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讀活著有感篇一
三個小時,嬉鬧間也許轉身而逝,但同樣是轉眼而逝,我卻讀完了一個人的一生,也了解了什么是"活著".
其實對于什么是活著,不用讀也有感,因為我們存活在這個世界上。
可是讀過它之后,我才知道什么是"活著",什么是最樸實的活著,什么是最真實的活著。
《活著》講述了一個普通農民福貴的普通的一生。
小說以時間為主線,講述了福貴如何從游混于社會的闊少爺變成一無所有的佃農,如何從剛開始無所事事的敗家子到最后持家生活的頂梁柱,如何從剛開始的淡漠親情到后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苦痛。
小說中,作者對于死亡的安排更是獨具匠心。
人近暮年,就連唯一支撐他活下去的希望——外孫苦根也離他而去……現在看來近乎荒謬的情況,也是當時人們生活中的各種遭遇,集中反映在福貴的身上;生活的疾苦,親人的離去,一次又一次體會著從天堂跌入地獄的感覺,使晚年的他能夠平靜地講述這一切。
小說通過一系列死亡來體現"活著"的價值的寫法,不得不使人拍案叫絕。
活著或許是一場游戲,只不過它真實地連自己都分辨不出;或許真的有上帝,讓人們感受希望到失望,快樂到悲傷,理想到現實。
亦或許,萬物只是為了沖淡時間的寂寞,陪伴它的流逝。
這便是一個產生并禁錮于人類文明的思想所能想到的,其他的一切,便無從知曉了……
讀活著有感篇二
史鐵生曾說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我想是的,既然生只有一次,死也只有一次,那就好好活著吧。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不可復制的,但卻可以在作家筆下營造的故事中疊加,就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一樣。不一定所有的苦難都是她一個人承受的,可是她代表了在封建勢力壓榨下苦難深重的萬千婦女。福貴不只是一個人,他可以是千千萬萬個勞動人民中的一個典型、代表,《活著》可以說是近代中國勞動人民的一部苦難史。
從舊社會到解放戰(zhàn)爭,經過“大躍進”再到“-----”,最后迎來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這一家子一路坎坷,跌跌撞撞,雖苦,但也其樂融融??墒敲慨斏霈F轉機,剛剛露出一點兒喜慶的苗頭時,更大的打擊便會接踵而至。最后,當至親至愛的人一個又一個撒手離開時,陪在富貴身邊的只是一只犁不動田的老牛。
福貴仍活著,一個人活在樂觀的世界里,以笑的方式哭著,向一個不相識的年輕人講述自己的故事。當生存的環(huán)境變成需要克服的苦難時,活著代表了一種不屈服的姿態(tài)。福貴超負荷承受苦難的毅力,就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因。
也許在十六七歲這樣的年齡里,我們對生命的意義還很懵懂,什么是活著的意義?我在讀完這本書后,認為自己無法確切地給這個詞下一個定義,要是真的有定義,那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
余華用冷酷的筆觸把主人公逼到了生命的絕境,而處于絕境中的主人公逆來順受,看似活得窩囊,但卻像在后背壓了一根彈簧,只要一有喘息的機會,就會恢復勃勃的斗志。我想,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沒有比活著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難的事!即使生活再困苦,我們還是可以像福貴一樣,好好享受每一天,好好活著,用樂觀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堅持的力量,總會使生命發(fā)出光輝。
讀活著有感篇三
《活著》中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一個生命體在命運面前的無力感。
《活著》這本書我通讀過三遍,這次是第四遍??墒?,當我再一次翻過最后一頁,合上書,內心受到的震撼仍是不可名狀,難以言表,只能是長吁一口氣,靜坐良久。
