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如何才能寫出一篇讓人動容的讀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00字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兩百字篇一
這些天疲于奔波在孩子小升初的途中,想盡設(shè)法地想為她爭取盡可能適合她的又相對師資比較好的學校??墒钦労稳菀?,一次次的失敗與糾結(jié)之中,突然讀到龍女士給安德烈的信中“給河馬刷牙”的章節(jié),有種釋然的感覺。
文中,安德烈告訴媽媽,他說:“媽,你要清楚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你有一個極其平庸的兒子?!卑驳铝艺J為自己平庸,是較之于自己的父母。他覺得自己很難有父母的成就,又擔心平庸的自己讓父母失望。他的內(nèi)心應該是無奈的,甚至是有些沮喪的??梢哉f,沒有一對父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平庸的,包括我,也是!至少,我覺得我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是優(yōu)秀于別的孩子的。但是,升學是個嚴峻的現(xiàn)實,孩子某一方面的特長并不是衡量優(yōu)秀的唯一標準,升學需要權(quán)衡綜合,在現(xiàn)實面前,我們不得不妥協(xié),不得不接受事實。所以,我們要積極地去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讓孩子在既定的環(huán)境中接受平庸,但又不甘于平庸,人最怕的是給自己框框子,我們要勇于去突破。
“青年成長是件不容易的事,大家都知道;但是,要抱著你、奶著你、護著你長大的母親學會‘放手’,把你當某個程度的‘別人’,可也不容易啊。”這是龍應臺女士的原話,我讀著卻覺得是那樣的酸爽,這也確實是身為人母的我的內(nèi)心寫照。孩子在慢慢地長大,在慢慢地轉(zhuǎn)身,在慢慢地離我們遠去,學會放手,幽雅地轉(zhuǎn)身。他們有他們的世界,兩代人之間,隔著近三十年的距離,這差距或許不亞于隔著牛郎織女的銀河吧!
龍應臺還寫道“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的確,孩子的成就與否,并不是作為父母追求的最終目標。身為父母,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是快樂的,是幸福感滿滿的。在若干年以后,她有能力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yè),能游刃有余地解決碰到的問題,我想,這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了。
真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我們在敢于接受孩子平庸的同時,也不忘繼續(xù)發(fā)展她的優(yōu)勢,揚長而避短,讓她不斷地去歷練。成長的道路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只要肯努力,總會有進步。
孩子的路還很長,我只愿是那個幸福的守望者,靜等花開。孩子,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00字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兩百字篇二
在所有信件中,我最喜歡《給河馬刷牙》這一篇,針對兒子未來的工作選擇,龍應臺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
因為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如果你喜歡的是動物研究而不是到華爾街做銀行經(jīng)理,那么給大象洗澡,給河馬刷牙也是有意義的。我覺得這樣的擇業(yè)觀是很正確的,可是很多人卻被世俗的標簽迷失了雙眼,選擇外表風光,實則令自己痛苦不堪的工作,為了讓別人艷羨,實則苦了自己。龍應臺對安德烈說,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我認為,這是全世界鼓勵孩子認真讀書最好的理由!兒子安德烈對母親說了許多人生的困惑,母親龍應臺也做出了解答。安德烈說,在這么多邪惡,這么多痛苦的世界里,還能保持同情的純度,那可是一種天分;在中國,大學只管知識的灌輸,但是不管人格的培養(yǎng)和思想的建立;很多年輕人的`心思是保障自己,而無時間想根本問題……
