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實用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9 14:53:03
2023年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 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實用8篇)
時間:2023-12-19 14:53:03     小編:QJ墨客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篇一

《道德經(jīng)》是一部蘊藏人類智慧的經(jīng)典著作,雖然只有五千余字,卻值得我們用一生的時間來研讀。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道可道,非常道”、“上善若水”、“無為而無不為”、“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等經(jīng)典名句,它們都出自《道德經(jīng)》。這些智慧能量滿滿的文字,滲透在中華文化中傳遞千年,歷久彌新,哪怕隨手翻出來一兩句琢磨一下,都能有所收獲,這就是《道德經(jīng)》的魅力所在。

無為,是《道德經(jīng)》的核心思想之一。歷史上也曾有很多解讀認為無為的思想過于消極,是不思進取。其實,老子倡導(dǎo)的無為并非目的,而是一種常人很難企及的狀態(tài),是“為”到極致才能達到的“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這種“為”與“無為”之間的轉(zhuǎn)化就像陰陽兩極的關(guān)系,是辯證的客關(guān)規(guī)律。

大家都知道,金茂上海環(huán)滬事業(yè)部有著非常好的跑步文化,偶爾設(shè)置一些小激勵,每周完成3次5km以上跑步打卡任務(wù),可以獲取精美小禮物。從“為”的角度來看,單次5km對于不常鍛煉的人來說是需要一點毅力來完成的,如果要追求速度,那更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行;但對于跑半馬甚至全馬的大神級人物來說,完成單次5km不在話下,就像普通人走路一樣,不用刻意,輕松完成,那么這種狀態(tài)就有點接近“無為”了。

又比如,我們地產(chǎn)開發(fā)是一個綜合性很強、涉獵面很廣的行業(yè),由于工作中交集繁多復(fù)雜,所以對流程的規(guī)范性要求也很高。大家都走過流程,很多流程第一次走,不是因為種種不合規(guī)范而被打回,就是由于線下溝通不到位而導(dǎo)致走不下去,有些稍微復(fù)雜的流程要反復(fù)“折騰”,刻意而“為”,才能通過審批。隨著工作熟練度的增加,我們走流程前已經(jīng)懂得做好線下溝通,流程規(guī)范也早就心中有數(shù)。這時,走流程這項工作不再需要刻意而“為”就可以順利完成,這種工作狀態(tài)也可以說是離“無為”近了一點。

結(jié)合上面的小案例我們更容易理解,老子倡導(dǎo)的“無為”,是“為”到極致才能到達的一種境界,俗語中的“熟能生巧”、哲學(xué)三大辯證法規(guī)律中的“量變引起質(zhì)變”理論也都具有類似的概念,這些概念強調(diào)的不是結(jié)果,而是具備這種能力的狀態(tài)。

所以,《道德經(jīng)》帶給我們的不是虛無縹緲的消極不作為,而是向世人揭示一種客關(guān)規(guī)律,對人的作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目標——無為而無不為。

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篇二

《道德經(jīng)》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哲學(xué)著作,對于我們每個人而言,它都具有很強的啟示和借鑒作用。當我們認真且深入地去閱讀和理解《道德經(jīng)》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它不僅是關(guān)于道德倫理的探討,更是一本關(guān)于怎樣過好生活的指南。在讀完《道德經(jīng)》之后,我們都會對自己的生活和成長有許多的收獲和心得。接下來,我將分享我的一些讀書筆記心得和體會。

第二段:思想啟示

在《道德經(jīng)》的閱讀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其中的思想啟示。其中最為深刻的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理解這里的“道”不僅代表著人生的道路,也代表著宇宙之路。它告訴我們,所有的事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的,一切都有它的起源和原因。當我們能夠去發(fā)現(xiàn)和理解這些聯(lián)系時,我們就能夠像“道”一樣,駕馭它,而不會被它駕馭。這對于我們在生活中的思考和處理問題是非常有幫助的。

