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1-23 13:42:08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范文(18篇)
時間:2024-01-23 13:42:08     小編:筆舞

總結是一種重要的思考方式,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他人。如何發(fā)展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以下是市場調研報告總結出的消費者需求和趨勢,請大家關注。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一

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學認識萬以內的數,是學生認數范圍又一次擴展。全單元的內容包括一千到一萬間各數的認、讀、寫,大小比較,相應的口算與解決實際問題。

本單元教材在編寫時充分考慮了以下一些問題:

1、調動學生已有的認數經驗,運用學具引導學生主動地認、讀、寫整千數。

(1)從現實的生活情境引入新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

教材首先出示一幅體育館的照片,并告訴學生:這座體育館大約能坐一萬人?!耙蝗f”是學生未曾學過的數,教材希望這個情境能激起一萬有多大、一萬怎樣寫、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一萬等疑問,引起學生繼續(xù)認數的愿望。

(2)利用教具和學具幫助認識整千數及一萬,擴展數位順序表。

(3)及時安排口算。把認數與口算密切結合在一起能促進學生對數意義的理解。

(4)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鞏固獲得的基礎知識。

2、科學地安排非整千數認、讀入寫的教學。

(1)由一般到特殊、從形象到抽象合理安排。

(2)設計了形式多樣的練習。

3、在開放情境中教學比較數的大小。

(1)由一般到特殊、從形象到抽象合理安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數數、操作、計算、解決問題等活動,認識萬以內的數,知道計數單位“萬”,知道10個一千是一萬,知道萬以內的數的`組成和含義,正確口算整千數加、減整千數以及整千數加整百數與相應的減法,能靈活的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

2、進一步體會十進制計數法的基本特點,加深對數的意義、數的表示方法以及數的大小的理解;進一步增強估算意識,提高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的能力,發(fā)展數感。

教學重點:

認、讀、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會計算整千數加、減整千數,整十數加整百數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難點:

體驗萬以內這些較大的數的實際含義,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培養(yǎng)學生的數感發(fā)展學生的估算意識。

課時劃分:

5課時。

認識整千數,1課時。

認識非整千的四位數,2課時。

比較數的大小,1課時。

練習三,1課時。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二

教學內容:

1、認識負數6、小數乘法和除法(一)。

2、多邊形面積計算7、公頃和平方千米。

3、認識小數8、小數乘法和除法(二)。

4、小數加法和減法9、統(tǒng)計。

5、找規(guī)律10、整理和復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數的概念的擴展,逐步形成對有關概念的理解;經歷探索小數四則計算法則方法的過程,進一步理解運算的意義,能正確進行小數四則計算及混合運算;主動參與探索和發(fā)現規(guī)律的活動,提高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和數量關系的能力,增強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簡單問題的意識。

(2)使學生通過對平面圖形的觀察和簡單變換等活動,經歷探索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掌握有關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具體情境中認識較大的土地面積單位,并初步形成相應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概念。

(3)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初步體會用復式統(tǒng)計表和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描述數據信息,并能進行相應的比較、分析。通過開展實際調查活動,進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的方法,增強統(tǒng)計觀念。

2、數學思考:

(1)結合認數進一步發(fā)展數感。

(2)結合面積的測量和計算發(fā)展空間觀念。

(3)結合面積公式和簡單周期現象中規(guī)律的教學進一步發(fā)展符號感。

(4)結合統(tǒng)計表(圖)的認識發(fā)展統(tǒng)計觀念。

(5)結合有關教學內容發(fā)展推理能力。

3、解決問題:

(1)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面積計算的問題、簡單統(tǒng)計的問題、小數四則運算的問題以及簡單周期現象的問題。

(2)能在現實情境中主動發(fā)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3)能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的策略。

(4)進一步學會與他人合作、有正確的合作態(tài)度。

(5)能回顧反思學習過程,解釋或評價學習的結果。

4、情感與態(tài)度:

(1)能積極參與各項數學活動,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2)經歷探索數學知識與規(guī)律的過程,感受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價值。

(3)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努力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4)聯系現實素材學數學,聯系現實生活用數學,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不斷增強學數學、用數學的自覺性。

(5)通過閱讀“你知道嗎”等內容,了解有關數學知識的背景,體會數學對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作用,不斷拓展視野、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

教材簡析:

1、數與代數領域(第1、3、4、5、6、8單元)。

本冊教材在一至四年級主要教學整數的知識,使學生初步掌握整數的四則計算,并能應用有關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冊教科書教學負數的初步認識、小數的意義、性質、和運算,這些內容涉及學生認識數范圍的擴展。有利于鞏固和加深學過的整數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在現實生活中發(fā)現并解決更多的實際問題,同時也能為系統(tǒng)地學習分數只是做好準備。

此外,安排探索和應用簡單周期現象中的規(guī)律,對于培養(yǎng)學生探索數學規(guī)律的興趣,進一步提高思維水平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空間與圖形領域(第2、7單元)。

