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8篇(匯總)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9 15:02:33
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8篇(匯總)
時間:2023-04-09 15:02:33     小編:zdfb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篇一

審視這節(jié)課的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注重學生對概念的自主建構,讓學生充分地經歷、體驗、探索中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新教材中把“千克”與“克”這兩個重量單位放在一起進行教學,是充分地利用學生對“克”、“千克”基本上是一張白紙的情況下,將這兩個重量單位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認識和建構,來完成概念的形成。事實證明,學生只要對其中的某一個重量單位掌握了,那么另個一個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因此,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1克到十幾克、幾十克、幾百克,最后到1000克,將克與千克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將克與千克作為一個整體在重量體系中加以構建,這樣就可能使概念教學較為豐富與深入。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掂一掂2分硬幣的質量,說說感受,初步感知1克是一個很輕的單位,人們是幾乎感覺不到的。之后,我讓學生找一找桌上約重1克的物品,交流估量的方法以培養(yǎng)他們的估計能力,再揭示學生找到的物品都約重1克,為豐富克的感知,讓學生感知10克要幾個硬幣,20、50克呢?并讓小組6、8個同學合起來掂掂,20克,50克、100克有多重?在此充分感知的情況下再讓學生估量蘋果與鹽的重量,在估量過程中又注重估量方法的優(yōu)化??上г诠懒看_定出蘋果重量之后,忘卻了讓學生感知200克的重量。在教學1千克的時候,我請學生猜一千克米和一千克廢紙哪個重,哪個輕,由于兩者體積相差比較大,學生很好的認識了千克,知道比較物品的輕重要看質量而不是體積。最后我請學生比較了1克與1千克的不同,他們明顯感受到1克比1千克輕得多,這為他們今后在選擇合適的質量單位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關系。通過各種練習強化認識克與千克。

在教學完千克后,因為時間關系,遺憾地沒讓學生感受幾十千克有多重。另一個值得反思之處就是在回歸課本的整理知識的環(huán)節(jié)中,該思考適當?shù)囊龑W生整理、回顧知識。

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篇二

新課程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不再過分強調學科本位,不再偏重書本知識,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更為關注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全面發(fā)展。

教學《克和千克》這節(jié)課時,為了喚起學生有關臺秤的知識經驗,課前就布置學生在家搜集有關物品重量的素材。課中就出示一臺秤,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臺秤怎么稱物品的重量?接著讓學生認識臺秤及使用方法,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稱出1千克的橙子。學生有的說1千克的橙子有4個,有的說有5個,有的說小一點的有6個。學生發(fā)現(xiàn)每組1千克的橙子的個數(shù)是不同的。然后讓學生用手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有多重。

這時教師拿出一些袋子,問:“在這些袋子里裝上多少東西,就可以達到1千克的重量了?看誰猜得準?!睂W生興趣盎然,紛紛尋找身邊的物品,進行猜測。

生1:我想在袋子里裝5本語文書和5本數(shù)學書。

生2:我想在袋子里放2袋食鹽。

生3:我想在袋子里裝上5袋洗衣粉。

生4:我想在袋子里放上9個沙包。

生5:我想在袋子里放2瓶營養(yǎng)快線。

……

一會兒,學生的興趣上來了,都迫不及待的想說。我于是話鋒一轉:你想驗證剛才所裝的袋子是否是1千克嗎?如果不是1千克,你有辦法使它成為1千克嗎?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一位學生把原來猜想的9個沙包放臺秤上一稱,羞澀的笑了,覺得相差太遠了。有的小組在操作稱物品時一會兒多,一會兒少,一會兒換個大點的,一會兒換個小點的,一直到剛好1千克為止。最后,學生展示匯報小組的成果,教師給猜測正確或接近的學生獎勵智慧小花。學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

