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愛蓮說教案一等獎4篇(模板)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4-01 06:22:59
2023年愛蓮說教案一等獎4篇(模板)
時間:2023-04-01 06:22:59     小編:admin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愛蓮說教案一等獎篇一

1、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寫法。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一、導入課文。

二、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fā)感情,并說明道理,這就是托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義;2、要理解作者怎樣托物?如何言志?

三、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請同學們自讀課文,要求:讀通字詞。

1、檢查自讀情況(看小黑板,提問)

看清字形,讀準字音,理解字意:

周敦頤()可愛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陶后鮮有聞()

請同學們齊聲把這些詞句朗讀兩遍,注意朗讀動作。

2、疏通字詞的形、義,并逐句翻譯。(前后左右可以討論,實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記號。)

3、請兩位學生翻譯課文。

四、研讀課文

(一)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1、請同學們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2、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學生討論,教師引導)

3、總結。

4、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再齊聲朗讀一遍,注意把握蓮的高潔品格,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二)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1、分析“菊”正襯的作用。(學生討論)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學生討論)

3、教師引導學生理解。

3、請同學們齊聲把第一節(jié)朗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態(tài)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1、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于記敘、描寫,提問:那么第二段呢?

2、體會作者對三種花的不同生活態(tài)度。

3、指導學生朗讀,注意(噫、鮮、人的讀法)

4、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

五、背誦全文。

六、總結課文

1、結合板書總結全文。

2、思想教育。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七、布置作業(yè)熟練背誦并默寫課文。

愛蓮說

陶淵明獨愛菊(正襯)隱逸者惋惜

世人甚愛牡丹(反襯)富貴者鄙視

予獨愛蓮君子者贊美

托物言志

愛蓮說教案一等獎篇二

1、知識目標

朗讀、背誦《愛蓮說》,并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學習課文托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增強語感、加強朗讀能力及說寫的能力。

3、情感目標:

認識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培養(yǎng)高尚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4、創(chuàng)新目標

培養(yǎng)主動質疑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培養(yǎng)從不同角度提出觀點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培養(yǎng)整合材料的能力。

加強朗讀,學習本文托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理解文章的主旨。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積累卡片

:自主、合作、探究

誦讀、品析、說寫

:一課時

一.賞圖評花,設境啟疑

1.教師啟發(fā)質疑

對于美好的事物,人們總喜歡用花來形容、贊譽,可見花是非常圣潔、華貴的。正因為有花,這個世界才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人們不只是用花來裝點世界,美化生活,還賦予花以一定的性格品質。所以,每一種花都有自己的語言。比如:紅玫瑰的花語是愛/美,是送給愛人或者情人最好的禮物;康乃馨的花語是溫馨/慈祥,最適合用來送給母親。你還知道哪些花的語言呢?(如勿忘草 :不要忘記我等)

2.學生自由發(fā)言

談談各自所了解的花語,然后同位交流,說說自己最喜愛的花和它所蘊涵的意義。

一、導入課題

1、兩副圖畫相同點,答案就是謎底。

埃及、印度國花;介紹荷花知識及動人傳說。

【典 故】荷花相傳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當初玉姬看見人間雙雙對對,男耕女織,十分羨慕,因此動了凡心,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出天宮,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麗的風光是玉姬流連忘返,忘情的在湖中嬉戲,到天亮也舍不得離開。王母娘娘知道后用用蓮花寶座將玉姬打入湖中,并讓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從此,天宮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間多了一種玉肌水靈的鮮花。

美麗的鮮花對人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世界上不喜愛花的人恐怕很少。但是,不同的人往往喜愛不同的花,而同一個人對不同的花看法也往往不同。宋朝哲學家周敦頤,對牡丹、蓮花、菊花就評價不同,并且在一篇膾炙人口的短文中作了闡述,這就是小品文《愛蓮說》。(板書課題)(多媒體:欣賞蓮花配樂圖片)

2、學生板書課題及作者:特別指出:字正確寫法。

二、解題質疑

1、文體解釋:表,記、說(雜文)、銘、序。

2、從題目就可以看出,周敦頤最喜愛的花是蓮花。同學們讀了這個題目,最想知道的是些什么?你覺得蓮花美在哪里?作者究竟為什么愛蓮呢?作者想通過“愛蓮”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懷呢?這都是我們將要討論的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多媒體展示問題,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通讀全文)

