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5-28 15:34:18
最新《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大全11篇)
時間:2023-05-28 15:34:18     小編:文友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篇二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導學生領略自然美景給人帶來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任何從“奇山”和“異水”兩方面去描寫景物的。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想象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學難點】

難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突破方法: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課文和想象去完成。)

【教材分析與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小品文,放在本單元學習它有它的雙重目的:一是讓學生領略綺麗多姿的自然風光,二是通過文言文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標,后者是知識和能力目標。而在學習過程中,后者是基礎。所以安排兩課時來學習本課比較合適。第一課時主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動腦,掃清本課的語言障礙,完成對本課的理解和誦讀過程;第二課時在誦讀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關于本文的寫景特點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逐步去完成,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和獨到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媒體設計】

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提供(配樂朗誦和風景圖片)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此意境中得到熏陶、感染。也有助于學生想象。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欣賞了生機勃勃的春,領略了火熱坦誠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與豐碩,也品味了冬的嚴肅與溫柔。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現(xiàn)代的四季,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現(xiàn)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學們,你想換換口味,欣賞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風光嗎?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古代的浙江,來欣賞富春江的美景吧?。ò鍟n題,出示課件:課文譯文的配樂朗讀并展示風景圖片)

二、課文簡介

也許同學們會問:這么優(yōu)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誰人之手?又是怎么寫成的.呢?那么,誰能告訴大家?(檢查預習效果)

師歸納:本文的作者是吳均,他是南朝梁文學家,其作品多以描寫山川景物見長,風格清秀挺拔、語言流暢自然。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節(jié)選。

三、初讀課文,掃清語言障礙

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先由教師范讀一遍課文,再由學生指讀,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句做好標記,集中提出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先由學生集體解決,再由教師對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做仔細的解釋和引導。

四、朗讀成誦

目的是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鞏固字詞知識和對全文的理解。教師在此過程中指導朗讀,可進行分組讀、接力讀、競賽讀等形式。

五、學做小畫家

同學們,面對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畫家,讓這美景成為眼前的永恒呢?

要求:從文中選擇描寫景物的語句,畫成風景畫,看誰畫得最能表現(xiàn)相應的語句。

六、布置作業(yè)

1、找出寫景句,看作者都運用了哪些感覺器官來寫的,描寫的是動靜還是靜景。

2、背誦、默寫課文。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篇三

1、指導學生朗讀,在朗讀中品味文章之美。

2、體會文中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懷和寄情山水的情趣,把握課文的主旨。

3、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美,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鑒賞水平。

4、通過教讀本文,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1、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語言美。

2、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寫景方法。

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含義。

一、導入:

教師: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初步了解了《與朱元思書》,知道這是一篇描寫山水的小品文,記得我們曾經(jīng)學過許多描寫山水的詩文。同學們能不能說出幾句?(學生說出詩句后,教師再用多媒體展示如下內(nèi)容,特選剛才沒發(fā)言的同學作檢測):

請用你積累的詩文原句來回答:(多媒體展示)

1、大氣磅礴的洞庭湖:

2、氣勢雄偉的泰山:

3、廬山的瀑布:

4、西湖有早春:

5、壯美的三峽:

6、奇麗的大漠:

現(xiàn)在我們一起去細細品味吳均帶給我們的富春江獨特的風光。

——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打開書本。

二、朗讀賞析課文,感受作品的聲韻美和風景美。

(一)朗讀課文,感受作品的聲韻美

1、學生推薦朗讀水平較高的一位同學范讀課文,其余學生聽讀。學生聽讀前先給范讀的同學提一些朗讀的建議,教師可穿插朗讀提示。

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于句號,每一個句號后的停頓應小于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后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節(jié)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當然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2、學生根據(jù)朗讀提示齊讀課文,把握節(jié)奏、重音、停頓。

(二)賞析課文,感受作品的聲韻美和風景美(此部分可與前一部分的朗讀提示相結合)

1、富春江的景色總體特點是什么?

明確:山奇水異。課文原句是“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板書:奇山異水。

2、作者是如何描寫山水的奇異的?

學生從文章中找出相應的語句并加以概括,教師明確,形成如下板書:

與朱元思書 吳均

水清 靜態(tài) 夸張

異水

水急 動態(tài) 比喻、對偶

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

高山 擬人

視覺 靜態(tài)

寒樹

奇山

泉聲

聽覺 鳥鳴動態(tài) 對偶

蟬叫

猿啼

3、作者面對這“天下獨絕”的“奇山異水”時流露出一種怎樣的情感和志趣?請從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加以簡要的分析。

多媒體展示背景資料:吳均生活的南北朝時期,政治黑暗,社會紊亂。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響的士人便遁跡山林,避世隱居。吳均一生的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時,他因私撰《齊春秋》,武帝惡其實錄,免其職。此后,他便到石門山中去隱居。

