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的含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淖x后感優(yōu)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傅雷家書》讀書體會 傅雷家書讀后感篇一
子承父業(yè)是中國舊社會有史以來的規(guī)矩,傅雷明明可以逼迫傅聰做翻譯,然而他不僅沒有讓傅聰繼承他業(yè),反而對兒子的音樂前途甚為重視。在他留學波蘭,英國時,他不管自己身體的衰竭,同樣廢寢忘食的寫信指點傅聰去拜訪某一位音樂家,以及去參觀博物館。
甚至連傅聰欣賞的每一個音樂會,他都會從鋼琴家到曲子做一番詳細的評論,就連演奏家的小小動作,他都會為此引出相當于一封信的篇幅的討論。傅雷不僅是兒子的良師益友,更是以一個令人嘖嘖稱贊的好父親的形象留在世人心中的。
在傅聰出國的十二年間,他一共寫就了兩百三十五封信,平均十八天就寫一封,其頻率也算高的。更令人敬佩的是,傅雷在書中精選的一百三十二封信中,每一封信對自己以及家中的事都是草草了之,而對傅聰及家庭卻無微不至,特別是對待傅聰?shù)慕】祮栴},幾乎有十來封信中提到讓傅聰出去多接近大自然,簡直不厭其煩,我想這也就是父愛的力量吧。
在傅雷身上,不僅能看到偉大的父愛。在1957至1958年間,傅雷被劃上了右派分子,且已被捕入獄。為了不影響傅聰留學時的心情,傅雷夫婦始終不告訴兒子實情。單單從這一件事中就不難發(fā)現(xiàn)傅雷還具有強烈的“舍小家,為大家”的民族精神。
如果他告訴傅聰事實,那么傅聰?shù)男那橐欢〞胁▌?,也就不能把全部的心思投入到學習,如此將來甚至可能會影響事業(yè),辜負國人的期望。在傅聰看來,父親說的這些話只是嘮叨,乃至當成耳旁風。
俗話說得好“_者迷旁觀者清”在我看來,傅雷說的句句是真言。比如他建議的理財方法:把每一天的開銷記錄下,月底統(tǒng)計對賬,到年底在對賬,然后制定出一個新的預算。這種方案不只可以減少比必要的開支,更能提高對未來的規(guī)劃能力。
《傅雷家書》讀書體會 傅雷家書讀后感篇二
其實,當我一開始看《傅雷家書》時,我甚至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大男人的文筆,特別是第一篇中傅聰?shù)碾x別時的情景,看上去竟像是生離死別。但在這其中,我也發(fā)現(xiàn),傅雷是一個讓我震驚的父親:他愛孩子,但不慣;他疼孩子,但不過。
他曾在書信中批評兒子太沖動,做出要去蘇聯(lián)進修鋼琴的決定。他忍著腰痛,寫下長信,理性而清晰地寫下了波蘭和蘇聯(lián)老師的比較,他說:“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尤其是想改弦易轍,丟開老路,換走新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兩個盤里很精密地稱過?!奔毤氉x來,讓人感覺,這好像是一位長者在細心而仔細地教導后輩為人處世的經(jīng)驗,告訴他如何從錯誤中吸取教訓。
在這其中我又看到了一個謙虛而恭敬的父親,他為兒子進行教導后,并沒有直接命令兒子:你必須聽我的!而是幽默地說:“假如你還不以為我頑固落伍,而愿意把我的意見加以考慮的話,那對我真是莫大的‘榮幸’了。”嚴肅而不失幽默,理性而不失溫情。
也正是如此,我想起了我的父親。也許是世間總是巧合不斷,我與傅聰一樣,常年與父親相隔兩地的。但每當相見時,他總會用他那雙飽含深情的眼睛看向我,那雙滿是老繭的大手僅緊緊地握著我的手,用他的大拇指輕輕摩挲著……我似乎在他心里永遠是那個長不大的孩子。
我父親有一個惱人的“毛病”:老是給我打電話,沒事也打,有事也打。常常是周五時,還沒有到家,電話已經(jīng)“叮鈴鈴”地響了好幾次了。有時電話鈴一響,奶奶看到那串137開頭的熟悉號碼,就會條件反射的叫我接電話。我老會想:是不是每個父親都會像我父親一樣,在看到子女時,即使上一秒有再大的火氣,下一秒也會立即調(diào)整好情緒,眼神溫柔的看著孩子,親切地說:“怎么了?”
