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介紹沈陽導游詞十(優(yōu)秀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1-11 00:51:01
最新介紹沈陽導游詞十(優(yōu)秀12篇)
時間:2024-01-11 00:51:01     小編:琴心月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介紹沈陽導游詞十篇一

各位朋友:

歡迎大家來到沈陽,我是你們的導游,沈夢,大家能夠叫我沈導游,也能夠叫我夢導,我更喜歡你們加我夢導,好了,先簡答給大家介紹一下,在繁華的沈陽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莊嚴的清代宮殿建筑群。就是我們這天的目的地——沈陽故宮。

依建筑時光和布局,沈陽故宮的建筑可分為三部分,它們分別是東路、中路、西路。這天,我們就按這個順序。首先參觀東路建筑。

沈陽故宮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和特殊的歷史而聞名中外,在這片絢麗多彩,雄偉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們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創(chuàng)于1625年,是處理國家政務和舉行慶典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作為最早使用和最為重要的宮殿之一。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以大政殿為舞臺上演。

大清門是沈陽故宮的正門,為皇帝臨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義小說中俗稱的“午朝門”。大清門的屋頂滿鋪黃琉璃瓦并襯以綠色剪邊,既保留了以黃為尊的傳統(tǒng)觀念,又體現(xiàn)了滿族對故鄉(xiāng)山林的深厚眷念。從而構成了區(qū)別北京故宮的一個特點——宮殿頂覆以黃琉璃瓦鑲以綠色剪邊。

穿過大清門,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稱“金鑾殿”,是清太宗皇太極舉行日常朝會的地方。

各位朋友,古代宮殿建筑布局講究“前朝后寢”??催^了皇帝上朝的金鑾殿,請大家隨我去參觀帝后的寢宮。

鳳凰樓為宴飲、議事之所,是當年沈陽城的最高建筑,詩稱“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可謂十分貼切。登上鳳凰樓俯瞰四周,萬般景物盡收眼底,可飽覽盛京全景,也可觀賞日出?!傍P樓曉日”是當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

各位朋友,穿過鳳凰樓底層的通道后,我們就進入了后妃居住的臺上五官。臺上五官是清寧宮、關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

此刻請大家隨我參觀皇太極和皇后的寢宮——清寧宮。

清寧宮東梢門稱“暖閣”,是帝后的臥室。暖閣內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設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在暖閣內駕崩,終年52歲,后葬于沈陽昭陵,即北陵。

各位朋友,此刻請隨我去參觀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戲臺、嘉蔭堂、文溯閣等。

說起文溯閣,我們不能不提到乾隆和《四庫全書》。出于加強文化統(tǒng)治的需要,乾隆于1772年下詔訪求天下藏書,歷經(jīng)十余年時光編成一部大型叢書。該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所以稱為《四庫全書》。書修成后,抄錄七部,在全國建七座藏書閣分別收藏,沈陽故宮的文溯閣便是其中之一。

看到那里,我們這天的參觀已經(jīng)接近尾聲。

望故宮之行能給您留下完美的回憶。

謝謝大家!

介紹沈陽導游詞十篇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小吳,古天由我去帶領大家游覽沈陽故宮。沈陽故宮始修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修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及清太宗皇太極營制以及使用過的宮殿。清世祖福臨也曾在這里繼位,改元“順亂”、并于當年進閉,統(tǒng)亂齊中國。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仄方米,齊部修建計300多間,共組成20多個院落。按其布局,可分為東路、中路以及西路三大全數(shù)。我們詭計游用三個小時的光陰往游覽,現(xiàn)在我們已將到了,大家下車,先聽我說幾句。

首先,我告訴大家,注意的變亂。第一,大家要緊跟我身后,沒有要走拾了。第二,要在劃定的光陰內亂爭集開,假如找沒有到了,請撥打我的手機。第三,沒有要治扔器材,講衛(wèi)生。第四,堅持安靜,沒有要大喊大叫。好了,出收了。

沈陽故宮是中國現(xiàn)存僅次于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修建。在修建藝術上承襲了中國今代修建的傳統(tǒng),集漢、滿、蒙族藝術為一體,具備很高的”"汗青”"以及藝術價格。

大家看,這座占地六萬仄方米的今修建群始修于625年,修成于1636年,齊部修建90余所,300余間。清朝入閉后對盛京皇宮又舉行了回護以及擴修,到坤隆時基本相成古日規(guī)模。

大家看,沈陽故宮那金龍蟠柱的太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萬宇炕心袋房的清寧宮,今樸典俗的文朔閣,和鳳凰樓等高臺修建。在中國宮殿修建史上,絕無唯一;那機富滿族情調的“宮高殿低”的修建作風,更是“別無分號”。

沈陽老鄉(xiāng)內亂爭的大街號“井”字形,故宮就設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央,占地6萬仄方米,現(xiàn)有今修建114座。次要修建有大政殿,十王亭、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文溯閣等。大政殿是用去入行諸如揭曉詔書、戎行出征、迎接將士班師以及皇帝即位等大典之處。十王亭則是右左翼王以及八旗大臣干事之處。這種君臣開署干事于宮廷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了”"創(chuàng)業(yè)”"早期君臣仄等的汗青,也是從打世界到坐世界的君臣仄等的延續(xù)。到了進閉后,從南京故宮合始,這種仄等被逐漸突破,最終形成了高高在上的君王。

二端高聳的修建是沈陽故宮里僅有的煙囪。故宮里每一個房間的炕火都從地下的通敘匯聚到這個煙囪里,這是他們金甌無缺的思想的象征。這個煙囪共有11級,最下面一級只需三塊磚構成。導游說,這個金甌無缺的煙囪反而成了清朝的讖語:清朝共有11位皇帝,最后的宣統(tǒng)帝只作了三年江山,等于那三塊磚的預示。想當年努爾哈赤在建修這個金甌無缺煙囪的時候,假如早知云云,一定會加多幾層吧?!

上面,請大家自由觀光。三個小時后在這里定時集開。

謝謝大家!

