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引狼入室讀后感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8-30 00:08:54
李鴻章引狼入室讀后感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
時間:2023-08-30 00:08:54     小編:雅蕊

心得體會是我們在成長和進步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財富。好的心得體會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心得體會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心得體會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李鴻章引狼入室讀后感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篇一

今年年初我拜讀了梁啟超先生所著的《李鴻章傳》一書,總想動筆寫點體會,但由于我對歷史知識知之甚少,加之自身水平有限,生怕對原著的理解產(chǎn)生偏差,被人恥笑,誠惶誠恐,不敢動筆?,F(xiàn)在學術(shù)界和社會上突然刮起一股為李鴻章翻案之風,有一些人對李鴻章大加稱贊,說什么"他是這百多年來為了中華復興殫精竭慮,積極探索,努力奮斗,百折不回的所有英杰之一!","李鴻章多半受命于危難之機,為了社稷江山,千秋基業(yè),而置個人廉恥于不顧。在當時四面楚歌的形勢下,救統(tǒng)治者于水深火熱者,舍李鴻章,別無他人。 "種種贊美之詞不絕于耳。自從我知道李鴻章那天起,不論是報刊雜志、影視作品還是歷史典籍所記述的李鴻章都是一個賣國賊,難道這些全錯了嗎?帶著種種疑問,近期我重讀了《李鴻章傳》,并參考了一些其它資料,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未免以偏概全,一斑識豹,供商榷。

李鴻章,字:漸甫,號:少荃 生于1820xx年2月5日(清道光3年正月初五),卒于1920xx年11月7日(清光緒20xx年),安徽合肥人??v觀李鴻章的一生,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平發(fā)、平捻,二是辦洋務。第一件事使李鴻章登上了清末的政治舞臺,第二件事把李鴻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平發(fā)李鴻章嶄露頭角,1850年(清道光30年),洪秀全起兵金田,次年稱天平天國天王,先后陷漢口、安徽、江蘇等地,此時的李鴻章正在安徽巡撫福濟處做幕僚,受人妒忌,很不得志,后入曾國藩府為幕,被曾國藩所器重,于1861年(清咸豐20xx年)回鄉(xiāng)募勇,1862年(清同治元年),編成淮勇五營,曾國藩以上海系"籌餉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國輪船抵滬,自成一軍,是為淮軍,同年被任命為江蘇巡撫。率淮軍攻克蘇州、常州等地,和湘軍一起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之成,固然有其內(nèi)在的影響力,更主要的是清朝的腐敗,八旗兵養(yǎng)尊處優(yōu),貪圖享樂,作風渙散,缺乏戰(zhàn)斗力,太平天國軍隊所到之處全無抵抗所致。

太平天國之敗,一是其內(nèi)部的腐敗和爭斗,造成人心渙散,失去戰(zhàn)斗力;二是帝國主義列強為保護其在華利益,暗助清廷;三是湘軍、淮軍作戰(zhàn)勇猛。

從此李鴻章走上了仕途的上升通道。

平捻是李鴻章的一大功績,李鴻章之前已有22位朝廷大員奉命圍剿,歷經(jīng)十余年,都未成功。捻軍為一流寇,擾民掠財,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就像現(xiàn)在的游擊戰(zhàn)術(shù),官兵四處追繳,人疲馬疺,收效甚微。李鴻章剿捻,采取逼而不流,會師合剿之策,取得全勝。李鴻章用兵,謀定后動,料敵如神,布控得當,故而得勝。平捻之后,李鴻章及淮軍將士加官進爵,隊伍不斷壯大,集團勢力逐漸形成。

從此李鴻章走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逐步掌控清末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大權(quán),開始了他喪權(quán)辱國,賣國求榮的人生歷程。

李鴻章所辦洋務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辦實業(yè);第二是建立北洋水師;第三是外交。

李鴻章所辦實業(yè),不論交通、工業(yè)、開礦還是于外國通商,有一小部分對中國實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所影響,其余都不成功,究其原因是李鴻章所辦實業(yè)多為官辦,清末的官員貪婪成性,昏庸無道,加之李鴻章所用之人多為親屬,把辦實業(yè)當成生財之道,不顧大局,中飽私囊,所以失敗了。

李鴻章建北洋水師歷史三十年,每年耗銀數(shù)千萬兩,從德國購得軍艦、武器、訓練水陸士兵。在天津辦機械局制造槍械、炮彈,每年擴充,費款千百萬兩。派人到外國學習軍事,然而學成之人不予使用,所用之人皆為淮軍、淮籍和親屬。李鴻章練兵比日本要早,北洋水師的實力,也不算弱,然甲午一戰(zhàn),一敗涂地,皆因用人不當,為保護集團利益所致。天津機械局建立三十余年,存彈只有百十枚,甲午海戰(zhàn)海軍出發(fā)時,每艦只發(fā)炮彈十四枚,朝廷所投巨資皆被私吞。朝鮮戰(zhàn)爭,北洋將士也是不戰(zhàn)而逃,豈有不敗之理。致使清廷割地賠款,李鴻章罪責難逃。

李鴻章傳讀后感3篇李鴻章傳讀后感3篇李鴻章所辦外交,以息事寧人為本。李鴻章不懂外交,不知國際公理,只是靠小聰明處理國際事務。李鴻章的外交政策,就是以夷制夷,最終卻落的作繭自縛。

