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優(yōu)質(zhì)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2-05 12:25:02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優(yōu)質(zhì)16篇)
時間:2024-02-05 12:25:02     小編:ZS文王

度假旅游時,我們可以欣賞到不同地區(qū)的獨特美景。如何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是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總結(jié)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發(fā)和幫助。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篇一

我家有許多藝術(shù)品,其中我最喜歡的便是在客廳擺放著的`那件唐三彩馬!那是7歲時一位阿姨送給媽媽的陶瓷藝術(shù)品,以前我很早就聽說過唐三彩,但從來沒有深入的了解過,今天正好借著這個機會,我來當一次大家的解說員吧!

唐三彩馬的造型分為五種,一是奔馬俑,二是提腿馬俑,三是馬上人俑,四是馬拉車俑,五是立馬俑,我家的就是最常見的立馬俑。

這件唐三彩高馬32厘米,長15厘米,四條腿立于長方形底板之上。大致的顏色是棕黃色的,用綠色、黑色、白色做點綴,顏色鮮艷,任何一部分做的都一絲不茍。

馬頭微微向左傾斜,雙耳豎立,眼睛圓睜,像是在盯著誰。它張著嘴巴,嘴巴下面有一小撮兒黑色的胡,馬的鬃毛是白色的,梳理得很整齊,脖子上掛著五個綠色的小鈴鐺。

它的背上掛著一個馬鞍,馬鞍前面高后面低,是翠綠色與棕黃色交接的,馬鞍后面還裝飾著六塊玉,左右面分別有三塊,看起來讓人覺得這是一匹非常名貴的好馬!

馬身體下面一定少不了支撐它日行千里的馬腿。它前面那兩條腿直直的,后面的兩條腿略微彎曲,馬的尾巴是白色的,修剪得非常整齊,馬蹄是白色的。它全身都是陶制的,裝飾品非常豐富!這匹馬頭小頸長,膘肥體壯,腿部強勁有力,處處都透著人一股內(nèi)在的美,真實的美。

這匹馬在我家的客廳構(gòu)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讓人忍不住對它多欣賞一番!

它雖然只是一件藝術(shù)品,卻處處散發(fā)著獨特的魅力!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篇二

詩人的草堂前面有幾棵棗樹,棗樹長勢很好,而且每年都會結(jié)出很多又甜又脆的棗子。鄰居是一個無依無靠的寡婦,她常常會來打棗充饑,詩人從不干涉她。后來,詩人把草堂讓給一位吳姓的親戚住,這位吳姓的親戚一來就在草堂周圍插上籬笆,禁止任何人來打棗。于是那位寡婦跑來向詩人訴苦,詩人便寫了此詩去勸告吳郎。因為詩人以前寫過一首《簡吳郎司法》,所以這首詩題作《又呈吳郎》。吳郎的年紀輩份都比詩人小,詩人不說“又簡吳郎”,而有意地用了“呈”這個敬詞,目的是為了讓吳郎更容易接受他詩中所寫的內(nèi)容。詩人設(shè)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為別人擔憂,飽含真情,使整首詩呈現(xiàn)出一種感人肺腑的藝術(shù)效果。

“無食無兒一婦人?!边@句是詩人以“西鄰”的身份來警示吳郎。這是一位衣食無著、無兒無女、孤苦伶仃、生活無望的老婦人,應(yīng)當同情和幫助她。

“不為困窮寧有此?”這句是詩人以“西鄰”的生活狀態(tài)來警示吳郎。如果不是因為窮得萬般無奈,她又哪里會去打別人家的棗子呢?我們不但不應(yīng)該干涉,反而還要表現(xiàn)的親善一點,使她安心撲棗,這也充分說明詩人十分同情體諒窮苦人的處境。

“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边@句是詩人以自己揣測別人心理的角度來警示吳郎。以上四點,對吳郎的批評雖然不著一句,卻處處皆是。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边@句是詩人在正面批評自己的晚輩,但同時還考慮了他的接受能力。那位老婦人一見你插籬笆就擔憂你不讓她打棗,未免多心,未免過分敏感;但是你一搬進草堂就忙插上籬笆,卻也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棗呢!言外之意是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你自己有點太不體貼人了。她本來就提心吊膽,忐忑不安,你不對她親善則罷,反而插上籬笆,阻止她打棗,有損她的面子,讓可憐的老婦人心里更不好受。這兩句詩,措詞十分委婉含蓄。這是因為怕話說得太直,教訓意味太重,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勸告。

“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笔且浴靶 被按蟆保斐伞拔鬣彙边@樣老百姓生活困苦的真正原因是國家的**。這句既揭示了造成老婦人及天下黎民百姓困苦不堪、一貧如洗的社會根源是沉重的賦稅和連年的戰(zhàn)亂,可以看出詩人憂心如焚、關(guān)懷民生的悲憫之情,而這又為上文寡婦撲棗行為作了進一步的解釋。

一首《又呈吳郎》仿佛帶我們回到車轔轔馬蕭蕭那樣戰(zhàn)亂的時代,仿佛看到了一個衣衫襤褸面黃肌瘦的老婦人在顫顫巍巍的打棗。為了寬慰老婦人,為了勸告吳郎,詩人想方設(shè)法,費盡心思。詩人的良苦用心和他對待普通老百姓的態(tài)度,體現(xiàn)了他對老百姓的關(guān)心和深切的同情。透過堂前撲棗這樣的小事,詩人看到的是社會大環(huán)境下老百姓所受的災(zāi)難和離亂,更體現(xiàn)了詩人心系百姓,憂國憂民的大愛情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篇三

余光中先生是臺灣當代詩壇的大家,在他近千首詩歌作品中,數(shù)量最多、思想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是以鄉(xiāng)愁為題材的鄉(xiāng)愁詩。

鄉(xiāng)愁自古都是詩人創(chuàng)作的母題之一,在此方面取得較高藝術(shù)成就的也不乏其人。可能是由于年少求學時郵票傳書的相同經(jīng)歷引起了無數(shù)學子的共鳴,加之由于歷史原因,海峽兩岸同胞長期隔絕,每一個炎黃子孫期盼祖國一統(tǒng),手足團聚的愛國情懷始終無法釋懷的緣故,余光中的《鄉(xiāng)愁》詩從誕生之日便受到海峽兩岸人民格外的青睞,至今從未走出每一個中國人的視線。除了以上原因外,《鄉(xiāng)愁》詩作本身通過完美表現(xiàn)形式表達偉大愛國情思,憑借高超藝術(shù)造詣駕馭表現(xiàn)形式所營造的獨特而完美的藝術(shù)空間,以及彰顯出的唯美、鮮活、獨特、永恒的藝術(shù)特質(zhì)也是吸引無數(shù)學者不斷探究汲取的主要原因之一。下面就其藝術(shù)特質(zhì)嘗試探究一二。

一、構(gòu)思精妙,雙維掘進。

《鄉(xiāng)愁》詩構(gòu)思精妙是其主要藝術(shù)特色之一。詩人將他綿長的思鄉(xiāng)之情和強烈的愛國之情構(gòu)建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上,在縱的時間里縱情跳躍,在橫的地域上追憶馳騁,雙維共進直至將整部詩篇推向藝術(shù)的高峰。時間維度上,詩人選取的“小時候”、“長大后”、“后來”、“現(xiàn)在”四個時段,猶如一條金線,將“郵票”、“船票”、“墳?zāi)埂焙汀昂{”四個意象一線串珠,以時間為序,詳盡描繪出詩人漫長的生活經(jīng)歷和對祖**親與日俱增的綿綿情思??諉柧S度上,詩人以時間為軸線,按照個人特定時段所進發(fā)出的特定情感,將四個特定的場景依次展現(xiàn),并使其自然形成遞進之勢,逐級推進。前三節(jié)詩猶如海面從風平浪靜逐漸小風漣漪,詩人情感猶如傾訴從如怨如訴漸次輕聲低泣,直至“淺淺的海峽”由于人為原因變成了可望而不可及、難以逾越的汪洋的場景一出,和風漣漪的海面驟起滔天巨浪,鋪天蓋地,撼動宇宙;輕聲低泣詩人突然放聲號啕,哭天搶地,聲達天籟。至此,縱橫交錯的雙維,共同將詩作推向了藝術(shù)的巔峰,詩人用一人鄉(xiāng)愁,打開了海峽兩岸數(shù)以億計華人的心扉。情境所至,正如詩人在《白玉苦瓜》序言所說:“縱的歷史感,橫的地域感,縱橫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現(xiàn)實感。”《鄉(xiāng)愁》是華夏民族傳統(tǒng)鄉(xiāng)愁詩在特定時代和特殊地理條件下的完美變奏,就其藝術(shù)魅力而言,達到了以往任何時代鄉(xiāng)愁詩所無法抵達的廣度和深度。

