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種特殊的文體,通過對影視對節(jié)目的觀看得出總結(jié)后寫出來。什么樣的讀后感才能對得起這個作品所表達(dá)的含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zhǔn)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一
今年,我校開展了“好書伴我行”的讀書活動,同學(xué)們都讀了很多有用的書,正是這些書把我們山區(qū)的孩子的野性“收”了回來,把我們帶進浩瀚的天地,領(lǐng)略了人世的真諦,讓一貧如洗的我們得到一筆精神的財富。
我就是這時與書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的,我在短短的一個月左右就熟讀了《唐詩三百首》,為此教師還準(zhǔn)備讓我去參加全縣小學(xué)生“讀詩、背詩、吟詩”比賽呢這本書中的資料可謂包羅萬象,大千世界,人世百態(tài),盡在其中。我想把它比作一個花園,今日我摘取其中一些描述情感方面的詩句來說說吧!
——母子情。“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每每讀到孟郊的《游子吟》時,詩中詩人將一位慈母的形象展此刻我們面前。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起自我的母親:早晨很早起床為我做飯,每一天變著花樣的菜讓我?guī)У綄W(xué)校,說我讀書累,要讓我跟上營養(yǎng);上學(xué)的時候書包里總是帶一壺?zé)崴?,媽媽讓我在課間喝;看著我大口吃飯,媽媽總是滿臉的笑容……,正是書中的教導(dǎo),使我銘記:我要好好學(xué)習(xí),做一個懂事的兒子回報媽媽的愛。
——朋友情?!皠窬M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讓我明白了人生得一朋友不容易,即將畢業(yè)的我們也許以后不在一個學(xué)校讀書。所以我們要在這小學(xué)階段僅剩的一點點的時光中該團結(jié)一致,友好相處,快歡樂樂地度過這僅剩的時光,讓這段時光成為我們一生中完美的回憶吧!王勃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讓我明白朋友雖然分別了,可是再遙遠(yuǎn)的距離也阻不斷朋友之間的感情。
——思鄉(xiāng)情。無論是李白《金陵酒肆留別》中的的“此夜曲中聞?wù)哿?,何人不起故園情”還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都讓我明白了故鄉(xiāng)是我們炎黃子孫的生源地,游子無論生在何地,都不能遺忘這份親情。臺灣雖然沒有歸母親的懷抱,但同胞們那份眷念之情,是永遠(yuǎn)也抹不掉的,這份情永遠(yuǎn)都會印烙在每個人的心靈上。無論怎樣洗刷都不會消跡,就如蓮藕一樣,藕雖然斷了,可是絲未斷......
《唐詩三百首》中同類型出色的詩作還有很多,這本書不僅僅把我引進了一個色彩繽紛的詩的世界,還開拓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知識。同學(xué)們,讓我們一齊走進唐詩吧!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二
學(xué)前班時,好奇怪,一位年輕帥氣的男老師教我們?nèi)M瑢W(xué)跳舞,跳的舞蹈歌曲歌詞是一首詩,叫做《游子吟》。幾遍跳下來,老師為了讓我們跳得更好,便解釋歌詞給我們聽,提到想念媽媽時,我們班好多同學(xué)放聲大哭,只有我“光下雨不打雷”——眼淚奪眶而出,一聲不吭。我知道此時此刻我和我的同學(xué)們心里想的是什么。老師為了止住我的淚水,送了一本有拼音和好看圖畫的小學(xué)生《唐詩一百首》給我。并告訴我書里有這首詩,想媽媽的時候拿出來看一看。
在我朦朧的記憶中,小時候的媽媽給我的印象是那么善良,勤勞。我最喜歡圍在忙碌勞作的媽媽的身邊。記得有一次,我跟著媽媽到田里收黃瓜。媽媽忙得汗流浹背,不停地往籮筐里裝黃瓜。剛滿六歲的只能摘到不高處的黃瓜,也幫媽媽裝滿了另外那個籮筐。就這樣來來回回,終于搬完了田里的黃瓜。開水燙過后,半生熟的黃瓜在樓頂上鋪滿了一地金黃。媽媽拿來菜刀和砧板,黃瓜在媽媽熟練的刀功下均勻地分成四掰。黃瓜被切成四掰后,敞開肚皮鋪在太陽底下曝曬。我給媽媽遞黃瓜,每遞一個黃瓜,媽媽就對我微笑一下。我頓時覺得媽媽的微笑比這一地太陽底下的金黃還燦爛。
一個慵懶的午后,微風(fēng)吹起的窗簾打在窗棱上的響聲驚醒了在媽媽懷里甜睡著的我。我發(fā)現(xiàn)我的身邊放著一件蛋黃的體恤衫。奶奶步履蹣跚地走進來說:“小春,你媽媽將你們曬的黃瓜皮挑到圩上賣,貨好,有個老板給了個好價錢,你媽媽還給你買了一件新衣服。喏,像黃瓜皮一樣的顏色。你媽媽還說,她去廣東打工了,叫你乖乖地。去讀學(xué)前班可不能哭鼻子喲!”
我一頭扎進那件蛋黃色的`體恤衫里,越控制不哭,眼淚越剎不住車,心里一陣一陣被刺痛。我真不想長大,長大了媽媽就要遠(yuǎn)離我,要到遠(yuǎn)方打工維持生計。我的腦子里清晰地映出媽媽那陽光底下甜甜的微笑!
