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小記原文優(yōu)質(十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3 21:34:54
菜園小記原文優(yōu)質(十三篇)
時間:2023-04-03 21:34:54     小編:zdfb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菜園小記原文篇一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以小見大和記敘、描寫、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學習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重點難點

豆.重點放在以小見大,記敘、描寫、抒情融合的寫法上。

2.難點是引導學生領會“散文形敬神不散”這一特點。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肥碩(shuo4〕自給(ji3) 姹紫嫣紅(cha4)(yan1)槿(jin3)

甬(yong3) 稠(chou2)絳紫(jiang4)

菜畦(qi2)侍弄(shi4)窖(qiao4)

韭菜(ic) 石窠 涔cen)

洌(lie4) 濯(zhuo2)杈(cha4)

矍爍(jue2 shuo4) 掐(qia1)腌漬(yan1 zi4)

庶(shu4)摶tuan2)一苔(tai1)

煦暖(xu4)蕪荽(yan2 sui1)茬(cha2)

2.解釋下列詞語。

(l)姹紫嫣紅:形容顏色好看。

(2)繁盛:繁榮興盛。

(3)異香:異乎尋常的的香味。

(4)見縫插針:比喻盡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或時間。

(5)羨慕:看見別人有某種好處、長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6)涔涔地:形容泉水不斷地流出。

(7)夜雨剪春韭:見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詩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間

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shang1)(古酒杯)”。

(8)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鮮空氣或喝了清涼飲料使人感到舒適。

(9)西河南陽之壽:(禮記·檀引曾子謂子夏曰。“吾與汝事夫子于

洙泅之間,退而老于西河之上。(抱樸子):“南陽鄜縣山中有甘谷,谷中

皆菊花,花墮水中,居人飲之多壽,有及一百四五十歲者?!闭n文指高壽。

3.(1)粗讀課文,為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中心。

(2)思考預習提示。

二、導入??

1.作者作品簡介。

吳伯蕭(1906)原名吳熙成,曾用筆名山屋,天節(jié)蓀。山東省萊蕪縣

人??箲?zhàn)第二年赴延安。曾先后任陜甘寧邊區(qū)文化協(xié)會秘書長,陜甘

寧邊區(qū)教育廳科長,張家口華北聯大中文系副主任,東北大學社科院副

院長,文學院副院長,主編《東北文化),全國解放后,任東北教育學院副

院長,人教社副社長,文學講習所所長,〈文藝學習〉編委,中科院文研所

副所長。代表作有〈煙塵集》《出發(fā)集》《北極星》。吳伯蕭曾在延安生活

八年之久,親身參加過大生產運動,據說還是一名紡線能手。對這段生

活,他懷有極其深厚的感情。他以此生活寫了一組散文,是自己的所見

所歷,真情實感。

2.導語?

延安的大生產運動中外聞名。在抗日戰(zhàn)爭那艱苦的歲月,為粉碎

敵人圍困,毛主席向延安軍民發(fā)出“自力更生”的號召,于是延安軍民在

黨和毛主席領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作者曾親自經歷

這場偉大的運動并在60年代初期,國家暫時困難時期,高瞻遠矚,以深

入開掘,帶著對延安大生產運動深切的懷念和珍愛的心情,以小見大地

寫了一組回憶大生產運動的生活散文,(菜園小記》也是其中的一篇。

這一組包括本文在內的散文,發(fā)表后給當時的全中國人民巨大的

鼓舞。也標志著吳伯簫散文藝術風格的成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

(菜園小記)看看作者筆下的菜園那樣清新和優(yōu)美的描寫,怎么就能表

達那么廣與深的思想內容。

三、正課

l.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和中心。

討論,明確。全文以菜園種菜為線索,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引子。

第二部分:(第3至6自然段)菜地概貌。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至完)菜地勞動情況和樂趣??煞秩齻€層

次。第一層:(第7自然段)寫“我們種的那塊菜園”的優(yōu)越條件。第二

層:(第8至10自然段)寫種菜的艱辛與樂趣。(全文重點)第三層:

(第11至12自然段)寫菜、瓜的生長與豐收。

中心是:課文通過作者對當年在藍家坪自己動手,開荒種菜的難忘

歲月的回憶,生動真切地反映了革命前輩以苦為樂、奮發(fā)向上的高尚情

操,表現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2.提問另i子部分把花和菜作用進行比較目的是什么?

討論,明確。①突出菜的實用價值,說明種菜比種花更好②表現不

尚奢華,追求樸實的觀點③定下全文感情基調。④自然地引出下文對

延安藍家坪菜園的回憶。

3.提問:第m部分通過哪些方面寫果園反映了延安軍民怎樣的精神面

貌?討論,明確。菜園葉果園~花園。對花、果樹從品種、形態(tài)、顏色、

香味四方面進行具體描寫。寫出了這個園子生氣蓬勃、美麗誘人的景

色,反映了在這艱苦年代里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4.提問:課文第6自然段介紹了什么內容?作者用意何在?

討論,明確。介紹當時大生產運動的背景。作者的用意是把所記

的小事放到一個廣闊的時代背景上、為賦予其革命的戰(zhàn)斗內涵提供并

取得依據。

5.提問:讀課文、試說說當年延安人的精神生活。

討論,明確。課文從三方面談延安人當年精神生活的“樂趣?!雹賱?/p>

動本身就有無限的樂趣,在刻苦學習和緊張的間隙里種菜,也是很有趣

的生活,收獲的愉快,更是任何物質享受都不能比擬的。②勞動使人的

思想感情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勞動過程中,很少人為了個人的什么

斤斤計較,倒是為集體做了些什么有意義的事情,才感到真正的幸福,

同志友誼,革命大家庭的溫暖,把大家團結得像一個人。③勞動的過程

中,養(yǎng)成了共產主義勞動態(tài)度。同志們親手開荒,種的菜。吃起來格外

香甜,也格外珍惜。在延安,跟困難作斗爭,贏得革命的勝利,這是當年

最崇高的精神生活,最大的精神歡樂。

6.提問:“我們種的那塊菜地”優(yōu)越條件中作者略寫了什么?詳寫

了什么?詳寫的用意何在?

討論,明確。略寫“土肥地整” ,詳寫了“水源充足”。詳寫的用意是

他們并不沾大自然的光,反而在思想上、行動上嚴格要求自己,表現了

高度的自覺性。利用優(yōu)越自然條件、艱苦勞動,為革命多作貢獻。這是

他們的“樂”。這就是延安精神。

7.提問,全文重點是第二層,找一找第8自然段中記敘的內容,表

達感情的語句。

討論,明確。記敘的內容有①物質準備(積肥)②技術準備(請老農

講課,邊做邊學種菜、種瓜、種煙、煙菜加工的知識,技能),表達感情的

語句有“只要動動手,肥源到處有”?!暗浆F在我還有深刻的印象’等。

8.提問;第9段寫播種,第10段寫管理。作者并沒有細寫勞動經

過,而是重在抒寫艱辛勞動中的樂趣,為什么?

討論、明確。寫播種,寫管理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寫得具體細致,自

然親切,充滿生活氣息。帶著泥土芬芳,沒有細寫過程。重在抒發(fā)真正

的“田園樂趣”,這種樂趣、決非古人消極避世、追求世外桃源之樂,而是

在艱苦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延安軍民響應黨中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

召,闖渡難關,爭取勝利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9.提問:第三層色彩艷麗突出了瓜菜生長與豐收,想一想作者在這

里主要運用了什么方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討論,明確。在這里作者主要運用“記敘”的方法,表達了勞動的自

豪感和幸福感,與上文“真正田園樂趣”相呼應。

10.提問:本文是“小記”’記的事小嗎?為什么?給這種寫法起個名

稱。

討論,明確。課文記得是菜園幾件小事,事小意義卻很大。它從一

個側面反映了抗日戰(zhàn)爭中延安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的火熱斗爭生活,

表現了延安“艱苦奮斗”精神,這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即“以小見

大”的寫法。

11.提問:課文是怎么把記敘、描寫、抒情融合在一起表現了一種怎

樣的精神?

討論,明確。本文寫的是種菜的事,在記敘中,對菜園的概貌,人們

的勞動,瓜果的生長與豐收穿插了不少描寫。這些描寫增加了記敘的

真實,給人生動形象的感覺,同時在記敘與描寫中寄寓“田園樂趣。”這

種抒情,顯得自然而親切,十分感人。如在文中有許多疊詞的使用如:

“伸伸腰”“擦擦汗”“看看苗”是記敘,也是描寫,同時明顯從中流露出一

種輕松愉快的情感,更表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小結

課文從整體上看,是圍繞菜園這條主線來寫的,體現了散文“形散

神聚”的特點,學習本文,我們還可以回憶在初二時學過的(記一輛紡

車),兩篇文章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現實意義相同,今天,隨著改革開放步子

邁得更大,我們的社會物質條件更加優(yōu)異,這種環(huán)境中,同學們我們仍

要繼承延安精神,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讓我們的國家在全社會

奔小康的進程中,步子邁得更大。實現目標的時間更短,作出應有的努

力和貢獻。

五、作業(yè)?

1.課后練習第一、二、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一)填空。

1 花種得好,___,__可以欣賞.菜種好,___的莖

葉,___的塊根和果實,卻可以食用。俗話說:“______”。

2……草花不名貴,但長得______,甬路的兩邊,菜地的周圍,園

里的___,__地到處都是。

3.特別是夏末秋初,你看吧:___的蘿卜___的茄子,

___的辣椒,又__又__的西紅柿,真是__,耀眼

爭光。

(二)比較下兩個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用法、說明哪個詞語用得

好,為什么?

a.在勞動過程里,很少人為了個人的什么去緇珠必較;倒是為集

體做了些什么有意義的事情,才感到是真正的幸福。

b.在勞動過程里,很少有人為了個人的什么去斤斤計較;倒是為

集體做了些什么有意義的事情,才感到是真正的幸福。

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一)1.姹紫嫣紅、滿園芬芳、嫩綠 肥碩

瓜菜半年糧2.繁茂潑辣 角角落落 密密絲絲3.青

紫 紅 紅 黃 五彩斑斕(二)“很少人說明有一部

分人,“很少有人”則幾乎沒有人,用“很少有人”比“很少的人”數量更

少,更符合當時實際情況和作者敘述時的感情。“緇珠必敕”生僻,“斤

斤計較”通俗,兩句子a比b表達更完美。 <-- #endeditable -->

菜園小記原文篇二

建議

一、思想主題

本文記下了延安大生產時期墾地種菜的勞動過程,以及當時人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目的是和鼓勵人們繼續(xù)發(fā)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戰(zhàn)勝困難,度過難關。本文的激勵和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作者并沒有進行簡單的空洞的政治說教,而是通過對開地種菜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瑣事進行細致的描繪,字里行間流露出感人至深的作用,給人以鼓舞的力量。

二、以小見大的寫法

本文記敘延安當年生產自救的革命戰(zhàn)斗生活,延安大生產運動,徹底粉碎了敵人妄想困死我們的陰謀。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據地的人,不但吃得飽,穿得暖,而且堅持了抗戰(zhàn),取得了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大家在工作、學習、戰(zhàn)斗的空隙里種蔬菜”,因為大家把種菜同整個革命戰(zhàn)斗的勝利聯系在一起,因此就“一畝園十畝田”這么大的勞動量來說,大家不覺得苦,反而認為是樂。吃菜是樂,種菜是樂,積肥是樂(早晚散步時做)等等無一不是樂,一點看不出苦,看不出累,足見延安當時“以苦為樂”的精神。本文正是通過一個,反映了這樣一種大的精神風貌。

三、記敘、描寫與抒情的融合

本文寫的是種菜的事,但記敘當中,對菜園概貌的勾畫,對菜地與人們勞動情況的介紹,對瓜菜生長與豐收景象的描寫等等,都非常生動形象。在記敘與描寫中,又寄寓著一種“田園樂趣”,顯得自然而親切,十分感人。如第十段中,作者用動詞重疊式“伸伸腰”“擦擦汗”“看看苗”等,流露出一種輕松愉快之情,表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質樸而優(yōu)美的語言

本文語言的質樸,與所表現的生活是相一致的,同時也表現作者質樸的人格和純熟的語言表達功力。話怎么說,文章就怎么寫,樸素自然,不矯揉造作。如:“有人侍弄過,算是熟菜地”“用柳罐打水,抬抬手就把菜澆了”“種煙要打杈、掐尖”“不要費太大的勞力”“平房的左右前邊河邊,……”等等,語言質樸還表現在引用農諺、俗語等方面。

質樸的語言自然也是明朗的,語言的明朗還因為句子多半短小活潑,或長短相間,講究對稱,或疊詞運用,形成和諧節(jié)奏,濃郁抒情筆調。

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的方法建議

比如學,我引導學生這樣想像:先看書,看書之后,在大腦中放映菜園的圖像。這圖像越來越鮮艷,越來越逼真,越來越大,好像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不是在我們的腦子里,而是在我們的周圍。一行行的果樹下面是一片片的菜園,我們就站在菜園里,站在畦壟上,前后左右是嫩綠的菜苗,空氣中飄來泥土的芳香,花的芳香,菜的芳香。我問“踩上菜畦了嗎?”學生們閉著眼睛,笑瞇瞇地說:“踩上了!”“聞到土香、花香、菜香了嗎?”悟性好的同學可以回憶起過去聞過的土味、花味、菜味。于是便答:“聞到了!”“那么我們開始間苗吧!”于是同學們彎下腰去間苗,一時間課堂上充滿了愉快的氣氛。同學們在這種身臨其境 的想像感知過程中,品嘗到了田園樂趣,深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魏書生)

設計示例一

設想:

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將自己的主觀情感融于敘事寫景之中。這樣的文章,要引導學生循其形,入其境,體其情,深入領會文章意境美;深入文本,發(fā)揮想像,換位思考,通曉文章的情理,讓學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強化鑒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悅,加深對散文美的多方位認識。

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一: 以歌曲《南泥灣》及延安軍民大生產運動圖片導入??, 創(chuàng)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生活情境與情感基調,帶學生置身于相應的情境之中,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從而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

導語?設計二:以陶淵明詩《歸園田居》導入??: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币环鶅?yōu)美的月夜歸耕圖蘊涵著詩人歸隱的自豪與田園的樂趣。那么,在艱苦的抗日戰(zhàn)爭年代,戰(zhàn)士們曾經體驗到的田園樂趣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走進吳伯簫和他戰(zhàn)友的菜園,一起去感受戰(zhàn)士們種菜的樂趣與延安軍民的精神風貌。

二、解題

1.介紹寫作背景。

2.介紹作者吳伯簫。

三、研習課文

1.粗讀課文,整體感受美點。

(1)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獨立感受、發(fā)現美點,同時思考: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了延安軍民怎樣的精神面貌?