介紹沈陽導游詞十篇三

沈陽是遼寧省省會,是東北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交通、金融和商業(yè)中心,是東北地區(qū)最大的城市,是東北地區(qū)最早命名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2006年世界園藝博覽會就在我們沈陽舉辦。

沈陽市轄九區(qū)一市三縣,東西長115公里,南北長205公里,全市總面積為12980平方公里,沈陽是一個多民族的聚居地,居住著漢、滿、回、蒙、朝鮮、錫伯zu等三十多個民族,總人口720。4萬人。

沈陽市位于渾河北岸,渾河古稱沈水,因古代以水北為陽,故稱沈陽。沈陽地區(qū)地勢平坦,以平原為主。這里屬溫帶季風大陸性氣候,受季風影響,降水集中,溫差較大,四季分明。

沈陽是東北地區(qū)最早的歷史文化名城。

遠在7200年前,先民們便在這里農耕漁獵,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出源遠流長的新樂新石器文化。

公元前300年,燕國名將秦開在此屯兵戍邊,設立侯城,為沈陽建城之始,據(jù)今已有2300年的歷史。秦始皇統(tǒng)一6國之后,分天下為36郡,沈陽屬遼東郡境內。

遼金時代設置沈州,元改稱沈陽路,至此沈陽見于史冊。

1621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攻占沈陽。并于1625年遷都沈陽,皇太極繼承罕位后改沈陽為盛京,滿文譯為謨克敦(興盛的意思),成為清朝兩代皇帝的都城,因而沈陽素有“一朝發(fā)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

1644年,大清遷都北京后,清以沈陽為陪都,以奉天承運之意,在沈陽設奉天府,這便是沈陽又名奉天的由來。

1911年辛亥革命后,沈陽成為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統(tǒng)治東北的中心,1923年,正式設立奉天市政公所,沈陽首次出現(xiàn)市的建制。

1928年張學良執(zhí)政東北,于1929年將奉天市改名為沈陽市。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9。18事變,侵占沈陽,將沈陽市改為奉天市。

1945年8月,抗日戰(zhàn)爭勝利,奉天市恢復沈陽市名稱。

1948年11月2日,沈陽獲得解放。

沈陽是中國的重工業(yè)基地,有東方“魯爾”之稱,曾被驕傲的稱為新中國建設的長子。創(chuàng)造出中國工業(yè)史上200多個第一:新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戰(zhàn)斗機、第一部水下機器人,還有新中國第一枚國徽,都在這里誕生。目前全市形成了以機械加工為主的門類齊全的工業(yè)體系,具有較強的綜合加工能力。世界銀行評選出41座全球最具競爭力的城市,沈陽與北京、上海共同位列其中。

沈陽是東北地區(qū)最大航空、鐵路、公路交通運轉中心。桃仙國際機場是東北地區(qū)最大的樞紐機場。沈陽還是東北地區(qū)最大的鐵路樞紐,鐵路網(wǎng)密度堪稱全國之首。從沈陽出發(fā),沿高速公路,1。5小時之內就可以到達沈陽周邊7座城市中的任何一座。

沈陽是首批全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之一,旅游景觀豐富多彩,共有景區(qū)景點200余處,目前,沈陽的旅游產(chǎn)品共有以下幾大系列,以一宮兩陵為主體的清文化旅游,以張氏帥府、九一八歷史博物為代表的近現(xiàn)代史旅游;以沈陽棋盤山為代表的冰雪旅游;以沈陽植物園、棋盤山風景區(qū)為代表的休閑度假旅游;以沈陽水洞、怪坡為代表的奇特景觀旅游;另外還有工農業(yè)旅游、民族、民俗特色旅游、宗教旅游等等。第2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上,一宮兩陵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另外,沈陽還有沈陽國際旅游節(jié)、冰雪旅游節(jié)、黃寺廟會等豐富多彩的旅游節(jié)慶活動。

沈陽是一座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美食城,您可以品嘗到“中華名小吃”老邊餃子、馬家燒麥、那家館白肉血腸,還有遼寧十大美食之稱的滿漢全席,扒鍋肘子等。等您吃好喝足,還可以去欣賞到東北民歌、東北大秧歌,綠色二人轉。

此外,沈陽還是中國足球的福地,2001年,中國足球就是在沈陽五里河體育場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這里也將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分賽場。屆時,本導游員愿再次恭候各位的光臨。

尊敬的各位游客,沈陽就為您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

沈大高速公路,貫穿了遼東半島的7座城市,途經(jīng)營口港、鲅魚圈港、大連港三個港口。

介紹沈陽導游詞十篇四

沈陽故宮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近400年歷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關前,其皇宮設在沈陽,遷都北京后,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后來就稱之為沈陽故宮。下面是關于沈陽故宮的導游詞范文,僅供參考!

大家好!在繁華的沈陽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莊嚴的清代宮殿建筑群。這里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沈陽故宮。

依建筑時間和布局,沈陽故宮的建筑可分為三部分,它們分別是東路、中路、西路。今天,我們就按這個順序。首先參觀東路建筑。

沈陽故宮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和特殊的歷史而聞名中外,在這片絢麗多彩,雄偉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們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創(chuàng)于1625年,是處理國家政務和舉行慶典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大政殿為八角重檐攢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滿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獵時所搭的帳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還飾有八個蒙古力士,牽引著八條鐵鏈,象征著“八方歸一”。正門前的大柱上,盤旋著兩條翹首揚爪的金龍,是受漢族敬天畏龍思想的影響,以龍代表天子的至尊無上。大政殿建筑特點的多樣性,體現(xiàn)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龍盤柱,盡顯中原之風;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濃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帳式的風貌,則是滿族古老文化的延續(xù)。

作為最早使用和最為重要的宮殿之一。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以大政殿為舞臺上演。1643年,六歲的順治皇帝在大政殿繼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頒布了出兵令,命攝政王多爾哀兵入山海關直搗中原,最終完成了滿清一代的一統(tǒng)大業(yè)。

大政殿兩側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錯落有致,如眾星拱月,南寬北狹,似無窮無盡,象征兵多將廣,萬世綿延。十王亭是清朝入關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宮內辦公的地方。它們與大政殿構成了一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滿族獨特的軍政體制——八旗制度,這在中國的歷史上堪稱獨步天下。遠在努爾哈赤立國之初,凡遇軍國大事都由汗王與八旗貝勒大臣共同討論決定。努爾哈赤定都沈陽后,在修建宮殿時便將這種“君臣合署辦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現(xiàn)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政體及軍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這組獨特的建筑,為中國宮殿建筑史寫下了空前的一頁。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中路。從1626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即續(xù)建皇宮,形成沈陽故宮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起大清門,后至清寧宮,院落三進,獨成一體。

大清門是沈陽故宮的正門,為皇帝臨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義小說中俗稱的“午朝門”。大清門的屋頂滿鋪黃琉璃瓦并襯以綠色剪邊,既保留了以黃為尊的傳統(tǒng)觀念,又體現(xiàn)了滿族對故鄉(xiāng)山林的深厚眷念。從而形成了區(qū)別北京故宮的一個特點——宮殿頂覆以黃琉璃瓦鑲以綠色剪邊。