甲午之戰(zhàn),始于朝鮮,朝鮮本為清朝的屬國,屬國的外交,有上過做主,這是國際公法。1884年底,朝鮮爆發(fā)甲申事變,成立了親日政權(quán)。而當時的清朝應朝鮮的邀請,派兵擊潰日軍,并且讓朝鮮國王恢復王位。1885年2月(清光緒20xx年),伊藤博文前來中國談判,而李鴻章作為談判者和條約簽訂者,卻在有利的情況下采取了妥協(xié)的方針,簽訂內(nèi)容有三:1、議定兩國撤兵日期; 2、中、日均勿派員在朝教練; 3、朝鮮若有變亂重大事件,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這關(guān)鍵的第三條,讓日本獲得了和中國相同的特權(quán),也是勝利者中國向失敗者日本的一大讓步!這就是李鴻章的一大敗筆,他因此該為整個事件的發(fā)生負歷史責任。20xx年后日本向中國開戰(zhàn)的借口也就在此。甲午戰(zhàn)敗不僅賠了巨款,還割讓了中國臺灣和遼東半島(后在俄、德、法干預下,遼東才得以用三千萬兩白銀贖回)。

還有在李鴻章1896年(清光緒20xx年)訪俄時,接受俄國人賄賂與俄私訂密約,同意俄國人修建經(jīng)我國黑龍江、吉林直達海參崴的"東清鐵路",密約規(guī)定"平常無事,俄國亦可在此鐵路運過境之軍糧""當開戰(zhàn)時,如遇緊要之事,中國所有口岸均準俄國兵船駛?cè)?.而1898年(清光緒20xx年)李鴻章又與俄國人簽訂《旅大租地條約》,除了使俄國成了"旅順口大連灣及附近水面"的主人外,又使俄國人有權(quán)修筑連接1896(清光緒20xx年)年中俄密約規(guī)定的橫越滿洲的鐵路干線的從哈爾濱到大連的南滿鐵路,李鴻章為此接受了俄國人五十萬兩白銀的賄賂。整個東北因這兩個條約便實際上落到了俄國的控制下。

八國聯(lián)軍入侵中國后,李鴻章簽訂了《辛丑條約》,賠銀達四億五千萬兩,合每人一兩,使國民蒙受了奇恥大辱。

為什么清末,世界只知有李鴻章,而不知有朝廷?為什么馬關(guān)條議約,日本非李鴻章不談?為什么俄皇加冕,非李鴻章不行?因為只有李鴻章才能給他們所要得到的東西。李鴻章賣國行徑,罄竹難書。

就在李鴻章簽訂一個有一個賣國條約的同時,他所聚斂財產(chǎn)富可敵國,當時有宰相合肥天下瘦之說,李鴻章的財產(chǎn)從何而來,不言自明了。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門大開,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領(lǐng)域和世界各國之間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日益提高,獅吼龍飛,威鎮(zhèn)寰宇。然而有些人在對外交往中,不以民族大義為重,為私利所惑,肆意損害國家利益。據(jù)報載,有位導彈專家,接受了國外間諜的高檔手表和美金,出賣了國家軍事機密。美國多家企業(yè)在同中國的商業(yè)活動中,向中方人員行賄。在力拓案中,因有些人員接受對方賄賂,造成中國在進口礦石中蒙受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把這些現(xiàn)象和當前有些人為賣國賊翻案聯(lián)系起來,細思細想,不覺得驚出一身冷汗。為昨天的婊子立牌坊,是因為今天想當婊子的人怕挨罵。今天為李鴻章歌功頌德的人,其險惡用心,已昭然若揭了。

李鴻章引狼入室讀后感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篇二

我的書房中多了一個新成員:《三字經(jīng)》,那是我特地去新華書店買來為自己”補課“之用的。閑暇之時,隨手翻閱,細細品味,其味無窮。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寒假回家,看到讀小學的侄兒正在背誦《三字經(jīng)》,便隨手翻閱起來,讀后竟愛不釋手,感嘆自己幼時沒能閱讀之,真是一個很大的遺憾?!度纸?jīng)》讓我對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遺產(chǎn)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對作者廣博的學識、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觀把握能力肅然起敬,為古代教育者獨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我出身農(nóng)家,蒙學時期沒有師長指點誦讀過《三字經(jīng)》,其實那時家庭也沒有條件給我買課外書。高中時被分流到理科班,從此與國學類書籍更加疏遠。盡管求學中耳聞過《三字經(jīng)》及其中的少量名句,但是從來不曾全文通讀過。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古國的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盡管由于作者所處時代的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有一定的局限性,成書于封建時代的書籍難免會夾帶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但這并不影響《三字經(jīng)》成為我們特別是兒童學習中華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門之書。

據(jù)資料介紹,《三字經(jīng)》最初版本是由南宋學者王應麟所作,后來在千百年的流傳中,被許多人增補加工,形成了多個版本?!度纸?jīng)》是中國近800年來流傳最廣的啟蒙讀物,還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兒童道德教育叢書。

