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 教案 道士塔課件(實用七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6:45:53
道士塔 教案 道士塔課件(實用七篇)
時間:2023-06-06 16:45:53     小編:zdfb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膬?yōu)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道士塔教案道士塔課件篇一

筆者一直在思考這樣的問題:教師和學生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陶行知先生說教學應當是教學生學的意思,在教學合一中能夠達到教學相長。但是在現(xiàn)實的教學中,教師教和學生學截然分開的。學生習慣了有東西壓制著,你忽然拿去了壓制他們的東西,比如說讓他們自學一篇課文或者自學其它的課目,學生所表現(xiàn)出來很茫然,一節(jié)課上無事可做,養(yǎng)在籠中的鳥兒放回歸到森林里去了,因為長期的馴化已不能適應自然界的風雨!

這樣的三個話題基本上涵蓋了作者對這一文化現(xiàn)象的思考,在第一教時筆者對這篇課文進行了簡單的分析,這節(jié)課試圖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感知對課文有一個完整的認識,把他們的文稿收上來一一看了一下,卻讓我大失所望,他們對課文內容浮淺的理解,只是簡答題一般的結構方式,干癟而無味的語言,更有草草的書寫,所有這一切都讓我感覺這節(jié)課嘗試的失敗。

我真的想不通一個讀了十幾年書的人要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卻是那么的無能。其實閱讀材料并不深奧,課文的內容也易于理解,可是學了十幾年的書,字寫不好,句子讀不通,思想內容理解起來也是似是而非,表達更是詞不達意,每次考過之后,還津津有味地爭論卷面上的分數(shù),但是平時語文的素養(yǎng)如此的潰乏,真的有一種對語文無可奈何之感。

回想起自己學習語文的經(jīng)歷,似乎也沒有值得借鑒的東西,以前教過我的教師的課都已隨時間而灰飛煙滅了,研究那些優(yōu)質課教師的課堂結構,師生活動的課堂實錄收獲也只是了了,談不上什么啟發(fā)和收獲。學校里許多課題的研究,我參與過幾個課題的研究,似乎課題的炮制也略微知道了這些課題研究的情況,每一項實驗似乎都有一種美好的結局,而所有的結局其實都是在紙上談兵,是研究者一種善良的推測。我因此也懷疑那些寫在書刊雜志上的所謂經(jīng)驗。

我似乎很相信,學生只有讀,只有寫,才能寫好語文,但是現(xiàn)實情況卻是學生除了語文課本,參考書之外,讀其它的書則會被班主任沒收,教學生寫,學生所有的活動都在教室里,這里面每時每刻都在教師的監(jiān)控之下,教師不在,學生干部就充當了教師的耳目,每一次課外活動都被學生認為是奢侈的事兒,都是班主任開恩的賞賜?,F(xiàn)在我也能明白,我們?yōu)槭裁磳懽魑牡臅r候一提筆常常筆落深沉,記下煩惱郁悶的事能夠滔滔不絕,那是因為壓抑在心里的委曲太多了,這里有競爭的急功近利,有背負家庭的希望的不堪之重,還有肩負著教師的名譽的分數(shù),唯獨失去了思考,我們的學習但底是為什么,對于目標的迷失,使我們的學習失去了沖動,失去了青春的激情的學習使得我們青春黯然無光。常常在一些庸俗的書里憧憬著一些無聊的虛幻的明天。

教了十幾年的書,面對現(xiàn)在的學生我忽然不知怎么教了。

道士塔教案道士塔課件篇二

我上《道士塔》(實錄)

講授:春姑娘

班級:高二(5)

時間:2004年9月30日上午一、二節(jié)

第一課時

一、

早讀課朗讀課文兩遍。

二、

師:浩瀚無垠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東沿,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有一個神秘而富有的地方,這就是(生:敦煌。)對,你們怎么知道我要講敦煌?(生笑)它是中國古代中原進入西域的門戶,是千年絲路的必經(jīng)之地,它親歷了十個朝代的繁榮與衰落。敦煌的莫高窟,是我國最著名的佛教石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墻上和窟頂?shù)谋诋?,窟里的佛像和佛?jīng),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燦爛瑰寶。上個世紀初,由于歷史的疏忽朝廷的腐敗,莫高窟輝煌燦爛的文化遺產(chǎn)慘遭劫掠,文物散失他國,凡是有良知的中國人哪一個不為之悲憤?余秋雨,正是這樣一個用他的筆抒寫這種悲憤的人。

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余秋雨?(生答:不了解。)我不是借了一本《秋雨散文》給你們么?書在誰的手上?(一生舉手。)就請你介紹一下吧。

生:我沒有看作者簡介。

師:你之前是誰拿這本書的?

生指張。張站起來說她也沒有看作者簡介。

師:這就是你們的不對了,拿到一本書,首先要了解一下作者,然后認真讀一讀序言和目錄,了解了書的概況再選擇內容來讀,以后讀書一定養(yǎng)成這個習慣,記住了?(生點頭)余秋雨是浙江余姚人,上海戲劇學院前院長,代表作大家記住兩部:《文化苦旅》,《山居筆記》。他是學者散文、文化散文的主要代表。

三、

生:我一開始還以為這是寫道士塔什么的,看了文章才知道它寫的是寫莫高窟。我奇怪作者為什么用這個題目。

師:也就是說,道士塔并不是文章的內容。你后來想通了嗎?

生:想通了,作者是看到道士塔,想起道士王圓箓,于是想到莫高窟。

師:想到莫高窟的什么歷史事件?

生:文物被王道士賣給外國人。

師:很好。我想問大家:這個“道士”是什么人?

生:王圓箓。

師:我想請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道士王圓箓。

生:他沒什么文化。

師:我再問:題目中的“塔”是什么“塔”?

生:僧人圓寂塔。

師:僧人圓寂是哪個宗教的說法?

生:佛教。

師:是的,道教和佛教是在我國并行的兩大宗教,他們之間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各有特色。道士的逝世稱為“羽化”(生答升天),死后的葬法一是坐缸,將遺體封缸后入葬,另一種是棺葬,用棺材入葬。佛教僧人的死叫(生答:圓寂),他們的遺體是要火化的,有道高僧的骨灰叫作(生答:舍利子),怎么保存呢?(生答:用塔)。

傳說當年釋迦牟尼的弟子問及身后之事,佛祖將袈裟疊成四方,鋪在下面,又將缽盂倒著扣在袈裟上,又把禪杖立于缽盂之上。后來的佛徒弟子就依照這種形狀建塔來保存佛祖的真身舍利。這種塔被稱為“覆缽式塔”(在黑板上簡筆畫出)。

生:當然不合適,這很荒誕。

生:他每天早早就起來了,到處看看,然后用石灰把墻壁都刷白了。

生:有壁畫。他用石灰把壁畫刷沒有了。他還把洞里面的塑雕敲掉,造了幾個雪人。(生笑。)

師:是雪人還是什么?

生:是天師、靈官菩薩。

師:大家說說,他管得好么?

生:(齊)不好!