二、立意深遠,意象鮮活。

南朝劉勰在其古代文學理論巨著《文心雕龍》中首次將“意象”的概念引入文學范疇,并在《神思》篇中描述到:“獨照之匠,窺意象而運斤,此蓋馭文之首術(shù),謀篇之大端?!币庀蠹仁莻鬟f詩人情感的“物質(zhì)”媒介,也是詩歌看得見的“精神”靈魂。作為詩人抒發(fā)情感的媒介和精神靈魂的使者,意象的`作用首當其沖,它的擷選客觀地反映了詩人的抒情方式,一定程度上也體現(xiàn)了作者藝術(shù)功底的深淺。鄉(xiāng)愁本是人們都能普遍體驗卻又難以淋漓盡致表現(xiàn)的情緒,詩人僅用4節(jié)16行詩句,就將它表達得如此深沉、厚重,這應(yīng)該歸功于他從廣遠的時空中提煉出來的四個鮮活意象:“郵票”、“船票”、“墳?zāi)埂焙汀昂{”。

年少時的郵票,承載著自己厚重的鄉(xiāng)愁,是傳遞母子親情的媒介,更是兩岸人民情感交流的樞紐,集游子思念母親,母親掛念游子的濃濃親情于“小小”郵票之中,讀來使人倍感親近,溫馨。長大后的船票,飽含了多少空虛的歲月和相聚的感動,以及往來探親的奔波辛勞,一張窄窄的船票,凝聚了恩愛夫妻真摯、濃烈的愛情,客觀真實,令人向往。而最令詩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老母親,卻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被一方矮矮的墳?zāi)褂肋h掩埋在相思的故土里,生死離別,陰陽相隔,詩人對已故母親無盡的追憶和悼念,以及失去母愛的痛苦和無法盡孝的歉疚,使人蒼涼無助,潸然淚下。而現(xiàn)在的一灣淺淺海峽,更是將詩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抒發(fā)了千萬海外赤子對祖**親無限的鄉(xiāng)思鄉(xiāng)愁。海峽是“淺淺的”,近在咫尺,涉水可渡;但作者寫《鄉(xiāng)愁》時,海峽兩岸同胞正常的交往已隔絕20多年,加之1971年10月聯(lián)合國恢復(f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這個歷史性事件,可能愈發(fā)勾起了詩人對祖國的思念?!拔以谶@頭,大陸在那頭”,一語嗟嘆,郁結(jié)了詩人及萬千海外赤子多少的渴望和憤懣。

余光中先生借一人之口,將天下所有海外游子的鄉(xiāng)愁用郵票、船票、墳?zāi)埂⒑{四個真實鮮活的意象展現(xiàn)給了祖**親,也使詩歌的意境由一人情思升華到了整個民族乃至全世界華人的心中,讓祖**親充分感受到了萬千游子濃郁而又強烈的葉落歸根情結(jié)和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tǒng)一的“中國情結(jié)”,可謂匠心獨運,立意深遠。

三、形式完美,三美兼?zhèn)洹?/p>

聞一多先生認為,完美的詩歌應(yīng)該具備“三美”,即: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用完美的形式表達內(nèi)心的真情實感是聞一多先生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一直遵循的原則。就此而言,余光中堪稱聞一多“三美”理論的具體實踐者,《鄉(xiāng)愁》可見一斑。

音樂美,低回哀婉,柔美悠揚。全詩隨標題隔句押“ou”韻,且每節(jié)后兩行都以“頭”字為韻腳,回環(huán)四次反復(fù),且隨著長短句、強弱音規(guī)律變化,平仄交替有序,節(jié)奏起伏悠揚,再配上每小節(jié)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疊詞的完美過渡,讀來朗朗上口,昕來悅耳動聽,低回裒婉,如怨如訴,宛然一首柔美中略帶哀傷的“思鄉(xiāng)曲”。

繪畫美,鮮活生動,情景交融。全詩用極其精煉樸實的文字繪制了詩人人生不同時代的四幅場景圖,鮮活生動,情景交融。場景一:郵票傳情思母圖。寫信、寄信、收信、回信,借助郵票,母子二人用原始的方式傾訴彼此的思念,溫馨而感人。

二海上顛簸探親圖。漫長的等待,海浪的顛簸,相聚的甜蜜,相愛寫滿辛勞。

三:隔海相望悼母圖。陰陽相隔,多少孝心無從表達:隔海相望,追憶母親歷歷在目,失去母愛的痛,痛徹心扉。

四:望眼欲穿思國圖。由家而國,由己推人。人至暮年難歸故土,秋之落葉歸根無期,跪立海岸仰天長嘆,悲涼至極。

建筑美,結(jié)構(gòu)對稱,錯落有致。結(jié)構(gòu)上,《鄉(xiāng)愁》全詩均衡勻稱,段式句式和諧整齊。而在每一節(jié)中,少則3字,多則10字,整齊中又富有參差之美,呈現(xiàn)出統(tǒng)一中求變化,寓變化于統(tǒng)一的審美法則,實現(xiàn)了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完美融合。

余光中先生馳騁文壇半個多世紀以來。詩作頗豐,以鄉(xiāng)愁詩最為出眾??v覽他的鄉(xiāng)愁詩,

《鄉(xiāng)愁》一詩不僅內(nèi)涵宏富深厚,而且藝術(shù)特質(zhì)精巧鮮活,實現(xiàn)了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融合,己成為中國當代新詩壇中一顆閃亮奪目的明珠,深受世人青睞,值得文人推敲。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篇四

《雨巷》整體上傳達出的是詩人的一種對于人生的感悟與人生的體驗。能夠喚起隱藏于我們心靈深處的悠遠的人類情懷,它能夠使老人們緬想逝去的美好時光和種種未曾實現(xiàn)的理想與渴望,又煽起了處于青春期的男女們情感的躁動與種種囿于現(xiàn)實還無法實現(xiàn)的愛情理想與人生憧憬。有人說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大革命失敗以后的苦悶與彷徨,這有其時代的印痕;有人說它寫的是詩人在愛情生活中的感傷,是有其憂郁情感的郁積,這也有其根據(jù)??傊?,正是他的這首詩的不確定性與模糊性,才給予讀者們無窮無盡的有關(guān)愛情、人生、社會、以至宇宙的奇妙的遐想。《雨巷》傳染給讀者的是一種無可名狀的渴望與惆悵。

首先,是《雨巷》優(yōu)美的音樂性。葉圣陶先生曾盛贊這首詩“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的紀元”。由于《雨巷》的優(yōu)美的音樂性,才使它在各個文化層次的讀者中傳播甚廣,從而引起了許多不同層次的讀者的強烈的情感共鳴的。這種音樂性也是雙重的:外在的是《雨巷》的和諧的音律,由于中國傳統(tǒng)的音節(jié)押韻的運用,及外國詩歌中的一些技法的融會,使這首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節(jié)奏感與音樂感,從而在吟誦中使讀者對詩的內(nèi)容與情緒有所感悟,加強了詩的表現(xiàn)力與感染力;更為重要的是詩人心中的內(nèi)在的音樂性,整首詩都可視為詩人是在用心吟唱,所以這首詩外在音樂的旋律正是其內(nèi)在的音樂旋律的自然流淌?!队晗铩方?jīng)由其優(yōu)美的音樂性,成功地獲得了讀者群的認同,為讀者更好地接受其美感創(chuàng)造了條件。

其次,是《雨巷》成功地使用了來源于西方文化傳統(tǒng)的象征手法。《雨巷》里的那撐著油紙傘的詩人,那寂寥悠長的'雨巷,那像夢一般地飄過有著丁香一般愁怨的姑娘,特別是這位“陌路麗人”,走進而又遙遠,似乎永遠消失,似乎又留下了什么,身份和寓意始終難以確定。詩人既沒有浪漫式的直露告白,也沒有寫實式的綿密刻畫,于是那雨巷,那頹墻,那丁香般的惆悵,那嘆息般的目光……便朦朦朧朧地幻化出全詩的意境,這些都并非真實生活本身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審美意味的抒情形象,是難以言說的象征。讀者憑借各自的生活經(jīng)驗和感受,可以聯(lián)想到一次甜蜜愛情的錯過,或是一個理想機遇的失去,但無論你怎樣悠悠遐想,卻總脫不開那全詩情韻的主旋律。一首小詩竟能產(chǎn)生類似音樂的藝術(shù)效果,這也許就是成功的象征所特有的妙處。

第三,是戴望舒在運用西方現(xiàn)代派藝術(shù)手法的同時,也很好地融進了中國古典詩歌傳統(tǒng)的意象。在《雨巷》中,詩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這顯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fā)。用丁香結(jié),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征人們的愁心,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tǒng)的表現(xiàn)方法。如李商隱的《代贈》詩中就有過“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的詩句;南唐李璟也在《浣溪沙》里用“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將丁香結(jié)和雨中惆悵聯(lián)在了一起。顯然地,戴望舒從這些詩詞中吸取了描寫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來構(gòu)成了《雨巷》的意境和形象,但詩人作了進一步的融會與創(chuàng)造。這種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在:一是“雨巷詩人”將古人慣用的丁香結(jié)的意象擴展、增值,由丁香結(jié)象征愁心轉(zhuǎn)喻為“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這樣就由單純的愁心的借喻,變成了含著愁怨的美好理想的化身,這樣一個嶄新的形象體現(xiàn)詩人的審美追求與多層次的審美意蘊。其二,雖然雨中這一丁香一樣的姑娘的意象帶有中國古典詩歌的韻味,但這一意象由于與西方現(xiàn)代派詩歌善于把握住人的印象直覺的優(yōu)點及慣用意象的疊加和聯(lián)絡(luò)的奇特的特點結(jié)合起來,從而就帶有一種現(xiàn)代色彩與審美眼光,給人以一種“熟悉的陌生人”的效果。其三,《雨巷》中的審美意象,并不是一種定型化的抒情形象,它有著很大的自由度,有其形象的不確定性與形象的延展性,從而擴大與增加了讀者的想象空間,使詩中的意象獲得了一種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藝術(shù)美感。