一、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在這節(jié)課中,精心的設計,組織了學生的實踐活動。學生在稱物品,掂物品,數(shù)物品的活動過程中加深了對千克的認識,讓每一名學生都有動手操作的機會,同時在活動過程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這個實踐活動也讓每一名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通過稱一稱、掂一掂而真實的感覺到“1千克”的物體到底有從重。從而把本節(jié)課推向了高潮。因為物體的重量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有讓學生通過現(xiàn)實的稱一稱、掂一掂才能讓學生感覺到物體的重量。這也體現(xiàn)了“新課標”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感悟能力這一教學理念,又體驗到了數(shù)學就在身邊,從而體會到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學生不但學會了運用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去思考,起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而且形成了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讓學生經歷生動的學習過程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教師的設計意圖:根據(jù)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靈活地組織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程序。教學中,對課本的內容進行了適當?shù)膭h減和增加,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生動的學習過程,從而把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引向最佳狀態(tài);同時分小組驗證,把學生看不見、摸不著的“千克”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切身感覺到“幾千克”的物體到底有多重。學生對1千克的實物稱重量的展示過程,正是一次科學實驗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火花碰撞,經驗共享的過程。教師更加關注對學生學習的積極情感的培養(yǎng)。學生在活動中獲得了豐富的實際體驗,不僅讓學生獲得了知識,而且也培養(yǎng)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能力,讓不同的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得到了不同的發(fā)展。他們的科學態(tài)度和求實精神得以培養(yǎng),并從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三、讓學生享受自主探究的樂趣

新課程不再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不再過分強調學科本位,不再偏重書本知識,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注重學生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更為關注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一般能力等全面發(fā)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這個片段中,教師采用小組合作驗證,合作交流的方式,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主探索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在學生小組合作“稱一稱”的反復嘗試中,教師為學生準備了豐富的,有探究價值的學習材料,以具有較大思維空間的問題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了觀察,猜想,操作,討論,驗證,交流之中。當學生在認真活動的時候,教師認真地聽,準確的理解,熱情的鼓勵,并給予學生幫助,進而營造了一個支持性的,寬容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這樣,學生享受到了自主探究的樂趣。

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篇三

教學反思這是我第二次講授這節(jié)課,通過上次大家的指導,我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上又有了一下變動。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根據(jù)這一理念,我認為在教學《克與千克》后有點感觸,現(xiàn)作一下反思。

1、數(shù)學問題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學生雖然對千克與克還不熟悉,但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喚起對它的感受。先讓學生背一背感受人的身體有輕重之分,再讓學生掂一掂自己的學習用具來感受物體也有輕重之分。選擇了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事和物作為教學資源,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使學生感受數(shù)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2、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但是對質量單位還是缺乏認識。為了讓學生建立克與千克的認識,教學中我采取了多種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千克的觀念。

a、通過實際感受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通過1個二分硬幣和1袋洗衣粉,讓學生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并從中感知一千克比一克要重,再通過加1、2、3、4個硬幣來感知5克的重量,找一找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大概有1千克,這樣學生初步具備了克與千克的表象。

b、讓學生實際測量物品的質量。在上面估測的時候,往往結果與實際質量有出入,這就得需要提供幫助驗證的工具---稱。學生知道要知道物體的輕重需用秤稱,此時讓學生說說你認識哪些秤,再通過課件演示介紹一些常用的秤及認識盤秤的使用方法。

c、運用對比的方法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如一手掂一袋洗衣粉,一手掂1個二分硬幣,這樣通過比較,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輕重形成較鮮明的表象,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關系。

1、沒做到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新課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在教學中由于沒能很好處理好時間的把握情況,致使小組合作匆匆忙忙,沒能起到很好的實踐效果。

2、學生對克、千克的質量的體驗還不夠豐富

判斷物品有幾克、幾千克,估測值與實際值誤差較大,說明學生對克千克的觀念的建立,還需要通過更為豐富的實踐活動來促進,教學中,如果大膽讓學生舉例估測生活中常見物品的重量,教師再加以引導修正學生的估測誤差,這樣會取得更佳教學成效。

今后,我的教學將繼續(xù)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從學生學習的需要出發(fā),讓數(shù)學課堂教學更有效。

