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山不老教學設計及反思(八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5-08 12:15:02
最新青山不老教學設計及反思(八篇)
時間:2023-05-08 12:15:02     小編:zx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一

【基礎知識積累】讀讀記記“治理、歸宿、蕩漾、領(lǐng)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方法與能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nóng)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情感與思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拓展與延伸】查找相關(guān)資料,了解我國的綠化狀況和相關(guān)的感人束縛。

【重、難點突破】一是從這位普通的山野農(nóng)夫身上看到我國人民在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上的堅強決心,以及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寬學生的認識角度;二是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理解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黃土高原的情況嗎?向?qū)W生展示圖片并進行相關(guān)講述。然而,就是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中,一位老人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世人不敢想象的奇跡。

板書:青山不老

二、學習課文,看閱讀提示中的三個問題,然后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思考、交流。

教學提示:可根據(jù)閱讀提示中提出的問題帶動全文的學習,由于問題比較簡單,學生可采取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學習相結(jié)合的方法學習本課。

教學參考:

如,先重點引導學生體會“老農(nóng)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通過讀課文、質(zhì)疑問難、朗讀想象等途徑,使學生認識到老農(nóng)通過15年的艱苦奮斗和不懈努力,將原來狂風肆虐、沙塵暴盤踞的山溝改造成了綠意蕩漾的青山。

在學生對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產(chǎn)生敬慕的狀況下,轉(zhuǎn)入對奇跡背后故事的探究:“老人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奇跡的?”這個問題可以從這座山溝所處的大環(huán)境和這個院子所處的小環(huán)境兩個方面,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想象理解,使學生認識到正是由于山溝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非常惡劣,老農(nóng)才堅定了改造的決心;盡管老農(nóng)生活條件艱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奮斗者相繼離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進行改造,造福大家。

通過老師的引領(lǐng),使學生從對他們所取得成績的驚嘆轉(zhuǎn)移到對老農(nóng)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以此來深化理解課文。

三、思考交流“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領(lǐng)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悟?

教學提示:課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會老的”是統(tǒng)領(lǐng)全篇的中心句,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這句話的含義,點明文章所表達的意旨??梢赃m當穿插課外資料,或聯(lián)系生活實際,更深刻地理解語言文字背后所承載的思想感情。

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學法遷移,運用對“金色的魚鉤”和“金色的腳印”等課文中的學習方法來理解“青山是不會老的”這句話的含義,可以比較輕易地突破重點。

教學參考: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老農(nóng)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精神是永遠不會老的。

四、課文總結(jié)

教師小結(jié):課文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nóng),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跡般地創(chuàng)造了一片綠洲,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于后代。使學生從對他們所取得成績的驚嘆轉(zhuǎn)移到對老農(nóng)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

五、作業(yè)

找一找有關(guān)綠化荒漠與荒山的先進事先進行閱讀。

板書設計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二

1、能認讀虐、踞等生字,理解“肆虐、歸宿、盤踞”等詞語。

2、理解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

3、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領(lǐng)悟老人植樹造林、綠化家園、造福后代的精神

理解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

理解青山不老

一、揭題,初讀課文

(1)揭題

(2)大聲讀課文,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3)學習生字詞

(4)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二、再讀課文,理解了不起的奇跡

1、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了不起的奇跡

2、老人在什么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了了不起的奇跡

三、研讀課文,感悟老人的精神

1、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說說老人在植樹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與痛苦?在困難與痛苦面前,老人仍然種樹,說明老人具有什么精神?

2、老人為什么非要種樹?

3、議一議,“另一種東西”指什么,“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的是什么?

