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17 19:49:18
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15篇)
時間:2023-04-17 19:49:18     小編:zxfb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篇一

詩風: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

康橋之美:人天妙合,雖微如寸芥殘垣, 亦不乏純美精神,流貫其間。

康橋情結:你是我難得的知己,汝永為我精神依戀之鄉(xiāng)!你豈非是我生命的泉源?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鑒賞課文的思想感情和藝術表達之美。

〖教學內(nèi)容和步驟〗

一、誦讀課文

二、研討

1、作者再來康橋,來去都有什么特點?

輕輕地、悄悄地。

2、為什么要這樣?

對它愛得情深意摯,深情款款,如“慈母之于睡兒,緩抱軟吻”(再會吧,康橋!),深怕驚醒了它。

3、明明是“再別康橋”為何只說“作別西天的云彩“?

借代指康橋美好的一切。

4、重回康橋,哪些美景深深吸引了他?

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柳蔭下的一潭清泉,是天上虹;

是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星輝斑斕,夏蟲鳴叫。

5、常言“花紅柳綠”,在作者筆下,河畔的柳樹為何是“金”色的?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篇二

《桃花源記》名師教案

《桃花源記》中我們隨處可見的那種恬靜優(yōu)美的生活圖景,人們不僅生活愉快,而且“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沒有封建君主的統(tǒng)治,沒有如當時現(xiàn)實生活中的**和災難。下面是課文名師教案,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教材分析;

《桃花源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所選四篇文言文都是“記”一類的散文,其單元教學目標主要是:引導學生弄懂文言詞語的含義,積累文言字詞知識,疏通文意。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利用在學習現(xiàn)代游記類散文和其他記事散文中掌握的知識、形成的能力,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課文、領會文章豐富的內(nèi)涵和精美的語言?!短一ㄔ从洝肥翘諟Y明的一篇優(yōu)美的寫景(虛景)散文,也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藝術作品,它表達了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追求。陶淵明平生厭惡晉朝朝廷上下統(tǒng)治階級奢侈腐朽的寄生生活,也討厭官場上的舞弊營私的行為,他曾經(jīng)三次因此辭去官職,隱居農(nóng)村并親自參加農(nóng)業(yè)勞動,和農(nóng)民交朋友,感受了田園生活的恬靜閑適, 于是用筆構想出了一個他心中的理想社會——世外桃源:一個風景奇麗秀美,人人勞作、人人平等,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戰(zhàn)亂,人民安居樂業(yè)、豐衣足食、風氣淳樸的理想社會。從而表達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熱烈追求及對現(xiàn)實社會的不滿,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人民渴望擺脫剝削壓迫,追求幸福、安定生活的美好愿望。讀這篇名作,要在引導學生看到作者的美好理想,及其無法克服的思想矛盾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引導學生肯定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大膽追求,激發(fā)學生向著自己的更高更遠的理想勇往直前。

二、學情分析:

1、學生雖已在七年級和上學期學過一定數(shù)量的文言文但是文言功底還比較薄弱,而本文又有較多古今異義、一字多義及句子成分省略的現(xiàn)象,因此會形成文意疏理的一定障礙。

2、學生年齡都在十三四歲,年齡尚小生活閱歷較少,特別是他們對陶淵明所處的時代以及他個人的生活經(jīng)歷了解不多,因此要感受作者美好的社會理想及本文深刻的主題思想有一定的難度。

3、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游記類散文和敘事性等散文,形成了相關閱讀這類散文的能力,可引導學生進行能力的遷移幫助學習本文。如游記散文往往以“行蹤”為線索,本文就有這個特點。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識記生字詞,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式,通譯全文。

2、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

3、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題思想,感受作者美好的社會理想。

4、熟讀并背誦全文。

(二)能力目標

1、加強朗讀訓練,提高誦讀能力。

2、理解、積累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式,培養(yǎng)學生自讀文言文的能力

3、學習本文虛景實寫,實中有虛的寫作手法及敘事脈絡清晰、描寫生動的特點。

(三)德育目標

肯定陶淵明對理想社會的大膽追求,激發(fā)學生向著更高更遠的理想勇往直前。

(四)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和句式,疏通文意。

2、感受桃花源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淳樸的人情,和平安定、豐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樂融融的人際關系。

(五) 教學難點

理解陶淵明虛構這一撲朔迷離的桃源勝境的目的,正確評價課文所描繪的理想境界。

四、教學方法

1、課前預習法。

(1)搜集作者生平的相關資料,了解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思想性格、志趣愛好、所屬流派及文學成就等。老師發(fā)放相關詳細資料供學生參考。

(2)借助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的讀音。

2、朗讀法。本文語言簡練生動、通俗流暢,教師可指導學生朗讀、背誦。朗讀,首先要讀得清晰,即字音咬準、句讀分明、節(jié)奏合理;其次要讀得流暢,語句流利,讀出抑揚頓挫之情。本文有許多對偶句和四字句,還應注意讀出對稱感來。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熟讀背誦。

3、討論與點撥相結合法。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與世隔絕的理想社會,帶有傳奇色彩,引人入勝,可讀性強,課本注釋也較詳細,教師可適當點撥翻譯技巧鼓勵學生反復通讀全文,在粗通大意的基礎上結合課文注釋,大膽試譯課文。不懂的地方,教師可組織學生討論,并進行適當指導點撥。

4、品讀法。在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步品味,通過想像、描繪、分析、推理的活動,讓學生含英咀華,探幽攬勝,進而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這環(huán)節(jié)主要著眼于學生想像力、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和分析概括能力、鑒賞能力的訓練。

5、拓展延伸法。分發(fā)《桃花源詩》,指導學生進行詩文對讀,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

五、教具準備

已打印好的資料、錄音機和示范朗讀磁帶、幻燈機和幻燈片

六、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了解作者、導入新課

以“‘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是誰的人格宣言?”這一問題入手,引出陶淵明,然后由學生自由暢談對陶淵明的了解及本文寫作的背景等,老師可做適當補充。從而自然導入課文。

(二)回憶舊知、確定目標

充分調(diào)動學生以前學習文言的舊知和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商議本課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達成一致后將教學目標板書在黑板上,然后明確每課時的目標(本課時完成目標一、二)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

3、研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體會桃源之美。

4、理解作者筆下的社會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掃除下列字詞障礙(用幻燈放映出來)

豁然 儼然 黃發(fā)垂髫 要還家 邑人 間隔 此中人語云 詣太守 阡陌

2、錄音范讀。(要求學生聽讀品味,進入意境,想像畫面。)

3、指導學生朗讀

(1)老師做些斷句講解和師范:(用幻燈投映)

a、忘/路之遠近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 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 (一般都是按意義單位劃分或者按句子成分劃分)

b、對偶句、四字句要讀出對稱感來,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p>

(2)老師可適當作些語調(diào)、節(jié)奏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等朗讀技巧的指導:

如“a問今是何世,b乃不知有漢,c無論魏晉?!币痪?,加著重號的詞宜重讀,語調(diào)稍慢;a句讀得略平緩,b、c句讀得宜有起伏;a句后停頓略久些,b、c句連接要緊湊。這樣讀,能較好地讀出輕重緩急形成鮮明的節(jié)奏感和抑揚頓挫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鼓勵學生放聲讀,大膽讀,力求有所提高。

(4)全班同學齊讀課文,要求吐字要清晰響亮、節(jié)奏要準,要讀出韻律。

(四)理解、積累文言字詞、通譯全文(用幻燈片投映出來)

1、理解、積累文言字詞

老師要指導學生有意識有方向地弄懂一些文言字詞:常用重點詞、多義詞、古今異義詞、通假字、詞性活用詞。平時要注意識記,做到爛熟于心。

2、翻譯技巧的指導:(1)翻譯時除了注意上述這些詞的詞義,其他字詞一般都是沿用我們現(xiàn)在的意思,且一般都是用我們現(xiàn)代漢語中的雙音節(jié)詞去表達文言中單音節(jié)詞的意思。所以翻譯時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大膽推斷文言字詞的意思。(2)國名、地名、人名、官名、書名、帝號、年號、器物名稱、度量衡等專有名詞都照原文直接抄錄。(3)文言中有些特殊句式如賓語前置、狀語后置、定語后置、判斷句、反問句等,平時遇到要及時積累,學會如何去調(diào)整句序如何去翻譯。練習多了就會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4)文言句式注重簡練往往承前承后或固定省略某些句子成分,翻譯時注意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出來。

3、用例句進行具體指導。

例: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村中人)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要說魏和晉了。

4、落實全文翻譯

(1)采用同桌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用筆圈點出不能準確把握的地方,然后找老師或其他同學進行幫助指導。(鼓勵學生結合課文注釋和已儲備的知識大膽嘗試通譯全文,并建議學生不要借助翻譯資料書,以免養(yǎng)成依賴資料書的習慣。)

(2)合作小組完成后進行翻譯接龍活動,比比哪個小組翻譯最準確最完整。

5、歸納本課須積累的文言字詞和句式??梢圆捎糜蓪W生邊說邊做筆記老師邊板書的方法完成,或者用幻燈放映出來。(啟發(fā)學生養(yǎng)成逐步積累的良好習慣)

(1)重點詞:

甚異之 欲窮其林 既出 桑竹之屬 不復出焉 便扶向路 詣太守 阡陌

(2)四個“然”字詞:

豁然 儼然 怡然 欣然

(3)古今異義詞:

鮮美——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的總稱。

妻子——古義:妻和子女。

今義:專指男子的配偶。

絕境——古義:與人世隔絕的境地。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

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

今義: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

不足——古義:不值得。

今義:不充足,不滿。

如此——古義:像這樣。

今義:這樣。

間隔——古義:隔離。

今義:距離。

儼然——古義:整齊的樣子。

今義:形容很像,如:這孩子儼然是個大人。

(4)一詞多義

復 a復前行 b不復出焉 乃 a乃大驚 b乃不知有漢

舍a 便舍船 b 屋舍儼然 尋 a尋向所志 b 尋病終

志a處處志之 b尋向所志 為 a捕魚為業(yè) b不足為外人道也

(5)一義多詞:

