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人物演講稿 中國古代文學史元雜劇(大全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8-29 16:28:32
中國古代文學人物演講稿 中國古代文學史元雜劇(大全8篇)
時間:2023-08-29 16:28:32     小編:紫薇兒

演講稿是演講者根據(jù)幾條原則性的提綱進行演講,比較靈活,便于臨場發(fā)揮,真實感強,又具有照讀式演講和背誦式演講的長處。優(yōu)質(zhì)的演講稿該怎么樣去寫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演講稿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國古代文學人物演講稿篇一

我國戲曲藝術經(jīng)歷了漫長的孕育過程,到宋金時期而漸趨成熟,為元人雜劇的產(chǎn)生準備了充分的條件。根據(jù)一些殘余的文獻記載來考查,原始社會已出現(xiàn)反映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的歌舞。此后隨著階級社會的出現(xiàn),巫風盛行,從《詩經(jīng)》中有關祭祀的舞樂和《楚辭·九歌》來看,它們歌舞的內(nèi)容主要是對于祖先或神靈的祝頌,但有些也包含了萌芽狀態(tài)的戲劇因素。到春秋、戰(zhàn)國之際,在專司祭祀的巫覡以外,又產(chǎn)生了專門供人娛樂的俳優(yōu)。俳優(yōu)雖然只是以滑稽的語言行動來替宮廷貴族制造笑料;然而他們的出現(xiàn)也有利于戲曲藝術中喜劇因素的積累。西漢統(tǒng)一帝國建立后,以競技為主的角抵(即百戲)開始盛行,它廣泛地匯集了民間的表演藝術,并且接受了西域文化的影響,其中包括《東海黃公》一類的戲劇性故事的演出。漢樂府吸收的“燕趙之謳,秦楚之風”,以及漢魏以來在民間流行的平調(diào)、清調(diào)、雜舞、雜曲,也都輾轉流傳,給唐宋以來組成戲曲藝術的歌舞、音樂以影響。在南北朝對立時期,由于北朝的社會矛盾更復雜,也更尖銳,出現(xiàn)了“撥頭”、“代面”、“踏搖娘”、“參軍”等具有一定故事內(nèi)容和戰(zhàn)斗意義的表演藝術形式,在唐代繼續(xù)流行,并有所發(fā)展。這些都體現(xiàn)了表演藝術的逐步成熟,為我國戲曲的形成準備了良好的條件。但由于我國封建社會進展的遲緩和戲曲需要融合多種藝術因素的特點,民間歌舞和各項表演藝術中雖然都有一些戲劇性質(zhì)的演出,卻始終沒有發(fā)展成為真正的戲曲。

從唐代到宋金時期,是我國戲曲的形成期。唐代各種藝術都獲得了高度的發(fā)展,它們從多方面推動了戲曲的誕生?!把鄻贰奔辛怂逄茣r期民間和外來樂曲的成就,完成了中國音樂聲律的大轉變,宋元戲曲的樂調(diào)主要是按照燕樂的宮調(diào)來分配的。唐代舞蹈有“軟舞”、“健舞”之分,而且產(chǎn)生《樊噲排君難》一類故事性相當強的演出,對后來雜劇的表演藝術有直接的影響;參軍戲更為盛行,而且已有歌唱和音樂伴奏。唐代中葉以后,伴隨著城市經(jīng)濟的繁榮,城市中開始出現(xiàn)集中的游藝場所,如首都長安的慈恩、青龍、薦福、永壽等大寺院。與此同時,變文、市人小說、以及文人傳奇小說的產(chǎn)生和流行,為后來的戲曲提供了豐富的題材。

北宋時在唐參軍戲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雜劇和后來的金院本都是戲劇的雛形。雜劇分艷段、正雜劇、雜扮三部分演出。艷段類似話本的“入話”;正雜劇共有兩段,演出完整的故事;雜扮則多為調(diào)笑性質(zhì)的段子。演員也由參軍戲的兩個角色擴充到四人或五人為一場。演員有屬于官方的“教坊鈞容直”、“諸軍繳隊”和民間的“露臺子弟”(注:《東京夢華錄》“元宵”條:“(宣德)樓下用枋木壘成露臺一所,采結欄檻,……。教坊鈞容直、露臺子弟,更互雜劇?!蓖瑫榜{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條:“其村夫者以杖背村婦出場畢,后部樂作,諸軍繳隊雜劇一段,繼而露臺子弟雜劇一段,……?!??!稏|京夢華錄》記載中元節(jié)演出《目連救母》雜劇的情況時說:“構肆樂人,自過七夕,便搬《目連救母》雜劇,直至十五日止,觀者增倍?!笨梢酝浦s劇盛行的狀況。金代院本的文獻較少,從現(xiàn)存資料看來,它與雜劇有很多相似之處?!遁z耕錄》載有院本名目六百九十種,從其中如《杜甫游春》、《陳橋兵變》、《張生煮海》等劇目和人物“家門”分別的細致看,可見當時表演藝術的進展。而解放后山西侯馬金墓出土的舞臺演出磚俑也證明了《輟耕錄》院本演出由五人扮演的說法。

宋金說唱文學主要有鼓子詞、詞話和諸宮調(diào)等。當時創(chuàng)作和表演諸宮調(diào)的民間藝人很多,在市井瓦舍中獨成一家。從現(xiàn)存的《西廂記諸宮調(diào)》和《劉知遠諸宮調(diào)》殘本來考查,諸宮調(diào)的故事內(nèi)容比唐變文更豐富,樂曲組織也更多樣,而且初步注意了說白和歌曲的分工,直接導致以曲白結合表演故事的元雜劇的產(chǎn)生。北宋的傀儡戲有杖頭傀儡、懸線傀儡、藥發(fā)傀儡、肉傀儡等;影戲也有喬影戲和大影戲之分。它們能夠表演完整的故事,藝人以解說者的身分演唱,或間用代言體,以增強人物故事的生動性,而且已有演唱的底本。影戲和傀儡戲不僅在表演中模擬真人,而且反轉來影響藝人的表演藝術。