3、挑戰(zhàn)無標點原文,感受句讀,學生點評。

4、聽mp3錄音,觀看荷花視頻。

5、自由朗讀。

二、自讀解疑,循序探究文章的語言美

1. 提出自讀要求(創(chuàng)設情境,課前播放古箏樂曲)

要解答這些問題,就必須仔細閱讀課文并認真研討。《愛蓮說》是文言文,閱讀時必須反復揣摩,循序漸進。大家可以分三步閱讀,探究答案。

①第一步:聽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和停頓;

②第二步:邊讀邊譯,研討不懂的語句

③第三步:讀思結合,探究問題的答案。

2. 學生按要求自讀課文

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多媒體示范朗讀,使學生進入情境,感受蓮花的美。)

3. 學生自主翻譯全文(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檢查)

根據(jù)課文注解,把課文用現(xiàn)代漢語復述一遍,教師點撥重點詞句:

蕃 染 濯 溢 謂 鮮(多媒體:分頁展示翻譯內(nèi)容)

4. 學生齊讀課文

這一遍讀的要求是:讀正確字音,并結合注解,疏通文意。注意抬頭挺胸,聲音響亮、精神飽滿。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先要充分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去讀。

三、整體把握,深度感悟

1、作者寫蓮花,可是文章開頭并沒有從蓮花寫起,在寫蓮花之前,作者寫了什么?

有哪些人分別喜歡它們?(ppt10)

2、思考討論:作者如此愛蓮,那么,蓮花的可愛之處表現(xiàn)在哪里呢?

找出直接描繪蓮花形象的語句,思考作者從哪些方面來描繪蓮花外形的?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賦予蓮花哪些品格?討論完成下表。(ppt11-12)

明確 描寫句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作者是從生長環(huán)境、體態(tài)香氣、氣質風度等方面描述蓮花的外形的。

教師隨機點撥:這些語句對蓮花作了生動逼真,盡善盡美的描繪,作者如此深情地為蓮花高唱贊歌,你們覺得作者僅僅只是在描寫蓮,贊美蓮嗎?

[明確]:當然不是,寫花就是寫人,詠花就是詠志。這七個分句句句寫花,又句句寫人,是為了歌頌具有蓮花那樣高尚品質的人。

教師隨機提問:作者把蓮花比喻為哪一種人呢?——君子

那么,什么是君子?在你眼中的君子應該具有哪些品質?(學生思考后作答)

4、想一想:蓮與君子有哪些相似之處?

結合蓮花圖,學生根據(jù)課文中的語句來對應蓮花所隱喻的品質,并悟出各寫了蓮花哪一方面的美?

(多媒體展示:將君子的七種品質對應相應的蓮花圖表)

[明確]:由此可見,蓮花表現(xiàn)的品格: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但又不孤高自許。(潔凈而又莊重)正如君子通達事理,行為方正,美名遠揚,君子志潔行廉,又有莊重的儀態(tài),令人敬重,不敢輕侮的性格特點。

[教師點撥小結]: 七個短語的描繪,可見作者從七個角度寫出了蓮花的高潔美、質樸美、正直美、清高美等高尚品質,將蓮花的外部特征與內(nèi)在氣質融合在一起,達到了“形”與“神”的高度統(tǒng)一。

5、請同學們把這些描寫蓮花的語句再齊聲朗讀一遍,注意把握蓮花的高潔品格,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

6、課文寫了蓮花,還寫了哪幾種花?有什么作用?作者對這幾種花各持什么態(tài)度?這些花的花語意義?(ppt13)

請學生盡量讀出應有語氣。

[明確]:蓮花是一種姿態(tài)優(yōu)美品性高潔的花,深的人們的喜愛,不過,人們常常欣賞的都還只是蓮花外形的美,其實真正值得贊揚的還是它的內(nèi)在品質。我們今天學習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贊美蓮的品質,從而抒發(fā)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四、 教師小結