從《活著》中,我看見生命的渺小與頑強、高大與不朽。福貴出身富足,年少風光一時,而這一時的風光也促成他的家庭沒落。福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敗家子,但他自己一手造成的大起大落,卻鑄就了他的泰然與堅毅-一個艱辛遍歷的人,他已無所畏懼,活著是上天的褒獎,每一分一秒都是回甘。
看完整本書,方才發(fā)覺“福貴”這個名字的可笑。在福貴的生命中,命運的轉折多么猝不及防-找大夫時被拉去當兵,一去就是兩年;女婿被鋼板夾死;孫子吃豆子噎死······到最后,生離死別,他的家只剩下一個人和一頭牛,相依為命。福貴是弱小的,無助地被命運蹂躪;可他更是強大的,在一次次被命運拋起又落下之后,他依然能以一個人的姿態(tài),挺立在命運面前。他沒有說“我不服”,他徹底地服氣,可又有一股韌勁使他不屈,猶如拳擊場上的弱者,承認對手的強大,卻不肯輕易倒下。這大概也是苦難給予他的饋贈?!啊盎钪痹谖覀冎袊恼Z言里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喊叫,也不是來自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庇嗳A在他的自序中如是說。
《活著》中最震撼人心的,就是一個生命體在命運面前的無力感。福貴“離奇詭異”的一生讓我不禁想到一個詞-宿命。福貴的一生是他的宿命嗎?他生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家庭,墮落是大概率的。古諺云:“富不過三代?!比欢?,他經歷的苦難未免太多,這么多的偶然,冥冥之中,我仿佛看見了某種必然。如果說福貴的一生注定如此,那么的粹地活著,一定是這一生最好的方式。
《活著》還讓我見到一個人的蛻變。從紈绔子弟到布衣百姓的蛻變,一個不孝子學會關心旁人的過程,一個驕傲的人低下頭顱的過程,素凈的雙手變得粗糙黝黑的過程,一個人的形體變得矮小彎曲,而精神變得高大的過程。福貴經歷了活著的洗煉,在生命的最后,他是一個可敬的人,也一定比年少輕狂的歲月活得幸福。
《活著》教會我面對苦難和生活的態(tài)度。人的一生的確像一場馬拉松,不是因為競爭,而是因為,跑到最后,你會孤身一人。不迷茫,腳踏實地,“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才是處世之道。
一個人的活著,僅是汪洋中的一葉孤舟,唯一可做的,就是不讓小船傾翻。
讀活著有感篇四
生和死,是個永恒的話題。《活著》中寫道:“我們會來到這個世界,是不得不來;我們最終會離開這個世界,是不得不離開?!辈恢挥X,來了,又離了,一切都是那樣的無可奈何,難以掌控。卻忘了,生死的界限又哪有那么清晰,我們生著,亦然亡了;我們亡了,亦然生著。驀然想起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寥寥幾字,囊括了多少萬物的規(guī)律。我想,生和死,也可以用“生死合一”概括吧。
《活著》中的福貴,出生起便如“夏花之絢爛”,活在一個地主家庭。多美好的生啊,但他蹉跎歲月,揮霍無度,貪婪地享受著生而為人的滋味,如一酣甜的美酒,纏繞著舌尖,刺激著每一個味蕾,令人深陷其中,無法自拔。他開始狂歡,忘了妻子,忘了父親,更忘了自己。妻子的千萬次呼喚,也未曾把他換起——個喝醉了沉睡的酒鬼,誰又能讓他醒來呢?他活著,也死了。
一聲霹靂,他猛然驚醒。仰望天空,呵!要變天了。烏云吞噬了大半天空,天空盡頭只留下微弱的光芒。寰宇陰森森一片,草木枯萎,唯有他,與那在后匆忙追趕的人群。他敗光了所有家產!我想,他的心情是極富雜的,對那聲霹靂心存感激,又憎恨無比,又或許想繼續(xù)品嘗美酒,把自己灌醉。無論如何,他不得不活過來。但,太晚了,唯一能做的,便是在這暗淡的世界掙扎?!耙孕Φ姆绞娇蓿谒劳龅陌殡S下活著。”原來,現實生活竟是那么不堪一擊,他卻無能為力。此時的他,是一只螻蟻,搬著比自己重百倍的磨難,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爬著。前面,是座大山,再前面,還是座大山。生和死的界限,已被漸漸虛化。
