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外閱讀課文課外閱讀篇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知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快樂在于奉獻。
教學過程?:
一、師生相互問好。
師:小朋友們,睡了一個午覺,精神這會兒多好??!上課——小朋友們,下午好!
生:老師,下午好!
二、導入??
師:小朋友們,徐老師聽你們李老師說,前天剛上了一篇課文,叫《蘭蘭過橋》,是吧?蘭蘭見識到了架在水里的“潛水橋”,也看到了爺爺手中可充氣又可折疊的“塑料橋”,小朋友們可大開眼界了,事后聽說你們自己還設計了不少多功能的橋,徐老師可感興趣了,于是把你們設計的幾幅橋拿到這里來了。瞧!這是徐智涵設計的,他告訴老師說他設計的橋會移動、會說話,還會飛,用處可大著呢!這是錢佳宇設計的太陽能橋,她說這種橋上的燈,白天能吸收太陽光線,到了晚上就能照亮路面。郭可凡設計的就更不錯了,看!這座橋有一個安全門,她告訴老師說魚可以在門邊洗澡,受到保護,而小朋友們呢,可以在橋上嬉戲、玩耍,可是一不小心,要是失足掉進了河里,你也不必擔心,因為這座橋長著兩只自動安全手,一遇到這種情況,這兩只健壯的手就能把小朋友給打撈上來,這真是人類的好幫手啊!
其實,森林里也有一座不一般的橋,今天我們就要去會會它,它叫——
生:象鼻橋()
三、教授新課。
生1:我看到了許多小動物,森林里有條小河。
生2:我看到兩只大象把鼻子連起來,讓小動物們過去。
生3:我看到小動物們可開心了。
……
生1:小雞生病了,她可以到對岸去看病。
生2;山羊爺爺可以到河對面看望小孫子了。
師:哦,你是用自己的話來說的,那么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你也可以看出來這里的小橋可重要了!
(課件:)
師:那請你們自個兒讀讀吧!想一想,該怎么讀好它。
個別讀
師:請問你為什么要把“熱鬧”這個詞讀得這么有味道?
生1:因為,他們每天都來來往往地過小橋。
生2:因為很多動物都從這里過,有摘野果的,有采蘑菇的,有走親戚的,也有看朋友的。
生1:小刺猬忙著去送信。
生2:小貓忙著去釣魚。
生3:小烏龜忙著去參加運動會。
……
師:你們說得太好了,讓老師覺得真的好熱鬧?。〔贿^,要是你們能把這句句子讀得讓老師覺得也很熱鬧,那才叫棒呢!
個別讀——齊讀——范讀——齊讀
師:可為什么這里是一座“象鼻橋”呢?請你好好去課文中找找吧?。▽W生找)
生:其實,原來森林里也是有橋的,只是大雨沖壞了小橋。橋兩岸的小動物都不肯來修橋,兩只小象看到了這個樣子就主動來做橋了。
師:你可真是個愛讀書、會讀書的好孩子啊。是啊,大水沖壞了小橋,那可怎么辦呀?請小朋友和你的同桌一起讀讀第2自然段,看一看,當時小動物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生讀)
生:不方便!
師:你從哪里知道沒有橋是很不方便的一件事情?。?/p>
生:小雞生病了,不能去河對岸看?。簧窖驙敔斚雽O子了,也不能去對岸看孫子。
生1:我感到身體很不舒服,心里很急,要是病情嚴重了,怎么辦呢?
生2:我可急了。
生:……
師:請所有因為沒有小橋而給你帶來麻煩的小動物們再次讀一下這個自然段。
生:象鼻子搭成的橋。
生:笑瞇瞇的,很開心!
師:其實課文中就有描寫他們心情的句子,你能找一找嗎?
(課件出示:)
個別讀
師:哎喲,你把我踩疼了!
個別讀
師:你能不能把腳步再放得輕一點啊?
再次個別讀
師:那只小動物想在自己的座位旁邊走一走這座橋?你是誰啊?
生讀
師:小動物們走得可開心了,高興得都唱起歌來了,誰再來試試?
