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讀后感(大全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1-06 06:51:13
徐志摩讀后感(大全9篇)
時間:2024-01-06 06:51:13     小編:雨中梧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徐志摩讀后感篇一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扒那牡奈易吡?,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p>

再別康橋,再別志摩。熟悉的筆調(diào)還是難以讓人忘懷。

《徐志摩詩歌全集》收錄了徐志摩生前發(fā)表的《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詩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詩篇,合并為《醒!醒!》。詩人雖然輕輕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卻會永存于讀者心中。

徐志摩是一個才華橫溢的詩人。盡管他自己說:“在二十四歲以前,詩,不論新舊,與我是完全沒有相干?!钡坏┠闷鸸P來,佳作便猶如山洪爆發(fā)一般涌現(xiàn)出來。作為新月派詩人的代表,徐志摩的詩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同時具有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色彩。他的詩就是一個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他那駁雜的思想也在這個世界中一一體現(xiàn)。他的詩歌寫愛情、寫生活、寫景色、寫人間疾苦。

這里引用徐志摩的詩:“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愛落葉的癖好。他們初下來時顏色有很鮮艷的,但時候久了,顏色也變,除非你保存得好。所以我的話,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與落葉一樣的無用,至多有時有幾痕生命的顏色就是了。”有著對自己思維方式的反思,人的思維不見得完美,有時只是一種多余??此迫A麗,卻經(jīng)不起推敲,看似深邃,卻不能傳給后世,也是一種無奈吧!對自己的無奈!

“人類最偉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最大的成功是飛!理想的極度,想象的止境,從人到神!詩是翅膀上出世的;哲理是在空中盤旋的。飛:超脫一切,籠蓋一切,掃蕩一切,吞吐一切。”他可以看出理想的重要,詩的偉大,哲學(xué)的美好,他也可以用它的筆驚醒人們,別總關(guān)注物質(zhì),心靈的美也很重要。詩歌,它可以給你帶來心靈的享受,它是不可或缺。

現(xiàn)在,詩歌已經(jīng)越來越少,看詩的的人也更少了。的確,詩不能給人們帶來財富,也許你認為它只是在浪費時間。但你,沒有明白詩的意義。那種對心靈,對靈魂正真的描寫,在詩人的面前,你能看到自己的心聲,也許你一直在影藏它,你不曾發(fā)現(xiàn)的你的那份情懷。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遲早有那一天;你愿意記著我,就記著我,要不然趁早忘了這世界上有我,省得想起時空著惱,只當是一個夢,一個幻想;“也許你沒有志摩的多情善愁,但你也有著你的感受。被讓世俗蒙蔽你的眼睛,睜開眼,看看詩的世界。詩歌不是一種任務(wù),詩人不是一種職業(yè),它是一種對自身的覺醒,一中參透。詩歌沒有什么,只要有那顆向往的心,讓我們細細品讀《徐志摩詩歌全集》,發(fā)就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情懷。

徐志摩讀后感篇二

徐志摩的詩既沒有郭沫若的奔放,亦沒有聞一多的深沉,有的是飄逸、空靈,如潺潺溪水,如清風(fēng)明月。他的大部分詩作沒有憤怒,沒有吶喊,沒有慷慨高歌,甚至也沒有希望和恐懼,有的只是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靜視和對自然的依戀。

他追求的就是一種寧靜、和諧、無沖突的美的境界,表達的就是經(jīng)過理性篩選、過濾了的情感。他總是將那種濃得化不開的情感給以稀釋,以防其“殺”了詩的美感。如《再別康橋》,詩人將那種濃郁的離愁點化得淡雅、縹緲,將離別時那種沉重的心緒藏于心底,使全詩顯得飄逸而空靈。