在傅雷的書信中,我看見了我父親的身影,想起那一記記的“溫柔殺”那種父愛的偉大就油然而生了。
《傅雷家書》讀書體會 傅雷家書讀后感篇三
從古至今,家書都是連通家人的情感橋梁,它有過“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也有過“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種種典故。《傅雷家書》始于1954年,傅聰——傅雷的長子出國留學波蘭,學習鋼琴演奏。父子倆情深意切的交談,貫穿在一封封家書中。而傅雷的家書中,卻不僅是親人的思念,我讀這本書,更是看到了傅雷一家對藝術的追求,對生活的感悟,對祖國的熱愛……
每個人心中,都暗藏著一個心靈的歸屬,可以在此,發(fā)自肺腑地與親人暢談。而從無聲的文字中,我似乎也看到了,不僅僅有傅雷與兒子的深厚溫情,還有一種若有若無的熟悉。
這是一位嚴謹?shù)母赣H對兒子耐心的指導。幾乎每封信中,都有父子倆對于鋼琴藝術的感悟。傅雷不僅關心兒子練琴的生活,還不斷強調(diào)各種曲調(diào)的情感,比較不同演奏者的不同。樸實的語句中更體現(xiàn)的是父親對于兒子的關懷,對于藝術的追求。
這是一位偉大的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傅雷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囑咐他堅定立場,待人謙虛,禮儀得體,心懷愛國之情。做一個“德藝兼?zhèn)?,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含情脈脈的文字后,是遠隔兩岸的深厚情義。文字本無情,卻承載了愛的溫情,似細水長流,滋潤干涸的草地。在一個時代的孕育下,傅雷有力而堅決地告訴兒子,告訴我們每一個人“生活中困難重重,我們必須不斷自我改造,向一切傳統(tǒng),資本主義的,非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感情與習俗做斗爭,我們必須拋棄所有的人生觀和舊的社會準則?!?/p>
傅雷對兒子的關心更多讓我看到了我的生活,我的家庭。沒有分離,沒有書信,但仍有那種熟悉的感覺,那種愛的關懷。父母對于我的幫助,也是無私的,他們教我感恩,細致,對學習,對生活……家書記錄的,是我的生活,它教會了我懂得與珍惜。
我誕生在了一個與傅雷完全不同的時代,一直以來的幸福團聚讓我們?nèi)鄙倭藭诺慕徽?,但那份來自父母細致的關懷,那些點滴的愛仍然熟悉在我的腦海里,無論何時,無論愛的表達有什么不同,從傅雷的家書中,我更看清了這份愛,我會在淡淡的清歡中感受愛,感恩愛。
《傅雷家書》讀書體會 傅雷家書讀后感篇四
與其把世界上的人分為男人和女人,倒不如分為熟人與陌生人。根據(jù)最新的統(tǒng)計,截止20xx年,全球共有73.47億人,并且持不斷快速增長的趨勢,全球每天有38萬人出生,平均每年增長7757萬人。
世界這么大,陌生人總是無法忽視的存在。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兩個陌生人僅有的,也是最好的默契,便是修養(yǎng)。
《傅雷家書》很久以前便有耳聞,母親也是近乎狂熱地崇拜了好久。它是由次子傅敏將傅雷夫婦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間寫給傅聰和兒媳彌拉的家信編纂而成,在文壇中也是轟動一時并且暢銷不衰,擁有極高的地位。這些家書開始于1954年傅聰離家留學波蘭,終結(jié)至1966年傅雷夫婦“文革”中不堪凌辱,雙雙自盡。十二年間通信數(shù)百封,貫穿著傅聰從出國留學、演奏成名到結(jié)婚生子的成長經(jīng)歷,也映照著傅雷的翻譯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運起伏。
這些家書并沒有華麗的辭藻或是絕妙的文筆。它們很樸素,不經(jīng)脂粉釵環(huán)的妝扮,卻飽含著一種種鮮明而真實的情感,或是思念,或是悲傷。傅雷作為一位父親的復雜心理在寥寥數(shù)筆中浮現(xiàn)――他身為人父,需要在兒子面前樹立威嚴。但威嚴就勢必會減弱父親對兒子的慈愛,他會去打、去罵,可他又想好好去愛、去呵護。
但最讓人震撼的,不是傅雷對兒子的情感,而是傅雷對兒子的教育。傅雷的家教里不僅有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更有著其個人思想的折射。
而其中的一些經(jīng)驗,可能你活完這一輩子也領會不到。