第四,用濃重的象征色彩吟詠出青年人面對現(xiàn)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的聲音。詩人講黑暗而陰沉的社會比喻為悠長、狹窄又寂寥的“雨巷”,沒有陽光,沒有聲音,沒有快樂,有的只是詩人這樣默默彳亍著的彷徨者。他懷著一個希望,希望美好的理想能夠出現(xiàn)在自己的面前,那個“姑娘”就是這樣一種象征,但是詩人也明白,這是一個很難實現(xiàn)的理想。她和自己一樣愁苦彷徨著,來了又匆匆消失了,像夢一樣,又留下了孤獨的詩人獨自在黑暗中彷徨。

出自 xUEFEn.cOm.Cn

有不少論者說,《雨巷》是詩人“用一些皂泡般的華美的幻象來欺騙自己和讀者”,除了藝術(shù)上的和諧音律美外,“在內(nèi)容上并無可取之處”。其實,這是不正確的。1927年的夏天時中國歷史上一個黑暗的時代,革命者被反動派血腥的屠殺,白色恐怖籠罩著全國。曾經(jīng)熱烈響應(yīng)革命的青年中,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們在痛苦中迷茫痛苦著,他們渴求希望的出現(xiàn)?!队晗铩肪褪沁@部分青年的心境反映。戴望舒寫這首詩的時候只有二十一二歲,1927年3月他曾受過反動當局的逮捕,反革命政變后他隱居江蘇松江,他的內(nèi)心充滿了困苦,這種情緒不能籠統(tǒng)的說是純屬個人的哀嘆,而是展現(xiàn)了一代因現(xiàn)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而彷徨的青年人的心聲。這是一種失望的聲音,低沉的傾述與自白。所以,我們說《雨巷》是用濃重的象征色彩吟詠出青年人面對現(xiàn)實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滅的聲音。當人們讀了雨巷,并不要永遠隨著作者彷徨在雨巷中,其實人們會憎惡這雨巷,渴望沖破這雨巷,走到一個寬廣、充滿陽光、沒有仇怨的地方。

戴望舒是一位富有東西方藝術(shù)才華與敏銳的藝術(shù)感受力的現(xiàn)代派詩人,他自己所注重的是詩情的自身流動,渾然一體的生命活力,而《雨巷》正實現(xiàn)了詩人的藝術(shù)主張:“詩應(yīng)當將自己的情緒表現(xiàn)出來,而使人感到一種東西,詩本身就是一個生物,不是無生物”。

更多。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篇五

自夏、商、周至秦、漢整個青銅器發(fā)展史,大約可以分為十三期:即夏為二里頭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為早、中、晚三期,戰(zhàn)國分作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漢為青銅器發(fā)展史的余輝。

青銅藝術(shù)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中的一個主要部分,它與歷史、冶金、文字、造型美術(shù)有著相當密切的聯(lián)系。商、周青銅器歷來在國際上享有極高的榮譽。

青銅是紅銅和錫的合金,據(jù)史籍記載、商、周兩代是青銅器制作的黃金時期。中國最早的青銅器誕生于公元前3000多年的甘肅省馬家窯,馬廠文化遺址曾出土那時期制作的銅刀。

商、周時期,我國的冶金技術(shù)水平進步很快,青銅器制作進入頂峰階段。這時期出品的青銅器,是世界青銅文化中最典型,最豐富的代表。

早期的青銅器種類很多,用途廣泛,主要種類有兵器、炊器、酒器、食器、水器、樂器、銅鏡、車馬飾、帶鉤、度量器、動物造型等。西周社會還對青銅器使用制定嚴格的等級。

以禮器來說,就有“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的規(guī)定。許多貴族視青銅器為身份的象征,除身前大量享用,死后也把大量的青銅器隨葬。

《呂氏春秋?節(jié)喪》曾記載:“國彌大,家彌富,葬彌厚,含珠鱗施。夫玩好、貨寶、鐘、鼎、壺、輿、衣、被、戈、劍,不可勝其數(shù),諸養(yǎng)生之具無不從者?!?/p>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篇六

《雨巷》通篇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jié)江南小巷的風景畫,借此營造出富有濃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里,詩人把當時黑暗陰沉的社會現(xiàn)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沒有陽光,也沒有生機。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這樣的雨巷中孤獨行走的彷徨者。“我”在孤寂中仍懷著對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與追求,“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詩中“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征。但是,這種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難以實現(xiàn)的。這種心態(tài),是大革命失敗后一部分有所追求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政治低壓下因找不到出路而陷于迷惘心境的真實反映。在藝術(shù)上,本詩也鮮明地體現(xiàn)了戴望舒早期詩歌的創(chuàng)作特色。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又有格律派對于音樂美的追求。詩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對生活的具體寫照,而是充滿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全詩還回蕩著一種流暢的節(jié)奏和旋律。正如葉圣陶所說,《雨巷》是“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本詩有“四美”:。

一是詩的意境很美。

以“雨巷”為題,設(shè)計了一個獨具匠心的環(huán)境。全詩以“我”在雨巷中彷徨為主線,在彷徨中,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姑娘。整首詩滲透著哀怨、彷徨的情感,“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詩人好像積蓄了滿肚子的憂愁,一開筆就傾瀉出來,營造了憂愁的凄美的意境。而詩中的意象――油紙傘、雨巷、丁香、籬墻等,也都渲染著淡淡的哀愁。

二是詩的語言很美。

語言是詩的眼睛,也就是音樂美,有音樂一樣的感覺?!皳沃图垈?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薄八o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讀著這樣的語言,就使人感覺好像是走進了一個美麗的山谷,在山谷里喊著,聽山谷的回音一樣,回環(huán)往復(fù);也好像品酒一樣,那種喝下去后,慢慢品味的感覺,要說有多好就有多好。“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的凄婉迷?!?這樣反復(fù)地吟唱,樂感很強。

三是詩的結(jié)構(gòu)很美。

全詩共七節(jié),每節(jié)六行,每行長短不等,押韻的位置錯綜變化,常用首語重疊,第一節(jié)詩用“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最后一節(jié)詩反復(fù)出現(xiàn),中間又把詩人哀怨、彷徨、凄清、惆悵、迷茫的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使得全詩回蕩著一種深沉的優(yōu)美的旋律,細膩而傳神地暗示了詩人低回而迷茫的心境。

四是主旨的朦朧美。

這首詩的主旨很朦朧,給讀者留下了無限的思考空間。有的人說,這是一首愛情詩,也有的人說,這是表達詩人在復(fù)雜的政治環(huán)境中彷徨,不知道該怎么走,感覺到前路迷茫。

在新詩中,《雨巷》是一個“憂愁”的文本。詩中的“丁香”意象、迷離的音樂美和情緒的抑揚頓挫,使它呈現(xiàn)出一種異樣的美感。在文學的雨巷中,讀者往往不滿足于“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而還想企圖捉住她。于是,她“像夢中飄過的丁香”般飄過我們的身旁,消散在我們的視線中。這,就是它的“愁怨”所在。

鑒賞。

戴望舒的詩深蘊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清麗詩風的韻致,但又受到法國象征詩歌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xiàn)出一種孤獨、抑郁和消沉的特點。

這首詩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著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愿明說,或者是說不出來?!拔摇彼坪踉谄诖裁?、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樣遙遠而渺茫。“她”出現(xiàn)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現(xiàn)是那樣地快,逝去也那樣地快,一剎那間擦肩而過,消失在前方,“像夢一般的凄婉迷?!??!拔摇敝挥凶栽棺园员試@。詩中的“姑娘”,我們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郁的姑娘。但我們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

詩的開頭一節(jié)“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睂懙氖敲酚昙竟?jié)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蒙蒙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著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獨行,“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著愁怨的姑娘”。詩開頭點明了詩的主旨是抒寫詩人追尋的“希望”。被蒙蒙細雨籠罩的“雨巷”“悠長、悠長”,沒有盡頭,暗示希望的迷蒙渺茫。“獨自”、“寂寥”暗示了詩人知音難覓,孤獨彷徨。希望是什么?希望是那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那么,這“姑娘”是誰?詩人心目中的“姑娘”結(jié)著什么樣的愁怨?這是寫詩人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嗎?這是寫詩人對愛情的渴盼嗎?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那么,就讓我們循著詩人在雨巷行進的足跡,躲在一旁,悄悄地窺視吧。

第二節(jié)“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詩人反復(fù)地拿丁香來比喻姑娘。丁香,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我國古詩里有好些吟詠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丁香體柔弱,亂結(jié)枝欲墜”,“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丁香開花在仲春時節(jié),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樣姣好美麗,品格像丁香一樣高雅圣潔,心緒也像丁香一樣憂愁惆悵。她愁什么?莫非是憂愁那負心的夫君,莫非是想望如意的郎君,也許是,也許都不是,她的愁就象她的容貌,就像她的心靈,高雅而圣潔,美麗而動人。

