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園詩歌評課(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6:13:52
田園詩歌評課(三篇)
時間:2023-06-06 16:13:52     小編:zdfb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田園詩歌評課篇一

;

摘 要: 田園詩歌具有很強的美感,從語言到修辭,從質(zhì)樸到恬淡,田園詩流露出了一種意境悠遠的美。作為田園詩歌的著名代表,陶淵明巧妙地將情、景、理三者結(jié)合起來,創(chuàng)作的詩歌恬淡醇美、本色自然,受到了歷代詩歌理論家和文學愛好者的高度評價,為我國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本文主要對從陶淵明詩歌中所綻放出的藝術(shù)美感和藝術(shù)魅力作重點論述。

關鍵詞: 陶淵明田園詩 藝術(shù)風格 藝術(shù)意境

田園詩歌具有很強的美感,從語言到修辭,從質(zhì)樸到恬淡,田園詩流露出了一種意境悠遠的美。作為我國東晉時期偉大的詩人,我國文學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著名詩人和散文家,陶淵明是極具代表性的,他的詩歌中以田園詩最為著名,其巧妙地將情、景、理三者結(jié)合起來,詩歌風格恬淡醇美、本色自然,受到了歷代詩歌理論家和文學愛好者的高度評價,為我國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同時,他的詩歌也影響了后世大批以田園詩創(chuàng)作著稱的詩人和詩作。陶淵明的詩歌題材豐富,主題創(chuàng)新,風格多元。題材主要可以分為五大類:田園詩、詠史詩、詠懷詩、行役詩、贈答詩,其中最能代表其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的是田園詩和詠史詩。陶淵明也向來以“隱逸詩人”、“田園詩人”著稱,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繼往開來的重要地位,被尊為“六朝第一流人物”[1]。

一、陶淵明田園詩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

文學作品的產(chǎn)生大都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關,陶淵明的詩歌也是如此。因為生活在晉宋易代之際十分復雜的政治環(huán)境之中,所以在他的詩中能感受到強烈的社會文化背景。魏晉時期,地主莊園經(jīng)濟進一步發(fā)展。永嘉之亂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東晉政權(quán)的庇護下,廣置田園,掠奪土地,階級矛盾日益激化。在思想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崇尚自然、清談的玄學風氣極盛,加上佛教的廣泛傳播,儒家經(jīng)學的暫時沒落,當時的士族文人紛紛向“玄之又玄”的老莊道學尋求寄托,縱情于山水之間,所以當時的文學領域玄言詩、山水詩盛行一時。與此相反,一部分不滿現(xiàn)實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棄官歸隱,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諦,尋求個人安生立命的場所,漸漸與統(tǒng)治集團有了距離,因而更接近于廣大的勞苦大眾。陶淵明就是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陶淵明(公元365—427年),又名陶潛,字元亮,潯陽紫桑(今江西九江)人。他出身于世代官宦的家庭,是元勛之后,曾祖父陶侃曾任晉朝的大司馬,祖父做過太守。他少時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早年便立志要建功立業(yè),在仕途中有所進取,在政治有所作為。但詩人在世的幾十年中,政治時局紊亂,曾三易朝代,幾次廢立皇帝,并伴隨著數(shù)場大清洗和大屠殺,國家風雨飄搖,人民災難深重[2]。從陶淵明在29歲時抱著明君賢臣的理想步入仕途,欲通過出仕實現(xiàn)理想成就大業(yè),到41歲時,求為彭澤縣令,為官八十余日便借故辭官,賦《歸去來兮辭》,息絕交游,不再出仕,躬耕自資,飲酒賦詩,自娛心志。陶淵明經(jīng)歷了十三年時宦時隱的生活[3]。各種打著崇高道義的幌子進行的權(quán)力爭奪和陰謀詭計,讓秉性真實淳厚的陶淵明看透了官場的虛偽和政治的黑暗,徹底覺悟到世俗與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違背的,他不能改變本性以適應世俗,再加上對政局的失望,于是從渴望返歸田園到最終堅決地辭官隱居??梢哉f,他最終選擇了辭官歸隱,實際上是他自己的理想與當時政治現(xiàn)實相矛盾、相背道的結(jié)果,這也使他的詩歌中凸顯了回歸自然、回歸田園的那份閑逸,同時也多了份樂天知命、安分守己、逃避現(xiàn)實的無奈。

