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具有觀點鮮明,內(nèi)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在社會發(fā)展不斷提速的今天,需要使用演講稿的事情愈發(fā)增多。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演講稿,可是卻無從下手嗎?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演講稿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崇德向善演講稿篇一
大家好!今天很榮幸在這里參加演講,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初二十班的全體同學們,向我們尊敬的老師問好,祝老師們身體健康,事事順心!
我為能夠參加這次以“崇德向善,奮發(fā)向上”為主題的演講而感高興。我對于“崇德向善,奮發(fā)向上”有著個人的理解——“崇德向善”突出一個德,有德方能向善;“奮發(fā)向上”突出一個“上”字,我把它解釋為才能的“才”字,奮發(fā)努力方能成才,合起來說,即做一個德才兼?zhèn)涞娜恕?/p>
德是指品德,是指一個人對社會、對他人責任心的一種表現(xiàn)。才是指才能,是指一個人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能力和手段。對一個人而言,德是靈魂,是向?qū)?;才是能力,是工具。我之所以把德字放在前面,才字放在后面,是因為在我心中一個人的品德第一,才能居第二。為什么這么說呢?那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一個人的身上大體有四種德才關系,即有德有才、有德無才、有才無德、無德無才。
一、有德有才。這時,一個人既具有為社會和他人做貢獻的優(yōu)秀品德,又具有為社會和他人做貢獻的才華。這是一種最好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社會的和諧程度最高,社會效益也高。
二、有德無才。一個人有高尚的品德,但才能平庸。這時,雖然一個人有為社會辦好事的愿望,但因能力有限,所以對社會貢獻較小。這樣的社會和諧程度高,但是社會效益略低。
三、有才無德。這時雖然一個人想做壞事,但才能有限,做壞事手段不高明,對社會的破壞性就低。這樣的社會和諧程度低,效益低。
四、無才無德。這時,一個人既想干壞事又具有干壞事的能力。由于手段高明,其干了壞事也不容易被人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對社會的危害是最大的。這樣的社會和諧程度低,且社會效益極低。
在我國歷史上,用人標準一直是按照德與才兩個大的方面來考慮的,這就很自然地要牽涉到如何處理兩者的關系。
劉邦打天下時,是把才能放在第一位的,陳平"盜嫂受金"照舊得到重用。曹操明確提出"唯才是舉",選拔人才主要看才能。唐太宗曾就用人問題與魏征交談,魏征很明確地講了一番話:“大體意思是說,在亂世爭雄的時候,用人往往顧不了許多,只求其才能,有利于打天下就行;但在治理國家時,就必須是德才兼?zhèn)洳拍苡谩5搅怂纬?,《資治通鑒》的主編司馬光對德才關系有了更精確的論述,他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意思是德行是才能的向?qū)?,有了好的德行,才能就會得到善用;才能是德行的輔助,有了好的才能才可以發(fā)揚大德。
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努力做一個德才兼?zhèn)?,德字為先的人?/p>
這就是我今天主題為“崇德向善,奮發(fā)向上”的演講,謝謝大家!
