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峽 教學設計五篇(匯總)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5:42:34
2023年三峽 教學設計五篇(匯總)
時間:2023-06-06 15:42:34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三峽教學設計篇一

1、 認讀生字,熟練朗讀課文。

2、 正確解釋關鍵詞語,句子。

3、 描述三峽壯美的景色。

4、 抒發(fā)對祖國河山的贊美與熱愛。

學習簡練、生動的語言。

朗讀法、討論法

圖片投影。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新課導入:

(由全國各地的自然風貌引入對三峽的了解、向往)

出示三峽投影片。

二、 整體感知。

1、 請學生默讀課文,注意作者,讀誰字音。

2、 請學生介紹作者、作品。

酈道元:字善長,北魏范陽涿縣人。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

《水經(jīng)注》不僅是一部地理志,還是一部山水游記和民俗風情錄;

三峽指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3、 出示生字投影片,讓學生注音。

quē zhng xī xiāng sù yǎn zhǔ

闕 嶂 曦 襄 溯 屬引

4、 學生練習自讀,并進行指導,達至熟練。

三、 文意理解。

1、 小組共同解釋文意,教師答疑。

2、 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釋重點。

1詞語:

① 重巖疊障,隱天蔽日。

②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③ 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絕。

④ 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⑤ 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⑥ 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⑦ 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四、 布置作業(yè)。

1、 背誦課文。

2、 熟練解釋詞,句。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指名四位學生各背一段課文,然后齊背。

二、 分析課文。

1、 討論:文中描繪了三峽哪些景物,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歸納并板書:

山: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

三峽 夏:急

水 春冬:清榮峻茂

秋:哀婉凄異。

2、 體會本文語言特點,學生各抒己見。

總結:

(1)動靜結合。

(2)有張有弛。

3、 再次齊讀課文,讀出韻味。

三、 作業(yè):搜集描述三峽的其它文學作品,小組交流。

三峽教學設計篇二

本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能按照老師要求做到預習,理解能力較強,本班為課改年級,通過一年的訓練,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學生課堂表現(xiàn)活躍,能與教師密切配合,學生之間能相互合作。這是設計本課教學活動的基本思路。

1、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詞匯

(2)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寫特點,感受三峽的自然美

2能力目標

(1)重視誦讀訓練,提高文言文的誦讀和翻譯能力

(2)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再現(xiàn)景物,體會作品意境及作者情感

3情感目標

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1、欣賞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特點,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畫面美

2、重視朗讀訓練

3、把握文章描寫景物生動,傳神,語言精美的特點

朗讀法討論法讀—譯—思—用—背

投影儀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二)檢查預習

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掌握字音(投影)

闕(quē)

疊嶂(zhàng)

曦(xī)月

沿溯(sù)

飛漱(shù)

屬(zhǔ)引

(三)運用競賽方式檢查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

1、疏通文意。

2、競賽辨明詞義(投影)

(1)通假字。略無闕處(通“缺”空缺);哀轉久絕(通“囀”聲音轉折)

(2)古今異義:夏水襄陵(襄:沖上);清榮峻茂,良多趣味(良:實在)

(3)一詞多義:

自三峽七百里中(自:在)

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如果)

(4)重點詞語

重巖疊嶂(像屏障一樣的高山)

沿溯阻絕(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乘奔御風(奔:飛奔的馬,襯托夏水順流行船之快)

素湍綠潭(素:白色;湍:急流)

清榮峻茂(清:指水;榮:指樹;峻:指山;茂:指草)

哀轉久絕(絕:消失)

3、相互質(zhì)疑

(四)指導朗讀:讀出節(jié)奏

注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沿//溯/阻絕。

3、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4、清/榮/峻/茂

5、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五)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爭取背誦。

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象三峽奇景。

2、學生結合注釋1了解《水經(jīng)注》

3、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教師用投影片更正字音

4、學生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

5、男女生競賽,檢查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情況。

6、學生相互質(zhì)疑。

7、教師范讀

8、學生齊讀。

9、教師指示節(jié)奏。

10、學生再讀課文,抽讀。

11、教師布置作業(yè)。

學生課前預習較充分,競賽式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這種方式應一直貫徹下去。部分學生在朗讀節(jié)奏停頓上,能力較差。而課標要求程度,故應加強學生朗讀指導。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二)、想像三峽壯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布局的巧妙。

第一段:山:兩岸連山,隱天蔽日——高峻美

第二段:夏水:夏水襄陵,乘奔御風——奔放美

第三段:春冬之景:素湍綠潭,懸泉瀑布,清榮峻茂——清幽美

第四段:秋峽:林寒澗肅,高猿長嘯——凄婉美

小結:本文先寫山,再寫水,抓住景物特征,以不同季節(jié)表現(xiàn)三峽的美景。

(三)體會作者情感和情景交融的寫法

第一段:想像群山連綿,高聳入云的三峽美景(高峻美)