二、陶淵明田園詩的藝術(shù)風格

陶淵明在詩歌、散文、辭賦等諸多方面都有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但對后代影響最大的是詩歌,而在詩歌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田園詩。陶淵明詩歌中具有藝術(shù)之美,詩歌既體現(xiàn)出了一種恬淡醇美、本色自然的風格之美,又寄托了陶淵明的人生理想,表達出了詩人的心志、情趣和人生體悟,達到了物我合一的渾然天成的藝術(shù)意境。

(一)恬淡醇美的藝術(shù)風格

陶淵明的詩歌題材和內(nèi)容貼近平淡的日常生活,在陶淵明的詩里很難找到奇特的形象、夸張的手法和華麗的辭藻,甚至連形容詞都很少用。陶淵明詩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于常見的事物,而且是直寫其事,不假雕琢,不尚辭采,其深厚的意蘊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實感,托出詩的藝術(shù)形象和意境,然而,如果僅僅是平淡,就不會產(chǎn)生強烈的藝術(shù)魅力,陶淵明的詩歌平淡之中見神奇,樸素之中見綺麗。陶淵明的詩在平淡的外表下,蓄含著熾熱的思想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讀來韻味雋永。《勸農(nóng)(其三)》:“熙熙令德,猗猗原陸?;苣痉睒s,和風清穆。紛紛士女,趨時競逐。桑婦宵興,農(nóng)夫野宿?!卑阎袊r(nóng)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給自足生活進行感觀上的美化,從而為我們呈現(xiàn)出了一幅祥和的農(nóng)作圖?!稓w園田居》組詩的第一首久負盛名:“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痹撛娂s作于從彭澤令解職歸田的次年,抒發(fā)了詩人回到田園生活的愉悅心情。中間寫景的一節(jié),以簡淡的筆墨,勾畫出了樸素美好的居住畫面。后來筆鋒一轉(zhuǎn),鏡頭推開,視線遠移,使整個畫面顯出了悠邈、恬淡、平和的韻味,而陶淵明正是以此表現(xiàn)自己的社會理想和人生觀念。作為自然生活的一部分,陶淵明的田園詩還寫到了農(nóng)業(yè)勞動,在歸隱時期,他自己也曾參加農(nóng)業(yè)耕作。陶淵明的躬耕,是對儒家耽道、莊老玄言的一種反駁,是對人生價值的積極實踐,體現(xiàn)了他求真務實的精神,使他超越了古往今來的任何一位隱士或詩人,顯示出深邃醇厚的民本思想[4]。例如《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開頭:“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具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弊愿允?,是理想的社會生活方式和個人生活方式,陶淵明寫田園生活,寫自我耕種,實際都是在詠歌自己的理想,顯示出理想獲得實現(xiàn)的愉快。

(二)本色自然的藝術(shù)風格

陶淵明田園詩感情流露舒緩自如,抒情方式平淡自然,其“素淡”的風味,乃剝落繁華所致,發(fā)源于真,歸乎自然,如風行水上,自然成文。其用樸素自然的語言和疏淡的筆法精練地勾勒出生動的形象,傳達出深厚的意蘊,達到了寫意傳神的藝術(shù)效果。他善于提煉日常生活口語入詩,沾染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語化。他是把自己內(nèi)心所體驗到的事象或感受,傾其所有,盡性發(fā)露,而無意于玩弄語言文字的技巧,這就使得他所描述和表達的事物,獲得了如同生活本身那樣的色澤和味道。蘇軾評陶詩說:“初視若散緩,熟視之有奇趣?!秉S文煥說:“古今尊陶,統(tǒng)歸平淡;以平淡概陶,陶不得風也。”[5]例如,“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暖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等等,這些描述都帶有著古樸自然的原生形態(tài),沒有任何藝術(shù)雕琢和人為加工,本色本香,給讀者帶來了美好的感覺。又如:“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凱風因時來,回飆開我襟。息交游閑業(yè),臥起弄書琴。園蔬有余滋,舊谷猶儲今。營己良有極,過足非所欽。春林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戲我側(cè),學語未成音。此事真復樂,聊用忘華簪。遙遙望白云,懷古一何深?!碧諟Y明描寫的是平常的田園景物和村居生活,先是生動描寫了夏日田園的景象,表達了詩人舒暢的心境。接著寫平靜閑適的田園生活,讀書、彈琴、飲酒、勞作、與幼子玩耍,這些平常的小事卻給詩人帶來了極大樂趣,它使詩人從仕與隱的困惑中徹底擺脫出來,得到心靈上的慰藉和解脫。陶淵明所追求的解脫不是功名富貴,而是在日常的、看來是凡庸的農(nóng)村田園生活中保持自己的理想、節(jié)操,獲得心靈的自由、平靜和安樂。所以,陶詩中所描寫的田園生活不只是寫實,其中還蘊含了詩人所追求的一種人生境界,襟懷氣度,這也是陶詩雖然素淡卻韻味悠長的奧秘所在。詩的最后兩句把讀者的思緒引向了風俗淳美的古代社會,使全詩更富內(nèi)涵、更有悠遠的意境。

