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送友人》古詩原文 《送友人》解釋實用(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5-14 12:40:37
2023年《送友人》古詩原文 《送友人》解釋實用(四篇)
時間:2023-05-14 12:40:37     小編:cyyllee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bǔ)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送友人》古詩原文 《送友人》解釋篇一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qīng shānhéngběi guō,bái shuǐ rào dōng chéng 。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cǐdìyīwéibié,gū péngwànlǐ zhēng 。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fú yún yóuzǐyì,luòrì gù rén qíng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huī shǒu zìzīqù,xiāo xiāo bān mǎ míng 。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青翠的山巒橫臥在城墻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圍繞著城的東邊。

在此地我們相互道別,你就像孤蓬那樣隨風(fēng)飄蕩,到萬里之外遠(yuǎn)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樣行蹤不定,夕陽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戀。

揮揮手從此分離,友人騎的那匹將要載他遠(yuǎn)行的馬蕭蕭長鳴,似乎不忍離去。

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種外墻。

白水:清澈的水。

一:助詞,加強(qiáng)語氣。名做狀。

別:告別。

蓬:古書上說的一種植物,干枯后根株斷開,遇風(fēng)飛旋,也稱“飛蓬”。詩人用“孤蓬”喻指遠(yuǎn)行的朋友。

征:遠(yuǎn)行。

浮云游子意:曹丕《雜詩》:“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車蓋。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fēng)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焙笫烙脼榈鋵?,以浮云飄飛無定喻游子四方漂游。浮云,飄動的云。游子,離家遠(yuǎn)游的人。

茲:聲音詞。此。

蕭蕭:馬的呻吟嘶叫聲。

班馬:離群的馬,這里指載人遠(yuǎn)離的馬。班,分別;離別,一作“斑”。

《送友人》是唐代詩人李白創(chuàng)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此詩寫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舍與離情別緒。首聯(lián)點出送友遠(yuǎn)行時的景物環(huán)境;頷聯(lián)繼寫友人別后將如孤蓬萬里,不知要飄泊到何處,隱含不忍分離之情;頸聯(lián)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尾聯(lián)借馬鳴之聲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全詩寫得情深意切,境界開朗,對仗工整,自然流暢。

《送友人》創(chuàng)作時間、地點不明。安旗《李白全詩編年注釋》認(rèn)為此詩:“詩題疑為后人妄加??????其城別之池當(dāng)在南陽?!辈⒋嗽妱?chuàng)作時間定為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郁賢皓疑為于玄宗天寶六載(747年)于金陵所作。

《送友人》是一首情意深長的送別詩,作者通過送別環(huán)境的刻畫、氣氛的渲染,表達(dá)出依依惜別之意。首聯(lián)的“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交代出了告別的地點。詩人已經(jīng)送友人來到了城外,然而兩人仍然并肩緩轡,不愿分離。只見遠(yuǎn)處,青翠的山巒橫亙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繞城東潺潺流過。這兩句中“青山”對“白水”,“北郭”對“東城”,首聯(lián)即寫成工麗的對偶句,別開生面;而且“青”、“白”相間,色彩明麗?!皺M”字勾勒青山的靜姿,“繞”字描畫白水的動態(tài),用詞準(zhǔn)確而傳神。詩筆揮灑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麗的圖景。未見“送別”二字,其筆端卻分明飽含著依依惜別之情。

接下去兩句寫情。詩人借孤蓬來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說:此地一別,離人就要象那隨風(fēng)飛舞的蓬草,飄到萬里之外去了。此聯(lián)從語意上看可視為流水對形式,即兩聯(lián)語義相承。但純從對的角度看不是工對,甚至可以說不“對”,它恰恰體現(xiàn)了李白“天然去雕飾”的詩風(fēng),也符合古人不以形式束縛內(nèi)容的看法。此聯(lián)出句“此地一為別”語意陡轉(zhuǎn),將上聯(lián)的`詩情畫意扯破,有一股悲劇的感人力量。古人常以飛蓬、轉(zhuǎn)蓬、飄蓬喻飄泊生涯,因為二者都有屈從大自然、任它物調(diào)戲而不由自主的共同特征。所以,此句想到“逢”的形象時十分沉重,有不忍之情,非道一聲珍重可比。太白集王琦注云:“浮云一往而無定跡,故以比游子之意;落日銜山而不遽去,故以比故人之情。”這兩句詩表達(dá)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切關(guān)心,寫得流暢自然,感情真摯。

頸聯(lián)“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大筆揮灑出分別時的寥闊背景:天邊一片白云飄然而去,一輪紅日正向著地平線徐徐而下。此時此景,更令詩人感到離別的不舍。這兩句“浮云”對“落日”,“游子意”對“故人情”,也對得很工整,切景切題。詩人不僅是寫景,而且還巧妙地用“浮云”來比喻友人:就象天邊的浮云,行蹤不定,任意東西,誰知道會飄泊到何處呢?無限關(guān)切之意自然溢出,而那一輪西沉的紅日落得徐緩,把最后的光線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離開。而這正是詩人此刻心情的象征。