第三節(jié)“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边@丁香一樣的姑娘,在“我”的長久的期待中,終于姍姍走來了。她“像我一樣,像我一樣”,讀到這里,我們恍然有所領(lǐng)悟:原來這丁香姑娘就是“我”,“我”就是這丁香姑娘,我也有姑娘一樣的美麗,也有姑娘一樣的高潔,也有姑娘一樣的憂愁。彼心即我心,姑娘就是“我”的心。姑娘是我的心上人?姑娘是我的追求和理想的化身?也許是,也許都不是。我們不必追問得那么具體,也不必回答得那么確切。因為詩畢竟是詩,正如前人所說:“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庇绕涫谴魍嬖缙诘脑?,大都不是直接對現(xiàn)實的摹寫,而往往是一種隱蔽靈魂的宣泄。正如一位詩家所說:“一個人在夢里泄露自己的潛意識,在詩作里泄露隱蔽的靈魂,然而也只是像夢一般朦朧的。從這種情境,我們體味到詩……是在于表現(xiàn)自己與隱藏自己之間?!?/p>

第七節(jié)“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惫媚锵Я?,希望毀滅了,但是“我”仍然沒有放棄追求。詩的末尾與首節(jié)回應(yīng),我依然獨自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彷徨,失望中又期待希望。“逢著”改為“飄過”,讓詩一般的故事在更加朦朧迷茫的夢幻中結(jié)尾。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篇七

戴望舒。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雨巷賞析。

應(yīng)該說這些解讀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自己也曾一度被這首詩歌襲擊靈魂的力量所觸動,但每次賞讀這首現(xiàn)代詩歌史上不可多得的杰作,總感覺意猶未盡,其實面對經(jīng)典的詩歌,我們既可以從詩人本身創(chuàng)作的意圖出發(fā),也可以從我們自己的審美體驗出發(fā),我認為經(jīng)典詩歌之所以存在經(jīng)典,還在于詩歌本身觸動了我們自己情感的一部分,總是怕自己拙劣的筆觸踐踏了彷徨在江南悠長雨巷的詩人,但當我接觸了馬的哲學著作《圓點哲學》后,我覺得這首詩歌其實還存在著圓點式的審美。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篇八

杜甫時常將一腔深情選擇含蓄凝練的表達出來,先將感情蘊藉甚深甚濃,已蓄勢待發(fā)之時,受儒家的“仁”的思想的影響,又將感情及時遏制住,轉(zhuǎn)為婉轉(zhuǎn)低回的表達,因此杜甫感情蘊藉濃郁而表達頓挫。

一種審美風格的形成既有文化底蘊的傳承的原因也有具體國家社會的環(huán)境因素和藝術(shù)家個人的因素相互作用的原因,由很多因素相互摻雜融合形成。杜甫詩歌中的沉郁頓挫風格的形成也是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受著以儒家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之核心的“仁”的價值觀的影響,受著歷經(jīng)磨練的人生經(jīng)歷的影響,也受著憂國濟世的抱負,善感的個人性格氣質(zhì),崇尚壯美的審美理想和個人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的影響。一、杜甫深受儒家文化中“仁”的思想的影響,這是影響杜甫人生態(tài)度的最主要因素。儒家文化或稱儒家哲學,它是一門關(guān)于處事態(tài)度的情感哲學,“仁”是它的核心,也是最高的道德準則。“仁”是人之所以存在,之所以立足的依據(jù),是人之所以是人的關(guān)鍵。這種對人的同情、關(guān)愛之情和對萬事萬物的悲憫情懷,體現(xiàn)在杜甫的詩作中,凝結(jié)成了典型的沉郁頓挫的美學風格,這種風格在杜甫的詩歌中俯拾皆是,表現(xiàn)為一種深沉,濃郁,郁結(jié),哀怨,郁憤的情緒,體現(xiàn)為憂患的精神,樂道的精神。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種對出征在外的將士的關(guān)懷正是來自于杜甫對于百姓蒼生的大愛。二、杜甫的詩歌風格也與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個人經(jīng)歷有關(guān)。杜甫經(jīng)歷了國家從開元盛世到安史之亂,親歷國家的富庶強大到后來的國民生靈涂炭。他個人的人生也經(jīng)歷了仕途的.不得志和物質(zhì)生活的由充盈到后來的窮困潦倒、寄人籬下這樣一種坎坷。在他的詩歌中不僅有著個人不得志的郁結(jié),而且更包含著對對人民疾苦的深切關(guān)注,對民族命運的焦慮,對國家前途的憂愁,因此他的詩歌體現(xiàn)了濃郁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強烈的民族意識。

杜甫有著詩圣般的情懷,他心中飽含對天下萬物都有著關(guān)愛和同情,天地萬物都關(guān)乎生命關(guān)乎情感,都能引起對生命的感觸和對時間的理解。在杜甫的詩中能得到濃郁的情感體驗。通過對杜甫的沉郁風格內(nèi)涵、形成原因、美學特征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杜甫的詩歌有著沉郁頓挫的藝術(shù)特點和風格,沉郁頓挫是以儒家文化為思想內(nèi)涵,以含蓄蘊藉為特點,是一種哀怨郁憤的情感體驗,是由對人及世間萬物的愛而生發(fā)出的醇美,壯美,含蓄凝練之美。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篇九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成都府尹兼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于是乘舟東下夔州。其時安史之亂雖已平定,但吐蕃、回紇經(jīng)常犯邊,地方割據(jù)勢力的爭斗也愈演愈烈,時局頗不太平。代宗大歷二年(767)農(nóng)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百病纏身,耳聾齒落,年已56歲的杜甫獨自登上長江邊上的一座高山,面對洶涌奔騰的長江水,詩人感慨萬端,于是寫下千古名作《登高》。

前四句寫登高聞見之景。首聯(lián)寫眼前具體景物。作者選擇了“風”、“天”、“猿嘯”、“渚”、“沙”、“鳥飛”六種有代表性的景物,每種景物后邊加了一個形容詞,十分準確地寫出夔州清秋獨有的特點和凄涼的韻味。頷聯(lián)則由近及遠,虛實結(jié)合,滲入作者的想象,從大處著筆,寫出夔州無邊無際的秋色。“無邊”,見其遼遠;“蕭蕭下”,不僅寫秋聲,亦可見秋色之深?!安槐M”,寫長江源遠流長;“滾滾”,寫長江風急浪大,波濤洶涌。這兩句寫景,雄渾壯觀,境界闊大。以上兩聯(lián),把萬里山河的秋空、秋氣、秋聲、秋色一一寫出。當年孔子曾在長江邊說過一句富有哲理的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從此,千古文人站在長江邊幾乎都要發(fā)出對于時間的興嘆。杜甫也不例外。他本來懷有救濟蒼生、致君堯舜的抱負,但卻生逢亂世,半生窮困潦倒,四處漂泊,“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nèi)熱”。如今年齡老大,卻一事無成,現(xiàn)在面對滾滾東逝的江水,百感交集。因此,借景抒懷,無形中傳達出流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喟。

總之,這首詩通過秋江秋景的描繪,抒發(fā)了詩人半生艱難的身世之感和憂國傷時的情懷。是詩人晚年重要的代表作。

這首詩在藝術(shù)上也有著極高的成就。

首先是它的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力。前四句寫景,由近及遠,由高到低,詩人馳騁萬里,上天入地,為我們畫出一幅遼闊高遠的秋景圖畫。頸聯(lián)從空間(“萬里”)和時間(“百年”)橫縱兩個方面,由異鄉(xiāng)漂泊,寫到衰病殘生,幾乎概括了詩人的一生。尾聯(lián)則歸結(jié)到時世艱難,是潦倒不堪的根源,愈寫愈深。這樣巨大的藝術(shù)概括力在古詩中實在少見。

其次,詩人善用深秋景物渲染蒼涼的氣氛,烘托沉郁的感情。這與后面的抒情遙相輝映,情景交融。

另外,律詩本來只要求中間兩聯(lián)對仗,而此詩八句皆對,不僅有上下對,也有當句對(如首聯(lián))。格律嚴謹,屬對精工,而又一氣貫注,流暢自然。

這首詩對后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明代胡應(yīng)麟評價說:“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移,深沉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此當為古今七言律第一?!?/p>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篇十

7.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2)題。10分)。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1)前人評此詩頸聯(lián)有“片言明百意”之贊語,“百意”體現(xiàn)在哪里?5分)。

2)“艱難苦恨繁霜鬢”一句中,“艱難”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5分)。

答案。

1)“萬里”寫離家之遠;“秋”寫時之凄慘;“作客”寫漂泊異地;“?!睂懗D昶?;“百年”寫一生;“多病”寫身體之衰弱;“臺”寫高峻闊遠之地;“獨”寫孤苦伶仃,愁苦難遣。

2)“艱難”兼指國運和自身命運。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篇十一

《雨巷》是我們都很熟悉的詩人戴望舒的代表作品,大約寫予1927年夏天。1928年8月在《小說月報》第十九卷第八號上首次出版。1933年,戴望舒的摯友杜衡曾經(jīng)講過:“說起《雨巷》,我們是不能把葉圣陶先生的獎掖忽略的?!队晗铩穼懗珊蟛畈欢嘤幸荒?,在葉圣陶先生代理編輯的《小說月報》的時候,戴望舒才忽然把它投寄出去。圣陶先生一看到這首詩就有信來,稱許他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圣陶有力的推薦,使戴望舒得到了“雨巷詩人”的稱號,一直到現(xiàn)在?!睂τ凇队晗铩分械乃囆g(shù)特色具體分析如下:

一、運用象征主義的抒情藝術(shù)方法。

象征主義是19世紀末法國詩歌中較為流行的一個藝術(shù)流派。主要表達一種反抗資本主義秩序的意識,傾盡抒發(fā)一種世紀末的頹廢。在表現(xiàn)方法上,用暗喻來表現(xiàn)內(nèi)心瞬間的情感,五四末期才傳到中國。戴望舒的早期創(chuàng)作明顯就受到了法國象征派的影響。對于他的創(chuàng)作,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竭力的開發(fā)詩歌隱喻、暗示的能力,在象征性的意象和意境中抒發(fā)感情?!队晗铩芬沧匀蝗绱?,詩中撐著油紙傘的“我”,悠長寂寥的雨巷,像夢一般地飄過有著丁香般憂愁的姑娘,其實,并不是真實生活本身的具體寫照,而是有著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雖然我們不能將其意象的深刻內(nèi)涵全部理解到位,但是我們可以從中體味這些意象所具有的朦朧詩意和意蘊。在社會現(xiàn)實的氛圍下,那種徘徊、孤獨的心靈,那種可望而不可得的`希望等等,在《雨巷》中是既明朗又朦朧的,既確定又飄忽的。想象創(chuàng)造了象征,象征擴大了想象。以這樣的方法來抒發(fā)情感,使得詩人的心境表現(xiàn)得更加含蓄,也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引用朱自清先生的話說:“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譯過這一派的詩。他也注重整齊的音節(jié),但不是鏗鏘而是輕清的;也照一點朦朧的氣氛,但讓人可以看得懂?!且炎侥怯奈⒌木畹娜ヌ??!庇纱丝梢钥闯觥队晗铩冯鼥V、深情而低沉,的確是把握了象征主義流派的細微精妙。

二、受古典詩詞藝術(shù)營養(yǎng)的熏陶。

在《雨巷》中,那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仇怨的姑娘的意象,顯然是受中國古代詩詞的啟發(fā)。用丁香來象征人們的愁心,這是中國古代詩詞中一個傳統(tǒng)手法。如“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各自愁?!?《代贈》李商隱)“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浣溪沙》李璩)……在《雨巷》中,詩人很顯然是吸取了這樣的一種意蘊。但這樣的形象絕對不是舊唐詩名句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的白話擴充,在《雨巷》的意境和形象的構(gòu)造上,詩人在吸取前人的精華的同時,又是有著自己的創(chuàng)造的,原因如下:一是古人用丁香象征愁心,《雨巷》中則塑造了一個如丁香一樣接著仇怨的姑娘。她既有丁香的憂愁也有丁香的美麗與芬芳,這就由單純的愁情演變成了一個含蘊著憂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既包含了作者對美的追求,也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滅的痛苦。

二是《雨巷》中詩人運用了大量的現(xiàn)代語言來描繪這個“姑娘”,這與古典詩詞嚴格的格律意韻不同,而且也與詩人早期的充滿舊詩詞調(diào)子的作品不同,更多的是體現(xiàn)一種新時代氣息。更能喚起人們的希望和幻滅的情緒。在表現(xiàn)時代憂愁的文學創(chuàng)作時期,這是一個難得的創(chuàng)造。

三是在古代詩詞中,雨中的丁香是以真實的景物來寄托情感?!队晗铩分械亩∠惆愕墓媚飫t有了更多的詩人想象的成分。它可能是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也可以是詩人想象馳騁的成果,可以說是真實與想象結(jié)合而生成的藝術(shù)形象。戴望舒自己也說:“詩是由真實經(jīng)過想象而出來的,不單是真實的,也不單是想象的?!彼晕覀冋f《雨巷》的意境塑造借鑒于古典詩詞又超越古典詩詞,在依據(jù)了詩人自己生活的同時又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造,從而營造了一個高于生活真實的藝術(shù)想象美。

三、音節(jié)的優(yōu)美,“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的紀元”

《雨巷》的音節(jié)也是非常優(yōu)美的,葉圣陶先生稱贊此詩“替新詩的音節(jié)開了一個新的紀元”。全詩一共七節(jié),除了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的“逢著”改為“飄過”之外,其他語句完全一樣。同一主調(diào)在詩中反復(fù)出現(xiàn),既加強了全詩的音樂感也加重了詩人的彷徨和幻滅失失落的表現(xiàn)力。全詩每節(jié)六行,每行字數(shù)不一,而大體在相隔不遠處重復(fù)一次韻腳,每節(jié)押韻兩到三次,從頭至尾沒有還韻。有些同樣的字在韻腳中多次出現(xiàn),例如“眼光”、“姑娘”、“惆悵”、“雨巷”、“芬芳”等,如此在聽覺上的重復(fù)營造了一種旋律般的回蕩和流暢的節(jié)奏,反復(fù)激蕩著人的內(nèi)心深處,那股寂寞,那般彷徨縈繞在人們心頭久久不能散去。詩中還借鑒了外國詩歌在音樂性上的技法,比如在一節(jié)詩中,同樣的句子反復(fù)出現(xiàn),這種重復(fù)疊沓聽起來更抒情和諧??梢哉f《雨巷》是戴望舒對新詩音樂性追求的高峰,至此,他開始走向追求內(nèi)在情緒韻律的路線。但是這不能否定《雨巷》對新詩音樂美嘗試的意義。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篇十二

杜甫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之一,他以沉郁頓挫的渾厚詩風和歷盡滄桑而癡心不改的執(zhí)拗的愛國情懷,在人民心中樹立起了一個憂國憂民的永遠屹立的詩人形象。

杜甫生于7,于770年逝世,他原籍湖北襄陽,生于河南鞏縣,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杜氏家族“奉儒收官”的家風對杜甫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都有一定的影響,但影響最大的還是杜甫所生活的時代以及他的生平遭際??墒亲鳛椤霸娛贰钡亩旁姴⒉皇强陀^的敘事,用詩體去寫歷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現(xiàn)實的同時,還通過獨特的風格表達出作者的心情。杜甫詩歌的敘事藝術(shù)特別值得稱贊。

它的特點具體表現(xiàn)在:

一、杜甫的對祖國、人民、朋友等的情感決定了他的詩歌內(nèi)容的廣闊。

1、關(guān)注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在詩歌中表達人民的愿望。

杜甫的一生是逐漸走向民眾,走向社會底層的一生。他的一聲可以分為四個時期:

(1)讀書與壯游時期(三十五歲以前)童年時代,他七歲能詩,十四、五歲稱譽時輩。二十時,開始壯游。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時期。他這個時候的詩歌都具有濃重的浪漫主義色彩,體現(xiàn)了年輕詩人的心胸氣魄,是杜甫成為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的基礎(chǔ)。

(2)困守長安時期(三十五歲到四十四歲)。

這一時期,杜甫先在長安應(yīng)試,因奸相李林甫操縱而落第。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的生活。知道天寶三十四載,才被任為右衛(wèi)率府參軍。安史之亂爆發(fā),他的生活有開始轉(zhuǎn)折了。詩人的'理想都不到實現(xiàn),這使他接近了現(xiàn)實,認識了社會,想人民邁出了第一步。寫出了傾訴不平、揭露黑暗、同情人民疾苦的現(xiàn)實主義詩篇,如寫了《兵車行》、《麗人行》等批評時政、諷刺權(quán)貴的詩篇。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尤為著名,標志著他經(jīng)歷十年長安困苦生活后對朝廷政治、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此時,杜甫就有揭露開邊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災(zāi)難的《兵車行》,指控唐王朝的窮兵黔武。再例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句經(jīng)典名句.

(3)陷賊與為官時期(四十四至四十八歲)。

安史之亂爆發(fā),潼關(guān)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獨自去投肅宗,中途為安史叛軍俘獲,押到長安。困居長安九個月之久。戰(zhàn)亂使杜甫走進流亡的隊伍,統(tǒng)治階級的生活驕奢,戰(zhàn)亂中的人們呢疾苦,詩人報國之心的幾遭挫敗,使杜甫逐漸走向人民,深刻地認識了現(xiàn)實社會,他的詩歌從此達到了現(xiàn)實主義的高峰。

(4)西南漂泊時期(四十八至五十八歲)。

戰(zhàn)亂使他無法北上,只好輾轉(zhuǎn)漂泊于湖北江陵、公安和湖南一帶,最后在破船上病死,終年五十九歲。有《杜工部集》傳世。

2、體現(xiàn)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感。

安史之亂使唐王朝急劇衰落,叛軍長驅(qū)直入,王朝政權(quán)一度搖搖欲墜。在杜甫的詩歌中非常關(guān)注國家的命運。他的詩歌念著國家的安危,同情著生民的疾苦,為歷代士人所崇仰。

3、揭露社會腐敗。

二、杜甫的詩歌高度概括了生活,表現(xiàn)了作者強烈的愛憎。

所描寫的詩歌內(nèi)容出于生活,多為詩人所見所感,體現(xiàn)當時人民的生活現(xiàn)狀,讀起來感到特別的真實。這種概括主要通過兩種藝術(shù)手段進行操作。其一是選取具有典型意義的事物比如《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把尖銳的階級矛盾集中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十個字里,使人觸目驚心。其二是通過人物的對話,對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紹。詩歌中體現(xiàn)了對人民的關(guān)愛同情,對腐朽勢力的痛訴,和友人之間真摯的情感。