三、陶淵明詩歌情、景、理交融的藝術(shù)意境

陶淵明的詩歌意象看似平淡無奇,然而卻創(chuàng)造了高遠拔俗的藝術(shù)意境。其詩歌的主旨在于寫意,在于表達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感悟,其許多作品達到了物我合一的渾然天成的藝術(shù)意境,做到了情、景、理的交融統(tǒng)一。

陶淵明在其詩中多抒發(fā)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表現(xiàn)對人生的探索,尤其是在表現(xiàn)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理解上,明確地提出了歸化自然的理念,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的意識成為構(gòu)成陶淵明詩歌獨特意境的重要因素[6],而且,陶淵明重視通過藝術(shù)形象而不是抽象語言來表現(xiàn)這一哲理。

陶淵明在詩歌發(fā)展史上的重大貢獻,是他開創(chuàng)了新的審美領域和新的藝術(shù)意境。雖然一般的玄言詩人都注意到從審察自然來體會哲理,并由此產(chǎn)生了山水詩的萌芽,但是鮮有人把目光投向樸素的鄉(xiāng)村大地[7],也只有在陶淵明的筆下,農(nóng)村生活、田園風光才第一次被當作重要的審美對象,這也為后人開辟了一片清麗獨特的天地。陶淵明把農(nóng)業(yè)勞動視為自然的生活方式,歌頌在勞動生活中包含著美的意趣,這同樣是深刻的發(fā)現(xiàn)。陶淵明詩歌的藝術(shù)特點,來源于他有意識的美學追求,從根本上說,這也是由陶淵明的“自然”哲學決定的。在他看來,人為的繁復的禮儀破壞了社會的自然性,矯飾的行為破壞了人性的自然性。那么,詩歌在外現(xiàn)形式上的過度追求,也必然破壞感情的自然性。所以,他絕少使用濃艷的色彩、夸張的語調(diào)、深奧的語匯、生僻的典故,多數(shù)是比較古樸而不那么精巧的[8]。他的詩歌充滿了感情,與冷靜的哲理思維結(jié)合在一起,呈現(xiàn)為清明淡遠的意境,這一種美學境界是前所未有而且很不容易達到的。陶淵明詩歌語言的樸素是一種高度精煉、洗凈纖塵,才呈現(xiàn)出了透明與單純,因而他才能夠用準確而樸素的語言將情景理描繪成詩。比如,他在“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里寫出了鄉(xiāng)村的恬靜,在“傾耳無希聲,在目皓已潔”里寫出民雪的清瑩,在“有風自南,翼彼新苗”里寫出了風的灑脫。陶淵明的詩歌以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哲理為底蘊,沒有華麗的詞藻,多通篇簡潔,少作鋪排,將讀者帶入他所營造出的詩的意境,從感觀上感染,從內(nèi)心上震撼,做到了情、景、理的統(tǒng)一。

陶淵明生活態(tài)度樸素自然,并充分尊崇自己的意愿,生活實踐、生活內(nèi)容乃至生活情調(diào)與其他歸隱者相比有著本質(zhì)的不同,在某種程度上已超過了當時一般知識分子的精神境界和思想高度。因而陶淵明在在歸田園生活中并沒有多少不平與憤恨,而是內(nèi)心一直保持一種相對的平衡。這使得他的詩雖然樸實無華缺又具有了一種不可企及的安怡情趣。金元之際的文學家元好問在其論詩絕句中對陶淵明詩歌的風格特點以“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作總結(jié),可以說,陶淵明的詩歌盡管也有樂天知命、安分守己、逃避現(xiàn)實的消極思想,但也有反抗權(quán)貴和與腐朽政治做斗爭的積極力量,他把理與情相統(tǒng)一,把古樸與淡雅相融合,用詩歌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種明凈而單純的自然之美。

參考文獻:

[1][清]沈德潛.說詩啐語(卷上)[m].

