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xué)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竹林七賢竹林的故事篇一
;提及魏晉風流,竹林七賢是無法繞過去的。可以說,竹林七賢是一個有故事的群體,用現(xiàn)在的話說,是一個點贊量超多、非議也不見少的朋友圈。
嵇康、阮籍、劉伶、向秀、阮咸、山濤、王戎七人,相聚之初,如七棵青翠的竹子,于無序和黑暗的魏晉時期,在山陽縣的竹林之中,喝酒、清談、縱歌,恣意形骸,豪邁不羈。他們雖然學(xué)識淵博,滿腹經(jīng)倫,卻厭煩甚囂塵上的政治傾軋,明爭暗斗,于是他們開始尋求精神上的解脫,著意于在生命形態(tài)和生活方式上開辟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所謂“真名士,自風流”,用在那時的竹林七賢身上,自是再貼切不過了。
竹林七賢具有“玄心、洞見、妙賞、深情”的特質(zhì),他們不同流俗,漠視功名,內(nèi)心曠達,超然灑脫。他們獨特的言談舉止,體現(xiàn)了獨有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所形成的社會形象和時代精神,純粹而純情,具有穎悟、曠達、真率的人格魅力。
竹林七賢是玄學(xué)的代表人物,他們有不同的思想傾向。嵇康、阮籍、劉伶、阮咸始終主張老莊之學(xué),“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shù),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但他們在生活上有共通之處,那就是不拘禮法,清靜無為,聚集竹林,縱酒佯狂,以文諷世。只是,因為思想傾向上的不同,性情上的差異,竹林七賢最后在政治重壓下分崩離析,嵇康、阮籍、劉伶對司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殺害,阮籍佯狂避世,劉伶終日以酒為伴。向秀、阮咸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但不為所重。山濤、王戎投靠司馬朝廷后,高官厚祿,優(yōu)游暇豫。
竹林七賢的靈魂人物非嵇康莫屬。他爽朗清高,心性放達,通曉文學(xué)和音律,奇才大略,遠邁不群?!稌x書·嵇康傳》中說他“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章鳳姿,天質(zhì)自然。”可以說,嵇康是內(nèi)外兼修,集俊朗與才華于一身的塵世傳奇。但嵇康的俊朗并非是最重要的,最難得的是,嵇康由內(nèi)向外透出來的飄然凜異、遺世獨立的高貴氣質(zhì),是一般美男子難以企及的。更有嵇康的一曲《廣陵散》,堪稱人間絕響,讓人一聽傾心,再聽止步。
太過優(yōu)秀的嵇康,自然而然引起了各方的注意、重視,司馬昭就一度想拉攏嵇康作為他的幕僚,但嵇康以自己只想遠離政治為由一再拒絕。他的好友山濤曾勸他做官,他竟然寫下“與山巨源絕交書”忿然以懟。
嵇康有打鐵的愛好,每到夏天,就領(lǐng)著幫手向秀到一棵枝繁葉茂的柳樹下,脫了上衣,露出一身腱子肉在那里“乒乒乓乓”地打鐵。一天,司馬黨徒鐘會,有心再次來探訪嵇康,請他作官。嵇康卻頭也不抬一下,自顧自地打鐵,讓鐘會好生沒趣。就此,也埋下了天大的禍患。時隔不久,他在一篇文章中以“非湯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影射司馬昭“任性而為,隨心所欲”的行徑,表現(xiàn)出了對司馬氏篡魏的激憤之情。文章一出,被鐘會有心加以渲染,徹底戳痛了司馬昭的嫉恨之心,最終引來了殺身之禍。就這樣,在東市高高的行刑臺上,四十歲的嵇康含笑面對他的三千學(xué)生,彈著《廣陵散》引頸絕塵而去。