《三字經(jīng)》中一些句子是從古代儒家經(jīng)典中演化而來的,較好地表達出中國古代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精華。許多名言警告,已成為一代又一代人為人、勤學、處事、交友、行為的座右銘。關(guān)于為人,如”首孝弟,次見聞“;”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關(guān)于教子,如”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關(guān)于勸學,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茍不學,曷為人“;”勤有功,戲無益“等,可謂金玉良言。

吸取全面的知識營養(yǎng),方能成就全面發(fā)展的人。從這個角度而言,《三字經(jīng)》可謂是一塊“全營養(yǎng)飴糖”。說它“全營養(yǎng)”,是因為《三字經(jīng)》僅一千多字,語言極其簡練,內(nèi)容卻非常豐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勸學、常識、道德、禮儀、經(jīng)書和借鑒等,擇其要而去其枝葉,勘稱“袖珍而濃縮的百科全書”。

比如常識篇,天文地理歷史自然藝術(shù)生物等等,幾乎囊括了當時人們已認識的各類主要知識。說它是“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適,全文結(jié)構(gòu)謹嚴,文筆自然流暢,深入淺出,講求押韻,朗朗上口,非常適合兒童包括成人背誦識記;二是指其具有”緩釋“功能,對兒童而言,識記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卻能指導其日后的學習,并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學識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豐富的功能,即使對于理解了其內(nèi)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讀常新,百讀不厭。

《三字經(jīng)》作者具有非凡的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這從其對歷史的表述中便可見一斑。文中對于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的變遷,寥寥三百余字,卻集其要點和精華,讓人耳目一新,頗有登高遠望、一覽眾山小的感慨。如“夏有禹,商有湯。周文武,稱三王。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绷攘?8個字,卻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順序、“三王”所指、三個朝代的開國君王、延續(xù)時間,以及從夏朝開始摒棄禪讓、王位世襲等豐富的知識?;叵胱约簭男W到大學一直都在學習中國歷史,卻仍然對于各個朝代先后順序、重要歷史事件、延續(xù)時間等顛三倒四或者一知半解,真是感慨萬千。

《三字經(jīng)》雖然重在傳道,但是并非枯燥說教,而是結(jié)合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遷,孔融讓梨,黃香孝父,孔子拜師,趙普讀《論語》,公孫弘抄書,孫敬頭懸梁讀書,蘇秦錐刺股讀書,孫康映雪讀書等。這讓人在學習中添了不少樂趣,也讓讀者理解為人、處事、求學、交友等的道理有了更為直觀的體驗。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三字經(jīng)》還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全面均衡的知識是一個有機整體,割裂開來教授,其作用往往大打折扣;掌握知識的精華,因材施教,并以獨特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是一門非常高深的學問。相信你在閱讀之后,會比我有更多獨到的見解和體會。

李鴻章引狼入室讀后感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篇三

很早就聽說過這本書,也很早就讀過這本書。之前只是當做故事來讀而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深刻含義。我有幸在今年寒假重讀了這本通過一個故事闡述了變是不變的真理。也許有點哲學味道,但慢慢品味這本書你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這個真理很通俗易懂。

我認為書中的奶酪可以成為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任何一個想要得到的東西。面對著如此快速發(fā)展著的社會,生活在這樣一個快速、多變和危機的時代,每個人都可能面臨著與過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們時常會感到自己的“奶酪”在變化。各種外在的強烈變化和內(nèi)心的沖突相互作用,使人們在各種變化中茫然無措,先是追問———到底是誰動了“我的奶酪”?然后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并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中,總耽于“失去”的痛苦、“決定”的兩難、“失望”的無奈……那么生活本身就會成為一種障礙。生活的迷宮很大,你會滯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紀漸長,就“懶得變動”,或者是“沒有勇氣和激情”再去變動和追尋?!墩l動了我的奶酪?》一書,把人類面對社會變遷的生存問題寓言化了。

嗅嗅和匆匆,代表了那些對社會變化有著敏銳嗅覺,且能迅速行動的人。這些人往往在變化來臨之前,就可能有了預感,甚至有了預備行動。他們隨時準備往前移動。因此,他們總是可能比別人先得到生活中的“奶酪”。

唧唧和哼哼則代表在變化面前喜歡思前想后的人。他們無法預見變化,更可悲的是他們不喜歡變化,懼怕變化,甚至不承認變化,進而拒絕變化。當變化來臨時,他們會感到痛苦萬分、束手無策。

唧唧同哼哼又有所不同,唧唧在失掉了“奶酪”之后,經(jīng)過一陣痛苦的思考,終于采取行動。他很緩慢、很艱難地往前移動,他一步一步地重新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奶酪”,直到他最終又找回了以往“夢”中的“奶酪”。在現(xiàn)實生活中,唧唧可能代表相當大的一部分人,甚至是大部分人。環(huán)境的變化,迫使他們?nèi)ニ伎?、去行動,常常掙扎在“變”與“不變”的選擇中。當然最終他們都能得到自己追求的東西,畢竟他們適應了變化。

哼哼是個失敗者。他永遠沒有從“失落”中痊愈。他抱怨、咒罵、怨天尤人,他感嘆命運不濟,但就是沒有行動,沒有下一步的計劃。這種人在生活中也大有人在。他們是生活中永遠的失意者。

的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很多人會或多或少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壓力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在高位怕掉下,在低位想方設(shè)法往上爬??傊?,不管你在什么位置,不管你在社會的地位是什么,總會有各式各樣的煩惱困擾著你。這就是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有輕度抑郁癥。

這一本書我很喜歡,不僅因為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而且因為他對現(xiàn)代社會的反映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以不變應萬變也許很好,但以變應變或許更好!