第三段:人生態(tài)度

《道德經(jīng)》還告訴我們,一個人應(yīng)該怎樣去面對生活。其中最為經(jīng)典的一句話是“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這告訴我們,我們不應(yīng)該僅僅以表面和表象來判斷事物的價值,而應(yīng)該從深層次去理解和認識它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意義上的了解它們。同時,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我們也應(yīng)該以順其自然的態(tài)度去面對。正如《道德經(jīng)》中所言:“大象無形,道隱無名”,我們需要以悠然自得的態(tài)度去“寫、畫、意、志、恬、鈍、隨、便、逡、巡、狎、孕、吳、牛、羊、犬、雞”,這樣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第四段:行為準則

《道德經(jīng)》在探討人類道德方面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示,它教導(dǎo)我們?nèi)绾翁幨拢绾闻c他人相處。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不為無益之事,不行無益之道”,“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這告訴我們,在處理事情時應(yīng)該嚴謹和勇毅,并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在與他人相處時,我們應(yīng)該心懷善意,以公正和誠實的態(tài)度來面對他們。這種行為準則是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重要依據(jù),我們也應(yīng)該時刻遵守。

第五段:結(jié)語

在讀完《道德經(jīng)》之后,我認為它對我的成長和提高至關(guān)重要。它告訴我應(yīng)該如何去理解和認識生活,如何應(yīng)對生活中的煩惱和挑戰(zhàn),同時也教給我處理問題和行為準則。這些收獲不僅僅是筆墨之間的,它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信仰,讓我們走的更加從容和自信。最后,我要借《道德經(jīng)》中的一句話,勉勵我們:“居敬行簡,以臨其民”。以誠待人,從容安穩(wěn)地生活吧!

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篇三

為什么讀了這樣一本書呢,是因為我們語文老師在上課時和我們說他在上班的路會背《道德經(jīng)》,于是我很好奇,然后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這里面的內(nèi)容讓我更加堅定了一個想法,同一個問題會因為看它的角度不同而產(chǎn)生不同的看法以及得出完全相反的'結(jié)論。

當然其中的句子也非常經(jīng)典: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2、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3、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5、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讀書的過程不過一周,但理解其中的蘊意,知行合一,實在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我至今還搞不明白,為什么我讀了很多書(自以為),但為什么沒有一點智慧,或者說還沒有做成一件事。即使說我做學(xué)生工作做的不錯,也會做視頻,但一直不及預(yù)期,準確地說是自己總是做事情“晚”一步。

但是讓我欣慰的是這種情況在慢慢改變,一些事情在我腦海里逐漸清晰,過去失去的東西都在教我成長,人總歸是要成長的,即使有時候付出的代價很高很高......

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篇四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兌,閉其門;和其光,同其塵;挫其銳,解其紛,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真正明白的人不多說話,夸夸其談的人不一定是真正明白的人。悟道之人必定會堵上欲望的孔竅,關(guān)上欲望的心門,收斂其光芒,混同于塵土之間。挫光銳氣,解除紛擾,就是深遠大同的境界。達到大同境界的人,你不能夠太親近他,也不能夠太疏遠他;不能夠用利益誘惑他,也不能夠危害他;不能夠使他高貴,也無法使他低賤。所以他是世間最尊貴的人。

“知者弗言”是真正知道的、明白的人,人家不多說話,多說話、總是到處說的,他可能什么都不知道。這句話可以作為一種人生的閱歷來看,當你什么都不知道的時候,什么都沒見識過的時候,您就喜歡不斷地講,以顯示自己知道得多,但是您真的什么都閱歷過、經(jīng)歷過了,覺得不過如此,這些沒什么好講的,這時候您可能就開始慢慢變得沉默了。辛棄疾寫過這樣的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就是這樣的人生經(jīng)歷。