“再別”本包容著十分豐富復(fù)雜的思想感情,但這種復(fù)雜的情感化為詩時,則從頭至尾表現(xiàn)出對自我的壓抑,對情感的克制。如“輕輕的”一連用了三個,含蓄委婉地將詩人心頭的沉重、依戀曲折地表達出來。在整個詩中,沒有因難以割舍的別情而潸然淚下,更沒因理想的破滅而號啕痛哭,彌漫全詩的只是淡淡的憂傷,悠悠的惜別,內(nèi)含不盡之意。這正是情感經(jīng)過理性的洗禮后所能達到的一種詩歌境界,所以有著永久的生命力。

徐志摩的詩歌比較含蓄,但不流于晦澀。從總體上看,盡管徐志摩在詩歌中反復(fù)吟唱其單純的信仰:愛、自由與美,但他并非對此進行赤裸裸的、粗暴的吶喊,而是將之寄托于對雪花、康河、嬰兒等美好形象的禮贊中。

《黃鸝》中第二節(jié):“等候它唱,我們靜著望,/怕驚了它。但它一展翅,/沖破濃密,化一朵彩云;/它飛了,不見了,沒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熱情?!睂崒扅S鸝,虛寫詩人的感覺:感嘆春光、火焰,熱情,一閃即逝。

把展翅飛走的黃鸝與春光、火焰、熱情聯(lián)系起來,顯得含蓄而又深沉。《山中》寫“我”在庭中月下思念山中的戀人,但詩人卻不直接去抒寫對戀人的思念,而從對山中光景的關(guān)心寫起;不直寫“我”想去見戀人,而是化一陣清風(fēng),將針葉青松吹落在情人的窗前,輕輕地不擾亂她的睡眠。

這種構(gòu)思含蓄地將對戀人無微不至的體貼、甜蜜的思戀全都表現(xiàn)出來了。《再別康橋》中,詩人不直言自己對康橋的無限深情和依戀,而只是恣意渲染康河的.美景,只說自己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水草?!闭婵芍^:“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

徐志摩讀后感篇三

落葉小唱。

這是一個懦怯的世界。

去吧。

一星弱火。

為要尋一個明星。

不再是我的乖乖。

我有一個戀愛。

消息。

夜半松風(fēng)。

月下雷峰影片。

滬杭車中。

難得。

古怪的世界。

天國的消息。

鄉(xiāng)村里的音籟。

她是睡著了。

朝霧里的小草花。

在那山道旁。

石虎胡同七號。

先生!先生!

殘詩。

蓋上幾張油紙。

太平景象。

灰色的人生。

破廟。

白旗。

翡冷翠的`一夜。

呻吟語。

“我要你”

她怕他說出口。

偶然。

珊瑚。

變與不變。

丁當——清新。

我來揚子江邊買一把蓮蓬。

客中。

三月十?深夜大沽口外。

半夜深巷琵琶。

決斷。

最后的那一天。

起造一座墻。

白須的海老兒。

再休怪我的臉沉。

再不見雷峰。

大帥(戰(zhàn)歌之一)。

人變獸(戰(zhàn)歌之二)。

梅雪爭春。

“這年頭活著不易”

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道中憶西湖秋雪庵蘆色作歌。

在哀克剎脫教堂前(exeter)。

一個厭世人的墓志銘。

在火車中一次心軟。

圖下的老江。

兩位太太。

海韻。

蘇蘇。

又一次試驗。

運命的邏輯。

“罪與罰”(一)。

“罪與罰”(二)。

獻詞。

我等候你。

春的投生。

拜獻。

渺小。

闊的海。

泰山。

猛虎。

“他眼里有你”

