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演講稿(優(yōu)秀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8-29 16:56:24
西游記演講稿(優(yōu)秀6篇)
時間:2023-08-29 16:56:24     小編:文軒

演講比朗誦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隨著講稿的內(nèi)容而變化站位。一般說來,不要在演講人前邊安放講桌,頂多安一個話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可是卻無從下手嗎?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于學習演講稿模板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西游記演講稿篇一

《西游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最為優(yōu)秀的神話小說,深受人們喜愛。近日,我又在網(wǎng)上讀了文言文版的,獲益匪淺啊。

這《西游記》啊,可謂是婦孺皆知啊。一些小孩子,一般是圖個新鮮,或者是看看里面孫悟空的神氣,并沒有領悟其中的真諦。我這次看,與以往可謂是天差地別啊,對其中的一些道理,也算是有深刻領悟吧。

《西游記》講的是唐僧師徒四人到西天去取經(jīng),一路經(jīng)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后獲取了真經(jīng)。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風趣生動,但雖如此,在其中也包含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種種看法。他諷刺了當時朝政的腐敗無能,其實,在我們所看到的取經(jīng)途中,有許多的妖精都與天上地下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這樣說來,無論是在天上還是地上那些神威的統(tǒng)治下,都隱藏著丑惡,神仙也不例外,可見當時明王朝統(tǒng)治的腐敗。

不過,在這種情況下,在我們眼前出現(xiàn)一個不受約束,敢于抗爭的一個人物,那就是孫悟空!他從石頭里蹦出,對世間何事都有探索的好奇心,對于玉帝要捉拿他,卻絕不屈服,還“大鬧天宮”,不過有時也有些任性,作者再借這樣一個人物來進行對比,更加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這也使我們想到當時的朝政是怎樣的,朝政中當官的又是怎樣的。其實,那些腐敗無能的官員往往與天上的神仙大佛有一定的關系,不是有一些妖怪就仗著自己與天上某某神仙有一定的關系或是拿了天上某某寶物就在人間為非作歹!我想這些人間的官員也不過如此吧,借自己身后有大人物給自己撐腰,就為非作歹,魚肉百姓,導致了朝政的腐敗以及社會經(jīng)濟不景氣。

雖然如此,但唐僧師徒四人在途中對那些所遇到的妖魔鬼怪時的不所畏懼的精神也深深打動了本站,由于師徒四人團結一心,不畏艱險,,最后終于如愿以償,取得了真經(jīng)。我想,這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一樣,不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不要輕易放棄,可不能像豬八戒有時那樣喊散伙,只要堅持,我們就能戰(zhàn)勝困難,取得勝利的!雖然在取得成功的過程中會遭遇許多磨難,但是這樣更能磨練我們的意志力,使我們得到鍛煉,所以,一定要勇往直前!

《西游記》給我的感想有太多太多,甚至又聯(lián)想到了許多,它被評為四大名著之一,可謂是當之無愧啊!《西游記》,這顆在歷史上耀眼燦爛的明珠,正閃爍著那金色的光!

西游記讀后感(四):1000字

西游記演講稿篇二

他兩個在洞前,這場好殺!你看那:天王刀砍,妖怪槍迎。

刀砍霜光噴烈火,槍迎銳氣迸愁云。

一個是金?山生成的惡怪,一個是靈霄殿差下的天神。

那一個因欺禪性施威武,這一個為救師災展大倫。

天王使法飛沙石,魔怪爭強播土塵。

播土能教天地暗,飛沙善著海江渾。

兩家努力爭功績,皆為唐僧拜世尊。

西游記演講稿篇三

自從唐僧師徒取得真經(jīng)后,如來佛祖釋迦牟尼便賜賞他們五個大官:旃檀功德佛(唐僧),斗戰(zhàn)勝佛(孫悟空),凈壇使者(八戒),金身羅漢(沙和尚),八部天龍廣力菩薩(白龍馬)。但故事并沒有到這里便結束。