第二段:想像江水浩蕩,日行千里的畫面,感受其奔放美。

第三段:想像三峽的秀美、挺拔,感受其清幽美。

第四段:感受秋峽蕭瑟凄涼的氛圍。

(四)揣摩語言,品味作品獨特的語言魅力。(投影儀顯示文句)

1、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障,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讞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明確:

1、正面描寫和側面烘托相結合,寫出了山高嶺連的特點。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觀遠景。動靜結合,色彩各異。以“絕”狀山,以“怪”寫柏,繪形寫貌,形神兼?zhèn)洹?/p>

3、既從正面摹聲,又從側面引用,手法多變,搖曳多姿。

(五)根據(jù)圖片,描繪美景

(六)提示性背誦

(七)布置作業(yè):與《早發(fā)白帝城》詩文對讀。

(八)總結全文

1、學生可讀可背課文。

2、學生分組交流,每組負責一個語段,然后再全班交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敘述板書。

3、學生分組讀課文,讀出情感。

前三段學生應讀出贊美語氣,但語氣有所不同,最后一段讀出悲涼的氣氛:

1段:語氣稍高昂,語速中。

2段:語速加快,突出江水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3段:語氣舒緩,語速稍慢。

4段:語氣稍低沉,語速稍慢。

4、師生共同品味寫景的妙處。

5、據(jù)教師出示的三峽圖片用語言加以描繪(要求用上文中詞語)

教師先作示范,學生寫作后全班交流。

6、教師根據(jù)課文分析提示性讓學生背誦。

7、教師布置作業(yè)

8、教師總結:酈道元用文字描繪三峽,科學家用智慧改造三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同學們也會在三峽壯麗的歷史畫卷上添上精彩的一筆,努力吧!

課文用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特點,故研討語言是本文的重點。我在設計時靈機一動,從網(wǎng)上下載三峽圖片,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對三峽的了解,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三峽,同時用上一兩句文中語言,這樣既加深對課文的了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我認為這是本文的一處亮點。

當然,在板書時有學生提出異議:“高猿長嘯”不是寫水的,這是我的疏忽之處。

三峽教學設計篇三

南北朝: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闕通:缺;重巖一作:重巒)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巘一作:山獻)

在三峽七百里之間,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完全沒有中斷的地方;重重疊疊的懸崖峭壁,遮擋了天空和太陽。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等到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時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擋了,不能通航。有時候皇帝的命令要緊急傳達,這時只要早晨從白帝城出發(fā),傍晚就到了江陵,這中間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騎上飛奔的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時候,就可以看見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綠的潭水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山峰之間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確實趣味無窮。

自:在,從

三峽:指長江上游重慶、湖北兩個省級行政單位間的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全長實際只有四百多里。

略無:毫無,完全沒有。闕:通“缺”,缺口,空隙。

嶂(zhàng):直立如屏障一樣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非:不是

亭午:正午。夜分:半夜。

曦(xī):日光,這里指太陽。

襄(xiāng):上,這里指漫上。陵:大的土山,這里泛指山陵。

沿:順流而下(的船)。溯:逆流而上(的船)。

或:有的時候。王命:皇帝的圣旨。宣:宣布,傳達。

朝發(fā)白帝:早上從白帝城出發(fā)。白帝:城名,在重慶奉節(jié)縣東。朝:早晨

江陵:今湖北省荊州市。

雖:即使。奔:奔馳的快馬。御:駕著,駕駛

不以:不如。此句謂和行船比起來,即使是乘奔御風也不被認為是(比船)快,或為“以”當是“似”之誤。(見清趙一清《水經(jīng)注刊誤》)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素:白色的。綠潭:碧綠的潭水。

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倒映出(山石林木)的倒影。

絕巘(yǎn):極高的山峰。絕:極。巘:高峰

懸泉:懸掛著的泉水瀑布。飛漱:急流沖蕩。漱:沖蕩。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

良:實在,的確,確實。

晴初:(雨后或雪后)天剛剛放晴的時候。霜旦:下霜的早晨。

屬引:連續(xù)不斷。屬(zhǔ):動詞。連接。引:延長。凄異:凄涼怪異。

哀轉久絕:悲哀婉轉,猿鳴聲很久才消失。絕:消失,停止。轉:通“囀”鳴叫。

巴東:漢郡名,在今重慶東部云陽,奉節(jié),巫山一帶。

三聲:幾聲。這里不是確數(shù)。

沾:打濕。

裳(cháng):衣服。

酈道元的《三峽》(選自《水經(jīng)注》)是一篇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區(qū)區(qū)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寫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全文描寫隨物賦形,動靜相生,情景交融,情隨景遷,簡潔精練,生動傳神。