念到三年級上冊時,在語文百花園地的學(xué)習(xí)內(nèi)容中我又和這首詩相遇了,還更巧是那位十分帥氣的男老師教我們。他跟我們講:熟讀唐詩“一”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中有描寫“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母親,有“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無私奉獻的老師,有“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壯志愛國的將士……其中是《游子吟》這首詩讓我愛上閱讀這本書。每次念到這首詩時,每一個字讓我顫抖嗚咽痙攣哽咽。于是,我找來這本《唐詩一百首》和那件蛋黃的體恤衫,用袋子裝好,放在我的枕頭底下。想念媽媽時便拿衣服出來看一看,把書念一念。
有人說:人總是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上苦苦地尋找自己精神的樂園。每一次的新發(fā)現(xiàn),都會帶來無限的感激與驚喜。
一首詩撩撥我內(nèi)心深處那根我不愿觸碰的心弦,但又偏偏激起那血脈相連的親情思念——媽媽,你現(xiàn)在在哪里?我愿我快點長大,承擔(dān)起家庭的責(zé)任,讓媽媽不再那么辛苦,永遠(yuǎn)微笑著陪伴我。從此,我?guī)е鴮寢尩奈⑿Φ乃寄?,深深把頭埋在收集這首詩的《唐詩一百首》中,尋找那無限的感激與驚喜,伴隨著我沒有媽媽陪伴的童年。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三
唐詩,發(fā)出它無限的光芒,見證著中國文明。每一首詩都很簡樸,只有短短幾行字,但是卻很優(yōu)美,富有一種讓人用多優(yōu)美的語言都表達(dá)不出來的美好情感。
唐詩,字字句句都溫暖人心,總會給予我們神奇的力量,讓我們懂得生活中的大道理,讓我們懂得珍惜。每一首詩跟詩人一樣,有自己的光彩、風(fēng)格。雖然詩人不在了,但是唐詩卻永遠(yuǎn)存在!
唐詩似乎有著讓人起死回生的力量,只要細(xì)細(xì)去品讀,這便是人生中最大的一筆財富,讓我們一生受益。
《唐詩三百首》寄托了人們對中國文明的夢想,我們做為一個現(xiàn)代人,一定不能辜負(fù)古人的愿望,所以我們應(yīng)該努力學(xué)習(xí),不單是為了祖國,還為了自己。
最后,推薦大家看《唐詩三百首》,也要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xí)慣,讓我們在知識的海洋探索吧!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四
這是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里的詩句。在唐詩里,李商隱的詩歌以用典多、隱晦而著稱。他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美麗的詩句。如“劉郎已恨蓬山遠(yuǎn),更隔蓬山一萬重”、“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等,留給我們遐想的空間,把我們帶入美妙的意境。
“秋陰不散霜飛晚”,此時此刻,仰頭望天,雨意已濃,一片迷蒙。這樣的物景,給本就不夠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陰影,心境的黯淡,又為物景抹上了一層灰色。情與景,心與物渾然于一體。“留得枯荷聽雨聲”,這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也是一直為后學(xué)所溢美的神來之筆。試想,淅淅瀝瀝的秋雨,點點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錯落有致的聲響,該是一種怎樣的聲韻?枯荷無疑是一種殘敗衰颯的形象,偶爾的枯荷之“留”,贏得的卻是詩人的“聽”,而詩人“聽”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聲??莺汕镉甑那屙?,有誰能解其中個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詩人的化身,而那“雨聲”也遠(yuǎn)不僅是天籟之韻了,或許它還是詩人在羈泊異鄉(xiāng)、孤苦飄零時,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韻呀!
其實,通過這兩句詩,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晚唐衰敗的景象。有點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在唐玄宗后期,“開元盛世”的歷史氣象便開始漸漸走向衰落。這我們也可以從很多詩歌中看出來,如杜甫寫在“安史之亂”以前的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寫出了社會階層之間的差別,從而透露出社會發(fā)展的不和諧;又如杜牧的詩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悻名“,表面上看,這是在寫他自己尋花問柳、風(fēng)花雪月的日子,同時也從側(cè)面透露出揚州娼妓業(yè)的發(fā)達(dá),從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角度來說,這是唐朝經(jīng)濟文化高度發(fā)達(dá)的結(jié)果。但是,物極必反,當(dāng)這種”繁華“超過一定的限度之后,就是一種衰敗的前奏或者象征了。在白居易的《長恨歌》中,卻直截了當(dāng)?shù)貙懙馈贝合喽倘崭咂?,從此君王不早朝“,透露出來唐朝宮室的衰陲。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在這句詩中,從”晚“字和”枯“字,我們可以得到前面說的現(xiàn)象。這里,估計會有人說我斷章取義。說實話,由于本文沒有對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進行論述,未免會顯得有點牽強附會。但是,它確實寫出了一種衰敗的氣象。
手捧一本唐詩,讀出來的就是一個唐朝。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五
本書是著名隋唐史學(xué)者、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蒙曼老師講解唐詩的首部作品,蒙曼老師帶你重返大唐,品讀最美唐詩。該書以古典24節(jié)氣和現(xiàn)代節(jié)日為切入點,帶領(lǐng)讀者在四季時令中閱讀精選的唐詩作品,品味唐詩的語言美、文學(xué)美,講述文化典故、進入詩人心境。以此為主題精心編排修訂32首詩文講稿。這些詩圍繞著四季的節(jié)氣和節(jié)日,其實就是圍繞著唐代的歲月輪回,圍繞著唐人的`生命輪回。希望在這輪回中看到他們——李白、杜甫、王維,更希望在這輪回中看到我們——你我和他(她)。我們和他們,古代和今天,傳統(tǒng)和未來,就相遇在這如許美妙的四時之詩中。讓我們和蒙曼老師一起,細(xì)細(xì)領(lǐng)略那穿越千年而來的風(fēng)花雪月,和那歷經(jīng)千年而不朽的繡口錦心。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六