其實,老子給我們講的也不是人生閱歷,他講的是“道”。明白“道”的人,他就不說話了,而那些每天在說的他卻真正不知道“道”,所以“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對于這種形名,我們沒有必要那么叫真,真明白以后,你也就不用多說了,因為沒法確實確立一個真正的形名。明白“道”了,知“道”的人,人家就去低頭做事,把事情本身做好,利益眾生,為大家不斷地去做,而且要努力地去做,但是對做事所帶來的形名,帶來的外表的體現(xiàn)、表現(xiàn),我們卻盡量不去過多地言語修飾、過多地提及它,這是一種“上善若水”的境界。

“塞”是堵上,“兌”當孔竅講,講的是把那個欲望的孔竅給堵上?!伴]其門”的“門”指的是心門,古人認為這里也是念頭出入的途徑,所以我們把它給閉上?!叭鋬叮]其門”在講一個領(lǐng)導(dǎo)者,你要把自己的欲望之門給閉上,這樣才能做好領(lǐng)導(dǎo)?!昂汀笔钦{(diào)和的意思,也就是說你所發(fā)出的光,你要把它調(diào)和到舒適的地步,不要使它特別耀眼、特別光亮,你要把光的形跡盡量淡化。“同其塵”,也就是說把自己變得微小一點,不要覺得自己了不得,要混同于塵土。

“挫其銳”就是挫光它的銳氣,把它的銳氣收斂起來?!敖馄浼姟笔墙獬切┘姅_、紛爭的狀態(tài),然后就進入了一種叫“玄同”的狀態(tài)。那么什么是“玄同”?玄,深遠的;同,大同的境界。當我們看清了世界的本質(zhì),我和你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我和這個世界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我與這個世界也是一體的。這就是“玄同”。

真正的修行不在行跡,而是在心里。放下爭奪之心,整個團隊齊頭并進,這才是和諧的模式。

圣人悟道之后,放下自己,為大家做事以后,德行深厚,他跟周圍人特別融洽。因為不考慮自己的私利,所以他不會拉幫結(jié)派,不會對某些人特別親密、親近,也不會疏遠某些人,而大家又離不開他,也沒法誘惑他,更沒法去傷害他。悟道了之后,但行善事,莫問吉兇,心中坦然,所以別人也不能用親疏、利害和貴賤來區(qū)分您、去影響您,因為您不在意自己的這些利益了,那么這些條件就影響不了您了,所以您進入了一種混沌、坦然的狀態(tài)。

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篇五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伎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盜賊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

用穩(wěn)定的狀態(tài)治理國家,用出其不意的方法用兵打仗,用無事之道取得天下。我怎么知道會這樣呢?如果天下有特別多的忌諱,那么百姓會越來越貧困;如果百姓有很多互相攻擊的武器,會讓社會變得混亂。如果人們技巧太多就會滋生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好的東西太多了盜賊也會越來越多。所以圣人曾經(jīng)說過:“我無為,人民就自我教化;我好靜,人民就會遵紀守法;我無事,人民自然富足;我無欲,人民就自然樸實?!?/p>

平時要穩(wěn),打仗要奇,兩種狀態(tài)要學(xué)會切換?!耙哉伟睢焙汀耙云嬗帽?,作為領(lǐng)導(dǎo)者都應(yīng)該學(xué)會的。治國要走正道,按規(guī)矩來,按法律來管理。但用兵是非常規(guī)的,要用出其不意的辦法。老子雖然反對戰(zhàn)爭,但有的戰(zhàn)爭是無法避免的,真的有外敵來犯了,必須要認真地打,而且打是有技巧的,作為領(lǐng)導(dǎo)者也不會怯戰(zhàn)?!罢迸c“奇”的不同,也揭示了打天下與坐天下的區(qū)別。