李鴻章引狼入室讀后感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篇四

《李鴻章傳》

讀后感

讀了梁啟超先生寫的《李鴻章傳》 ,不禁贊嘆梁啟超

國學

功底之深和文采之非凡,客觀 而公允的評價以及中西對照的寫法使我了解了李鴻章的一生, 讀后有什么

心得體會

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guān)于讀書心得體會3篇歡迎借鑒參考。

我讀了《李鴻章傳》頗有感觸,不禁贊嘆梁啟超國學功底之深和文采之非凡。他客觀而公允的評價以及中西對照的寫法,使讀者在了解李鴻章生平的同時,也使人對當時國民性和國人的劣根性有了初步了解。

作者一開始并未直接給李鴻章蓋棺定論,而是要讀者樹立這樣一個觀念,那就是"其為非常之奸雄與為非常之豪杰姑勿論,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尋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燭照而雌黃之者也。"我個人覺得這個是很有道理的,我們評價一個人并不能單純的說他是好或者壞,而是應該站在他當時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所處的位置去看待這個人。以前在我對李有粗略認識的時候覺得他實在是賣國-賊一個,然而看了此書之后覺得李的內(nèi)心是愛國的,其愛國主義精神在當時沒幾個人可以超越。雖然也知道李也有過錯,但是李確實是可稱為一代豪杰人物。

一開始李投奔于曾國藩門下,在圍剿"義和團"戰(zhàn)斗中其軍事才能嶄露頭角,用兵謀定后動,料敵如神,還和曾等人一同建立了淮軍和常勝軍,且其品德氣量也為人所道,故作者評論說:"按此亦李文忠之所以為文也,詔會剿而不欲分人功于垂成,及事定而不懷嫉妒于薦主,其德量有過人者焉。名下無虛,非茍焉已耳。"后來又寫李興辦洋務,實乃為了救國圖存而已。他所辦的洋務,主要在軍事和商務兩方面。然最主要的還是軍事,他創(chuàng)立北洋水師艦隊,成為中國水軍的主力。作者也說中日甲午戰(zhàn)爭之后代表中國簽訂了《馬關(guān)條約》就是李"兵事上之聲譽終,而外交上之困難起。"從此李的外交生涯開始,然而這也是他人生的失敗之處。后人多因此事而罵李之賣國,"李鴻章之外交術(shù),在中國誠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則瞠乎其后也。"雖然李之外交確實不夠英明,然而這實在是被-迫無奈之舉,要知道"弱國無外交".試想當時中國之處境,李之舉措實在是迫于無奈,后人也應該可以理解吧。晚年是李的投閑時代,在朝中沒有居其要位,被派去治水,到了"義和團"起,李又被重用。實在是說明李在當時中國的重要性。最后作者客觀地把李同許多歷史名人相比較,李也是有長有短,說明作者治學嚴謹,也說明李雖為當時英雄,也有缺點。從中我們可以更加客觀的看待李,看待歷史。

我對于李的評價是功過參半,但是我還是十分佩服他的。他盡力維護中國的利益,洋務圖強,然而無法改變中國落后的現(xiàn)實。對于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他曾據(jù)理力爭,然而無奈國家羸弱,不得不接受屈辱的要求。他圖有一腔愛國熱情,但是當時的中國實在是無藥可救了,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做到像李這樣吧,當時國民的愚昧麻木,實在是讓人心寒。即使有人想救你出去,你卻安于現(xiàn)狀不愿改變現(xiàn)狀,這實在是叫人悲哀。李就是那個想救國的人,然而黑暗的社會終究不能讓他實現(xiàn)心中的抱負。

但是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斗終究是好事,為了國家的強大而拼搏也是讓人敬佩的情操,因此不管怎樣我還是敬重李的,至少我們也應該向他一樣樹立自己的理想并且為之奮斗。

今年年初我拜讀了梁啟超先生所著的《李鴻章傳》一書,總想動筆寫點體會,但由于我對歷史知識知之甚少,加之自身水平有限,生怕對原著的理解產(chǎn)生偏差,被人恥笑,誠惶誠恐,不敢動筆?,F(xiàn)在學術(shù)界和社會上突然刮起一股為李鴻章翻案之風,有一些人對李鴻章大加稱贊,說什么"他是這百多年來為了中華復興殫精竭慮,積極探索,努力奮斗,百折不回的所有英杰之一!","李鴻章多半受命于危難之機,為了社稷江山,千秋基業(yè),而置個人廉恥于不顧。在當時四面楚歌的形勢下,救統(tǒng)治者于水深火熱者,舍李鴻章,別無他人。 "種種贊美之詞不絕于耳。自從我知道李鴻章那天起,不論是報刊雜志、影視作品還是歷史典籍所記述的李鴻章都是一個賣國賊,難道這些全錯了嗎?帶著種種疑問,近期我重讀了《李鴻章傳》,并參考了一些其它資料,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未免以偏概全,一斑識豹,供商榷。