師:我看他管得挺好的。(生詫異)依我看,他很盡責啊。他每天一大早就起來查看洞窟了,像查看他自己的院子一樣。你看作者的用詞:“農(nóng)民做事就講個認真”,“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作者都說他“認真”“憨厚”嘛。

生:這是反語,是諷刺呀。

師:對,這是絕妙的諷刺,是黑色幽默。(生竊笑:黑色幽默,周杰倫的哦)

師:這正說明了王道士的愚昧和無知。你們只記得周杰倫,又說明了什么呢?(生笑)王道士其實也是有貢獻的,他在莫高窟發(fā)現(xiàn)了一個隱秘的洞穴,(生:藏經(jīng)洞)是的,這在文章哪部分寫了?(生答:第三部分。)那就看到第三部分。正是這個發(fā)現(xiàn),加深了他的罪惡。大家說說他是怎么處置這個洞里的經(jīng)書的。

生:送給官員,很便宜地賣給外國人。

生:不是。

師:你說不是,依據(jù)是什么?

生:(在文中找到了相關句子)“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他“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

生:應該是當時的文官。

師:僅僅是文官嗎?文官不管好文物,又該是誰的責任?

生:政府。

師:又是什么造成了政府對文化遺產(chǎn)的忽視?

生:時代。

師:作者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

生:(找出文中句子)“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p>

師:國土主權尚難以保全,文化遺產(chǎn)更無暇無力保護,由此可以見出整個國家的衰微與破敗。無價之寶輕易被騙走被掠取,這的確是整個民族的悲劇啊。(后來想起到這里還說了一些話,現(xiàn)在補錄如下:這正是文章想要說的東西,是文章主旨所在。剛才我們從題目入手,一步一步把握到了主旨。余秋雨的文章我很喜歡,一方面因為他深沉的思考,另一方面也因為他深有蘊味的文字。下面的時間我們就來品讀文章的文字。)

四、

生齊讀第一部分。

師:讀完了,感覺哪一段寫得最好?

生:(齊)最后一段。

師:怎么好了?

生:最后一句好?!耙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

師:說說看,好在哪里。

生:好痛苦的。

師:痛苦就是好?用了什么表達技巧沒有?寫出什么效果?

生:比喻。(有說擬人。師引導:莫非只有人的傷口會滴血?)

師:用什么比喻什么?(生答不出)民族的傷口,是什么傷?肉體嗎?

生:精神的。

師:(板書)嗯,精神創(chuàng)傷。這是一個難以愈合的傷口,大家也感受了痛苦,可以想象,作者寫下這一句話時內心有多沉痛!

學生自自己朗讀其他部分。

第一節(jié)下課。

此文章相關評論:

該文章有25個相關評論如下:(點這兒論壇方式查看)

春姑娘 發(fā)表于: 2004/09/30 06:35pm

第二課時

一、

生:是強調。

生:是深化。

師:在事件上是不是重復?

生:不是重復,是更具體些了。

師:情感上呢?

生:深化了。

師:這種敘事模式,叫“鏈環(huán)式結構”,也就是說,他把一個相對完整的事件,根據(jù)不同的需要切分成若干相對獨立的小集體,彼此相連又彼此獨立,隨敘事的演進不斷推進感情的深化。

下面 ,就此請同學們默讀二三四部分,自己概括各部分的大意。自擬小標題,可以用原文中的句子,或在原文的基礎上提煉,或者自己概括。

上黑板寫下你的小標題。大家討論。

二、

師:下面我們來品析一下這篇散文的語言。請大家找出你認為精美的、有深意的語句,說說你的理解找出你理解不透的或有疑問的語句,大家來討論。

生默讀,圈劃。

生1:我劃出來的是這一句:“偌大的中國,竟存不下幾卷經(jīng)文!”

師:說說你的理解。

生:表達了內心的痛苦和憤恨。

生:因為國內官員大量糟踐那些東西。

師:作者為什么“狠狠心”才說出這樣的話來?

生:他是無奈的。

師:對,是無可奈何才說的,清政府腐敗無能,喪權辱國,不僅沒有保護好祖先留下來的文化遺產(chǎn),反而大量糟蹋,讓外國人騙走,這是整個民族的悲哀啊。

師:說說你的理解。

生:跟剛才說的差不多的。

師:我為什么要攔住車隊?為什么要大哭一場?

生:他不想讓這些文物被運到外國去,所以攔車。大哭,因為他不知道到哪里去。

師:是的,作者深深熱愛著中國的文化,然而處于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文化的命運是無奈的,他的哭,說明了他的痛苦與憤懣,充滿了一種歷史的滄桑感。

生3:我想說全文的最后一段。

師:怎么理解?

生:我只是覺得好,如果是我處在那樣的情況之下,我也會那樣子,默默地,什么也不會說。

師:這些中國的專家們?yōu)槭裁礇]有太大的激動,默默地離開呢?

生:無法言傳。

師: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文學的東西往往是這樣的,越是寫得妙,越是無法言喻??墒强荚嚨臅r候你不能就用“無法言傳”四個字來回答呀。想想,如果你是這些專家,心里會是什么感受。

生:大概有點自豪。因為我們的敦煌學已經(jīng)取得成就了。

師:僅僅是自豪嗎?想想還有那么多文物還在別的國家,由別的種族的人在進行著研究。

生:還有一種屈辱。

師: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歷史的屈辱感,學者的責任感,充斥著中國專家們的心胸,使他們不愿意過多地言語,而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研究,并把心里的話付諸行動。請大家記住這幾個名字:陳寅恪,最早提出敦煌學的人;常書鴻,用了大半生的時間修復、臨摹莫高窟壁畫,追回散失文物;另外還有兩個讓我們感到屈辱的名字,一個是法國的伯希和,一個是英國的斯坦因。他們從王道士手里騙走了大量的經(jīng)文,在自己的國家里,通過研究這些劫掠來的中國文物,取得了敦煌學研究的巨大學術成果。

余秋雨的文字往往具有這樣的魅力,凝練的幾句話,卻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內涵,深沉的理性思考,讓人反復咀嚼,玩味無窮。文章中這樣的句子還有很多,大家好好體會。

下課鈴已經(jīng)響了。

本來想多幾個學生說的。還有一些好句子,只好留給學生自己品味了。

頂部

春姑娘 發(fā)表于: 2004/09/30 06:35pm

頂部

開開心心 發(fā)表于: 2004/10/01 09:57am

總體感覺很好,只是,好像只是讀懂。

頂部

摩西 發(fā)表于: 2004/10/01 10:13am

1,感覺這堂課的確比較平實,沒有什么大的波瀾,也沒有教師刻意的設計,但是教學目標?都基本完成了。

2,個人以為,該課的發(fā)展空間很大,主要有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但是春在內容上過分終于文本,發(fā)揮不多,竊以為影響力不大。中國歷史上類似的屈辱事件實在太多太多,即使是現(xiàn)在,中國也遠未強大。覺得刻意聯(lián)系一下其他的事情,再找一些資料進行聯(lián)系和對比,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愛國 熱情。

3,形式上,不妨找一兩個精彩的句子,然后再找一兩個中國歷史上類似的屈辱事例,然后讓學生仿寫。

剛下火車,頭暈腦脹,瞎說一氣,不知所言,萬死萬死~~~~

頂部

春姑娘 發(fā)表于: 2004/10/01 11:17am

道士塔

作者:余秋雨

莫高窟大門外,有一條河,過河有一溜空地,高高低低建著幾座僧人圓寂塔。塔呈圓形,狀近葫蘆,外敷白色。從幾座坍弛的來看,塔心豎一木樁,四周以黃泥塑成,基座壘以青磚。歷來住持莫高窟的僧侶都不富裕,從這里也可找見證明。夕陽西下,朔風凜冽,這個破落的塔群更顯得悲涼。

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較近,保存得較為完整。塔身有碑文,移步讀去,猛然一驚,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個王圓錄!