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篇四

克與千克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為在平日里學生接觸的質量單位都是斤,讓學生一下子明白克與千克也是質量單位,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陌生,積累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初步形成質量觀念是當前最最重要的內容。為積累學生的生活經驗,多接觸一下生活中的克、千克,我做了以下的努力: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稊?shù)學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有價值”的數(shù)學應該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和以往的知識體驗有密切的關系,是對他們有吸引力、能使他們產生興趣的內容??伺c千克的質量單位常常出現(xiàn)在物品的包裝袋上,而這些常常是孩子們不容易注意到的。為此,我設計了一系列逛超市的活動。開學的第一天晚上逛超市,目的是找與克有關的物品,并記錄下它的名字及克數(shù)。第二天還是逛超市,這次的目的是找與千克有關的物品記錄下它的名稱及千克數(shù)。從學生的記錄中可以看出很多孩子很樂意做這件事情,記錄地也詳細而且相當多。在這兩天的信息調查中,學生初步感受到克和千克也是常用的質量單位,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

找克與千克是第一步,只是初步讓學生知道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克與千克,而在交流的目的是讓孩子真正體驗到哪些物品用克表示,哪些物品用千克表示。在課堂上交流信息時,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聽得非常認真,在交流中學生對于克與千克的認識已不再那么空洞和抽象,而且已經建立在一種親身感知體驗的基礎之上了。從中我也體驗到課前讓學生走進市場調查是很有必要的,在調查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的質量,各種資源被充分挖掘,這樣學生學得扎實、主動、并充分感受到數(shù)學的價值,同時再次讓學生真正體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數(shù)學。

體驗學習,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讓學生主體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建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親身感受物體都有輕、重,使學生對看不出、聽不見的質量能夠用手或身體的其他部位的感覺而感受到,體驗并比較什么“重”,什么“輕”。再使學生親身感受“1千克”“1克”的實際重量,進而體會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如讓學生把準備好的1千克的食鹽及1枚2分硬幣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這1千克與1克放在手上的感覺;再聯(lián)系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如:1枝油筆、 1個本書、一?;ㄉ?個擦子大約有多重,讓學生借助對這些的質量的感知,遷移到對1千克、1克重量的感受。所有的這些實踐活動,不僅使學生都能較為深刻地認識質量單位“千克”和“克”,并在學習知識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觀察、想象、交流、實驗等能力。

比較欠缺的地方:從學生的口中及書寫中、交流中也看出個別孩子的家長并不配合孩子的這種體驗活動,只是隨口說了幾種物品讓孩子寫下來,根本沒讓孩子體驗到找克與千克的樂趣,致使部分孩子的體驗不夠充分。另因物品、時間有限在上課時體驗的也比較少,尤其是讓學生自己動手稱的過程很多孩子沒有體驗到,這讓我感到有點遺憾。如果沒有時間的限制、沒有物品的限制,拿出一節(jié)課讓孩子真正體驗一下如何用稱來稱物品那對于孩子來說是多好的生活經驗呀。

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篇五

二年級學生由于積累的生活經驗較少,如果只是抽象地認識《克與千克》無疑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從以下組織教學活動:

1、 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教學,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激活原有生活經驗、積累新的生活經驗。

克與千克雖然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質量單位,但是對于學生來說,這只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生活現(xiàn)象,學生并不會認真地進行觀察、比較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們可以將這種已有的生活經驗進一步激活,變成我們的教學資源。比如,讓學生去超市收集了一些物品的質量,還讓學生實地去菜市場買500g菜,去水果市場買500g水果等,并逐步會計算價錢。這樣將數(shù)學學習融入相關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算理的同時,實現(xiàn)“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最終也要回歸生活實踐中”的數(shù)學教學的最終目標。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也能夠較為靈活地解決相關的數(shù)學問題。

2、 通過有效的體驗活動,建立1克與1千克質量觀念。

1克和1千克究竟是多重?這個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抽象的。因此,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我先讓學生準備的1千克的鹽(糖等其他1千克的物品均可)和1克的扣子(回形針、2分硬幣等均可)。由于準備的實物比較多樣,學生通過掂一掂、稱一稱等活動幫助學生進行多方位的直觀感受,積累了比較充分的生活經驗。由于學生將親手感受過的1克和1千克的物品的質量留給他們的直觀印象作為一個標準,因此,學生在不同物品使用什么質量單位的問題上判斷比較準確。