師:小動物們一邊走一邊唱起了歡快的歌,看來是好開心啊。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心情全班一起來讀讀這句話吧。
(課件:)
個別讀
生:非常感動,也很慚愧。
師:把這句話好好地練讀一下。
請你好好讀一讀課文,選擇上面的一句來回答。
生1:動物們因為看到大象為大家服務,所以感動。
生2:動物們因為感到大象靜靜地在河邊為大家?guī)矸奖?,所以感動?/p>
……
師:請受到感動的小動物們帶著感動的心情來讀讀這句話。
生3:動物們因為知道了自己不修小橋是不對的,所以慚愧。
……
師:那么請所有感到慚愧的小動物帶著慚愧的感情也來讀讀這句話。
師:是啊,你們平時遇到過什么令你感動或慚愧的事情嗎?有沒有?好好想想。
生1:我作業(yè)?沒有做,老師批評我了,我感到很慚愧。
生2:六一兒童節(jié)時,我上臺去模特兒表演,我覺得很感動。
……
生:齊心合力修建了一座新橋。
師:這座橋后來被命名為——
生:“象鼻橋”
師:那聰明的你覺得給新橋起這個名字好嗎?說說你的理由。當然這個理由可以用你自己的話說,也可以在課文中找答案。
(生說)
師:你們喜歡這兩只可愛的大象嗎?
生:喜歡!
師:老師也喜歡大象,喜歡這兩只熱心的大象,喜歡它們無私地幫助了小動物們。其實在生活中,你要是熱心地幫助你身邊的人,不僅可以給他們帶來快樂,同樣,也能給你帶來開心。就讓我們在生活中彼此關心,把幸福分享給大家。
下課!
課外閱讀課文課外閱讀篇二
1、閱讀知識和能力的關系是在閱讀中體會不同的標點符號的語氣的表達作用、用法、修辭語法和文學知識。不能過分強調知識內容,就會失去閱讀自身的特點。
2、閱讀欣賞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開拓視野,使之善知,陶情,敏行,崇高,提高審美鑒賞的能力,閱讀與欣賞環(huán)環(huán)相扣,閱讀是表象,欣賞是本質,閱讀是淺層次的,欣賞是高品位的,在閱讀中欣賞,在欣賞中閱讀。閱讀與知識相透,與人生相結合,改變人生,改變命運。
3、閱讀是以讀為本,以文為本,不能脫離文本。閱讀與感悟相結合。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行建構起來的文本的意義,要讓學生自主閱讀,自己學會閱讀。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chuàng)造。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對話者。
4、閱讀中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要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習慣,向往美好的情趣,關心自然和生命,關心作品中的人物命運和喜怒哀樂,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高,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優(yōu)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精妙,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1、加強朗讀教學,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閱讀的手段多樣化,內容契合學生。
3、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
4、在閱讀中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情的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
5、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注重培養(yǎng)自主閱讀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閱讀。
6、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按課時提出教學目的要求,突出重難點,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課堂上學生多讀多講,教師盡量少講精講。
7、培養(yǎng)語感,注重積累,增加閱讀量,積累各種語言材料,加強背誦。
8、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閱讀時用筆劃精彩的詞句章節(jié),精彩的部分要求學生去感悟,寫感受。
9、學生在閱讀文本時,教師邊讀邊指導,激發(fā)學生的認識和感悟,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問題,這樣有指導意義。閱讀文本時要指導學生一元理解,多元參與。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取長補短。
11、閱讀要與之相聯(lián)系的知識相互滲透,豐富知識面,增強閱讀興趣。
人教版九年級課標教材上下冊,共安排了六部中外名著閱讀,上冊:《水滸》、《傅雷家書》、《培根隨筆》;下冊:《格列佛游記》、《簡愛》、泰戈爾的詩集《園丁集》 、《飛鳥集》、《新月集》等。以及九年級《閱讀》一書。
第一學期:
《水滸》、《傅雷家書》、《培根隨筆》、(這三部必讀)九年級《閱讀》一至四單元。
第二學期:
《格列佛游記》、《簡愛》、(這兩部必讀)泰戈爾的詩集《園丁集》、
《飛鳥集》、《新月集》等,九年級《閱讀》五至八單元。
注:學生也可根據(jù)自己興趣選擇來讀。
1、建立班級圖書角
圖書角首先要確保以上圖書的具備,其次,定期到學校圖書室借閱書籍、雜志、報刊等來閱讀。
2、時間安排
①充分利用周末、節(jié)假日,尤其寒暑假。
②利用好課外活動安排的一節(jié)閱讀課。
③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在父母監(jiān)督下進行網(wǎng)絡閱讀。
3、方法指導
①“勾畫圈點評注”法閱讀并寫讀書筆記。(此方法所借書籍上不可采用)
②讀書筆記的內容:摘錄好詞佳句、優(yōu)美語段、精彩片段等,并仿寫優(yōu)美句段;作者介紹、內容簡介、人物分析等。
③寫讀書心得。
④每學期積累編訂一本讀書筆記。