歷史已有記載,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我見過他的照片,穿著土布棉衣,目光呆滯,畏畏縮縮,是那個時代到處可以遇見的一個中國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農(nóng)民,逃荒到甘肅,做了道士。幾經(jīng)轉折,不幸由他當了莫高窟的家,把持著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他從外國冒險家手里接過極少的錢財,讓他們把難以計數(shù)的敦煌文物一箱箱運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們只得一次次屈辱地從外國博物館買取敦煌文獻的微縮膠卷,嘆息一聲,走到放大機前。

完全可以把憤怒的洪水向他傾泄。但是,他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最大的傾泄也只是對牛彈琴,換得一個漠然的表情。讓他這具無知的軀體全然肩起這筆文化重債,連我們也會覺得無聊。

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一位年輕詩人寫道,那天傍晚,當冒險家斯坦因裝滿箱子的一隊牛車正要啟程,他回頭看了一眼西天凄艷的晚霞。那里,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

其時已是二十世紀初年,歐美的藝術家正在醞釀著新世記的突破。羅丹正在他的工作室里雕塑,雷諾阿、德加、塞尚已處于創(chuàng)作晚期,馬奈早就展出過他的《草地上的午餐》。他們中有人已向東方藝術投來歆羨的目光,而敦煌藝術,正在王道士手上。

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歡到洞窟里轉轉,就像一個老農(nóng),看看他的宅院。他對洞窟里的壁畫有點不滿,暗乎乎的,看著有點眼花。亮堂一點多好呢,他找了兩個幫手,拎來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裝上一個長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開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顏六色還隱隱顯現(xiàn),農(nóng)民做事就講個認真,他再細細刷上第二遍。這兒空氣干燥,一會兒石灰已經(jīng)干透。什么也沒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凈白。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順便打聽了一下石灰的市價。他算來算去,覺得暫時沒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這幾個吧,他達觀地放下了刷把。

當幾面洞壁全都刷白,中座的塑雕就顯得過分惹眼。在一個干干凈凈的農(nóng)舍里,她們婀娜的體態(tài)過于招搖,她們柔美的淺笑有點尷尬。道士想起了自己的身份,一個道士,何不在這里搞上幾個天師、靈官菩薩?他吩咐幫手去借幾個鐵錘,讓原先幾座塑雕委曲一下。事情干得不賴,才幾下,婀娜的體態(tài)變成碎片,柔美的淺笑變成了泥巴。聽說鄰村有幾個泥匠,請了來,拌點泥,開始堆塑他的天師和靈官。泥匠說從沒干過這種活計,道士安慰道,不妨,有那點意思就成。于是,像頑童堆造雪人,這里是鼻子,這里是手腳,總算也能穩(wěn)穩(wěn)坐住。行了。再拿石灰,把它們刷白。畫一雙眼,還有胡子,像模像樣。道士吐了一口氣,謝過幾個泥匠,再作下一步籌劃。

今天我走進這幾個洞窟,對著慘白的墻壁、慘白的怪像,腦中也是一片慘白。我?guī)缀醪粫詣樱矍爸被蝿又切┧押丸F錘。“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見王道士轉過臉來,滿眼困惑不解。是啊,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閑人何必喧嘩?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聲求他:“請等一等,等一等……”但是等什么呢?我腦中依然一片慘白。

1900年5月26日清晨,王道士依然早起,辛辛苦苦地清除著一個洞窟中的積沙。沒想到墻壁一震,裂開一條縫,里邊似乎還有一個隱藏的洞穴。王道士有點奇怪,急忙把洞穴打開,嗬,滿滿實實一洞的古物!

王道士完全不能明白,這天早晨,他打開了一扇轟動世界的門戶。一門永久性的學問,將靠著這個洞穴建立。無數(shù)才華橫溢的學者,將為這個洞穴耗盡終生。中國的榮耀和恥辱,將由這個洞穴吞吐。

現(xiàn)在,他正銜著旱煙管,趴在洞窟里隨手撿翻。他當然看不懂這些東西,只覺得事情有點蹊蹺。為何正好我在這兒時墻壁裂縫了呢?或許是神對我的酬勞。趁下次到縣城,撿了幾個經(jīng)卷給縣長看看,順便說說這樁奇事。

縣長是個文官,稍稍掂出了事情的分量。不久甘肅學臺葉熾昌也知道了,他是金石學家,懂得洞窟的價值,建議藩臺把這些文物運到省城保管。但是東西很多,運費不低,官僚們又猶豫了。只有王道士一次次隨手取一點出來的文物,在官場上送來送去。

中國是窮,但只要看看這些官僚豪華的生活排場,就知道絕不會窮到籌不出這筆運費。中國官員也不是都沒有學問,他們也已在窗明幾凈的書房里翻動出土經(jīng)卷,推測著書寫朝代了。但他們沒有那副赤腸,下個決心,把祖國的遺產(chǎn)好好保護一下。他們文雅地摸著胡須,吩咐手下:“什么時候,叫那個道士再送幾件來!”已得的幾件,包裝一下,算是送給哪位京官的生日禮品。

就在這時,歐美的學者、漢學家、考古家、冒險家,卻不遠萬里、風餐露宿,朝敦煌趕來。他們愿意賣掉自己的全部財產(chǎn),充作偷運一兩件文物回去的路費。他們愿意吃苦,愿意冒著葬身沙漠的危險,甚至作好了被打、被殺的準備,朝這個剛剛打開的洞窟趕來。他們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煙,而中國官員的客廳里,也正茶香縷縷。

沒有任何關卡,沒有任何手續(xù),外國人直接走到了那個洞窟跟前。洞窟砌了一道磚、上了一把鎖,鑰匙掛在王道士的褲腰帶上。外國人未免有點遺憾,他們萬里沖刺的最后一站,沒有遇到森嚴的文物保護官邸,沒有碰見冷漠的博物館館長,甚至沒有遇到看守和門衛(wèi),一切的一切,竟是這個骯臟的土道士。他們只得幽默地聳聳肩。

道士也有過猶豫,怕這樣會得罪了神。解除這種猶豫十分簡單,那個斯坦因就哄他說,自己十分崇拜唐僧,這次是倒溯著唐僧的腳印,從印度到中國取經(jīng)來了。好,既然是洋唐僧,那就取走吧,王道士爽快地打開了門。這里不用任何外交辭令,只需要幾句現(xiàn)編的童話。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車,又一大車。都裝好了,扎緊了,吁--,車隊出發(fā)了。

沒有走向省城,因為老爺早就說過,沒有運費。好吧,那就運到倫敦,運到巴黎,運到彼得堡,運到東京。

王道士頻頻點頭,深深鞠躬,還送出一程。他恭敬地稱斯坦因為“司大人諱代諾”,稱伯希和為“貝大人諱希和”。他的口袋里有了一些沉甸甸的銀元,這是平?;墪r很難得到的。他依依惜別,感謝司大人、貝大人的“布施”。車隊已經(jīng)駛遠,他還站在路口。沙漠上,兩道深深的車轍。

斯坦因他們回到國外,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他們的學術報告和探險報告,時時激起如雷的掌聲。他們在敘述中常常提到古怪的王道士,讓外國聽眾感到,從這么一個蠢人手中搶救出這筆遺產(chǎn),是多么重要。他們不斷暗示,是他們的長途跋涉,使敦煌文獻從黑暗走向光明。