[3]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3,4.

[6]陶淵明田園詩的文化蘊涵[eb/ol].http://.

/s/,2007,11,23.

相關熱詞搜索:;

田園詩歌評課篇二

陶淵明是我國詩歌史上杰出的代表性詩人之一,特別是他開創(chuàng)的田園詩,獨具魅力,是陶淵明人格的真實寫照,下面是小編收集他的一些田園詩歌,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

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隴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歿無復馀”。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其五)

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

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雙雞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

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shù)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敝廬何必廣,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nóng)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

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不勝?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搖搖以輕揚,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童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翹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遺,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蛎碥?,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羨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陶淵明是兩漢魏晉南北朝800年以來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杰出的詞賦家與散文家。特別是他的田園詩,為中國詩歌開辟了新的意界,融情、景、理為一體,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nóng)村生活的情景,陶淵明的詩感情真摯,樸素自然。其藝術(shù)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勝,陶淵明的詩多用白描的手法,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

陶淵明的詩可以概括為哲理、述懷、田園三部分,大約60首左右,其中田園詩就有30首,占有二分之一的比例。陶淵明的田園詩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陶淵明有中國“田園詩人”奠基人之稱,是中國詩歌田園詩派的鼻祖。在玄言詩彌漫的東晉詩壇上,獨樹一幟,為詩歌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道路。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園詩創(chuàng)作著稱的詩人和詩作陸續(xù)涌現(xiàn),都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陶淵明的影響。

陶淵明的詩歌產(chǎn)生于東晉未年,與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環(huán)境有著天然的緊密聯(lián)系。在東晉門閥士族制度的存在下,庶族寒門出生的人不可能突破門閥士族對高官權(quán)位的壟斷,一部分不滿現(xiàn)實的文人士大夫,深感仕途黑暗,于是棄官歸隱,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真諦,尋求個人安生立命的場所,漸漸與統(tǒng)治集團有了距離,因而更接近于廣大勞苦大眾。陶淵明就是這些文人士大夫中的杰出代表。使他產(chǎn)生歸隱的另一方面也是陶淵明性格的本質(zhì)特征反映:是追求心靈的最大自由和心態(tài)的閑適優(yōu)雅。所以陶淵明田園詩歌的產(chǎn)生有其強烈的個人生活閱歷與思想感情基礎。年少時的農(nóng)村環(huán)境,家鄉(xiāng)故園風光為他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養(yǎng)分與佐料。他后半身更是長期生活在農(nóng)村,接觸的大多是田野農(nóng)夫,談論的也是瓜果蔬菜。所有這些為他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chuàng)作源泉。當然這也就他從少就有志向于田園詩歌創(chuàng)作分不開的。“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之一),道出了他從小就喜愛“丘山”的志向?!巴茲u高鳥,臨水愧游魚”(《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表達他從尚自由的秉性。

詩境與詩心的渾融:陶淵明的詩歌常選用典型的景色畫面,濃情寓于景,含蓄地表達作者的高潔志向,繪形繪色,詩情畫意,生機盎然,悅?cè)硕?,詩人常常把自身的感受、自然的景物、人生的哲理融合在一起,渾然一體。陶淵明最為經(jīng)典的`那首《飲酒》其五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詩中反映了陶淵明對人生的哲學思考,悠遠的心境,純潔的秋菊,高峻的南山,自由的飛鳥等都寄托了作者安貧樂道的操守與清純高潔的理想。王安石對此詩大加贊賞,曰:“有詩人以來無此句”。

這種心與境的瞬間感應,以及通向無限的愉悅,言傳聲播,自然立現(xiàn)。在陶淵明自己心里構(gòu)成一道美妙的風景,其中蘊藏著人生的真諦。通篇沒有工巧的詞句,而是寓理于情,融情入景,意到筆隨,充滿了情味、理趣。給讀者的,不僅是藝術(shù)上的享受,更多的是思想上的啟迪。

