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品三國讀后感以內篇一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一本小說。我讀完這本書后,深深體會到了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對人性的揭示。下面,我將用五個段落來分享我對三國演義的心得體會。
第一段,我想談談對于三國演義的情節(jié)和人物的喜愛。三國演義以漢末亂世為背景,描述了劉備、曹操、孫權等人在這個時代的奮斗和爭權奪勢的故事。小說中,每一個人物都有各自鮮明的個性和形象,讓人無法忘懷。曹操機智、剛毅,劉備仁厚、寬宏,關羽忠誠勇猛,趙云則英勇善戰(zhàn)。他們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讓人們仿佛能夠親眼目睹他們的戰(zhàn)斗和智慧。同時,小說中的情節(jié)緊湊,扣人心弦,每一步謀略的展開都令人屏息凝神。
接著,我想談談讀完三國演義后的人生感悟。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曾讓我深感震撼和敬佩。其中最令我動容的要數(shù)關云長的壯烈犧牲以及劉備和諸葛亮的父子情深。關云長的忠誠和英勇,讓我深深感受到了為國家和理想而奉獻的偉大意義。而劉備和諸葛亮之間的深厚情感,則讓我思考到了家庭和親情的重要性。不論是為了國家、為了親人,還是為了理想,每個人都應該為之奮斗并付出努力。同時,在困境中保持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也是十分重要的。
第三段,我想談談三國演義中的智慧和謀略。三國時期是一個政治風云變幻的時代,政治家們必須要有一套高超的智謀來應對各種挑戰(zhàn)。小說中的人物機智聰明,總能夠想出各種巧妙的策略來解決問題。曹操在赤壁一戰(zhàn)中的火燒連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利用了風向和水勢的特點,成功擊敗了敵軍。同時,諸葛亮的六出祁山也展現(xiàn)了他的智慧和遠見。這些謀略讓我深刻明白,智慧和謀略在現(xiàn)實生活中同樣至關重要,它們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困難,取得成功。
第四段,我想談談對于三國演義中的正義和邪惡的思考。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被描繪為邪惡的代表,而劉備和孫權則是正義的象征。曹操對于權力的欲望和殘忍手段讓人深感憎惡,而劉備和孫權則追求的是和平和安定。然而,小說中也展示了人性的復雜性和灰暗面,像是孔明一直瞞著劉備利用草船借箭、詐降曹軍等等。這讓我明白到,人性的善惡都是相對的,正義和邪惡不是完全分明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光明和黑暗的一面,關鍵在于我們選擇如何控制自己,用善良的一面來克服邪惡。
最后一段,我想談談三國演義對于中國文化的影響。三國演義不僅是一部傳世之作,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書中描繪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對于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產生了深遠影響。小說中的忠誠、正義、智慧等品質成為了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三國演義的故事也影響了中國戲劇、電視劇以及其他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成為了中國民間文化的重要載體。
通過閱讀三國演義,我汲取到了許多寶貴的智慧和人生經驗。這本書不僅讓人流連忘返,也讓我明白到了人類的智慧和勇氣的重要性。同時,通過對人物形象的贊美和描繪,三國演義也展示出了中國優(yōu)秀的文化傳統(tǒng)和價值觀。我相信,這部偉大的作品將會繼續(xù)影響和激勵著人們,成為中國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品三國讀后感以內篇二
哈哈,這就是三國的世界。《三國演義》出自元末明初的羅貫中之手,想必作者也是為自己所處的朝代所憤怒,希望有英雄出世,拯救亂世吧?!度龂萘x》從漢室 末代到晉國統(tǒng)一,無不是令人興奮的動人片段。
天下就隨他分吧,分!江山就隨他戰(zhàn)吧,戰(zhàn)!
蜀國的創(chuàng)造者,劉備,本就是平平一介布衣,卻有著“鴻鵠之志”想統(tǒng)一江山。于是乎,結二虎,識子龍,出臥龍,伏黃忠,定荊州,平馬超,創(chuàng)蜀國。令人不住感嘆,真是一介英雄之輩。
魏國的霸主,曹操,也是書中比較倒霉的一位君主。與五虎上將打下的江山,到后來卻被劉備、孫權二人蠶食。曹操雖詐不奸,只是英雄之才不盡人意。曾經寫下“神龜雖壽,猶有盡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他也是壯心已矣了。反過頭來,看到兒子自相殘殺,怎能不對天下失去信心,世人對其也就只是評論幾句“君子之德,五世而折”了。實在是令人辛酸??!