“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就是說如果這天下特別多的忌諱,不允許你做這個,不允許你做那個,老百姓一定會貧窮的,因為條條框框太多了,幾乎什么事都做不了,社會運行一定緩慢、效率低下、停滯不前。為什么會多忌諱呢?是因為領(lǐng)導(dǎo)者多事。那領(lǐng)導(dǎo)者為什么會多事呢?是因為領(lǐng)導(dǎo)者為了自己的形象、地位和利益等等管理方便,他要設(shè)各種忌諱。忌諱不是規(guī)則,規(guī)則是讓大家運行的一些條文,而忌諱是因為怕冒犯了某些人的尊嚴而采取的禁止性措施。其目的完全不同,規(guī)則可以成文,可以公開,告訴你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而忌諱可以意會,也可以言傳,卻是不能公開擺上臺面的東西。

“利器”就是銳利之器,武器之類的東西,是互相攻擊用的。老子雖然講的是武器,但是實際講的是爭斗之心,如果老百姓的爭斗之心多了,整個社會一定會混亂的。

老子說,這人如果特別多地用智慧的話,“奇物”就會特別多,“奇”是指不正常的物品,是稀奇古怪的東西。而這些東西不是我們正常生活所需要的,根本就沒有什么作用,而且對生活有著不好的影響。如扳指,本來是古代用于保護拉弓勾弦的手指的,后來卻被八旗子弟用于炫富,制作得非常精美,變成了“奇物”,扳指的質(zhì)地亦由原來的鹿角、發(fā)展為犀角、象牙、水晶、翡翠等名貴滑潤的原料,扳指失去了原來的功用,八旗子弟也從此墮落。因此,技巧常常會被用來滿足欲望,不如回歸質(zhì)樸。

我們來看人的智慧是有兩方面的:一方面,如果我們用來去幫人救人,去保護環(huán)境,讓我們更加和諧地生活,這個應(yīng)該是一種質(zhì)樸的“質(zhì)”,這種“質(zhì)”對人是有好處的;另一方面,我們?yōu)榱擞霭l(fā),我們把這個“智”用在了更多、更快地攫取,更多、更快、更好地去享受,為了虛幻的東西去追求它的時候,“智”就使人們遭受很大的損失,甚至走上不歸路。

“法物”就是那種珍貴的好東西,寶貝。這東西如果多的話,盜賊也多了。如果大家都喜歡一種東西,這種東西本來沒那么高價值,可是大家就覺得它是好東西、寶貝,這時候民心就會亂。大家都不認真工作了,都想去弄這個寶貝,結(jié)果會盜賊越來越多。“法物滋彰而盜賊多有”再引申一下,其實“盜賊”未必是外邊的盜賊,有可能是我們心中的盜賊。我們?nèi)绻荒苷?匆患挛?,我們?nèi)藶榈胤且堰@個事物加上一種虛幻的外表光環(huán)的話,有可能我們心中的盜賊就會生起來,我們可能會去做那些不該做的事,這個對我們?nèi)松怯杏绊懙摹R虼?,生活中的好東西層出不窮,要學(xué)會識破誘惑的局,滅掉“心中的盜賊”。

領(lǐng)導(dǎo)者和被領(lǐng)導(dǎo)者存在感應(yīng)關(guān)系,這個關(guān)系在生活中也處處存在,比如你的欲望和健康。“我無為,而民自化”?!盁o為”是對領(lǐng)導(dǎo)者自己的,如果你領(lǐng)導(dǎo)者不為自己去撈取,你的員工之心慢慢就會被化掉,他就會跟著改變,這是存在上下感應(yīng)關(guān)系。如果你為自己,那員工一想你為自己,那我們也為自己,這時候他爭斗之心就出來了,他就跟你爭奪利益;如果你放下自己為大家做事,大家看到你為我做事,那么我們也要為您、為公司做事,所以都來支持您、成就您,這時候他會放下爭奪之心,朝一個方向一起努力了。