陶淵明詩歌不管是描寫景物,還是敘事,都重在寫心,寫那種與景物融而為一的、對人生了悟明徹的心境。他無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與不似,只是寫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淵明詩歌發(fā)乎事,源乎景,緣乎情,而以理為統(tǒng)攝。在南風下張開翅膀的新苗,伴隨他鋤草歸來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煙,不嫌他門庭荒蕪重返舊巢的春燕,在中夏貯滿了清陰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壺中的濁酒,以及在他筆下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青松、秋菊、孤云、飛鳥,都已不是尋常的事物,它們既是客觀的,又是體現(xiàn)了詩人主觀感情與個性色彩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

平淡與醇美的統(tǒng)一:陶淵明詩歌的好處是在平淡的外表下,含蓄著熾熱的思想感情和濃郁的生活氣息。這正和陶淵明的為人一樣。因此讀來韻味雋永,越讀越覺的它美。試看《勸農(nóng)》詩中的一節(jié):熙熙令音,猗猗原陸?;苣痉睒s,和風清穆。紛紛士女,趨時競逐。桑婦宵興,農(nóng)夫野宿。這里呈現(xiàn)出一幅和平的農(nóng)作圖,蘇軾《評韓柳詩》中說“兇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碧諟Y明詩歌樸素的衣著妝裹著豐美的姿容,貌似枯槁而內(nèi)在豐腴,這就使他的詩能寓豐采情味于平淡之中。所以蘇軾又說:“淵明初看若散緩,熟看有奇句?!边@種平淡自然是耐人咀嚼回味的。

高遠拔俗、天然渾成的藝術(shù)境界。陶淵明的詩歌意象看似平淡無奇,然卻創(chuàng)造了高遠拔俗的藝術(shù)境界。其詩的主旨在于寫意,在于表達自己的心志、情趣和人生體悟,而寫景、敘事只是為意造境。陶淵明的詩歌的許多作品達到了物我合―、主客融合的渾然天成的藝術(shù)境界,做到情、景、理的交融統(tǒng)一。如《歸鳥》詩,全篇寓意明顯,這只倦飛的歸鳥,正是作者人格的象征。歸鳥的一舉一動,都體現(xiàn)著詩人的思想和性格,詩中的每一項景物,無不帶上陶淵明的感情色彩。又如《飲酒詩》第五首:“結(jié)廬在人境”一章,無法說是田園詩還是詠懷詩、哲理詩,因為詩中景、情、理水乳交融,互相滲透,互相襯托,無論你從哪個角度去欣賞,都能領略到不同的奇趣,享受到無盡的美。四,天然本色、精練傳神的語言。陶淵明的詩歌不尚藻飾,不事雕琢,而是慣用樸素自然的語言和疏淡的筆法精練地勾勒出生動的形象,傳達出深厚的意蘊,達到了寫意傳神的藝術(shù)效果。他善于提煉日常生活口語入詩,沾染著濃厚的生活氣息,也常用比喻、象征、寄托等手法,即使使用典故也是俗語化。陶淵明刻劃田園山水,絕不追求華麗的語言與表面的形似,而是隨意點染,清新自然,而有無盡的神韻。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之五)。這幅在南山襯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詩人的會心感受下呈現(xiàn)在眼前。在這首詩中,“見”字體現(xiàn)了全詩的神韻。“見”字之妙在于表示是南山自然地反映入眼中,是詩人采菊時偶然的視線觸及,也是心境悠然才能得到的。

說“雍、端兩人年齡都是十三”,看來這兩個人一定不是同母的弟兄了。陶淵明在彭澤縣作縣令時,下令公田全都種成高粱,說:“這樣我就能常醉酒了,便心滿意足了?!钡拮雍蛢鹤訄詻Q請求種粳稻,他就下令讓二頃五十畝種高粱來釀酒,五十畝種粳稻供食用。他在《歸去來兮辭》中自敘也說:“公田的收成,足夠做酒,所以順便求了彭澤令這個小官?!彼鞠MN的莊稼熟了,一年后離任。然而從仲秋到冬天,他在官僅八十幾天,就自動免官離職。所謂的高粱粳稻,都沒有能吃到一顆一粒,可悲??!

陶淵明高簡閑靖,為晉、宋第一輩人。語其饑則簞瓢屢空,缾無儲粟;其寒則裋褐穿結(jié),絺绤冬陳;其居則環(huán)堵蕭然,風日不蔽。窮困之狀,可謂至矣。讀其《與子儼等疏》云:“恨室無萊婦,抱茲苦心。汝等雖不同生,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管仲、鮑叔,分財無猜,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然則猶有庶子也。《責子》詩云:“雍、端年十三?!贝藘扇吮禺惸笭?。淵明在彭澤,悉令公田種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逼拮庸陶埛N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其自敘亦云:“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豹q望一稔而逝,然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即自免去職。所謂秫粳,蓋未嘗得顆粒到口也,悲夫!

