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導游詞500字模板(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1 14:02:24
廣東導游詞500字模板(6篇)
時間:2023-04-01 14:02:24     小編:admin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廣東導游詞500字篇一

小樓仙源是增城八景之一,今天我們參觀的景點有:歷史悠久的何仙姑家廟、何仙姑紀念塔、觀音山神仙洞、東南亞藤類之冠的盤龍古藤。另外,在參觀過程中還可以體味一下三個至今未曾解開的謎:一是為什么何仙姑家廟方圓幾里的井水都略帶咸味,唯獨仙姑井水清純甘洌?二是為什么仙桃生長在缺土少壤的瓦頂屋脊上,不需澆水施肥,依然枝繁葉茂?三是為什么盤龍古藤找不到根?

大家了解何仙姑其人其事嗎?根據(jù)《全國古今圖書集成仙部》、《中國人名大辭典》、《安慶府志》、《會仙觀記》、《全唐詩外集》、《辭?!贰ⅰ对龀强h志》等古今書籍都記載:何仙姑,原名何素女,又叫何二娘,增城小樓仙桂村人,生于唐朝開耀二年(682年),自幼性情柔靜,秉承孝道,勤奮讀書,過目能誦,擅長繡織,深受鄰里夸贊。唐景龍元年(720xx年)因反抗父母包辦婚姻,投井后成仙。話說何仙姑在迎親之日驟然不見了,家人驚慌失措,見家井旁遺留素女的繡花鞋,父母深知大事不妙,命人下井打撈,誰知撈不見尸。男家礙于面子,上縣衙打官司,提出不見活人要尸骸的要求。而何仙姑成仙后騰云仙游蒲田(今福建省內),獲悉父母受屈,巧逢蒲田縣令即將調增城赴任,就懇求縣令允許她隨官船返增城為父母沉冤昭雪??h令答應了她的請求,當啟航之時,未見何仙姑到來,但見船舵后方水中,有一女尸逆水追隨而至,尸至增城,果然是何仙姑真身。逆水流尸一事當然難以置信,縣官就署批升仙得道了結此案。

此外還傳說在唐朝玄宗年間,漢鐘離、張果老、曹國舅、鐵拐李、韓湘子和藍采和等七仙,準備于三月三赴瑤池,參加一年一度的王母娘娘圣誕,為了湊夠八仙向王母娘娘敬酒,呂洞賓決定下凡遍游天下,最后尋覓超度何仙姑成仙。

何仙姑成仙之事驚動了當年的唐天后武則天。武則天賜贈何仙姑三件寶:一是在其家鄉(xiāng)建祠奉祀;二是賜紫霞一襲;三是在唐天寶十年下旨建一碑以作紀念。

各位團友,何仙姑家廟到了,讓我們一起進廟參觀。

【何仙姑家廟前】何仙姑家廟是增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明朝,因戰(zhàn)亂,屢經修建。最后一次重建是清咸豐八年(1858年)。家廟磚石臺梁式結構,第一、三進13架出前廊為封火山墻;第二進四柱一間五架拜亭為硬山頂,其正脊和垂脊均有反翹裝飾。大家請留意,廟正面山石門鐫刻的隸書門額:何仙姑家廟,為咸豐八年戊午嘉平黃培芳所書,山門鐫刻的行書石對聯(lián):千年履舄遺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出自當年吏官王映門手筆。上聯(lián)中履,舄二字均指繡花鞋,意思是一千年前何仙姑投井,她的繡花鞋留在井邊的故事。下聯(lián)反映了何仙姑家廟歷史悠久和人們對何仙姑的崇敬。

現(xiàn)在讓我們入廟參觀。恭候大家的是屏風上的仙姑彩畫,是廣東著名書法家麥華三和增城著名書畫藝術家陳水源的聯(lián)作。繞過屏風,廟二進正堂就是供奉何仙姑的地方。何仙姑像用樟木雕塑而成,高約七十公分,原為唐朝村姑裝束?,F(xiàn)何仙姑身上披的繡花袍由泰國善信贈送,頭上的珍珠頭飾為香港善贈送。時代在變,何仙姑也跟上了潮流,但何仙姑的法力不變。在此求簽許愿,都有求必應,靈驗非常。堂上高掛著林林總總的錦旗是馬來西亞、泰國、日本、新加坡等地善信答謝何仙姑的信物。家廟有兩大節(jié)慶,每逢農歷三月初七,仙姑誕;農歷八月初八,仙姑得道成仙日,廟內的香火盛極一時。瞻仰完何仙姑像,請大家轉身,我們看到的是天花井。