3、 教師應在在《克與千克》的學習中讓感受數(shù)學語言的嚴謹性。

在教學填寫單位名稱的練習中,如“1包瓜子使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的問題時,教師注意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到數(shù)學語言的嚴謹性,說明為什么一定要強調“合適”。因為1包瓜子的質量其實也是可以用千克或者其他單位來表示的,但是因為1包瓜子的質量比較輕,所以用克作為單位來表示是更加合適的。

整體來說,學生學習的效果還不錯。但是有部分學生在計算購買已知500g物品的單價數(shù)學問題仍然是有困難的。

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篇六

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新教材人教版的內容。而省編義務教材中內容編排體系讓是學生在學習二(上)年級學習“千克”的基礎上,本學期再來學習“克的認識”。但人教版實驗教材在內容的安排在二(下)年級將二個內容集中學習?;趯π抡n程標準理念的認識,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以省編教材二(下)“克的認識”為基本內容,并借鑒和吸收人教版新教材的設計思想和內容。教學中首要的難度來自學生的心理特點,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物體的關注,往往先關注物體的大小、長短甚至顏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對于重量的本質性的關注則較少,有的也相對較為間接。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克”、“千克”這兩個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一是因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克”、“千克”的接觸比較少,二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重量關注和經歷輕重的體驗比較少,三是“克”這個單位比較小,學生更是很少有對這個重量單位的感受與體驗。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力求體現(xiàn)以下二個方面:1、在比較一定的情境中喚起學生對物體重量的關注;2、通過操作、實踐活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初步建立“克”與“千克”的概念。

因此,教學設計中關于教學目標的定位為: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并溝通克與千克的聯(lián)系,知道1000克=1千克,并知道它們的區(qū)別。2、.在建立重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執(zhí)教后,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反思.

(一)、反思之一 ——審視這節(jié)課的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注重學生對對概念的自主建構,讓學生充分地經歷、體驗、探索中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新教材中把“千克”與“克”這兩個重量單位放在一起進行教學,是充分地利用學生對“克”、“千克”基本上是一張白紙的情況下,將這兩個重量單位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認識和建構,來完成概念的形成。事實證明,學生只要對其中的某一個重量單位掌握了,那么另個一個概念也就自然掌握了。因此,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1克到十幾克、幾十克、幾百克,最后到1000克,將克與千克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將克與千克作為一個整體在重量體系中加以構建,這樣就可能使概念教學較為豐富與深入。

(二)、反思之二——讓學生充分地進行想像、推理、猜測、判斷等心智的運動,挑戰(zhàn)自己的思維。如上課伊始的情境中,讓學生舉例說一說很重很重的物品,很輕很輕的物品,而這些物品到底重多少,你能說一說嗎,不僅引發(fā)學生進一步對輕重的關注,更調動已有的有關重量單位的知識經驗,盡管學生沒有說出噸等知識,但為教師的下一步教學實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當學生建立“1克”概念以后,要建立“1千克”的概念,十幾克到幾十克再幾百克這個重量的序列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來加以建立。從教學實施中看,教師出示了一組表示有重量序列的物品,讓學生猜測,進行有依據(jù)的合理性的猜測。學生在初步關注到物體的重量有重有輕后,讓學生大膽估計這些物品的重量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盡管學生估出來的重量與實際不符合實際標準答案,但相差并不是很大,但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學生產生了想知道這一物品實際重量的強烈需要,從而帶出物體重量單位的一個簡單序列,而序列的意圖在教學中主要就是讓學生最初步但也是最真實地感受到物體的輕重,同時為建構“1千克”這一概念埋下伏筆。

(三)、反思之三——本節(jié)課,為了引起學生對重量的關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比較開放,因此對組織實施的教師的要求較高,特別是課堂教學的藝術與調控要求高。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學生竟然會將問題的解決帶著個人的感情色彩,選擇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還有的學生只關注到同學的個子的高與低,這些都是我本來沒有想到的。課堂上,終于有學生在教師的“千呼萬喚”的引導下,將問題的焦點鎖定在物體的輕重上。

