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漢代發(fā)展篇一
殷商時期
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后期。"表意符號"演變成了比較定型的"甲骨文"。這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被刻在動物的骨頭上和烏龜?shù)凝敯迳系奈淖郑瑥囊笮嬷邪l(fā)現(xiàn)的文字,被認為是"現(xiàn)代漢字"的直系祖先,這一點就可以證明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幾千年以來,中東人都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象形文字。只有中國現(xiàn)代人能讀懂一些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這些龜板上的文字,最先是用來起占卜吉兇的作用,古代的人認為把有關(guān)于疾病、夢境、狩獵、天時等一些疑問刻在龜板上,然后用火來烤烙這些龜板和動物的骨頭,其產(chǎn)生的裂縫,占卜者可以根據(jù)這些裂縫的形狀和走向來判斷所占之事的吉兇。這就是"甲骨文"現(xiàn)代漢字的祖先。至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有五千多種。而可以解讀的有一千多個。
西周時期
青銅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銅的鐘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金文"。亦有鐘鼎文和石鼓文之稱。相傳是周宣王時期太史所創(chuàng)寫。至今故宮博物院內(nèi)存有十個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詩文。因為封建割據(jù),四分五裂各自為政,文字也不盡相同。一直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統(tǒng)中國。才把文字統(tǒng)一起來。
秦朝時期
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度量。其功績顯著的就是當時的宰相--李斯。李斯對當時的文字進行收集整理然后進行刪繁就簡美化加工后,這種統(tǒng)一后的文字被稱為--"小篆",亦稱為"秦篆"。這個時候的文字幾乎已經(jīng)完全沒有象形文字的痕跡了。秦朝時期的"小篆"書寫過于規(guī)范,書寫起來速度很慢,于是民間就出現(xiàn)了許多的簡便字體。這種字體的特點是變"小篆"的圓為方。改"小篆"的曲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稱之為--"秦隸"。
漢朝時期
隸書十分盛行,"秦隸"并沒有完全擺脫"小篆"的結(jié)構(gòu)特點,基本上是方形,而"漢隸"就完全發(fā)揮了毛筆的特點,出現(xiàn)了"蠶頭雁尾"的波折之筆,書寫起來輕松自如。西漢時期流行的這種隸書。稱之為--"漢隸"。漢朝流行"漢隸"的同時,"楷書"正在萌芽階段。到魏晉南北朝的時期已經(jīng)很盛行,晉代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是楷書的真正創(chuàng)始人,同時吸取了篆書圓轉(zhuǎn)筆畫,也保留了隸書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蠶頭燕尾"。使?jié)h字的結(jié)構(gòu)大體的固定了下來。當時被稱之為--"真書",后人因為以這種字體作為學習書法的楷模,即改稱之為--"楷書"。
唐朝時期
"楷書"尤為盛行,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詢等書法家都是當時的佼佼者,他們的書法作品至今仍被人們學習作為范例。 "草書"的起源,亦如行書,或其他書體,無法確指始于何時。史記說:"戰(zhàn)國時,楚懷王使屈原造憲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見而欲奪之,蓋草書之祖起[1]于。"據(jù)此故有草書緣起于草稿之話,可見戰(zhàn)國時即已有草書的形成。因為起于草稿的字體,為了發(fā)揮速寫功能,較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寫成,顧名思義而為草書。但此種草書,僅能說是古篆(當時使用的字體)的草稿,真正草書的開始發(fā)現(xiàn),則始自漢初,其演變過程,自應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體了。由于楷書的工整,為了書寫快捷的需要,和書者為了抒發(fā)自己的胸臆,寄情于筆端的創(chuàng)造,產(chǎn)生了一種流動順暢,一氣呵成,極具有韻律和藝術(shù)感染力的字體--"草書"。 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就是"行書",行書沒有楷書那樣規(guī)范嚴肅,也沒有草書那樣奔放和難以識別,而是優(yōu)雅歡暢的運筆,字體書寫靈活貫通。也是最受大眾喜歡最常用的一種字體。