崇德向善演講稿篇二
中國自古的文明禮儀之邦使多少自稱炎黃子孫的海外華僑為此而自豪。“奮發(fā)向上,崇德向善”成為了多少人們自我勉勵的話語。也更堅定的鞏固了有志青年要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美麗中國”的決心。
為了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無數(shù)仁人志士上下求索,不懈努力。無數(shù)英雄犧牲了生命,染紅了五星紅旗。無數(shù)像正氣長存的民主斗士—聞一多、“頭可斷而志不可奪”的革命者—方志敏……等這樣的人們成為我們的光輝榜樣。對于這些歷史我們一定要銘記心中。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五禮,知五恥”一個人的道德修養(yǎng)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盞明燈。正所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之稱,文明禮儀源遠流長。我們應該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融入到個人,社會生活中,使人們在家庭中,擁有家庭美德,在社會中擁有社會道德。是對古代禮儀的尊重和繼承。
赫拉克特利曾說過“看不見的和諧比看得見的和諧更美”同學間的爭吵,父母間的爭吵,陌生人間的爭吵……每天反復的上演著,到底是什么讓我們天天都要處在這種爭吵之中?不就是少了那一點點的寬容和理解嗎?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寬容和理解,那么“爭吵”二字將會離開我們,永遠只出現(xiàn)在記憶中。
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fā)展所追求的核心價值,是人們在豐富的物質(zhì)生活基礎上對健康充實的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和人民素養(yǎng)的集中體現(xiàn),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中之重。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程度,直接體現(xiàn)了整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最近幾年,中國人十分崇尚洋文化 ,可在外國人的眼中“崇尚”已經(jīng)變?yōu)榱恕隘偪瘛悲偪駬屬彽纳莩奁?,草地上用中文寫著的“禁止踩踏”這一幕幕無不在提醒著我們中國的文明禮儀到哪里去了?曾經(jīng)有一個人說:“以前到外國去,你要買點東西,老板看到你是中國人,會很熱情的對你說話??墒乾F(xiàn)在,你要買什么老板都對你愛答不理,不再像以前那么熱情?!笨梢娺@么多年,我們中國人給他們留下的印象是越來越不好。
民主是要人民來當家做主的政治制度,是體現(xiàn)人民至上和人民主體的家主和追求,既是全人類共同追求的政治思想,更是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價值目標。1954年開始實施的全國人大代表會議標志著人民真正當家做主的時代已經(jīng)來臨。擺脫了統(tǒng)治者對全國統(tǒng)一的統(tǒng)治。
中國要成為發(fā)達國家還要繼續(xù)改進“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我們每個人都要知榮知恥,不要再給中國貼上“不禮貌”等標簽了。希望我們能夠樹立明禮知恥的社會風氣,努力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美好。
崇德向善演講稿篇三
寒假里,我和爸爸一起讀了《奮發(fā)向上,崇德向善》這本書,里面的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前段時間,我曾把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熟讀成誦,但對其中的內(nèi)涵不太理解,而這本書把故事分成三篇,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幫助我加深了理解。
爸爸指著《看看我家的大變化》說,他小時候家里連自行車也沒有,爺爺奶奶每天徒步送他上下學,那時候更別說用上電話、手機、網(wǎng)絡這些高科技產(chǎn)品了。至今我們家里還留著一樣老古董——一臺14寸鴿牌黑白電視機,爸爸說這是他小時候家里最值錢的家用電器,相比而言,現(xiàn)在的我比爸爸小時候可幸福多了!如果比起書里寫的《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的話,那我們更是幸福千萬倍了,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每個人的幸福都離不開祖國的強大!
作為一名少年兒童,我們又應該如何去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呢?這本書也告訴了我們答案,每一個人要從自己做起,向社會釋放正能量。有一天我們路過步行街,爸爸指著一排印著“出眾教育”的廣告牌問:你還記得《奮發(fā)向上,崇德向善》里的故事嗎?啊,我想起來啦,那是關于安師大的一個大學生哥哥王雷的故事——《農(nóng)家子弟的創(chuàng)業(yè)路》。他的家庭很窮苦,在上大學時,王雷需要自力更生,養(yǎng)活自己,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開輔導班,畢業(yè)后開辦了自己的公司,還回報了社會。爸爸說只要我們有夢想,勤奮踏實,每個人都可以有屬于自己的成功,每個人都可以有精彩的人生。
爭做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公民,書里既有好干部孔繁森、科學家林俊德、好醫(yī)生胡佩蘭,也有很多普通的一員:售票員李素麗、村民李繼林、劉平貴;既有老人白方禮,也有殘疾人馬成良,他們的故事深深感動著我。
爸爸說光讀書光感動還不夠,我們還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爭做好公民!說做就做,我也加入了“志愿者”服務的隊伍。寒假期間,回家過年的人很多,我和爸爸來到長途汽車站,那里人山人海,人們排著長長的隊伍,像一條條正在游動的長龍。
通過這些活動,我更加明白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含義,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作為幸福大家庭里的小成員,我們要奮發(fā)向上,崇德向善!
崇德向善演講稿篇四
大家下午好!