品三國讀后感以內篇三
讀了《三國演義》三遍,總是全神貫注地沉入驚心動魄的大戰(zhàn)之中,百讀不厭,使我受益匪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古典名著??虅澚私?00個人物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歸一發(fā)生的一系列驚天地泣鬼神之作。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張飛的勇猛,關羽的忠義,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在《三國》中,我最佩服的人當屬關云長,他雖然為人驕傲自大,以致敗走麥城,但人無完人,尚且他為人忠義,武功超人。與劉張?zhí)覉@三結義,曹操打敗劉備時,關羽因帶著二嫂,又被張遼說動,約法三章:降漢不降操、準時給糧、一旦發(fā)現(xiàn)劉備行蹤,即刻離開,然后投降,足以見云長之俠義,無愧“一世梟將”之稱。他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刀光劍影處,唯其獨尊!
諸葛亮是我在《三國演義》中又一欣賞的人物,他那過人的機智,嫻熟的兵陣,無不讓后人嘆為觀止。他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未出茅廬,就已定天下三分。他火燒博望坡,借東風,草船借箭,巧擺八陣圖,空城退敵……足以見其神機妙算,但魏延一生為蜀漢立下汗馬功勞,卻稍有冷淡,以致其造反,錦囊殺魏延,卻小有不妥。
《三國》給予了我太多,我只有一句話要說:多行不義必自斃。
品三國讀后感以內篇四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暑假里,我看了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那里面描寫的一些氣勢磅礴的場景真是讓我回味無窮。這個假期,我又把《三國演義》看了一遍,因為我太喜歡看了!
書中刻畫了上百個人物,無數(shù)的軍事謀略。它描寫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的“胸懷狹窄、忌才好勝”,諸葛亮的“料敵如神、指揮若定”、劉備為“復興漢室,復興天下”而戰(zhàn)、關羽“威風凜凜,智勇雙全”、趙云“赤膽忠心,驍勇善戰(zhàn)”……但我最喜歡的兩個人物是諸葛亮。
的才能與謙虛謹慎的品格為后人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他非常善于用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和“空城計”……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lián)吳抗曹,據(jù)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策。他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嘔心瀝血,積勞成疾”,最后病逝于北伐前線五義原。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芍^是一代杰出的軍事家和政冶家。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梁!
品三國讀后感以內篇五
《三國志》或者《三國演義》,后來幾次要求自己看一遍《三國演義》的電視劇也好,但是新版都出了,我還沒有看完。不過,三國故事作為我們中國的四大名著,基本上是家喻戶曉,從小的文化熏陶下,也讓我們對三國故事有個大概的了解。近期我比較喜歡看一些漫畫三國故事,或者其他的名家講解的三國故事,讀這本書的目的也是如此,這就好像是,你學習語文課文時候的輔導書,能夠更好的加深你對它的理解。
三國故事,一直受到大家的歡迎,而且是年紀越大會越喜歡就是因為,三國人的謀略。這個智慧一直受到商界、政界的喜歡,我們的歷史老師也愿意從這些故事里給我們指點出一些人生大道理,爭取讓人們有所領悟。著名的“關羽”也一直是男孩子們成年未成年的兄弟情義的楷模。
全書用了5本史書參考文獻,近20本引用書目,內容豐富詳實,有些故事確實得到的反轉,這種反轉并沒有讓你對英雄的形象有所折扣,讀書筆記我覺得探究歷史的真假有一定的樂趣,但是這種專業(yè)的研究交給史學家就好了,對于我們普通大眾來說,能學到一定的東西或者因為某個故事和人物,讓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或者處事方式,有所啟發(fā)和思考就已經足夠了。
另外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非常好,圖文并茂的同時,書頁也根據(jù)各個章節(jié),做了不同顏色的切換,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能產生走進故事里的那種沉浸感。作者因為大學的時候學的是中國近代史,同時又常年研究中國歷史,他說他對于三國故事的開悟,也是在初中的時候玩游戲,所以你說,一個經典的內容ip是多么的強大,在方方面面都能夠發(fā)光發(fā)彩的同時,也在很多維度,影響著人們對故事的理解。最后,很難說是我們影響了故事,還是故事影響了我們。