可誰又知道,命運無常,造化弄人。這,才剛剛開始。父親的亡,孫子的生,妻子的逝······生生死死,已成了他的家常便飯。他曾抱有希望,至少把希望寄托于下一代身上,現實卻把希望的密網一點點扭曲,撕碎。他拼盡全力去重織,已然于事無補。他默默地,安靜地承受著生和死,一次次地重感“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無奈和痛楚,不亞于蘇軾的“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彼m活著,卻經歷著死亡的折磨。我想,福貴一定是有過輕生的念頭,在生與死之間,苦苦抉擇,最終選擇了活著。因為他明白,“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薄盎钪裁匆膊粸?,就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弊哌^浮華和喧鬧,看過生離死別,轉頭才知道,死亡是另一種形式的永存。
時光的烙印慢慢褪去,或許,福貴淡然了,會默默一笑吧。誰不曾絕望過呢,每個人生來孤獨,只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于是的,他和一只也叫福貴的牛,相濡以沫。這是繁華落盡一片蕭瑟中對自己,對生命意義的終極關懷。他用生命的情緒去化解死亡,用死亡去關懷生命。我覺得,他沒有對抗了,但又與麻木不同,這是一種信念,一種更高尚的人文情懷——逆來順受,放棄內心的掙扎和疑問,默默忍受它。
讀活著有感篇五
很早前曾讀過一句話:能夠活著是最大的幸福。到時的我很不能理解,難道說如果人像牲畜一樣卑賤的活著而不思進取,這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嗎?合上余華的《活著》,細細回味徐福貴的坎坷的一生,驀然間,發(fā)現自己當時的想法是多么的荒謬。其實,能夠活著,真的是一種幸福。
《活著》為我們講述了地主少爺福貴一生的悲歡。在經歷了家道敗落,父母與兒女,妻子與外孫的相繼離去后,福貴的活著更深層次的為我們揭示了活著的意義,同時,也讓我們懂得: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活著。
倘若說人是靠記憶來慰藉,靠回憶來釋然,靠平靜來概括,那么,福貴則是在靠回首來頓悟幸福。盡管福貴是在充滿悲愴的`午后黃昏講述他的一生的,但或許他的內心是幸福的。因為在經歷了那么多的艱難困苦后,唯獨他活下來了,這是多么大的一種幸福啊。他活著,不僅要自己好好活著,而且要承載他已故親人的活著的希望。拋開這些,正如余華所緒:人只為活著本身而活著,不為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那樣就更應該幸福的活著。既然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那又何必在意那么多過去呢。
活著是人的一種本能。你有權有勢有錢的活著是活著,我沒權沒勢沒錢的活著,同樣也是活著。已經經歷了那么多的不易才堅強的活下來,為什么不感到幸運,感到幸福呢?人生是無常的,每時每刻都在不停的變換,下一刻苦難就可能降臨在我們的身上。我們又何不趁著我們現在還活著,好好享受活著的幸福呢。
對于福貴獨自活著是否真的幸福,我無法斷言?;蛟S在旁人認為,福貴的活著是一種煎熬,這種煎熬比死還難受;但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福貴的活著,最終收獲更多的是幸福。撇開福貴來講,現在我想講的是:生活在我們這個社會的人是幸福的,因為我們快樂的活著。
在當今這個和平的社會,福貴時期的動蕩歲月已不復存在。我很好奇為什么還是會有那么多的人因為工作不順利,或者失戀了等種種可笑的原因而輕易放棄活著的機會而選擇了死亡。我們要活著,只有活著,才會有希望,才會有幸福。
這趟列車上。既然還在,我們就要好好欣賞沿途的風景,縱使前面的風景是那么的黯淡無光,都要勇敢的面對。因為,我們驕傲的活著,活著,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讀活著有感篇六
最近讀了一本叫做弟子規(guī)的書,使我漸漸感悟了《弟子規(guī)》的意思。我這才發(fā)現,原來做人也有許多規(guī)則,因此,想做一個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規(guī)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我就說一說我讀后的感受吧!
