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醫(yī)學論文寫作篇一
1.概括:即用簡短的文字囊括全文內容,體現(xiàn)全文精髓,使人一看就能對全文的含義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引人入勝,便于記憶。
2.簡練:就是要簡短、精練,一般以不超過20個字宜,切忌冗長繁雜,用詞要字斟句酌,可用可不用的字應盡量免用。如“妥拉蘇林局部皮下浸潤注射消除輸液引起的局部腫脹的觀察“,共26個字,改為”妥拉蘇林局部注射消除輸液外滲腫脹的觀察“,19個字已可表達文章主題。題目的文字一般不用簡稱或外文縮寫,必須用時也只能選用公認和常用名稱。文題盡量不用標點符號,如有必要設副標題,可用破折號與正題分開,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附150例病例分析”。
3.準確:就是要用詞準確,正確反映論文的主題與內容,避免出現(xiàn)文題不符的情況。如“臨床輸注過程中的空氣污染及其對策”,作為文題不準確。因為1)“空氣污染”并非輸注過程中的“;2)”對策“應該是防止或減少污染的對策,其中”及其“欠妥。如改為”靜脈輸注環(huán)境的空氣污染即及其預防“則能正確反映論文的主題。
4.新穎:題目要有特色和新意,不落俗套,避免與已有文獻的題目雷同。
題目下面要寫上作者姓名和工作單位,以便于編輯、讀者于作者聯(lián)系或咨詢,也是對文章內容負責的表現(xiàn)。
1.署名作者的條件:一般包括下列人員:
1)課題的提出者及設計者;
2)課題研究的主要執(zhí)行者;
3)進行資料收集及統(tǒng)計處理的人員;
4)論文的主要撰寫和修改者;
5)對論文主要內容能承擔全部責任,并能給予全面解釋和答辯的人員。
2.署名注意事項:
1)署名順序按參加研究工作的多少和實際貢獻大小排列,而不能以職務高低、資歷長短排列。第一作者應是研究工作的構思、設計、執(zhí)行和論文主要撰寫者。
2)每位作者姓名之間要空一格,但不需加任何標點符號。
3)署名必須用真名,不得用化名、筆名和假名。
4)論文發(fā)表前,若參加研究者已調往其他單位,可在署名末尾右上角加注符號,在頁腳注中說明。
即文章的內容提要,是用最扼要的文字概括說明本研究的目的、步驟與方法、主要發(fā)現(xiàn)及結論,著重說明研究工作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現(xiàn),使讀者概略了解全文內容,以決定是否有閱讀全文的必要……摘要不列圖或表,不引用文獻,一般在正文之前,大約200~300字為宜。摘要一般在署名之下,正文之前,書寫時“摘要”二子頂格寫,空兩格后接摘要內容。
是最能反映文章主要內容的單詞、詞組或短語,目的是便于讀者了解論文的主題,利于人們在檢索中迅速查到文獻。每篇文章可選3~5個關鍵詞,可從文題、摘要、正文中特別是文中小標題中選擇,也可參照美國“indexmedicus”及1984年中國醫(yī)學科學院情報研究所翻譯的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醫(yī)學主題詞注解字順表“和中國科技情報所及北京圖書館主編的”漢語主題詞表“。關鍵詞一般不用縮寫詞,在提要之下,頂格寫”關鍵詞“,空兩格后依次列出,之間可用分號隔開,最末一詞不加標點。
正文是文章的主題部分,一般分為前言、材料與方法、結果和討論4個部分。
(一)前言
又稱導言、引言或序言,主要介紹該課題的研究背景及依據(jù)、研究目的及意義等。前言不宜過長,避免作
自我評價
和過多引用文獻,點明主題即可。(二)材料與方法
臨床研究的論文可用“臨床資料”、“對象與方法”、“病例資料”等醫(yī)學|教育網整理。應詳細說明研究對象和采用的方法,內容包括:研究對象的條件、來源及數(shù)量、抽樣方法、研究步驟、觀察指標、選用的儀器或研究工具、資料整理與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等,都要交代清楚。目的是使讀者了解研究的具體內容,便于對研究進行評價和驗證。
(三)結果
結果是論文的關鍵部分,是作者論述本研究的價值和討論觀點的依據(jù)。包括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收集的數(shù)據(jù),經過科學的整理歸納和精確的統(tǒng)計學處理后,按照邏輯順序,用文字、統(tǒng)計圖或表格的形式報告出來,圖和表不宜過多,能用文字表達清楚的就不必用圖表,圖或表能更清楚表達者,則應壓縮文字。必須注意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和科學性,遵循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既要詳細敘述新的發(fā)現(xiàn)和正面的、陽性的結果,也要如實敘述反面的、陰的結果,作、出客觀的分析與報道。
(四)討論