宋朝時期
中華四大偉大發(fā)明之一,雕版印刷被畢升改進為活字印刷術(shù),"宋體字"也應此產(chǎn)生。最早產(chǎn)生于北宋,是由楷書變化而來。有肥體和瘦體之分,可無論肥瘦,都是橫細豎粗,方方正正。顯得古樸端莊。 "仿宋體"也是模仿"宋體"而產(chǎn)生一種字體,這種字體的出現(xiàn)至今也不過七、八十年,但是發(fā)展十分迅速。是人們最喜歡使用的一種規(guī)范字體,在印刷品還有各種不同場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與此同時,"黑體"也誕生了,這種字體醒目大方,筆跡全部一樣粗細,結(jié)構(gòu)醒目嚴密,筆劃粗壯有力,撇捺等筆畫不尖,使人易于閱讀。由于其醒目的特點,常用于標題,導語,標志等等。豐富了漢字的表現(xiàn)形式。
新中國時期
出現(xiàn)了綜藝體、整塊體、浮云體、變體等等。這是祖國文化繁榮的具體表現(xiàn),也是漢字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
一、年齡問題
例:孫兒孫女的平均年齡是10歲,孫兒年齡的平方減去孫女年齡的平方所得的數(shù)值,正好是爺爺出生年份的后兩位,爺爺生于上個世紀40年代。問孫兒孫女的年齡差是多少歲?( )
a. 2 b. 4 c.6 d. 8
答案:a
【解析】這是一道年齡問題。設(shè)孫兒年齡x歲,孫女年齡y歲,由題可知,x+y=20,顯然題干所給信息無法用方程式子解出來x、y的具體數(shù)值,嘗試用代入法,題干問x-y=?,(x+y)×(x-y)必須滿足40年代,代入只有a選項符合題干要求。故選a。
二、極值問題
【例】某連鎖企業(yè)在10個城市共有100家專賣店,每個城市的專賣店數(shù)量都不同。如果專賣店數(shù)量排名第5多的城市有12家專賣店,那么賣店數(shù)量排名最后的城市,最多有幾家專賣店?
第一步題型判斷,問最后城市最多,因此容易判斷為最值問題。第一步是為誰設(shè)誰,為最后城市專賣店數(shù)量為x。第二步,因為最后城市專賣店數(shù)量要最多,因此其他城市都要盡量少,因此 第九、八、七、六要最少,就該為x+1、x+2、x+3、x+4。第五、四、三、二、一也該最少。但是第五城市數(shù)量題目中已經(jīng)知道是12家,因此其他家數(shù)量最少分別是13、14、15、16。因此所以專賣店總數(shù)是100。x+(x+1)+(x+2)+(x+3)+(x+4)+12+13+14+15+16=100,x=4。因此排名最后城市最多有4家專賣店。
三、交替合作問題
例:完成某項工程,甲單獨工作需要18小時,乙需要24小時,丙需要30小時。先按甲、乙、丙的順序輪班工作,每人工作一小時換班。當工程完工時,乙總共干了( )。
a.8小時 b.7小時44分鐘 c.7小時 d.6小時48分
答案:b
【解析】此題目中僅給出一組時間,只有一個單位,因此首先可以設(shè)特值,設(shè)工作總量w=360,則甲、乙、丙的效率分別為20、15、12。甲乙丙是一次輪流工作1個小時,因此是一個循環(huán)問題,一個循環(huán)周期時間是3小時,一個循環(huán)周期的效率和是20+15+12=47,360÷47=7…31,因此共工作了7個完整的周期,剩余的工作量31現(xiàn)由甲工作20,還剩11由乙來做,11÷15×60=44分鐘,因此乙工作時間=7小時+44分鐘,選擇b。
小結(jié):在解決交替合作問題時可利用循環(huán)問題的解題方法,具體步驟包括:1.明確循環(huán)周期;2.確定一個循環(huán)周期的時間和效率和;3.分析剩余工作量所需工作時間。
四、利潤問題
在利潤問題中常用的解題方法:
第一種是公式法,利用之前的公式直接代入進行計算;
第二種是特值法,題目中沒有給出相關(guān)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采用設(shè)特值的方法將它的成本或某個量設(shè)成特值,常設(shè)成1或100;
第三種是方程法,最核心的就是找到等量關(guān)系,只有找到等量關(guān)系才知道如何去列方程;
第四種是分類討論,題目中有多種不同打折情況供我們選擇,我們需分別計算,找到最優(yōu)惠的方案即可。下面我們來看幾道例題進行體會:
例: 某種商品原價25元,每半天可銷售20個。現(xiàn)知道每降價1元,半天的銷量即增加5個。某日上午將該商品打8折,下午在上午的基礎(chǔ)上再打8折出售,問其全天銷售額為多少元?
