里坪大沙河畔,暴尸于沙灘上。七位僧尼慘死后,由當?shù)氐姆痖T居士余春山等人,將他們草草埋藏。1941年,姜大慧的弟子和王通寶、張通成等人,費時月余,將其原葬棺木輾轉(zhuǎn)運回靈山寺,安葬在靈山寺右側(cè)半山坡上——今釋大慧塔院處,著名文學家葉君健之弟葉守道題挽聯(lián)一副:“繼靈山道脈,一殿一溪現(xiàn)曇花;具宗烈丹心,三義三賢成正果”。

[晴雨林]位于靈山寺大門對面300米處,因這一片樹林里終日飄灑著細微的雨珠,人們稱這雨為相思淚,這樹林為相思林、揮淚林,面積約2500平方米,多為楓樹,樹高林密,林下清爽,是人們避暑的好地方。

[九龍瀑布]在九龍溝口的斷崖處,高20米,上窄下寬,成喇叭狀,上口寬5米。山水從金頂順九龍溝一路飛奔,在此斷崖處縱身跳下,形成瀑布,濺起無數(shù)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淺水池,池底是干凈光潤的石頭。九龍瀑布的水來自人跡罕至的九龍溝,沒有絲毫的污染。夏天站在瀑布下的池中,接受她的沐浴,有無窮的愜意。又因此處路平坦,距靈山寺近,為歷來的游者必到之處。

靈山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延興四年(公元474年),距今有1500余年歷史,為佛教傳入中國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其地山勢奇?zhèn)?,林木蔥茂,寺宇掩藏。千年古剎靈山寺旁依少華山,唐朝起寺院改為“靈山”。該寺地處豫鄂兩省之間,是官營建的寺院之一。信陽靈山寺初由唐明皇李隆基之女修建(720xx年)皇姑故后,圣上前往降香,封為“國廟”。相傳唐朝有一縣令棄官出家,長途跋涉,到印度學習佛法,學成后返回靈山寺傳經(jīng)講法。唐玄宗時曾被封為國廟。北宋·仁宗年間,有靈然禪師上奏圣上,國母信仰佛教,批該寺三年公糧(每年兩萬七千兩銀子)重新進行修建,宋元祐二年(1087年)復(fù)修,明朝人張仲簡有碑記。元朝仁宗,延祐二年(1320xx年)又建。宣宗宣德七年(1432年),增建佛殿及鐘鼓樓臺。孝宗弘治七年(1494年)塑造白石佛像三尊、羅漢一堂,至武宗正德二年冬(1520xx年)落成。

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靈山寺僧屬臨濟正宗支派。這座寺院由金鼎(又名少華山)、大寺、中、南、北、馬放溝等六部分組成,原有殿宇一百六十多間。朝拜、降香鼎盛之年可達三十多萬人。靈山寺建筑布局結(jié)構(gòu)嚴整,六座大殿依山勢呈梯形由低到高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F(xiàn)有六間前大殿、三間祖師殿、五間大佛殿、三間法堂、五間祭仙宮、五間五星殿、共計三十間。六座大殿分別供有各種仙佛造像:歡樂殿供關(guān)公,祖師殿供達摩,大佛殿供釋迦,法堂供羅漢,祭仙宮供上、下八仙,五星殿供玉皇大帝和魁星。顯示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特點。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xx年),寺院被水沖倒,后經(jīng)不斷修繕,至民國20xx年(1920xx年)恢復(fù)舊觀。此后兵連禍接,毀多修少,日漸蕭條。

“文革”期間,各種佛像砸毀貽盡,金鼎殿宇全部拆毀,唯“圣壽禪寺”四字保存至今。山門匾額為原全國佛教協(xié)會主席趙樸初親筆所寫。1995年有僧尼35人。“文革”時,文物被毀,大部分填埋在一蓮池大壩下,僧尼有的還俗,有的被編為董寨林場職工。1978年,靈山寺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遭破壞的文物開始修復(fù),僧尼陸續(xù)回歸。1985年恢復(fù)三月初一廟會。

靈山寺佛緣

位于信陽市羅山縣境內(nèi),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勝地。山上共有七寺三庵,包括靈山寺、金頂寺、中佛寺、白佛寺、白云寺、龍牙寺、險石寺、圓通庵、福全庵、延壽庵。靈山寺是一座頗為奇特的寺院,院內(nèi)既有僧又有尼,唐代的建寧公主就曾在靈山寺出家為尼,這一制度也是我國佛教界的一大奇觀。到了宋、明兩代,皇帝曾多次親臨靈山,足見靈山佛教文化的源遠流長。 靈山舊有“七寺三庵”,其中靈山寺建于北魏孝文帝延興四年(公元474年),為中原四大古寺之一。靈山自古香火繁盛,高僧輩出,名播海外。千百年來,“靈山三奇”——廟門東開、僧尼同寺、帶發(fā)修行在佛教界獨樹一幟。

