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幻電影 科幻作家有哪些大全(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4:53:17
最新科幻電影 科幻作家有哪些大全(5篇)
時間:2023-06-06 14:53:17     小編:文友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幻電影科幻作家有哪些篇一

;

[摘要]科幻電影是電影類型中的重要一支,在電影史上書寫了光輝的一頁,在好萊塢爭霸全球中也大展拳腳。但在中國電影發(fā)展的歷史上,很少有科幻片問世,即便是邁出電影產(chǎn)業(yè)化步伐的今天,也難覓科幻片的身影。原因主要有四點:主要由于教育體制導致的電影創(chuàng)作者想像力的匱乏;中國殘酷歷史強調藝術服務現(xiàn)實的職責,未曾給科幻片提供良好的生長土壤;“怪力亂神”的傳統(tǒng)思想和“科技至上”的現(xiàn)代定位都妨礙了人們對科技的深入反思;不能熟練地掌握和應用科幻片所需要的技術元素,在高投入高風險的生產(chǎn)機制中,不敢貿然進行嘗試和冒險。

電影誕生后不久,魔術師梅里愛就給她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帶領她和她的觀眾先是《月球旅行記》,然后《海底兩萬里》。電影理論家薩杜爾說,“梅里愛是以原始人的那種聰明、細致的天真眼光來觀察一個新的世界的”,它“代表著一個驚奇的孩子眼中所看到的一個充滿科學奇跡的世界”。自此,在《星球大戰(zhàn)》、《侏羅紀公園》、《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等科幻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充滿科學奇跡的世界”。但是,它們大都呈現(xiàn)在外國電影中,中國的科幻電影少得可憐,只有上個世紀80年代的《珊瑚島上的死光》、《大氣層消失》等幾部。電影局副局長張宏森分管電影創(chuàng)作,在談到2006年中國電影的時候說,“喜劇片缺少,悲劇片拍得不好,公安題材奇缺,科幻一部也沒有”。面對“鮮有科幻片”這一奇怪的現(xiàn)象,我們應該問一聲為什么。

原因肯定是復雜的。

首先,應該承認并直面電影創(chuàng)作者在科幻片領域想像力的相對匱乏,這是一個無論如何都推卸不掉的責任?;蛟S在現(xiàn)實題材電影的創(chuàng)作中想像力會更豐盈一些,但當面對未來和未知的世界時為什么會如此匱乏呢?感性但真實的自我經(jīng)歷和潛在經(jīng)驗讓我首先將大部分責任放在教育問題上(過去很明顯,現(xiàn)在依然存在)。“中國的教育壓抑學生的想像力”這一觀點已經(jīng)得到普遍認可。想想,孩童時期我們也有著對未來、對外星人的某些幻想或者是恐懼,但隨著嚴格的教育管理和殘酷的升學壓力,特別是高考作文隱蔽但強勁的招手,我們越來越失去想像力。走出校門,還沒等焊接斷裂的想像力,就被拋入現(xiàn)實生活的泥淖中。緊張的社會步伐擠掉了可以用來想像的那點兒時間。而這種來自兒童時期并在保護激勵中成長的想像力對科幻片的創(chuàng)作有著重要的意義。伯克利加州大學著名教授奧維爾·謝爾在談到盧卡斯的電影時說:“盧卡斯對兒童的熱愛,以及他保留的那份童心,引領他創(chuàng)造了《星球大戰(zhàn)》系列電影。正因為他自己撫養(yǎng)著幼小的孩子,他能夠從兒童的視野看世界,而該劇能從一組組神話人物發(fā)展成系列道德劇,成為‘當代童話’,離不開他的獨特視角?!绷硗?,在接受教育的內容中,功利性、應用性的知識講授不會涉及到大家理性難以理解的科技前沿的一些知識,于是從小缺乏科技知識這方面的積累,當然,這種情況現(xiàn)在有所好轉。教育——不管是廣義的還是狹義的——為藝術本身、藝術人才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可以說,昨天的教育在豐富并保護我們的想像力方面欠缺很多。