龍應臺跟兒子說,面對失戀,面對當下的痛苦,學會把人生的鏡頭拉長來看,就不那么絕對了;“愚昧無知”的漁村,最原始最真實的面貌仿佛是錨,牢牢定住我的價值;人生是從平原走向森林的過程,大家各自分散,素面修行;每一個孩子就是一本經(jīng),是為母終身奉讀的經(jīng);人生所有的決定,其實都是不回頭的“卒”;希望兒子在走向全球之前,先有自己的村子……
龍應臺還說,她不希望兒子做一個靈魂的漂泊者,也許那是文學的美好境界,卻是生活的苦楚。沒有人希望她的孩子受苦,即使他可能因為苦楚而變得比較[]深刻。這段話,也讓我明白了,為什么很多大師級人物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快快樂樂的普通人,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其實,寫了這么多讀后感,我發(fā)現(xiàn)《親愛的安德烈》是最難寫的,里面的思想太豐富,差異性太大,政治、經(jīng)濟、文化、時代什么樣的主題都有。
有時候不得不選擇站隊,站在母親龍應臺這一邊,還是站在安德烈一邊,同一個問題他們說的好像都有道理。同為20多歲的年輕人,我很多時候跟安德烈的想法是一樣的,卻也知道母親龍應臺此時的成熟想法只能是我日后可以理解的。
寫到最后,我好像從復雜的主題中找到了一個永恒的主題,那就是母親對兒子的愛。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00字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兩百字篇三
20xx年我經(jīng)常想給我的爸爸寫信,很早就買了郵票和信封,可無從下筆,他從不上網(wǎng),拒絕電腦,拒絕手機,每天的工作是煮早飯買菜看報煮中飯睡午覺看報看電視煮晚飯看報看電視,周末雷打不動的麻將。雖然1980年我就在他的辦公室學習用電腦玩吃豆子游戲,雖然兒時每個周末爸爸都帶家人去云峰劇院看電影,雖然記得他喜歡教我寫毛筆字畫工筆畫,雖然爸爸經(jīng)常帶我去上海動物園看熊貓,去外灘看和平飯店,他會說:看到那個綠色的金字塔頂嗎?里面有我們設(shè)的監(jiān)視系統(tǒng)。雖然爸爸對我的同學和藹可親讓高中同學至今記得四個菜的早餐??勺罱@15年,我們似乎已經(jīng)沒有交集,包括整個現(xiàn)代社會都和他沒有交集。這些年,爸爸和我們唯一的交集是報紙雜志,買南方周末一期未落,看三聯(lián)也很認真。印象中他唯一和現(xiàn)代社會搭界的是他居然嘗試過跳舞毯。然后,他生存于上海,放佛他是個局外人。他生存于地球,放佛是來自火星。于我和弟弟的思想,他從無過問,甚至無從流露任何一丁點兒關(guān)心,他封鎖了自己的思想,也不原意了解我們的。
我努力回憶是怎么樣的事件使以往那個年青的,雖然忠厚但快樂的父親,變成一個傳統(tǒng)意義上的老頑固。我甚至用公公60歲學駕駛,練刻章,愛釣魚等等來刺激爸爸,雖然事實上爸爸過得比公公更自在,可我骨子里不甘心失去和他的共同語言。
從大學畢業(yè)后自己選擇工作開始,似乎我的家里,我擁有了話語權(quán),這大概也是經(jīng)濟地位決定家庭地位的表現(xiàn)。無論我換什么工作,換哪個城市生活,爸爸都沒有意見,唯有一次我因逃避而離開上海去南方時,爸爸給我寫過一封信,信已經(jīng)遺落在無數(shù)次搬遷中,可內(nèi)容一直記得,他說他這么多年沒盡過父親的責任,所以也無權(quán)對我的生活發(fā)表意見,只是任何時候,我想回家的時候,他和媽媽都在家等我。
因為這封信,我堅持認為我和爸爸,是有種默契的,即使他不承認,我還是這么意念著,不同于和媽媽可以家長里短談東論西的默契,就是心底頭覺得我這個女兒,在他心底固執(zhí)地占了個坑?,F(xiàn)在因為我也為人母了,所以有種迫不及待地催促感,推動我想在坑里種出花兒來。
讀《親愛的.安德烈》,無疑是個促進器。為什么當年我沒有回信呢?我似乎錯過了一次,現(xiàn)在更局促了。我反思自己,感到慚愧。我也同樣為道德的積極消極困惑過,為處理自己的摔跤躲避過家人甚至整個城市。也為認識自己已經(jīng)平庸而不忿。看到嘉繪,有時也會思慮,將來我和她的溝通會變成怎樣。她日后的選擇,包括對我的選擇的質(zhì)疑,我能否全盤接受呢?