唐明皇之女建寧公主曾在此出家為尼。

朱元璋與靈山寺的淵源——3上靈山寺

靈山寺至正八年元朝仁宗,延祐二年(1320xx年)又重建。1349年由陳大用任主持。公元1320xx年8月8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鐘離縣(今安徽省風陽縣東北)太平鄉(xiāng)孤莊村一個佃戶家里。因8月8日生,又名朱重八。公元1344年,淮南大旱,瘟疫四起,朱元璋父母及兄弟姊妹5人相繼辭世,只剩下他一人孤苦伶仃,幸虧鄰居汪大娘認識皇覺寺的高彬長老,便把他介紹到皇覺寺出家,當了個光干活兒不念經(jīng)的小行童。時隔不久,寺里斷糧,朱元璋被迫到河南淮西(今信陽)一帶云游乞討,成為一名游方僧。公元1348年夏,天氣異常炎熱,朱元璋來到靈山寺,行至距寺院不遠的獅象口,因饑餓、炎熱交加,昏倒路旁。靈山寺小和尚陳大用下山買米,將其救回寺院。這是朱元璋第一次上靈山寺。朱元璋自結(jié)識靈山寺僧陳大用,在他的幫助下,文化知識日益豐富,思想日趨成熟,立志要干出一番大事業(yè)!他以靈山為據(jù)點,四處宣傳明教教義,傳播反元思想。公元1351年秋。羅山縣尹李思齊(元代末年群雄之一后降明)派元兵包圍了靈山寺,前來捉拿朱元璋。緊急之中,陳大用打通竹竿,讓朱元璋口含竹管跳進院內(nèi)深井,躲過元兵搜捕,幸免一場劫難。這是朱元璋二上靈山寺。

現(xiàn)如今靈山寺還有一口井,取名叫藏龍井,這是朱元璋曾經(jīng)躲過的井。前來朝拜的人們,都會取井中水,用來沖洗一下自已的雙手。把自已的霉運沖掉,留下好運連連。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往該寺降香,此為第3次上靈山寺,敕封住僧為金碧禪師,改名“圣壽禪寺”,并親題匾額。同時還賜給這座寺院“半副鑾駕”、金瓜、鉞斧等儀杖,寺脊上裝有龍頭鳳尾,稱為“皇廟”。

清康熙51年(公元1720xx年),靈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學,帶回梵石釋迦牟尼造像及十八羅漢造像等,并對該寺再次重修。1962年,印度總理尼赫魯專程拜謁靈山寺杲英墓。[2]靈山寺在印度和東南亞國家中頗有聲望。1962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期間,曾提出往該寺瞻仰,因當時交通不便,末能成行。

靈山寺導(dǎo)游詞篇七

靈山風景區(qū)地處太行山東麓,距豫北淇縣城西北 10公里,游覽面積10平方公里,《封神演義》第一章寫的殷紂王降香女媧宮,就在靈山。

靈山寺坐落于群山環(huán)抱之中,峰巒拱翠,龍虎二山保駕,靈山、饅頭山前后呼應(yīng),晝似蓮花怒放,夜如眾星捧月。山巖嵯峨,曲溪清泉,峰回路轉(zhuǎn),步移景遷,綠樹紅花,百鳥歡歌,亭閣相映,景色優(yōu)美,可謂“靈山抱妙寺,神泉滌心?!?。

據(jù)明代《淇縣志》記載,靈山寺創(chuàng)建于梁普通年間(公元520)年,由曾任昭統(tǒng)寺大統(tǒng)、綱領(lǐng)全國僧尼40年的高僧、朝歌人法上始創(chuàng)。唐開元年間重修,是淇縣創(chuàng)建最早的寺院之一。寺以靈山為主,故名靈山寺。

唐、宋時期是靈山寺鼎盛時期。這期間寺院所轄面積近35公頃,高僧200余人,古磬陣陣,木魚聲聲,游客云集,香火旺盛。靈山寺名聲遠揚,驚動朝廷,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曾召見寺院長老法如到長安垂詢佛事。明代山東副使裴騫專程從山東來游靈山寺,并寫有《游靈山寺記》一篇、詩三首傳世,明代主事李繼先隱退湯陰,聞靈山古剎水石甚佳,專程來游。他感慨地寫道:“今寺唯靈山吾不厭之,而有言張之,何耶?是以其地之盛而自為可奇也耶?!泵鞔h令于慧曾把靈山寺概括為靈山十景:一曰危巖少進,二曰群峰聳翠,三曰列柿流丹,四曰一徑蓬壺,五曰半巖風雨,六曰九天鳴佩,七曰巨崖走蛟,八雙劍橫秋,九曰東海龍吟,十曰西山虎嘯。景景如詩如畫,繪聲繪色,淋漓盡致。