對于這批學者,這些詩句或許太硬。但我確實想用這種方式,攔住他們的車隊。對視著,站立在沙漠里。他們會說,你們無力研究;那么好,先找一個地方,坐下來,比比學問高低。什么都成,就是不能這么悄悄地運走祖先給我們的遺贈。

我不禁又嘆息了,要是車隊果真被我攔下來了,然后怎么辦呢?我只得送繳當時的京城,運費姑且不計。但當時,洞窟文獻不是確也有一批送京的嗎?其情景是,沒裝木箱,只用席子亂捆,沿途官員伸手進去就取走一把,在哪兒歇腳又得留下幾捆,結果,到京城時已零零落落,不成樣子。

偌大的中國,竟存不下幾卷經(jīng)文?比之于被官員大量遭踐的情景,我有時甚至想狠心說一句:寧肯存放在倫敦博物館里!這句話終究說得不太舒心。被我攔住的車隊,究竟應該駛向哪里?這里也難,那里也難,我只能讓他停駐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場。

道士塔教案道士塔課件篇三

——

溫州中學 洪秀善

【設計理念】

余秋雨的《道士塔》是一篇對數(shù)千年中華民族文明史的反思,飽含著強烈的憂患意識的美文。作為學者,余秋雨站在歷史高度來俯視和反思民族文化。文本的基礎是一些生動感人的史料、掌故,但他不是平鋪直敘地寫一個完整的故事,而是采用鏈環(huán)式結構,將一個完整的故事切分成幾個有機的鏈環(huán),隨著敘述的演進,感情也在不斷地深厚。高二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基本上能將文中史料、掌故還原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但真正深入文本內核,理解作者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卻有一定的難度。

由此,我的教學策劃是,先要求學生進行文本視角的轉換,根據(jù)文中故事改寫成演出腳本,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以實現(xiàn)進一步深入文本內核,理解作者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過程是學生與文本并不斷建構意義的過程。要求教師“充分調動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雹傥谋疽暯堑霓D換有利于學生從整體上熟悉文本,與文本對話,并自主選擇;角色扮演有利于感悟文本,凸現(xiàn)創(chuàng)造,并讓學生置身于一個再現(xiàn)的情境之中,感受、體驗和理解作者的情感;再通過評價和課堂對話,開展新的意義構建。這樣就避免了學生在學習文本時循著老師的教學思路走,全盤接受老師所講授的知識,雖然也有一些思考但并不一定有真正的理解,很難內化為自己的語文能力。同時,也避免了課堂只講熱鬧、讓學生不加節(jié)制的發(fā)揮的尷尬。

這種體驗式的活動課必須首先根植于文本,然后實現(xiàn)超越文本,在根植與超越的過程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思想啟迪、審美樂趣、文化積淀、語言發(fā)展。教師應努力幫助學生尋找一個新的突破口,搭建一個有吸引力的與文本對話的平臺,讓學生成為閱讀文本的真正主人,找到自己理解文本的途徑,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閱讀體驗再回到文本進行實證性閱讀,反復對話、驗證,從閱讀到創(chuàng)作到驗證,讀出自己的感受、體驗,讀出個性,從而真正提高閱讀能力。

【活動方案】

課前根據(jù)給出敦煌莫高窟的有關圖片資料和余秋雨的《莫高窟》,閱讀《莫高窟》和《道士塔》,了解敦煌文化,依據(jù)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將課文改編成劇本。課上演出,師生對話在課文中找出自己的編劇根據(jù)和體驗到的作者的情感。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走入文本:

師: 歷史上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八國聯(lián)軍侵華掠走我們華夏藝術瑰寶不計其數(shù),外國強盜剽掠我國瑰寶的罪行擢發(fā)難數(shù),罄竹難書。而更為令人憤怒的是我國國民對于自己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chǎn)不知保護還拱手送人!今天我們要學的《道士塔》中就寫了這樣的不肖子孫,先請同學們看表演。

二、學生當堂嘗試表演:(附學生寫的演出劇本一例)

道士塔(課本?。?/p>

第一幕

人物:王圓箓

地點:石窟

(王圓箓出場,穿土布棉衣,目光呆滯,畏畏縮縮。這天,他起得很早,到洞窟里轉轉。)

王圓箓(自言自語):這好端端的墻上,哪來那么多雜七雜八的東西,啥子玩意兒哩!惹的人毛毛的。

(于是,拎了一桶石灰。)

王圓箓(自言自語):毛什么毛!我刷——(見刷得不干凈)道家之道,有始有終,清我寒舍,天經(jīng)地義。

(三下五除二,幾面墻上,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都不復存在了。然后,他又瞄上了中座的雕塑。)

王圓箓:這么干凈的農(nóng)舍里,放著這么幾座招搖的女像,太有辱我道教的名譽了。讓人看見了,成何體統(tǒng)。(沉思了一會,吩咐幫手去借了幾個鐵錘。)委曲你了。

(哐當數(shù)聲,婀娜的體態(tài)瞬成碎片。)

王圓箓:作為一個道士,總得有樣功課做做。聽說隔壁村,有個泥匠挺不錯的,叫他給我來塑幾尊天師和靈官。

(不久,原來的位置上出現(xiàn)了一座還像模像樣的道像。)

第二幕

時間:19xx年x月x日清晨

人物:某官員、侍童

地點:官府

(某官員出場。一手捋著胡子,一手指著胡亂堆在書案上的數(shù)卷經(jīng)文,吩咐著侍童。)

官員:劉大人貴庚幾時???

侍童(恭敬地作輯道):回大人,劉大人貴庚十五。

官員:哦,時日已近。承蒙他的厚愛,好歹也備個厚禮一份。

侍童:大人的意思是——

官員(鼠目一溜):那王道士呈上的經(jīng)文,我都仔細琢磨過了,還算出得了手。

侍童(忙接上話):大人,這好辦,您一聲令下,我馬上叫他送幾件來。

官員(微微頷首):不錯。但不可弄得太寒磣,悉心打點一下。改日我親自造訪劉大人時不至于臉上無光。

侍童:大人放心,小的定將事情辦妥。

(官員奸詐一笑,心想這回可撿了個大便宜。爾爾經(jīng)文不過禮尚往來,誰又會真正勞它個其中精要。)

第三幕

人物:斯坦因,王圓箓

地點:石窟前

(剛剛歷經(jīng)了生死劫難的斯坦因終于站到了這片神秘的佛教圣地面前。)

斯坦因(松了口氣):上帝保佑,我的苦勞總算沒有白費,這一路上倒也順暢,沒有手續(xù),沒有關卡。倒是差點嗚呼虎口啦。

(來到洞窟前,卻發(fā)現(xiàn)只有一個骯臟的老道士,不免有點失望。)

斯坦因(有些尷尬,無奈的聳了聳肩):這里難道沒有門衛(wèi)看守嗎?你們館長在哪?我有事要與他交涉一下。

王道士(睨著眼,瞅了他一眼)館長?什么叫館長?

斯坦因(很吃驚,但有很快使自己恢復過來):噢,我是說找一個管事的。

王道士:我就是。(手摸了一下掛在腰上的鑰匙)

斯坦因:哦,鑰匙都在你這兒呀,那你這里的東西讓我瞧瞧。

(斯坦因忙不迭將銀元塞到王道士的手里。)

(斯坦因心里猛的一沉,不好。莫非那臭道士知道這些東西的價值)

斯坦因:那你說,怎么個公平交易?