總之,傳奇小說、話本小說等為戲曲準備了故事內(nèi)容,并且提供了為人民所熟知的人物形象;說唱諸宮調(diào)的樂曲組織和曲白結合形式直接影響了戲曲的體制;各種隊舞使戲曲的舞蹈身段和扮相更加美化;傀儡戲、影戲也給戲曲的舞蹈動作和臉譜以影響。它們的發(fā)展使戲曲表演藝術漸趨成熟,同時也為產(chǎn)生優(yōu)秀的文學劇本準備了條件。從《西廂記諸宮調(diào)》、《劉知遠諸宮調(diào)》和話本小說《碾玉觀音》、《錯斬崔寧》等看來,這些新興的文學形式在刻劃人物、描寫環(huán)境、結構布局、曲白結合諸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使元雜劇和南戲的產(chǎn)生有了堅實的藝術基礎。

元雜劇是在金院本和諸宮調(diào)的直接影響之下,融合各種表演藝術形式而成的一種完整的戲劇形式。并在唐宋以來話本、詞曲、講唱文學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成熟的文學劇本。這比之以滑稽取笑為主的參軍戲或宋雜劇可說已起了質(zhì)的變化。作為一種成熟的戲劇,元雜劇在內(nèi)容上不僅豐富了久已在民間傳唱的故事,而且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成為廣大人民群眾最喜愛的文藝形式之一。

元雜劇的形成是我國歷史上各種表演藝術發(fā)展的結果,同時也是時代的產(chǎn)物。金滅北宋、元滅金的過程,同時是北方人民反抗女真貴族、蒙古貴族的過程。人民反抗民族壓迫和階級壓迫的艱苦斗爭,要求有戰(zhàn)斗性和群眾性較強的文藝形式加以表現(xiàn);而構成戲曲藝術的各種因素到這時已經(jīng)過長期的醞釀而融為一體。這樣,元雜劇就在金院本和說唱諸宮調(diào)的基礎上,由于現(xiàn)實的要求、群眾的愛好,大大擴大了題材和內(nèi)容,展開了我國戲曲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

在元社會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文人也發(fā)生分化。特別是元初,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又沒有恢復科舉制度,中下層文人的仕進道路大大縮小了,生活跟著下降。除了少數(shù)依附元朝統(tǒng)治者的官僚外,大多數(shù)文人和廣大人民同樣受到殘酷的迫害,因此,他們和人民的關系比較密切。部分文人和民間藝人結合,組成書會。他們一方面學習民間藝術的成就,同時又把自己的才能貢獻給雜劇的創(chuàng)作。書會的組織,民間藝人和文人的合作對元雜劇的興盛起了推進的作用。

宋金元城市經(jīng)濟的發(fā)展為雜劇的興盛準備了充裕的物質(zhì)條件。適應統(tǒng)治階級宴樂和廣大市民的文化要求,南北各大城市都出現(xiàn)了各種伎藝集中演出的勾欄瓦肆,特別是作為都城的開封、大都、杭州等地更為繁盛。同時,在農(nóng)村也常常開展戲曲活動,晉南地區(qū)現(xiàn)存的舞臺、壁畫便是很好的證明(注:元代戲臺在晉南普遍存在,現(xiàn)已初步鑒定了晉南的襄汾、臨汾、洪洞、新絳、翼城等地的元代戲臺八處。又山西洪趙縣明應王廟內(nèi)的元代雜劇演出壁畫,帳額上端題作“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節(jié)日、廟會是農(nóng)村的演出日,一些著名演員也經(jīng)常到各地作場。這樣就保持了戲曲在發(fā)展過程中同廣大人民群眾的密切聯(lián)系。

此外,元朝的疆域廣大,交通發(fā)達,密切了國際和國內(nèi)各民族之間的關系。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特別是北方諸民族樂曲的傳播,對雜劇的興盛也有一定的作用。

元代是我國戲曲史上的黃金時代,當時有姓名可考的雜劇作家,有八十余人,見于書面記載的作品,約有五百余種。從現(xiàn)存的一百多種元雜劇(注:臧晉叔《元曲選》和隋樹森《元曲選外編》共收劇本一百六十二種。)和鍾嗣成的《錄鬼簿》、夏庭芝的《青樓集》等等有關資料看來,元雜劇最興盛的時期是在前期。在南方還是以

詩詞

為主要文學樣式的時候,北方就出現(xiàn)了關漢卿、王實甫等雜劇作家,涌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劇本。當時雜劇活躍的地域是在北方政治、文化的中心大都和有悠久文化傳統(tǒng)的平陽,以及東平、彰德等地。

《錄鬼簿》所載“前輩名公才人”五十六人,都是北方人,這是由于南宋以來南北在政治上長期對立的結果。元代前期的雜劇作家和人民群眾保持著不同程度的聯(lián)系,比較熟悉人民的生活。他們的作品大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和強烈的生活氣息,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并且塑造了一系列下層被壓迫者的形象,歌頌了他們勇敢不屈的反抗斗爭。少數(shù)作品閃耀著作者和人民的美好愿望,充滿樂觀主義精神。在藝術方法上,現(xiàn)實主義成為時代的主流,而少數(shù)優(yōu)秀作品的現(xiàn)實主義又往往是和浪漫主義結合在一起的。雜劇的語言是以北方民間口語為基礎寫成的,并且吸收了民間文藝的營養(yǎng),具有質(zhì)樸自然、生動潑辣的特點。部分作家還吸收了詩詞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匯與句法,使語言更加優(yōu)美。同時,元雜劇的創(chuàng)作和舞臺演出結合得十分緊密,雜劇作家充分掌握了舞臺藝術的特點,集中概括了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構成了動人的戲劇沖突。元雜劇作家的這些成就不僅直接豐富了當時的戲曲表演,而且影響了后來的戲曲創(chuàng)作。

元雜劇把歌曲、賓白、舞蹈、表演等有機地結合起來,開始形成了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戲曲藝術形式,并且產(chǎn)生了韻文和

散文

結合的結構完整的文學劇本。它的組織形式有它一定的慣例。在結構上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只有個別的是一本五折、六折(如《趙氏孤兒》、《秋千記》),或多本連演(如《西廂記》)。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了較多的場次,為演員的活動留下了廣闊的天地,也給觀眾提供了想象的余地。這是我國戲曲表演藝術的特點,同時構成了戲曲文學的特色。有的雜劇還有“楔子”,它的篇幅比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對故事由來作簡單的介紹,也有在折與折之間演出的,作用和后來的過場戲相似。

雜劇每折限用同一宮調(diào)的曲牌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時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分別稱為“末本”或“旦本”。這些樂曲不只吸收了宋金詞、大曲、諸宮調(diào)的成果,而且也吸收了其他民族流傳來的曲調(diào)。如《虎頭牌》雜劇中的〈雙調(diào)〉套曲就是當時女真族流行的樂曲。