課外閱讀課文課外閱讀篇三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可以了解到,我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水平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并且學生對于語文作文的學習一直提不起興趣。很多家長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報了專門的輔導機構,但是這種學習方法只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更大的壓力。在實際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缺少了一定的創(chuàng)作意識,當老師將作文題目布置下來之后,學生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想到作文題材,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無從下筆的現(xiàn)象。還存在一部分學生在對作文進行寫作的過程中經(jīng)常偏離主題,甚至有的直接抄襲別人的文章,這些問題如果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將會對小學生語文寫作能力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1]。
(二)存在問題的分析。小學生之所以不喜歡語文作文課程的學習,主要是因為對寫作沒有產(chǎn)生足夠的興趣,當學生對一項課程的學習沒有積極性時,很難做到自己主動去學習,所以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一種排斥心理,由此可以看出,在小學語文作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自身的寫作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教師在課堂上采用的教學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只是將重點工作放在了理論知識的講解方面,而沒有對課堂趣味性的提升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整個寫作課堂非常的無聊枯燥,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自身的寫作能力將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課外閱讀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隨著我國教學制度改革的不斷落實,小學的教育水平逐漸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其中教育部門也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做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在這種背景下,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國,一定要對課外閱讀學習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這種方式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可以了解到,在小學學習中涉及到的課外閱讀類型非常的廣泛,所以在整體上具有非常強的趣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出小學生對作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出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2]。
(二)課外閱讀可有效增加學生知識量。在對小學語文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知識量的儲備是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而課外閱讀是增加學生知識儲備量的一條有效途徑。通過加強課外閱讀不僅可以讓小學生掌握更多漢字的寫法,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自身的語言水平和寫作水平。另外,小學生在對語文作文進行寫作的過程中,可能需要對其中的一些情景和場景進行有效的設定,這就可以將閱讀過程中積累到的內容進行充分的利用,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學生在對課外書籍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在其中發(fā)揮出自己的指導和輔助作用,使學生可以對課外書籍中對各種事物進行描寫的相關語言進行全面的掌握,從而使自身的知識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課外閱讀使學生在作文中的社會意識得到有效的提升。學生在對作文素材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可以逐漸了解到目前社會呈現(xiàn)的狀態(tài),主要是因為課外閱讀書籍涉及到的內容非常多,并且在理論內容上比較豐富,包含了社會上各個方面的內容。學生在對課外書籍閱讀的時候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合理選擇,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拓展,并且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這對于提高小學生語文寫作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發(fā)揮出自身的指導作用,當學生在對書籍進行選擇的過程中可以適當?shù)倪M行篩選,避免學生選擇了一些不當?shù)臅?。通過對課外書籍的有效閱讀,可以讓學生對生活內容和意義進行全面的理解,可以將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習到的內容與教學素材中的知識進行有效的結合,使學生的語感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學生在之后的寫作過程中就可以加入自己的社會意識,使最后作文的質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3]。