學生已經具備初步的面積概念,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又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奠定了基礎。通過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教學,能進一步深化對面積概念的理解,促進對幾種基本圖形特征的認識。以前教學面積單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只能計量相對較小的平面圖形和物體表面的面積,用來計量土地面積就顯得很不方便。為此,本冊教材安排教學公頃和平方千米,既能使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面積單位,也有利于學生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更多的實際問題。

3、統(tǒng)計與概率領域(第9單元)。

本冊教科書安排教學復式統(tǒng)計表和復式條形統(tǒng)計圖。與單式統(tǒng)計表和單式統(tǒng)計圖相比,復式統(tǒng)計表、圖的容量大,能同時呈現更多的數據信息。教學復式統(tǒng)計表、圖以后,學生就能對一些稍復雜的實際生活現象與問題進行調查、統(tǒng)計和分析。這對于學生統(tǒng)計能力的提高以及統(tǒng)計意識的增強是極有益處的。

4、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面積是多少校園的綠化面積了解周圍的家庭)。

(1)更加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應用。

《面積是多少》里的“分一分數一數”與“移一移數一數”滲透了初步的等積變形思想,為進一步探究多變性面積的計算方法打下了重要的基礎。《校園的綠化面積》中的“想想算算”重點安排了“割補”的方法把稍復雜的平面圖形轉化成常見的基本圖形的內容。

(2)更加重視實際應用。

《面積是多少》里估計樹葉、手掌等物體表面的面積;《校園的綠化面積》中測量、計算草坪的面積、設計花圃;《了解周圍的家庭》分別為城鎮(zhèn)學生和農村學生設計的便于操作的調查活動等,都十分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便于引導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開數學活動,能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本冊教材還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了十幾則“你知道嗎”和8到思考題,目的在于增加數學內容的彈性,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學生的需要,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上得到盡可能多的發(fā)展。

課時安排:

一、認識負數3課時。

二、多邊形面積計算9課時。

三、認識小數8課時。

四、小數加法和減法7課時。

五、找規(guī)律2課時。

六、小數乘法和除法(一)8課時。

七、公頃和平方千米2課時。

八、小數乘法和除法(二)14課時。

九、統(tǒng)計7課時。

十、整理和復習5課時。

(全學期大約有25%左右的教學時間留作機動)。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三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鐘面,能正確讀寫幾時幾分(整5分的),知道1時=60分。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動手操作和實踐應用能力。

3、讓學生經歷探索知識的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教學重點:正確讀寫幾時幾分,知道1時=60分。

教學難點:正確讀出鐘面上接近整時的時間。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鬧鐘。

教學過程:

師:對,鐘表,有了鐘表,我們就可以很方便的知道時間。

師:同學們,一年級我們已經認識了整時,誰能舉手說說鐘面上的時間,(投影逐個出示9時,11時)(生回答)。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小朋友真能干。

2、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認識時間,(邊說邊板書課題),請同學們來讀一遍課題。二、自主探索,認識幾時幾分。師:孩子們,請看大屏幕。

1、(投影展示鐘面。)師:下面請你們仔細觀察鐘面,和同桌說說鐘面上都有些什么呢?(學生觀察后匯報。)(時針、分針、數字等)。

師:哪位小朋友來說說你的發(fā)現?(提問三人),你觀察得真到位。

2、認識時針的運行。

師:鐘面上有12個數字,我們把連續(xù)的兩個數字之間叫一大格,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鐘面馬上數一數,鐘面上一共有幾大格?(生:12大格,請2至3名學生說)是嗎?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時針走一大格,是幾時?時針走2個大格,是幾時?時針走一圈又是走了幾時?3、認識分針的運行。

生:5小格。

師:兩大格呢?(10小格)。

師:那整個鐘面一共有幾個小格呢?請小朋友再數數,和同桌交流交流。

師:小朋友,你們數完了嗎?(提問2人)你是怎么數的?

師:下面跟老師數一數。(優(yōu)化5格5格數的方法)并和學生一起演示一遍。

師:如果分針從12走到3,是幾分?分針從12走到6,是幾分?

師:對,當分針從12走到6,是30分。我們在生活中也把30分叫做半小時,因為這個時分針剛好走了半圈,所以我們叫它半小時。師:下面老師再來考考大家,分針從12走到9,又是幾分?師:好,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90頁,完成鐘表的鐘表的填空。

師:做完的同學請舉手。你們填得對不對呢,現在我們一起來看大屏幕。這里填幾...(課件顯示答案)。

4、探究時分的關系。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分針走1小格是1分。那分針走一圈是多長時間?(60分)師:分針走1圈有的認為是60分,有的認為是1時,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來觀察“分針走1圈,時針有什么變化?”

師:現在時針和分針都指著12,睜大眼睛,看好了。

(播放課件:學生觀察并思考)。

誰再來說一說?師:看來孩子們都發(fā)現了“分針走1圈的同時,時針走了1大格。分針走1圈是60分;時針走1大格是1時;所以1時=60分,反過來:1時=60分。(板書:1時=60分)師:請同學們現在把課本合上,再來讀一遍1時=60分。

5、讀寫時間。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來說一說,現在是幾時幾分?你是怎么看的?