穿過大清門,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稱“金鑾殿”,是清太宗皇太極舉行日常朝會的地方。

1635年,皇太極下令將族名‘女真”改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在崇政殿登基稱帝,上尊號“寬溫仁圣”,將國號“金”改為“清”年號“天聰”改為“崇德”。

各位朋友,古代宮殿建筑布局講究“前朝后寢”??催^了皇帝上朝的金鑾殿,請大家隨我去參觀帝后的寢宮。

穿過崇政殿兩側的左右翊門,舉目可見位于3.8米高臺之上的鳳凰樓。樓后為帝后寢居的后宮——臺上五宮。與崇政殿對比又形成了沈陽故宮不同于北京故宮的特點——“宮高殿低”。而北京故宮則恰恰相反,是“殿高官低”。

鳳凰樓為宴飲、議事之所,是當年沈陽城的最高建筑,詩稱“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可謂十分貼切。登上鳳凰樓俯瞰四周,萬般景物盡收眼底,可飽覽盛京全景,也可觀賞日出?!傍P樓曉日”是當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鳳凰樓門洞上方懸有“紫氣東來”匾,為乾隆皇帝御筆。而乾隆皇帝則是借用這個典故寓意大清的國運興起于東方。

各位朋友,穿過鳳凰樓底層的通道后,我們就進入了后妃居住的臺上五官。

臺上五官是清寧宮、關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

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參觀皇太極和皇后的寢宮——清寧宮。

清寧宮東梢門稱“暖閣”,是帝后的臥室。暖閣內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設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在暖閣內駕崩,終年52歲,后葬于沈陽昭陵,即北陵。

清寧東次間開門,是典型的滿族民居——口袋房,西四門南西北三面都設火炕,稱“萬字炕”。與漢族有所不同的是,滿族人將煙囪建在屋后,而且從地面向上壘起。這種“口袋房,萬字炕、煙囪豎在地面上”的建筑特點具有濃郁的滿族風格了。

各位朋友,現(xiàn)在請隨我去參觀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戲臺、嘉蔭堂、文溯閣等。

說起文溯閣,我們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庫全書》。出于加強文化統(tǒng)治的需要,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詔訪求天下藏書,歷經(jīng)十余年時間編成一部大型叢書。該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所以稱為《四庫全書》。書修成后,抄錄七部,在全國建七座藏書閣分別收藏,沈陽故宮的文溯閣便是其中之一。

提起宮殿建筑,我們很容易想起“紅墻綠瓦”、“金壁輝煌’這類詞匯。而文溯閣卻與眾不同,屋頂用黑琉璃瓦鑲綠剪邊,整個建筑以黑綠兩色為主色調,這與它的用途是分不開的。文溯閣藏書忌火,依據(jù)五行字說立色配飾,裝修取《易經(jīng)》“北方壬癸水”其色屬黑,因此屋頂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從天降,消滅火災。

文溯閣外觀為兩層,內部實為三層,書架上的木盒稱函匣,用于收藏書籍。目前文溯閣的《四庫全書》保存在甘肅省圖書館。

看到這里,我們今天的參觀已經(jīng)接近尾聲。沈陽故宮的三路建筑是分期建造的,布局卻是一氣呵成,完整和諧。特別是三路建筑分別代表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皇太極南面獨尊”、“康乾盛世”三個時期社會發(fā)展的基本特征。“建筑是凝固的歷史”,從總體來看,沈陽故宮以建筑的方式反映了滿族政權和滿族社會由崛起——興盛一高度發(fā)展的歷史進程。

各位朋友,我們的參觀就要結束了,希望故宮之行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

介紹沈陽導游詞十篇五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來到沈陽故宮。沈陽故宮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中國現(xiàn)存的兩座古代帝王宮殿之一。也是舉世僅存的滿族風格宮殿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20__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沈陽故宮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沈陽故宮經(jīng)過三次大規(guī)模的建設,形成了東。中。西三路格局。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中路建筑的大清門,大清門俗稱午門,也就是沈陽故宮的正門。是當時文武群臣候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皇太極接受群臣謝恩之處。

我們穿過大清門,現(xiàn)在正面的建筑就是崇政殿。崇政殿原名正殿,俗稱金鑾殿。是沈陽路最重要的建筑。它是皇太極日常處理軍政要務、接見外國使臣和少數(shù)民族代表的地方。

走出崇政殿,眼前的雄偉建筑就是鳳凰樓。鳳凰樓原名翔鳳樓,是皇太極休息、宴會和讀書之所。我們看到正門上方懸掛的“紫氣東來”橫匾,它是由乾隆的手諭的。

穿過鳳凰樓,我們來到的這一處院落就是皇太極的后宮。我們最先看到的是皇太極的中宮“清寧宮”。出了清寧宮,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這四座寢宮分別是:關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我們來逐一參觀。

沈陽故宮東路建筑主要包括大政殿和十王亭。從建筑形式上看它們都是“亭子式”建筑,好像11座“帳殿”依次排列在寬闊的廣場中。

沈陽故宮西路是為了適應皇帝東巡的需要而增建的一組建筑,主要有文溯閣、戲臺、嘉蔭堂和仰熙殿等,套院相接,多而不亂,是文化氣息較濃之處。

好了,沈陽故宮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謝謝大家!

介紹沈陽導游詞十篇六

游客伴侶們:

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的到去,我叫王格申,是您們的導游,大家可以或許叫我王導,年長的游客們也可以直接稱呼我小王,好了,先給大家講講我們的行程,我們第一個要往之處等于我們的沈陽故宮。

說敘故宮,大家肯低昂想到的都是南京故宮,啟示沒有用到南京也能看到故宮的,沒錯那等于沈陽故宮,沈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二大宮殿修建群之一,此外一個沒有用我多說大家應該都知敘是哪一個了吧,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仄方米,宮內亂爭修建物保存完好。

現(xiàn)在大家就在沈陽故宮的門心,大家都看到了它的規(guī)模比占地72萬仄方米的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修建上有自己的特色,這些就需要有顆伴侶們自己往體會品味了,這里現(xiàn)在是沈陽最首要的`游覽點。