另外,我認為伴隨著電影成長的中國歷史也未曾給科幻片提供良好的生長土壤。藝術作品是藝術家——個人或者集體——創(chuàng)作的,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這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鐵律”,科幻電影與其它的電影類型相比,雖然處理生活素材的方式有所不同——它要求創(chuàng)作者不但要有提煉生活素材和矛盾沖突的能力,更要有著眼未來想象預測的能力,但有一點是相同的——藝術需要生活,需要生活的刺激。應該說,與西方相比我們接收到的關于未來的信息——真實的或者虛假的——是匱乏的,現(xiàn)實中也沒有“星球大戰(zhàn)”這樣的切身恐懼,對科技知識的興趣與了解也是少之又少,而且行進在現(xiàn)代化路途上的我們接觸不到那種足以撼動我們生活節(jié)奏和生存信念的技術進步,因此我們這根本來就微弱的藝術之弦很少被撥動過。另外,中國從19世紀末到現(xiàn)在,不管是為民族的獨立自由而前赴后繼,還是為新中國的繁榮民主而不懈奮斗,路途都沒有平坦過。我們有太多的現(xiàn)實問題需要藝術幫忙解決,在這樣的大的形勢下,我們的文化政策理所當然的就傾向于肯定現(xiàn)實主義,強調藝術家的社會責任,關注藝術品的社會效益,不管是自覺地還是被動地,我們的藝術創(chuàng)作都或多或地的承擔著社會任務。這樣,對那些距離我們十萬八千里的、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的“科幻問題”,自然就沒有閑心、沒有精力去關心了。

除了社會原因,還有更為根深蒂固的思想原因。我注意到,不僅我們的電影中缺少科幻片,就是在傳統(tǒng)文化中也鮮有科幻藝術、科幻文學的身影——縱然浪漫主義并不是我們民族缺少的氣質。我想主要是儒家思想的原因。在科幻藝術、科幻文學中一般都有著來自未知時間、未知空間的力量,他可能是外星人——比如《地球反擊戰(zhàn)》、《星球大戰(zhàn)》,也可能是人類制造的怪物——比如《漢江水怪》、《綠巨人》,但《論語》中孔子諄諄教誨說:“怪力亂神”。所以稀奇古怪的東西不要說,最好也不要想;同時,在儒家倫理中,皇帝就是“天子”,所以如果有“怪力”勢必影響到皇帝的尊嚴與天威,繼而影響政權的鞏固。再加上傳統(tǒng)文化中不重視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我們就可以理解在傳統(tǒng)文化中就沒有給科幻留下太多的空間和余地。當前,在“科技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旗幟下,我們正積極推進科技革命,對科技這柄雙刃劍可能帶來的后果很少談及,而對科學進行質疑甚至反駁往往是很多科幻片的立足點和目的地。另外,在思想意義的把握上,與向后看的武俠片相比,向前看的科幻片比較難把握,比如,在未來世界中,是什么樣的政治體制、什么樣的經(jīng)濟方式,這些在好萊塢科幻片中是可以不考慮的問題。當然,民族文化也不是凝滯不動的,特別是在文化全球化或者試圖全球化的今天,各種文化正在廣泛而深入的交流中重組。李小龍的功夫片憑著審美上的“陌生化”在好萊塢風行一時,李安的武俠片也在好萊塢摘金奪銀,現(xiàn)在,他們影片中的很多藝術元素和表現(xiàn)形式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好萊塢的電影中,比如《黑客帝國》,也正是如此,好萊塢才“從世界中來到世界中去”。

前面談到的原因有的不一定對每個人都起作用,有的其影響力可能也正在減弱。但是,還有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要解決,那就是電影技術的問題——如何創(chuàng)設出科幻片中所需要的時空,也就是如何將我們頭腦中“想象的真實”影像成科幻片中“藝術的真實”?;仡欕娪暗某砷L之路,我們看到了技術與藝術的“恩愛與共”。正是在技術的資助下,電影從默片的沉悶乏味到有聲片的緊張刺激,從黑白的單調同一到彩色的絢爛多姿。電影以其不斷升級、不斷革新的視聽語言書寫著輝煌的歷史。但隨著電腦合成等高科技的運用,不同國家電影的技術水平開始出現(xiàn)了差距。盡管1999年張建亞導演的《緊急迫降》以大量的特技鏡頭演繹了中國民航史上的壯舉,而拿到“四級證書”的應該說還是《英雄》。但是,武俠片的“藝術真實”畢竟不同于科幻片的“藝術真實”??苹闷?,顧名思義是基于科學發(fā)展基礎之上進行幻想的電影,有著觀眾共同感受并想象中的科學前景,其道具設計、環(huán)境營造都會更加苛刻。另外,走向國際的武俠片、科幻片都需要大投資、大制作,而武俠片是我們的傳統(tǒng)優(yōu)勢,科幻片則是瘸腿課目,如果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前者的勝算會更大;如果投資科幻片,要承擔更大的風險。這可能就是沒有人敢于吃螃蟹的原因。