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報告中,明確提出了“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其實,這就是新時期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nèi)容。我們要在中華大地上建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形成良好道德規(guī)范、樹立崇高道德理想,教育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因此,我今天演講的的主題就是:凝聚向上向善之正能量,做品德高尚的中國人。
古人云:“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這就是說,無論是個人修身立業(yè)、百姓生活,還是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安定,道德都如土壤和空氣一樣不可或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目前,我國已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廣大人民衣食住行已得到了充分改善,但我們的社會也正遭受著快速成長所帶來的煩惱——道德建設正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我們看到,只愿人人為我,卻不舍得我為人人的自私自利人群在增多;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正日漸滋長;見利忘義、誠信缺失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就連公交車上讓座,都能成為點燃拳打腳踢暴力事件的導火索;道德缺失的現(xiàn)象不勝枚舉!
在此我想請大家共同思考下列的問題:如果一個社會不能激發(fā)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情感,不能構建正確的道德標準,不能促使人們肩負起道德責任,何談社會文明與和諧呢?如果一個民族連道德底線都不能堅守,談何民族振興、長久不衰呢?其實,如此“高大上”的社會問題、民族難題,答案并不難尋。我想,只要全社會、全民族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我中華民族之優(yōu)良傳統(tǒng),尤其是崇德向善的優(yōu)良品質(zhì);并不斷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社會風氣將日漸好轉(zhuǎn),國民道德素質(zhì)將逐步提高,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指日可見。
崇德向善應是一種文化信仰。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傳統(tǒng)美德源遠流長,但放眼當下,中華兒女正在丟失這些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崇洋族、哈韓族正逐漸增多,而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國學禮儀的人并不多。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卻將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yōu)良傳統(tǒng)進行了學習和發(fā)揚,比如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大家千萬不要認為,他們只是喜歡熱鬧、喜歡過節(jié),才和我們一起湊熱鬧。其實,他們是在利用節(jié)日文化宣揚民族精神,凝聚民意。據(jù)媒體報道,我們的這兩家鄰居,已經(jīng)向世界教科文組織申請了多項有關漢文化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一部分已經(jīng)獲得了批準,這其中就有我中華傳統(tǒng)醫(yī)術——中醫(yī)。這難道不能給我們中華兒女帶來心頭一顫嗎?我們不要總是嘴上批評人家剽竊我們的文化成果,而是應該盤點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文化、道德方面丟失了多少,應該警醒反思,應該重新掀起“國學熱”、“傳統(tǒng)文化熱”。
崇德向善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吧朴猩茍?、惡有惡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敬業(yè)成為習慣,奉獻成為生活,既平凡卻又不簡單。道德的力量和榜樣是每個人心中的一盞明燈,德行善舉是每個人心靈中最樸素的情感,也是一種平常的生活方式。 崇德向善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對個人來說,要始終堅持把修徳律己、修身與修德并重,達到各安其分、各守其位;要把崇德向善、積德行善時刻裝在心里、成為行動,能在關鍵時刻、危難之時豪不猶豫的去給予、毫不吝惜去付出;要把小事做好,把平凡的工作崗位,當作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舞臺,干出不平凡的業(yè)績。中華歷史上具有偉大善舉、名垂青史的仁者義士不勝枚舉,而當代的焦裕祿、雷鋒、楊善洲、郭明義這些道德榜樣所踐行的社會責任、無私奉獻精神和堅守品格,恰恰代表了時代的進步和向上向善的道德主流。