四、總結(jié)課文,說說青山不老。

五、課堂練習

《青山不老》教學反思

徐琴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讀課文,文章脈絡清晰,重點突出,即通過了解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與青山共存的精神。課上完了,我結(jié)合學校提出的“高效”課堂的精神,反思自己這節(jié)課的得與失。

一、目標明確,重點突出

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三個問題: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樣的奇跡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的,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整個課堂就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且層層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學過程清晰,流暢,重點突出。

二、課堂動靜結(jié)合,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以大問題統(tǒng)領(lǐng),“課文主要寫了一個什么故事”,“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老人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造了奇跡”,“老人為什么一定要種樹”,“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通過默讀走進文本,思考問題,通過有感情地讀、悟,領(lǐng)會老人不屈的種樹精神,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情懷。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完成了學習任務。

三、巧設鋪墊,難點突破水到渠成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從老人創(chuàng)造的奇跡到老人身上所體現(xiàn)的精神,我設計了一個過渡性的問題,即老人在15年的種樹歲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現(xiàn),“老人15年如一日地種樹,面對一切困難與痛苦,他不改初衷。當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繼離世時,他繼續(xù)種樹;當風雨同舟一生的老伴過世時,他仍在種樹;當唯一的女兒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時,他還是選擇種樹;……”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學生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執(zhí)著的精神,緊接著追問老人為什么要如此執(zhí)著地種樹,通過默讀相關(guān)的語段,學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護家園,造福他人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此基礎上,說說為什么青山是不會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視學生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

選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用一個詞概括大、小環(huán)境的特點等設計,是讓學生在充分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關(guān)鍵詞句,進行理解概括,既訓練了學生的概括能力,體現(xiàn)了語文的工具行。

五、課堂反饋及時

課堂上還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了反饋,課堂的最后5分鐘,出示自己設計的課堂練習題,要求學生當堂完成。這些練習針對性強,是本堂課的重點,學生完成的情況較好,說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有效的學習。

存在不足:

1、教師的課堂評價語較單一,引導語表達不夠準確,過渡語的表述缺乏深情。

2、在理解大環(huán)境的險惡的時候,未設置相應的情境,若給學生出示一些相應的表示環(huán)境的圖片,會給學生很直觀的印象,可以更快地理解險惡的環(huán)境。

3、教師在課堂上的關(guān)注面太狹窄。

4、課堂上學生的朗讀較多,但是老師缺少有感情的讀的引導,齊讀的形式較多,未讓學生讀出應有的情感。

在我看來,“高效”的課堂更注重學生對知識本身的掌握情況,從高效來看,在這一節(jié)課中似乎有了一點兒蹤影,可是高效的語文課中的文本的情感如何落實,而且是有藝術(shù)性地展開,我的課堂中是缺失的,這也是我的困惑,情感的感染勢必要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可是一堂課40分鐘,要實現(xiàn)高效,應怎樣處理呢?今后要積極摸索。

萬變不離其宗,讓學生以更多的時間親歷文本,與文本對話,是我必須要做到的,今后還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zhì),上出更好的課。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三

1、讀讀記記治理、歸宿、蕩漾、領(lǐng)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nóng)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解文章的內(nèi)容,理解語言背后所蘊藏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

1、教學掛圖,課件。

2、了解我國晉西北地區(qū)沙化現(xiàn)象以及植樹造林的狀況。

1課時。

1、播放我國晉西北地區(qū)土地沙化的課件資料(或出示相關(guān)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暢談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談話:上一課中,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這節(jié)課,我們將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在晉西北這塊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跡。

齊讀課題。

評:通過看圖或其他資料,初步感知我國晉西北地區(qū)環(huán)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緩,感受更加直觀。

1、自讀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⑴默讀課文,思考: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

⑵聯(lián)系課文,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2、小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了解課文大意。

3、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評: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前的提示,明確要求,教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1、自由讀課文,根據(jù)提示思考問題,勾畫答案,批注感受。

2、學生交流: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

⑴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寫了漫山遍野綠意盎然,林間松濤陣陣、葉間微泛綠波的畫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為改造山溝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⑵15年啊,綠化了的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wǎng),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去年冬天,他用林業(yè)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引導學生想象,這是怎樣的一個奇跡?

