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譯注讀后感500字 論語譯注讀后感1000字匯總(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3 11:16:23
論語譯注讀后感500字 論語譯注讀后感1000字匯總(三篇)
時間:2023-04-03 11:16:23     小編:zdfb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當我們想要好好寫一篇讀后感的時候卻不知道該怎么下筆嗎?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讀后感文章怎么寫,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論語譯注讀后感500字 論語譯注讀后感1000字篇一

有子,姓有名若,他是孔子的學生,他最大的特點是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別人優(yōu)點的眼睛,經(jīng)常提出孔子的優(yōu)點,并心向孔子領悟。其為人處世也深得孔子的贊賞。

曾子,姓曾名參,也是孔子的學生,他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兄弟姐妹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是他的領悟方法之一,他每一天都會反省:“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了心呢?與兄弟姐妹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給我的知識是不是都復習了呢?”

子禽,姓陳名亢,孔子的學生之一,他的特點是十分好問,遇到什么小問題也要請教孔子,因此進步總是又快又大。

孔子是一位知識淵博、很有智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無數(shù),同學們又稱他為“圣人”和“師仙”。在學生有困難時他總是樂于幫忙并耐心講解。他那么博學卻始終持續(xù)謙虛,很善于從別人身上領悟,人們夸他他也從不驕傲。他總說:“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币馑际钦f“如果三個人走在一齊,當中必定有能做我老師的人,選取他的長處去領悟,以他的短處為自我改正的參照?!边@句話給我很大的啟發(fā),讓我懂得了: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領悟別人的優(yōu)點,就算有天大的學問,也要像孔子那樣謙遜好學。

有子懂得欣賞他人,曾子堅持每日三省,子禽總是勤學好問,孔子更是善于以他人為師,這些都是我領悟的好榜樣。以后我還要進一步研讀《論語》,做一個有思想、有學問;愛反省、善領悟;不驕傲、不自滿;懂禮貌、又孝順,擁有完美品德和更多學識的真正優(yōu)秀的人。

論語譯注讀后感500字 論語譯注讀后感1000字篇二

《論語》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記錄的是孔子與其弟子的日常對話,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即使在今天,我們的現(xiàn)代化社會,論語中的思想依然具有意義。

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使得我們變得浮躁,尤其是對于金錢名利的追求,有時甚至使一些人迷失了自我。而《論語》中有這么一段對話: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這段對話講的是子貢認為境界,重在”克制“二字,克制內心的欲望而達到清心寡欲,實則可取。然而其危險萬分,稍一動搖,便至于不仁不義之地,實在不夠堅定。而孔子所謂的君子,則將德行化為自發(fā)之道,由內心順乎自然地感到快樂與敬禮,則將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無論欲望功名如何進攻,都不可動搖,才是正道。而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的人都以為做到子貢所說的就好了,其實孔子所指的自發(fā)之道才是真正的境界。

在為人處世方面,孔子更是都獨到見解。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耙馑际侨瞬磺f重,就無威嚴可講,品行浮滑,學問的根基也不能穩(wěn)固。作為君子,應該有忠信的品德,不要輕教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過失,不要放棄對德行的追求,不要害怕悔改。人誰無過。君子與小人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不堅持過失,有不怕改正的勇氣。好的品行,不在步步不偏不倚,而在心中存在隨時把自己的行為努力向好的一方矯正。君子,不過是內在不”小“的那些人而已。

論語譯注讀后感500字 論語譯注讀后感1000字篇三

關于《論語》的譯注,從古至今有多個版本,流傳最為廣泛的有宋代朱熹的《論語集注》、清代儒生劉寶楠的《論語正義》,還有現(xiàn)代楊伯俊先生的《論語譯注》等等。

最近我在讀《論語》的時候按自己的明白譯了一下,以楊伯俊先生的《論語譯注》為藍本,加之本人讀論語時的感受和想法,期望對那些和我一樣想透過學習古圣先賢的典籍對自己有所裨益的人們有所幫忙。

起初我在編譯的時候能夠說只字不敢有違楊先生的想法,原本抄錄。(veryok)但這天,摘錄到第三天,我有個感悟:這距今數(shù)千年的典籍能夠流傳到如今,時代背景完全不一樣,孔夫子如置身當下,必要曰上一句:此乃星宿外空者也。既然他和他的思想得以保存,我認為,正是為人所用的結果。

但是,朱熹、楊先生,也包括楊先生的弟子易中天先生,他們對于《論語》乃至諸子百家的經(jīng)典的明白都遵循了夫子們那年那時的本意了嗎?我說未必。畢竟那個擂鼓震震、戰(zhàn)馬齊鳴的年代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我們仍去誦讀經(jīng)史子集,只正因它能夠為時代所用,為人的行為做向導??梢姡胬硪嗷蛐叛?,必須是不受時空局限的,更不受人們的身份地位所限。雖然不一樣時代、不一樣社會、不一樣階級、不一樣人群對它的明白不一樣,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經(jīng)典教與大家要仁愛,要寬容,要講孝悌,仍是我們如今的為人之本。子曰:本立而道生。

因此,不好拘泥于某種解釋中,按自己覺得舒服合理的解釋去看它們,其實越是典籍離我們就越近,正因真理就應是最淺顯易懂的,晦澀的不能清楚明白地說出來的,必定是偽真理。

千人讀《論語》必有千種解釋。不好為了解釋而解釋,而是要用其中的思想去教化和提升我們的靈魂。否則,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17876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