【何仙姑井】天花井又名何仙姑井,是何仙姑投井成仙的地方。井邊的石鞋模型就是當年何仙姑投井遺留繡花鞋的地方。那么另外一只鞋去了哪里呢?一說在風光秀麗的百花山莊度假村;二是在荔枝生態(tài)主題公園--盈園。井臺用花崗巖石鑿成八角形狀,上面銘刻仙源涓涓,飲者萬年八個字。古井深達數(shù)丈,并不為奇,奇的是家廟方圓幾里的井水都略帶成味,唯獨這里的井水清澈甘例。用井水沏茶,特別香醇清潤,常飲此水能強身健體。

【麻姑仙桃】繞過何仙姑井往右邊走,大家看到瓦背屋脊上這棵桃樹,已有一百多年時間,人稱仙桃。傳說為麻姑獻壽的仙桃。它雖生長在缺土少壤的瓦背屋脊上,而且從不需要施肥淋水,卻依舊枝葉繁茂。傳說曾有三五好事之徒,爬上屋頂,企圖拔掉仙桃,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沒成功。其中有一個人因氣憤,折斷了枝葉,結果此人立刻肚痛不止,最后非得本人在何仙姑像前賠禮道歉,才解除了痛苦。大家可登上梯子觀摩仙桃,但千萬不能以身試犯。何仙姑的靈氣為眾人所折服,吃了仙桃的人更加福壽延年。因此,每顆仙桃價值連城,許多善信都下重金提前訂購,購得者無不祈求平安順境,延年益壽。

看完仙桃,往里面走,我們看到的分別是三忠寶殿、八仙殿、黃大仙、太上老君堂。為什么家廟有三忠殿呢?

【三忠廟】三忠廟供奉張世杰、文天祥、陸秀夫等三位南宋抗金名將塑像。為什么在這廟建三忠廟呢?三位忠烈繼續(xù)抗敵護國,其事跡可歌可泣,在嶺南地區(qū)廣為流傳。在此立廟一是緬懷三位忠烈功績;二是激勵后人繼承先烈遺志。

看完三忠廟,請大家再到東邊樓閣。東邊樓閣上還有何仙姑父親何泰、母親吉氏的塑像以及師傅麻姑的神像,值得一提的是東邊樓閣留有日本鬼子放火燒家廟的痕跡。當年,日本鬼子曾在小樓墟一帶肆行無忌,有一天放火燒村,當火燒到家廟東西兩堵墻時,火嘎然熄滅了。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甚至出動飛機轟炸,投下的炸彈在家廟附近都炸響了,唯獨落入廟中的炸彈安然無恙。仙姑顯靈,日本鬼子也只有老鼠拉龜。一位日本友人被何仙姑圣靈所震撼,在事隔五十多年后,慕名前來拜何仙姑,還了心愿,并捐資二百萬元,在觀間山上修建了十一層的何仙姑紀念塔。

廣東導游詞500字篇二

肇慶七星巖位于肇慶市區(qū)北約4公里處,景區(qū)由五湖、六崗、七巖、八洞組成,面積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景。七星巖以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guī)r巖峰巧布在面積達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七星巖摩崖石刻是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為七星巖。

七星巖原是由西江古河道形成的瀝湖,主體由閬風巖、玉屏巖、石室?guī)r、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波巖七座石灰?guī)r山峰組成,排列如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鏡的近600公頃湖面上,20多公里長的林蔭湖堤,如綠色帶飄般把仙女湖、中心湖、波海湖、青蓮湖和里湖連結在一起,湖光山色,綽約多姿。

七星巖歷史悠久

早在晉代已有文字記載。唐朝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來游,寫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記》,鐫刻在石室洞口石壁上。-元帥于一九0年四月游覽七星巖期間曾寫七絕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陽朔七堆山;堤邊添上絲絲柳,畫幅長留天地間。”七星巖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來就有“峰險、石異、洞奇、廟古”之說,重點游覽區(qū)有“七巖、八洞、五湖、六崗”,可供觀賞之景點達80余處。天柱巖最高,海拔117米;龍巖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詩廊”之美譽;石峒古廟最古,洞中有廟。