在讀《徐文兵、梁冬對話黃帝內(nèi)經(jīng)·異法方宜》時,他二人建議沒事兒的時候讀讀古文,古文除了有意境之美,還有音韻之美,可以通人心神。
音是能撥動人心弦的,比如說律詩和絕句,對音都有平平仄仄的要求,一字一句打動人的內(nèi)心。音韻本身是陰平、陽平,一聲二聲是陽,三聲四聲是陰,這種平仄的關(guān)系,讓古詩達(dá)到了陰陽的和諧。而有的音又是無聲的,大音希聲,最大最美的聲音是無聲。聲觸動了心神,音加個心,是謂“意”,即心里面有共振、共鳴。
也許這就是我讀《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以及許多古詩詞時覺得分外解壓的原因吧。對于我這種多年來一直心病纏身的人,每當(dāng)那一個個韻腳踩到我的心尖兒上時,所有的猜不透、想不通、求不得、看不開、放不下,都可以頃刻化為容易生、也容易解的瑣碎煩惱,再如漣漪一般蕩漾開去......此時,如花在野的寂靜,片刻,足矣。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七
唐詩,是中國文化中的瑰寶,是中國詩歌的高峰,而《唐詩三百首》更是唐詩中的精華。從牙牙學(xué)語起,父母就教我們背誦唐詩。什么:白日依山盡呀,床前明月光呀等等,也就成了我們童年的歌謠。自學(xué)習(xí)認(rèn)字后,各種版本的《唐詩三百首》也成了我們啟蒙讀本。
就詩人而言,我比較仰慕李白。李白寫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可真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詩仙”啊!我很喜歡他的《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這是一首多么富有詩情畫意的詩呀。
我還喜歡李白的《春思》、《早發(fā)白帝城》、《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這些語句優(yōu)美的詩歌。
就詩歌形式而言,我比較喜歡的多是五絕、七絕、五律、七律之類的詩,因為它們短小精悍,讀起來朗朗上口,也容易記住。但有時不足二十余字的唐詩竟也包括多層的意境,而且每個字各具文采。賈島的推敲的故事可謂唐詩中的有名典故,竟會達(dá)到得一字而詩意盎然,易一字而詩意全無的地步。這,真讓我佩服之極。
現(xiàn)在,許多唐詩都已進入了我們的小學(xué)教材中,成了我們學(xué)習(xí)中國文化、了解中華文明的入門階梯。而我的書架上,也有幾種版本的《唐詩三百首》,它們成了我常讀常新的讀物,讀后令人浮想聯(lián)翩。我愛《唐詩三百首》。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八
在燦如星海的唐宋詞中,有一顆星星時時照亮著我。那是文天祥在臨死前吟成的一首千古絕唱――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千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炭譃╊^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個響亮的名字,南宋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處于元軍大舉南侵,南宋瀕臨滅亡的時期。為了救亡圖存,他積極組織和領(lǐng)導(dǎo)宋軍抗元。這首詩表現(xiàn)的正是文天祥被俘之后寧死不屈、正氣凜然的高尚節(jié)操。就是這“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句,表現(xiàn)了他堅強的愛國意志,成為我們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座右銘。每當(dāng)我吟起《過零丁洋》,就覺得文天祥的一腔浩然正氣充溢于天地之間??次奶煜榈倪@首詩,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起《我的自白書》:我渴望自由,但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子里爬出?人人都渴望生命,生欲我所欲,義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可矣!又覺得國亡我不亡就是恥辱,我必須與邪惡斗爭。這首詞告訴我歷史上宋元兩朝的盛衰,讓我更加地?zé)釔圩鎳?,愿為祖國效力,寧死不?dāng)亡國奴。
宋詞是回味無窮的,宋詞給我?guī)頍o限的遐想。
樂清育英學(xué)校黃雯雯。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這首唐詩是我在一年級時學(xué)的《詠鵝》?,F(xiàn)在我想起這首詩,仍然讀得津津有味。我喜歡讀唐詩,吟誦起唐詩,就像唱歌一樣高興。因為在唐詩里,我能懂得很多道理,學(xué)到很多在課本上找不到的知識。它是祖先留下來的文化遺產(chǎn)。我覺得讀唐詩是一種樂趣,它成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三年級的時候,老師給我們每人發(fā)了一份《唐詩70首》。我把這本不值錢的書看作寶貝似的,都過了兩年多了,還放在我家的書柜里?,F(xiàn)在打開它,我讀起里面的詩還是那么的著迷。這本厚厚的《唐詩70首》里,我最喜歡、記得最熟的一首就是《靜夜思》,它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的大作。記得我們最近學(xué)的一首歌,歌的歌名是《讀唐詩》。這首歌的開頭就是朗誦了這首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边@首詩訴說的是遠(yuǎn)在它鄉(xiāng)的游子李白非常想念自己的家鄉(xiāng)。這首詩雖然只是說了李白想念自己的家鄉(xiāng),自己的親人,可我覺得他也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他很想自己的母親,很想回到遙遠(yuǎn)的家鄉(xiāng)與年老的母親一起度過這寂靜而冷清的中秋之夜。
學(xué)古詩的好處有很多。讀唐詩,豐富我的課外生活,讓我知道不少名人故事,也能從中明白許多做人的道理。如:“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弊屛腋惺艿疥懹芜@顆深深的愛國之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弊屛易鲆粋€愛惜糧食的人。“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感受到母親博大的愛,有做一個孝敬父母的人……我讀了唐詩以后,覺得自己變得有教養(yǎng)了,不像以前那樣孩子氣,不懂道理。整個人就像脫胎換骨一樣,成了一個小大人。
《讀唐詩》這首歌里還唱道:“唐詩唐詩傳家寶,一代一代傳到我,文明喲古國……”既然唐詩是寶,中國是文明的古國,大家還不快行動起來去讀這個寶,去尋我們文明古國的寶!