[參考文獻]

[1] 《中國式小片》,《南方周末》.2006年12月21日.

[作者簡介]宋法剛,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2005級博士研究生。2002年畢業(yè)于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同年考取本校電影學專業(yè)的碩士,2005年考取了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廣播電視藝術學專業(yè)的博士。曾在《中國電視》、《電影文學》等刊物上發(fā)表多篇學術文章。

相關熱詞搜索:;

科幻電影科幻作家有哪些篇二

今天,我看完了《流浪地球》這部中國第一次出的科幻片。

本片講了劉培強到國際空間站背負著重大的希望。因為當時木星挨著地球越來越近,所以地表異常寒冷,人們居住在地下城里。后來劉培強的兒子劉啟長大了。就帶著妹妹朵朵跑到地表偷開了外公的車,然后遭到逮捕。為了阻止地球撞上木星,劉啟他們的車也被強征進去,和一個部隊想方設法救出這個將不會再有希望的世界。

我看到劉啟把車開往上海,可是,那華麗的東方明珠塔凍成了冰雕,整個上海一片死跡,看到這里,我想到那么繁華的一座城市會成為這樣,都有點婉惜。

看到大家都在阻止地球撞上木星時,我震憾到了,那么一顆顆沉重的火石砸下去,地面上都燃起了雄雄烈火,劉啟他們還在奮斗著,不讓家園被毀滅。他們正要推動發(fā)射器時,突然卡住了,大家齊心協(xié)力得把發(fā)射器推著,終于成功了,讓我感受到團隊的力量。

而劉培強正關注著地面的情景,他連睡覺都不睡了,這讓我想到在產(chǎn)房門口的爸爸,著急地等著孩子,劉培強是著急地關注著地球上的結果,他那一心保護家園的精神可真讓我震憾。

朵朵她經(jīng)歷了爺爺?shù)乃劳?,哥哥劉啟的勇敢,最后成為一位英雄少女,她那堅強的表現(xiàn)值得我們學習。

看完這部電影,我知道了,我們要珍惜在地球生話的日夜。

科幻電影科幻作家有哪些篇三

今天說一說口碑大爆的電影《流浪地球》。

這部電影相比同時間上映的電影相比,知名度與影響力都比較小,相比韓寒、黃渤、沈騰、周星馳這些響當當?shù)娜宋飦碚f,這部電影唯一可拿出手的就只有吳京和劉慈欣了,盡管在這部電影火爆之前,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部電影和這兩個人有關。

一開始可能這部電影的創(chuàng)作組也沒想到本來期望是一個小眾群體喜歡的電影,卻成了全民叫好叫座的電影,其中吳京從客串到投資的新聞點也被挖了出來。

整體看這部電影,可以用優(yōu)秀來形容,相比之前中國其他所謂的科幻電影相比,這部電影可謂是創(chuàng)世紀的佳作。當然這里面有劉慈欣很大的功勞,畢竟這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科幻小說家。

電影故事非常完整,并且跌宕起伏,配合強大的后期效果,堪比美國大片。故事其中包含的天體物理知識也是讓大家有了一次“受教育”的機會。最終電影實現(xiàn)了中國人拯救地球的優(yōu)秀壯舉。

可以看得出,這部電影在劉慈欣優(yōu)秀的故事之外,學習了很多好萊塢的電影技巧,小人物的英雄之舉,大人物的無比愚蠢,以及幾次巧妙的返轉,也是讓電影有了強大的吸引力。