隨著戲曲內(nèi)容的充實和發(fā)展,雜劇角色的分工更趨細密,借以表現(xiàn)各種不同類型的人物。由于雜劇以主要力量描寫正面人物,正末、正旦就分別成了末本或旦本的主角。此外,視劇情的需要,還有副末、貼旦、搽旦、凈、孤、卜兒、孛老、來兒等配角。

雜劇的劇本主要由曲詞和賓白組成。歌曲的作用主要在抒情,但是它不只限于主人公的心情抒發(fā)和詠嘆,同時也在重要的場景和關目之中起渲染和貫串的作用。曲詞一般都本色自然而又有著強烈的感情色彩,是在詩、詞和民間說唱文學的基礎上形成的新詩體。它一面有嚴格的韻律,以符合演唱的要求;一面又可以增句或加襯字,有利于比較自由地表情達意。賓白包括人物的對白和獨白,由白話和部分韻語組成。對白與話劇的對話相似,獨白兼有敘述的性質(zhì),在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劇本還規(guī)定了主要動作表情和舞臺效果,叫做科范,簡稱為“科”,如“把盞科”、“做掩淚科”、“調(diào)陣子科”、“內(nèi)作起風科”等。

中國古代文學人物演講稿篇二

明朝的時候,皇帝明成祖為了加強國際交往,決定派大型船隊出使西洋各國,也就是現(xiàn)在的東南亞和印度洋一帶。這支船隊的正使,就是人稱三寶(保)太監(jiān)的鄭和。

鄭和經(jīng)過充分準備,在1405年,率領水手官兵、醫(yī)生、工匠等兩萬多人,帶著許多中國的特產(chǎn)出發(fā)了。他們的海船的長44丈、寬18丈,可以坐1000人,造船技巧十分高超,還用指南針定向。這在當時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各國見了這樣大的船隊,都佩服中國人的智慧和才能。

鄭和在28年內(nèi),先后七次遠航,到達了現(xiàn)在的東南亞各國、阿拉伯半島,最遠到了非洲的東海岸。他每到一地,都拜會當?shù)氐膰鹾褪最I,贈送禮品,表示友好,邀請他們訪問中國。船隊和當?shù)厝嗣襁M行貿(mào)易,互通有無,所以人們都把中國的海船叫“寶船”。

和西方有些探險家掠奪財物、搶奪奴隸的作法不同,鄭和遠航是為了友誼和交往。他和各國人交往時,總是彬彬有禮,精神抖擻,給人留下美好印象?,F(xiàn)在的東南亞許多國家,還有以“三寶”命名的城市、港口和其他地名。鄭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是最早的,為祖國贏得了友誼和榮譽。

中國古代文學人物演講稿篇三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閃光,把人間照亮。

11月15日上午,何玥病情忽然惡化,出現(xiàn)昏迷和呼吸困難, “你快回來,我一人承受不來?!备赣H心碎的歌聲,無奈的呼喚,卻再也喚不回小何玥了。他久久地撫摸著腦死亡女兒的臉龐,“女兒,你是我們的驕傲,你的心愿我們來幫你完成。”父母決定遵照女兒的遺愿,捐獻她的雙腎和肝臟。他們以最美的方式,實現(xiàn)了女兒的最美愿望。

在親人的眼里,何玥是個懂事的孩子——她8歲那年,正趕上汶川大地震,這個天真的丫頭不僅捐出全部的零花錢,還硬“逼”著打工的爸爸捐出了一個月的血汗錢。

在小伙伴們的心目中,何玥是他們的榜樣和“主心骨”——她大方、穩(wěn)重,不論是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當別人向她求助時,她總是傾力相幫。

在醫(yī)護人員眼中,她樂觀堅強。12歲的少女坦然面對生死已屬難能,在病痛中還不忘善濟他人,這場生命最后的告別不知觸動了多少人的心靈。我的心靈在她的愛心中被純潔,被震撼,仿佛受到神圣的洗禮。

我也許沒有何玥那么偉大,但我要把她助人為樂的美德帶到生活中,從小事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 。為渴望學習的農(nóng)民工子女捐一本書;陪鄰居孤寡老人說說話;把自己的零花錢捐給災區(qū)及需要幫助的人;在學校向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援手;為父母端上一杯熱茶,一盆洗腳水,用這些小小的奉獻去溫暖他人。我相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祖國的明天將更加燦爛輝煌。

中國古代文學人物演講稿篇四

1三易:《連山》、《歸藏》、《周易》。

2三禮:《周禮》、《儀禮》、《禮記》

3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

4四夢:《南柯記》《還魂記》《紫釵記》《邯鄲記》

5五經(jīng):《詩》《書》《禮》《易》《春秋》

6五大奇書:《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金瓶梅》

7、歷代文壇“四大家”

8、初唐文壇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9、初唐四大書法家:歐陽洵、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10、唐代文章四友:杜審言、崔融、李嶠、蘇味道。

11、楷書四大家:唐代顏真卿、柳公權、歐陽洵、元代趙孟頫

12、宋代書法四大家:蔡襄、黃庭堅、米芾、蘇東坡。

13、北宋文壇四大家:王安石、歐陽修、蘇東坡、黃庭堅。

14、蘇門四學士:黃庭堅、張耒、晃無咎、秦觀。

15、南宋詩壇四大家:楊萬里、陸游、范成大、尤袤。

16、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馬致遠、鄭光祖、白樸。

1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賓。

中國古代文學人物演講稿篇五

說唱文學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唐代的變文、宋代的陶真、涯詞、鼓子詞、諸宮調(diào)和元代的詞話,是說唱文學在各個時代的不同名稱。它們都在自己的歷史發(fā)展中豐富了我國說唱文學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技巧。繼承前代的藝術傳統(tǒng),明清兩代的說唱文學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以彈詞和鼓詞為主的各種說唱藝術出現(xiàn)了,同種說唱藝術的不同流派出現(xiàn)了,它們在同一城市中同時演出,藝人們互相競賽,互相揣摩,為了壓倒別人,不僅在演唱文面有不少可貴的創(chuàng)造,而且在作品內(nèi)容方面也進行了加工和潤色,使之更加豐富和生動,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彈詞是由宋代的陶真和元代的詞話發(fā)展起來的。彈詞這一名稱最早見于田汝成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左右寫成的《西湖游覽志馀》中,原書卷二十記杭州八月觀潮說:“其時優(yōu)人百戲:擊球、關撲、魚鼓、彈詞,聲音鼎沸?!泵鞔鷱椩~見于著錄確實可信者有兩部:嘉靖間梁辰魚的《江東廿一史彈詞》和明末清初陳忱的《續(xù)廿一史彈詞》,現(xiàn)均已散佚。令傳楊慎《廿一史彈詞》較梁著為早,故梁著別標“江東”二字以示區(qū)別。但楊著的十字句與后來彈詞中有襯字的十字句不同,它不是彈詞,而是元代詞話的繼續(xù),本名為《歷代史略十段錦詞話》,其書傳到江南才被易為今名。文人擬作皆在一種文藝流行民間以后,由此可以推知:彈詞的風行至遲當在明嘉靖年間。