一年后,孫悟空被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間調(diào)查社會風氣。悟空大步流星地走到南天門,翻了一個筋斗,乘著筋斗云飛向人間。俗話說:“天上一天,人間一年,”如今的社會今非昔比??!原來繡有“唐”字的旗換成了鮮艷的五星紅旗;原本的青石路換成了寬闊的柏油路;原本古色古香的小坊換成了高樓大廈;原本普通的馬車換成了飛機。輪船。汽車。地鐵……孫悟空驚嘆不已。

突然……

“紅燈!紅燈!”一輛電瓶車不顧紅綠燈的指示,直接往前沖,結果撞上了一輛紅漆“大眾”卡車,慘禍發(fā)生了。悟空大吃一驚,立刻變出了一張紙和一只筆,記了下來。他繼續(xù)往前飛,飛到東海龍宮里去做客,卻拿到了東西南北四海龍王的四份奏章,理由都是:工廠隨意將污水。廢水。工業(yè)垃圾亂排亂放,污染了海水……悟空東走西竄,把整個世界跑了遍,才回到天庭。

人類,決醒吧!我們要讓不良風氣不再出現(xiàn),同時也要愛護環(huán)境,綠色出行,否則吃專的是自己呀!

西游記演講稿篇四

在我的成長路上,《西游記》始終陪伴著我,不論是電視劇還是動畫片,雖然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是仍不過癮。當看到唐僧師徒四人歷盡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jīng)時,不禁對唐僧的執(zhí)著、孫悟空的勇敢機智、豬八戒的幽默和沙和尚的任勞任怨感悟頗深。但最受感動的還是唐僧對徒弟的諄諄教誨。如今再次細細品味這家喻戶曉的名著,不變的是故事情節(jié),變的是我的感觸。

小時候看《西游記》總會有個疑問:孫悟空一個筋斗就可以翻十萬八千里,那為什么不直接帶著唐僧坐筋斗云去取經(jīng)呢?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這個問題的答案也迎刃而解了,這只是在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沒有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獲得的東西,一切事物都要靠自己的努力爭取?!案覇柭吩诤畏?,路在腳下?!本拖襁@句歌詞所說的',想要成功不能只依賴捷徑,成功的秘訣就是踏踏實實地沿著腳下的路走下去,不管路的兩旁是荊棘還是鮮花,不管路的上方是艷陽還是陰云。

孫悟空求學七年才學到真本領。七年間,他只跟著師傅和師兄念著自己不喜歡的經(jīng)文,但他從未說過放棄,因為他知道總有一天師傅會將真本領傳授給他,他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這也告訴我們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取得成功的快慢不在于我們消耗的時間,而在于我們?yōu)楂@得成功所受的磨練。一個真正想取得成功的人是不會在意自己為這個目標耗費了多少時光和精力,他們在意的只有自己是否為這個目標真的在拼搏。他們知道:接受的磨練越多,獲得的經(jīng)驗也就越多,離成功的大門也就越近。

孫悟空神通廣大,卻被緊箍咒約束,被佛祖鎮(zhèn)壓。這就是所謂的“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正是因為這些束縛,孫悟空才不會因為本領高強而胡作非為。生活中每個人也同樣,被法律和道德輿論約束著,整個世界也因這些約束才能夠有條不紊地發(fā)展。若世界上沒有任何規(guī)矩,對人們沒有任何約束,那么就意味著這個世界墜入了毀滅的深淵。所以,人們應當自覺遵守法律,遵守各項規(guī)定。

孫悟空保唐僧戰(zhàn)妖怪的英雄形象在我們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他不僅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個膾炙人口的故事,更告訴我們許多生活的道理,給這本名著增添了光輝。

西游記演講稿篇五

唐三藏:因為唐三藏在書中雖然是以取經(jīng)為責任的師父,但是實際上他卻是個性儒弱,偽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為人雖然善良仁慈,卻不能夠明辨是非,反而屢屢聽信豬八戒的挑撥,誤會能識破妖魔詭計的孫悟空。總是在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其實唐僧的形象可以說與傳說的白面書生不謀而合。雖然滿懷理想主義,卻手無縛雞之力,當困難發(fā)生的時侯,總是束手無策,坐待外援。而他的迂腐和不明是非真相,似乎在顯現(xiàn)作者對當政者昏庸無能的暗諷。但是若是只以宗教或個人修養(yǎng)的角度來看,唐三藏代表的不是圣僧,反而是凡夫俗子。