同學們都讀得不錯。但大家對“愛蓮”的感情體會得還不夠深,因此還沒有把課文表達的感情充分的讀出來,我們還要仔細體會。我們一起看課文的內(nèi)容。

總結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理解文章的意蘊美。

1、總結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

作者認為:在封建社會里,整個社會的風氣是貪慕富貴、追名逐利的,也有少部分人不愿意跟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而選擇逃避現(xiàn)實,隱居起來。只有蓮花一樣的君子,潔身自好,保持高潔的操守。作者贊美蓮,其實是要贊美君子這樣的人,他不跟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為人正直、莊重,有獨立的人格。封建社會有這樣的人,真是令人敬佩!但是當時社會這樣真正的君子少,而追求富貴的人多??!作者有感于社會上真正有德者少,追名逐利的人太多,對他們表示了強列的鄙視!文章借贊美蓮花的可愛來贊頌君子的堅貞氣節(jié),因此這既是作者自況,也是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的批評,表現(xiàn)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2、品文論人,整合提升。(討論文章的現(xiàn)實意義)

作者之所以能寫出“出淤泥而不染”這樣的千古名句,是和他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息息相關,更和他在這一特定的環(huán)境中保持的自身特性息息相關。作者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地保持

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這在封建社會實在是難能可貴、超凡脫俗的。他表現(xiàn)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生活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環(huán)境,有好的,有差的,有的可能暫時生活在‘污泥’中,但文章告訴我們,不管現(xiàn)實社會怎樣,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頭腦,有獨立的人格,有崇高的追求,絕不能隨波逐流,要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做一名堅強、自信、自尊、自愛的人,在逆境中同樣健康成長!

五、能力訓練,習得語感

[過渡]:周敦頤那筆筆傳神、句句融情的文筆是不是給了我們一個啟示:要寫出有分量、有深度、有新意的文章,就不僅要貼近生活,有真實的經(jīng)歷,還要體現(xiàn)自身價值的鮮明的獨特的個性。本文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運用了托物言志的寫法,借花喻人,花美人更美,自然貼切。(邊板書:托物言志)

1、了解托物言志。(多媒體演示:播放概念)

[明確]:托物言志是詩歌散文中經(jīng)常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即作者借助對某種事物的刻畫來寄托、傳達自己的某種感情、抱負、志趣或某種品格志向。用這種方法可使文章生動形象,含蓄而給人回味。

2、拓展延伸,舉例說明概念。(多媒體演示示例)

[教師點撥]:以花為例。其中蓮花是一種姿態(tài)優(yōu)美品性高潔的花,因此深得人們喜愛。比如: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區(qū)徽是以蓮花構成的。不僅因為澳門蓮多、蓮美,更是因為蓮花象征了澳門人渴望回歸祖國大家庭的純潔、高尚的心。

[思考討論]:同樣有些文章表面上是寫物,實際上也是寫人。在我們的課本中,這類文章并不鮮見,我們以前學過托物言志的文章嗎?

我們曾學過楊朔的散文《荔枝蜜》,作者以小見大,托物言志,借贊蜜蜂,熱情謳歌了創(chuàng)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勞動人民和我們欣欣向榮的偉大祖國,作者愿意像小蜜蜂一樣忘我勞動。不少這類值得傳誦的名篇,作者所托之物雖小,但所言之志卻不凡。

[教師啟發(fā)]:作者對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觸必須要借助于描寫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來抒發(fā),這類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較鮮明,只要找準對其外在形象的描寫,就可分析出它的內(nèi)在品質。事實上,事物的外特征便是其內(nèi)在品質的外在表現(xiàn)。

比如蠟燭何等的平凡,卻燃燒自己照亮了別人,這就是無私奉獻精神的體現(xiàn)。

[小結]:我們周圍的事物,由于它的形狀、它的性質、它的“經(jīng)歷”有很多特點,往往有“寓意”。例如梅花的耐寒,根的只講奉獻而不表現(xiàn)自己,粉筆的平凡、貢獻大而“粉身碎骨”等。這些事物都可以作為題目來寫詠物言志的文章。

3、練習托物言志的寫法。(放圖像)

[過渡]:仿照作者用蓮花來寄托感情的方法,用“我喜歡______,因為______?!钡木涫秸f一段話,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樹木。大家可以參照屏幕上放出來的各種花木,也可以任意地另找一種。在紙上寫一下,先說給你的同桌聽,然后我們再一起交流。(但要注意兩點:第一,要注意內(nèi)在聯(lián)系;第二,要有新意。)

例句:我愛梅花,因為它冒風霜,戰(zhàn)冰雪,總是第一個迎接春天的到來。正如謙遜無私、堅強不屈的革命戰(zhàn)士。

將剛才的造句練習擴充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寫在練筆本上。(多媒體示例演示,學生活動,教師適時點評)(我喜歡朱頂紅??)