靈山寺自然景觀優(yōu)美,人文景觀迷人??胺Q華夏奇觀,天下一絕的女媧峰就在靈山寺。靈山寺虎山山峰前有一座70多米高的女媧峰,頭挽發(fā)髻,面慈目祥,身著舒袖褒衣,雙肘曲于胸前,莊嚴肅穆,回眸大地,恰似在觀覽人間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又若為蕓蕓眾生默默祈禱,真乃天開地設(shè),鬼斧神工。

女媧何以在此仙棲?相傳,當年女媧摶黃土造人,并煉五彩石補天,折斷鰲足支撐四極,治平洪水,殺死猛獸,使天下百姓得以安居。爾后,她來到靈山修真,與天下人共頤晚年。一日,殷紂王到此降香,祈國泰民安,目睹女媧尊容,頓生歹意,在女媧宮前留下淫詩。女媧見后怒不可遏,離開行宮,跑到南山山巔,面對蒼天大地長嘆:“我創(chuàng)造人類,同此涼熱,誰知紂王不行正道,競敢羞辱于我,是可忍,孰不可忍!”時值今日,女媧仍矗立于此,目視人間,因此,世人就把此峰叫作女媧峰。

與女媧峰正對的建筑是女媧宮,人們?yōu)榧漓胨?,在此修建了女媧娘娘廟。據(jù)明以來的《淇縣志》記載,女媧宮歷代皆有修復(fù),現(xiàn)在的女媧宮是近年來修復(fù)的。此宮面闊三楹,雄偉壯觀。宮內(nèi)奉彩塑女媧巨像。女媧是上古一位神通廣大的女神,被世人尊稱為創(chuàng)世神,始祖師,保護神。農(nóng)歷三月十五日,是女媧娘娘的圣誕日,她往火云宮朝駕伏羲、炎帝、軒轅三圣而回,看見粉壁上紂王題寫的詩句,柳眉倒豎,即遣蘇妲己毀其江山。

女媧創(chuàng)建了婚姻制度,她嫌用捏土造人太慢,便把男子和女子們配合起來,讓人們懂得“造人”的方法,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傳宗接代,繁衍下去。因此,這位中國的第一位媒人,被后世尊奉為媒師,那些結(jié)了婚而沒兒女的,紛紛到此求子。

孕育峰是大自然賜給靈山寺的又一絕妙之作,相連的兩個山頭,酷似一個睡美人,秀發(fā)飄飄,神態(tài)安恬,隆起的腹部孕育著古城朝歌古往今來的文明,有詩贊曰:“從未見過孕育姿,獨有靈山占風流。枕山臥霧語是花,面風對雨情為柳。靜中懷抱日月星,夢里總思人間秋,誰言萬孕無果?分娩紅日照九州?!?/p>

據(jù)明代《淇縣志》載,淇縣有八大景:“淇園竹翠、勝水流清、鹿臺朝云、鉅橋夜月,紂窩灘聲,朝歌野色,青巖仙境,靈山龍泉?!逼渲徐`山獨占兩景即“勝水流清”、“靈山龍泉”。靈山山奇水秀,山壑石隙中,淙淙叮叮,泉涌不息,古人謂之勝水流清。

靈山龍泉說的是靈山黑龍?zhí)?,位于寺院的西北?cè)500米處。這里奇峰幽谷,山勢挺拔,泉涌澗飛,碧波蕩漾,景色宜人。千百年來,文人騷客紛到沓來,滿眼畫意,滿腹詩情,留下許多華彩詩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孫征蘭在壁立萬仞處留下詩云:“山卓碧云插漢,泉滃綠玉飛花,三仁六七賢圣,靈杰千古同嘉?!睋?jù)載,在明代以前,這里就建有龍王廟。廟下有三洞,洞口鑿有龍頭,泉水由此流出,聲音湍急,山谷回應(yīng),宛如龍吟。

靈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帶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帶河自靈山黑龍?zhí)锻灰缍?,繞千年古剎而過,河水潺潺,叮咚作響,猶如琴弦暢鳴或浪拍石崖濤聲如嘯,呈現(xiàn)出瞬息萬變的天然畫卷。玉帶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個湖泊,名曰白龍?zhí)?。湖水清澈,是人們泛舟、垂釣的理想去處?/p>