(四)課外閱讀有利于促進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學生在對課外書籍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會在自己的思想方面以及行為當面發(fā)生一定的轉變,從而可以促進小學生各個方面的共同發(fā)展。比如在對“三毛流浪記”這本書籍進行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刻感受到主人翁生活的艱辛,這樣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就可以逐漸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時也更加珍惜自己目前的生活;學生如果是在對“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籍進行閱讀之后,可以使自身具備的科學知識變得更加豐富,使自己的思維能力可以實現(xiàn)有效的拓展。由此可以看出,通過對不同類型書籍的有效閱讀,可以使學生在思維以及行為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改變,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可以實現(xiàn)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目前小學語文作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課外閱讀在其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對于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實際的作文教學過程中,首先相關的教育人員一定要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重要作用,然后在目前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上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和完善,將課外閱讀的作用充分的發(fā)揮出來,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可以實現(xiàn)進一步的提升,從而促進我國小學語文作文課程教學實現(xiàn)更加快速的發(fā)展。
課外閱讀課文課外閱讀篇四
1、《竹里館》
《竹里館》是唐代詩人王維晚年隱居藍田輞川時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絕。此詩寫隱者的閑適生活以及情趣,描繪了詩人月下獨坐、彈琴長嘯的悠閑生活,遣詞造句簡樸清麗,表現(xiàn)了清幽寧靜、高雅絕俗的境界,傳達出詩人寧靜、淡泊的心情。
白話譯文:
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
沒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只有明月相伴靜靜照耀。
作品鑒賞:
這首小詩總共四句,它的妙處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筆調,描繪出清新誘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靜人寂融情景為一體,蘊含著一種特殊的美的藝術魅力,使其成為千古佳品。以彈琴長嘯,反襯月夜竹林的幽靜,以明月的光影,反襯深林的昏暗,表面看來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來,隨意寫去其實卻是獨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筆。
這首詩表現(xiàn)了一種清靜安詳?shù)木辰?。前兩句寫詩人獨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邊彈著琴弦,一邊又發(fā)出長長的嘯聲。其實,不論“彈琴”還是“長嘯”,都體現(xiàn)出詩人高雅閑淡、超拔脫俗的氣質,而這卻是不容易引起別人共鳴的。所以后兩句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币馑际钦f,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為此感到孤獨,因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還在時時照耀自己。這里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把傾灑著銀輝的一輪明月當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顯示出詩人新穎而獨到的想象力。全詩的格調幽靜閑遠,仿佛詩人的心境與自然的景致全部融為一體了。
詩中寫到景物用六個字組成三個詞:“幽篁”、“深林”、“明月”。詩中寫人物活動,也是:“獨坐、彈琴、長嘯”。對人物,既沒有描繪其彈奏舒嘯之狀,也沒有表達其喜怒哀樂之情;對琴音與嘯聲,更沒有花任何筆墨寫出其音調與聲情。作為王維《輞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處在于其所顯示的是那樣一個令人自然而然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勝,而從整體見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領略和欣賞它的美,也應當遺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僅如施補華所說,給人以“清幽絕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凈,在其間彈琴長嘯之人是如此安閑自得,塵慮皆空,外景與內情是抿合無間、融為一體的。而在語言上則從自然中見至味、從平淡中見高韻。它的以自然、平淡為特征的風格美又與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輔相成的作用。
2、《春夜洛城聞笛》
《春夜洛城聞笛》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抒發(fā)了作者客居洛陽夜深人靜之時被笛聲引起的思鄉(xiāng)之情,其前兩句描寫笛聲隨春風而傳遍洛陽城,后兩句寫因聞笛而思鄉(xiāng)。
白話譯文:
是誰家的庭院,飛出幽隱的玉笛聲?融入春風,飄滿洛陽古城。
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樂曲,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xiāng)的深情?