我希望,能夠一直學習,做女兒,做母親。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00字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兩百字篇四
“媽媽,你和我說話的方式,還是把我當作……小孩看待,你完全無法明白我是個……成人,你給我足夠的自由,是的,但你知道嗎?你一邊給,一邊覺得那是你的‘授權(quán)’或‘施予’,你并不覺得那是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quán)利!對,這就是你的生態(tài)啊。也就是說,你到這天都沒法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于你的‘別人’!”拿起《親愛的安德烈》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這樣一段話,瞬間一種強烈的共鳴撲面而來。的確,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總是會有很多自己的思想,想著走自己的路,選取自己的品味,在搞自己的游戲,并總是在心底高呼:“媽,你能不能明白,我們要自己出去探索?!边@便是我們心中的.獨立。
而我是從何時開始變得上述般反叛的,具體自己也說不清楚。或許是我產(chǎn)生“這么大的人同母親還太親近,代表著本身人格獨立性不夠完整”的觀念開始的。只記得去年自己當選“蠡中年度十大人物”后,家里沒人知道,直到頒獎的前一天晚上,母親才因我的一句話“明天的頒獎典禮我是獲獎?wù)咧弧倍弥?。“什么?你?你申請了?怎樣沒和我們商量?”那一刻望著母親驚愕的表情,心底卻莫名地涌起一種快感,這是這么多年來我第一次自己做決定,而且是一次成功的決定。于是每每當我想起這一經(jīng)歷,嘴角便會情不自禁地揚起一絲得意的笑。然而當我讀到書里第三十四封信中龍應臺應對兒子的獨立宣言時的“慘狀”,這抹淺笑滿滿的凍結(jié)、封存。
從未想到原來作為母親的她們,應對這樣的言語與場面是這般“無法應付”。那一刻,我首次于她們的角度開始試想。一開始的自己,只是個柔軟地躺在母親懷里的小嬰兒,大聲地啼哭,傻氣地笑,流著口水親切地叫著媽媽。然而,隨著時刻的推移,我悄然成長,一點點地變得成熟,一點點地追求獨立,然后毅然地奔向那個未知的世界。這一切都在母親的眼里,而她只能遠遠地站在身后,惆悵地望著我的背影,在遙遠的地平線上變得越來越小……
或許,在她心里依舊清晰地記得,那個柔軟地躺在自己懷里無助啼哭的嬰兒時代的我,而我卻仿佛一夜之間變得亭亭玉立,說話干脆,做事自信,又不拈人,并且叛逆地表示,我沒話想和她說。這個時候,一旁的母親真得會很心痛吧。
此時再回想自己,在這羽翼還未豐滿之際,就早已想方設(shè)法地追求“獨立”,是否的確疏忽甚至在無形中傷害了有著中國“保護式”教育心理的母親。
一番沉思之后,目光再一次回到手中的書上。書的封面,是英俊的安德烈沉思的樣貌。驀然發(fā)現(xiàn)再叛逆的孩子,在母親面前,其實仍然只是一個孤獨成長的少年,一個應對學習、情感、生活常常困惑,卻發(fā)奮地去適應和排解的少年,一個擁有和自己一樣血液的優(yōu)秀、感性、率真、誠實、幽默的可愛少年。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00字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兩百字篇五
“我知道他愛我,但是,愛,不等于喜歡,愛,不等于認識。愛,其實是很多不喜歡、不認識、不溝通的借口。因為有愛,所以正常的溝通仿佛可以不必了。不,我不要掉進這個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關(guān)系,但是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認識這個人。我要認識這個十八歲的人?!?/p>
——題記