家教好壞的最集中體現(xiàn)在修養(yǎng)上。一個人的修養(yǎng)能完美折射出一個人的文化、知識、素質(zhì),也決定著一個人的性格、境遇、交際圈,乃至人生。
在中國,日本好像并不受人待見。也的確,他們在戰(zhàn)爭中的暴行確實令人發(fā)指。但無可厚非的是,日本的國民修養(yǎng)絕對是要比我們高一大截。日本的文化是從我們中國傳過去的,但區(qū)別在于我們把大部分都拋棄了,他們卻傳承了下來,并演變成了一種生活的習慣。他們會在稱呼彼此的名字后加上敬語“君”;“謝謝”二字更是不離口;初次見面會想對方鞠躬,并說上一句“請多關照”?;蛟S有些形式主義,但修養(yǎng)也正體現(xiàn)在這里。
英國哲學家洛克曾經(jīng)說:“在缺乏教養(yǎng)的人身上,勇敢就會成為粗暴,學識就會成為迂腐,機智就會成為逗趣,質(zhì)樸就會成為粗魯,溫厚就會成為諂媚?!?/p>
你有你的界限,我有我的區(qū)間,彼此不逾越,互相不侵犯,這種心照不宣地為對方考慮,是善意,是默契,是修養(yǎng)。
你我山水相逢,而修養(yǎng)是最好的名片。
《傅雷家書》讀書體會 傅雷家書讀后感篇五
這是一本沉甸甸的書,并不是正因它厚重,而是因為它里面包含的都是愛。它就是《傅雷家書》,一本關于愛的書。
沒讀過《傅雷家書》之前,我以為只不過是一封又一封枯燥無味的家信罷了,為什么要編成一本書來讓我們閱讀呢,可是,當我認認真真地讀完這本書后,我完全消掉了我這個認為枯燥無味的想法,這本書竟給我?guī)砹藷o數(shù)啟示,從中我感受到更多的是父愛!
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在書信中告訴孩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藝術,以及如何對待生活等問題。他教兒子要做一個謙虛謹慎的人,做一個“德藝兼?zhèn)?、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在生活上,傅雷也對兒子積極的引導。家書中大到事業(yè)人生藝術,小到吃飯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而且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jīng)歷中給出經(jīng)驗和教訓。
家書中,傅雷不忘時刻教誨兒子,沒有一絲的溺愛,既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也常像朋友一樣與兒子閑談,與他交流音樂、文學、藝術等等,扮演著一半父親、一半益友的角色,他無疑是兒子的良師益友。
《傅雷家書》給我們了解過去的歷史,開啟了一扇不大卻能看清一切的窗戶,很好的為我們保存了那個年代珍貴的記憶,正因為有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yōu)秀道德清楚明了的闡釋出來,它不僅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生行事的準則。
說到這里,我不禁想到我的父親,在現(xiàn)實中又何嘗不是這樣,他雖然不是像傅雷那樣的偉人,但是他給我的愛卻并不比傅雷給傅聰?shù)膼垡佟K率聻槲抑?,為我考慮,他給的愛是永遠不能與任何人相比較的。他雖然不能講出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大道理來,但是,他的教育方式和處事態(tài)度也是非常好的。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碑斘覀兠鎸Τ晒r,要坦然謙虛,面對失敗時,要積極進取,人生本就是一曲跌宕起伏的音樂,這些高潮和低潮構(gòu)成了精彩的人生,坦然面對,才能真正幸福。這句話給了我深深的啟迪,我一定會永遠銘記。
《傅雷家書》讀書體會 傅雷家書讀后感篇六
誰都說它是關于教育,父子情的著作,果然名不虛傳。傅雷,傅聰雖身隔萬里,但父親卻通過兒子的信,深入地了解兒子,寫下感人的信。信中有對兒子學業(yè)的指導,更多的是對兒子人生的指引。信中的話充滿著父愛,蘊涵著真理。《傅雷家書》用詞十分樸素,平平的語言何以使人讀出這么多東西?我想,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每個人都時時感受著父輩的愛,也付出自己的愛,對傅雷的家書自然有同感。我的經(jīng)歷有一段與傅聰更為相似。我的抽屜里也珍藏著幾封家書,不同的是那是我遵照老師吩咐寫的作文,給爸爸的一封信。打開信紙,你會看到剛?cè)肴昙壍奈移匆艏幼趾鷣y一氣的的書信。在這些家書中,一切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沒落下。即使是在校被老師表揚一句,我也在信中寫明六要素,但即使我那時再小,也懂得報喜不報憂,也知道不讓出門在外的爸爸替我擔心。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樣的家書不會再有;取而代之的是我對父母的保證,有時,父母不理解我,我也會寫下來,然后一把火燒了,這樣就沒事了?!陡道准視凡恢螘r會再次光顧我的書桌,但兩代人間的感情永遠那么深厚,永遠是享用不盡的財富。