悉如外人——具答之——咸來問訊——皆嘆惋

緣溪行——便扶向路

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乃大驚——遂與外人間隔

(6)通假字

具答之 便要還家

(7)句式:

①判斷句: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譯:南陽劉子驥,是高尚的人。

②省略句:

a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主語承前省略句式。即“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b 便舍船,從口入。

主語承前省略句式。即“(漁人)便便舍船,從口入?!?/p>

c 問所從來

賓語承前省略句式。即“問(之)所從來”

d 便要還家

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篇三

《桃花源記》 名師教案

《桃花源記》以武陵人的行蹤為線索,為我們勾畫了一幅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yè),彼此和睦相處的幸福生活美景——世外桃源。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引導學生理解文章字詞與基本內(nèi)容。

3.對文章所寫社會現(xiàn)實與社會生活有所了解。

過程與方法:

1.小組合作探究,班級讀、評、講、議。

2.提高讀懂淺易文言文的能力。

3.引導學生初步掌握文言文比較閱讀的基本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識作者通過描繪“世外桃源”所表達的社會理想。

二、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掌握文言文比較閱讀的基本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比較閱讀的興趣,在比較閱讀中品鑒文言文。

3.理解作者寄托的理想生活。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自主學習法、討論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深入思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文章字詞的理解是通過朗讀及自主學習來完成,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2.學生對文章基本內(nèi)容及主旨思想的分析主要通過課堂討論來完成,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

3.學生對文言文比較閱讀基本方法的掌握主要通過教師講授與課堂實踐來完成,在實踐中掌握與運用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從《消失的地平線》中對香格里拉的描寫,引導學生走進“世外桃源”。

2.引導學生說一說“你理想中的世外桃源是什么樣子”。

導語:英國詹姆斯·希爾頓在小說《消失的地平線》中“虛構”了一個叫“香格里拉”的東方城市,那里有著旖旎的風光、蔚藍的天空和純凈的土地,是一個寧靜、安逸、悠遠、知足、明朗、和諧的理想歸宿。人們常常將自己理想中的居所成為“世外桃源”。這個成語出自東晉文學家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桃花源是怎樣一個地方呢?為什么說它在“世外”呢?讓我們一起跟隨陶淵明的腳步,探訪那片神秘的土地。

【設計意圖】從學生較為熟悉的作品入手,有助于學生走進將要學習的課文,并初步感知“桃花源”的內(nèi)涵。

(二)疏通文意

1.教師范讀,幫助學生讀準字音。

2.學生自讀課文,嘗試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3.逐句疏通文意,教師進行糾正和強調(diào)。

【設計意圖】本文注釋較為詳細,讓學生先結合書下注釋、運用所學方法疏通文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本課在初中語文學習中具有具足輕重的地位,教師幫助學生糾正和強調(diào)重點文言字詞有助于學生文言詞語的積累,同時也為理解文章做好鋪墊。

(三)理解內(nèi)容

1.梳理行文線索。

(1)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的不同片段。

(2)為故事的不同片段擬寫小標題。

發(fā)現(xiàn)桃花源──探訪桃花源──離開桃花源──再尋桃花源。

2.走進桃源生活。

教師提出問題,分小組討論探究。教師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點評和歸納,引導學生明確桃源人的生活及處世態(tài)度,進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1)漁人進入桃花源后,他看到了怎樣的景象?(引導學生從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兩個角度去思考。)

(2)漁人進入桃花源后,村中人是如何對待漁人的?反映了桃花源怎樣的社會風氣?

(3)桃花源中的人“避秦時亂”之后為何“不復出”?漁人“──為具言所聞”后,桃花源中的人“皆嘆惋”的原因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行文線索的梳理與文章細節(jié)的探究,學生可以從整體把握故事內(nèi)容,對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有所理解,為明確文章主旨做好準備。

3.明確文章主旨。

(1)帶領學生一起歸納總結桃源生活。

陶淵明為我們呈現(xiàn)的桃花源是一個他心中的理想社會。在這個社會里,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沒有紛擾,人人各盡所能地參加勞動,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與人之間都極其融洽而友好。

(2)引導學生明確文章寫作主旨。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和平、寧靜、平等、安樂的理想社會,描寫了一幅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yè)、彼此和睦相處的幸福生活圖景,寄托了作者的社會理想,隱含了作者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和抨擊,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美好愿望。

【設計意圖】在“理解內(nèi)容”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明確文章主旨變得水到渠成,有利于達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拓展比較

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篇四

秦兵馬俑名師教案

教學設計:

1、結合課文情境理解詞語;有感情朗讀課文。

2、憑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兵馬俑的神態(tài)與氣勢,加深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思考和發(fā)現(xiàn)。

3、領會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體會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秦兵馬俑的特點。

難點:學習作者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 36年前,也就是1974年春天,在西安臨潼,當人們掘開那厚厚的黃土,發(fā)現(xiàn)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軍隊,這個發(fā)現(xiàn)震撼了整個世界,這就是(板書:秦兵馬俑)。

2 “俑”是什么意思?俑是葬墓中的陪葬品。齊讀課題。

(讓我們震撼的秦兵馬俑到底是怎樣的,學了課文我們自然就明白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秦兵馬俑到底是怎樣的?課文中有一句話也可以說是一段話概括的非常好。請大家迅速默讀課文一遍,找一找,用筆畫下來。

1、交流。據(jù)學生匯報寫板書。(規(guī)模宏大 類型眾多 個性鮮明)

2、讀讀這句話;(據(jù)學生匯報出示這段話課件)圈畫關聯(lián)詞語“不僅…… 而且”。

3、輕聲讀,思考這段話是――句,在文中起――作用,――承上,――啟下。(課件出示)(高段教學把握篇章訓練)

4、想一想,課文中哪些文字在寫規(guī)模宏大?哪些在寫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劃分段落,理清思路)。

5、交流;點明課文就是從這兩方面來具體介紹兵馬俑的。(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

三、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一)1、抓關鍵詞、句,感悟規(guī)模宏大(學習第2自然段)

請大家拿起筆,用心地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出最能讓你感受到規(guī)模宏大的詞語或句子,一會交流。

2、生讀書,師巡視。

3、交流。(根據(jù)學生交流,在咀嚼文字中感受規(guī)模宏大。)

(抓住坑的總面積19120平方米,與教室面積相比較,讓學生做除法,算出大概是教室的多少倍,閉眼睛想象教室面積的10倍,20倍,30倍,50倍,100倍,150倍,200倍,250倍,300倍,350倍,400倍,450倍……能看到邊沿嗎?能想象到有多大嗎;和籃球場比,是正規(guī)籃球場的50個大;和足球場比,是其的2.5倍;抓住坑內(nèi)有兵馬俑近八千個,我們學校有八百多個學生,兵馬俑數(shù)相當于十個我們學校的學生數(shù);抓住一號坑長230米,寬62米,還以我們教室長8米,寬6米進行比較,大膽想象是教室的多少倍?抓住鳥瞰,一行行,一列列,排列整齊,感受其排列有序,軍紀嚴明,是一支戰(zhàn)無不勝的威武之師,

4、引導學生歸納,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主要表現(xiàn)在:(1)占地面積大;(2)兵馬俑數(shù)量多;(3)軍陣排列有序。

5、引導學生說出所運用的說明方法。(作比較;舉例子;列數(shù)據(jù)。倡導以后在習作中運用)

6、放視頻真實感受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師相機介紹,坑總面積;坑內(nèi)俑數(shù)量;一號坑長寬及面積;排列有序的軍陣。)學生交流看后感受(出示課件)

7、練讀本段,讀出自己的感受。

8、展示讀;師評價,生評價。

(兵馬俑面積之廣,俑數(shù)之多,規(guī)模宏大,讓我們贊嘆不已,那他們又有哪些類型,各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二)學習第4自然段。

(1)、(出示課件)請看將軍俑,說說自己感受;(用一個詞語或句子都可。)

(2)、讀課文中文字;

(3)、評議讀書,抓住將軍個性特點說;(可用文中詞語)

(4)、男同學齊讀,讀出將軍的神勇與氣勢。

(三)學習5―9自然段:

1.出示自學要求

自學5-9自然段,完成:

(1)讀一讀,畫一畫,看看兵馬俑各有什么特點?你從哪看出來的?

(2)議一議,演一演你喜歡的兵馬俑。

2、學生學習,教師巡視,相機點撥

3、交流;概括各類俑的特點;讀讀。

件件兵馬俑都是珍品,都是寶物,真讓人驚嘆啊!據(jù)說在這成千上萬的兵馬俑中竟然找不到兩個神態(tài)一樣的陶俑。不信,請看第10段。

(四)、學習第10自然段

(1)、找找看,有幾個分號?寫了幾種姿態(tài)?點明是排比句。

(2)、師生對讀寫姿態(tài)的句子。(提示大家把文字想象成畫面讀)(3)、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并學習運用。(課件出示)

(4)、就這幾種神態(tài)嗎?(提示學習中標點符號也不應該落掉。)(5)、仿寫一、兩個句子。(提供神態(tài)圖片,課件出示)

(6)、交流或展臺上打出;評價學生。

(透過呼吸聲,你仿佛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文中下段詞語“惟妙惟肖”并板書。(在語境中理解詞語)

(五)、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齊讀;思考,前邊哪個詞語與“絕無僅有”相照應?引導學生說出并板書:舉世無雙 享譽世界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面對這雄偉壯麗的秦兵馬俑,你最想感謝誰呢?生發(fā)言,師歸納,感謝勞動人民;感謝秦始皇;感謝發(fā)現(xiàn)兵馬俑的人。(根據(jù)學生交流相機出現(xiàn)課件,世界偉人對兵馬俑“世界第八大奇跡”的評價。(相機板書:勞動人民了不起中國自豪)

五、讀寫結合,布置作業(yè)

“五一”走出去,游覽家鄉(xiāng)景點,仿照文章寫法,完成一習作,題目自擬。

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篇五

《春》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正確讀寫理解“醞釀、黃暈”等字詞,理清行文思路。

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與想象,學習作者描繪景物時字斟句酌的特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培養(yǎng)善于觀察的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多樣化的寫作手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教學難點:理清課文的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對春天的喜愛與贊美之情。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激發(fā)求知欲

談話導入,由春天引起,引出《春》的課文。

2、初讀課文,質(zhì)疑問難

(1)作者簡介

朱自清:現(xiàn)代的散文家、詩人、學者,他原名自華,號秋實,改名自清,字佩弦。

(2)字詞掌握

醞釀的讀音,黃暈的多音字講解。

(3)行文思路

盼春——繪春——贊春

繪春: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

3、析讀課文,質(zhì)疑問難

(1)盼春圖:教師帶領進行講解

a.我們能否刪掉一個“盼望著”,直接說出“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p>

b.那這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呢?好處是什么?