如今的世界中,多少人被金錢沖昏了頭,迷失了自己,將自己交付于貪婪。他們只有著極度虛浮的心,追求著物質(zhì),恐懼著百年之后的必然結(jié)果,卻從未想過,化成風沙,愛依舊可以存在,桃花依舊,西風依舊,流水依舊,而物質(zhì),卻不復存在。
只是,他倆,他和她,卻沉下心來,在孤燈下整理著自己的思緒,編織成文,再用筆,將自己心中的點點滴滴記敘下來,寄給對方。熟悉的字跡,熟悉的溫度,熟悉的措辭,飛過海峽兩岸,飛過萬水千山,終是抵達,也終是釀成了佳釀醇厚的味道,不烈,不沖,不橫,只有平淡,卻透出芬芳。琥珀色的文字,不經(jīng)意間,已然攜了時間的顏色,淡墨濃暈,鋪開在畫卷之上,兩代之間十幾年的代溝,一筆勾銷,只有心靈與心靈之間平等的對話。像是十幾年前親手埋下的時間膠囊,十幾年后又親手打開,泛黃的紙張,模糊的字跡,卻帶不走當年的心。
他是她當年埋下的時間膠囊,她是他未來的模子,一點一劃,刻下了他們之間相似的靈魂。
他們仿佛已經(jīng)習慣了,一個星期的某個時候,一定會坐下來,在不同的燈光下,用不同的`信紙,書寫著相同的內(nèi)容——自己經(jīng)歷的事與感悟。寫好后,投進不同的郵筒,然后,心底留了一個日期,那是對方信件抵達的日期。
就算再如何忙碌,也始終會在心底留下一個小小的角落,塞下一個小小的日期。
他們稱之為約定。
他們是朋友,可以談?wù)撘磺械呐笥?。他們也是親人,身體中,流著一半相似的血液。
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我們稱之為——母子。
世界上最親密的兩種關(guān)系之一。
母親一生傳奇的色彩,絲毫沒有使她變得呆滯古板,反而使她更易接受新興事物——比如她混血的兒子,他跳躍的思維和奇特的生活方式。因為首先,她是一個母親,其次,她才是一個社會教育家,思想家。
他們之間的家書,內(nèi)容并不是訓話。他們其實有很多可以聊的,天南地北,山高草盛,都是他們筆下的友人,他們交換著思想,交流著文化,用自己的所有,去換對方的所有。
他們的背后,是愛。母愛,子情,支撐著他們一路走過。
忽然憶起,書的名字很溫潤,不復母親從前的犀利與辛辣,叫做《親愛的安德烈》。
母與子,龍應臺與安德烈。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00字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兩百字篇六
“我評斷一個人的品格,不看他如何對待比他地位高的人,我看他如何對待比他地位低的人?!?/p>
我驚訝,“成長”這東西多么纖細、多么復雜啊。
請問品味是什么?它不就是細致的分辨、性格的突出,以及獨立個體的呈現(xiàn)嗎?
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經(jīng)受過的痛苦肯定會帶給你一些東西,讓你變的更強大,所謂你所受過的傷都是你的勛章
給兒子的問題
問題一:你最尊敬的世界人物是誰?為何尊敬他?
問題二:你自認為是一個“自由派”、“保守派”,還是一個“什么都無所謂”的公民?
問題三:你是否經(jīng)驗過什么叫“背叛”?如果有,什么時候?
問題四:你將來想做什么?
問題五:你最同情什么?
問題六:你……最近一次真正傷心的哭,是什么時候?
兒子反問的問題
反問一:你怎么面對自己的“老”?我是說,作為一個有名的`作家,漸漸接近六十歲——你不可能不想:人生的前面還有什么?
反問二:你是個經(jīng)常在鎂光燈下的人。死了以后,你會希望人們怎么記得你呢?尤其是被下列人怎么記得:一,你的讀者;二,你的國人;三,我。
反問三:人生里最讓你懊惱、后悔的一件事是什么?哪一件事,或者決定,你但愿能從頭來起?
反問四:最近一次,你恨不得可以狠狠揍我一頓的,是什么時候?什么事情?
反問五:你怎么應付人們對你的期許?人們總是期待你說出來的話,寫出來的東西,一定是獨特見解,有“智慧”、有“意義”的。可是,也許你心里覺得“老天爺我傻啊——我也不知道啊”,或者你其實很想淘氣胡鬧一通?;旧希蚁胫溃耗阍趺疵鎸θ思铱偸瞧诖阌兴枷?、有智慧這個現(xiàn)實?
反問六:這世界你最尊敬誰?給一個沒名的,一個有名的。
反問七:如果你能搭“時間穿梭器”到另一個時間里去,你想去哪里?未來,還是過去?為什么?