朋友圈中說電影比較好,主要看中的是電影的客戶效果,這也從側面顯示出中國電影業(yè)的強大發(fā)展力,僅僅幾年時間,我國電影各種類都爆發(fā)出優(yōu)秀的作品。其中就包括過去不被看好的科幻題材。

從整個電影的內容立意上來看,電影還是主旋律比較分明的,其中那個北京交通管理的提示音也是巨大的亮點。電影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的強大能力與號召力,這是主旋律搶占高地的具體體現(xiàn),也是電影業(yè)的一個額外產(chǎn)物。

這部電影據(jù)說開始的時候經(jīng)費很緊張,吳京投資以后才有了一定的好轉。帶著劉慈欣的優(yōu)秀故事,帶著吳京的投資,加上一支年輕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隊伍,這部電影背后是中國電影創(chuàng)作的無限春天。

最后,還是不得不感嘆吳京的運氣與眼力,又大賺了一筆。

科幻電影科幻作家有哪些篇四

;

烏托邦”最早出現(xiàn)在威廉·莫里斯的《烏有鄉(xiāng)的消息》中,簡單地說,就是憂慮和恐懼一個不美好的未來世界。20世紀以來,人類對未來不再盲目樂觀,在近幾十年的西方科幻電影中,幾乎很少出現(xiàn)光明樂觀的未來世界。不論是《未來水世界》《撕裂的末日》,還是《銀翼殺手2049》,大部分科幻電影展現(xiàn)了一個資源耗竭、技術失控、人類淪落的可怕未來。

反烏托邦電影的興起,實際上是人類不斷反思的過程,以此警示我們做好一切準備,應對未來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危機。

自第一臺電腦問世以來,日新月異的科技就成為實現(xiàn)人類理想的最佳手段和途徑,但同時,對未來的擔憂也始終潛行在科技發(fā)展的道路上。

在電影《黑客帝國》的未來世界里,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的“母體”能控制人的大腦意識,使人們生活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而不知生活的真相。電影中那句經(jīng)典臺詞“歡迎來到真實的世界”開啟了主人公尼奧反抗的旅程:他從一個普通人的生活中覺醒,領悟到人們所處的“現(xiàn)實世界”其實是一個叫matrix的計算機系統(tǒng)所控制的夢境。一切的一切都是一個巨大的謊言,甚至連逃離、斗爭、錫安基地乃至尼奧本人,也都是機器設計出來的程序,目的是幫助matrix不斷升級,完善自身。

《黑客帝國》向我們描述的是一個人類被計算機控制的殘酷世界,體現(xiàn)的是人類對于科學發(fā)展方向和成果未知性的恐懼。2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電影主創(chuàng)們如今又聚在一起,全力拍攝第4部《黑客帝國》。他們又將構建一個怎樣的反烏托邦世界,讓我們拭目以待!

孤 獨 或 不 孤 獨 都 是 可 恥 的

在反烏托邦電影中,一般都有明確的世界觀設定:有黑暗詭異的背景環(huán)境,有統(tǒng)治者和被壓迫者,有立志反抗權威的主人公,有充滿哲學思辨的色彩和具有張力的戲劇沖突,有對現(xiàn)實社會中的弊病和潛在危險的深刻反思與高度警覺。由希臘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執(zhí)導的《龍蝦》,就是這樣一部典型的反烏托邦電影。

故事將背景設定在一個未知的年代,一個反單身的社會。片中主要有三個場景——城市、酒店和森林。在這個荒唐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喪失了生而為人的自由選擇權,世界非黑即白,非對即錯。只有成雙成對的人,才有資格生活在城市里,而單身者會被送往特殊的酒店,他們必須在45天之內在這里找到伴侶,否則將被轉化為一種自選的動物。想要延長45天的期限,酒店里的單身者還可以到森林里去狩獵逃亡的單身者。

主人公大衛(wèi)無法找到合適的伴侶,于是逃往原本以為能在此獲得自由的森林,卻發(fā)現(xiàn)那里有著比酒店更可怕的律法和酷刑。酒店和森林不過是殊途同歸而已,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一種毀滅走向另一種毀滅,所有的秩序都建立在對個體的踐踏、對人性的迫害、對情感的摧殘之上。