“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彼囊馑际牵翰还芨改?、親人愛不愛你,你都要盡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親人。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
因為有愛所以你的生活就充滿陽光
車上座無虛席。連談笑聲也只存在過去。車開了,是那么緩慢而顯得沉重。
讀活著有感篇七
這本小說給我的第一感覺是冰冷、凄涼。大概是因為那些動蕩的年月,并未真正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青的我們不禁有些戰(zhàn)栗。
他用冰冷的筆寫盡了人生的悲哀,于是太多的蒼涼過后反而有種徹底的平靜了。他在青灰色的描述中不時又給些光亮,讓我們以為峰回路轉,熬過去就是天堂,然后又很快的打破我們的幻想,連療傷的機會都沒有。
有的人從這本書里只看到了生命的悲苦,而有人卻看到了生命的無常。幾個人看,不同的反應。我看完時卻在想一個作家要寫這樣一本書的目的。
《活著》告訴我的是,每個生命都值得尊敬和熱愛,每個生命都豐富多彩,每個普通的人都是不一般的'人。
感動我們的,是對生命的態(tài)度,是活著本身。這是中國文學給我的一次偉大的撼動。
讀活著有感篇八
時間真的很殘忍,一次次無情的帶走福貴身邊的人。福貴的一生很悲慘,年少不務正業(yè)輸掉家產。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妻子家珍一直不離不棄。即使福貴被抓壯丁去充軍,家珍也沒有選擇離開福貴,而是選擇擔起這個家。家珍是這本書中我最心疼的一個人。
余華這本書寫的太過于真實,生活對我們有剝奪卻沒說什么時候會給予我們一些東西,活著就是活著,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
最后的最后,福貴身邊的所有人都離開了他,他只剩下一頭老牛陪著他。福貴一次次的失去親人,一次次的承受痛苦,何其可憐!
這本書然我感到沉重,生命真是一個奇怪的東西,那么容易就會流逝。我不是書中人,卻仿佛感受到了福貴一次次的`絕望和痛苦。我想我以后會更加的熱愛生活,努力的活成最好的樣子?;钪菫榱俗约?,不是為了任何人和任何事。
讀活著有感篇九
時間真的很殘忍,一次次無情的帶走福貴身邊的人。福貴的一生很悲慘,年少不務正業(yè)輸掉家產。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妻子家珍一直不離不棄。即使福貴被抓壯丁去充軍,家珍也沒有選擇離開福貴,而是選擇擔起這個家。家珍是這本書中我最心疼的一個人。
余華這本書寫的太過于真實,生活對我們有剝奪卻沒說什么時候會給予我們一些東西,活著就是活著,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
最后的最后,福貴身邊的.所有人都離開了他,他只剩下一頭老牛陪著他。福貴一次次的失去親人,一次次的承受痛苦,何其可憐!