反問八:你恐懼什么?
很多人在內(nèi)心深處其實都藏著一小片泥土和部落——我們土里土氣的、卑微樸素的原鄉(xiāng)。表面上也許張牙舞爪,心里其實深深呵護著一個青澀而脆弱的起點。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怕你變成畫長頸鹿的提摩,不是因為他沒錢沒名,而是因為他找不到意義。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quán)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人生中一個決定牽動另一個決定,一個偶然注定另一個偶然,因此偶然從來不是偶然,一條路勢必走向下一條路,回不了頭。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00字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兩百字篇七
媽媽曾經(jīng)看過龍應臺的“人生三書”,她極力推薦我看這幾本書,可我當時不愿看這本書?,F(xiàn)在也到了該看的年齡,我愿意去好好品味。
這本書讓我最感興趣的是安德烈問龍應臺:怕不怕安德烈以后過于平庸,無法及龍應臺與安德烈父親的成就。
為什么對這個話題感興趣呢?本人認為所有興趣都是感同身受,經(jīng)歷過或思考過同樣問題,就像遇見知己(無論是人,亦或是物)。沒錯,十三歲的我也思考過同樣的問題。就連我這“等閑”人也思考過的問題,能證明“問題大了”。可以說思考過的人不在少數(shù)。身為一個孩子,有老師說我有好勝心,且強,所以好勝心定會激起我與父母的攀比之心。我相信這是人皆具有的。我自認為是成績不比父母差,自身與學習有關(guān)的所有條件比之父母也只強不弱??晌沂譃樽约旱那巴尽皳鷳n”。原因是在父母那個年代沒有過多的競爭對手,而我的競爭對手數(shù)量令人“嘆為觀止”。中國有文化的人多了,競爭也就更為激烈了。以前中國只有一部分人讀過書,他們都很努力,而現(xiàn)在社會進步了,所有人都在努力,你不加油就會被他甩在身后。所以我很擔心自己能不能讀到好的高中、大學,能不能找到好工作……。于是我開始想:為什么這么累?人生這么短,不是應該享樂的嗎?這么累有什么用,死了之后還不是一無所有?還不如自己活得開心,珍惜眼前,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不留遺憾,還滿足。學習這么累……
而龍應臺缺一語驚醒“半步入歧途”的人們(咳咳,可能只有我):“你現(xiàn)在好好學習不為別的,只為你未來有更多的選擇權(quán)利”。這是在工作上,在家里,在社會上……,是的,我們努力學習是為了自己選擇工作,而不是工作選擇我。有了這個權(quán)利,我就能擁有一份有時間“享受”的工作,或者直接得到一份自己享受的工作。明顯這份享受比之前的.享受“正派”,而且比之前的誘惑更大,因為這個理由更為富麗堂皇,我有付出,就有收獲。反觀之前想放棄學習的想法,如果成了,就真的連溫飽都要擔憂了。這個念頭一閃現(xiàn),我把自己嚇了一跳。趕緊把這個念頭扔掉,太可怕了!