冷酷的強權和統(tǒng)治、虛偽的婚姻和愛情、真實的孤獨和渴望,在影片獨特的背景設定下都顯現(xiàn)出了一種悲劇特質。再對照真實社會的種種怪相和不良習俗,不免讓觀眾或會心一笑,或不勝唏噓。

“我想變成一只龍蝦,有著貴族般藍色的血液,永遠不斷的生育功能,活到一百歲?!彪娪俺尸F(xiàn)了一個開放式的結局,沒有人知道大衛(wèi)會不會為了愛情刺瞎自己的雙目,又或者選擇成為一只龍蝦,和這個荒誕而殘酷的世界說再見。

作為新人導演的第一部大片,西班牙電影《饑餓站臺》的表現(xiàn)相當亮眼。影片的設定是在一個反烏托邦的社會里,有一座333層的深淵獄坑,美其名曰“垂直自我管理中心”。一桌應有盡有的饕餮盛宴,每天從頂層向底層運送。如果人人自律,只取自己所需,食物是足夠維持整個體系所有人的生存需要的。但實際上,人性的自私和貪婪在這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沒有了道德和法律的約束,靠近頂層的人奢靡揮霍,而底層的人為了一點殘羹冷炙大打出手。在這個封閉的空間里,形成了一個疊加版的“動物農(nóng)場”,日復一日的資源分配將人性之惡放大,推到了極致。

在我看來,《饑餓站臺》是一個生動的社會寓言,影片里有限的食物分配影射了現(xiàn)實中有限的社會資源,頂層的既得利益者無意分享他們優(yōu)先獲取的資源,導致了底層人飽受饑苦,不得不做困獸之斗。但電影并不止于揭露社會的貧富差距和階級矛盾。這里的階層是具有流動性的,是按月隨機變化的,然而階層的轉換并沒有使人們變得善良克制,反而變本加厲,更加瘋狂。所以電影的核心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背離,是人們對于原始欲望的無法抗拒,以及良知未泯的人如何完成對人性的探索和自我的救贖。當?shù)厍蛉藬?shù)更多、能源枯竭的時候,說不定整個地球就會變成“饑餓站臺”。

影片最后一個場景,是一個閃耀著光芒的小女孩站在平臺上緩緩上升?;蛟S她只是一個美好的幻象,一個希望的象征,但無論如何,黑暗中的光芒仍尤為可貴。

相關熱詞搜索:;

科幻電影科幻作家有哪些篇五

人生最開心的事之一莫過于能欣賞到一部好看的科幻片。好的電影,一定會在精神上刻下烙印,喚起我們深層次的情緒與思想。

看完了《月球》,不由的會想起《2001太空漫游》,也會聯(lián)想到《逃離克隆島》,甚至,再一次的體驗到了《人工智能》中令人感到孤獨和虛無的情感。

這里有一個人的孤獨,有人與機器人的依賴,也有當人面對另一個自已時的迷惑,以及人要了解真想尋找答案的決心,更有,一個人在了解了真想的那種震驚與失落,傷心與絕望。影片傳達的那種情緒是那么的強烈,影片之外的我,完全能深深的感受得到。

主人公最大的心愿,就是快點結束在月球工作的三年,回地球見到日思月想的妻女。每一個三年里,他都無數(shù)次的重復在鬧鈴中醒來,開始一天枯橾的工作——為地球輸送一種元素能量。支持他的只有那個回家的希望,與他作交流的,只有一個機器人。只是,這一切都是月能公司為了利益的謊言。三年一到期,卻是他的死期。當然,謊言是總有一天瞞不住的,越是費盡心思的隱瞞,其實埋下的隱患越大。但是一個人,如果總是生活在一成不變的習慣與狹小環(huán)境中,是很難發(fā)現(xiàn)的,至到另一個他的出現(xiàn)才改變了一切。

《月球》以低成本制作,構思精巧完整而又踏實的好劇本,兩大影帝的出色演技(其中一個是給機器人配音),專業(yè)是哲學的導演,一起為我們獻上了一部比較高水準的科幻片。

第九區(qū)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06245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