“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樸?!逼鋵嵵v的也是領(lǐng)導(dǎo)者和下邊員工的感應(yīng)關(guān)系。我們可以引申來看,其實生活中處處有這種感應(yīng)關(guān)系。比如說家長和孩子,再比如說我們自己的心和身體,其實從某種程度來講,我們的心和我們的身體的關(guān)系,心是領(lǐng)導(dǎo)者,它來指導(dǎo)我們身體去運轉(zhuǎn),心如果“有為”會怎么樣?“有為”就是總想為自己去爭取、爭奪,我看到東西我覺得美,我一定要拿到,好吃的我一定要多吃,我看到美色一定要想辦法去接近他,我看到美的房子我一定要擁有它。心的欲望是無窮的,如果心“有為”的話,你的身體一定會很累很累的。

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篇六

最近稍閑。在家里讀書寫字的時間似乎多了一些。

這周末讀到了韓鵬杰老師解讀的《道德經(jīng)》。

《道德經(jīng)》本來就是一本充滿智慧的書,再能看到當代的一些解讀本,這事就更有意思了。

下午才翻了幾頁,就看到了對于“士”,“王”,“圣”三字的釋義。很好玩。

其實《道德經(jīng)》整本書五千言不是對老百姓講的,而是對針對“士”,“王”,“圣”三類人寫的。

在第十五章出現(xiàn)士這個概念,大家覺得分量還不夠。大家看第六十八章開頭的這一段,由四句話構(gòu)成,尤其是第一句話和第四句話真的是不得了。第一句話告訴大家“善為士者不武”,武是啥意思?耀武揚威!不要有了一點小小的位置,就居高臨下,盛氣凌人,耀武揚威。你以為做媽媽耀武揚威就可以,也不可以?!吧茷槭空卟晃洌茟?zhàn)者不怒?!崩舷矚g發(fā)脾氣的人,急躁、暴躁、狂躁的人沒大出息?!吧苿贁痴卟慌c”,你要真的想戰(zhàn)勝對方,說服對方,不要老跟他正面沖突。父母和子女不也一樣嗎?一旦正面沖突,這事情就難解決了。委婉一點,迂回一點,善勝敵者不與,與就是正面沖突。老先生實在是心機太高了。最后一句話,“善用人者為之下”。大家注意那個士的寫法,最后一橫,自己定位就在下面。

第三類是什么呢?圣。大家看“聖”字怎么寫?在王上邊再加個耳和口,并列就行了。耳,聽得進別人的意見;口,說話溫暖有領(lǐng)導(dǎo)力,就是《道德經(jīng)》里邊講的圣人,也就是好的王,就是圣。一個好的領(lǐng)導(dǎo)者領(lǐng)導(dǎo)人在《道德經(jīng)》里邊就叫做圣人,多簡單。儒家講的圣人是你品德高修養(yǎng)高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境界,道家不是,道家講的圣就是通達事理的領(lǐng)導(dǎo),通達事理的王就是圣。你看連做事情的這個道理都告訴大家了——圣人之道,為而不爭。你位置高,你做的事情大家都看得見。你越不爭,大家越往高舉你;你越不爭,大家越往前推你。那是水到渠成的事——為而不爭。

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篇七

讀書筆記

是讀者將自己在閱讀時獲得的資料或者心得記錄下來的一種文體。寫讀書筆記是訓(xùn)練閱讀的好方法。讀書筆記欄目的小編精心為您準備的《道德經(jīng)》讀書筆記1500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初觸及《道德經(jīng)》,是在一座較偏僻的道觀中。

閑來無事,與家人出游,抱著躲開大都市的喧囂,偷一處清凈地的心情,四處游山玩水。一次偶然,進到了一座道觀。門口小幾上放著一些免費贈閱的經(jīng)書小冊。于是,我遇到了《道德經(jīng)》。

悅讀道德經(jīng),讓我從中品出了絲絲韻味;再細品,我的心思便被“致虛極,守靜篤”所吸引。

“致虛極,守靜篤”,意為:使心靈達到虛寂的極點,堅守住生活的清靜。這應(yīng)該是學(xué)習(xí)道家思想時,觀察自己,善待他人,相處自然的必需心態(tài)。