孫悟空:所以西游記的靈魂人物應該是孫悟空。孫悟空本來是仙山上一塊靈石,變化而成的猴子。因為膽識過人,受到群猴的推舉為王。但是有一天他忽然感悟到生命有限,美猴王雖然在水簾洞中過著「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的快樂生活,但是不能夠天長地久。於是他拋下了一切,離家拜師學習仙道,從此就叫做「孫悟空」。

孫悟空他天資聰敏,思想跟行動都敏捷如風,學得一身高強的法術,吹一口氣,就能夠七十二變,并且有法寶金箍棒,縮小如針,放大如銅棒,筋斗云一駕,就能夠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精明頑皮,愛作弄。他故意叫豬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則變作小蟲,暗中監(jiān)視愛偷懶的八戒??梢娝乃技毭芎筒粶p頑皮的本性。

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鬧海龍王,二鬧地獄府,三鬧天宮,并且還和佛祖打賭。由此可見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規(guī)的個性。充沛的生命力、大無畏的精神、篤實的性格和樂觀的個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對挑戰(zhàn)。他這一種冒險犯難的精神,充份顯現(xiàn)了英雄的特質(zhì)。但是爭強好勝,心高氣傲以及性急如火卻是他的弱點。

豬八戒:而另外代表逸樂角色-豬八戒,雖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夠三十六變,和悟空相比較就顯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來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邊挑撥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貪吃懶惰,又重視物質(zhì)享受,遇到困難他就喊散夥,無法堅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銀的誘惑,幾乎拋下其他人而中斷修行之路。沒想到那卻是菩薩化身來考驗他的。這些出乖露丑的行為,在吳承恩筆下寫來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諷。而豬八戒也就在一次次的出丑笑料當中,給予讀者對人性貪欲的省思。

沙悟凈而另外一位徒弟沙悟凈,他則著墨較少,但是呈現(xiàn)的是剛毅木訥,沈默踏實的性格。

產(chǎn)生于明代中葉的長篇小說《西游記》,是明代著名文學家吳承恩的一篇具有浪漫主義的小說。它是依據(jù)史書記載唐僧歷險西行的故事編寫而成的。這部以其豐富的想象,宏偉的結構開拓了幻想小說的領域,而且以強烈的色彩塑造了一個個理想化的影響英雄形象,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中大師兄孫悟空給我留下的印象頗深。孫悟空是傲來國仙石所生,因是猴,不免有些頑皮。在大鬧天宮一回中,孫悟空不服管教,闖了天宮,推了宴席,砸了老君的煉丹爐,偷吃了仙丹,惹得眾仙對他無可奈何,只得請來如來佛,把他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后來又因為性格頑烈,又被迫戴上了緊箍咒。孫悟空雖猴性頑劣,但是一路上保護唐僧西天取經(jīng),斬妖除魔,立了大功。

他樂觀,聰明,勇敢,頑皮,靈活,熱愛自由,除惡務盡,充滿了斗爭精神,他的火眼金睛能看透一切,手上的金箍棒威力無窮,他始終是戰(zhàn)勝妖魔鬼怪的戰(zhàn)斗主力,最后得到了“斗戰(zhàn)勝佛”的光榮稱號。在課文中《孫悟空一調(diào)芭蕉扇》中,充分體現(xiàn)了孫悟空機智勇敢。為了借到芭蕉扇,孫悟空先有意說親由,然后才展驍雄。前者先向靈吉菩薩借得“定風丹”,這樣就不怕鐵扇公主扇他,這是防御性的措施;后者他又變成小蟲子乘機鉆到鐵扇公主的肚子里去,逼她交出芭蕉扇,這是很巧妙的進攻。通過三次智取,孫悟空最終拿到了芭蕉扇。在一言一行中,孫悟空的機智,勇敢被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與孫悟空相映成趣的是他的師弟豬八戒。他身上的許多小毛病和孫悟空的配合給《西游記》中又增加了一些笑料。