每一封家書都是文化遺產(chǎn),《傅雷家書》更不用說了。家書,顧名思義,是指家人、親人之間往來的書信。大約在文字產(chǎn)生后,家書就出現(xiàn)了,可以說是源遠流長。隨著文字語言的逐漸豐富,紙張的發(fā)明,家書逐漸流行起來,一直到今天,家書都是維系親情紐帶之一。
一封封書信,在表達濃濃親情的字里行間,映照出美好的人際關系、高尚的生活準則、優(yōu)良的行為操守與道德傳統(tǒng),拳拳的愛國熱情。這些內(nèi)容,都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組成部分。以《傅雷家書》來說,傅雷所寫下的近百封家書,總的主題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華文明為準;立志成才,要以報效祖國為要務。整本家書,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道德的最好闡釋。
傅雷家書給我們了解過去歷史,開啟了一扇窗戶,很好地為我們保存那個時代的記憶,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將中華民族優(yōu)秀道德清楚闡釋出來,它不僅是傅雷對孩子的教育,也是我們立身行事的準則。
傅雷家書除了教人們立身行事,還洋溢著濃濃的親情,字里行間透露的親情令人感動。我不禁想到我的父母,他們雖不是偉人,不像傅雷那么出名,也不能說出讓人立身處事的大道理,但他們事事為我著想,不管做任何事,都會先為我考慮,為我打算。傅雷家書中有著許許多多做人處世的大道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父母日常的教誨又何嘗不是立身行事的準則呢?我的父母不像傅雷那樣講道理,然而他們總是為我好。
讀了《傅雷家書》后,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大道理,還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并會一直珍惜這美好的親情。
《傅雷家書》讀書體會 傅雷家書讀后感篇七
周末的閑暇時間,我喜歡安靜地坐下來,品一杯好茶、彈一首好曲、唱一首好歌、讀一本好書......——題記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與其兒子傅聰之間的書信往來集結(jié)而成的。該書是一本充滿親情的家書,也是一本充滿哲理的好書。
傅雷的童年是在他母親幾乎不近人情的教育與監(jiān)督下度過的,受此影響,他對傅聰?shù)慕逃c監(jiān)督也沿襲了他母親的風格。教子嚴格,家風嚴厲,再加上傅雷脾氣暴躁,父子之間的關系極其僵硬。
后來,為了更好的前途和命運,傅聰出國了,出國后,由于父子間的僵硬關系,傅聰并沒有往家里寫過信。但表面冷清、卻又愛子之心強烈的傅雷,由于太多的思念、太多的擔心,最后傅雷思來想去,決定給傅聰寫書信。這一寫就寫了很多封,這些書信的最后合集就是我們?nèi)缃袼吹降摹陡道准視贰T谶@些書信中,篇篇都能讓我們看到一顆深切的父愛之心,即使是時隔多年,也能從中深切地看出字與字之間的所流露出的那種父對子的思念和關愛之情。
這些信與一般父親所寫的內(nèi)容不同,其不同之處在于:一般父親寫信都會表達著對兒子的欣慰、自豪、懷念、關心等情感,而傅雷所表達的則是對孩子童年時他的嚴厲要求的愧疚之情。訴說自己對童年時嚴厲待子的后悔之情。
再一次讀《傅雷家書》時,我們不免會從中進一步得到:傅雷其實是一位好父親,雖然他脾氣暴躁,但都是源于他對兒子的嚴格要求和望子成龍的那種期盼的心啊......哪位父親不是這樣的,表面上不易接近、冷漠,甚至覺得無情,可背地里所受的一次又一次的痛、一次又一次的傷,又有誰能體味得到呢?恐怕也只有他們吧。其實,他們是愛我們的,只是不善言詞罷了。也許“父愛如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對我而言,讀《傅雷家書》可以說是受益匪淺了,除了懂得傅雷那些對子的諄諄教誨外,我也為此對父母所給予的愛理解得更加深刻。自此,深覺對自己也應該嚴格要求,以使自己的父母少費心。