作品賞析:
全詩扣緊一個“聞”字,抒寫自己聞笛的感受。詩的第一句是猜測性的問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聽,卻不期然而打動了許許多多聽眾,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說笛聲由春風吹散,傳遍了洛陽城。這是詩人的想象,也是藝術的夸張。第三句說明春風傳來的笛聲,吹奏的是表現(xiàn)離情別緒的《折楊柳》,于是緊接一句說,哪個能不被引發(fā)思念故鄉(xiāng)家園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韻裊裊,久久縈繞于讀者心間,令人回味無窮。
短短的一首七言絕句,頗能顯現(xiàn)李白的風格特點,即藝術表現(xiàn)上的主觀傾向。熱愛故鄉(xiāng)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詩人的故鄉(xiāng)是他從小生于此,長于此的地方,作為祖國的一部分,那種形象尤其令詩人難以忘懷。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于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xiāng)的思念,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李白的老家在四川,二十多歲就離家東游,后長期居住湖北、山東,春夜聞笛《折楊柳》曲,觸發(fā)深長的鄉(xiāng)思當是再自然不過的了。因此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千百年來在旅人游子心中引發(fā)強烈的共鳴。
3、《逢入京使》
《逢入京使》是唐代詩人岑參創(chuàng)作的名篇之一。此詩描寫了詩人遠涉邊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帶平安口信,以安慰懸望的家人的典型場面,具有濃烈的人情味。
白話譯文:
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思想的淚沾濕雙袖模糊面容。
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和筆,只托你給我的家人報個平安。
作品鑒賞:
這首詩是寫詩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長安的東行使者,勾起了詩人無限的思鄉(xiāng)情緒,也表達了詩人欲建功立業(yè)而開闊豪邁、樂觀放達的胸襟。旅途的顛沛流離,思鄉(xiāng)的肝腸寸斷,在詩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故園東望路漫漫”,寫的是眼前的實際感受。詩人已經(jīng)離開“故園”多日,正行進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東邊的家鄉(xiāng)長安城當然是漫漫長路,思念之情不免襲上心頭,鄉(xiāng)愁難收?!肮蕡@”,指的是在長安的家。“東望”是點明長安的位置。
“雙袖龍鐘淚不干”,意思是說思鄉(xiāng)之淚怎么也擦不干,以至于把兩支袖子都擦濕了,可眼淚就是止不住。這句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思念親人之情,也為下文寫捎書回家“報平安”做了一個很高的鋪墊。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兩句是寫遇到入京使者時欲捎書回家報平安又苦于沒有紙筆的情形,完全是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氣,寫得十分傳神。這最后一句詩,處理得很簡單,收束得很干凈利落,但簡凈之中寄寓著詩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頗有韻味。岑參此行是抱著“功名只向馬上取”的雄心的,此時,心情是復雜的。他一方面有對帝京、故園相思眷戀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豪邁胸襟,柔情與豪情交織相融,感人至深。
4、《晚春》
《晚春》是唐代文學家韓愈的詩作。這是一首寫暮春景物的七絕。此詩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通過描寫花草樹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歸去,于是各逞姿色,爭芳斗艷,欲將春天留住,就連那本來沒有任何姿色的楊花、榆莢也不甘示弱,好像雪花隨風飛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全詩表達了詩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蘊含應抓住時機,乘時而進,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之意。
白話譯文:
春天不久就將歸去,花草樹木想方設法挽留春天,爭奇斗艷,人間萬紫千紅。
可憐楊花榆錢,沒有艷麗姿色,只知漫天飛舞,好似片片雪花。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描繪暮春景色的七絕。雖然詩只是寫百卉千花爭奇斗艷的常景,但寫得工巧奇特,別開生面。詩人韓愈《晚春》不寫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卻寫草木留春而呈萬紫千紅的動人情景。詩人體物入微,發(fā)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詩人晚春遲暮之感,摹花草燦爛之情狀,展晚春滿目之風采。寥寥幾筆,便展示出滿眼風光,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
