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經(jīng)典美文朗誦 中秋經(jīng)典美文朗誦50字優(yōu)質(zhì)(五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7 11:53:56
中秋經(jīng)典美文朗誦 中秋經(jīng)典美文朗誦50字優(yōu)質(zhì)(五篇)
時間:2023-04-07 11:53:56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秋經(jīng)典美文朗誦 中秋經(jīng)典美文朗誦50字篇一

現(xiàn)在天上砌滿了瓦楞云彩,霎時間引起了我早年許多有趣的記憶——但我的純潔的童心,如今哪里去了!

月光有一種神秘的引力。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緒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結(jié)聚成山,月下的情淚可以培畤百畝的畹蘭,千莖的紫琳耿。我疑悲哀是人類先天的遺傳,否則,何以我們幾年不知悲感的時期,有時對著一瀉的清輝,也往往凄心滴淚呢?

但我今夜卻不曾流淚。不是無淚可滴,也不是文明教育將我最純潔的本能鋤凈,卻為是感覺了神圣的悲哀,將我理解的好奇心激動,想學(xué)契古特白登來解剖這神秘的“眸冷骨累”。冷的智永遠是熱的情的死仇。他們不能相容的。

但在這樣浪漫的月夜,要來練習冷酷的分析,似乎不近人情!所以我的心機一轉(zhuǎn),重復(fù)將鋒快的智力劇起,讓沉醉的情淚自然流轉(zhuǎn),聽他產(chǎn)生什么音樂,讓綣繾的詩魂漫自低回,看他尋出什么夢境。

明月正在云巖中間,周圍有一圈黃色的彩暈,一陣陣的輕靄,在她面前扯過。海上幾百道起伏的銀溝,一起在微叱凄其的音節(jié),此外不受清輝的波域,在暗中墳墳漲落,不知是怨是慕。

我一面將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現(xiàn)象,一面拿著紙筆,癡望著月彩,想從她明潔的輝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跡,希冀她們在我心里,凝成高潔情緒的菁華。因為她光明的捷足,今夜遍走天涯,人間的'恩怨,哪一件不經(jīng)過她的慧眼呢?

中秋經(jīng)典美文朗誦 中秋經(jīng)典美文朗誦50字篇二

我們這些孩子,什么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么都不覺滿足。中秋的夜里,我們在院子里盼著月亮,好久卻不見出來,便坐回中堂里,放了竹窗簾兒悶著,纏奶奶說故事。奶奶是會說故事的,說了一個,還要再說一個……奶奶突然說:

“月亮進來了!”

我們看時,那竹窗簾兒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地溜進來,出現(xiàn)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著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我們都高興起來,又都屏氣兒不出,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了呢。月亮還在竹簾兒上爬,那滿圓卻慢慢又虧了,末了,便全沒了蹤跡,只留下一個空鏡,一個失望。奶奶說: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們快出去尋月吧?!?/p>

我們就都跑出門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個滿滿的圓了,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兒亮的。院子的中央處,是那棵粗粗的桂樹,疏疏的枝,疏疏的葉,桂花還沒有開,卻有了累累的骨朵兒了。我們都走近去,不知道那個滿圓兒去哪兒了,卻疑心這骨朵兒是繁星兒變的;抬頭看著天空,星兒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許多。月亮正在頭頂,明顯大多了,也圓多了,清清晰晰看見里邊有了什么東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么呢?”我問。

“是樹,孩子。”奶奶說。

“什么樹呢?”

“桂樹?!?/p>

我們都面面相覷了,倏忽間,哪兒好像有了一種氣息,就在我們身后裊裊,到了頭發(fā)梢兒上,添了一種淡淡的癢癢的感覺;似乎我們已在月里,那月桂分明就是我們身后的這一棵了。

奶奶瞧著我們,就笑了:

“傻孩子,那里邊已經(jīng)有人呢?!?/p>

“誰?”我們都吃驚了。

“嫦娥。”奶奶說。

“嫦娥是誰?”

“一個女子?!?/p>

哦,一個女子。我想:月亮里,地該是銀鋪的,墻該是玉砌的,那么好個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嗎?”

“和三妹一樣漂亮的?!?/p>

三妹就樂了:

“啊啊,月亮是屬于我的了!”

三妹是我們中最漂亮的,我們都羨慕起來;看著她的狂樣兒,心里卻有了一股嫉妒。我們便爭執(zhí)了起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于自己的。奶奶從屋里端了一壺甜酒出來,給我們每人倒了一小杯兒,說:

“孩子們,瞧瞧你們的酒杯,你們都有一個月亮哩!”