我十分愿意主宰自己的人生,因為它是我的,為什么不呢?工作先是能滿足溫飽問題之后,就是要考慮是否對自己的生活、成長才有意義,有幫助。讀后感·如果不斷做一些無意義的事,這不是自欺欺人嗎?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用管他人的想法,你只要做好自己,就像龍應臺所說的:“人自強努力不是跟別人比名比利,而是為自己找尋心靈的安適”。
《親愛的安德烈》給我的影響很大,把走上彎路的我不斷地“掰直”,就像這“將軍飲馬”的解題思路,它為青少年做了多少貢獻!從《孩子你慢慢來》到之后要看的《目送》,龍應臺的“人生三書”已帶給我許多。我很期待,希望《目送》能帶給我更多的新思考、新方向。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00字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兩百字篇八
初中接觸的第一本課外書,就是龍應臺與安德烈合著的《親愛的安德烈》。
與其說是課外書,我認為應該是隔代母子的心靈成長對話,35封家書呈現(xiàn)了母子兩代人心靈的碰撞以及中西不同文化對個體思想意識的影響。進過三年漫漫長路的書信對話,龍應臺“認識了人生里第一個十八歲的人”,安德烈“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里面的內(nèi)容包括了書信中進行著弭平兩代人之間代溝的努力;探討了母子對新與舊、左派與右派、流行文化與人文關(guān)懷的看法,體現(xiàn)了母子不同的世代價值觀。里面的某些內(nèi)容篇章讓我覺得比較深奧,卻又讓我去每個字地反復琢磨,體會其中。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龍應臺寫給安德烈的《哪里是香格里拉》。
這篇文章講了龍應臺與菲利普來到香格里拉,卻看見了與自己想象中不一樣的香格里拉,反映了現(xiàn)在的自然環(huán)境被人類商業(yè)化的現(xiàn)象。文中,龍應臺用許多語言描繪著美麗的天堂香格里拉,對香格里拉充滿了期待,比如在跟菲利普介紹時是這樣說的:“中國西南,是滿身長毛耗牛吃草的地方,是野花像地毯一樣厚,鋪滿整個草原的地方,是冰河睡了醒不了的地方?!卑严愀窭锢枥L得如夢似幻,讓我也不禁向往。當龍應臺迫不及待想去看草原時,她是這樣說的“到了中甸,我迫不及待想去看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見牛羊‘那無邊無際的草原?!爱旪垜_帶著憧憬去看草原時,卻看到了“難看的房子”——收費處。她那天一樣大的草原,竟然就圈在那柵欄內(nèi)!她就像一個用最高速度往前沖刺的運動員撞上一度突然豎起的墻“天一樣大的草原,地一樣老的湖泊,日月星辰一樣長長久久的野花,青草怒長無邊無際的山谷,也被圍起來,收門票,——
哎,可真超過了我能忍受的限度!“龍應臺對商業(yè)化的譴責全都在這里,卻又十分形象,讓我也不禁感嘆:這世上還有最原始的地方嗎?龍應臺又見到了:”墨色的松林圍著一泓透明的水,水草在微風里悠悠蕩漾,像是一一年來連一只小鹿都沒碰過,洪荒初始似的映著樹影和山色?!叭绱嗣利惖暮路鹱屛抑蒙砥渲?,但不僅是這些,這一片香格里拉的土地,聽說都被納入聯(lián)合國的文化一場保護區(qū)了。龍應臺想拍照,被喝止:先交錢!讓我們都很是無奈,能怪他嗎?
最后,“幾個僧人坐在香油錢箱旁邊,數(shù)鈔票,鈔票看起來油膩膩的?!庇湍伳?,商業(yè)化使得僧人都唾延三尺。為什么在第三世界,“開發(fā)“等于”破壞“?由國家的力量進行開發(fā),就等于用國家的力量進行破壞,那種破壞,是巨大的。
它使我們經(jīng)濟發(fā)展,同時也使我們的環(huán)境受到破壞。
這就是商業(yè)化,一種讓我們又愛又恨的商業(yè)化。
且哪里才是一個真正的地方呢?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00字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兩百字篇九
親愛的爸媽:
您們好!
說實話,信的第一句便把我糾結(jié)壞了。我該問好嗎?這樣的正式,會不會讓你們緊張?我該稱“您”們嗎?這樣的尊敬,是不是不符合我們相處的日常?我該稱“你”們嗎?這樣的隨意,怕不怕在外人面前“沒面子”?唉,三個問句,將自己連細枝末節(jié)都要糾結(jié)猶豫的天性暴露無遺,也揭示了,我對你們其實沒那么了解。(爸媽,我決定用“你們”,這是我真實的聲音)
爸媽,你們知道龍應臺和安德烈嗎?知道他們間有書信往來嗎?絕對不知道!不用問了!我們間的談話,僅限于衣食住行,尤其以“餓冷渴”為最。我們幾乎不談?wù)?、歷史、文化的東西,這些東西,與爸爸有關(guān)、與媽媽有關(guān)、與我有關(guān);但是,與爸、媽和我,無關(guān)。嗄?什么意思?天曉得!