學生思考討論,教師明確:這篇文章不單純是寫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間都流露出作者陶醉于山水之中,向往美好大自然和尋求歸隱的志趣;同時,也含蓄地抒發(fā)了對世間追求利祿之徒的諷刺之意。

板書:由景生情 因情明志:向往美好大自然和尋求歸隱的志趣

解答輔助:比較下列兩組景與本文景的異同

(1)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2)鳥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吳均《山中雜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冥》)。

解析:“蒸”表示洞庭湖面積之大,“撼”表明波濤氣勢之盛,此景帶給作者的是想要有所作為(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的思想;“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帶來的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志?!傍B向檐上飛,云從窗里出”展示的是神仙般悠閑的生活;“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帶給人的是寧靜、安詳,是閑居山林的歸隱之意。

所以,不同的景所觸發(fā)的人的情感是不同的,而不同心境的人面對同一景亦會生發(fā)不同的情。吳均仕途失意,更有當時的環(huán)境作背景,面對此景自然發(fā)出“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的感慨,產(chǎn)生了歸隱之意。

4、研讀最后四句:(此處僅稍作說明,不作深究)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學生思考,教師明確:

猶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這是明與暗的辯證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貴中的人們自有他們的享受,但未必沒有煩惱;而遁跡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種種不便,但他們的快樂確實難以比擬的。 用這種方式來結束課文,余味無窮。

四、合作探究,賞析文“美”

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合作探究,品味賞析文章的語言、志趣等內(nèi)容。

1、吟誦體會——語言美

學生以自己喜愛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注意體會本文語言上的特點。

提問:請談談朗讀本文時感覺文章的語言有何特點,并舉例加以說明。

學生討論、明確:

①句式整齊、音韻和諧,讀來瑯瑯上口,節(jié)奏感極強。(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②整散相間,別具一番參差錯落的韻致。(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返)

③形象生動,寫景文字精當凝練,有一種獨特的美。如: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比喻、夸張)

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擬人)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對偶)

2、體會感受——志趣美 (此問題在第三部分第三小題已作分析,這里僅作水到渠成的歸納)

作者在描繪“奇山異水”的景色時,插入了兩句觀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返?!边@幾句話不僅從側面襯托出“奇山異水”奪人心魄的魅力,更是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五、拓展延伸

1、富春山水能使吳均產(chǎn)生退隱之心,假如你身處這“天下獨絕”的“奇山異水”中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提示:感受因人而異,面對如此美麗的山水風光,我們這些朝氣蓬勃的青少年更應該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產(chǎn)生積極進取之心。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把本文改寫成一篇游記散文。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篇四

【教學目標】

1、讀出本文生動形象、優(yōu)美傳神而富于意蘊的特點。

2、調(diào)動豐富的想象拓延本文的意境。

3、了解景物描寫的層次、藝術處理方法及作者的感情。

賞讀基礎上熟誦全文

寓情于景

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蔽覀円腥手侵说男摒B(yǎng),就要會醉于山水。好,就讓我們跟隨散文家吳均,讓他帶我們到富春江那奇山異水去走一走,看一看。

吳均何許人也?南北朝時南朝文學家、詩人。其文工于寫景,尤以小品文書札見長,表現(xiàn)出沉湎山水的情趣,稱為“吳均體”。本文是一篇另種文體,多用偶句,少用散句。

1、對于這樣出色的寫景美文,需要我們好好品讀吟誦,一起來讀一遍,讀時一定要以“樂山水”之心去讀,節(jié)奏要隨情景而易。要讀其文,感其美,匯其情。

2、下面我們還是先來疏通文意,請同學們結合課下注釋,四人一小組合作交流。

(學生分組活動)

請三個同學來翻譯一下,一人一段。

老師在屏幕上打出了課文中一些挺重要的詞句,和大家一起交流。

本文作者在文中細膩地描繪了富春江從富陽到銅廬一段沿途百里的無數(shù)景物,請同學們用波浪線將文中的景物劃出來。

(學生回答:風煙、天山、水流、小舟、游魚、細石、急湍、孟浪、夾岸、寒樹、清泉、小鳥、鳴蟬、哀猿、橫柯、疏條)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蹦敲醋髡咴⒂谏剿g的感情是怎樣的呢?思考半分鐘后,開通我們的“自由論壇”。

(學生討論)

整理學生發(fā)言得:本文抒寫了富春江山水之美,也抒發(fā)了作者對世俗官場和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之情,含蓄地流露出愛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你是從文中哪一句話中看出作者崇尚清高隱逸、鄙視世俗官場的思想感情的?(學生可結合“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弊杂商接懺诋敃r一定程度上黑暗的封建社會,避世退隱的積極性及消極性。)

該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能給我們以美的享受、心靈的愉悅。我們看看作者除了有很深厚的語言功底,他還采用了哪些藝術手法寫就了這篇至文?