作者用“自三峽七百里中”起筆,既交代了描寫對象,又介紹了其總體長度。

接著,作者先寫山,用“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山之“連”,“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寫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側面烘托,讓人進一步感到三峽的狹窄,寥寥數(shù)筆形象地勾勒出三峽磅礴逶迤、雄偉峭拔的整體風貌,使讀者很快被三峽的雄險氣勢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時令來寫水,先寫水勢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正面描寫水勢之險惡、水位之高、水流之急?!俺l(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通過對比、夸張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漲后的水流之疾。再寫水勢減小的春冬,此時的三峽可用一“秀”字概括?!八赝摹薄熬G潭”,兩種色彩、兩種情態(tài),動靜交織,對比鮮明;“怪柏”“懸泉”“瀑布”,也是有靜有動、有聲有色,山水樹木交匯其中,蔚為奇觀。“清榮峻茂”一句話四字寫四物:“清”字寫水,“峻”字寫山,“榮”字寫柏樹,“茂”字寫草。“良多趣味”,又摻入了作者的審美意趣,使得詩情畫意融為一體。寫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寫三峽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鳴來烘托蕭瑟的秋高,讓人不勝凄涼。

作為描寫山水之作并非單純寫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嘯”“凄異”托出秋季景色之涼),緣情入景(如開頭幾句體現(xiàn)了初賞三峽的總體之情,使人頓有雄偉奇險之感,以下再分寫時而悚懼,時而欣喜,時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順序來布局謀篇。

凡景語皆情語,初學寫作者,寫景狀物要做到寫出其特點,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來往的船只都被阻絕了?!按憾畷r,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毖┌椎募ち?,碧綠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麗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贊嘆“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則“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那凄異的叫聲持續(xù)不斷,在空曠的山谷里“哀轉久絕”。三峽的奇異景象,被描繪得淋漓盡致。作者寫景,采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shù)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凄”“哀”數(shù)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文章先寫山,后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jié)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jié)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洶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飛懸的瀑布,哀轉的猿鳴,悲涼的漁歌,構成了一幅幅風格迥異而又自然和諧的畫面,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詩句表現(xiàn)了突出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渲染三峽秋色悲寂凄涼的氣氛。

古今異義

1、或或王命急宣古義:有時今義:常用于選擇復句的關聯(lián)詞

2、雖雖乘奔御風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一詞多義

①自自三峽七百里中(從)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絕沿溯阻絕(斷絕)絕巘多生怪柏(極)哀轉久絕(消失)

通假字

①略無闕處,“闕”通“缺”空缺。

②哀轉久絕,“轉”通“囀”鳴叫。

詞類活用

①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奔,動詞用作名詞,飛奔的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詞用作名詞,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詞用作動詞,結霜。

④空谷傳響:空谷,名詞作狀語,在空蕩的山谷里。

特殊句式

1省略句(三峽)兩岸連山省略定語“三峽”。

2省略句(兩岸)重巖疊嶂省略主語“兩岸”。

酈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時期,少年時代就喜愛游覽。他發(fā)現(xiàn)古代的地理書——《水經(jīng)》,雖然對大小河流的來龍去脈有準確記載,但由于時代更替,城邑興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稱也變了,但書上卻未加以補充和說明。酈道元于是親自給《水經(jīng)》作注。因此寫就《水經(jīng)注》。

本文是《水經(jīng)注》中《江水》中的“(江水)又東過巫縣南,鹽水從縣東南流注之”的一條注。記敘了長江三峽雄偉壯麗的奇景,能激發(fā)人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笨倢懭龒{的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白匀龒{七百里中”,交代峽之長,接著指出兩岸山的特點在于“連”?!奥詿o闕處”,毫無殘缺的地方,進一步寫“連”。下面接著寫山的“高”。山峰相重,群山復疊,山上壘山,說明山高。山隱,遮蔽住太陽匿于天空,從另一個角度寫山的高。“重”和“疊”,就山本身的狀態(tài)寫其高,是俯瞰而得;“隱”和“蔽”,以天和日來襯其高,乃仰視所見。下面兩句,則以特定條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綜合表現(xiàn)以上特點。只有正午和半夜的時候才能見到太陽和月亮。如果不是“兩岸”連山,哪怕只有一岸連山,也不會形成這種狀況;如果連山有缺,其他時間于缺處也能見到日月;如果連山不高,也不必待到這時才見日月;如果三峽不窄,其他時候也可見到日月。正午見日,夜半見月,由特定條件充分顯示了三峽特點。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睂懴募救龒{情景:水漲流速,交通阻斷。夏季水漲,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絕了。這里所寫的是水勢大水流速情況下的通例。下舉一特例,以進一步證明水速。只有王朝的緊急命令要向各地傳達時,才會有航船。這一方面照應了平常情況下是“沿溯阻絕”的,同時借此可寫出船行之快。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補筆交代“其間千二百里”,則時速約為百里,加上更用奔馬和疾風作比較,給人的感受也就更為形象而深刻了。

