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涼州詞原文及譯文 《涼州詞》整首詩翻譯(六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5:19:20
2023年涼州詞原文及譯文 《涼州詞》整首詩翻譯(六篇)
時間:2023-06-06 15:19:20     小編:admin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一

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指古代中國人創(chuàng)作的詩歌作品。廣義的古詩包括詩、詞、散曲,狹義的古詩僅指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月夜》原文、譯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杜甫〔唐代〕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輪圓月,只有你在閨房中獨自遙看。

遠(yuǎn)在他方憐惜幼小的兒女,還不懂得你為何思念長安?

蒙蒙霧氣沾濕了你的鬢發(fā);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什么時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簾或帷幔旁,讓月光擦干兩人的思念的.淚。

這首詩借看月而抒離情,但抒發(fā)的不是一般情況下的夫婦離別之情。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時代的特征,離亂之痛和內(nèi)心之憂熔于一爐,對月惆悵,憂嘆愁思,而希望則寄托于不知“何時”的未來。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鳖h聯(lián)是說,可憐幼小的兒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賞自然風(fēng)光,而是“憶長安”,而小兒女未諳世事,還不懂得“憶長安”啊!用小兒女的“不解憶”反襯妻子的“憶”,突出了首聯(lián)那個“獨”字,又進一層。

在前四句中,“憐”字和“憶”字,都不宜輕易滑過。而這,又應(yīng)該和“今夜”、“獨看”聯(lián)系起來,加以品味。明月當(dāng)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獨看”,則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來的“同看”。未來的“同看”,留待結(jié)句點明。往日的“同看”,則暗含于一、二聯(lián)之中。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過同看鄜州月而共憶長安的往事。安史之亂以前,作者困處長安達(dá)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時間,是與妻子在長安度過的。和妻子一同忍饑受寒,也一同觀賞長安的明月,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記憶。當(dāng)長安淪陷,一家人逃難到了羌村的時候,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共憶長安的往事,已經(jīng)不勝其辛酸!如今自己深陷亂軍之中,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那“憶”就不僅充滿辛酸,而且交織著憂慮和驚恐,這個“憶”字,是含意深廣,耐人尋思的。往日與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雖然百感交集,但尚有妻子為自己分憂;如今呢,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遙憐”小兒女們天真幼稚,只能增加他的負(fù)擔(dān),哪能為她分憂?。∵@個“憐”字,也是飽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鳖i聯(lián)是說,蒙蒙霧氣,也許沾濕了妻子的鬢發(fā);冷冷月光,該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第三聯(lián)通過妻子獨自看月的形象描寫,進一步表現(xiàn)“憶長安”。霧濕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憶念愈深,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當(dāng)想到妻子憂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時候,自己也不免傷心落淚。兩地看月而各有淚痕,這就激起了作者結(jié)束這種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現(xiàn)希望的詩句作結(jié):“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雙照”而淚痕始干,則“獨看”而淚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題為“月夜”,字字都從月色中照出,而以“獨看”、“雙照”為一詩之眼?!蔼毧础笔乾F(xiàn)實,卻從對面著想,只寫妻子“獨看”鄜州之月而“憶長安”,而自己的“獨看”長安之月而憶鄜州,已包含其中。“雙照”兼包回憶與希望:感傷“今夜”的“獨看”,回憶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虛幌”(薄?。?、對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時”的未來。采用這種從對方設(shè)想的方式,妙在從對方那里生發(fā)出自己的感情,這種方法尤被后人當(dāng)作法度。全詩詩旨婉切,章法緊密,明白如話,感情真摯,沒有被律詩束縛的痕跡。

天寶十五載(公元756年)春,安祿山由洛陽攻潼關(guān)。六月,長安陷落,玄宗逃蜀,叛軍入白水,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位,杜甫獲悉即從鄜州只身奔向靈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八月,作者被禁長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詩。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yuǎn)。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jì)念。

鄜(fū)州:今陜西省富縣。當(dāng)時杜甫的家屬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長安。

閨中:內(nèi)室。看,讀平聲kān。

憐: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霧云鬟(huán)濕,清輝玉臂寒:寫想象中妻獨自久立,望月懷人的形象。香霧:霧本來沒有香氣,因為香氣從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發(fā)出來,所以說“香霧”。望月已久,霧深露重,故云鬟沾濕,玉臂生寒。云鬟:古代婦女的環(huán)形發(fā)飾。

清輝:阮籍詩《詠懷》其十四:“明月耀清暉?!?/p>

虛幌:透明的窗帷?;?,帷幔。

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二

涼州詞二首·其一

遠(yuǎn)離白云的黃河,是一座孤城萬人山。

羌笛何必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縱觀四周,黃河漸行漸遠(yuǎn),仿佛在白云中間奔流,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人高山中,一座孤城玉門關(guān)聳立在那里,顯得寂寞。

為什么要用羌笛吹起悲傷的楊柳曲來抱怨春光遲遲不來?原來玉門關(guān)的春風(fēng)吹不到!

1、涼州詞:又稱出塞。為當(dāng)時流行的歌曲(涼州詞)唱歌。

2、原題2首,其中之一,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卷79首《現(xiàn)代歌詞》載有《涼州歌》,并引用《樂園》云:《涼州》、《宮調(diào)》、《開元中西涼府都督郭志運》。

3、遠(yuǎn)上;遠(yuǎn)遠(yuǎn)向西望去。“遠(yuǎn)”一作“直”。

4、遠(yuǎn)黃河:遠(yuǎn)望黃河源頭。

5、孤城:指孤獨的守邊城堡。

6、懸崖:古代長度單位相當(dāng)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約等于2、3m或2、6m)。

8、楊柳:《折楊柳》曲。古詩中常以楊柳隱喻送別情事。·小雅·采薇:過去,我去了,楊柳依依。北朝樂府的《鼓角橫吹曲》有《折柳枝》,歌詞說:上馬不捉鞭,打柳枝。下馬吹橫笛,殺行客。

9、度:吹過。不度:吹不到。

10、玉門關(guān):漢武帝以西域輸入玉石取道命名。因此,該地址位于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主要道路。六朝時,該地址東移至安西雙塔堡附近。