生:4時5分。我的方法是:時針走過4就是4時,分針指著1就是5分,所以是4時5分。師:這位同學說得很棒,同學們把掌聲送給他。師:我們除了會讀時間,還要會寫時間。同學們還記得一年級學的兩種方法嗎?一種是普通計時法(板書),一種是電子計時法,(邊板書邊說)是幾時就在左邊寫上幾時,中間寫2個小圓點,是幾分就在右邊寫上幾分,特別要注意,如果分不夠10,就要在這兩個小圓點后面加上一個0,然后再寫分。

(電腦出示4:30,4:45鐘面)。

師:下面再來考考大家??吹竭@兩個鐘面,請同學們拿出練習本用兩種方法來表示這2個時刻,1、2組寫左邊的時間,三、四組寫右邊的時間,看誰寫得又快又好。(巡堂)從一、二組找一個代表,從三、四組找一個代表上黑板書寫。之后教師評講。

師:一、二組同意你們代表的這個答案嗎?三四組呢?

師:這位同學寫4時30分,除了這種寫法,同學們還有其它寫法嗎?

生:4時半。

師:為什么?

生:因為分針這時候剛好走了半圈。教師小結:從剛才同學們的介紹中,我們學會了讀時間的方法,這就是先看時針,時針剛剛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再看分針,分針從12起,走了幾個小格就是幾分。師:同學們再來看看這三個時間,注意到它們的時針了嗎?4:05的時針只是剛剛走過了4一點點,4:30的時針則是在4和5的中間,4:45,時針非常的接近5,但還沒有走過5,所以不是5:45分。

師:撥完了老師所說的時間,接下來同學們再拔一個你們喜歡的時刻,并和同桌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個時間。

師:好了,同學們,撥鐘時間結束,請同學們把手中的鐘面放好。

三、生活中的時間。

向學生展示升旗和動車票,讓學生感受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四、提高題。

課本95頁第8題。讓學生寫時間,并能根據規(guī)律畫出時針和分針。

五、總結:時間總是匆匆走過,今天這節(jié)課你們都學到了時間的哪些知識?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非常的寶貴,所以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時間,認真學習。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四

:教材p105、106頁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練一練”,練習二十三第1—4題。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建立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發(fā)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長方形紙片2張,正方形紙片1張;直尺1把,三角尺1塊。

1、下面圖里哪些是線段?為什么?(出示小黑板)

2、比一比,下面圖里哪些是直角。(出示小黑板)

指出:要知道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比一比。

3、引入新課。

我們認識了線段和直角之后,就可以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了。

(板書課題)

1、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

(1)讓學生觀察數學書的封面,要求學生跟老師一起用手指沿封面的邊指一周。

提問:課本的封面、黑板的面都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觀察黑板的面,教師指一指。

(2)出示:長方形紙片。提問:這張紙片的面是什么形狀?

提問:長方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板書: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3)提問:平時你看到的方桌的桌面是什么形狀?(板書:正方形)

你能舉出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

出示正方形紙片。

提問:正方形也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齊讀: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2、認識長方形。

(1)數一數,長方形有幾條邊,幾個角?(板書:四條邊四個角)

(2)引導學生對折。先說明“對邊”,并讓學生自己指一指哪些邊是對邊?

學生對折,得出:對邊相等。(板書:對邊相等)

用尺量一量,長方形紙片上4個角都是什么角?

提問后板書:都是直角。

(3)你能總結出,長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學生回答同時,教師把長方形貼在黑板上。

(4)說明長方形的長和寬。讓學生指一指。

3、認識正方形

(1)讓學生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片,跟著了老師折一折。

(2)觀察一下正方形紙片,正方形有幾條邊和幾個角?

(3)請同學們拿出直尺量一量,四條邊有什么關系?用三角板比一比,四個角有什么特點。

(4)你能總結出正方形有什么特點嗎?

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面是正方形。

板書:四條邊,四個角都相等,都是直角。

說明正方形的邊長。提問:正方形的邊長有什么關系。

4、總結特征。

(2)長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練習二十三第4題。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五

第十一單元《整理與復習》教材分析在一、二年級的四冊教材里,最后一個單元都是“期末復習”,從三年級(上冊)起,最后一個單元是“整理與復習”。從期末復習到整理與復習不只是名稱上的變化,而且是教與學方法的變化。

整理是一種復習方法。中年級每一冊教材里的內容多了,各個領域之間的知識技能、數學活動的聯系更密切了,需要通過整理促進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結構。整理知識的主體是學生,教師的作用是組織學生整理,幫助他們組建知識結構。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107頁通過大卡通和學生的講話以及一幅插圖,引導學生回顧本學期學習的內容和自己的學習情況。包括先后學習了哪幾個單元的知識?各單元主要學習些什么?重要的知識都理解嗎?有沒有忘記?重要的方法都掌握了嗎?曾經發(fā)生過的錯誤都改正了嗎?……通過回顧,使學生知道自己哪些內容學得比較好、哪些內容還存在問題,從而明確自己的復習重點。在學生回顧全學期的學習時,可以翻翻教材,逐個單元想一想,然后把回顧的主要情況在第107頁的表格里填一填,或按表格的欄目說一說。讓學生結合回顧學習情況,對老師提出一些建議,表達他們對教學的需要,有利于教師改進復習課的教學方法,加強復習的針對性,提高復習的效率。為了保證這一段學習活動的落實,教材在復習的第一課時安排的知識內容不多,只要完成第1~3題。