(王道士伸出五指在他眼前晃了一晃)

斯坦因:五萬兩?

王道士(搖了搖頭):值不了那么多。

斯坦因:五千兩?

王道士(還是搖頭):看在你是洋唐僧的份上,五百兩就夠了。

(斯坦因張大嘴巴,便隨即拿出銀元成交,王道士讓開身子,那洞窟便一覽無遺地展現(xiàn)在斯坦因面前了。)

王道士:就這些夠了嗎?(邊指著眼前滿滿幾車的文物)

王道士(頻頻點頭,深深鞠躬,口袋里的銀元發(fā)出哐當哐當?shù)穆曧懀核敬笕酥M代諾,一路走好。

(裝滿中國數(shù)千年文化精華的車輛,漸漸駛遠,遠方昏黃的天邊,一個古老的民族的傷口正在滴血。)

全幕落

(高二(16)班葉菲、周珈亦)

三、對話交流,實證閱讀:

生1:王道士地位很低的人,農(nóng)民出身,好象很無知,貪錢。

生2:愚昧無知,隨意毀壞文物,出賣文物,是千古罪人!

師:王道士的扮演者你認為王道士是什么樣的人?

生3:他是那個時代千百萬國人中的普通一員,他“卑微、渺小、愚昧”,他也要生活,他賣掉的東西對他來說一文不值,還不如換幾兩銀子用,再說他是道教徒,那些佛經(jīng)他根本就不懂,佛道水火不容,他沒有放一把火燒掉已經(jīng)是手下留情了,要說他是罪人,是有罪,但不能把全部罪責歸于他一身。(學生笑,有的附和)

生4:外國的侵略者,強盜,他們把寶物騙走。

生5:19xx年中國正處于北洋軍閥時期,中國政府腐敗無能,沒把寶物保護好。

生6:是政府的官員,他們沒有盡到職責,他們是罪魁禍首,不肖子孫。

師:由此說來,罪人還真不止王道士一個,這是同學們的理解。下面我們結合課文看看同學們的理解與作者的表達意圖是否一致,作一次實證性閱讀,給我們的理解找出依據(jù)。(學生很興奮)

生7:文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對王道士的外貌和行為描寫,表明他卑微、渺小、愚昧無知。

生8:第三部分中的對王道士和縣長的描寫表明王道士的無知和縣長等官員不僅沒有把文物保護起來,還把文物當成禮品在官場上送來送去。

生9:第一部分還寫到王道士是敦煌的罪人,有寫到他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他肩不起這筆文化重債。

生10:第三部分還說到,不,是寫到(學生笑)“歐美的學者、漢學家、考古家、冒險家”從敦煌運走文物,他們的學術在他們回國后受到熱烈的歡迎,但他們的研究“遺忘了一些基本的前提”他們是用欺騙、盜竊的手段得到珍貴的研究資料的,他們是真正的罪人!(學生鼓掌)

生11:文中55頁倒數(shù)第二行,還寫到“他們在沙漠里燃起了股股炊煙,而中國官員的客廳里,也正茶香縷縷?!敝袊賳T的作風和外國探險家的實干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中國文物的丟失可想而知——偌大的中國,存不下幾卷經(jīng)文,就是因為有這些不肖子孫糟踐文物!(學生鼓掌)

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的確從1840年鴉片戰(zhàn)爭拉開中國文物流失的序幕開始,咱們國家的文物就經(jīng)受了帝國主義強盜一次更甚一次的劫掠。

(出示資料一)

1860年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對園內四五十處殿堂文物進行了空前洗劫,自康熙以來歷代帝王所藏的純金、鍍銀、玉雕、銅鑄佛像達10萬尊以上,自此悉失,圓明園文源閣所藏《四庫全書》包括《永樂大典》,被掠到海外。

接著是19xx年八國聯(lián)軍在北京縱兵三日,紫禁城、中海、南海、北海、頤和園全部被劫。自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寶奇珍,掃地遂盡”,所失“已數(shù)十萬不止”。

后來便是19xx年10月,俄國人勃奧魯切夫僅以6包劣質石蠟為代價,就從王道士手中換得敦煌藏經(jīng)洞珍貴寫本5大包。19xx年3月,斯坦因以約200兩銀子盜走精美的佛經(jīng)和絹畫上千件,共29箱。此后,斯坦因又第二次來到敦煌,以500兩銀子換取了570多個名貴手卷。后來的法國人伯希和以500兩銀子的代價,將藏經(jīng)洞中的精華悉數(shù)盜走,計約6000余卷,10大木箱。1923年秋,美國人華爾納還將莫高窟12幅精美壁畫剝去,同時搶走一尊最為優(yōu)美的唐代彩塑。

而我國官員在這場悲劇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出示資料二)

19xx年.伯希和再次來到中國。這一次他為了能更好更多地得到敦煌經(jīng)卷,特意從他掠走的經(jīng)卷里挑出一些到北京出示給北京的學者們看,以買好他們。直到此時,北京的學者和大員們才知道敦煌出了無價之寶。當我們的學者們知道敦煌還有部分遺存經(jīng)卷時,他們力勸朝廷下令命令陜甘總督立刻封存藏經(jīng)洞,并嚴禁外國人購買。同時,學部又撥銀3000兩命令新疆巡撫派人將經(jīng)卷全部運到京城。然而當時負責押運的官員很不負責,不僅沒有裝完,而且連個箱子也沒準備,而是用草席裹了裹便上路了。而且,已經(jīng)嘗到過甜頭的王道士也是早有準備。他在官府來人之前就把比較珍貴的經(jīng)卷畫本給藏了起來。

按理說,事情至此,也該算有了個結局。然而事實卻是敦煌的經(jīng)卷又開始了一輪新的磨難。當北京電令陜甘總督密封藏經(jīng)洞又撥款運經(jīng)的時候,敦煌出了無價之寶已經(jīng)是人人盡知。從敦煌到京城行程八九千里,沿途所過州縣官府如同層層關卡,多如牛毛的大小官員個個雁過拔毛。一路之上所丟失的經(jīng)卷至今還是個謎。不過最厲害的還要數(shù)負責押運的新疆巡撫何某,他等經(jīng)卷押送至京城之后,并沒有移交學部,而是先拉到自己家,伙同其岳父李某先將里面值錢的經(jīng)卷挑出來據(jù)為己有。而后又怕查出數(shù)目不夠來不好交代,又把經(jīng)卷一份撕做兩份,兩份撕做四份來充數(shù)。最后勉強湊了八千多件交了上去。

生12:不是。文章開頭點名是僧人圓寂塔,注解也說莫高窟也叫“千佛洞”。第二部分開頭說“真不知一個堂堂佛教圣地,怎么會讓一個道士來看管。中國的文官都到哪里去了?”表明這塔原是屬于佛教的。

(出示資料三)

道教和佛教是并行的兩大宗教。他們之間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的不同特色。比如在喪葬禮儀上,道士的逝世稱為“羽化”,在他們羽化后,一般有兩種葬法,一個是坐缸,就是將遺體封缸后入葬;另一種是棺葬,用棺材盛殮遺體。而佛教徒呢,他們的逝世叫做圓寂,其遺體是要經(jīng)過火化的,其中有道高僧所遺存的骨殖被稱為“舍利子”,一般是要建塔來封存的。

師:這實際是對當時政府官員失職、瀆職的極大諷刺。

(出示幻燈片)

道士愚昧無知,貪圖私利,毀壞出賣文物,

外國冒險家欺騙、掠奪文物

中國官員無赤腸,不下決心保護國家文物,而是放任不管并飽私囊;

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 ?。?/p>

所以,余秋雨《道士塔》的主題在于揭示文化悲劇和民族之痛而絕不是問罪王道士——因為文化悲劇和民族之痛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官員的失職和文化強盜的無恥!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13:憤怒、痛惜

生14:痛苦,覺得過去中國人太笨了。

生15:我恨得咬牙切齒,我要是生在那時侯,我就把他們統(tǒng)統(tǒng)消滅在沙漠里!