當然,我們會一起吃飯、看新聞、越來越少的逛街散步,你們也會問起我的工作、關(guān)心我的身體以及未來的打算等等,但都被我三言兩語“打發(fā)”,或者岔開話題。機智如我,尷尬如我們。我知道,我們都潛藏著對彼此的愛意,但要說出、表達出,總覺得難以適從,叫人好生羞澀。典型的中國式父母和中國式兒女。
爸爸媽媽,為加深了解,讓我來采訪一下你們:
問題一:爸媽,你們年輕時有過夢想嗎?是什么呢?如今已經(jīng)年過半百,夢想實現(xiàn)了嗎?
問題二:你們過往這幾十年,最驕傲的事是什么?最委屈的事是什么?
問題三:你們都不曾讀過大學,感到可惜嗎?
問題四:如果有一次乘坐“時光機”的機會,你們最想到哪個時間點?是過去,還是未來?抑或,你們?nèi)狈@樣的想象力?
問題五:我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是你們兒時的第一個偶像嗎?你們覺得,你們是我兒時的偶像嗎?你們有偶像嗎?任何領(lǐng)域都好。
問題六:你們的女兒,也就是我,令你們自豪嗎?叫你們難過嗎?自豪與難過,孰輕孰重?你們對我的期許是什么?往昔二十多年,我達到過嗎?
問題七:你們最好的朋友是誰?保持聯(lián)系嗎?你們?nèi)绻墼谝黄?,會聊什么?/p>
問題八:爸媽,你們因為什么而結(jié)婚?
問題九:爸媽,你們平常交流,除了兒女子孫,還有什么?
問題十:爸媽,喜歡網(wǎng)上購物嗎?
問題十一:如果你們?nèi)ヂ眯?,會去哪里?/p>
問題十二:對于未來,你們向往的生活是怎么樣的?半生浮沉的你們,現(xiàn)今又恐懼什么?
……
爸爸媽媽,我對你們有許多好奇的問題,希望你們能回答,又擔憂你們看到,勾起唏噓和傷懷。
唉,鄭板橋至理名言:難得糊涂!別回答了,距離才產(chǎn)生美,就繼續(xù)糊里糊涂生活吧!
不孝女
敬上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00字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兩百字篇十
《親愛的安德烈》細細品讀此書,發(fā)覺其少了一分《傳雷家書》的嚴肅,多了一分眷戀,多了一抹親情。這樣的書,令人愛不釋手。年齡、國藉、環(huán)境、文化背景,這一道道難越的障礙下,卻是三年的海上旗語,卻是36封書信散文,卻是理性與感性的碰撞,卻是東西文化的差異的體現(xiàn)。
他們在自由散漫的氣氛里討論著城鄉(xiāng)差距,討論著歐洲與中國的人人思維與集體思維,討論著種族認同及歸屬,討論著理性的香港是否有文化??梢运谒媲俺闊煟梢栽谒龑γ媸稣f戀愛與學校的苦惱,可以忘記這令人厭煩的輩份關(guān)系,進行一次次的心與心的交流。
親情之愛,人生之愛,能擁有一位可以傾聽你的心聲的母親,足矣。安德列是何其幸運,有一個努力進入他世界的母親,能在二十幾歲的年紀體會親情與人生的大愛。
這是許多人一生都不會有的,他們不知連結(jié)的`重要性,只能例行公事般的交往,只能在電話里進行那寥寥無幾的問候,只能用那與生俱來的本能去愛對方,去愛一個你并不認識,只是在一個屋檐下相處了十多年的一個陌路人。這樣的愛,是我們期待的嗎?