六、背誦積累,積淀語感。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背誦課文)同學們讀的很投入,老師再給你們幾分鐘時間,同學們能不能把它背出來。(播放多媒體配畫配樂畫面,再悉心品味一下蓮花的無窮魅力!)

七、課文總結

這堂課我們通過朗讀,掌握了朗讀文言文的一般方法,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了解了托物言志這種寫法的特點?!稅凵徴f》僅119個字,但它以其豐富的內(nèi)涵、質樸的語言在中國古代小品文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數(shù)百年傳誦不衰。封建時代的君子形象對我們今天如何做人,完善

自我品德修養(yǎng)有一定的啟示。迄今為止許多人仍以“出淤泥而不染”作為自己的座右銘,而那高潔淳樸、不思富貴的品質則成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希望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同學們都能夠志存高遠,做胸懷磊落、行為正直、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蓮花式的人。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這篇課文。

2、請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選擇一種你喜歡的花草樹木或其它物件進行描寫,以《____贊》為題,要求通過描寫的事物抒發(fā)感情,說明一定的道理。

3、搜集使用托物言志描寫的詩句。

八、板書設計

愛蓮說

蓮花君子

生長環(huán)境:高、直 不同流合污

體態(tài)香氣:正直、 內(nèi)心通達、行為正直

風度氣質:高 潔美名遠揚

愛蓮說教案一等獎篇三

知識和技能

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了解“說”古文體。(重點)

方法和過程

學習托物言志的寫法,了解文中的表現(xiàn)手法。(難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理解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感受其高潔脫俗的情懷。(重點)

朗讀課文,積累文言詞語是重點。

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表現(xiàn)手法是難點。

多媒體

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相結合

一課時

現(xiàn)在,正是牡丹盛開的季節(jié)。去洛陽賞牡丹的人摩肩接踵?!拔ㄓ心档ふ鎳?,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劉禹錫在《賞牡丹》中也這樣說??墒牵谒未袀€人偏偏不愛牡丹,他喜愛蓮花!為什么呢?請大家一起走進《愛蓮說》。

板書:愛蓮說 周敦頤

(一)范讀課文,解決生字詞。

蕃( ) 濯 ( ) 褻( ) 玩

淤( )泥 清漣( ) 噫 ( )

隱逸 ( ) 鮮()有聞 新鮮( )

(二)再讀課文,結合課下注解和資料解決重點詞語。包括一詞多義、詞類活用、詞的古今義等。

1、重點詞語

可愛者甚蕃

晉陶淵明獨愛菊

濯清漣而不妖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2、一詞多義

香遠益清

遠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有朋自遠方來

水陸草木之花之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菊之愛

友人慚,下車引之。

3、詞類活用

(1)、不蔓不枝

名詞作動詞:蔓,生枝蔓;枝,長枝節(jié)

(2)、香遠益清

形容詞作動詞:遠,遠播

4、古今義

亭亭凈植

古義:豎立。今義:植物

宜乎眾矣

古義:應當。今義:合適

(三)三讀課文,疏通文義。理解重點句子的翻譯。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我只喜愛蓮花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

(2)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只能在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它啊。

(3)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對于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

(1)四讀課文,了解文體和作者的基礎上,思考問題。

題目《愛蓮說》,“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性文體,用于闡述作者對一事、一物、一種現(xiàn)象的見解或感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潑,篇幅一般不長。

作者周敦頤(1017—1073) ,字茂叔,謚號元公,北宋哲學家。人品高尚,胸懷灑落。任南康軍地方行政長官時,命人在官衙一側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又托物言志,寫下了這篇文章。

1、本文文眼是什么? 愛

2、小組討論:文中人物愛蓮、愛菊、愛牡丹的原因是什么? 蓮、菊、牡丹分別象征哪些人?作者對這三類人的態(tài)度分別是什么?

3、五讀課文,讀出作者的感情。

1、本文重點是寫蓮花,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寫蓮花的形象?這些方面和君子哪些品質相似?文章寫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什么?