李鴻章,字:漸甫,號:少荃 生于1820xx年2月5日(清道光3年正月初五),卒于1920xx年11月7日(清光緒20xx年),安徽合肥人。縱觀李鴻章的一生,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平發(fā)、平捻,二是辦洋務。第一件事使李鴻章登上了清末的政治舞臺,第二件事把李鴻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平發(fā)李鴻章嶄露頭角,1850年(清道光30年),洪秀全起兵金田,次年稱天平天國天王,先后陷漢口、安徽、江蘇等地,此時的李鴻章正在安徽巡撫福濟處做幕僚,受人妒忌,很不得志,后入曾國藩府為幕,被曾國藩所器重,于1861年(清咸豐20xx年)回鄉(xiāng)募勇,1862年(清同治元年),編成淮勇五營,曾國藩以上海系"籌餉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國輪船抵滬,自成一軍,是為淮軍,同年被任命為江蘇巡撫。率淮軍攻克蘇州、常州等地,和湘軍一起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之成,固然有其內(nèi)在的影響力,更主要的是清朝的腐敗,八旗兵養(yǎng)尊處優(yōu),貪圖享樂,作風渙散,缺乏戰(zhàn)斗力,太平天國軍隊所到之處全無抵抗所致。

太平天國之敗,一是其內(nèi)部的腐敗和爭斗,造成人心渙散,失去戰(zhàn)斗力;二是帝國主義列強為保護其在華利益,暗助清廷;三是湘軍、淮軍作戰(zhàn)勇猛。

從此李鴻章走上了仕途的上升通道。

平捻是李鴻章的一大功績,李鴻章之前已有22位朝廷大員奉命圍剿,歷經(jīng)十余年,都未成功。捻軍為一流寇,擾民掠財,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就像現(xiàn)在的游擊戰(zhàn)術(shù),官兵四處追繳,人疲馬疺,收效甚微。李鴻章剿捻,采取逼而不流,會師合剿之策,取得全勝。李鴻章用兵,謀定后動,料敵如神,布控得當,故而得勝。平捻之后,李鴻章及淮軍將士加官進爵,隊伍不斷壯大,集團勢力逐漸形成。

從此李鴻章走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逐步掌控清末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大權(quán),開始了他喪權(quán)辱國,賣國求榮的人生歷程。

李鴻章所辦洋務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辦實業(yè);第二是建立北洋水師;第三是外交。

李鴻章所辦實業(yè),不論交通、工業(yè)、開礦還是于外國通商,有一小部分對中國實業(yè)經(jīng)濟的發(fā)展有所影響,其余都不成功,究其原因是李鴻章所辦實業(yè)多為官辦,清末的官員貪婪成性,昏庸無道,加之李鴻章所用之人多為親屬,把辦實業(yè)當成生財之道,不顧大局,中飽私囊,所以失敗了。

李鴻章建北洋水師歷史三十年,每年耗銀數(shù)千萬兩,從德國購得軍艦、武器、訓練水陸士兵。在天津辦機械局制造槍械、炮彈,每年擴充,費款千百萬兩。派人到外國學習軍事,然而學成之人不予使用,所用之人皆為淮軍、淮籍和親屬。李鴻章練兵比日本要早,北洋水師的實力,也不算弱,然甲午一戰(zhàn),一敗涂地,皆因用人不當,為保護集團利益所致。天津機械局建立三十余年,存彈只有百十枚,甲午海戰(zhàn)海軍出發(fā)時,每艦只發(fā)炮彈十四枚,朝廷所投巨資皆被私吞。朝鮮戰(zhàn)爭,北洋將士也是不戰(zhàn)而逃,豈有不敗之理。致使清廷割地賠款,李鴻章罪責難逃。

李鴻章傳讀后感3篇李鴻章傳讀后感3篇李鴻章所辦外交,以息事寧人為本。李鴻章不懂外交,不知國際公理,只是靠小聰明處理國際事務。李鴻章的外交政策,就是以夷制夷,最終卻落的作繭自縛。

甲午之戰(zhàn),始于朝鮮,朝鮮本為清朝的屬國,屬國的外交,有上過做主,這是國際公法。1884年底,朝鮮爆發(fā)甲申事變,成立了親日政權(quán)。而當時的清朝應朝鮮的邀請,派兵擊潰日軍,并且讓朝鮮國王恢復王位。1885年2月(清光緒20xx年),伊藤博文前來中國談判,而李鴻章作為談判者和條約簽訂者,卻在有利的情況下采取了妥協(xié)的方針,簽訂內(nèi)容有三:1、議定兩國撤兵日期; 2、中、日均勿派員在朝教練; 3、朝鮮若有變亂重大事件,兩國或一國要派兵,應先互行文知照。這關(guān)鍵的第三條,讓日本獲得了和中國相同的特權(quán),也是勝利者中國向失敗者日本的一大讓步!這就是李鴻章的一大敗筆,他因此該為整個事件的發(fā)生負歷史責任。20xx年后日本向中國開戰(zhàn)的借口也就在此。甲午戰(zhàn)敗不僅賠了巨款,還割讓了中國臺灣和遼東半島(后在俄、德、法干預下,遼東才得以用三千萬兩白銀贖回)。