十分鐘時間,小組合作討論:春草圖中的小草都有哪些特點?

(1)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綠

a.我能否把疊詞改成“小草是嫩的,小草是綠的”?

b.我們能否把“鉆”換成“長”、“冒”。

(2)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p>

a.你能想象出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嗎

b.那人們都做了些什么?(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

c.你覺得人們此時會說些什么?

(3)風輕悄悄的,草軟綿綿的——柔軟

a.你是怎么感覺到草的柔軟的?

b.除了這些特點,你們覺得小草還會有哪些特點?

4、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jié)課收獲,課下預習:課文其他描寫春天的部分。

5、布置作業(yè)

寫一寫你眼中的小草。

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篇六

高中語文名師教案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及詩歌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

2、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營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體會詩人情感。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復習鑒賞詩歌的方法:

一、知人論世。

二,體會詩人的情感。

三、抓住意象

意象:詩歌中蘊涵著詩人思想情感的景象或物象。

意境:由意象營造出的客觀景物和主觀情感相融合而形成的藝術境界或氛圍。(幻燈)

在詩歌中,由一個或幾個意象所形成的氛圍,這個氛圍有一個特定的名稱:意境。

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營造了一個寧靜,幽深,略帶感傷的意境。

二、作者簡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xiàn)代詩人。1925年入上海復旦大學學習發(fā)文,開始受法國象征派影響。1928年開始創(chuàng)作現(xiàn)代派詩歌。著有詩集:《我的記憶》(《雨巷》收入其中)《望舒草》《望舒詩稿》《災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響,意象朦朧、含蓄。代表就是《雨巷》。代表作是《我用殘損的手掌》。

(戴望舒短暫的一生,很不平靜。小時候一場天花,在他臉上留下疤痕,生理上這種缺陷,常常使他變成別人奚落的把柄,即使后來在詩歌上取得一些成就,但還是常常受到來自同行的嘲笑。文學上剛有點成就時,他喜歡上好友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平,但并沒有得到回應。戴望舒以跳樓相要挾,最后勉強答應和他訂婚,但要結婚條件是:要他出國留學,有一份穩(wěn)定的收入。迫于無奈,1932年他去法國,當時生活很困難,靠翻譯生活。三年后聽到施絳平移情別戀的消息,他匆匆回國。結束了他近八年的戀情。第二年,1936年,與小他12歲的穆麗娟結婚,這場婚姻僅維持四年。1940年倆人離婚。兩年后,戴又與小他21歲的楊靜結婚。生了兩個女兒,到1948年又以離婚結束。建國后戴望舒被安排到國家新聞出版署工作,負責法文翻譯,但此時他哮喘病非常嚴重。1950年二月去世。)

被譽為“雨巷詩人”的戴望舒,以短暫而傳奇的人生,代表了一代中國抒情詩人的內(nèi)在品質(zhì),以至在他離世50多年后,詩歌依然名重詩壇,今天我們來學習這首做能代表他的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的《雨巷》。

三、賞析全詩。

(一)聽朗誦,正字正音(幻燈)

彷徨(páng huáng)

彳亍(chì chù)

頹圮(tuí pǐ)

寂寥(jì liáo)

惆悵(chóu chàng)

(二)學生自讀詩歌,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談談自己的初讀體驗。整體感受詩歌。

師引導:你覺得這是一首什么詩,你認為它美嗎,美在何處?

(意象美、意境美、音節(jié)美,至少要說出音節(jié)美:押韻、復沓、重疊)

(目的,引導學生自讀習慣,自己理解詩歌。)

(三)再讀本詩(找學生讀)

1、說說你所感受到的《雨巷》的氛圍。

詩歌是依靠形象來傳達思想感情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是哪些意象共同組成了這一情境呢?你能否展開想象勾勒一幅“雨巷”中的圖景?

2、同桌交流,找出本詩的意象。(幻燈)

明確:丁香、雨巷、油紙傘、籬墻,

3、首先看題目,這首詩最明顯的.意象就是“雨巷”:

小巷本來就讓人感到幽深,寂靜,再加上蒙蒙細雨,兩邊是靜默的人家,偶爾有人匆匆走過,意境充滿了朦朧美。可以“虛化”為一條“追求之路”,希望渺茫,徘徊不前.

我們再看油紙傘,有一種古典,神秘,懷舊的感覺。還有頹圮的籬墻,更有一種破敗,凄涼。這兩個意象和雨巷一起構成一個凄清,破敗,空寂的意境,是這個故事發(fā)生和主人公出現(xiàn)的一個大的背景。

4、詩中一個重要的人物是:“丁香姑娘”,(幻燈)

5、作者為何“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為什么不是國色天香的牡丹?不是不勝涼風的嬌羞的水蓮花?不是一支春帶雨梨花?而非要是丁香呢?

丁香花,丁香形狀象結,開在暮春時節(jié),開花為白色或紫色,丁香花雖美,但容易凋謝。所以丁香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離去的。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在我國古典詩詞中,丁香象征著美麗、高潔、愁怨。如李商隱的詩“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李璟的詩“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等等。

6、丁香姑娘的形象?

明確:美麗,高潔,結著愁怨,彷徨;冷漠,凄清,又惆悵;太息,凄婉迷茫;靜默,消散

(四)主旨理解

1、詩人對“丁香姑娘”是怎樣的感情?

明確:追求,向往

2、那么,這個“姑娘”代表什么呢?結合下課后第二題。

明確:

(1)根據(jù)詩歌內(nèi)容,姑娘就是姑娘,詩人當時22歲,說他沉醉于愛情,這是首愛情詩。

(2)結合時代背景,姑娘是我心中的理想。

(3)有時候,抒情詩中的主人公往往就是詩人自己,詩中的形象往往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或想象的補充。我們看姑娘是憂郁彷徨的,作者當時的處境也是憂郁彷徨,而且詩中多次出現(xiàn)“像我一樣”從這一角度說:詩人和姑娘是二位一體的,即:“我”是實實在在的我,而“姑娘”是理想的我,未來的我,另一個層面的我。

教師總結:無論怎樣理解姑娘的形象,我們看到詩人最終都沒有放棄對姑娘的期望,沒有放棄對美與理想的孜孜追求,盡管在詩人求索的過程中有惆悵、迷茫、失落和感傷。都說《雨巷》這首詩美,音節(jié)美、意象美、意境美,在我看來,它的作者戴望舒本身就是一種美,在它身上體現(xiàn)著一種略帶著一絲憂怨的,苦苦追夢的執(zhí)著美。

播放《雨巷》歌曲

(五)齊讀全詩,加深感悟

最后讓我們再次齊讀這首詩。取感受它朦朧而無限的美。

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篇七

《六國論》名師教案推薦

教學設想

以活動為主,提供能讓學生充分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努力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教學維度

教材分析

對高一學生來說,本文難點不多、主題明確,學生便于把握,較適合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但因為是一篇議論性文章,重在說理思辨,因而趣味性不強,較難出彩。

基本構想

突出課堂上學生的自主性,培養(yǎng)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摸索文言文學習的能力。既重過程又重結論。教授傳統(tǒng)課文,既教授傳統(tǒng)內(nèi)容,又體現(xiàn)新課改精神。

學習目標

1.利用工具書自主疏通文字;

2.文章大意把握與主旨歸結;

3.說理性文言文論證手法探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學習準備

課前教師準備閱讀材料。學生備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課前早讀閱讀材料:蘇轍《六國論》節(jié)選,李楨《六國論》李選,史料《七國興亡》,贊揚和批評《六國論》的文章各幾段。

教學方法

1.教法:點撥答疑法、講解法、導引法、檢測法

2.學法:自主學習法、討論學習法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我國古代的啟蒙讀物《三字經(jīng)》中有這樣的話:“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書籍?!碧K老泉就是蘇洵。請生介紹作者。戰(zhàn)國時代,七國爭雄爭霸,秦由弱變強,吞并六國,統(tǒng)一天下。這一段歷史縱橫捭闔,單是對六國被秦滅掉的原因,就有多種說法。同學們請看戰(zhàn)國形勢圖。(出示多媒體畫面:“秦滅六國”)

那么,蘇洵提出了怎樣的觀點,他又是怎樣論證的呢?

二、感知課文。同學們大聲朗讀一遍課文,再注意一下不易理解的字詞,可以劃下來。再指四名學生個別朗讀一遍。

三、組成學習小組。把自己發(fā)現(xiàn)的問題向本組成員提出,由本組成員互相解答。能夠自己解決最好,解決不了的問題提到全體同學面前,再討論。

師生共同討論解答各小組未解決的問題。

檢查合作學習的效果 ,出示多媒體畫面,生當 堂回答以下三方面的問題,老師評點。

1.解釋下面加線的詞:[prv]

第一部分:(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2)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3)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 (4)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5)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6)與嬴而不助五國也(7)燕趙之君,始有遠略 (8)斯用兵之效也 (9)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 (10)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 (11)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 (12)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 (13)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14)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

小結:以上為實詞,特點是數(shù)量多。譯時要逐字落實,活用的要講清用法,古今異義的要注意講準確。學習方法是擴大閱讀量,增強語感,積累。

第二部分:(1)賂秦而力虧 (2)不賂者以賂者喪 (3)諸侯之所大欲 (4)蓋失強援

小結:以上為虛詞,特點是數(shù)量少,用法活。學習方法是:積累

2.翻譯下面的.句子:

⑴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之不終也。

⑵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

小結:翻譯句子是能力,原則:盡量直譯,輔以意譯。

四、(探)合作探究,學習本文的論證藝術:

1.本文的一、二段在全文中有何地位?