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濟世之志。當時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馬懿夾輔曹芳,二人明爭暗斗,政局十分險惡。曹爽曾召阮籍為參軍,他托病辭官歸里。249年,曹爽被司馬懿所殺,司馬氏獨專朝政。司馬氏殺戮異己,被株連者很多。阮籍本來在政治上傾向于曹魏皇室,對司馬氏集團心懷不滿,但感到世事已不可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tài)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當然,迫于司馬氏的淫威,阮籍也不得不應(yīng)酬敷衍,接受司馬氏授予的官職,先后做過司馬氏父子三人的從事中郎,當過散騎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稱之為“阮步兵”。他還被迫為司馬昭自封晉公、備九錫寫過“勸進文”。因此,司馬氏對他采取容忍態(tài)度,對他放浪佯狂、違背禮法的各種行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終其天年。
阮籍為逃避人事紛爭,常借酒避禍。相傳,晉文帝司馬昭為其子司馬炎求婚于阮籍女,阮籍不敢直接回絕,只好一醉六十余天,天天酣睡,使司馬昭始終找不到開口的機會。聽說步兵營廚人善釀酒,儲酒數(shù)百解,阮籍竟主動找晉文帝要求補步校尉之缺,此舉讓劉伶不快,阮籍笑對劉伶說:“校尉府中有美酒300石,夠我們享用一番了?!睆拇硕硕阍谛N靖腥杖蘸?,直到把酒喝光,阮籍又毫不含糊地提出辭職。司馬昭的謀士鐘會,每欲加害阮籍,但阮籍天天爛醉如泥,使鐘會無法羅織罪名。阮籍靠酒的掩護,躲過一場又一場災(zāi)禍。
劉伶呢,魏末之時,為建威參軍。晉武帝時,劉伶被召問策,因力主無為而治而被黜免。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tǒng)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他惟以飲酒為樂事,常縱酒狂飲,累月而不醉。他時常趕著鹿車,揣酒在懷,命人拿著鐵鍬跟在后面,囑令說:“我如果醉死了,就地把我埋掉?!眲⒘娴钠拮涌床贿^去,常對他苦苦勸說。劉伶不加理會,還說:“要我戒酒可以,但是我自己下不了決心,只能借神鬼的力量才能戒掉,你快去置辦酒肉敬鬼神吧!”妻子信以為真,高高興興準備好酒肴,要劉伶對鬼神起誓。哪知劉伶在神前祝道:“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說罷,取過酒肉大吃狂喝,頃刻,便喝得爛醉如泥。
嗜酒佯狂的劉伶,性情曠達,任性放浪。不為禮教所拘束,常常喝醉了酒,把身上衣服脫光,裸體在室內(nèi)一邊喝酒,一邊晃來晃去。一天,有人去訪劉伶,見他如此模樣,實在看不下去,就譏諷說:“你也是禮教中人,似這等行徑實在有失體統(tǒng)。”劉伶聽了,醉眼一翻說:“我以天地為房屋,以房屋為衣裳,你怎么這么賤,跑到我褲子里來了?”客人聽后,負氣而去。
向秀好讀書,與嵇康、呂安等人友善,但不善喝酒。在嵇康鍛鐵為歌戲弄鐘會的時候,向秀在旁邊給嵇康拉風箱。嵇康、呂安赴死后,向秀西行經(jīng)過他們舊日的居所,在日暮時分聽到鄰人嘹亮悲摧的笛聲,追思往昔一起游玩宴樂的情分,懷念嵇康、呂安不受拘束的才情,寫下了千古名篇《思舊賦》。
在嵇康被害,物是人非的大環(huán)境下,本想隱居不出的向秀,最后還是在司馬氏的高壓下,不得不應(yīng)征到洛陽。司馬昭接見向秀時說:“聽說你以前有隱居不仕的‘箕山之志,為什么今天卻來見我了呢?“向秀回答說:“像巢父和許由這樣狷介的人,并不了解帝堯求賢若渴的用心,所以隱居的生活并不值得羨慕?!本瓦@樣,向秀先后任黃門侍郎、散騎常侍等職,但他選擇了只做官不做事,消極無為。
向秀好老莊之學(xué)。當時《莊子》一書雖頗流傳,但舊注“莫能究其旨統(tǒng)”,向秀作《莊子隱解》,解釋玄理,影響甚大,對玄學(xué)的盛行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樂》。稍后,郭象在《莊子隱解》的基礎(chǔ)上補完《秋水》、《至樂》注釋,又加發(fā)揮,成為今日所見的((莊子注》。