五湖:中心湖、仙女湖、里湖、波海湖、青蓮湖

六崗:石牌崗、獅崗、象崗、萬松崗、黃茅崗、蔭梓崗、佛仔崗

七巖:閬風巖、玉屏巖、石室?guī)r、天柱巖、蟾蜍巖、仙掌巖、阿坡巖

八洞:石室洞、蓮花洞、碧霞洞、鹿骨洞、雙源洞、金津玉液洞、旋螺洞、出米洞。

廣東導游詞500字篇三

廣東科學中心通過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相結合的展覽內容和互動體驗的形式,讓觀眾在動手參與、親身體驗中獲得科技知識,接受科學的熏陶,是孩子們流連忘返的科學樂園。

廣東科學中心簡介:

廣東科學中心以“自然、人類、科學、文明”為主題的一個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社會公益性事業(yè)機構。是為公眾提供科普教育的社會科技活動場所??破章糜涡蓍e的示范景點。廣東科學中心建設耗資19億元人民幣、歷時近5年建成。在20__年9月19日舉行亮燈儀式。

建設歷程

改革開放后,廣東省大型科技活動場館基本是空白狀態(tài)。

1996年,廣東省決心籌劃建造一個大型的科學綜 合活動場地,一座現(xiàn)代化的科學中心。

1997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復同意籌建廣東科學中心。

項目由省科技廳負責建設,具體建設工作由廣東科學中心籌建辦公室承擔。并且組建了廣東科學中心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廣東科學中心開展了兩輪的建筑設計國際邀請競賽來取得最合適的建筑設計方案。中南建筑設計院的“木棉花造型的科技航母”方案入選,成為廣東科學中心的建筑設計實施方案。

20__年3月28日,廣東科學中心開工奠基儀式舉行。

20__年全面完成建設工作。

建筑布局

廣東科學中心2f層有八大主題展館,分別是“人與健康”、

“飛天之夢”、“兒童天地”、“交通世界”、“數(shù)碼世界”、“綠色家園”、“感知與思維”和“實驗與發(fā)現(xiàn)”。廣東科學中心建筑面積共有6萬平方米。廣東科學中心有4座科技影院分別是巨幕影院、球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兩個開放實驗室和一個2500平方米的“數(shù)字家庭體驗館”,此外還有建筑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臨時展區(qū),用于隨時展示國內外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廣東科學中心的展項超過400個。

廣東科學中心入口處的露天廣場,能看到兩個不停搖擺的巨大手臂,正歡快地迎接游客的到來。這兩只大型旋轉臂分別建在相鄰的兩座塔上,每只手臂一頭“抓”著一個led顯示屏,另一頭“抓”著一個平衡物。它們的運動軌跡其實是一個“無窮大”的符號,就像一個躺著的數(shù)字“8”。在這兩只神奇的大手臂中還蘊含著一個有趣的“秘密”,當兩條旋轉臂上的圓盤相互交叉時,它們上面的led顯示屏圖像就會發(fā)生“轉化”。

廣東導游詞500字篇四

從化溫泉又名流溪河溫泉位于廣東從化市西北,距廣州市75公里,是廣東省名傳遐邇的風景區(qū)和療養(yǎng)勝地。這里氣候宜人,四面山巒重疊,環(huán)境幽靜,是旅游和療養(yǎng)勝地。

早在中國明朝時期,“百丈飛泉”列為從化縣八景之一。1930年代,溫泉一度興起開發(fā)旅游熱潮。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后,溫泉有計劃地進行大規(guī)模的開發(fā)建設,特別是8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代改革開放后的開發(fā)動作較大。

·明朝與清朝

從化溫泉早在明清時已列為游覽勝地。明代御史邑人黎貫賦詩贊道:“卷卻銀河水,青山應更清;等閑尋陸羽,來此續(xù)《茶經》”。明崇禎七年(1634年)《從化縣志》中有“湯泉”和“百丈飛泉”的記載,并將“百丈飛泉”列為從化縣八泉之一。清朝從化知縣孫繩稱溫泉為“枕漱”佳境,適于隱居休養(yǎng)。明清時期,溫泉已聞名遐邇,外地名士常到溫泉游覽。