總結學生的發(fā)言得:

1、結構上綱舉目張,脈絡分明。首段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起全篇,二、三兩段分承“異水” 和”“奇山”兩方面,圍繞“獨絕”二字生發(fā)和描摹。

2、寫景順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遠,逐層展開,符合“從流飄蕩”的觀景習慣,條理清楚。

3、詳略處理適宜,動靜結合搖曳多姿。詳寫“山”,略寫“水”。寫山水動靜結合而又有變化。寫“水”詳寫靜態(tài)略寫動態(tài),寫“山”詳寫動態(tài)略寫靜態(tài)。

4、善于多角度寫景,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激發(fā)人們的感受。

①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保喝鲢?,鳥鳴成韻,蟬聲不斷,猿嘯無絕,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響曲,繪聲繪色,使人產(chǎn)生親臨其境之感,令人神往。

②視覺: a、“風煙俱凈,天山共色”,作者不僅為我們描繪出在“天”這個壯闊背景上寫了一幅天清氣朗,明快秀麗的景色。 b、“從流飄蕩,任意東四”,既寫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轉的特色,也表現(xiàn)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閑適心情。c:“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擬人的手法,把靜止的山寫活了,賦予了它們以生命和動感……)

5、描寫、記敘、抒情和結尾的議論渾然一體,這里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

6、運用了大量的對偶句,讀來瑯瑯上口;用詞精當優(yōu)美,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洶涌,用“競”“爭”形容山峰相互依侍,爭相向上崛起的形狀,用擬人化手法,把靜態(tài)的山寫活了。

7、本文情景交融。大部分寫景,描寫富春江之美,在如許美景中自然產(chǎn)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钡碾[逸情懷。

讀《與朱元思書》,猶如賞一幅山水寫意的圖畫,因為它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 讀《與朱元思書》,如同讀一首好詩,因為它不僅使用辭藻雋永、音節(jié)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篇五

1、 本文是高一新教材第六單元“水”文化文言文系列作品中的一篇,它是一篇情景兼美,辭章俱佳的名篇,極具審美價值。傳統(tǒng)的文言文教學比較注重“字字落實,句句清楚,條分縷析”,盡管文章中許多字詞有文言詞法可講,文章的結構也有分析的余地,但以此法來教學,學生一定會感到寡然索味,學習興趣不大,況且也白白地糟蹋了作品中優(yōu)美的意境。所以,根據(jù)此教材的特點,本著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原則,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審美時空,把學習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他們通過自主地朗讀、品味、賞析、想象和聯(lián)想等一系列審美的體驗來整體感知文章的內(nèi)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寫作意圖。椐此本文定為用賞讀課型來教學。

2、 一般文學作品的藝術世界是由三個世界壘加而成:語言世界——形象世界——精神世界。而其中“形象”是支起藝術世界的實體。要理解文中的意境,教師首先要讓學生通過對文字的朗讀來感知文中的意思;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的翅膀,在腦海中呈現(xiàn)出作者所描繪景色的畫面,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的,在腦中要有“一幅畫景”或是“一幅戲景”;最后,再根據(jù)畫面去想象作者處在其中會有怎樣的思想感情。所以,要根據(jù)審美認知規(guī)律來安排教學的步驟猶為關鍵。

3、 一直很欣賞葉圣陶老先生那句至理名言——“教,是為了不教”,教材只不過 是個例子,通過此文的教學,為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寫景佳作的一種閱讀和欣賞能力,因此,學生在審美感悟過程中,教師對審美規(guī)律的歸納小結也是必要的。同時引入袁中道的《江行日記》既是拓寬教學內(nèi)容,又是鑒證了學生對寫景小品文的閱讀欣賞能力。

4、 想像和聯(lián)想能力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教材和課型的特征為培養(yǎng)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提供了可能。

1、了解作者熱愛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情懷

2、培養(yǎng)學生對寫景佳作的鑒賞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聯(lián)想能力。

1、自制多媒體課件。

2、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意境剪輯的視聽光盤。

3、錄音機。

賞讀課

1、 請學生說出有關描寫江河、湖海、泉水、瀑布等有關“水”的詞語。

(1)、教師示范舉例。

(2)、學生舉例。

[說明]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意在調(diào)動學生大腦中原有的積累,啟動思維,使其進入學習狀態(tài),同時又與本單元的整體教學內(nèi)容掛上鉤。

(1)、明確朗讀應注意的技巧。

(2)、聽著名播音演員趙兵朗讀的課文。

(3)、學生散讀。

(4)、集體配樂齊讀。

[說明]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意在通過讓學生自主朗讀、自主涵詠來初步感知文意。

(1)、根據(jù)文字,呈現(xiàn)圖景。

(2)、依據(jù)情景,品讀、欣賞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小組討論。

(4)、全班交流。

(5)、教師小結。

(6)、在理解的基礎上集體朗讀全文,配以視聽光盤,營造欣賞的氣氛。

[說明]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意在通過讓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的翅膀,在腦中閃現(xiàn)文意的畫面,自主地選擇自己喜歡的文句來品讀、感悟、賞析,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進而理解文章的意境和情感美。掌握欣賞寫景小品的特點。

(1)、朗讀袁中道《江行日記二則》(印發(fā)資料)

(2)、思考日記寫了什么內(nèi)容,體現(xiàn)了作者什么情感。

(3)、理解并想象“天然一幅煙江幛子”。

[說明] 本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意在讓學生通過拓展閱讀,鞏固欣賞寫景小品的能力,培養(yǎng)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篇六

1.朗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結合注釋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2.理清結構,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奇特秀麗的景色。

3.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

1.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

2.理解“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兩句。

讀、研討。

小黑板

兩課時

同學們寫過信吧?