(四)、反思之四——教師鼓勵性的語言學生的學習提供情境場。教師的評價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而激勵會讓學生更投入更有效地學習。課堂上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測,逐步接近標準答案,好勝心理的激發(fā),提出有質量的問題,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學習情緒都離不開教師語言的激勵。這節(jié)課中,教師對課堂上隨時出現(xiàn)的學生的情況進行了積極的評價,這種動態(tài)地生成性的評價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積極的思維和積極的情感。如,當教師想讓學生猜一大包味精重多少時,有學生情不自禁叫起說已經知道答案了,教師連忙接話,問是怎么知道的,學生興奮地說是上課前偷看的,教師靈機一動讓他倆興致勃勃地寫到黑板上去,非常自然非常和諧地生成了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內容,學生也得到了鼓勵。在教師的鼓勵下,不時學生提出了有質量的問題,如學生問:為什么一包味精用克作單位,另一包用千克作單位呢?

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篇七

在教學《克和千克》,我覺得教學中首要的難度來自學生的心理特點,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物體的關注,往往先關注物體的大小、長短甚至顏色等表面性的特征,而對于重量的本質性的關注則較少。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克”、“千克”這兩個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一是因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克”、“千克”的接觸比較少,二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對重量關注和經歷輕重的體驗比較少,三是“克”這個單位比較小,學生更是很少有對這個重量單位的感受與體驗。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活動中,力求體現(xiàn)以下二個方面:1、在比較一定的情境中喚起學生對物體重量的關注;2、通過操作、實踐活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初步建立“克”與“千克”的概念。

因此,教學設計中我的教學目標的定位為: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并溝通克與千克的聯(lián)系,知道1000克=1千克,并知道它們的區(qū)別。2、在建立重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執(zhí)教后,對本節(jié)課進行了反思。

反思之一——讓學生充分地進行想像、推理、猜測、判斷等心智的運動,挑戰(zhàn)自己的思維。如上課開始的情境中,讓學生舉例說一說很重很重的物品,很輕很輕的物品,而這些物品到底重多少,你能說一說嗎,不僅引發(fā)學生進一步對輕重的關注,更調動已有的有關重量單位的知識經驗,盡管學生沒有說出噸等知識,但為教師的下一步教學實施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當學生建立“1克”概念以后,要建立“1千克”的概念,十幾克到幾十克再幾百克這個重量的序列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來加以建立。從教學實施中看,我出示了一組表示有重量序列的物品,讓學生猜測,進行有依據(jù)的合理性的猜測。學生在初步關注到物體的重量有重有輕后,讓學生大膽估計這些物品的重量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盡管學生估出來的重量與實際不符合實際標準答案,但相差并不是很大,但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學生產生了想知道這一物品實際重量的強烈需要,從而帶出物體重量單位的一個簡單序列,而序列的意圖在教學中主要就是讓學生最初步但也是最真實地感受到物體的輕重,同時為建構“1千克”這一概念埋下伏筆。

反思之二——本節(jié)課,為了引起學生對重量的關注,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比較開放,因此對組織實施的教師的要求較高,特別是課堂教學的藝術與調控要求高。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叫一學生上臺稱物體的重量時,有的學生并沒有仔細聽,說我沒有叫他上臺,非常不高興,這是我沒有想到。課堂上,學生第一次看到天平稱,感到非常新鮮,在稱重量時,他只顧“研究”天平稱,最后是在我的“千呼萬喚”的引導下,將問題的焦點鎖定在物體的輕重上。

反思之三——鼓勵性的語言學生的學習提供情境場。教師的評價會對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巨大的影響,而激勵會讓學生更投入更有效地學習。課堂上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測,逐步接近標準答案,好勝心理的激發(fā),提出有質量的問題,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和積極的學習情緒都離不開教師語言的激勵。這節(jié)課中,教師對課堂上隨時出現(xiàn)的學生的情況進行了積極的評價,這種動態(tài)地生成性的評價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積極的思維和積極的情感。如,當教師想讓學生猜一大包味精重多少時,有學生情不自禁叫起說已經知道答案了,教師連忙接話,問是怎么知道的,學生興奮地說是上課前偷看的,教師靈機一動讓他倆興致勃勃地寫到黑板上去,非常自然非常和諧地生成了下一環(huán)節(jié)的內容,學生也得到了鼓勵。在教師的鼓勵下,不時學生提出了有質量的問題,如學生問:為什么一包味精用克作單位,另一包用千克作單位呢