是的,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圣人談心;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得到了老師的教誨。閱讀,是滋潤心田的甘露。而《傅雷家書》就是一本好書。
《傅雷家書》讀書體會 傅雷家書讀后感篇八
當我看完《傅雷家書》,才知道何謂“家書抵萬金”。傅雷先生是怎樣現(xiàn)身說法教導孩子,每一封里,字里行間都凝聚著一位父親對祖國,孩子深厚的愛。在那么多封家書中,我看到最多的除了父親對兒子傅聰?shù)慕虒?,亦師亦友,還有是傅雷先生在藝術,音樂方面的深厚造詣。幾乎,每一封信中都向孩子談音樂作品,有談表現(xiàn)技巧,藝術修養(yǎng)等。而不僅僅是希望孩子一天天沒有節(jié)制的訓練,而是講究技巧,從事物中領悟情感,才能不做它們的奴隸,用心書寫自己的靈感,快樂的學習。
在家書中,不管是聰去波蘭留學,還是后來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先生始終關注著兒子在音樂藝術道路上的成長,不時給予指點,還不時寄給中國古典的文學名著及藝術方面的畫,書籍。讓他們在接受西方文化史時,不會忘記自己是龍的傳人。在傅雷先生給孩子的家書中,還有是怎樣叫孩子面對壓力,如何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也能看出傅雷先生望子成龍的心更多的是關注在孩子在成長道路上的發(fā)展,所遇的困阻。同時細心的給出自己以往的經(jīng)驗供以借鑒,幫助孩子走出難關。愛子之心,溢于言表。同時有體現(xiàn)了親子,不一定是要為孩子做一份你自己希望的人生計劃,而是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路。
讀完《傅雷家書》,我感動于傅雷先生言傳身教,對祖國,社會,孩子,更甚于自己的高度負責。正如他對傅聰童年嚴格的管教,雖然不為常人所認同,但確乎出自他對兒子更為深沉的愛。記得傅雷在家書中寫過“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而是操心?!币苍S他雙鬢間的斑白就是這樣來的吧。
從最后的幾次書信讀出,傅雷對孩子的無限眷戀和愛護,可以想象當傅聰從萬里歸來時,迎接他的不是雙親欣喜的笑顏,而是兩盒殘忍的寒灰,心中又是何等的苦痛。
傅雷夫婦所表現(xiàn)對孩子的諄諄教誨,真誠交流,每一次都另人感動。然而這樣一對中國夫婦的典范,卻在那個不應出現(xiàn)的年代里,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雙雙憤而棄世,不禁讓人悲戚。
正是傅雷家書,讓我知道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正是讀了這本書,讓我理解了父母的期盼??粗改溉找嫔羁痰陌櫦y,看著那日漸泛黃的照片,看著父母去上班似的匆匆背影和下班歸來的倦容。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希望背著父母一起前行。
《傅雷家書》讀書體會 傅雷家書讀后感篇九
輯印在這本小書里,不是普通的家書。傅雷在給傅聰?shù)男爬镞@樣說:“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說長道短),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
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
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yǎng)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
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
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jié)方面,在藝術修養(yǎng)方面,在演奏姿態(tài)方面?!?/p>