討論是論文的精華部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論文的學術水平和價值。討論是結果的邏輯延伸,對結果進行闡釋、分析、論證和評價,從感性認識上上升到理性認識,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討論部分的寫法不一,一般內容可包括:本研究的原理和概念;所的結果的分析和評價;結果的含義和事物的內在聯(lián)系;從結果因出的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推理和結論;指出結果和結論的理論意義,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和應用價值;今后要解決的問題與展望及該項研究的不足之處或出現(xiàn)的誤差等問題。討論部分注意與本文的結果緊密聯(lián)系,同時分析過程最好多結合理論。還可把研究結果與有關文獻報道的異同處進行比較,從不同角度分析,提出新的觀點和概念,以充實作者的論點。
參考文獻是科研論文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論文最后列出本次研究工作所參考過的主要文獻目錄,目的在于表明論文的科學依據(jù)與歷史背景;反映出作者對他人成果的尊重;為讀者進一步查閱和探索有關問題,了解文獻的詳細內容提供線索。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1)必須是作者親自閱讀過的;2)一般只限于正式出版物上發(fā)表的文章,文摘、內部刊物、內部資料及未發(fā)表的文章均不列入參考文獻中;3)引用論點必須準確無誤,不應斷章取義;4)著錄必須準確,著錄格式應按國家標準(gb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書寫。
醫(yī)學論文寫作篇二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科研論文是作者的科學思維 通過科學實踐所獲得的科研成果進行總結歸納后 按論點和論據(jù)所寫成的論證性文章。一篇優(yōu)秀論文既要求內容豐富、新穎、科學性強 又要富有理論性和實踐性 且文字通順 層次清楚 邏輯性強??蒲姓撐牡膶懽鞲袷揭话惆ㄈ缦聝热? ①題目; ②作者; ③摘要; ④關鍵詞; ⑤引言; ⑥正文(材料、方法、結果和討論); ⑦致謝; ⑧參考文獻。為了使論文的書寫更加規(guī)范化和格式化 現(xiàn)對這八項內容寫作的要求和需注意的問題分述于下。
一. 題目 題目是文章最重要和最先看到的部分 應能吸引讀者 并給人以最簡明的提示。
1.應盡量做到簡潔明了并緊扣文章的主題,要突出論文中特別有獨創(chuàng)性、有特色的內容,使之起到畫龍點睛 啟迪讀者興趣的作用。
2.字數(shù)不應太多 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
3.應盡量避免使用化學結構式、數(shù)學公式或不太為同行所熟悉的符號、簡稱、縮寫以及商品名稱等。題目中盡量不要用標點符號。
4.必要時可用副標題來做補充說明,副標題應在正題下加括號或破折號另行書寫。
5.若文章屬于資助課題項目 可在題目的右上角加注釋角號(如 ※、#等) 并在腳注處(該文左下角以橫線分隔開)書寫此角號及其加注內容。
6.為了便于對外交流 應附有英文題名 所有字母均用大寫,放在中文摘要與關鍵詞的下面。
二. 作者 署名是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 要能反映實際情況。
1.作者應是論文的撰寫者 是指直接參與了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 對該項研究作出實質性貢獻 并能對論文的內容和學術問題負責者。
2.研究工作主要由個別人設計完成的 署以個別人的姓名; 合寫論文的署名應按論文工作貢獻的多少順序排列; 學生的畢業(yè)論文應注明指導老師的姓名和職稱。作者的姓名應給出全名。
3.作者的下一行要寫明所在的工作單位(應寫全稱),并注上郵政編碼。
4.為了便于了解與交流 論文的最后應附有通迅作者的詳細通訊地址、電話、傳真以及電子信箱地址。
三. 摘要 摘要是科研論文主要內容的簡短、扼要而連貫的重述,必須將論文本身新的、最具特色的內容表達出來(重點是結果和結論)。
1.具體寫法有結構式摘要 和非結構式摘要兩種,前者一般分成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四個欄目,規(guī)定250字左右;后者不分欄目 規(guī)定不超過150個字,目前國內大多數(shù)的醫(yī)學、藥學期刊都采用結構式摘要。
2.摘要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結果要求列出主要數(shù)據(jù)及統(tǒng)計學顯著性。
3.一般以第三人稱的語氣寫,避免用本文、我們、本研究等作為文摘的開頭。
四.關鍵詞 關鍵詞也叫索引詞 主要為了圖書情報工作者編寫索引 也為了讀者通過關鍵詞查閱需要的論文。
1.關鍵詞是從論文中選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的單詞或術語,要求盡量使用《醫(yī)學主題詞表》(mesh) 中所列的規(guī)范性詞(稱敘詞或主題詞)。
2.關鍵詞一般選取3~8個詞 并標注與中文一一相對應的英文關鍵詞。每個詞之間應留有空格以區(qū)別之。
3.關鍵詞通常位于摘要之后,引言之前。
五.引言 引言(導言、序言)作為論文的開端 起綱領的作用,主要回答為什么研究這個課題。
1.引言的內容主要介紹論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范圍 簡要說明研究課題的意義以及前人的主張和學術觀點 已經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的意圖與分析依據(jù)包括論文擬解決的問題、研究范圍和技術方案等。
