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小故事大道理讀后感600字左右優(yōu)秀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5-08 09:43:09
初一小故事大道理讀后感600字左右優(yōu)秀
時間:2023-05-08 09:43:09     小編:zdfb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一小故事大道理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一

在這書中,我讀了很多則故事,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叫《最勇敢的人》。里面的道理讓人受益匪淺。

故事的內容這樣的:戰(zhàn)國時代,在齊國有一個無名小鎮(zhèn),鎮(zhèn)上住著兩個自稱是全世界最勇敢的人,他們一個住在城東,一個住在城西。有一天,他們碰巧去了同一家酒樓喝酒,寒暄了一番后,便坐下喝酒。一個“最勇敢”的人提議:“老兄,光是這樣喝酒不吃肉也不是滋味,我到市場買些肉,叫這店小二拿去煮,煮好了蘸醬和著吃。”可是另一個“最勇敢”的人卻提議割自己的肉來吃,兩者不甘示弱,最終,兩者流血過多,死去了。

這則故事讓我不禁想起最近看到的一則新聞:有兩個男生是初中生,因為看不慣別人的性格、課堂上的表現(xiàn),于是,兩個人比誰是最厲害的人。因為一直都比不下去,一個男生建議比誰能自殺,另一個男生為了不輸給那個男生,于是……各自拿起刀自殺。

啊,多么寶貴的生命啊!就這樣白白浪費了白白糟蹋了!讓大家悲痛不已,尤其是他們的父母,撕心裂肺的痛啊!

哎,這則故事和這則新聞,都告訴了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勇敢本是一種優(yōu)良的品質,它能夠幫助人們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危險和困難,取得成功。但是勇敢并不等于盲目的逞勇斗狠,將大好的時光精力乃至生命,浪費在無謂的事物上。

這則故事雖然小,但是卻讓人受益匪淺,真正的勇敢不單是要勇于面對,還要學會理智的退讓,避開無意義的爭執(zhí)和威脅。所以我不能做出如此盲目的事情,我要做個理智的人來告誡自己。

初一小故事大道理讀后感600字左右篇二

偶爾在書店中亂翻,發(fā)現(xiàn)這本《小故事大道理》,腦海中突然想到老師提過這本書,建議讀一下。在老師的權威推薦下,我翻開了這本書。“人生哲理,早一天領悟,早一天走向成功;早一天掌握,早一天擁有幸福?!边@散發(fā)著醇香的語調時刻讓我欲罷不能。

“哲理于人生,就像照亮黑夜的明星、航海用的羅盤,沒有它的指引,人們就將在盲目與混亂中摸索掙扎、舉步維艱,找不到正確的方向。”我嗅著縷縷書香,找到了我人生的方向。

一個一個的小故事,帶給我一串一串的大驚喜。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閉上了眼睛開始思考,思考我的過去、我的現(xiàn)在、我的未來,發(fā)現(xiàn)我已經(jīng)失去太多,浪費太多。在一天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是24小時,然而,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擠總是有的。成功者往往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而庸者則在不知不覺中虛耗著自己的生命。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F(xiàn)在的我們總是不明白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即使分清了,我也會滿足自己的一時欲望做那些不該做的事情,而做完后,我又會花時間去懊悔,一來二去,時間就總是在懊悔中度過了。正如書中所說,如果一個人從0歲活到80歲,可能一事無成;但如果是從80歲活到0歲,那么他可能取得許多成就。因為這個人已經(jīng)知道了什么該珍惜,什么該放棄,他已經(jīng)讀懂了人生,就不會再在錯誤的事情上浪費更多時間。

米蘭·昆德拉曾經(jīng)說過:“生活是一張永遠無法完成的草圖,是一次永遠無法正式上演的彩排,人們在面對抉擇時完全沒有判斷的依據(jù)。我們既不能把它們與我們以前的生活相比,也無法使其完美之后再來度過。”而在讀了這本書后,我認為人生不是一次永遠無法正式上演的彩排,而是一次無法倒帶的直播。人生沒有退路,只能義無反顧的往前走,過去縱然美好,但現(xiàn)在再回味只不過是浪費時間罷了。但我們可以在“完美”中找到成功的方式,在“瑕疵”中找到避免失敗的做法。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不能給自己留回旋的余地,這樣就不會使自己產(chǎn)生懈怠,從而不會浪費一些不必浪費的時間。

我們在做任何事情時,都要以嚴謹?shù)淖黠L認真對待。我平時在做數(shù)學題時,經(jīng)常因忽視了某個地方,使得整道題目全錯,這就是沒有認真對待每件事的后果。我決心以后做每件事都要認真、嚴謹?shù)貙Υ皇恰按蟾拧?、“差不多”應付過去。即使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有可能因你的疏忽大意而影響了你一生的命運。

我幡然醒悟:人生最重要的就是珍惜時間,而珍惜時間則就是努力,認真對待每一件事。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84549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