·中華民國

民國期間,從民國21~25年(1933~1936年)在溫泉興起開發(fā)旅游熱,短短數(shù)年,建有各式別墅和房屋37棟。

民國21年(l933年),西南航空公司常務理事劉沛泉(又名劉毅夫),在一次駕機飛行中,看到溫泉瀑布,甚覺驚奇。便邀好友陳大年(律師)、梁培基(醫(yī)師)等人前往調查,他們看到這里沿河兩岸景色秀麗,有山有水,有瀑布,又有溫泉,空氣清新,認為頗有開發(fā)價值。

當時的從化縣縣長李務滋也開始注意利用溫泉發(fā)展地方經濟。他首先投資在河東建了一間茶室。同時,由劉、梁、陳、李等4人合資在河邊興建了玉壺溪館,茅草為頂,四面走廊,中間3間平房,作為他們到溫泉游玩和供游客休息的場所。在他們的倡議下,成立了從化溫泉建設促進會,從事風景區(qū)的開發(fā)工作,各界人士紛紛入會。該會規(guī)定會員凡捐資300元(法幣)以上的,到溫泉游覽時可免費住在玉壺溪館,還可在促進會購置的荒地中,投資建筑別墅、樓宇。劉沛泉還雇工鑿石,刻了一塊題有“溫泉”二字的石碑,豎于河東泉眼旁,作為開發(fā)溫泉的標志(該石碑今遷至廣東溫泉賓館河東餐廳側)。該會在河東建了1座公共溫泉浴室,在河西開辟了通向瀑布的棧道,沿途架設幾道跨越溪澗的小橋,在陡峭的崖壁上修砌石級;在河西往南2公里處建了一座竹木結構的涼亭,名為“二里亭”,從這里登山直通百丈飛泉。

民國23年(1934年),廣韶公路修筑到溫泉附近,促進會便開辟道路接通公路干線直通溫泉,在今河東碧浪橋附近建小亭,從這里沿河北上約200多米的岸邊,用鵝卵石筑起渡船碼頭(今北溪11號樓附近)。碼頭下有沙灘一片,溫泉水溢于沙灘上,人稱為“熱沙”。游人在這河邊戲水游玩,可涼可熱,自由選擇,各得其趣,更佳妙的是,下水之前,游人可將雞蛋掩埋沙中,泳罷蛋熟,就地剝食,饒有情趣。

溫泉建設委員會對風景區(qū)的規(guī)劃建設別出心裁:在河西把原來已有的竹叢再擴大,有計劃地擴種成竹林,并興建別墅,稱為“竹莊”;在河西北面,建頤養(yǎng)園于青松間,稱為“松園”;在河西南岸植上梅樹,稱為“梅村”。這些布局,巧妙地構成了一幅“歲寒三友圖”。

廣東導游詞500字篇五

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是香港中旅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合資興辦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坐落在風光綺麗的深圳市南山區(qū)深南大道9003號。它是目前世界上面積最大、內容最豐富的實景微縮景區(qū),占地四百五十畝,分為主點區(qū)和綜合服務區(qū)兩部分。82個景點均按中國版圖位置分布,比例大部分按1:15建造。“深圳錦繡中華”的景點均是按它在中國版圖上的位置擺布的,全園面積有如一幅巨大的中國地圖。這些景點可以分為三大類:名勝古跡類、山水名勝類、民居民俗類。

名勝古跡類:

宗教寺廟(城隍廟孔廟、佛山祖廟、媽祖廟、少林寺、圣壽寺、懸空寺、南禪寺、寒山寺、大清真寺、布達拉宮)

祠堂陵墓(武侯祠、晉祠、明十三陵、中山陵、黃帝陵、昭君墓、成吉思汗陵、香妃墓)

塔(曼飛龍塔、大理三塔、塔林、飛虹塔、嵩岳寺塔、大雁塔、金剛寶座塔、妙應寺白塔、應縣木塔、嵩興寺雙塔)