陶淵明,東晉文學家。他從二十九歲時開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就歸隱。后陸續(xù)做過鎮(zhèn)軍、參軍、建威參軍等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四十一歲再出為彭澤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他是田園詩的開創(chuàng)者,后世稱他為“田園詩人”。田園被陶淵明用詩的手段高度純化、美化了,變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難所。

陶淵明善于將深刻的哲理融入詩歌的形象中,詩的語言樸素自然,表情含蓄委婉,被稱為“陶詩中的珠玉”。如《歸園田居》組詩的久享盛名,有類似的特點:寫田園生活,寫體力勞動,詠歌自己的理想,顯示出理想獲得實現(xiàn)的愉快。

我們學過的課文《桃花源記》《歸田園居》《歸去來兮辭》《飲酒》《五柳先生傳》等詩文,它們的作者就是陶淵明。

五柳先生傳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jié),簟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從寫五柳先生的志趣愛好及思想性格等來看,與陶淵明其他詩文中表現(xiàn)的性格相同,自傳說是可信的。文章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

陶淵明遠離塵世,視功名如糞土,寧可窮困潦倒,住破爛的房子,也堅持只讀書自娛自樂,而絕不為了溫飽而出賣自己的靈魂。適用話題“高潔”、“榮辱”、“談意氣”、“我想握住你的手”等。

田園詩歌評課篇三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做過古詩詞鑒賞吧?古詩詞鑒賞是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精神活動,是對作品更深層次的探討和領悟。古詩詞鑒賞的正確賞析步驟是怎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田園詩歌欣賞:晚春田園雜興古詩詞鑒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原文: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長。自擷溪毛充晚供,短篷風雨宿橫塘。

湖蓮舊蕩藕新翻,小小荷錢沒漲痕。斟酌梅天風浪緊,更從外水種蘆根。

胡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

湔裙水滿綠蘋洲,上巳微寒懶出游。薄暮蛙聲連曉鬧,今年田稻十分秋。

新綠園林曉氣涼,晨炊蚤出看移秧。百花飄盡桑麻小,來路風來阿魏香。

三旬蠶忌閉門中,鄰曲都無步往蹤。猶是曉晴風露下,采桑時節(jié)暫相逢。

污萊一棱水周圍,歲歲蝸廬沒半扉。不看茭青難護岸,小舟撐取葑田歸。

茅針香軟漸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紅。采采歸來兒女笑,杖頭高掛小筠籠。

海雨江風浪作堆,時新魚菜逐春回。荻芽抽筍河魨上,楝子開花石首來。

谷雨如絲復似塵,煮瓶浮蠟正嘗新。牡丹破萼櫻桃熟,未許飛花減卻春。

雨后山家起較遲,天窗曉色半熹微。老翁欹枕聽鶯囀,童子開門放燕飛。

烏鳥投林過客稀,前山煙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葉,獨自編闌鴨陣歸。

①梅天:即江南黃梅天氣。

②犬吠竇:狗在洞邊叫。

③湔(jiān)裙:一種風俗。舊俗于農(nóng)歷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邊,以辟災度厄。

④三旬:三十日。

⑤污萊:洼下荒蕪之地。

⑥茭青:江南呼菰為茭,其新芽如筍,名“茭白”,故相對稱已長成者為“茭青”。

⑦河魨:即河豚。

⑧投林:回到樹林。煙暝:煙靄、云氣。柴扉:簡陋的木門。

⑨棹:船槳。編闌:也叫約闌,擋攔、趕攔的意思。

第一首詩很瀟灑。前兩句,紫青的莼菜帶著淡淡荷葉香,玉雪似的芹芽像薤草一樣長。在溪邊隨便摘些野菜,隨便充當晚飯,最后一句,短篷風雨宿橫塘,從音韻上和畫面上,都頗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感覺。短篷,竹字頭,指有篷的小船。此時橫塘可理解為泛指的水塘,小船、寂寥的水塘、風雨,這幾個意象,同時又增添了些“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感慨。短篷,一作“短蓬”。如果是草字頭的蓬,短蓬,即彩虹。短蓬、風雨這兩個意象也不是沒有邏輯關系。這樣橫塘可推測為指蘇州。石湖亦有“年年送客橫塘路”句,現(xiàn)蘇州就有橫塘路。