這本書然我感到沉重,生命真是一個奇怪的東西,那么容易就會流逝。我不是書中人,卻仿佛感受到了福貴一次次的絕望和痛苦。我想我以后會更加的熱愛生活,努力的活成最好的樣子?;钪菫榱俗约?,不是為了任何人和任何事。
讀活著有感篇十
“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因為這一句話,我認識了余華。心想,這書究竟以一個什么方式去度過這以笑為哭,生死徘徊的人生,在合上書的剎那間,我得到了答案。
在拿到書的時候,我發(fā)現它有著與其它大部頭不一樣的黑色封面和不凡的重量。余華說:“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tài)度”。福貴經歷了一生的疾苦,成為了余華筆下的那個人。從他身上,也折射出老一代人的隱忍和艱苦,從他身上,更折射出一種英雄般的氣勢。
福貴是一個真正的英雄。他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并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他明白只要活著,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當他下定決心,想要從頭開始,珍惜身邊的家人,生活卻與他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兒子被抽血活活抽死,女兒好不容易找到一戶好人家,在醫(yī)院難產而死,女婿被水泥板活活夾死,孫子因為自己的疏忽而死,妻子因病去世,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的發(fā)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著,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敘述。
我在閱讀時,幾讀落淚,書中的情節(jié)一直盤旋在我的腦海中的是有慶給鎮(zhèn)長的老婆獻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場景。我仿佛能看到有慶嘴唇發(fā)紫,臉色鐵青,我好像觸摸到他那被醫(yī)生死死摸住全是骨頭的手,我似乎處在那樣一個場景中,想要上去幫他一把,卻又被什么阻攔著。時間無情的將我的雙手推開。有慶不就是想要拯救中國的有志青年嗎?他們一腔熱血,卻被時代活活抽干,成為階級的美食。
人活著,若被賦予沉重的意義,那總有一日會被生活摧殘的破敗不堪。人能簡單的活著,做著自己該做的事,不為他人而活,因為命運能輕易地從我們身邊剝奪一切,我們亦可能會在某一天變得一無所有,唯有活著的精神屬于自己。
主人公的命運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多么辛苦。作者想告訴我們,活著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也許生命有些事情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我們都應該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著多么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無論意志多么消沉,勇敢的活下去,加油!
讀活著有感篇十一
時間真的很殘忍,一次次無情的帶走福貴身邊的人。福貴的一生很悲慘,年少不務正業(yè)輸掉家產。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妻子家珍一直不離不棄。即使福貴被抓壯丁去充軍,家珍也沒有選擇離開福貴,而是選擇擔起這個家。家珍是這本書中我最心疼的一個人。
余華這本書寫的太過于真實,生活對我們有剝奪卻沒說什么時候會給予我們一些東西,活著就是活著,不為任何人,只為自己。
最后的最后,福貴身邊的所有人都離開了他,他只剩下一頭老牛陪著他。福貴一次次的失去親人,一次次的承受痛苦,何其可憐!
這本書然我感到沉重,生命真是一個奇怪的東西,那么容易就會流逝。我不是書中人,卻仿佛感受到了福貴一次次的絕望和痛苦。我想我以后會更加的熱愛生活,努力的活成最好的樣子?;钪菫榱俗约?,不是為了任何人和任何事。