11、何須:何必。何必怨:何必怨。

12楊柳:楊樹的柳條,又指楊柳曲。

據(jù)唐人薛用弱的《集異記》記載,在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之間,王之松和高適、王昌齡到旗亭喝酒,遇到梨園演唱歌曲和宴會,三人私下同意以演唱歌曲的情況確定詩名。王昌齡的詩被唱了兩首,高適也唱了一首,王之松一個接一個地失敗了。輪到最美麗的女人唱歌了,她唱的是黃河遠(yuǎn)離白云。王之松非常自豪。這就是著名的旗亭畫墻故事。這件事可能不是真的。但這表明,王之松的詩在當(dāng)時已經(jīng)成為一個著名的歌曲。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境廣闊沙漠的壯麗風(fēng)麗風(fēng)景。第一句話抓住了自下而上(游泳)的特殊感覺,從近到遠(yuǎn)俯瞰黃河,描繪了黃河遠(yuǎn)離白云的動人畫面:洶涌澎湃的黃河像絲帶一樣飛向云端。寫作真的是一個神奇的飛躍,開放的天氣。詩人的另一句話黃河進入海流,其觀察角度恰恰相反,是自上而下的;李白的黃河水也寫著觀望上游,但視線運動從遠(yuǎn)到近,與這句話不同。黃河進入海流和黃河水從天而降也旨在渲染黃河數(shù)千英里的風(fēng)格,表現(xiàn)出動態(tài)美。黃河遠(yuǎn)離白云的方向與河流的方向相反,旨在突出其悠久的悠閑姿態(tài),表現(xiàn)出一種靜態(tài)的美。同時,它展示了邊境廣闊沙漠的壯麗風(fēng)光,值得成為一句古老的奇怪的句子。

第二句孤城萬人山出現(xiàn)在孤城上,這是這首詩的主要形象之一,屬于畫卷的主要部分。黃河遠(yuǎn)上白云是它崇高的背景,萬人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遠(yuǎn)川高山的背景下,我們可以看到這座城市的危險地形和孤獨的危險地形。一片是唐代詩歌中使用的一種語言,通常與孤獨(如孤獨的帆、孤獨的云等)有關(guān)。這里相當(dāng)于一個,在詞匯中有一層薄的意思。當(dāng)然,這樣一孤獨的漠北城不是一個居民點,而是徐邊的堡壘。同時,它暗示讀者的詩中有一個丈夫。孤城作為一種古典詩歌詞匯,具有特定的意義。它通常與人們的悲傷聯(lián)系在一起,如庫府孤城夕陽斜,每個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遠(yuǎn)知漢使蕭關(guān)外,擔(dān)心孤城夕陽(王偉送魏評論)等。第二句孤城的形象首先被引入,為下兩句話進一步描繪了征兵的心理準(zhǔn)備。

詩起源于山川的浩瀚與荒涼,承載著徐守者的孤獨與危險。第三句突然轉(zhuǎn)過身來,引入羌笛之聲。羌笛的演奏是《折柳》的曲調(diào),不禁引起了征夫的悲傷。這句話系化為樂府的橫吹曲辭·折柳歌詞上馬不捉鞭,折柳枝。吹長笛,擔(dān)心殺行客的詩意。折柳送別的習(xí)俗在唐代是最繁榮的。柳樹與離別有更直接的關(guān)系。因此,人們不僅看到柳樹會引起別愁,而且聽到柳樹的笛子也會觸動離恨。羌笛這句話并不是說聞柳樹,而是說怨柳樹,這是一個特別好的語言。這避免了直接使用曲調(diào)名稱,變成板為生活,可以引起更多的聯(lián)想,深化詩歌。玉門外,春風(fēng),柳樹不是綠色的,離開人們想折柳樹送愛,這比折柳告別更尷尬。征兵們以這種心情聽音樂,似乎笛聲也在抱怨柳樹,表現(xiàn)出強烈的怨恨,以為什么抱怨的寬解語言委婉、深刻、含蓄、耐人尋味。第三句以問題轉(zhuǎn)移了如此強烈的詩歌,最后一句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是自然的。用玉門關(guān)一詞進入詩歌也與征兵的思想有關(guān)?!ぐ喑瑐髟疲翰桓铱淳迫h,我希望我能出生在玉門關(guān)。因此,最后一句話寫的是邊地苦寒,含蓄著無限的鄉(xiāng)愁和離情。如果將這首《涼州詞》與中唐以后的一些邊塞詩(如張喬的《河黃老卒》)進行比較,你會發(fā)現(xiàn),雖然這首詩極端地描述了徐邊人不能回家的怨恨,但它是悲劇性的,蒼涼的,沒有衰落和頹廢的情感吸引力,顯示了盛唐詩人廣闊的思想。即使你寫了悲傷的怨恨,你也會感到悲傷、悲傷和慷慨。為什么要抱怨這個詞不僅看到了它的藝術(shù)技巧的委婉含蓄,也看到了邊防士兵在思鄉(xiāng)難以忍受時,也意識到了衛(wèi)國徐邊的重大責(zé)任,可以如此自我寬松。也許正是因為《涼州詞》的悲成為唐音的典型代表。

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三

王之渙這首詩《涼州詞》表面寫戍邊士兵的懷鄉(xiāng)情,但是從《涼州詞》中,實際是表達(dá)出盛唐詩人的豁達(dá)廣闊胸懷。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涼州詞譯文,歡迎大家閱讀。

黃河奔流千里而來,從天空往下看,白云、黃河之水云似乎交織成了一體,蔚然壯觀。

有容乃大,黃河的壯觀,也有一個微不足道的源頭,跨越了人跡罕至的孤獨,匯集千萬條溪水,跨越千山,終于成就了黃河上的千古繁華。

當(dāng)世盡享人間富貴,死后又能名垂千古,天地下哪有這樣的好事?春風(fēng)也有她的不足之處,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你看那玉門關(guān),孤零零地聳峙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春風(fēng)是吹不到玉門關(guān)的啊!

涼州詞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

涼州,位于東經(jīng)101°59′~103°23′,北緯37°23′~38°12′,祁連山北麓,武威市中部。東面與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接壤,西鄰肅南裕固自治縣,南連天祝藏族自治縣和古浪縣,北與永昌縣和民勤縣相接。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xiāng)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diào),充分表現(xiàn)出盛唐詩人的豁達(dá)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抓住遠(yuǎn)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yuǎn)遠(yuǎn)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huán)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zhèn)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后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huán)境。

在這種環(huán)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diào)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風(fēng)俗?!傲迸c“留”諧音,贈柳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有《折楊柳枝》,歌詞曰:“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备柚刑岬搅诵腥伺R去時折柳。這種折柳贈別之風(fēng)在唐代極為流行。于是,楊柳和離別就有了密切的聯(lián)系?,F(xiàn)在當(dāng)戍邊士卒聽到羌笛吹奏著悲涼的《折楊柳》曲調(diào)時,就難免會觸動離愁別恨。于是,詩人用豁達(dá)的語調(diào)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diào)呢?要知道,玉門關(guān)外本來就是春風(fēng)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四

《大學(xué)》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約為秦漢之際儒家作品。如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xué)原文及譯文,歡迎閱讀與分享。

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康誥》曰:“克明德?!薄短住吩唬骸邦櫿溙熘髅??!薄兜鄣洹吩唬骸翱嗣骶?。”皆自明也。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笔枪示訜o所不用其極。

《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學(xué)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吧鈨n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坝徐尘?,終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第五章: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唯于理有未窮,故其知又不盡也,是以《大學(xué)》始教,必使學(xué)者即凡于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里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yán)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贝酥^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犊嫡a》曰:“如保赤子?!毙恼\求之,雖不中不遠(yuǎn)矣。未有學(xué)養(yǎng)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

《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币似浼胰?,而后可以教國人。

《詩》云:“宜兄宜弟?!币诵忠说埽罂梢越虈?。

《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逼錇楦缸有值茏惴?,而后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悌,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泵裰煤弥?,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对姟吩疲骸肮?jié)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庇袊卟豢梢圆簧鳎?,則為天下僇矣?!对姟吩疲骸耙笾磫蕩煟伺渖系?。儀鑒于殷,峻命不易?!钡赖帽妱t得國,失眾則失國。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nèi)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钡郎苿t得之,不善則失之矣。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圣,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yuǎn),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災(zāi)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于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贝酥^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wù)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災(zāi)害并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大學(xué)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人達(dá)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應(yīng)達(dá)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zhèn)靜不躁;鎮(zhèn)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獲。每樣?xùn)|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jié)。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誠,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rèn)識、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rèn)識、研究后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后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品性;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yǎng)品性為根本。

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卻想做好事情,這也同樣是不可能的!