明確:課文表達了作者熱愛勞動、熱愛邊區(qū)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現了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苦為榮、以苦為樂的革命精神面貌。

(2)學生交流閱讀感受。

請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詞、句、段,并且說說它們美在哪里。

(解說:本文語言質樸、明朗而優(yōu)美,蘊涵著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可能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獲得豐富的感受。學生在沒有或錄音朗讀“干擾”的情況下的閱讀是一種“真實的閱讀”,也是“發(fā)現”的起點。安排這些活動的意圖是讓學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交流閱讀感受有利于構建一個生生互動的立體網絡。)

2.抓住線索,理清課文思路。

(采取“分小組討論一全班交流一點撥”的方式進行。)

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文章圍繞這條線索寫了哪些事?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明確:文章以菜園為線索,把與菜園有關的事情貫穿起來,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是文章的引子。由議論“種花好,種菜更好”很自然地引出對延安藍家坪菜園的回憶。

第二部分(3—6段),寫菜園的概貌。

第三部分(7—12段),寫種菜的樂趣。

(解說:散文的線索是把全部材料連綴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脈絡,是作者行文的思路。從線索入手理清思路,往往能收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

3.檢查學生對生字難詞的掌握情況。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在敘事、寫景中抒發(fā)內心感情的?

2.積累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這篇課文,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進作者筆下充滿田園樂趣的菜園,一起欣賞菜園的景,了解園中的事,體會文中的情。

二、研習課文

1.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1)默讀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來寫菜園概貌?作者在文中提到的種菜樂趣體現在哪些方面?重點寫了哪些樂趣?

明確:作者抓住菜園是果園又是花園的特點,運用鋪陳的手法,先果園,次花園,最后落筆到菜園。作者在文中告訴讀者,“種菜的樂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時候”,“施肥,松土,整畦,下種等等種菜的整個過程隨時都有樂趣”,重點寫了播種、管理與豐收的樂趣。

(2)合作探究:文中對果園與花園美景的描寫以及對延安軍民開荒種菜背景的介紹是否偏離了中心,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

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發(fā)言,點撥小結。

明確:課文關于菜園面貌的描寫、開荒種地背景的介紹都表現了延安軍民的精神面貌,并沒有偏離中心。本文著力寫菜園,旁及果園和花園以及開荒種地的大生產背景,粗看似乎有點散,但從整體來看,所有這些都是圍繞菜園這條主線來寫的。作者極力渲染環(huán)境是為了渲染心境。繁茂熱鬧、花團錦簇的菜園美景既烘托了勞動的樂趣,又表現了艱苦年代里解放區(qū)軍民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第7段中對開荒種菜的描述,介紹了當時大生產運動的背景,這樣由點到面,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面貌可見一斑。本文題為“小記”,寫的也只是一個小小的菜園及自己動手開荒種菜的幾件小事與個人的勞動感受,但是作者把它放到當時延安的大生產運動中來寫,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延安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的火熱的斗爭生活,表現了延安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艱苦奮斗的精神。這種“大處著眼,小處落筆”的寫作方法是極其可貴的。

(解說:學生由搜集信息到對有效信息進行判斷、分析、作出結論。這種思維過程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有一定的刺激性,從而激起學生的探究愿望。)

2.品讀課文,鑒賞文中的意境美與情感美,學習融記敘、描寫、抒情于一體的寫作手法。

(1)朗讀課文第3、4段,思考:作者筆下的果園與花園各有什么特點?哪些詞、句最能表現中心?

明確:作者筆下的果園“熱鬧”、“繁盛”;花園中草花品種繁多,長得“繁茂潑辣”,顯得生氣蓬勃。其中“熱鬧”、“繁盛”、“草花不名貴,但是長得繁茂潑辣……密密叢叢地到處都是”等詞、句以及描寫波斯菊的句子最能表現解放區(qū)軍民不怕困難、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

(2)默讀課文第三部分,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最能體現勞動樂趣的段落,并說明理由。

(3)引導學生重點品味第9、10段。

①學生閉目聽課文配樂錄音朗讀或、學生聲情并茂的范讀,同時想像作者播種的情景、幼苗出土的情景、新苗爭綠的情景以及作者暮春中午間苗中耕、夏季畦頭乘涼夜談的情景。第9、10段內容讀完后,音樂可再持續(xù)放一兩分鐘,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樂曲聲中盡情想像、體味田園勞動的樂趣。

②找學生口頭描述想像中的情景和體味到的田園樂趣。

③這兩段融記敘、描寫、抒情為一體,語句親切自然,充滿生活氣息,帶著泥土芬芳。讓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句子,并簡要分析。

a.……就算種的只是希望,那希望也能給人很大的鼓舞。

這話閃爍著哲理的光輝,種下的不只是種子,更是希望,有希望就受鼓舞,有希望就有克服困難的力量。也正是這永不熄滅的希望之火,鼓舞著邊區(qū)軍民戰(zhàn)勝了重重困難,奪取了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

b.那些新芽……帶著笑,發(fā)著光,充滿了無限生機。

這里運用擬人與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傳神地寫出了瓜菜新芽的姿態(tài),“我”對瓜菜新芽的喜愛之隋充溢在字里行間。

c.一邊人聲咯咯啰啰…使人感到一種真正的田園樂趣。

前兩句從聽覺、視覺、嗅覺等不同的角度寫出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令人陶醉。第三句直接抒發(fā)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④指導學生用喜愛、贊美的語氣朗讀這兩段。

⑤討論:作者在文中提到“種菜是細致活兒,認真干起來也很累人”,但是后面又寫“種菜是極有樂趣的事情”,并且將艱苦的勞動過程寫得充滿詩情畫意,作者的觀點是否前后矛盾?是否在有意美化勞動?讓學生圍繞以上問題以“我看勞動的樂趣”為話題,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3.品味課文精當的語言。

作者寫蔬菜、花果、樹葉時,抓住了事物色香的特點,試找出幾個有關的詞語,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當。

例:“粉紅”的桃杏花,“綠葉襯托的艷麗”的海棠花,“絳紫的”、“銀白的”波斯菊、“鮮綠肥嫩”的韭菜,“青”蘿卜,“紫”茄子,“紅”辣椒,“又紅又黃”的西紅柿,這些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諧,構成了一幅鮮艷奪目、五彩斑斕的畫面。再如寫波斯菊“散發(fā)著濃郁的異香”,“芫荽散發(fā)出脈脈的香氣”,這里有濃郁醉人之香,也有清淡幽雅之香。它們之間不可對換,也不能混雜,可見用詞精當。

(解說:扣住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鑒賞羌、表達美,整個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并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利于提升審美品味。)

三、課堂小結

課文記敘了作者在延安藍家坪開荒種菜的事,生動真實地反映了革命前輩以苦為樂、奮發(fā)向上的高尚情操,表現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文章以小見大,融記敘、抒情、描寫于一體,語言生動傳神,用詞精當。

四、布置作業(yè)?

以“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不能丟”為主題寫一篇演講稿,在全班舉行演講比賽。

(解說:此設計旨在拓展課堂學習,弘揚延安精神,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

菜園小記原文篇三

吳伯簫

種花好,種菜更好。花種得好,姹紫嫣紅,滿園芬芳,可以欣賞;菜種得好,嫩綠的莖葉,肥碩的塊根和果實,卻可以食用。俗話說:"瓜菜半年糧。"

我想起在延安的藍家坪我們種的菜園來了。

說是菜園,其實是果園。那園里桃樹杏樹很多,還有海棠。每年春二三月,粉紅的

桃杏花開罷,不久就開綠葉襯托的艷麗的海棠花,很熱鬧。果實成熟的時候,杏是水杏,桃是毛桃,海棠是垂垂聯珠,又是一番繁盛景象。

曇園也是花園。那園里花的種類不少。木本的有薔薇,木槿,丁香;草本的有鳳仙,石竹,夜來香,江西臘,步步高,……草花不名貴但是長得繁茂潑辣,甬路兩邊,菜地的周圍,園里的角角落落,密密叢叢地到處都是,草花里邊長得最繁茂最潑辣的是波斯菊。這種花開得稠,有絳紫的,有銀白的,一層一層,散發(fā)著濃郁的郁香;也開得時間長,能裝點整個秋天。這一點很像野生的千頭菊。這種花乘坐"菊",看來是有道理的。

說的菜園,是就園里的隙地開辟的。果樹是圍屏,草花是籬笆,中間是菜畦,共有三五處,面積大小不等,都是土壤畫地為牢,陽光充足,最適于種菜的地方。我們經營的那一處,三面是果樹,一面是山坡;地形長方,面積約二三分。那是在大種蔬菜的時期我們三個同志在業(yè)余時間為集體經營的。收成的蔬菜歸集體伙食,自己也有一份比較豐富的享用。

那幾年,在延安的同志,大家都在工作、學習、戰(zhàn)斗的空隙里種蔬菜。機關、學校、部隊里吃的蔬菜差不多都能自給。那個時候沒有提出種"十邊",可是見縫插針,很自然地"十邊"都種了。窯洞的門前,平房的左右前后,河邊,路邊,甚至個別山頭新開的土地都種了菜。

我們種的那塊菜地,在那園里是條件最好的。土肥地整,曾經有人侍弄過,算是熟地。地的一半是韭菜畦。韭菜有宿根,不要費太大的勞力(當然要費些工夫),只要施施肥,培培土,澆澆水,出了九就能發(fā)出鮮綠肥嫩的韭芽。最難得的是,菜地西北的石崖底下有一個石窠,挖出石窠里的亂石沉泥,石縫里就涔涔地流出泉水。石窠不大,但是積一窠水恰好可以澆完那塊菜地。積水用完,一頓飯的工夫又可以蓄滿。水滿的時候,一清到底,不溢不流,很有點像童話里的寶瓶,水用了還有,用了還有,不用就總是滿著。泉水清洌,不澆菜也可以澆果樹,或者用來洗頭,洗衣服。"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這比滄浪之水還好。同樣種菜的別的同志,菜地附近沒有水泉,用水要到延河里去挑,不像我們三個,從石窠通菜地掏一條窄窄淺淺的水溝,用柳罐打水,抬抬手就把菜澆了。大家都很羨慕我們。我們也覺得沾了自然條件的光,仿佛干活掂了輕的,很不好意思,就下定決心要把菜地種好,管好。

"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為了積肥,大家趁早晚散步的時候到大路上拾糞,那里來往的牲口多,"只要動對手,肥源到處有"啊。我們請老農講課,大家跟著學了不少知識。《萬丈高樓平地起》的歌者,農民詩人孫萬福,就是有名的老師之一。記得那個時候他是六十多歲,精神矍鑠,聲音響亮,講話又親切又質樸,那老當益壯的風度,到現在我還留著深刻的印象。跟那些老師,我們學種菜,種瓜,種煙。像種瓜要浸種、壓秧,種煙要打杈、掐尖,很多實際學問我們都是邊做邊跟老師學的。有的學會烤煙,自己做挺講究的紙煙和雪茄

;有的學會蔬菜加工,做的番茄醬能吃到冬天;有的學會蔬菜腌漬、窖藏,使秋菜接上春菜。

種菜是細致活兒,"種菜如繡花";認真干起來也很累人,就勞動量來說,"一畝園十畝田"。但是種菜是極有樂趣的事情。種菜的樂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時候,像蘇東坡在《菜羹賦》里所說的:"汲幽泉以揉濯,摶露葉與瓊根。"或者像他在《后杞菊賦》里所說的:"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實而冬食根,庶幾西河南陽之壽。"種菜的整個過程,隨時都有樂趣。施肥,松土,整畦,下種,是花費勞動量最多的時候吧,那時蔬菜還看不到影子哩,可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算種的只是希望,那希望也給人很大的鼓舞。因為那希望是用成實的種子種在水肥充足的土壤里的,人勤地不懶,出一分虜就一定能有一分收成。驗證不遠,不出十天八天,你留心那平整濕潤的菜畦吧,,就從那里會生長出又綠又嫩又茁壯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條播的行列整齊,撒播的萬頭攢動,點播的傲然不群,帶著笑,發(fā)著光,充滿了無限生機。一棵新芽簡直就是一顆閃亮的珍珠。"夜雨期春韭"是老杜的詩句吧,清新極了;老圃種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詩?