那么大家寫信有沒有題目呢?

今天我告訴大家一種比較簡單的書信題目“與……書”(板書),意思就是“給……的信”。比如我給張三寫信,題目就可以是“與張三書”。從前有一個叫吳均的人游歷了奇特秀麗的富春江后,迫不及待地給好友朱元思寫了封信“與朱元思書”(補充板書)。下面就請大家扮演朱元思的角色,趕快讀一下友人給你寫的信吧!

1.學生初讀課文。

2.指定一生讀課文,其他同學糾錯。明確讀音和句讀。

3.全體齊誦。

這封信寫得美不美?和你平時收到的信有沒有不同?(生答)

師 :這封書信和一般書信不同,沒有問候的套語和日常事務的敘述,是一篇由清詞麗句構成的寫景小品文。

4.俗話說“三分七分讀”,下面由老師給大家范讀一下?!帮L煙俱凈......天下獨絕?!?/p>

點撥:開頭兩句,應當顯得特別大氣,眼界非常宏觀;中間兩句,要顯得特別自在;而“自富陽到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應當帶著欣賞的態(tài)度,非常陶醉。

5.小組為單位參照課下注釋翻譯。一位同學起來翻譯,老師訂正。

我們再來誦讀,這次大家要扮演吳均的角色,在腦中想象一下。天空中萬里無云,天和山都是青青的顏色。我吳均坐在船上,跟隨流水飄蕩,任憑它把我?guī)驏|帶向西。從富陽到桐廬這一百來里,全是奇山異水,天下獨一無二……(全體齊背第一段)

1.結構分析:總分

第一段總寫富春江的特點,同學們用八個字概括“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第二段和第三段就分別來寫的水和山。

2.提出問題: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異在哪?

a.先賞析異水

水的特點:清、急。

原文對應的詩句是什么?(生答)

運用了什么修辭?夸張、比喻。表現(xiàn)手法?直接描寫、間接描寫、動靜結合。

當堂背誦第二段。生齊背或讀。

b.再賞析奇山

看——山之形。

24字把靜態(tài)的山寫活了,充滿生機與活力。

聽——泉水、鳥、蟬、猿之聲。

天籟之音,和諧悅耳。它們發(fā)出聲音,不是為了名,也不是為了利,作者是懷著一種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贊美之情來寫的。

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了解到這些,我們就很容易理解下面兩句“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睘榱斯γ摱鴺O力攀高的人,他們看到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熱衷功名利祿的心。籌劃世俗事物的人,看到這幽美的山谷,也會流連忘返。這正是作者的感慨。

到這里似乎應該結束了,但有沒有結束?

接著看——山之色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找一位學生翻譯。

讀完全文,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從中你能悟出作者寫這篇時的心情嗎?

(生討論回答,師點撥指導)

根據(jù)板書回顧課堂內(nèi)容,引導學生嘗試背誦。

背誦全文。

用現(xiàn)代文介紹“從富陽至桐廬”的景色。

與朱元思書

總: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分: 異水—— “清” (千丈見底、直視無礙)夸張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張、比喻

奇山——看——形

聽——音(泉水、鳥、蟬、猿)

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看——色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篇七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切實掌握文言基本知識,夯實文言基礎。

2.充分利用朗讀與想象,培養(yǎng)文言語感,激發(fā)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掌握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鑒賞與寫作能力。

二、方法與過程目標

掌握閱讀淺易文言文的方法。教會學生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善于通過辨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詞;通過交流、合作、探究等進行品讀賞析。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感受中國古典文學的深厚底蘊,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通過反復朗讀,掌握文言字詞,品味妙語佳句,提高審美情趣。

【教學方法】

誦讀法、歸納法、討論質(zhì)疑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設計

一、在情境中,朗讀再現(xiàn)

1.導入

展示富春江山水圖片,配以悠揚的古箏曲《高山流水》,營造氣氛,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導語:同學們,這就是名聞天下的富春江,景色雄奇秀麗。早在1500多年前,就深深打動了旅程中的吳均,他在寥寥百余字的書信中,將這山光水色描繪得生動逼真。今天,我們也來讀讀這封書信,跟隨作者的筆觸,飽覽富春江的美景吧!