a.1760 b.1940 c.2160 d.2560
【答案】:b。
【解析】:上午的售價為25_0.8=20元,銷量為20+5_5=45個,下午的售價為20_0.8=16元,銷量為45+4_5=65個,全天的銷售額為20_45+16_65=1940元。
一、從熟悉選項下手排除
1.下列歷史人物與其擅長領(lǐng)域?qū)e誤的是( )
軍事∶白起、李靖
b.經(jīng)濟∶桑弘羊、酈道元
c.天文∶張衡、郭守敬
d.藝術(shù)∶吳道子、顧愷之
【答案】b。解析:分析各選項,并尋找熟悉選項。a項,白起不認識,李靖認識,“托塔天王”,是天庭將軍(其實是隋末唐初的將領(lǐng)),與軍事有關(guān),50%正確。再看b項,桑弘羊不認識,酈道元耳熟啊,歷史課上學過,寫過一本書《水經(jīng)注》,好像是關(guān)于地理的,跟經(jīng)濟無關(guān)。暫定答案為b項。c項,張衡、郭守敬都熟悉,跟天文都有關(guān)系,排除c項。d項,吳道子、顧愷之都認識,都是畫家,跟藝術(shù)有關(guān),排除d項。綜合上述判斷,a、b兩項均有一人不確定,但b項中的酈道元有一半以上的把握是跟經(jīng)濟無關(guān)的,因此,大膽地猜測b項是正確答案。
2.下列語句描述的現(xiàn)象與經(jīng)濟學名詞對應錯誤的是( )
a.覆水難收--機會成本
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壟斷
c.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邊際效用遞減
d.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負外部效應
【答案】a。解析:這對于非經(jīng)濟專業(yè)或者不了解經(jīng)濟學的同志們來說,最熟知的就是b項的“完全壟斷”,先看熟知的b項,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壟斷,明顯對應正確,排除b項。再看a項,有點模棱兩可,先放棄。c、d兩項最陌生,不用怕,先從字面意思理解,c項“邊際效用遞減”,“邊際”是邊緣,界線的意思,“遞減”是逐漸減弱的意思,“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也就是在很香的屋子里待久了,就聞不到香味了,對應的意思相似,可以先排除。d項“負外部效應”,“負”一般指的都是不好的意思,比如負面,勝負,因此可以大膽猜測“負外部效應”的意思應該是給外面或者其他部分帶來不好的影響,與“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意思相近,暫時排除d項。只剩下最有嫌疑的a項,細細品味,“覆水難收”的意思好理解,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的意思,與“機會”相聯(lián)系的話,應該是錯失機會的意思,“機會成本”雖然不了解其真正含義,但貌似沒這意思啊。因此,大膽地猜測a項就是對應錯誤的那項。
二、從關(guān)鍵詞下手_
常識考題,考官有意測試考生文言文功底,此類題目甚為考生所頭疼。此類題目大家注意不求懂得每一個選項每一個字,而是要從全局出發(fā)。從題干中的關(guān)鍵詞出發(fā),把握主旨意思。
1.下列哪項不屬于古人的林業(yè)思想( )
a.孟春之月,禁止伐木
b.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
c.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
d.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