我們都看著那杯酒,果真里邊就浮起一個小小的月亮的滿圓。捧著,一動不動的,手剛一動,它便酥酥地顫,使人可憐兒的樣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里了。

奶奶說:“月亮是每個人的,它并沒走,你們再去找吧?!?/p>

我們越發(fā)覺得奇了,便在院里找起來。妙極了,它真沒有走去,我們很快就在葡萄葉兒上,磁花盆兒上,爺爺?shù)南侨袃荷习l(fā)現(xiàn)了。我們來了興趣,竟尋出了院門。

院門外,便是一條小河。河水細細的,卻漫著一大片的凈沙;全沒白日那么的粗糙,燦燦地閃著銀光。我們從沙灘上跑過去,弟弟剛站到河的上灣,就大呼小叫了:“月亮在這兒!”

妹妹幾乎同時在下灣喊道:“月亮在這兒!”

我兩處去看了,兩處的水里都有月亮;沿著河沿跑,而且哪一處的水里都有月亮了。我們都看著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里看見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里也一定是會有的。噢,月亮竟是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我們坐在沙灘上,掬著沙兒,瞧那光輝,我說:

“你們說,月亮是個什么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钡艿苷f。

“月亮是個好?!泵妹谜f。

我同意他們的話。正像奶奶說的那樣:它是屬于我們的,每個人的。我們就又仰起頭來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

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困意,就坐在沙灘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

中秋經(jīng)典美文朗誦 中秋經(jīng)典美文朗誦50字篇三

圓月通過窗,用一半的溫柔照著一些人的團圓,或者,她也該用另一半的蒼涼點亮故鄉(xiāng)等待的篝火吧。

裊裊剪風,輕送花香。故鄉(xiāng)的月是格外的圓嗎?

在這樣的夜里,總是特別懷念故鄉(xiāng)的月,故鄉(xiāng)呼嘯的風。月華清練,照著故鄉(xiāng)的路。你看,那隨風飄散或直或彎的煙霧就是游子縷縷的鄉(xiāng)愁;一地的清輝,淺淺地照著一行又一行的文字,那里飽含思念,愛與牽掛。

屏息聆聽,那一首有關(guān)家鄉(xiāng)月的樂曲便洶涌而出。聽得出,思念,比弦長;心,恐已經(jīng)走進了遙遙的家門。穿過流水,穿越距離,你會看見,牽掛,始終別在媽媽的心上。

踏云嘯月,彼岸花會開,拽一絲祝福拋向滿月的夜空,這樣的飛舞,因心中有愛,有掛念而格外燦爛!隔日清晨,你會看見葉上的露珠承載著一滴晶瑩。那么美麗的凝聚,總是讓人不忍。因為,那是今夜的仰望感動了月,那是月的淚,比夜短,比心長。

今夜,望月,你會發(fā)現(xiàn):無論水遠山高,心與家的距離,永遠只有牽掛那么遠,那一條回家的路,永遠筆直而平坦。

那么,在今夜。讓我們靜靜地望著遠方。讓我們舉杯,對月,一飲而下。你會發(fā)現(xiàn),在舉杯放手之間,月華會照著你,我,他,還有家。

·望月·

月亮起來的時候我還醒著,我喜歡看月亮,就像喜歡看水一樣。月圓月缺,潮起潮落,有相關(guān),有默契。我始終認為,水與月本就是一種靈魂的相通,既遙遠,也近。

水中有月,月下有舟,舟中有莫愁。帶著琴弦弄月,聽有些凄切的蟬聲,有一種叫做希翼的翅膀,隱約煽動著水之漣漪,如同心里一圈又一圈的夢,做了醒,醒了再做。

遠遠地望,或者撫著樓臺的月華如水,很多塵世的喧囂便悄然退場了。這時候沒有喧囂,沒有忙碌,只有天空靜靜地綻放著一輪美麗,淡然而安靜。

喜歡這樣的夜晚站在樓臺,把著金樽望月,有時候想著一些不關(guān)己的故事,有時候思考這人生,這世界,這日月恬淡。月缺月華,安靜而高潔。其實,人有時候可以如這月一樣,可以慘淡凄冷,可以陰晴圓缺,但,一定要高貴。不是浮華,不是做作,是超然,是出世般的從容。