三師弟沙僧更多的是勤奮,任勞任怨,行李,擔子都是他一個人挑著,功勞也不小。

而師父唐僧給人的感受是心地善良,信仰堅定,但有時也糊里糊涂,錯把妖怪當好人,孫悟空的用心良苦總被唐僧的不知好歹給冤枉,使許多妖魔有機可乘。

在唐僧師徒四人之外,《西游記》里還寫到了大量的神佛和妖魔,妖魔都是些兇很狡猾的壞蛋,但各有特別的法寶和高招,打起來情節(jié)精彩,意想不到的事情層出不窮,無一重復,令人愛不釋手,其中青牛怪有一個白森森的金剛“琢”,竟能套住孫悟空的金箍棒,使孫悟空不得不另行設法,曲折的情節(jié)令人大飽眼福。

西游記演講稿篇六

西游記相信大家都看過吧,這部從小看到大的電視劇給大家什么感想呢?這是西游記讀后感,歡迎閱讀!

《西游記》的作者是明朝的吳承恩,主要講的是孫悟空大鬧天宮后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后來和豬八戒、沙和尚一起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最終修成正果,得道成佛的故事。

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是孫悟空,因為他不但神通廣大,會八九七十二般變化,還有一股不輕易認輸?shù)木瘛?/p>

取經(jīng)的過程中,他失敗了很多次,但他從不放棄。

唐僧則有一些固執(zhí),打白骨精時,他不相信孫悟空,結果被白骨精捉住了,但這也說明他很善良。

豬八戒有很多缺點,但一路西行的磨難,和大家的幫助,他真正做到了“八戒”。

沙僧則任勞任怨,一路上背行李,可從不說苦。

我最喜歡的片段是《猴王出世》,因為這一段既為孫悟空日后的神通廣大做鋪墊,又寫出了他的王者風范。

在這一段中,孫悟空既勇敢,又調(diào)皮,跳過瀑布,成為了猴王。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不能輕易放棄,孫悟空西天取經(jīng),失敗了好多次,但他從不放棄。

很多人輕易放棄,成功不會來見他們。

只有不輕易放棄,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評:語言精煉、概括能力強是你的優(yōu)點,但文章每部分都蜻蜓點水就顯得空泛而不深入。

感受還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談的實在點,重點要突出!

美猴王是石頭里蹦出來的猴子,他機靈、頑皮,充滿了樂觀精神;在大鬧天宮時,他任性、敢作敢為,又是那么英勇和無畏;在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jīng)的路途中,他忠心耿耿、本領高強,最后幫師傅順利取得真經(jīng)。

這只猴子曾三次被師傅逐出師門,但他忍辱負重、不計前嫌,依然一次次地把師傅從險境里救出來,我為他的忠誠和堅強而深深感動。

我覺得:孫悟空跟妖魔鬼怪作不懈的斗爭,并以他無比的智慧、勇氣和信心來接受各種各樣的挑戰(zhàn),斗爭越艱難,他的能力越強大。

他的精神啟發(fā)我:在學習上,我們要有接受挑戰(zhàn)的勇氣,并堅持朝著目標不懈地努力!

他還有兩位師弟——沙和尚和豬八戒,在犯錯時,師弟們?yōu)樗驇煾悼嗫嗟厍笄椤?/p>

而外表和善、實際上桀驁不馴的他,強忍委屈,依然低聲下氣地懇求:“師傅,師傅,饒了我一次吧!絕不會再有下次了!”一聲聲的哀求,恍若縈繞在我的耳畔,真是讓人為之動容。

其實,他任性的性格里面,藏著對師父深深的愛,一顆尊師之心昭然若揭。

在屢犯“殺生之戒”被師傅逐出師門數(shù)次之后,他一次次地返回師父身邊,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一行五人,終于修得正果!