本節(jié)承上段而來。上段寫三峽山的特點,為本節(jié)寫水設置了條件。山高,則水的落差大,山高自然流急。山連,則水不得他泄,必然盡在漕中。峽窄,則斷面小,單位面積里的水的流量也就大。水“漲”的因素和峽的特點及條件,構成了水流的湍急。作者是為江水作注,重點是寫水,而水以夏季為盛,故先寫“夏水”。為寫水勢,先寫山勢,這既能揭示水速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嶺相互映襯,能形成一幅險峻壯奇的圖畫。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睂懘憾瑫r三峽情景:水退潭清,風景秀麗。以“春冬之時”領起,很自然地轉換了描寫對象,時易則景異,鏡頭中搖出了另外一種景象。白色的急流回映著清光,綠色的水潭倒映著景物的影子。這里先寫俯視江中所見?!巴摹笔莿討B(tài),“潭”為靜境。以“素”飾“湍”,水如白練,明凈輕快,上有清光回照,白中間青,水光變幻。深水為潭,以“綠”飾“潭”,益見深沉寧靜。水中有影,則水平如鏡,倒影入潭,更覺風光秀麗。急流上波光粼粼,深潭里景物重重,動靜相雜,色彩各異,相映成趣,堪稱秀麗雋逸。下文即寫仰視所見,由峽底寫到山上。以“絕”狀山,以“怪”寫柏,道出了當?shù)氐淖匀惶卣鳌I綆r陡削,高聳入云,故為“絕”。山上的柏樹,托足于巖石之間,正午之時方見日光,它要曲體向陽,加之峽窄風大,自然枝干扭曲,何況年代久遠,當然要變成“怪”形。在這人跡罕至、鳥獸少見的境地,“怪柏”顯示著旺盛的生命力和堅強的意志,給山水之間投進了一股生命的活流,使人頓覺生意盎然。作者寫此,還只是給“懸泉瀑布”勾勒出一個背景。山靜、泉飛、柏怪、水奇,靜中有動,聲色紛沓,山水相配,構成了一幅挺拔超脫的圖畫,這和“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又大為異趣。最后作者總括說:水清、木榮、山峻、草茂,實在富有趣味。以極為精練的四字,狀寫了四種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導出了作者的心境。

作者將冬春二季放在一道寫,要兼及兩季的特點。冬季水竭,才會出現(xiàn)“素湍綠潭”,春天物鮮,始有草木“榮茂”。本節(jié)所寫與上節(jié)所述,意趣迥異。夏水急猛,春水潺;夏水多險,春水富趣。作者認為三峽風光“良多趣味”,和封建士大夫對三峽“悉以臨懼相戒”的思想感情大相徑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寫秋天三峽情景:水枯氣寒,猿鳴凄涼。以“霜旦”的“霜”暗指秋季,開筆多變。接著以實景補足前意,林澗之間,清冷肅穆。這時已無江水喧騰,也不見草木爭榮,而是充滿了凄清肅殺的氣氛。寫秋峽以代表性事物猿來表現(xiàn),寫猿又分兩層,一是直接敘述,一是引漁歌為證。寫猿又圍繞著“山”和“哀”兩個重點,從而顯示秋峽的特色。以“高”形容猿,指明是高山上的猿,以“長”形容嘯,送聲長遠,暗示是在長峽之中?!翱展葌黜憽保毖栽谏街??!熬媒^”,回應“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寫漁歌也是一言“峽長”,一言聲哀。從猿鳴之中,使人進一步體會到山高、嶺連、峽窄、水長,同時山猿哀鳴,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也讓人從這句漁歌中體會到了,漁者們的辛苦和生活的艱苦。

本文雖屬節(jié)選,但全文結構嚴謹,布局巧妙,渾然一體,尤其作者在描山摹水上更見功力。由于作者曾“踐躋此境”,有具體感受,所以能掌握三峽的特點和不同季節(jié)的風貌。首先,作者采取先大而小,先總后分的辦法,按季節(jié)分層次,寫得起訖分明,各具特色。其次,善于選取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寥寥幾筆,使境界全出,叫讀者恍如身臨其境。如以“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表現(xiàn)水流湍急,以“素湍綠潭,回清倒影”形容江水澄澈,風光嫵媚,以“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渲染猿鳴幽凄、山谷空曠,都言簡意賅,情景交融。再次,各個部分,各有側重,互相映襯,互相補充,從不同角度寫出了三峽特色,而下面的三個部分,又都圍繞著首段關于山峽總的特點來寫。最后,作者運筆富于變化,有正面落筆,有側面烘托,有粗線勾勒,有工筆細描,有明言直寫,有隱喻暗示,有全景鳥瞰,有特寫鏡頭,有仰觀遠景,有俯察近物,有繪形寫貌,有摹聲錄音,有自己立言,有由人代語,雖只幾百字的短文,卻概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納山水草木,羅入清猿怪柏,真可謂片言敵萬語,尺素羅千里。

