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學活動教案中班大全(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3 18:57:50
最新科學活動教案中班大全(4篇)
時間:2023-04-03 18:57:50     小編:zdfb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科學活動教案中班篇一

小班幼兒的嗅覺感官經驗較少,他們對氣味的概念停留在好聞與不好聞、香與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潛意識里積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種物品氣味的機會。通過這次探索活動“氣味瓶”,旨在給幼兒提供一個積累嗅覺經驗的機會,讓幼兒了解各種物品的氣味。

1.學會用鼻子聞物體的氣味,發(fā)展感知能力。

2.知道鼻子可以聞氣味,要愛護自己的鼻子。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每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別裝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醬油、醋、酒、蜂蜜等,盡可能的提供有各種氣味的物品。

1.激發(fā)幼兒對氣味的感知興趣。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嗎?”(呼吸、聞氣味)拿起一只瓶子,“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東西,應該怎么辦呢?”(看或聞)

2.引導幼兒感知各種各樣的氣味。

(1)“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們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嗎?”

(2)請小朋友打開瓶蓋,聞一聞瓶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聞好一個蓋好,再換其它的瓶子聞,等一會兒告訴大家,你聞到了哪些氣味?

(3)幼兒交流自己剛才聞到了什么氣味。

(4)老師請每組一個小朋友找出醋的氣味?(或其它氣味)的瓶子,看誰先聞出來。

3.引導幼兒討論、擴展經驗。

小朋友你在家里或別的地方還聞到過什么氣味?請你告訴大家。

你最喜歡聞什么氣味?不喜歡聞什么氣味?為什么?幼兒討論交流。

教師小結: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氣味,鼻子能告訴我們各種各樣的氣味,幫助我們辨別不同的東西。

4.總結

討論怎樣保護鼻子啟發(fā)幼兒回憶以往碰傷鼻子或感冒的 感覺,進行討論,談談保護鼻子的方法。

教師小結:我們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還可以聞到很多的氣味,所以我們要保護自己的鼻子。知道不挖鼻孔,不把異物塞入鼻孔,活動時注意不撞擊鼻子,積極參加鍛煉,增強體質等

在娃娃家的廚房里放上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別裝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醬油、醋、酒、蜂蜜等,制成“氣味瓶”,讓幼兒辨別各種氣味,并用語言講述自己的發(fā)現。

科學活動教案中班篇二

1.初步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的方式,知道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與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2.能和小組內的同伴協(xié)作分類。

1.操作卡片,各種長刺的、長有羽毛的、長鉤的、長翅膀的、色彩鮮艷的種子植物圖片若干。

2.dvd:種子的傳播。

1. 引發(fā)幼兒對種子外部形態(tài)的觀察興趣。 觀察種子的圖片,聽故事,提問這些種子是什么樣子的呢?

提問:你看到的種子是什么樣子的?(有長刺的、長有羽毛的、長鉤的、長翅膀的、色彩鮮艷的種子……)

設置懸念,引發(fā)幼兒聽故事的興趣。小蒼耳也迫不及待地騎上了“白馬”,這是怎么回事呢?

欣賞故事《騎“白馬”的蒼耳》。

2. 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

提問:為什么這些種子要長有羽毛、倒鉤呢?(幼兒自由講述已有經驗,了解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是與它的傳播、繁殖密切相關的。)

那種子是怎樣傳播的呢?(自由講述)

觀看dvd,了解幾種常見的種子傳播方式:風傳播、動物和人傳播、水傳播、糞便傳播、彈射傳播。

3. 能根據種子的外形特征進行傳播方式的分類。

這些圖片上的植物是以什么方式進行傳播的呢?請你和同組的小朋友將它們分類。

以小組為單位給圖片分類,進一步感知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與傳播方式之間的關系。