《康誥》說:“能夠弘揚光明的品德?!薄短住氛f:“念念不忘這上天賦予的光明稟性?!薄秷虻洹氛f:“能夠弘揚崇高的品德。”這些都是說要自己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

商湯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說”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yīng)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薄犊嫡a》說:“激勵人棄舊圖新?!薄对娊?jīng)》說,“周朝雖然是舊的國家,但卻稟受了新的天命?!彼?,品德高尚的人無處不追求完善。

《詩經(jīng)》說:“品德高尚的文王啊,為人光明磊落,做事始終莊重謹(jǐn)慎?!弊鰢模龅饺蕫?;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順;做父親的,要做到慈愛;與他人交往,要做到講信用。

《詩經(jīng)》說:“看那淇水彎彎的岸邊,嫩綠的竹子郁郁蔥蔥。有一位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研究學(xué)問如加工骨器,不斷切磋;修煉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復(fù)琢磨。他莊重而開朗,儀表堂堂。這樣的一個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真是令人難忘??!”這里所說的“如加工骨器,不斷切磋”,是指做學(xué)問的態(tài)度;這里所說的“如打磨美玉,反復(fù)琢磨”,是指自我修煉的精神;說他“莊重而開朗”,是指他內(nèi)心謹(jǐn)慎而有所戒懼;說他“儀表堂堂”,是指他非常威嚴(yán);說“這樣一個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可真是令人難忘?。 笔侵赣捎谒返路浅8呱?,達(dá)到了最完善的境界,所以使人難以忘懷。

《詩經(jīng)》說:“啊啊,前代的君王真使人難忘啊!”這是因為君主貴族們能夠以前代的君王為榜樣,尊重賢人,親近親族,一般平民百姓也都蒙受恩澤,享受安樂,獲得利益。所以,雖然前代君王已經(jīng)去世,但人們還是永遠(yuǎn)不會忘記他們。

孔子說:“聽訴訟審理案子,我也和別人一樣,目的在于使訴訟不再發(fā)生?!笔闺[瞞真實情況的人不敢花言巧語,使人心畏服,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這就稱為知道了根本,這就稱為理解到了極至。

說獲得知識的途徑在于認(rèn)識、研究萬事萬物,是指要想獲得知識,就必須接觸事物而徹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靈都具有認(rèn)識能力,而天下萬事萬物都總有一定的原理,只不過因為這些原理還沒有被徹底認(rèn)識,所以使知識顯得很有局限。因此,《大學(xué)》一開始就教學(xué)習(xí)者接觸天下萬事萬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去進一步探究,以徹底認(rèn)識萬事萬物的原理。經(jīng)過長期用功,總有一天會豁然貫通,到那時,萬事萬物的里外巨細(xì)都被認(rèn)識得清清楚楚,而自己內(nèi)心的一切認(rèn)識能力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再也沒有蔽塞。這就叫萬事萬物被認(rèn)識、研究了,這就叫知識達(dá)到頂點了。

使意念真誠的意思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要像厭惡腐臭的氣味一樣,要像喜愛美麗的女人一樣,一切都發(fā)自內(nèi)心。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jǐn)慎。品德低下的人在私下里無惡不作,一見到品德高尚的人便躲躲閃閃,掩蓋自己所做的壞事而自吹自擂。

殊不知,別人看你自己,就像能看見你的心肺肝臟一樣清楚,掩蓋有什么用呢?這就叫做內(nèi)心的真實一定會表現(xiàn)到外表上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也一定要謹(jǐn)慎。

曾子說:“許多雙眼睛看著,許多手指著,這難道不令人畏懼嗎?”財富可以裝飾房屋,品德卻可以修養(yǎng)身心,使心胸寬廣而身體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

之所以說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為心有憤怒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恐懼就不能夠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夠端正;心有憂慮就不能夠端正。心思不端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樣:雖然在看,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雖然在聽,但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但卻一點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所以說,要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必須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

之所以說管理好家庭和家族要先修養(yǎng)自身,是因為人們對于自己親愛的人會有偏愛;對于自己厭惡的人會有偏恨;對于自己敬畏的人會有偏向;對于自己同情的人會有偏心;對于自己輕視的人會有偏見。因此,很少有人能喜愛某人又看到那人的缺點,厭惡某人又看到那人的優(yōu)點。所以有諺語說:“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壞,人都不滿足自己莊稼的好?!边@就是不修養(yǎng)自身就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所以說治理國家必須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是因為不能管教好家人而能管教好別人的人,是沒有的,所以,有修養(yǎng)的人在家里就受到了治理國家方面的教育:對父母的孝順可以用于侍奉君主;對兄長的恭敬可以用于侍奉官長;對子女的慈愛可以用于統(tǒng)治民眾。《康誥》說:“如同愛護嬰兒一樣?!眱?nèi)心真誠地去追求,即使達(dá)不到目標(biāo),也不會相差太遠(yuǎn)。要知道,沒有先學(xué)會了養(yǎng)孩子再去出嫁的人?。∫患胰蕫?,一國也會興起仁愛;一家禮讓,一國也會興起禮讓;一人貪婪暴戾,一國就會犯上作亂。其聯(lián)系就是這樣緊密,這就叫做:一句話就會壞事,一個人就能安定國家。堯舜用仁愛統(tǒng)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隨著仁愛;桀紂用兇暴統(tǒng)治天下,老百姓就跟隨著兇暴。統(tǒng)治者的命令與自己的實際做法相反,老百姓是不會服從的。所以,品德高尚的,總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別人做到;自己先不這樣做,然后才要求別人不這樣做。不采取這種推己及人的恕道而想讓別人按自己的意思去做,那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治理國家必須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詩經(jīng)》說:“桃花鮮美,樹葉茂密,這個姑娘出嫁了、讓全家人都和睦。”讓全家人都和睦,然后才能夠讓一國的人都和睦。

