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克與千克教案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課堂亮點三篇(大全)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4:44:40
最新克與千克教案教學反思 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課堂亮點三篇(大全)
時間:2023-06-06 14:44:40     小編:zdfb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克與千克教案教學反思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課堂亮點篇一

教學反思這是我第二次講授這節(jié)課,通過上次大家的指導,我在這節(jié)課的設計上又有了一下變動。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根據這一理念,我認為在教學《克與千克》后有點感觸,現作一下反思。

1、數學問題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

學生雖然對千克與克還不熟悉,但教師可以從生活中喚起對它的感受。先讓學生背一背感受人的身體有輕重之分,再讓學生掂一掂自己的學習用具來感受物體也有輕重之分。選擇了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事和物作為教學資源,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fā),使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觀念

學生在生活中都接觸過質量問題,建立了初步的質量觀念,但是對質量單位還是缺乏認識。為了讓學生建立克與千克的認識,教學中我采取了多種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千克的觀念。

a、通過實際感受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通過1個二分硬幣和1袋洗衣粉,讓學生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并從中感知一千克比一克要重,再通過加1、2、3、4個硬幣來感知5克的重量,找一找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大概有1千克,這樣學生初步具備了克與千克的表象。

b、讓學生實際測量物品的質量。在上面估測的時候,往往結果與實際質量有出入,這就得需要提供幫助驗證的工具---稱。學生知道要知道物體的輕重需用秤稱,此時讓學生說說你認識哪些秤,再通過課件演示介紹一些常用的秤及認識盤秤的使用方法。

c、運用對比的方法建立知識間的聯(lián)系。如一手掂一袋洗衣粉,一手掂1個二分硬幣,這樣通過比較,學生對這兩個單位的實際輕重形成較鮮明的表象,也容易掌握單位間的關系。

1、沒做到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新課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要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在教學中由于沒能很好處理好時間的把握情況,致使小組合作匆匆忙忙,沒能起到很好的實踐效果。

2、學生對克、千克的質量的體驗還不夠豐富

判斷物品有幾克、幾千克,估測值與實際值誤差較大,說明學生對克千克的觀念的建立,還需要通過更為豐富的實踐活動來促進,教學中,如果大膽讓學生舉例估測生活中常見物品的重量,教師再加以引導修正學生的估測誤差,這樣會取得更佳教學成效。

今后,我的教學將繼續(xù)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從學生學習的需要出發(fā),讓數學課堂教學更有效。

克與千克教案教學反思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課堂亮點篇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我設計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

教材呈現給我們是一個靜態(tài)的知識,它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有些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在備課時,教師要吃透教材的編寫意圖,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找準“知識的最近生長區(qū)”,誘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中,我先讓學生交流平時購物中的一些發(fā)現,學會認識商品的質量標注,從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識是真實的、親切的,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為學生學后面的學習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中,教師的講授代替了學生的操作與思維,學生無法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在本節(jié)課中,我給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建構知識。學生通過掂一掂、猜一猜、稱一稱的活動,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認識,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列舉了許多生活中大約重1克的物品,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對克與千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fā)展到用盤秤稱物品、估測物品、認識物品的質量。這些生活中的數學不是由教師教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體驗到的,并形成為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學生們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兩袋鹽重1千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教學中,教師要發(fā)揮學生學習的潛能,調動他們的多種感官積極參與,拓寬學生的體驗空間。

在本節(jié)課中,在學生稱了2分硬幣,又稱了數學書、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后,我又引導他們分小組稱了稱超過1千克重的物品。在交流知識的過程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同學們體會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體積大,有的體積小,從而拓寬了學生體驗的空間。

在本節(jié)課中,由于大量的活動,課堂秩序不夠井然。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興趣很高,常常在老師還沒有說完活動規(guī)則時就急不可待地行動起來,影響了活動的效果。讓學生理解1000克=1千克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在訓練中應該更扎實一點。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多注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培養(yǎng)孩子細心傾聽的良好習慣。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完善教學模式,將教學目標完成得更好。

克與千克教案教學反思克與千克的教學反思課堂亮點篇三

這節(jié)課是對質量單位克和千克的認識,是第一學段量與計量知識的一個重要內容。讓學生體會1克和1千克實際有多重,建立正確的質量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在課堂教學中,我是通過讓學生經歷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稱一稱、說一說等一系列的數學實踐活動來達成這一目標的。總的來說,這節(jié)課體現了以下幾方面新課程的理念。

數學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是《標準》的重要理念之一?!翱撕颓Э恕边@個內容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知識,與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因此,我打破課堂40分鐘的局限,把學習延伸到課前,拓展到課后。課前,我讓學生走進生活,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克和千克。從課堂上學生的匯報,可以看出學生對這兩個質量單位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感受到了它對生活的意義。這是展開新課教學的基礎。課堂上,我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超市作為新課的引入,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然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說出生活中哪里用上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秤,生活中哪些東西大約重1克,哪些東西大約重1千克。可見,尊重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理解數學概念是有效的。課后,我引導學生寫一篇有關克和千克的數學日記,喚醒了學生學以致用的意識。

本課教學不斷創(chuàng)設富有生活意義的操作活動,激勵學生在操作中感悟質量觀念,讓“做數學”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和紐帶,成為課堂發(fā)展的原動力,體現了新課程“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學”的教學理念。課堂上有多次的體驗活動,如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估一估、稱一稱、說一說等實踐活動,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1千克有點重”逐步發(fā)展到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質量觀念。從學生能比較準確的估測物體的質量,可以看出學生對這兩個質量單位的理解是比較清晰的。這些數學知識不是由教師教的,而是孩子們自己體驗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質量觀念,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yǎng)數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在本課中,建立了1克的觀念后,讓學生想一想10個這樣的2分硬幣該有多重呢?10袋這樣10克的米又該有多重呢?從學具中找出大約100克的東西等等。這些都不是瞎猜的,而是一個數學推理和想象的過程,有著濃濃的數學味。猜測和驗證又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在多次的估一估,稱一稱中得到了有效的體現,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感。另外,判斷數學日記中有哪些錯誤是比較高層次的數學思維活動。只有在深刻理解質量單位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以上一系列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經歷了推理、猜測、驗證、判斷等心智活動,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了發(fā)展。

上完這節(jié)課,從學生能準確的舉例說出生活中大約1克或1千克的東西,以及大部分學生能比較準確地估測物體的質量,正確地使用克和千克這兩個質量單位,可以看出課堂教學目標的達成率是比較高的。但這節(jié)課的學具比較多,學生對于這些東西都覺得很新鮮,很好奇,總想動一動。因此,老師在教學中多思考和總結一些有效的課堂調控方法是必要的。另外,從“估一估,稱一稱”的實踐活動中發(fā)現有個別學生估的質量和實際質量差距比較大,可以看出有個別學生的估測能力在一節(jié)課內還沒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需要在日后的生活實踐和練習中不斷修正,形成正確的估測策略。

今后,我的教學將繼續(xù)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從學生學習的需要出發(fā),讓數學課堂教學更有效。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52184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