阮咸是阮籍之侄,被時人并稱為“大小阮”。他歷官散騎侍郎,補始平太守。山濤認為他“貞索寡欲,深識清濁,萬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職必絕于時?!钡珪x武帝認為他耽酒浮虛,并沒有重用他。
阮咸同阮籍一樣,放達任誕,狂浪不羈。他曾與姑母家鮮卑婢女私下要好,母親死時,按禮姑姑要還家,但阮咸要求把脾女留下,這在當時是不為禮教所容的。后來婢女走了,阮咸借驢騎上追趕,終于把婢女追回來了,并生了一個兒子叫阮孚。他不隨便交朋友,只和親友知交弦歌酣飲。有一次,他的親友在一起喝酒,他也來參加,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喝得醉醺醺的。當時有一大群豬也來尋酒喝,阮咸就和豬一起喝酒。他一面飲酒,一面鼓琴,真是不亦樂乎。一時間,“與豕同飲”傳為笑談。
看似俗不可耐的阮咸,卻是當時的琵琶大師,有《律議》傳世。他的弦音凝結(jié)著透人的靈氣,清澈、圓潤、典雅,在云水相伴的竹林幽世中,將塵世的悲喜化作秋葉的寧靜,秋水的清涼。有一種古代琵琶即以“阮咸”為名。他曾與荀勖討論音律,荀勖自認為遠不及阮咸,便極為嫉恨。阮咸也因此被貶為始平太守。
山濤是竹林七賢中最年長的一位,極具風神氣度。王戎評價他說:“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庇纱丝梢?,山濤質(zhì)素深廣,器度寬宏。雖然山濤與嵇康、阮籍情意甚篤,但終歸是志趣不同,由舉嵇康卻引出絕交一事即可說明。
有見識的山濤,像他有分墳地飲酒一樣,謹小慎微地接近權(quán)力。在曹氏與司馬氏權(quán)力爭奪的關(guān)鍵時刻,山濤看出事變在即,“遂隱身不交世務(wù)”。這之前他做的是曹爽的官,而曹爽將敗,故隱退避嫌。但當大局已定,司馬氏掌權(quán)的局面已經(jīng)形成時,他便出來。山濤與司馬氏是很近的姻親,靠著這層關(guān)系,他去見司馬氏。司馬氏知道他的來意與抱負,便命司隸舉秀才,除郎中,轉(zhuǎn)驃騎將軍王昶從事郎中。久之,拜趙相,遷尚書吏部郎。
山濤生活儉約,為時論所崇仰。在嵇康被殺后二十年,他薦舉嵇康的兒子嵇紹為秘書丞,他告訴嵇紹說:“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時,猶有消息,而況人乎!”可見他二十年未忘舊時交情。
至于王戎,是個十分聰明有悟性的人,年輕時,他神采秀徹,善于高談闊論。是竹林七賢中最后到來的一位。阮籍曾開他的玩笑說:“俗物已復(fù)來敗人意?!庇纱丝梢?,王戎是七賢中最庸俗的一位。
離散后的王戎,茍媚取寵,熱衷名利,立朝無所匡諫。更是個極其貪吝之人,他擁有的田園遍及各州,聚斂的財富不計其數(shù)。就算這么富有,他還要親自執(zhí)掌算盤,沒日沒夜地算計,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相傳他家種有很好的李樹,果實豐盈,家人吃不完,只好出售。但他恐別人得到他家的種子,便以鐵鉆將李子之核取出來而后出售,這樣的小人行徑自然為世人所不齒。
應(yīng)該說,竹林七賢結(jié)緣之初,也就是魏晉交會之際,有崇尚,有理念,文著豐碩,表達了緣于內(nèi)心的聲音,締結(jié)了一個“志同道合、豪放不羈”的文人群體,可謂影響深遠,不啻為精神史上一道極其自由、極其解放的獨特風景。不管是嵇康的剛直,阮籍的謹慎,劉伶的佯狂,還是阮咸的乖張,向秀的無奈,山濤的隨機應(yīng)變,王戎的隨波逐流,他們的人生,都值得后來者慢慢回味、細細思索。
程應(yīng)峰,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讀者》等刊簽約作家,湖北省文聯(lián)優(yōu)秀中青年文藝人才。
編輯/林青雨
相關(guān)熱詞搜索:;竹林七賢竹林的故事篇二
你聽說過竹林七賢嗎?你知道竹林七賢是哪幾位嗎?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是竹林七賢的故事,歡迎閱讀!