讀《論語》,學(xué)做人。
樂清育英學(xué)校陳天楊。
暑假里,爸爸要我背《論語》。我接過一看,“學(xué)而第一”四個大字映入我眼簾,下排是“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爸爸鄭重地對我說:“天楊,以后你每天背兩句,要記住圣人的教誨?!?/p>
盡管我心里有一千個一萬個不愿意,可看到爸爸那虔誠的神情,我遲疑了片刻,為了不使爸爸失望,我只能裝出很樂意的樣子,高興地說:“好呀!”
開始背誦時,我只是勉強應(yīng)付,死記硬背。到了后面,我才發(fā)現(xiàn),這里面的寓意很深。在前十篇中共出現(xiàn)十五次孝。整部書主要講的是仁。商鞅還講過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們學(xué)的《弟子規(guī)》,只是根據(jù)《論語》中的一小部分進行擴寫的。其中一句――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汝溪不曰,其為人也。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币馑际牵喝~公問子路,孔子這個人怎么樣,子路不回答??鬃诱f:“你怎么不說呢?我這人呀,發(fā)奮時忘記吃飯。高興時忘記憂愁。不知道老就要來了。如此而已。”這句話使我很受感動??鬃樱暌灰姷钠娌?,卻只說“如此而已”。做人,不能驕傲,也不能吝嗇。《論語》中說過:“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于不足觀也已?!敝芄且粋€孔子都佩服的圣人,可孔子還說如果他驕傲而且吝嗇,那就沒有什么可贊揚的了。因為他的缺點像一朵朵烏云掩蓋了他的才華這個太陽。
《論語》使我受益匪淺。它告訴我如何做人,告訴我治國之道,告訴我孝道,它還告訴我仁義。《論語》,你就像一座用之不完,取之不盡的寶庫,從做人到治國,你都說得讓人心服口服。你讓愛學(xué)習(xí)的人變得更充實。
樂清育英學(xué)校黃重文。
“唐詩宋詞,四書五經(jīng)……”當(dāng)我唱起這首歌,一種自豪便涌上心頭。因為我是中國人!唐詩宋詞是我們中國一顆璀璨的明珠!它像一條條清泉流進我心窩。它是傳家寶,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岳飛,讀過宋詞的人都知道,他可不是一個小人物喲!其中,他寫的.《滿江紅》使我受益匪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彪m然只有短短幾句話,可它卻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岳飛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嘆。他精忠報國,忠心不二,把三十多年的豐功偉業(yè)只看作是一點微不足道的塵土?;叵肫鹌綍r我的所作所為,我不禁羞愧地低下了頭。我平時總是自高自大,有里一點點成功,我就高興得眉飛色舞。老師夸我?guī)拙洌腋侵焊邭鈸P。媽媽獎我?guī)自X,我的尾巴就翹得更高。如今拿來與岳飛這位大英雄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此刻,岳飛那嚴(yán)肅的神情更讓我無地自容,覺得自己是多么渺小,他又是多么高大!
唐詩宋詞,是你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讀宋詞《滿江紅》有感。
樂清育英學(xué)校於俊杰。
三年級的時候,我就認(rèn)識了宋詞。我清楚地記得,當(dāng)時是由李老師寫在黑板上教我們背誦,講意思給我們聽,我們才懂得了其中的道理。
宋詞是一種依據(jù)音樂曲調(diào)填寫的詞,作者很多,并且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大致分為“婉約”和“豪放”兩派。前者多歌唱風(fēng)花雪月,離人憂傷,情人相思;后者多抒發(fā)濟世報國之志,或議論古今,感嘆人生滄桑。
我感受最深的宋詞是岳飛的《滿江紅》。岳飛是一位抗金名將。他英勇殺敵,非常愛國,背上刺著“精忠報國”四個字。他在詞中寫道:“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意思是說,想把金人的肉吃了,把金人的血喝干。因為金人打進了大宋,傷害到了許多老百姓,還把皇室的成員抓去。岳飛的心中還有一件事,那就是把金人占領(lǐng)的山河打回來,再去見皇上。他始終認(rèn)為,自己已經(jīng)三十多歲了,可是功勞卻像塵土一樣少。自從我讀了這首宋詞以后,就覺得岳飛那精忠報國的赤子之心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當(dāng)前這個時代,這首詞依舊可以給我們鼓舞,華夏民族盡管歷史上一直很強大,但還是一直生活在虎狼環(huán)伺之間,至今尤劇?;赝麣v史,華夏民族曾戰(zhàn)敗過強大的匈奴、突厥,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文明,也一樣被當(dāng)時的異族統(tǒng)治過,盛衰之間,只在自強。虎狼之側(cè),不容懈怠。現(xiàn)在,我們在同一個班級里,就要共同為這個班增添光彩。假如同學(xué)們?nèi)巳硕紴榘嗉壴龉?,這將是一個多么好的班級呀!現(xiàn)在,我們還要好好學(xué)習(xí),將來為祖國增光彩,為保衛(wèi)祖國的邊疆而勇于獻身。
讀了這本書里的《滿江紅》,我也有了一顆愛國、報國之心。書里還有很多好的宋詞,希望大家速去閱讀。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九
暑假里,我讀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
唐朝的詩歌是中國文學(xué)的精華,流傳下來的有幾萬首,我讀的版本是清朝一個叫衡塘退士的人編的。唐朝的重要詩人和主要作品基本上都包括在內(nèi)。這里面既有古詩也有樂府詩,既有絕句也有律詩,既有五言的也有七言的。詩的內(nèi)容也十分廣泛,有寫景的、也有寫人的、還有寫山水田園、邊塞風(fēng)情、思念之情的。
我比較喜歡的詩有王維的《山居秋暝》。這是一首寫山水的名詩,描寫一個世外桃源的美麗畫卷,令人心曠神怡。我還喜歡崔顥的《黃鶴樓》,這首詩受到很高的評價。據(jù)說李白登上黃鶴樓看到了崔顥的詩,大為嘆服,說:“眼前有景到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李白都不敢比,可見崔顥這首詩寫得多么好。還有一首詩也很有意思。有個叫朱慶馀的人,他快要考試了,心里沒底,不知道自己的文章水平高不高,能不能通過,就寫了一首《近試上張水部》的詩,呈送給大詩人張籍,想聽聽他的意見。在這首詩里,他把自己的文章比作剛結(jié)婚的新媳婦,生動形象。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我要堅持讀唐詩背古詩,也想將來自己會寫詩。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十