2.作者是怎樣論證自己的觀點的?下面的哪個段照應分論點一,哪個段照應分論點二?

3.生齊讀一、三段,分析作者論證證方法和思路。(正面引導,學習作者的論證藝術)

生自由朗讀二、四段,思考:對這個層次的論證,有兩種觀點(已印發(fā)給學生),一種認為論證嚴謹,有力,另一種認為論據(jù)不準確,不能論證“不賂者以賂者喪”的觀點,是蘇洵寫作的漏洞。你怎么看?生討論,掀起高潮。

師引導,明確:

通過討論,明確:議論文寫作,要有內(nèi)在的邏輯美。本文為典范的議論文,值得學習。也有不足。論據(jù)的不符合史實的地方,論點也太絕對。

蘇洵作為大文學家,難道沒有這點歷史知識嗎,難道不知道寫作文要緊緊圍繞中心論點行文嗎?請看“北宋的外交情況”(多媒體)

生同討論后明確:本文的借古諷今、高瞻遠矚不畏強敵的思想,形成文章的魅力;斬釘截鐵、生動有力的語氣,增添了文章的語言魅力。

五、小結:七國的消煙已經(jīng)散去,歷史的回聲永不消失,智者的思索不應停止。讓我們帶著積極思考探究的精神,去學習每一篇課文。作業(yè):二選一:1。課個閱讀蘇轍的《六國論》原文及譯文,分析其觀點。

2.選一個社會現(xiàn)象談談你的看法,可以模仿本文,也可以創(chuàng)新。

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篇八

月光曲名師教案

教材分析:

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于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間的手足親情、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和音樂家博大高尚的情懷讓讀者感動。課文以生動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聯(lián)想表達出聽鋼琴曲時的感受,為學生學習現(xiàn)實與聯(lián)想相結合的寫作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及相關生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抓住重點段落,想象《月光曲》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想象力。

3.學習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靈;并通過欣賞《月光曲》,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陶冶情趣。

教學重點:感受聯(lián)想的表達作用,初步嘗試在音樂中聯(lián)想并進行練筆。

教學難點:通過對貝多芬感情變化的體驗,探究其創(chuàng)作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談話簡介,激趣導入

1.同學們,知道今天我們要學習哪篇課文嗎?是的,《月光曲》。請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誰聽過這支曲子?既然大多數(shù)人都沒有聽過,我們想一想,《月光曲》,該是什么樣的旋律呢?從音樂聲中仿佛能看到什么樣的畫面呢?請你來說說自己的想法。

2.生自由回答。

【點評】相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月光曲》是陌生的。他們也許在課前預習時知道了這個傳說,但未必有機會領略到曲子的妙處。這里設計了猜測、設想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出學生學習任務,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為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奠定了基礎。

二、自讀課文,感知傳說

1.現(xiàn)在請同學打開書,自由讀一讀這篇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動人的傳說呢?

2.檢查一下同學們對字詞的掌握情況:

萊茵河 ? 盲姑娘 ? ?蠟燭 ? 琴鍵 ?譜成 ? ?幽靜

請大家從上面的詞語中找出一個形容環(huán)境的詞語,那就是“幽靜”。通過對“幽”字查字典和不同語境的意義選擇理解詞語的意思,想想此處使用這個“幽靜”的妙處。

3.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點評】了解了學生對生字詞語的掌握情況,重點進行了“幽靜”一詞的學習,為下文貝多芬聽見琴聲埋下了伏筆。

三、研讀課文,體會感動

(一)走近茅屋后的感動

請大家默讀課文,用筆畫出貝多芬走近茅屋后被哪些話所感動,從中你聽出了什么?

學生反饋:

1.“這首曲子多難彈哪!我只聽到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這句話流露出盲姑娘內(nèi)心夢寐以求的愿望,聽出了那份對音樂執(zhí)著的追求與熱愛。

指導朗讀:想聽貝多芬彈琴,對于盲姑娘來講,不是愿望,不是希望,而是渴望!來,把這位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和追求讀出來。

2.畫出的句子是“......太貴了,......又太窮”,從這句話里看出了哥哥的傷心和內(nèi)疚。

指導朗讀:哥哥因為家境貧寒沒有辦法實現(xiàn)妹妹的心愿而內(nèi)疚、傷心,把哥哥這份傷心和內(nèi)疚讀出來。

3.畫出的句子是“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笨闯鰜砻す媚锏纳屏?、體貼、善解人意。

(二)彈完一曲后的感動

就因為這樣的感動,貝多芬走進茅屋,為盲姑娘彈了一首曲子。彈過之后,雙目失明的盲姑娘與貝多芬素不相識,為什么僅憑一首曲子就能猜到彈琴的是貝多芬呢?

學生反饋: 盲姑娘有一顆對音樂特別敏感的心;因為熱愛音樂,所以對貝多芬來小鎮(zhèn)演出的事格外關注,猜測出此琴藝高超的人是貝多芬。

知音難求??!貝多芬彈琴是被兄妹倆熱愛音樂的真情所感動,產(chǎn)生了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激情和靈感。

指導朗讀“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p>

【點評】此處屬于難點突破,作者借用兄妹的談話一步步把高潮推進,為了使學生對貝多芬的感情變化有更深刻的體驗,從而探究其創(chuàng)作的原因,老師設計了“讀、畫、想、說、讀”的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的感情與文中的主人公實現(xiàn)共鳴,從而對盲姑娘的追求、哥哥的愧疚、兄妹間互相理解體貼的真情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更能明白貝多芬彈曲子的初衷。

四、想象曲境,讀讀寫寫

如此清幽的環(huán)境,如此酷愛音樂的盲姑娘,此情此景讓貝多芬想了許多,于是他想把心中這份感情借助于這清幽的月光用音樂釋放出來。面對清幽的月光,他按起來琴鍵——聽?。ㄐ蕾p《月光曲》)

在這樣優(yōu)美的音樂聲中,每個人的頭腦中都徐徐打開了一幅畫。兄妹倆身處這美妙的旋律中,更是心馳神往。他們仿佛看到了什么,我們來學習第9自然段。 ? ?1.老師出示相應語段: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一個接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 ?2.要求:讀一讀,你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變化了嗎?你覺得這幾句話應該怎么讀? ? ?3.交流: ? ? 月亮的變化 ? ? (升起----升高----穿行)

大海的變化 ? ? ?( 微波粼粼------洶涌澎湃) ? ?朗讀時語氣應該由輕到重,速度由慢到快,語調(diào)由輕柔徐緩到激昂。

4.采用分層讀、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 “皮鞋匠……波濤洶涌的大海”,最后讓學生當配音演員,結合大屏幕上出現(xiàn)的畫面給《月光曲》配上文字。

【點評】讓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他們獲得整體的感知,形成“通感”,獲得的印象較為深刻,使學生對《月光曲》的內(nèi)容及其所表達的意境有了進一步的感悟。同時,老師帶領學生分析了想象的畫面隨音樂的旋律而變化,既對朗讀進行了指導,又為下文“聽曲子寫畫面”的小練筆進行了有效的鋪墊。

5.同學們還記得剛上課時對《月光曲》的想象嗎?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獨特的月光世界。在本文關于曲子的想象中,哥哥的想象畫面是根據(jù)什么來變化的呢?是旋律的高低快慢。下面,還要請你聽一首曲子,閉上眼睛,張開你想象的翅膀,在音樂聲中,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播放《牧童短笛》)請睜開眼睛,把剛才你看到的畫面寫下來,一會咱們交流。

【點評】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讓學生知道音樂和文字之間是可以相通的,借用這篇文章讓孩子學習“如何聯(lián)想”的寫作方法、借助音樂形象解讀語言文字,觸發(fā)學生的感情情驗。

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篇九

教學設計

1、結合課文情境理解詞語;有感情朗讀課文。

2、憑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兵馬俑的神態(tài)與氣勢,加深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思考和發(fā)現(xiàn)。

3、領會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類型眾多、個性鮮明的特點,體會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秦兵馬俑的特點。

難點:學習作者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 36年前,也就是1974年春天,在西安臨潼,當人們掘開那厚厚的黃土,發(fā)現(xiàn)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軍隊,這個發(fā)現(xiàn)震撼了整個世界,這就是(板書:秦兵馬俑)。

2 “俑”是什么意思?俑是葬墓中的陪葬品。齊讀課題。

(讓我們震撼的`秦兵馬俑到底是怎樣的,學了課文我們自然就明白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秦兵馬俑到底是怎樣的?課文中有一句話也可以說是一段話概括的非常好。請大家迅速默讀課文一遍,找一找,用筆畫下來。

1、交流。據(jù)學生匯報寫板書。(規(guī)模宏大 類型眾多 個性鮮明)

2、讀讀這句話;(據(jù)學生匯報出示這段話課件)圈畫關聯(lián)詞語“不僅…… 而且”。

3、輕聲讀,思考這段話是——句,在文中起——作用,——承上,——啟下。(課件出示)(高段教學把握篇章訓練)

4、想一想,課文中哪些文字在寫規(guī)模宏大?哪些在寫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劃分段落,理清思路)。

5、交流;點明課文就是從這兩方面來具體介紹兵馬俑的。(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

三、再讀課文,品味語言

(一)1、抓關鍵詞、句,感悟規(guī)模宏大(學習第2自然段)

請大家拿起筆,用心地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勾畫出最能讓你感受到規(guī)模宏大的詞語或句子,一會交流。

2、生讀書,師巡視。

3、交流。(根據(jù)學生交流,在咀嚼文字中感受規(guī)模宏大。)