讀活著有感篇十二
《活著》講述的是一個叫徐福貴的老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
在一個陽光溫熱的午后,一口氣讀完了余華的《活著》。
他筆下的故事令人深思。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徐福貴的老人的故事,他是一個出身良好的富家子弟,但卻因為賭博、上妓院,而輸光了祖上留下的一百多畝地,把祖祖輩輩住的大房子也抵了出去。
他的父親因為兒子的不爭氣,氣得病重,最后因為從村口的糞缸上掉下來而摔死。
自此,他從一個富貴人家的少爺變成了一個要從別人手中租田的佃戶;他開始有悔改之意,便想踏踏實實地用自己的雙手養(yǎng)活一家人。
他的母親也老了,最后病重。
他的妻子拿了幾塊銀圓讓他去城里請郎中。
可郎中沒請成,卻被一個國民政府的小小的連長逼去拉了大炮,成了一個沒天都不知自己能否見到明天太陽的炮兵。
炮兵的生活是艱苦的,他們的糧食都要爭搶著吃。
好在認識了兩個朋友,生活也就不會太過乏味。
(雖然其中一個叫老全的人還未擺脫那樣黑暗的生活就先在戰(zhàn)場上死了)他們這一連的炮兵從不打仗,卻也每天有成批成批的人死去。
)好不容易他和他的另一個朋友春生捱到了全國解放,他領了共產黨團長給的盤纏,踏上了歸家的旅途。
他回家了。
在這兩年玩命似的時間里,他無時無刻不想著這個小茅房。
他看見了他的女兒、他的兒子,還有他日思夜想的妻子。
當天晚上他夜不成眠,摟著妻子在門口看著星星想了一整夜:我回來了。
悲慘的生活從此開始。
他的母親在他離開的兩個多月以后就死了,現在他要和妻子一起養(yǎng)活兩個孩子。
可是他的兒子徐有慶畢竟要讀書,家里的口糧就成了問題。
他的女兒徐鳳霞因為小時發(fā)高燒,留了后遺癥,從此變成了聾啞,不然到了出嫁的年齡不會沒人來提親。
因此,他和妻子商量把女兒送人。
他的妻子雖然不舍,卻也被生活逼迫,把女兒送給一個老夫婦那里干活。
他的女兒偷偷跑回來了,可他送女兒回城里,就快到時,他卻忽然心疼他的女兒了:他的女兒很懂事,他不舍得送人。
于是,便背著女兒回家。
當晚,他告訴他妻子:"就是全家都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
"他們一家靠者微薄的收入,艱難地生活著。
雖然貧窮,但他始終不拋棄人性中最使人溫暖的那一面。
可是,噩耗卻緊接著傳來。
他的妻子得了當時無法醫(yī)治的軟骨病,漸漸地干不動活,又變得走不動路,最后連一根針都拿不牢了。
他的妻子本以為她會先行離開家人。
但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兒子才10歲,小小年紀便魂歸西天。
他們村的縣長的妻子因為生孩子時大出血,急需輸血。
但卻沒人的血型對得上。
碰巧,他的兒子的血型正好相同,于是,醫(yī)生便開始抽血。
本來現在未成年人是不允許獻血的,且獻血的血量有一定的限制。
可是當時的醫(yī)生是極度不負責任的,可以說是根本沒有道德。
這血一抽上就停不下來了。
他可憐的兒子徐有慶就這么被活活地抽干血,死了。
埋了他兒子,他始終不敢告訴他妻子。
但最后他的妻子還是知道了,哭得傷心欲絕。
時間是治愈心病的最好良藥,漸漸的,想起他們的兒子也只是悲傷一下了。
他們便開始煩惱怎么才能找個好婆家,把他們的女兒嫁出去。
終于,在同村村民的幫助下,他的女兒鳳霞嫁了個好丈夫。
女兒雖然是個聾啞,但他的女婿仍是十分疼愛他的女兒。
不久,他的女兒就懷孕了。
這本事一件喜事,可似乎到了他們家就成了喪事。
他的女兒分娩時,卻也因為大出血,而永遠離去。
女兒生了一個男孩。
他的妻字看著她的外孫這么可憐,剛出生就沒了媽,便給這個男嬰起名為"苦根".真的是"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啊,他的妻子原以為自己快要死了,卻親眼看著自己的兒女雙雙在自己前面死去。
不久以后,她也撒手人間。
他的女婿自從他女兒死后,就把苦根當命看。
他的女婿是個搬運工,天天上工都背著苦根。
好了,等到苦根會說話、會自己走路、自己玩的時候,苦根的父親也丟下他命歸西天了:他的女婿是被兩跨水泥板活活壓死的,整個人被壓得扁平,成了一攤肉醬!他就承擔起了養(yǎng)育小外孫的責任。
苦根一天天長大,也漸漸懂事,會幫他外公做一些田里的活了。
這自然讓他十分高興。