作為輕狂桀驁的零零后,我們用最新的手機,穿最潮的衣服,聽最燃的音樂,自以為早已站在世界的最高點,自以為這是屬于我們的時代,飄飄然的我們想飛上天與太陽肩并肩,卻忘了是誰一直在拼盡全力將我們頂?shù)饺缃竦母叨?,獲得當下的一切。
親情之愛,人生之愛,我們與父母永遠都有連結(jié),自呱呱落地時,臍帶便是那有形的絲線,將弱小的我們與父母相連;如今,我們長大成人,卻對父母的落后嗤之以鼻。再深的代溝也可以消除!龍應臺與安德列相隔那么遠都能重新相擁,只是相隔幾十年的我們很快便能連結(jié)。去打一通兩分鐘的電話,去發(fā)一條“我愛你”的短信,去錄一個有著我們笑臉的視頻,去那凍結(jié)在長年累月的沉默里的隱忍內(nèi)斂的愛。親情之愛,人生之愛,我們也能在最初的大碰撞和沖擊中探索到令人懷念的親情,能重新握住那寬厚的大手,令人心安,能重新依偎在她的懷里,能吃著她做的小菜,像小時候那樣,拉著她不斷地叫著:“媽咪,我愛你!”
在這36封書信里,龍應臺認識了人生第一個十八歲的人,而安德列也第一次認識了自己的母親,在這36封信中,有那娓娓道來時的鞭辟入里的精妙絕倫,有思考,有感動,有震撼,有探討。
親情之愛,人生之愛。有你在我身旁,聽我講著那雞毛蒜皮的小事。一生足矣。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600字 《親愛的安德烈》讀后感兩百字篇十一
《親愛的安德烈》一書,是龍應臺和兒子之間往來的36封家書。我用了兩周斷斷續(xù)續(xù)的時間,今天終于讀完了。
本書內(nèi)容概要:這本書是兩代人共讀的36封家書。作為母親龍應臺和兒子中間隔了三十年。他們之間也是兩國人,中間隔個東西文化。因為有隔閡,作為母親不愿意從此“失去”曾經(jīng)認識的那個兒子。于是,想到了采用書信的方式與兒子交流。兒子也在她的影響下,采用書信的方式與母親交流。于是,關(guān)于人生、關(guān)于生活、關(guān)于學業(yè)等等的一些看法兩代人就開始了溝通和思想的碰撞。作為父母與孩子同住一個屋檐下,卻是無話可談,他們深愛彼此,卻互補相識,他們向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梁,渴望表達卻找不到語言。這種寫信的方式,讓彼此有了連結(jié)。
這本書中,母子兩人的家書圍繞:德國的足球、香港文化上升到兩代人對國家的不同認識。在閱讀過程中特別佩服龍應臺的一些犀利的見解。
因為是家書,讀起來特別輕松,也特別溫馨,在母子對話中讓讀者有收獲,有思考。對于我自己也有一些思考。看著襁褓中的嬰兒一天天在長大,而作為母親的我也在一天天的老去,我也希望當女兒長大的那一天,我同樣可以趕上她的步伐。這種“家書”的形式對于我也是在女兒十八歲和她溝通的一種方式。
就如,我之前每天寫日記,只是為了寫給自己一天的所思,所想,當年老的一天還能回憶生活的印記。
在閱讀到《給河馬刷牙》的時候,“在現(xiàn)代的生活架構(gòu)里,什么樣的工作比較可能給你快樂?第一,它給你意義;第二,它給你時間。你的工作是你覺得意義的,你的工作不綁架你使你成為工作的俘虜,容許你去充分體驗生活,你就比較可能是快樂的。至于金錢和名聲,哪里是快樂的核心元素呢?當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我也會反思自己目前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呢?我們都希望有尊嚴的活著,體面的工作就是讓我們有尊嚴的生活著,而目前自己的`工作只能是我自己謀生的手段,很有意義的工作,現(xiàn)在做的特別糾結(jié)和落寞,沒有了方向感,特別想跳出那個圈圈,而卻沒有了跳出的勇氣,只能在糾結(jié)中生活著。希望自己能夠心存陽光,期待光明的一天。
提到孩子,每一個孩子就是一本經(jīng),是為母者終身奉讀的經(jīng)。這本經(jīng)好不好讀,就看母親的耐心、愛心、運氣及造化了?!帮L箏”即使放手飛了,這本經(jīng)還是經(jīng)常留母親手中,還是會繼續(xù)讀下去,繼續(xù)牽掛下去。愛孩子,愛家人,我們也必須有度才行。愛的太深,對方會窒息,想逃避,愛的太少,我們就缺少了感情交流。所以“愛”是我們一生要學習的功課!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749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