師:我能理解同學們的心情,因為我們都有一腔愛國熱情,有著對祖國的衷腸,我們的激情一旦被點燃就要噴薄而出,那作者呢?我們在進行實證性閱讀時看看作者面對以上的罪人有什么情感態(tài)度。我們按課文順序來進行。

生16:第一部分“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作者的心口在滴血,他極其痛心。

生17:第二部分最后一段,我覺得作者很痛苦,還有點憤怒。

生18:第三部分我好恨。

師:這個“恨”如何引出的?對什么恨?說的具體些。

生19:由一個當代青年的詩引出,表明自己也要向強盜們挑戰(zhàn)。表現(xiàn)對強盜的不滿。

師:就是他們的行為激怒了作者,作者痛恨他們是嗎?

生20:是的,是很強烈的痛恨、憤恨。

師:你有很強烈的愛國感情,體會得很好,再想想這里只對外國強盜有這種感情嗎?其他同學說說。

生21:還有對中國官員的恨。

生22:自己好象有點恨自己生錯時代,好象無能為力,很遺憾,很無奈。

師:說得好,作為一個有著良知的知識分子深知保護文物的重要性,卻又只能眼睜睜看著文物被盜被毀,心情何其悲愴。正是文物的流失造成現(xiàn)在我國敦煌學者屈辱的從外國買回膠卷,作者深感遺恨。那么最后一節(jié)有無作者的情感表露呢?我們齊讀末節(jié),體會體會。

(學生齊讀)

生23:這節(jié)好象沒寫作者的感情,但覺高興不起來,很沉重。

師:為什么?

生24:末節(jié)雖然寫得簡潔,但仍然意味深長。作者對中國敦煌學的研究充滿希望,對中國敦煌學者忍辱負重加緊鉆研的實干精神的肯定,也是光明背后的傷感與痛楚,揚眉吐氣背后的恥辱與憤懣,那是文人的一種近乎自欺欺人的希望之痛。

師:在剛才的交流過程中,我能感覺到同學們逐漸地和作者的感情趨向一致,這就是說與作者產(chǎn)生了共鳴。文末作者極淡的一筆,竟然也有同學能理解。能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這是一種極高的閱讀境界。(學生高興)批文入情,順藤摸瓜,進入了作者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閱讀視野,你們就成功了。道士塔引起作者對歷史對人格的深思,也引起我們的深思。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許有輝煌的歷史,也許也有屈辱的過去,但不管是輝煌還是屈辱,都需要有幾種精神,那就是愛國主義精神和實干精神,以及保護祖宗遺產(chǎn)的意識 。請同學們記住歷史教訓。

【總結反思】

1、任務驅動。任務驅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法。它是以解決問題、表達情感、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王尚文指出:“閱讀教學實際上也是這樣的一種碰撞,……一個自覺受到控制的過程?!莾蓚€生命體(作為人的學生和作為讀物的教材)之間的碰撞。只有是觸及從而改變讀者——學生的生命活動、心靈活動的碰撞,閱讀教學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②本節(jié)課在布置預習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就處于一種積極的思維、學習狀態(tài),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已有知識,對問題、情感、任務提出自己的解決設想和方案,寫出演出腳本,而且是通過小組合作解決?!盎顒右笙鄳哪芰Γ顒犹峁┝藨煤湾憻捯欢芰Φ臋C會,同時也將活動者置于現(xiàn)有水平與實際需要不相適應的矛盾之中”③活動課不僅提供鍛煉的機會,也對每一位成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增加了語文教學的活力——活動成了源源活水。這使我認識到,教師要充分地相信學生,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他人的意見、理解他人的想法,從而共同構建。本節(jié)課視角的轉換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是正是這樣的難度,反而激起他們的探究欲望。

2、情境驅動。創(chuàng)設情境,有利于調動學生主觀感受,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的表演,再現(xiàn)故事情境,讓課堂在情在景中擴大,與課文中的情境發(fā)生聯(lián)系,比較、體驗、感悟,教學中就容易出現(xiàn)“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局面,從而形成很強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境效應,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師不斷地設置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才能使學生自覺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成為教學活動的真正主體。但創(chuàng)設語文情境,應著眼于語文本身,必須通過語言,其目的應該在于推動與文本的對話,走入、體悟甚至超越文本情境。

4、主導驅動。眼下,不少人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主體性,似乎比較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師的教要致力于導?!雹苓@句經(jīng)典的話啟示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教師的“導”,教師的使命就在于恰到好處地指導、啟發(fā)學生由無知到有知,由茫然困惑到豁然開朗,循序漸進地發(fā)展學生思維、增強他們的感悟力,從而提高語文能力。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應該把好課堂這個“場”的磁力方向,并與學生共同進入文本情境,發(fā)揮作為較成熟的文本閱讀者的作用,以自己的語文智慧啟發(fā)學生的語文智慧。這應該是衡量教師的教學效果和主導作用的一個重要尺度。

參考文獻:

①《語文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4月第一版8頁

②王尚文《語文教育學導論》,湖北教育出版社94年版294頁

③《活"說"》《中學語文教學參考》(、7)

④《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教育科學出版社80年版,210頁

道士塔教案道士塔課件篇四

一、目標:

1、 把握王道士這一形象,體味“他只是錯步向前的小丑”的評價。

2、 感受“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感受作者復雜的心態(tài),進而感受一種民族的恥辱之痛,一種文人的無奈之痛,一種近乎自欺欺人的希望之痛。

二、過程:

(一)、 導入??:

它,就是我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代表——敦煌文化。那它究竟是怎樣成了我們永久的痛的?誰應為它的悲劇負責?讓我們跟隨據(jù)說是上一世紀最后一位大師的散文大家余秋雨,走進他的《文化苦旅》,走進他的《道士塔》,去感受那份痛,去觸摸那份痛。

(二)、本文涉及兩個主要人物,一個是處于事件旋渦的王道士,一個是處于邊緣但感同身受的余秋雨。

先讓我們來看王道士。

1、 王道士的所作所為:(速讀課文,找)

a、 粉刷壁畫(第二節(jié)第3段)

b、 砸碎塑雕(第二節(jié)第4段)

c、 出賣文物(第三節(jié)6-11段)

d、 報送官員 (第三節(jié)前部分)

2、對于這樣的王道士,你作何評價?有何根據(jù)?(跟著學生的鼻子走)

(幼稚、愚昧、賣國、無知、小丑、罪人、走運、受害者……)

(這里,就可以抓住走運和受害者加以挖掘,學生的討論可能會涉及到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而不是王道士一個人的過錯等主題性的內容……)

3、對他,余秋雨先生是怎樣評價的?

a、 歷史已有記載,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c、 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

初讀(學生很冷漠)

再自由讀,讀出什么感情?(譴責、嘲諷、同情……)

齊讀,要有點不同,要有味道。

探討“這是一個巨大的民族悲劇”

1、悲劇是怎樣造成的?(朗讀討論第三節(jié)的4、5、6三段,感覺官僚的所做所為,感受和歐美學者的差別,)

2、為什么說他只是小丑?