河南洛陽舉行了全國第九屆深化小學數(shù)學教學改革觀摩交流會,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全國小學數(shù)學教師的盛大集會,聆聽了來自全國各省市選手的觀摩課,每節(jié)課都表現(xiàn)出參賽教師深厚的文化底蘊,扎實的教學功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來之后我上了一節(jié)《克和千克》的匯報課,也算是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匯報給大家吧!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對質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認識,這節(jié)課主要是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傳統(tǒng)教學中認識質量單位,重點一般都是放在單位的換算上,教學中往往采用講授記憶的方法,學生只要記住幾個常用的質量單位,并能正確地進行單位之間的換算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這樣的教學往往出現(xiàn)學生學完質量單位后,還會鬧出這樣的笑話:一個西瓜重3克,一個雞蛋重50千克,老師的體重是60克……這反映了數(shù)學教學與生活實際的嚴重脫節(jié)。因此在教學《克和千克的認識》時把教學重點放在在“1千克、1克有多重”的概念的確立上,既重視數(shù)學事實,又重視數(shù)學經驗。在教學中,反復讓學生掂一掂、估一估、稱

一稱、找一找生活中不同物體的質量,感受它們的質量,豐富學生的數(shù)學體驗。因此,本節(jié)課我注重了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引導學生在經歷體驗、感悟中獲得新知。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手開始?!睂W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動手實踐感受過的東西??伺c千克這兩個質量單位雖然學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間接地接觸過,但它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不能靠觀察得到。1千克和1克的輕重對于學生來講必竟是生疏的,就連成年人對質量輕重的認識也不是很深。因此,建立1克、1千克概念時,我主要立足于讓學生動手體驗感受,讓他們親身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全過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時,我為每個學生都準備了一枚2分的硬幣,讓學生掂一掂一個2分的硬幣,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舉了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一個大頭釘、一?;ㄉ住蓚€回形針、4、5粒黃豆,通過讓學生找一找、掂一掂的活動,加深了對1克的體驗和感受。然后讓學生介紹自己帶來的以“克”作單位的物品,并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換著掂一掂,充分感知幾十克、幾百克,并初步感知1克和幾十克和幾百克的差異。

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時,把內容分層細化。先讓學生估一估重1千克的一袋黃豆有多重,然后再用盤秤稱出黃豆的重量,再依次讓學生親手掂一掂,互相說說1千克的感受。再通過掂一掂、比一比的活動,讓學生一只手掂1千克重的物品,另一只手掂1克重的物品,感知1克的1千克的區(qū)別,并大膽猜想多少個1克就是千克?最后讓學生利用盤秤驗證出1千克就是1000克。在課堂最后一抓準的活動中,6個小組有一個小組準確的抓出了重1千克的水果,另外有兩個小組抓出了重950克的水果,其余三個小組抓出了1100克重的水果,這個活動充分驗證了學生在前面的動手體驗中,已經準確的建立了克和千克的概念。

在這堂課中,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樂趣中升華了對克和千克的理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克和千克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質量單位,也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要與之打交道的,因此教學時我注重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無論是導入的設計,1克和1千克的認識,還是練習的設計、課后的調查,都是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幫助學生理解數(shù)學知識。在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注意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在主動探索求知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鍛煉動手操作,應用知識的能力。

1、教學時力求遵循知識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了知識的探究、實踐的全過程,從而形成與發(fā)展,體驗到數(shù)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樂趣,并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知識的好奇心,引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促進思維的發(fā)展。

2、為學生提供“做數(shù)學”的機會。傳統(tǒng)的教學中,知識形成的過程是由教師講的。教師的講授代替了學生的操作與思維,學生無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本節(jié)課中,我充分地給學生提供了“做數(shù)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多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充分的通過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說一說、稱一稱的實踐活動中感受1克和1千克究竟有多重,從而形成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學會使用觀察、比較的方法,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并對問題進行猜想、嘗試和驗證,在對信息進行分析、歸納、推理、論證的基礎上,使學生獲得新知,從而具備一定的探究能力;而在課堂中設計“開放型”的教學能更好地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全方位參與創(chuàng)造了條件;同時也能更好地滿足每個學生的學習心理需求,啟迪思維,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