(抓住坑的總面積19120平方米,與教室面積相比較,讓學生做除法,算出大概是教室的多少倍,閉眼睛想象教室面積的10倍,20倍,30倍,50倍,100倍,150倍,200倍,250倍,300倍,350倍,400倍,450倍……能看到邊沿嗎?能想象到有多大嗎;和籃球場比,是正規(guī)籃球場的50個大;和足球場比,是其的2.5倍;抓住坑內(nèi)有兵馬俑近八千個,我們學校有八百多個學生,兵馬俑數(shù)相當于十個我們學校的學生數(shù);抓住一號坑長230米,寬62米,還以我們教室長8米,寬6米進行比較,大膽想象是教室的多少倍?抓住鳥瞰,一行行,一列列,排列整齊,感受其排列有序,軍紀嚴明,是一支戰(zhàn)無不勝的威武之師,

4、引導學生歸納,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主要表現(xiàn)在:(1)占地面積大;(2)兵馬俑數(shù)量多;(3)軍陣排列有序。

5、引導學生說出所運用的說明方法。(作比較;舉例子;列數(shù)據(jù)。倡導以后在習作中運用)

6、放視頻真實感受秦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師相機介紹,坑總面積;坑內(nèi)俑數(shù)量;一號坑長寬及面積;排列有序的軍陣。)學生交流看后感受(出示課件)

7、練讀本段,讀出自己的感受。

8、展示讀;師評價,生評價。

(兵馬俑面積之廣,俑數(shù)之多,規(guī)模宏大,讓我們贊嘆不已,那他們又有哪些類型,各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快速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二)學習第4自然段。

(1)、(出示課件)請看將軍俑,說說自己感受;(用一個詞語或句子都可。)

(2)、讀課文中文字;

(3)、評議讀書,抓住將軍個性特點說;(可用文中詞語)

(4)、男同學齊讀,讀出將軍的神勇與氣勢。

(三)學習5—9自然段:

1.出示自學要求

自學5-9自然段,完成:

(1)讀一讀,畫一畫,看看兵馬俑各有什么特點?你從哪看出來的?

(2)議一議,演一演你喜歡的兵馬俑。

2、學生學習,教師巡視,相機點撥

3、交流;概括各類俑的特點;讀讀。

件件兵馬俑都是珍品,都是寶物,真讓人驚嘆??!據(jù)說在這成千上萬的兵馬俑中竟然找不到兩個神態(tài)一樣的陶俑。不信,請看第10段。

(四)、學習第10自然段

(1)、找找看,有幾個分號?寫了幾種姿態(tài)?點明是排比句。

(2)、師生對讀寫姿態(tài)的句子。(提示大家把文字想象成畫面讀)(3)、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并學習運用。(課件出示)

(4)、就這幾種神態(tài)嗎?(提示學習中標點符號也不應該落掉。)(5)、仿寫一、兩個句子。(提供神態(tài)圖片,課件出示)

(6)、交流或展臺上打出;評價學生。

(透過呼吸聲,你仿佛感受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文中下段詞語“惟妙惟肖”并板書。(在語境中理解詞語)

(五)、學習最后一自然段

齊讀;思考,前邊哪個詞語與“絕無僅有”相照應?引導學生說出并板書:舉世無雙 享譽世界

四、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面對這雄偉壯麗的秦兵馬俑,你最想感謝誰呢?生發(fā)言,師歸納,感謝勞動人民;感謝秦始皇;感謝發(fā)現(xiàn)兵馬俑的人。(根據(jù)學生交流相機出現(xiàn)課件,世界偉人對兵馬俑“世界第八大奇跡”的評價。(相機板書:勞動人民了不起中國自豪)

五、讀寫結合,布置作業(yè)

“五一”走出去,游覽家鄉(xiāng)景點,仿照文章寫法,完成一習作,題目自擬。

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篇十

六國論名師教案

《六國論》是蘇洵代表作品?!读鶉摗诽岢霾⒄撟C了六國滅亡“弊在賂秦”的精辟論點,“借古諷今”,分享了《六國論》的教案設計,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中作者關于六國滅亡的觀點。

2.掌握率、厥、彌、判、速、洎、殆等字的意義。

3.品味文中的句子。

4.能結合現(xiàn)實對國家大事進行評論。

教學重點:熟悉全文并結合背景理解作者的觀點。

教學難點:文中詞類活用現(xiàn)象。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簡介相關知識,熟讀課文,翻譯課文第一段。

一、導入新課: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總結歷史的興亡教訓,可以補察當今為政的得失?!傲醍叄暮R弧?,在《阿房宮賦》里,杜牧用這六個字概括了秦滅六國、一統(tǒng)寰宇的歷史進程。也許因為秦王朝過于短促,歷二代便驟然滅亡,所以后人總愛在秦的暴滅上作文章,而忽視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秦為什么能夠以少勝多,以小勝大?或六國何以由強趨弱,轉(zhuǎn)勝為?。繗v史學家語焉不詳,文學家往往指斥不當?!读鶉摗肥菤v史上第一篇不鞭強秦之暴行,而剖六國之痼疾的文章它不足600字,言簡意賅,機鋒雄辯,又有很強的文學性兼有很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二、作者及寫作背景介紹。

1.作者簡介:蘇洵(1009—1066),字明允,自號老泉(蘇洵家有老人泉,梅堯臣曾為之作詩,故自號),眉州眉山(現(xiàn)在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據(jù)說27歲才發(fā)憤讀書,經(jīng)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yè)大進。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帶領兒子蘇軾,蘇轍到汴京(現(xiàn)在河南開封),以所著文章22篇(《幾策》二篇、《權書》十篇、《衡論》十篇)謁見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很賞識這些文章,認為可以與賈誼、劉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薦。一時公卿士大夫爭相傳誦,文名因而大振。嘉祐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參加考試,他推托有病,不肯應詔。嘉祐五年,授職秘書省校書朗,后為霸州文安縣主簿。參與修纂禮書《太常因革禮》一百卷,書成不久即去世,追贈光祿寺丞。

蘇洵為文,學《孟子》、《荀子》、賈誼、司馬遷諸家,尤以《戰(zhàn)國策》為主要楷模。蘇洵精于古文寫作,尤長于策論,主長“言必中當世之過”。為文見解精辟,論點鮮明,論據(jù)有力,語言鋒利,明快酣暢,縱橫捭闔,雄奇遒勁,很有戰(zhàn)國縱橫家的風度。后來因其子蘇軾、蘇轍都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并將他們父子三人合稱“三蘇”,均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著有《嘉祐集》十五卷?!读鶉摗肥恰稒鄷肥牡诎似}為《六國》,課文從通行選本標題為《六國論》。

2.背景材料:

在我國歷史上,戰(zhàn)國是七雄爭霸的時代?!读鶉摗分械摹傲鶉保褪侵笐?zhàn)國七雄中除秦國以外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個國家。秦國本來是個弱小落后的國家,經(jīng)過商秧變法的徹底改革,經(jīng)濟和軍事實力都強大起來;而原來強盛的六國卻因宗法勢力的強大,因循守舊,經(jīng)濟和軍事實力日益衰落。秦強盛起來后,積極向東方發(fā)展,奪取六國的土地。六國也曾聯(lián)合起來對抗秦國,這就是所謂“合縱”。但他們又各有自已的打算,所以這種聯(lián)合并不鞏固。秦國采取“遠交近攻”的軍事戰(zhàn)略,韓、魏、楚三國都緊靠秦國,因此直接受到秦國的威脅和侵略,在秦國強大的軍事和外交攻勢下,紛紛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滅,齊、燕、趙三國也相繼滅亡。六國滅亡,“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絕不僅僅是因為割地賂秦。蘇洵不從其他方面去論證,而抓住六國破滅“弊在賂秦”這一點來論證,是為其針砭現(xiàn)實服務的。

北宋建國以后,鑒于唐末藩鎮(zhèn)割據(jù),五代軍人亂政,因而實行中央專制集權制度,解除地方節(jié)度使的權力,派遣文臣做地方官,派官員到地方管理財政,由皇帝直接控制禁軍,將地方的政權、財權、軍權都歸中央。為了防范武將軍軍權過重,嚴令將帥不得專兵,甚至外出作戰(zhàn),也必須按皇帝頒發(fā)的陣圖行事。將官經(jīng)常輪換,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致使軍隊沒有戰(zhàn)斗力。這樣的措施雖然杜絕了軍閥擁兵作亂,但是也造成軍事上的衰頹。北宋建國后一百年間,北宋軍隊與契丹、西夏軍隊大小六十余戰(zhàn),敗多勝少。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導致官僚機構膨脹和軍隊不斷擴充。到北宋中期,官俸和軍費開支浩大,政府財政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實行不限制兼并的政策,土地集中現(xiàn)象嚴重,社會矛盾尖銳。政治上的專制,軍事上的驕惰無能,帶來外交上的極端軟弱。到蘇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納銀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向西夏納銀十萬兩,絹十萬匹,茶三萬斤。這樣賄賂的結果,助長了契丹、西夏的氣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極大地損傷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蘇洵正是針對這樣的現(xiàn)實撰寫《六國論》的。

3.解題:

“六國論”是一個省略式短語,實際上應是“六國破滅之論”,文章旨在分析六國失敗的原因,借古諷今。

三、朗讀課文。

1.教師范讀或者播放錄音,學生對照書本劃出自己仍不會的地方。

2.學生自由閱讀,力求不犯錯誤并試著理解讀出感情。

3.學生試讀,師生共同訂正錯誤。

四、翻譯課文

1.學生試譯第一段:

2.提名翻譯重點句子。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繼續(xù)翻譯課文,積累文言知識。

一、文言知識點:

1.一詞多義

非兵不利(兵器,武器,名詞)斯用兵之效也(戰(zhàn)爭,名詞)而秦兵又至矣(軍隊,名詞)

從六國破亡之故事(舊,形容詞)

故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所以,因此,連詞)此言得之(對,說得對,動詞)

得誠不得已(能夠,動詞)較秦之所得(得到、獲得,動詞)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喪失、丟失,動詞)

亡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滅亡,動詞)暴秦之欲無厭(兇暴,兇惡殘酷的,形容詞)

暴暴霜露(暴露,動詞,讀pù)終繼五國遷滅(終于,副詞)