板書課題:與朱元思書吳均

2.朗讀

以多種形式的反復朗讀(齊讀、范讀、聽讀等)來培養(yǎng)語感,初步感知內(nèi)容。

朗讀中串聯(lián)正音、節(jié)奏、重音等文言基本知識的疏通??上扔蓪W生發(fā)現(xiàn)、質(zhì)疑、討論、總結,然后教師幫助歸納疏通。

朗讀提示:

(1)讀準字音黑板展示:

縹(piǎo)碧急湍(tuān)軒(xuān)邈(miǎo)泠泠(líng)鳶(yuān)飛戾(lì)天經(jīng)綸(lún)橫柯(kē)

(2)讀出節(jié)奏

這篇課文大部分是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但也有例外,如:“水皆縹碧。”還有“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3)注意重音

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應重讀“箭”和“奔”。

(4)注意語速

寫景散文,應放慢語速,在舒緩的語調(diào)中,展開想象,體會意境。

二、在合作中,歸納疏通

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借助課下注釋及工具書,通過交流、討論、分析、歸納等方法掌握文言知識,并設置解答疑難和提交學習成果的環(huán)節(jié)進行歸納疏通,努力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分小組,由組長帶領,參考課下注釋及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

2.劃出疑難語句,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3.運用歸納法,小組共同完成重點詞匯的整理,力求知新溫故。

4.各小組提出疑難問題,全班討論解決或提交小組學習成果,全班共同分享。

如:

通假字:“轉”通“囀”,鳥叫聲;“反”通“返”,返回。

一詞多義:絕天下獨絕:獨一無二百叫無絕:停止以為妙絕:極

重點詞語:奔:飛奔的馬;負:憑借;軒:往高處伸展;邈:往遠處伸展;經(jīng)綸:籌劃……

三、 在品讀中,質(zhì)疑賞析

閱讀中有所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才能學有所得,教學中應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這一環(huán)節(jié)注重品讀,通過適當?shù)狞c撥啟發(fā),引導學生去質(zhì)疑、探究,品味寫景的妙語佳句,探討寫景的方法與技巧,提高欣賞水平。

賞析寫景之妙:

(1)巧用富有表現(xiàn)力的詞匯,表現(xiàn)景物特征,語言美。如“共色”、“縹碧”、“寒樹”、“軒邈”、“泠泠”、“嚶嚶”、“疏條交映”等等,都很具有畫面感,能激發(fā)想象,讓人如見其景。

(2)多角度寫景的方法。如:形、聲、色等。

(3)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如:對偶、比喻、擬人等。

(4)情景交融,溶情于景。

(5)整體布局巧妙,結構安排得當。采用“總分”的形式結構全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板書:

與朱元思書

四、在創(chuàng)作中,拓展提高

學有所得,更要學以致用。利用掌握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作,才能真正提高。利用品讀中領會的寫景方法與技巧,活學活用,創(chuàng)作現(xiàn)代版的“我心中的富春江”。

設置一個小小的游戲:設想你是富春江的導游,要求你用最生動、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描述富春江如畫景色,力求打動聽眾,吸引他們報名參加富春江之旅。支持人數(shù)最多者獲勝。

五、作業(yè)布置

1.背誦課文

2. 導游篇:“美麗的富春江”。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篇九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描寫景物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3、引導學生領略自然美景給人帶來的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任何從“奇山”和“異水”兩方面去描寫景物的。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想像望“文”生“景”的能力。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本課的難點,要引導學生通過反復誦讀課文和想像去完成。

【教材分析與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佳作,放在本單元學習它有它的雙重目的:一是讓學生領略綺麗多姿的自然風光,二是通過文言文的學習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前者是情感目標,后者是知識和能力目標。而在學習過程中,后者是基礎。所以安排兩課時來學習本課比較合適。第一課時主要由教師引導學生動手、動腦,掃清本課的語言障礙,完成對本課的理解和誦讀過程;第二課時在誦讀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能力,做到望文生景,望景生情。

關于本文的寫景特點和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要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逐步去完成,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語言表達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談出自己的感受和獨到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媒體設計】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山水小品文,可利用音響等設備向學生提供欣賞的氛圍,讓學生在相應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也可利用多媒體欣賞配樂朗誦和風景圖片,有助于學生想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欣賞了生機勃勃的春,領略了火熱坦誠的夏,更感受到了秋天的成熟與豐碩,也品味了冬的嚴肅與溫柔。這多姿多彩的四季皆是現(xiàn)代的四季,這四季的多姿多彩也是現(xiàn)代人的感受,那么同學們,你想換換口味,欣賞一下一千五百年前的自然風光嗎?今天就讓我們共同走進古代的浙江,來欣賞富春江的美景吧!(板書課題,出示課件:課文譯文的配樂朗讀并展示風景圖片)

二、課文簡介

也許同學們會問:這么優(yōu)美的一篇文章,出自誰人之手?又是怎么寫成的呢?那么,誰能告訴大家?(檢查預習效果)

生:《與朱元思書》的作者是吳均,他是南朝梁文學家,其作品多以描寫山川景物見長,風格清秀挺拔、語言流暢自然。本文是作者寫給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的節(jié)選。

三、初讀課文,掃清語言障礙

采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先由教師范讀一遍課文,再由學生指讀,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句做好標記,集中提出來,在教師的指導下先由學生集體解決,再由教師對學生無法解答的問題做仔細的解釋和引導。

四、朗讀成誦

目的是讓學生在反復朗讀的過程中鞏固字詞知識和對全文的理解。教師在此過程中指導朗讀,可進行分組讀、接力讀、競賽讀等形式。

五、學做小畫家

同學們,面對這如詩如畫的美景,你想不想做一次畫家,讓這美景成為眼前的永恒?