暮春,中午,踩著畦壟間苗或者鋤草中耕,煦暖的陽光照得人渾身舒暢。新鮮的泥土氣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陣陣沁人心脾。 一會兒站起來,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額頭的汗,看昆明市苗間得稀了還是稠,中耕得深還是淺,草鋤得是不是干凈,那時候人是會感到勞動的愉快的。夏天,晚上,菜地澆完了,三五個同志趁著疚的月郭,坐在畦頭泉邊,吸吸煙,談談話,談生活,談社會和自然的改造。一邊人聲咯咯啰啰,一邊在聽菜畦里昆蟲的鳴聲。蒜在抽苔,白菜在卷心,芫荽散發(fā)出脈脈的香氣。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種真正的田園樂趣。

我們種的那塊菜地里,韭菜以外,有蔥、蒜,有白菜、蘿卜,還有黃瓜、茄子、辣椒、西紅柿,等等。農諺說:"谷雨前后,栽瓜種豆。頭伏蘿卜二伏菜。"雖然按照時令季節(jié),各種蔬菜種得有昨有晚,有時收了這種菜才種那種菜;但是除了冰雪嚴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園里總是經常有幾種蔬菜在競肥爭綠的。特別是夏末秋初,你看吧:青的蘿卜,紫的茄子,紅的辣椒,又紅又黃的西紅柿,真是五彩斑斕,耀眼爭光。

那年蔬菜豐收。韭菜割了三茬,最后吃了苔下韭(跟蓮下藕一樣,那是以老來嫩有名的),掐了韭花。春白菜以后種了秋白菜,細水蘿卜以后種了白蘿卜。園里連江西臘、波斯菊都要開敗的時候,我們還收了最后一批西紅柿。天涼了,西紅柿吃起來甘脆爽口,有些秋梨的味道。我們還把通紅通紅的辣椒穿成串曬干了,掛在窯洞的窗戶邊,一直掛到過新年。

1961年4月9日

菜園小記原文篇四

建議

一、思想主題

本文記下了延安大生產時期墾地種菜的勞動過程,以及當時人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目的是和鼓勵人們繼續(xù)發(fā)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戰(zhàn)勝困難,度過難關。本文的激勵和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作者并沒有進行簡單的空洞的政治說教,而是通過對開地種菜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瑣事進行細致的描繪,字里行間流露出感人至深的作用,給人以鼓舞的力量。

二、以小見大的寫法

本文記敘延安當年生產自救的革命戰(zhàn)斗生活,延安大生產運動,徹底粉碎了敵人妄想困死我們的陰謀。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據地的人,不但吃得飽,穿得暖,而且堅持了抗戰(zhàn),取得了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按蠹以诠ぷ?、學習、戰(zhàn)斗的空隙里種蔬菜”,因為大家把種菜同整個革命戰(zhàn)斗的勝利聯系在一起,因此就“一畝園十畝田”這么大的勞動量來說,大家不覺得苦,反而認為是樂。吃菜是樂,種菜是樂,積肥是樂(早晚散步時做)等等無一不是樂,一點看不出苦,看不出累,足見延安當時“以苦為樂”的精神。本文正是通過一個,反映了這樣一種大的精神風貌。

三、記敘、描寫與抒情的融合

本文寫的是種菜的事,但記敘當中,對菜園概貌的勾畫,對菜地與人們勞動情況的介紹,對瓜菜生長與豐收景象的描寫等等,都非常生動形象。在記敘與描寫中,又寄寓著一種“田園樂趣”,顯得自然而親切,十分感人。如第十段中,作者用動詞重疊式“伸伸腰”“擦擦汗”“看看苗”等,流露出一種輕松愉快之情,表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質樸而優(yōu)美的語言

本文語言的質樸,與所表現的生活是相一致的,同時也表現作者質樸的人格和純熟的語言表達功力。話怎么說,文章就怎么寫,樸素自然,不矯揉造作。如:“有人侍弄過,算是熟菜地”“用柳罐打水,抬抬手就把菜澆了”“種煙要打杈、掐尖”“不要費太大的勞力”“平房的左右前邊河邊,……”等等,語言質樸還表現在引用農諺、俗語等方面。

質樸的語言自然也是明朗的,語言的明朗還因為句子多半短小活潑,或長短相間,講究對稱,或疊詞運用,形成和諧節(jié)奏,濃郁抒情筆調。

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的方法建議

比如學,我引導學生這樣想像:先看書,看書之后,在大腦中放映菜園的圖像。這圖像越來越鮮艷,越來越逼真,越來越大,好像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不是在我們的腦子里,而是在我們的周圍。一行行的果樹下面是一片片的菜園,我們就站在菜園里,站在畦壟上,前后左右是嫩綠的菜苗,空氣中飄來泥土的芳香,花的芳香,菜的芳香。我問“踩上菜畦了嗎?”學生們閉著眼睛,笑瞇瞇地說:“踩上了!”“聞到土香、花香、菜香了嗎?”悟性好的同學可以回憶起過去聞過的土味、花味、菜味。于是便答:“聞到了!”“那么我們開始間苗吧!”于是同學們彎下腰去間苗,一時間課堂上充滿了愉快的氣氛。同學們在這種身臨其境 的想像感知過程中,品嘗到了田園樂趣,深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魏書生)

設計示例一

設想:

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將自己的主觀情感融于敘事寫景之中。這樣的文章,要引導學生循其形,入其境,體其情,深入領會文章意境美;深入文本,發(fā)揮想像,換位思考,通曉文章的情理,讓學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強化鑒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悅,加深對散文美的多方位認識。

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一: 以歌曲《南泥灣》及延安軍民大生產運動圖片導入??, 創(chuàng)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生活情境與情感基調,帶學生置身于相應的情境之中,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從而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

導語?設計二:以陶淵明詩《歸園田居》導入??: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币环鶅?yōu)美的月夜歸耕圖蘊涵著詩人歸隱的自豪與田園的樂趣。那么,在艱苦的抗日戰(zhàn)爭年代,戰(zhàn)士們曾經體驗到的田園樂趣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走進吳伯簫和他戰(zhàn)友的菜園,一起去感受戰(zhàn)士們種菜的樂趣與延安軍民的精神風貌。

二、解題

1.介紹寫作背景。

2.介紹作者吳伯簫。

三、研習課文

1.粗讀課文,整體感受美點。

(1)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獨立感受、發(fā)現美點,同時思考: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了延安軍民怎樣的精神面貌?

明確:課文表達了作者熱愛勞動、熱愛邊區(qū)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現了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苦為榮、以苦為樂的革命精神面貌。

(2)學生交流閱讀感受。

請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詞、句、段,并且說說它們美在哪里。

(解說:本文語言質樸、明朗而優(yōu)美,蘊涵著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可能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獲得豐富的感受。學生在沒有或錄音朗讀“干擾”的情況下的閱讀是一種“真實的閱讀”,也是“發(fā)現”的起點。安排這些活動的意圖是讓學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交流閱讀感受有利于構建一個生生互動的立體網絡。)

2.抓住線索,理清課文思路。

(采取“分小組討論一全班交流一點撥”的方式進行。)

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文章圍繞這條線索寫了哪些事?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明確:文章以菜園為線索,把與菜園有關的事情貫穿起來,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是文章的引子。由議論“種花好,種菜更好”很自然地引出對延安藍家坪菜園的回憶。

第二部分(3—6段),寫菜園的概貌。

第三部分(7—12段),寫種菜的樂趣。

(解說:散文的線索是把全部材料連綴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脈絡,是作者行文的思路。從線索入手理清思路,往往能收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

3.檢查學生對生字難詞的掌握情況。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在敘事、寫景中抒發(fā)內心感情的?

2.積累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這篇課文,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進作者筆下充滿田園樂趣的菜園,一起欣賞菜園的景,了解園中的事,體會文中的情。

二、研習課文

1.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1)默讀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來寫菜園概貌?作者在文中提到的種菜樂趣體現在哪些方面?重點寫了哪些樂趣?

明確:作者抓住菜園是果園又是花園的特點,運用鋪陳的手法,先果園,次花園,最后落筆到菜園。作者在文中告訴讀者,“種菜的樂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時候”,“施肥,松土,整畦,下種等等種菜的整個過程隨時都有樂趣”,重點寫了播種、管理與豐收的樂趣。

(2)合作探究:文中對果園與花園美景的描寫以及對延安軍民開荒種菜背景的介紹是否偏離了中心,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

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發(fā)言,點撥小結。

明確:課文關于菜園面貌的描寫、開荒種地背景的介紹都表現了延安軍民的精神面貌,并沒有偏離中心。本文著力寫菜園,旁及果園和花園以及開荒種地的大生產背景,粗看似乎有點散,但從整體來看,所有這些都是圍繞菜園這條主線來寫的。作者極力渲染環(huán)境是為了渲染心境。繁茂熱鬧、花團錦簇的菜園美景既烘托了勞動的樂趣,又表現了艱苦年代里解放區(qū)軍民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第7段中對開荒種菜的描述,介紹了當時大生產運動的背景,這樣由點到面,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面貌可見一斑。本文題為“小記”,寫的也只是一個小小的菜園及自己動手開荒種菜的幾件小事與個人的勞動感受,但是作者把它放到當時延安的大生產運動中來寫,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延安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的火熱的斗爭生活,表現了延安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艱苦奮斗的精神。這種“大處著眼,小處落筆”的寫作方法是極其可貴的。

(解說:學生由搜集信息到對有效信息進行判斷、分析、作出結論。這種思維過程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有一定的刺激性,從而激起學生的探究愿望。)

2.品讀課文,鑒賞文中的意境美與情感美,學習融記敘、描寫、抒情于一體的寫作手法。

(1)朗讀課文第3、4段,思考:作者筆下的果園與花園各有什么特點?哪些詞、句最能表現中心?

明確:作者筆下的果園“熱鬧”、“繁盛”;花園中草花品種繁多,長得“繁茂潑辣”,顯得生氣蓬勃。其中“熱鬧”、“繁盛”、“草花不名貴,但是長得繁茂潑辣……密密叢叢地到處都是”等詞、句以及描寫波斯菊的句子最能表現解放區(qū)軍民不怕困難、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

(2)默讀課文第三部分,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最能體現勞動樂趣的段落,并說明理由。

(3)引導學生重點品味第9、10段。

①學生閉目聽課文配樂錄音朗讀或、學生聲情并茂的范讀,同時想像作者播種的情景、幼苗出土的情景、新苗爭綠的情景以及作者暮春中午間苗中耕、夏季畦頭乘涼夜談的情景。第9、10段內容讀完后,音樂可再持續(xù)放一兩分鐘,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樂曲聲中盡情想像、體味田園勞動的樂趣。

②找學生口頭描述想像中的情景和體味到的田園樂趣。

③這兩段融記敘、描寫、抒情為一體,語句親切自然,充滿生活氣息,帶著泥土芬芳。讓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句子,并簡要分析。

a.……就算種的只是希望,那希望也能給人很大的鼓舞。

這話閃爍著哲理的光輝,種下的不只是種子,更是希望,有希望就受鼓舞,有希望就有克服困難的力量。也正是這永不熄滅的希望之火,鼓舞著邊區(qū)軍民戰(zhàn)勝了重重困難,奪取了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

b.那些新芽……帶著笑,發(fā)著光,充滿了無限生機。

這里運用擬人與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傳神地寫出了瓜菜新芽的姿態(tài),“我”對瓜菜新芽的喜愛之隋充溢在字里行間。

c.一邊人聲咯咯啰啰…使人感到一種真正的田園樂趣。

前兩句從聽覺、視覺、嗅覺等不同的角度寫出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令人陶醉。第三句直接抒發(fā)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④指導學生用喜愛、贊美的語氣朗讀這兩段。

⑤討論:作者在文中提到“種菜是細致活兒,認真干起來也很累人”,但是后面又寫“種菜是極有樂趣的事情”,并且將艱苦的勞動過程寫得充滿詩情畫意,作者的觀點是否前后矛盾?是否在有意美化勞動?讓學生圍繞以上問題以“我看勞動的樂趣”為話題,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3.品味課文精當的語言。

作者寫蔬菜、花果、樹葉時,抓住了事物色香的特點,試找出幾個有關的詞語,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當。

例:“粉紅”的桃杏花,“綠葉襯托的艷麗”的海棠花,“絳紫的”、“銀白的”波斯菊、“鮮綠肥嫩”的韭菜,“青”蘿卜,“紫”茄子,“紅”辣椒,“又紅又黃”的西紅柿,這些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諧,構成了一幅鮮艷奪目、五彩斑斕的畫面。再如寫波斯菊“散發(fā)著濃郁的異香”,“芫荽散發(fā)出脈脈的香氣”,這里有濃郁醉人之香,也有清淡幽雅之香。它們之間不可對換,也不能混雜,可見用詞精當。

(解說:扣住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鑒賞羌、表達美,整個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并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利于提升審美品味。)

三、課堂小結

課文記敘了作者在延安藍家坪開荒種菜的事,生動真實地反映了革命前輩以苦為樂、奮發(fā)向上的高尚情操,表現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文章以小見大,融記敘、抒情、描寫于一體,語言生動傳神,用詞精當。

四、布置作業(yè)?