亭樓關門(杜甫草堂、景真八角亭、滕王閣、鎮(zhèn)海樓、黃鶴樓、岳陽樓、蓬萊閣、山海關、嘉峪關)

橋(盧溝橋、趙州橋)

石窟石刻(莫高窟、龍門石窟、云崗石窟、樂山大佛、摩崖石刻、大足石刻)

宮殿園林(水鄉(xiāng)小鎮(zhèn)、網師園、圓明園、避暑山莊、頤和園、故宮、御花園)

其它(九龍壁、崖墓懸棺、天壇、秦兵馬俑、萬里長城、世界名人植樹園、回歸頌詩碑、古觀星臺)

山水名勝類:

山(漓江山水、西樵山五指山、天涯海角、阿里山(野柳)、黃山、泰山)

水(長江三峽、黃果樹瀑布、瘦西湖)

其他(石林、七星巖)

民俗村寨類景觀:

石牌坊群、白寨、彝寨、獨龍?zhí)贅颉⒗镎?、黎寨、土家族水上街市、風情河渡口、陜北窯洞、苗寨、侗寨、納西寨、布依寨、瑤寨、壯寨、摩梭寨、傣寨、佤寨、哈尼寨、高山寨、景頗寨、藏族、維吾爾族、蒙古族、朝鮮族、土家寨、水族。

三大表演

中國首創(chuàng)影視特技實景戰(zhàn)馬秀“大漠傳奇”

《大漠傳奇》是中國首創(chuàng)影視特技實景戰(zhàn)馬秀。

元朝初年,邊塞漠城,古絲綢之路上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不朽傳奇,續(xù)寫史詩般輝煌。

驚奇震撼的影視特效、動感諧趣的打斗呈現(xiàn)、詼諧幽默的三維互動、戰(zhàn)馬廝殺的格斗場面、上天入地的蛟龍手法,體現(xiàn)首創(chuàng)精神,挑戰(zhàn)觀眾想象力。

駝鈴聲中的故事、古絲路上的傳奇、匡扶正義的壯舉、民族團結的頌歌,期待您身臨其境的體驗。

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20_年傾情鉅獻。

大型民族服飾舞蹈詩“東方霓裳”

《新東方霓裳》是錦繡中華民族藝術團推出的集民族服飾、舞蹈、音樂和舞美于一體的大型民族服飾舞蹈詩。她按照中國地域東、南、西、北的劃分,巧妙地融進“風、花、雪、月”的詩意,通過浪漫詩的表現(xiàn)手法、精美的服飾制作、新穎的舞美手段、鮮明的藝術特色,展現(xiàn)了中國各民族的服飾文化和風土人情。通常表演時間每天17:00,時長約60分鐘。

大型華夏綜藝史詩“龍鳳舞中華 ”

錦繡中華十幾年演藝創(chuàng)作經驗,通過全新的創(chuàng)意與手段,將中國民間舞蹈、音樂、雜技、魔術、燈彩、絕活等進行精彩演繹,是中國大型表演藝術的又一次創(chuàng)舉。億元打造的演出盛事,挑戰(zhàn)華夏民族藝術表演的至高境界。一臺無法在記憶中搜索,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晚會,一次根本無法拒絕的生命感動。

廣東導游詞500字篇六

各有游客: 大家好!今天我們將要游覽的是從化溫泉旅游度假區(qū)。

從化溫泉旅游度假區(qū)位于從化市溫泉鎮(zhèn),面積14.5平方公里,是聞名中外的風景游覽區(qū)和溫泉療養(yǎng)度假勝地,分為溫泉游覽區(qū)和天湖游覽區(qū)兩部分。溫泉游覽區(qū)被評為省級旅游度假區(qū)、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廣東旅游好世界。

溫泉游覽區(qū)