2.引言應言簡意賅 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為文摘的注釋。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較專業(yè)化的術語或縮寫詞時 最好先在引言中定義說明。
3.字數(shù)一般在300字以內。
六. 正文 正文是科研論文的主體 包括材料、方法、結果、討論四部分內容 其中某些部分(特別是方法和結果)還需列出小標題 以使層次更加清晰。
1.材料 材料是科學研究的物質基礎 需要詳細說明研究的對象、藥品試劑、儀器設備等。
(1)如屬動物實驗研究 材料中需說明實驗動物的名稱、種類、品系、分級、數(shù)量、性別、年(月)齡、體重、健康狀態(tài)、分組方法、每組的例數(shù)等;如屬用藥的臨床觀察 應說明觀察對象的例數(shù)、性別、年齡、職業(yè)、病例種類、癥狀體征、診斷標準、分組方法、治療措施、臨床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如痊愈、顯效、好轉、無效的標準)等。
(2)說明受試藥的來源、批號、配制方法等,中藥應注明學名、來源,粗提物應標明有效部位或成分的含量和初步的質量標準,若是作者本實驗室自行提取的應簡述提取過程。
(3)標明主要儀器設備的生產單位、名稱、型號、主要參數(shù)與精密度等。
(4)標明主要藥品、試劑的名稱(盡量用國際通用的化學名 不用商品名)、成分、批號、純度、用量、生產單位、出廠日期及配制方法等。
2.方法
(1)采用已有報道的方法只要注明文獻的出處即可,不必詳述其過程;若為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 要詳細介紹創(chuàng)新之處,便于讀者依此重復驗證;若是對常規(guī)方法作出改進的 應具體描述改進部分及改進的理由 同時也要注明原法的文獻出處。
(2)對于實驗條件可變因素的控制方法(如放射免疫法的質量控制)要加以詳細說明 以顯示本文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
(3)實驗研究論文要設立陰性對照組和陽性藥物對照組,前者一般采用溶劑作為對照,后者選用被公認的、確有療效的藥物,以驗證實驗方法的可靠性。
(4)在進行藥效學和毒理學研究時,通常要設高、中、低三個劑量組,以體現(xiàn)出藥物的量-效關系。
(5)實驗設計時應考慮到每組有足夠的樣本數(shù)以滿足統(tǒng)計學處理的需要,一般地說,小動物(如大、小鼠)每組至少8~10只,大動物(如狗)每組至少4~6只。同時應說明數(shù)據(jù)處理的統(tǒng)計學方法,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一般用p0.05、p0.05、p0.01三檔表示。
3.結果 試驗結果是論文的核心部分 這一部分要求將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種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歸納 并將經統(tǒng)計學處理后的結果用文字或圖表的形式予以表達。
(1)表格
①表格設計要清晰、簡練、規(guī)范。每個表格除有欄頭、表身外,還要有表序(如表1、表2、表3)和表題 表題與表序居中寫 中間空一格將兩者分開。在正文中要明確提及見表。
②表隨文放 一般應列在見表文字的自然段落的下面。
③表格一般采用三線表。
④表題應有自明性。若表中數(shù)據(jù)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則在表題的后面注上( s);若表中各組的例數(shù)相等,則在表題后面統(tǒng)一注上(n=x),若例數(shù)不等應另加一列,分別注上各組的例數(shù);表中計量單位若一致 可寫在表題的后面若不一致應分別寫在每個欄頭之下 不加括號。
⑤表內阿拉伯數(shù)字上下各行的個位數(shù)對齊 未發(fā)現(xiàn)的數(shù)據(jù)用-表示 未測或無此項用空白表示 實測結果為零用0表示。
(2)插圖
①圖包括示意圖、曲線圖、照片圖等。
②圖要求大小比例適中 粗細均勻 數(shù)字清晰 照片黑白對比分明。與表一樣圖也要隨文字放 先見文字 后見圖。
③每幅圖都要有圖序和圖題 通常寫在圖的下方。圖題要有自明性。
(3)結果處理時要尊重事實 要求結果中的數(shù)據(jù)精確完整、可靠無誤,同時要注意不應忽視偶然發(fā)生的現(xiàn)象和數(shù)據(jù)。
(4)藥物的臨床療效研究結果,要注意交待與藥物有關的全部信息 如療效、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項等。
4.討論 討論是結果的邏輯延伸,是全文的綜合、判斷、推理 從感性提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 也是作者充分運用自已對該領域所掌握的知識 聯(lián)系本課題的實踐 提出新見解、闡明新觀點之處。
(1)討論應從結果出發(fā) 緊扣題目 不宜離題發(fā)揮。具體地說應對本實驗所觀察到的結果 分析其理論和實踐意義 能否證實有關假說的正確性 找出結果中的內在規(guī)律 與自己過去的或其他作者的結果及其理論解釋進行比較 分析異同及其可能原因 根據(jù)自己的或參考別人的材料提出新見解。