終惜其用武而不終也(用到底,堅持到底,動詞)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前“為”意為“治理”,動詞;后“為”是“被”,介詞)

為以荊卿為計(作為,動詞)邯鄲為郡(成為,動詞)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起初,副詞)

始始速禍焉(才,副詞)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假使,如果,連詞)

向并力西向(對著,這里有“對付”的意思,動詞)

2.古今異義

率賂秦耶(古義:一概,全都。今義:率領;不慎重)

至于顛覆(古義:終究,到……結局,今義:表示另提一事,連詞)

其實百倍(古義:那實際情況。今義:實在的,事實上)

思厥先祖父(古義:祖輩父輩。今義:父親的父親)后秦擊趙者再(古義:兩次。今義;表示又一次)

可謂智力孤危(古義:智謀和力量。今義;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古義:先例,舊事。今義:指真實的或虛構的有人物有情節(jié)的事情)

3.詞類活用

李牧連卻之(卻:使動用法,使…退卻,擊退).始速禍焉(速:形容詞用作動詞,招致)

早割月削(日,月;時間名詞作狀語,一天天地,一月月地)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名詞用作動詞,禮遇)

4.文言句式

①判斷句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

②被動句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洎牧以讒誅。

③倒裝句趙嘗五戰(zhàn)于秦。(介詞結構后置)

5.通假字:厭、當

二、參考譯文

六國的滅亡,并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不好,弊病在于拿土地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有人會問:“六國接連滅亡,都是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嗎?”(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能單獨地保全。所以說:‘弊病在于賄賂秦國’。”

秦國在用戰(zhàn)爭奪取土地以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獲得邑鎮(zhèn),大的就獲得城市。比較秦國賄賂所得到的土地,實際多到百倍。六國諸侯(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比戰(zhàn)敗所喪失的土地,實際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國最大的欲望,六國諸侯最大的禍患,當然不在于戰(zhàn)爭。

他們的祖輩父輩,冒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愛惜,全把他送給別人,好象拋棄(不值錢的)小草一樣。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這才能睡一夜安穩(wěn)覺。(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國的軍隊又來了。既然這樣,那么諸侯的土地有限,秦國的貪心永遠沒有滿足。(諸侯)送給秦國的土地越多,秦國對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著戰(zhàn)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就已經(jīng)分得清清楚楚了。終于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當然的事。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边@話說對了。

齊國并沒有賄賂秦國,(可是)終于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么呢?(是因為齊國)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五國已經(jīng)滅亡了,齊國也就沒法避免了。燕國和趙國的國君,起初有長遠的打算,能夠守住他的國土,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所以燕雖然是個小國,卻最后滅亡,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來燕太子丹用派遣荊軻刺殺秦王作對付秦國的計策,這才招致了(滅亡的)禍患。趙國曾經(jīng)對秦國五次作戰(zhàn)。打了兩次敗仗,三次勝仗。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趙國大將)李牧接連打退秦國的進攻。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一個)郡,可惜趙國用武力抗秦而沒能堅持到底。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可以說(他們的)智謀和力量都很單薄,戰(zhàn)敗了而亡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韓、魏、楚三國都愛護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么勝敗的命運,存亡的道理,假若與秦國相比較,也許還不容易判斷(出高低來)呢。

唉!(如果六國諸侯)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封給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來禮遇天下的奇才,齊心合力地向西(對付秦國),那么,我恐怕秦國人吃飯都咽不下的.。真可悲嘆??!有這樣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被積威所脅迫??!

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之國。六國的勢力雖然比秦國弱,可是還有可以用不賂秦的手段戰(zhàn)勝秦國的形勢。假如我們憑仗著這樣大的國家,而重蹈六國滅亡的老路,這就是又在六國之下了!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分析文章論點論證。

一、課文分析:

1.本文一共5段,可分成幾個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為第1段,提出論點:“六國破滅,弊在賂秦”;第二部分為2、3段,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兩個分論點——“賂秦而喪”、“不賂者以賂者喪”——分別論證;第三部分為4、5兩段,總結六國破滅之教訓,勸諭當朝統(tǒng)治者“無使為積威所劫”。

2.課文最后一段,也用了比較法,請問比較的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課文第5段也有兩組比較,一組是明比,將“六國”與“秦”比,結果是秦強而六國弱,但六國當有不賂秦而戰(zhàn)勝秦的可能。第二組比較是將“宋朝”與“契丹、西夏”比,是暗比。作者所處的宋代,正逢契丹、西夏等外患騷擾,宋朝統(tǒng)治者不是堅決抵御,而是割地賠款,然而從力量的比較上,統(tǒng)一的大宋遠遠強于邊境小國的契丹、西夏,宋朝就更有戰(zhàn)而勝之的可能。

3.宋與契丹、西夏比,為何要暗比而不明說?

明確:這正是蘇洵散文的長處,行文至此,作者觀點已十分明確,用舊事來諷喻今事,含蓄而又明晰,這是其散文具有《戰(zhàn)國策》風格的體現(xiàn)。

4.請同學們回顧一下本文的大致內(nèi)容,文章抓住那一個中心內(nèi)容論證六國破滅的原因的?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樣的?(討論、交流)明確:課文圍繞一個“賂”字展開論證。

開篇一句:“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焙靡粋€“賂”字!點明了全文的中心論點,也開門見山道出了六國滅亡的根本原因。作者先以秦受賂所得土地與侵占所得土地的事實和六國賂秦割地的事實作了鮮明比較對照,讓讀者進—步明白,六國因賂秦而力虧。又由于六國賂秦頻繁無度,使秦變成了一只餓虎,所以“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對于野心勃勃的侵略者來說,“以土地換和平”只是—種海市蜃樓式的美景。有趣的是,作者沒有用過多的筆墨在這些問題上糾纏,筆峰一轉(zhuǎn),重點剖析“六國互喪,率賂秦耶”這個問題。很顯然,六國并沒有都在“用土地換和平”。比如齊國“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這恐怕更令讀者感興趣。作者首先肯定,齊、燕、趙的滅亡固然是由于用武不終”,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楚、韓、魏永無休止的割地,而使齊、燕、趙失去強有力的外援,致使其勢單力孤而亡,這種禍根仍然是由于‘賂秦’所致。作者接著進—步假定,“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真是發(fā)人深思??墒菤v史沒有照著這個假定去走,卻上演了一出悲劇。所以作者嘆道,“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彼宰髡咴诜磸驼f明—個“賂”字是六國滅亡的道理之后,聯(lián)系現(xiàn)實,“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讀者不難理解作者發(fā)自肺腑的警示:若不以六國滅亡為訓,歷史還將重演—出悲劇??墒翘K洵哪里知道,一篇文章怎能喚醒根探蒂固、墮落成性的統(tǒng)治階級呢?事隔幾十年后,宋王朝不但賄賂了半壁河山,連東京也賄賂給了金人。歷史真是給他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二、品味句子。

1.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問:這幾句話是怎樣形象地說明割地賂秦是自欺欺人的?明確:模擬狀貌、意圖和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時間(數(shù)字)的對比]

2.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問:句中“茍”相當于“如果”,作者為什么不直接指出批評的對象?明確:要結合背景,當時的形勢非常嚴峻。

三、拓展思維:你贊同作者對六國破亡原因的看法嗎?你還有補充意見嗎?

明確:戰(zhàn)國時代,七雄爭霸。為了獨占天下,各國之間不斷進行戰(zhàn)爭。最后六國被秦國逐個擊破而滅亡了。六國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根本原因是秦國經(jīng)過商鞅變法的徹底改革,確立了先進的生產(chǎn)關系,經(jīng)濟得到較快發(fā)展,軍事實力超過了六國。同時,秦滅六國,順應了當時歷史發(fā)展走向統(tǒng)一的大勢,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但蘇洵僅從斗爭策略方面論六國之過,未從政治、經(jīng)濟、歷史的發(fā)展等方面考察,結論是偏頗的。

但我們知道作者寫此文,并非旨在全面探求六國破滅的原因,而是為了“諷今”,因此便從某一角度著眼分析歷史,總結教訓,告誡北宋統(tǒng)治者。作者這種針砭時弊,關心國家前途的精神應予肯定。

四、相關資料

1.有關興亡治國的言論:《過秦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記身

《諫太宗十思疏》: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出師表》:廣開言路、親賢遠佞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阿房宮賦》:戒奢以儉《鄒忌諷齊王納諫》:廣開言路

《勾踐滅吳》:勵精圖治,心憂天下,尊賢重士,法紀嚴明

《我們對于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針鋒相對,寸利必爭,國家利益高于一切,決不搞屈辱

2.外交

《觸龍說趙太后》:磨煉國君意志,培養(yǎng)能君主《季氏將劃顓臾》:君賢臣能且上下精誠團結

《寡人之于國也》:使百姓不饑不寒且得庠序之教,明孝悌之義(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方面都得到發(fā)展

《六國論》(蘇轍):六國相互背盟敗約而失韓魏之天下要沖

五、作業(yè):

1.本文的寫作方法是借古諷今,試著寫或者改編一篇歷史小故事,反映出社會現(xiàn)實。

2.熟讀成誦

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篇十一

《祖父的園子》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讀讀記記“螞蚱、櫻桃、蚌殼、瞎鬧、倭瓜、水瓢、圓滾滾、一動不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學習重難點:把握課文主要內(nèi)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教學流程

一、課前預習

1、搜集和閱讀蕭紅和她的《呼蘭河傳》,了解蕭紅短短一生的文學成就。

2、給課后生字注上拼音并讀3遍,在課文中畫出帶生字的詞語 。

2、畫出文中“abb”式的詞語并讀讀。

3、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遇到帶拼音的詞語多讀兩遍。

4、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反復地朗讀。

5、把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畫出,并作記號。

6、閱讀課文,你有什么問題,請寫在橫線上。

7、想一想:

①這篇課文中的哪些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②“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請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段來體會。

二、預習交流、檢測

1、隨機抽查一小組朗讀生字,其他人認真傾聽并糾正錯音。

2、隨機抽查一小組朗讀“abb”式的詞語,其他人認真傾聽并糾正錯音。

3、小組輪流朗讀課文,看看哪組讀得好。

4、交流課前收集的資料。

5、各小組指派一人說說自己最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6、各小組先在組內(nèi)討論理解不懂的地方和預習時提出的問題。

7、組內(nèi)不能解決的問題請組長板書到本小組的黑板上,全班交流解決。

三、導學流程

(一)導入

童年是最純真、最令人難忘的歲月。上一篇課文,冬陽下的一隊隊駱駝,給作者留下了難忘的記憶。今天,我們要走進《祖父的園子》,與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園子里的心情。

(二)學習新課

1、快速默讀課文,全班討論交流:

①這篇課文中的哪些情景,讓“我”對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懷呢?在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并試著有感情地朗讀。

②說說“我”在園子里的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兒體會到的?找出相關的句子并說說自己的看法。

③用自己的話說說,為什么“我”會對祖父的園子念念不忘?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相關的語段體會作者的情感。

2、作者為什么能將她的童年生活寫得那樣有趣,真實,吸引讀者?