要求:從文中選擇描寫景物的語句,畫成風景畫,看誰畫得最能表現(xiàn)相應的語句。

第二課時

一、讓想像飛起來

1、練習一:望文生景

出示課文景物描寫的句子,讓學生閉起眼睛想像,然后把想像到的畫面用語言描繪出來。

景物描寫: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2、練習二: 望景生文

讓學生展示第一課時所畫風景圖片并欣賞,提問:此圖此景使你聯(lián)想到了課文中的哪些句子?(圖片選擇大致與練習一1-6相同)

二、研讀課文

同學們,如此秀麗的自然美景,作者并不是用攝像機拍攝下來的,而是用文字為我們描繪的,你想知道作者是怎樣描繪的嗎?那么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吧!

師:品讀文章的第一幅畫面,思考作者總寫了什么?

生:①登舟縱目的總體感受:風煙俱凈,天山共色。②江上放舟的自由情態(tài):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師:那么在這么晴朗的日子里,作者縱舟去了哪里?

生: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

師:至此點明了作者行舟的路線。富陽在富春江的下游,桐廬則在其上游,因此作者是溯江而上,這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也是富春江的最佳游程。請問作者是怎樣評價這段游程的?

生: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師:這是對富春江景的概括贊嘆。然而僅僅發(fā)出贊嘆并不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作者是怎樣具體描繪富春江景的呢?誰能發(fā)現(xiàn)作者寫景的規(guī)律?

生:分“奇山”和“異水”兩層來寫,先寫奇山后寫異水。

師:那么,富春江水的“異”表現(xiàn)在哪里?

生:①江水清澈之異: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②江流氣勢磅礴之異: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師:從以上句子的描寫中,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清澈透明的靜態(tài)美和一種氣勢磅礴的動態(tài)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靈仿佛也變得透明而無雜質(zhì)了。富春江水的洶涌急流,不得不讓人的心情隨之澎湃!可以說作者不僅僅是用眼睛在觀察美景,而是在用心靈去感受美景。

師:作者又是如何寫“奇山”的呢?

生: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

師:作者通過描繪幾種景物來寫奇山?

生:山峰、泉水、鳥叫、蟬鳴、猿啼、樹木。

師:從人的感覺角度看,這里分別運用了什么感官?

生:①視覺──山峰、樹木;②聽覺──泉水、鳥叫、蟬鳴、猿啼。

師:從修辭角度看,這里又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生:①擬人──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②對偶──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小結:作者采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雄奇的高山,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種強烈的生命力;而山泉聲、鳥鳴聲、蟬聲、猿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協(xié)奏曲,多么令人心曠神怡!這種美感更由于作者采用了對偶句式使大自然的音律美與文章的韻律美結合在一起,我們怎能不與作者產(chǎn)生內(nèi)心的共鳴: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事務者,窺谷忘反!這幾句也采用了對偶的句式從內(nèi)心感受來寫富陽美景對人的心靈的凈化,真可謂“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師:文章的最后兩句描寫了山上的樹木,齊讀這幾句,思考:作者抓住了樹木的什么特點來寫的?

生:樹木茂密

師:這四句是寫山谷中樹木蔽天,景象幽深,陽光只偶爾從疏枝葉隙間漏射下來。這種境界給人一種清幽、寧靜之感,可以說是對上文的一種補充。

三、齊讀課文,再次感知課文

四、話題鏈接──人與自然

同學們,吳均的一篇《與朱元思書》猶如一曲《高山流水》,晴日、藍天、碧水、青山,蟬抱高枝、猿躍林間,使人讀后禁不住也流連忘返,心中不禁默嘆:自然,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豐碩的果實,更有一種怡人的心性,一種忘卻功名利祿的自然之心。是誰在后世吟誦: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又是誰在感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同學們,面對自然,你的感受又是如何呢?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越來越難以找到文中的世界,這又是什么緣故呢?請你就“人與自然”這個話題談一談你的思考。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篇十

美文需要美讀?!吨煸紩肥菂蔷鶎懡o友人信中的一段話,生動細膩地描繪了浙江境內(nèi)富春江的秀美風光,語言凝煉傳神。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全篇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稱得上是一篇山水小品,一篇美文。

本設計嘗試從朗讀放手,以朗讀來構建整個教學過程,通過朗讀來感受課文,理解課文,進而品味,賞析課文,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品味、審美的能力。

1、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2、課前預習布置

⑴復習《三峽》、《小石潭記》

⑵收集有關描寫山水方面的詩句及散文精彩片斷

⑶以導游員,講解員身份去構想設計

⑷創(chuàng)新寫作

——以課內(nèi)外閱讀中涉及到的描寫山水方面的文題靈活串編一段話。

[教學互動平臺展示]

(一)生自愿朗讀,師作朗讀指導(點擊)正音(點擊)

(二)師范讀,要求生閉眼想象畫面

(三)生互譯、互問、互答(點擊)

(四)師點撥

1、作者自富陽到桐廬時的天氣怎樣?作者的心情如何?你是根據(jù)什么來判斷的?