(2)討論中應該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正確地分析和評價自己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處和教訓 例如本研究所用方法是否有局限性等; 提出今后研究方向及本結果可能的推廣應用的設想 這往往對讀者的思路有所啟發(fā)。
(3)篇幅較長的討論 應分項目編寫 每個項目應集中論述一個中心內容并冠以序碼。討論的中心內容應與正文各部分 特別是結果部分相呼應。討論中不應過細重復以上各部分的數(shù)據(jù)。
(4)為體現(xiàn)討論的客觀性 寫作時一般采用第三人稱語氣。
(5)討論切忌寫成文獻綜述,更不應簡單地重復實驗結果,而是從理論上有選擇地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比較、解釋、推理 對主要問題 特別是本研究創(chuàng)新、獨到之處加以充分發(fā)揮,提出新的假說 揭示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七.致謝 凡不具備前述作者資格 但對本研究作過指導、幫助的人或機構均應加以感謝,但必須得到被致謝人的同意后才能署其姓名。致謝一般單獨成段放在正文的后面。
八.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要求引用作者親自閱讀過的、最主要的文獻 包括公開發(fā)表的出版物、專利及其他有關檔案資料 內部講義及未發(fā)表的著作不宜作為參考文獻著錄。
1.論文所列參考文獻一般不超過10條 綜述不超過30條。
2.文內標注法: 著錄時按文中引用文獻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用阿拉伯數(shù)字連續(xù)編號 直接引用作者全文的 文獻序號置于作者姓氏右上角方括號內。
3.文獻序號作正文敘述的直接補語時 應與正文同號的數(shù)字并排 不用上角碼標注。如: 實驗方法見文獻〔2〕或據(jù)文獻〔2〕報道。
4.著錄格式
5.著錄規(guī)則
(1)作者: 3名或少于3名者全部寫出 并用逗號分隔 3名以上寫前3人的姓名 后加等或etal。集體作者要寫全稱。
(2)刊名: 中文均寫全稱 外文縮寫可按美國醫(yī)學索引《indermedicus》的格式。
(3)版次(本): 第一版不標注 其它版次用阿拉伯數(shù)著錄。如第2版2nd。
;醫(yī)學論文寫作篇三
醫(yī)學論文可分為:基礎醫(yī)學論文和臨床醫(yī)學論文[1]。撰寫論文的目的是:探索和著釋人類疾病發(fā)生、發(fā)展、診斷、治療、康復和預防的規(guī)律和方法;關注社會因素、自然因素與生活習慣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及其干預方式。而臨床醫(yī)學論文是在這個目的要求下,著解臨床應用研究和技術自主創(chuàng)新的重要載體。因此,撰寫論文是醫(yī)師全面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在論文寫作過程中,首先要從臨床工作中精煉出創(chuàng)新點和經驗,甚至是教訓——經驗教訓寫成的論文更要高度重視!請參閱:1例腰椎管狹窄癥6次手術治療的經驗教訓[本刊2019,16(19):1518]。要認真查閱相關文獻,了解、掌握本課題前沿及其發(fā)展趨勢,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最終成文。論文可以傳播、積累醫(yī)學科技知識和研究成果,便于同行間的學術交流;在職稱晉升和研究生學習過程中,論文都是重要的考核指標。撰寫論文和專著,也是作者的社會責任和義務。醫(yī)學先輩們的論文和專著流傳于后世,對國內外醫(yī)藥科技發(fā)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如漢代名著《神農本草經》、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等?,F(xiàn)代醫(yī)學家的著作更是浩如煙海,創(chuàng)新無窮,激勵后人,如著名骨科專家尚天裕教授(1917~2019),著書25部,發(fā)表論文155篇,其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四肢骨折的成就,舉世矚目。
題目是論文的總綱,對整篇文章可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題目的擬定要規(guī)范化、標準化:(1)不宜太長,據(jù)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規(guī)定[2],一般不宜超過20個漢字,英文不要超過10個實詞。假若意猶未盡,可加副標題,以破折號與主題隔開。如屬國家或省、部級科研基金資助項目、重點攻關課題,可在題目右上角加“△”號,然后在文稿首頁下方著釋。例:“同種異體髂骨植骨結合鋼板在頸椎前路手術中的應用”△。△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no.×××××××);(2)選詞準確、言簡意賅,題文相符;不能用化學分子式、代號以及非公知、公認的縮寫詞。從審稿過程中發(fā)現(xiàn),部分作者擬定的題目,仍不夠規(guī)范。