三峽教學設計篇四

;

三峽時空是個特定的地域概念。傳統(tǒng)三峽是指夔門至南津關一段“川江航道”。今天的“大三峽”概念指重慶至宜昌被稱為“人造地中海”的三峽庫區(qū)所及的范圍。三峽大壩建成,水位提高到175m以后,就會形成長達660km的峽谷河道型水庫。三峽旅游、三峽審美對象系統(tǒng)與價值系統(tǒng)將有大的提升和變異。

三峽文學是三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三峽風光、三峽文化的精氣神所在。一種形態(tài)迥異的風格獨特的文化,需要有一個能體現(xiàn)該文化特質(zhì)的最終為社會認可的類別名稱。在傳統(tǒng)的長江流域的三大文化系統(tǒng)(巴蜀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中,三峽處于巴蜀文化和荊楚文化的中介地位,歷史上巴、楚的紛爭與融合,創(chuàng)造了如虎座鳳架鼓、虎紐金享于那樣的燦爛文明,以及廩君與鹽湖女神、巴曼子將軍、巫山神女那樣的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和優(yōu)美的神話傳說。更由于它的戰(zhàn)略地位,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了影響歷史進程的許多著名戰(zhàn)役。這樣,以半巴半楚亦巴亦楚的巴楚文化為主的地域民俗文化,以歷史事件風云人物為主的古戰(zhàn)場軍事文化,以及靈異瑰奇、“奪人目睛”的山水風光,都是激發(fā)文人墨客創(chuàng)作靈感的不盡源泉,掀起他們情智波瀾的震搗器、催化劑。所謂“得江山之助”(司馬遷·漢)不獨是屈原而已。

就中國旅游文化的三大特征“承襲性、地域性、交融性”而言,三峽旅游文學是體現(xiàn)得比較典型和充分的。三峽詩文,如從屈原、宋玉算起,歷漢魏晉南北朝,而到唐宋形成高潮,此后更有長足發(fā)展,其形態(tài)也更加豐富完備而構成獨特的品類。如果說三峽自然風光的形態(tài)特征是“絕壁天懸,騰波迅疾”,三峽的審美特性是靈異瑰奇、氣勢雄渾,那么三峽文學作為具有審美意向的意識的提煉與升華,我們認為它的基本風格屬性是“靈異俊逸,沉郁頓挫”。其中靈異俊逸是三峽詩歌的核心基質(zhì)。但它還須與頓挫、沉郁構成激發(fā)映射的二元對立與同構的關系。靈異是指靈感通微,殊方異類,風流瑰奇;
俊逸為流韻飛動,清麗雋好,風土如畫,別開生面。沉郁,是指情真氣完神足,回環(huán)激蕩,蘊涵無盡,厚積薄發(fā);
頓挫,是指意象構成跌宕起伏,情感宣泄反差很大。杜甫現(xiàn)存1400首詩歌中,有近三分之一的詩寫于三峽深處。可以說三峽的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和樸野的人文氛圍,加上他個人的坎坷經(jīng)歷,窮年憂思,這些對形成他沉郁頓挫的美學風格是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的。三峽地區(qū)“貶官文人”的一唱三嘆、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既是他們審美理想的實踐,也和環(huán)境不無關系。上是“絕壁天懸”,下是“騰波迅疾”,構成了兩個極限的反差和契合。作為審美的載體,訴諸“絕壁”與“騰波”的興象,既可以是佳山好水,也可以是窮山惡水。至喜與至憂,至善與至惡,至美與至丑,在同一審美客體,同一審美主體那里,既可以各顯風采,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也可以成膠著狀態(tài),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極限反差的動態(tài)組合所形成的意態(tài)形象,成就了三峽文學二元對立多重意象疊加的復合美。其中不和諧藝術元素在整體的和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三峽文學更為本質(zhì)的一面,是“靈異俊逸”它表現(xiàn)在《竹枝詞》里是俊逸,在李白那里是飄逸,在杜甫那里是濃縮在理性光環(huán)里的生動的氣韻。