此詩熔景與理于一爐,在景物描寫中蘊含著人生哲理:詩人通過草木有知、惜春爭艷的場景描寫,反映的其實是自己對春天大好風光的珍惜之情。面對晚春景象,詩人一反常見的惜春傷感之情,變被動感受為主觀參與,情緒樂觀向上,很有新意。楊花榆莢不因無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門弄斧之譏,避短用長,爭鳴爭放,為晚春添色。正是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紅樓夢》林黛玉《葬花吟》),這勇氣非??蓯邸_@就給人以啟示:一個人無才思并不可怕,要緊的是珍惜光陰,不失時機,春光是不負楊花榆莢這樣的有心人的。
此詩題一作游城南晚春,可知所寫乃春游郊外所見。僅就描寫暮春景色而言,此詩可謂有情有趣,亦不落俗套。詩人全用擬人手法,糅人與花于一體,不說人之惜春,而說草樹亦知春將不久,因而百花爭艷,各呈芳菲。湊熱鬧的還有樸素無華的楊花榆莢,像飛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飄舞。人言草木無情,詩偏說它們有知,能知能解還能斗,而且還有才思高下有無之分。想象之奇,實為詩中所罕見。這是此詩明白有趣之處,堪稱平中翻新,頗富奇趣。
5、《泊秦淮》
《泊秦淮》是唐代文學家杜牧的詩作。此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前半段寫秦淮夜景,后半段抒發(fā)感慨,借陳后主(陳叔寶)因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那些不從中汲取教訓而醉生夢死的晚唐統(tǒng)治者,表現(xiàn)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的情懷。全詩寓情于景,意境悲涼,感情深沉含蓄,語言精當錘煉,藝術構思頗具匠心,寫景、抒情、敘事有機結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白話譯文:
迷離月色和輕煙籠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賣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仍在高唱著玉樹后庭花。
整體賞析:
《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過城中流入長江,兩岸酒家林立,是當時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享樂游宴的場所。唐王朝的都城雖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兩岸的景象卻一如既往。
有人說作詩“發(fā)句好尤難得”。這首詩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響的,那兩個“籠”字就很引人注目。煙、水、月、沙四者,被兩個“籠”字和諧地溶合在一起,迷蒙冷寂的氣氛又是那么濃,繪成一幅極其淡雅的水邊夜色?!耙共辞鼗唇萍摇?,這句詩里的邏輯關系是很強的。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然而,前四個字又為上一句的景色點出時間、地點,同時也照應了詩題;后三個字又為下文打開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國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觸動了詩人的情懷。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她們唱什么是由聽者的趣味而定,可見詩說“商女不知亡國恨”,乃是一種曲筆,真正“不知亡國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賞者——封建貴族、官僚、豪紳。《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據(jù)說是南朝荒淫誤國的陳后主所制的樂曲,這靡靡之音,早已使陳朝壽終正寢了??墒牵缃裼钟腥嗽谶@衰世之年,不以國事為懷,反用這種亡國之音來尋歡作樂,這不禁使詩人產(chǎn)生歷史又將重演的隱憂?!蔼q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歷史、現(xiàn)實和想象中的未來串成一線,意味深長。“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于婉曲輕利的風調之中,表現(xiàn)出辛辣的諷刺,深沉的悲痛,無限的感慨,堪稱“絕唱”。這兩句表達了較為清醒的封建知識分子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貴族正以聲色歌舞、紙醉金迷的生活來填補他們腐朽而空虛的靈魂,而這正是衰敗的晚唐現(xiàn)實生活中兩個不同側面的寫照。
6、《賈生》
《賈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一首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意在借賈誼的遭遇,抒寫詩人懷才不遇的感慨。其著眼點不在個人的窮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統(tǒng)治者不能真正重視人才,使其在政治上發(fā)揮作用。詩中選取漢文帝宣室召見賈誼,夜半傾談的情節(jié),寫文帝不能識賢、任賢;“不問蒼生問鬼神”則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藥求仙,荒于政事,不顧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詩寓慨于諷,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對賈誼懷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備受排擠、壯志難酬的感傷。