魏正始年間(240-249),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聚在當時的山陽縣(今河南輝縣、修武一帶)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謂竹林七賢。后遂用“竹林宴、竹林歡、竹林游、竹林會、竹林興、竹林狂、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羈的飲宴游樂,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賢”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
在“竹林七賢”中以山濤年事最長,且“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都是山濤發(fā)現(xiàn)的,而向秀也是由山濤發(fā)現(xiàn)并介紹給嵇康和阮籍認識,因此,山濤是竹林之游實際的組織者和人事核心。竹林七賢的作品基本上繼承了建安文學(xué)的精神,但由于當時的血腥統(tǒng)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興、象征、神話等手法,隱晦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文章創(chuàng)作上,以阮籍、嵇康為代表。阮籍的《詠懷》詩82首,多以比興、寄托、象征等手法,隱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統(tǒng)治集團的罪惡,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表現(xiàn)了詩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悶情緒。 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以老莊崇尚自然的論點,說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自己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tài)度,文章頗負盛名。其他如阮籍的《大人先生傳》,劉伶的《酒德頌》,向秀的《思舊賦》等,也是可讀的作品。《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山濤有集5卷,已佚。
七人是當時玄學(xué)的代表人物,他們的思想傾向略有不同。嵇康、阮籍、劉伶、阮咸始終主張老莊之學(xué),“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濤、王戎則好老莊而雜以儒術(shù),向秀則主張名教與自然合一。
當時社會處于動蕩時期,司馬氏和曹氏爭奪政權(quán)的斗爭異常殘酷,導(dǎo)致民不聊生。文士們不但無法施展才華,而且時時擔憂生命,因此崇尚老莊哲學(xué),從虛無縹緲的神仙境界中去尋找精神寄托,用清談、飲酒、佯狂等形式來排遣苦悶的心情,“竹林七賢”成了這個時期文人的代表。
譙郡人嵇康,文章寫得雄壯富麗,喜好談?wù)摗独献印贰ⅰ肚f子》,崇尚新奇,好俠仗義。他與陳留人阮籍、阮籍的侄子阮咸、河內(nèi)人山濤、河南人向秀、瑯邪人王戎、沛國人劉伶是至交好友,號稱“竹林七賢”。他們都崇尚虛無的道家哲學(xué)。輕蔑世俗的禮儀法度,每日縱情飲酒,不問世事。
阮籍擔任步兵校尉的時候,他母親去世。當時他正在與人下圍棋,對方要求別下了,但阮籍定要留下他一決勝負。下完棋,又喝了兩斗酒,高呼一聲,吐出幾升血,衰弱憔悴得只剩皮包骨頭了。居喪期間,阮籍仍然和平日一樣飲酒無度。