杜甫有時以極平常的現(xiàn)象進行強烈的對比,從中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如《自京赴奉賢縣詠懷五百字》。詩人有時又從個別中去反應(yīng)一般,即選擇那些具有典型意義的個別事件,反映社會中的本質(zhì)。

三、對客觀現(xiàn)實作真實、細膩的描寫。

如《北征》這首詩歌,在描述自己回家后見到貧困生活中子女的情況是,進行大段的工筆細描:海圖坼波濤,舊繡移曲折。天吳及紫鳳,顛倒在短褐。寫衣著的破舊。如《垂老別》中老翁明知生離同死別,仍關(guān)心老妻的冷暖;老妻明知道老翁不會回來,但還要勸勉加餐。這種不顧自己的悲痛之念對方饑寒的心理描寫,細致入微,讀來感人。

利用夸張、對比、反問等方法,以及運用對話和人物語言極具個性化(如《新婚別》新娘語帶羞澀、備及吞吐,和新娘子的人物身份很是相符)增加詩歌敘事性,使其感染力增強。

夸張的寫法可在《新安吏》中的“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边@句詩歌中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

對比的體現(xiàn),如: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擾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吧小焙汀吧毕鄬Ρ龋澳凶鹋啊庇^念反其道而用之,激起波瀾,從比較中揭示出戰(zhàn)爭帶給人民的深重災(zāi)難。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篇十三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天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注釋:

首聯(lián):飛回,回旋地飛。

頷聯(lián):遠眺叢林,一望無際的黃葉在蕭蕭樹木中飄悠悠,俯瞰大江,洶涌澎湃的江水滾滾滔滔向工流。

頸聯(lián):長年作客他鄉(xiāng),每每面對秋景而感傷;一年多病而獨自登高。諦聽遠眺而倍加凄涼。

尾聯(lián):時世艱難而鬢發(fā)花白,尤恨不能為國分憂,困頓失意而疾病纏身,只能戒酒不得解愁。

賞析:

明?胡應(yīng)麟云:“此詩自當為古今七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泵?胡應(yīng)麟《詩藪內(nèi)編》卷五評曰:“若‘風急天高’則一篇這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而實一意貫串,一氣呵成。驟讀之,首尾未嘗有對者,胸腹若無意于對;細繹之,則錙銖鈞兩,毫發(fā)不差,而建瓴走坂之勢,如百川東注于尾閭之窟?!?/p>

本詩系杜甫于代宗大歷二年重陽節(jié)登高望遠、觸景生情之作,亦為杜詩中最能表現(xiàn)大氣盤旋、悲涼沉郁之作。前四句是一幅雄邁壯美的“秋景圖”,意境載闊,氣勢磅礴;后四句并只是個人的嘆老嗟貧。而是感嘆世事多艱難,人民多災(zāi)禍。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篇十四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譯文。

日暮時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來強征兵。老翁越墻逃走,老婦出門應(yīng)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樣兇狠,老婦人啼哭得是那樣悲傷。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的三個兒子去參加鄴城之戰(zhàn)。

其中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另外兩個兒子剛剛戰(zhàn)死?;钪娜斯们一钜惶焖阋惶欤廊サ娜司陀肋h不會復(fù)生了!

老婦我家里再也沒有其他的人了,只有個正在吃奶的小孫子。因為有小孫子在,他母親還沒有離去,但進進出出連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沒有。

老婦雖然年老力衰,但請允許我跟從你連夜趕回營去。趕快到河陽去應(yīng)征,還能夠為部隊準備早餐?!?/p>

夜深了,說話的聲音逐漸消失,隱隱約約聽到低微斷續(xù)的哭泣聲。天亮后我繼續(xù)趕路,只能與返回家中的那個老翁告別。

《石壕吏》寫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情節(jié)其實并不簡單,但全詩篇幅不長,一共才24句,120字。詩歌內(nèi)容十分豐富:從差吏夜間捉人,到老婦隨往;從老翁逾墻逃走,到事后潛歸;從詩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別,整個故事有開始、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情節(jié)完整并緊張,活動著的人物有五六個之多,并且蘊含著作者強烈鮮明的感情??梢哉f,《石壕吏》精練到無以復(fù)加的地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言簡義豐的佳作。陸時雍稱贊道:“其事何長!其言何簡!”指的就是詩歌表現(xiàn)上的這一特色。稍作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作者借助了虛實相生的寫法來達到這樣的藝術(shù)效果,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以精煉的敘述和描寫渲染差吏捉人的氣勢。

首句“暮投石壕村”,畫面上雖然只交代了詩人與暮色蒼茫之時向小村投宿而來的事情,其實,作者“暮投”村而不走大路去旅店住宿的舉動中已暗示出兵荒馬亂,附近的城鎮(zhèn)蕩然一空的不祥氣氛。“有吏夜捉人”句中的“夜”字含義十分豐富。第一,表明官吏“捉人”之事時有發(fā)生,百姓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第二,表明官吏“捉人”手段狠毒,于百姓已經(jīng)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這不禁讓人想到其時的石壕村定是人聲嘈雜、雞犬不寧,空氣十分緊張。清人浦起龍說這兩句“有猛虎攫人之勢”。然而,作者并不去正面描寫差吏捉人的聲勢,而是轉(zhuǎn)過來描寫老翁一家的緊張痛苦動作:“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一聽到門外有響動,就知道差吏又來“捉人”了,經(jīng)驗告訴他們,藏在家里不安全,老翁只得立刻“逾墻”逃走。這時打門聲、叫喝聲很急,老婦只得開門應(yīng)付。讀者不難想象,捉人的差吏一定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大群,全村被捉的也一定不是老翁一家,而是很多家。整個石壕村定是雞飛狗叫,一片混亂。簡短的兩句,就把官吏捉人的聲勢和全村惶惶不安的情景渲染的那么真切。接著詩人用“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兩句來概括展現(xiàn)這個特寫鏡頭,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兩相對照有力地襯托出差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蠻橫氣勢。開頭六句,雖然只是粗線條的勾勒,但實中有虛,以虛補實,差吏捉人的洶洶聲勢被渲染的淋漓盡致。

二、在老婦哭啼的語言描寫中暗寫差吏捉人的情狀。

老婦的“前置詞”共有13句,是全詩的主干。老婦的這番話全是訴說給差吏聽得,按理說,其實差吏絕非在洗耳恭聽,應(yīng)該把差吏當時的反映寫出來才是。但作者對差吏的言行卻一句也沒有寫。其實,細心讀老婦的“前置詞”,可以明顯的感受出差吏是在說話和活動著的。這十三句多次換韻,明顯表現(xiàn)出多次波折,暗示了官吏的多次“怒呼”逼問。老婦的哭訴應(yīng)是差吏一次次怒呼、逼問的結(jié)果??梢韵胂蟛罾粢娛莻€老婦人,撲了個空,定會怒吼:“你家的男人到哪里去了?快點叫出來!”老婦于是說明三個兒子的下落。但差吏并不罷休,繼而厲聲追問“家里還有什么人”。差吏的大聲訴問把老婦的孫兒嚇哭了,老婦只得以“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來回答。這時,差吏循聲闖入室內(nèi),發(fā)現(xiàn)了老婦的兒媳婦,老婦只好說“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既解釋了兒媳婦一直躲在屋里不出來的原因,又借以哀求差吏,兒媳婦要哺育孫兒,萬萬不能被抓去。但一心只顧捉人交差的差吏哪能聽得進去,絕不空手而歸,于是退而求其次,堅持要捉走兒媳婦。在這種情況下,老婦出于無奈,只得挺身而出:“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梢姡奥爧D前致詞”這一節(jié),不是一幅老婦啼哭訴苦的靜止的畫面,而是動態(tài)的,畫面的鏡頭在差吏與老婦之間交錯移動,巧妙地將差吏的形象融入了老婦的“前置詞”中,虛實交映,大大豐富了詩歌的內(nèi)涵,加深了詩歌的主題。

三、將主觀的評價和深沉的感情寓于事件的敘述之中。

詩人從“暮投石壕村”到“獨與老翁別”,正好經(jīng)歷了事件的全過程,卻始終沒有開口,沒有直接書寫感情,沒有發(fā)表一句議論。然而,文中無不透露出作者對事情的主觀評價。如“有吏夜捉人”句,這是直屬其事,但作者不用“點兵”“征兵”,而用“捉人”這個詞,足以看到了作者的揭露、批判之意。一個“捉”字,差吏的兇暴、社會的`黑暗都自在其中,再加一個“夜”字,就更見差吏“捉人”手段之狠毒與氣氛之恐怖。又如“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兩者強烈對照,在加上兩個“一何”修飾,也就用不著說差吏怎樣可恨,老婦怎樣可憐,因為恨與憐都蘊于其中。再如結(jié)尾四句:“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币粋€“久”字不僅說出這件事情折騰了很久,也表露出詩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如”字,化實為虛,說明詩人已被深深觸動,已分不清是人在泣,還是自己的心理作用。天明的告別,一個“獨”字,表明了老婦已被捉走,作者心情沉重:昨日傍晚投宿之時,老翁、老婦雙雙迎接,而時隔一夜,卻只能跟逃走歸來的老翁告別了。感慨之情,盡在敘事中,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