還有在李鴻章1896年(清光緒20xx年)訪俄時,接受俄國人賄賂與俄私訂密約,同意俄國人修建經(jīng)我國黑龍江、吉林直達海參崴的"東清鐵路",密約規(guī)定"平常無事,俄國亦可在此鐵路運過境之軍糧""當開戰(zhàn)時,如遇緊要之事,中國所有口岸均準俄國兵船駛?cè)?.而1898年(清光緒20xx年)李鴻章又與俄國人簽訂《旅大租地條約》,除了使俄國成了"旅順口大連灣及附近水面"的主人外,又使俄國人有權(quán)修筑連接1896(清光緒20xx年)年中俄密約規(guī)定的橫越滿洲的鐵路干線的從哈爾濱到大連的南滿鐵路,李鴻章為此接受了俄國人五十萬兩白銀的賄賂。整個東北因這兩個條約便實際上落到了俄國的控制下。

八國聯(lián)軍入侵中國后,李鴻章簽訂了《辛丑條約》,賠銀達四億五千萬兩,合每人一兩,使國民蒙受了奇恥大辱。

為什么清末,世界只知有李鴻章,而不知有朝廷?為什么馬關(guān)條議約,日本非李鴻章不談?為什么俄皇加冕,非李鴻章不行?因為只有李鴻章才能給他們所要得到的東西。李鴻章賣國行徑,罄竹難書。

就在李鴻章簽訂一個有一個賣國條約的同時,他所聚斂財產(chǎn)富可敵國,當時有宰相合肥天下瘦之說,李鴻章的財產(chǎn)從何而來,不言自明了。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國門大開,在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領(lǐng)域和世界各國之間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日益提高,獅吼龍飛,威鎮(zhèn)寰宇。然而有些人在對外交往中,不以民族大義為重,為私利所惑,肆意損害國家利益。據(jù)報載,有位導彈專家,接受了國外間諜的高檔手表和美金,出賣了國家軍事機密。美國多家企業(yè)在同中國的商業(yè)活動中,向中方人員行賄。在力拓案中,因有些人員接受對方賄賂,造成中國在進口礦石中蒙受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把這些現(xiàn)象和當前有些人為賣國賊翻案聯(lián)系起來,細思細想,不覺得驚出一身冷汗。為昨天的婊子立牌坊,是因為今天想當婊子的人怕挨罵。今天為李鴻章歌功頌德的人,其險惡用心,已昭然若揭了。

梁啟超先生的《李鴻章傳》,它與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吳晗先生《朱元璋傳》、朱東潤先生《張居正大傳》,并稱為中國二十世紀四大傳記。我了解李鴻章此人初始于初中歷史書本,后在反應晚清風云的各大電視劇、電影中常常會看一個或邪氣、或陰冷、或儒雅的干瘦老人。歷史對李鴻章的評價褒貶不一,直到我讀了梁啟超的《李鴻章傳》方才讓我又重新審視這位叱咤晚清政壇四十年的風云人物,甚至對晚清那段國家屈辱史,有了另一番感悟。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讀后感。

一、成書背景和作者

此書寫于1920xx年《辛丑條約》簽訂后第四個月。那時距離李鴻章憾然辭世僅僅二個月。當時,梁啟超作為維新派的領(lǐng)袖流亡在日本。也就是說此書的發(fā)表在日本而非國內(nèi)。

熟悉晚清歷史的人,一定不會對梁啟超和李鴻章陌生。梁啟超生于1873年,從八卦的角度講,他是后來民國才女林徽因的公公,晚清時的帥哥一名。但從歷史的角度講,梁啟超18歲投入康有為門下,20歲創(chuàng)辦《大公報》,25歲發(fā)起著名的"公車上書",與光緒帝開始為期百日戊戌變法,26歲變法失敗流亡日本。如果說晚清時有憤青的話,梁啟超無疑是晚清歷史上的最大憤青,而他更把他滿腔愛國之志,和對當時時政的不滿付之于實踐,雖然,他后來失敗了,但是他還是在歷史舞臺上寫下了厚重一筆。

而梁啟超寫《李鴻章傳》時,他正好29歲,大好青年,卻已流亡日本三年。此時的他正孤獨的在日本島上,反思和總結(jié)維新變法失敗之處。在我看來,他寫李鴻章除了去點評一名政敵外,更主要的目的是借由李鴻章的一生,抒寫自己對晚清歷史的見解,對洋務運動和維新運動看法,對大清王朝隕落的一種悲憤,他其實是借李鴻章的故事,抒發(fā)自己的胸懷。但值得肯定的是,雖然梁啟超與李鴻章的政見不同 ,但他卻沒有將李鴻章描述成為一個大奸大惡的權(quán)臣,給予了#from end#他許多正面的評價,甚至感嘆:"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體現(xiàn)了流亡臣子難以抑制的孤憤。也正是這種大歷史觀,使此書更具有可看性。

二、李鴻章其人

評點此書,必要說到李鴻章其人。無論生前身后,李鴻章都是個極富爭議的人物。而我個人認為,李鴻章身上所具有的爭議性,大多來自于李鴻章涇渭分明的優(yōu)缺點。下面,我想談談,我對李鴻章其人的看法。