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處污濁環(huán)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

濯清漣而不妖:象征君子的莊重、質樸,不嘩眾取寵,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茍,豁達大度。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態(tài)氣質。

寫菊花牡丹的作用是襯托。

2、本文采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寄予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襯托。

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的厭惡和潔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tài)度。

板書設計:

正襯 反襯

隱逸者 君子 富貴者

托物 言志

小練筆:

仿照本文的表現(xiàn)手法,寫一篇《愛草說》。

背誦課文

愛蓮說教案一等獎篇四

教學設計示例

(-)明確目標

要求學生勾畫閱讀提示的要點,明確學習《陋室銘》的素質教育目標。

師生討論,逐條板書或投影顯示本節(jié)課素質教育目標。

1.教師引導:要準確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就要對作品的時代背景、作家的身世、處境作一些了解。讓我們先復習有關劉禹錫的生平,了解他為什么要寫這篇“銘文”。

劉禹錫,字夢得,唐朝人,自幼好學,21歲中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案F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調(diào)整仕途得失的一條基本心理原則。劉禹錫是中唐時期政治上的激進派,主張改革,但是遭到保守派的排擠,一再被貶,因而作此銘文,自剖肝膽,表達了自己處陋居窮而不改人格與德操的信念。

2.結合注釋學習“銘”,讓學生當堂記憶。教師當堂抽查。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后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3.指名學生朗讀,教師訂正讀音及節(jié)奏,全班學生齊讀。

[復習舊課知識點:引入新課的學習,當堂記憶并檢查,個別讀與集體讀相給合都是中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

1.學生對照注釋自讀,疏通文字,時間為四分鐘,教師巡視,個別解答學生的疑問。

2.教師結合課后練習及預習提示的問題向學生提問,檢查自學情況。

(1)這篇文章中的哪句話能提獎全篇大意?是什么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薄暗萝啊敝傅氖瞧返赂呱?,說明“陋室”值得銘頌,不在其陋,而在身居“陋室”的人品德高尚。

(2)文章頭兩句有何作用?

寫有仙之山,有龍之水,是設喻引題,頌揚陋室。

(3)文中怎樣描寫陋室環(huán)境的?請用文中原話回答,再談自己的理解。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弊髡叩穆抑笆乔逵牡模ρη嗖?,登階入室,并無荒蕪之感,倒有一股生氣。

(4)要求學生背誦并默寫這兩句。

(5)文中是怎樣描寫居室主人的生活情景的?先找出文中原話,再談自己的理解。

教師與學生邊討論邊明確:“談笑有鴻儒……無案牘之勞形。”作者的陋室充滿文化氣氛,來客全是飽學之士,與主人興致盎然地談古論今,可以想見其妙語連珠。意趣橫生的場面??腿巳ズ?,主人焚香彈琴,或翻閱經(jīng)書,參悟妙理,可以想見其安逸瀟灑之風度。居住在陋室,遠離塵囂紛爭,心情平靜清暢,不受官場羈絆,免于勞體傷神,落個心靜體閑。

(6)要求學生在兩分鐘之內(nèi)背誦,教師當堂抽查,對背得又快又好的同學給予表揚。

(7)是不是劉禹錫真到了道家所言“清靜無為”的境界呢?

不是。

(8)從哪里看出來的?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彼弥T葛亮和楊雄的故事,暗示自己不會永遠深居陋室,有朝一日定能施展才華,兼濟天下。

(9)作者一方面寫自己的心靜體閑,一面又暗示自己要再展才華,兼濟天下,是否矛盾?為什么?

作者一方面是向朝中當權的保守派顯示自己并沒有遭受打擊郁悶寡歡;另一方面,是等待時機,再圖報效國家。

(10)為什么結尾說“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這是個文言倒裝句式,“之”起連接作用,無實義,意思是“有什么簡陋的呢?”篇末以圣賢之語自勉,而且呼應開頭。意味無窮,是畫龍點睛之筆。

(l)全班齊讀(齊誦),再次體會文意。

〔這一部分的教學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想像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講析上應深入淺出,在學生主動的學習中完成素質教育目標。〕

語文教案-《陋室銘》《愛蓮說》

標簽: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陋室銘》《愛蓮說》,

1.教師引導:這篇散文被選入唐宋名篇朗誦經(jīng)典,讀起來清脆作響,落地有聲,妙不可言,后人紛紛摹仿它的結構和韻律作“銘文”,是什么緣故呢?