在不知名的道旁(印度)。

車上。

車眺。

再別康橋。

干著急。

秋蟲。

怨得。

深夜。

季候。

杜鵑。

黃鸝。

山中。

給——。

一塊晦色的路碑。

誄詞。

枉然。

生活。

殘春。

殘破。

活該。

卑微。

“我不知道風(fēng)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哈代。

哈代八十六歲誕日自述。

一個?期。

云游。

火車擒住軌。

你去。

在病中。

雁兒們。

鯉跳。

別擰我,疼。

領(lǐng)罪。

難忘。

一九三〇年春。

羅米歐與朱麗葉。

奧文滿壘狄斯的詩。

下面由畢業(yè)生網(wǎng)小編為大家精選一首詩,殘春。希望,你們能從中體會到徐志摩的詩歌之美。

《殘春》----徐志摩。

昨天我瓶子里斜插著的桃花。

是朵朵媚笑在美人的腮邊掛;。

今兒它們?nèi)土祟^,全變了相:--。

紅的白的尸體倒懸在青條上。

窗外的風(fēng)雨報告殘春的運命,

喪鐘似的音響在黑夜里叮嚀:

“你那生命的瓶子里的鮮花也。

變了樣:艷麗的尸體,誰給收殮?”

賞析:這首詩原本寫的是花瓶插著桃花,但是,窗外的風(fēng)雨在報喪,鮮花總是免不了變成了“艷麗的尸體”。而殘春對桃花的傷感,也觸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對舊愛的宿厭,同時仲夏狂熱的愛已經(jīng)在萌發(fā)、滋長,有著對愛的幻滅感。因此,《殘春》清清地吟唱,純純地敘來,更多的是在感嘆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復(fù)雜心情,既不舍得且又不甘心的無奈。不知何故,品完《殘春》,心理總有莫名的悲鳴。春天本該是一個生機盎然的季節(jié),但詩人徐志摩為何寫出來的卻是另一種透心的悲涼?春天,雖然是一個賦予生機的季節(jié),但它總有歸盡的時候,正如自然界中的花開花落,有始有終。不過從我個人來看,作者似乎更像是在述說人生的短暫。

徐志摩讀后感篇四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做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只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離別的聲蕭;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再別康橋》是徐志摩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這是一首抒寫自然之美與作者心情的短詩,詩人是崇高、贊美自然的。詩中景物的描寫真實細膩,可見康橋在詩人心中打下了極深的烙印。不僅如此,而且康橋是詩人的理想。他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比欢瑵M目瘡痍的中國,是非顛倒的年代,艱難的民生,使詩人的康橋理想逐漸破滅。這首詩寫于一九二八年詩人重返英倫歸國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憶,而離別在即,詩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蕩起陣陣傷感的漣漪!描寫康橋的自然美,表現(xiàn)作者對康橋的不舍眷戀及心底的惆悵,是這首詩的主題。

這首詩采用現(xiàn)代白話形式,繼承了中國古典傳統(tǒng)詩歌的含虛、典雅,又采用了音語中的語法調(diào)式,可謂中西合壁。而繪畫的色彩美在詩中也用明顯體現(xiàn),詩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組組物象的顏色鮮明,寫出了康橋之美。這樣一幅色彩明艷的畫卷,與詩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為它的美,才令詩人如此難以割舍!

讀《再別康橋》,如觀樓如吟歌如賞畫,而感受到的是詩人那淡淡的離別之戀之愁之哀。

康橋,就是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xué)。19之1922年,這兩年時間是作者在此學(xué)習(xí)??禈驎r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轉(zhuǎn)折點。所以他后來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p>

1928年,作者故地重游。在回國的途中,他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梢哉f,“康橋”兩字一直貫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詩文中。

徐志摩在第一節(jié)寫他離開母校的心情十分悲痛。連用三個“輕輕的”,讓我們大家都感覺到詩人輕輕的來了,又輕輕的走了!