(一)優(yōu)點

一是堅韌。李鴻章的堅韌反應在兩個時期,一是他當官的前十三年,二是他為官的最后7年。李鴻章出生名門,二十五第一次入京考試,就高中進士,當時是二甲第十三名。按照清朝的科舉制度,進士是分三等,第一等是進士及第,其實也就只有3個人,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第二等就是進士出生,第三等是同進士。李鴻章是二甲第十三名,也就是類似于現(xiàn)在的全國公務員考試第十六名,因為當時考科舉年齡跨度很大,他絕對屬于青年才俊。后來就被分道翰林院,也就是類似于進了中央黨校學習,一般來說翰林院出來要么就進內(nèi)廷或者各部,最差的也下放當縣官,可以說是一個處級領(lǐng)導干部后備人選。應該說他的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就是這樣的一片光明的前途下,命運卻沒有傾斜到李鴻章身上。他這個"主任科員"一坐就是十三年,期間幾次被借調(diào)到各省、總督衙門去當幕僚,卻沒有一次被重用,大多是寫寫文章,研究研究的差事。一直到他38歲,都碌碌無為。照道理,他肯定有很多的悲憤,可是李鴻章完全沒有表現(xiàn)出一個官宦子弟的跋扈和缺乏韌性,他一直兢兢業(yè)業(yè)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一直到他棄筆從戎前,全無一句怨言。這種十幾年如一日的精神值得嘉許,也就是這種堅韌,讓他一飛沖天。另一個鮮明例子,就是李鴻章人生的最后7年,1894年,他代表清政府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馬關(guān)條約》,國內(nèi)怨聲四起,朝廷為了平息民憤,竟然將李鴻章貶職。這個時候,李鴻章的韌性再次表現(xiàn)出來。具梁啟超的記載,李鴻章依舊每天都5點起床,臨摹書法,中午小睡一小時。在他的案頭沒有昨日留下的公文,他的客廳沒有等候的客人。他甚至在最后做兩廣總督的時候,還治理了當?shù)氐娘L氣的盜賊。其實,那時他已經(jīng)73歲了,他這種幾十年堅韌的精神,甚至做到了寵辱不驚,值得讓人敬佩。

二是勇。李鴻章入官是因為文才,發(fā)跡卻因為武功。而他棄筆從戎的勇氣不可謂不讓人敬服。之前說李鴻章25歲中進士,在他入京前,曾有這樣的詩句,"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徧交海內(nèi)知名士,去訪京師有道人。"這種胸襟的人,在壓抑了十三后,在咸豐十年,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后,朝廷終于啟用了曾國藩的部隊。而李鴻章作為曾國藩的一個幕客,其實曾國藩的一個寫手,因為李鴻章會寫文章,一直是放在調(diào)研室里用用的,可是因為李鴻章的堅韌,他在調(diào)研室里苦讀給地的戰(zhàn)報和分析戰(zhàn)情,在關(guān)鍵時刻,毅然放棄文才,回鄉(xiāng)組建淮軍,而當時的兩淮民風強悍,尤其是"兵、匪、發(fā)、捻"交乘的皖中腹地,尤為復雜。李鴻章以一介書生回鄉(xiāng)組織團練,是冒了極大風險。更何況他要交惡是當時風頭正勁的太平軍,上戰(zhàn)場隨時都會掉腦袋??墒抢铠櫿聸]有任何退縮,與將士同寢同食。之后的十年,他與曾國荃一起滅太平軍、搗毀捻軍,曾國藩解散湘軍,他獨自一人,建立北洋軍隊。這份膽識和眼光,足以值得后人標榜。而且據(jù)說,他在親自帶隊打仗的時候,都是身先士卒,沖在前面,而他訓練的淮軍更成為清朝最后一支忠勇強悍之師。

三是忠。李鴻章死后的謚號是"忠公".我個人認為朝廷封他這個稱號一點也不過分。李鴻章的"忠",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朋友的忠。二是對朝廷的忠。對朋友的"忠",舉個例子,太平天國勝利之后,朝廷要論功行賞,李鴻章在上奏朝廷的折子里把功勞都給了手下最勇猛的將領(lǐng),自己完全不居功,說他是文官沒什么功勞。這對于一般人而言還能理解,可是對于一個十三年原地踏步?jīng)]有進步的中年科級干部來說,這次獎賞說不定是他人生的最后機會,他卻毅然給了別人。這十分不容易。也因為如此,所以后來的淮軍對李鴻章馬首是瞻,這不能不說是李鴻章的另一種御人之術(shù)。他對朝廷的忠誠更是舉不勝舉。最明顯的就是他死前簽訂的《辛丑條約》。據(jù)《李鴻章傳》記載,八國聯(lián)軍入京的時候,李鴻章早就被貶,當時已經(jīng)78歲高齡的。當逃到避暑山莊的慈禧太后給李鴻章下詔,請他出山,給他們孤兒寡母議和的時候,他的門人給了他三條計策。第一上策是徹底反了,劃地為王。當時慈禧和皇帝都逃出京城了,八旗部隊散了,國家已名存實亡。這個時候,李鴻章手握重兵,他又與外國使臣關(guān)系良好,這個時候劃地為王誰也奈何不了他。值得一說的是,當時李鴻章最得力的部下就是后來的竊國大盜袁世凱。這條上計,李鴻章沒答應。第二條計策是這個時候去京城,可能有生命危險,而且即使議和了,李鴻章也要背負千古罵名,當初李鴻章被貶就是因為簽訂了《馬關(guān)條約》,反正現(xiàn)在他也不管事情,就稱病不去,名則保生。李鴻章還是沒答應。他選擇了第三條下策,接旨入京。我個人認為正是李鴻章的這份"忠",讓清王朝又茍且了十年,他的每一次"出場"無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他死之前三天,還有俄國的使臣到他家中要他簽訂賣國條約。臨死之前,還在哀嘆國之不幸。他對朝廷的忠心,可見其一。其實說李鴻章是被氣死和憂悶而死也不為過。