白話譯文:
漢文帝求賢,宣示召見被貶臣子。賈誼才能,確實高明無人能及。
只是空談半夜,令人扼腕嘆息。文帝盡問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國事民生。
整體賞析: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睆恼嬷P,絲毫不露貶意。首句特標“求”“訪”,仿佛熱烈頌揚文帝求賢意愿之切、之殷,待賢態(tài)度之誠、之謙。“求賢”而至“訪逐臣”,更可見其網(wǎng)羅賢才已達到“野無遺賢”的程度。次句隱括漢文帝對賈誼的推服贊嘆之詞?!安耪{”,兼包才能風調,與“更無倫”的贊嘆配合,側面烘托出賈誼少年才俊、議論風發(fā)、華采照人的精神風貌,詩的形象感和詠嘆的情調也就自然地顯示出來。
第三句承轉交錯,是全詩樞紐。承,即所謂“夜半前席”,把漢文帝當時那種虛心垂詢、凝神傾聽,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狀描繪得惟妙惟肖,使歷史陳跡變成了充滿生活氣息、鮮明可觸的畫面。而轉,也就在這高潮中開始。用詠嘆之筆輕輕撥轉——在“夜半虛前席”前加上“可憐”兩字。可憐,即可惜。一方面為末句——一篇之警策預留地步;另一方面也更為含蘊,更耐人尋味。仿佛給文帝留有余地,其實卻隱含著冷雋的嘲諷,可謂似輕而實重。
末句方引滿而發(fā),緊承“可憐”與“虛”,一語中的——“不問蒼生問鬼神”。鄭重求賢,虛心垂詢,推重嘆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為了詢求治國安民之道,卻是為了“問鬼神”的本原問題。詩人仍只點破而不說盡——通過“問”與“不問”的對照,讓讀者自己對此得出應有的結論。詩人同時抓住“虛前席”“問鬼神”這兩處細節(jié),借題發(fā)揮,在議論中把諷刺君王昏聵棄賢和傷嘆賢士懷才不遇兩方面的意蘊融于一篇,足見其思想深刻、構思新穎。
7、《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是南宋詩人楊萬里的作品。這組詩共有六首,這是為人們所熟悉的第五首。這是一首哲理,詩的前半部是議論,后半部是描摹,詩人借助景物描寫和生動形象的比喻,通過寫山區(qū)行路的感受,創(chuàng)造了一種深邃的意境,寄寓著一個具有簡單意義的深刻哲理:人們無論做什么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做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的成功所迷醉。
白話譯文:
不要說下山嶺就沒有困難,這句話騙得前來爬山的人空歡喜一場。
當你進入到崇山峻嶺的圈子里,剛攀過一座山,另一座山便會將你阻擋。
作品鑒賞:
第一句當頭喝起,“莫言下嶺便無難”,這是一個富于包孕的詩句,它包含了下嶺前艱難攀登的整個上山過程,以及對所經(jīng)歷困難的種種感受。正因為上山艱難,人們便往往把下山看得容易和輕松。開頭一句,正像是對這種普遍心理所發(fā)的棒喝。“莫言”二字,像是自誡,又像是提醒別人,耐人尋味。
第二句補足首句,“賺得行人空喜歡”,“賺”字富于幽默風趣。行人心目中下嶺的容易,與它實際上的艱難形成鮮明對比,因此說“賺”——行人是被自己對下嶺的主觀想象騙了。詩人在這里點出而不說破,給讀者留下懸念,使下兩句的出現(xiàn)更引人注目。
三四兩句承接“空喜歡”,對第二句留下的懸念進行解釋。本來,上山過程中要攀登多少道山嶺,下山過程中也會相應遇到多少道山嶺。山本無知,“一山放過一山攔”的形容卻把山變成了有生命有靈性的東西。它仿佛給行人布置了一個迷魂陣,設置了層層疊疊的圈套。而行人的種種心情——意外、驚詫、厭煩,直至恍然大悟,也都在這一“攔”一“放”的重復中體現(xiàn)出來了。
8、《約客》
白話譯文:
梅子黃時,處處都在下雨,長滿青草的池塘邊上,傳來陣陣蛙聲。
時已過午夜,已約請好的客人還沒有來,我無聊地用棋子在棋盤上輕輕敲擊,震落了燈花。
整體賞析:
前二句交待了當時的環(huán)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蛙聲”,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jié)的夏夜之景:雨聲不斷,蛙聲一片。讀來使人如身臨其境,仿佛細雨就在身邊飄,蛙聲就在身邊叫。這看似表現(xiàn)得很“熱鬧”的環(huán)境,實際上詩人要反襯出它的“寂靜”。
后二句點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幾分焦急地等著,沒事可干,“閑敲”棋子,靜靜地看著閃閃的燈花。第三句“有約不來過夜半”,用“有約”點出了詩人曾“約客”來訪,“過夜半”說明了等待時間之久,本來期待的是約客的叩門聲,但聽到的卻只是一陣陣的雨聲和蛙聲,比照之下更顯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閑敲棋子”是一個細節(jié)描寫,詩人約客久候不到,燈芯很長,詩人百無聊賴之際,下意識地將黑白棋子在棋盤上輕輕敲打,而篤篤的敲棋聲又將燈花都震落了。這種姿態(tài)貌似閑逸,其實反映出詩人內心的焦躁。
該詩寫的是詩人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夏夜獨自期客的情景。詩歌采用寫景寄情的寫法,表達了詩人內心復雜的思想感情。通過對詩人思緒的環(huán)境及“閑敲棋子”這一細節(jié)動作的渲染,既寫了詩人雨夜候客來訪的情景,也寫出約客未至的一種悵惘的心情,可謂形神兼?zhèn)洹?/p>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078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