教材中的第2題、第4題、第14題等涉及的基礎知識比較多,希望通過這些題的解答和計算帶動對相關知識的回憶,體會知識之間的聯系,達到整理的目的。如第2題,在填表格時先讀讀表格里的兩個數,再填入電視機和電冰箱的價錢,就復習了萬以內數的讀、寫方法。然后把四種電器的'價格從高到低有順序地排一排,復習了比較數的大小的方法。最后進行估計。這些問題把認識萬以內數這個單元里的主要知識都提取出來了,學生在完成這些問題時,能體會到理解數的意義是關鍵。無論是讀數、寫數還是比較數的大小和估計,都離不開數的意義這個基礎知識。又如第14題,先在圖中涂顏色分別表示做褲子和做上衣用的布,然后讓學生提出用加法、減法計算的問題,把認識分數這個單元里的主要內容都帶出來了。學生在涂顏色時回憶分數的意義,還會結合分數的意義直觀地比較分數的大小,在進行加、減計算解決實際問題時也會聯系分數意義思考,從而體會到分數的意義是這個單元里最基礎的知識。

計算和解決實際問題是本冊教材里的重要內容,應該重視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第5題用2、4、5、6四個數字和“+”“-”兩個運算符號先擺算式再計算,寓計算練習于游戲活動之中,把認數與計算緊密結合。學生能擺出許多算式,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練習也充分了。第6、7、8題都是解決“數與代數”領域里的實際問題,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四則計算的意義和常見的數量關系,進一步整理解決問題時的思路。第12題利用長方形及其周長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一道變式和開放的題,能幫助學生加強對周長的理解,體會解決問題方法的靈活性。第13題里三種月餅都吃到,合起來剛好吃了一個月餅,拿的方案很多,能讓學生體會答案的開放性。教材還十分重視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第11題安排了選擇不同的操作求圖形周長的問題,第15題里有小制作和活動操作的內容。用好這些題不但整理復習了數學知識,還鍛煉了動手能力。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六

第十一單元《認識小數》教材分析本單元教學一位小數。要求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一位小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能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進行一位小數的加法、減法計算。全單元編寫了四道例題、兩次“試一試”、三次“想想做做”和一個練習,還安排了一道思考題和一篇“你知道嗎”。

在本冊教材第八單元“認識分數”里學生已經知道幾分米是十分之幾米、幾角是十分之幾元,本單元以此為教學的起點。

通過第100頁的兩道例題教學一位小數的意義。這兩道例題先引起學生的回憶: 5分米是5/10米、4分米是4/10米、2角是2/10元,然后告訴學生5/10米還可以寫成0.5米、4/10米還可以寫成0.4米、2/10元還可以寫成0.2元。上面的一道例題寫成零點幾這樣的小數,下面的一道例題寫成幾點幾這樣的小數。通過把十分之幾寫成小數,讓學生初步感知一位小數的意義。教學時要突出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這樣的分數改寫出來的,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兩道例題之后,列舉了以前學過的數1、2、3……以及0,指出它們都是整數。又列舉了0.5、0.4……指出它們都是小數。引導學生在數的外部形態(tài)上認識小數,但這不是小數的本質意義,教學小數的意義不能局限在數中間有個小數點上。

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想想做做”第1題把1分米、3分米、7分米、9分米先分別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分數,再寫成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第3題的圖中把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先用分數表示其中的涂色部分,再寫出相應的小數。這兩題都讓學生從十分之幾寫出一位小數,學生能再次體會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跋胂胱鲎觥钡?題在數軸上寫相應的小數,有序地整理一位小數。雖然沒有要求學生寫出分數,但學生在看數軸上的點寫數時,都需要先想到相應的分數,又一次體會了零點幾表示十分之幾,幾點幾是幾和十分之幾合起來的數。

第102頁的例題教學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

例題從比較兩種冷飲的價錢的實際問題引出比較0.8和0.5這兩個小數大小的數學問題。教材讓學生應用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自己想辦法進行。無論是轉化成8角與5角再比較,還是轉化成十分之八和十分之五比較,都沒有離開小數的意義。教材統(tǒng)籌安排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試一試”里比較零點幾和幾點幾的大小,“想想做做”里還有比較兩個幾點幾這樣的小數的大小。教材不用文字語言總結比較兩個一位小數的大小的方法,意圖是通過大小比較加強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只要學生能聯系小數意義進行思考,怎樣想都可以。