《詩經(jīng)》說:“兄弟和睦?!毙值芎湍懒?,然后才能夠讓一國的人都和睦。

《詩經(jīng)》說:“容貌舉止莊重嚴(yán)肅,成為四方國家的表率。”只有當(dāng)一個人無論是作為父親、兒子,還是兄長、弟弟時都值得人效法時,老百姓才會去效法他。這就是要治理國家必須先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之所以說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是因為,在上位的人敬重白叟,老大眾就會孝順自己的爸爸媽媽,在上位的人尊重老一輩,老大眾就會尊重自己的兄長;在上位的人體恤救助孤兒,老大眾也會相同跟著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總是實施以身作則,推己及人的“絜矩之道”。

假設(shè)討厭上司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部屬;假設(shè)討厭部屬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上司;假設(shè)討厭在你前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后邊的人;假設(shè)討厭在你后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前面的人;假設(shè)討厭在你右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左面的人;假設(shè)討厭在你左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右邊的人。這就叫做“絜矩之道”。

《詩經(jīng)》說:“使人心服口服的國君啊,是老大眾的爸爸媽媽?!崩洗蟊娤矚g的他也喜歡,老大眾討厭的他也討厭,這樣的國君就能夠說是老大眾的爸爸媽媽了?!对娊?jīng)》說:“巍峨的南山啊,巖石屹立。顯赫的尹太師啊,大眾都仰視你?!笨刂茋业娜瞬恍胁恢?jǐn)慎。稍有偏頗,就會被天下人推翻。《詩經(jīng)》說:“殷朝沒有損失民意的時分,還是能夠與上天的要求相符的。請用殷朝作個鑒誡吧,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边@就是說,得到民意就能得到國家,失掉民意就會失掉國家。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重視涵養(yǎng)德行。有德行才會有人支持,有人支持才干保有土地,有土地才會有財富,有財富才干供應(yīng)運用。

德是底子,財是枝末,假設(shè)把底子當(dāng)成了外在的東西,卻把枝末當(dāng)成了內(nèi)涵的底子,那就會和老大眾搶奪利益。所以,君王聚財斂貨,民意就會分開;君王散財于民,民意就會聚在一起。這正如你說話不講道理,人家也會用不講道理的話來回答你;財賄來路不明不白,總有一天也會不明不白地失掉。

《康浩》說:“天命是不會始終如一的?!边@就是說,行善便會得到天命,不行善便會失掉天命。

《秦誓》說:“假設(shè)有這樣一位大臣,忠實老實,盡管沒有什么特別的身手,但他胸懷寬廣,有容人的飯量,他人有身手,就如同他自己有相同;他人德才兼?zhèn)?,他心服口服,不只僅在口頭上表明,而是打心眼里贊賞。用這種人,是能夠維護我的子孫和大眾的,是能夠為他們謀福的?。∠喾?,假設(shè)他人有身手,他就妒嫉、討厭;他人德才兼?zhèn)?,他便想方設(shè)法限制,架空,無論如何忍受不得。用這種人,不只不能維護我的子孫和大眾,而且能夠說是風(fēng)險得很!”因而,有仁德的人會把這種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們驅(qū)趕到遙遠(yuǎn)的四夷之地去,不讓他們同住在國中。這說明,有德的人涇渭分明,發(fā)現(xiàn)賢才而不能選拔,選拔了而不能重用,這是緩慢:發(fā)現(xiàn)偽君子而不能免除,免除了而不能把他驅(qū)趕得遠(yuǎn)遠(yuǎn)的,這是過錯。喜歡世人所討厭的,討厭世人所喜歡的,這是違背人的賦性,災(zāi)禍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所以,做國君的人有正確的途徑:忠實信義,便會取得全部;驕奢放縱,便會失掉全部。

出產(chǎn)財富也有正確的途徑;出產(chǎn)的人多,消費的人少;出產(chǎn)的人勤勉,消費的人節(jié)省。這樣,財富便會常常充足。仁慈的人仗義疏財以涵養(yǎng)自身的德行,不仁的人不吝以生命為代價去斂錢發(fā)財。沒有在上位的人喜歡仁德,而在下位的人卻不喜歡忠義的;沒有喜歡忠義而干事卻半途而廢的;沒有國庫里的資產(chǎn)不是歸于國君的。孟獻子說:“養(yǎng)了四匹馬拉車的士大夫之家,就不需再去養(yǎng)雞養(yǎng)豬;祭祀用冰的卿大夫家,就不要再去養(yǎng)牛養(yǎng)羊;擁有一百輛兵車的諸侯之家,就不要去收養(yǎng)搜刮民財?shù)募页?。與其有搜刮民財?shù)募页?,不如有盜竊東西的家臣?!边@意思是說,一個國家不該該以財賄為利益,而應(yīng)該以善良為利益。做了國君卻還專心想著剝削財賄,這必定是有小人在誘導(dǎo),而那國君還認(rèn)為這些小人是好人,讓他們?nèi)ヌ幚韲掖笫?,結(jié)果是天災(zāi)人禍一起來臨。這時雖有賢能的人,卻也沒有辦法挽救了。所以,一個國家不該該以財賄為利益,而應(yīng)該以善良為利益。

(1)大學(xué)之道:大學(xué)的宗旨?!按髮W(xué)”一詞在古代有兩種含義:一是“博學(xué)”的意思;二是相對于小學(xué)而言的“大入之學(xué)”。古人八歲人小學(xué),學(xué)習(xí)“灑掃應(yīng)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文化基礎(chǔ)知識和禮節(jié);十五歲人大學(xué),學(xué)習(xí)倫理、政治、哲學(xué)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xué)問。所以,后一種含義其實也和前一種含義有相通的地方,同樣有“博學(xué)”的意思。”道“的本義是道路,引申為規(guī)律、原則等,在中國古代哲學(xué)、政治學(xué)里,也指宇宙萬物的本原、個體,一定的政治觀或思想體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環(huán)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個“明”作動詞,有使動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發(fā)揚、弘揚的意思。后一個“明”作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親民:根據(jù)后面的“傳”文,“親”應(yīng)為“新”,即革新、棄舊圖新。親民,也就是新民,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

(4)知止:知道目標(biāo)所在。

(5)得:收獲。

(6)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興旺發(fā)達(dá)。

(7)修其身:修養(yǎng)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

(9)格物:認(rèn)識、研究萬事萬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對于本而言,指枝末、枝節(jié)。

(13)厚者?。涸撝匾暤牟恢匾?。薄者厚:不該重視的卻加以重視。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1)康誥:《尚書·周書》中的一篇?!渡袝肥巧瞎艢v史文獻和追述古代事跡的一些文章的匯編,是”五經(jīng)”之一,稱為“書經(jīng)”。全書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四部分。