以“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不能丟”為主題寫一篇演講稿,在全班舉行演講比賽。

(解說:此設計旨在拓展課堂學習,弘揚延安精神,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

菜園小記原文篇五

教學建議

一、思想主題

本文記下了延安大生產時期墾地種菜的勞動過程,以及當時人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目的是教育和鼓勵人們繼續(xù)發(fā)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戰(zhàn)勝困難,度過難關。本文的激勵和教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作者并沒有進行簡單的空洞的政治說教,而是通過對開地種菜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瑣事進行細致的描繪,字里行間流露出感人至深的教育作用,給人以鼓舞的力量。

二、以小見大的寫法

本文記敘延安當年生產自救的革命戰(zhàn)斗生活,延安大生產運動,徹底粉碎了敵人妄想困死我們的陰謀。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據地的人,不但吃得飽,穿得暖,而且堅持了抗戰(zhàn),取得了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按蠹以诠ぷ鳌W習、戰(zhàn)斗的空隙里種蔬菜”,因為大家把種菜同整個革命戰(zhàn)斗的勝利聯系在一起,因此就“一畝園十畝田”這么大的勞動量來說,大家不覺得苦,反而認為是樂。吃菜是樂,種菜是樂,積肥是樂(早晚散步時做)等等無一不是樂,一點看不出苦,看不出累,足見延安當時“以苦為樂”的精神。本文正是通過一個,反映了這樣一種大的精神風貌。

三、記敘、描寫與抒情的融合

本文寫的是種菜的事,但記敘當中,對菜園概貌的勾畫,對菜地與人們勞動情況的介紹,對瓜菜生長與豐收景象的描寫等等,都非常生動形象。在記敘與描寫中,又寄寓著一種“田園樂趣”,顯得自然而親切,十分感人。如第十段中,作者用動詞重疊式“伸伸腰”“擦擦汗”“看看苗”等,流露出一種輕松愉快之情,表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質樸而優(yōu)美的語言

本文語言的質樸,與所表現的生活是相一致的,同時也表現作者質樸的人格和純熟的語言表達功力。話怎么說,文章就怎么寫,樸素自然,不矯揉造作。如:“有人侍弄過,算是熟菜地”“用柳罐打水,抬抬手就把菜澆了”“種煙要打杈、掐尖”“不要費太大的勞力”“平房的左右前邊河邊,……”等等,語言質樸還表現在引用農諺、俗語等方面。

質樸的語言自然也是明朗的,語言的明朗還因為句子多半短小活潑,或長短相間,講究對稱,或疊詞運用,形成和諧節(jié)奏,濃郁抒情筆調。

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的教學方法建議

比如學,我引導學生這樣想像:先看書,看書之后,在大腦中放映菜園的圖像。這圖像越來越鮮艷,越來越逼真,越來越大,好像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不是在我們的腦子里,而是在我們的周圍。一行行的果樹下面是一片片的菜園,我們就站在菜園里,站在畦壟上,前后左右是嫩綠的菜苗,空氣中飄來泥土的芳香,花的芳香,菜的芳香。我問“踩上菜畦了嗎?”學生們閉著眼睛,笑瞇瞇地說:“踩上了!”“聞到土香、花香、菜香了嗎?”悟性好的同學可以回憶起過去聞過的土味、花味、菜味。于是便答:“聞到了!”“那么我們開始間苗吧!”于是同學們彎下腰去間苗,一時間課堂上充滿了愉快的氣氛。同學們在這種身臨其境 的想像感知過程中,品嘗到了田園樂趣,深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魏書生)

教學設計示例一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將自己的主觀情感融于敘事寫景之中。教學這樣的文章,要引導學生循其形,入其境,體其情,深入領會文章意境美;深入文本,發(fā)揮想像,換位思考,通曉文章的情理,讓學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強化鑒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悅,加深對散文美的多方位認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一: 以歌曲《南泥灣》及延安軍民大生產運動圖片導入??, 創(chuàng)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生活情境與情感基調,帶學生置身于相應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從而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

導語?設計二:以陶淵明詩《歸園田居》導入??: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币环鶅?yōu)美的月夜歸耕圖蘊涵著詩人歸隱的自豪與田園的樂趣。那么,在艱苦的抗日戰(zhàn)爭年代,戰(zhàn)士們曾經體驗到的田園樂趣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走進吳伯簫和他戰(zhàn)友的菜園,一起去感受戰(zhàn)士們種菜的樂趣與延安軍民的精神風貌。

二、解題

1.介紹寫作背景。

2.介紹作者吳伯簫。

三、研習課文

1.粗讀課文,整體感受美點。

(1)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獨立感受、發(fā)現美點,同時思考: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了延安軍民怎樣的精神面貌?

明確:課文表達了作者熱愛勞動、熱愛邊區(qū)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現了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苦為榮、以苦為樂的革命精神面貌。

(2)學生交流閱讀感受。

請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詞、句、段,并且說說它們美在哪里。

(解說:本文語言質樸、明朗而優(yōu)美,蘊涵著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可能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獲得豐富的感受。學生在沒有教師或錄音朗讀“干擾”的情況下的閱讀是一種“真實的閱讀”,也是“發(fā)現”的起點。安排這些活動的意圖是讓學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交流閱讀感受有利于構建一個生生互動的立體教學網絡。)

2.抓住線索,理清課文思路。

(采取“分小組討論一全班交流一教師點撥”的方式進行。)

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文章圍繞這條線索寫了哪些事?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明確:文章以菜園為線索,把與菜園有關的事情貫穿起來,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是文章的引子。由議論“種花好,種菜更好”很自然地引出對延安藍家坪菜園的回憶。

第二部分(3—6段),寫菜園的概貌。

第三部分(7—12段),寫種菜的樂趣。

(解說:散文的線索是把全部材料連綴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脈絡,是作者行文的思路。從線索入手理清思路,往往能收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

3.檢查學生對生字難詞的掌握情況。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在敘事、寫景中抒發(fā)內心感情的?

2.積累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這篇課文,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進作者筆下充滿田園樂趣的菜園,一起欣賞菜園的景,了解園中的事,體會文中的情。

二、研習課文

1.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1)默讀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來寫菜園概貌?作者在文中提到的種菜樂趣體現在哪些方面?重點寫了哪些樂趣?

明確:作者抓住菜園是果園又是花園的特點,運用鋪陳的手法,先果園,次花園,最后落筆到菜園。作者在文中告訴讀者,“種菜的樂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時候”,“施肥,松土,整畦,下種等等種菜的整個過程隨時都有樂趣”,重點寫了播種、管理與豐收的樂趣。

(2)合作探究:文中對果園與花園美景的描寫以及對延安軍民開荒種菜背景的介紹是否偏離了中心,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

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發(fā)言,教師點撥小結。

明確:課文關于菜園面貌的描寫、開荒種地背景的介紹都表現了延安軍民的精神面貌,并沒有偏離中心。本文著力寫菜園,旁及果園和花園以及開荒種地的大生產背景,粗看似乎有點散,但從整體來看,所有這些都是圍繞菜園這條主線來寫的。作者極力渲染環(huán)境是為了渲染心境。繁茂熱鬧、花團錦簇的菜園美景既烘托了勞動的樂趣,又表現了艱苦年代里解放區(qū)軍民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第7段中對開荒種菜的描述,介紹了當時大生產運動的背景,這樣由點到面,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面貌可見一斑。本文題為“小記”,寫的也只是一個小小的菜園及自己動手開荒種菜的幾件小事與個人的勞動感受,但是作者把它放到當時延安的大生產運動中來寫,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延安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的火熱的斗爭生活,表現了延安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艱苦奮斗的精神。這種“大處著眼,小處落筆”的寫作方法是極其可貴的。

(解說:學生由搜集信息到對有效信息進行判斷、分析、作出結論。這種思維過程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有一定的刺激性,從而激起學生的探究愿望。)

2.品讀課文,鑒賞文中的意境美與情感美,學習融記敘、描寫、抒情于一體的寫作手法。

(1)朗讀課文第3、4段,思考:作者筆下的果園與花園各有什么特點?哪些詞、句最能表現中心?

明確:作者筆下的果園“熱鬧”、“繁盛”;花園中草花品種繁多,長得“繁茂潑辣”,顯得生氣蓬勃。其中“熱鬧”、“繁盛”、“草花不名貴,但是長得繁茂潑辣……密密叢叢地到處都是”等詞、句以及描寫波斯菊的句子最能表現解放區(qū)軍民不怕困難、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

(2)默讀課文第三部分,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最能體現勞動樂趣的段落,并說明理由。

(3)引導學生重點品味第9、10段。

①學生閉目聽課文配樂錄音朗讀或教師、學生聲情并茂的范讀,同時想像作者播種的情景、幼苗出土的情景、新苗爭綠的情景以及作者暮春中午間苗中耕、夏季畦頭乘涼夜談的情景。第9、10段內容讀完后,音樂可再持續(xù)放一兩分鐘,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樂曲聲中盡情想像、體味田園勞動的樂趣。

②找學生口頭描述想像中的情景和體味到的田園樂趣。

③這兩段融記敘、描寫、抒情為一體,語句親切自然,充滿生活氣息,帶著泥土芬芳。讓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句子,并簡要分析。

a.……就算種的只是希望,那希望也能給人很大的鼓舞。

這話閃爍著哲理的光輝,種下的不只是種子,更是希望,有希望就受鼓舞,有希望就有克服困難的力量。也正是這永不熄滅的希望之火,鼓舞著邊區(qū)軍民戰(zhàn)勝了重重困難,奪取了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

b.那些新芽……帶著笑,發(fā)著光,充滿了無限生機。

這里運用擬人與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傳神地寫出了瓜菜新芽的姿態(tài),“我”對瓜菜新芽的喜愛之隋充溢在字里行間。

c.一邊人聲咯咯啰啰…使人感到一種真正的田園樂趣。

前兩句從聽覺、視覺、嗅覺等不同的角度寫出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令人陶醉。第三句直接抒發(fā)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④指導學生用喜愛、贊美的語氣朗讀這兩段。

⑤討論:作者在文中提到“種菜是細致活兒,認真干起來也很累人”,但是后面又寫“種菜是極有樂趣的事情”,并且將艱苦的勞動過程寫得充滿詩情畫意,作者的觀點是否前后矛盾?是否在有意美化勞動?讓學生圍繞以上問題以“我看勞動的樂趣”為話題,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3.品味課文精當的語言。

作者寫蔬菜、花果、樹葉時,抓住了事物色香的特點,試找出幾個有關的詞語,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當。

例:“粉紅”的桃杏花,“綠葉襯托的艷麗”的海棠花,“絳紫的”、“銀白的”波斯菊、“鮮綠肥嫩”的韭菜,“青”蘿卜,“紫”茄子,“紅”辣椒,“又紅又黃”的西紅柿,這些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諧,構成了一幅鮮艷奪目、五彩斑斕的畫面。再如寫波斯菊“散發(fā)著濃郁的異香”,“芫荽散發(fā)出脈脈的香氣”,這里有濃郁醉人之香,也有清淡幽雅之香。它們之間不可對換,也不能混雜,可見用詞精當。

(解說:扣住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鑒賞羌、表達美,整個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并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利于提升審美品味。)

三、課堂小結

課文記敘了作者在延安藍家坪開荒種菜的事,生動真實地反映了革命前輩以苦為樂、奮發(fā)向上的高尚情操,表現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文章以小見大,融記敘、抒情、描寫于一體,語言生動傳神,用詞精當。

四、布置作業(yè)?

以“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不能丟”為主題寫一篇演講稿,在全班舉行演講比賽。

(解說:此設計旨在拓展課堂學習,弘揚延安精神,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

菜園小記原文篇六

教學要點?

一、學習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樂觀奮發(fā)的革命精神。?

二、掌握本文以小見大表達中心意思的寫作特點。?

三、了解本文格調清新優(yōu)美、充滿詩情畫意以及語言準確生動、絢麗多彩、形象活潑、富于表現力的藝術特點,從而領略文藝語體的特色。?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新授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1、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2、排除字詞障礙,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字詞、朗讀?

教學難點:寫作背景?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以前我們曾學過一篇散文,題目是《記一輛紡車》,那么我想問一下同學們,這是誰寫的呢?對,是吳伯簫。那么我再問一下,他寫的是在哪里的生活呢?對,寫的是在延安的生活經歷。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吳老寫在延安的生活的小散文——《菜園小記》。?

二、題解:?

1、作者:吳伯簫?

2、出處:選自散文集《北極星》?

3、寫作背景:?

三、學生自讀課文,排除字詞障礙,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1、生字:?

chà?yān?yǒng?jiàng?zhuó?jué?shuò?qiā?

姹?嫣?甬?絳?濯?矍?鑠?掐?

xì?kē?gēng?xù?qí?jǐn?yán?sui?

隙?窠?羹?煦?畦?槿?芫?荽?

2、詞語:?

姹紫嫣紅——形容各種花嬌艷美好。?

潑辣——原義為兇悍而不講理;引申義為有魄力,勇猛;文中用的是比喻義,指花草長得快。?

矍鑠——形容老年人很有精神的樣子。?

斑斕——燦爛多彩。?

四、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閱讀分析課?

教學目的及要求:?

1、閱讀課文,理解內容,分析層次。?

2、學習本文大處著眼、小處落筆、以小見大的寫作特色。?

教學重點:?

閱讀課文,理解內容,分析層次。?

教學難點:?

學習本文大處著眼、小處落筆、以小見大的寫作特色。?

教學過程:?

一、復習有關散文的知識:?

敘事散文:寫人,記事。?

抒情散文:以事物為依托,抒發(fā)感情。?

特點:?

選材自由?

形散?????表達方法不拘一格?

表達方式靈活多樣?

神聚?????一個中心?

一條線索?

線索的作用:將文章內容貫穿成一個整體的脈絡。?

二、閱讀課文,理解內容,分析層次:?

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以菜園的種菜生活為線索,有層次地展開記敘、描寫、抒情。?

全文12段,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可愛的小菜園?

這部分又分兩層。?

1、?種花好,種菜更好(1~2段)?

從種花好談起,自然引入“種菜更好”。種花可觀賞,種菜可食用,在特定情況下,“種菜更好”。以“花”襯“菜”。于是自然地想起在延安藍家坪的菜園。?

2、?花果叢中的小菜園(3~7段)?

“說是菜園,其實是果園”,滿園果茂花艷?!罢f的菜園,是就園里的隙地開辟的。果樹是圍屏,草花是籬笆,中間是菜畦?!杯h(huán)境優(yōu)美,土地肥沃,陽光充足,水源便利。?

菜園的自然條件這么優(yōu)越,這是大自然的優(yōu)惠,但是還需要人來利用,*人勤勞的雙手來創(chuàng)造財富。于是,大家“下決心地把菜地種好,管好。”這就自然過渡到第二部分的寫種菜過程。?

第二部分:與天奮斗,其樂無窮?

這部分又分兩層。?

1、?種菜勞動,田園之樂無窮(8~10段)?

勞動的艱辛:積肥、學經驗、管理(勞動量,“一畝園,十畝田”)?