(四)拓展延伸

讀一讀《呼蘭河傳》的另一個關于園子的片段,進一步感受童年的快樂,感悟作者的表達方式。

(五)達標檢測

1、完成練習冊p11-12頁

2、辨字組詞。

漂( ) 倭( ) 蚌( )

飄( ) 委( ) 豐( )

3、寫出下列詞語的近、反義詞。

近義詞:漂流( ) 喜歡( ) 閃爍( )

瞎鬧( ) 存心( )

反義詞:馬馬虎虎( ) 黑暗( )

4、照樣子寫詞語。

胖乎乎、圓滾滾 、、、。

5、句子加工廠。

①少先隊員怎么能害怕困難呢?

改為陳述句:

②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改為反問句:

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篇十二

《化石吟》名師教案

《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用文學的形式來講述科學知識,表達對化石的贊美。下面是《化石吟》名師教案,希望你能喜歡。

【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體會詩歌的音樂美。

2、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重點】

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思想情感和節(jié)奏韻律美。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生物學的相關知識,激活聯(lián)想想象思維,深入理解詩歌內(nèi)容。

【教學方法】

1,朗讀法?!痘鳌肥且皇赚F(xiàn)代抒情詩,詩歌節(jié)奏鮮明,同時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來抒發(fā)贊 嘆之情。引導學生反復誦讀,感受思想感情和音樂美。

2,聯(lián)想想象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想象化石所展現(xiàn)出的一萬年前的神奇景象。

3,討論點撥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探究詩歌的內(nèi)容要點和首尾呼應的結構美。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化石圖片(恐龍、始祖鳥、魚等),并解說(化石的概念及其作用),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贊頌化石的優(yōu)美詩歌《化石吟》。(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悟

1、聽錄音,注意節(jié)奏和重音,并掌握以下字詞:

奇幻、裹藏、蔥蘢、卓越、骸骨、潛行、軀殼、檔案、猛犸、悄然

2、朗讀課文,感知課文

這首詩節(jié)奏鮮明,聲調(diào)和諧,音樂性強。要求學生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按意義節(jié)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1)集體朗讀。

(2)老師點評,師范朗讀。學生再讀。

3、讓2—4名學生說出自己讀完這首詩后的初步印象、第一感受。

三、品味探究

要求學生四人一組,就詩歌進行多角度品味探究。

1、請你概括詩歌的主要內(nèi)容。 并劃分層次。

明確:主要內(nèi)容是通過研究化石展現(xiàn)了億萬年前的景象。

層次劃分:1、2節(jié)(總領);3--6節(jié)(主體);7節(jié)(總結) (板書)

2、請你說說詩的第二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寫好在哪里。

明確:“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xiàn)”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xiàn)?”,“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你講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驚訝”照應“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這樣寫,有放有收,前后照應,使全詩結構完整。

3、這首詩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確:這首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將化石當作可以說話的人,還運用排比、設問、比喻等。并用第二人稱“你”來稱呼,顯得自然親切。全詩共5個“你”字,其中4個都用稱呼化石,但第6節(jié)中的“你”卻另有所指——大自然。

四、拓展延伸 。再讀課文,思考

1、化石所重現(xiàn)的逝去萬載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描繪一下畫面。

明確:詩歌的第6節(jié)就是都是一組畫面。當然,學生也可以用生物課上或課外所獲得的有關知識進行補充。

2、挑戰(zhàn)思維極限,科學地猜想人類可能會進化成什么。

明確:學生自由發(fā)揮,言之合理即可。

五、課堂小結

科學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抒情詩,飽含感情地贊頌了“會說話”的奇異化石,引領我們?nèi)ュ塾文沁h古洪荒、滄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盡可能地去保護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珍稀動物,而不是讓后世的人們在博物館去慨嘆、遐思,這更多地需要全人類珍愛我們生活著的這個星球,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

六、布置作業(yè)

1,抄寫課后生字詞,一詞兩遍,并注音。

2、課后自己搜集到的圖片或文字資料,寫一篇介紹某種古生物的文章,字數(shù)要求在500字以上。

【本教案設計思路】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充分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薄敖處熓菍W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教師應轉(zhuǎn)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彼晕以诮套x本文時,一方面關注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通過反復朗讀逐步理解詩歌內(nèi)容,并細心體會詩歌的鮮明節(jié)奏,和諧聲調(diào),感受詩歌的音樂美。另一方面又將學生的目光從詩歌本身引向古生物學和古生物考古學,以培養(yǎng)學生對生物進化的興趣,使學生在獲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同時,也能積極感悟自然感悟自然科學。第三,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地問題和探索問題,這就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拓展閱讀:《化石吟》課文習題

課內(nèi)檢測

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駭骨(hái) 潛行(qián) 軀殼(ké) 一幅畫(fú)

b.化石吟(yín) 窺見(guī) 腐朽(x?u) 蔥蘢(lóng)

c.猛犸(m?) 引頸(jìng) 萬載(z?i) 兩棲(qī)

d.描繪(huèi) 卓越(zhuó) 檔案(d?ng) 裹藏(gu?)

2.下列加粗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窺見(偷看) ???干涸)

b.蔥蘢(遮蓋、罩住) 造物主(上帝)

c.卓越(高明、高超) 幽雅(美好、大方)

d.化石吟(贊頌) 骸骨(尸骨)

3.下列詩句朗讀停頓錯誤的一項是( )

a.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為烏有

b.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

c.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

d.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4.填空題。

《化石吟》是一首贊頌化石的__________詩。吟,是______________的一種名稱,這里是___________的手法。這首詩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辭。

5.詩歌以一連串的問句開篇,有什么好處?詩句中為什么用“你”而不用“它”?“你”代表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①最早的魚兒怎么沒下巴?

最早的鳥兒怎么嘴長牙?

最早登陸的魚兒怎么沒有腿?

最早的樹兒怎么不開花?

②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xiàn)?

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

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

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

③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

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④肉體雖早巳腐朽化為烏有,

生之靈火卻悄然潛行在地下,

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

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⑤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

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

??荩癄€,日轉(zhuǎn),星移……

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向近代進發(fā)。

⑥復原的恐龍、猛犸仿佛在引頸長吼,

重現(xiàn)的遠古林木多么蔥蘢、幽雅,

啊,你——令人嘆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

⑦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xiàn),

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

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

你講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驚訝!

6.詩中“沒下巴”的“魚兒”是指_________;“嘴長牙”的“鳥兒”是指_________;“沒有腿”的“最早登陸的魚兒”是指__________;“不開花”的“最早的樹兒”是指____________。

7.③節(jié)中的“你”指代的內(nèi)容是( )

a.奇幻的神話 b.沉睡億年的石頭

c.剛蘇醒的化石 d.逝去萬載的世界

8.③節(jié)中“平凡的真理”指的是_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9.“密碼”的本義是________________,它在④節(jié)中的語境義是_____________。

10.④節(jié)中加粗的“珍貴”能否刪去?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⑤節(jié)畫線句運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辭手法,運用這種修辭手法的好處是_____________;如果不用修辭手法,把它變換成平實的說法,應這么說:_____________________。

12.⑥節(jié)中破折號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詩中“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的本體是____________。

13.第②節(jié)與最后一節(jié)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外創(chuàng)新

14.老師讀了一道數(shù)學題:“5加4乘3等于多少?”小明的答案是27,小紅的答案是17。根據(jù)小明的理解,把這道題用文字簡明準確地表述出來。(包括標點,限15字之內(nèi))

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篇十三

《祖父的園子》

師:同學們,作家蕭紅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寫了《祖父的園子》。課前我要求同學們先預習,不知道同學們都預習了嗎?如果預習了,請大家講一下《祖父的園子》里都有什么?

生:有樹、有花、有菜、有莊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螞蚱、有小鳥,有風、有雨,還有太陽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學生七嘴八舌的回答。

師:看來同學們都預習都很好,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座園子。

一、導入

二、簡介作者

先展示、交流學生搜集的有關女作家蕭紅的資料,再多媒體展示教師搜集的資料如下:

蕭紅:原名張乃瑩,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她從小生長在一個比較富有的地主家庭。她的童年卻是在可憐的陰影中長大的,在侮辱與損害的惡境中孤零零的掙扎過來。她的父親張庭舉是一個典型的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奴仆。他冷酷、貪婪,甚至因為蕭紅是個女孩而歧視她。只有在她的祖父那里,可以得到溫暖和愛,祖父和他的后園是她童年時代的一束陽光,因而她對于和祖父一起時的那段童年時光有著強烈的眷戀之情?,F(xiàn)在,我們就來看看她筆下的祖父以及充滿樂趣的后園。

三、感受我之快樂

1、師:在這座園子里發(fā)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請學生讀課文,一人一段,其他同學仔細聽,看看課文寫了哪些事情,你覺的哪件事最最有趣?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自讀自悟。

2、交流自己預習時查找的生字、詞,然后集體訂正如下詞語:

谷穗玩膩了衣襟地櫬嘴饞玫瑰

3、教師范讀課文,給學生以美的享受。

4、交流:

重點抓住以下幾件趣事:

⑴祖父戴一頂大草帽,我戴一頂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當祖父下種,種小白菜的時候,我就跟在后邊,把那下了種的土窩,用腳一個個地溜平。哪里會溜得準,東一腳西一腳地瞎鬧。有時不單菜種沒被土蓋上,反而被我踢飛了。

你體會到什么?淘氣、調(diào)皮。特別從哪個詞體會到?有時不但菜種被我踢飛了,甚至連鞋子也跟著一起踢飛了。

通過男女生分讀體會我和祖父的親密。

⑵ 祖父鏟地,我也鏟地。因為我太小,拿不動那鋤頭桿,祖父就把鋤頭桿拔下來,讓我單拿著那個鋤頭的“頭”來鏟。其實哪里是鏟,也不過爬在地上,用鋤頭亂勾一陣就是了。也認不得哪個是苗,哪個是草,往往把韭菜當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草當作谷穗留著。

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畫面?是不是特有趣?你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嗎?