道家崇尚“無為而治”,主張順其自然,“生生不息,厚德載物”,以及道家所獨有的修真,意在回到生命最原始的“根”。

而首先需要的,不是怎樣刻意地淡泊名利、隱居山林,而是先觀察自己,堅守自己清靜的生活,忍受孤寂。

尼泊爾有靈修少年,獨自閉目修行,不吃不喝六年,雖然受社會微言,但是并不影響他學(xué)習(xí)自己,與世無爭。對自己的清靜,才更加方便于心靜,心靜才能更容易看清世界。或者稍作比喻,將萬物歸為一個池塘,有水有魚有泥沙。天,為水;人,為魚;土地,為泥沙。若魚上下竄游即人心不靜,則萬物混沌,無法分清水與土,容易被世俗所欺騙、蒙蔽;若魚只是靜靜游動即心靜如止水,則萬物明晰,水中無泥,泥沉水底,一切孰輕孰重,都會豁然開朗。

此為待己清靜。

當自己的心已靜,能做到生活清靜,則應(yīng)該對他人平靜。

使心靈平靜至極點時,待人則應(yīng)該以寬厚容忍取代尖酸刻薄,處事則會以冷靜取代急躁,遇到再急的事,也會有平靜的心態(tài)。“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恒也?!币鉃椋悍彩露际窍鄬Φ模g可以互相轉(zhuǎn)換,這才是永恒不變的。用如今的話來說:“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比粑覀円缘聢笤?,公平公正,對待敵人不針鋒相對、落井下石;對待朋友真誠而不溜須拍馬,時刻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那么所謂人緣也會自然而來,我們自己也可在社會中占一席清靜之地。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夫唯不爭,故無尤?!睘楹紊仙迫羲?,就是因為水與最善的人一樣,平靜待人。此為待人平靜。

當自己已經(jīng)能做到對待他人平靜,則應(yīng)該回到道家“修真”的本性,回到生命的原始——自然。學(xué)會與大自然寧靜相處。

古時候的人們,與大自然息息相生,時時都要看天生存。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仿佛對大自然的依賴越來越少,可以“溫室種植”“人工降雨”甚至“轉(zhuǎn)基因”提高產(chǎn)量……因此,我們對大自然越來越不重視,“捕鯊魚”“伐樹”“無數(shù)巨輪漏油”各類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做法。

此為違反了道家的“順其自然”。許多人誤解:順其自然就是屈服于命運,不做斗爭。非也。順其自然,是道家理論的基礎(chǔ),是指順應(yīng)自然的規(guī)律,例如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生不息,“夫物蕓蕓”的景象。若當我們真正尋回生命的本源,就會發(fā)現(xiàn),被紀錄片說得多彩繽紛的大自然其實是多么的寧靜與和諧,看似弱肉強食的生物圈其實有著合理和諧的秩序。

這時,我們就應(yīng)該還給大自然一份寧靜,我們更為簡樸的生活能減少自然界的負擔,我們更為清靜的心靈會知道如何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我們更為平和無為的性情會幫助我們放棄不必要的殺戮和浪費,減少自然和社會中流動的戾氣,代之以一份寧靜。

此為予自然寧靜。

“致虛極,守靜篤”;待己清靜,待人平靜,予自然寧靜。

這是我悅讀中的收獲,“致虛極,守靜篤”只是《道德經(jīng)》中的眾多名句中的一句,卻道出為人處世的智慧心態(tài),亦是道家入門的修行之路。落筆于此,不禁感嘆,那么多人讀過《道德經(jīng)》,又有多少人能讀懂這一種心態(tài)呢?轉(zhuǎn)念一想,每人眼中都會看出一味與眾不同智慧,這才是經(jīng)典的魅力。

更多精彩的讀書筆記盡在讀書筆記網(wǎng)!