第二節(jié)至第四節(jié),描寫了康河的泛舟尋夢。夕陽中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這些景物都出現(xiàn)在眼中。這段又用了暗喻的修辭方法將“河畔的金柳”比喻成“夕陽中的新娘”。又將清澈的潭水比喻成“天上虹”。這種手法使這幾段變得十分誘人美麗人。

第五、六節(jié),作者借用“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是這首詩詩推向高潮。最后一節(jié)以三個“悄悄的”與第一段三個“輕輕的”形成首尾。

胡適曾經(jīng)說過:“他的人生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深崇聞一多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xué)主主張。這首詩可以說,正體現(xiàn)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徐志摩讀后感篇五

《再別康橋》第1節(jié)寫久違的學(xué)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連用三個“輕輕的”,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像一股清風(fēng)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蓖瑫r透露了難舍難分的離情,給詩定下抒情的基調(diào)。第2節(jié)至第6節(jié),描寫詩人在康河里泛舟尋夢。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志,直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gòu)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第5、6節(jié),詩人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

借用“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而他在青草更青處,星輝斑斕里跣足放歌的狂態(tài)終未成就,此時的沉默而無言,又勝過多少情語啊!最后一節(jié)以三個“悄悄的”與首闕回環(huán)對應(yīng)。瀟灑地來,又瀟灑地走。揮一揮衣袖,抖落的是什么?已毋須贅言。既然在康橋涅盤過一次,又何必帶走一片云彩呢?全詩一氣呵成,蕩氣回腸,是對徐志摩“詩化人生”的最好的描述。胡適嘗言:“他的人生觀真是一種‘單純信仰’,這里面只有三個大字:一個是愛,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美。他夢想這三個理想的條件能夠會合在一個人生里,這是他的‘單純信仰’。

他的一生的歷史,只是他追求這個單純信仰的實現(xiàn)的歷史。”(《追悼徐志摩》)果真如此,那么詩人在康河邊的徘徊,不正是這種追尋的一個縮影嗎?徐志摩是主張藝術(shù)的詩的。他深崇聞一多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xué)主張,而尤重音樂美。他甚至說:“……明白了詩的生命是在它的內(nèi)在的音節(jié)(internalrhythm)的道理,我們才能領(lǐng)會到詩的真的趣味;不論思想怎樣高尚,情緒怎樣熱烈,你得拿來徹底的‘音樂化’(那就是詩化),才能取得詩的認識,……”。

反觀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jié),每節(jié)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yōu)美的節(jié)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xué)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jié)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梢哉f,正體現(xiàn)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徐志摩讀后感篇六

這篇散文,誠如題目所示,只寫了“巴黎的麟爪?!薄鞍屠琛保旧砭褪且粋€迷人的字眼。它說不完,道不盡,它是一座堪稱近代人類藝術(shù)褓姆的城市。一代代的藝術(shù)巨匠在巴黎弘闊的舞臺上勿勿走過;把無數(shù)動人的事跡,永恒的美,凝固在羅浮宮的每一塊磚瓦里,投映在賽因河的柔波中。沒有哪一座城市象巴黎那樣把生活與藝術(shù)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生活即是藝術(shù),藝術(shù)即是生活;沒有哪一座城市象巴黎那樣,把此岸和彼岸拉扯得那么近,現(xiàn)實即是理想,理想即是現(xiàn)實。作為藝術(shù)家的徐志摩來到他朝思幕想的藝術(shù)之都,如同游子尋見慈母,可以想見他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文章一開始,作者就以他特有的富于激情的筆調(diào),直接表達了感受“咳,巴黎!到過巴黎的一定不會再希罕天堂;嘗過巴黎的,老實說,連地獄都不想去了。整個的巴黎就像是一床野鴨絨的墊褥,襯得你通體舒泰,硬骨頭都給熏酥了的?!?/p>