有的贅述,有的過于謙虛。例如,一篇題為“關節(jié)鏡下成形術治療盤狀半月板臨床初探——附30例分析”,作者通過實踐,又查閱了資料,總結了治療膝關節(jié)盤狀半月板的經驗,內容實用,可以刊用,但題目略顯見長不實,后改為“關節(jié)鏡下半月板成形術治療盤狀半月板30例”。在“成形術”前加了“半月板”,刪去了“臨床初探”和副標題“附30例分析”等附加詞語,題目更加準確、規(guī)范,題文一致。作者也表示滿意。又如,有一篇“關于選擇性椎管成形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臨床研究”的文章,內容為評價頸椎單開門椎管成形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的作用和近期隨訪結果,有對照組,數(shù)據(jù)可信,是一篇有價值的論著。但題目略顯夸大、冗長,后改為“選擇性頸椎管成形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刪去了“關于”、“臨床研究”,重點突出,題文相符。
關鍵詞是反映文章核心內容的詞或短語。標注關鍵詞是為了編制文獻索引和便于檢索,是撰寫論文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論文中沒有規(guī)范的關鍵詞,不僅不能準確地表達文章內容,更不利于提高論文的摘引率,理應重視。
3.1 為什么選擇關鍵詞
表達論文主題的詞有多種形式,常用的是:主題詞和關鍵詞。主題詞來自詞表;后者是自由詞,是從論文題目或摘要中選取并保持與文章中字面形式和含義相同。由于標注關鍵詞要比主題詞簡單、方便,故多數(shù)學術期刊都采用關鍵詞。實際上規(guī)范化的關鍵詞就是主題詞,有時兩者可為同一個詞,如放射性物質中的半衰期(half-lire)。在有些文章中稱其為:“半減期”、“半存留期”或“半壽期”,而在主詞表中稱“半衰期”,所以選作關鍵詞時,也應稱半衰期。論文中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詞不一定是關鍵詞,如:“診斷”、“治療”、“療效”、“結果”等。它們不能準確的表達論文中特定的學術思想和中心內容。有的過于空泛,沒有針對性,亦不能選作關鍵詞。選詞時要注意:(1)關鍵詞多包含在文題和摘要之中,是選詞的基本依據(jù);(2)普遍公認、廣泛應用的縮略詞和縮略語,如ct(計算機體層攝影)、mri(磁共振成像)、atp(三磷酸腺苷)等,可選作關鍵詞;(3)化學物質,可用其化學名稱作關鍵詞,但不能應用化學分子式;(4)無檢索意義的詞,如“初探”、“療效”等,不能作為關鍵詞;(5)不能選擇“……和……”做關鍵詞,如“癥狀和體征”;(6)選擇關鍵詞有困難時,可參考《醫(yī)學主題詞注釋順表》(中國科學院醫(yī)學情報研究所)或《軍用醫(yī)學主題詞表》(人民軍醫(yī)出版社)。
3.2 關鍵詞的數(shù)量和排序
國家相關標準規(guī)定,關鍵詞數(shù)目以3~8個為宜。應以能準確反映論文主題內容為原則。一般按研究對象、性質、診斷、治療手段和結果排序。例如《微創(chuàng)內固定系統(tǒng)治療脛骨近端骨折》一文,原來的關鍵詞是:脛骨近端骨折;骨折固定術;微創(chuàng)內固定系統(tǒng),但題目和摘要中,均無骨折固定術一詞。作者考慮,本文研究對象是病人,性質為脛骨近端骨折,治療手段是微創(chuàng)內固定系統(tǒng),結果是骨折早期愈合,故改為:脛骨近端骨折;微創(chuàng)內固定系統(tǒng);骨折早期愈合。刪去骨折固定術,關鍵詞更準確的反映了論文的核心內容。
4.1 論又應符合期刊的辦刊宗旨
每種期刊都有自己的辦刊宗旨和讀者對象,只有及時刊出符合辦刊宗旨、又滿足讀者需求的文章,才能不斷提升期刊質量?!吨袊C形外科雜志》是大型現(xiàn)代骨科綜合性期刊,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面向臨床,面向基層,理論聯(lián)系實際,關注骨科學術前沿,展示最新成果。以實用性強、信息量廣、時效性快、誠信高效,取信于民。讀者對象是廣大骨科專業(yè)工作者。由于廣大作者和編者的辛勤耕耘,本刊始終保持勃勃生機。已成為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為國內、外12種著名數(shù)據(jù)庫及文摘刊物的收錄源期刊(核心期刊)。
4.2 科學性、創(chuàng)新性是論文的核心
(1)缺少創(chuàng)新性:科學的本質是不斷創(chuàng)新,是推動醫(yī)學科學發(fā)展的原動力,也是評價論文的重要標志。所謂創(chuàng)新,就是要求在觀念、理論、技術和方法上有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新見解。因此,選題時就應根據(jù)自己研究的成果,結合文獻檢索,從中找出創(chuàng)新點。就一篇論文而言,不可能所有內容都創(chuàng)新,只有一點改進、彌補了一個缺陷或提出一個新見解,就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不斷積累,就促進醫(yī)學科學不斷進步。低水平的重復,是撰寫論文的大忌!討論是論文的精華部分,作者可利用這個平臺,就臨床資料,特別是創(chuàng)新,展示精辟的論述以加深讀者對論文實質的認識,利于交流和傳播。如泛泛而言,論文變成文獻綜述,讀者看起來就會索然無味,再好的臨床研究,其價值也會大打折扣,應引以為戒!