(對于整個悲劇,王道士是偶然,也是必然,這是一個國家的悲?。∵@是一個時代的悲??!這里,不僅是文物的流失,而是知道是文物,是寶貝,卻不知道珍惜,是典型的自作孽,誠如郁達夫悼念魯迅時說: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這話用這里也是可以的。)

“我看到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余秋雨”加以表達,簡單地闡明理由。

可能有:

(這是一個痛苦不已的、矛盾的、憤怒的、理智的、近乎自欺欺人的、無奈的、字字帶血,句句含淚的……)

(如果可以,要引導學生體會末節(jié)光明背后的傷感與痛楚,揚眉吐氣背后的恥辱與憤懣,那是文人的一種近乎自欺欺人的希望之痛啊)

(五)、 作業(yè)?:

感受余秋雨

板書:(空白處補充學生的看法)

王 同情 諷刺 余

道 秋

士 譴責 嘲笑 雨

作者郵箱:

道士塔教案道士塔課件篇五

1. 全面把握課文內容及其內在聯(lián)系。

2. 體會作者貫穿全文的悲愴蒼涼的情感。

3. 培養(yǎng)學生對文物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教學重點】

全面把握課文的內容及其內在聯(lián)系。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處于矛盾心理下悲愴蒼涼的情感。

【教學方法】

講讀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文導入??】

【教學進程】

請同學們齊聲朗讀課文第一部分的一至三自然段。

我們再來看這一部分的第五自然段,作者面對著王道士所遺存的怪模怪樣的幾座天師靈官,心中充滿了巨大的苦痛。但是,作為后人的他,卻又無計可施。那種想為卻又無可作為的心理在他內心中不斷的沖突升級,作者正是在這種矛盾的心理下才寫出這篇文章的。希望同學們能夠在課后自己閱讀中細心體會。

第二課時:

【課文導入??】

【教學進程】

至此,王道士盜賣國寶的罪行才算停止。

我們的同學都是學藝術的,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都能夠成為出色的藝術家。而藝術又是一個民族文化中最為精華的部分,希望同學們能用自己的雙手為我們的民族文化增添更多更美的奇葩,也希望同學們能夠在以后的人生中始終能夠堅定不移的用藝術家所應具備的良知來指導自己的行為。

【板書設計?】

道士塔

余秋雨

道士

強盜

官員

(手繪王道士塔)

道士塔教案道士塔課件篇六

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道士塔》說課稿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道士塔》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于現(xiàn)當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整體把握散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語言。從而實現(xiàn)能力遷移,完成閱讀教學在高二階段安排的“著重培養(yǎng)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的任務。

《道士塔》是余秋雨文化散文代表作《文化苦旅》的第一篇。作者描述了我國古代極其珍貴的敦煌文物被掠奪的經(jīng)過,用自己深切的思考將我們帶進了中國文化的深處,去反省釀成那場不堪回首的民族文化悲劇的社會根源。文章突破一般史實平板式敘事的方式,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對王道士肆意破壞敦煌文物,出賣敦煌文物的經(jīng)過進行了生動而具體的描述。敦煌文物的損壞流失,點點滴滴都是那樣的撼動人心。作者用詩一般的語言震撼了讀者的心靈。體會作者痛苦憤怒而又無奈的感情,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根據(jù)教學大綱,結合學生實際,分析本文特點,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 了解敦煌文化的悲劇命運及其發(fā)生的原因。

2. 體會作者貫穿全文的悲愴蒼涼的情感。

3. 品味余秋雨文化散文的語言特色。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過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文本研習、問題探究、活動體驗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的語文素養(yǎng),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為此,我主要采用“文本研讀”和“問題探究”的教學方法。

通過文本研讀,了解敦煌悲劇的歷史,感受作者的悲愴之情。通過問題探究,展開教師、學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間的對話,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對話的語文課堂。

1、文化散文的教學,必須讓學生有身心的投入。為了讓學生初步體會文章的意境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首先讓學生觀看一組敦煌文物的圖片。然后引導學生進入本文的情境:這么珍貴的敦煌文物,卻大量流失海外,我國研究敦煌學的專家們只能憑借高價買來的影印本或縮微膠卷,在放大機前展開自己的鉆研。這是一種怎樣的屈辱,一種怎樣的悲哀啊!在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一文中,作者用沉重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這一文化浩劫, 展示了那觸目驚心的一個個片段。

2、作者簡介

為了讓學生對作者作品背景有所理解,增加對作者的了解,我首先對作者做了介紹。余秋雨,浙江余姚人,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曾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上海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在海內外出版過史論專著多部。藝術理論著作有《戲劇理論史稿》、《戲劇審美心理學》,散文集有《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行者無疆》《借我一生》等。

1、課文共有四個章節(jié),請速讀全文,擬寫標題。

作者怒王道士之愚蠢、恨清政府之腐敗、哀國寶之喪失的沉痛心情溢于言表。

3、為什么說“王道士只是這出悲劇中錯步上前的小丑”?

明確: 一個愚昧的湖北農(nóng)民,卻成為莫高窟的主持,把持了中華民族最為燦爛悠遠的文明。為了獲取滿足私欲的錢財,他用大量珍貴的文物換回了少許的錢財。這無疑是一個小丑式的人物。但敦煌文物慘遭劫掠,根本原因在于當時的封建社會制度以及腐朽的統(tǒng)治階層。

4、王道士這個小丑的主要罪行是什么?

明確:歷史已有記載,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罪狀主要有4點:

①他往洞窟中寶貴的壁畫刷上白石灰;②他毀掉珍貴的雕像,塑上天師靈官像;③他把經(jīng)卷隨意送給官員;④他以極低的價格把價值連城的文物賣給外國人。

5、讀第一二部分中的有關王道士的描寫,指出他的性格特征。并分析作者對此的態(tài)度。

明確:無知,愚昧,猥瑣,卻自鳴得意。

文章第二部分,作者用詳細的筆觸描寫了王道士對敦煌文物愚昧的破壞行為。當時,正是西方的藝術家們風起云涌的新時代。而在中國,我們的王道士此時此刻卻在賣力地摧毀以往的輝煌,并且自得地讓自己的涂鴉作品取而代之。對王道士無知的所作所為作者既感到憤怒卻又無計可施。作者在這里用了幾個詞“認真”“憨厚”“達觀”,表達了自己的痛心疾首。再看第四段,“像頑童堆造雪人,這里是鼻子,這里是手腳,總算也能穩(wěn)穩(wěn)坐住。行了,再拿石灰,把它們刷白。畫一雙眼,還有胡子,像模像樣?!备菍ν醯朗克魉鶠檫M行嘲諷。

6、王道士固然有罪,但作者卻說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劇,為什么?

