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節(jié)儉的高考篇一
導語: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節(jié)儉的高考作文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1.靜以養(yǎng)身,儉以養(yǎng)德?!T葛亮?
2.節(jié)儉本身就是一個大財源。——辛尼加?
3.節(jié)儉是你生中食用不完的美筵?!獝勰?/p>
4.君子憂道不憂貧?!浊稹墩撜Z衛(wèi)靈公》
5.財有限,費用無窮,當量入為出?!佒?/p>
6.天下之事,常成于勤儉而敗于奢靡?!懹?/p>
7.豪華盡出成功后,逸樂安知與禍雙?!醢彩?/p>
12.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n非子《韓非子顯學》
13.常將有時思無時,莫把無時當有時?!对鎏瀑t文》
14.侈將以其力斃?!惹亍蹲髠鳌は骞拍辍?/p>
16.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惹亍兑讉鳌し瘛?/p>
20.節(jié)用于內(nèi),而樹德于外。——先秦《左傳·昭公十九年》
陶侃尚儉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范仲淹小時候家里很貧苦,但是他堅持刻苦讀書,為了節(jié)省時間和節(jié)約糧食,他每天早上熬一小鍋粥,等到冷下來結(jié)成塊,他就帶到學校去當干糧,到吃飯時用刀劃開,上午吃兩塊,下午吃兩塊。
有位叫鄭慶余的人極為節(jié)儉,一天他請客,當著客人面他吩咐仆人說:“要蒸爛去毛,不要把脖子拗斷了。”大家以為必定是蒸鵝鴨之類,等了很久,仆人端出了清香的調(diào)料,又在每位客人面前各放了一碗粟米飯,一枚蒸葫蘆,客人們只好偷偷笑著勉強進餐。
毛澤東同志在生活中一直保持著儉樸的本色。他在求學時就是“身無分文,心憂天下”,從不與人談論吃喝;在長征中,他與紅軍戰(zhàn)士同甘共苦;到延安去,他穿的軍裝補了又補,照相時沒帽子戴還借別人帽子用,為了改善生活條件,他和大家一起參加了大生產(chǎn)運動。?總理艱苦樸素周總理在生活上從來不搞特殊,一直保持著艱苦樸素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他伏案工作多,衣服袖子破了,他就在肘部補個大圓補丁。為了保護袖子,他又做了袖套戴上。他的襯衣總是補了又補,最后補得連自己也看不出其本來面目了。
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雷鋒在生活中處處注意節(jié)約,他參軍后,每月領到的津貼費,除了交團費,買書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儲蓄所。他的襪子總是補了穿,穿了又補。變得面目全非了還舍不得買雙新的。搪瓷臉盆和洗口杯有許多疤子,還不愿意丟掉另買。他的內(nèi)衣也補了許多補丁。但部隊發(fā)夏裝時,按規(guī)定每人可領兩套單軍裝,兩件襯衣、兩雙鞋,而雷鋒卻只領一份,說是是“夠穿了”。
節(jié)儉的高考篇二
人類社會總是不斷發(fā)展,物質(zhì)生活也日益豐富,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也在不斷變化,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但這與提介切儉并不矛盾,講節(jié)儉就是要珍惜人類有限的資源和人類自身的勞動成果,就是要從我們先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吸取艱苦奮斗的精神。
毛澤東的節(jié)儉生活
電視紀錄片《毛澤東》有這樣一個鏡頭,毛澤東的保健醫(yī)生拿起一條毛澤東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滿是補釘。他說他曾多次勸主旗幟換條新的,都被拒絕了。這是毛澤東真實生活的寫照。毛澤東在延安時穿的一套舊軍裝洗得發(fā)白,補釘就有16塊。他的一雙舊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幫綻了線,縫補好繼續(xù)穿。
他曾說:“一條毛巾毯我換得起,但共產(chǎn)黨人艱苦奮斗精神丟不起。”
徐特立的《粉筆詩》
半截粉筆猶愛惜,公家物件總宜珍。諸生不解余衷曲,反為余是算細人。