可天不盡人意,苦根有一次發(fā)高燒了,他卻渾然不知,等到燒得厲害了,才知道,他的外孫生病了。
當時家里多窮,跟本沒錢買藥。
聽說姜湯可以治感冒、發(fā)高燒,他便去弄了碗姜湯來。
可有覺得這樣太苦太辣,就又向村里人借了一點糖。
本來要還,別人知道他家的處境,可憐他,也就叫他算了。
外孫喝了姜湯自然好了許多。
他就為自己原來外孫生病了都不知道而感到內疚。
于是煮了一大晚豆子放在桌上,還放了點鹽(當時的糖和鹽對老百姓可都稀有著)。
他可憐的小外孫,就因為這么一碗豆子,而活活被撐死!自此,這么一個貧困的家庭就破裂成如此,全家就只有他一個人還活著。
于是他買了一只原本要宰殺了的老牛做伴。
"兩個老不死"就這么過著平凡的生活……
如果有人遇到了如此的人生待遇,想必他一定是不愿在回首。
可這位老人卻依舊如此詳細得同作者娓娓道來,仿佛在活了這么一段人生。
且不說這個,許多人,遇到一點生活的挫折就喊"活不下去了",更何況是老人遇到的這種艱難: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
可老人依舊活下去了,而且活得充實、快樂。
所以我們遇到的所有困難都是可以解決的,我們不可能要做一只膽怯的蝸牛。
想必,這就是作者余華所要告訴我們的人生道理。
如同書名——《活著》。
活著,就是在創(chuàng)造生活。
我是在老師的推薦下找到這本書的,不巧的是,剛好那天上影視鑒賞這門選修課的時候老師就播了與小說同名的改編電影。
《活著》這部小說是余華所作的,而這部同名電影是由張藝謀導演的,曾獲1994年法國夏納電影節(jié)評審團大獎和最佳男演員獎。
我覺得無論是原著還是同名電影,都值得我們品讀和欣賞。
讀活著有感篇十三
近幾天一直在讀‘稻盛和夫’的《人為什么活著》一書,開始第一次讀時,反而很認同推薦的兩篇序中的人生理念。但隨著接觸正文,卻感覺佛家思想太重,給人的感覺頗為壓抑,于是索性放下。直到建議老公讀了此書之后,老公的一席話卻讓我對這本書有了全新的認識。把事情看開,以平靜的心態(tài)接受既成的任何結果,不等于不去抱著極高的熱情繼續(xù)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付諸百分百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是要去經歷一種過程,一種自我選擇的人生之路。人的一生說到底就是一種生命過程的體驗,每個人只能經歷一種,你沒有停下的權利,也沒有控制快慢的權利,那么,所有的.結果,也僅僅就是過程中的一道風景而已,看到了,經歷了,還是要繼續(xù)前行------于是,我重新翻開此書,細細的品味書中的哲學思想。感覺卻與第一次讀時有了明顯的不同。
從稻盛和夫的思想中,我學到了很多全新的理念:例如,他認為創(chuàng)新不僅是企業(yè)管理者必備的素質,更應視為終身學習的習慣。我們總把創(chuàng)新當成一種能力的外在體現,讓創(chuàng)新成為習慣的理念還是讓我感觸頗深。
宇宙間萬物的存在絕非偶然,其存在本身就有其價值。但人類的價值并非只在于存在而已。人類擁有智慧、理性和心智,正因為擁有這些特質,所以人類被稱為“萬物之靈”,被視為地球上進化程度最高的生物。人類內在擁有的是遠比“存在”更偉大的價值。這就是人類可以為世界、為人類本身做出貢獻的主要原因。
這里我特別注意到‘稻盛和夫’在描述人類的特質時運用的幾個詞:智慧、理性和心智,這些都是人之存在的最有意義的三個特質。稻盛和夫描述的三個主要特質并不是所有人類都先天具有的,而且,也是不恒定的,但人類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中獲得或增強這些有益的特質。
繼續(xù)讀來,也發(fā)現‘稻盛和夫’在書中也特別強調了一下幾點:如果人類只是存在,那也是符合宇宙之間的需要的,不過人類一旦心存不良,就會變成“萬惡之源”,正因為人類具有這樣的雙重特質,因此,如果人類想真正發(fā)揮其存在的價值,就必須重視自己的心智、思考、智慧和理性的內在的品質。
我忽然想起自己前段時間讀《寬恕就是愛》一書中對于心智修煉的一些分析和方法。忽然覺得,心智的修煉不僅僅是重要的,而且在所有的這些特質中是最有必要的。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735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