輕輕地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摩詰一齊暢游在山水之間,一輪皎潔嬌美的圓月在松枝間穿拂,如水的山間軟泥上縹緲著點點精巧的光斑,如碎碎的寶石鑲嵌在大山的錦緞上,自然而不虛浮,淳樸而不媚俗。一汪清泉靜靜地流淌,柔柔地穿梭在林間,不時地撞擊在石壁上,蜿蜒成圈圈漣漪,完美詩意地蕩漾開來。在溪畔的靜夜中氤氳成心中淡淡的思緒。
思念之情。
緩緩翻開《唐詩三百首》,和王勃一齊沉浸在友人的思念之中?!芭c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是他的祝愿,“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他的心聲,“無論去與往,俱是夢中人”是他的思念,那對朋友的思念,那對朋友的不舍,在長河中聚集在一齊,永遠(yuǎn)樂會消逝。
人生之挫。
靜靜翻開《唐詩三百首》,和李白一齊應(yīng)對人生挫折。“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是他的挫折,“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是他的感嘆,“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是他的信念。那縷堅貞的信念,是他的心中留下了永遠(yuǎn)的烙印。
《唐詩三百首》讓我欣賞如此溫柔的山水之氣,美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感覺到朋友之間濃濃的友情,幸哉!
《唐詩三百首》讓我體味如此偉大的人生之挫,妙哉!
沏一杯菊花茶,捧著唐詩三百首,窗外有陽光照過窗簾,驀然回首,細(xì)細(xì)欣賞那溫柔的山水之氣,感受那濃濃的思念之情,體味那偉大的人生之挫,倏然,忘記了今夕今日。
我讀《唐詩三百首》,我看人生三千景,我悟世間人世情,我體世間人之挫。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十一
今天,我讀了《唐詩三百首》這本書,里面有好多描寫風(fēng)景的古詩,比如:李白寫的《望天門山》、王維寫的《山居秋暝》、張九齡寫的《湖口望廬山瀑布水》、韓愈寫的《晚春》等。每首古詩都給我們講解了不同季節(jié)的.風(fēng)景。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寫的《早發(fā)白帝城》。這首詩李白用“千里江陵一日還”表達(dá)了早早趕回家鄉(xiāng)的急切心情。
通過這本書,讓我了解了許多課文中沒有學(xué)過的古詩,我非常喜歡《唐詩三百首》。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十二
英國的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那么讀詩呢?來看下面的唐詩三百首的讀后感:
許多中國人,都是在唐詩宋詞里不知不覺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長。
小的時候,誰沒有跟著李白看過“床前明月光”?雖然不懂得什么叫思鄉(xiāng),但孩子的眼睛卻像月光一樣清清亮亮。
誰沒有跟著孟浩然背過“春眠不覺曉”?背詩的聲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紛紛啼鳥。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多少文人墨客在“青山綠水,嬌鶯戲蝶”的意境中寫下了流傳至今的千古名句,或是秋思浩蕩,或是春風(fēng)飛揚,或是明月千古,或是斜陽晚鐘,又或許是田園林泉和詩酒流連。
翻開《唐詩宋詞三百首》,你應(yīng)該會聽到江南淅瀝的雨聲,看到碧波上泊著的烏蓬船。
青蓮居士當(dāng)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豪氣,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悲歌,帶給我同樣的震撼,一個是詩仙俠士,一個是愛國不惜生命的偉人,在歷史這條奔流不息的滔滔大河中,他們流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
在杜甫“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纏綿俏麗中,我又感受到了詩人把這美如畫的情景描寫的如此惟妙惟肖,留給我們的是清雅秀麗的余韻。
“宛轉(zhuǎn)峨眉能幾時,須臾鶴發(fā)亂如絲”,“但看古來歌舞地,唯有黃昏鳥雀悲”,這幾句詩,不正是把那種感嘆時光無情的悲涼之感表達(dá)的淋漓盡致嗎?這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把對時光的不舍與感嘆融入了這一個個字中。
從留有濃濃墨香的唐詩宋詞中,我們還能讀到那濃濃的愛國情懷。
它們也許是李后主“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深沉嘆息;也許是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激情;又或許是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報國無門的情感。
詩人任思想在伏案揮毫中狂舞,任對祖國的滿腔熱血在紙上揮灑,留與后世的一代又一代愛國兒女久久瞻仰。
身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應(yīng)該為祖國擁有如此豐富、瑰麗的文化感到驕傲,我們現(xiàn)代的少年更是要取詩之精華,學(xué)詞之涵韻,在這些令人浩氣長舒的詩句中,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英國的培根曾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宋代的蘇軾也曾云:“腹有詩書氣自華?!眱晌辉谖膶W(xué)領(lǐng)域具有重大成就的人都認(rèn)為,讀詩,可以提升人的智慧與情操。
放眼我國五千年的歷史,唐朝的詩歌發(fā)展最為昌盛,為后人留下了無數(shù)經(jīng)典之作。
年少時,寄居在外公家,外公是詩迷,珍藏的詩書舉不勝舉。
于是,我便輕易讀到了《唐詩三百首》。
我初識的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一讀之下竟欲罷不能,從此,我便沉浸于詩的世界。