作者是直抒胸臆的,然而,于不經(jīng)意之中,更在營造著氛圍。這種氛圍讓你無法克制自己要與作者一起神游巴黎,聆聽作者漫談對巴黎的觀感。作品描繪的天堂般的,充滿誘惑的巴黎,并不僅是光明、微笑、歡暢的,同時也交織著黯淡、惆悵和悲愴。然而,這篇文章的精妙之處在于,作者以他敏銳的觀察力,道出了巴黎人的獨特之處:雖失意仍不失對人生的希冀;雖厭惡卻不掩摯切的友情,貧困潦倒并不礙對藝術(shù)的癡迷;真誠而不勢利,灑脫而不猥瑣,這正是巴黎不和諧中的和諧,雜色中的同一,巴黎的誘惑在于斯,美亦在于斯。作者印象式地漫談了巴黎以后,便象攝影機一樣,緩緩地推近,講述了兩個巴黎人的故事。一個美麗又聰慧的女郎,十七歲時由父親安排嫁給了一個英國紳士,可兩人之間并無真正的愛情,婚后生活毫無幸??裳?,四年后,女郎離婚回到了巴黎,不久,她瘋狂地愛上了一個來巴黎求學(xué)的菲律賓少年,并拋棄了一切跟著這男人來到東方,誰知男子的家庭堅不容她,男子不久也丟了她,她只好以做褓姆維生。不久,一封老父病危的電報又將她拉回了巴黎。

享受愛情是幸福,是美,追憶往昔的愛情何嘗不是幸福,不是美?能夠在屢受挫折后,仍能玩味那本屬不堪回首的往事不僅是美,而且是崇高了。在女郎表示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下面,我們看到的是一顆鮮活、熱烈、充滿柔情的心靈。這正是巴黎人的真誠,巴黎人的灑脫。饒有趣味的是,在這個女郎的身上,讀者能看到作者自己濃重的投影。女郎如泣如訴的訴說道出的是徐志摩的心曲:“我將于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p>

“甘愿世之不韙,竭全力以斗”“去到那理想的天庭——戀愛,歡欣、自由?!毙熘灸κ前褠劭醋魃粯又氐模皝G了這可厭的人生,實現(xiàn)這死在愛里,這愛中心的死,不強如五百次的投生?”所不同的是,女郎的愛情是一場悲劇,而作者最后獲得了愛情。第二則講述了一個巴黎畫家的生活故事。畫家住在一個狹小、昏暗的小閣樓里,屋里更是一個“垃圾窩”,作者象開清單一樣列出了屋里的陳設(shè)“精窄的床坐起會扎腦袋,書桌上更是應(yīng)有盡有:爛襪子、臟手絹,壓癟了的熱水瓶子,斷頭的筆桿,斷齒的梳子,可疑的小紙盒兒,權(quán)當梳妝臺兼書架的破木板箱,爛蘋果,破香蕉……這一切作者之所以不厭其詳?shù)匾灰唤榻B主要為下文作鋪墊,襯托出人體美會把這垃圾窩變成金壁輝煌的藝術(shù)宮殿,隨著畫家的自數(shù)家珍——一件件稀世藝術(shù)珍品,作者展開了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壁上的疙瘩,壁蟢窠,霉塊,釘疤,全化成了哥羅畫幀中‘飄飖欲化煙’的最美麗樹林與輕快的流澗;桌上的破領(lǐng)帶及手絹爛香蕉臭襪子等等也全變形成戴大闊邊稻草帽的牧童們,偎著樹打盹的,牽著牛在澗里喝水的,手反襯著腦袋放平在青草地上瞪眼看天的,斜眼溜著那邊走進來的娘們手按著音腔吹橫笛的——可不是那邊來了一群娘們,全是年歲青青的,露著胸膛,散著頭發(fā),還有光著白腿的在青草地上跳著來了?!庇捎谟辛嗣赖拈W光,狹小昏暗的破閣樓竟成了田園牧歌式的風(fēng)景勝地。