(體會天真,傻的可愛。)

⑶ 當祖父發(fā)現(xiàn)我鏟的那塊滿留著一片狗尾草時,他問我:“這是什么?”

我說:“谷子。”

祖父大笑起來,笑得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p>

我看著祖父還在笑,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你看。”我跑到屋里拿了鳥籠上的一頭谷穗,遠遠地就拋給祖父,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則沒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

祖父雖然教我,可我并不仔細看。一抬頭看見一個黃瓜長大了,跑過去摘下來,我又去吃黃瓜了。黃瓜還沒有吃完,又看見了一個大蜻蜓從旁邊過,于是丟了黃瓜又去追蜻蜓了。跑了幾步就又去做別的了。

(聯(lián)系“小貓釣魚”“小猴子下山” 體會有趣,你討厭她嗎?)

⑷ 玩膩了,又跑到祖父那里去亂鬧一陣。祖父澆菜,我也搶過來澆。不過我并不往菜上澆,而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指導朗讀,“下雨了!下雨了!”體會快樂。你又看到怎樣的情景?可她還是拿著水瓢,拼盡了力氣把水往天空一揚,大喊著:“下雨了!下雨了!

師:過渡:園子里發(fā)生了這么多有趣的事情,在這樣的園子里作者是怎樣的心情呢?

四、小結

作者通過回憶童年時代快樂、自由、溫馨、美好的后園生活,表達了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和對濃濃親情的眷戀,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與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為一個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五、作業(yè)

要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任意選擇一題做答:

1、在本文中找出你喜歡的五個詞語解釋并各自造一個句子。

2、在下列詞語中任意選出五個,把它們連接成一段話(不少于50字)。

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篇十四

《黛玉初進榮國府》

教學目標:

1.激發(fā)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

2.能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了解生詞的意思。

3.運用學習前兩課的方法讀文章,了解人物的性格。

4.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jù)需要搜集信息。

教學重點:運用學習前兩課的方法讀文章,了解人物的性格。

教學難點:體會文中人物的性格。

教學準備:《紅樓夢》相關資料;電視劇《紅樓夢》片段。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這個單元我們都學習了哪些文章?作者是誰?

2.學習這幾篇文章我們都采用了什么方法?

3.今天我們又要采用這種讀書方法來學習一篇經(jīng)典的文章《黛玉初進榮國府》。讀課題。

二、交流預習的收獲

1.說說這篇文章改編自哪一部小說?作者是誰?你對這部小說有多少了解?

2.教師補充《紅樓夢》的相關知識。《紅樓夢》中寫到的人物有四百多個,這些人物各具特色,對主要人物的描寫更是惟妙惟肖,足見作家的功力。

三、瀏覽課文,說說文章都寫了哪些內(nèi)容?找出文章主要描寫的人物

四、自學重點段落第5、6、7自然段

1、出示思考題:王熙鳳都說過些什么話?分別在什么情況下對誰說的?

2、學生自學,在書上作記號。

3、小組范圍內(nèi)交流,教師巡視。

4、全班交流,教師相機點撥。

5、出示思考題:王熙鳳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6、小組內(nèi)探究、討論,并做記錄。教師巡視。

7、小組內(nèi)推舉代表在全班發(fā)言。

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新的揣摩人物性格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再談課文,想想從文中你了解到黛玉是個怎樣的人。

五、自學課文第1、2、3、4自然段,在書上作記號

1.交流,你從這四段中又讀出了什么?

2.播放錄像,讓學生直觀感受封建貴族的奢華,了解林黛玉的謹小慎微、冰雪聰明和王熙鳳潑辣爽快、圓滑的性格。

六、推薦閱讀

《紅樓夢》第三回

名師督導教案設計 教師督導反思篇十五

離騷名師教案

《離騷》代表了楚辭的最高成就,它不僅是屈原的代表作品,同時也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偉大的長篇抒情詩。

一、內(nèi)容與解析

1.內(nèi)容:

本課內(nèi)容主要是教學屈原的《離騷》

2.解析:

《離騷》是一首偉大的抒情長詩,歷來以其可與日月爭輝的光芒照耀詩壇。它有著豐富的內(nèi)容,浪漫的想象,強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寫作手法,思想和藝術上的魅力并重令無數(shù)人為之傾倒。同時,它也是我們了解屈原偉大思想與生平的最重要的歷史資料?!峨x騷》整首詩通過美人香草的比喻、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表達了作者革新圖強的政治抱負和同腐朽勢力作斗爭的堅強意志,抒發(fā)了熱愛祖國的感情。課文節(jié)選的這部分主要敘述作者因潔身自好,堅持正道而受到周圍眾人的猜疑和造謠中傷,君主也疏遠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決不就此退縮,和蠅營狗茍的小人們同流合污,一方面設想自己要隱退,同時更加努力培養(yǎng)自己美好的德行。這部分內(nèi)容表現(xiàn)了作者對人民疾苦的關心和對美德的追求,表達了即使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也絕不同黑暗勢力妥協(xié)而與世同流合污,絕不改變自己的高尚操守和報國情志的思想。

二、教學目標與解析

(一)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離騷》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是“楚辭”體的代表作品。

2、通過學習《離騷》,了解文學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詩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懷。

3、學會吟誦古詩詞,注意節(jié)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為代表的積極浪漫主義和創(chuàng)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通過把握詩文形象,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實詞、虛詞,培養(yǎng)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

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離騷》,理解詩人熱愛祖國、憂國憂民的情懷,培養(yǎng)學生愛國憂民 的 思想感情,并學習詩人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污,執(zhí)著追求理想的高尚節(jié)操。

(二)解析

1、了解屈原的生平,感知其高貴的個人品質(zhì)和忠君愛國的思想。

2、了解《楚辭》的一般特點和“騷體詩”的形式特點,抓住關鍵詞語,疏通詩句,培養(yǎng)學生初步鑒賞、評價古詩文的能力。

3、欣賞詩中的比喻手法,了解《離騷》的浪漫主義特色,從而進一步掌握浪漫主義詩歌傳統(tǒng)的特征。

三、問題診斷分析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當中,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是對文章的字、詞和句子的不理解,產(chǎn)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離騷》中的生僻字較多,二是對騷體詩這種先秦的詩歌體裁形式的陌生,三是對屈原情況的了解不夠。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引導學生學會利用工具書去疏通字、詞,理解句子,對騷體詩這種詩歌形式作必要的補充以及對屈原的生平事跡做適當?shù)臄U充。

四、教學條件支持

1.課文錄音。

2.投影:用于展示課文結構、詞義辨析、語法現(xiàn)象歸納等。

五、教學過程設計

2課時

問題一:關于屈原的情況?

【提示】1、屈原生平

屈原,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杰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出身于楚國貴族,與懷王同祖。屈原學識淵博,對天文、地理、禮樂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亂興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辭令。據(jù)《史記 屈原列傳》記載,屈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義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付諸侯。王甚任之。”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賢相的政治,認為只有圣君賢相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有強烈的憂國憂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屈原“美政”的另一體現(xiàn)是民本思想。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所謂圣君賢相,所謂美政,就是要看能否解決民生疾苦問題,能否致民于康樂之境。屈原曾任左徒,輔佐懷王,參與議論國事及對應賓客,起草憲令及變法;對外參加合縱與秦斗爭,兩度出使齊國。

2、楚辭

楚辭是戰(zhàn)國時期興起于楚國的一種詩歌樣式。宋代黃伯思在《校定楚辭序》中概括說:“蓋屈宋諸騷,皆書楚語,作楚聲,記楚地,名楚物,故可謂之‘楚辭’?!?在戰(zhàn)國中期,隨著屈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現(xiàn)于楚國文壇之后,楚辭于是形成為一代文學樣式。把《詩經(jīng)》三百篇特別是“雅”、“頌”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塊詩改為參差不齊,長短不拘、靈活變幻,詞藻華美,對偶工巧的騷體詩,建立一種詩歌的新體裁,標志著我國文學史的詩歌的新發(fā)展,是《詩經(jīng)》以后的一次詩體大解放。

3、《離騷》

《離騷》是《楚辭》篇名,是中國古代最長的抒情詩?!峨x騷》又常被舉作屈原全部作品的總稱。在文學史上,還常以“風”“騷”并稱,用“風”來概括《詩經(jīng)》,用“騷”來概括《楚辭》。

關于《離騷》的創(chuàng)作緣由,司馬遷在《史記?屈原列傳》中引劉安《離騷傳》說:“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庇终f:“屈原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鼻摹皯n愁幽思”和怨憤,是和楚國的政治現(xiàn)實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峨x騷》就是他根據(jù)楚國的政治現(xiàn)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 “發(fā)憤以抒情”而創(chuàng)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詩。由于其中曲折盡情地抒寫了詩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歷程的形象記錄,稱它為詩人的自敘傳,

《離騷》是屈原一生尋求愛國真理并為之奮斗不息的一個縮影。

問題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且思考文章的大意是什么?

問題三:“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笔窃娙酥笔阈匾?、表白心志的詩句,課文里類似的詩句還有一些,試把它們找出來,并以它們?yōu)榫€索,說說詩里寫了哪些內(nèi)容?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63687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