(2)克:能夠。

(3)大甲:即《太甲》,《尚書·商書》中的一篇。

(4)顧:思念。是:此。明命:光明的稟性。

(5)帝典:即《堯典》,《尚書·虞書》中的一篇。

(6)克明峻德:《堯典》原句為“克明俊德”。?。号c“峻”相通,意為大、崇高等。

(7)皆:都,指前面所引的幾句話。

(1)湯:即成湯,商朝的開國君主。盤銘:刻在器皿上用來警戒自己的箴言。這里的器皿是指商湯的洗澡盆。

(2)茍:如果。新:這里的本義是指洗澡除去身體上的污垢,使身體煥然一新,引申義則是指行精神上的棄舊圖新。

(3)作:振作,激勵。新民:即“經(jīng)”里面說的“親民”,實應(yīng)為“新民”。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

(4)“《詩曰》”句:這里的《詩》指《詩經(jīng).大雅.文王》。周,周朝。舊邦,舊國。其命,指周朝所稟受的天命。維:語助詞,無意義。

(5)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無處不追求完善。是故,所以。君子,有時候指貴族,有時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據(jù)上下文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而有不同的意思。

(1)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引自〈詩經(jīng)·商頌·玄鳥》。邦畿(ji),都城及其周圍的地區(qū)。止,有至、到、停止、居住、棲息等多種含義,隨上下文而有所區(qū)別。在這句里是居住的意思。

(2)緡蠻黃鳥,止于丘隅:引自〈詩經(jīng)·小雅·綿蠻〉。緡蠻,即綿蠻,鳥叫聲。隅,角落。止,棲息。

(3)“穆穆”句:引自《詩經(jīng)·大雅·文玉》。穆穆,儀表美好端莊的樣子。於(wu),嘆詞。緝,繼續(xù)。熙,光明。止,語助詞,無意義。

(4)《詩》云:這幾句詩引自《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淇澳》。淇,指淇水,在今河南北部。澳(yu)水邊。斐,文采。瑟兮(亻閑)(xian)兮,莊重而胸襟開闊的樣子。赫兮喧兮,顯耀盛大的樣子。(讠宣),《詩經(jīng)》原文作“(讠爰)”,遺忘。

(5)道:說、言的意思。

(6)恂栗,恐懼,戒懼。

(7)於戲!前王不忘:引自《詩經(jīng)·周頌·烈文》。於戲(wuhu):嘆詞。前王:指周文王、周武王。

(8)此以:因此。沒世:去世。

(1)“子曰”句:引自《論語·顏淵》。聽訟,聽訴訟,即審案子。猶人,與別人一樣。

(2)無情者不得盡其辭:使隱瞞真實情況的人不能夠花言巧語。

(3)民志:民心,人心。

①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兩句。朱熹認(rèn)為,”此 謂知本”一句是上一章的衍文,”此謂知之至也”一句前面又缺了一段文字。 所以,朱熹根據(jù)上下文關(guān)系補充了一段文字,這里所選的,就是朱熹補充的 文字。

②即,接近,接觸。窮:窮究,徹底研究。

③未窮,未窮盡,未徹底。

④益,更加。

(1)其意:使意念真誠。

(2)毋:不要。

(3)惡(wu)惡(e)臭 (xiu):厭惡腐臭的氣味。臭,氣味,較現(xiàn)代單指臭(chou)味的含義寬泛。

(4)好(hao)好(hao)色:喜愛美麗的女子。好(hao)色,美女。

(5) 謙(qian):通“慊”:滿足。

(6)慎其獨:在獨自一人時也謹(jǐn)慎 不茍。

(7)閑居:即獨處。

(8)厭然:躲躲閃閃的樣子。

(9)掩:遮 掩,掩蓋。

(10)著:顯示。

(11)中:指內(nèi)心。下面的“外”指外表。

(12)潤屋:裝飾房屋。

(13)潤身,修養(yǎng)自身。

(14)心廣體胖(pan):心 胸寬廣,身體舒泰安康,胖,大,舒坦。

①身:程頤認(rèn)為應(yīng)為“心”。忿懥(zhl):憤怒。

①之:即“于”,對于。辟:偏頗,偏向。

②哀矜:同情,憐憫。

③敖,驕做。惰:怠慢。

④碩:大,肥壯。

(1)悌(ti):指弟弟應(yīng)該絕對服從哥哥。

(2)慈:指父母愛子女。

(3)如保赤子:《尚書·周書·康誥》原文作“若保赤子?!边@是周成王告誡康叔的話,意思是保護平民百姓如母親養(yǎng)護嬰孩一樣。赤子,嬰孩。

(4)中(zhong),達(dá)到目標(biāo)。

(5)機:本指弩箭上的發(fā)動機關(guān),引申指關(guān)鍵。

(6)僨(fen):敗,壞。

(7)堯舜:傳說中父系氏族社會后期部落聯(lián)盟的兩位領(lǐng)袖,即堯帝和舜帝,歷來被認(rèn)為是圣君的代表。

(8)帥:同“率”,率領(lǐng),統(tǒng)帥。

(9)桀(jie):夏代最后一位君主。紂:即殷紂王,商代最后一位君主。二人歷來被認(rèn)為是暴君的代表。

(10)諸:”之于”的合音。

(11)恕:即恕道??鬃诱f:“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币馑际钦f,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讓別人去做,這種推己及人,將心比己的品德就是儒學(xué)所倡導(dǎo)的恕道。

(12)喻:使別人明白。

(13)”桃之夭夭……”:引自《詩經(jīng)·周南;桃夭》。夭夭(yao),鮮嫩,美麗。蓁蓁(zhen),茂盛的樣子。之子,這個(之)女子(子)于歸,指女子出嫁。

(14)“宜兄宜弟”:引自《詩經(jīng)·小雅·蓼蕭》。

(15)“其儀不忒……:”引自《詩經(jīng)·曹風(fēng)》。

(1)老老:尊敬老人。前一個“老”字作動詞,意思是把老人當(dāng)作者人看待。

(2)長長:尊重長輩。前一個“長”字作動詞,意思是把長輩當(dāng)作長輩看待。

(3)恤:體恤,周濟。孤,孤兒,古時候?qū)V赣啄陠适Ц赣H的人。

(4)倍:通“背”,背棄。⑤絜(xie)矩之道:儒家倫理思想之一,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絜,量度。矩,畫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為法度,規(guī)則。

(7)“節(jié)彼南山……”:引自《詩經(jīng)·小雅·節(jié)南山》。節(jié),高大。巖巖,險峻的樣子。師尹,太師尹氏,太師是周代的三公之一。爾,你。瞻,瞻仰,仰望。

(8)僇(lu):通“戮”,殺戮。

(9)“殷之未喪師……”:引自《詩經(jīng),大雅·文王》。師,民眾。配,符合。儀,宜。監(jiān),鑒戒。,峻,大。不易,指不容易保有。

(10)此:乃,才。

(11)爭民施奪:爭民,與民爭利。施奪,施行劫奪。

(12)悖:逆。

(13)“《楚書》”句:《楚書》,楚昭王時史書。楚昭王派王孫圉(yu)出使晉國。晉國趙簡子問楚國珍寶美玉現(xiàn)在怎么樣了。王孫圉答道:楚國從來沒有把美玉當(dāng)作珍寶,只是把善人如觀射父(人名)這樣的大臣看作珍寶。事見《國語·楚語》。漢代劉向的《新序》中也有類似的記載。