2、本文結構上的特點是什么?第二、三段的內(nèi)容分別照應第一段的哪個詞?

(一)品、賞“異水”

1、采取四遍讀背法

大聲讀、輕聲讀、快速讀,融情入景慢慢賞讀。

2、情景再現(xiàn),導游解說。

(二)品、賞“奇山”

1、讀讀、想想

請幾位女生齊誦,其余學生進入想象畫面。

2、畫畫,說說

請一生上臺畫,其余在下面準備畫或說

可以用“這里的山真奇啊,奇在……”開頭去說

3、比比、背背

與《三峽》文中描寫山的片斷比

男女生競爭背誦(聽覺、視覺)

4、議議,悟悟

點撥:面對如此勝景,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樣的感嘆呢?當年吳均先生的感概呢?

要求:

朗讀——把心放進去

板書——除課題、作者外,不超過10個字

搶答填空

1、說出既含有山又含有水的詩句

2、“走進山水,共享閱讀”創(chuàng)新練筆交流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篇十一

一.教學要點

1.掌握以下詞語:

行旅 桐廬 悠然 領略 鳶飛戾天 經(jīng)綸 亟思 遁世 縹碧 軒邈 泠泠 窺谷忘反 見日

2.體會本文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特點;

3.體會本文駢散結合等特點;

4.學習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

二.教學設想

1.本文為課外自讀課,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詞較多,故安排一課時課內(nèi)自讀;

2.重點放在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領會內(nèi)容,掌握特點.

三.教學步驟及具體教學內(nèi)容

1.請生讀課文,正音正字;

2.再讀課文,根據(jù)自讀提示,掌握學習重點;在此基礎上按下列步驟具體學習課文

3.學習第一段.這段總寫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⑴ 讀課文及注釋,明確各句意思,請一生翻譯本段;

⑵ 分析各句:

第一句:寫天光山色--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寫出了天氣的晴好;

第二句:寫乘船江游的心境--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愜意而暢懷;

第三句:交待江游距離,總寫山水特點.

4.學習第二段

⑴翻譯本段.

⑵本段承“異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點:

從哪幾方面突出這個特點的?

從水色--縹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魚細石 等方面作靜態(tài)描寫,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進行形象描繪,從動態(tài)寫出水之急;

總之,這一段采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寫江水之美.

5.學習第三段

⑴朗讀本段,概括段意:

本段寫奇山以及瀏覽感受.

⑵先找出寫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山之奇?

a.從山自身寫:

山之高:皆生寒樹--山高風大,樹受侵襲,冒出寒氣--以樹之寒襯托山之高;

山之勢:負勢竟上,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從山勢寫其奇;

以上從山本身寫起,把靜止的山賦予奮發(fā)向上的無窮生命力;

b.從山上的其它景物來寫山--

從動物--好鳥、蟬、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寫山無窮的生命力;

從人--熱衷功名和經(jīng)綸世務者臨山的心境襯山之雄奇、幽美.

從植物--橫柯上蔽、疏條交映,寫山哺育了萬物.

6.通讀全文,體會本文意境,概括寫作特色.

⑴突出特點,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方法--全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⑵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⑶句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駢散結合,錯落有致.

7.作業(yè)

⑴完成練習一,體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特點;

⑵完成練習二,區(qū)別“許”、“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義.

⑶完成同步練習各題.

課后記:

本文在課下注解中,似乎有一處解釋不通,即169頁注解“⒆[疏條交映]粗壯的枝條互相掩映”,與下文的“有時見日”連接不合理。想來,既然是粗壯的枝條,那么,怎么能見到太陽呢?或者,“疏條交映”該解釋為: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吧!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篇十二

一.教學要點

1.掌握以下詞語:

行旅 桐廬 悠然 領略 鳶飛戾天 經(jīng)綸 亟思 遁世 縹碧 軒邈 泠泠 窺谷忘反 見日

2.體會本文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特點;

3.體會本文駢散結合等特點;

4.學習本文對景物作生動逼真描繪的特點.

二.教學設想

1.本文為課外自讀課,但由于其很有特色,又加之生字詞較多,故安排一課時課內(nèi)自讀;

2.重點放在朗讀,在朗讀的基礎上,領會內(nèi)容,掌握特點.