道德經(jīng)的讀書筆記篇八

―――治國與治人老子的《道德經(jīng)》,以辨證的哲學(xué)方式提出了他對于治國與治人方面的主張。《道德經(jīng)》的前半部主要論述了治國的方略,后半部主要論述了如何治人。開篇,老子以具體而又抽象的“道”引出“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而觀其徼”,即寫出了要認識玄妙的玄,最好便是做到“無欲”。這與他所主張的治國思想“清凈無為”異曲同工?!盁o欲”也就是《道德經(jīng)》主要的治國思想。然而,要做到“清凈無為”并非易事。于是其下又有闡述。在老子心目中,做到“清凈無為”的基本方法就是“不尚賢、不貴難得之貨、不見可欲”。沒錯,若不崇尚賢能,就不會有人想去爭“賢”這個名號;若不使難得之物變得昂貴,尋常家庭也可以擁有,就不會發(fā)生偷盜之事了;若百姓見了珍寶而沒有占為己有的欲望,社會就能安定。這些在現(xiàn)在看來,仍具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商品價格過高,人民生活就會的.不到保障,社會安定也就沒有保障。不過現(xiàn)今社會,尚賢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在當今知識經(jīng)濟社會,無賢無德的人遲早會被社會浪潮無情淘汰。不過,這些只是百姓所需要的。要想社會能真正的長治久安,君主,或者說是統(tǒng)治階級,更需要做到“清凈無為”。眾所周知,春秋戰(zhàn)國是戰(zhàn)火紛飛,戰(zhàn)亂不斷的時代。對統(tǒng)治階級而言,實踐“清凈無為”最基本的就是不輕易挑起戰(zhàn)爭。戰(zhàn)爭的可惡與可怖是誰都知道的。戰(zhàn)火一起,百姓墾種的機會就會被剝奪,荊棘便會叢生于野,房子也會毀于戰(zhàn)火……最后無論誰勝誰負,流離失所、受災(zāi)受害的,到底還是那些在底層的百姓而已,統(tǒng)治階級仍舊可以繼續(xù)他們奢靡的生活。由此可見,兵者,乃不祥之器,除非真的是萬不得已,千萬別用,而應(yīng)該舍棄之,代以農(nóng)耕之具。這樣,社會才會安定。

治國如此,那么治人又該如何呢?要以善,以柔,以剛。所謂“上善若水”,水至善,至柔,也至剛。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水柔,能變化于無窮,并包容一切;水剛,故可滴水而致石穿。水集“善、柔、剛”于一身,治人也是如此,要善、柔、剛?cè)卟⒅?。善,并不僅僅只是善良之意,還要與人為善。如果人人都信善,整個社會就將會呈現(xiàn)出一派祥和之氣。人人不生惡念,太平盛世將唾手可得。柔,然而不弱,能使心平氣和,與“善”所產(chǎn)生的效果不相伯仲。而剛,則是要堅強,持之以恒。只要有恒心與堅強的意志,鐵杵難道不能磨成針么!只要能做到“善、柔、剛”,就可以變得信、美、辯、智、博。雖不能成為圣人,也將不遠矣。

老子《道德經(jīng)》中所陳的治國與治人思想,其意義之深遠,至今仍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現(xiàn)今社會,生活、工作的腳步很快,壓力又大,人們的脾氣也隨著變得焦躁與不安。如果能做到善、柔,必定可以平心靜氣。心靜自然涼,生活、工作的情緒就會舒暢起來,效率也會大大提高。不僅如此,善與柔還可以幫助處理好朋友和同事之間的關(guān)系,使變得融洽,心情也會陽光不少。而在治國方面,要用“正、德”。這樣,國家平安無事,個個以德服人,要想安定就很是輕而易舉了。

當然,正如老子所說,事物總存在兩方面。我們也要辨證地看待《道德經(jīng)》,畢竟它是千百年前的著作,其中有些陳述難免會與現(xiàn)代社會相悖。不過,《道德經(jīng)》無論是在治國還是治人方面,都不愧為我們民族的瑰寶!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715614.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