湖蓮舊蕩,還是那片水塘,藕是新翻過的。小小的荷葉沒過了之前的“漲痕”,琢磨著初生的小荷抵擋不住黃梅天下雨風浪大,趕快在水的外圍種上一圈蘆根作保護?!昂慑X”很形象,指初生的小小的狀如銅錢的荷葉。

這首詩的前兩句,寫日常農(nóng)村靜景。胡蝶即蝴蝶。蝴蝶雙雙在菜花田里飛來飛去;白晝慢慢顯得長了,田戶人家沒有客人來臨,村子里十分恬靜。這是從正面描寫日常農(nóng)村景物,首句也說明是晚春,詩的后兩句寫茶商來到時的動景。茶商來是為了采購茶葉,但卻連雞犬都為之震動,這反襯出平時極少有外人到來,來了陌生人,大家都十分注意。這是動景,卻是進一步說明農(nóng)村的恬靜。

這首詩寫的是,去水邊洗衣服,水面漫上了岸邊的綠蘋。三月三的天氣春寒料峭,懶得出門。蛙聲卻從薄暮傍晚到拂曉,聽這蛙聲,想必今年也收成大好。秋,收成。一作“收”。溫庭筠有詞,腸斷白蘋洲。白蘋洲,指江中長有白蘋的小渚。白蘋為水中的一種浮草,夏秋開小白花,古時男女采蘋花贈別,故,白蘋洲代指分別之處。綠蘋,或許是晚春時節(jié)還未開花的白蘋。上巳,古時以夏歷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三月初三多逢巳日,漢代時定為節(jié)日。上巳之后就進入農(nóng)忙。

蚤通“早”,阿魏其實是一種有臭氣的植物,根莖的漿液干燥后,中醫(yī)用為幫助消化、殺蟲戒毒的藥物。章炳麟《國故論衡·辨性上》:“故阿魏非香也,臭之不可于鼻,用足以辟諸腐臭,故準之香?!逼鋵嵾@里有些地方存在矛盾,晚春時節(jié)百花飄盡不可能還是新綠,三月三不會有蛙聲。因此不求甚解很重要。

這首詩表明,古時養(yǎng)蠶的三十天有禁忌,大概是鄰里不相往來,只是采桑葉的時候會相逢。

污萊指洼下荒蕪之地。蝸廬指像蝸牛殼一樣狹小的房子。葑菲都是菜名,其根略帶苦味,人們有因其苦而棄之?!对娊?jīng)·邶風·谷風》:“采葑采菲,無以下體?!陛追票硎旧杏幸坏驴扇〉囊馑?,葑菲之采指不可因為葑菲根莖苦而連葉子也不采,比喻夫妻相處應以德為重,不能因為女子容顏衰退而遺棄。后常用“葑菲之采”作為請人有所采用的謙辭。

這里說的都是吃的。茅針,就是茅草將要開花的花苞,藏在綠莖內(nèi),尖尖的,白白的,嘗一嘗,清香,爽口。所以說茅針香軟。櫑指指飾有饕餮紋的食物盛器,這里蓬櫑可能是草編的,被啥東西染紅了。覓食回來小孩子們都很開心,杖頭高高掛著裝吃食的小籠子。

這首詩寫的也都是吃的東西。

這首詩第一句寫小雨,如絲又像塵,煮瓶浮蠟不知道是干啥啊,感覺像是溫酒。牡丹開了,櫻桃熟了,過不多久就要花謝花飛春歸去了。

這首詩說,春日的夜里,下了一場雨。山村居民起床比較晚,清晨的光亮朦朦朧朧通過天窗才透進屋里。年邁的老人家半靠著枕頭聽屋外黃鶯宛轉(zhuǎn)啼唱,可活潑好動的男孩子卻已經(jīng)打開屋門,把盤旋在門口的燕子放了出去。

這首詩開頭寫輕煙談靄從山前漸漸飄起,暮色由遠而近了。后兩句說,村童駕著小船,獨自把鴨群趕回家來。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號稱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南宋詩人。謚文穆。從江西派入手,后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等詩人新樂府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終于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nóng)村社會生活內(nèi)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2033520.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