【答案】c。解析:第一,審題。不屬于林業(yè)思想,那就選擇與林業(yè)思想無關(guān)的。第二,分析選項。a項,“禁止伐木”,有關(guān),排除。b項,“斧斤”、“山林”,有關(guān),排除。c項,“牧民”、“倉廩”,明顯與林業(yè)無關(guān),當選。d項,“山林”、“斧”、“草木”,有關(guān),排除。因此選擇c項。
2.“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與下列哪一觀點屬于同一學派( )
a.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b.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戰(zhàn)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答案】c。解析:往年考查古語,一般是古詩或者一句文言文,今年變本加厲,這一題全是文言文,難度瞬間飆升。下面來解題:第一,看懂題干?!皹芬蕴煜拢瑧n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前兩句不難理解,從字面就能了解其含義,可以替換成我們熟知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簡單來講,就是“愛民”、“仁政”。后兩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樣還不能稱王,是從來都沒有過的事情)相對難理解,這時候千萬不要死摳其含義,這是命題人設(shè)置的干擾,因為本題知道前兩句的意思足矣。第二,分析選項。a項,一眼掃過,“刑”、“賞”是關(guān)于法律的,直接排除。b項,看了一遍又看一遍,還是沒理解,看字面,應是對比“天道”和“人道”,與“愛民”沒多大關(guān)聯(lián),暫時先排除。c項,關(guān)鍵詞“民”、“國”、“天下”,題干中也有“天下”二字,很相近。從字面大概理解整句大意:不用邊疆的界線域民,不用山溪的險惡固國,不用兵革威脅天下,與“仁政”相關(guān),暫定為c項答案。d項,關(guān)鍵詞“戰(zhàn)”、“鈍兵”、“攻城”、“暴師”、“國用”,跟打仗有關(guān),排除d項。綜合來看,c項的嫌疑最大,就選它。
三、秒殺之技
1.關(guān)于《四庫全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編修于乾隆時期
b.反映了清代圖書的全貌
c.在編纂過程中紀曉嵐貢獻突出
d.分經(jīng)、史、子、集四目
【答案】b。解析:《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獄”的背景下親自組織的中國歷史上一部規(guī)模最大的叢書。1772年開始,經(jīng)10年編成。叢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紀曉嵐授編修,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慘淡經(jīng)營13年,《四庫全書》大功告成。四庫全書保存了中國歷代大量文獻,但在編纂過程中,其中不利于清朝統(tǒng)治的書籍被大批銷毀、篡改,因此b項說法錯誤。
2.血漿包括各種礦物質(zhì)、糖類、脂類、蛋白質(zhì)、激素和維生素等。在上述各種物質(zhì)中,造成血液顏色為紅色的是( )。
a.激素
b.蛋白質(zhì)
c.糖類
d.維生素
【答案】b。解析:血液的顏色是由于血紅蛋白的存在,血紅蛋白是高等生物體內(nèi)負責運載氧的一種蛋白質(zhì),所以本題選b。
★
2022年公務員行測備考漢字發(fā)展史解讀
★公務員行測復習要點整理
★2022年公務員行測復習古代天文歷法要點
★2022年份公務員行測考試漢字發(fā)展史解讀
★公務員行測復習知識點小結(jié)
★2021公務員行測復習必看資料分享
★2022年份公務員行測復習誤區(qū)梳理
★2022公務員行測復習漢語修辭知識點