此句也可理解為游子將行未行的戀舊情意,有欲行又止,身行心留之復(fù)雜意緒。落目的形象既可理解為故人的眷戀之情,亦可理解為對友人的祝福之情?!跋﹃枱o限好”、“長河落日圓”,但愿友人前路陽光燦爛,諸事圓滿遂心,呼應(yīng)了“孤蓬萬里征”一句。

《送友人》尾聯(lián)兩句,情意更切?!皳]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皳]手”,是寫了分離時的動作,詩人內(nèi)心的感受沒有直說,只寫了“蕭蕭班馬鳴”的動人場景。詩人和友人在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末聯(lián)借馬鳴之聲猶作別離之聲,襯托離情別緒。李白化用古典詩句,用一個“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繾綣情誼,是鬼斧神工的手筆。

《送友人》這首送別詩寫得新穎別致,不落俗套。詩中青山,流水,紅日,白云,相互映襯,色彩璀璨。班馬長鳴,形象新鮮活潑,組成了一幅有聲有色的畫面。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

《送友人》古詩原文 《送友人》解釋篇二

李白《送友人尋越中山水》

聞道稽山去,偏宜謝客才。

千巖泉灑落,萬壑樹縈回。

東海橫秦望,西陵繞越臺。

湖清霜鏡曉,濤白x山來。

八月枚乘筆,三吳張翰杯。

此中多逸興,早晚向天臺。

注釋

①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

②稽山: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

③謝客:即謝靈運,浙江會稽人,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

④枚乘:西漢辭賦家,古淮陰人。因在七國叛亂前后兩次上諫吳王而顯名。

⑤張翰:西晉文學(xué)家,吳郡吳縣人。齊王執(zhí)政,辟為大司馬東曹掾,見禍亂興,以秋風(fēng)起思鱸魚為由辭官而歸。

⑥天臺:天臺山,在今浙江臺州

聽說你要去會稽山,那里最適合你這樣才比謝靈運的人。

你會看到千巖清泉灑落,萬壑綠樹縈回。

東海橫垣秦望山下,當(dāng)初秦始皇就在那里眺望東海,西陵山圍繞越宮高臺。

鏡湖如清霜覆蓋的明鏡,海濤洶涌如雪山飛來。

八月的浙江就等待你這支枚乘的生花妙筆去攬勝,三吳的'美食佳肴就等著你張翰似的美食家去品嘗。

那里逸興多多,你可一定去上天臺山逛逛,不到天臺山就沒有到浙江。

全詩共計十二句六十字,表達(dá)了對浙江山水風(fēng)物以及友人才干人品的贊美。

此詩極度贊美的越中的青山秀水及風(fēng)物美食。此詩對仗工整,表現(xiàn)出李白作品少有的整飭美,另外詩中移動鏡頭的運用,賦予作品強(qiáng)烈的動感,極富震撼力。如“湖清霜鏡曉,濤白x山來”,一方面寫小舟前行,另一方面寫大浪從對面排沓而來,相向而動,強(qiáng)化了大浪的動感,讓人驚為雪山傾倒,體現(xiàn)出很強(qiáng)的視覺沖擊力。

《送友人》古詩原文 《送友人》解釋篇三

峽口花飛欲盡春,天涯去住淚沾巾。

來時萬里同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⑴峽口:兩山夾水的地方,這里指西陵峽口,為長江出蜀的險隘。晉陸機(jī)《辨亡論下》:“彼若棄長技以就所屈,即 荊 楊 而爭舟楫之用,是天贊我也。將謹(jǐn)守峽口,以待禽耳?!?/p>

⑵欲盡春:春欲盡。

⑶去?。邯q去留。這里指走的人和留的人。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沾巾:沾濕手巾。形容落淚之多。漢張衡《四愁詩》:“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紛紛,側(cè)身北望涕沾巾?!?/p>

⑷故人:老朋友。

峽口的花隨風(fēng)降落,春天快要過去了,想到彼此將要分手萬里,不禁淚水沾濕了巾帕。來的時候(我們)是同路的旅伴,今天我這個“客人”倒變成了主人來送別自己的朋友了。

《峽口送友人》是唐代詩人司空曙的作品。此詩寫送別,作者使用多個意象來描摹當(dāng)時春天的景色,采用傷春之景烘托離別之情,寫出自己與友人之間的惆悵心情。作者將別情融入自己的身世處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復(fù)雜。