勞動的樂趣:看見新芽茁壯成長,經人帶來希望;暮春中午去中耕,看看中耕過的菜畦,令人心曠神怡;夏天月夜,澆完地后,休憩閑談,疲勞頓消。?

2、?種菜勞動,豐收之樂無窮(11~12段)?

“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園里總是有幾種蔬菜在競綠爭肥的?!倍緹o菜,但紅紅的辣椒干,“一直掛到新年”。?

全文以菜園種菜為線索,有層次地進行記敘、描寫和抒情。落筆于菜園,著眼于寫人,菜園的美,是人們的辛勤勞動所創(chuàng)造;菜園的樂,是勞動的人們所感受的特有的樂。這種美與樂,生動而深刻地反映了延安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樂觀奮發(fā)的精神。?

二、學習本文大處著眼、小處落筆、以小見大的寫作特色。?

作者給本文題為“菜園小記”,處處在“小”字上作文章,卻反映了豐富而深刻的內容,給讀者以深刻的啟迪和無盡的美的享受。?

1、小中寄深情?

作者對菜園無處不愛,無事不愛,無物不愛;花可愛,果可愛,地可愛,小石窠泉流可愛,陽光月光可愛,那菜苗與果實更可愛,而勞動最可愛。作者雖然很少直接抒情,但字字句句,無不飽含著濃濃的情。?

2、小中寓至理?

本文以延安大生產運動為大背景,但卻從一個小小的菜園落筆,從寫種菜小事中寄寓深刻的道理。如文章的第6段寫“大家都在工作、學習、戰(zhàn)斗的空隙里種菜”,把“十邊”都種上了,“機關、學校、部隊吃的蔬菜差不多都能自給?!睆姆N菜小事入筆,反映了大生產運動的意義,仿佛讓我們看到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的場面,感受到大生產運動的勃勃生機。?

又如作者寫種菜施肥、松土、整畦、下種等過程,不僅指出這些活勞動量大,而且還從看不見蔬菜的“影子”議論到很實在的“希望”。這樣,從種菜勞動入筆,反映了耕耘與收獲。物質與精神的辯證關系,反映了人們對大生產運動的深刻認識,并表現了一種高尚的精神境界。?

3、小中求真樂?

種菜是很普通的事,種菜過程是由許多瑣碎的小事組成,但作者卻從中得到真正的樂趣。全文處處寫得充滿樂趣,那美麗的菜園景色,令人賞心悅目自不必說,就是艱苦的種菜勞動,也寫得充滿樂趣。一切都是那么平常、細小,只有精神高尚的人才能有這種以勞動為樂、以苦為樂的體會。?

4、小中求真美?

全文所寫,無處不美,無物不美,無事不美。小小的菜園,花美、樹美、草美、果美、水美、苗美、菜最美。作者以濃墨重彩,把普通的小小的菜園描繪得花團錦簇,色彩繽紛,把艱苦的勞動描寫得充滿情趣與樂趣,總的體現了延安人的勞動美、生活美和情操美,也就是延安精神之美。?

由于作者對“小”寫得具體、細致、精彩,所以,“大”就體現得非常鮮明突出。作者就是通過對小小菜園許多?“小”事的描寫,反映了鮮明而突出的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奮發(fā)樂觀。?

附板書:?

菜園小記?

吳伯簫?

第一部分:(1~7)可愛的小菜園?

第一層:(1~2段)種花好,種菜更好。?

第二層:(3~7段)花果叢中的小菜園?環(huán)境優(yōu)美,土壤肥沃,?

陽光充足,水源便利?

第二部分:(8~12)菜園勞動的樂趣?

第一層:(8~10)勞動之樂(過程)?

勞動的艱辛——積肥、菜園的管理、勞動量?

勞動的樂趣?新芽成長,充滿生機,帶來無限希望。?

暮春中耕,菜香陣陣,令人心曠神怡。?

夏夜?jié)驳兀蓓e談,享受田園樂趣。?

第二層:(11~12)種菜勞動后的豐收之樂?春夏秋:競綠爭肥?

冬:紅紅的辣椒干……?

一直掛到過新年。?

以種菜為線索,以小見大?

第三課時?

1、準確生動,絢麗多彩。?

a、形容詞的運用(請學生找有關色彩、形態(tài)、氣味等的形容詞)?

色彩(11段)形態(tài)(9段)氣味(10段)?

b、動詞,疊詞,增強語言的生動性。(7段)?

2、語言形象,句式活潑。?

a、修辭的運用,接合第四題完成。?

b、長短句的運用。?

3、農諺俗語、古詩文的恰當運用。?

農諺俗語使用熟練,自然貼切,富于表現力。?

古詩文將種菜變得有詩意,用詩來襯托,把艱苦的勞動詩化了。?

二、再讀課文,指導學生在誦讀中體會文藝語體的語言特色。?

三、完成課后練習。?

課后小結:?

《菜園小記》練習題?

一、生字注音:?

1、姹(?????)紫嫣(???????)紅??????2、甬(??????)道?

3、木槿(????)??????????????????????4、絳(????????)紫?

5、菜畦(?????)?????????????????????6、石窠(?????)?

7、清冽(?????)?????????????????????8、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

9、矍(????)鑠(????)??????????????10、掐(????)尖??

11、腌(????)漬(?????)????????????12、間隙(????)?

13、菜羹(????)?????????????????????14、抽薹(????)?

15、和煦(????)?????????????????????16、芫(????)荽(????)?

17、汲(???)水??????????????????????18、涔涔(???)?

二、詞語釋義:?

姹紫嫣紅——?

潑辣——?

矍鑠——?

斑斕——?

三、指出下列各句運用的修辭方法,并簡要說說其作用。?

1、一棵新芽簡直就是一顆珍珠。?

2、“夜雨剪韭菜”,是老杜的詩句吧,清新極了;老圃種菜,一畦菜怕不是一首更清新的詩??

3、菜園里總是有幾種蔬菜在競綠爭肥的。?

4、那些新芽,條播的行列整齊,撒播的萬頭攢動,點播的傲然不群,帶這個和笑,發(fā)著光,充滿了無限生機。?

5、杏是水杏,桃是毛桃,海棠是垂垂聯珠,又是一番繁盛景象。?

6、看看苗間得稀還是稠,中耕得深還是淺,草鋤得是不是干凈……?

四、在括號中標明各句所用的表達方式:?

五種表達方式——敘述、議論、說明、抒情、描寫?

1、我們經營的那一處,三面是果樹,一面是山坡,地形長方,面積約二三分。(????)?

2、種花好,種菜更好?;ǚN得好,姹紫嫣紅,滿園芬芳,可以欣賞,菜種得好,嫩綠的莖葉,肥碩的塊根和果實,卻可以食用。(????)?

3、那年蔬菜豐收。韭菜割了三茬,最后吃了薹下韭(跟蓮下藕一樣,那是以老來嫩有名的),掐了韭花。(????)?

4、草花里邊長得最繁茂最潑辣的是波斯菊。這種花開得稠,有絳紫的,有銀白的,一層一層,散發(fā)著濃郁的異香,也開得時間長,能裝點整個秋天。(????)?

五、閱讀理解:?

暮春,中午,踩著畦壟間苗或者鋤草中耕,煦暖的陽光照得人渾身舒暢。新鮮的泥土氣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陣陣沁人心脾。一會兒站起來,伸伸腰,用手背擦擦額頭的汗,看看苗間得稀還是稠,中耕得深還是淺,草鋤得是不是干凈,那時候人是會感到勞動的愉快的。夏天,晚上,菜地澆完了,三五個同志趁著皎潔的月光,坐在畦頭泉邊,吸吸煙,談談話,談生活,談社會和自然的改造。一邊人聲咯咯啰啰,一邊在聽菜畦里昆蟲的鳴聲。蒜在抽薹,白菜在卷心,芫荽散發(fā)出脈脈的香氣。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種真正的田園樂趣。?

1.這段文字的內容概括得最恰當的是(????)?

a.中午間苗,夜晚談話????b.暮春勞動,夏夜談話?

c.昆蟲鳴叫,蔬菜豐收????d.菜園勞動,泉邊小憩?

2.這段文字的結構方式是??????,用曲線在文中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3.文中最后一句話中的加點詞“一切”指的內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話概括:?

答:?????????????????????????????????????????????????????????????????

4.對文中最后一句話中加點詞語“真正的田園樂趣”理解最恰當的是?

a.勞動中能吸煙、談心、賞景。?

b.勞動中非常愉悅。?

c.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苦為樂的樂觀主義精神。?

d.和平寧靜、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的樂趣。

菜園小記原文篇七

一、思想主題

本文記下了延安大生產時期墾地種菜的勞動過程,以及當時人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目的是教育和鼓勵人們繼續(xù)發(fā)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戰(zhàn)勝困難,度過難關。本文的激勵和教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作者并沒有進行簡單的空洞的政治說教,而是通過對開地種菜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瑣事進行細致的描繪,字里行間流露出感人至深的教育作用,給人以鼓舞的力量。

二、以小見大的寫法

本文記敘延安當年生產自救的革命戰(zhàn)斗生活,延安大生產運動,徹底粉碎了敵人妄想困死我們的陰謀。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據地的人,不但吃得飽,穿得暖,而且堅持了抗戰(zhàn),取得了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按蠹以诠ぷ?、學習、戰(zhàn)斗的空隙里種蔬菜”,因為大家把種菜同整個革命戰(zhàn)斗的勝利聯系在一起,因此就“一畝園十畝田”這么大的勞動量來說,大家不覺得苦,反而認為是樂。吃菜是樂,種菜是樂,積肥是樂(早晚散步時做)等等無一不是樂,一點看不出苦,看不出累,足見延安當時“以苦為樂”的精神。本文正是通過一個菜園小記,反映了這樣一種大的精神風貌。

三、記敘、描寫與抒情的融合

本文寫的是種菜的事,但記敘當中,對菜園概貌的勾畫,對菜地與人們勞動情況的介紹,對瓜菜生長與豐收景象的描寫等等,都非常生動形象。在記敘與描寫中,又寄寓著一種“田園樂趣”,顯得自然而親切,十分感人。如第十段中,作者用動詞重疊式“伸伸腰”“擦擦汗”“看看苗”等,流露出一種輕松愉快之情,表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質樸而優(yōu)美的語言

本文語言的質樸,與所表現的生活是相一致的,同時也表現作者質樸的人格和純熟的語言表達功力。話怎么說,文章就怎么寫,樸素自然,不矯揉造作。如:“有人侍弄過,算是熟菜地”“用柳罐打水,抬抬手就把菜澆了”“種煙要打杈、掐尖”“不要費太大的勞力”“平房的左右前邊河邊,……”等等,語言質樸還表現在引用農諺、俗語等方面。

質樸的語言自然也是明朗的,語言的明朗還因為句子多半短小活潑,或長短相間,講究對稱,或疊詞運用,形成和諧節(jié)奏,濃郁抒情筆調。

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的教學方法建議

比如學《菜園小記》,我引導學生這樣想象:先看書,看書之后,在大腦中放映菜園的圖像。這圖像越來越鮮艷,越來越逼真,越來越大,好像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不是在我們的腦子里,而是在我們的周圍。一行行的果樹下面是一片片的菜園,我們就站在菜園里,站在畦壟上,前后左右是嫩綠的菜苗,空氣中飄來泥土的芳香,花的芳香,菜的芳香。我問“踩上菜畦了嗎?”學生們閉著眼睛,笑瞇瞇地說:“踩上了!”“聞到土香、花香、菜香了嗎?”悟性好的同學可以回憶起過去聞過的土味、花味、菜味。于是便答:“聞到了!”“那么我們開始間苗吧!”于是同學們彎下腰去間苗,一時間課堂上充滿了愉快的氣氛。同學們在這種身臨其境的想象感知過程中,品嘗到了田園樂趣,深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

菜園小記原文篇八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結構,理清寫作的層次,體會本文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特點和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的特點。

二、整體感知

本文寫于1961年,中國經濟處于暫時的困難時期,為了鼓舞人們的斗志,渡過困難時期,吳伯簫寫了一系列以回憶延安生活為主題的散文,《菜園小記》就是其中一篇,文章通過“小記”有關菜園的一些往事,用語清新,并插以適當的描寫與抒情,表達了作者希望繼承和發(fā)揚當年延安軍民的精神風貌,可讀性很強。

三、教學過程?

1.由蘇武《菜羹賦》導入??,引出俗語:“吃魚不如釣魚樂”。其實,吃菜是一種享受,種菜的整個過程也其樂無窮。

2.聽課文錄音,要求:

讀準音,感受清新的語言,以及在行文中運用諺語、俗語和古詩,使文章搖曳多姿,生動有趣。

3.指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聽讀中的要求,并思考下面問題(投影):

概括每段主要內容,理清段落間的關系,并初步歸納文中“記”了哪些事,這些事都是怎樣緊扣標題的?