★2021年份公務員考試行測復習資料
★2021年份公務員行測復習重點分析
漢代發(fā)展篇二
一、從熟悉選項下手排除
1.下列歷史人物與其擅長領(lǐng)域?qū)e誤的是( )
軍事∶白起、李靖
b.經(jīng)濟∶桑弘羊、酈道元
c.天文∶張衡、郭守敬
d.藝術(shù)∶吳道子、顧愷之
【答案】b。解析:分析各選項,并尋找熟悉選項。a項,白起不認識,李靖認識,“托塔天王”,是天庭將軍(其實是隋末唐初的將領(lǐng)),與軍事有關(guān),50%正確。再看b項,桑弘羊不認識,酈道元耳熟啊,歷史課上學過,寫過一本書《水經(jīng)注》,好像是關(guān)于地理的,跟經(jīng)濟無關(guān)。暫定答案為b項。c項,張衡、郭守敬都熟悉,跟天文都有關(guān)系,排除c項。d項,吳道子、顧愷之都認識,都是畫家,跟藝術(shù)有關(guān),排除d項。綜合上述判斷,a、b兩項均有一人不確定,但b項中的酈道元有一半以上的把握是跟經(jīng)濟無關(guān)的,因此,大膽地猜測b項是正確答案。
2.下列語句描述的現(xiàn)象與經(jīng)濟學名詞對應錯誤的是( )
a.覆水難收--機會成本
b.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壟斷
c.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邊際效用遞減
d.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負外部效應
【答案】a。解析:這對于非經(jīng)濟專業(yè)或者不了解經(jīng)濟學的同志們來說,最熟知的就是b項的“完全壟斷”,先看熟知的b項,一山不容二虎--完全壟斷,明顯對應正確,排除b項。再看a項,有點模棱兩可,先放棄。c、d兩項最陌生,不用怕,先從字面意思理解,c項“邊際效用遞減”,“邊際”是邊緣,界線的意思,“遞減”是逐漸減弱的意思,“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也就是在很香的屋子里待久了,就聞不到香味了,對應的意思相似,可以先排除。d項“負外部效應”,“負”一般指的都是不好的意思,比如負面,勝負,因此可以大膽猜測“負外部效應”的意思應該是給外面或者其他部分帶來不好的影響,與“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意思相近,暫時排除d項。只剩下最有嫌疑的a項,細細品味,“覆水難收”的意思好理解,是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的意思,與“機會”相聯(lián)系的話,應該是錯失機會的意思,“機會成本”雖然不了解其真正含義,但貌似沒這意思啊。因此,大膽地猜測a項就是對應錯誤的那項。
二、從關(guān)鍵詞下手_
常識考題,考官有意測試考生文言文功底,此類題目甚為考生所頭疼。此類題目大家注意不求懂得每一個選項每一個字,而是要從全局出發(fā)。從題干中的關(guān)鍵詞出發(fā),把握主旨意思。
1.下列哪項不屬于古人的林業(yè)思想( )
a.孟春之月,禁止伐木
b.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
c.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
d.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
【答案】c。解析:第一,審題。不屬于林業(yè)思想,那就選擇與林業(yè)思想無關(guān)的。第二,分析選項。a項,“禁止伐木”,有關(guān),排除。b項,“斧斤”、“山林”,有關(guān),排除。c項,“牧民”、“倉廩”,明顯與林業(yè)無關(guān),當選。d項,“山林”、“斧”、“草木”,有關(guān),排除。因此選擇c項。