當我看到他們排除萬難,最終取得真經(jīng)的時候,無數(shù)的“揪心與激動”夾裹著溢美之詞,瞬間噴涌而出——啊!這就是他,一個執(zhí)著、堅強、令人喜愛和敬仰的美猴王!

在電視上看了無數(shù)遍的西游記,這已經(jīng)成為兒時的美好記憶,如果沒有吳承恩,沒有孫悟空,我簡直不能想象孩子們的生活會枯燥多少。

也正是因為西游記,我一直以來十分喜歡六小齡童,他在我心中已經(jīng)成為了孫悟空的代名詞,我甚至覺得他就是為這只石猴而生的。

捧起這本的時候,我希望能從中看到影像無法呈現(xiàn)出來的東西,更希望從中看到一個新的悟空,解讀出更為深刻的思想。

這是一部偉大的浪漫主義長篇小說,它不僅創(chuàng)造了一個神奇、豐富的幻想世界,而且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優(yōu)美完整的藝術形式。

第十四回以前,作者塑造了孫悟空這一個叛逆、桀驁的英雄形象,揭露了天宮統(tǒng)治者的腐朽無能,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中人民堅毅無畏的反抗斗爭精神。

后八十六回寫玄奘師徒西行取經(jīng),經(jīng)歷數(shù)十番妖魔鬼怪之中的歷險,終于到達西天,取經(jīng)回長安的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他們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和征服自然的英雄氣概。

全書幽默詼諧,充滿活力和樂觀精神,其中大鬧天宮和三打白骨精是我認為最為精彩的部分。

大鬧天宮是孫悟空個性的爆發(fā),他用金箍棒打碎了那個嚴密的等級制度,萃取了自己的自由與追求。

眾多天神都成為他的手下敗將,千般刑具也不能奪走他的生命,八卦丹爐煉出了他的火眼金睛。

他在打壓與磨難中愈挫愈勇,他在不斷的挑戰(zhàn)中彰顯了自己的品格與精神。

他就是這樣一只石猴,從來不懂得甚么是屈從,更不懂得甚么是畏懼,他受不了一絲一毫的輕視與不公,他用一支棒子打出了屬于自己的天地!三打白骨精是孫悟空情感與人性的外顯,為保師傅他不畏緊箍咒的劇痛三次施威,為報五指山搭救之恩他分身叩拜師傅,揮淚辭別。

不計前嫌去救師,半路停行去洗身,只因身沾妖怪氣,恐師嫌惡顯真心。

這個小小的細節(jié)讓豬八戒看出了齊天大圣對師傅的情義,以及他取經(jīng)之心的堅定,可以說這是對師徒四人情義的極致考察,更是對悟空佛性的有效檢驗。

縱妖魔千般變化又如何,終究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他拋下了花果山安逸的生活,拋下了自己的子子孫孫,拋下了自己山中為王呼風喚雨的生活,去護佑一個凡僧翻山越嶺、經(jīng)河渡海。

他在與位尊勢大的統(tǒng)治者和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進行不懈斗爭的同時,還“與人間扳不平”,“濟困扶危,恤孤念寡”,多次為人民群眾除去禍害。

可能在很多人眼中,行者是有勇無謀的代名詞,更是一個帶著殘暴色彩的人物形象,但是在我看來他卻是極有佛性修養(yǎng)的石猴。

這一點在書中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佐證,玄奘問烏巢禪師去往西天的路程時,烏巢禪師言說“多年老石猴,那里懷嗔怒。

你問那相識,他知西去路。

這句話就道出了對悟空與西天、與佛之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烏巢禪師的話中還預料到了他們之后將要經(jīng)歷的磨難,所以可以知曉這句話是可信度極大的。