貫穿全部家書的情意,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tài)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天下父母子女強烈的感染啟迪傅雷和傅聰?shù)募視o了我許多啟示。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系,養(yǎng)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為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tài)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于言傳的品質(zhì)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jié)果嗎?于是孩子嘗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嘗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于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為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F(xiàn)在,很多家長也爭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這就成了親子教育的典范。
《傅雷家書》讀書體會 傅雷家書讀后感篇十
《傅雷家書》是由普通書信融合而成的一本經(jīng)典名著。這信里藏著的是沉默,是溫柔的聲音,是父親對兒子深厚的情感。
這本書到我手里是被老師逼迫的,我好幾次因它的書名而對這本書進行處處的嫌棄。直到偶然翻閱,我也是后來才知道自己做了錯誤判斷,這確實一本讓人深思的好書。
《傅雷家書》看似與其他家書無異,但是里面卻藏著獨特的愛與教育。洋洋萬言,是一篇又一篇。最讓我感動的是傅雷和傅聰成為了朋友。在我心目中,傅雷是一個偉大的父親,親切而不失嚴肅,噓寒問暖的同時也有蘊含深刻的教育。那真是一個朋友式的父親形象,在與孩子討論學習,藝術,人生,愛情等互相交流的過程中,總能和兒子達到情感共鳴。他們平等和諧,無話不說,意趣相投。
論起傅雷,善于寫作和翻譯,謙虛而又嚴格,但有時也會有一絲溫存。在兒子的教育中沒有絲毫馬虎。讀到他的每一封家書,那一幕總會自主的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傅雷坐在書桌前,佝僂著腰,黑發(fā)中夾雜著白發(fā),半夜提筆,傾瀉著思念。
“我高興的是我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可以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這句話我工整地抄在了本子上。亦父亦友,這就是傅雷。一筆一劃寫的是對兒子的希冀,是對兒子未來的信心,是深不見底的父愛。父親成為了兒子的那面忠實的鏡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傅聰成為了有名的鋼琴家。這光鮮成績的背后是傅雷半夜提筆的鼓勵,是字里行間的父愛。
或許在這個信息科技發(fā)達,時刻可以與父母聯(lián)絡的時代,卻也怎么也體會不到那份家書的快樂了。當作為父母在提筆書信,將自己對孩子所有的愛毫無保留地寫出來時,信的另一旁是滿滿的感動,是在挫折前一蹶不振,困境中越跌越低時送來的及時的鼓勵。書信讓兩人雖身隔萬里,卻仿佛感覺彼此近在咫尺。
起初我對傅聰能有如此一個能給他全方面教育的父親表示羨慕極了。
而在讀完了整本書之后,我意識到或許我們的父母也許不能和傅雷相比,但是父母對子女的心總是相平的。即使他們沒有淵博的知識,不會教授我們?nèi)绾窝葑喑擅?,不懂得教我們?nèi)绾螑蹏?。如果說傅雷把愛寫成了一本使后人為之驚嘆的精神財富的話,我們的父母亦是在書寫著自己的“豐功偉績。”是愛,是責任,是把畢生所學都授予我們。世人皆愛其子,父親這個角色,好像一直都是一個角落,卻不知他在幕后也會期待著我的綻放。
每一次我和父親坐在車上總會莫名的尷尬,車上載著的好像只有我們的體重和冰冷的空氣。其實又想到他會在生活中處處滿足我,偷偷地關心著我的學習和生活,我就會感到十分溫暖。他是一盞不滅的光,雖然不是用言語點亮的,但是我知道他愛我,我也愛他。
再好的言辭也不及自己的親身體會,很高興遇見它,一位真實的朋友。讀著別人的故事,我終于一步步理解父愛,傅雷的愛也如太陽光一般照徹天空。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343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