彈詞是由說《說白》、噱《穿插》、彈《伴奏》、唱《唱詞》幾部組成的。說白部分為

散文

,唱詞部分基本上是七言韻文,有時也略有變化,加上三言的襯句,成為三、三、七或三、三、四的句式。彈詞作品大多數(shù)是長篇的,一部作品往往要說上幾個月,像《安邦志》、《定國志》、《鳳凰山》是三部連續(xù)的作品共六百七十四回,七十馀冊;一般通行的也都在十冊以上。彈詞中的開篇沒有說白,短的只有兩韻四句,長的也不過十幾韻。主要是起定場作用,把聽眾的興趣引向正書上來,正如宋人說話中的入話一樣。后來它逐步發(fā)展成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嘉慶、道光時,有馬如飛者善著開篇,今傳有五十馀篇,其唱腔稱為馬調(diào),影響很大。彈詞開篇直到今天還是最受群眾歡迎的曲藝形式之一。在語言上,彈詞有“國音”、“土音”之分。國音彈詞是用普通話寫的,如《安邦志》、《天雨花》、《再生緣》等。上音彈詞是用方言寫的,或者夾雜有方言的,它以吳音彈詞為最多,如《珍珠塔》、《玉晴蜓》、《義妖傳》等。浙江的“南祠”、福建的“評話”、廣東的“木魚書”等,都是用各自方言寫成的流行于不同地區(qū)的土音彈詞的異名。

現(xiàn)傳彈詞作品據(jù)胡士瑩《彈詞寶卷書目》輯錄有二百七十多種,其中除少數(shù)是鴉片戰(zhàn)爭以后創(chuàng)作的,大多數(shù)是清中葉以前流傳下來的?,F(xiàn)存彈詞作品的數(shù)量雖然不少,但它們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內(nèi)容卻是極狹窄的,絕大多數(shù)都是寫才子佳人的戀愛故事,只有一小部分作品有比較真實的歷史背景,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xiàn)實。彈詞多在城市演唱,比較更受到婦女的歡迎,因此,她們要求突破封建束縛,改變長期受壓迫地位的愿望也就在作品中有所體現(xiàn)。有不少作品出于婦女作家之手,像《天雨花》(陶貞懷作)、《再生緣》(陳端生作前十七卷,后三卷由梁德繩續(xù)成)、《筆生花》(丘心如作)等皆是。

《天雨花》寫作時代較早,據(jù)其自序,其書當成于順治八年以前。作者寫出了明末朝政的混亂和閹黨的弄權。收中主人公左維明對鄭國泰、魏忠賢的斗爭,對閹黨屠殺東林黨人的譴責,都表現(xiàn)了作者對明末現(xiàn)實的批判。但作者又是一個陳腐的封建秩序、封建道德的維護者,她對封建的等級觀念、忠孝觀念、婦女貞操觀念無不大加歌頌,有時竟通過作品主人公的嘴連篇累牘地進行封建說教,對農(nóng)民起義和起義的領袖,她抱著極端仇視的態(tài)度。作者還是一個拙劣的自然主義者,她寫左維明與鄭魏等人的斗爭,蒼白無力,常常是稍一接觸,即匆匆收場,得不到充分開展。而對左維明的家庭種種生活情況卻不厭其煩地津津樂道,使嚴肅的政治主題淹沒在日常生活的瑣碎描寫中,削弱了主題的鮮明性和形象的戰(zhàn)斗意義。

《再生緣》寫成于乾隆年間。它是寫元代女子孟麗君與皇甫少華經(jīng)雙方父母訂婚,后經(jīng)奸人破壞,幾經(jīng)波折,終于團圓的故事。作品較成功地塑造了孟麗君這樣一個壓倒須眉的女子形象。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里,她竟位列三臺,和男人一樣出入朝廷,議論朝政是非,辦理國家大事,并運用自己的才智為國家鏟除了叛國通敵的奸黨,恢復了忠良的名譽,這些都突出地體現(xiàn)了作者有意為婦女吐氣的愿望,也是這部書動人之所在。在藝術上,《再生緣》的情節(jié)比較離奇、曲折,作者圍繞孟麗君與皇甫少華的婚姻這一主線展開了一系列的矛盾斗爭,寫得波瀾起伏,引人入勝。但由于作者的思想和藝術修養(yǎng)都不高,限制了作品的成就。作品中正面人物形象大都是封建倫理觀念的體現(xiàn)者,缺乏理想的光輝。孟麗君雖有超人的智慧和才能,但她最高的理想仍舊是回到家庭去做一個賢妻良好。并對一夫多妻的封建婚姻制度大加宣揚,因而大大損害了這一形象的完美。

《珍珠塔》在以才子佳人愛情為題材的彈詞中,是最為江南廣大人民所熟悉的一部。書中敘述書生方卿因家貧求助姑母,遭到有錢的姑母的羞辰,表姐陳翠娥同情他,并私下贈給一個珍珠塔。最后方卿中了狀元,他裝乞人模樣,到陳家唱道情,諷刺了姑母。這部彈詞在揭露封建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方面有一定進步意義。由于說唱藝人在深出中不斷加工,它在藝術上以描寫細致、語言流利生動見長,不少片斷今天仍活在舞臺上,深為群眾所喜愛。