最初讀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語句;再讀詩,便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故事。
我最愛在清風(fēng)微拂的傍晚,于柳樹下,讀一首唐詩,或讀李白的豪情,在現(xiàn)實中飲酒放歌;或讀杜甫的雄渾,讓自己多一份憂國憂民;或讀白居易的清揚暢麗,在內(nèi)心添一份清雅;再或是,讀讀孟浩然的恬靜,品品李商隱的委婉……每當(dāng)此時,總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滿腹經(jīng)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
我向來垂青富含思想的詩歌,因為它們陪我走過了許多坎坷。
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當(dāng)我考試不利時,那句“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當(dāng)我與朋友道別時,“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就成為心中的慰藉。
詩,融入了我的生活,無論失意得意,無論悲愁歡喜,詩,一直是我不離不棄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現(xiàn)代社會迅速發(fā)展,許多中華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愿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
曾有一則新聞報導(dǎo):近六成的人認(rèn)為中國人崇洋媚外。
面對這個結(jié)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不及外國文化嗎?并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
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xiàn)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向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
細(xì)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可以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
在紛繁的.今日,不妨覓一個清靜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詩,來領(lǐng)略其中的感悟。
小時侯剛會說話的時候,爸爸就教我讀:“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當(dāng)時雖然能讀、背好多首唐詩,可是對詩的意境、含義卻似懂非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現(xiàn)在再讀,雖然還是那短短幾行簡潔的文字,卻猶如海上的明燈,給我許多啟示。
《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許多著名詩人的作品,有的描寫祖國的美麗風(fēng)景,如“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二月花。”比喻生動形象,把秋天火紅的楓林美景,呈現(xiàn)在大家的眼前。
有的描寫朋友間的深厚友情,如“桃花潭水深千丈,不及汪倫送我情?!庇们д缮畹奶一ㄌ端畞硇稳萦亚?,可見兩人間的友情有多深呀。
我喜歡《唐詩三百首》,每一首詩都是一個哲理故事,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她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
讀她,能使人明智, 讓我們一輩子受益。
讀她,讓我學(xué)會與同學(xué)和睦相處;讓我更加勤奮學(xué)習(xí);她帶我游歷了祖國的大好河山,我以祖國而自豪!
《唐詩三百首》,一本不得不讀的好書。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十三
有人說:手捧一本唐詩,讀出來的就是一個唐朝,不知道大家讀出來的是什么,來看下面的讀唐詩三百首讀后感:
當(dāng)我三歲時,用稚嫩的雙手捧起這本大大的《唐詩三百首》,一股清新之墨香擁入心脾,沁人肺腑。
李白的五言律詩是我如癡如醉,白居易的七言絕句使我趣意重生……正因為有了唐詩,才有了現(xiàn)代文明的社會;正因為有了唐詩才推動著人類的發(fā)展。
總之,唐詩在人們精神文明中,起了決定性作用。
接著,一個個名篇映在我眼前,一句句韻詩在我口中蕩漾。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移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李白的《小兒識月》帶領(lǐng)我飛入夢幻之境,讓我學(xué)會深思,讓我在月明如水,皓月當(dāng)空的夜景中漫游,領(lǐng)略詩人的無限魅力。
車粼粼,馬簫簫……”這便是杜甫的名詩《兵車行》。
這是我在十歲時認(rèn)識的詩。
在杜甫描寫的大丈夫被捉去當(dāng)負(fù)沉重的徭役和征戰(zhàn),只留下妻兒在家中悲傷地哭泣時,悲憤的心情從我心頭涌起,我多么希望我當(dāng)時能在詩中充當(dāng)一名主要任務(wù)將那些兵卒趕走,讓各家庭團聚起來啊!但我只知道我在現(xiàn)實社會中。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此乃白居易的《長恨歌》。
我在詩中讀出了詩人的情致纏綿無限。
楊玉環(huán)與唐玄宗的生死愛情情景在我眼前出現(xiàn)。
那悲傷的愛情,一定會為后人所敬仰。
其實,“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是當(dāng)今正確的說法。
唐詩推動著人類的發(fā)展史中國歷史上一個永遠(yuǎn)的里程碑。
我初識的古詩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醉過方知酒濃”,一讀之下竟欲罷不能,從此,我便沉浸于詩的世界。
最初讀詩,讀的是朗朗上口的語句;再讀詩,便讀出了詩中字詞的斟酌;而后,在外公的指引下,我讀出了詩中或悲或喜的故事。
再或是,讀讀孟浩然的恬靜,品品李商隱的委婉……每當(dāng)此時,總是心潮澎湃,仿佛自己也是滿腹經(jīng)綸的儒生,稍不留神就能吐出千古絕句。
我向來垂青富含思想的詩歌,因為它們陪我走過了許多坎坷。