沈陽故宮修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合始修筑。努爾哈赤逝世后,第兩代汗皇太極繼續(xù)建修”"樂成”"。沈陽故宮的修建布局可以或許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修制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xù)修的大中闕,搜羅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和清寧宮、閉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坤隆時期增修的文溯閣、嘉蔭堂以及俯熙齋等。坤隆時皇宮已在南京,但他偶然也“東巡”回沈陽看看。

現(xiàn)在我們去到了沈陽故宮的東路,這里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二旁排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修建,正門有二根盤龍柱,以示莊寬。大政殿是用去入行大典,如揭曉詔書,頒布戎行出征,迎接將士班師以及皇帝即位等之處。從修建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沒有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以及成八字形排合的十座亭子。其修建格局乃脫胎于少數(shù)民族的帳殿。這十一座亭子,等于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或許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去了。這也顯示了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一個倒退。崇政殿是沈陽故宮最首要的修建,在中路,是皇太極普通臨朝之處。崇政殿南有一鳳凰樓,三層,是其時盛京鄉(xiāng)內亂爭最高的修建物。沈陽故宮專物館所陳列的多半是舊皇宮遺留下去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以及鹿角椅等。沈陽故宮專物館陳列的藝術品也很歉富。在繪畫陳列室里,有亮、清二代一些大師的做品如清李鱒、金農、亮文征亮字畫佳構、陶瓷、雕刻、織城、漆器等工藝品。

我的講解就差沒有多,現(xiàn)在給大家一點光陰自己往觀賞一下,半個小時候我們在這里集開,謝謝大家的共同。

介紹沈陽導游詞十篇七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沈陽市全體市民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就是沈陽的風景名勝之一的“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是清太祖遷都之際草創(chuàng),清崇德元年(1636年)由皇太極建成。1644年,大清遷都北京,“沈陽故宮”從此成為“陪都宮殿”?!吧蜿柟蕦m”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修建并使用過的宮殿,距今巳有360余年的歷史。在全國現(xiàn)存宮殿建筑群中,它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僅次于北京故宮居全國第二位。它是中國歷史上最后的一個封建王朝的`發(fā)祥重地,也是清統(tǒng)一中國后東北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中心。

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有樓臺殿閣各式建筑70余座,由20多個院落組成,總計房屋300多間。故宮按自然布局分為中路、東路和西路三部分。沈陽故宮是清代遺存下來的最早一組宮殿建筑群,它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希望大家有機會來觀光這座氣派非凡的帝王宮殿。謝謝大家。

介紹沈陽導游詞十篇八

沈陽植物園,位于沈陽市東陵區(qū)高坎鎮(zhèn)中馬村,曾獲“遼寧省五十大佳景”、“沈陽市xx大旅游景觀”和“沈陽市十大科普教育基地”等稱號,下面是本站帶來的沈陽植物園。

導游詞。

介紹,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歡迎大家來到沈陽植物園!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俗語說“無古不成今”。沈陽植物園地區(qū)亦有許多歷史人文史跡可尋。據(jù)歷史資料記載,沈陽植物園周圍的“舊站”、“高坎”、“上馬”(史稱“上馬家灣子”)、“中馬”(中馬家灣子)、“下馬”(下馬家灣子)、“煙臺”(史稱“煙臺尼魯”)、“七間房”、“中水泉”等都是清初已有的古老村落。其中,舊站、高坎、七間房、煙臺從前曾有“祥云寺”、“龍泉寺”、“青云寺”和“關帝廟”等古剎(今俱不存)。而舊站的年代要比其它村寨的年分還要早出多年。沈陽植物園南門之前的大道—沈撫公路(北線)還是一條千年古道,清代稱其“大御路”,當年,康熙皇帝、乾隆皇帝、嘉慶皇帝及道光皇帝等多次途徑此路,往返于盛京(沈陽)、興京(新賓)祭祀祖陵。謁陵隊伍往返時要在煙臺村設立“尖營”,以供皇帝進食“午膳”。屆時,盛京五品以上官員要在煙臺村聚集,跪迎皇帝入都,貫穿園內的沈撫鐵路原名“奉海鐵路”,是1920xx年由東北人民自力更生所建。此前,東北地區(qū)鐵路都是帝國主義列強所修。奉海鐵路是東北近百年史的重要歷史遺跡,是向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教材;1958年毛澤東主席去撫順途中至舊站(高坎公社所在地)視察,翌年在此籌建植物園,兩者可謂歷史巧合。

沈陽植物園建園四十多年來,經(jīng)歷屆領導和干部、職工辛勤開拓建設,特別是近十幾年的深化改革和開放,已將其建設成為一座規(guī)劃合理、布局得體、造園講究、內涵豐富、園容整潔、服務優(yōu)良,深受廣大游人喜愛的新型植物園。沈陽植物園整體布局以沈撫鐵路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南半部為植物專類園、翠湖與攀巖游覽區(qū)、靜潭與菱角溝游藝橋區(qū)、科普園區(qū)、星星樂園等主要游覽園區(qū);北半部有蒸汽機車陳列館、賓館及植物種植區(qū)。

沈陽植物園創(chuàng)建于1959年10月,由時任沈陽市委第一書記的焦若愚同志指示籌建。植物園在創(chuàng)建之初隸屬于沈陽市城市建設局。

沈陽植物園地處市區(qū)東北部低山丘陵邊緣。這些低山丘陵源于著名的長白山脈,是長白山吉林哈達嶺的延續(xù)部分。這片逶迤起伏的山嶺至沈陽、撫順交界地區(qū)的觀音閣,向西與棋盤山之間形成一條支脈,此脈又分出四個分支:一支由棋盤山向西,沿蒲河右岸而下;一支以輝山為主峰,向西南綿延于滿堂鄉(xiāng)和英達鄉(xiāng)管界;一支向西南經(jīng)滿堂至福陵天柱山結為主峰;一支由觀音閣向西南縱貫于高坎鎮(zhèn)境內,直抵渾河北岸。植物園即處于后一條分支的末端,與福陵天柱山東西相望。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23°37′52″至54″,北緯41°51′35″至37″。海拔最高為106米,最低為75米(市內海拔一般僅為45米),高低落差達31米。地勢基本呈四周高、中間低。地形曲折多變:有起伏的丘陵、臺地,有縱橫交錯的溝壑,有波光粼粼的湖泊,有寬敞平坦的開闊地。土壤為山地棕壤,偏酸性。植被屬于北溫帶華北、內蒙、長白植物區(qū)系三者交匯的中間過渡性地帶,具有多種植物栽培和引種馴化的優(yōu)越條件。南靠沈撫公路(北線),西靠雙園路。

各位游客朋友:你們好!歡迎大家到沈陽市植物園來觀光游覽!