中秋經(jīng)典美文朗誦 中秋經(jīng)典美文朗誦50字篇四

當月兒又要圓時,秋意也就更加的濃了,金風送爽,誰的一聲:“立秋了,就要過秋節(jié)了哦——”那長長的一聲拖著地地道道鄉(xiāng)音的尾音。親切,綿柔,溫馨,倏然的一下就會把心兒拉近,無論你在何處在何方,心兒都會被溫暖被牽引著,人兒好似實實在在的踏上了鄉(xiāng)間的小路上。

若要在咱家鄉(xiāng),往往是那尾音還沒有落地,早被飄紅的楓葉染上了火熱,攜進了山崗小村莊后的小河旁隨著波光粼粼的河水一起歡唱著,向著遠方流淌著。

望著就將要圓起的月兒,從心底就會升起那陣陣童聲: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麥子一個了!念月餅了,好年景了!……這就是咱濰坊獨有的念月的習俗。往往是這樣的聲音一響,所有人的心兒頓時亮堂堂的,歡歡喜喜的,豐收的羅鼓就好似從心間響起來了。小時候每當這樣的聲音響起,我就早坐不住了,扯著外婆的衣襟:姥姥,我們蒸月吧。

其實,八月十五念月蒸月,習俗已久,但這一習俗究其源于哪朝哪代,卻一時還無法得知,但從老一輩人哪里說起就很久遠的事了。而且至今仍在某些地方或村落仍沿襲著,給佳節(jié)平添了不少樂趣與美好的色彩。

說起念月就要從蒸月開始了,只要仲秋一臨近,家家戶戶就開始忙著蒸月,到不是為了自己吃,而是送人,送給親友。一般都是老年人蒸來送給晚輩的,奶奶送給孫兒輩的,外婆送給外甥,姨呀姑呀蒸來送給外甥呀侄子呀,由此體現(xiàn)出無限的親情與老輩人對小輩人的關(guān)愛。

所謂“蒸月”,就是蒸“棗餅子”,因其狀如圓月,又象征十五的月亮,說來月不過就是用面粉和棗蒸的。做法也不算難,但年輕人卻往往做的不如年紀大的人做的好。

我如今還依然清楚的記得外婆蒸月的情景,外婆做事總是干凈麻利的,她總是先將揉好的面趕成兩張大大的餅子,大的餅子直徑50厘米左右,小的10厘米左右,一般30厘米左右,厚度13厘米。這還是一旁在灶上燒火的小舅對我解說的呢。

外婆邊忙著活邊給我講故事,講嫦娥奔月的故事,才知道那嫦娥曾經(jīng)就住在我們這里,否則怎么會有寒娥塚呢,而且現(xiàn)今也依然有的呀,離我外婆家不算遠。

我同著小伙伴們早聽得入了迷呢,問這問那的,幸虧外婆知道的多,否則還被我們問住了。外婆邊講著故事,就已將餅子趕好了。然后,取一張餅子,在上面密密麻麻擺滿紅棗,再在上面覆蓋上一張同樣大小的餅子,形成一個圓棗餅,這就是“月”的雛形。

接下來,便開始裝點“月”。這也是我們小孩子們最喜歡的一個步驟呢,因為我們也可以互動的,就算是不能親手做也可以提要求的,一會要外婆捏只小兔子一會要外婆捏頭小花豬,小刺猬什么的。

裝點分為兩步:第一步是給“月”披上“云肩”,那樣子就似似女孩的披肩,詡詡有飄逸之感。也就是做一層和“月”一樣大小的帶花邊的薄面餅,緊粘在“月”表面;第二步就是捏塑裝飾物,就是用面做一些吉祥物造型,如西瓜桃梨、杏花菊花、靈活可愛的小兔憨態(tài)可掬的小豬和頑皮的小狗等,并多用紅棗點綴其間,似雪海中的紅梅嬌艷奪目,這樣下來一個“月”就做成了。

外婆做好“月”后,要將“月”先放在一旁先“醒”一個多小時,然后才把“月”逐一放到鍋內(nèi)蒸。很快隨著縷縷熱氣一股股濃郁的棗香味散了出來,早把我們一群孩子的饞蟲勾了出來了。一個個垂涎欲滴的圍在灶臺旁,歡呼著等待著。足足等足35分鐘,蒸制就完成了,此時,一個個精美、泛著亮光的“月”就出鍋了。