文學是藝術的一個獨立的品類。三峽文學自古以來,就是沿著高雅藝術與通俗藝術兩條線索平行發(fā)展的。宋玉從受眾的角度,把藝術區(qū)分為陽春白雪、陽阿薤露和下里巴人三個層次。這是三峽文學的一個獨特現(xiàn)象。有助于人們認識文學的演進規(guī)律。而所謂的高雅與通俗也不是絕對的。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杜甫的《登高》,而今已是婦孺都能成誦的,而《竹枝詞》則早已登上詩壇,突破刻板的格律詩,給詩壇注入勃勃生機。形成形上形下有機轉化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即介于“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間的“陽阿薤露”。它是文學代以更新、永葆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我們要很好地審視前人的創(chuàng)作成果、審美經(jīng)驗和理論建樹,使三峽旅游文學的成長發(fā)展,底氣更足,方向更明,科學性、實用性、審美性更強。

以下我們將從“人化的自然”、“詩化的歷史”、“意象的理趣”三方面展開,兼顧時空的展延鏈接。

一、人化的自然

三峽詩文的獨特貢獻,就在于詩人們創(chuàng)造了能體現(xiàn)三峽整體性、真實性、多義性和獨特性的審美意象系統(tǒng),其實就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意象化的美的世界。而意象生成過程中的“意”與“象”的關系,即“自我”與“世界”的關系,也是每一位觀賞三峽的游客一個經(jīng)意與不經(jīng)意的永恒的話題。

歷代文人騷客無不為三峽的殊方異物、旖麗風光所傾倒,為一種前所未有的審美驗所折服。三峽的魅力何在?其審美感應的整體功能基本屬性是什么?這可以有不同的界說,單就經(jīng)典三峽詩文而言,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關鍵詞是“靈異瑰奇”。無論是靈湫、靈泉、靈湖,還是靈地、靈空、靈區(qū)、靈巖、靈洞、靈峽,都冠以“靈”字,綴以“異”字“奇”字或“神”字。我們是無神論者,但在“萬物有靈論”的古人那里,曾產(chǎn)生過許多具有“永久魅力”的神話,擴大了文學藝術的想象空間和藝術表現(xiàn)力。同時也是前人親近自然、融人自然、欣賞自然,以審美的眼光審視自然的一種人文關懷和精神升華。

三峽山水的基本特征是“絕壁天懸,騰波迅疾”。極限反差二元對立的意象結構,形成了彼此互為映襯上下激進的復合美。如杜甫“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浪在地,偏說它上接云天,風云在天,偏說它快要壓到地面。極顯“峽氣蕭森”的荒涼感。其情感喧泄,也推向極致。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都是以山的奇崛高聳,水的深泓迅疾兩處著筆,著力渲染,具有很強的震撼力量。對同一審美對象,詩人雖同是山水兩處著筆,卻千變?nèi)f化,姿態(tài)迥異,無一雷同。蓋詩人眼中之景,胸中之景,筆底之景各不相同。

長江三峽因兩壩形成的水庫,清江三級電站形成的水庫,不同于千島湖、丹江口等湖泊式水庫,它是峽谷河道型水庫。這種形態(tài)的水庫,為旅游開發(fā)提供了非常優(yōu)越的二次環(huán)境。從旅居游樂觀賞的角度看,它可以移步換景,可以曲徑通幽,可以柳暗花明。它具有東方園林藝術那種以時間表現(xiàn)空間的審美情趣。有的強化了時空的鏈接,有的則突破了時空的局限,以類相從,按照意識的流動,進行大跨度的重組。它象一幅導游圖一樣,在“等待閱讀”中,使游客實現(xiàn)一次歷時性的美的航程。

三峽處在華夏腹部地位和中介地帶,它是相對封閉的,也是開放的。封閉會形成一種狹谷意識,但狹谷意識的自我反彈就會形成張力,借助外力的影響,就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這就需要同質(zhì)文化和異質(zhì)文化的不斷碰撞融合。三峽地區(qū)的文化交流早就開始了。大的層面是中原文化與南方文化、楚文化與巴文化的交融?!澳先松蟻砀枰磺?,北人莫上動鄉(xiāng)情”(劉禹錫·唐)“北人墜淚南人笑,青壁無梯聞杜鵑?!?黃庭堅·宋)就是貶官文化的生動的說明。據(jù)杜甫的“每依北斗望京華”,奉節(jié)有“依斗門”。巴東的野水孤舟秋風亭,宜昌的三游洞及至喜亭,都是先賢名人們留下的風范遺蹤。它標識著早在唐宋年代,北方的中原文化就有過一次成氣候地滲入三峽本土文化的浪漫氣象,并不斷拓展延伸。它提升了三峽的文化品位,同時也豐富了“至而后喜”的詩人們的創(chuàng)作思維,甚至改變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模式和風格。“盛唐氣象”、“兩宋文化”應該有這些流落在三峽地區(qū)的文人的功勞。今天,以水電樞紐、峽谷河道型水庫、新三峽自然風光為標志的三峽旅游文化更是開放的系統(tǒng)。發(fā)思古之幽情,往往為了現(xiàn)在;
為了現(xiàn)在,更應翹首明天,賡續(xù)既往。