首先請讓我介紹一下沈陽植物園的概況:沈陽植物園位于沈陽市的東郊,在輝山風景區(qū)和東陵之間,距市區(qū)1公里,有公路、鐵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它建于1959年,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了。提起建園,我們不得不提想到當時市委第一書記焦若愚同志,是他親自倡導并籌建了沈陽植物園。在植物園的正門(西門)上還鐫刻著他老人家親手題寫的蒼勁有力的五個大字——沈陽植物園。植物園主要擔負著科普、科學研究和參觀游覽的任務,是對人們進行科普教育的好場所,也是現(xiàn)代化城市建設必不可少的科普基地。植物園總占地面積200.萬平方米,1993年正式對外開放,對外開放面積100萬平方米。就面積而言,在全國也屬大型植物園。

全園以翠湖為中心,到目前為止已建成各類植物專類觀賞園20個,已搜集多類植物1200余種,其中露地木本植物500余種,草本植物300余種,溫室花卉植物400余種,是東北地區(qū)收集植物品種最多的地方、除此之外,園中還建有兒童活動區(qū)、水上活動區(qū)、游藝區(qū)、動物展覽區(qū)和餐飲區(qū)。特別是代表我園聳立著10多座以“人與自然”為主題的中國古代神話系列雕塑,更是加深了全園的文化內涵,這在全國還是首創(chuàng),已經(jīng)引起了人們的濃厚興趣。目前,植物園已吸引了各地游人紛紛前來參觀,每年累計接待游客100萬人次。沈陽植物園現(xiàn)已評為遼寧省五十大旅游景觀之一;也是沈陽市十大科普基地之一。

下面我們一起走進正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半園形廣場,主路從廣場中央穿過,在園形臺階上布滿了多色鮮花,像張開熱情的雙臂在歡迎大家的到來,用五色草栽的大熊貓憨態(tài)可掬,正抬手向大家致意。廣場上還設有全園導游圖,引導大家盡興游覽。過廣場,在主道的左側是牡丹芍藥園、此園占地2.8萬平方米,于1995年建成。全園按中國傳統(tǒng)自然式布置,園中建有假山、廊亭、大有詩情畫意之感。牡丹芍藥同是牡丹科花卉。牡丹更是我國特產(chǎn)的名貴花卉和藥用植物,因其花品多、花姿美,雍容華貴、艷冠群芳,花色、姿、香、韻俱佳,而素有“花中之上”、“國色天香”的美譽。被歷代人們所鐘愛,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曾寫詩贊道:“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由此可見花開之魁力!現(xiàn)我園已從山東河澤、河南洛陽、甘肅等地引種牡丹100余個品種近20xx多株:如大富貴、狀元紅、紅輝、粉蛾、大胡紅。趙粉、宏圖、種生紫等。芍藥源產(chǎn)于我國,具有“花相”之稱,是我國傳統(tǒng)十大名花之一。其花型多變、花色艷麗、株形豐滿,初夏開花,在全國都有栽培,是優(yōu)良的綠化、美化材料。其品種非常豐富,現(xiàn)我園已引種芍藥150余個品種近兩萬余株。如紅色系的東方紅、艷紅、英雄花等;粉色系的魯粉、少女粉、種生粉、趙國粉等;藍色系的蘭菊、晴空萬里等;黃色系的巧玲、黃金輪等;白色系的朱砂點五、冰晴等;復色系的胭脂點玉、銀龍含珠等。每年“六·一”前后這里舉辦牡丹芍藥花會,雍容華貴的牡丹、嬌艷嫵媚的芍藥競相開放。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賞。

特別是1998年11月百歲牡丹喜遷此園,這株牡丹的主人姓栗,名萬發(fā)、字作霖,遼陽縣劉二堡人氏,1889年他到洛陽會詩訪友因慕牡丹“花中君子、品格高潔”;又為慶賀長子出生欣然帶回此株牡丹植于小園殷勤培育,枝繁葉茂。1977年遷到蘇家屯,至今已過百年,相傳五代,年年花開百余朵,國色仙姿、雍容華貴。因為植物園是植物薈萃之地,更適宜這株名花生長,所以栗家第四代子孫把這株百年牡丹獻給植物園與全市人民共睹芳華。據(jù)記載百年牡丹在國內也非常罕見,沈陽地區(qū)也僅此一株。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沈陽植物園(沈陽世界園藝博覽園)是20xx中國沈陽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會址,占地2.46平方公里,是一個森林中的世博園。沈陽世博園位于沈陽東郊,距市區(qū)十公里,交通便利。薈萃、展示了東北、西北、華北及內蒙古地區(qū)植物資源,集中展示世界五大洲及國內重點城市的園林和建筑藝術特色,是容豐富文化娛樂活動、生態(tài)和環(huán)保理念于一體的綜合旅游景區(qū)。

園內建有百合塔、鳳凰廣場、玫瑰園等主題建筑。自然生態(tài)、人工、濱水濕地三大景觀渾然天成,代表國際、國內各地區(qū)及不同風格植物的百余個風情展園如繁星般點綴其間。園內栽植露地木本植物、露地草本植物和溫室植物20xx余種,是東北地區(qū)收集植物種類最多的植物展園。

園內每年還定期舉辦大型花展,其中“五?一”的郁金香花展,“六?一”的牡丹芍藥花展,“七?一”的百合花展,“八?一”的大麗花展,“十?一”的菊花展等都精彩紛呈,是北方少有的景觀。

在園內湖泊水面上建有造型各異的鐵索橋,是游人熱衷的項目。獨具特色的兒童樂園,驚險刺激的攀巖,更令青少年流連忘返。

世博園榮獲國家首批最高aaaaa級旅游景區(qū)稱號,并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iso14001環(huán)境管理體系和ohs18001職業(yè)安全健康體系整合認證。