這首《峽口送友》,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別詩,客中送客,自難為情,更何況又“萬里”之遠(yuǎn),“同為客”。作者身為客人卻反客為主,淋漓盡致地表露了自己送客惆悵心情。

此詩首句寫眼前景物,點明時間、地點。這句中“峽口”表示地點?!盎w”就是意象,也就是飛花。“欲盡春”則直接表明季節(jié)是暮春,“去住”形象的描繪,寫到“客”、“主”雙方。說明該詩詞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烘托本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是一種從側(cè)面渲染來襯托主要寫作對象的表現(xiàn)技法。寫作時先從側(cè)面描寫,然后再引出主題,使要表現(xiàn)的`事物鮮明突出。第三句轉(zhuǎn)寫“來時”,為下句鋪陣,第四句用“今日翻成送故人”作結(jié),寫出彼此間的惆悵心情。選材一般,寫法卻比較別致。可見,作者匠心獨用,想象力較為豐富,表達(dá)出作者用傷春之景正面烘托離別之情。

此詩使用一個或多個意象來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圍,營造意境,并蘊(yùn)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峽口花已飛落,知道春將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調(diào)。“天涯”二字讓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離,“淚沾巾”將更多的可能留給了生離。別情總是最傷感最纏綿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涼,又遇別客情,則比一般的送別更加的悲凄。哀傷自己異鄉(xiāng)為客,無論是物質(zhì)和精神都沒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總感覺人在虛里飄。難得結(jié)交一摯友,可是如今卻要話別,別情可謂凄涼入骨。作者將別情融入自己的身世處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復(fù)雜。

《送友人》古詩原文 《送友人》解釋篇四

萬里春應(yīng)盡,三江雁亦稀。

連天漢水廣,孤客郢城歸。

鄖國稻苗秀,楚人菰米肥。

懸知倚門望,遙識老萊衣。

江南萬里,春光已過三江原野,大雁紛紛向北飛去。

漢水浩淼,無邊無際,與天相連,老友歸去,回到故鄉(xiāng)郢地。

鄖國的稻田茁壯秀頎,楚地的菰米收獲在即。我在北方將你牽掛,

常常倚門南望,好像遠(yuǎn)遠(yuǎn)地看到你穿著孝敬父母的老萊衣。

三江:指流經(jīng)岳陽城外的沅江、澧(lǐ)江、湘江。

郢城:春秋時楚國都城,即今湖北江陵一帶。

鄖國:春秋時位于楚國附近的小國。

秀:莊稼開花。

菰米:一種水生植物的果實,一稱“雕胡米”。

懸知:遙知。

倚門望:戰(zhàn)國時王孫賈外出求仕,

其母說:你早出晚歸,我將每天倚門而望,盼你歸來。

老萊衣:春秋時楚國隱士老萊子非常孝順,年已七十,還常常穿上五彩斑斕的衣服,裝作嬰兒來逗父母開心。這里用此典告知游子應(yīng)早日歸家孝敬雙親。

這首詩從眼前之春意闌珊聯(lián)想到萬里春盡、鴻雁北歸、友人旅程渺遠(yuǎn)、故鄉(xiāng)富饒、慈母望歸等一系列內(nèi)容,以送歸為構(gòu)思線索、以惜別為核心,內(nèi)容是很清楚的,做到了含蓄而不隱晦,盡謝點染而又情思蕭然。

首聯(lián)描寫了萬里大地春已去,雁也北歸,而友人卻要南去的景象。似乎與春暖北上的大雁不相和諧,但它寫出了遼闊的高空景觀,場面雄偉,是寫空中。

頷聯(lián)是地上,水波遼闊的漢江連著天,這種景象給人帶來物大人小的感覺,人處水上,有漂泊不定之意,故說“孤”客。全詩寫得流暢,毫無生硬感。想象豐富,行筆自然,語氣舒緩,用字考究。除了寫景之外,一些字的力度頗大,感情也極其鮮明,如“盡”是春去夏來,“稀”是雁陣北飛,“廣”是遼遠(yuǎn)闊大。

頸聯(lián)寫了稻田的筆直,菰米收獲,通過運用景物描寫,渲染了對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尾聯(lián)運用了老萊衣的'典故,表達(dá)詩人希望友人孝敬父母。

綜觀全詩,既未明言送別之事,又無送別場景的刻意描繪,更無送別詩中所常見的諸如思念、憂傷、凄涼等感情色彩強(qiáng)烈的詞語出現(xiàn)。然而,詩人在送別時的復(fù)雜心緒――理解、擔(dān)憂、傷感、勸勉等還是隱伏予作品之中,只要細(xì)心尋繹,便不難發(fā)現(xiàn)它。最后兩句,“懸知倚門望,遙識老萊衣”,一寫詩人,一寫友人,活脫脫地反映出二人形象。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90519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