二、詩化的歷史

認識外部世界有兩種范式。邏輯學范式和現(xiàn)象學范式。這兩種范式可以適用于不同的領域?,F(xiàn)象學范式,把歷史解構為事件的歷史和敘述的歷史兩個層面。事件被“目睹”的范圍是很小的,我們多半只能通過敘述來了解歷史。而敘述材料的選擇詳略、敘述角度和視野都不能不受主體的制約,所以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也就是當代人所闡釋的歷史,這可以為我們審視三峽歷史文化,解讀三峽旅游文學提供一個認識論方法論的基礎。

三峽歷史文化就其大者有以古戰(zhàn)場為載體的軍事文化,它涉及到人文地理、歷史事件、人物故事等。另一類是以文人活動為載體的經(jīng)典文化。這些文人往往以詩化的眼光亦即審美的眼光來稽古、吊古、判古,而他們本身也是被審視的具有文化審美的乃至于旅游等多重意義的有價值的存在。如白帝城的一副楹聯(lián)就顯示了“少陵秋興,太白朝云”在游人心目中的位置。詩化的歷史的代表人物是被稱為詩圣的杜甫,他的作品被稱為“詩史”,如《登高》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相比照,顛沛流離、榮辱悲喜之間就是一部唐王朝盛衰的歷史。就中我們看到一個“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杜甫,也看到一個“艱難苦恨繁霜鬢”的杜甫。再看詩仙李白,安史之亂后,58歲獲罪再次路經(jīng)三峽,政治失意,心情愁苦的《上三峽》與忽聞赦書,寫下的“驚風雨而泣鬼神”(楊慎·明)的《早發(fā)白帝城》相對照,是何其生動的人生悲喜劇。

三峽的歷史文化是三峽歷代詩人墨客關注的焦點。宋玉風流的褒貶,王昭君和親的積淀,公孫述王霸的毀譽,八陣圖蜀相的遺恨……如宋玉,既有“宋玉恃才者,憑云構高唐。自重文賦名,荒淫歸楚襄”(于氵賁·唐)的模棱兩可,也有“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杜甫·唐)的深情景仰。對于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有歧議是正?,F(xiàn)象,并不是一件壞事。第一,它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評價其價值。第二,它至少可以向游人展示,人們對于該事件的來龍去脈、人物命運的悲歡離合、沉浮榮辱的持久不衰的關注。第三,進而吸引游客去了解,去思考,去回答他所感興趣的問題。

一方面“詩賦動江關”(杜甫·唐),一方面“江山助詩豪”(歐陽修·宋)。審美者成了被審美的對象,評品者成了被評品的客體。主體客體的角色互滲互置互換,就形成了三峽旅游的自然與人文的雙重財富。這正是“詩化的歷史”的獨到之處。

三、意象的理趣

在三峽文學中,我們已經(jīng)見過許多用興象、喻象、抽象創(chuàng)作的意象化作品,如“滟預大如馬,瞿塘不可下,滟預大如象,瞿塘不可上,滟預大如牛,瞿塘不可流……”(晉宋漁者歌)陸游眼中的三峽雖“怪怪與奇奇,萬狀不可名”。但他還是作了生動的比擬:“或如釜上甑,或如坐后屏?;蛉缳贫?,或如喜而迎?;蛏钊缏莘?,或疏如窗欞?!庇行┏霈F(xiàn)喻體和喻指,有些只出現(xiàn)喻體,有些則是喻體和喻指渾然無隔,了無痕跡的。這在民歌里用得更多。“柑子樹葉兒青,柑子的甘妹甘妹妹兒呀,舍不得呃,柑子的甘哥哥!”(利川民歌)“明月水,明月水,小蛤蟆吐的活寶貝。泡茶茶碗鳳凰叫,煮酒酒杯白鶴飛,十里聞香人也醉?!?宜昌山歌)這就是喻象。我們也看到許多“興象天然”,“全無巴鼻”的白描式的作品。“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杜甫·唐)“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李白·唐)“的的明月水,啾啾寒夜猿?!?陳子昂·唐)。

意象超越具體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場景,進入無限的時空,即所謂“胸羅宇宙,思接千古”,從而對整個人生、歷史、宇宙獲得一種哲理性的感受和領悟。這種帶有哲理性的人生感、歷史感、宇宙感,就是“意象”的“意蘊”。三峽文學在顯示哲思的理趣和生活的機趣方面,一向受到人們的喜愛和重視。“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劉禹錫·唐)“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唐)“風濤各自急,前后苦相推?!沤窳鞑槐M,流去不曾回。”(元稹·唐)“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歐陽修·宋)“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寇準·宋)。