由畫談到了模特,由模特引出了畫家的細述人體美?!叭梭w美也是這樣的,有的美在胸部,有的腰部,有的下部,有的頭發(fā),有的手,有的腳踝,那不可理解的骨胳,筋肉,肌理的會合,形成各各不同的線條,色調(diào)的變化,皮面的濃度,毛管的分配,天然的姿態(tài),不可制止的表情?!碑嫾业慕蚪驑返朗棺x者和作者一樣,不能不對這閣樓里的一切如此不和諧而感到驚愕。簡陋的畫室與模特美好的形體,生活的困窘與畫家心靈的高蹈,這仿佛是“荒唐、艷麗、甜蜜的夢,”然而,它確實就是眼前的實在。在現(xiàn)實中尋求理想,在人生中追尋夢境,這是一種人生境界,這就是美,就是藝術(shù)。從這里,我們看到的同樣是巴黎人的真誠和灑脫。

這篇散文寫的是舉世聞名的巴黎的“麟爪”,作者沒有去寫絢麗的羅浮宮,壯觀的凱旋門,迷人的賽因河,而是把視角投向社會的底層,寫的是悲愴落漠的心靈,陰暗丑陋的畫室,作者仿佛有意要設(shè)制不和諧,然而精細的讀者卻能從這表面的不和諧中,悟出巴黎迷人的所在,不由得不敬佩作者精妙的構(gòu)思、材料選擇,娓娓敘述又都是在不經(jīng)意中。巴黎人真誠、灑脫,作者和他的這篇散文同樣如此。

煙花之所以燦爛,不在于它有多次生命,而在于它在發(fā)出光焰的那一刻,已經(jīng)留住了永恒。

徐志摩讀后感篇七

我的語言過于蒼白,心卻是因為你的每一句話而疼。下面來欣賞下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吧!

作者: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1928.11.6中國海上。

輕吟漫誦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將會陶醉在那注入了純情的一個個意象中,感受到他那故地重游、乍逢即別的一段思緒和一步幾回頭、欲別不能的纏綿情誼。

情如云飄逸?!拜p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揮手,作別西天的云彩?!眱?yōu)美的旋律,抒寫出詩人飄逸灑脫的風(fēng)度。四句中用了三個“輕輕的”,幻覺到詩人已經(jīng)離開地面輕飛慢舞起來;一“來”一“走”的短暫時間中,突出了一個“別”字。古往今來,文人的別離都是銷魂斷腸的,徐志摩總想借助輕松的語言來承載沉重的心情。因此,詩一開頭,就讓這種情如云一般飄渺在空中。云,既捉摸不定,又實實在在;既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這是作者精心挑選的第一個意象“云彩”所蘊藉的情感。

情如柳柔細。柳是中國詩歌中傳統(tǒng)的意象,詩人之所以鐘愛它,一是取諧音“留”,即對別離的人的挽留之意;二是取一插入土壤就能生長的旺盛生命力之意。但徐志摩卻拓展了它的意象,把它活化成了“新娘”:“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痹娙说倪@一幻影,既有對美好理想的追憶,也是對如歌青春的.喚回;既是甜蜜愛情的再現(xiàn),也是對過去愛情的懷念。作者重返康橋應(yīng)該說是快樂并痛苦著的??鞓返氖强梢栽诳禈?qū)?,尋找青春、理想、愛情之夢,“撐一支長篙”,到康河中“尋夢”,尋到了滿滿的“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這是何等暢快,何等愜意!接著,筆鋒一轉(zhuǎn),“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連“今晚的康橋”也沉默。本該高歌一曲,快樂快樂,反而寂靜得只能聽心跳,這是何等郁悶,何等痛苦!

作者曾自述:“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重返故地,“我的青春小鳥一樣不回來”,理想破滅,愛情受挫。這情感如柳枝柔軟脆弱,感觸似柳葉細膩深沉。

情如水清爽。詩中用得最多的一個意象是水。水清如明鏡,包容著水上的一切:“那河畔的金柳”成了“波光里的艷影”,蕩漾在詩人心頭,也蕩漾在讀者心頭,榆陰下的潭水,“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只有心清如水,才寫得出如此清澈美妙的句子;水爽似春風(fēng),沒有深情的水的撫摸,“軟泥上的青荇”怎會“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因為這水的多情撫慰,詩人竟然“甘心做一條水草!”詩人對康橋的情確如水一樣清澈!