⑶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些到了這一奇跡?學生自讀課文一至五自然段。

3、討論:老人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奇跡的?

⑴大環(huán)境──險惡。

你從哪里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學生用文中語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話。

(如有條件可用課件補充介紹晉西北的地理、經(jīng)濟、西伯利亞大風、沙塵暴等資料。)

⑵小環(huán)境──艱苦:

你從哪些地方看出艱苦?

指導朗讀相關(guān)語句。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四

1.知識目標: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

3.情感目標: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增強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沙塵暴時風沙肆虐,如果我們不能及時治理就會導致更大的災難?!肚嗌讲焕稀愤@篇課文就向我們講述了一位老人將荒山變成青山的故事。

二、初步感知,/朗讀課文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通讀課文,讀準字音,不理解的詞語可以。

3.思考下列問題:

(1)這片土地上都有些什么景色?

(2)這片土地在美改造之前是什么樣子?改造之后又是什么樣子?

(3)老人為什么綠化這片山地,如果不綠化行不行?

(4)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后果會怎樣?

4.提出不懂的問題。

5.全班匯報,檢查學習情況

三、進一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思考下列問題

1.老人既然這么辛苦為什么不去城里的女兒家享福?

2.為什么老人說“保住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3.“青山是不會老的。” /article/你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

四、寫一寫

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五、作業(yè)

1.會寫本課的4個生字

2.寫一寫你對青山的感受。

教學后記:

板書設計:

16、青山不老

大環(huán)境——惡劣險峻

創(chuàng)造奇跡

小環(huán)境——簡陋艱苦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五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并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理解老人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說出“青山不老”的含義。

4、領(lǐng)悟老人植樹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與決心。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語言文字背后所蘊藏的含義。

2、領(lǐng)悟青山不老的含義。

三、教學準備:

相關(guān)圖片資料、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疑問

1、師:上一課中,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這節(jié)課,我們將去感受一位老人對青山的一片深情。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提出疑問:青山不老什么意思?這也就是我們本節(jié)課要弄明白的一個話題。在課題上加上一個醒目的問號。

(二)自讀課文,初步理解青山不老

自讀課文,思考問題:(出示閱讀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青山不老什么意思?

3、課文中哪些語句是寫青山不老的?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青山不老。

1、課文中是寫誰讓這青山不老的?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長還是短?人生苦短能有幾個15年,而在老人這15年中卻干了多少事?。。R讀此句話,引導同學想象。(這一連串的數(shù)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歲月;這一連串的數(shù)字面前是滿山遍野的綠。)此時你覺得這位老人在你面前是什么樣的形象?讓我們帶著對老人無比崇敬的感情讀讀這句話。

2、綠色對于我們并不陌生,可對于生活在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晉西北來說卻是難得一見的,那么,這一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呢?大環(huán)境:自然條件惡劣;小環(huán)境:生活條件艱苦。

3、此時,你認為青山不老僅指樹木蒼翠,綠意盎然嗎?還指什么?你是從哪些語句讀出來的,默讀課文,迅速在書中找一找。理解重點句“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老人要把一生奉獻給山溝,要把生命奉獻給青山) “他已經(jīng)將自己的生命轉(zhuǎn)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了。(老農(nóng)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與環(huán)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huán)境、造福人類的奉獻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讓我們帶著對老人的崇敬再讀一讀這句話吧!

5、回歸課題,理解課題,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6、指導寫法。

(四)暢談感想,深化主題

(課件出示圖片)巍巍青山常綠

白發(fā)老人沉思

1、面對這位老人,你想說些什么?

2、師總結(jié):同學們,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植樹造林、綠化荒山,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讓我們像晉西北的老農(nóng)一樣,珍惜自然資源,共營生命綠色!