彈詞中還有一類是根據(jù)民間傳說故事編成的,說唱白蛇與許仙戀愛故事的《義妖傳》就是這類作品中比較優(yōu)秀的一部?!读x妖傳》的故事情節(jié)和《雷峰塔傳奇》基本相同,“義妖”即指白蛇幻化的白素貞。她為了捍衛(wèi)自己與許仙的愛情幸福,跟代表封建勢力的法海和尚展開了出生入死的斗爭,體現(xiàn)了我國人民特別是廣大婦女要求掙脫封建壓迫的強烈愿望。其他人物如法海的虛偽殘忍,許仙的誠實懦弱,小青的熱情爽快,也都有較好的描寫。

以上四部雖然是比較好的彈詞作品,但由于統(tǒng)治階級的利用,小市民意識的滲透,特別是作者本身的思想和藝術的局限,作品存在著大量的封建倫理的說教,不同程度的猥褻描寫。在故事情節(jié)上也往往陳陳相因,總脫不掉才子佳人一見鐘情,私訂終身,經(jīng)過波折而大團圓的俗套。

鼓詞主要流行于北方,它也是由陶真和詞話發(fā)展而來的,與詞話的關系更為直接。今傳最早的鼓詞,是明天啟刊本《大唐秦王詞話》(一名《秦王演義》),寫的的唐太宗李世民征伐群雄統(tǒng)一中國的故事。韻文為十字句,與鼓詞相同,只是這時還不用鼓詞的名稱。正式使用鼓詞這一名稱的,是明末清初的賈鳧西,他的《木皮散人鼓詞》不是演述故事,是借用這一形式來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的不平,但正是這個事實說明至晚在明末清初的時候,鼓詞已經(jīng)流行,并且已經(jīng)轉而影響了文人的創(chuàng)作。

鼓詞也是韻文、散文相間的。唱詞為七言或十言句,句式似較彈詞更為靈活。鼓詞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又說又唱的成本大書,另一種是只唱不說的小段。習慣上,前者稱為鼓詞,后者稱為大鼓。大鼓出現(xiàn)較晚,它是從鼓詞“摘唱”來的。所謂“摘唱”,即從鼓詞中摘取精彩的一段來演唱。清中葉前后漸漸興盛,并有了專門為此創(chuàng)作的作品;于是它便與鼓詞正式分開,成為另一種曲藝形式。

鼓詞大部分是寫前代忠臣良將南征北戰(zhàn)的故事,其中雖有一些歷史的影響子,但絕大部分是虛構的,也還有不少神仙道化的描寫。作品主要是寫朝廷上忠奸的斗爭和抵制外族入侵的戰(zhàn)爭,雖然多是帝王將相的活動,卻我少反映了人民的愛憎和愿望。較有代表性的如《呼家將》(一名《肉丘墳》)等。鼓詞中也有寫才子佳人戀愛故事的,較之彈詞同類的作品,一般來說篇幅要短小得多,風格也不同。但仍未脫公子受難,小姐受苦,終于團圓的俗套,其中較好而影響較大的是《蝴蝶杯》,特別是“游龜山”一段描寫,反映了勞動人民所遭受的壓迫和他們的反抗情緒,有一定意義。

還有一部分鼓詞是由文學名著改編的,根據(jù)小說的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聊齋志異》等,根據(jù)雜劇傳奇的有《竇娥冤》、《西廂記》、《白兔記》等。這些鼓詞一般與原作出入不大,對這些文學名著的普及有很大作用。

子弟書是鼓詞的一個支流,大約創(chuàng)始于乾隆年間。震鈞在《天咫偶聞》中說:“舊日鼓詞有所謂子弟書者,始創(chuàng)于八旗子弟。其詞雅馴,其聲和緩,有東城調(diào)、西城調(diào)之分。”由此可見它的來源和音樂上的特點。

子弟書的題材,除一部分直接從社會生活中吸收外,大部分也是根據(jù)明清流行的小說、戲曲改編的。前者如《姻花嘆》、《廚子嘆》、《逛護國寺》等,可以借此了解當時一些社會生活和下層人民的某些生活狀況;后者對傳播文學名著起了一定作用。子弟書的作者還對原著某些人物形象和思想傾向做了一些創(chuàng)造性的闡述和發(fā)揮,有助于讀者對原著的理解,如子弟書代表作家羅松窗、韓小窗據(jù)文學名著改編的《鵲橋密誓》、《黛玉悲秋》以及佚名的《草橋驚夢》、《鬧江州》等,都有這樣的特點。

子弟書的樂曲今已失傳,但保留到現(xiàn)在的不少作品仍以各種曲藝形式進行演唱,受到群眾的歡迎。

清代文人繼續(xù)明代文人的遺習,搜集民間通俗歌曲的風氣更盛,保存下來的作品遠較明代為多。劉復、李家瑞編的《中國俗曲總目稿》中共收俗曲單刊小冊六千零四十四種,又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中說他“曾搜集各地單刊歌曲近一萬二千馀種”,由此可見清代民歌的興盛。

[寄生草]濛淞雨兒點點下,偏偏情人不在家;若在家,恁憑老天下多大。勸老天,住住雨兒教他回來罷。淋濕了衣裳事小,凍壞了情人事大。常言說:黃金有價人無價。

[寄生草]情人送奴一把扇,一面是水,一面是山。畫的山,層層疊疊真好看。畫的水,曲曲彎彎流不斷。山靠水來水靠山,山(若)要離別,除非山崩水流斷!(重)

——《霓裳續(xù)曲》卷四

妹相思,妹有真心弟也知。蜘蛛結網(wǎng)三江口,水推不斷是真絲。

——《粵風》卷一

——《四川山歌》

這里并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卻體現(xiàn)了民歌清新健康的風格。

十八女兒九歲郎,晚上抱朗上牙床,不是公婆雙雙在,你做兒來我做娘!

——《四川山歌》

思想著才郎,惱恨著爹娘。腳著花盆,手扶著墻;兩眼不住的淚汪汪。因為才郎挨了一趟打,打的奴渾身上下茄樣。郎噯!能舍這皮肉不舍親郎。

——《時興呀呀呦》

冤家要去難留下,滿滿斟上一杯茶。這杯茶,留下冤家說句兒話:既要去,就該留下知心話;偷偷瞞瞞不是個常法。到不如瞞著爹媽,逃走了罷!瞞著爹媽,逃走了罷!