(2) 科研設計缺乏規(guī)范性:不論實驗研究,還是臨床研究,其科研設計必須規(guī)范、客觀,能說明該研究課題的樣本數(shù)。有的作者為提高其治療方法的治愈率,有選擇的進行病例統(tǒng)計、總結,失去了真實性。筆者在1964年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治療破傷風132例,病死率23.8%,在當時就是一組療效不錯的病例,但分段總結分析就發(fā)現(xiàn),有的3個月內連續(xù)15例均治愈,反之,連續(xù)有12例病例相繼死亡,顯然這種結果,雖是真實的,由于樣本數(shù)太少,時間短,無客觀公正性。有的前瞻性研究文章,只有觀察組,沒有對照組,其治療結果,難以令人信服,自然就不能刊出。
(3)診斷依據(jù)不足、隨訪時間太短或時間跨度太大:臨床研究論文一定要有明確地診斷。有的論文診斷依據(jù)不足,缺少必要的鑒別診斷,其真實性、科學性大打折扣。如“非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一文,報道了非手術療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1 356例的臨床治療經驗,細觀之,發(fā)現(xiàn)診斷依據(jù)不足,沒有療效標準和必要的鑒別診斷,是否合并腰椎管狹窄癥(兩者并存者常達31.6%~55.8%)文中亦未提及,病人隨訪時間有的是治療后3個月,有的是2019年有余。這樣的文章就很難刊登。
目前,骨科疾病隨訪時間國內尚無統(tǒng)一規(guī)定。國外醫(yī)學雜志要求,隨訪至少為治療后2年及其以上者,少于2年者不受理。關于隨訪時間,《中國矯形外科雜志》目前的要求是:骨創(chuàng)傷隨訪時間不少于1年;骨疾病宜在2年以上,療效不穩(wěn)定者,隨訪時間還應相應延長。
(4)病例數(shù)不一致,缺乏統(tǒng)計學處理:有的送審論文題目所寫的病例數(shù)和正文中不一致,有的圖表中各組例數(shù)相加與總數(shù)不一致。其原因多半是一時粗心、疏忽,但個別作者也難逃東拼西湊之嫌!
有的論文數(shù)據(jù)未行統(tǒng)計學處理(顯著性檢驗)或僅計算百分率(相對數(shù)),難以分析各組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論文中的統(tǒng)計學處理,必須注明何種統(tǒng)計學軟件、檢驗方法,結論性指標要寫出具體的檢驗值,如 t值、x2值、q值等,最后列出p值。
4.3 結構嚴謹、文字流暢是論文的基礎
審讀論文,既要看文稿的內涵,又要看其文字表達能力,兩者不可偏廢。因為結構嚴謹、文字表達完美,可將論文的內涵著釋的非常清楚,敘述生動、優(yōu)美、流暢,讀者閱之,興趣盎然,愛不釋手!因此,高質量的論文應是:思路清晰,邏輯合理,文字精練,推斷順理成章。
撰寫論文常見的文字錯誤:(1)錯別字,如內固(國)定物、過敏反應(映)、適應證(癥)、綜合征(癥、證),氣(汽)性壞疽以及“”“”符號用反等;(2)詞句不通,語病不斷,過多使用倒裝句;(3)標點符號使用不當,常一逗到底;(4)用語不規(guī)范,如:病名、藥名、劑量、法定計算單位和參考文獻等著錄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5)引文不核對;(6)推理混亂,缺乏邏輯性。
撰寫論文,是一項艱苦、細致的腦力勞動。愿作者和編者以高度的責任心,共同努力,不斷提高論文撰寫質量。
醫(yī)學論文寫作篇四
很多學生第一次寫畢業(yè)論文往往有盲目性和輕視心理。不知道如何入手寫論文,也不清楚格式要求。加之臨近畢業(yè)都在忙著找工作或者到處找實習單位,而無暇顧及編寫論文,最后往往導致論文不合格,重新答辯。
其實本科生畢業(yè)論文對內容要求并不高。畢業(yè)設計不是去研究一個新東西或者一個新課題,而是用大學四年學到的知識去完成一個工作或者一個項目。它屬于應用型論文。既然是應用型論文,本科畢業(yè)論文的題目往往都是很多年前就有的,而且是很常見的。所以論文資料從各種途徑獲得是必然的,格式也是多樣的。
應用型論文就注定了這種論文對格式的要求特別突出。所以就本科的畢業(yè)論文來說,格式是重中之重,必須認真對待。在獲取論文資料時,最常見的莫過于網絡,網絡上能搜索到很多有用的資料供編寫論文使用,這也節(jié)省了大量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網上資料的格式也是五花八門的,需要統(tǒng)一的整理和規(guī)范化。一個格式規(guī)范的畢業(yè)論文,答辯通過率大大超過格式不規(guī)范的畢業(yè)論文。
每個學校都有論文格式要求,但是大致都是一樣的,都是參照國家論文標準制定的。東昌學院也有專門的論文模板文件:“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參考模板”。
醫(yī)學論文寫作篇五