從寺院沿羊腸小道西行,過鵲橋渡,穿梨樹坡,拾階而上便來到了觀音洞。此洞位于懸崖峭壁上,深9米,高丈余,內(nèi)奉觀音座像。雕工精細,惟妙惟肖。前來求點迷津者絡(luò)繹不絕。

據(jù)明《淇縣志》記載:“龍王廟,旱禱輒靈。”清《淇縣輿地圖說》云:“靈山下有靈山寺,創(chuàng)于梁普通,修于盛唐開元?!边|金期間,寺院擴大,高僧眾多,木魚聲聲,靈氣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傳說,靈山寺名聲遠揚,驚動天宇。仙女紛紛下凡到靈山寺聆聽木魚聲,觀看人間景,時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軀仍嵌隱在崖壁上,時隱時現(xiàn),妙趣橫生。謂之“仙女嵌壁”。

壁立萬仞的大圣峰巔,有一天然孫悟空坐像,遠遠望去孫悟空的金身,一對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對垂肩的耳朵蘊寓著大福大貴,身穿金衣,頭戴金冠,威風凜凜,令人敬畏。他的發(fā)髻、眉骨、胸腹、脖頸以及下肢輪廓清晰可見。整個外貌比例協(xié)調(diào),惟妙惟肖,渾然天成,世人看后,無不驚嘆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據(jù)傳,孫悟空離開花果山水簾洞,云游四海,遠涉天涯,尋找靈臺方寸山,訪拜佛、仙、神圣,求長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經(jīng)過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靈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煉石補天,造化人類的女媧行宮。心想,靈山不就是靈臺方寸山嗎?人類始祖女媧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來到靈山寺,未入寺院就聽到木魚聲聲,佛經(jīng)喃喃,喜得抓耳撓腮,眉開眼笑,高興之余,轉(zhuǎn)念一想,佛門靜土,須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禮方是。他不敢進前,于是坐在山巔,聆聽佛經(jīng),謂之“悟空聆經(jīng)”。

靈山寺歷史悠久,集秀麗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觀和神奇的傳說于一體,欣賞性、娛樂性很強,到靈山旅游,能夠使您心曠神怡,百愁俱消。靈山還盛產(chǎn)各種野菜,這些野菜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游玩過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豐盛的野菜宴,別有一番情趣。

一直以來,古靈山以“古、靈、美”而著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朋友到此觀光游覽。提起“古”,主要是創(chuàng)建年代古老久遠,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滄桑;提起“靈”,則是由于這里因女媧世代神佑而靈,來此是求財必發(fā)、求官必升、求子必靈、求福必驗,可以說是求啥應(yīng)啥;而提到“美”,咱們的眼睛也可以逐一發(fā)現(xiàn)體會,是啊,這里群峰聳翠、山水相映,的確可稱為“人間仙境”,所以也難怪女媧也相中這塊風水寶地修行呢!而且,明嘉靖年間縣令于慧游覽到此,總結(jié)出了著名的“靈山十景”,像“危巖少進、群峰聳翠、列柿流丹、一徑蓬壺、半巖風雨、九天鳴佩、巨崖走蛟、雙劍橫秋、東海龍吟、西山虎嘯”,也無不描繪出了這里引人入勝的景致。

[圣井]靈山寺第三層院里有一口井,深5米,直徑約2尺。井水清澈,向下看銀光閃閃,波光滟滟。因明太祖朱元璋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年)曾口銜修竹藏于此井,躲過了官兵的搜捕,后人稱之為“圣井”或“潛龍井”。

[晴雨林]位于靈山寺大門對面300米處,因這一片樹林里終日飄灑著細微的雨珠,人們稱這雨為相思淚,這樹林為相思林、揮淚林,面積約2500平方米,多為楓樹,樹高林密,林下清爽,是人們避暑的好地方。

[九龍瀑布]在九龍溝口的斷崖處,高20米,上窄下寬,成喇叭狀,上口寬5米。山水從金頂順九龍溝一路飛奔,在此斷崖處縱身跳下,形成瀑布,濺起無數(shù)的珍珠。瀑布下是一不大的淺水池,池底是干凈光潤的石頭。九龍瀑布的水來自人跡罕至的九龍溝,沒有絲毫的污染。夏天站在瀑布下的池中,接受她的沐浴,有無窮的愜意。又因此處路平坦,距靈山寺近,為歷來的游者必到之處。

