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電信詐騙通報會篇一
(一)基本案情
20xx年10月18日至21日,被告人林炎、胡明浪和楊東昊(另案處理)經事先共謀,由楊東昊提供偽基站并事先編輯好詐騙短信,指使被告人林炎、胡明浪在福州市鼓樓區(qū)、臺江區(qū)、倉山區(qū)、閩侯縣上街鎮(zhèn)等地使用偽基站,屏蔽干擾以該偽基站為中心一定范圍內的通訊運營商信號,搜取屏蔽范圍內用戶手機卡信息,冒充“95533、10086、95588”等相關客服號碼向手機用戶發(fā)送虛假短信30801條,企圖騙取手機用戶的信任,點擊短信中的釣魚網站、填寫相關銀行賬戶信息,以達到騙取手機用戶錢款的目的。
(二)裁判結果
本案由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qū)人民法院一審,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現已發(fā)生法律效力。
法院認為,被告人林炎、胡明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伙同他人利用電信技術手段發(fā)送虛假短信,對不特定多數人實施詐騙,情節(jié)嚴重,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被告人林炎、胡明浪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處罰。被告人林炎、胡明浪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坦白,可以從輕處罰。據此,依法以詐騙罪分別對被告人林炎、胡明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七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五千元。
(三)典型意義
近兩年來,利用偽基站實施電信詐騙的手段翻新、案件頻發(f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專門出臺了相關司法解釋,加大對此類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明確規(guī)定:對電信詐騙數額難以查證,但發(fā)送詐騙信息5000條以上,撥打詐騙電話500人次以上的,或者詐騙手段惡劣、危害嚴重的,即可以詐騙罪(未遂)追究刑事責任。本案被告人林炎、胡明浪通過偽基站,向不特定多數人發(fā)送冒充銀行或移動運營商客服電話的虛假短信三萬余條,誘騙手機用戶點擊短信中的釣魚網站、填寫相關銀行賬戶信息以達到騙取手機用戶錢款的目的。雖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被告人的犯罪目的未能最終得逞,但其犯罪行為仍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公民個人若未及時察覺,其財產便會處于一種極不安全的狀況。
電信詐騙通報會篇二
吉秀燕等14人詐騙案
(一)基本案情
20xx年8月至9月間,被告人吉秀燕、李開琴、歐陽秀真、夏鳳儀、夏秋怡、賴炳同、賴慶漢、陳冬冬、賴韓韓、莊敬意、林智強、楊劍、張西、張葉伙同賴偉城(已判刑)先后出境前往印度尼西亞,于20xx年9月16日至9月26日期間,在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市一別墅內,分別作為一線、二線、三線人員,冒充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機關工作人員身份,通過電信技術手段,采用向中國居民撥打電話的方法,向被害人虛構個人信息泄露、涉嫌犯罪、資產需要保全等事實,詐騙48名被害人共計人民幣462萬余元。其中被告人陳冬冬、賴韓韓、莊敬意、林智強參與詐騙金額共計人民幣405萬余元,被告人楊劍參與詐騙金額共計人民幣303萬余元。14名被告人于20xx年9月26日被抓獲。
(二)裁判結果
北京市東城區(qū)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吉秀燕、李開琴、歐陽秀真、夏鳳儀、夏秋怡、賴炳同、賴慶漢、陳冬冬、賴韓韓、莊敬意、林智強、楊劍、張西、張葉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共同通過電信技術手段,采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錢財,且數額特別巨大,14名被告人的行為侵犯了公民的財產權利,均已構成詐騙罪,依法應予刑罰處罰。其中,被告人吉秀燕、李開琴共同負責對別墅內人員的詐騙活動進行管理,且作為三線話務員直接騙取被害人錢款,二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屬于主犯。依照刑法有關規(guī)定,以詐騙罪判處14名被告人五年至十二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相應數額的罰金。
(三)典型意義
在電信詐騙案件中,詐騙金額、被害人人數、詐騙次數、詐騙手段、情節(jié)、危害后果等因素都會影響被告人的量刑。本案中,14名被告人在境外集中居住于別墅內,共同參與電信詐騙活動,且分工明確,有一定的組織性,已形成固定的犯罪團伙。每名被告人參與的詐騙金額均在百萬元以上,且案發(fā)后贓款并未追回,給48名被害人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故東城法院最終對14名被告人全部判處了有期徒刑五年以上的重刑,兩名主犯被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對于電信詐騙犯罪案件形成了極大的震懾。
三、陳觀湖、陳禮華、陳黃華詐騙案
(一)基本案情
20xx年3月28日至4月16日,被告人陳觀湖、陳禮華從陳某華、張某鑫(均另案處理)處拿來數十張銀行卡,相互配合,共同保管、使用涉案銀行卡,在福建福州、廈門、泉州等地將27名被害人因受騙匯入的錢款取出,收取相應提成后,匯入詐騙人員提供的賬戶,涉案金額人民幣637721元。20xx年3月2日至7日期間,被告人陳黃華伙同陳某華、張某鑫,明知是被害人因受騙匯入的錢款,仍駕駛車輛前往江西等地多次取款,涉案金額共計人民幣108888元。
(二)裁判結果
本案由福建省閩侯縣人民法院一審,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現已發(fā)生法律效力。
法院認為,被告人陳觀湖、陳禮華、陳黃華明知他人進行電信詐騙,仍結伙對涉案詐騙款項實施取款并轉移,致使被害人被騙款項無法追回,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的共同犯罪,詐騙數額應當按照共同取款數額計算。三名被告人所實施的提取并轉移被騙款項的行為,是詐騙集團成功控制詐騙款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三人在整個電信詐騙的共同犯罪中僅有分工不同,并無主次之分。據此,依法以詐騙罪對被告人陳觀湖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對被告人陳禮華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對被告人陳黃華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三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
(三)典型意義
近年來,隨著網絡電信詐騙日益猖獗,此類犯罪行為形成的產業(yè)鏈也呈現出專業(yè)化、跨區(qū)域性、集團化之趨勢,涵蓋了購買設備、撥打電話、群發(fā)短信、假冒身份虛構事實、騙取錢款、轉賬取款等行為過程。為了逃避偵查,電信詐騙犯罪中的取款、轉移贓款等行為往往由犯罪行為實施地以外的多個地方的專門取款人完成。本案中的三名被告人,雖未參與前一階段對被害人的具體詐騙行為,但其明知所取款項是詐騙犯罪所得,而與前階段詐騙犯罪人員相互配合,輾轉各地為詐騙犯罪團伙轉取款,其行為是整個騙局得逞、詐騙分子獲得錢款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應以詐騙犯罪共犯定罪量刑。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1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