(五)課堂作業(yè)

1、讀記詞語。

2、背誦自己最喜歡的語段。

板書設計:???? 青山不老

山綠

和諧

人勤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六

《青山不老》是新課標人教版第十一冊第四組的第四篇課文。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要求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這篇文章語言生動優(yōu)美,現(xiàn)實和過去相互對照,敘述與描寫互相輝映,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nóng)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奇跡般地創(chuàng)造了一片綠洲,實現(xiàn)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于子孫后代的可貴精神。

本班學生均來自偏僻的山區(qū)農(nóng)村,整體看語文基礎比較差,參差不齊,學習主動性不強,大部分膽子較小,不敢勇于回答問題。

1、學習興趣與基礎。只有少部分人喜歡語文學習,大部分學生不太喜歡語文學習。整體上學生基礎不夠扎實,兩極分化較大。

2、課堂發(fā)言情況。課堂上絕大部分學生回答問題不夠主動、積極,還有少部分從不發(fā)言。

3、朗讀感悟的基礎。大部分學生對課文感悟不深少數(shù)基礎較好的學生朗讀水平還可以,但有很多學生的朗讀能力差到令人不敢相信。,朗讀水平一般而且積極性不高。

4、主動學習情況。絕大部分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不足,預習課文的任務不完成;課堂自主學習效率不是很高。

1、知識與能力

認識生字詞,理解詞語意;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說說青山不老的意思,領(lǐng)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過程與方法

通過認讀、理解詞語的意思達到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圍繞學習目標通過閱讀引發(fā)思考,敢于質(zhì)疑。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老農(nóng)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激發(fā)學生熱愛地球、保護環(huán)境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體會青山不老的真正含義。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1、播放土地沙漠化的課件,提問: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出示青山圖,提問:這幅畫面又讓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3、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觀看圖片、暢談感受。

2、觀看圖片,暢談感受。

3、朗讀課題,激發(fā)興趣,進入新課學習。

通過圖片的對比,感受奇跡,激發(fā)學習興趣。

1、讓學生讀閱讀提示,找出本課要解決的問題,帶著問題自學課文:

(1)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咋樣的奇跡?

(2)這一奇跡是在

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的?

(3)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2、檢查自學情況,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

1、在閱讀提示的啟發(fā)下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根據(jù)思考問題,勾畫答案,批注感受。

2、交流字詞,概括課文內(nèi)容。

讓學生自讀閱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教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1、老人創(chuàng)造了咋樣的奇跡?重點引導:

(1)窗外是參天的楊樹。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提問:這段描寫有什么作用?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2)15年啊,綠化了。一臺電視機。

引導學生感知老人所做的事有多么了不起。

(3)楊樹、柳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引導學生切實感受老人所種的樹在防風沙及水土流失方面所起的作用。

2、組織討論:老人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這些奇跡的?

3、組織討論:作者為什么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引導學生從老人身上所體現(xiàn)出的精神上去思考作者這樣說的含義。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七

1、出示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林圖:

師:同學們,在我國的晉西北有這樣一個山溝,參天的楊柳,如臂如股,勁挺山腰;綠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綠風蕩漾。景色如詩如畫。在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著一位可敬老人畢生的心血和執(zhí)著的追求。他為青山披綠衣,青山為他獻鐘情。同學們,想認識他嗎?

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了:《青山不老》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昨天老師不知大家預習了課文,“青山不老 ” 在文中的什么地方出現(xiàn)的?這是寫作者感悟的一個句子。作者為什么有這樣的感悟?“青山不老 ”到底是什么意思?帶著這些問題讓我們走進課文!