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孩子接受知識必須是一個過程,由易到難,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必須經歷的過程,而不能由老師來代替。本節(jié)課由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實踐,還算比較順利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頭腦中已初步建立了質量單位的概念,同時他們也體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和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問題的密切結合。

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的認識教學反思篇八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會認讀秤上的質量,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3.在小組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使學生感受并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在建立質量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質量的意識。

1.用科學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體的質量

2.在教師的指導下,提高小組學習的實效

1、教師準備:袋裝1千克洗衣粉、1臺盤秤、兩包500克的鹽、

2、小組準備:一袋1千克的洗衣粉;1千克的雞精、1千克的水果、一筒1千克的面、一包比1千克輕的綠豆、一包2千克的大米;二分的硬幣、1克的藥包、1克的茶包、10克的板蘭根沖劑、100克的肥皂

同學們和爸爸媽媽逛過超市嗎?你們一般都買些什么?有沒有買過水果的?說說你是怎樣購買的?(選好后,拿到秤上秤再付錢)

通過秤稱我們可以知道它有多重,那要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什么作單位呢?

同學們的知識可真豐富,小強和小麗也到超市里作了調查,他們找到了什么?

(一壺豆油,是用千克作單位;一包餅干是用克作單位的。)

看看數(shù)學小精靈想告訴我們什么?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單位。)

1.認識質量單位

對,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單位。平時我們所說的重量實際上指的是物品的質量,克和千克就是國際上通用的質量單位??诉€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克和千克這兩個新朋友。

板書課題

2.認識感知1千克

(1)1千克有多重呢?1袋這樣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

(2)掂一掂:你們想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嗎?請同學們在小組內輪流掂一掂,靜靜感受,并把這種感覺記在心里,比一比哪一小組動作最輕,能做到嗎?請小組長輕輕拿出洗衣粉,開始吧。

(3)找一找:

①大家把1千克的感覺記在心里了嗎?數(shù)學小精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記住了。每一小組還有這幾樣物品:這樣的一袋綠豆、這樣的一袋大米、1包雞精、這樣的一袋水果或者是一筒面。四樣物品中哪些約重1千克呢?

②看看數(shù)學小精靈有什么提示:1將四樣物品分別與1千克的洗衣粉對比著掂一掂;2找出大約重1千克的物品后與小組的同學說一說;3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

③請每位小組匯報:你們認為哪些物品約重1千克?

④聽了每一小組的匯報,發(fā)現(xiàn)大家一致認為這袋雞精約重1千克,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包裝袋上有質量標示)

老師還發(fā)現(xiàn)大部分小組認為這袋水果也約重1千克,它又沒有質量標識,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一手拎著1千克的鹽,一手拎著這袋水果覺得差不多重)

你們掂得準不準我還是得驗證一下。老師想請盤秤來幫忙。看這兒,這個盤秤是用什么作單位的?(用千克作單位的)

當指針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重1千克)

那指針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

1、2小組都是西瓜,請你們拿上來驗證一下。果然是大約1千克,你們估得真準。像這樣大的一個西瓜約重1千克。

3、4小組都是香瓜,請你們拿上來驗證一下。是1千克,你們也估對了。像這樣大的一個香瓜大約重1千克。

第5小組你們是什么水果?也拿上來驗證一下???,像這樣的4個蘋果大約重1千克。

第6小組呢?什么水果?拿上來驗證一下。原來,這樣的3個梨大約重1千克。

第7、8小組沒有水果,但是他們有一筒面,他們認為是1千克,請來驗證一下。果然,這樣的一筒掛面也約重1千克。你們找得可真準。

剛才有的小組認為這袋大米也約重1千克?你們認為呢?那咱們也來驗證一下。

(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

還有這袋綠豆,你們怎么沒有選呢?