(14)“舅犯”句:舅犯,晉文公重耳的舅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流亡的人,指重耳。晉僖公四年十二月,晉獻公因受驪姬的讒言,逼迫太子申生自縊而死。重耳避難逃亡在外在狄國時,晉獻公逝世。秦穆公派人勸重耳歸國掌政。重耳將此事告子犯,子犯以為不可,對重耳說了這幾句話。事見《禮記·檀弓下》。

(15)《秦誓》:《尚書·周書》中的一篇。

(16)斷斷:真誠的樣子。

(17)休休:寬宏大量。

(18)有容:能夠容人。

(19)彥圣:指德才兼?zhèn)?。彥,美。圣,明?/p>

(20)不啻(chi):不但。

(21)媢(mao)疾:妒嫉。

(22)違,阻抑。

(23)俾:使。

(24)放流:流放。

(25)迸,即“屏”,驅(qū)逐。四夷,四方之夷。夷指古代東方的部族。

(26)中國,全國中心地區(qū)。與現(xiàn)代意義的“中國”一同意義不一樣。

(27)命:東漢鄭玄認(rèn)為應(yīng)該是“慢”字之誤。慢即輕慢。

(28)拂:逆,違背。

(29)逮:及、到。夫(fu):助詞。

(30)驕泰:驕橫放縱。

(31)發(fā)身:修身。發(fā),發(fā)達(dá),發(fā)起,

(32)府庫:國家收藏財物的地方。

(33)孟獻子:魯國大夫,姓仲孫名蔑。

(34)畜,養(yǎng)。乘(sheng):指用四匹馬拉的車。畜馬乘是士人初作大夫官的待遇。

(35)察,關(guān)注。

(36)伐冰之家:指喪祭時能用冰保存遺體的人家。是卿大夫類大官的待遇。

(37)百乘之家,擁有一百輛車的人家,指有封地的諸侯王。

(39)聚斂之臣:搜刮錢財?shù)募页?。聚,聚集。斂,征收。④長(zhǎng)國家:成為國家之長,指君王。

(40)無如之何:沒有辦法。

《大學(xué)》的宗旨,在于弘揚高尚的德行,在于關(guān)愛人民,在于達(dá)到最高境界的善。知道要達(dá)到“至善”的境界方能確定目標(biāo),確定目標(biāo)后方能心地寧靜,心地寧靜方能安穩(wěn)不亂,安穩(wěn)不亂方能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方能達(dá)到“至善”。凡物都有根本有末節(jié),凡事都有終端有始端,知道了它們的先后次序,就與《大學(xué)》的宗旨相差不遠(yuǎn)了。

在古代,意欲將高尚的德行弘揚于天下的人,則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意欲治理好自己國家的人,則先要調(diào)整好自己的家庭;意欲調(diào)整好自己家庭的人,則先要修養(yǎng)好自身的品德;意欲修養(yǎng)好自身品德的人,則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意;意欲端正自己心意的人,則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意欲使自己意念真城的人,則先要獲取知識;獲取知識的途徑則在于探究事理。探究事理后才能獲得正確認(rèn)識,認(rèn)識正確后才能意念真城,意念真誠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養(yǎng)好品德,品德修養(yǎng)好后才能調(diào)整好家族,家族調(diào)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國家,國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大平。

從天子到普通百姓,都要把修養(yǎng)品德作為根本。人的根本敗壞了,末節(jié)反倒能調(diào)理好,這是不可能的。正像我厚待他人,他人反而慢待我;我慢待他人,他人反而厚待我這樣的事情,還未曾有過。這就叫知道了根本,這就是認(rèn)知的最高境界。

所謂意念真城,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就像厭惡難聞的氣味,喜愛好看的女子,這就是求得自己的心滿意足。所以君子在獨處時一定要慎重。小人在家閑居時什么壞事都可以做出來。當(dāng)他們看到君子后,才會遮掩躲閃,藏匿他們的不良行為,表面上裝作善良恭順。別人看到你,就像能見到你的五臟六腑那樣透徹,裝模作樣會有什么好處呢?這就是所說的心里是什么樣的,會顯露在外表上。因此,君子在獨處的時候一定要慎重。曾子說:“一個人被眾人注視,被眾人指責(zé),這是很可怕的啊!”富能使房屋華麗,德能使人品德高尚,心胸寬廣能體態(tài)安適,所以,君子一定要意念真誠。

《詩經(jīng)》上說:“看那彎彎的淇水岸邊,綠竹蒼郁。那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像切磋骨器、琢磨玉器那樣治學(xué)修身。他莊重威嚴(yán),光明顯耀。那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難以忘記!”所謂“像切磋骨器”,是說治學(xué)之道;所謂“像琢磨玉器”,是說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所謂“莊重威嚴(yán)”,是說君子謙遜謹(jǐn)慎,所謂“光明顯耀”,是說君子儀表的威嚴(yán);“那文質(zhì)彬彬的君子啊,令人難以忘記”,是說君子的品德完美,達(dá)到了最高境界的善,百姓自然不會忘記他。《詩經(jīng)》上說:“哎呀,先前的賢王不會被人忘記?!焙笫谰樱鹎按t王之所尊,親前代賢王之所親,后代百姓因先前賢王而享安樂,獲收益。這樣前代賢王雖過世而不會被人遺忘?!渡袝ぶ軙分械摹犊嫡a》篇上說:“能夠弘揚美德?!薄渡袝ど虝分械摹短住菲姓f:“思念上天的高尚品德?!薄渡袝び輹分小兜鄣洹菲姓f:“能夠弘揚偉大的德行?!边@些都是說要自己發(fā)揚美德。商湯的《盤銘》上說:“如果一日洗刷干凈了,就應(yīng)該天天洗凈,不間斷?!薄犊嫡a》篇上說:“勸勉人們自新?!薄对娊?jīng)》上說:“周朝雖是舊國,但文王承受天命是新的?!币虼?,君子處處都要追求至善的境界。《詩經(jīng)》上說:“京城方圓千里,都為百姓居住?!薄对娊?jīng)》上說:“啁啾鳴叫的黃鶯,棲息在多樹的山丘上?!笨鬃诱f:“啊呀,黃鶯都知道自己的棲息之處,難道人反而不如鳥嗎?”《詩經(jīng)》上說:“儀態(tài)端莊美好的文王啊,他德行高尚,使人無不仰慕。”身為國君,當(dāng)努力施仁政;身為下臣,當(dāng)尊敬君主;身為人之子,當(dāng)孝順父母;身為人之父,當(dāng)慈愛為懷;與國人交往,應(yīng)當(dāng)誠實,有信用??鬃诱f:“審斷爭訟,我的能力與他人的一般無二,但我力爭使?fàn)幵A根本就不發(fā)生?!边`背實情的人,不能盡狡辯之能事,使民心敬畏。這叫做知道什么是根本。