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

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老人___艱苦的條件下__創(chuàng)造了奇跡__,感悟___)

默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

預設交流點:

1、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人開始治理這條溝,現(xiàn)在已有五人離世。

2、他可敬的老伴,與他風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樹回來時,發(fā)現(xiàn)她已靜靜地躺在炕上過世了。

3、他已經(jīng)81歲,知道終有一天自己也會爬不起來。

4、老人拄著拐杖,慢慢邁進他那個綠風蕩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許老人進去后就再也出不來了。(讀)

1、抓“奇跡”:

正是這樣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邁之時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再讀課文,找找老人創(chuàng)造了什么奇跡?

預設交流點:

⑴ 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里,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這段話中有兩個“全”,讓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導讀這段話。

⑵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wǎng),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

⑶ 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洼山腰??床灰娝鼈兊母?,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著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讀)

2、體驗綠洲所處環(huán)境的險惡:

⑴ 這樣的一片綠洲在祖國大地上隨處可處見,能稱之為是“了不起的奇跡”嗎?這一奇跡究竟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什么條件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

從文中找一找, 畫一畫。把自己的感受寫一些。(文章哪里寫的?)

讀一讀(再讀課文,感受青山之美,環(huán)境之惡。)

⑵ 輕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說說你從哪兒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① 根據(jù)學生交流情況,隨機用課件介紹晉西北的地理、經(jīng)濟,西伯利亞大風、干旱、霜冰、沙塵暴。

② 結(jié)合注釋理解“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的意思。

(出示圖片)(再讀,應該怎么讀?)

小結(jié):在一片荒無人煙,窮山惡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樹造林,創(chuàng)造出這座青山,這確實是“了不起的奇跡”啊!如今,這里沙漠變綠洲?。?/p>

你能夠說說,老人栽樹的意義嗎?

這些樹木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又起什么作用呢?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著了這黃土,我們才有這綠樹;有了這綠樹,我們才守住了這片土。

是?。狐S土和樹木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黃土為樹提供了營養(yǎng),而樹木的根則扎緊,牽絆著黃土,使之不至于流失。

這種關(guān)系正如老人與青山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這片青山養(yǎng)育了老農(nóng),而老農(nóng)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創(chuàng)造了這片綠色的奇跡,作為對青山的回報。其實,人與自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四、深究課文,領(lǐng)悟“青山不老”

1、導語:

一位平凡的山野老農(nóng),放棄與女兒歡聚、頤養(yǎng)天年的幸福,15年如一日,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嶺中,他是怎么想的?(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抉擇,屋后的青山就是他生命的歸宿。)

那么又是什么在支撐著他選擇青山作為生命的歸宿呢?

2、集體交流:

出示“作為一個山野老農(nóng),他就這樣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他已經(jīng)將自己的生命轉(zhuǎn)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p>

老農(nóng)怎樣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另一種東西”是什么呢?

(表面上指的是老農(nóng)創(chuàng)造的這片綠洲,事實上還包含著開辟山林、綠化家園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懷。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chuàng)造了這片綠洲,有限的生命創(chuàng)造了無限的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的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

小結(jié):是老人執(zhí)著地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這種東西不會隨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老人的年邁、離開而消失。它將永遠根植在我們心中,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指導理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么意思?

老農(nóng)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樣永放光輝嗎?聯(lián)系上下文想想,作者為什么這樣說?

小結(jié):是啊,老農(nóng)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為寶貴的東西──與環(huán)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huán)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著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描寫作者感受的話。(應該帶著什么樣語氣起來讀?讀一讀。)

交流:作者從這位老人的身上領(lǐng)悟到了“青山是不會老的”。

引導:從貧瘠的山溝到如今蔥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了出來,這就是他生命的價值。因此,當告別老人的時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讀“作為一個山野老農(nóng)……與日月同輝了”,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lǐng)悟到──引讀并出示“青山是不會老的”。

總結(jié):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chuàng)造了這片綠洲,有限的生命創(chuàng)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領(lǐng)悟到──(生齊讀)青山是不會老的!

五、再讀全文,積累拓展,練習了

引導:你想對老農(nóng)說什么?還想對別的什么人說點什么嗎?對自己說點什么呢?我們能夠做的又有什么呢?