“想想做做”第1題要把9厘米、6厘米分別寫成以分米為單位的數,最好能既寫成分數,又寫成小數,可以又一次體會一位小數的意義。第4題的教學可以分三步進行。第一,聯系數軸上的點理解0.7、1.3、1.9和2.4這四個小數的意義;第二,比較數軸下面的三組小數的大??;第三,看一看這四個數在數軸上的排列順序。

第104頁的例題教學一位小數的加法、減法計算。

計算小數加、減法應該把小數點對齊了算。教材沒有把法則作為“規(guī)定”告訴學生,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這是“需要”,就“應該”這樣算。例題計算0.5加0.7的和,先根據小數的意義,把0.5元和0.7元分別化成5角和7角相加,由此推理得到0.5加0.7的和是1.2。然后思考,如果列豎式計算,應該便于5角和7角相加,即把0.5和0.7中的“5”與“7”上下對齊,這樣就把這兩個小數的小數點對齊了。由于5角加7角的和超過1元,所以0.5加0.7要向表示“元”的那位上進1,也就是向小數點左邊那一位上進1。學生理解了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向小數減法遷移是很容易的。教材通過“試一試”,讓學生基本掌握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想想做做”第5題估計小數加、減法計算的結果比1大還是比1小,是在能進行筆算的基礎上進行的,估計又促進對筆算的掌握。

練習十是對全單元內容的回憶、整理與實際應用。第1~4題再現小數的意義,其中第4題要求略有提高。第5題練習計算,四組題里都含有加法與減法的比較。第6、7題解決實際問題,其中第7題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空間。第8、9題中含有找規(guī)律的內容,提高學生的數學思考能力。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七

1、例2及相應的“做一做”題;練習一中的第1至第3題。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知道1厘米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操作能力及估測意識。

4、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初步培養(yǎng)合作意識。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知道1厘米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學生尺量物體度的方法。

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米尺、學生尺、長短兩枝不同的鉛筆、寬1厘米白紙條若干條、硬幣、回形針、棱長1厘米的正方形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教師出示兩枝長短明顯不同的鉛筆,然后提問:這兩枝鉛筆哪枝長些?哪枝短些?

學生回答后教師說明:物體有長有短。

教師再提問:誰能說一說我們的數學課本的短邊有多長?

讓學生用帶來的學具分組進行操作,教師巡視。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課題,指出:今天我們來學習在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量米”做單位。

二、新授。

1、教學例1(1)認識米尺。

(2)教師拿出放大的米尺,講講如何量紙條的長度。

三、練習。

1、讓學生量一量課前準備好的紙條,并說一說自己是怎樣量的。

2、完成課本練習一第1至3題。

3、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1)沒有對準0刻度的。(2)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刻0刻度線,怎么辦?

四、總結。

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知識?學會了什么本領?先讓個別學生說,然后教師再小結。

1、填空。

(1)量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作單位。(2)圖釘的長大約是()厘米。

2、量一量。

(1)你的鉛筆長()厘米。(2)數學課本長()厘米。(3)你的筆盒長()厘米。教學反思: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八

教材第8頁例4、例5,“練一練”和練習二第1、2題。

1、經歷初步認識“倍”的過程,聯系實際問題初步理解“倍”的含義,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幾個幾”和“倍”的聯系。

2、在認識“倍”的教學活動中發(fā)展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建立“倍”的概念

圓片數個,例5花圖、線段圖等。

1、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圓片。

(1)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比第一行多擺4個,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2)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要擺2個3,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3)第一行擺3個圓片,第二行擺的圓片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幾個圓片?

1、老師演示:第一行圓片擺了3個,第二行擺跟它同樣多的3個,這時第二行的個數就是第一行圓片的1倍。請你也來擺一擺: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1倍。

2、學生動手操作,老師巡視指導,要求學生邊擺邊想:1倍該怎么擺?

3、題目要求我們第二行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請你想一想接下去該怎么擺?(學生動手操作后)誰來說一說第二行圓片擺了()個()。

4、完整地說一說: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第二行擺了2個3。

5、如果老師要求你們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4倍,又該怎樣擺呢?如果是6倍呢?1倍呢?(學生根據老師的要求擺圓片,并完整地復述:第一行圓片有3個,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第二行擺了()個()。

6、鞏固練習:

(1)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先獨立擺一擺,再說一說。)

(2)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2倍。

第二行擺()個(),第二行一共有()個圓片。

(學生獨立操作,并能完整地說一說。)

(3)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4)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倍。

第二行擺了()個()。

1、教學例5

(1)直接出示例5。

(2)誰來說一說:菊花的朵數是月季花的()倍。你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完整地說一說:月季花有2朵,菊花有3個2朵,菊花的朵數是月季花的3倍,菊花一共有6朵。

(3)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2、3題。

2、教學例4

(1)出示例4。

(2)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膸妆?,你是怎樣想的?/p>

(3)談話:如果我們把灰?guī)ё拥拈L看作1份,花帶子的長就是這樣的4份,(老師邊講邊將花帶子與灰?guī)ё舆M行比較)花帶子的長是灰?guī)ё拥?倍。

(5)在灰?guī)ё拥暮竺婕由弦欢巍?/p>

1、白皮球

花皮球

花皮球的個數是白皮球的()倍。

2、學生獨立思考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3、談話:老師要求花皮球的個數是白皮球的2倍,你有什么辦法?(可以拿去花皮球的2段,也可以給白皮球加上一段)

4、請你也來設計一道類似的題目,同桌一個人出題,另一人根據同桌的意思畫一畫,擺一擺,再說一說。

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你學到了什么新的本領?跟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九

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并學會設計較復雜的對稱圖案。

2.參與收集、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一)創(chuàng)設情境,建立模型。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美麗的復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匯報。)。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

(二)解釋應用。

1.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復雜圖案呢?