明確:(1)1—2節(jié),由種花好,說到種菜更好,引起對延安藍家坪種的菜園的回憶,其中“延安藍家坪”點明地點,“想起”表明是回憶。

(2)3—6節(jié),按照由四圍到中間先寫果園,再寫花園,最后寫菜園,介紹了菜園特色概況,重點介紹了我們的菜地。其中5、6小節(jié)插入了一些說明,點出了延安開展大生產的背景。

(3)第7小節(jié),介紹了我們的那塊菜地在那兒的條件是最好的。

(4)第8小節(jié),寫了積肥與聽課學知識的事。

(5)第9—12小節(jié),分別介紹了蔬菜的種植、管理與收獲。

4.指導細讀課文,每個同學選讀自己喜歡讀的語句或段落,并用簡短的語言說說喜歡讀的理由。

通過學生自由選讀,進一步熟悉課文,親近語言文字,并在學生簡短的點評中體會在記敘中抒情、描寫增強表達效果的特點。

例如:選讀第1小節(jié),可點評生動的描寫,整齊的句式,以及引用俗話,語言親切自然。

選讀第9小節(jié)末尾,擬人、排比、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生動的描寫中抒發(fā)了作者在勞動中感受到的無窮樂趣。

選讀第10小節(jié),更是將抒情、描寫、議論緊密結合,表現出一種真正的田園樂趣。

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多讀多說,也可參予學生的點評,并多給予肯定的評價。

四、總結、擴展

本節(jié)課,我們著重從文章整體入手,通過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細讀、選讀進一步感受本文語言的整齊、優(yōu)美、生動,同時體會到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的作用。

這節(jié)課主要感受到語言的美,其實文章中不少詞語選用還十分精當,抓住了事物的特點,這一點可引導學生課后進一步品讀,并在自己的習作中模仿、借鑒。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繼續(xù)體會文章精煉、生動的語言;比較閱讀《菜園小記》與《記一輛紡車》,理解本文創(chuàng)作主旨。

二、整體感知

課文題目曰“小記”,其實“小”中有“大”,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代延安的精神而貌。在那個艱苦的年月里,大家響應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開展大生產運動,實行生產自救,一邊戰(zhàn)斗,一邊生產,不僅從經濟上保證了戰(zhàn)斗,而且鍛煉了大家的意志,培養(yǎng)了與困難作斗爭其樂無窮的精神。吳伯簫在1861那個同樣困難的時期寫下這篇回憶性的散文,是希望能夠發(fā)揚當年延安的這種精神戰(zhàn)勝當前的困難。

三、教學過程?

1.復習上一課有關知識,檢查上一課作業(yè)?。

2.進一步體會、品析詞語運用的準確、生動。比如:成語的使用,姹紫嫣紅、五彩斑斕、競肥爭綠等等,增加了語言的豐富內涵和表現力。再如:疊詞的使用,施施肥、培培土、澆澆水、窄窄淺淺、吸吸煙、說說話等等,使語言親切自然。

3.比較閱讀《記一輛紡車》與《菜園小記》體會本文創(chuàng)作主旨。

(1)研讀課文5.6小節(jié)有關語句,結合《記一輛紡車》所了解的背景,明確這里點明了在延安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背景。

(2)研讀課文9、10、11、12小節(jié),抓住文中“種菜是極有樂趣的事情”、“種菜的整個過程,隨時都有樂趣”、“那時候人是會感到勞動的愉快的”、“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種真正的田園樂趣”等句子,以“樂”來寫種菜勞動,表現了以苦為樂,戰(zhàn)勝困難的樂觀主義精神和在勞動中產生的高尚情操與情趣。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一步品味語言:如“就從那里會長出又綠又嫩又茁壯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條播的行列整齊,撒播的萬頭攢動,點播的傲然不群,帶著笑,發(fā)著光……”這些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無不表現出勞動的樂趣。指導以“樂”’為中心進一步感悟語言,體會中心。

四、總結、擴展

通過本節(jié)課的語言品味和與吳伯簫同時期的作品《記一輛紡車》的比較,可以看到那個時代人們的那種不怕困難,戰(zhàn)勝困能的斗爭精神和以苦為樂的樂觀主義精神,在1961那個特殊的艱苦歲月里,多么需要那個時代的延安精神呀!這就是“小記”中蘊含的“大主題”。同時這篇課文中作者那清新、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也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為了加深對本文語言的體會,可指導學生做這樣的擴展題,《果香四溢的八月》、《菜場一覽》等等,要求抓住花果、蔬菜的特點,從色、香、味等多種角度進行片斷摹寫。

五、布置作業(yè)?(略)

菜園小記原文篇九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作者準確精當的用詞來表現事物的特點。

2.了解作者層次分明、有條不紊的介紹事物。

(二)能力訓練點

1.學習在記敘中進行描寫、抒情、議論,領會綜合運用幾種表達方式的好處。

2.學會有層次地閱讀、描寫事物。

(三)德育滲透點

勞動不僅能從物質上創(chuàng)造財富,而且可以塑造一個高尚的靈魂,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勤勞動,愛勞動”的好品德。

(四)美育滲透點

在勞動中產生美,勞動創(chuàng)造美。

學法引導

本文語句清新,可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參照課前預習提示,對比閱讀吳伯簫的另一篇散文《記一輛紡車》,領會本文的寫作意圖和主旨。

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理解本文的寫作意圖和主旨是本文學習重點,可采取讓學生聯系學過的《記一輛紡車》作對比閱讀。

2.有層次地寫景,以及在記敘中融人描寫、抒情、議論是本文學習的難點,教師可通過必要的分析來解決。

3.課文標題是“菜園小記”,可在文章開頭卻用了不少的筆墨來寫果園、花園,是不是偏離了中心,可以刪去?這些問題容易在學生心目中產生疑惑,教師適當穿插介紹有關散文文體的特點,了解“形散而神不散”的內涵。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錄音機。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自讀課文,了解文章涉及到的內容。

2.與《記一輛紡車》比較閱讀,加深對課文主旨的理解。

3.教師設置思考討論題,與學生共同突破疑難問題,理解本文的層次結構。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結構,理清寫作的層次,體會本文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特點和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的特點。

(二)整體感知

本文寫于1961年,中國經濟處于暫時的困難時期,為了鼓舞人們的斗志,渡過困難時期,吳伯簫寫了一系列以回憶延安生活為主題的散文,《菜園小記》就是其中一篇,文章通過“小記”有關菜園的一些往事,用語清新,并插以適當的描寫與抒情,表達了作者希望繼承和發(fā)揚當年延安軍民的精神風貌,可讀性很強。

(三)教學過程?

1.由蘇軾《菜羹賦》導人,引出俗語:“吃魚不如釣魚樂”。其實,吃菜是一種享受,種菜的整個過程也其樂無窮。

2.聽課文錄音,要求:

讀準音,感受清新的語言,以及在行文中運用諺語、俗語和古詩,使文章搖曳多姿,生動有趣。

3.指導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體會聽讀中的要求,并思考下面問題(投影):

概括每段主要內容,理清段落間的關系,并初步歸納文中“記”了哪些事,這些事都是怎樣緊扣標題的?

明確:(1)1—2節(jié),由種花好,說到種菜更好,引起對延安藍家坪種的菜園的回憶,其中“延安藍家坪”點明地點,“想起”表明是回憶。

(2)3—6節(jié),按照由四圍到中間先寫果園,再寫花園,最后寫菜園,介紹了菜園特色概況,重點介紹了我們的菜地。其中5、6小節(jié)插入了一些說明,點出了延安開展大生產的背景。

(3)第7小節(jié),介紹了我們的那塊菜地在那兒的條件是最好的。

(4)第8小節(jié),寫了積肥與聽課學知識的事。

(5)第9—12小節(jié),分別介紹了蔬菜的種植、管理與收獲。

4.指導細讀課文,每個同學選讀自己喜歡讀的語句或段落,并用簡短的語言說說喜歡讀的理由。通過學生自由選讀,進一步熟悉課文,親近語言文字,并在學生簡短的點評中體會在記敘中抒情、描寫增強表達效果的特點。例如:選讀第1小節(jié),可點評生動的描寫,整齊的句式,以及引用俗話,語言親切自然。

選讀第9小節(jié)末尾,擬人、排比、比喻、反問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生動的描寫中抒發(fā)了作者在勞動中感受到的無窮樂趣。

選讀第10小節(jié),更是將抒情、描寫、議論緊密結合,表現出一種真正的田園樂趣。

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多讀多說,也可參與學生的點評,并多給予肯定的評價。

(四)總結、擴展

本節(jié)課,我們著重從文章整體入手,通過初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通過細讀、選讀進一步感受本文語言的整齊、優(yōu)美、生動,同時體會到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的作用。這節(jié)課主要感受到語言的美,其實文章中不少詞語選用還十分精當,抓住了事物的特點,這一點可引導學生課后進一步品讀,并在自己的習作中模仿、借鑒。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繼續(xù)體會文章精煉、生動的語言;比較閱讀《菜園小記》與《記一輛紡車》,理解本文創(chuàng)作主旨。

(二)整體感知

課文題目曰"小記”,其實“小”中有“大”,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那個時代延安的精神而貌。在那個艱苦的年月里,大家響應毛主席“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開展大生產運動,實行生產自救,一邊戰(zhàn)斗,一邊生產,不僅從經濟上保證了戰(zhàn)斗,而且鍛煉了大家的意志,培養(yǎng)了與困難作斗爭其樂無窮的精神。吳伯簫在1861那個同樣困難的時期寫下這篇回憶性的散文,是希望能夠發(fā)揚當年延安的這種精神戰(zhàn)勝當前的困難。

(三)教學過程?

1.復習上一課有關知識,檢查上一課作業(yè)?。

2.進一步體會、品析詞語運用的準確、生動。比如:成語的使用,姹紫嫣紅、五彩斑斕、競肥爭綠等等,增加了語言的豐富內涵和表現力。再如:疊詞的使用,施施肥、培培土、澆澆水、窄窄淺淺、吸吸煙、說說話等等,使語言親切自然。

3.比較閱讀《記一輛紡車》與《菜園小記》體會本文創(chuàng)作主旨。

(1)研讀課文5、6小節(jié)有關語句,結合《記一輛紡車》所了解的背景,明確這里點明了在延安開展大生產運動的背景。

(2)研讀課文9、10、1l、12小節(jié),抓住文中“種菜是極有樂趣的事情”、“種菜的整個過程,隨時都有樂趣”、"那時候人是會感到勞動的愉快的”、“一切都使人感到一種真正的田園樂趣”等句子,以“樂”來寫種菜勞動,表現了以苦為樂,戰(zhàn)勝困難的樂觀主義精神和在勞動中產生的高尚情操與情趣。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一步品味語言:如“就從那里會長出又綠又嫩又茁壯的瓜菜的新芽哩”、“那些新芽,條播的行列整齊,撒播的萬頭攢動,點播的傲然不群,帶著笑,發(fā)著光……”這些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無不表現出勞動的樂趣。指導以“樂”為中心進一部感悟語言,體會中心。

(四)總結、擴展

通過本節(jié)課的語言品味和與吳伯簫同時期的作品《記一輛紡車》的比較,可以看到那個時代人們的那種不怕困難,戰(zhàn)勝困能的斗爭精神和以苦為樂的樂觀主義精神,在1961那個特殊的艱苦歲月里,多么需要那個時代的延安精神呀!這就是“小記”中蘊含的“大主題”。同時這篇課文中作者那清新、優(yōu)美、精煉的語言也值得我們好好學習。

為了加深對本文語言的體會,可指導學生做這樣的擴展題,《果香四溢的八月》、《菜場一覽》等等,要求抓住花果、蔬菜的特點,從色、香、味等多種角度進行片斷摹寫。

布置作業(yè)?

第一課時:1.繼續(xù)朗讀課文,摘錄生動優(yōu)美的詞語和句子。

2.正確朗讀和書寫下列詞語。

姹紫嫣紅 肥碩 薔薇 木槿 菜畦 濯

石窠 精神矍鑠煦暖芫荽 腌漬

第二課時:完成課后練習一、二題。

菜園小記原文篇十

教學設想

這是一篇散文,可以根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點,細心體會文章的思路和線索,領悟文章“以小見大”的寫法,體會作品記敘、描寫中濃郁的抒情特色和作者清新、優(yōu)美、質樸的語言風格。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前,播放歌曲《南泥灣》。上課后,由歌曲引入歌曲的背景,即1942年的延安大生產運動,再引入對課文的學習。

2.介紹延安大生產運動。

1942年,也是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歲月,國民黨反動派發(fā)動fan共高潮,配合日寇重重封鎖我們陜甘寧邊區(qū),妄想困死我們。當時邊區(qū)的經濟極端困難:沒有衣服穿,沒有鞋子穿,甚至沒有飯吃,其他就更不用說了。為了戰(zhàn)勝困難,徹底粉碎敵人的陰謀,毛主席號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邊區(qū)軍民熱烈響應,開荒種地,紡線織布,連毛主席也種了一塊地。結果不但吃得飽,穿得暖,而且堅持了抗戰(zhàn),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學生聽朗讀帶。

注意疑難字詞的讀音。

2.解決疑難字詞的讀音。

姹紫嫣紅 木槿 甬路 菜畦

籬笆 自給 石窠 涔涔 滄浪 

濯 雪茄 腌漬 畦壟 間苗 

3.詞語摘抄。

肥碩 絳紫 傲然不群 老當益壯 干脆爽口

煦暖 矍鑠 萬頭攢動 沁人心脾

學會摘抄詞語,有益于詞語的積累,為語言表達作好基礎準備。

4.要求學生從自己所摘抄的詞語中選取三個詞語說一段話。

目的在于檢查學生對詞語的掌握程度,培養(yǎng)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三、理解文章的結構層次

1.學生迅速默讀課文。

2.討論:這篇文章的結構層次應該如何劃分?

討論后明確: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開篇點題,種菜比種花好。

第二部分(第217段):寫菜園景象。

第三部分(第8—12段):寫種菜的全過程。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學生齊讀第一部分。

2.提問:本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明確:是第一句,即“種花好,種菜更好”。

3.作者從哪個角度強調了“種菜更好”呢?

學生回答后明確:作者采用比較法,將“花”與“菜”進行比較,花美供欣賞,菜好供食用。種菜更好,是從實用價值的角度強調的。引用俗語“瓜菜半年糧”便說明了這一點。

五、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教師范讀第二部分。

要求學生在聽讀時,迅速畫出能夠大致表明每段中心意思的句子。

2.提問:第3—7段依次記敘了什么內容?請結合各段中心句回答。

讀完后,明確:第3段——說是菜園,其實是果園。

第4段——果園也是花園。

第5段——說的菜園,是就園里的隙地開辟的。

第6段——在延安的同志,大家都在工作、學習、戰(zhàn)斗的空隙里種蔬菜。

第7段——我們種的那塊菜地,在那園里是條件最好的。

可以讓學生在了解上述中心句子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語言加以概括。

3.提問:請用一個字概括本部分的中心內容。

明確:即“美”。這部分作者先從整體角度寫了菜園的景象美,再從局部角度寫了菜園的景象美。前后互相補充,全面具體地展現了菜園的景象。

4.第6段不寫行不行?為什么?