集體交流分類過程。

1.在散步及戶外活動時,可尋找種子,根據它的外部形態(tài)特征觀察討論、探索其傳播方式。

2.在區(qū)域中及時更新圖片,引起幼兒更大的興趣,日?;顒又锌尚蕾p散文《頂棉筐的小姑娘》。

能根據種子的外部形態(tài)判斷其傳播方式。

附故事:騎“白馬”的蒼耳

刺猬先生像一位管理戶籍的警察。 他每天夾著個小本,調查著這塊草地上小花小草的來歷。 他知道,蒲公英的種子,是撐著小傘,由風婆婆送來的; 他知道,鳳仙花的媽媽了不起,結的果實像個小炸*,太陽一曬,果皮爆裂了,會把種子像子彈一樣射出去,射得老遠老遠的。 至于那棵小櫻桃樹,就更有趣了。那是一只貪嘴的小鳥,吞下了櫻桃,然后把櫻桃核和鳥糞一起拉了出來,掉在草地上,櫻桃樹苗就這樣長出來了。 近來,他發(fā)現,草地上悄沒聲兒地長出了兩棵蒼耳,在蒼耳的.綠枝上,還結出了好多帶刺刺的小蒼耳子。小刺猬感到很奇怪: “小蒼耳,你們的模樣挺像我呢!你們是怎么到這兒來的?” 小蒼耳們看看刺猬也都樂了,他們是挺像的。 正巧這時一只小白兔跑過,他向小刺猬問好,并請他有空來做客。 當小白兔離開時,小刺猬發(fā)現,有三個小蒼耳子,已經把自己的小刺鉤在小白兔的毛上了,并快樂地唱起了歌: “小蒼耳,騎‘白馬’, 沒腿也能跑天下, 告別媽媽和故鄉(xiāng),快到遠處去安家……” 小刺猬樂了,他終于懂得了——蒼耳是怎么到這兒來的。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騎“白馬”的蒼耳

科學活動教案中班篇三

1、通過實驗,知道輪子是圓圓的,會滾動。

2、尋找生活中的輪子,發(fā)現輪子的作用。

3、激發(fā)思考與探索的興趣。

汽車圖片或者實物,教學掛圖,積木

(老師出示汽車,引起幼兒興趣。)

老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是什么呀?

(幼兒回答)

引導幼兒發(fā)現汽車能跑起來的原因

老師:對啦,是小汽車,你們看,它能夠在地上跑,你們知道為什么汽車能在地上跑嗎?

(幼兒回答)

引導幼兒觀察出玩具車的輪子是圓形的,并說出玩具車是因為有圓形的輪子才能跑起來。

(感知輪子能跑起來的特點)

老師:如果把圓形的輪子換成其他形狀,想三角形,正方形的,這樣的小車能跑起來嗎?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的積木讓幼兒觀察、討論三角形,正方形能不能滾動起來。)

老師:好了,我們大家來看看三角形,正方形能不能滾動起來呢?小朋友們在桌子上試一試。

老師小結:對了,三角形,正方形不能滾動起來,因為圓形沒有角,所以就能滾動起來。

老師:這幅圖哪些地方有輪子呢?

(幼兒回答)

老師:這些輪子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回答)

老師:輪子有大有小,有的是橡膠的,有的是木頭的,有的輪子中間是空空的。但是無論怎么樣的輪子它都是圓形的,因為這樣才能滾動。有了輪子,我們搬運東西的時候就更輕松了也更快了,小朋友們回家了也可以找一找家里有哪些地方有輪子,好嗎?

科學活動教案中班篇四

1、對秋天常見的花卉感興趣,喜歡觀察秋天常見的花卉。

2、初步感知菊花,一串紅等常見花卉花朵和葉子的特征。

教師與家長引導幼兒到公園、街上觀賞秋天常見的花卉。

1、植物內種植菊花、雞冠花、一串紅等秋天的花卉。

2、掛圖:“花娃娃”。

3、幼兒學習資源第3冊第一頁“花娃娃”。

1、欣賞花卉。

教師帶幼兒到植物角觀察花卉,引導幼兒說出這些花卉的名稱(“菊花”“一串紅”“雞冠花”等)。

請幼兒觀察花卉的葉子和花朵。

2、認識花卉。

認識并了解菊花的外形和顏色,說說菊花的葉子像什么。感知菊花的主要顏色,能說出花瓣是“細細的”。

認識并了解一串紅的外形和顏色,說說一串紅的葉子像什么。感知一串紅是紅色的,花瓣是圓圓的。

認識并了解雞冠花的外形和顏色,說說雞冠花像什么。感知雞冠花是深紅(深紫色)的,樣子像雞冠。

3、我和花兒做朋友。

教師出示掛圖,請幼兒觀察,并說出它們的名字。

引導幼兒用兒歌記住花卉的名稱(兒歌附后)。

教師播放一段音樂,音樂停后,任意說出一種花的名稱,請幼兒去摸摸圖上的花。

4、秋天里的花。

翻閱幼兒學習資源第3冊“花娃娃”,進一步感知這些花卉的形狀特征。

托班幼兒對顏色認識不是很敏感,不能說出正確的色彩名稱,說出近似即可。

活動延伸:

1、活動區(qū):秋天的花。在感知、欣賞秋天花卉的同時進行配對游戲。

2、植物角:在植物角里擺放菊花等秋天的花卉,提供給幼兒觀賞。

兒歌

秋風吹,菊花開。花瓣像頭發(fā),花瓣想豆芽。各種顏色真好看,小朋友們都愛它!一串串;紅的花,真鮮艷。花兒好看我不摘,做個愛花的好孩子。雞冠花,像雞冠,公雞跑來看,越看越喜歡,這個雞冠真漂亮,我要跟你換一換。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20808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