植物專類園按照植物的不同科屬、不同種類和不同生態(tài)習性分為“牡丹芍藥園”、“丁香園”、“杜鵑園”、“草坪植物區(qū)”、“宿根花卉園”、“觀果園”、“木蘭園”、“松杉園”、“薔薇園”、“藥草園”、“櫻花園”、“樹木標本園”、“水生植物區(qū)”、“巖生植物區(qū)”、“色葉園”、“百合園”、“珍稀瀕危植物保護區(qū)”、“整型樹木區(qū)”、“迎春園”、“臺地園”等二十余座專類園。其中有東北地區(qū)罕見的珍品“百年牡丹”,有珍稀瀕危植物東北紅豆杉、朝鮮越桔等名花異卉。亭臺廊閣、花壇景墻、疊山奇石,瀑布噴泉裝點其間,為專類園憑添幾分風韻和特色;翠湖游覽區(qū)水面空闊、湖水碧綠,如同一塊寵大的“綠寶石”,兀立于翠湖岸邊的“攀巖”又如同一座“飛來峰”,是勇敢者展示膽魄和力量的用武之地;靜潭和菱角溝是“游藝橋”集中區(qū),每天吸引著數(shù)以千計的男女老少,他們在盡興、忘我的發(fā)揮潛能,戰(zhàn)勝自我,領悟人生價值;星星樂園是少年兒童的天地,各種卡通造型游具。

令小朋友們樂不知返;動物觀賞區(qū)展示近百種珍禽異獸,使人大飽眼福;科普長廊、科普畫廊和科普園以各種新穎方式向游人介紹許多有關植物及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科普知識,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人與自然”系列雕塑充滿藝術神韻,在向人們述說那些古老而神秘的神話傳說,這些藝術杰作展示了華夏文化的深邃底蘊和厚重的歷史內涵;蒸汽機車陳列館展出十七臺我國鐵路史上使用的舊式國產(chǎn)和國外8個國家所產(chǎn)的蒸汽機車,這些科技珍品,是我國近百年一段屈辱歷史的見證……本園一年四季均有佳景可供觀賞:春夏之交,丁香、玫瑰、刺槐花香四溢;深秋紅葉誘人,果實累累;嚴冬來臨,雪壓青松、白樺秀麗、銀裝素裹。每年的幾次大型花展也是沈陽少有的景觀;5月的郁金香展;6月的牡丹芍藥及鳶尾等花展;7月的百合花展;8月大麗花展;9月地被菊展,每次花節(jié)都吸引大批游人觀賞。

介紹沈陽導游詞十篇九

各位朋友,在繁華的沈陽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莊嚴的清代宮殿建筑群。這里就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沈陽故宮。依建筑時間和布局,沈陽故宮的建筑可分為三部分,它們分別是東路、中路、西路。今天,我們就按這個順序。首先參觀東路建筑。沈陽故宮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和特殊的歷史而聞名中外,在這片絢麗多彩,雄偉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們面前的大政殿。大政殿草創(chuàng)于1625年,是處理國家政務和舉行慶典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大政殿為八角重檐攢尖式建筑,外形近似滿族早期在山林中狩獵時所搭的帳篷。在大政殿的房脊上,還飾有八個蒙古力士,牽引著八條鐵鏈,象征著“八方歸一”。正門前的大柱上,盤旋著兩條翹首揚爪的金龍,是受漢族敬天畏龍思想的影響,以龍代表天子的至尊無上。大政殿建筑特點的多樣性,體現(xiàn)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金龍盤柱,盡顯中原之風;八位力士又流露了濃郁的蒙古色彩;而亭帳式的風貌,則是滿族古老文化的延續(xù)。作為最早使用和最為重要的宮殿之一。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以大政殿為舞臺上演。1643年,六歲的順治皇帝在大政殿繼承帝位,并于次年在此頒布了出兵令,命攝政王多爾哀兵入山海關直搗中原,最終完成了滿清一代的一統(tǒng)大業(yè)。大政殿兩側南向,十王亭呈燕翅排列。錯落有致,如眾星拱月,南寬北狹,似無窮無盡,象征兵多將廣,萬世綿延。十王亭是清朝入關前左右翼王和八旗旗主在皇宮內辦公的地方。它們與大政殿構成了一組亭子式的院落建筑,反映了滿族獨特的軍政體制——八旗制度,這在中國的歷史上堪稱獨步天下。遠在努爾哈赤立國之初,凡遇軍國大事都由汗王與八旗貝勒大臣共同討論決定。努爾哈赤定都沈陽后,在修建宮殿時便將這種“君臣合署辦公”的制度固定化。以建筑的形式表現(xiàn)了八旗制度和“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的政體及軍事民主的思想。因而形成了大政殿、十五亭這組獨特的建筑,為中國宮殿建筑史寫下了空前的一頁。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中路。從1626年皇太極繼承汗位,即續(xù)建皇宮,形成沈陽故宮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起大清門,后至清寧宮,院落三進,獨成一體。大清門是沈陽故宮的正門,為皇帝臨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義小說中俗稱的“午朝門”。大清門的屋頂滿鋪黃琉璃瓦并襯以綠色剪邊,既保留了以黃為尊的傳統(tǒng)觀念,又體現(xiàn)了滿族對故鄉(xiāng)山林的深厚眷念。從而形成了區(qū)別北京故宮的一個特點——宮殿頂覆以黃琉璃瓦鑲以綠色剪邊。穿過大清門,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稱“金鑾殿”,是清太宗皇太極舉行日常朝會的地方。1635年,皇太極下令將族名‘女真”改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在崇政殿登基稱帝,上尊號“寬溫仁圣”,將國號“金”改為“清”年號“天聰”改為“崇德”。各位朋友,古代宮殿建筑布局講究“前朝后寢”。看過了皇帝上朝的金鑾殿,請大家隨我去參觀帝后的寢宮。穿過崇政殿兩側的左右翊門,舉目可見位于3.8米高臺之上的鳳凰樓。樓后為帝后寢居的后宮——臺上五宮。與崇政殿對比又形成了沈陽故宮不同于北京故宮的特點——“宮高殿低”。而北京故宮則恰恰相反,是“殿高官低”。鳳凰樓為宴飲、議事之所,是當年沈陽城的最高建筑,詩稱“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可謂十分貼切。登上鳳凰樓俯瞰四周,萬般景物盡收眼底,可飽覽盛京全景,也可觀賞日出?!傍P樓曉日”是當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鳳凰樓門洞上方懸有“紫氣東來”匾,為乾隆皇帝御筆。而乾隆皇帝則是借用這個典故寓意大清的國運興起于東方。各位朋友,穿過鳳凰樓底層的通道后,我們就進入了后妃居住的臺上五官。臺上五官是清寧宮、關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參觀皇太極和皇后的寢宮——清寧宮。清寧宮東梢門稱“暖閣”,是帝后的臥室。暖閣內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設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在暖閣內駕崩,終年52歲,后葬于沈陽昭陵,即北陵。清寧東次間開門,是典型的滿族民居——口袋房,西四門南西北三面都設火炕,稱“萬字炕”。與漢族有所不同的是,滿族人將煙囪建在屋后,而且從地面向上壘起。這種“口袋房,萬字炕、煙囪豎在地面上”的建筑特點具有濃郁的滿族風格了。各位朋友,現(xiàn)在請隨我去參觀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戲臺、嘉蔭堂、文溯閣等。說起文溯閣,我們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庫全書》。出于加強文化統(tǒng)治的需要,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詔訪求天下藏書,歷經(jīng)十余年時間編成一部大型叢書。該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所以稱為《四庫全書》。書修成后,抄錄七部,在全國建七座藏書閣分別收藏,沈陽故宮的文溯閣便是其中之一。提起宮殿建筑,我們很容易想起“紅墻綠瓦”、“金壁輝煌’這類詞匯。而文溯閣卻與眾不同,屋頂用黑琉璃瓦鑲綠剪邊,整個建筑以黑綠兩色為主色調,這與它的用途是分不開的。文溯閣藏書忌火,依據(jù)五行字說立色配飾,裝修取《易經(jīng)》“北方壬癸水”其色屬黑,因此屋頂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從天降,消滅火災。文溯閣外觀為兩層,內部實為三層,書架上的木盒稱函匣,用于收藏書籍。目前文溯閣的《四庫全書》保存在甘肅省圖書館??吹竭@里,我們今天的參觀已經(jīng)接近尾聲。沈陽故宮的三路建筑是分期建造的,布局卻是一氣呵成,完整和諧。特別是三路建筑分別代表了“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皇太極南面獨尊”、“康乾盛世”三個時期社會發(fā)展的基本特征?!敖ㄖ悄痰臍v史”,從總體來看,沈陽故宮以建筑的方式反映了滿族政權和滿族社會由崛起——興盛一高度發(fā)展的歷史進程。各位朋友,我們的參觀就要結束了,希望故宮之行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回憶。介紹沈陽故宮導游詞范例精選2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叫王格申,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導,年長的游客們也可以直接稱呼我小王,好了,先給大家講講我們的行程,我們第一個要去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沈陽故宮。說道故宮,大家肯低昂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啟示不用到北京也能看到故宮的,沒錯那就是沈陽故宮,沈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另外一個不用我多說大家應該都知道是哪一個了吧,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宮內建筑物保存完好。現(xiàn)在大家就在沈陽故宮的門口,大家都看到了它的規(guī)模比占地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這些就需要有顆朋友們自己去體會品味了,這里現(xiàn)在是沈陽最重要的游覽點。沈陽故宮建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開始修筑。努爾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極繼續(xù)修建成功。沈陽故宮的建筑布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xù)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隆時皇宮已在北京,但他有時也“東巡”回沈陽看看?,F(xiàn)在我們來到了沈陽故宮的東路,這里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兩旁分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建筑,正門有兩根盤龍柱,以示莊嚴。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從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脫胎于少數(shù)民族的帳殿。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這也顯示了少數(shù)民族文化的一個發(fā)展。崇政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筑,在中路,是皇太極日常臨朝的地方。崇政殿北有一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最高的建筑物。沈陽故宮博物館所陳列的多半是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和鹿角椅等。沈陽故宮博物館陳列的藝術品也很豐富。在繪畫陳列室里,有明、清兩代一些大師的作品如清李鱒、金農、明文征明書畫精品、陶瓷、雕刻、織鄉(xiāng)、漆器等工藝品。我的講解就差不多,現(xiàn)在給大家一點時間自己去觀賞一下,半個小時候我們在這里集合,謝謝大家的配合。