明確:不行。這段文字交代了藍家坪菜園種菜的特殊歷史背景,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年延安軍民大生產運動,作品深刻而豐富的思想意義也就得以充分體現,這就是“以小見大”的表現手法。

六、布置作業(yè)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簡單回顧上課時內容,引入新課時

二、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三部分。

2.引導學生思考:這一部分各段依次寫了菜園種菜的哪些事情?

學生討論后明確:第8段,寫了學習種菜的樂趣。

第9段,寫了菜園播種的樂趣。

第10段,寫了菜園管理的樂趣。

第11—12段,寫了菜園豐收的樂趣。

引導學生明白,這一部分以種菜過程為序寫了菜園勞動全程的樂趣,一幅幅畫面流光溢彩,絢麗多姿,勞動的樂趣,蘊含在華妙美麗的畫卷之中。

3.請用一個字概括這部分的中心內容。

明確:即“樂”字。

4.學生齊讀課文第10段,思考:這一段一共寫了幾個畫面?

明確:寫了兩個畫面:暮春耕種圖、夏夜納涼圖。

5.細心體會:這兩個場面在寫法上有什么異同?

明確:不同的是:前者側重寫白天勞動時延安軍民心理感受的勞動愉悅,后者側重通過晚上納涼聊天展現延安軍民的高尚心靈和遠大理想。

相同的是:兩個特寫鏡頭都運用了記敘、描寫和抒情三者結合的手法。無論是白天勞動,還是月下聊天,敘事均簡潔洗練。陽光煦暖,春泥芬芳,蔬菜飄香,寥寥幾筆,便描寫出一派春光。而在這景物描寫中,也散發(fā)出濃濃的喜悅之情。

6.學生自行朗讀第11、12兩段,體會作者種菜喜獲豐收的快樂之情。

這個內容通俗易懂,可以只讓學生自行體會,不必分析。

三、綜合評價

1.品讀文章的語言之美。

學生自行品讀,明確:這篇文章的語言優(yōu)美,主要是因為如下幾個原因:

(1)詞語的運用妥帖而富有色彩之美。

(2)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語言生動活潑。比如,那段對瓜菜新芽的描寫,有比喻、擬人、排比、引用、反問,這些修辭手法的綜合運用,把一幅新芽圖寫得清新可愛,充滿了詩情畫意。

(3)恰當引用了農諺俗語和古人詩文,語言質樸簡練。

(4)多處注意運用了疊音詞語,使文句具有了音韻美,而且增加了表現力。

2.默讀全文,感受菜園之美,想想:作者為什么能夠將一個普通的菜園寫得如此美麗?

3.提問:(1)你曾經參加過哪些體力活動?有什么體會嗎?(2)作者把勞動寫得充滿樂趣,這樣寫是否有些失真?請談談你的看法。

以上兩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暢所欲言,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答案不求全面,只求了解;只求學生能夠有所領悟,不求細致深入的理解。

四、布置作業(yè)

菜園小記原文篇十一

8菜園小記

吳伯簫教學目的1.學習本文以小見大和記敘、描寫、抒情相結合的寫法。2。學習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重點難點

1.重點:以小見大,記敘、描寫、抒情融合的寫法上。

2.難點:領會“散文形散神不散”這一特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讀準下列加點字的讀音。

肥碩(shuo4)??? 自給(ji3)? 姹紫嫣紅(cha4)(yan1)? 槿(jin3)

甬(y6ng)?? ?稠(chou2)??? 絳紫(jian4)

菜畦(qi2)??? 侍弄(shi4)??? 窖qiao4)

韭菜(jiu3)??? 石窠(ke1)??? 涔(cen2)

洌(lie4)??? 濯(zhuo2)??? 權(cha4)

矍鑠(jue2 shuo4)掐(qia1)??? 腌漬(yan1 zi4)

庶(shu4)??? 摶(tuan2)??? 苔(tai1)

煦暖(xu4)??? 蕪荽(yan2 sui1)? 茬(cha2)

2.解釋下列詞語。

(1)姹紫嫣紅:形容顏色好看。

(2)繁盛:繁榮興盛。

(3)異香:異乎尋常的的香味。

(4)見縫插針:比喻盡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間或時間。

(5)羨慕:看見別人有某種好處、長處或有利條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6)涔涔地:形容泉水不斷地流出。.

(7)夜雨剪春韭:見杜甫《贈衛(wèi)八處士》詩句:“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shang1)(古酒杯)”。

(8)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鮮空氣或喝了清涼飲料使人感到舒適。

(9)西河南陽之壽:《禮記·檀弓》曾子謂子夏日?!拔崤c汝事夫子于洙泗之間,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侗阕印罚骸澳详柖伎h山中有甘谷,谷中皆菊花,花墮水中,居人飲之多壽,有及一百四五十歲者?!闭n文指高壽。

3.(1)粗讀課文,為課文分段并歸納段意、中心。

(2)思考預習提示。

二、導入??

1.作者作品簡介。

吳伯簫(1906一)原名吳熙成,曾用筆名山屋、天蓀。山東省萊蕪縣人。抗戰(zhàn)第二年赴延安。曾先后任陜甘寧邊區(qū)文化協(xié)會秘書長,陜甘寧邊區(qū)教育廳科長,張家口華北聯大中文系副主任,東北大學社科院副院長,文學院副院長,主編<東北文化>,全國解放后,任東北教育學院副院長,人教社副社長,文學講習所所長,<文藝學習>編委,中科院文研所副所長。代表作有<煙塵集><出發(fā)集><北極星>。吳伯簫曾在延安生活八年之久,親身參加過大生產運動,據說還是一名紡線能手。對這段生活。他懷有極其深厚的感情。他以此生活寫了一組散文,是自己的所見所歷,真情實感。

2.導語?

延安的大生產運動中外聞名。在抗日戰(zhàn)爭那艱苦的歲月,為粉碎敵人圍困,毛主席向延安軍民發(fā)出“自力更生”的號召,于是延安軍民在黨和毛主席領導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作者曾親自經歷這場偉大的運動并在60年代初期,國家暫時困難時期,高瞻遠矚,以深入開掘。帶著對延安大生產運動深切的懷念和珍愛的心情,以小見大地寫了一組回憶大生產運動的生活散文,<菜園小記>也是其中的一篇。

這一組包括本文在內的散文,發(fā)表后給當時的全中國人民以巨大的鼓舞。也標志著吳伯簫散文藝術風格的成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菜園小記>,看看作者筆下的菜園那樣清新和優(yōu)美的描寫,怎么就能表達那么廣與深的思想內容。

三、正課

1.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和中心。

討論并歸納:全文以菜園種菜為線索,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引子。

第二部分:(第3至6自然段)菜地概貌。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至完)菜地勞動情況和樂趣??煞秩齻€層次。第一層:(第7自然段)寫“我們種的那塊菜園”的優(yōu)越條件。第二層:(第8至10自然段)寫種菜的艱辛與樂趣。(全文重點)第三層:(第11至12自然段)寫菜、瓜的生長與豐收。

中心是:課文通過作者對當年在藍家坪自己動手,開荒種菜的難忘歲月的回憶,生動真切地反映了革命前輩以苦為樂、奮發(fā)向上的高尚情操,表現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2.提問:引子部分把花和菜的作用進行比較目的是什么?

討論并歸納:①突出菜的實用價值,說明種菜比種花更好。②表現不尚奢華,追求樸實的觀點。③定下全文感情基調。④自然地引出下文對延安藍家坪菜園的回憶。

3.提問:第二部分通過哪些方面寫果園反映了延安軍民怎樣的精神面貌?

討論并歸納:菜園一果園一花園。對花、果樹從品種、形態(tài)、顏色、香味四方面進行具體描寫。寫出了這個園子生氣蓬勃、美麗誘人的景色,反映了在這艱苦年代里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

4.提問:課文第6自然段介紹了什么內容?作者用意何在?

討論并歸納:介紹當時大生產運動的背景。作者的用意是把所記的小事放到一個廣闊的時代背景上、為賦予其革命的戰(zhàn)斗內涵提供并取得依據。

5.提問:讀課文、試說說當年延安人的精神生活。

討論并歸納:課文從三方面談延安人當年精神生活的“樂趣。”①勞動本身就有無限的樂趣,在刻苦學習和緊張的間隙里種菜,也是很有趣的生活,收獲的愉快,更是任何物質享受都不能比擬的。②勞動使人的思想感情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在勞動過程中,很少人為了個人的什么斤斤計較,倒是為集體做了些什么有意義的事情,才感到真正的幸福,同志友誼,革命大家庭的溫暖,把大家團結得像一個人。③勞動的過程中,養(yǎng)成了共產主義勞動態(tài)度。同志們親手開荒,種的菜,吃起來格外香甜,也格外珍惜。在延安,跟困難作斗爭,贏得革命的勝利,這是當年最崇高的精神生活,最大的精神歡樂。

6.提問:“我們種的那塊菜地”優(yōu)越條件中作者略寫了什么?詳寫了什么?詳寫的用意何在?

討論并歸納:略寫“土肥地整”,詳寫了“水源充足”。詳寫的用意是他們并不沾大自然的光,反而在思想上、行動上嚴格要求自己,表現了高度的自覺性。利用優(yōu)越自然條件、艱苦勞動,為革命多作貢獻。這是他們的“樂”。這就是延安精神。

7.提問,全文重點是第二層,找一找第8自然段中記敘的內容,表達感情的語句。

討論并歸納:記敘的內容有①物質準備(積肥)⑦技術準備(請老農講課,邊做邊學種菜、種瓜、種煙、煙菜加工的知識,技能),表達感情的語句有“只要動動手,肥源到處有”。“到現在我還有深刻的印象”等。

8.提問:第9段寫播種,第10段寫管理。作者并沒有細寫勞動經過,而是重在抒寫艱辛勞動中的樂趣,為什么?

討論并歸納:寫播種,寫管理是全文的重點,作者寫得具體細致,自然親切,充滿生活氣息。帶著泥土芬芳,沒有細寫過程,重在抒發(fā)真正的“田園樂趣”,這種樂趣、決非古人消極避世、追求世外桃源之樂,而是在艱苦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延安軍民響應黨中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號召。闖渡難關,爭取勝利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9.提問:第三層色彩艷麗突出了瓜菜生長與豐收,想一想作者在這里主要運用了什么方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討論并歸納:在這里作者主要運用“記敘”的方法,表達了勞動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與上文“真正田園樂趣”相呼應。

10。提問:本文是“小記”記的事小嗎?為什么?給這種寫法起個名稱。

討論并歸納:課文記得是菜園幾件小事,事小意義卻很大。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抗日戰(zhàn)爭中延安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的火熱斗爭生活。表現了延安“艱苦奮斗”精神,這是從大處著眼,小處落筆,即“以小見大”的寫法。

11.提問:課文是怎么把記敘、描寫、抒情融合在一起表現了一種怎樣的精神7

.討論并歸納:本文寫的是種菜的事,在記敘中,對菜園的概貌,人們的勞動,瓜果的生長與豐收穿插了不少描寫。這些描寫增加了記敘的真實,給人生動形象的感覺,同時在記敘與描寫中寄寓“田園樂趣?!边@種抒情,顯得自然而親切,十分感人。如在文中有許多疊詞的使用如:“伸伸腰”“擦擦汗”“看看苗”是記敘,也是描寫,同時明顯從中流露出一種輕松愉快的情感,更表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小結

課文從整體上看,是圍繞菜園這條主線來寫的,體現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點,學習本文,我們還可以回憶在初二時學過的《記一輛紡車》,兩篇文章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現實意義相同,今天,隨著改革開放步子邁得更大,我們的社會物質條件更加優(yōu)異,這種環(huán)境中,同學們我們仍要繼承延安精神,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讓我們的國家在全社會奔小康的進程中,步子邁得更大。實現目標的時間更短,作出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五、作業(yè)?