凝聚向上向善之力量,就是要大力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華大地,自古崇尚以德化人。古代圣賢倡導“仁、義、禮、智、信”,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追求“忠厚良善、崇禮尚義、正直勇敢、勤勞智慧”,這是代代相傳的優(yōu)良品質(zhì),正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堅定基石, 其中所蘊涵的積極向上的道德追求,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價值。 古人云:“上善如水”。在當今物欲橫流、心靈浮躁的時代,唯有崇尚優(yōu)良道德品質(zhì)、虔誠向善才能根治人性的丑陋與邪惡、洗滌心靈的污垢與黑暗 。只要我們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 , 我們的中華民族就能永遠充滿希望和活力。
崇德向善演講稿篇五
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塊土地上,我們的生活越過越好,這是億萬人民奮斗的結果。在奮斗的過程中,我們中華民族形成了優(yōu)秀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寒假中我讀了《奮發(fā)向上崇德向善》這本書之后,深深領悟到了這一點,同時讓我明白了“人心向善,感動常青”。
奮發(fā)向上,崇德向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使中國變得強大,它使中國走向復興,它使我們懂得好好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
在書中,舍己為人的羅臘英,為救大火中的領居而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革命烈士聞一多,為自由民主而英勇獻身;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孔繁森,鑄就親藏高原上永恒的豐碑;博大情懷的百歲老人胡佩蘭,“沒日沒夜,拼命工作”堅持為病人解除痛苦;熱心助人的“輪椅哥”馬成良,用真誠和周到為每位旅客服務……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奮發(fā)向上、崇德向上的楷模。
作為小學生的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的接班人。我們應該有愛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記得魯迅說過一句話:惟有民魂是1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fā)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這句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積極向上。所以我們要以身作則,從我做起,在家里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生活中樂于助人,積極向上,做個有價值、有誠信的人。
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構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爭做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公民!奮發(fā)向上,崇德向善!加油!
崇德向善演講稿篇六
寒假里,我和爸爸一起讀了《奮發(fā)向上,崇德向善》這本書,里面的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前段時間,我曾把24個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熟讀成誦,但對其中的內(nèi)涵不太理解,而這本書把故事分成三篇,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幫助我加深了理解。
爸爸指著《看看我家的大變化》說,他小時候家里連自行車也沒有,爺爺奶奶每天徒步送他上下學,那時候更別說用上電話、手機、網(wǎng)絡這些高科技產(chǎn)品了。至今我們家里還留著一樣老古董——一臺14寸鴿牌黑白電視機,爸爸說這是他小時候家里最值錢的家用電器,相比而言,現(xiàn)在的我比爸爸小時候可幸福多了!如果比起書里寫的《翻身農(nóng)奴把歌唱》的話,那我們更是幸福千萬倍了,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們每個人的幸福都離不開祖國的強大!
作為一名少年兒童,我們又應該如何去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呢?這本書也告訴了我們答案,每一個人要從自己做起,向社會釋放正能量。有一天我們路過步行街,爸爸指著一排印著“出眾教育”的廣告牌問:你還記得《奮發(fā)向上,崇德向善》里的故事嗎?啊,我想起來啦,那是關于安師大的一個大學生哥哥王雷的故事——《農(nóng)家子弟的創(chuàng)業(yè)路》。他的家庭很窮苦,在上大學時,王雷需要自力更生,養(yǎng)活自己,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開輔導班,畢業(yè)后開辦了自己的公司,還回報了社會。爸爸說只要我們有夢想,勤奮踏實,每個人都可以有屬于自己的成功,每個人都可以有精彩的人生。
爭做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公民,書里既有好干部孔繁森、科學家林俊德、好醫(yī)生胡佩蘭,也有很多普通的一員:售票員李素麗、村民李繼林、劉平貴;既有老人白方禮,也有殘疾人馬成良,他們的故事深深感動著我。
爸爸說光讀書光感動還不夠,我們還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爭做好公民!說做就做,我也加入了“志愿者”服務的隊伍。寒假期間,回家過年的人很多,我和爸爸來到長途汽車站,那里人山人海,人們排著長長的隊伍,像一條條正在游動的長龍。
通過這些活動,我更加明白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含義,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作為幸福大家庭里的小成員,我們要奮發(fā)向上,崇德向善!
崇德向善演講稿篇七
大家下午好!