很多學生第一次寫畢業(yè)論文往往有盲目性和輕視心理。不知道如何入手寫論文,也不清楚格式要求。加之臨近畢業(yè)都在忙著找工作或者到處找實習單位,而無暇顧及編寫論文,最后往往導致論文不合格,重新答辯。
1.1、本科畢業(yè)答辯強調是應用
其實本科生畢業(yè)論文對內容要求并不高。畢業(yè)設計不是去研究一個新東西或者一個新課題,而是用大學四年學到的知識去完成一個工作或者一個項目。它屬于應用型論文。既然是應用型論文,本科畢業(yè)論文的題目往往都是很多年前就有的,而且是很常見的。所以論文資料從各種途徑獲得是必然的,格式也是多樣的。
1.2、本科畢業(yè)答辯重視的是論文格式
應用型論文就注定了這種論文對格式的要求特別突出。所以就本科的畢業(yè)論文來說,格式是重中之重,必須認真對待。在獲取論文資料時,最常見的莫過于網絡,網絡上能搜索到很多有用的資料供編寫論文使用,這也節(jié)省了大量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網上資料的格式也是五花八門的,需要統(tǒng)一的整理和規(guī)范化。一個格式規(guī)范的畢業(yè)論文,答辯通過率大大超過格式不規(guī)范的畢業(yè)論文。
每個學校都有論文格式要求,但是大致都是一樣的,都是參照國家論文標準制定的。東昌學院也有專門的論文模板文件:“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參考模板”。
在模板上有非常詳細的格式要求,在這里不再做敘述,只指出一種格式的修改技巧,能讓論文規(guī)范化事半功倍。這是以論文內容必須充實為前提的。在內容達標之后開始對整篇論文進行“八步格式化”。
第一步:新建一個空白 word 文檔,按論文要求設置頁邊距和裝訂線距離。并選中“應用于整篇文章”點“確定”。
第二步,把編輯好的論文封面復制到空白文檔內,并在結尾處插入“分節(jié)符——下一頁”。注意:論文封面必須嚴格按照模板格式(最好直接在模板上修改)。
第三步,在分節(jié)符后面的新頁上生成目錄:“插入”——“引用”——“索引和目錄”選擇“目錄”選項卡,一般只選擇生成到3級標題。點確定就可自動生成目錄,然后再次插入“分節(jié)符——下一頁”。
醫(yī)學論文寫作篇六
內容可涉及基礎醫(yī)學、臨床醫(yī)學和頂防醫(yī)學等,包括調查研究、實驗研究、防治經驗、技術革新、科研動態(tài)、學術爭鳴、書刊評價等.體裁有
調查報告
、論著、臨床報道、病例討論、綜述、講座、譯文、簡報、技術介紹、病例報告等.但不管哪種體裁的論文,都屬于學術論文.國家標準gb 7713-87《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訛文的編寫格式》對學術論文所下的定義是:某一學術課在實驗性、理論性或觀測性上具有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或創(chuàng)新見解和知識的科學記錄;或是某種已知原理應用于實際中取得進展的科學總結,用以提供學術會議上宣讀、交流或討論;或在學術刊物上發(fā)表;或作其他用途的書面文件。2.1、前置部分
2.1.1題名:必須以最恰當、最簡明的詞語反映論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內容們邏輯組合.一般不超過20個字,盡量不用標點符號,應避免用不常見的縮略詞、首字母縮寫字、字符、代號和公式等.題名語意未盡,可用副題說明論文中的特定內容,或有泌要用副題名作為引申和說明者。于題后加留號(:)再接副題名,不用傳統(tǒng)的破折號或小括號。
2.1.2 責任者姓名:在學術論文正文前署名的個人作者(責任者),只限于那些對選定課題和制訂研究方案、直接參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作出主要貢獻,以及參加撰寫論文并能對內容負責的人,按其貢獻大小排列名次。排列名次必須所有作者知悉通過,不要事后反復更改。如責任者系單位、團體或小組,應寫明全稱和地址。在醫(yī)學期刊中,作者及其所在單位、郵政編碼常置于題名下;少數(shù)是只寫作右姓名,在首頁下方腳注注明作者單位及郵政編碼。投寄對外發(fā)行的醫(yī)學期刊,作者姓名應注漢語拼音,姓在前,名連成一詞,不加連字符,不縮寫。
2.1.3 摘要:調查報告、論著等篇幅較長的醫(yī)學論文,一般應有摘要。摘要是對論文的內吝不加注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一般應說明研究工作目的、實驗方法、結果和結論,而重點是結果和結論。摘要一般不宜超過300字.詳細要求參閱gb 6447-87《文摘編寫規(guī)則》。
2.1.4 關鍵詞:關鍵詞是為了文獻標引工作從報告、論文中選取出來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均單詞或術語。每篇論文應選取3-8個,另起一行,啡在摘要左下方.醫(yī)學論文的關鍵詞,盡可能用中國醫(yī)阱院醫(yī)學情報所翻譯出版的《醫(yī)學主題詞注釋字順表》(英漢劉照)(1984年版)。如沒有,則用本學科當前常用的詞語(自由詞)。為了國際交流,應標主與中文對應的英文關鍵詞。一般篇幅較短的醫(yī)學論文,摘要和關鍵詞可以省略。