1.課后練習第一、二、三題。

2.選用課時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

菜園小記原文篇十二

教學建議

一、思想主題

本文記下了延安大生產時期墾地種菜的勞動過程,以及當時人們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目的是教育和鼓勵人們繼續(xù)發(fā)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戰(zhàn)勝困難,度過難關。本文的激勵和教育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作者并沒有進行簡單的空洞的政治說教,而是通過對開地種菜這些微不足道的生活瑣事進行細致的描繪,字里行間流露出感人至深的教育作用,給人以鼓舞的力量。

二、以小見大的寫法

本文記敘延安當年生產自救的革命戰(zhàn)斗生活,延安大生產運動,徹底粉碎了敵人妄想困死我們的陰謀。在延安的人,在所有抗日根據地的人,不但吃得飽,穿得暖,而且堅持了抗戰(zhàn),取得了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按蠹以诠ぷ?、學習、戰(zhàn)斗的空隙里種蔬菜”,因為大家把種菜同整個革命戰(zhàn)斗的勝利聯系在一起,因此就“一畝園十畝田”這么大的勞動量來說,大家不覺得苦,反而認為是樂。吃菜是樂,種菜是樂,積肥是樂(早晚散步時做)等等無一不是樂,一點看不出苦,看不出累,足見延安當時“以苦為樂”的精神。本文正是通過一個菜園小記,反映了這樣一種大的精神風貌。

三、記敘、描寫與抒情的融合

本文寫的是種菜的事,但記敘當中,對菜園概貌的勾畫,對菜地與人們勞動情況的介紹,對瓜菜生長與豐收景象的描寫等等,都非常生動形象。在記敘與描寫中,又寄寓著一種“田園樂趣”,顯得自然而親切,十分感人。如第十段中,作者用動詞重疊式“伸伸腰”“擦擦汗”“看看苗”等,流露出一種輕松愉快之情,表現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質樸而優(yōu)美的語言

本文語言的質樸,與所表現的生活是相一致的,同時也表現作者質樸的人格和純熟的語言表達功力。話怎么說,文章就怎么寫,樸素自然,不矯揉造作。如:“有人侍弄過,算是熟菜地”“用柳罐打水,抬抬手就把菜澆了”“種煙要打杈、掐尖”“不要費太大的勞力”“平房的左右前邊河邊,……”等等,語言質樸還表現在引用農諺、俗語等方面。

質樸的語言自然也是明朗的,語言的明朗還因為句子多半短小活潑,或長短相間,講究對稱,或疊詞運用,形成和諧節(jié)奏,濃郁抒情筆調。

五、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的教學方法建議

比如學《菜園小記》,我引導學生這樣想像:先看書,看書之后,在大腦中放映菜園的圖像。這圖像越來越鮮艷,越來越逼真,越來越大,好像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不是在我們的腦子里,而是在我們的周圍。一行行的果樹下面是一片片的菜園,我們就站在菜園里,站在畦壟上,前后左右是嫩綠的菜苗,空氣中飄來泥土的芳香,花的芳香,菜的芳香。我問“踩上菜畦了嗎?”學生們閉著眼睛,笑瞇瞇地說:“踩上了!”“聞到土香、花香、菜香了嗎?”悟性好的同學可以回憶起過去聞過的土味、花味、菜味。于是便答:“聞到了!”“那么我們開始間苗吧!”于是同學們彎下腰去間苗,一時間課堂上充滿了愉快的氣氛。同學們在這種身臨其境 的想像感知過程中,品嘗到了田園樂趣,深深理解了文章的中心。(魏書生)

《菜園小記》教學設計示例一

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將自己的主觀情感融于敘事寫景之中。教學這樣的文章,要引導學生循其形,入其境,體其情,深入領會文章意境美;深入文本,發(fā)揮想像,換位思考,通曉文章的情理,讓學生受到情感美的熏陶;注重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語言,強化鑒賞過程中的審美愉悅,加深對散文美的多方位認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導語?設計一: 以歌曲《南泥灣》及延安軍民大生產運動圖片導入??, 創(chuàng)設一個與文章基調相一致的生活情境與情感基調,帶學生置身于相應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的情感與作品的情感積極交融,產生強烈而深厚的情感反應,從而喚起學生的審美感受。

導語?設計二:以陶淵明詩《歸園田居》導入??: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一幅優(yōu)美的月夜歸耕圖蘊涵著詩人歸隱的自豪與田園的樂趣。那么,在艱苦的抗日戰(zhàn)爭年代,戰(zhàn)士們曾經體驗到的田園樂趣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走進吳伯簫和他戰(zhàn)友的菜園,一起去感受戰(zhàn)士們種菜的樂趣與延安軍民的精神風貌。

二、解題

1.介紹寫作背景。

2.介紹作者吳伯簫。

三、研習課文

1.粗讀課文,整體感受美點。

(1)學生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獨立感受、發(fā)現美點,同時思考: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了延安軍民怎樣的精神面貌?

明確:課文表達了作者熱愛勞動、熱愛邊區(qū)火熱的戰(zhàn)斗生活的思想感情,表現了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以苦為榮、以苦為樂的革命精神面貌。

(2)學生交流閱讀感受。

請學生讀出自己喜歡的詞、句、段,并且說說它們美在哪里。

(解說:本文語言質樸、明朗而優(yōu)美,蘊涵著深厚的感情,輕聲朗讀可能比大聲朗讀或默讀更容易讓學生入情入境,獲得豐富的感受。學生在沒有教師或錄音朗讀“干擾”的情況下的閱讀是一種“真實的閱讀”,也是“發(fā)現”的起點。安排這些活動的意圖是讓學生自主初步感受文本,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交流閱讀感受有利于構建一個生生互動的立體教學網絡。)

2.抓住線索,理清課文思路。

(采取“分小組討論一全班交流一教師點撥”的方式進行。)

貫穿全文的線索是什么?文章圍繞這條線索寫了哪些事?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

明確:文章以菜園為線索,把與菜園有關的事情貫穿起來,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是文章的引子。由議論“種花好,種菜更好”很自然地引出對延安藍家坪菜園的回憶。

第二部分(3—6段),寫菜園的概貌。

第三部分(7—12段),寫種菜的樂趣。

(解說:散文的線索是把全部材料連綴成一個有機整體的脈絡,是作者行文的思路。從線索入手理清思路,往往能收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

3.檢查學生對生字難詞的掌握情況。

四、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體會作者是怎樣在敘事、寫景中抒發(fā)內心感情的?

2.積累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菜園小記》這篇課文,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走進作者筆下充滿田園樂趣的菜園,一起欣賞菜園的景,了解園中的事,體會文中的情。

二、研習課文

1.學習文章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

(1)默讀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來寫菜園概貌?作者在文中提到的種菜樂趣體現在哪些方面?重點寫了哪些樂趣?

明確:作者抓住菜園是果園又是花園的特點,運用鋪陳的手法,先果園,次花園,最后落筆到菜園。作者在文中告訴讀者,“種菜的樂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時候”,“施肥,松土,整畦,下種等等種菜的整個過程隨時都有樂趣”,重點寫了播種、管理與豐收的樂趣。

(2)合作探究:文中對果園與花園美景的描寫以及對延安軍民開荒種菜背景的介紹是否偏離了中心,作者這樣寫的意圖是什么?

學生分小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發(fā)言,教師點撥小結。

明確:課文關于菜園面貌的描寫、開荒種地背景的介紹都表現了延安軍民的精神面貌,并沒有偏離中心。本文著力寫菜園,旁及果園和花園以及開荒種地的大生產背景,粗看似乎有點散,但從整體來看,所有這些都是圍繞菜園這條主線來寫的。作者極力渲染環(huán)境是為了渲染心境。繁茂熱鬧、花團錦簇的菜園美景既烘托了勞動的樂趣,又表現了艱苦年代里解放區(qū)軍民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第7段中對開荒種菜的描述,介紹了當時大生產運動的背景,這樣由點到面,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面貌可見一斑。本文題為“小記”,寫的也只是一個小小的菜園及自己動手開荒種菜的幾件小事與個人的勞動感受,但是作者把它放到當時延安的大生產運動中來寫,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延安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的火熱的斗爭生活,表現了延安軍民“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艱苦奮斗的精神。這種“大處著眼,小處落筆”的寫作方法是極其可貴的。

(解說:學生由搜集信息到對有效信息進行判斷、分析、作出結論。這種思維過程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有一定的刺激性,從而激起學生的探究愿望。)

2.品讀課文,鑒賞文中的意境美與情感美,學習融記敘、描寫、抒情于一體的寫作手法。

(1)朗讀課文第3、4段,思考:作者筆下的果園與花園各有什么特點?哪些詞、句最能表現中心?

明確:作者筆下的果園“熱鬧”、“繁盛”;花園中草花品種繁多,長得“繁茂潑辣”,顯得生氣蓬勃。其中“熱鬧”、“繁盛”、“草花不名貴,但是長得繁茂潑辣……密密叢叢地到處都是”等詞、句以及描寫波斯菊的句子最能表現解放區(qū)軍民不怕困難、奮發(fā)向上的精神面貌。

(2)默讀課文第三部分,讓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最能體現勞動樂趣的段落,并說明理由。

(3)引導學生重點品味第9、10段。

①學生閉目聽課文配樂錄音朗讀或教師、學生聲情并茂的范讀,同時想像作者播種的情景、幼苗出土的情景、新苗爭綠的情景以及作者暮春中午間苗中耕、夏季畦頭乘涼夜談的情景。第9、10段內容讀完后,音樂可再持續(xù)放一兩分鐘,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樂曲聲中盡情想像、體味田園勞動的樂趣。

②找學生口頭描述想像中的情景和體味到的田園樂趣。

③這兩段融記敘、描寫、抒情為一體,語句親切自然,充滿生活氣息,帶著泥土芬芳。讓學生推薦自己喜歡的句子,并簡要分析。

a.……就算種的只是希望,那希望也能給人很大的鼓舞。

這話閃爍著哲理的光輝,種下的不只是種子,更是希望,有希望就受鼓舞,有希望就有克服困難的力量。也正是這永不熄滅的希望之火,鼓舞著邊區(qū)軍民戰(zhàn)勝了重重困難,奪取了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

b.那些新芽……帶著笑,發(fā)著光,充滿了無限生機。

這里運用擬人與排比的修辭手法,生動傳神地寫出了瓜菜新芽的姿態(tài),“我”對瓜菜新芽的喜愛之隋充溢在字里行間。

c.一邊人聲咯咯啰啰…使人感到一種真正的田園樂趣。

前兩句從聽覺、視覺、嗅覺等不同的角度寫出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美景,令人陶醉。第三句直接抒發(fā)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④指導學生用喜愛、贊美的語氣朗讀這兩段。

⑤討論:作者在文中提到“種菜是細致活兒,認真干起來也很累人”,但是后面又寫“種菜是極有樂趣的事情”,并且將艱苦的勞動過程寫得充滿詩情畫意,作者的觀點是否前后矛盾?是否在有意美化勞動?讓學生圍繞以上問題以“我看勞動的樂趣”為話題,結合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3.品味課文精當的語言。

作者寫蔬菜、花果、樹葉時,抓住了事物色香的特點,試找出幾個有關的詞語,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當。

例:“粉紅”的桃杏花,“綠葉襯托的艷麗”的海棠花,“絳紫的”、“銀白的”波斯菊、“鮮綠肥嫩”的韭菜,“青”蘿卜,“紫”茄子,“紅”辣椒,“又紅又黃”的西紅柿,這些色彩搭配得非常和諧,構成了一幅鮮艷奪目、五彩斑斕的畫面。再如寫波斯菊“散發(fā)著濃郁的異香”,“芫荽散發(fā)出脈脈的香氣”,這里有濃郁醉人之香,也有清淡幽雅之香。它們之間不可對換,也不能混雜,可見用詞精當。

(解說:扣住文中的重點段落引導學生由感知美、感受美到鑒賞羌、表達美,整個過程始終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并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有利于提升審美品味。)

三、課堂小結

課文記敘了作者在延安藍家坪開荒種菜的事,生動真實地反映了革命前輩以苦為樂、奮發(fā)向上的高尚情操,表現了抗日戰(zhàn)爭時期延安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文章以小見大,融記敘、抒情、描寫于一體,語言生動傳神,用詞精當。

四、布置作業(yè)?

以“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不能丟”為主題寫一篇演講稿,在全班舉行演講比賽。

(解說:此設計旨在拓展課堂學習,弘揚延安精神,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語文能力,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

菜園小記原文篇十三

學習重點:?

1、即小見大的寫法?

2、記敘文中的描寫和抒情?

3、疊詞的運用?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

1961年至1962年,吳伯簫陸續(xù)寫了一組回憶延安生活的散文。有《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窯洞生活》,分別從衣食住三個方面反映延安軍民生活和勞動情景,選擇在1961年前后撰寫,有更重要的現實意義,當時國民經濟是嚴重困難時期,激勵人們以苦為樂,以苦為榮,將困難置之度外,發(fā)揚延安大生產精神?!恫藞@小記》是從“食”反映延安生活的,讓人感到勞動是美好的。?

二、閱讀課文?

三、討論解決以下問題?

1、?本文寫的是菜園,又為何涉及“花園”“果園”?說明菜園是果園,又是花園,有力地突出了“菜園”。?

2、?前五段寫了什么內容?描寫了菜園的環(huán)境和面貌,從總體到局部?

藍家坪菜園→我們種的那塊菜地?

3、?第六段主要用了什么表達方式?這段文字的作用是什么?說明,介紹了延安大生產運動的背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即小見大,起重要作用。?

4、?第七段至末尾寫了蔬菜的種植與管理,以及由此帶來的精神上的歡愉和物質上的豐收,具體說來有以下內容:?

我們那塊菜地條件好→學技術→播種享樂趣→除草→澆水→收獲?

四、?歸納?

本文寫了勞動的美好。其實勞動是艱苦的,勞累的,不過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享受自己的成果時的確是愉快的,此時,回過頭來看勞動就會感到勞動是美好的。?

五、?寫作特色?

1、即小見大的寫法。題為小記,寫的只是菜園,寫了種菜的感受和體會,卻放在了大生產運動的背景下,反映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偉大號召的巨大作用,表現了延安軍民熱愛勞動的崇高品質和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

2、抒發(fā)了濃烈的思想感情。直接抒發(fā)的不多,作者善于把感情融會在記敘描寫之中。如菜園的環(huán)境描寫及種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記敘和描寫都有無限喜愛的感情?

4、?語言富有特色。?

a準確生動,絢麗多彩。“花種得的好”——姹紫嫣紅;“莖葉”?——嫩綠;“塊根”?——肥碩;“果實”?——多漿。十分準確??

b、動詞疊字,生動形象,讀來十分親切。施施肥、培培土、澆澆水、抬抬手、吸吸煙、談談話?

c、富有色彩美。青蘿卜、紫茄子、紅辣椒、紅黃西紅?

d、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手法?!巴捓锏膶毱俊薄靶略姡〝M人、比喻、排比、引用、反問“一首更新的詩”)”?

e、使用家諺俗語?!肮喜税肽昙Z”“一畝園十畝田”具有生動性和表現力。?

通過朗讀去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段落分析?

附板書:?

菜園,既是果園又是花園?

菜園╱ 從整體到局部:藍家坪到我們種的菜地 ╲強烈的思想感情?

小記╲ 插入說明內容,對即小見大起關鍵作用 ╱無限的勞動樂趣?

種菜:條件好、學技術(播種、除草、?

澆水、收獲)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21841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