司隸校尉、何夔的兒子何曾很討厭他,就在司馬昭座前當面指責阮籍:“你這個縱情無度、違背禮儀、敗壞風俗的人,如今忠誠賢明的人執(zhí)掌朝政,要綜合考察人物是否名實相符。像你這類人,決不可以助長你們的.氣焰!”于是對司馬昭說:“您正以孝道治理天下,卻聽任阮籍居喪期間在您客座之上飲酒食肉,以后還怎么教導(dǎo)別人?應(yīng)該把他流放至荒遠之地,不讓他污染我們?nèi)A夏的風氣。”司馬昭喜愛阮籍的才華,常常幫助保護他。阮咸喜歡姑姑的婢女。姑姑帶婢女離開的時候,阮咸正在陪客人,聽說后馬上借了客人的馬去追,然后兩人共騎一匹馬回來了。
劉伶喜歡喝酒,經(jīng)常坐一輛小車,帶一壺酒,讓人扛著鋤頭跟隨著,說:“萬一我醉死,就挖個坑把我埋了?!碑敃r士大夫都稱贊他的行為,爭相效仿,稱作放達。
鐘會正得寵于司馬昭,聽到嵇康的名聲就去拜訪他。嵇康張開腿坐在那兒打鐵,根本不理會主人應(yīng)有的禮節(jié)。鐘會將要離去,嵇康問他:“你聽到了什么而來,見到了什么而去?”鐘會答道:“聽到聽到的而來,見到見到的而去!”說完就走了,從此對嵇康懷恨在心。
山濤任吏部郎,推薦嵇康代替自己。嵇康寫信給山濤,說自己無法忍受流俗,并且有菲薄商湯、周武的意思。司馬昭聽說后很生氣。嵇康與東平人呂安是好朋友,呂安的哥哥呂巽誣告呂安不孝,嵇康為呂安作證證明他并非不孝。鐘會借此事挑拔說:“嵇康曾經(jīng)想幫助毋丘儉,而且呂安、嵇康在世上享有盛名,然而他們言語放蕩,為害當世,擾亂名教,應(yīng)該借此機會殺掉他們。”司馬昭就把嵇康和呂安殺了。
西晉統(tǒng)一中國以后,王戎擔任了高官。他隨著時勢變化而升降,卻不做任何積極的努力。他把事務(wù)都交給手下人去辦,自己則出去游玩。他性格又很貪婪吝嗇,土地田產(chǎn)遍布天下,常常自己拿著統(tǒng)計用的算籌,不分白天黑夜地在那兒計算,總是仿佛還不滿足的樣子。他家里有品種很好的李樹,賣李子時害怕別人獲得種子,就用鉆子把李核鉆透,讓人無法再種。他所賞識和提拔的人,也都只看重虛名。
1.
竹林七賢嵇康的故事
2.
竹林七賢阮籍的故事
3.
竹林七賢是誰
4.
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分別是誰
5.
追溯梆子的故事
6.
《漁夫的故事》說課設(shè)計
7.
團隊精神的故事
8.
漁夫的故事教學(xué)設(shè)計
竹林七賢竹林的故事篇三
嵇康(224年—263年 ,一作223—262年),字叔夜,竹林七賢之一,也是竹林七賢在后世影響最大的人。他是三國曹魏時著名思想家、音樂家、文學(xué)家。正始末年與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學(xué)新風,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審貴賤而通物情”,為“竹林七賢”的精神領(lǐng)袖。嵇康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 ,官至曹魏中散大夫,世稱嵇中散。后因得罪鐘會,為其誣陷,而被司馬昭處死,年僅三十九歲。
嵇康善文,工于詩,風格清峻。他注重養(yǎng)生。曾著《養(yǎng)生論》。有《嵇康集》傳世。他的作品反映出時代思想,并且給后世思想界文學(xué)界帶來許多啟發(fā)。其人格魅力令他在當時亦屬名士,被袁宏稱為“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跡與遭遇對于后世的時代風氣與價值取向有著巨大影響。在他身上集合了政治人物、文化人物等多重屬性,后世學(xué)者對他的解讀也趨于多元化。
嵇康崇尚老莊,曾說:“老莊,吾之師也!”講求養(yǎng)生服食之道。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著《養(yǎng)生論》來闡明自己的養(yǎng)生之道。他贊美古代隱者達士的事跡,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
嵇康的主要成就:
音樂
