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通用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9-12 10:30:14
2023年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通用5篇)
時間:2023-09-12 10:30:14     小編:筆塵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yōu)質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篇一

課本1頁至第3頁例

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題;練習一中的第1至第3題。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知道1厘米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意識。

4、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好奇心,初步培養(yǎng)合作意識。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知道1厘米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度的方法。

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一、談話導入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物體有長有短。

教師再提問:誰能說一說我們的數(shù)學課本的短邊有多長?

讓學生用帶來的學具分組進行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課題,指出:今天我們來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量米”做單位。

二、新授

1、教學例1 (1)認識米尺。

(2)教師拿出放大的米尺,講講如何量紙條的長度。

三、練習

1、讓學生量一量課前準備好的紙條,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量的。

2、完成課本練習一第1至3題。

3、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有對準0刻度的。 (2)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刻0刻度線,怎么辦?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本領?先讓個別學生說,然后教師再小結。

1、填空

(1)量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 )作單位。 (2)圖釘?shù)拈L大約是( )厘米。

2、量一量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篇二

師:朋友們!你們去過遵義嗎?去過哪些地方?

生1:去過,去過遵義會議會址。

生2:去過遵義姑媽家。

生3:去過遵義游樂園。

課件出示遵義游樂園的一處場景

師:這是遵義游樂園,你們從這幅圖上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木馬、風車。

(利用學生喜歡的游樂園場景導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設計符合兒童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

師:你們能在這幅圖中找出角嗎?

生積極主動的找到了很多角。

師:你們生活中哪里還有角呢?

生:桌子上有角;

生2:窗戶上有角;

生3:安全出口牌上也有角;

生4:書本上也有角

(讓學生在圖中找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找角,大幅度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師:這個角是什么角,老師手中拿的這個圖形的角是什么角呢?

生:直角(師把直角圖形貼在了黑板上并指書上也有直角)。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直角,這節(jié)課我們來學習銳角和鈍角。

揭示課題并板書:銳角和鈍角二、探究銳角和鈍角

出示不同三角形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把這些圖片進行分類(學生進行分類活動)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師:你為什么要這樣分呢?

生:按照角的大小來分的;

(讓學生動手操作對這幾個圖形進行分類,讓學生在分類的過程中初步熟知銳角與鈍角有什么特點,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師:現(xiàn)在我們把這兩組角與直角比,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生:這組角比直角小,這組角比直角大。

(老師將這其中的一個銳角和一個鈍角畫了出來,同時也把直角描了出來。)

2、引導學生認識銳角和鈍角

生:這個是弟弟,這個是哥哥。

師引導學生論得出:這個就叫銳角,這個就叫鈍角。

3、深入認識銳角和鈍角

師:同學們真聰明,知道了銳角和鈍角,請看這是什么角呢?

生1:直角

生2:鈍角

生3:銳角

師:有三種結果,那到底是什么角呢?同學們想個辦法準確的判斷一下。

生: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

師:請一個同學上來量。(用投影儀展示)

通過學生測量反復2次,這個角的一條邊與直角板上的一條邊重合后,另一條邊在直角板上的另一條邊的外邊,說明這是一個角是比直角大的角,叫鈍角。

(讓學生用肉眼觀看,判斷得出了三種不同的結論,讓學生出現(xiàn)了矛盾,激起了學生的認知沖突,這樣更積極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完成的欲望)

1、找游樂園里的銳角與鈍角(課件出示游樂園,場景圖)

(先找出了很多)

2、找游樂園里物體中的銳角和鈍角

(生找出了相應的'銳角和鈍角)

3、找出生活中哪里有銳角和鈍角

生1:紅領巾的三個角有一個鈍角和兩個銳角。

生2:老師眼鏡框上有鈍角;

生3:凳子上有銳角

生4:文具盒上有銳角

生5:玩具上有銳角和鈍角

4、說說這些角的名稱

(生說得很好)

5、用紙折角

(學生折出了各種各樣的銳角和鈍角)

6、用手臂比劃角

(學生用身體的很多部位比劃出了不同的銳角和鈍角,在生活中找角、物體中找角、用紙折角、用手臂比劃角、用身體劃角)

師:小朋友們,如果你是銳角、鈍角或直角,你想向在座的朋友說點什么?