古人作文很講究韻律美,駢散句結合,講究押韻,如本文押的就是“ing”韻,而且水火構思精巧,立意鮮明,文句精美而又朗朗上口,成為古代散文中的名篇。

2.什么是駢句呢?看課后練習第三題。通過這道題的練習,讓我們了解駢句的知識。

〔讓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論高度,學會總結,抓住特點,也為課外作業(yè)的私利《成打下基礎?!?/p>

1.仿照《陋室銘》寫《xx銘》,長短不限,把握《陋室銘》的精髓并有所體現(xiàn)即可。

2.背誦并默寫《陋室銘》

3.預習《愛蓮說》,要求熟讀并完成有關練習。

(-)明確目標

教師板書或投影顯示素質教育目標。

(二)整體感知

l.請同學朗讀自己的“銘”文,常見內(nèi)容如《教室銘》、《作業(yè)銘》……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鍛煉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陬^表達能力,豐富教學內(nèi)容,以此活躍課堂氣氛。

2.利用投影學習字詞,教師出示內(nèi)容,請同學判斷,集體訂正。

3.結合注釋了解作者。

4.教師引導,“說”是古代文體的一種,可以直接說明事物,闡明事物,也可以通過寫人、狀物來講道理。《愛蓮說》是一篇情致飽滿的“托物言志”的散文小品,文章通過傳神之筆,精妙細致地描繪了一幅生動、可愛的蓮花寫生圖。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這是一株蓮花,發(fā)揮自己的聯(lián)想和想象,描述一下蓮花的姿態(tài)。

學生暢所欲言,教師適當加以點評。

〔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可以加大課時容量,字詞教學可掃除詞語中的攔路虎,請學生描述,可以啟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能力,鍛煉口頭表達能力?!?/p>

l.教師引導;周敦頤筆下的蓮花又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聽錄音,邊聽邊用筆作勾畫。

2.請一名同學朗讀,同學作點評,然后全班齊讀。

3.請同學找出直接描寫蓮花外部特征及內(nèi)在氣質的句子,并結合注釋分析作者從哪幾個角度來描寫蓮花的。

語文教案-《陋室銘》《愛蓮說》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而不可褻玩焉。”從生長環(huán)境來看,寫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濯清蓮而不妖”的質樸;從體態(tài)香氣方面,寫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寫她“香遠益清”的芳香;從風度方面,寫她“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

4.請同學在2分鐘內(nèi)背誦“予獨愛……不可褻玩焉?!辈⑶耶斕媚瑢?。

5.對照注釋自讀第二段,請同學翻譯第二段。

6.本文以“愛”為意脈,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為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提示:反襯手法。

7.作者賦予它們怎樣的品格?

作者連用三個擬人,把菊花比做“隱逸者”,用它的抗霜表現(xiàn)人的孤傲,呼應文章開頭“晉陶淵明獨愛菊”,這是正村;作者把牡丹比做“富貴者”,用它的富麗濃艷表現(xiàn)世人的庸俗,這是反襯。

8.從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描寫蓮花的文字,是和“君子”的'性格特征渾然熔鑄在一起的,作者名為寫物實則寫人的方法就是“托物言志”,其科學的定義是:抽取事物的某種特征,以表達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理想志愿,叫做“托物言志”或“詠物抒情”(投影定義內(nèi)容)。

9.你怎樣理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這是一個反問句。一方面照應上文“予獨愛蓮”,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對人生世事的慨嘆,慨嘆當時與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潔的人少。

語文教案-《陋室銘》《愛蓮說》

標簽: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案,語文教案-《陋室銘》《愛蓮說》,

10.“牡丹之愛,宜乎眾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這個感嘆句,是作者對那時一些士大夫追名逐利、求取富貴的處世態(tài)度的強烈諷刺。

11.到這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的生活態(tài)度,請同學們總結一下。

把蓮花比做“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現(xiàn)人的高潔,作者刻畫蓮花,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達自己鄙棄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現(xiàn),歌頌德行高尚的君子行為。

1.本文記敘、抒情、議論相結合,全班齊讀,再次體會文意。

2.再放“蓮花”幻燈片或投影,想象像蓮花一樣的“君子”是什么形象?可以聯(lián)系實際來談。

[由“蓮花”入題到以“蓮花”結束文章的學習,線索清晰,又注重了學生想像力的培養(yǎng)。]

1.背誦并默寫兩篇短文。

2.預習下一課。

語文教案-《陋室銘》《愛蓮說》由教案吧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說明出處

語文教案-《陋室銘》《愛蓮說》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06463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