——《京都小曲鈔》

任何迫害,不會使青年人屈服,任何肉體的摧折,也不能熄滅他們心中爭取自由的火焰,“能舍這皮肉不舍親郎”,這就是他們的回答,“瞞著爹媽,逃走了罷”,這就是他們的行動。

清代還有少數(shù)民族民歌和兒歌專集的刊行。前者如《粵風》中后三卷的《瑤歌》、《苗歌》和《僮歌》。作品多半是情歌,也反映了他們的一些習俗。但由于是用漢字標音,雖經(jīng)注釋,仍有不少難懂之處。后得如鄭旭旦的《天籟集》和悟癡生的《廣天籟集》等兒歌集,它們是成年人向兒童傳授知識,訓練兒童語言的,一般句子較短,語言簡易流暢,適合兒童誦唱。但其中亦有少數(shù)反映社會生活的一些側面。

中國古代文學人物演講稿篇六

中國古代氏族社會時,人類對自然界和社會現(xiàn)象不能科學地解釋,就借助于想像和幻想,創(chuàng)造了許多故事。神話是純粹的虛構,傳說有歷史的影子,比較著名的有:精衛(wèi)填海、女禍補天、羿射九日,嫦娥奔月、夸父逐日以及黃帝,堯、舜、禹等。

《詩經(jīng)》: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成書于春秋時期,共305篇,亦稱《詩三百》,分為風(十五國風),雅(大雅、小雅)、頌(高頌,周頌,魯頌),其中最有價值的是“風”。創(chuàng)作方法主要是“賦、比、興”。

《尚書》和《春秋》,“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言為《尚書》,事為《春秋》。“這是中國古代有記載的(甲骨書)最早的兩部書。《春秋》是記事的,后多散佚,僅留下來經(jīng)孔子整理的魯國的《春秋》,漢代有重新編撰整理的“春秋三傳”,即《公羊傳》、《谷粱傳》,《左傳》。現(xiàn)僅存左丘明編寫的《左傳》?!洞呵铩泛汀蹲髠鳌肥蔷幠牦w史書。

《國語》是依照戰(zhàn)國時國別來記述各國史實的史書?!稇?zhàn)國策》也同樣,稱為“國別體”,《戰(zhàn)國策》同時也是一部歷史散文集,經(jīng)漢劉向重新改編整理,共三十三篇。

戰(zhàn)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儒家的著作有孔子的《論語》、孟子的《孟子》、荀況的《荀子》;墨家著作有墨翟的《墨子》;道家著作有老聃的《老子》(道德經(jīng))、莊周的《莊子》(南華經(jīng));法家著作有商鞅的《商君書》、朝非的《朝非子》,兵家著作有孫或孫臏的《孫子兵法》雜家的有呂不韋的《呂代春秋》等,這些著作都是語錄體散文(也稱“記言體”)。

西漢時的司馬遷創(chuàng)作的《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分為“本紀”十二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表”十篇、“書”八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記》是一部“信史”,“通古今之變,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開后代“二十四史”之先河。

戰(zhàn)國時楚國的屈原因遭讒貶 ,開創(chuàng)了浪漫主義的新詩體“楚辭”、名篇有《離騷》、《九章》、《九歌》、《天問》、《漁父》等。

西漢時的政論散文大家有晃錯,名篇《論貴粟疏》《言兵事疏》等。還有賈誼,名篇《過秦論》。

漢賦是一種直接延續(xù)楚辭的新詩體,主要作家有司馬相如,作品有《子虛賦》、《上林賦》等,還有楊雄,作品有《甘泉賦》、權乘作品有《七發(fā)》。

班固創(chuàng)作了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

西漢時的民歌經(jīng)整理成為“漢樂府”。其中的名篇《孔雀東南飛》被稱為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壁”。(另一首是北朝民歌《木蘭辭》。)

魏晉時期的曹氏父子被稱為“三曹”。曹操創(chuàng)作了《觀滄?!?、《蒿里行》、《龜雖壽》第四言體詩。曹丕的名篇有《燕歌行》、他還撰寫了中國最早的文論,現(xiàn)僅存《典論論文》。曹植則著有《白馬篇》、《洛神賦》等名篇。

“建安七子”指曹丕建安時期的著名詩人。有孔融、陳琳、王桀 、徐干、阮瑀、應玚 、劉楨等。他們多慷慨悲涼之風,被稱為“建安風骨”。他們掀起了五言詩的創(chuàng)作高潮。

與“七子”相頡頏并以才華著稱的還有女詩人蔡琰(文姬),她創(chuàng)作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

建安以后,司馬氏篡權,進入東晉時期。阮籍的詠懷詩和散文《大人先生傳》,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都對后代文學產(chǎn)生了影響,而陶淵明更成為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他的散文《桃花源記》、詩歌《歸園田居》等,為中國古典文學開辟了一個新境界。

東晉的干寶撰出我國第一部志怪小說集《搜神記》。

南北朝時期南朝宋的劉義慶著有我國第一部筆記體小說集《世說新語》。

劉勰是南朝梁代的文藝理論家,著有我國第一部文藝理論專著《文心雕龍》。

北朝地理學家酈道元撰寫《水經(jīng)注》四十卷

唐代是中國文學,尤其是詩歌發(fā)展的頂峰。

“初唐四杰”指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盛唐時期的`王之渙的《涼州詞》、《登鸛雀樓》是絕句的珍品。邊塞詩人王昌齡被稱為“七絕圣手”。孟浩然,王維則成為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作家。王維工音律、善詩畫,宋代蘇軾曾說:“味摩詰詩,詩中有畫?!贬瘏⒑透哌m則是唐代邊塞詩人的杰出代表。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是中國豪放派浪漫主義詩人的高峰,世稱“詩仙”。

杜甫,字子美,別稱杜工部,世稱“詩圣”是中國現(xiàn)實主義詩人的高峰。

中唐時期的韓愈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成為“唐宋散文八大家”(其余為柳宗元和北宋時期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之首。與擅寫寓言體散文的柳宗元并稱“韓柳”。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元稹共同領導了中唐時期的“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逼涿堕L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廣為流傳。

賈島和孟郊是“苦吟詩人”,時稱“郊寒島瘦”。

晚唐時期政治周凋敝,民不聊生。杜牧憂國憂民,李商隱則情思纏綿,詩句含蓄,并稱為“小李杜”。

北宋時期詞大量涌現(xiàn)。其影響源于南唐后主李煜。他與北宋時的柳永、南宋時的女詞人李清照,成為“婉約派”詞人的代表。而北宋的蘇軾,南宋的辛棄疾,則以“慷慨悲壯”的詞風成為“豪放派”詞人的領袖。并稱“蘇辛”。