如要修養(yǎng)好品德,則先要端正心意。心中憤憤不平,則得不到端正;心中恐懼不安,則得不到端正;心里有偏好,則得不到端正;心里有憂患,則得不到端正。一旦心不在焉,就是看了,卻什么也看不到;聽了,卻什么也聽不到;吃了,卻辨別不出味道。所以說,修養(yǎng)品德關(guān)鍵在端正心意。

如要調(diào)整好家族,則先要修養(yǎng)好品德,為什么呢?因為人往往對他所親近喜愛的人有偏見,對他所輕視討厭的人有偏見,對他所畏懼恭敬的人有偏見,對他所憐惜同情的人有偏見,對他所傲視怠慢的人有偏見。所以喜愛一個人但又認(rèn)識到他的缺點,不喜歡一個人但又認(rèn)識到他優(yōu)點的人,也少見。因此有一則諺語說:“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過錯,人察覺不到自己的莊稼好?!边@就是不修養(yǎng)好品德,就調(diào)整不好家族的道理。

要治理好國家,必須先要調(diào)整好自己的家族,因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國之民,這是從來不會有的事情。所以,君子不出家門而能施教于國民。孝順,是侍奉君主的原則,尊兄,是侍奉長官的原則,仁慈,是控制民眾的原則。《康誥》中說:“像愛護嬰兒那樣?!闭\心誠意去愛護,即便不合乎嬰兒的心意,也相差不遠(yuǎn)。不曾有過先學(xué)養(yǎng)育孩子再出嫁的人呀!一家仁愛相親,一國就會仁愛成風(fēng);一家謙讓相敬,一國就會謙讓成風(fēng);一人貪婪暴戾,一國就會大亂——它們的相互關(guān)系就是這樣。這就叫做一句話可以敗壞大事,一個人可以決定國家。堯、舜用仁政統(tǒng)治天下,百姓就跟從他們實施仁愛。桀、紂用暴政統(tǒng)治天下,百姓就跟從他們殘暴不仁。他們命令大家做的,與他自己所喜愛的兇暴相反,因此百姓不服從。因此,君子要求自己具有品德后再要求他人,自己先不做壞事,然后再要求他人不做。自己藏有不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一恕道的行為,卻能使他人明白恕道,這是不會有的事情。因此,國家的治理,在于先調(diào)整好家族?!对娊?jīng)》上說:“桃花絢爛,枝繁葉茂。姑娘出嫁,合家歡快。”只有合家相親和睦后,才能夠調(diào)教一國之民。《詩經(jīng)》上說:“尊兄愛弟。”兄弟相處和睦后,才可以調(diào)教一國的人民。《詩經(jīng)》上說:“他的儀容沒有差錯,成為四方之國的準(zhǔn)則?!蹦苁垢赣H、兒子、兄長、弟弟各謀其位,百姓才能效法。這就叫做治理好國家首先要調(diào)整好家族。

要平定天下,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因為居上位的人敬重老人,百姓就會敬重老人;居上位的人敬重兄長,百姓就會敬重兄長,居上位的人憐愛孤小,百姓就不會不講信義。所以,君子的言行具有模范作用。厭惡上級的所作所為,就不要用同樣的做法對待下級;厭惡下級的所作所為,就不要用同樣的做法對待上級;厭惡在我之前的人的所作所為,就不要用同樣的做法對待在我之后的人,厭惡在我之后的人的所作所為,就不要用同樣的做法對待在我之前的人,厭惡在我右邊的人的所作所為,就不要用同樣的方法與我左側(cè)的人交往;厭惡在我左邊的人的所作所為,就不要用同樣的方法與我右側(cè)的人交往。這就是所說的模范作用?!对娊?jīng)》上說:“快樂啊國君,你是百姓的父母?!卑傩障矏鄣乃拖矏?,百姓厭惡的他就厭惡,這就是所說的百姓的父母?!对娊?jīng)》上說:“高高的南山啊,重巒疊嶂。光耀顯赫的尹太師啊,眾人都把你仰望?!苯y(tǒng)治國家的人不能不謹(jǐn)慎,出了差錯就會被天下百姓殺掉?!对娊?jīng)》上說:“殷朝沒有喪失民眾時,能夠與上天的意旨相配合。應(yīng)以殷朝的覆亡為鑒,天命得來不易啊?!边@就是說得到民眾的擁護,就會得到國家;失去民眾的擁護,就會失去國家。

《秦誓》上說:“如果有這樣一個大臣,他雖沒有什么才能,但心地誠實寬大,能夠容納他人。別人有才能,如同他自己有一樣;別人德才兼?zhèn)?,他誠心誠意喜歡,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能夠留用這人,便能夠保護我的子孫百姓。這對百姓是多么有利啊。如果別人有才能,就嫉妒厭惡;別人德才兼?zhèn)洌妥钄r他施展才干。不能留用這樣的人,他不能保護我的子孫百姓,這種人也實在是危險啊。”只有仁德的人能把這種嫉妒賢人的人流放,驅(qū)逐到邊遠(yuǎn)地區(qū),使他們不能留在國家的中心地區(qū)。這叫做只有仁德的人能夠愛人,能夠恨人。看到賢人而不舉薦,舉薦了但不盡快使用,這是怠慢??吹讲缓玫娜藚s不能擯棄,擯棄了卻不能放逐到遠(yuǎn)方,這是過錯。喜歡人所厭惡的,厭惡人所喜歡的,這是違背了人性,災(zāi)害必然會降臨到他的身上。因此,君子所有的高尚德行,一定要忠誠老實才能夠獲得,驕縱放肆便會失去。

發(fā)財致富有這樣一條原則:生產(chǎn)財富的人要多,消耗財富的人要少;干得要快,用得要慢,這樣就可以永遠(yuǎn)保持富足了。有德行的人會舍財修身,沒有德行的人會舍身求財。沒有居上位的人喜愛仁慈而下位的人不喜愛忠義的;沒有喜愛忠義而完不成自己事業(yè)的;沒有國庫里的財富最終不歸屬于國君的。孟獻子說:“擁有一車四馬的人,不應(yīng)計較一雞一豬的財物;卿大夫家不飼養(yǎng)牛羊;擁有馬車百輛的人家,不豢養(yǎng)收斂財富的家臣。與其有聚斂民財?shù)募页?,還不如有盜賊式的家臣?!边@是說,國家不應(yīng)把財物當(dāng)做利益,而應(yīng)把仁義作為利益。掌管國家大事的人只致力于財富的聚斂,這一定是來自小人的主張。假如認(rèn)為這種做法是好的,小人被用來為國家服務(wù),那么災(zāi)害就會一起來到,縱使有賢臣,也無濟于事啊!這就是說國家不要把財利當(dāng)做利益,而應(yīng)把仁義當(dāng)做利益。

《大學(xué)》著重闡述了提高個人修養(yǎng)、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與治國平天下之間的重要關(guān)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綱領(lǐng)“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和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主題。