介紹沈陽導游詞十篇十

各位游客:

歡迎大家去到沈陽,我是您們的導游,沈夢,大家可以或許叫我沈導游,也可以叫我夢導,我更喜歡您們加我夢導,好了,先簡答給大家介紹一下,在繁華的沈陽今鄉(xiāng)中央,有一座巍峨莊寬的清代宮殿修建群。等于我們古天的目的地——沈陽故宮。

依修建光陰以及布局,沈陽故宮的修建可分為三全數(shù),它們星散是東路、中路、西路。古天,河北導游詞,我們就按這個順序。首先觀光東路修建。

沈陽故宮以其獨特的修建藝術以及特殊的汗青而聞名中外,在這片絢麗多彩,雄偉多姿的修建群中,最今老,最具特色的等于我們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初創(chuàng)于1625年,是處理國家政務以及入行慶典行為的次要場所之一。做為最早使用以及最為首要的宮殿之一。許多重大汗青事宜都以大政殿為舞臺演出。

大清門是沈陽故宮的正門,為皇帝臨朝前,文武百官候朝之處。它便是演義小說中雅稱的“午朝門”。大清門的屋頂滿鋪黃琉璃瓦并襯以綠色剪邊,既保管了以黃為尊的傳統(tǒng)觀念,又表現(xiàn)了滿族對故城山林的深薄眷念。從而形成了區(qū)分南京故宮的一個特點——宮殿頂覆以黃琉璃瓦鑲以綠色剪邊。

穿過大清門,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雅稱“金鑾殿”,是清太宗皇太極入行普通朝會之處。

各位伴侶,今代宮殿修建布局講究“前朝后寢”??催^了皇帝上朝的金鑾殿,請大家隨我往觀光帝后的寢宮。

鳳凰樓為宴飲、議事之所,是當年沈陽鄉(xiāng)的最高修建,詩稱“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可謂非常貼切。登上鳳凰樓仰瞰四周,萬般景物一覽無余,可飽覽盛京齊景,也可觀賞日出?!傍P樓曉日”是當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

各位伴侶,穿過鳳凰樓底層的通敘后,我們就入進了后妃居住的臺上五官。臺上五官是清寧宮、閉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

現(xiàn)在請大家隨我觀光皇太極以及皇后的寢宮——清寧宮。

清寧宮東梢門稱“暖閣”,是帝后的寢室。暖閣內亂爭分北南兩室,兩室均設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在暖閣內亂爭駕崩,終年52歲,后葬于沈陽昭陵,即南陵。

各位伴侶,現(xiàn)在請隨我往觀光西路修建。西路修于1782年至1783年,次要搜羅:戲臺、嘉蔭堂、文溯閣等。

說起文溯閣,我們沒有能沒有提到坤隆皇帝以及《四庫齊書》。出于增強文化統(tǒng)亂的需要,坤隆皇帝于1772年下詔訪求世界匿書,歷經(jīng)十余年光陰編成一部大型叢書。該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以是稱為《四庫齊書》。書建成后,抄錄七部,在齊國修七座匿書閣星散保匿,沈陽故宮的文溯閣便是此中之一。