總結(jié):綠化、植樹造林的路任重而道遠哪!只有一個老農(nóng)是遠遠不夠的。

【板書設計】

青山不老

老人 15年 8條溝 7條防風林帶 3700畝林網(wǎng)

與山川共存 與日月同輝

青山不老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八

1、識“虐、踞、淤”,理解“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輝”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老人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領(lǐng)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老人所創(chuàng)造的奇跡,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從這位老農(nóng)身上看到了我國人民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祖國的堅定決心。

2、領(lǐng)悟老人對青山的一片深情。

相關(guān)圖片資料,課件。

1、中國地圖,認識晉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國晉西北地區(qū)土地沙化的課件資料(或出示相關(guān)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暢談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出示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林圖。

4、那我們一起走進課文,《青山不老》,請大家與老師一同板書課題:青山不老。

1、打開書68頁,請大家用較快的速度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好,請讀書吧!

2、老師先檢查一下大家對生字的認識。誰來認讀生字詞語。強調(diào):“肆虐,盤踞”等詞的讀音,你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嗎?(看課件理解一些難的詞語)“肆虐”這個詞不容易記住,我們起來寫寫吧。

3、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呢?請大家試著用老師出示重點詞,說說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吧!

山野、肆虐、山溝、奇跡、創(chuàng)造、綠洲、價值、造福。

小結(jié):這種方法叫重點詞概括法,我們以后可以用這種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抓“奇跡”:

1、師:青山為證,綠樹為憑。老人綠化造林,執(zhí)著地堅守著大山。從他的事跡中,哪個詞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板書:

奇跡

2、快速默讀全文,看看這位老人創(chuàng)造了怎樣的奇跡?

⑴先用筆畫下來,在感動你的地方寫你的上感受。

⑵寫完了嗎?四人小組內(nèi)匯報感受。

3、指名學生匯報:

⑴出示: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wǎng),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去年冬天,他用林業(yè)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他還有宏偉設想,還要載樹,直到自己爬不起來為止。

這是一個怎樣的奇跡呀?3700畝林網(wǎng)有多大的面積我們學校大約有40畝,相當于幾個我們學校那么大?(100個)??梢娪卸啻蟀?!引導學生想象,然后齊讀。

師:這么浩大的工程是誰創(chuàng)造的?老農(nóng)為創(chuàng)造這片綠洲所付出的千辛萬苦,為改造山溝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板書:山溝。多么令人敬佩啊!帶這種感情齊讀。

⑵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寫到了老人創(chuàng)造這一奇跡的呢找出來進行交流。

出示:第1自然段課文的句子。

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這景色美嗎?請輕輕地讀讀這句子,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這么美的山林是誰創(chuàng)造的?

(窗外滿山的楊柳濃密蔥郁,在風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猶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寫了漫山遍野綠意盎然,林間松濤陣陣,葉間微泛綠波的畫面,這是老人用了15年的心血投身山林,為改造山溝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啊。)

指導朗讀:我們該用怎樣的心情去讀?(贊美,滿腔的欣喜。)

這么美的句子能背下來嗎?試試看,能背的同學請站起來背吧。你一個人能背嗎?請試試看。

抓“環(huán)境”:

這一奇跡究竟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出來的,學生讀課文,概括。

1、出示: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huán)境。

⑴讓學生聯(lián)系課文,結(jié)合注釋,學習第2自然段,了解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看課件

⑵出示:“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崩斫庖馑肌?/p>

⑶如果當時你在這情景中,你會有怎樣的感受?讓學生想象。

⑷這真是讓人感到恐懼。老師與大家齊讀這段好嗎?師讀前半句,你們讀后半句

⑸這位瘦小的老頭,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竟創(chuàng)造了這塊綠洲,板書:綠洲。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跡阿!我們再來齊讀這一句吧。