品三國讀后感以內篇六
易中天教授具有獨特的語言藝術能力,同時,也在于他對歷史知識的深厚功底。他能用通俗的語言,幽默風趣地解說嚴肅的歷史事件。他善用形象的比喻。他還能進入各自的角色,表現(xiàn)各種不同人物不同的語言風格。
易教授用平民化的語言表現(xiàn)出各種人物各自復雜的心理變化,性格特點,描述他們的喜怒哀樂。他拉近了歷史人物與我們普通百姓之間的距離。使我們不僅了解了歷史,對人物有了新的體會,新的認識,而且還懂了很多道理。
像袁術,從來不用人,不聽別人勸告,意氣用事,盡管率領十萬大軍,也打不過曹操。這是為什么呢?就因為曹操不僅會用人,而且自身謀略就在袁術之上,這場官渡之戰(zhàn)充分體現(xiàn)了曹操是個英雄。
《三國演義》塑造的神機妙算的諸葛亮,應該說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他出使江東,促使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聯(lián)合的事就是最好的證明。
曹操有時也一意孤行。如他占取荊州后,一不勞軍,二不安民,卻還不聽程昱之言,以為孫劉不會聯(lián)合,最后火燒赤壁,慘敗而逃。這就說明不能不聽別人的勸告。
“既生喻,何生亮!”人們便會想起那個氣量狹窄的周喻,但其實周喻氣量并不狹窄,而是心胸開闊之人;魯肅也沒那么窩囊,因為他發(fā)表過東吳版的《隆中對》;是一種新的說法。
從易中天品三國我們可以看出,深刻不等于晦澀,精奧不等于難懂。思想性和藝術性相統(tǒng)一,可以將一個非常復雜和話題,變得通俗易懂。
品三國讀后感以內篇七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元末明初小說家。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漢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羅貫中早年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后,專心致力于文學創(chuàng)作。
《三國志通俗演義》(又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后世文學創(chuàng)作影響深遠。羅貫中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除小說創(chuàng)作外,尚存雜劇《趙太祖龍虎風云會》。
《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品三國讀后感以內篇八
《三國演義》是記述中國古代三國時期魏、蜀、吳之間征戰(zhàn)的故事。書中的人物絕大部分都是真實存在過的,故事是經過作者羅貫中加工美化的。
從前,我一直認為曹操是個壞蛋,因為許多影視作品都把他刻畫成奸臣。爸爸告訴我,按照正統(tǒng)思想,漢朝的.皇帝姓劉,而曹操占領北方大片地域,挾天子以令諸侯,相當于篡位奪權。他有悖于正統(tǒng),所以在書中作者要貶低他,而抬高同樣姓劉的漢室宗親劉備。
其實曹操是個了不起的人。在兵荒馬亂的歲月,他率領軍隊,征戰(zhàn)殺伐。在官渡,曹操以少抵多,以弱勝強,一舉擊敗了強敵袁紹,奠定了功業(yè)。連年戰(zhàn)爭,他終于統(tǒng)一了北方。歷史就是這樣,誰造成了統(tǒng)一,誰就推動了歷史進程,誰就是英雄;誰想分裂,誰就倒退了歷史車輪,誰就是千古罪人。
《三國演義》里曹操的表現(xiàn)就沒那么高大了,多疑是他性格的主要特征。他因為懷疑華佗想要謀殺他,一氣之下,將華佗下獄處死。一代名醫(yī)就此身死,如果不死,不知道他又能救活多少蒼生百姓,他的醫(yī)術也能傳世后人,造福后代。他因為多疑殘殺了呂伯奢一家,逃亡路上將錯就錯,連呂伯奢也一起除掉,留下了“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的句子。
其實,這種亂世,對一個大人物來講,多長幾個心眼也沒有錯。不然的話,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被人家干掉了。
這就是我所知道的曹操,一個功績遠遠蓋過缺點的英雄。
品三國讀后感以內篇九
哈哈,這就是三國的世界?!度龂萘x》出自元末明初的羅貫中之手,想必作者也是為自己所處的朝代所憤怒,希望有英雄出世,拯救亂世吧?!度龂萘x》從漢室末代到晉國統(tǒng)一,無不是令人興奮的動人片段。
天下就隨他分吧,分!江山就隨他戰(zhàn)吧,戰(zhàn)!
蜀國的創(chuàng)造者,劉備,本就是平平一介布衣,卻有著“鴻鵠之志”想統(tǒng)一江山。于是乎,結二虎,識子龍,出臥龍,伏黃忠,定荊州,平馬超,創(chuàng)蜀國。令人不住感嘆,真是一介英雄之輩。
魏國的霸主,曹操,也是書中比較倒霉的一位君主。與五虎上將打下的江山,到后來卻被劉備、孫權二人蠶食。曹操雖詐不奸,只是英雄之才不盡人意。曾經寫下“神龜雖壽,猶有盡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他也是壯心已矣了。反過頭來,看到兒子自相殘殺,怎能不對天下失去信心,世人對其也就只是評論幾句“君子之德,五世而折”了。實在是令人辛酸??!