(1)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教材第24頁)。

學生在書上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作品,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對稱圖形有哪些特點。

(2)繼續(xù)畫下去(教材第24頁)。

我們一起來欣賞,觀察圖案,它是由哪個簡單圖形運用什么現象,經過怎樣的變化過程得到的。

(學生匯報。)。

2.小結:你有什么收獲?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十

1、它來了!那的體態(tài),著一身的羽毛,,在春光中快樂地飛翔,發(fā)出的啁啾聲。

2、藍天下,水中倒映著;傳統(tǒng)的,現代的,搖曳于小橋流水,一切是那么。周莊,到處洋溢著水的。

3、春天,樹木新的枝條,葉子。夏天,樹木長得,的枝葉把森林封得的,擋住了人們的視線,遮住了藍藍的天空。

4、莫高窟保存著兩千多尊。有的菩薩,有的天王,還有的力士。一尊臥佛長達15米,側著身子,,??吹竭@一尊尊的彩塑,游人無不嘖嘖贊嘆。

6、走過任何一條街道,抬頭向上看,家家都窗前都是,。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令人,。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看到;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種的花。

十八、三年級復習課文內容部分。

1、“比金子還貴啊,三月桃花水;比銀子還亮啊,三月桃花水!”這使我聯想倒的句子。

2、《惠崇春江曉景》這首詩是--代詩人--寫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意思是:------------------------------------;《清明》是--代詩人--的作品?!扒迕鲿r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意思是:-----------------------------;你還知道描寫春天景色的詩句有-----------------;----------------------(至少兩句)。

3、《綠手指》中法國當地人稱-----------為“綠手指”;文中的“綠手指”是指----。

4、從第二單元的課文中,有《綠手指》里----------------的老奶奶;有《蘋果里的星星》----------------的父親;有《點金術》里----------------的麥得斯;有《花開了,就感激》里----------------的藍藍。

5、學習了《綠手指》這篇課文讓我們明白了--------------------;《蘋果里的星星》讓我們懂得了------------------;《點金術》讓我們知道了----------------;《小藍裙的故事》讓我們懂得了----------------;《花開了,就感激》讓我們體會到----------------。

6、《蘋果里的星星》中“有些偶然的事情,會讓我們有意想不到的發(fā)現和收獲?!睆倪@句話中你想到了----------------------。

7、《江南水鄉(xiāng)--周莊》這篇課文是從、、

這幾方面描寫周莊獨特水鄉(xiāng)風光的。

8、《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是按()順序把小興安嶺的美麗景色展現得很充分。

9、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哪些人間奇跡?------------------------------(至少寫出四個)。

10、你知道哪些描寫流水聲音的詞語--------------(至少寫出3個)。

11、通過一學期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好的讀書方法?(至少寫兩條)。

;

12、人類的老師有很多,請寫出對應,蝙蝠-雷達;;。

;&nb。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十一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會在實景中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轉載自 xuefEn.COm.Cn

同學們,你們會背有關東、南、西、北方向的兒歌嗎?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方向)。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以4人小組為單位,根據兒歌讓學生在學校操場上辨認東、南、西、北方向。

2、生觀察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完成校園示意圖。再結合示意圖用“東、南、西、北”說一說各種景物所在的位置。

操場。

教學樓。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1、說一說教室里東、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東、南、西、北這些詞語說一說你座位周圍同學所在的方向。

3、你說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書練習一的第2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使學生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四個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3、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fā)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會在圖上辨認東、南、西、北,并能運用這些詞語來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能簡單的用四個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教學過程:????????????。

一、兒歌鋪墊,引出新課。

轉載自 xuefEn.COm.Cn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上節(jié)課學習的兒歌嗎?

讀了這首兒歌,你們能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你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嗎?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線嗎?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探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會看簡單的路線圖)。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索、體驗新知。

1、出示主題圖:

2、請你觀察這幅圖,看看能不能找到四個方向。并且說說你是從那里找到的。

3、請同學匯報一下找東西南北四個方位的方法。

4、學生討論各種不同方法后,教師講解地圖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引導學生按地圖的記錄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記錄,

5、說一說街區(qū)內各建筑物的位置,并提出相應的問題。

你還能想出什么問題,問問你的同桌,看看他的回答是否正確。

小組匯報討論過程。

三.分層練習,鞏固新知。

問題:

1、小紅從家向東走了120米,又向?????走了???米到游泳館?