人生難免有失意的時候,當(dāng)我考試不利時,那句“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鼓勵我突破“行路難”的困境;當(dāng)我與朋友道別時,“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就成為心中的慰藉。
詩,融入了我的生活,無論失意得意,無論悲愁歡喜,詩,一直是我不離不棄的'知己,是我的精神支柱。
然而,現(xiàn)代社會迅速發(fā)展,許多中華文化被取代甚至被遺棄,對外來事物的狂熱追求使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人忘記了中國的古文化,忘記了唐詩,他們寧愿生活在虛擬的世界,追逐一些索然無味的事物。
曾有一則新聞報導(dǎo):近六成的人認(rèn)為中國人崇洋媚外。
面對這個結(jié)果,我不禁震驚,難道中國文化的內(nèi)涵不及外國文化嗎?并非如此,相反,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人之所以崇尚外國文化是因為他們沒有了解中國文化的精粹。
試問,如果每個中國人能夠多讀一首唐詩,多一份對詩歌的熱愛,又如何會出現(xiàn)如今的局面。
如今的唐詩不再只是詩,它更是一種精神,一種向往,是中華文化的縮影。
細(xì)讀唐詩,它能給予你智慧;品讀唐詩則可以使其勉勵你,鞭策你,使你前行。
在紛繁的今日,不妨覓一個清靜之所,心如止水地捧一本唐詩,來領(lǐng)略其中的感悟。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十四
放暑假時老師讓我們買了六本書來讀,其中《唐詩三百首》中的《憫農(nóng)》讓我知道了糧食來的不易。
詩中的“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讓我感受種田的不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讓我珍惜糧食不浪費。
放暑假時,我回去了外婆家,我們到田里去收割。田里真好玩,我們收了兩畝地的麥子和一畝地的蔬菜,收了四天才收完,我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外婆看著心疼,讓我們休息休息。我就想起了《憫農(nóng)》,知道了種地的辛苦。
小姨說:“吃飯了,都是你們愛吃的!”我吃著飯,覺得飯菜“粒粒皆辛苦”。
在生活中,我的弟弟非常浪費。每次吃半碗就怎么也不肯吃了。我以前也是這樣,可后來改了。于是我每次都告訴他:“不可以浪費,不然媽媽又要帶你去種地了!”他立馬吃得干干凈凈。
《憫農(nóng)》這首詩寫的是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現(xiàn)在吃穿不愁卻浪費糧食,如果穿越到打仗的時候就不會這樣吧。糧食,是農(nóng)民伯伯們辛苦種出來的,我們應(yīng)當(dāng)珍惜。生活中人們?nèi)コ宰灾?,許多人拿的東西多,吃了一半就不吃了,收拾的阿姨只能嘆氣收走了。在餐廳里大魚大肉的在桌子上卻只吃一半就不吃了。世界上還有許多地方,有的人沒有飯吃,我們還這么浪費是不行的。
《憫農(nóng)》這首詩告訴了我們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不要浪費糧食。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十五
《唐詩三百首》對我而言,多少會害怕,畢竟無論是中考還是高考,都會有一些篇目涉及到,但我仍對他抱深深的敬畏,古人的語言總是短小,卻充滿了力量,讓我們不禁會被深深的迷住,有故事,有情節(jié),有感動,有氣魄,有悔恨,有相思之情。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代,云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shù)量多達(dá)五萬余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jīng)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種。當(dāng)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薄短圃娙偈住愤x詩范圍相當(dāng)廣泛,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在數(shù)量以杜甫詩數(shù)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它是中小學(xué)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這是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里的詩句。在唐詩里,李商隱的詩歌以用典多、隱晦而著稱。他給我們留下了不少美麗的詩句。如“劉郎已恨蓬山遠(yuǎn),更隔蓬山一萬重”、“滄海月明珠有淚,藍(lán)田日暖玉生煙”、“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等,留給我們遐想的空間,把我們帶入美妙的意境。
“秋陰不散霜飛晚”,此時此刻,仰頭望天,雨意已濃,一片迷蒙。這樣的物景,給本就不夠明朗的心境,投上重重的陰影,心境的黯淡,又為物景抹上了一層灰色。情與景,心與物渾然于一體?!傲舻每莺陕犛曷暋?,這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也是一直為后學(xué)所溢美的神來之筆。試想,淅淅瀝瀝的秋雨,點點滴滴地敲打在枯荷上,那凄清的錯落有致的聲響,該是一種怎樣的聲韻?枯荷無疑是一種殘敗衰颯的形象,偶爾的枯荷之“留”,贏得的卻是詩人的“聽”,而詩人“聽”到的.,又只是那凄楚的雨聲。枯荷秋雨的清韻,有誰能解其中個味?那枯荷莫不就是詩人的化身,而那“雨聲”也遠(yuǎn)不僅是天籟之韻了,或許它還是詩人在羈泊異鄉(xiāng)、孤苦飄零時,略慰相思,稍解寂寥的心韻呀!其實,通過這兩句詩,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晚唐衰敗的景象。
簡單的幾個字包含了很多,這就是《唐詩三百首》。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十六
先談一點整體的感受,作為大家,西川敢于寫出這么“淺薄”的小冊子,作為大眾讀物,我是佩服他的勇氣的。當(dāng)然,一直以來,他也長于寓思考于隨筆之中,很多針砭時弊的討論和文學(xué)評論都淺暢直白。這次發(fā)表的新書與其說是一本文學(xué)評論,毋寧說是隨筆,是雜文,是時評。對,是一篇時評,一篇處理時代的評論。
我們“采取何種態(tài)度閱讀古文學(xué):你究竟是把古人供起來讀,還是努力把自己當(dāng)作古人的同代人來讀?”
