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井的作文300字篇一
那個小村莊,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口水井,有的在屋前的橘樹林中,有的在屋后的菜園里,有的在屋左的高大山棗樹下,有的在屋右的茂盛竹林旁,有的則就在屋角臺階下。
三伏天氣,酷暑撲來,炎熱難當,沒有空調,沒有冰箱,只有水井,越是炎熱,它就越是清涼解暑。母親把西瓜、菜瓜、黃瓜等洗凈切好,用碗盛上,放入籃里,吊入井中,農作歸來,這些瓜果便已冰涼清爽。揭開井蓋,井中隱隱有白霧繚繞,輕輕啟動繩索,吊籃上來,只見瓜果上蒙著一層白絨絨的薄薄霧氣,用手一摸,冰涼冰涼,吃起來更是滋甜冰爽,人也覺得舒爽極了。有時有剩飯剩菜,母親也是這樣吊進井里。中午,正是最酷熱難耐時,母親喜歡做井水蛋,從雞窩里撿起幾個母雞當日才下的雞蛋,敲在碗里,撒上白糖,攪拌,然后吊起一桶井水,舀一勺沖到雞蛋里,不一會兒,雞蛋就沖“熟”了,喝起來冰涼滋甜,鮮極,立刻神清氣爽。
傍晚,太陽落山,我們打來井水,擦抹涼席、竹床、竹椅,沖洗地面。夜晚,坐在竹椅上,或躺在竹床上,微風吹來,拂過井水滲濕的地面,涼爽沁膚。
小孩貪玩,在火熱大地上奔跑玩耍,大汗淋漓,跑到井邊舀上來一桶井水,將頭“咕咚”埋進桶中,抬頭,一聲“好舒服呀”,露出燦爛笑臉,然后任井水洗滌全身,等涼下來,一聲“沖”啊,繼續(xù)瘋玩。
簡單樸素的歲月里,水井就是這樣陪我們度過一個個愉快的夏天。誰家的井最好,水最涼,涼霧最多,誰就有驕傲的資本。
我家的井還是爺爺年輕時挖的,至今已有50多年,冬暖夏涼,是村里出了名的好井。后來我們全家遷到城里,老屋年久倒塌,老井也在斷磚殘瓦里被掩埋。前幾年我們又回家重建了房子,再次將老井淘凈,并在周圍開辟了菜園。父母便不再愿意回城居住,說是有老井陪著,踏實。從此,我們年年夏天都回鄉(xiāng)下,看望父母,也看望老井。老井的水仍舊那么清冽甘甜,喝上幾口,仿佛逝去的歲月又回來了。
井的作文300字篇二
我的家鄉(xiāng)是中國文化名城杭州,那里有許多特產,其中西湖龍井以“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名聞天下。
龍井茶的品種可豐富啦!比如“梅”“龍”“虎”,分別產自獅峰、云棲竹徑、梅家塢、龍井和虎跑一帶。獅峰龍井的名聲最響亮,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喝了一口獅峰龍井,從此念念不忘,贊不絕口。
今天,我和媽媽去龍井山園觀茶。一進茶園——哇,漫山遍野都是茶樹!每株茶樹上都長滿了米粒般大小的嫩芽。我好奇地湊上聞一聞,迎接我的不是撲鼻的芬芳,而是微微的苦味,還夾雜著淡淡的澀。我還發(fā)現茶樹上有幾個白色圓球形的東西,原來是茶樹的花苞。
聽茶農說,再過20天左右,茶樹的芽會長得更多、更大,就是珍貴的“明前茶”了。一般是兩片葉子,一個芽。約36000個嫩芽才能炒出一斤干茶,龍井茶為什么這么昂貴,現在知道了吧!
茶葉采得越早越珍貴,“明前茶”后是“雨前茶”,接著的“雀舌”和“梗片”,好比“人老珠黃”,就不太值錢了。到了初秋,茶農開始修枝、除蟲、施肥、松土,準備迎接下一年的采摘。
我在一戶茶農家看見一口大鐵鍋,聽說是用來炒茶的?,F在許多茶葉是用電炒的,但用鐵鍋炒出來的更香。手動炒茶可復雜了——首先是“青鍋”——炒至七八成干使茶葉初步成型為扁平;接著是回潮——把茶葉起鍋平攤在竹篩里來回搖晃;最后再“回鍋”——將茶葉加入鍋中炒干,并且進一步定型……oh,mygod!這么講究啊,怪不得熟練的炒茶工一天也只能炒兩斤多干茶!
成品龍井茶葉外形扁平,色澤嫩綠。抓一些放在杯里,用80℃左右的開水一泡,哇呀呀,那個清香??!幾片茶葉搖晃著,越升越高,就像在優(yōu)雅地跳舞,茶色也越來越深。我喝了一口又一口,直到現在,那清香還在嘴邊久久縈繞呢!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865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