他在每天巡視全校時總是把別人拋棄的.粉筆頭撿起裝在口袋里留給自己上課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師范(又稱稻田師范)的幾年里,差不多沒有用過一支新粉筆。有些學生不理解,反而覺得他太“小氣”。因此徐特立特寫詩教育學生。
馮玉祥夸獎佟麟閣
馮玉祥,字煥章,安徽巢縣人。行伍出身,曾先后任北洋軍旅長、師長,陜西、河南督軍,國民軍總司令,國民黨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副委員工長等職。他雖身居高位,但生活儉樸。
1932年10月,他從山東泰山到張家口,找他的老部下佟麟閣(佟當時任察哈爾省警務處長兼張家口公安局長),商討組織抗日同盟軍的問題。因為馮突然而至,佟夫人未作準備,問如何接待馮玉祥。佟麟閣說:“還是老樣小米面窩窩頭,外加大蘿卜咸菜招待他。”馮玉祥吃得很香。夸獎佟麟閣說:“你不愧是我的好部下,做了大官還沒丟農(nóng)民的本色。
列寧的大衣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俄羅斯人,是世界無產(chǎn)階級革命導師和領袖。儉樸伴隨著他傳奇的一生。當時人們經(jīng)常看到他穿一件退色的舊大衣。在這件大衣上還留有三個彈孔。
1918年,列寧就穿這件舊大衣,去工廠演說,遭到反對勢力的刺殺,在大衣上留下三個彈孔。傷愈出院后,他謝絕更換新大衣,將舊大衣補了再穿,一直穿到他1924年1月逝世。
他的格言:“節(jié)約每一分錢,為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凡不能儉于已者,必妄取于人。清魏禧《目錄里言》
以儉立名,以侈自敗。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豆沤駥β?lián)集錦農(nóng)村聯(lián)》
上節(jié)下儉者則用足,本重末輕者天下太平。宋林逋《省心錄》
節(jié)儉的高考篇三
勤儉節(jié)約是個人修身之需,諸葛亮就把“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酒吧“一粥一飯,當思來時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當做齊家良訓。我們也更應當節(jié)儉。
勤儉節(jié)約也在一些大人物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在毛主席生前用過的一百多件日常生活用品中,有一件穿過20多年,已補過73次的睡衣。身邊的工作人員多次提出給他換一件新的,他都執(zhí)意不肯,直到逝世前夕,他老人家還是穿著這件補丁數(shù)多的睡衣。在國民經(jīng)濟困難時期,他老人家首先倡導不吃肉,不吃水果,常常是幾個烤芋頭就是一餐飯,與全國人民同甘共苦。
在周總理身上,這樣的例子也數(shù)不勝數(shù)。_年夏天,周總理到遼寧省審查工作,剛一住下,他就從口袋里掏出一張紙,交給負責接待的同志,說:“上面寫的東西都不能做。”原來,整張單子上開著20多種禁吃的菜名,雞鴨魚肉之類也都包括在內(nèi)。正是一樁樁、一件件小事,鑄就了他們偉大的人格美麗,并成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化身。
現(xiàn)實生活中,勤儉節(jié)約也離不開我們的生活。
曾經(jīng)目睹過這樣一件事情,有一次,我和父母出去吃飯。在飯店的洗手間里,我看到一個水龍頭開得很大卻沒人管。我問旁邊的一位服務員阿姨:“阿姨,這水龍頭怎么開得……”沒等我說完,那位阿姨不耐煩地說道:“去,去,小孩子懂什么事?讓它開著!又不是你付水費,走!”接下來,她就和別人說話去了,我好像聽到這樣一句話:“這個孩子真傻,水又不是供不上了,水用都用不完,干嗎管這個!”那家飯店我記不清了,但那句刺耳的話一直在我心中回響,讓我一輩子都不想去那家飯店了。水,真的用不完嗎?答案是不。當這家飯店恣意浪費水,甚至以為水取之不盡時,有多少貧水山區(qū)的人們,正在極其渴望著一杯甚至一滴水,好滋潤滋潤他們干燥的口舌!
“一塊煤,不算多,千塊煤堆成坡;一滴水不算多,點點滴滴匯成河”勤儉節(jié)約要從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張紙做起,積沙成塔,積水成河。勤儉,是一種操守,是一種品行,是一種美德。請大家把節(jié)儉當成舉手之勞。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677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