聯(lián)想近年來火起來的“國學(xué)熱”和《中國詩詞大會》《經(jīng)典詠流傳》等一票電視節(jié)目,固然在普及古文、倡導(dǎo)風(fēng)尚,乃至提高中華民族古文修養(yǎng)等方方面面居功至偉、澤被萬世,但在西川看來這種把古人供起來讀是以面對永恒的態(tài)度來面對古人作品,也就是說,從文化意義層面希望借此獲得熏陶和滋養(yǎng)。即使“往好里說,這些通過背誦和使用古詩詞得以獲得全球化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環(huán)境中的文化身份感,并以所獲身份面對民主化、自由、發(fā)展、娛樂與生態(tài)問題。這當(dāng)然是不錯的?!?/p>
“我本人天生樂于從古詩詞獲得修養(yǎng),但實話說,有時又沒那么在乎。我個人寄望自古人處獲得的最主要的東西,其實是創(chuàng)造的秘密,即‘古人為什么這樣做’?!?/p>
《孟子·萬章下》有語云:“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笨上У氖?,這本小冊子很顯然不具備“論其世”的吞吐量,氣象萬千的大唐圖景和輝煌燦爛的唐詩風(fēng)貌是不可能在這一本《唐詩的讀法》里呈現(xiàn)萬一的,好在它至少提示了世人一點,唐詩不該怎么讀,或者說僅僅以我們慣常以為的讀法是遠(yuǎn)遠(yuǎn)不夠的。(僅在這一點上來說,這本書就值得反復(fù)閱讀,以起到不斷提醒的作用。)在當(dāng)代脫離了文言文、經(jīng)史子集、進士文化為背景的條件下,或依葫蘆畫瓢寫兩首古體詩以抒情,或把詩句當(dāng)成語,功利地拿來就用以顯擺修養(yǎng),展示的卻是一種威信或者一種風(fēng)度,又或是文雅的生活品質(zhì)。這些都不是西川提倡的讀法。
那么他提倡的讀法是什么呢?沒錯,就是進入那個時代,“知其人”,“論其世”,貼近每一個寫作現(xiàn)場,探尋唐詩創(chuàng)作的秘密。研讀“生材料”,不拾人牙慧的他自稱還算是一個有開拓精神的強力詩人。對于如此嚴(yán)肅地對待歷史的前輩,我充滿感動地敬佩。但我也深刻地領(lǐng)會過“一切歷史都是當(dāng)代史”(意大利歷史學(xué)家克羅齊語),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何況文學(xué)上還存在著所謂“互文”的修辭),尤其對于具有歷史崇拜傳統(tǒng)的我們來說,如何將歷史的歸歷史,文學(xué)的歸文學(xué),是需要警惕的,這也得拜“無韻之離騷”的《史記》開創(chuàng)的歷史寫作方法所賜。
“唐人怎樣寫詩?是否如我們這樣寫?為什么好詩人集中在唐代?唐代詩人、讀者、評論家的詩歌標(biāo)準(zhǔn)與今人相異還是相同?唐代的非主流詩人如何工作?唐人寫詩跟他們的生活方式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他們?nèi)绾翁幚硭麄兊臅r代?……”
誰醉美酒誰醉唐詩讀后感篇十七
要說喜歡的書嘛,那真的是數(shù)不勝數(shù)了,要說最喜歡的書,那真的就只有《蔣勛說唐詩》了。
說到喜歡這本書的原因,那就說來話長了。《中國詩詞大會》這個節(jié)目大家一定不陌生,因為去年老師曾讓我們背過每一節(jié)的主持人開場白。今年的詩詞大會也剛剛落下帷幕,陳更姐姐獲得了總冠軍。說到陳更姐姐,我就感慨萬千,畢竟是個“四朝元老”,我也是看著她從第一季的詩詞大會一直到第四季。她說:“我的詩詞啟蒙讀本是蔣勛的《蔣勛說唐詩》”。咦?這本書我不是也有嗎?我便去書柜里將這本書找出來,第一次全情投入閱讀起來。
讀著讀著發(fā)現(xiàn)自己對這本書愛不釋手了。去年暑假老師叫我們背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我可是分了幾天才硬生生的把這首詩背出來的??墒窃谶@本書里,作者將每一句都講解得十分細(xì)致,每一句都仿佛是一個畫面呈現(xiàn)在我的面前,讓我看了恍然大悟。比如說“月照花林皆似霰”這句。在背這句的時候,我總是很難理解“霰”這個字,這個字是指什么呢?通過閱讀我知道,霰是說在夜晚時,水汽結(jié)成一種薄而透明的東西在空中飄。讀到這,我不禁感慨,早看這本書就好了,想想之前背詩的時候折騰得死去活來,后悔啊。
在詩詞大會第十場時,有一個成語飛花令的環(huán)節(jié)。其中一位選手胡警官說“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成語是青梅竹馬。隨后陳更姐姐說“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成語是兩小無猜。點評嘉賓夸陳更姐姐聰明,為什么聰明呢?讀了《蔣勛說唐詩》后我明白了,原來這兩句詩都出自于李白的《長干行》。我們常在生活中用到這兩個詞,卻不知道這是李白留下的偉大遺產(chǎn)。蔣勛老師對詩句內(nèi)涵、詩歌的意境用細(xì)膩妥帖的語言,娓娓道來,似一位可親可敬的長者在晨曦中緩緩講述有關(guān)詩歌的故事,令我不知不覺沉醉其中。
感謝《蔣勛說唐詩》這本書,讓我不再為背古詩詞而煩惱,也讓我愛上古詩詞。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77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