《石壕吏》這首詩,虛實兩方面配合極為恰當,以實寫虛,以虛補實,虛實相映,使全詩顯得簡潔洗練,而又蘊含豐富,真正是一篇言簡義豐的敘事佳作。

賞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現(xiàn)實主義的敘事詩。它以“耳聞”為線索,按時間的順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從投宿敘起,以告別結(jié)束,從差吏夜間捉人,到老婦隨往;從老翁逾墻逃走,到事后潛歸;從詩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別,整個故事有開始、發(fā)展、高潮、結(jié)局,情節(jié)完整,并頗為緊張。詩的首尾是敘事,中間用對話,活動著的人物有五六個之多,詩人巧妙地借老婦的口,訴說了她一家的悲慘遭遇。詩人的敘述、老婦的說白,處處呼應(yīng),環(huán)環(huán)緊扣,層次十分清楚。

詩人虛實交映,藏問于答,不寫差吏的追問,而只寫老婦的哭訴,從哭訴中寫出潛臺詞、畫外音,將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婦的“前致詞”中,有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詩人寫老婦的哭訴,語言樸實無華,一個典故也不用,很切合老婦的口吻,且隨著內(nèi)容的多次轉(zhuǎn)韻,形成憂憤深廣、波瀾老成,一唱三嘆,高低抑揚的韻致,使沉郁頓挫達到極致。

全詩述情陳事,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愛憎之外,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描述。在這里,詩人通過新穎而巧妙的藝術(shù)構(gòu)思,將豐富的內(nèi)容和自己的感情融化在具體的形象里,澆注于客觀的敘述中,讓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讀者,讓故事本身去顯露詩人的愛憎。這種以實寫虛,以虛補實,虛實相映的藝術(shù)手法,使全詩顯得簡潔洗練,而又蘊涵豐富。

前四句可看作第一段。首句“暮投石壕村”,單刀直入,直敘其事?!澳骸弊?、“投”字、“村”字都需玩味,讀者不能輕易放過。在封建社會里,由于社會秩序混亂和旅途荒涼等原因,旅客們都“未晚先投宿”,更何況在兵禍連接的時代。而杜甫,卻于暮色蒼茫之時才匆匆忙忙地投奔到一個小村莊里借宿,這種異乎尋常的情景就富于暗示性。他或者是壓根兒不敢走大路;或者是附近的城鎮(zhèn)已蕩然一空,無處歇腳??傊?,寥寥五字,不僅點明了投宿的時間和地點,而且和盤托出了兵荒馬亂、雞犬不寧、一切脫出常軌的景象,為悲劇的演出提供了典型環(huán)境。浦起龍指出這首詩“起有猛虎攫人之勢”,這不僅是就“有吏夜捉人”說的,而且是就頭一句的環(huán)境烘托說的?!坝欣粢棺饺恕币痪?,是全篇的提綱,以下情節(jié),都從這里生發(fā)出來。不說“征兵”、“點兵”、“招兵”而說“捉人”,已于如實描繪之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加上一個“夜”字,含意更豐富。第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時常發(fā)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無法“捉”到;第二、表明縣吏“捉人”的手段狠毒,于人民已經(jīng)入睡的黑夜,來個突然襲擊。同時,詩人是“暮”投石壕村的,從“暮”到“夜”,已過了幾個小時,這時當然已經(jīng)睡下了;所以下面的事件發(fā)展,他沒有參與其間,而是隔門聽出來的?!袄衔逃鈮ψ撸蠇D出門看”兩句,表現(xiàn)了人民長期以來深受抓丁之苦,晝夜不安;即使到了深夜,仍然寢不安席,一聽到門外有了響動,就知道縣吏又來“捉人”,老翁立刻“逾墻”逃走,由老婦開門周旋。

從“吏呼一何怒”至“猶得備晨炊”這十六句,可看作第二段?!袄艉粢缓闻?婦啼一何苦!”兩句,極其概括、極其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強烈的對照;兩個狀語“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叫囂隳突的橫蠻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制造出悲憤的氣氛。矛盾的兩方面,具有主與從、因與果的關(guān)系?!皨D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來的。下面,詩人不再寫“吏呼”,全力寫“婦啼”,而“吏呼”自見?!奥爧D前致詞”承上啟下。那“聽”是詩人在“聽”,那“致詞”是老婦“苦啼”著回答縣吏的“怒呼”。寫“致詞”內(nèi)容的十三句詩,多次換韻,明顯地表現(xiàn)出多次轉(zhuǎn)折,暗示了縣吏的多次“怒呼”、逼問。讀這十三句詩的時候,千萬別以為這是“老婦”一口氣說下去的,而縣吏則在那里洗耳恭聽。實際上,“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不僅發(fā)生在事件的開頭,而且持續(xù)到事件的結(jié)尾。從“三男鄴城戍”到“死者長已矣”,是第一次轉(zhuǎn)折??梢韵胍?,這是針對縣吏的第一次逼問訴苦的。在這以前,詩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寫出了縣吏的猛虎攫人之勢。等到“老婦出門看”,便撲了進來,賊眼四處搜索,卻找不到一個男人,撲了個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兒去了?快交出來!”老婦泣訴說:“三個兒子都當兵守鄴城去了。一個兒子剛剛捎來一封信,信中說,另外兩個兒子已經(jīng)犧牲了!……”泣訴的時候,也許縣吏不相信,還拿出信來交縣吏看??傊?,“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處境是夠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縣吏的同情,高抬貴手。不料縣吏又大發(fā)雷霆:“難道你家里再沒有別人了?快交出來!”她只得針對這一點訴苦:“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边@兩句,也許不是一口氣說下去的,因為“更無人”與下面的回答發(fā)生了明顯的矛盾。合理的解釋是:老婦先說了一句:“家里再沒人了!”而在這當兒,被兒媳婦抱在懷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孫子,受了怒吼聲的驚嚇,哭了起來,掩口也不頂用。于是縣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謊!不是有個孩子哭嗎?”老婦不得已,這才說:“只有個孫子??!還吃奶呢,小得很!”“吃誰的奶?總有個母親吧!還不把她交出來!”老婦擔心的事情終于發(fā)生了!她只得硬著頭皮解釋:“孫兒是有個母親,她的丈夫在鄴城戰(zhàn)死了,因為要奶孩子,沒有改嫁??蓱z她衣服破破爛爛,怎么見人呀!還是行行好吧!”但縣吏仍不肯罷手。老婦生怕守寡的兒媳被抓,餓死孫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崩蠇D的“致詞”,到此結(jié)束,表明縣吏勉強同意,不再“怒吼”了。

最后一段雖然只有四句,卻照應(yīng)開頭,涉及所有人物,寫出了事件的結(jié)局和作者的感受?!耙咕谜Z聲絕,如聞泣幽咽?!北砻骼蠇D已被抓走,走·時低聲哭泣,越走越遠,便聽不到哭聲了。“夜久”二字,反映了老婦一再哭訴、縣吏百般威逼的漫長過程?!叭缏劇倍郑环矫姹憩F(xiàn)了兒媳婦因丈夫戰(zhàn)死、婆婆被“捉”而泣不成聲,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詩人以關(guān)切的心情傾耳細聽,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兩句,收盡全篇,于敘事中含無限深情。前一天傍晚投宿之時,老翁、老婦雙雙迎接詩人,而時隔一夜,老婦被捉走,兒媳婦泣不成聲,只能與逃走歸來的老翁作別了。老翁的心情怎樣,詩人作何感想,這些都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篇十五

《雨巷》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富于濃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這里,詩人把當時的黑暗而沉悶的社會現(xiàn)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寂寥的“雨巷”。這里沒有聲音,沒有歡樂,沒有陽光。而詩人自己,就是這樣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獨者。他在孤寂中懷著一個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種美好的理想出現(xiàn)在自己面前。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就是這種美好理想的象征。然而詩人知道,這美好的理想是很難實現(xiàn)的。她和自己一樣充滿了愁苦和惆悵,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夢一樣從身邊飄過去了。留下來的,只有詩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現(xiàn)實中彷徨,和那無法實現(xiàn)的夢一般飄然而逝的希望!