陸游是南宋最杰出的愛國詩人,著有《劍南詩稿》等,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九千三百多首詩,在文學史上當屬罕見。

元代出現(xiàn)了一種新型的文學樣式一曲。元曲分為劇曲和“散曲”。元雜劇有四大家 ,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湯顯祖(《牡丹亭》)、王實甫(《西廂記》)。散曲亦有“四大家”之說,即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其中馬致遠被稱為“曲狀元”,他的《秋思》(枯藤老樹昏鴉)被稱為“秋思之祖”,其中運用的“鼎足對”被人極為稱頌。

中國古代文學人物演講稿篇七

中國古代的神話人物,是被人們神化了的人物,諸如盤古、伏羲等等,關于這些神話人物有很多經(jīng)典的傳說故事,以下是本站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宇宙是如何起源的,這是人類一直探索的奧妙。在很久以前,就有盤古開天辟地的神話傳說。

相傳,天地本來是黑暗混沌的一團,好像一個大雞蛋。盤下就孕育在中間,過了一萬八千年,突然山崩地裂一聲巨響,大雞蛋裂開了。其中一些重而濁的東西漸漸下降變成為地,輕而清的東西冉冉上升,變成了天?;煦绮环值奶斓乇槐P古分開了,他手托著天,腳踏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體每天也增長一丈。這樣又過了一萬八千年,盤古的身體長得有九萬里高,像一根巨大無比的柱子,立在天地當中,使天地無法重新合攏,不再變得黑暗混沌。但盤古也十分疲勞了,終于倒下來死去了。

盤古臨死之前,天地又發(fā)生了奇怪的變化,他發(fā)出的聲音變成了隆隆的雷霆,他呼出的氣變成了風云,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他的身軀和四肢變成了大地的四極和五岳,他的血液變成了江河湖海,筋脈變成了道路,肌肉變成了田土,頭發(fā)和胡須變成了天上的星星,皮膚和汗毛變成了花草樹木,他的牙齒、骨頭變成閃光的金屬、堅硬的石頭和圓亮的珍珠玉石,他流出的汗水變成了雨露。長在他身上的各類寄生物,受到陽光雨露的滋養(yǎng),變成了大地上的黎民百姓。這樣,盤古開天辟地以后,又用他整個身體孕育了天地萬物。

關于盤古的神力,還有傳說。他哭泣時流的眼淚成了江河,眼睛的閃光變成閃電。說他一歡喜,就是麗日晴天;一惱怒,天空就烏云密布。還說他睜開眼睛就是白天,閉住眼睛就是黑夜。

開天辟地的盤古,受到人們的崇敬。我國西南地區(qū)一些民族中,還流傳著崇拜盤古的各種儀式和神話。傳說南海有綿亙八百里的盤古墓,用來收葬他的魂魄。

相傳,他的

母親

名叫華胥氏,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女子。有一天,她去雷澤郊游,在游玩途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大的腳印。出于好奇,她將自己的腳踏在大腳印上,當下就覺得有種被蛇纏身的感覺,于是就有了身孕。而令人奇怪的是,這一懷孕就懷了十二年。后來就生下了一個人首蛇身的孩子,這就是伏羲。當?shù)氐娜藶榱思o念伏羲的誕生,特將地名改為成紀,因為在古代,人們把十二年作為一紀。據(jù)史學家考證,古成紀就是今天的天水?!稘h書》中說道:“成紀屬漢陽郡,漢陽郡即天水郡也。古帝伏羲氏所生之地”。所以,天水歷來被稱為“羲皇故里”。

根據(jù)傳說和史籍記載,作為人類

文明

始祖,伏羲的主要功績是:一、教民作網(wǎng)用于漁獵,大大地提高了當時人類的生產(chǎn)能力。同時教民馴養(yǎng)野獸,這就是家畜的由來。二、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jié),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tài)。三、始造書契,用于記事,取代了以往結繩記事的落后形式。四、發(fā)明陶塤、琴瑟等樂器,創(chuàng)作樂曲歌謠,將音樂帶入人們的

生活

,幫助人們“修身理性,反其天真”。五、將其統(tǒng)治地域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為后代治理社會提供借鑒。六、創(chuàng)制古代歷法。

在一個晚上,嫦娥趁羿不在家,從葫蘆里倒出靈藥,全吞下肚子去。頓時她的身體輕飄飄的,不由自主地飄出窗戶,直向天上飛去。她邊飛邊想,如果到府,眾神要恥笑她自私,況且見了丈夫也不好辦,不如到月宮里暫時躲藏一下為好。誰知嫦娥一到月宮,脊梁骨不住地縮短,腰肚卻拼命往外膨脹,最后竟變成一只丑陋的蟾蜍(癩蛤蟆)。因此許多古詩里,稱月宮為“蟾宮”。

以后又有另外一種傳說,說她并沒有變成癩蛤蟆,依然是一個超群絕世的美貌仙子。只是她在月宮里非常寂寞,常年陪她的只有一只搗藥的白兔和一株桂樹。后來多了一個被天帝罰作苦役的吳剛,他不停地確桂樹,桂樹卻隨砍隨合,他就永遠不得休息了。

日月星辰為什么會東升西落?江河為什么都向東流?傳說是水神共工撞斷天柱的緣故,共工成了正義的象征。

女媧修補好天宇以后,好長

時間

日月星辰的運行都很正常。可是后來一場

戰(zhàn)爭

打亂了這個局面。交戰(zhàn)的雙方是水神共工和天帝顓頊。

共工是火神祝融的兒子。他長著人的臉,蛇的身子,紅色的頭發(fā)。共工常掌管海洋、江湖、河澤、池沼等世界十分之七的領域。在黃帝和炎帝的一次大戰(zhàn)中,共工曾用水幫助他的祖上炎帝作戰(zhàn),顓頊是黃帝的曾孫,黃帝一度讓他代行神權。但在他執(zhí)掌神權期間,他并不顧念人間黎民百姓,還派人斷絕了人間和天界的通道,也壓迫他所不滿意的諸神。更為無理的是他把太陽、月亮、星星都拴系在北方的天空上,固定在那里不能移動。這樣,大地上有的地方永遠明亮,有的地方永遠黑暗,給人們帶來了災難,水神共工乘機率領部下發(fā)難,起來推翻顓頊的統(tǒng)治,奪取天帝寶座。

這場戰(zhàn)爭十分激烈,他們從天上一直打到一座叫做“不周山”的山腳下。不周山地處西北方向,山形奇崛突兀,是一根極高極高的撐天柱。雙方在這里鏖戰(zhàn)不息,共工見一時不能取勝,陡然怒氣萬丈,猛地一頭向不周山撞去,只聽得嘩喇喇巨響連天,剎那間把不周山攔腰撞斷。

這時,整個宇宙又發(fā)生了一場大變動,西北面的天空因為沒有不周山的支撐,傾斜下來,日月星辰再也不能固定在原位,于是白晝、黑夜每天交替一次。而東南面的大地受到山崩的劇烈震動,陷了下去,形成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形,從此江河的水也不同自主地朝東方流去。

2

頁,當前第

1

1

2

中國古代文學人物演講稿篇八

沒有看《中國古代文學》之前,我是自傲的!高中時,語文試卷的基礎題我很少出錯,尤其是詞匯和拼音,特自信!