2.“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與下列哪一觀點屬于同一學派( )
a.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
b.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d.其用戰(zhàn)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答案】c。解析:往年考查古語,一般是古詩或者一句文言文,今年變本加厲,這一題全是文言文,難度瞬間飆升。下面來解題:第一,看懂題干。“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前兩句不難理解,從字面就能了解其含義,可以替換成我們熟知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簡單來講,就是“愛民”、“仁政”。后兩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樣還不能稱王,是從來都沒有過的事情)相對難理解,這時候千萬不要死摳其含義,這是命題人設(shè)置的干擾,因為本題知道前兩句的意思足矣。第二,分析選項。a項,一眼掃過,“刑”、“賞”是關(guān)于法律的,直接排除。b項,看了一遍又看一遍,還是沒理解,看字面,應是對比“天道”和“人道”,與“愛民”沒多大關(guān)聯(lián),暫時先排除。c項,關(guān)鍵詞“民”、“國”、“天下”,題干中也有“天下”二字,很相近。從字面大概理解整句大意:不用邊疆的界線域民,不用山溪的險惡固國,不用兵革威脅天下,與“仁政”相關(guān),暫定為c項答案。d項,關(guān)鍵詞“戰(zhàn)”、“鈍兵”、“攻城”、“暴師”、“國用”,跟打仗有關(guān),排除d項。綜合來看,c項的嫌疑最大,就選它。
三、秒殺之技
1.關(guān)于《四庫全書》,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編修于乾隆時期
b.反映了清代圖書的全貌
c.在編纂過程中紀曉嵐貢獻突出
d.分經(jīng)、史、子、集四目
【答案】b。解析:《四庫全書》是乾隆皇帝在“文字獄”的背景下親自組織的中國歷史上一部規(guī)模最大的叢書。1772年開始,經(jīng)10年編成。叢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紀曉嵐授編修,受命為《四庫全書》總纂官,慘淡經(jīng)營13年,《四庫全書》大功告成。四庫全書保存了中國歷代大量文獻,但在編纂過程中,其中不利于清朝統(tǒng)治的書籍被大批銷毀、篡改,因此b項說法錯誤。
2.血漿包括各種礦物質(zhì)、糖類、脂類、蛋白質(zhì)、激素和維生素等。在上述各種物質(zhì)中,造成血液顏色為紅色的是( )。
a.激素
b.蛋白質(zhì)
c.糖類
d.維生素
【答案】b。解析:血液的顏色是由于血紅蛋白的存在,血紅蛋白是高等生物體內(nèi)負責運載氧的一種蛋白質(zhì),所以本題選b。
漢代發(fā)展篇三
一、年齡問題
例:孫兒孫女的平均年齡是10歲,孫兒年齡的平方減去孫女年齡的平方所得的數(shù)值,正好是爺爺出生年份的后兩位,爺爺生于上個世紀40年代。問孫兒孫女的年齡差是多少歲?( )
a. 2 b. 4 c.6 d. 8
答案:a
【解析】這是一道年齡問題。設(shè)孫兒年齡x歲,孫女年齡y歲,由題可知,x+y=20,顯然題干所給信息無法用方程式子解出來x、y的具體數(shù)值,嘗試用代入法,題干問x-y=?,(x+y)×(x-y)必須滿足40年代,代入只有a選項符合題干要求。故選a。
二、極值問題
【例】某連鎖企業(yè)在10個城市共有100家專賣店,每個城市的專賣店數(shù)量都不同。如果專賣店數(shù)量排名第5多的城市有12家專賣店,那么賣店數(shù)量排名最后的城市,最多有幾家專賣店?