從化溫泉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溫泉風景區(qū)的百丈飛泉已被列為從化八景之一,被古人稱為枕漱佳境。然而,正式開發(fā)利用卻是20世紀30年代以后。1931年,嶺南大學冼(xian)玉清教授考察此地并撰文介紹,引起社會的普遍重視。1933年,西南航空公司的劉沛泉在飛機上發(fā)現(xiàn)從化百丈飛泉,他與律師陳大年、名醫(yī)梁培基、縣長李務滋4人發(fā)起成立了溫泉建設促進會,從事開發(fā)溫泉風景區(qū),并將刻有溫泉兩字的石碑豎在泉眼旁,現(xiàn)在石碑已遷至溫泉賓館河東餐廳一側。到了1936年,從化先后建造私人別墅數(shù)十座,其中最著名的是陳濟棠別墅。溫泉名噪一時,國民黨軍政要員紛至沓(ta)來,蔣介石、林森等人曾到此游覽。建國后,周恩來總理曾提出要把從化溫泉建成冬都。五六十年代,中央、省、市相繼在此建設賓館、招待所、療養(yǎng)院。

溫泉水是風景區(qū)的命脈和特色。從化溫泉泉源豐富,共有泉眼13處,分布在河東、河西兩岸,溫度最高可達73c,最低的也有30c。溫泉水質晶瑩,無色無味,當?shù)厝朔Q為湯泉。溫泉風景區(qū)已開發(fā)利用的熱水泉眼有10處,平均日自流量約1400立方米,最大日流量為3000立方米。

1943年,經過德國醫(yī)學家專家檢測水樣,證實從化溫泉的泉水是世界珍稀泉水,全世界只有兩處,除瑞士外,只有從化。由于溫泉水中化學成分的作用和溫度的刺激,洗溫泉浴不僅可以有效地消除疲乏,回復體力,而且能調節(jié)身體器官功能,達到祛(qu)病強身的效果,對皮膚病、肩周炎、腰肌勞損、關節(jié)炎等30多處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1960年,經廣東省地質部門對溫泉水質進行科學鑒定,查明溫泉水是稀有的含氡(dong)礦泉熱水,即蘇打泉。泉水含有多種化學成分,含有二氧化矽(xi)、氡、鈣、鉀、鈉、鎂、銨、氯、氟等10種元素,具有很高的醫(yī)療價值,被譽為嶺南第一溫泉。

從化溫泉風景區(qū)群山疊翠,連綿起伏,溪流蜿蜒,風景秀麗,空氣格外清新。碧浪橋、滴翠亭、翠溪、北溪、陶然廳、紅樓、竹莊、梅園、松園、清音亭等,亭臺樓榭與青山綠水相交輝映,一派恬靜秀麗的田園風光。

滴翠亭,建于30年代,位于河西碧浪橋左側,紅枉綠瓦,屹立在流溪河畔(pan)。亭內以幾塊天然黃臘石為臺椅,旁邊種植數(shù)株高大的楓樹,春天綠葉如蓋,蒼翠欲滴,秋天楓葉變紅,一樹紅裝,令人產生楓葉紅勝二月花的感覺。1961年郭沫若來溫泉度假,并在亭內賞景抒懷,題名為滴翠亭。

留春亭位于河東中心區(qū)。原是魚塘,后改造成小圓湖,湖內有兩處溫泉眼,一處建圓形平臺,另一處建雅致的四角亭,綠色的琉璃瓦頂,曲橋相連。湖岸有別墅相依,紅墻綠瓦,藍天綠樹,倒映于水,仿佛把春天留住,故名留春亭。

清音亭位于河西南端,流溪河畔,天湖登山道旁。這里曾建有竹木搭成的涼亭二里亭(已毀),1957年重建六角亭,修筑欄桿,設置椅子,中間置淡黃色光滑的臘石。亭前湖水清清,亭內清風習習,登山觀瀑游客可在亭內小憩。四周青山寂寂,偶聞小鳥啼鳴,小蟲唧唧。1963年,董必武題為清音亭。

碧浪橋位于風景區(qū)的中心區(qū),橫跨流溪河兩岸。橋長80米、寬8米,是座石拱橋。大橋下碧波蕩漾,憑欄而望,山水一色,橋下游魚成群,陽光下波光粼粼。每當夜晚來臨,華燈初上,水中燈影五光十色。1961年,郭沫若題名為碧浪橋。

溫泉湖建于1960年。沙崗建壩后提高了水位,形成方圓數(shù)百米的湖面,為風景區(qū)倍增風采。這里沙灘金黃,湖水清澈,吸引著無數(shù)游人來此游水嬉戲,歡聲笑語洋溢湖中。游客還可劃艇漫游湖中,觀賞溫泉美麗的自然風光。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09398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