我們知道,20xx年11月,中共順利召開,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其實,這就是新時期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核心內(nèi)容。20xx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在我看來,這好似一場“靈魂”的運動正向我們悄然襲來。——這便是要在中華大地上建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在全社會形成良好道德規(guī)范、樹立崇高道德理想,教育引導人們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因此,我演講的題目是《凝聚向上向善之正能量 做品德高尚的中國人》。
古人云:“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這就是說,無論是個人修身立業(yè)、百姓生活,還是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安定,道德都如土壤和空氣一樣不可或缺。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我國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目前,我國已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廣大人民衣食住行已得到了充分改善,但我們的社會也正遭受著快速成長所帶來的煩惱——道德建設正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我們看到,只愿人人為我,卻不舍得我為人人的自私自利人群在增多;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正日漸滋長;見利忘義、誠信缺失等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就連公交車上讓座,都能成為點燃拳打腳踢暴力事件的導火索;道德缺失的現(xiàn)象不勝枚舉!在此我想請大家共同思考下列的問題:如果一個社會不能激發(fā)人們形成善良的道德情感,不能構建正確的道德標準,不能促使人們肩負起道德責任,何談社會文明與和諧呢?如果一個民族連道德底線都不能堅守,談何民族振興、長久不衰呢?其實,如此“高大上”的社會問題、民族難題,答案并不難尋。我想,只要全社會、全民族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我中華民族之優(yōu)良傳統(tǒng),尤其是崇德向善的優(yōu)良品質(zhì);并不斷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社會風氣將日漸好轉(zhuǎn),國民道德素質(zhì)將逐步提高,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指日可見。
崇德向善應是一種文化信仰。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傳統(tǒng)美德源遠流長,但放眼當下,中華兒女正在丟失這些優(yōu)良的傳統(tǒng)文化,崇洋族、哈韓族正逐漸增多,而熱愛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國學禮儀的人并不多。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的鄰國日本、韓國卻將我中華民族的許多優(yōu)良傳統(tǒng)進行了學習和發(fā)揚,比如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大家千萬不要認為,他們只是喜歡熱鬧、喜歡過節(jié),才和我們一起湊熱鬧。其實,他們是在利用節(jié)日文化宣揚民族精神,凝聚民意。據(jù)媒體報道,我們的這兩家鄰居,已經(jīng)向世界教科文組織申請了多項有關漢文化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一部分已經(jīng)獲得了批準,這其中就有我中華傳統(tǒng)醫(yī)術——中醫(yī)。這難道不能給我們中華兒女帶來心頭一顫嗎?我們不要總是嘴上批評人家剽竊我們的文化成果,而是應該盤點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文化、道德方面丟失了多少,應該警醒反思,應該重新掀起“國學熱”、“傳統(tǒng)文化熱”。
崇德向善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敬業(yè)成為習慣,奉獻成為生活,既平凡卻又不簡單。道德的力量和榜樣是每個人心中的一盞明燈,德行善舉是每個人心靈中最樸素的情感,也是一種平常的生活方式。 崇德向善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對個人來說,要始終堅持把修徳律己、修身與修德并重,達到各安其分、各守其位;要把崇德向善、積德行善時刻裝在心里、成為行動,能在關鍵時刻、危難之時豪不猶豫的去給予、毫不吝惜去付出;要把小事做好,把平凡的工作崗位,當作自己不平凡的人生舞臺,干出不平凡的業(yè)績。中華歷史上具有偉大善舉、名垂青史的仁者義士不勝枚舉,而當代的焦裕祿、雷鋒、楊善洲、郭明義這些道德榜樣所踐行的社會責任、無私奉獻精神和堅守品格,恰恰代表了時代的進步和向上向善的道德主流。
凝聚向上向善之力量,就是要大力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華大地,自古崇尚以德化人。古代圣賢倡導“仁、義、禮、智、信”,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追求“忠厚良善、崇禮尚義、正直勇敢、勤勞智慧”,這是代代相傳的優(yōu)良品質(zhì),正是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堅定基石, 其中所蘊涵的積極向上的道德追求,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價值。 古人云:“上善如水”。在當今物欲橫流、心靈浮躁的時代,唯有崇尚優(yōu)良道德品質(zhì)、虔誠向善才能根治人性的丑陋與邪惡、洗滌心靈的污垢與黑暗 。只要我們一代接著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 , 我們的中華民族就能永遠充滿希望和活力。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548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