其時在蒸月的時候就足能感受出節(jié)日氣氛了,老人們在忙碌的時候,小孩子也在一旁也像我們一樣都不會閑著的,也學(xué)著捏幾個花瓣兒放上幾顆棗子,老人們雖然會輦孩子們上一邊去玩,同時又歡喜的說著孫兒們:“真是越幫越忙了呀??烊ピ钌峡纯此_了嗎?!被蚩鋷拙鋵O女兒:“嫚兒,這個花兒捏的巧,大了會找個好婆家呢?!?/p>

那一旁聽了去的小男孩兒就會嘻嘻的通著兩筒鼻涕說:“大了嫁俺當媳婦吧,俺天天讓你給俺蒸‘月’吃呢?!币蝗汉⒆雍屠先藗兟犃司蜁Z的炸開鍋一樣的笑著。

等那月蒸好后還是不舍得吃的,這家送那家送,走親訪友就開始了,我們一群小孩子就盼呀等呀,一天天數(shù)著,盼節(jié)日快快來到。好在圓圓的月亮下念月。

等呀盼呀,終于把月兒盼圓了,仲秋節(jié)傍晚,天剛剛暗下來,一輪明月徐徐升起了,大大的,圓圓的,亮堂堂的,一群孩子們就各自從家中出來,手捧著月念起了月:“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麥子一個了!念月餅了,好年景了!念煎餅了,騾子馬子一大天井了!”宛如一曲“中秋童聲大合唱”,又似一首鄉(xiāng)村純音樂,此起彼伏把節(jié)日的氣氛一次次推向高潮。

仲秋的月兒格外的圓也分外明亮,金風送爽,瓜果飄香歡慶收獲,稻谷成熟歌唱豐年,我總是遙望著那圓圓的月兒,一眨也不眨眼的看呀看,大聲的念著月歡快的與伙伴們舞蹈著歌唱著,看著看著好似就看到嫦娥飛出了廣寒宮,飛回了人間,訴說一腔的念鄉(xiāng),舞蹈一曲的向往人間。

孩子們在村頭在巷子口,在樹下通過樹葉,望著圓圓的月兒用最洪亮的童聲大聲的念呀念,念完了月才肯將月分著吃,你分我一塊,我分你一塊,來不急吃急急的跑回家里給上了歲數(shù)的長輩們先吃一塊,自己才美美的吃呢。

每逢仲秋節(jié),若是哪位孩子剛好病著,不能出來玩耍念月,他的祖母或長輩就會把他摟在懷中念到: “月嬤嬤,本姓張,騎著驢,挎著筐,誰家孩子得了病,俺就給他開藥方,只要吃了俺的藥,管保叫你更旺祥!”說來也怪,第二天那孩子的病就好了,又歡快的去到處玩耍去補上昨晚沒有念的月。因為我的身體不太好,自幼就多病多災(zāi)的,每逢仲秋節(jié)外婆給我年年都要念上一念呢,如今我身體這樣好又如此的幸福,說不定與我外婆每逢十五為我念月的有關(guān)呢。

念月念月,念的月兒圓圓,念的家兒團團圓,念的人間處處一片翔和五鼓豐登。又到仲秋,情不自禁的想起了這念月的習俗,這是咱濰坊獨有的習俗,不能丟掉,要傳承下去。

月兒,又一次在心底念起,無限的幸福與溫馨,由心的祝愿著普天之下的人們:月圓人圓家庭團團圓圓,祝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

中秋經(jīng)典美文朗誦 中秋經(jīng)典美文朗誦50字篇五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xiāng),人人的故鄉(xiāng)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xiāng)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因此,在中國古詩文中,月亮總有什么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shù)。

我的故鄉(xiāng)是在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也不知山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個圓而粗的柱子吧,頂天立地,好不威風。以后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原來山是這個樣子呀!因此,我在故鄉(xiāng)里望月,從來不同山聯(lián)系。像蘇東坡說的“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像的。

至于水,我的故鄉(xiāng)小村卻大大地有。幾個小葦坑占了小村一多半。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煙波浩渺之勢。到了夏天,黃昏以后,我在坑邊的場院里躺在地上,數(shù)天上的星星。有時候在古柳下面點起篝火,然后上樹一搖,成群的知了飛落下來,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樂此不疲,天天盼望黃昏早早來臨。

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里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么叫詩興,但也顧而樂之,心中油然有什么東西在萌動。有時候在坑邊玩很久,才回家睡覺。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第二天一早起來,到坑邊葦子叢里去撿鴨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閃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個蛋。此時更是樂不可支了。

我曾到過世界上將進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yīng)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特別喜歡。

但是,月是故鄉(xiāng)明,看到他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xiāng)中那個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xiāng)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39847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