生1:大家好,我是銳角請大家多多關照。

生2:我是鈍角,請大家為我準備更多的三角板,讓我認識更多的角。

生3:我是銳角,請大家別碰我的尖,會刺手的。

生4:大家好,我是鈍角,我愿意和大家交朋友。

師:小朋友們好,如果我是銳角,我比直角小,如果我是鈍角,我比直角大。(拓展小結,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把自己溶入到了知識中,又起到了化龍點睛的作用)

課中體現(xiàn)了以下特點

1、從資源開發(fā)的角度看

教師能充分利用挖掘資源(情境中找角、生活中找角、圖片中找角、手臂中找角、人體中找角)幫助學生抽象和構建各種角的特征,使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認識各種角。

2、從三維目標角度看

(通過讓學生指出角,分類,描角,比大小等)使學生對銳角、鈍角有了非常明確的概念,從而使學生技能達標率較高(如能正確量角、判斷角、比劃角等特別是人體上找角)

3、知識構建的過程與方法來看

表面上似乎是少了一些,看上去只是讓學生動手操作,實際上學生的思想過程與方法是突出非常清晰的,就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非常高,參與意識較強,特別在練習部分中的游戲部分更為突出。

較好地滲透了品德教育內容(如遵義會議會址,教后的你想對老師談點什么)。

更好地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知識又為生活服務,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理念,屬于數(shù)學學習生活化特點。

4、突破誤區(qū)(即一說到任務深,就要用多媒體,就要怎么樣、怎么樣,但這節(jié)課中多媒體的出現(xiàn)并不多,卻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總之,課中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教學中體現(xiàn)了學生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shù)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思想,教學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觀察能力和組織能力,教學中雙邊活動非常到位,真正實現(xiàn)了課堂中學生愛學習,樂學數(shù)學的效果。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篇三

噸這個質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觸,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算一算、估一估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質量單位噸。

1.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生活經(jīng)驗很少,接觸這些質量單位的機會更少。針對這種情況,光靠教師的講解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課件,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主動接受信息,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2.結合已有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

在學生認識了噸,掌握了噸與千克的關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例8,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教師準備ppt課件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一猜同學或老師的體重。

2.講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游戲和故事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師生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噸。

(1)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張伯伯要運送大米,選擇集裝箱和火車運送,你知道它們分別能裝多少噸貨物嗎?(學生看車廂上的數(shù),說出它們的載質量)

(2)1噸到底有多重呢?還是讓這些大米告訴我們答案吧!

課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學生通過計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課題:這10袋大米的質量就是1噸,噸是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板書:1噸=1000千克)

2.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呢?(指出: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1噸。然后讓班級的40名同學到前面站成密集隊形,體會1噸的視覺效果)

(2)讓學生完成課堂活動卡,豐富對噸的感性認識。

(3)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找一找質量是1噸的物體。

(4)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計量鯨、大象的體重,計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質量等)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篇四

1.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時計時法的特征,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并能正確進行兩種計時法的互換。

2.經(jīng)歷認識、收集、應用24時計時法的過程,體會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

3.在探索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互換中,促進思維發(fā)展。

能正確地把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與用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進行互換。

理解和發(fā)現(xiàn)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2.揭示課題 :24時計時法

1.關于24時計時法你有哪些了解?

2、.談話交流。

a.晚上12時 談話: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新年的鐘聲是什么時候敲響的呢? 思考:這是夜里12時,是舊的一天的結束,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把這一刻稱為0時。閉上眼睛想一想,時針一天正好走幾圈呢?接著演示時針是怎樣走的。

b.上午7時 思考:現(xiàn)在是幾時?你在做什么?

d.晚上7時怎樣用24時計時法表示?有什么電視節(jié)目?(思想教育:關心國家大事)

e.又到晚上12時

思考:這一天鐘表上的時針走了幾圈?經(jīng)過了多少小時呢?1日=()時?

3. 怎樣用24時計時法來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時刻嗎?

4.反饋練習

a. 0時指什么時候?

b.上午7時,用24時計時法怎么表示?中午12時怎么表示呢?

c.下午1時用24時計時法該怎么表示呢?

d.下午7時,用24時計時法該怎么表示?

小學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篇五

1、鬧鬧尋寶。

(1)課件演示

(2)學生交流多種尋寶路徑。

2、導入新課。

1、學習例3。

(1)出示指南針。

(2)全體到操場。

(3)提問:誰能說出校園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4)教師指著校園廁所,問:廁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針驗證。

(6)師生返回教室,回顧剛才學習過程。

師根據(jù)回顧的內容板書:

(7)觀察東北、西南這兩個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東南角的位置。

師板書:西北北東北

西東

西南南東南

(9)說一說校園西北和東南方向分別有什么建筑物。

2、鞏固新知。

(1)集體拿出小動物卡片。

(2)游戲:給小動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貓館、爬行館、水族館、飛禽館分別安置在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請學生指出教室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四個方向的同學分別是誰。

3、教材第7頁的“做一做”。

(1)說明題目要求。

(2)集體參與,分組學習。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標出來。

4、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1題。

觀察情境圖,說一說,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鋪分別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維訓練

教材第9頁練習二的第3題。

(1)教師讀題,學生理解題意。

(2)按要求獨立完成。

(3)訂正。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43668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