靈山寺景區(qū)位于九龍溪中上部,為風景區(qū)中心景區(qū),其面積約2.8平方公里,景點豐富、密集,內(nèi)容齊全,特點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為主要內(nèi)容,主要景點5個,即元璋湖、靈山寺、九龍瀑布、白馬洞、春歸疊翠峰。元璋湖景點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長城、霸山橋、霸橋流水、打兒窩、鯉魚跳龍門、萬人冢、靈山秀目、靈山碑林、百鳥園、靈山賓館等景觀。

[朱元璋圣像]始建于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為紀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靈山,由澀港鄉(xiāng)人民政府投資20萬元,湖北省隨州園林古建公司承建。

[靈山碑林]主要為佛碑,分為七個部分:諸佛部、菩薩部、觀音部、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羅漢部,共計80塊凹刻的碑。碑為青石,高1.66米,寬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國際有限公司捐資興建。

[靈山賓館]座落在楓樹湖畔,建筑風格新穎別致,氣勢雄偉壯觀,于1993年由羅山縣人民政府投資建成,內(nèi)設(shè)200張床位,浴池、空調(diào)、彩電配套,野味佳肴具有。靈山寺景點含有靈山寺、圣井、百日紅、倒栽古柏、千年銀杏樹等景觀。

[靈山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延興四年(公元474年),為佛教傳入中國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時曾被封為國廟。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擴建。元延祐二年(公元1320_年)重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當時的住持僧陳大用為金碧峰禪師,令其隨駕入京,參議朝政,并為寺門題“圣壽禪寺”匾額,又賜半副鸞駕陳于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20_年),靈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學,帶回梵石釋迦牟尼及二十四羅漢塑像。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_年),寺院被水沖倒,后經(jīng)不斷修繕,至民國20_年(1920_年)恢復(fù)舊觀。此后兵連禍接,毀多修少,日漸蕭條。1995年有僧尼35人。

“_”時,文物被毀,大部分填埋在一蓮池大壩下,僧尼有的還俗,有的被編為董寨林場職工。1978年,靈山寺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遭破壞的文物開始修復(fù),僧尼陸續(xù)回歸。1985年恢復(fù)三月初一廟會?,F(xiàn)有大殿七層,分別為天王殿、祖師殿、大雄寶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觀音殿、祖師堂。大都采用單檐起五、七架,廳出單雙步穿堂,中軸建筑兩側(cè)有數(shù)十間穿短式的廂房。1997年11月,國際佛教協(xié)會贈給靈山寺大型漢白玉佛像五尊:臥佛、釋迦摩尼、觀音菩薩、文珠菩薩、普賢菩薩分別安放在天王殿、祖師殿、大雄寶殿、法堂、念佛堂。靈山寺現(xiàn)有僧尼30余人,每年來此朝拜旅游者達30萬人次。

靈山寺導(dǎo)游詞篇八

靈山寺景區(qū)位于九龍溪中上部,為風景區(qū)中心景區(qū),其面積約2.8平方公里,景點豐富、密集,內(nèi)容齊全,特點是寺古、林奇、湖秀、峰翠,以朝圣為主要內(nèi)容,主要景點5個,即元璋湖、靈山寺、九龍瀑布、白馬洞、春歸疊翠峰。元璋湖景點包括朱元璋塑像、仿長城、霸山橋、霸橋流水、打兒窩、鯉魚跳龍門、萬人冢、靈山秀目、靈山碑林、百鳥園、靈山賓館等景觀。

[朱元璋圣像]始建于1995年6月6日,1995年8月8日落成,是為紀念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靈山,由澀港鄉(xiāng)人民政府投資20萬元,湖北省隨州園林古建公司承建。

[靈山碑林]主要為佛碑,分為七個部分:諸佛部、菩薩部、觀音部、諸天部、天神部、明王部、羅漢部,共計80塊凹刻的碑。碑為青石,高1.66米,寬0.66米,厚0.33米,由香港曾氏國際有限公司捐資興建。

[靈山賓館]座落在楓樹湖畔,建筑風格新穎別致,氣勢雄偉壯觀,于1993年由羅山縣人民政府投資建成,內(nèi)設(shè)200張床位,浴池、空調(diào)、彩電配套,野味佳肴具有。靈山寺景點含有靈山寺、圣井、百日紅、倒栽古柏、千年銀杏樹等景觀。