第一步題型判斷,問最后城市最多,因此容易判斷為最值問題。第一步是為誰設(shè)誰,為最后城市專賣店數(shù)量為x。第二步,因為最后城市專賣店數(shù)量要最多,因此其他城市都要盡量少,因此 第九、八、七、六要最少,就該為x+1、x+2、x+3、x+4。第五、四、三、二、一也該最少。但是第五城市數(shù)量題目中已經(jīng)知道是12家,因此其他家數(shù)量最少分別是13、14、15、16。因此所以專賣店總數(shù)是100。x+(x+1)+(x+2)+(x+3)+(x+4)+12+13+14+15+16=100,x=4。因此排名最后城市最多有4家專賣店。
三、交替合作問題
例:完成某項工程,甲單獨工作需要18小時,乙需要24小時,丙需要30小時。先按甲、乙、丙的順序輪班工作,每人工作一小時換班。當工程完工時,乙總共干了( )。
a.8小時 b.7小時44分鐘 c.7小時 d.6小時48分
答案:b
【解析】此題目中僅給出一組時間,只有一個單位,因此首先可以設(shè)特值,設(shè)工作總量w=360,則甲、乙、丙的效率分別為20、15、12。甲乙丙是一次輪流工作1個小時,因此是一個循環(huán)問題,一個循環(huán)周期時間是3小時,一個循環(huán)周期的效率和是20+15+12=47,360÷47=7…31,因此共工作了7個完整的周期,剩余的工作量31現(xiàn)由甲工作20,還剩11由乙來做,11÷15×60=44分鐘,因此乙工作時間=7小時+44分鐘,選擇b。
小結(jié):在解決交替合作問題時可利用循環(huán)問題的解題方法,具體步驟包括:1.明確循環(huán)周期;2.確定一個循環(huán)周期的時間和效率和;3.分析剩余工作量所需工作時間。
四、利潤問題
在利潤問題中常用的解題方法:
第一種是公式法,利用之前的公式直接代入進行計算;
第二種是特值法,題目中沒有給出相關(guān)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采用設(shè)特值的方法將它的成本或某個量設(shè)成特值,常設(shè)成1或100;
第三種是方程法,最核心的就是找到等量關(guān)系,只有找到等量關(guān)系才知道如何去列方程;
第四種是分類討論,題目中有多種不同打折情況供我們選擇,我們需分別計算,找到最優(yōu)惠的方案即可。下面我們來看幾道例題進行體會:
例: 某種商品原價25元,每半天可銷售20個。現(xiàn)知道每降價1元,半天的銷量即增加5個。某日上午將該商品打8折,下午在上午的基礎(chǔ)上再打8折出售,問其全天銷售額為多少元?
a.1760 b.1940 c.2160 d.2560
【答案】:b。
【解析】:上午的售價為25_0.8=20元,銷量為20+5_5=45個,下午的售價為20_0.8=16元,銷量為45+4_5=65個,全天的銷售額為20_45+16_65=1940元。
漢代發(fā)展篇四
殷商時期
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后期。"表意符號"演變成了比較定型的"甲骨文"。這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被刻在動物的骨頭上和烏龜?shù)凝敯迳系奈淖?,從殷墟中發(fā)現(xiàn)的文字,被認為是"現(xiàn)代漢字"的直系祖先,這一點就可以證明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幾千年以來,中東人都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象形文字。只有中國現(xiàn)代人能讀懂一些殷商時期的"甲骨文"。這些龜板上的文字,最先是用來起占卜吉兇的作用,古代的人認為把有關(guān)于疾病、夢境、狩獵、天時等一些疑問刻在龜板上,然后用火來烤烙這些龜板和動物的骨頭,其產(chǎn)生的裂縫,占卜者可以根據(jù)這些裂縫的形狀和走向來判斷所占之事的吉兇。這就是"甲骨文"現(xiàn)代漢字的祖先。至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甲骨文"有五千多種。而可以解讀的有一千多個。
西周時期