(二)缺點

一是"純臣".純是單純的純。梁啟超說李鴻章是純臣,是慵臣。我也有所贊同。他才能有余,忠勇可嘉,但是在大時代面前,卻魄力不足。從李鴻章的成長軌跡中,我個人認為他是被古代四書五經(jīng)、君臣之說毒害最深的一人。他雖才華橫溢,文治武功都是上乘,但卻唯朝廷和慈禧的話是從。他雖有洋務之心,可是朝廷說不干就不干了。雖有改革的心,慈禧要過生日了,就把軍費給慈禧。他造鋼鐵廠、造學校、經(jīng)營總理衙門、經(jīng)營中國第一支近現(xiàn)代海軍每一件都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沒有一件事切實做到的。我相信李鴻章的理想抱負一定原不止他所做一切,但是他卻從未想過從政治體制上進行徹底的改革。他雖圓滑精明,卻沒有張居正的魄力,沒有王安石的膽識。特別是在他晚年,一直希望茍安一方,成就名節(jié)。難怪梁啟超要在書中悲嘆,以李鴻章之地位與才能,怎沒有做出更好的事業(yè)來?從一個側(cè)面來說,一個好人、才人,未必能做出大事業(yè)來。

二是"清傲".李鴻章的"清傲"我個人認為,來自于骨力里想當一代賢相,而賢相的標準是對朝廷忠心,決不同流合污。李鴻章是圓滑的,但是也是清傲的。史書上記載,他樹敵頗多,只因為只要他認定的事情都會去做,而且不管身后誹謗。因此,他得罪小人更多,以至于他的洋務運動也無法開展順利。每每他有所失誤,都有人上本參合。另一方面,他的清傲來自于他的外交。李鴻章的后半身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做一個外交官??墒撬幻鲿r局,還是以清朝為泱泱大國自居,在對待英、德、俄、日的使臣時,只想取利,卻不想親近學習。只以為談判桌上有利可圖即可,從本質(zhì)上,他對外國蠻夷是看不起的。他僅認為中國之失敗,只在于武器不如人,卻沒有看到在經(jīng)濟、技術(shù)、政治上的全方位落后。他建立北洋艦隊之時,只注重武器上的更新,而忽略了戰(zhàn)術(shù)和科技的更近。這才是造成北洋艦隊失敗的重要原因。

三是"結(jié)黨".此特點來自于他對朋友的忠,更類似于現(xiàn)在小團伙、小兄弟。他以淮軍起家,對戰(zhàn)斗過的兄弟格外照顧,在他對袁世凱的態(tài)度上就能表現(xiàn)出來,因為袁世凱的父親曾與李鴻章共事過。另外就是對自己的兄長包庇,雖然晚年他與大哥兩廣總督李翰章有所不和,但總體上他對于李翰章的不法行為不加收斂??傄詡鹘y(tǒng)的一榮俱榮觀念。從這點上來說,李鴻章此人是典型的中國古代官員,也是造成他身后,眾多誹謗的原因之一。包括:斂財啊、包庇門人啊等等。

三、晚清歷史的一些拙見

李鴻章引狼入室讀后感 李鴻章傳讀書心得體會篇五

十六歲是一個花季,我們的人生會充滿著坎坷,隱瞞著種.種埋伏,或許這也是一個璀璨的花季所以我對《花季雨季》這本書也有很大的只趣。

小說中對家長們提出了如何看待這一代年青人,如何理解他們進而引導他們的問題。又從親少年的角度,已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思想方式趣審視自己的父母。

故事中所說的那件事就像澎拜的波濤,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放暑假了,王笑天打算和他的好友蕭遙去做暑期工,他們拿了一輛三輪車,賣徽章和紀念品。而且他們還選擇了火車站門口擺賣,因為那里人比較多。正當他們的小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的時候,他們被當作小販而被帶派出所問話。經(jīng)過審查,他們要被迫交1000元(本來是不用交的)。聰明的王笑天借打電話要爸爸送錢為名,他故意打到婦聯(lián),卻說是打到了市公安局。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兩個人:王笑天和陳明。我覺得他們倆是書中最有靈魂的人。勤奮好學的陳明總是把學習放在第一位,不論什么事情都不會改變。王笑天在書中被稱為靚仔,不過我不喜歡他的這一點,我喜歡他對事認真、謹慎的態(tài)度。最重要的是王笑天的聰明才智。

由于時代的改變,社會、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父母長輩和我們這一代人的知識水平和思想都有很大的差異,行為習慣、情感取向等方面,也出現(xiàn)了較大的區(qū)別。但畢竟青少年屬于成長階段,思想、行為等各方面還沒有成熟,應該要正確地看待父母長輩的教導。

《花季雨季》讀后給人一種輕松、明朗、向上之感,對生活有了更充分的認識,更加堅定自己勇往直前的目標。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27812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