品三國讀后感以內篇十
我在暑假讀了不少書,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等。其中我最愛看的是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這本書了。
《三國演義》是明朝的文學家羅貫中寫的,他用他那如輝的大筆描寫了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的人物形象: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勇敢的關羽、有粗中有細的張飛、有一生是膽的趙子龍、還有愛才如渴的劉備、小心眼的周瑜、狡猾的曹操等人。
東漢末年,漢靈帝無能,整天沉在在酒色之中,不理國家之事。巨鹿人張角一行醫(yī)為名,秘密的創(chuàng)立了有幾十萬人的“黃巾教”,張角自稱為“天公大將軍”,張角出兵攻打城池把官軍打的狼狽不堪,后被幾十路人馬打敗了。后來三國鼎立,打起了仗來了,可三國最后歸為晉國了。
《三國演義》的故事里我最喜歡“草船借箭”這個故事,周瑜因為忌妒諸葛亮聰明、足智多謀,讓諸葛亮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周瑜讓士兵不給諸葛亮造箭的材料,可諸葛亮用智慧借用大霧天氣的遮擋向曹軍借了十萬多只箭給了周瑜,周瑜目瞪口呆。
我愛《三國演義》,三國給了我許多啟發(fā),也讓我進一步了解歷史。
品三國讀后感以內篇十一
在中國4大名著里,我一向覺得三國寫的最好,也對它最感興趣。其中人物的情感變化以及事件和戰(zhàn)爭都是其他3大名著不可比擬的。
易中天因為《百家講壇》而一炮走紅。的確,他講的`三國很好,其中也夾雜著現(xiàn)代幽默。之前我看過《百家講壇》其他歷史部分,有些很生硬,像普通的講課。而易中天的講評更像是評書。
《易中天品三國》還原了真實的曹操,替周瑜辯誣,正說諸葛亮,重評司馬懿。與人們眼中《三國演義》里人物形象有些許差別。有些人是英雄,但文學把他們污蔑了。例如曹操,周瑜?!兑字刑炱啡龂凡捎玫氖歉魑粴v史學家和歷史上的資料,還了“奸臣”一個清白,也寫出了蜀國大將的許多文學沒寫出的錯誤。比如,書中寫到:
事實上,歷史上的周瑜氣量是十分大的,《三國志》對他的評價是“性度恢廓”,就是氣量大,品質好;當時的人對他的評價也十分高,劉備說他“器量頗大”;蔣干說他“雅量高致”。所以他不可能因為妒忌別人而被氣死。
《易中天品三國》中幽默元素大概也是易中天成名的元素之一。例如:
當時諸葛亮手上已經沒有兵了,只好把城門,四個城門全部打開,派了20個老兵在門口掃地,諸葛亮自我搬了一張琴,焚了一爐香,帶了兩個小孩子,坐在城樓之上唱卡拉ok。
但保守派的人大概對這種評論很反感。但總之電視前和讀者中的保守派是占少數(shù)的。
品三國讀后感以內篇十二
對百家講壇上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品三國的系列講座的不屑來源于師長師兄們的影響,歷史當作玩藝,人物成了boss和ceo等,簡直是在拿歷史、歷史人物開玩笑。
可終究好奇還是占了絕對上風,我倒不會傻b兮兮每天爬在電視機前看那一嘆三涌,就直接買來一本《易中天品三國(全集)》來看了。這不看不要緊,一看啊!還談不上敬佩,但不屑全打消了,易中天絕對稱得上一個學者,也讓電視,準確地說,也就是這個百家講壇更深刻了。易中天先生由人物牽出歷史事件、牽出時勢格局,而三國時代又豈是容你孑然獨世的時代,于是從曹操談起,揭起錯綜復雜的一張網,將三國眾英雄一網打盡了。這與劉心武先生由秦可卿入手解讀《紅樓夢》似有同曲同功之妙。再說,易中天先生是否扭曲歷史或者言過其實,我看未必,最起碼比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或者過于偏袒蜀漢的.陳壽的《三國志》要更可信一些;不過說起來易中天先生可是偏袒曹操的,冠他以“可愛的奸雄”,新秩序的建立者加寒士加改革家等等,連諸葛亮也是下意識地繼承了曹操的方向,曹操成了一個大大的代表歷史一定方向的創(chuàng)新家了。
這一點,我倒覺得曹操只是出身(低賤),性格(暴而疑),經歷(艱辛)決定的,而不是說他就承擔了什么歷史使命,即使承擔了,那也是歷史發(fā)展強加給他的,要不他早就當上魏帝了,還能等到曹丕。讀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腦中原先模糊的三國的復雜統(tǒng)將清晰了一起,一張人物事件譜讓它越發(fā)清晰;朋友說,別用你易中天的理論和我談三國,看,他還在不屑呢!我倒認為,品出來的三國,更吸引人興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181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