象征主義的方法抒情。

《雨巷》在藝術(shù)上一個重要的特色是運用了象征主義的方法抒情。象征主義是十九世紀末法國詩歌中崛起的一個藝術(shù)流派。他們用世界末的頹廢反抗資本主義的秩序。在表現(xiàn)方法上,強調(diào)用暗示隱喻等手段表現(xiàn)內(nèi)心瞬間的感情。這種藝術(shù)流派于“五·四”運動退潮時期傳入中國。第一個大量利用象征主義方法寫詩的是李金發(fā)。戴望舒早期的創(chuàng)作也明顯地就受了法國象征派的影響。他的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注意挖掘詩歌暗示隱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队晗铩肪腕w現(xiàn)了這種藝術(shù)上的特點。詩里那撐著油紙傘的詩人,那寂寥悠長的雨巷,那像夢一般地飄過有著丁香一般憂愁地姑娘,并非真實生活本身地具體寫照,而是充滿象征意味地抒情形象。我們不一定能夠具體說出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內(nèi)容,但我們可以體味這些形象所抒發(fā)但朦朧的詩意。那個社會現(xiàn)實的氣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種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寫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朧的,既確定又飄忽地展示在讀者眼前。想象創(chuàng)造了象征,象征擴大了想象。這樣以象征方法抒情的結(jié)果,使詩人的感情心境表現(xiàn)得更加含蓄蘊藉,也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感到詩的余香和回味。朱自清先生說:“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譯過這一派的詩。他也注重整齊的音節(jié),但不是鏗鏘而是輕清的;也照一點朦朧的氣氛,但讓人可以看得懂?!薄八且炎侥怯奈⒌木畹娜ヌ??!?《中國新文學大系·詩集·導(dǎo)言》)《雨巷》朦朧而不晦澀,低沉而不頹唐,深情而不輕佻,確實把握了象征派詩歌藝術(shù)的幽微精妙大去處。

戴望舒的詩歌創(chuàng)作,也接受了古典詩詞藝術(shù)營養(yǎng)的深深陶冶。在《雨巷》中,詩人創(chuàng)造了一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這顯然是受古代詩詞中一些作品的啟發(fā)。用丁香結(jié),即丁香的花蕾來象征人們的愁心。南唐李璟更把丁香結(jié)和雨中惆悵聯(lián)系在一起了。他的《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杜甫作文的藝術(shù)魅力: 唐詩的韻味與情感篇十六

杜甫的詩歌《登高》可以說是艱難苦恨、離亂悲愁的集大成者,由情選景,寓情于景,渾然一體,充分表達了詩人長年飄泊、憂國傷時、老病孤愁的復(fù)雜感情。

登高。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洛陽鞏縣(今屬河南),曾住長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唐代現(xiàn)實主義詩人。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其作品顯示了唐由勝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被稱為“詩史”,有《杜工部詩集》,代表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組詩“三吏”“三別”。

《登高》這首詩寫于大歷二年(767年),是杜甫去世前三年寓居四川夔州時所作。公元765年,他的老友嚴武辭世,他在蜀地便失去了生活等諸方面的依恃,境遇每況愈下,只好離開經(jīng)營五六年的成都草堂南下。本想直達夔州,卻因病魔纏身在云安呆了幾個月才到夔州。如果不是當?shù)囟级桨孛盏恼疹?,他也不可能在此地住三個年頭,可能還得四處漂泊。就在這三個年頭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難,身體也非常不好。因此,杜甫這首詩是在極度困苦的情況下寫成的。楊倫稱贊此詩為“杜集七言律詩第一”(《杜詩鏡銓》),胡應(yīng)麟《詩藪》更推重此詩精光萬丈,是古今七言律詩之冠。

一、自成對比,渲染氣氛,烘托心情。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边@兩句描繪了兩幅畫面,一是高江峽口,秋風獵獵,高猿長嘯,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二是江水洲渚,水清沙白,群鳥翩躚,輕舞飛揚。后者的清麗精美、歡快明朗(樂景)反襯出前者的凄清勁厲、揪人心懷(悲情),于此勁風悲鳴、高猿哀嘯當中不難覺察詩人凄愴哀怨之心?!鞍А弊株P(guān)涉全聯(lián),籠罩全篇,讀來刺目痛心,毛骨悚然。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全是歡歌笑語,不見半點傷心,是因為李白的好運與老杜的潦倒天差地別之故。詩人圍繞夔州的特定環(huán)境,用“風急”二字帶動全聯(lián),一開頭就寫成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稱,峽口更以風大聞名。秋日天高氣爽,這里卻獵獵多風。詩人登上高處,峽中不斷傳來“高猿長嘯”之聲,大有“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水經(jīng)注?江水》)的意味。詩人移動視線,由高處轉(zhuǎn)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點綴著迎風飛翔、不住回旋的鳥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畫圖。其中天、風,沙、渚,猿嘯。鳥飛,天造地設(shè),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兩句對,而且還有句中自對,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讀來富有節(jié)奏感。經(jīng)過詩人的藝術(shù)提煉,十四個字,字字精當,無一虛設(shè),用字遣辭,“盡謝斧鑿”,達到了奇妙難名的境界。更值得注意的是:對起首句,未字常用仄聲,此詩卻用平聲入韻。沈德潛因有“起二句對舉之中仍復(fù)用韻,格奇而變”(《唐詩別裁》)的贊語。時當深秋,晴空如海,登高仰視,愈覺其迢迢無極,所以說“高”;夔州一帶,山高林密,每至晴初霜旦,常有高猿長嘯,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不絕,所以說“哀”;深秋九月,潭寒澗肅,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說“清”;風霜高潔,水落石出,所以說“白”。因為臺高,故愈覺其風大,所以說“急”;風大則水鳥低飛盤旋,所以說“回”。用字遣詞都極其貼切?!疤旄摺薄吧嘲住薄霸硣[”“鳥飛”,這些又都是具有夔州三峽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詩,不但形象鮮明,使人讀了如臨其境,而且所展示的境界,也極雄渾高遠,飽含著詩人無窮的情思。

二、仰觀俯察,寄寓遙深,措語天然。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边@兩句狀夔州之秋,也分明隱喻落魄杜甫的人生之秋,沉郁悲涼,愴然至極。是啊,到了人生的秋天,杜甫得到的不是天倫之樂,功成之勛,不是榮華富貴,飛皇騰達,而是窮愁老病,百業(yè)無成,而是顛沛流離,形影相吊,人生還有什么希望?人生的希望又在哪里呢?頷聯(lián)集中表現(xiàn)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仰望茫無邊際、蕭蕭而下的木葉,俯視奔流不息、滾滾而來的江水,在寫景的同時,便深沉地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懷?!盁o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不僅使人聯(lián)想到落木索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透過沉郁悲涼的對句,顯示出神入化之筆力,確有“建瓴走坂”、“百川東注”的磅礴氣勢。前人把它譽為“古今獨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遠眺之景,從大處落筆,上句寫山景,承首句;下句寫江景,承次句。山上江中,往復(fù)交織,構(gòu)成一幅非常生動的三峽秋景圖,深秋風大,所以聞落葉之“蕭蕭”;峽深流急,所以見波濤之“滾滾”?!奥淠尽倍浴盁o邊”來形容,則見其境界之闊大;“長江”而以“不盡”來形容,則見大江之無窮。在極其蕭颯荒涼的景象中,又充滿著一種渾灝奔放的氣勢。兩句又多用雙聲迭字,讀來音調(diào)鏗鏘,充滿著聲韻之美。

三、直抒胸臆,血淚結(jié)晶,筆力千鈞。

四、情感深沉,對仗工整,言簡意豐。

《登高》這首詩歌來說,前四句寫登高所見。首聯(lián)“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著重刻畫眼前具體景物,頷聯(lián)“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著重渲染整個秋天氣氛。詩人面對這樣的境象,后四句“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就由此而生,抒寫了“登高”的感慨。其中,頸聯(lián)中“萬里”和“百年”從時空兩方面著筆,由異鄉(xiāng)飄泊寫到多病殘生,尾聯(lián)“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懷”又從白發(fā)日多,因病無法喝酒,最后歸結(jié)到時世艱難是悲秋多病、潦倒不堪的根本原因。這樣,運用情隨境生的手法,不但使詩歌具有較強的形象感,使詩歌具有了濃郁的抒情氛圍,而且詩人觸境生情,憂國傷時之情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對仗是指用字數(shù)相等、結(jié)構(gòu)相同、意義相關(guān)的兩個短語或者句子對稱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就杜甫這首《登高》來看,從首聯(lián)到尾聯(lián)全詩都對仗,而且顯得流暢自然,所以后人推此詩為唐人七律第一。比如,首聯(lián)“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不僅上下兩句相對,“風急天高”對“渚清沙白”,“猿嘯哀”對“鳥飛回”,十分工整,而且還有句中自對,上句“天”對“風”;“高”對“急”;下句“沙”對“渚”,“白”對“清”。有表示天象的,有表示名物東側(cè),有表示色彩的、也有表示物態(tài)的。

在《登高》這首詩中,可以說每一句都表現(xiàn)出言簡義豐的特點。就千古傳頌的“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一聯(lián)來說,宋人羅大經(jīng)說這兩句具有八層意思。其大意是說,“萬里”,離家之遠,“悲秋”言秋天讓人感到悲涼;“作客”點出了羈旅之愁,“常作客”說明了半生飄零;“百年”喻指有限的人生,“多病”指百病纏身;“登臺”登高遠眺,表示思鄉(xiāng)情懷,“獨登臺”表示孤獨的境遇。上下兩句一共才十四個字,就蘊含著八層意義,如果再從整體上看,也許意義更為豐富,意蘊更為深刻,足見這首詩歌”言簡義豐”的特點,也可以看出杜甫詩歌意象的密集性特征。

全詩寫登高所覽之景,雄渾蒼莽;在闊大雄健的氣象之中,滲透著一股勃郁之氣。通篇語言凝煉,聲調(diào)鏗鏘,氣韻流轉(zhuǎn),對仗工整。抒寫詩人內(nèi)心郁結(jié)不舒的愛國情感和羈旅愁思,悲憤而不過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藝術(shù)上是很見功力的。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824660.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