當玄奘問他何時才能到達時,行者道:“你自小時走到老,老了再小,老小千番也還難;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像這樣的話語怎是一個頑劣的猴子可以說出來的?思想已經(jīng)決定了他的慧根和佛緣!此外,師徒四人到天竺國之前,唐僧悚懼,行者提醒他莫要忘記烏巢禪師的般若心經(jīng),并說自己解得心經(jīng)之意,這話遭到八戒、沙僧的嘲諷,而三藏卻言“悟空解的是無言語文字,乃是真解。

玄奘尚且感嘆悟空的悟性,并傾心信服,可見齊天大圣并不僅僅是一介勇夫或是有著驚天撼地法術的石猴,他是有靈性的,有思想的,超脫世外的,聰慧絕頂?shù)模傊澜缟弦磺忻篮玫?詞匯加諸于他的身上我都會毫不吝惜。

大圣是急躁的、勇悍的,而玄奘是無欲的、膽怯的。

正如行者對三藏說的“師傅你莫要這等膿包形么”、“你忒不濟,不濟”,三藏遇到妖魔時的表現(xiàn)充滿著怯懦和畏懼,他動不動就哭哭啼啼,行路中遇到困難就長吁短嘆。

他一味的仁慈而沒有評判是非的準則,會被妖魔迷惑自己的雙眼;他不忍傷害任何一個有生命的機體,卻動輒念緊箍咒讓大圣疼得死去活來;他識人不明聽信八戒這個夯貨的挑撥和謊言,認為行者過于專橫,喜歡欺凌弱小。

當悟空殺妖魔,救他于危難之中時,他悔恨當初不遵悟空之言;當悟空惹出事端,正如人參果事件中,他又一味埋怨,不知禍福與共。

盡管在玄奘身上有著很多迂腐的元素,但是他仁厚老實,誠然是一種精神象征。

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一心想成正果,持戒精嚴,面對財利、美色、權位的誘惑,毫不動心。

他決心取經(jīng),百折不回,以自己的誠心,感化三個桀驁不馴的“頑徒”,悟空也說他“端的是個好和尚”。

他是佛祖坐下金蟬,為因不聽佛祖講道而合該歷經(jīng)劫難,其實他同悟空又何嘗不是同病相憐呢?!只不過他歷難是以肉體凡胎,忘卻前世為基礎,而悟空則是本色出演,明晰取經(jīng)之途有神暗保,更知道劫難是在所難免。

一個人立場堅定,一個人英勇虔誠,所以他們兩個都能夠成佛、得果。

相對于他們兩個而言,八戒算是缺乏堅定性的典型了。

他遇到困難總是打退堂鼓講泄氣話,動不動就要分行李散伙,他貪財好色,好吃懶做,愛占小便宜。

但是他的身上也有不少優(yōu)點,他仁厚質(zhì)樸、作戰(zhàn)勇敢,有些小聰明,處事很圓滑,是一個正面喜劇形象。

沙僧的形象是最缺少靈動性的,他只因失手打碎琉璃盞就被貶下界,取經(jīng)途中任勞任怨、憨厚少言,但是從不會說甚么散伙,只希望盡快擺脫自己下界為妖的生活。

他的經(jīng)歷更加讓我們看到了神佛界賞罰的不公,看到了小人物生存的艱難。

小說以師徒四人的經(jīng)歷為串線,集中展現(xiàn)了孫悟空這一英雄形象反對束縛、要求自由、蔑視傳統(tǒng)、否定權威、敢作敢為、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此外,小說還深刻揭露、批判了封建社會的黑暗腐朽和統(tǒng)治階級的昏庸殘暴。

玉皇大帝不辨賢愚、昏庸無能,而太白金星等各路神仙更是設騙局、搞陰謀的能手,就連如來佛祖亦對行者用了欺騙手段。

天上的各路神仙名不副實,手段甚至還不如各地自我修為的散仙,這是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和真實的社會內(nèi)涵的現(xiàn)象。

被壓五指山下五百年會有怎樣的思索,被金箍束縛又會有怎樣的憤怒?他看透了神佛界的是是非非,他看不得惡勢力對平民百姓的欺凌與壓制,他嫉惡如仇,帶著浩然的正氣立于天地之間!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27383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