嵇康通曉音律,尤愛彈琴,著有音樂理論著作《琴賦》《聲無哀樂論》。他主張聲音的本質(zhì)是“和”,合于天地是音樂的最高境界,認為喜怒哀樂從本質(zhì)上講并不是音樂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風入松》,相傳《孤館遇神》亦為嵇康所作。作有《長清》、《短清》、《長側(cè)》、《短側(cè)》四首琴曲,被稱作“嵇氏四弄”,與蔡邕的“蔡氏五弄”合稱“九弄”。隋煬帝曾將彈奏“九弄”作為取仕條件。
書法
嵇康擅長書法,工于草書。其墨跡“精光照人,氣格凌云” ,被列為草書妙品。后人稱其書法“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眾鳥時集,群烏乍散”。
文學(xué)
嵇康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主要包括詩歌和散文。其詩今存50余首,以四言律詩為多,占一半以上。 嵇康著作,《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集13卷,又別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僅存10卷本。明代諸本卷數(shù)與宋本同,但篇數(shù)減少。明本常見的有汪士賢刻《嵇中散集》(收入《漢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張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1924年,魯迅輯?!讹导罚?938年收入《魯迅全集》第9卷中。戴明揚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此書除校、注外,還收集了有關(guān)嵇康的事跡、評論材料。
軼事典故:
仗義執(zhí)言
本來呂巽、呂安兩兄弟都是嵇康的朋友,但這兩兄弟突然間鬧出了一場震驚遠近的大官司。呂巽見弟媳徐氏貌美,乘呂安不在,指使其妻用酒把弟媳灌醉,將其奸污。事發(fā)后,呂安欲訴之于官。呂巽急忙請嵇康從中調(diào)停。嵇康因與二人的關(guān)系非同一般,遂應(yīng)呂巽之請,出面調(diào)停,把這件事情按了下來??墒?,事后呂巽卻倒打一耙,惡人先告狀,說呂安不孝順,竟然敢撾母親之面。有口難辯的呂安想到了他心目中最尊貴的朋友嵇康。嵇康拍案而起。嵇康寫下了《與呂長悌絕交書》,痛罵呂巽一頓。他想通過絕交來表白自身的好惡,他也想通過絕交來論證朋友的含義。呂安入獄后,為了說明真相,自然要涉及嵇康調(diào)停之事,嵇康也因此被投入監(jiān)獄。
竹林七賢竹林的故事篇四
竹林七賢是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七人。他們是先有七賢的名聲,之后因為常常在當時的山陽縣的竹林下,飲酒、賦詩、縱歌,肆意酣暢,又因為被稱為七賢,所以就和地名竹林合稱,被世人稱為“竹林七賢”。
竹林七賢阮咸,字仲容。是三國至西晉時期文學(xué)家、音樂家。阮咸是阮籍的侄子,建安七子中阮瑀的孫子。在當時,阮咸與阮籍并稱為“大小阮”。阮咸這個人性情比較放達不受拘束,因為阮咸很崇拜阮籍,所以能常常跟著他的叔父一塊去外面游山玩水。雖然阮咸是“竹林七賢”之一,但是阮咸并沒有廣泛受到世人的關(guān)注,是在七賢中受到關(guān)注中最少的一位了。
可能就是這緣故,阮咸留存到現(xiàn)在的關(guān)于阮咸的生平事跡很少,大多零散的存在于《世說新語》、《晉書》中,在其他的史書中很少有關(guān)于阮咸的事跡。晉武帝還以阮咸這個人虛浮不實,嗜酒如命為借口沒有錄用他。阮咸這個人比較的放誕無禮,而且不拘泥于禮法,被當時的人所恥笑。
記得有這么一件事,竹林七賢阮咸在私底下偷偷的和他姑母家的鮮卑婢女有了私情。在后來阮咸的母親去世了,阮咸在富桑,他的姑母也要回到自己的丈夫家。當初一開始姑母是答應(yīng)阮咸會把同阮咸有私情的婢女留下來的,但是在離開的時候卻又把那個婢女帶走了。當時阮咸還在接待客人,當知道他的姑母走了還把那個婢女帶走后,就借了客人的馬去追姑母。要回婢女后還是穿著喪服和婢女坐同一匹馬回來的,還說:“人不能丟失啊。”阮孚就是阮咸和這個婢女生的孩子。