《大學(xué)》提出的人生觀與儒家思想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觀的進一步擴展。這種人生觀要求注重個人修養(yǎng),懷抱積極的奮斗目標(biāo),這一修養(yǎng)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觀為主要內(nèi)涵的。三綱八目又有階級性, “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義對君主的政治要求和倫理標(biāo)準(zhǔn);“格物”、“致知”等八條目是在修養(yǎng)問題上要求與三綱領(lǐng)中的政治理念和倫理思想相結(jié)合。

《大學(xué)》還繼承了孔子的仁政學(xué)說與孟子的民本論,《大學(xué)》里的統(tǒng)治者都是以“尊長”、“民之父母”的身份自居,但實際上他們還是站在剝削者的立場上這么說的,他們所謂的“愛民”、“不暴戾”只是為了維護他們上層建筑的經(jīng)濟基礎(chǔ)——生產(chǎn)力。只有這樣,他們無生產(chǎn)能力的剝削生活才能得以鞏固。

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五

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操作過程中反復(fù)選擇、調(diào)動詞句,以求準(zhǔn)確、妥帖地把心象、心里物化為定型產(chǎn)品的操作情況。下面我們來看看推敲原文譯文,歡迎閱讀借鑒。

《劉公嘉話》云:島初赴舉京師,一日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笔加巴啤弊?,又欲著“敲”字,練之未定,遂于驢上吟哦,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時韓愈吏部權(quán)京兆,島不覺沖至第三節(jié)。左右擁至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云云。韓立馬良久,謂島曰:“作敲字佳矣。”遂與并轡而歸。留連論詩,與為布衣之交。

《劉公嘉話》一書記載著:賈島初次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一天騎在驢背上吟得詩句道:“深夜萬簌寂靜,鳥兒棲息在池塘邊的樹枝上,僧人晚歸在月光下敲響寺院的門。”開始想要用“推”字,后來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詞句,一直未能確定用哪個字更精美傳神,于是在驢背上吟詠誦讀,還不停地伸手比劃“推”、“敲”的姿勢。這時,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韓愈正路過此地,賈島不知不覺沖撞到儀衛(wèi)隊的第三部分。隨從人員將賈島推擁著帶到京兆尹韓愈面前,賈島一一解釋說出自己吟得的詩句。韓愈停馬佇立很久,對賈島說道:“還是用‘敲’字更好啊?!庇谑桥c賈島并排騎馬而行回到官府。很長時間二人不舍離開,討論詩歌寫作,雖為大官,韓愈卻與賈島這個平民詩人結(jié)為好友。

賈島:唐朝詩人,字閬仙,范陽人。

赴舉:參加科舉考試。

京師:京城,此指長安。

練:錘煉,指反復(fù)思考。

煉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復(fù)錘煉,決定不下來。之:這里指從“推”和“敲”中選一個。

吟哦:吟頌。

時時:不時。

引手:伸手。

引手做推敲之勢: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勢來。

訝:以……詫異。

韓退之:指韓愈。

權(quán):臨時代理。

儀仗隊:仗隊是兵隊中執(zhí)行禮儀任務(wù)的分隊,由陸、海、空三軍人員共同組成或由某一軍種人員單獨組成。

京兆:京城地方長官。

車騎:車馬。

夜靜更深:夜深了,人們都安靜下來。形容夜深寂靜無聲。

俄:不久,指時間短。

具對:詳細(xì)回答。具,詳細(xì),具體。

神游象外:精神離開了眼前的`事物。游,離開。象,眼前事物。

立馬久之:(韓愈)讓馬停下來很久。

遂:于是,就。

轡:馭馬的韁繩,此處代馬。

留連:舍不得離開。

布衣:平民,百姓。

已:停止。

布衣之交:百姓之間的交情。此時賈島尚未做官。

至:到。

云云:如此,指不能決定用“推”還是用“敲”的這種情況。

節(jié):這里指儀仗隊的一部分。

始:最初,開始。

勢:樣子,態(tài)勢。

止:停

涼州詞原文及譯文涼州詞整首詩翻譯篇六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應(yīng)馱白練到安西。

低飛的雁群緩傍晚時分出現(xiàn)緩邊城,蘆葦正緩努力地成長。

一群駱駝滿載著貨物伴著叮的駝鈴聲緩緩前進。西去的駝隊?wèi)?yīng)當(dāng)還是馱運絲綢經(jīng)由這條大道遠(yuǎn)去安西。

磧:讀qì,戈壁、沙漠。

白練:白色熱絹。這里泛指絲綢。

安西:地名。唐方鎮(zhèn)有安西都護,其治所緩今新疆庫車,兼轄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鎮(zhèn)。貞元六年(790年),為吐蕃所陷。

唐德宗貞元六年(790)以后至九世紀(jì)中葉,安西和涼州邊地盡入吐蕃手中,“絲綢之路”向西一段也為吐蕃所占。張籍在涼州詞中表達(dá)了他對邊事的憂憤。

“蘆筍初生漸欲齊?!?/p>

也看到人的活動了:

“無數(shù)鈴聲遙過磧?!?/p>

看!一列長長的駱駝隊遠(yuǎn)遠(yuǎn)地走過沙漠,頸上的懸鈴不斷搖動,發(fā)出響亮悅耳的聲音,給人以安謐的感覺。詩人以訴之聽覺的鈴聲讓人產(chǎn)生視覺的駱駝隊形象,從而觸發(fā)起一種神往的感情,這樣便把聽覺、視覺和意覺彼此溝通起來,寫得異常巧妙,極富創(chuàng)新精神。這就是美學(xué)上所說的“通感”手法。但聯(lián)系下面一句,這種感情便起了突變。

無數(shù)鈴聲意味著很多的駱駝商隊。如今它們走向遙遠(yuǎn)的沙漠,究竟通向哪里去呢?詩人不由懷念起往日“平時安西萬里疆”絲綢之路上和平繁榮的情景?!皯?yīng)馱白練到安西?!痹谶@“蘆筍初生漸欲齊”的溫暖季節(jié)里,本應(yīng)是運載絲綢的商隊“萬里向安西”的最好時候呀!言外之意是說,現(xiàn)在的安西都護府轄境為吐蕃控制,“絲綢之路”早已閉塞阻隔,駱駝商隊再不能到達(dá)安西了。句首一“應(yīng)”字,凝聚了多么辛酸而沉痛的感情!

這首《涼州詞》用濃厚的色彩描繪西北邊塞風(fēng)光,它宛如一幅風(fēng)景油畫,遠(yuǎn)近景的結(jié)構(gòu),層次分明,明暗的對比強烈。畫面上的空間遼遠(yuǎn),沙漠廣闊,中心展現(xiàn)著一列在緩緩行進的駱駝商隊,詩的思想感情就通過這一駱駝隊的行動方向,集中表現(xiàn)出來,從而收到以一當(dāng)十、以少勝多,寓虛于實的藝術(shù)效果。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156572.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