[靈山寺]始建于北魏孝帝延興四年(公元474年),為佛教傳入中國所建最早寺院之一。唐玄宗時曾被封為國廟。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擴建。元延祐二年(公元1320_年)重修。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太祖朱元璋到此降香,封當時的住持僧陳大用為金碧峰禪師,令其隨駕入京,參議朝政,并為寺門題“圣壽禪寺”匾額,又賜半副鸞駕陳于大殿。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20_年),靈山寺住持僧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學,帶回梵石釋迦牟尼及二十四羅漢塑像。清道光八年(公元1820_年),寺院被水沖倒,后經(jīng)不斷修繕,至民國20_年(1920_年)恢復(fù)舊觀。此后兵連禍接,毀多修少,日漸蕭條。1995年有僧尼35人。

“_”時,文物被毀,大部分填埋在一蓮池大壩下,僧尼有的還俗,有的被編為董寨林場職工。1978年,靈山寺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遭破壞的文物開始修復(fù),僧尼陸續(xù)回歸。1985年恢復(fù)三月初一廟會?,F(xiàn)有大殿七層,分別為天王殿、祖師殿、大雄寶殿、法堂、念佛堂、千手千眼觀音殿、祖師堂。大都采用單檐起五、七架,廳出單雙步穿堂,中軸建筑兩側(cè)有數(shù)十間穿短式的廂房。11月,國際佛教協(xié)會贈給靈山寺大型漢白玉佛像五尊:臥佛、釋迦摩尼、觀音菩薩、文珠菩薩、普賢菩薩分別安放在天王殿、祖師殿、大雄寶殿、法堂、念佛堂。靈山寺現(xiàn)有僧尼30余人,每年來此朝拜旅游者達30萬人次。

靈山寺導(dǎo)游詞篇九

靈山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舊時有七寺(靈山寺、中佛寺、白佛寺、白云寺、龍牙寺、險石寺、金頂寺)三庵(圓通庵、福全庵、延壽庵),現(xiàn)存2所,其中靈山寺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為佛教傳入中國最早所建寺院之一。唐玄宗時因建寧公主在此出家為尼,曾封靈山寺為國廟;明太祖朱元璋曾三上靈山,并在此出家三年,洪武三年,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因感念靈山寺和尚二次救駕之功,第三次上靈山,封當時的住持陳大用為“金碧峰禪師”,并御筆為靈山寺題寫“圣壽禪寺”匾額?,F(xiàn)有大殿7層,僧民四十余人。

靈山寺,自古香火繁盛,文僧輩然,名播海外,享有“中原四大古寺、豫南第一名剎”之譽,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一廟會,進山朝拜旅游者絡(luò)繹不絕。千年古廟會延續(xù)月余,高峰期趕會香客日達三萬余人,全年固定香客達三十萬人次。

現(xiàn)如今靈山寺還有一口井,取名叫藏龍井,這是朱元璋曾經(jīng)躲過的井。前來朝拜的人們,都會取井中水,用來沖洗一下自已的雙手。把自已的霉運沖掉,留下好運連連。

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往該寺降香,此為第3次上靈山寺,敕封住僧為金碧禪師,改名“圣壽禪寺”,并親題匾額。同時還賜給這座寺院“半副鑾駕”、金瓜、鉞斧等儀杖,寺脊上裝有龍頭鳳尾,稱為“皇廟”。

清康熙51年(公元1712年),靈山寺住持杲英赴印度研究佛學,帶回梵石釋迦牟尼造像及十八羅漢造像等,并對該寺再次重修。1962年,印度總理尼赫魯專程拜謁靈山寺杲英墓。靈山寺在印度和東南亞國家中頗有聲望。1962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期間,曾提出往該寺瞻仰,因當時交通不便,末能成行。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靈山寺導(dǎo)游詞篇十

靈山大佛,位于無錫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占地面積約30公頃,包括祥符寺和靈山大佛。靈山大佛面臨太湖,北倚靈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地靈形勝,風水佳絕,為難得之佛國寶地。

祥符寺祥符寺是中國佛教四大宗之一的法相宗的祖庭。相傳,唐代貞觀年間(627-649),唐僧玄奘從天竺(即古印度)取經(jīng)歸來,看見無錫馬山秦履峰之東仿佛天竺靈鷲山,因此稱之為“小靈山”,并命弟-子窺基在此開法,并慈恩宗(即法相宗)第一世。北宋大中祥符年間(1008-1016),重建山寺,并改稱“祥符禪院”。北宋宣和四年(1122),升為寺,稱“祥符寺”。清新肅穆的優(yōu)美景色和“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意境使祥符寺聞名于世。而明、清兩朝的修繕、擴建又使祥符寺殿宇宏壯,香火鼎盛,寺僧眾多,磬聲跌宕,盛極一時,與無錫惠山寺、常州天寧寺齊名,吸引了歷代文人墨客。