阮籍和阮咸兩人是叔侄關(guān)系,他們兩人都是竹林七賢中的一員。阮籍和阮咸兩人還并稱為“大小阮”,他們兩個人都以縱放曠達而著稱于世,他們共同蔑視封建禮教,對封建禮教持反抗的態(tài)度,為人處世曠達不羈。
阮籍,字嗣宗,三國時期陳留人。竹林七賢之一。阮籍的父親是建安七子中阮瑀,阮瑀是當時著名的世人和散文家。阮籍在三歲的時候,父親阮瑀就死了,是母親一個人把他撫養(yǎng)成人的.。在阮瑀死后,家境清苦,阮籍勤奮好學(xué)所以能成才。在阮籍還是少年的時候,他好學(xué)不倦,非常喜歡儒家的詩書,所以表現(xiàn)的不貪圖榮華富貴和名利,還把那些道德高尚‘安平樂道的古代賢者作為榜樣,還效仿他們。
阮咸也是個竹林七賢之一,是阮籍的侄子,精通樂律。顏延之曾用詩句“達音何用深,識為在金奏。贊賞阮咸在音樂上的造詣之高。
阮咸典故有很多,像是“阮咸曝裈”、“與豬共飲”都是有關(guān)阮咸典故?!叭钕唐匮T”講的是阮咸曬褲子的故事,這里體現(xiàn)他并沒有為自己的貧窮感到自慚形穢。那么“與豬共飲”講的就是阮咸的放蕩不羈了。
阮咸這個人不喜歡同別人交朋友,只喜歡同自己的族人一起喝酒、彈樂器和唱歌。而阮咸這個人呢,又自命是不拘泥于禮法的超脫人士。所以阮咸在和族人一起喝酒的時候,不喜歡用小酒杯,一杯一杯的喝酒。大家就圍在酒缸邊上,有的人還是用器具舀酒喝,有的人是直接用手掬起來便喝。在魏晉的那個時代,是沒有現(xiàn)在這么高的桌子和床的,所以一般都是在地上鋪上席子,跪坐在席子上喝酒吃飯。
有個族人還把頭伸到酒缸里喝了個痛快,剩下的人見到這個喝酒的方式,大家都有模有樣的學(xué)著。結(jié)果大家的臉上、頭發(fā)上,全都是酒,在酒缸里也沾上了不少人的污垢、頭發(fā)和汗水,大家見了也都不以為然。大家喝喝笑笑,手舞足蹈,快活的像是神仙一樣。
這個時候有一群豬過來了,可能是豬也聞到了酒香,拖著笨重的身軀就爬過來了,靠近酒缸也學(xué)著阮咸把腦袋伸進酒缸大口的吸溜著酒液。而阮咸這個時候不知道是喝醉了酒呢,還是怎么回事,他沒有嫌棄豬臭,也就沒有把這些豬趕走,他就直接在這些豬中間把自己的頭擠了進去,把嘴伸到盆里和豬一起喝酒,眾人見了哈哈大笑,傳為奇談。
阮咸原有文集一卷行世,元代尚存,后來散佚。另有雜著《難答論》二卷(與阮渾合著)與《易義》皆已散佚;阮咸存世的作品只有《律議》和《與姑書》,《律議》見載于晉秘書監(jiān)傅暢的《晉諸公贊》,《與姑書》則載于《世說新語》劉孝標注引《阮孚別傳》;有文獻記載《三峽流泉歌》《古三墳注》系阮咸作品,尚難斷定。
山濤:阮咸貞素寡欲,深識清濁,萬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職,必絕于時。
鄭鮮之:阮咸居哀,騎驢偷婢,身處王朝。豈可以阮獲 通于前世,便無疑于后乎!且賢圣抑引,皆是究其始終,定其才行。故雖事有驚俗,而理必獲申。
顏延之:仲容青云器。實稟生民秀。達音何用深。識微在金奏。郭奕已心醉。山公非虛覯。屢薦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杜甫:嗣宗諸子侄,早覺仲容賢。
李商隱:仲容銅琵琶,項直聲凄凄。
竹林七賢竹林的故事篇五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三國時期魏詩人。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xué),政治上則采取謹慎避禍的態(tài)度。
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詠懷》、《大人先生傳》等,其著作收錄在《阮籍集》中。
人物思想