2、說一說,小紅、肖蘭、小明上學的路線?

3、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四.課堂總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除了東、西、南、北這四個方向外,還有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2、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3、借助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4、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

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xù)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指南針)。

三、學習新課。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fā)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

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fā),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fā),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練習。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出示我國行政區(qū)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廈門的位置,說說廈門在北京的什么方向,

北京在廈門的什么方向?

接下來讓學生獨立填寫:

(1)廈門在北京的_____方向。

(2)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北方向,_____大致在北京的西南方向,

(3)北京的東南方有_____省市。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預習: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教學反思:

認識路線。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公園路線圖、公交車站牌、城市平面圖等活動中,認識路線圖,并會運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線。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3、在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yǎng)運用生活經驗幫助思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1.認識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2.運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綜合性很強的實際問題(如學會看城市交通圖、平面圖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坐過公交車嗎?有沒有獨自乘公交車去公園玩過?沒去過沒關系,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試一試,有沒有信心?走,那我們就出發(fā)吧!

二、教學公交路線圖。

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是動物園,瞧,這里是一張1路公交路線圖。

提問:

1、1路公交車是從火車站開往哪里的?經過了哪幾個車站?

2、王老師要從火車站到醫(yī)院,有幾站地?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后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現在你知道我們改乘哪路車了吧!

三、教學公交站牌。

四、動物公園平面圖。

在游玩之前,必須好好地計劃一下,你們看,公園的入口處有一張動物園的平面圖,這樣便于我們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

1、辨認平面圖。

師:看圖時首先要找到圖中的方向標志,找到了嗎?點分別在藝術廣場的哪一面嗎?

2、認識游覽路線。

師:根據不同的需要,說說我們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

小結:我們在說行走路線的時候,要用上我們學過的方位詞語,這樣就可以說的很清楚。

3、試一試。

小結:一般我們到某個地方旅游的時候,總是要先看看游覽的路線圖,要游玩什么景點,怎樣走才能不走重復的路線,路線圖都會告訴我們,因此認識路線圖十分重要!

五、總結評價。

通過這次游園活動,你有什么收獲嗎?說給大家聽聽。

教學反思: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十二

1.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了解24時計時法的特征,會用24時計時法正確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時刻,并能正確進行兩種計時法的互換。

2.經歷認識、收集、應用24時計時法的過程,體會24時計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時間觀念。

3.在探索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的互換中,促進思維發(fā)展。

能正確地把用24時記時法表示的'時間,與用普通記時法表示的時間進行互換。

理解和發(fā)現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之間的聯系與區(qū)別。

2.揭示課題 :24時計時法

1.關于24時計時法你有哪些了解?

2、.談話交流。

a.晚上12時 談話:春節(jié)聯歡晚會新年的鐘聲是什么時候敲響的呢? 思考:這是夜里12時,是舊的一天的結束,新的一天的開始。我們把這一刻稱為0時。閉上眼睛想一想,時針一天正好走幾圈呢?接著演示時針是怎樣走的。

b.上午7時 思考:現在是幾時?你在做什么?

d.晚上7時怎樣用24時計時法表示?有什么電視節(jié)目?(思想教育:關心國家大事)

e.又到晚上12時

思考:這一天鐘表上的時針走了幾圈?經過了多少小時呢?1日=()時?

3. 怎樣用24時計時法來表示一天中不同的時刻嗎?

4.反饋練習

a. 0時指什么時候?

b.上午7時,用24時計時法怎么表示?中午12時怎么表示呢?

c.下午1時用24時計時法該怎么表示呢?

d.下午7時,用24時計時法該怎么表示?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十三

這天晚上,爸爸神秘的說:“梓浩,我們來玩?zhèn)€游戲吧!”“真的?”我半信半疑問?!罢娴?,”爸爸說,“而且是一個智利答題游戲哦!”“那我們開始吧!”我興奮的說?!昂?,這次的主題是“假設”問題,我問的問題都和題目有關,準備好了嗎?”我說:“好了!”于是,我們開始了。第一題:雞兔共有30只,共有腳84只,請問,雞和兔共有多少只?我想:“先假設這30只全都是雞,那么一共有30x2=60只腳,而雞兔一共有84只腳,所以還多出84—60=24只腳,猶豫雞比兔少兩只腳,那么兔一共有24(4—2)=12只,所以雞一共有30—12=18只這樣正好是84只腳。我告訴了爸爸答案,可爸爸卻要另一種答案。我又想:“上次我假設全是雞,這次就假設30只都是兔子吧!這樣一共有30x4=120只腳,多了120—38=36只腳,兔比雞多兩只腳,所以雞有36(4—2)=18只,而兔子有30—18=12只。我又告訴了爸爸?!罢_”爸爸高興地說到??磥砩钪械臄祵W還真不少啊!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十四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重點: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學具:小棒,卡片。