祥符寺歷經(jīng)千余年風雨戰(zhàn)亂,幾經(jīng)興衰毀建,但香火不斷,名僧輩出。自窺基以后,湛然法師、道巖法師、空海上人、唯安法師、洪儲法師、紀蔭法師先后在此住持。

明代空海上人(即智瀾法師)曾在此致力于環(huán)境開發(fā)建設(shè),植青松600萬株。由于土質(zhì)肥厚,數(shù)十年后,青松茂盛。當年,翰林修史聶大年曾有《贈空海上人》詩一首:“湖上得幽寺,四圍皆亂峰。二三千畝稻,六百萬株松?!倍嗄暌院?,聶大年再來祥符寺時,已是“仿佛南屏十里松”,只得“蒼臺白石認行蹤”了。半個多世紀后的王世貞在《題寺松》中寫道:“未拜寺中佛,先看門外松?!笨梢娍蘸I先酥疅o量功德。

康熙年間,祥符寺的紀蔭法師名氣更大。紀蔭法師,字湘漁,號宙亭。康熙皇帝六下江南,曾三次召見紀蔭,后又多次召見入京??滴跞四?1699),敕賜“水月禪心”匾額,并自制詩七絕一首,臨米芾書一幅,臨黃庭堅書兩幅,還賜玉如意、銅雀瓦硯、綠端硯等物。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祥符寺由地方出讓給常州天寧寺,為天寧寺下院,天寧寺高僧圓寂后均于此入塔。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農(nóng)歷二月十二日,日軍在馬山實行“三光”政策,祥符寺殿堂大部分被毀,天寧寺派往祥符寺的堂主中庸和尚,書記廣渡和尚和其他十二僧人全部被殺。劫后,僅存香積廚與庫房數(shù)間。

1992年,無錫太湖國家旅游區(qū)成立后,作出了重建祥符寺和在寺后小靈山建一座88米高的釋迦牟尼立像的決定。

1995年10月27日,祥符寺大雄寶殿落成,佛像開光,方丈升座。中國禪宗曹洞宗第四十八世傳人,中國佛教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當代著名高僧茗山法師出任方丈。

靈山大照壁靈山大照壁位于靈山大佛廣場南側(cè),是勝境廣場上的主建筑,于1997年4月3日落成。照壁北倚靈山,南望太湖。長39.8米,高7米,厚1.3米,為目前中國石雕照壁之最,可謂“華夏第一照壁”。

大照壁南立面是題為“靈山勝會”的大型石刻組雕。中間部位描繪佛祖釋迦牟尼法架光臨天際說法,諸佛、菩薩、各路神仙騰云駕霧,乘龍馭鶴,同來靈山。祥符禪院首任主持窺基大和尚,笑容可掬,垂手恭迎。

靈山寺導(dǎo)游詞篇十一

景區(qū)位于上饒市上饒縣北,距上饒市區(qū)25公里,座落在上饒市中心旅游區(qū)域,地處三清山、圭峰、龍虎山和武夷山四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中間,是四山輻射的交織點,浙贛電氣化鐵路、滬昆高速公路、320國道可達。靈山風景名勝區(qū)于10月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qū),景區(qū)總面積160平方公里。

靈山屬懷玉山支脈,東北至西南走向,主脈海拔1000??1400米,主峰海拔1496米。山體巍峨,狹長迂回,呈彎月狀綿延百里。其自然環(huán)境獨特,地質(zhì)構(gòu)造復(fù)雜,地貌類型多樣,是道、佛二教圣地,道家書列天下第三十三福地,《信州府志》稱之為“信之鎮(zhèn)山”。是一個集度假休閑、觀光體驗、宗教朝覲為一體的山岳型省級風景名勝區(qū)。

靈山有七十二峰,峰峰挺秀,形成了靈山整體性極強的延綿20公里的花崗巖峰林地貌,猶如一條巨龍,盤踞在上饒大地上,具有世界罕見的環(huán)狀花崗巖峰林地質(zhì)地貌奇觀。有數(shù)以億萬計的花崗巖石塊挺立于絕頂,孤懸于峭壁,簇擁于山谷層林深處,柱立于湍急溪流之中。靈山的高山梯田中國最具特色的高山梯田之一。靈山梯田,山高坡陡,落差大,層層梯田,彎彎田埂,或是稻田青綠,或是油菜黃燦,四季景色各異,成為靈山頗具特色的景觀。