阮籍早年崇尚儒家思想,志在用世,后來發(fā)生魏晉禪代的__,由于對現(xiàn)實的失望和深感生命無常,因此采取了蔑棄禮法名教的憤激態(tài)度,轉(zhuǎn)到以隱世為旨趣的道家思想軌道上來。在阮籍的自述詩《詠懷詩》中“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詩書。”可以看到這一點。另一方面也受了當時盛行的玄學(xué)的影響,阮籍自己也是魏晉玄學(xué)中的重要人物,他曾寫過兩篇著名的論文《通老論》、《達莊論》。不過阮籍并非純宗道家,他對儒學(xué)也并不一概排斥,如他在《樂論》一文中就充分肯定孔子制禮作樂對于“移風易俗”要性,認為"禮定其象,樂平其心,禮治其外,樂化其內(nèi),禮樂正而天下平”。在很多方面阮籍甚至尊崇儒家的一些學(xué)說,比如儒家的倫理孝道。
阮籍在社會政治觀上主張“自然”排斥名教,想建立道家所說的“無為”、“無君”的社會。在哲學(xué)觀上,阮籍贊同老莊的“達”的觀點,認為“達’‘的根本途徑或基本方法即為“齊物”。
正始時期的阮籍強調(diào)天與人的統(tǒng)一,竹林時期的阮籍則以自然排斥名教。阮籍思想的變化,不僅表現(xiàn)為對天人之“關(guān)系”的理解不同,而且也表現(xiàn)為對其本身“意蘊”的規(guī)定不同。
人物影響
對魏晉玄學(xué)
玄學(xué)在魏晉之世十分盛行,形成一股強勁的“玄風”。它不僅曾一度支配了當時的思想領(lǐng)域,而且支配了當時士大夫的生活態(tài)度,形成一種虛無放誕的社會風氣。對于阮籍來說,他并不是不重視玄學(xué)的理論,例如,《達莊論》與《大人先生傳》就是他苦心孤詣的玄論之作。除了表現(xiàn)在玄學(xué)理論一面外,事實上更多、更直接地表現(xiàn)在那種飲酒縱放、橫決禮俗的人生態(tài)度方面。受阮籍等人的影響,在兩晉一代,特別是元康之世,虛無放誕的生活態(tài)度或生活情趣一時成為社會的一種風尚,甚至轉(zhuǎn)化為單純地追求感官的刺激,肉體的縱情享樂。
五言詩
阮籍是建安以來第一個全力創(chuàng)作五言詩的人,其《詠懷詩》把八十二首五言詩連在一起,編成一部龐大的組詩,并塑造了一個悲憤詩人的藝術(shù)形象,這本身就是一個極有意義的創(chuàng)舉,一個顯著的成就,在五言詩的發(fā)展史上奠定了基礎(chǔ),開創(chuàng)了新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后世作家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如晉左思、張載、陶潛(《飲酒》),南北朝劉宋的鮑照,北周的庾信,唐陳子昂(《感遇》),李白(《古風》)等人詩篇都是以抒情言志,廣泛涉及現(xiàn)實生活,具有深厚思想內(nèi)容的五言長詩,無不是對阮籍《詠懷詩》的繼承和發(fā)展。
阮籍的《詠懷詩》或隱晦寓意,或直抒心跡,表現(xiàn)了詩人深沉的人生悲哀,充滿濃郁的哀傷情調(diào)和生命意識,無不給人以“陶性靈,發(fā)幽思”的人生啟悟。阮籍的詩形象得展現(xiàn)了魏晉之際一代知識分子痛苦、抗爭、苦悶、絕望的心路歷程,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和認識價值。對五言詩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創(chuàng)造了抒情組詩的阮籍的《詠懷詩》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和美學(xué)情調(diào)出現(xiàn)在中國詩壇上,當時就引起了強烈反響。阮籍之后,詩人爭先仿效其作,影響極為深廣。后人給予其“憂時憫亂,興寄無端,而駿放之致,沉摯之詞,誠足以睥睨八荒,牢籠萬有”的極高評價?!对亼言姟烽_后代左思《詠史》組詩,陶淵明《飲酒》組詩的先河。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64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