三.教學步驟

具體教學內(nèi)容

1.請生讀課文,正音正字;

2.再讀課文,根據(jù)自讀提示,掌握學習重點;在此基礎上按下列步驟具體學習課文

3.學習第一段.這段總寫富春江山水之美--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⑴讀課文及注釋,明確各句意思,請一生翻譯本段;

⑵分析各句:

第一句:寫天光山色--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寫出了天氣的晴好;

第二句:寫乘船江游的心境--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愜意而暢懷;

第三句:交待江游距離,總寫山水特點.

4.學習第二段

⑴翻譯本段.

⑵本段承“異水”二字,抓住“清”和“急”的特點:

從哪幾方面突出這個特點的?

從水色--縹碧,水的深度--千丈,水中物--游魚細石

等方面作靜態(tài)描寫,突出水之清;

用“急湍”“猛浪”進行形象描繪,從動態(tài)寫出水之急;

總之,這一段采用動靜結合的方法,寫江水之美.

5.學習第三段

⑴朗讀本段,概括段意:

本段寫奇山以及瀏覽感受.

⑵先找出寫山的句子,然后分析: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山之奇?

a.從山自身寫:

山之高:皆生寒樹--山高風大,樹受侵襲,冒出寒氣--以樹之寒襯托山之高;

山之勢:負勢竟上,爭高直指,千百成峰--從山勢寫其奇;

以上從山本身寫起,把靜止的山賦予奮發(fā)向上的無窮生命力;

b.從山上的其它景物來寫山--

從動物--好鳥、蟬、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寫山無窮的生命力;

從人--熱衷功名和經(jīng)綸世務者臨山的心境襯山之雄奇、幽美.

從植物--橫柯上蔽、疏條交映,寫山哺育了萬物.

6.通讀全文,體會本文意境,概括寫作特色.

⑴突出特點,多層次多角度描繪景物的方法--全文緊扣“奇山異水”這一特點,把動與靜、聲與色、光與影巧妙結合,描繪了一幅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的圖畫;

⑵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⑶句式整齊,節(jié)奏鮮明,音韻和諧,駢散結合,錯落有致.

7.作業(yè)

⑴完成練習一,體會多角度描寫景物的特點;

⑵完成練習二,區(qū)別“許”、“急”、“奇”、“好”在句中的不同含義.

⑶完成同步練習各題.

課后記:

本文在課下注解中,似乎有一處解釋不通,即169頁注解“⒆[疏條交映]粗壯的枝條互相掩映”,與下文的“有時見日”連接不合理。想來,既然是粗壯的枝條,那么,怎么能見到太陽呢?或者,“疏條交映”該解釋為:稀疏的枝條互相掩映吧!

《與朱元思書》教案設計篇十四

1、掌握常見的文言詞匯。

2、欣賞作者筆下的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

3、閱讀和背誦全文。

1、重點: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全文,體會文章中的字詞句。

2、難點:本文的寫作特色。

教師點撥,學生討論探究。

多媒體。

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遼闊大地,江山是如此多嬌,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之贊嘆,為之傾倒,為之描繪。又有多少仕途失意和懷才不遇之士,為了躲避世俗社會,退隱山林,寄情于山水之間,以排遣心中的郁悶。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與朱元思書》就是其中一篇。(板題)這篇雖是書信,卻是一篇出色的寫景小品文?,F(xiàn)在讓我們一起品賞作者吳均筆下富春江沿途的奇山異水。請大家打開課文,先看看注釋,說說吳均是何許人也?(學生說后,屏幕展示作者簡介)

要求學生注意語速和感情,邊聽邊劃出難認難讀的字詞并說一說。(學生說后,屏幕展示課文生字詞,再集體讀一遍。)

1、學生自讀課文,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品讀它,欣賞它并力求當堂背誦。

2、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探究課文內(nèi)容。

邊讀邊發(fā)現(xiàn)問題。

提出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在組內(nèi)討論解決。

組內(nèi)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出班內(nèi)共同解決。

3、在探究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

4、學了本文,大家想一想,說說本文寫作上好在哪?還有哪些不足?

學生說后屏幕展示:

優(yōu)點:多用對偶,句式整齊,朗朗上口

用詞精練,字字珠璣,無以復加,無以舍棄。

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調(diào)動多種感覺器官寫景。

寫景狀物善用動靜結合,總分結構一目了然。

寫景不忘抒懷,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不足:根據(jù)總寫“奇山異水”到分寫的寫作結構應先寫“奇山”再寫“異水”。

找出描寫上面圖片的句子,并選其中你喜歡的句子擴寫一段話。

學生說后,屏幕展示。

1、收集描寫山水的詩句,在班上交流。

2、仿本文的寫作結構和方法,寫你見過印象最深的景色。

總寫:奇山異水

清──千丈見底,直視無礙。

異水(視覺)

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分寫:高山寒樹,軒邈成峰

泉水作響,好鳥成韻,

奇山(聽覺)

蟬鳴不窮,猿叫無絕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305082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