指名發(fā)口令,學生按口令擺立體圖形。

1、p16第1、2題。

(1)獨立做。

(2)訂正。

2、p17第3題。

(1)獨立做。

(2)獨立搭。

3、p17第4題。

(1)獨立畫。

(2)訂正。

1、同步練習p16。

2、自主天地p10。

你有什么收獲?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十五

“摩爾莊園”是在我們小學生中非常流行的一個游戲,可以讓大家在緊張學習之余,放松自己;同時,我也發(fā)現,“摩爾莊園”中也蘊藏著不少的數學小知識,在游戲之余,也可以提高我們的數學水平。

于是我開動腦筋,發(fā)現摩爾豆存到銀行是有利息的,利率為每天3%,也就是說,我的3000摩爾豆存到銀行,每天的利息為:3000x3%=90摩爾豆。

一天后,我的存款變成:3000+90=3090摩爾豆;

二天后,我的存款變成:3000+90×2=3180摩爾豆;

三天后,我的存款變成:3000+90×3=3270摩爾豆;

四天后,我的存款變成:3000+90×4=3360摩爾豆。

也就是第四天后,我的存款便可以支付家具的費用了!

我覺得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包括游戲,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很多生活中的小問題,都可以用數學來解決!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十六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

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實踐體會。

合作交流。

東、南、西、北卡片。

一、導入新課:

1、創(chuàng)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后、左、右、向左、向右、向后轉”。復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4、出示課題:東西南北。

二、新知:

1、早晨,太陽從哪邊升起?引出東。

2、指一指哪邊是東?教室的東邊有什么?(黑板)。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么?

5、完成書本填空和做一做:

出示例1掛圖: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面。教學樓在操場的()面,大門在操場的()面。

完成“做一做”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了解到什么?(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布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么?

2、在教室玩“走方向的游戲”。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么?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許昌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5、背兒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后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四、小結。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十七

1、使學生了解一些用電的安全常識。

2、使學生學會正確、安全的用電。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教授新課

1、基本的安全用電常識(1)、認識電源的總開關,學會在緊急情況下切斷電源(2)、不要受或導電物去接觸、探視電源插座內部(3)、不要用濕手觸摸電器,不用濕布擦拭電器(4)、電器使用完畢后應拔掉電源插頭,插拔電源插頭時不要用力去拉電,以防止電線絕緣層受損;(5)、發(fā)現有人觸電要設法及時關掉電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將觸電者與帶電器分開。

2、安全使用電器

3、安全用電標志:

(1)你們了解安全用電標志嗎?

(2)安全用電標志分為顏色標志和圖形標志。顏色標志常用來區(qū)分各種不同性質、不同用途的導線,或用來表示某處安全程度。圖形標志一般用來告誡人們不要去接近有危險的場所。

(3)紅色、黃色、藍色、綠色、黑色,你們知道都是用來標志什么的嗎?

(4)老師結合圖片向學生講解不同顏色標志代表的不同含義。

4、預防觸電

(1)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幾乎都存在電。你們知道怎樣預防觸電嗎?(2)師生共同總結用電嘗試:家電停止使用時,要拔掉電源插頭;手、腳和身體濕的時候不要觸摸電器;不要把手伸進運轉的電風扇、攪拌機和水果榨汁機里等等。

5、觸電后怎么辦

(1)觸電后應立即拉下電源開關或拔掉電源插頭。

三、總結

了解小學三年級數學教材篇十八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建立相應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和分米度量物體的長度。

2、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學會長度單位名稱之間的換算。

3、讓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建立1噸的重量概念。會換算質量單位。

認識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并牢記它們之間的進率。

1、能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和表示物體的質量。

2、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7課時。

教學內容:

教材第2—3頁的內容及練習一第1至第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2、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言。

數學書的寬。

數學書的厚。

生1:數學書的長大約是21厘米、寬大約是14厘米、厚有1厘米。師: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為1厘米大約有一個指甲長那么長,數學書的長大約就有21個指甲長那么長,數學書的寬有14個指甲長那么長,數學書的厚有1個指甲長那么厚。

三、學生動手測量實際長度。

1、讓學生用學具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

2、讓學生先在小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課題:毫米的認識。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認識尺度上的1毫米有幾長。

2、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發(fā)現了什么?

3、舉例子說說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長度是1毫米。

六、認識厘米與毫米之間的進率。

七、鞏固發(fā)展。

1、完成數學課本第3頁的做一做。

2、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一的第一、第二題。

3、找出自己周圍物品,并用毫米作單位量一量它的長度。

八、全課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并且會用毫米度量物體長度。還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學內容:教材第4—6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2、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3、培養(yǎng)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師:昨天同學和聰聰已經量出這本數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

2、全班交流。

3、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發(fā)現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厘米、毫米作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間觀念。

2、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3、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4、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三、認識幾分米。

1、在尺子上認識幾分米。

2、出示課件讓學生認識幾分米。

四、用分米量繩子的長度(讓學生先估測,然后再測量)。

五、鞏固發(fā)展。

1、練習一的第三題。

2、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一條褲子長9分米()(2)一張床長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三第4題教和第五題。

5、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六題和第七題。

六、全課小結: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79902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