當我開始閱讀《中國古代文學》時,重新拾起了

字典

。太多的生僻字,還好沒有放棄!

距今三千多年以前的殷商時期,我國產(chǎn)生了最初的文字——甲骨文。

“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背鲎浴秴问洗呵铩す艠贰?/p>

“斷竹,續(xù)竹,飛土,逐宍。”出自《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

“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勿作,草木歸其澤?!背鲎浴抖Y記·效特性》

《詩經(jīng)》婚戀詩的基本內(nèi)容:抒發(fā)戀愛和相思的甜蜜,表現(xiàn)戀愛的曲折,寫夫婦間深摯情愛,棄婦詩。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背鲎浴蛾P雎》

我國古代第一部歷史文集《尚書》,它以記言為主。《逸周書》,本命《周書》,向來被視為《尚書》的余篇或逸篇。

《戰(zhàn)國策》雜記東周、西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各國之事。它敷載當時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及其策謀或說辭,所記以戰(zhàn)國時縱橫家的事跡、言論為多。經(jīng)西漢劉向整理編訂,成33篇。

諸子

散文

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1、春秋末至戰(zhàn)國初,有《老子》《論語》和《墨子》。

2、戰(zhàn)國時期,有《孟子》和《莊子》。它們開始擺脫語錄體,往往是長篇大論,說理暢達,文辭富贍,是說理文的進一步發(fā)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動,比喻,寓言疊出,行文的波瀾起伏,有比較濃厚的文學色彩。

3、戰(zhàn)國后期,有《荀子》和《韓非子》。它們議題集中,邏輯嚴密,說理透徹,文辭富麗,是先秦說理文的高峰。

《呂氏春秋》是秦相呂不韋組織其門客集體編纂的。秦代散文,多出于李斯。

學到了一個知識點,“互見法”。

互見法:《史記》寫人的一個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傳記中表現(xiàn)這個人物主要的經(jīng)歷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點,而其它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點則置入別人的傳記中去描述。這個方法被稱為“互見法”,如《高祖本紀》。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斷代史,記事年代起自高祖元年,止于王莽地皇四年。其體例,基本繼承《史記》,只是改“書”為“志”,又取消“世家”,并入“傳”。全書100篇,分為十二本紀,八表,十志,七十傳。

《古詩十九首》的離情別緒,表現(xiàn)為思鄉(xiāng)和懷人。另一個重要的主題,是表現(xiàn)游士對生存狀態(tài)的感受和他們對人生的某些觀念。劉勰的《文心雕龍·明詩》評論《古詩十九首》說:“五言之冠冕也”。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的藝術特色:體現(xiàn)了作者辭官歸隱的意志和純潔高曠的品行,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文中所寫的歸途情景,與家人團聚的情景以及來年春耕的情景,都是想象之詞,從中可見詩人對自由向往。文中不乏華采的段落,跌宕的節(jié)奏,輕快的行文,將作者擺脫官場回歸田園的欣喜之情表現(xiàn)得極為生動。

南北朝時期文壇上的重要現(xiàn)象就是駢文的出現(xiàn)和流行。駢文是一種具有均衡對稱之美的文體,它實際上是廣義散文的一部分。

駢文的主要特征:對偶、用典、聲律、辭藻。

隋統(tǒng)一全國后,融合南北文學之長,探索創(chuàng)造新文學。其中有一股力量就是北齊、北周的舊臣,如盧思道、楊素、薛道衡等。

初唐四杰: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

文章四友:杜審言、蘇味道、李嶠、崔融。

孟浩然山水詩的風格特點:平淡自然,不求工為自工。自然平淡是孟浩然山水詩的風格特點,盡管他的詩中也有刻畫細致,用字精審的工整偶句,如“無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但非有意模山范水,只是一時興到之語。觀其全詩,多以單行之氣運筆,一氣渾成,無刻畫之跡,妙在自然流走、沖淡閑遠,不求工而自工。

李白詩歌對后世的影響:

1、李白詩歌對后世的巨大影響,首先是他詩歌作品中反映出來的人格力量和個性魅力。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非凡自信,那“安能催眉折腰事權貴”的獨立人格,那“戲萬乘若僚友,視同列如草芥”的凜然風骨,那與自然冥一的瀟灑風神,曾經(jīng)吸引過無數(shù)士人。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那種人格意識受到正統(tǒng)思想壓抑的文化傳統(tǒng)中,李白狂放不受約束的純真的個性色彩,無疑有著巨大的魅力。

2、他詩歌的豪放飄逸的風格、變化莫測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對后來的詩人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蘇軾、陸游等大家,都曾受到他的影響。

杜甫詩:一是虛心學習前人經(jīng)驗,不薄今人愛古人;二是作詩兼?zhèn)浔婓w,風格多樣化;三是功力深厚,能自鑄偉辭。杜甫于各種詩歌體裁都很擅長,并能推陳出新。他的五言古詩、五言排律、七言古詩、七言律詩都很擅長,形成沉郁頓挫的主導風格,還有蕭散自然、平淡簡易和含蓄委婉等諸多變化。

韋應物和劉長卿是大歷至貞元年間活躍于詩壇上的詩人中的佼佼者。

白居易把自己的詩分為四類:諷喻詩、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白居易的諷喻詩在思想內(nèi)容上體現(xiàn)“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創(chuàng)作精神,在形式上追求“其辭質(zhì)而往,其言直而切,事核而實,體順而肆”的形式。在詩中充分暴露出當時政治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體現(xiàn)出對社會、對政治、對人民的強烈正義感,具有不朽的價值。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27345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