看到這里,我們古天的觀光已經(jīng)親近尾聲。望故宮之行能給你留下優(yōu)美的回憶。

介紹沈陽導游詞十篇十一

沈陽故宮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滿族人建立的清政權的早期皇宮。1644年清遷都北京后,經(jīng)過增修,又成為皇帝巡幸東北時的行宮。1926年至今,為沈陽故宮博物院。現(xiàn)存古建筑100多座,總占地面積60000多平方米。沈陽故宮主體部分,是清太宗皇太極時期(1627年--1643年)的皇宮,具有濃厚的滿族特色和中國東北地域建筑特色。沈陽故宮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從遼東地區(qū)興起的清帝國在這里奠定基礎,并從地方政權發(fā)展為統(tǒng)治中國268年的統(tǒng)一王朝。

具有重要的觀賞價值和研究價值。展覽采用世界先進陳形形式,充分運用現(xiàn)代設備和陳列手段,同時又保持皇宮的古樸風貌,使您仿佛步入藝術圣殿。

清代皇宮外國禮品展沈陽故宮收藏和陳列的明清歷史文物、藝術珍品及工藝美術品中,有許多中西文化交流工藝品,如鐘表、玻璃器可謂獨具特色。自十七世紀以來,西方一些國家把大量的鐘表、玻璃器輸往廣州、由廣東海關購置貢進皇宮,海外各國使者也競相以本國精致的鐘表、玻璃器作為貴重禮品贈給大清王朝,用這些巧于構思,精心制作的鐘表、玻璃器精美藝術品取悅于皇帝,不僅是帝后怡情賞玩之物,也是宮殿里不可少的一種裝飾品。這些技藝精湛的工藝品,充分顯示了外國匠師們的創(chuàng)造智慧與藝術才能,同時也是十七、十八世紀,中西方文化交流,貿易往來的歷史見證。

介紹沈陽導游詞十篇十二

各位游客朋友:你們好!歡迎大家到沈陽市植物園來觀光游覽!

首先請讓我介紹一下沈陽植物園的概況:沈陽植物園位于沈陽市的東郊,在輝山風景區(qū)和東陵之間,距市區(qū)1公里,有公路、鐵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它建于1959年,至今已有40多年的歷史了。提起建園,我們不得不提想到當時市委第一書記焦若愚同志,是他親自倡導并籌建了沈陽植物園。

在植物園的正門(西門)上還鐫刻著他老人家親手題寫的蒼勁有力的五個大字——沈陽植物園。植物園主要擔負著科普、科學研究和參觀游覽的任務,是對人們進行科普教育的好場所,也是現(xiàn)代化城市建設必不可少的科普基地。植物園總占地面積200.萬平方米,1993年正式對外開放,對外開放面積100萬平方米。就面積而言,在全國也屬大型植物園。

全園以翠湖為中心,到目前為止已建成各類植物專類觀賞園20個,已搜集多類植物1200余種,其中露地木本植物500余種,草本植物300余種,溫室花卉植物400余種,是東北地區(qū)收集植物品種最多的地方、除此之外,園中還建有兒童活動區(qū)、水上活動區(qū)、游藝區(qū)、動物展覽區(qū)和餐飲區(qū)。

特別是代表我園聳立著10多座以“人與自然”為主題的中國古代神話系列雕塑,更是加深了全園的文化內涵,這在全國還是首創(chuàng),已經(jīng)引起了人們的濃厚興趣。目前,植物園已吸引了各地游人紛紛前來參觀,每年累計接待游客100萬人次。沈陽植物園現(xiàn)已評為遼寧省五十大旅游景觀之一;也是沈陽市十大科普基地之一。

下面我們一起走進正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半園形廣場,主路從廣場中央穿過,在園形臺階上布滿了多色鮮花,像張開熱情的雙臂在歡迎大家的到來,用五色草栽的大熊貓憨態(tài)可掬,正抬手向大家致意。廣場上還設有全園導游圖,引導大家盡興游覽。

過廣場,在主道的左側是牡丹芍藥園、此園占地2.8萬平方米,于1995年建成。全園按中國傳統(tǒng)自然式布置,園中建有假山、廊亭、大有詩情畫意之感。牡丹芍藥同是牡丹科花卉。牡丹更是我國特產(chǎn)的名貴花卉和藥用植物,因其花品多、花姿美,雍容華貴、艷冠群芳,花色、姿、香、韻俱佳,而素有“花中之上”、“國色天香”的美譽。被歷代人們所鐘愛,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

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曾寫詩贊道:“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由此可見花開之魁力!現(xiàn)我園已從山東河澤、河南洛陽、甘肅等地引種牡丹100余個品種近多株:如大富貴、狀元紅、紅輝、粉蛾、大胡紅。趙粉、宏圖、種生紫等。芍藥源產(chǎn)于我國,具有“花相”之稱,是我國傳統(tǒng)十大名花之一。

其花型多變、花色艷麗、株形豐滿,初夏開花,在全國都有栽培,是優(yōu)良的綠化、美化材料。其品種非常豐富,現(xiàn)我園已引種芍藥150余個品種近兩萬余株。如紅色系的東方紅、艷紅、英雄花等;粉色系的魯粉、少女粉、種生粉、趙國粉等;藍色系的蘭菊、晴空萬里等;黃色系的巧玲、黃金輪等;白色系的朱砂點五、冰晴等;復色系的胭脂點玉、銀龍含珠等。每年“六·一”前后這里舉辦牡丹芍藥花會,雍容華貴的牡丹、嬌艷嫵媚的芍藥競相開放。吸引各地游客前來觀賞。

特別是11月百歲牡丹喜遷此園,這株牡丹的主人姓栗,名萬發(fā)、字作霖,遼陽縣劉二堡人氏,1889年他到洛陽會詩訪友因慕牡丹“花中君子、品格高潔”;又為慶賀長子出生欣然帶回此株牡丹植于小園殷勤培育,枝繁葉茂。

1977年遷到蘇家屯,至今已過百年,相傳五代,年年花開百余朵,國色仙姿、雍容華貴。因為植物園是植物薈萃之地,更適宜這株名花生長,所以栗家第四代子孫把這株百年牡丹獻給植物園與全市人民共睹芳華。據(jù)記載百年牡丹在國內也非常罕見,沈陽地區(qū)也僅此一株。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78619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