出示:就在如此險惡的地方,我面對這個手端一桿旱煙袋的瘦小老頭,竟創(chuàng)造了這塊綠洲。

3、我還知道這個院子里的小環(huán)境是怎樣的?(學習第3自然段)

盡管老農(nóng)生活條件艱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奮斗者相繼離世,這位平凡的山野老農(nóng),放棄與女兒歡聚,頤養(yǎng)天年的幸福,依然不懈地努力進行改造,是什么支撐老人在這里植樹造林,守候一生。

他覺得種樹是命運的選擇,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歸宿。

抓“看法”:

1、作者對老人是什么看法呢?從中找出來,齊讀課文6、7自然段。

2、師:從貧瘠的山溝到如今蔥郁的青山,老農(nóng)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了出來,這就是他生命的價值。因此當告別老人的時候,“我”不由得想到──

生讀:(出示:作為一個山野老農(nóng),他就這樣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他已經(jīng)將自己的生命轉(zhuǎn)化為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3、“另一種東西”是什么東西?

“另一種東西”,表面上指的是老農(nóng)創(chuàng)造的這片綠洲,事實上還包含著開辟山林,綠化家園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懷。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chuàng)造了這片綠洲,有限的生命創(chuàng)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

老人精神

4、“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是什么意思?

生:“與山川共存”就是說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

生:“與日月同輝”就是和太陽月亮那樣一起發(fā)出光輝。

5、同學們理解得不錯??墒抢限r(nóng)能和山水永遠存在嗎?老農(nóng)能像日月一樣發(fā)出光輝嗎?請大家聯(lián)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與山水共存,與日月同輝呢?

生:我覺得老農(nóng)創(chuàng)造的這片青山,可以與山水共存。

生:我覺得老農(nóng)創(chuàng)造奇跡的這個精神更值得永遠流傳,要知道15年時間對于一個人來說也不算短,老農(nóng)既要克服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又要克服艱辛的生活條件,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生:是??!老農(nóng)面對困難能夠迎難而上,堅持不懈地努力改造,這種精神會永遠閃光。

生:更重要的是老農(nóng)這樣含辛茹苦地做,并不是簡單地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這個山溝里的人們,甚至可以說是為了人類,在作出自己的貢獻,這種舍小家為大家的氣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這難道不是寶貴的財富嗎?

師:是啊,老農(nóng)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為寶貴的東西──與環(huán)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huán)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是老人執(zhí)著地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種東西不會隨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老人的年邁,離開而消失。它將永遠根植在我們心中,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著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描寫作者感受的話。

6、這位普通的老人讓我領(lǐng)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還有什么是不老的(與環(huán)境作斗爭的不屈精神不會老的)有了老人精神熏陶下的人們對青山的呵護,我們的青山怎么會老呢它將越來越茂盛,越來越廣闊的遍布祖國大地,萬古長青。

7、同學們,這位老人15年如一日地植樹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學到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話想對這位老爺爺說吧,趕快拿起筆寫寫吧!

我想輕輕地對這位爺爺說:___________________。

看著這片樹林,我想大聲地告訴世界:________________。

請誰來讀讀呢?(指名學生讀)

1、我們把這位可敬的老人推薦為“感動中國”的候選人,請你替他填一份簡歷。

姓名:性別:年齡:住址:

主要外貌特征:

生活習慣:

主要感人事跡:

2、鞏固小練筆:你如果有機會來到這座青山,看到老人創(chuàng)造的綠洲,又看到了老人的銅像,站在銅像前,你會從心底里對這位可敬的老人說什么?

題目:青山是不會老的

以“是啊,敬愛的老人,青山是不會老的?!睘殚_頭,以“望著這片生機勃勃的綠,我可以想像……望著這片生機勃勃的綠,我可以想像……望著這片生機勃勃的綠,我可以想像……”把自己站在銅像前默默地對老人說的寫下來。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848368.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