三峽的精氣神熔鑄了靈異俊逸、沉郁頓挫的三峽文學,而蘊含在三峽文學中的理情趣,也給三峽旅游提供了清醇本真的精神內(nèi)涵,豐富的審美信息。三峽旅游開發(fā),離不開三峽文化,更離不開三峽文化的經(jīng)典形式——三峽文學。

相關熱詞搜索:;

三峽教學設計篇五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①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的閱讀能力,特別是朗讀能力,在朗讀中感知文章內(nèi)容,

體會文章意境和作者情感。

②在品味文章詩情畫意的基礎上,學習情景交融的寫法。

③在七年級學習文言文的基礎上,積累文言詞語,為今后學習文言文,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文特點,我確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和能力: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積累文言詞語;整體感知、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感受三峽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激發(fā)熱愛祖國壯美山河的感情。

3、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學習新知識前,要具體分析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困難、心理特征及發(fā)展趨向,從而有針對性地確立學習的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八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根據(jù)他們的實際情況及本文特點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確立的教學重點是:積累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nèi)容。教學難點是:體會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新課程標準》對八年級階段的學習要求是:“閱讀淺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和注釋理解基本內(nèi)容?!薄坝行┰娢膽髮W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語感?!睋?jù)此本課擬以誦讀、討論、探究的方法教學,讓學生小組合作中借助工具書,結合注釋理解文章大意,課堂上指導學生聽讀、試讀、齊讀、自由讀、賽讀、品讀,通過朗誦來感悟文章的內(nèi)容,做到理解成誦。

《新課程標準》指出:“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能聯(lián)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故此擬采用討論法教學,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鼓勵他們在交流、啟發(fā)、爭議、展示自我中主動獲取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在本課教學中,還應強調(diào)學生課前要認真預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堂以學生誦讀、討論、感悟為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

用幻燈片演示三峽風情,配上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教師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欲望,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使之進入情境,進而領略文章的美。

1、導課

通過多媒體展示三峽風情,請學生談自己對三峽的印象或感想,其目的是為了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2、整體感知

首先,隨著音樂教師深情范讀,與此同時,學生認真聽,邊聽邊注音、邊聽邊劃節(jié)奏。然后,指導學生試讀、評讀、齊讀,要求學生做到讀準字眼、讀清句讀、字正腔圓,以此體會山水古文的語音美、節(jié)奏美。

最后,為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誦讀欲望,特舉辦小組賽讀品讀活動,力爭使學生讀出山高嶺連、遮天蔽日的險峻;讀出水勢浩大、流速迅猛的氣勢;讀出水退潭清、風景秀麗的美感;讀出水枯氣寒、猿鳴凄涼的哀傷。讓學生感受山水古文的景物美、情感美。

3、研讀課文

第一步,把握課文內(nèi)容和情感。

《新課標》要求學生“能運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對作品中的情境,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這一步驟采用師生互動方式實施,以求更深入理解課文。

第二步,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匯。

這是基于《新課標》“重點考察學生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設計,采用小組合作實施。

第三步,理解成誦。

初中階段文言文學習重在積累,特別是在理解基礎上積累,當堂成誦,既鞏固了積累,又體現(xiàn)了理解的要求。

第四步,總結延伸增積累。

歷代文人墨客都對三峽有過描寫,請搜集了一些描寫三峽的名句詩詞。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赤壁懷古》)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fā)白帝城》)

一切景語皆情語,結合描寫三峽的相關詩文,增加積累,擴充儲備,相互印證,進一步體會文章內(nèi)容、語言和感情,受到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熏陶,逐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個個題詩,寫不盡千秋花月,人人作畫,描不完天地江山,昔日的三峽多姿多彩,今日的三峽熠熠生輝。

此環(huán)節(jié)意在使學生從內(nèi)容、感情、特色全面地體會作品,感受文章的人情美。

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調(diào)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在競賽中尋找學習方法,在合作中提升能力,在參與中體驗快樂,在誦讀中感悟美麗。學生不僅會學到文言知識,還能得到審美體驗、情感的熏陶、文化的濡染。

1、對個人表現(xiàn)進行評價

2、對小組采用計分制進行評價

3、教師采用多種方式評價激勵。

(如:每周評一位課堂明星,每兩周評一個優(yōu)勝小組)

山——山高嶺連、遮天蔽日

夏季——水勢浩大、流速迅猛

春冬——水退潭清、風景秀麗

秋季——水枯氣寒、猿鳴凄涼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42386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