徐志摩讀后感篇八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雪花的快樂》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是我第一次認真地去分析一首新詩,之前的我總是談新詩而色變的,但通過這次對《雪花的快樂》的分析,我發(fā)現(xiàn)我居然喜歡上新詩了,特別是像《雪花的快樂》這樣的新詩。當我慢慢進入這首詩時,我發(fā)現(xiàn)我的收獲還是蠻大的。

首先,我覺得這首詩最好的地方就是韻律好,非常具有節(jié)奏感,有音樂美?!帮w飏,飏,飛飏”就是其中最經(jīng)典的語句,這句話總給人以熱烈、歡快、跳躍的感覺,而且在每一節(jié)中,它反復(fù)運用,實際成了全詩的主旋律,以歡樂為基調(diào),讀起來瑯瑯上口,自然流暢,節(jié)奏感非常強,很有音樂美。

其次,這首詩在節(jié)式、章法,句式上也很有特色。全詩共四節(jié),每節(jié)五句,句型長短相當,整體上大致勻稱。同時,句子的排列也略有錯落,如每一節(jié)中的第三、、四句比其他句縮進一些位置。句式也有變化,或整或散,“飛飏,飏,飛飏”,“你看,我有我的方向!”即使散句連接。同時,也有上下句對偶的,如:不去那冷漠的幽谷,不去那凄清的山麓。總之,全詩給人以隨情賦形,不拘一格,變化自如的感覺。

再次,詩句的用詞也很自然,很華麗。在寫雪特征時,作者用了“瀟灑、飛飏、娟娟、盈盈、消溶”等詞語。及寫出了雪的自然特征,也融進了作者強烈的主觀色彩。還有“冷漠的幽谷,涼的山麓,上荒街去惆悵。清幽的住處“等都體現(xiàn)了作者擁有豐富的詞匯,和對詞語的運用自如。同時,“她身上有朱砂的清香、她柔波的似的心胸”則更是使人溫柔,細膩風(fēng)格的體現(xiàn)。

最后,在詩中作者用了物我相融的寫法。使人以“雪花”自閉,既賦予雪花它本身的特點,又是雪花具有人的特征,同時通過對雪花的特征的描寫表達了作者追求美好事物和真摯愛情的感情。

在這一首詩中,我竟能收獲這么多的東西,真不愧是一首好詩??!

徐志摩讀后感篇九

手捧著《徐志摩詩集》,我心潮澎湃。讀者自己仰慕已久的詩人用心血寫就的詩歌,我沉醉其中,如饑似渴。隨著他的腳步,我參觀了歐洲各國的風(fēng)景名勝;順著他的目光,我飽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走進他的思想,我也對黑暗的舊社會有了更多的了解。

想必多數(shù)仰慕徐志摩的讀者,是因為看過了《再別康橋》,我也不例外。本是普通的小橋流水,經(jīng)他描寫,竟成了世外桃源,宛如仙境一般?!澳呛优系慕鹆?,是夕陽中的新娘……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詩人眼中的景物,經(jīng)過想象的雕琢,都被賦予了生命輕的超凡脫俗??禈蛏峡隙粝铝诵熘灸υS多美好的回憶,康河中也溶著他水晶般的夢幻,這是他戀戀不舍的佳境?。∥腋S他漫步在康橋上,聽流水潺潺,看柳絮輕舞,讓心重歸于靜謐。忽然,身邊景物瞬息萬變,我已站在泰山腳下。“你闊大的巉巖,像是絕海的驚濤……承受日月與云霞的光豪……”在這里徐志摩完全沒有了剛才的柔情,而變得豪情萬丈,詩人的感情真得太豐富了。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77721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