2.2、主體部分
2.2.1 引言;簡要說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圍、相關領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識空白、理論基礎和分析、研究設3}. .研究方法和實驗設計、預期效果和意義等。
2.2.2.2 結果:應是經過統(tǒng)計分析的結果,木是原始記錄救據(jù)。數(shù)據(jù)要清楚、準確無誤.結果應為后文“討論”部分闡發(fā)觀點服務,不要鄉(xiāng)列與觀點無關的結果。有些結果尚未探討出意義何在,但與前人研究結果有異,亦應列出,以待探討。
2.2.3 結論,精論是最終的、總體的結論,不是正文中各段小結的簡單重復。結論應該準確、完整、明確、精煉。在醫(yī)學論文中,調查報告,論著、綜述等篇幅較長的文章,常常有一小段結論(或小結、結語)。而篇幅較短的醫(yī)學論文,或不能導出應有的結論,也可以沒有結論而只進行必要的討論.可!,)在結論或討論中提出建議、研究設想、儀器設備改進意見、尚待解決的問題等。
2.2.5 參考文獻: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獻標注法,可以采用“順序編碼制”,也可以采用“著者-出版年制”。前者是按止文部分引用文獻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連續(xù)編碼,并將序號置于引文或作者右上角的方括號中.后右是在引文后用小括號,標注內容由著者姓名和出版年構成。筆者調查了《中國醫(yī)學文摘·內科學》雜志收錄的我國19u種區(qū)學期刊(1992年份),均采用“順序編碼制”,該雜志1992年增刊亦采用此制。
文后參考文獻著尿格式,gb 7714-87《文后參考文獻著錄規(guī)則》(簡稱《規(guī)則》)分為專著、連續(xù)出版物,專利義獻、專著中析出的文獻以及連yf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獻5種.區(qū)學論文參考文獻,源于醫(yī)學專著或共他醫(yī)學書籍(統(tǒng)稱“書籍”)者,可扶《規(guī)則》中專乍、或專著中析出義獻的格式;源于醫(yī)學期刊者,可按連續(xù)出版物中析出的又獻格式;其他則按《規(guī)則》中有關的格式著錄。
[書籍]序號(頂格)主要責任者(不超過3個時生部照錄,超過3個時只錄前3個責任者,后加“等”或“el al”)。書名,版本(第一版不寫).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運頁或序號析出責任者,析出題名.見:原文獻責任者.原文獻題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 1 圖,圖具響形象性,可增加人們對正文的理解,增加論文的真實性和科學性.醫(yī)學論文中的圖常有’線條圖、構成圖、坐標圖、照片等。每個圖號要與正文相一致.圖名、圖號、圖例說明置于圖下方.圖象要清晰,背景不紊亂,以便制版。照片要寫明原大,一或擴大倍次〔×),或縮小比例。
3. 2表:每一表要有表號、表名,并置于表上。表號要與正義相一致。表的編排,一般是內容和測試項目由左至右讀,數(shù)據(jù)依序豎排.表內盡量少用橫、豎線。必要時將表中的符號、標記、代碼,以及需要說明的事項,附注于表下。表內特號勿用星號“·”,以免與數(shù)學上共扼和物質轉移的符號相混.表內各欄應標明‘量或測試項目、標準規(guī)定符號、單位,。表內同欄的數(shù)字要對齊。表內不能用“同上,、“同左”、“"”和類似詞,一律要填入具體數(shù)字或文字.表內“空白’代表未測,“一”或“…”代表未發(fā)現(xiàn),“0”代表實測結果為0。引用已發(fā)表資料,應標注參考文獻序號。引用尚未發(fā)表的資料,應征到同意并予致謝。
3.3 計量單位:必須米用1984年2月27日國務院發(fā)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閏法定計量單位》,并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泣使用方法》執(zhí)行。單位名稱和符號的書寫一律米用國際通用符甘.首次出現(xiàn)可立括號內注明舊制單位。
3.4 腳注:注明該項科研基金的米源、論文曾在哪個國際、全國,或省、市學木會議上宣讀、交流,在文題右上角用“△,號標出。責任者所在單位變動,亦在署名右上角用‘△’或“1、2、3”標出.腳注寫在首頁最下方,用短橫線與正文分開。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282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