在第三部分,作者的批判鋒芒進而指向了整個腐朽的清政府,指向封建社會制度以及腐朽的統(tǒng)治階層。王道士發(fā)現(xiàn)了密室藏寶之后,懷著一種邀功請賞和希望能引起官員重視的心態(tài)去努力,卻一直徒勞無功。苦苦等了七年消息的王道士等來的卻是風塵仆仆趕來的外國冒險家斯坦因們。在重金面前,王道士經(jīng)不住誘惑成了販賣國寶的同謀。如果說王道士是因為無知和愚昧才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的話,那么擁有所謂“經(jīng)邦濟世”之才的官員們在整個事件中則表現(xiàn)出令人扼腕的腐敗與瀆職。他們對國寶的漠視程度令人吃驚,無論是略懂文物的道臺,還是為押送猶豫不決的巡撫,他們要么不把祖宗留給我們的遺產(chǎn)當回事,要么就從中趁機大撈特撈。這種觸目驚心的罪行,更成為作者批判的中心。

7、從課文找出并體味作者憤怒批判清政府及其官員的句段。

8、朗讀第三部分第8段,外國人騙走的文物清單。老師投影補充:外國文化強盜掠奪敦煌文物的罪行,聯(lián)系八國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歷史。請學生談談讀后的感受。

1908 年8月3日,法國人保羅·伯希和進入藏經(jīng)洞后,用整整3個星期,以每天1000卷的閱讀速度,翻看了所有寫本和繪畫的每一張紙片,最后僅以500兩白銀為代價,騙走了6600卷精品中的珍貴文物,其中古藏文卷子2700卷,其它類3900卷,裝滿十輛車后偷運回法國。

美國人蘭登·華爾納是最后一個成功的劫掠者。1924年,他用膠布和特殊的化學溶液剝走壁畫26幅,其中就有極珍貴的323窟唐人畫《張騫西域迎金佛》圖,及幾尊極為優(yōu)美的唐代彩塑。當時,“華爾納的心情是十分不安的,他深知自己所干的事情太有些無法無天了”。

19xx年,當斯坦因的45頭重載駱駝滿載著141箱中國文物,排成長長的一隊,如沙漠上的一列火車駛向西方時,其中一頭駱駝背上四個古怪的大木箱,裝的就是敦煌文獻。

9、為什么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們“越是屈辱越是加緊鉆研”?

明確:他們化仇恨為力量,要讓世界知道即使敦煌文物被外國文化強盜掠奪去,但敦煌學仍然存在中國!他們表現(xiàn)了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值得我們學習。

厚重的文化內涵是本文最重要的特色,而品味散文的語言,整體把握散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正是本單元的訓練要求。為了完成讓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賞析詩化的語言表達技巧的教學重點,我從以下三個方面指導學生賞析本文詩化的語言表達技巧。

2、含義深刻的句子。如①今天我走進這幾個洞窟,對著慘白的墻壁、慘白的怪像,腦中也只是一片慘白。②那天傍晚,當冒險家斯坦因裝滿箱子的一隊牛車正要啟程,他回頭看了一眼凄艷的晚霞。那里,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

3、直抒胸臆的句子。如①“住手!”我在心底痛苦地呼喊,只見王道士轉過臉來,滿眼困惑不解。是呀,他在整理他的宅院,閑人何必喧嘩?我甚至想向他跪下,低聲求他:“請等一等,等一等……”。②被我攔住的車隊,究竟應該駛向哪里?這里也難,那里也難,我只能讓它停駐在沙漠里,然后大哭一場。

通過上述三個方面的賞析指導,學生能夠較完整地理解含義深刻的語句,賞析詩化的語言表達技巧,從而較好地完成散文單元的教學要求。

作者將充滿詩一般激情的語言與沉重的思考結合一起,描述了我國古代極其珍貴的敦煌文物被掠奪的經(jīng)過,分析了造成這一民族的悲劇的原因,表達了極其痛苦憤怒而無奈的心情。值得我們?yōu)橹词 ?/p>

道士塔是歷史的遺憾,可當我們靜心回憶歷史的時候遺憾又何止這點,一夜化為烏有的圓明園,一夜燒成焦土的阿房宮……每當想起這些,憤怒與惋惜之情總是緊緊交織在一起?!扒厝瞬幌咀园?,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失去的終究已經(jīng)失去,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汲取教訓,站立起來,不要讓這樣的悲劇再度重演!

道士塔教案道士塔課件篇七

余秋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敦煌的有關知識;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意,整體把握文章各部分的內涵。

2、過程與方法:師生查閱有關資料并進行交流,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敦煌的有關知識;朗讀課文,對文章形成整體認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課文,具體了解中國現(xiàn)代史,初步理解作者憤懣的情感。

[教學重點]

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敦煌的有關知識;閱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意。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憤懣的情感。

[媒體設計]

計算機或幻燈機和錄音機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談話導入??

我們談起中國屈辱的現(xiàn)代史,總是對列強產(chǎn)生切齒的痛恨,因為他們曾踐踏我們的家園,曾欺凌我們的人民,曾侵占我們的經(jīng)濟,曾掠奪我們的文化……時至今日,我們似乎應該痛定思痛了,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一文,就是從文化人的角度對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所遭受的災難進行了剖析。

二、作者簡介

余秋雨,1946年出生,浙江余姚人,畢業(yè)于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歷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教授,上海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1962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在海內外出版過史論專著多部,曾被授予“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榮譽稱號。近年來在教學和學術研究之余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獲上海市文學藝術優(yōu)秀成果獎、中國臺灣聯(lián)合報讀書最佳書獎、上海市出版一等獎等。余秋雨的藝術理論著作——《戲劇理論史稿》,在出版后次年即獲全國首屆戲劇理論著作獎,十年后獲文化部全國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戲劇審美心理學》榮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因《行者無疆》獲得2002年度中國臺灣白金作家獎。

三、關于敦煌

師生查閱資料,關在課堂進行交流。(材料附后)

四、誦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完成下列任務:

⑴找出作者批判的對象。

王圓箓、中國的官員、外國侵略者

⑵試概括各部分大意。

㈠圓箓其人。

㈡道士宅院。

㈢敦煌劫難。

㈣專家之恨。

2、學生自讀課文,完成下列任務:

⑴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把握作者評議的歷史事實。

⑵選取你感興趣的段落作深入研讀,并把你的感受說給同學們聽。

3、師生同共同明確敦煌文物的遺失情況:

⑴1900年王圓箓發(fā)現(xiàn)藏經(jīng)洞內藏寫經(jīng)、文書等文物4萬多件。

⑵1907年英國斯坦因掠走寫本、文書24箱,繪、繡佛畫5箱。

⑶1914年斯坦因再次掠走寫本5箱。

⑷1908年法國伯希和掠走精品5000件。

⑸1911年日本橘瑞超、吉川小一郎掠走約600件經(jīng)卷。

⑹1914年俄國奧爾登堡掠走一批經(jīng)卷,盜走了第263窟的壁畫。

⑺1924年美國華爾納粘揭盜壁畫26塊。

五、課堂小結

經(jīng)過這節(jié)課學習,我們初步掌握了敦煌莫高窟的基本情況、王圓箓和莫高窟的關系、莫高窟被劫經(jīng)過,這是課文的史實部分。作者對這些內容的敘述沒有一氣說完,而是根據(jù)不同需要將其切成若干相對獨立的小集體,彼此相連又各具獨立性,隨敘述的展開,不斷推進感情的深化??梢姡髡叩母星?、觀點才是文章的關鍵所在——這是我們下節(jié)課要重點研討的內容。

作業(yè)?布置

鞏固作業(yè)?:熟讀課文,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

預習作業(yè)?:根據(jù)課后練習二,品味文章語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 書? 設? 計

道士塔

余秋雨

㈠圓箓其人。

(課件)???????????? (課件)????????????? ㈡道士宅院。

㈢敦煌劫難。

㈣專家之恨。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22054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