青銅器的大量使用,而被刻在青銅的鐘鼎和石鼓上的文字即--"金文"。亦有鐘鼎文和石鼓文之稱。相傳是周宣王時期太史所創(chuàng)寫。至今故宮博物院內(nèi)存有十個周代的石鼓,上刻有十首四言詩文。因為封建割據(jù),四分五裂各自為政,文字也不盡相同。一直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統(tǒng)中國。才把文字統(tǒng)一起來。
秦朝時期
秦始皇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度量。其功績顯著的就是當時的宰相--李斯。李斯對當時的文字進行收集整理然后進行刪繁就簡美化加工后,這種統(tǒng)一后的文字被稱為--"小篆",亦稱為"秦篆"。這個時候的文字幾乎已經(jīng)完全沒有象形文字的痕跡了。秦朝時期的"小篆"書寫過于規(guī)范,書寫起來速度很慢,于是民間就出現(xiàn)了許多的簡便字體。這種字體的特點是變"小篆"的圓為方。改"小篆"的曲為直,并分出了一些偏旁部首,被稱之為--"秦隸"。
漢朝時期
隸書十分盛行,"秦隸"并沒有完全擺脫"小篆"的結(jié)構(gòu)特點,基本上是方形,而"漢隸"就完全發(fā)揮了毛筆的特點,出現(xiàn)了"蠶頭雁尾"的波折之筆,書寫起來輕松自如。西漢時期流行的這種隸書。稱之為--"漢隸"。漢朝流行"漢隸"的同時,"楷書"正在萌芽階段。到魏晉南北朝的時期已經(jīng)很盛行,晉代的王羲之,王獻之父子是楷書的真正創(chuàng)始人,同時吸取了篆書圓轉(zhuǎn)筆畫,也保留了隸書的方正平直,去掉了"蠶頭燕尾"。使?jié)h字的結(jié)構(gòu)大體的固定了下來。當時被稱之為--"真書",后人因為以這種字體作為學習書法的楷模,即改稱之為--"楷書"。
唐朝時期
"楷書"尤為盛行,顏真卿、柳公權(quán)、歐陽詢等書法家都是當時的佼佼者,他們的書法作品至今仍被人們學習作為范例。 "草書"的起源,亦如行書,或其他書體,無法確指始于何時。史記說:"戰(zhàn)國時,楚懷王使屈原造憲令,草稿未上,上官氏見而欲奪之,蓋草書之祖起[1]于。"據(jù)此故有草書緣起于草稿之話,可見戰(zhàn)國時即已有草書的形成。因為起于草稿的字體,為了發(fā)揮速寫功能,較為省略草率,自然不能工整,草草寫成,顧名思義而為草書。但此種草書,僅能說是古篆(當時使用的字體)的草稿,真正草書的開始發(fā)現(xiàn),則始自漢初,其演變過程,自應是先有"章草",而后又有"今草",再又有"狂草"等草體了。由于楷書的工整,為了書寫快捷的需要,和書者為了抒發(fā)自己的胸臆,寄情于筆端的創(chuàng)造,產(chǎn)生了一種流動順暢,一氣呵成,極具有韻律和藝術(shù)感染力的字體--"草書"。 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就是"行書",行書沒有楷書那樣規(guī)范嚴肅,也沒有草書那樣奔放和難以識別,而是優(yōu)雅歡暢的運筆,字體書寫靈活貫通。也是最受大眾喜歡最常用的一種字體。
宋朝時期
中華四大偉大發(fā)明之一,雕版印刷被畢升改進為活字印刷術(shù),"宋體字"也應此產(chǎn)生。最早產(chǎn)生于北宋,是由楷書變化而來。有肥體和瘦體之分,可無論肥瘦,都是橫細豎粗,方方正正。顯得古樸端莊。 "仿宋體"也是模仿"宋體"而產(chǎn)生一種字體,這種字體的出現(xiàn)至今也不過七、八十年,但是發(fā)展十分迅速。是人們最喜歡使用的一種規(guī)范字體,在印刷品還有各種不同場合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與此同時,"黑體"也誕生了,這種字體醒目大方,筆跡全部一樣粗細,結(jié)構(gòu)醒目嚴密,筆劃粗壯有力,撇捺等筆畫不尖,使人易于閱讀。由于其醒目的特點,常用于標題,導語,標志等等。豐富了漢字的表現(xiàn)形式。
新中國時期
出現(xiàn)了綜藝體、整塊體、浮云體、變體等等。這是祖國文化繁榮的具體表現(xiàn),也是漢字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425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