(感覺比1千克輕)

那咱們也來驗證一下。果然比1千克輕。

哪些小組找對了?你們找得還真準,請小組長和保管員輕輕收回物品。

(4)說一說:

剛才大家找到了這么多約重1千克的物品,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也約重1千克呢?

3.認識感知1克

(1)剛才我們知道了1千克有多重,那1克有多重呢?

這樣一枚2分的硬幣約重1克。

(2)掂一掂:

1克放在手心是怎樣的感覺呢?請保管員拿出盤子,將硬幣發(fā)給組員,請大家掂一掂,靜靜感受,把1克的感覺記在心里,可以嗎?開始吧。

(3)說一說:

有什么感覺?(非常輕)

與1千克比呢?(1克非常輕,1千克非常重,相差很遠)

對,所以平時我們在稱量輕的物品時一般用克作單位,稱量重的物品時一般用千克作單位。

(4)找一找:

雖然1克很輕,生活中也有一些約重1克的物品,盤子里就有一些,請同學們用剛才找1千克物品的方法比一比、掂一掂。

說說你找到了什么?(藥包、茶包)

(5)感受10克、100克

盤子里還有一些用克作單位的物品,10克重的板藍根沖劑,100克重的肥皂。分別掂一掂,感受一下。

感受完了保管員收盤子。

4.克與千克的關系

這里還有一袋鹽,也是用克作單位的,請你讀多少克?(500克)

一袋鹽500克,兩袋鹽合起來多少克?(1000克)板書1000克

我們用秤來稱稱看。大家還記得這盤秤是用什么作單位的嗎?(千克作單位)

仔細觀察指針,指針指到數(shù)字幾?(數(shù)字1)那就是幾千克?(就是1千克)板書1千克

同樣的兩袋鹽,包裝上用克作單位時是1000克,用千克作單位的秤稱時是1千克,那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1千克和1000克相等)

對,為了方便人們約定:滿了1000克就用一個更大的單位千克來表示,1000克就是1千克。請大家跟我讀:1 千克 = 1000 克

5.小結:

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有什么收獲?

①今天我們認識了兩個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知道了稱量輕的物品時一般用克作單位,稱量重的物品時用千克作單位;

②通過掂2分的硬幣和洗衣粉感受了1克和1千克到底有多重;

③知道1千克=1000克

6.認識秤

生活中有些物品的包裝上有質量標識,沒有質量標示的物品怎樣知道它有多重呢?(可以用秤來稱量)

這位售貨員阿姨正在用秤稱蘋果,這些蘋果有多重?(1千克)

她用的秤你認識嗎?(電子秤)

秤是一個大家族,這就是電子秤,家族中你還認識誰?在哪見過它?給大家介紹一下。

1.的確秤是我們稱量物品的好幫手,因此我們要會認秤上的數(shù)據(jù)。

(1)說說下面物品有多重:書88頁練習十八第1題

并說說你是怎么認讀的(先看單位是克,再看指針指到多少就是多少克)

增加一個4千克問:剛才都是多少克,這次怎么是多少千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這個盤秤是用千克作單位的)

看來我們在認秤時不光要看清數(shù)還要看清單位。

(2)你知道他們的體重嗎?書88頁練習十八第2題

(3)填單位:書89頁練習十八第4題

2.你知道嗎?

看到同學們學得這么好,數(shù)學小精靈要送給大家一個有趣的小知識。

世界上最小的鳥是蜂鳥,約有2克重。2克重,相當于什么呀?(兩枚2分的硬幣)那得多輕呀。

世界上最大的鳥是鴕鳥,約重100千克。100千克相當什么呢?(100袋1千克的洗衣粉)它的一個蛋就約重1500克。1500克相當于什么呢?(三袋500克的鹽)可真重呀。

3.課后調查:

克和千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很大的用處,老師給同學們留下了一個課后小調查。就在書88頁練習十八第3題。

實施新課程以來,人們再次提出了“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數(shù)學教學活動化”、“學校數(shù)學應向生活數(shù)學回歸”等口號,生活、活動成為數(shù)學課程改革中的兩個關鍵詞。然而,如何把這兩者落到實處,讓學生學得有效,是我們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52184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