靈山還是道佛二教圣地,是江南頗具影響的民間宗教名山。胡昭、葛洪、張道陵、張繼元、劉太真、李德勝、松月禪師等人均在靈山結(jié)廬修真、收徒傳道,靈山石人殿有1800多年的歷史。上饒籍的達官顯宦和客(隱)居上饒的歷史名人,如王貞白、韓元吉、辛棄疾、徐元杰、夏言、鄭以偉、高明、王庚言、蔣士銓、徐謙等人,為靈山留下了300多首名篇佳作。

其中南宋辛棄疾贊美靈山“疊嶂西馳,萬馬回旋,眾山欲東”、“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明朝宰相夏言盛贊靈山“九華五老虛攬結(jié),不及靈山秀色多”,當代詩人馮雪峰贊美靈山是“神奇的山,不屈的山,誘人的山”。

靈山寺導(dǎo)游詞篇十二

靈山龍泉說的是靈山黑龍?zhí)叮挥谒略旱奈鞅眰?cè)500米處。這里奇峰幽谷,山勢挺拔,泉涌澗飛,碧波蕩漾,景色宜人。千百年來,文人騷客紛到沓來,滿眼畫意,滿腹詩情,留下許多華彩詩篇、摩崖石刻。明代御史孫征蘭在壁立萬仞處留下詩云:“山卓碧云插漢,泉滃綠玉飛花,三仁六七賢圣,靈杰千古同嘉?!睋?jù)載,在明代以前,這里就建有龍王廟。廟下有三洞,洞口鑿有龍頭,泉水由此流出,聲音湍急,山谷回應(yīng),宛如龍吟。

靈山寺后有一河流,名曰玉帶河。河水甘冽爽口,浸人心脾,耐人回味。玉帶河自靈山黑龍?zhí)锻灰缍?,繞千年古剎而過,河水潺潺,叮咚作響,猶如琴弦暢鳴或浪拍石崖濤聲如嘯,呈現(xiàn)出瞬息萬變的天然畫卷。玉帶河流至大圣峰前,形成一個湖泊,名曰白龍?zhí)?。湖水清澈,是人們泛舟、垂釣的理想去處?/p>

從寺院沿羊腸小道西行,過鵲橋渡,穿梨樹坡,拾階而上便來到了觀音洞。此洞位于懸崖峭壁上,深9米,高丈余,內(nèi)奉觀音座像。雕工精細,惟妙惟肖。前來求點迷津者絡(luò)繹不絕。

據(jù)明《淇縣志》記載:“龍王廟,旱禱輒靈?!鼻濉朵靠h輿地圖說》云:“靈山下有靈山寺,創(chuàng)于梁普通,修于盛唐開元?!边|金期間,寺院擴大,高僧眾多,木魚聲聲,靈氣幽幽,游客云集,香火鼎盛。傳說,靈山寺名聲遠揚,驚動天宇。仙女紛紛下凡到靈山寺聆聽木魚聲,觀看人間景,時值今日,仙女窕的身軀仍嵌隱在崖壁上,時隱時現(xiàn),妙趣橫生。謂之“仙女嵌壁”。

壁立萬仞的大圣峰巔,有一天然孫悟空坐像,遠遠望去孫悟空的金身,一對火眼金睛炯炯有神,一對垂肩的耳朵蘊寓著大福大貴,身穿金衣,頭戴金冠,威風凜凜,令人敬畏。他的發(fā)髻、眉骨、胸腹、脖頸以及下肢輪廓清晰可見。整個外貌比例協(xié)調(diào),惟妙惟肖,渾然天成,世人看后,無不驚嘆大自然造化之神奇。據(jù)傳,孫悟空離開花果山水簾洞,云游四海,遠涉天涯,尋找靈臺方寸山,訪拜佛、仙、神圣,求長生不老妙法。一天,他經(jīng)過古城朝歌,得知城西有一靈山寺,是佛教圣地,并建有煉石補天,造化人類的女媧行宮。心想,靈山不就是靈臺方寸山嗎?人類始祖女媧在此?何不前去。于是,他來到靈山寺,未入寺院就聽到木魚聲聲,佛經(jīng)喃喃,喜得抓耳撓腮,眉開眼笑,高興之余,轉(zhuǎn)念一想,佛門靜土,須得整衣端冠,恭敬有禮方是。他不敢進前,于是坐在山巔,聆聽佛經(jīng),謂之“悟空聆經(jīng)”。

靈山寺歷史悠久,集秀麗的山水,古老的人文景觀和神奇的傳說于一體,欣賞性、娛樂性很強,到靈山旅游,能夠使您心曠神怡,百愁俱消。靈山還盛產(chǎn)各種野菜,這些野菜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游玩過后,坐在石凳上,吃上一席豐盛的野菜宴,別有一番情趣。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68532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